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21 18:31:06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热]语文教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1

  摘 要:语文是一门最具审美性、人文性的学科。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主要探讨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找到激活初中语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有效教学情境;高效;语文课堂

  如今,创设教学情境已经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课堂教学在表面的光鲜热闹中失去方向,偏离了语文教学所应实现的基本目标。那么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其价值至少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效教学情境应具备的几个方面

  1.方向性

  创设情境是为了高效地达到学习目标。所以,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分析当学生身处该情境中时,学生是否会产生与该目标相关的各种预期的心理感受,学生会做些怎样的、与学习目标相关的事情,会说些怎样的话,会问些怎样的问题。当这些心理感受、行为、言语反映的特征能说明学生的自主探究时,所创设的情境才是可行的、必需的。

  2.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完成积极的意义建构。因此,在创设情境时必须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兴趣所在,使学生身处呈现的情景中时,能完整地体验"好奇"到"了解"再到"向往"的心理经历,然后在"向往"心理的驱动下,去主动完成任务的探究。

  3.情感性

  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自觉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

  4.延续性

  情境的创设不只是为了"激趣",同样须考虑"维趣"."激趣"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而"维趣"是为了让学生连续地动下去。所以,要用系统论的观点去设计整堂课的情境创设,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上课伊始的新课导人。一些课让人感觉"作秀"的症结就在于忽视了后续阶段的情境创设和"激趣"与"维趣"的衔接问题。

  二、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1.发掘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要从生活、社会的结合点入手,设计教学情境。课本里的文章都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也影响着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从教材中寻找生活的痕迹,用与生活自然联系的情境去开启学生的情感,才能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走入语文学习的美好境界。以初中语文中《散步》一文为例,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抛出问题,如"想必在座的同学们都有过散步的经历,那你们散步时,通常是一个人,还是和别人一起?()而且,散步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呢?"这个示例,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所写的生活与学习的生活贴近了,唤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则是极具情境性的。所谓情境性,是指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其原型。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积极动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激发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如,在教学《观刈麦》时,我利用"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句话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农民在田间劳作,脚受暑气熏蒸,背受太阳炙烤,为什么还"不知热"?为什么还希望"夏日长"呢?此矛盾的问题情境一抛出,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激发,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达成共识认为农民们是为了抓住晴好天气去收割,心甘情愿受酷暑煎熬。这样,农民的悲苦的矛盾心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全体学生马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激起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的封建社会强烈的不满。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了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3.运用语言情境,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丰富的感情和生动的讲述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把知识寓于形象化叙述、提问之中,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为此,要求教师将丰富的感情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之中,以师情激生情,以师心动生心。教学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想象空间得到充分的拓展。如,我在教学《藤野先生》中鲁迅观看"外国人枪毙中国人"这一段落时,朗读到令人痛楚的语句,我内心非常沉痛、悲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激愤之情溢于言表,也让学生深深地体味。

  4.借助媒体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共鸣

  这里的媒体主要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再现特定的画面与音乐,借此达到渲染情境、激发情感的目的。图画与音乐与语文的相通之处是,它们都是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情达意的,图画与音乐选择得好,就可以把音画语言与课文语言沟通起来,真正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各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如,我在教学《伟大的悲剧》时,当要求学生谈谈你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时,画面展示斯科特等南极科考队员和美挑战者号上的宇航员的生活图片,背景播放成龙等众星演唱的《真心英雄》的歌曲,此时的课堂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在画面和音乐的相互作用下,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各抒己见,对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5.体验角色情境,激活学生参与意识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特别容易让学生进入情境角色。角色决定着人的语言、思维和情感活动。情境教学正是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教材中相关的角色,使学生与教学内容更贴近。这样,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再现在学生的眼前,他们便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一下子全部进入了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中。在情感的驱动下,这种"有我之境"可以产生一种巨大无形的导引效应,往日"被动接纳"的角色变成了"主动参与"的角色,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情感体验亦更真切。《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很适合运用角色情境,提高教学效率的文章。教学中,老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菲利普夫妇、"我"和于勒叔叔编演课本剧,让学生在参与中充分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个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又使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体验角色也可一人扮多角。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妻""妾""客"三人回答邹忌"问美"时的话,只有一二字的增减和变化,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的亲疏远近的不同。我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他们的语言,仔细揣摩三人的微妙心态,把握说话人的语气,理解作者处理人物语言的精细。

  总之,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教师在教学中应主动、适宜地创设一些灵活有趣,得体有效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语文课堂变得"活"起来,从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韦志成。语文教学情景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许翠萍。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文学教育,20xx(02)。

语文教学论文2

  早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就指出:“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这个问题解决了没有呢?依我看,情况还是没有多大变化。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十几年间,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十分活跃,一些新理论、新观点、新教法层出不穷,为什么情况还是无大变化呢?我思之再三,觉得问题就出在这十几年来,我们改革语文教学用的是“加法思维”,即不断地给语文教学累加上去许多新的负载,使本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学生将来怎么去建设四个现代化呢?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没有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将来怎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呢?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要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事物的发展与变化。认识事物的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学生将来怎么能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呢?还有人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怎么能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呢?

  无疑,这么一些提法都是正确的,都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好好落实的。于是一 项一项地累加上去,语文教学的头绪便越来越复杂,任务也越来越重。无怪乎有些教师不无感慨地说:“语文教学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然而,头绪越是复杂,任务越是繁重,语文教学的目标便越不明确。诚如张志公先生所说:“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闹到毕业,还是不通。”事实正是如此。我们在1991年曾对部分毕业班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作过调查,其结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学生写字姿势大都不正确,根据抽样调查,语文毕业考试试卷的书写工整率仅达17%;在25篇作文中,光病句就达104个,平均每人4.16个。2500个常用字的回生率高达29.1%.距要求相距甚远,实际上还是没有“过关”。

  语文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语文教师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头绪越复杂,教师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语文教学要跟着潮流走,于是每当一个新的说法提出来,教师便要兢兢业业地去钻研这些新概念,去体现这些新精神,这么一来,课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多了起来,那些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起来,从而挤掉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来呢?

  近来在报上读到这么一则消息,说的是华中理工大学最近作出的一项决定:95级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入学后,都要参加中国语文水平考试。未通过考试者,再以选修、自学的形式进行学习,然后参加以后每年一次的语文考试,毕业前通过考试者才授予学位。该校校长杨叔子意味深长地说:“作为一 名中国大学生,为什么不通过四级英语考试拿不到学位,而中文不过关,作文不通,错别字成堆,却可以拿学位,这怎么解释?”从校方作出的这个决定中我们可看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尽管不少人已经成为理工科的本科生、专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语文却仍然不过关。本来就应该在中小学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还要让大学去补这个课呢?这不是很值得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同志去深思吗?

  怎么来解决这个长期困扰我们的老大难问题呢?我有一个不成熟的看法,就是要变过去的“加法思维”为“减法思维”。要给语文教学减轻负担,使之头绪简化,目标集中,轻装前进。用“减法思维”来看问题,语文教学并不是那么复杂。叶圣陶先生过去曾将语文能力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字。其实就这四个字来说,也是不应该等量齐观的。我以为小学生进入学校学习语文主要是学习书面语言,而兼及学习口头语言,这是因为小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口头语言,进入学校学习语文是要使口头语言更加规范,而口头语言的规范也是有赖于书面语言的学习的。至于听,就更是无所不在。教师讲课要听,别人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要听,别人回答问题、讨论发言要听,同学们口述作文也要听……总之听的训练是寓于上述这些训练之中的,似乎不必专作安排。

  需要说明的是,提出这么几项作为“语文过关”的主要指标,只是强调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这几项最主要的训练上,并不意味着否认语文学科的其它功能。语文学科确实有其思想教育、发展智能、认识事物和审美教育等方面的功能。但这些功能都应该是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来体现,而不是外加的,更不能是牵强附会的。语文就应该姓“语”,语文课一定要突出识字、写字、读书、背诵、作文这几项训练重点。目标既明,达成目标的操作方法也就自然清楚了--语文教学不应是教者单方面的灌输,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读写听说的实践活动中去学习读写听说。

语文教学论文3

  一、增加职业特色,选文体现时代性

  做好中职语文教材编写工作,一定要放长远眼光。中国已经与世界接轨,我们的选文中要有世界经典,使中职学生能开阔视野,对事物有见地。随着时代的进步,中职语文教材的选文应该侧重实用性、应用性,体现出时代性。只有选取能反映当代文化的内容,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样的教材才会有生命力。

  1、增加有关职场道德、做人道理的人文性文章

  职场上需要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需要敏捷的思维,清醒的头脑,需要勤劳能干,需要付出、需要探索精神。语文教材的编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从业特点,选取古今中外优秀人物,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渗透。在“诚信·就业””单元有的课文选得非常好,如《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为你配副好眼镜》、《关于〈把信送给加西亚〉》。还应该加上几篇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文章,如陈大超的《敬业能救命》。

  2、增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文章

  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把社会反响较大的网络文学、影视文学等纳入编写内容。我们的教材要接地气,一定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网络文学受到学生热捧,完全可以引入网络上比较热门的写手如安妮宝贝、流潋紫、唐七公子等人写的贴近生活实际的作品。

  3、增加趣味性文章

  语文教材是给学生用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喜欢。加进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没事时能想起看看语文书,不会出现书刚发下来学生就撇一边的现象,尽量改变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边缘地位。否则别人再如何说这教材之好,学生不买帐,也是惘然。

  二、增强说写能力

  培养学语文,说到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对中职学生的就业而言,说和写的能力尤其重要。

  1、注重口语训练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会和人的沟通是生存的一大法宝。现在的社会早已进入网络时代,人与人交流可以通过QQ、微信、短信等工具,方便快捷,但同时造成一些人不愿和人说话沟通,口语交流的机会少了,口语表达能力不够。而现在的学生就业实行“双选”,面试是学生必须过的一关,很多人是因为口语表达好而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我们为此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首先说说普通话。我们学校在沈阳,学生大多是辽宁省内的,很多学生的普通话不标准,语音带有明显的东北方言。所以,编写教材时应适当加入一些普通话训练内容,比如绕口令,可以纠正学生的读音,强化平翘舌。其次,加强口头作文训练,可以在每课课后加一个口头作文,当然选题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方便表达的。比如《我的升学经历》、《我的'初中同桌》、《难忘那一天》、《自我介绍》等。

  2、大力提倡应用文写作,培养学生从业技能

  中职的学生写作能力差,个别学生作文从来不写。写个检讨,愁得不行。写个请假条吧,不但不会格式,语言还不通顺。种种写作问题,让老师很无奈。生活中,《请假条》、《欠条》、《借条》、《租房合同》经常需要;工作后,《工作计划》、《年终总结》、《思想汇报》更得写。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是当代高素质的劳动者必备的基本能力,是与人交流的实用的工具。学生一定要具备这种能力。我们的教材在编写时要把每一个应用文体的具体格式写明,范文要格式规范,内容详实,让学生能掌握写法,会模仿写。知道“启事”与“启示”的区别,知道合同如何拟定,学会写求职信、简历,实验报告。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尤其对于现行中职语文教材的改革刻不容缓,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社会的配合,中职语文教材改革一定会跟上时代发展,更适合中职教学实际,在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语文教学论文4

  摘要:汉字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汉字的形体不断处于变化的趋势,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再到楷书、隶书等,汉字形体的每一种变化都尤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同胞以及每一位爱好中华文化的人。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字教学不仅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思考

  在小学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但是写字能力和写字水平却非常一般,经常会出现写字姿势和坐姿不正确、笔顺错误,不符合美观、端正、规范、整洁等要求,毛笔书写效果更差,此外,还有字形方面的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形成习惯,将会很难改正,如:将“绿”的右下部分当成“水”,将“分”的上半部分当成“人”等字形错误。

  1.实现技能和知识的有机结合

  汉字是音、形、义三者构成的有机体,小学生要想提高汉字的学习效果,首先必须读准音、理解义、掌握形。汉字中的“形”有分为技能和知识两个方面:技能是指将汉字书写的美观、规范,格式正确,形款整齐,并且有一定的速度;知识是指将汉字书写的正确。这两个方面不仅是语文写字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写字教学的难点,必须加以研究、思考。要想将汉字书写的非常准确,就必须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以及部首变化等。

  1.1汉字的笔画。语文写字教学时,必须要注意汉字的笔画以及汉字笔画的位置变化。如:“厌”和“庆”,要注意“、”的位置变化;“为”和“办”,要注意“力”的笔画变化;“田”和“口”,要注意“口”的笔画变化等。

  1.2汉字笔画的长短。语文写字教学时,必须要注意汉字笔画长短的变化。如:“士”和“土”;“末”和“未”等。

  1.3汉字的部首。语文写字教学时,必须要注意汉字构字部首的变化。如“若”和“苦”等。

  1.4汉字的形体。语文写字教学时,必须要注意汉字形体的变化。如“曰”和“日”等。

  1.5汉字的结构。语文写字教学时,必须要注意汉字结构的变化。如“监”和“临”等。

  1.6汉字独体字变合体字。语文写字教学时,必须要注意一些原先是独体字的汉字转变成合体字偏旁时,在形体和笔画方面发生的变化。如“足”成为左右结构字的偏旁部首时,会成为“”,更加窄长,并且第六、七笔都会发生变化,撇变成竖,捺变成提。但是作为左右结构的形旁时,则不会发生变化。

  1.7汉字中特殊字的演变过程。语文写字教学时,必须要注意一些特殊汉字的演变过程。如:“冒”上面不能写成“日”的原因是因为“冒”字是有“曰”演变来的[1]。

  2.汉字的写字方法

  要想将汉字写的美观、整洁、端正,就要确保学生的执笔方法和坐姿正确,尤其是要在间架结构和运笔方法上注意,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2.1写字的坐姿。语文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端正学生的坐姿,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写好汉字,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

  2.2握笔的姿势。语文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握笔姿势:右手拿笔,笔杆向右、向里倾斜30°-50°,上部贴于虎口,食指和拇指捏住笔杆的下端,距离笔尖一寸,拇指稍后,食指稍前,拇指和食指弯曲成“O”形,中指在下面托住笔杆。

  2.3运笔的方法。语文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笔方法,这也是语文写字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起笔、行笔、收笔时用力的大小以及笔的轻重、快慢、行向、顿、停、折、转等,尤其是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每一个汉字、每一个基本笔画,教师都要手把手的教。

  2.4汉字部首的间架结构和占位比例。语文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汉字部首的间架结构和占位比例,这是将汉字写的美观、端正的重要条件。教师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田字格中的范字进行仔细的观察,让学生知道部首和部首之间、笔画和笔画之间应该如何搭配、穿插,才可以将汉字写的美观、端正[2]。

  2.5端正学生的写字态度。语文写字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端正学生的写字态度,处处严格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做到写字不仅要“用手、用眼”,还要用心。

  3.写字教学和识字教学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进行语文写字教学过程中,对于识字教学中的写字任务,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写字教学时教会学生如何将认识的字写的美观、端正,并且也可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可以起到巩固识字、以写促识的重要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完成巩固识字、强化字形的重要作用,还可以完成写作教学的`任务。具体做法如下:教师引导学生对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仔细的观察,分子汉字各个部件之间的比例结构,找出关键的笔画,让学生记住主要的部件、主笔画以及笔顺规则,然后联系,尽量将汉字写的美观、端正。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师在进行语文写字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汉字悠久的发展历史及其重要的文化价值,讲述我国古今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如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教子书法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古今名家的书法作品等。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订购字帖等练字材料,先让学生一笔一划的临摹,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必须真正贯彻落实,但是要想提高小学生书写汉字的水平,必须要督促学生长期不懈的坚持,反复训练。教师和学生必须清楚的明白,要想写好汉字,不仅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不是一名教师就可以实现的目的,必须要加强小学年级与年级之间、写字课与写字课之间、写字课与语文课以及其他课程之间的密切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作者:董良 陈继武 仲米省 单位:微山县鲁桥镇口门小学

  参考文献:

  [1]姚鸿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整合研究”课题研究简介[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xx,Z1:101-105.

  [2]邵怀领.建国以来写字教学:回顾与反思——以1950-20xx年小学语文课程文件为例[J].语文建设,20xx,06:10-11.

  [3]罗先慧,李云文,孙建龙.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基于20xx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的统计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xx,07:75-83.

语文教学论文5

  以趣激学 乐中求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建议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初入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汉语拼音字母是抽象的符号,既不表音也不表意;再加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时容易感到困难,不易识记。因此,如何使枯燥的拼音符号在学生头脑中变得具体可感,让学生易学、爱学、乐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趣味化、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应成为拼音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寓教于趣“图与歌”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并精心设计儿歌,千方百计地给孩子们提供“情境图”与“语境歌”。如,教学单韵母“!oe”时,可用这样的儿歌:“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太阳出来公鸡叫,圆圆嘴巴oo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这样能够实现与所学内容直观形象的结合,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中快快乐乐地学习。在“图与歌”的情境中学习,打破了字母的神秘感,能缩短学生与汉语拼音的距离。另外,借助形象的图画和琅琅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认识、熟悉字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审美教育。如第4课的“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意识;第6课“小黄鸡,小黑鸡,欢欢喜喜在一起”,体现了团结合作、友好相处的精神;第11课的“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则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

  二、寓教于乐“玩中学”

  拼音教学中让孩子们玩中有学,学中有玩,让刚入学的.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因素。如,学u的四声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模仿手握方向盘开汽车的动作,并边开车边发u的四声:“一声道路平无坡,ūūū,二声就像上山坡,úúú,三声下坡又上坡,ǔǔǔ,四声就像急下坡,ùùù。”复习“b、p、d、q”时,可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办法区别这四个字母的样子?学生可以说一说、演一演、摆一摆、猜一猜等。还可设计“汉语拼音课中操”,既可以调节学习状态,也可以巩固拼音字母知识。如,“做运动,解疲劳,我们来做课中操;摇摇头,晃晃脑,我们来背声母表b、p、m……伸伸手,跺跺脚,我们来背韵母表!、o、e……振振臂,扭扭腰,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基础牢。”

  三、寓教于用“拼与写”

  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具体的音节时,可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得着,还可引导鼓励学生给自己的学具贴上拼音标签,给家中的生活用品贴上音节卡片。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们用拼音,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读拼音读物;可以用拼音给孩子写信,信中可以是夸奖孩子的话,也可以是一首儿歌……水平能够达到的,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用拼音写信,还可用拼音“抄写”课程表,给爸爸、妈妈写留言条等等。

  汉语拼音教学的趣味化、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能让教学内容与孩子贴得更近一些;能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拼音,并能用它来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能使孩子们乐意学习、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论文6

  一、中学生情感特点

  语文教材里的篇目具有丰富的情感性。中学生阅历逐渐丰富,生活范围逐渐扩大,他们的情感也呈现出多样性。他们的自尊心、自卑感也较为强烈,有的时候呈现出不稳定性,容易走向极端。当他们在思想苦闷之时,读到励志的作品,就会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当他们热情高涨时,如果思想受到挫折,他们就会心灰意冷,这时如果读到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生命的意义”一段话也就会受到鼓舞,心中就会有积极的形象,也就会从自己的身上释放出正能量。当然,对中学生来说,受他们心理和生理的影响,他们的情感往往也会出现矛盾,各种思想感情会交融在一起。教师应该发挥语文教材人文性的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摒弃假恶丑的思绪。此外,教师还应充分把握中学生的情感特点,利用好教材中情感教育的优势,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接受正确的情感教育。

  二、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情感体验的过程。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认知,对学生良好心态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情感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任何环节都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而且,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包含着很浓的情感色彩,很容易影响学生的情绪。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情绪,不能把自己不良的情绪带给学生。教师对语文课文的解读,一定要向学生传递积极的情感,不能把消极的因素带给每一个学生。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感情的技巧,要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让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教师的积极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激情。这是因为情感具有传递性,教师的积极情感必然会向学生传递向上向善的因素,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向上,激活他们内在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创设良好的情感交流氛围,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去学习,从而产生不竭的学习动力。而且,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能创造出和谐的教学气氛,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语文教材中美的语言、善的行为、积极的形象、美好的人生,都会对学生产生感染的力量,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

  三、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1.在聆听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叙事作品文字优美、情感至深,曾经打动了无数人,让一代代人感动不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作品的时代、作品的体裁,为学生的聆听创设条件。如恰如其分的教学情景,可以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聆听中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作品描述的情景之中。如教学《春》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的形式,让学生聆听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静听泉水的叮咚声,小鸟宛转的歌声,想象春天大自然的美,感受心灵的气息。这样,学生热爱生活之情便随之而生。

  2.在阅读中产生感情。语文教学本身就与生活密切相关,如有一些作品,描绘了河山的壮美,荒漠的苍凉,小村的僻静,城镇的繁盛,到处是一幅幅画面。教学时,教师如果引导学生景中有情,面临其景,感知形象美,一定会使学生产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教学《沁园春雪》时,教师可播放投影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雄伟的长城、起伏的山峦、滔滔的黄河,使学生在视觉上感知美的画面,为进一步领会诗人抒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奠定基础。

  3.在朗读中品味情感。古人主张诵读,朗读成诵。古人充分肯定了朗读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通过朗读,品鉴诗文,可以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这是理想的诵读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读出作品的意蕴,进入到作品所描绘的境界中,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与作者一起爱之所爱,恨之所恨,真正受到情感的熏陶,就要让学生积极进行朗读。当学生通过涵咏、朗读,用心灵去领悟时,作品中的真善美的情感也就渗透到了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中去了,进而使学生获得感知和判断生活的能力。

  4.在想象中体味情感。作品是对生活的反映,因此,鉴赏作品也需要借助想象,从而品味到作品的美,品味到作者创造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只有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倾注自己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作品的真谛,把握作品的思想,体会到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如教学《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意境的美妙,感受语言的美妙,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

  5.在导语中激发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有效设计,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导语,能够将学生带入作品描绘的情境之中,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进入情景并为之动情。如教学《曹刿论战》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远离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怎能带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是公元前684年的一天,鲁国上下阴云密布……”这样不仅有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进入文中,从而取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情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需要教师辛勤耕耘,播种知识的种子,撒播智慧的养料,激发成功的思维。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论文7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初步阶段,对学生未来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语文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人文精神集中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人价值、精神世界的关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自我修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将人文精神渗透在课堂上。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精神;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xx)11D-0094-01

  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及成长的高度关怀。人文精神关注的是学生精神上的丰富,它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是一个民族经济、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拥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应该强化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悠久的历史却面临发展的尴尬。如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漠视,大家盲目地过着洋节却将自己国家的习俗丢之脑后。因此,“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振兴需要从小学生抓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形成强大的教师队伍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在以往的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师往往注重语文工具性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因此,学校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让教师逐步重视语文的人文性,同时学校也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或者在教师招聘中严格把关,招聘教学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的教师。学校建设强大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对教师定期培训。知识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教师若拘泥于原来的注重语文工具性的教育理念,则不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要不断强化能力素质,给学生做好榜样,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另外,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逐步弱化教师在课堂上承担的角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做课堂的指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创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与不同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同的发展。教师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高的.语文教师才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让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的人。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新课程改革提出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授,也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教育目的是培养情感丰富、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不能完全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人文性教学时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创造充满欢乐的课堂,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的亲身体验强化了内心感受,让学生对文章传达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从而在情感体悟中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创造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定期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话剧小品表演以及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交流会。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对枯燥无味的课堂难免不感兴趣,此时上述的课堂教学形式便迎合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举办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交流会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选择一本经典作品在课下阅读,并要求学生对书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积累。然后在交流会上让每个学生都在讲台上分享阅读感悟,其他学生认真聆听,从同学的分享中了解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从而不断进步。另外,生活处处有课堂,人文知识不仅来源于课堂,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因此,教师不要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多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人文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让学生通过观看历史文物感悟历史的厚重,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历史知识是最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接受历史知识的熏陶。

  三、家庭作业灵活化,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

  家庭作业是为巩固学生课堂知识接受情况而布置的,但从目前的语文作业布置情况来看,布置的作业缺乏创造性,教师拘泥于课本布置作业,不注重生活实际,同时作业过于死板,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业成了学生的负担,束缚了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去设计自己的作业。小学生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不应让过多的作业阻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去慈善机构做志愿者”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周末抽出时间去自己想去的慈善机构参加志愿活动,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想干哪些方面的工作,然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说服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与他们一同工作,通过帮助有需要的人,给别人更多的温暖,让学生感受到助人的快乐。通过志愿活动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从而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总之,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教师发挥榜样的作用,做学生灵魂的指导者。同时也需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上让学生接受人文气氛的熏陶,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掌握自己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黄丽珍.浅谈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xx,(10).

  [2]陆启威.践行新《标准》凸显人文精神——《科学课程标准》教学谈[J].教学与管理,20xx,(14).

语文教学论文8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对老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启迪兴趣 为创新打开大门

  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们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谈何创新?相反,如果很好地启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迪学生们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

  二、改进方法 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们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们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快: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 鼓励学生们创新

  课堂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们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们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们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们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们必须参与。要有学生们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们创新,从而使学生们敢于创新。

  2、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所以,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们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的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们解,让学生们逾越。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们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或者全神贯注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们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们提问题,课堂一定要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们想问、敢问、和善问,使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

  3、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 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 ,因此学生们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只有学生们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时候,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的'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

  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传授,最终可以为学生们的创新打好基础。

  三、发散思维 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们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们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们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们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们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们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们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们,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们。给学生们的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语文教学论文9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目标、内容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这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更新教学方法,使自己尽快进入新课程中,并伴随新课程的实践而成长。在语文教学方面,更新教学方法的前提是必须了解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之一:语文的人文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性质的界定,应当说是语文教育界经过长期实践探索而达成的一种共识。肯定了语文的人文性符合语文课程的实际。语文本身是一种文化,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但它又与一般人文学科不同,是一门带有工具性的基础人文学科。作为课程主要资源的教科书以文选方式呈现,选文从不同侧面,运用不同方式反映人类生活,内容丰富多彩,而不是直接单纯地展示“工具”。确认语文的人文性,有利于全面实现语文教育的功能,它意味着学习语文,应在广泛吸收人类文化营养,培养理性精神,受到人文关怀的同时,不断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课标正是由于对语文课程性质全方位的、内涵丰富的定位,进而才形成了囊括于工具性知识、技能和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及个性风采的课程新概念“语文素养”。

  理念之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具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学科是一门专门培养语文素质的基础人文学科,而培养语文素质或者说语文素质的养成,正是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因此,进行语文课程教学,必须以语文素养为核心。教学过程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极为重要,它可以涵盖识、写、听、说、读、写多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具”的准确内涵,是语文教学的直接目标,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课标从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提出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即尽可能充分地发展学生个体的能力体系。其中包括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是语文素养中的重要内容。语言能力是指以语言积累为基础、语感培养为指向的实践性能力,分别表现为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精神世界、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耐心专注地倾听、文明得体地表达和沟通、富有感染性和说服力的口语交际能力,感情真挚、条理明确、追求独特感受、有创意的写作能力,以及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标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质上就是要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语文,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实现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理念之三:课程内容着眼于生活化。

  课标着眼于课程内容与学生主体经验世界、情感世界的内在联系,关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差异而对课程内容予以不断调节和更新发展。课标确立了崭新的理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实施建议部分,更是具体要求:“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因为学生的语言能力不可能从系统完整的基础知识及其训练中转化而来。课程着眼于生活,突出语文实践。其一,教材内容安排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想象世界,从而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其二,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其三,教材富于开放性和弹性,既合理安排作为共性要求的基本课程内容,又要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个性化开发和选择的空间,特别是为学生主体留出自主取舍和拓展的空间。因此,学习语文只有将课堂语文学习同社会生活言语实践结合起来,言语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课标特别提到,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还要有意识地强调在生活中学语文。生活言语实践既是课堂言语学习的源泉,又是课堂言语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我们的教师要在课标的引导下走出“课堂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的误区,开发课程资源,使语文教学达成共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由于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更新,同时也要求语文教学的观念需要创新,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语文教学实行了创新教育,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是“雾里看花”,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加汗水、日光加灯光,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学生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我们必须要考虑:

  (一)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四)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外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二、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的是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有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丰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一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教学观念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像《师说》中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绝对正统的本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1、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不禁有些担心,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不说;总怕错,不说。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及时给予肯定,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中,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说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红军战争的故事;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茫茫草地的故事;一个无名战士保护和传递七根火柴的故事…….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的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你看,大家说的多好啊!

  2、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

  (1)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标志,可一期一订,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

  (2)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的目的。

  (3)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

  (4)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

  (5)要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用以上方法达到创新阅读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作文只有“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在作文训练中,我认为应当这样:

  (1)提前明确写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

  (2)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

  (3)可改一周一篇为两周一篇,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4)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另外,还可借办黑板报、手抄报,向报社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水平。

  3、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如讲《说勤奋》之后,教师肯定司马光和童弟周精神,然后让学生知道只有勤奋和汗水才能有所成就。还通过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等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各种疑难,还能培养其创造力。

  4、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泉城》是一种自然美,《一路花香》是一种人性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音乐美、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评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发现美,创造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总之, 创新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学更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语文教学论文10

  1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的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素来都讲“读、写不分家”,若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互不关联,读不能服务于写作,而写作同时也不能促进阅读,那将为我们语文教学体系造成重大阻碍。再有,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同样适用于写作,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胡谄,然而在现实写作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样的作文不能真实的反映到生活中,生活中的事件也不能作为写作题材,学生既缺少丰富的词语,又不能创作出多样的题材,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千篇一律。

  2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几点对策

  2.1制定出写作教学的规划

  依照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制定出细致明确的并在学生主观努力下可行的教学规划,每个学段应掌握哪睦写作要领,达到什么样的写作水准,以及具体应用到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等,制定出来的规划还要不断进行检查,及时补充漏洞,逐步进行规划的完善,使学生能够了一步一步起进写作的意境中。

  2.2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动力所在,过去一提到写作,学生就打心里感觉很难,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学生对语文写作提不起兴趣来,因此,在平日的语文写作课堂中要尤为注重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如果学生对语文写作非常感兴趣,那么首先他能很轻松的接受写作课,然后在写作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真实感受清楚的表达出来,那么他所写的作文至少是蕴含人物真情实感的。语文教师可以在现实的写作教学中采取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要热爱生活,注意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善于发现,这些都可能会成为学生日后进行写作的良好积累。

  2.3扩大学生写作范围

  平日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阅读,善于捕捉名篇中的闪光点,并学会融入到自身的写作当中,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的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同时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还能引发学生的灵感。另外由于学生生活的单一,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所能写作的范围,因此,学校还应多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给学生们增添了积累生动事例与经历心得的机会。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学生们的写作水平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所提高。

  2.4改革作文的批改模式

  教师同一阶段所批改的作文都是由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所作,其活动面极其相似,对问题的认知能力也大为相同,所以作文水平相差无几,因此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多的相同处,往往教师批了一圈后来现所标评语也几近相同,因此,建议教师将作文分作几组,每次只需要地一组进行详细批阅,基本就可对全体学生此次作文的情况基本了解了。然后再进行集体评改,教师抽出初评下分作几个级别的'作文,由同学们来进行集体讨论,并给出修改意见及原因。学生们经过一起讨论、修改,再由教师从旁点拨,学生对文章的品评能力又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但缩短了批改作文的时间,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与品评兴趣,从而对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深刻。

  2.5背诵所阅读到的优美段子

  有很多初中生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感觉没有容可以写,没有精彩的语言来表达,为了能让学生走出这样的写作困境,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这时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读本中悠美的文字,自己觉得好的段子可以适当的进行背诵,长时间坚持下来,就可以达到出口成章的境界,到写作的时候丰富的词汇自然而然便流露出来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拓展学生写作的取材范围,加大阅读量,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当然,写作教学的路程异常艰巨,给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活跃思路,积极探索实践,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初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工作。

语文教学论文11

  1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的多少关系

  在语文教学人文思想浓厚情形下,教师应适当减少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呈现频率,应把主要目光放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上。诚然,语文教学中,面对生源素质的千差万别、公共课程课时与专业课程课时分配的客观冲突,广大教师要做好上述权衡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形,我们认为教师应充分研读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真正把握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之间的关系,力争通过吃透课标、熟悉文本来弥补课堂教学之外消极因素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以确保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的恰到好处。

  2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的动静关系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学生的反应虽然形形色色,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信息技术下的.狂热多动与信息技术下的淡定沉寂,即有的学生面对精彩分层的课堂难免显得兴致极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嘴动、脑动,与教学节奏的合拍不言而喻。诚然,学生某些积极举动对学习效果的正面影响不言而喻,但是,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学生过于活跃将不可避免导致学习的浮躁心理,使得需要他们在寂静中深思之时,难以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种情形对语文学习的消极作用不容小觑;但是,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同样发现有些学生则表现了出奇的淡定,整堂课缺乏多维互动,他们只是一味地听、看、赏,大脑思维的强度与广度无法体现信息技术下语文教学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般要求,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面对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的尴尬情形,我们认为处理好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动与静的关系迫在眉睫,这种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语文整体教学效果必将受到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也将呈现良莠不齐的情形。而解决学生课堂教学中不良表现的有效途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驱使下做到该动则动、需静则静。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教师根据学生性格、学习基础以及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对他们进行分组,确保同一小组内既有活跃分子,也有被动学习者,让小组内不同性格的学生在对他人的观察中,自主调整学习行为,改变不良学习习惯,最终使学生学习行为朝着有利于自身进步的方向发展。

  3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的主客关系

  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讨论不绝于耳,但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对课堂管控的习以为常使得教师为主人、学生为客人的教学关系不断确立,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面临着严峻挑战。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不合理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教学评价为例,一般而言,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往往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评价的位置。诚然,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丰富了语文教学过程,这不仅为教师评价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也为学生评价课堂提供了契机。因此,教师要善于以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为突破口,处理好师生双向评价关系,教师尤其要鼓励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做出客观评价,评价范围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

  ①学生对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态度评价

  为了使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产生更多溢出效应,教师需要集思广益,特别需要弄清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态度,学生无论是认可还是反对现有的教学方式,教师都能从学生的言语中发现教学过程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可以定时或者不定时进行教学问卷调查,并把学生是否认真配合调查确立为对他们学习评价的重要方面。

  ②学生对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认知评价

  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认知显得非常重要。如果学生仅仅把这种教学方式认为教师是为了使教学过程新颖,他们往往会被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如果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学习震撼,他们往往会积极参与其中。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教师只有摆正主客关系,师生才能获得心灵沟通,课堂氛围才会变得更加融洽。总之,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时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并着眼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的最终目标,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语文教学论文12

  阅读是从阅读材料中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阅读也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是人类对未知领域和更广阔世界的追求,阅读能够陶冶情操,拓宽视野,提升自我修养,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境界及思想道德修养。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将语文融入生活,从而热爱语文,热爱生活。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时期,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侧重于教会学生如何解答阅读题目,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得到高分,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这种教学方式容易扼杀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难以真正体会阅读的内涵,难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我要谈谈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一、中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学阅读教学理念不当。在升学的压力下,多数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简单地传授阅读的答题技巧,传达文章的文本内容及思想感情。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容易造成教学理念的选择不当。第二、中学阅读教学方式不恰当。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各学科都强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有些中学阅读课堂为了创新而创新,缺乏一定的目的性,在创新教学方式时盲目地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大大降低了朗读课文的时间,早读即使朗读语文也多数在背诵古诗文,但朗读阅读文章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语感。

  二、如何优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重视情感教育。语文阅读是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包含大量文人的优秀文学作品,因此,语文阅读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其中的情感性较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引领学生深入到作者在作品中设置的情境中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价值观。比如,在阅读人物传记之类的文章时,首先应当分析其人物的经历,通过人物经历剖析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让学生在思维的开拓过程中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与情感的沟通与交流。阅读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往往比作品文本内容要更重要,在分析作品的思想时,能够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通过情感教育,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综合素质提高。

  (二)增加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学语文阅读常见的考题包括分析文章主旨及思想感情,分析人物性格,概括故事情节等,虽然这些题目的解答有一定的答题技巧,但是要想达到阅读教学的`深层次目标,不是通过语文教师的讲解就能获得,而需要学生仔细品味文本内容,挖掘文章的思想情感而获得,这就需要学生增强阅读的语感。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语感,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分析、理解、吸收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阅读以达到自学的目的,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整理在阅读中遇到的困惑及难题,然后再进行阅读文章的讲解,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怯懦》这一篇课外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初步阅读后揣测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然后进一步地展开人物性格分析和文章主旨的分析。同时,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老师的教学同等重要,语文教师可以多推荐课外读本,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拓宽知识面,丰富学生的阅历,在长期的积累下,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阅读过程中也能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朗读文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阅读不仅包括阅览文章,还应朗读文学作品,朗读是中学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适当地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强语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好地设身处地地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朗读有助于记忆,在遇到优美的文章时,要求学生积累,丰富知识储备。比如,朱自清的《匆匆》一文,语言极为优美,通过朗诵文章,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其中的美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对于解决中学语文教学困境也十分关键,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丰富教学课堂,组织有益的教学活动及小游戏,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组织朗诵比赛,让学生选择所学的文章中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朗诵;组织课本剧表演,阅读小说一类的文学作品,其对话较多,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人物的模仿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总结

  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不光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欣赏和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丰富内心的情感体验,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重视情感教育,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探析》,《课外语文(教研版)》20xx年5期,王景.

  [2]《重视阅读教学提高语文素养———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xx年2期,吴逢军.

语文教学论文13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好处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充当灌输知识点的灌输者,然而学生多处于接受者,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说什么学生便记什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觉得很枯燥,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学生会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学生会主动展开相应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二)构建了开放、活泼的课程体系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当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可以就一篇文章延伸,让学生不仅掌握课堂知识还可以将其拓展到网络上,社会上,生活中,当学生回归到生活中时,学生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学生会觉得知识无处不在,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想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二、多媒体的运用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方便记忆,如:在学生学习初二《蜡烛》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蜡烛的图片,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情境中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将黑暗中的蜡烛与我们过生日时的蜡烛,还有亲人逝世时的蜡烛,通过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同时还可以配一些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场景去感受,去了解蜡烛所代表的不同的寓意,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更加方便记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也会印象深刻,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对课文进行朗读,将课文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面前,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尽情地想象,畅游在想象的大海中,探索蜡烛除了教师所播放出来的寓意之外还有哪些其他的寓意呢?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小组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要发言,最终讨论得出答案,并派代表向教师进行汇报本小组的最终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教学会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记忆犹新。

  三、借助多媒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有很大的作用,其中最大的作用就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并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技术,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对文章的意境进行相应的了解,学生在脑海中会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会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的链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将学生的`视、听觉同时调动起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以前无法感知的东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多媒体上播放的东西,学生会很容易掌握知识点,加深学生的记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也不会再有枯燥乏味的感觉了,而且还能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四、结语

  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和教学用具相互转换的时间,教师可以图文并茂的对学生进行讲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的智力、能力以及信息量得到提升。

语文教学论文14

  论文导读:听课的老师不由在心底替李老师担心起来。听课给我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听课

  我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要听青年教师的课。今天上午,我随其他老师一同去听了李老师的课,看到他教的是“语文园地”,听课的老师不由在心底替李老师担心起来。“语文园地”是比较难上的课型,要拓展、要趣味……诸多要求,能把握好吗?

  一、微笑在课堂上绽放

  姑且不谈李老师的课上得怎样,就李老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微笑而言:

  李老师的笑是灿烂的,不但嘴角在笑,眼角也在笑。

  李老师的笑是亲切的,伴随着轻声细语,再难的题目,学生们也愿意积极地去思考。

  李老师的笑是真诚的,答错了,没关系,冲你笑一笑,请坐,再想一想。

  曾几何时,我们的学生多么怕上语文课,语文课上永远是老师呆板的面孔,永远是没完没了枯燥乏味的读与写。

  二、灵动在随机中生长

  课堂是师生的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我们的生活。生活中总是充满变数,课堂中也充满“不可预知”的变数,但不管学生的思维如何,教师总是忙着教教案。学生发言偏离教案了,教师总是用“下课后我们再讨论”来搪塞,且美其名日“教学机智”等。这如何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机智?课堂呼唤真正的机智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呼唤“随机应变”。李老师虽是青年教师,但我还是欣喜地看到了他的机智。

  李老师让学生理解“九牛一毛”,学生说:“九牛一毛就是非常珍贵的意思。你想呀,九头牛,只找到一根毛,不是很珍贵吗?”面对学生别出心裁的理解,李老师不是简单说不,他听出了学生对“九牛一毛”的理解有对的成份,微笑着问大家:“同学们,你们说他说的意思对吗?哪儿说对了,哪儿说错了?”既指出了学生答案的不正确,又表扬了说对的部分,还启发了大家,一举两得。

  李老师让学生自读成语,有学生举手问“全力以赴”中“赴”的读音,李老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当李老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理解的成语时,另外一个学生正好汇报“全力以赴”,成语刚读出口,李老师就叫停了,只见他笑着对先前问读音的学生说:“听了刚才同学读‘全力以赴’,你知道“赴”怎么读了吧?”学生高兴地点了点头,并读出“赴”音。我可以断定,李老师不是“踢足球”,他不但解决了学生的难题,还巧妙地向学生们传递了一个合作的意识――向别人学习是解决难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当学生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全力以赴”后,李老师立即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内容,并表扬学生活学活用论文提纲格式。这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又是学习方法的传授。

  李老师,我为你叫好――为你的教学机智,为你的随机应变,为你的“应变”意识。

  三、效率在主动中提高

  不管李老师是出于何种动机这样进行教学,但他的教学行为产生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我是欣赏的。

  这节课主要教学“积累成语”和“读背《三字经》”。整整一节课,李老师都是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自说来完成。可以说,这些学生几乎“无师自通”,正确读出了所有成语与《新三字经》,基本说出了词句的意思,在少数学生的解说下,学生大多理解了成语与《新三字经》。课堂上,每一个学生在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发言,你能感受到浓浓的思维气息和跃跃欲试的热情氛围。

  一切都是学生自己解决的,教师只是“穿针引线”。

  我在惊叹这个班学生的活力的同时,我还想到:一些教师手把手教,一个字一个字教,教学真的很扎实吗?也许,考试能够显示出这种“扎实”,但一想到那种沉闷的课堂气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我觉得学生更需要愉悦,更需要这种自主的课堂。

  当一切变成自己的需要了,我们还需要担心学生学习不自学吗?还需要担心教学效率不高吗?

  四、学生是需要发展的

  有时,我们要相信我们的学生个个是“神童”,要大胆放手让他去做;有时,也不能把我们的学生个个看作是“神童”,什么都让他们自己去捣鼓,乐得个袖手旁观。

  学生的发展需要点拨。“沧海一粟”中的“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磨铁杵,终成针”等,你不帮助学生理解,学生怎会明白,不明白这些关键的词名,学生又怎能将成语、短名真正弄明白?适时的点拨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

  学生的发展需要时间,学生的发展需要调动。八个成语,三句话,一个“背”字就希望学生能背出来?学生能背,那也是机械记忆,过不了多久就会遗忘。我们可以让学生像老师一样把这八个成语串成一段话或一个故事,在说话或讲故事的基础上来背,是不是更有趣些?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背诵,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有效、最巧妙。这样,学生背起来是不是更有意义些?是不是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语文园地”的教学也很精彩。我已情不自禁,恨不得马上就要冲向课堂了。

语文教学论文15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关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教学的教育,使得许多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未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理解文章内容,特别是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气氛较为沉闷,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知识。对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改善教学方式,将情感教育理念引入课堂教学过程。

  一、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情感教学意义

  1.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随着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我国中学教学目标逐渐向素质化方向转变,学校和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教学,帮助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情感教学中,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将学生的生理发展与心理成长有机结合,挖掘课本中丰富而又具有内涵的情感因素,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渗透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对美的追求也不断提升,进而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知情感丰富的世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利于丰富学生情感内容

  新课改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同时还需要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情感要求,更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思维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素养。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处于萌芽时期,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健康成长。在真正满足学生情感要求的基础上,丰富情感内容,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不可过于保守落后。

  二、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措施

  1.在教学方法上渗透情感教学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是传授情感知识的主要人物,而学生则是课堂参与的主体。因此,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情感教学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情感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语文教学中。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经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情与景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文章中描写景色的语句,带领学生反复阅读和欣赏美景,真正用心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进而感染学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时,文章许多地方都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象,其实也是在影射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用这些景色的描述,深深的表现出作者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也能深刻领悟这种情感,真正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2.在教学内容上渗透情感教学

  在初中课本教材里有许多是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也有很多是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写作手法很是优美和独特。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真正引导学生对文章细细琢磨,真正发挥教材的感染作用,让学生更加热爱语文课堂。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阅读文章内容,让学生主动挖掘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对特别段落加以反复阅读,慢慢品味情感内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刻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升学生对情感教学的理解力。又如《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里,作者对瀑布详细描述的段落,教师可以请学生大声朗读,真正从字里行间去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真正在教学内容上渗透情感教学。

  3.在教学氛围上渗透情感教学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最重要的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章所表达的意境里,用心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许多文学作品大多采用文字的形式将情感内容表现出来,供学生去研究和品味,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真正走进文章所创作的意境之中,帮助学生不断丰富情感内容,与作者的中心思想产生共鸣,真正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同时,教师还需要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个融洽的教学环境中感受情感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天气的表现形式都呈现在多媒体课堂上,让学生在变化复杂的天气中去感受这篇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里,才能更好的感受文章的主题,不断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水平和认知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锻炼学生情感能力的重要方式,作为语文教师更需要关注情感教育。在认清情感教育对中学生重要性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丰富情感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一个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陶冶情操,愉快学习,真正为社会培养出高素养人才而努力,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

【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11-10

语文教学论文11-07

语文教学论文05-1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11-1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语文教学论文(必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