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们通过科学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因素影响了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现实中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出发,对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旨在帮助小学老师进行有效的科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有效性;策略
1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现状
1.1学生对于实验活动的不重视:部分小学生在家长的影响下觉得科学实验课并没有什么用,自然就对实验课没有必要的重视,把实验课和体育课的性质画上了等号。尤其是在长时间的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压力下,骤然接触到实验课这种轻松的教学,把孩子爱玩的天性全部在科学实验课上爆发了出来,就很少再有学生愿意去认真的对待实验课,消极的态度和情感的宣泄才是大部分小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的真实的写照。
1.2学校对于实验活动的不重视:在部分地区科学课并没有得到学校和老师应有的重视,许多科学课都是别的课程老师代替教学,并没有自己学校专有的科学实验教学老师,除此之外,在上课时候有些教师要么只顾自己讲课,在讲桌前侃侃而谈,不顾及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要么省去实验的步骤直接进行科学课知识的教学,“实验”二字形同虚设。最后科学实验课教学只能以效果惨淡收场。如果在课后对学生进行一番深入调查,很少有学生能说清自己学到了什么。
2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教学井然:首先,可以在上节课老师不拖堂的情况下,要求学生一下课就在教室门口列队集合,整齐、准时、有序地进去实验室。因为一节好的实验教学从走进教室前开始,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实验课,还可以保证老师有充足的实验教学时间,避免因为琐事而造成上课时间不够的情况。毕竟科学实验最是注重时间的安排。其次,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和分工合作的能力。成绩好的学生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倾听差生的意见和与差生进行合作实验,而差生是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种“我自岿然不动”的感觉,不管是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还是别人发言的时候,亦或是需要合作实验的时候,都在下面旁若无人的做着小动作?如果这两部分群体没有对策解决的话,课堂上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最后,要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器材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轻拿轻放小心对待,结束后认真整理摆放整齐,借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2.2亚里士多德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小学生要想进行科学有效的实验探究,兴趣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老师在教学前就需要思考这堂课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是学生愿意接受进而产生主动学习愿望的教学方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老师完全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那么如何创设情境从而激发兴趣呢?在我看来,老师可以根据实验目的来开展一些智力游戏,亦或是穿插一两个童话故事来创设合理的情境,就像在《磁铁有磁性》这节课中,老师就可以拿出一个磁铁做的“钓鱼竿”和“小鱼”来进行钓鱼比赛,最后比赛完再抛出“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当然在平常的科学实验教学中,以游戏来创设情境仅仅是教学的其中一种方式,而教学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选择和运用,实现教学的多样化
2.3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在中国的传统教学中,检验学生知识水平的唯一首段就是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等大大小小的考试了。考试就是通过书面、口头提问或实际操作等方式,考察考试参与者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但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传统的卷面考试已经不能充分检测出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老师必须在教学中抛开以分数决定教学质量的教学意识。老师可以在期末考试评测学生之前充分考虑学生平常的表现,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来观察其对于这门课程的了解程度。总之,如果单独进行考试和,把考试作为评测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唯一首段的话是不可取的。
2.4科学实验教学后要进行反馈:老师的作用应该不仅仅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应该进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后学生作出奇怪举动、提出奇怪问题的时候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不能因为课后没时间嫌麻烦而推脱。在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年龄,正是孩子处于创造性模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已经有了按照类推方法进行思维的能力,能使存在于一类事物的联系与关系转移到其他各类事物和想象上面的创造性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竖立起好的榜样,培养学生的课后探究行为,要让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有兴趣进行实验的科学探究,还要让其在课后有兴趣探索科学,而且在学生课后有收获的时候应该给予表扬,让学生乐于走进世界,探索世界。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就必须经过学校方面和家长方面的共同努力:学校方面需要保证基本的实验教学,教师方面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和手段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家长方面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好的思想,要对孩子进行科学实验的做法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美华.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浅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电子制作,2014,17(15):255.
[2]科学(3-6年级).国家课程标准,2002.
[3]郭育志.小学科学教堂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J].求知导刊,2014,19(07):237-238.
[4]小学时代(教师),2011(06)。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2
透视生活细节,助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
小学科学课开展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生现在正是知识学习和接受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进行发现以及创造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老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技能,还要通过学习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善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而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进行教学,则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有效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贴近生活来进行实验
实验本身就是开展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运用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被实验的器材、现象和蕴含的知识吸引。老师最好选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会感觉更加容易,或者说更加贴近生活。
比如,我们在对浮力进行探究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大家进行分析,老师选用厨房里比较常用的蔬菜马铃薯来进行试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把三块形状、大小都基本相同的马铃薯放到体积相同的盐水、糖水和清水中来,观察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通过耐心地观察,学生发现大小一样的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里面沉浮情况是不相同的,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这个时候可以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探讨,让学生自己来翻阅资料了解一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后来大家通过推断来判定是因为密度不一样,那么什么是密度?密度对物质有哪些重要的影响?老师这时可以进行指导,盐水和糖水的密度都比清水要大,马铃薯之所以能够在水中沉浮,都是与排开同体积的液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水重,所以就会下沉,如果比同体积的水轻,就会不断上浮。为了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和水有关的实际例子,很多学生就会想到游泳,在大海中游泳和在游泳池里游泳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是海水中有盐的成分,所以浮力相对比较大,人就容易学会游泳,死海也是因为含盐成分比较多,所以人能够自由地浮到水面上来。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教学细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得出可信的科学原理,有效地推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提升。
二、通过课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下的实验对于课堂教学也有一定的帮助,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看到科学的实用性。例如,让学生观察平时吃的`白米饭,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些白米粥,自己在家里做一些实验,准备一些碘酒,把碘酒滴到大米粥里面,让家里人和学生一起来观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会看到玻璃杯中黏稠的大米粥颜色发生了变化,原来是清澈的,后来慢慢地变成了蓝色,这时候学生就会感觉很新奇。很多好奇心比较强的学生都会皱紧眉头,思考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个神奇的现象。学生可以自己组成课下实验小组,共同对问题进行探讨,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发现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碘酒和淀粉的混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蓝色的物质,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会有很深刻的记忆。学生有时候还会联想到我们在细细咀嚼米饭的时候会感到有一丝的甜味,其实原因就是里面有淀粉。在课堂上老师讲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接受起来就会很容易,这样能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获取量,让学生主动对课外知识进行获取,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够发现一些科学知识,比如在拧瓶盖的时候,如果我们的手滑就不容易拧开,妈妈在厨房做饭,有时候手上沾满水,为了拧开瓶盖,就要垫上一个干抹布来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理。通过了解学生发现这和摩擦力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如果接触面过于平滑,摩擦力就小,就不能打开瓶盖。这时有的学生就会提问:在火车站发现很多箱子上面都有轮子,那么轮子和地面也有摩擦力,为什么就比没有轮子的箱子在搬运的过程中省力?老师这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在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就会顺畅很多。我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对摩擦力有了一定的了解。
还有,在平时烧水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观察水蒸气,但是很多学生都认为冒出的"白烟"是水蒸气,老师有时候会纠正说白烟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其实,这样的解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给学生解释。首先,问学生"白烟"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白烟是白色的,那么我们问学生水蒸气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无色无味,那么白烟是水蒸气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不是".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会更加容易进行理解,通过这个常识,我们要告诉学生在烧水的时候要离壶面远一些,因为在水要烧开了的时候,我们因为离水壶比较近,喷出的水蒸气会落到皮肤上,因为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小水珠,在凝结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如果落到皮肤上吸收的就是我们皮肤的热量,会造成灼伤。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安全意识,只有学生了解了原理,才能够有所警示,也避免了安全隐患。
四、把知识学以致用
对于实验来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把生活实际和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在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一些相关的科学体验,科学的学习是对科学现象的重新认识,也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以及升华,我们让小学生把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也是对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一种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传递正能量来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还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观察,对生活细节进行思考,对于不明白的现象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来进行思考,让科学知识能够真正地服务于生活。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科学课堂的动态学习过程,把生活中科学想象和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和运用,这样可以让生活和科学融为一体,让科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对生活的真正透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教给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提高探究能力,努力地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科学。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3
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研究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我国各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程度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多媒体设备的配置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从形式上及内容上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同时可以增强各科目教学的趣味性及全面性,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就小学科学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可有效改善其教学的不足。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小学科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重点围绕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及注意事项展开深入的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对于教学环境的要求^高,该学科涵盖的内容大都比较抽象,因而传统教学方法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亟待提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非常关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可以非常直观地将一些实验中无法观察到的细微变化完整诠释出来。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教学信息化的扶持力度,大部分学校都拥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小学科学教师须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及方法,灵活加以运用。
一、小学科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目前较为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但是要想确保该教学方法的优势得以发挥出来,需要教师客观进行分析及应用。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科学认知,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科学教学的魅力,该学科集实践性、创新性、学术性于一体,因此确保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十分关键。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科学教学须紧抓时代脉搏,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积极配合参与科学教学活动,打下扎实的科学基础,并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从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该技术具备的创新性、趣味性、直观性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因而教师需在实践中适时、正确地加以应用。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及注意事项
1.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科学教学
科学教学涵盖的内容较广,其中部分教学内容很难用语言或者简单的课程实验进行展示,此时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直观地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将其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降低教学难度的作用。就《人体消化系统》教学而言,从食物的咀嚼到排出都有其既定的过程,其消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涉及的器官等都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直观、真实演示教学下,学生会更加了解人体及器官。同样在《耳朵的科学》教学中,耳朵接收音波的过程是无形的',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清楚耳朵接收信息的全过程。
2.以兴趣为导向,强化学生的科学认知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此时拓宽教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下,教学的趣味性将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可以在浓郁的科学教学氛围下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如在《眼睛的科学》教学中,学生需非常明确地知道眼睛的构造及作用,并了解人们能够看到东西的原因,此时,教师可借助模型来帮助讲解,并通过相关的视频或者简单的小实验解决学生的困惑。这种教学方法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但是,教师不可盲目地依赖与运用,合理、适时的应用才是提升其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如在教学《大气压力》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揭开塑料吸盘衣钩为什么能吸住墙壁这个奥秘时,教师又可利用电脑设计动画软件:衣钩一边的空气娃娃被挤了出来,神情沮丧,另一边可爱的空气娃娃就把衣钩牢牢地压在了墙上。教学时,教师边播放电脑动画软件,边向学生讲解是大气压力使它产生这个结果的科学道理,学生看了电脑动画软件,听了教师的讲解,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结合观察、实验,使用幻灯、录像、摄像、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解演示,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操作,使他们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4.优化多媒体教学平台
经过计算机辅助科学学科的教学,能够把多种现代化媒体的视听功能融合在一起综合运用,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更形象,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形成大容量的信息传送,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具体的事物,使静止的画面成为活动的情景,从而使学生恰当地把握好教学的重点,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启发学生课后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总结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小学科学教学与其他科目不同,在缺乏直观观察与具体讲解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提升,教师需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更加直观的讲解与演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同时可以通过相关资料、影视频资源的观赏帮助小学生树立起科学的认知,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教学活动中,并在学生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4
一、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掌握思维构图的理念和技巧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的首要步骤是要让学生掌握思维沟通的理念和技巧,为学生能在课堂上熟练完成思维沟通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完成简单的思维导图,如植物的分类,学生尽量将自己能想到的植物归类并绘制出来。为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教师可以在练习过程中逐渐将思维导图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常见的思维导图理念和技巧有:主题放在整张图的中间,次要的概念放在“枝干”上;每个分支只能写一个关键字,且字体要端正;整张导图要遵循交叉联结不同分支的要求;可以采用符号、色彩等方式让导图更为美观。
(二)合理引入课堂主题本课的教学主题是电磁铁,教师可以用合理有趣的方式将学生逐步引入教学主题。借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吊车的Flash动画,并配上有趣的旁白,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过程。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地讲述一下电磁铁的基本知识,将这一课的主题分为电磁铁的性质、影响电磁铁大小的因素、电磁铁的应用三个部分。
(三)分组构图和讨论成功导入主题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导图设计并自主讨论,这样能减轻学生刚开始的绘图负担,同时还能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根据此前对电磁铁主题分好的三个部分,教师可以在学生导图和谈论前提出相应的问题,如:电磁铁的基本构造有哪些?电磁铁的缠绕过程是怎样的?等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设计自己的思维导图,自主搜集材料、完成构图。之后,让小组成员讨论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的不足或者突出的部分,并作一定的修改,在自己的导图上完好地体现出来。
(四)构图成果展示各小组经过讨论和完善,将最终导图成品展示给其他小组,通过对比学习、深度讨论发现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短处。教师在此过程中,首先要肯定每位学生的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最后对整个思维导图的学习作总结,将学生的导图成果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善的思维导图。完整的电磁铁思维导图可以由电磁铁性质、影响电磁铁大小因素、电磁铁应用以及电磁铁知识拓展组成。电磁铁性质概念可继续分成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电磁铁的制作三个分支,电磁铁应用概念可以分为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机、磁悬浮列车等分支。
二、思维导图融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虽然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很强的应用性,但是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思维导图没有很好地对主题中各个分支概念进行分析和联系;其次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更好地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相结合将思维导图与概念图结合起来是对两者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理清学习思路,理解主题与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也能帮助教师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框架体系。两者的相互结合有效解决了思维导图无法全面分析主题中各个分支概念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同时,在结合思维导图与概念图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分清概念的主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四部分的《看月亮》教学中,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概念图,包括满月、峨眉月、弦月三个分支概念,让学生将空白的部分填好,如:我们一般在能看到满月。学生通过熟悉和理解各个概念充分理解主题,可以更好地学习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融入其他学科受教学时间限制,教师逐步将思维导图深入其他学科中,如数学、语文等,这样不仅能合理分配资源,还能保障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对学生而言,他们也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入生活中,利用思维导图来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展示自己的家庭和兴趣爱好等。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的《照镜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入思想品德与生活学科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照镜子,你们知道在生活中镜子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吗?”这样学生就会联想到妈妈的梳妆台、爸爸的汽车后视镜等。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5
摘 要:1.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分组的合理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逐渐普及以后,很多小学的教师也开始响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分组问题,也就是如何体现合理性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发表,发表小学教学论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投稿
1.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分组的合理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逐渐普及以后,很多小学的教师也开始响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分组问题,也就是如何体现合理性的问题。在现实的教学实施中,很多的教师没有把握好这一点,并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很多教师为了方便起见,采取就近分组的方法,将座位紧邻的四个学生分在一个学习小组内,但是老师没有考虑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问题,没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性,忽略了小组学习是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优势互补的目的。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分学习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将小组内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的问题,要坚持小组之间结构相似、小组内部成员间优势互补的原则,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促进、合作交流,体现合理性。例如:为了能够保证小组成员间充分的进行讨论,小组的人数最好是偶数,并且要限制在6人以内,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地差异进行合理分组,体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学习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重规则的约束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气氛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规范,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纪律和实施规则,督促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价值。
首先,小组内的成员应该有不同的分工和合理的任务。比如:教师可以在小组中设置一名组长,组长的纪律意识、组织能力必须强,来负责传达老师的学习任务等职责,督促小组内的成员讨论学习,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可以让不同的小组成员轮流来担当组长,轮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总结。其次,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必须有序。不仅仅是保证有序的课堂学习秩序,而且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充分参与、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小组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能够及时的依据教学目的进行合理的指导,保证活动实施的有序性,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快乐中自觉遵守活动规则,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必须保证每个学生的充分参与,否则的话,小组学习就沦为了一种虚无的形式。例如:针对一些不善交流、拙于言辞、性格内向的学生,老师要在了解具体原因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多加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沟通的能力,克服内心的交流障碍,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课堂的学习模式,而且也是一种良好的素质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学习效果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对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目前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评价项目的过于单一,只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忽略了对于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评价认识;评价的`主体只限于学生的个体评价,忽略了对小组整体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式的评价。这种不完善的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发挥,难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针对以上问题,老师在实施小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评价指标的内容涵盖要比较全面,既注重学生个体的参与程度,也要体现小组整体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既要注重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学生在技能、知识应用、实践等方面的参与和进步。
4.小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妥善处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范围和学习效果时,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使合作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有些学习内容并不适合小组学习,反而通过自主探究才是比较有效的。小学生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主要是学习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从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个人全面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统一的,都体现在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只是培养的方法有点差别。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6
一、创新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
当前的小学科学教育,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显得过于程式化,不过就是在简简单单地重复着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书上有什么,自己就教什么。尤其是在实验方面,不看具体环境,不看实验的合理程度以及与现实情况的满足程度,一味地简单照搬,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喜欢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让他们对教学实验进行充分的自主创新设计。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摆》一课教学中,原教材里,在本节实验上选择了单摆来进行。但这其实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一是延长了活动时间;二是不利于学生进行精确的科学观测。而且两次试验的设计也略显不人性化,在操作上具有较高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的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对过程进行改进,结果很多学生创新性地采用了双摆形式,一次性完成。相对来说,实验时间缩短一半,提高了效率,很好地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完成了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二、巧妙问答,让学生自主理解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问答是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取巧妙问答的方式,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化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提问原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极为有用的,因为这可以让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实现自主化的学习过程。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化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伊始,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提问。“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植物有哪几种?”“这些植物由什么部分构成?”“这些植物有哪些特点?”通过这样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在联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自主思考,并通过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植物与动物的区别以及相同之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的`自主讨论,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在我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及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各部分之间和生命体的特性、生命周期复杂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并在课堂基本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化自由学习。巧妙问答,是教学中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实现自由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方式。通过巧妙问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效果,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打开学生的思路,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三、互动多样,让学生自主思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理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不但需要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还需要运用其它多种多样的互动方法进行辅助,比如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等。经过实际教学证明,这些方式都是极为有用的。例如,在六年级下册《踏上健康之路》一课的学习,我让每位学生都模仿残疾人,进行了实验互动。我让每位学生模仿体验了一只手系红领巾的费时与不灵活,与一只脚来回走的不方便和保持平衡的难度。通过这些体验活动,我帮助学生意识到拥有一个完整的身体是很重要的,进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怎么去保持一个完整健康的身体?”“残疾人是不是等于不健康?”“残疾人就一定是命运的弱者吗?”等此类问题。体验结束后,通过采取小组讨论与汇报的形式,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例子、想法以及日后的做法,让学生知道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比我们更困难的人都在坚持运动,保持健康生活,进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互动多样,是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习,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现自主化学习的科学途径。
四、总结
前文所述,是笔者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并根据科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及其它特殊属性总结出来的做法,并且在多次尝试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科学是一门需要创新与思维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科学课堂上展翅高飞。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7
摘 要:小学要上好科学课,必须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和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介绍本人如何搞好科学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科学课;教学;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他们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如何才能上好科学课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大多爱新鲜、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有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同时,我在教学中把大自然引入课堂,供学生观察学习。在室内放置动物、植物或它们的标本。如饲养蚕、蚯蚓等,还鼓励学生种植一些花草,养小动物,让学生能经常观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的形态及其生长规律。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习惯,又培养了爱心,使他们学到了科学知识。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把游戏相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自然知识开展饶有趣味的游戏,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自然知识。
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女同学胆小畏缩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实物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当前的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恰当运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帮助。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即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利用计算机辅助自然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利用计算机辅助自然教学,不能忽视实物。要上好科学课,老师、学生都要在课前去找实物,带到课堂上看。另外,有时电脑中的实物不能完全突出教学重点,看屏幕与拿在手中看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在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要真正做到“该动手时就动手”。充分体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功效。
三、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三个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1、鼓励质疑
教师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比如在讲授火山爆发和地震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是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老师都要给予必要的肯定,鼓励学生始终保持一颗质疑的心。然后,经过老师的总结,可以得到许多课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就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老师引导学生带着质疑产生的好奇心进入课程学习,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幅提高。
2、鼓励合作
《科学》课的知识传授大多是通过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来完成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活动,我们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来完成。
再如,在讲授《拯救野生动物》一课时,我们可以针对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一些保护野生动物的小品,即时表演,学生们参与性就很强。
3、鼓励体验。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根据这一宗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等体验活动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
比如在讲授《植物的成长与变化》一课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培植几颗植物种子,进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领略动手试验的快乐。
总之,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真正让学生展开“探究大自然奥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学会自行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在科学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造能力,就会为以后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8
一、以玩促学,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贪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要想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在课堂上坐四十分钟,安安静静地听,对很多孩子来说都很难。一些老师对那些在上课时总是好动的孩子会采取批评的方式,责怪他们“不听话”,其实这样不对,老师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出发,了解孩子们的特点,并且加以利用。这也就是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不应该再采用老方法,只是单纯地讲课,而可以换一种方式,以玩促学,通过一些小游戏、小实验,让学生得以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不会再觉得上课很无聊,因为他们不需要一直纹丝不动地坐在凳子上,而是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动态的学比静态的听有意思很多。只要学生有兴趣,通过主动参与,在玩乐中学习,就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学习、对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会好很多。以玩促学,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己总结,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科学
小学科学,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是一门走在时代发展前沿的学科,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了最科学、最真实的解释,小学开设这门课,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一个劲地告诉孩子们这些知识,学生好像就只是一个接收器,牢牢记住老师所讲的.东西,这样很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老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对这件事、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为什么?自己去找答案,老师在旁进行指导,循循善诱,帮助他们。要知道,孩子们自己找到、总结的答案,肯定比老师告诉他们的要印象深刻。这样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如此,学生就可以主动发现身边的科学,不仅掌握了老师想要告诉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这种能力,在今后遇到类似事情,完全可以凭自己去解决、发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做学习的接收器,而是主动进攻,积极学习。自己总结,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科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总结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老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的思维才不会仅仅局限于老师所讲的某一个点,而是可以扩散开来,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通过老师的培养,让所有学生都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让这些祖国的花朵在阳光下灿烂绽放。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
摘 要:在当今社会,各种安全事故频发,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本文从科学教育课程出发分析了小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安全意识
学校是安全教育的主导力量。学校应从内容到形式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的正常教育内容之中,科学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应该充分利用科学教育课程的资源,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科学课程的安全教育的意义
在学校教育中,安全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常规性教育。最有效的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方法就是学生时刻牢记安全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时刻注意到自己身边的不安全因素,进而避免可能发生的事故。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它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同时它还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科学就是一种文化,它不仅具有特殊的人文性,而且还蕴含着人类深厚的生活精神: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等等。而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安全教育有机渗透到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安全教育不仅仅是语文和德育课的事,作为科学课程,在教学中应该结合自身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安全教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安全教育内容。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施安全意识教育的方法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资源中充分挖掘安全教育的资源
安全意识是逐渐培养形成的,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接收能力好,是形成良好安全意识的重要时期,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
在学科教材中,对涵盖的安全教育内容进行充分挖掘的同时还要适时进行渗透。尤其从现实生活中出发,针对学生感兴趣且息息相关的安全教育问题,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而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通过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当代著名教育专家林格认为学生在生命教育过程中能认识到生命现象的现实感,为此要特别重视生命教育。学校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设立了安全教育课程,这让学生重新认识到生命的定义、意义及其价值。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不仅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而且还利用了有效的安全教育途径来唤起并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并时刻谨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学生才能远离伤害,健康成长。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讲解一些有关科学安全方面的知识。例如学习《热空气》一课,出示一个自制的热气球,当点燃中间的酒精棉后,热气球飞起来。看到这种现象后,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议论纷纷。此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想到什么问题?”问题一提出,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热气球为什么会飞?”“是什么力量让它飞起来的?”“它能飞多高?”“怎样才能让它飞的时间更长一点”学生们情绪高昂,这个时候教师在通过多媒体展示,氢气爆炸的照片或者视频,出其不意的将学生的思路拉到安全的范畴上,然后为学生讲解科学知识不能够正确应用所产生的安全隐患。通过观察、讨论,唤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未知的活动。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都参与提问,这样长期坚持训练,才能使学生形成敢于思考,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避灾避险意识
对于尚未懂事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要保护自己,需要掌握一定的险境逃生技能,而这些技能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利用课程资源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避灾避险意识。在交通、食品、防火、防水、用电安全等方面提高学生避灾避险的本领。比如在食品方面学生通过开展的《食物的营养》《发霉的面包》等课程联系生活中众多“三无”食品。学校还举办“认清三无食品”的现场会并聘请专家来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又如在地震安全防护方面,学校利用《地球的运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等学习活动播放实例录像——汶川大地震,他们利用这场由地球的运动引发的灾难对学生进行避灾避险的教育。学生在这种重现实例的强烈冲击下不仅能见证爱的伟大,而且还能体会到生与死的距离有如此之近。在这场灾难中,学生通过观看地震中自救与救助他人的场面了解灾难与死亡是生命里的一部分,并认识到掌握避灾避险的本领的.重要。众所周知, 印度洋海啸中一名同学通过自己学到的安全急救知识挽救了上百人的生命;在汶川地震中史上最牛的学校无一伤亡。在灾难面前,生命在避险的教育下才得以延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展示、亲历演习、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探究等方式并结合实例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避险知识。学生也能通过对避险知识的学习来掌握避灾避险的本领。
四、利用教学中的事件,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
瓦西留克曾说:“人,永远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才能体验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产生危机的那些生活环境和变化。谁也不可能代替他这样做,就像最有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代替自己的学生去理解所讲的内容一样”。正如瓦西留克所言学生对安全意识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自己亲自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有安全保障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这种体验。学生经过这种体验能够进行自我反省并提升安全保护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故意制造一些小的突发的事件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例如酒精灯被打翻导致桌子着火的情况,引出用湿毛巾灭火的场景。学生关于这种体验可以说是深刻的,当然影响也是深远的。另外,他们还可以在课程中补充一些相应的防火自救的知识。例如:在自己身陷火灾的情况下,最大的威胁就是思想意识千万不要惊慌,但要立刻冷静下来,想办法逃离火场;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的自救措施,比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被呛到而昏迷、用湿衣物包裹身体防止被火烧伤等。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难以预料的。一念之差就有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孩子身边隐藏的不安全因素,我们不可能预料到什么时候会发生。因此我们能为学生考虑到的不安全因素是很有限的。学生只有提高自己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才能尽量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学生只有自己去面对,并学会处理突发事故。在突发事故中,学生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并注意安全。他们只有通过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进行机智勇敢的处理,才能真正让自己得到安全。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德育让学生从中获得真实的体验,而学生体验到了维护安全、尊重生命及其学会避险的重要性,并了解到生命的珍贵。
总之,在生命教育渗透到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寻找教学内容中的契机,而且还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在逐步提高自己对生命教育的能力的同时将生命教育之花盛开在科学教育之中。他们要怀着强烈的生命意识理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生命教育;让孩子们远离伤害,健康成长。
四、结语
小学科学教学中安全意识的渗透讲究自然而巧妙的引导,使安全意识的教育自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而不是一味的讲大道理。作为小学科学学科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安全教育的内涵和搜集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亚轩,. 国外小学安全教育及其启示[J]. 教学与管理,2010,(26).
[2]黄德锋,. 托起生命之舟——一堂关于生命与安全的生命教育课的设计[J]. 思想理论教育,2011,(16).
[3]黄颖,. 我国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 教学与管理,2010,(25).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0
一、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小学科学教学并未受到重视。大多数学校及教师并未真正认识到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只将文化课作为教学重点,片面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分数,忽略了对学生科学知识的培养,这严重违背了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一些学校即使开设了科学课程,但是由于缺乏具有专业科学素养的教师队伍,课堂教学只能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一方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稍有深度的问题,学生理解不透彻,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缺乏交流与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保障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二、“对话互动”式科学课堂的实施策略
1.转变教学模式,加强互动交流
要想使科学课堂实现“对话互动”式教学的转变,首先要从教学观念上进行革新。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必须转变教学思想,要对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充分认识到科学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仅要注重师生间的对话互动,更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合作,学会共享,提升学生的互动意识与共享意识。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开阔,交流能力与探索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地提升。
2.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互动需求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与思考能力有限,因此,片面的课堂讲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会存在许多疑问。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增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与障碍,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学会互动交流,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分享,增强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在一些具有实践性的科学项目上,可以每两人或三人分配一套实验器材,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互动欲望,由多人共同完成的一项实验项目,每个人负责的项目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伙伴。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下给学生留一些具有较强实践性并且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科学作业,使学生自觉寻求对话合作,顺利完成作业,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合作、共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3.合理分组,营造“对话互动”氛围
新课改的实施,对我国的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教学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合理、有效地教学策略,实现多样化教学。分组教学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这在科学教学中同样适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与参与性,做到每组均衡配置。在进行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可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分工,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实践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小组学生能够相互合作,团结一致,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科学任务。合理分组,营造“对话互动”氛围,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探索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提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均衡发展。小学科学教学“对话互动”模式具有无限的潜力,它综合了目标、教法、内容等方面对科学教学的全方位变革,充分贯彻落实了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团结合作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做到充分的认识,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全面实施“对话互动”教学模式,促进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改革。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1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学科学教师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
观察是认识新事物的首要感知,观察也是科学实践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培养。那么观察具有哪些性质呢?客观性:这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是科学精神的精髓。教育学生对待科学要实事求是,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跟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观察到的现象。持久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品质,培养他们一丝不苟跟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敏锐性:引导学生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全面性: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使其观察效果更全面。选择性: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抓住观察的重点,明确观察的方向。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准确、全面、细致地观察,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习惯。我们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就要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指导跟点拨。例如:教学《昼夜交替现象》一课,学生在模拟实验时,指导学生认识到要观察必须先确定观察点。在地球不自转绕着太阳转、地球自转同时绕着太阳转、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地球自转太阳绕着地球转这四种实验中认真观察,观察点到底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点并没有都发生昼夜交替现象。学生对出现的这些不同现象产生疑问,就更想了解,更想学习,老师就很容易把学生引导到科学探究的道路上。培养学生观察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主动科学实践
科学教学的核心是实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实践活动。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主动实践的学习习惯。倡导“做中学”,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遇到问题,不是依赖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跟解答,而是如何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自觉主动地去实践,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动手前先动脑,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活动中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并用,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养成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认识空气》的教学中,空气跟水一样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水占据一定空间,空气也占据空间吗?怎么感觉空气的存在?学生根据感兴趣的问题自己讨论、设计,先提出预测,提出实验方案,再选择方法跟仪器、药品,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验证自己的猜想。讨论后得出:刮风的时候能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对于空气是否也占据一定空间的问题,意见不一致。同学们提出了几种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方案。拿烧杯、纸跟胶布,在组长的组织下做空气实验,有条不紊地验证了猜想:空气占据一定空间。同时,教育学生要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跟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活动的感悟。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探究中,获取了有关空气的很多知识,充分体现了科学实践的快乐,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激励学生善于总结反思
学生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有时得不到预期的结论。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跟纠错,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跟信心。要给探究者提供反思机会,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最终获得成功。例如:教学《神奇的电磁铁》一课,学生在进行组装电磁铁实验时,有时会出现电磁铁没有磁性。这时老师不急于帮助学生查找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可能导致电磁铁没有磁性的多种原因: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两节电池接反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教学《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时,学生在模拟实验后,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地球不自转绕着太阳转时,观察点总是处于白天。学生通过与另外三种现象进行总结、对比,得出发生昼夜交替现象时地球自转是其中的一个必备条件。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善于总结跟比较,培养学生喜爱科学实践的精神。
四、引领学生充分利用资源
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可用资源,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家里跟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小学科学教学中,室外观察题、技能训练题、创造思维题大多与周围自然界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用小制作跟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去探究问题的实质,进而获得结论。让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跟发展途径,进而激发学生观察身边现象的习惯。例如:汽车司机夜间行车时,驾驶室内不能开灯,为什么?教师因陋就简,巧借身边的事物来解释。晚上将室内电灯打开,让学生站在玻璃窗前观察玻璃:当电灯亮时看到的尽是室内物体,而看不到室外的物体;当电灯熄灭时隔着玻璃可看到窗外的物体,就看不到室内物体了。由此,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尝试说明汽车司机夜间开车为什么不能开灯的原因。
五、总结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激励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科学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善于利用课外资源,自主地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学到知识,学到技能,培养情感,培养素养,有效地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2
摘要:本文笔者主要阐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根据此提出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课堂;学生注意力;策略探讨。
一、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问题
在当前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极大的影响着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众所周知,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先对教材内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之后再根据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进行授课。
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笔者发现有许多学校和教师对科学课程都缺乏重视,并且很多时候科学课程教师都是由其他课程教师来兼职。而这些教师在身兼两门课程的教学时,通常会将精力更多的放在自己原本所教课程上,对于科学课程的教学往往就是草草了事。这样就导致教师对教材内容没有深入的理解,就更不用说来教授学生,自然而然就不可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问题
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教师渐渐意识到将课堂的主体位置交还给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在课堂上更多的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特别是在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上,由于科学课程本身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极强的动手能力,以及涉及许多实验,因此教师在科学课堂上都会留出许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教师给学生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探究性活动,虽然量多,却不能保证质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往往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与此同时,教师又没有很好的扮演一个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吸收教材内容,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在科学课程上的注意力学习。
二、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学生注意力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来说,科学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质。而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并且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以此来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对于科学教师的选择自然也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质。
当然仅仅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科学教师拥有强烈的责任心。在授课前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的研究,并且对自己所教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在科学课堂的授课时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引导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对科学更加感兴趣,使学生的科学课堂学习注意力稳步提升。
(二)教会学生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科学教师要想在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加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那么就必须要将课程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这是因为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每一个科学知识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将这些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科学学课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科学课程的学习当中。
这是因为由于小学生处于独特的心理和生理期,在这个时候他们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专注力却不够。而采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能够让他们从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接触每一个科学知识,在利用他们对外界强烈好奇心的同时,还能够解决专注力不够的问题,让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更感兴趣。
(三)多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在科学课程的学习当中,科学探究活动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在科学课堂的注意力,就必须要注重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这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掌握牢固的科学理论知识,同时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而科学探究能力除了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外,还包括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领导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时候,除了要注意科学探究活动与科学知识的结合,同时还要注重在活动中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的培养。当然,在这其中,教师一定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引,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活动,并且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高祀泉.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xx(4):177
[2]陈晟明.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xx(10):269
[3]张小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xx(29):57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3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数学教师采用,它成为一种最实用的教学方式。只有科学运用这些课程资源,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1、整合现代教育资源,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网络作为信息发展的产物,在新课标背景下很受推崇,学生也愿意接受这种学习方式,教师也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利用网络进行情境设置和信息查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发挥现代教育资源优势作用,科学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数学中绝大多数知识点是很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很多概念、公式以及推导过程、图形的变换、线段的移动等,都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从本质上揭示数学概念、原理,通过直观展示,学生轻松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在“概率的意义”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一个抓球小实验:黑盒子里盛有黄、红、白三种颜色的同样大小的乒乓球各3,让学生从黑盒子里一次抓出3个球,总共抓90次,看一次抓出来的都是红颜色的次数,红黄白各一个的次数,两个红色一个白色的次数……这个实验由于课上实验时间、实验场所的限制,学生实验内容、次数不够充分,因此,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和预想的结果有较大的差距。笔者运用Flash课件模拟这个实验,使学生对概率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趣味题目使学生对概率知识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整合现代教育资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环节。
现代教育技术能展示大容量的数学信息,拓展信息来源,能进行形式多样的展示方式,从而有效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时间,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如果教师直接在课堂上画出相关的几组图形,会大大浪费教学时间,还缺乏形象直观的效果。为更好地优化教学结构,教师通过Flash动画手段让直线移动起来,从而展示直线和已知圆的位置关系,深刻理解相离、相切、相交的几个概念,学生通过动态观察,理解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值关系,推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从这些关系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4、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方法是成功的关键。在几何教学中很多图形是变化的,如线条的变化、角的旋转、面的转动等,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展示,在过程中可以实现暂停控制,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在代数教材中很多的知识点是数形结合的,同时还涉及增减性的问题,学生接触起来较为困难。教师通过科学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通过数学素材的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提供给学生探索的情境,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学习,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水平,开辟崭新的天地。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4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最基本的部分,同时也是开展教学实践的有效方式;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不仅涉及更加广泛的知识面,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做好小学科学教学,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思维,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教学探索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许多课程在知识结构、知识呈现形式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小学科学的变化更为显著。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应该在结合学生学习现状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科学民主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情感。下面,本文通过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化作具体阐述。
一、通过生活课程资源的合理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所以许多教材内容都源自于生活,要想保证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科学知识,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通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正确指引,从而进行合理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如此,才会不断激发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未来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植物课程的学习时,老师便可以预先设定良好的教学情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学校校园里的植物总类,并且鼓励学生发言,老师再对学生所列举的植物进行分类,等到学生总结完毕,老师应该适当的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赞赏,最后,老师再对其进行总结补充,并且对各种植物进行具体的分类,明确其分类标准;这样的教学,才能够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而且还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科学现象,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看清科学现象的本质;然而,有的科学现象犹如昙花一现,出现的时间很短,而且在短时间内是很难看到的;实验也是比较繁琐的过程,有的实验周期较长,通常需要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课时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观察科学现象的机会,老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引进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来制作相应的课件,实现辅助教学;其次,老师还可以提前录制一些科学现象,或者在网上选取相应的视频图像,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更加清晰明了的给学生进行展现,这种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实验等待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丰富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的掌握其知识,这对于科学教学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素养是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素养也是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其综合素养,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老师应该适当的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平台;必要的时候,老师还应该适当的放手,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现问题,从而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技能;久而久之,学生才会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举措。
四、通过问题情景的设定来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听讲,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而言,问题是学生养成学习思维的开端,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想象思维,往往对许多新鲜事物都能产生好奇心,所以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老师在课堂进行前,可以预先为学生准备一些问题,从而让学生大胆的猜测,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伟大的发现都是通过伟大的猜测来实现的;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大胆的进行猜测,只有在不断的猜测和假设中,学生才会不断发现真理;如果学生在对科学知识的猜测中出现了错误的猜想,老师也不能对其进行一味的批评,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从而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要想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高效进展,老师就应该加强对课程教学的研究,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进,来实现科学教学的创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科学课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如此,才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丹.浅析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xx(3):27-27.
[2]丰娅.新课改下小学科学的创新教学[J].新课程(下),20xx(1):44.
[3]方晓萍.落实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浙江教育科学,20xx(4):51-52.
[4]王恩惠.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xx(1):31-33.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5
科学在小学教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科学,而小学巧好是教学最好的启蒙阶段。因此,做好小学科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科学教育方法不利于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大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科学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所讲内容,长期接受枯燥无味的知识而与生活实际脱轨,难免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小学生更好地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去发现科学。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感知与科学有关的东西,更容易加深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感悟,进而能够初步解决科学方面的有关问题。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从具体化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化思维,这更要求学生能够走进生活去理解科学,让科学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变成一件易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进而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小学的科学课是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有效结合了各个领域的知识。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将科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科学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化教学充分利用了能有效指导学生生活实践的优势,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悟科学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生活化教学模式策略
(一)善于利用身边科学资源 学生最常出没的场所是家和学校。因此,寻找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对于学生来说主要范围在于家和校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也各不相同,但是都可以在家里挖掘到一定的科学资源。家里的一切生物都可以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例如有的学生会养一些小动物,有的学生可能养猫,有的同学养金鱼,或者有的家里有较多的植物,这些都是可以很好地利用的科学资源。学校是学生所待时间较长的地方,也是小学生较为感兴趣和比较熟悉的'地方,在这里学生可以发现更多的科学资源然后加以利用。
(二)善于利用生活经验 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教师要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进行举例,并尽可能让学生亲身感受,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去学习科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动脑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充满巨大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水的特性”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比如“水有几种状态,分别在哪种情况下”,进而推出“物质的三态”的学习以及“物质的变化”的知识点的内容与分析。另外,教师在创造生活化教学环境时,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打破学生原有的观念。例如“为什么夏天小卖部的阿姨会在冰柜上盖一层厚被子”,通过将生活细节引入课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对学生抛出疑问,例如“为什么洗完澡不擦干会冷”,“为什么鱼可以在水里生活”,“为什么盐放在水里过一会就会消失不见”这些看似简单而且生活中到处存在的问题却蕴含着很多科学道理,恰好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明白的,这就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继而会踊跃去追寻答案。
(三)善于提供生活实践 提供生活实践是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内容,是生活化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科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应用科学,因此生活化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上的时间不足以完成对本节课科学内容的探究活动,因此需要给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机会。教师应善于选择学生身边和生活中的材料让学生做课后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自然水域污染程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来认识学生所在家乡的自然水域的污染程度,然后在对其污染源展开调查,最后学生再对家乡自然水域的治理提出建议。科学知识的理解需要课后的实践活动来加以巩固。例如在学习了“植物的作用和特征”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去不同的地方寻找尽可能多种类的植物去了解和查阅他们的特性特点,这样学生会得到很多出乎意料的收获,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巩固。
(四)善于布置生活化的课堂作业 教师在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时,要致力于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认知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在学习实践中有更多的积累,真正学好科学。对此,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运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活素材来代替这些用具,突破传统课堂束缚,进而让学生轻松、灵活地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完“重心”的相关知识时,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制作一个不倒翁。然后让学生将制作好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给老师和同学,并向大家介绍制作过程,这样同学们通过对制作过程的了解就可以知道制作原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进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通过布置这样的作业,既可以让学生充满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总之,布置生活化的课堂作业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引用实际生活现象与案例来设计科学教学活动,进而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无处不在,以及科学知识的魅力与乐趣,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学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老师要积极地做好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应不断了解学生对每节科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在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内容。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更好地把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在大大提升了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好地提高了学习效率。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还需要一定的完善,需要教师与学生密切配合,实现共同进步,从而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15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14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实用】05-17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优秀]07-26
(推荐)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22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精品)07-22
[优秀]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25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通用】07-22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荐]05-17
(合集)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