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25 18:22:34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教学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1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绘画才能。儿童身上本来就有一种好奇、好动,跃跃欲试的创造欲,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富于启发,便能有效地提高儿童的创新意识。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儿童认知事物的心理特点及绘画的特殊形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面向生活,激发兴趣

  美,就在我们身边,生活是创造的唯一源泉,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是创新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儿童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都是在室内进行的,由于缺少生活,没有“心”的参与,学生的绘画结果呈现出模式化、固定化的特点,缺少创新,没有个性。如果转变下环境,让学会们用心去体验生活,去感受生活,必然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开拓其思维。例如有次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画命题画《我最感兴趣的活动》,结果收上来一看,学生们画的都是一些陈旧的题材,他们实在想象不出有趣的事情。这也因为他们跟大自然太少零距离接触了,环境让他们的童年色彩平淡,不再多姿多彩。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多去接近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去感受生活,还是上次的命题画,这次,我让学生走出去,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结果他们很放松自己,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有特色的活动。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经过引导,一幅幅个性色彩鲜明的图画跃然纸上。

  在儿童绘画创新过程中,我们应该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展创新的机会,引导儿童积极思维,让他们在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感悟创新,体验创新的`快乐,从而掌握绘画创新的自主权,使绘画活动转变为儿童内心需要的显现。“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走进生活,感悟生活,这是儿童绘画创新的生命力所在。从生活出发,让他们的绘画贴近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才能促使儿童创作出真正充满童真童趣的创新性作品,使其创新才情得以展现。这是培养儿童绘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细心观察,大胆尝试

  走进生活,用心品位生活,还得学会仔细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犹如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带他们走进知识的宝库。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应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使整个观察过程围绕着预定的目的进行,这样的观察才能持久、有效。首先得学会“看”,然后才是“画”,你能看出多少东西,就能画出多少东西,你能看得深入,就能画得生动。由观察而产生理解,()由理解而产生联想,由联想而产生创造,这样必能激发儿童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指导儿童画一盆花时,如果老师不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孩子们往往会得出笼统的印象,画面必然会粗略。这时,教师可以和他们共同商量观察的内容和顺序,如花盆的形状、颜色、质地、花叶,由上而下、由外而内等。在老师有目的地指导下,他们遵循观察目的,细心观察,就能够大致把看到的事物画下来。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进行联想添画花盆背景,从而使画面内容变得丰富,不致于单调、乏味。当然,良好观察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创设良好氛围引导学生乐意观察、主动观察。在一定观察方法的指导下,促进他们观察能力的提高。

  观察是创新的前提,如果不把观察的结果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观察也只是徒具形式罢了,因此,还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观察结果表现出来,允许他们展开想象的空间进行大胆地尝试,即使尝试的结果与原物不相像,老师也要大胆鼓励。没有尝试,创新就无从谈起。这种尝试是儿童拥有自己个性的一个过程,在尝试的过程中,一方面体现他们观察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使他们的创作个性得到最好的发挥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给与学生尝试的机会,最大程度地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以流露。这样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儿童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小巧的帆船》的绘画指导课上,我首先指导孩子们观察帆船的结构,一般说来,帆船分为船体部分和船帆部分。现实生活中的船体形状是长条形的,船头有点尖。在仔细观察的前提下,引导他们进行大胆的尝试,让他们不要仅仅满足于这种形状,把船体画得更好玩些。如画成西瓜的形状啊,画成鱼的形状啊,飞鸟的形状啊,或者你喜欢物体的形状等等。试一试,这种在观察后的自由随意画出来的帆船就更有新意,学生一定会设计出各种不同形状的美妙帆船来。

  三、教法灵活,富有创新

  教师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必然感到乏味,兴趣减退。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寓教于乐”,在儿童与美术创新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和新奇中表现心灵,提高思维的创新性和敏锐性。就象流淌的河水一样,因为流动变化而灵动、秀丽。对儿童绘画创新能力提高而言,亦是如此。创新教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都是可以采用的。当然,多变的教学形式并非只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兴趣,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参与,因为他们是主体。应设法使儿童的天性得以充分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善于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儿童的创新兴趣。如将故事与绘画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推理多种结局,并就自己的推理进行绘画构思。例如我在教《帽子回来了》一课时,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小猪的故事,引导学生听完故事后设想多种结局,有的学生回答是长颈鹿先生帮忙,有的说是小鸟用嘴衔下来,有的讲是大象用长鼻子勾下来。学生设计的结局各异,此时老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展现自己独特的绘画思路,就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音乐熏陶,激活想象,音乐能激发儿童无限的遐想和创造。在想象画《我想飞》教学中,我利用优美的音乐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他们想象: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突然间有着一双美丽的翅膀,我飞过碧绿的草地、飞进苍翠的林间,飞过――你们还会飞到哪儿?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除了长出翅膀可以飞以外,还可以怎样飞?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有的说:“是仙女带他们飞。”有的说“是在鸟儿的翅膀上飞翔。”在美妙音乐的感染下,孩子们的想象如同真的插上翅膀一样在空中飞翔,一幅幅有创新的图画从孩子们的笔端涌出。除此以外,教师还可用猜谜、童谣、游戏、试验等方法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在此就不一一阐述了。

  好奇、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如在绘画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有趣而丰富的课件以及制作材料等,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空间。如引导孩子用废品废蛋壳、旧挂历、纸盒等制作剪贴画,用木板、旧毛线、水粉颜料制作版画等,都能使儿童受到启发并激发他们创新的意识。

  流云涛影读不尽,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的途径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无穷的创造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其创新才能,让他们画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教学论文2

  上周,我上完《故乡》之后,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第四题:“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内涵,并结合社会和人生,以这句话为话题,写片断作文。”在学生完成作文后,我试作让学生自己读作文,改作文,准备在上课时让学生读、评。

  到了该上作文课的时候了。我走上讲台,让同学们拿出作文本,按座次抽同学读自己的作文。有二十来个同学读了自己的作文,且能谈自己写的作文,其他同学也能较恰当地点评,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第二节一开始,就该是我班学习最差的李××读作文。还未抽到他,我的心里就在打鼓:这个同学学习一蹋糊涂,书写糟糕,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他怎么念他的作文?

  “李××同学,请你起来读你的`作文。”坐在最后一排的李××慢悠悠地站起来,拿起他的作文本,抓了抓头:“路。我家门前有一条小路,……嗯,小时候,我每天早晨数着地上的石子上学;下午,我又送走夕阳飞奔回家……”

  “请暂停一下,这篇作文是你自己写的吗?”我打断了他的话。他诧异地抬起了头,歪着脑袋红着脸说:“是我自己写的。”我不相信,他的水平怎么用得出“数”和“送”?“请你谈谈为什么要‘数着石子上学’?”他又习惯性地抓了抓头:“早上上学时,我不想去,在路上边走边玩,像在数石子一样,我才用‘数’。”哼,说不定是你瞎蒙的,你能用上这么精彩的字?我仍不相信。“你再说说:”下午,我又送走夕阳飞奔回家‘是什么意思?“

  他还是那动作,抓了抓头:“下午放学,我想多耍一会儿,不想太早回家,等到太阳下山了,才一口气跑回去。”

  我仍将信将疑,走到他座位边,拿起他的作文本。我大吃一惊,这是李××的作文本?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翻一下封面,不错,是他的,作文本上分明地写着“李××”三个字。再看他的作文,写了两页,第一页是用钢笔写的,题目:路。作文,按课文最后三段抄了一遍。

  第二页,铅笔写的,题目:路。内容就是他刚才读的,还没有写完。看样子多半是刚才趁下课时才写的。

  我没有让他继续往下读,后面的内容比起他读的几句话逊色多了。

  但我没有放弃这一机会,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你写的这两句话简直绝了,用两个很平常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你的心里活动。很好嘛,你不是学不好,而是没有下功夫罢了。以后作文也好,学习其它知识也好,多动点脑子,我下点功夫,一定会长进不少的。”

  他又准备举手抓头了,“当众说话时,仪态大方点,像个男子汉。”他放下了手。

  朗读作文继续进行。

  课后,我才细想,其实学生都有学好的可能,就看教者调动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必须抓住他的每一个闪光点,不逼不行,再加点其它的什么佐料,说不定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教学论文3

  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总

  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最佳效果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如,函数的取值范围可选择如下一组例题:

  (2)y=13-2x

  (3)y=3x+2x-1

  (4)y=1x+1-1

  (5)y=x+2x-2

  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角、圆幂定理、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综合性强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都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教学论文4

  1飞行训练全英语教学的实施策略

  全英语教学时我国飞行训练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实施全英语教学,对于提升飞行学院语言素质和英语运用能力至关重要,那么该如何实施全英语教学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明确全英语教学目标,是确保飞行训练中全英语教学工作目的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全英语教学相对于普通的飞行英语教学模式,有效性更高,更有助于飞行学员英语素质的提升,尤其是促进其“听”、“说”、“读”的能力的发展。接受全英语教学的飞行学院,普遍能够较为扎实地掌握民航飞行的相关英语基础知识,对该领域的专业基本词汇及相关英语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对飞机结构、飞机发动机种类、主要机载仪器仪表、空气动力学、飞机性能和操作等方面的英语描述、表达等了解程度较深,并能够进行流畅的英语交流。全英语教学目标的设立,应在达到以上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民航业对飞行员外语能力的要求,国家相关规章制度和院校办学优势资源等进行提升和优化。

  1.2打好英语基础,扫清语言障碍

  全英语飞行教学与以往飞行教学的显著差异,即授课采用了英语这一外来语言,这对飞行学员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保障全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应在飞行训练之初强化英语基础教育,尤其是对一些专业术语、机舱设备和结构等基本词汇进行介绍,并将经常性的开展听力训练,使学员词汇量和听、说能力不断提高,为全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破障碍,奠定坚实的基础。

  1.3强化英语文化教育,提升交流沟通能力

  飞行学院在今后的工作中往往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国际航线,以及国外飞行技术和服务人员,为了与之更好的沟通交流,飞行学院必须掌握一定的外国文化知识,进而避免侵犯他国传统和文化习惯。对此,在飞行训练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员应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国外风土人情、文化传统的教育,此外,更应以作业或任务的形式引导学员在课外阅读和学习一些外国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传统风俗,在中西文化对照中感受不同文化的`用语习惯、行为习惯。

  1.4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应用能力

  飞行训练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学训练,在飞行训练中实施全英语教学,应将理论与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将实践视为飞行训练全英语教学的出发点以及最终归宿。对此,飞行训练中,教员应结合飞行学员的英语基础、学习层次和理解能力采取针对性、合理化的实践教学策略,例如在实施全英语教学之初,为促进学员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应将演示与教学相结合;在全英语教学实施一段时间后,学员的英语水平相对较高时,应在每次训练结束后,应用英语进行点评讲解,给予每位学员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并密切关注其在今后的实践中是否有所改进。

  2总结

  综上所述,在飞行训练中实施全英语教学,是培养合格飞行员的必然要求,这不但是全球化背景决定的,也是由民航领域特殊性所决定的。目前,全英语教学在飞行训练中的实施方法还不是十分成熟,飞行教员及相关教研工作者应从目标设计、基础知识规划、文化背景教育、实践课程教育等方面做出不断的改进,如此才能确保飞行训练中全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教学论文5

  一、评价过程阶梯化

  所谓阶梯化是指写作教学的评价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和个体不同时段的不同评价尺度。即不同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有区别的评价标准。对待写作能力薄弱的学生就不能用优秀的作文标准去衡量,因此要制订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加以激励,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帮助每个层次的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就是同样的个体在不同阶段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要从整个高中写作教学的过程进行整体观照,通过和学生及时有效地交流反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每一个个体向前发展,从而促成学生个性的不断生成和完善。

  一名学生在《我的高三这一年》中写道:

  高三前两个月,我安守本分,不逃课不上网,把大量精力放在学习中,成绩稍有起色。但随着“文明城市”评选的结束,网吧又重新对学生敞开了大门。抱着骄傲自满思想的我最终没能抵挡住诱惑,随同学们一起在游戏中大快朵颐。在家中,由于父母对我成绩提升的满足,逐渐放松了对我的控制,我也就理所当然肆无忌惮起来,从每天睡前用5分钟电脑发展到每天睡前一局DOTA。父母发觉我日益猖狂,意图劝止,却被我一句“我能管好自己”堵住了嘴,父母想以成绩下滑的事实对我进行教育,无奈我以超好的运气和一点小聪明获得了足以使他们闭嘴的成绩。此后的我便狂得一发不可收拾。

  在文章的结尾写道:

  也许几十年后,我会对自己的高三产生一丝悔意,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一丝歉意,对自己的老师产生一丝谢意;但是现在,我仍愿意做我自己爱做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路我自己走,后果我自己负,就算失败,也不必担心。父母老师朋友的劝阻,只不过是希望你少走弯路,而人生却不必拒绝弯路。试问一个人一路成功活着又有何意义?人生走点弯路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别走歪路),我不想变成别人模子里刻出来的人,因此我会继续把我原来的路走下去。(陈洋)

  作者在文章末尾执意“走弯路”的幼稚思想的确会让评价者斟酌立意的偏差,但是这绝对不能否定作者选择袒露自己在电子游戏中的高三生活作为素材的这种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一旦主观武断地给予否定性评价就会使学生关上心门,也同时放弃了教育的良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学生。如果把作文看成是学生心灵的“真实独白”,那就必须通过积极的评价激发其内心写作倾吐的热情,通过努力去构建一个学生乐于接受的写作评价的阶梯,除考试外,要淡化用分数来衡量的评价理念,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要想获得这种积极的效果,就不能简单把作文的评价武断认定为需要修改的对象,不能只是简单给一些修改意见,而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文章尽可能地给予肯定。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高中的写作教学一般分课内作文和课外练笔。前者更多遵循教学指导原则和教材的教学序列,有严格的教学要求,要求作文的篇数和字数,确保每个学生对必要的写作教学序列都能够积极落实;要求备课组集体备课,有指导,有评价,有讲评,最后登记在案。除了分数之外,还有批注和评语,让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优势和不足有清醒的认识。这种教学序列严格和目的明确的写作训练,应该由教师主导。

  课堂作文重评,不能仅仅让学生看到分数,更要汇总写作教学序列的训练情况,形成文字的“综合评述”,由教师或者是学生分组选出不同层次有代表性的作文,有针对性地总结写作教学的得失,让学生明确标准,班级内部进行交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长期坚持,形成制度,效果才会明显。有人甚至提出“学生精改教师粗批”,也不失为一种恰当的办法。比如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让组内成员进行交流互评,进行分类,然后由教师对小组挑选的不同层次的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批改,把教学的重心放在整体的总结和分析上。

  课外练笔自由活泼,比较个性化、私人化,侧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更能展现学生的灵气和才情,体现了自由写作的原则。

  课外写作重练重交流,关键是要让这种交流通过整体的建构来实现。传统评价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为高中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依然经常受到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权威的教师的压力。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尤其受制于教师审美水平和审美观念。许多学生反映自己想写的内容在学校里常常会不让写或者被逼迫着写没有任何感触的题目。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源于教师的讲授,起于教师的“限题”“限体”甚至“限旨”,止于教师的批改。整个写作评价过程就是教师控制下的写作技能的迁移训练,完全漠视了学生活生生的主体性特征。学生没有倾诉的余地和展示的机会,或摆脱不了无米之炊的困境,或走不出空话套话的无奈。时间一长,便在这种单一的评价中淹没了自主的意识,失去了写作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关键因素是只有教师的一家之言,只有师生之间的不对等交流,而学生之间,更是缺少文本之间平等、开放的沟通。传统的“学生练笔一同学点评一自评矫正”的过程只是一种有限的革新,而现代化交互式的交流手段让这种革新变得更加畅快。比如网络日志、博客以及其他校内网、开心网等网络提供的平台就能够在瞬间实现多元化的沟通。这种多媒体技术平台最关键的一点作用就在于其虚拟化隐蔽了真实的师生身份,从而可以消除课堂上教师权威评价的压力。

  在网络平台上,大家可以随写随评,营造一种自由平等评价的互动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任意一方都可以对另一方或留言或评论,培养了学生批评的勇气、思辨的能力和接受批评的雅量,不断攀升的点击率也可以为学生带来写作自信。网络虚拟环境下形成的宽容、民主的学习风气,师生的讨论沟通、情感共鸣,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课内写作教学灌输过于严肃、死板的缺陷。这就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而且借助这种交互式的交流方式让“沉默的大多数”也能进行自觉的写作,提高了写作教学评价的效率。

  其他读者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其中,对作品进行修改、删节、转贴、续写,作品最终由写作者与其他交流的师生共同完成。传统写作静态的文本样式被打破被拆解,出现崭新的交互文本,它们的着眼点在于所有参与者的积极参与、自由发挥与即兴创造。这种创造就是写作者与评价者平等地行使反馈、反驳、批评或创作的权利。换言之,写作者与评价者的传统固定身份都已转换为既为主体又为受众的双重动态身份。这便为读者(也为作者)开辟了新的阅读和写作的自由空间。传统意义上的评价观念被颠覆,平等自由的双向、多向交流使课外练笔可以呈现出一种真正的“众声喧哗”“多元对话”的态势。

  这既是一种写作自由的展示,也是一种对信息的多重客观分析。这样一来,学生作文就能得到比较中肯的综合性评价,为一个分数定乾坤的作文评价体制打开了一条思路。

  此外,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技术评价,既可以打破时空界限,随时对任意一个学生的所有作品进行远距离的长时段的观测,又具有可重复性;学生所有的作文篇目、字数等,包括习惯用词频率的统计都可以随时进行统计性测评。三、评价呈现个性化

  除了考试必须用分数来衡量之外,一般课堂作文和课外练笔最好的评价方式应该是评语。毛荣富先生曾说,作文批语是写作能力与生命培育的双重关注。评语的评价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课堂的写作训练,往往可以按照考试的评分标准从结构、主题、语言表达等角度来评价,或者是根据教学序列的要求来评价文章;而其他所有的写作训练评语的最好形式都是交流式语言。学生的每一篇文章,只要是认真的,无论好坏、长短都应该是一种及时的交流,或点拨或欣赏,或者是观点的碰撞。不评价主题的高低,只有彼此双方真诚率性地交流,才会有快乐和默契。只有这种默契和评价才能赢得学生的重视,而只有学生重视了,这些评价才能在学生的写作训练中起到催化作用。

  在评价的呈现方式上,除了考试必须以分数来表现之外,所有的练笔都应该淡化对分数的依赖,变成一种书面的师生对话文本。比如有学生在文章中提到自己有点懒惰,然后说自己不是一个阳光的男孩。我给的评语是一句质询:“懒惰和不阳光是否可以画等号?”有时候学生练笔中遇到的困惑,我的评语甚至会是学生作文字数的几倍。学生在文本中提到的青春的萌动,或者是青春叛逆的思想,评语更多的应该是借此进行平等的交流,交换师生双方的观点,从而激发学生再表达的欲望,同时还要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四、评价功能立体化

  写作能力的评价在工具层面包括一些基本能力训练,比如词句是否通顺、错别字辨析、篇章结构是否合理、正确使用标点等等,从简单词句的运用开始,到最后文章的整体评价。但这种评价要贯穿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而且可以随时展开。

  比如在上语言文字选修课《语言规范与创新》中“千锤百炼铸新词”一章时,课前预习我就布置学生在自己以前的习作中选择自己锤炼词句的例子,由学生归纳的句子就很能见出学生在写作中遣词造句的表现力:

  我微微睁开蒙眬的双眼,周围喧嚣不已并夹杂着鸡鸣声,空气里飘浮着泥土的芳香,被窝的暖意像巨大的磁铁,将我牢牢地黏在了床上。

  (曹旻灿《回家》,“黏”字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自己的懒惰)

  终于看到5路车站了,我像一摊淤泥一般烂在车站设的座位上。

  (黎书炜《简单的幸福》,“烂”字形象地写出了放学后疲倦的姿态)

  而我们所谓的将心比心,不过是从自己的角度度量别人,抓住别人小小的缺失,攥在手心,再把它无限放大……

  (陈睿《青春是只蜇人的蝎子》,“攥”字写出了我们总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那种屑小心态)

  管市容的来了,小贩们提起菜篮,四下窜着,一溜烟不见了。

  (陈睿《小贩》,“窜”字写出了城管的猖狂和小贩们的惶恐)

  不论是因为徒有一股年少轻狂的闯劲,还是因为对外面充满诱惑的花花世界的好奇,抑或是为生计所迫,年轻的人儿终究背上了行囊,踏上了离家的路……

  (杨莲《靠天?靠地?靠自己!》,一连串的连词写出了成长的无可阻挡和无奈)

  那个曾富有活力的外婆已经被流逝的岁月残忍地从我的手中抢走了。

  (徐悦《我的外婆》,“抢”字写出岁月的无情)

  这种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语言表达的评价大大拓宽了写作教学评价的空间,能够围绕学生的写作文本提供更多评价的平台,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和热情。

  在人文层面则要考虑对写作态度的考察与评价,即是否说真话,说自己的话,是否真实真诚地表达自己。即使在其他工具层面有某些不足或者缺陷,关键是要考虑是否能有力地表达自己,也就是语言表达力。这种评价的角度和准则是作文训练、检测的终端,也对写作的教学方向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最容易决定学生写作兴趣的走向。

教学论文6

  预习金点子

  预习,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如何才能确保这一环节在不断创新中提高效率,以下几个金点。

  一曰立足点。高效课堂的预习,不是一般意义的“同学们,请自己先看看。”“把不懂的内容圈圈、点点、画画。”也不是“找出自己不会的问题,为教师讲做好准备。”而是,立足于学生原始“学习权”的归还,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深入的、系统的自主学习。高效课堂不主张预习为教的“二传”“留后手”,而是,凭借预习,让学习直接发生在学生身上。

  二曰时间点。在侵占学生课余时间成为习惯,甚或,靠占领学生课余时间,标榜对学生“负责”的当下,高效课堂旗帜鲜明的主张,预习的法定时间点应该在课内。诸如,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之类,都是对高效课堂的亵渎。谁英雄,谁好汉,课堂效率比比看。高效课堂之所以要高效,其实质还在于把课外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三曰关键点。当我们强调“学”的时候,并不是在否定“教”、限制“教”,而是,呼唤“教”的转型,即由前台,转到后台。当下的情况是,不少教师进入课改之后,遭遇“后台的`迷茫”,有些甚至患上了“后台失落症”,继而发展为“后台不作为”。预习效率的高低,关键点就是后台的“教”要为前台的“学”提供知识建构的“脚手架”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纵观课改现状,“怎么学”的缺失,充分印证了“后台不作为”的无奈。

  四曰增长点。预习要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学”。高效课堂的“学”是个多元的概念。一“学”是“三学”,即“独学”、“对学”、“群学”。其中“对学”、“群学”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即生成,生成即增长。合作以“独学”为基础,“独学”的充分,才能确保合作的有效。合作的具体操作,要按照学习的需要选择或“对学”,或“群学”的形式,切忌一味追求“大呼隆”。

  五曰创新点。预习环节的创新,需重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实现预习操作从“试题化”向“问题化”的转型。要回归课堂的问题本位。二是从学案预设问题牵引预习,向学生自主生成问题预习转型。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发展空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从提出问题,再到“我的问题我解决”,实现从自主提问,向自主解决的学习飞跃。三是从目标认定,向生成目标转型。既然作为预习目标,就不应该成为教师的专利。三维目标也不应该仅仅是教的概念,要逐步变为学的概念。课堂的经典开场白应该是:“同学们,今天咱们应该学点啥?”

教学论文7

  摘 要: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交互性,把教与学与电子白板整合起来,并合理利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达到帮助教师顺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学到更多知识。

  关键词:高中物理;交互式电子白板;数字化资源

  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需要更好的教学手段,而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是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具有很强大的功能,可以满足高中物理教学的需求[1]。在教学中,电子白板既继承了普通黑板的优点,又把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运用起来,更好地发挥它特殊的功能,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得力助手,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功能特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既包含传统黑板的功能,也具备现代多媒体的功能,而且把二者的功能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有机的结合既有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也弥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不足,而且把多媒体所不具备的功能完善起来,发挥优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其功能优势更加突出。

  演示功能 演示功能是交互式电子白板最基本的功能,通过一些特殊的形式把知识演示给学生,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方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提供了方便。资源库功能 传统的.多媒体不具备资源库功能,而是只承担了播放教师事先制造好的课件。而电子白板有着丰富的资源库,要求教师具有熟练使用资源库的能力。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资源库目录非常清晰,可以按教师的习惯建立自己爱好的树型目录,方便在教学中查找可以利用的资源。

  拍照功能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独有的“拍照”功能[2],可以把整个或者是一部分屏幕进行拍摄。探照灯功能 探照灯功能在使用时能够把屏幕上的某一个位置照亮,以突出这个点的知识,提高学生对这个知识的注意,加深印象,有助于突破难点。比如在“研究平抛运动的物体”的教学中,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把斜槽末端放大,并开启探照灯功能,让学生对“末端水平”这一知识点有深刻的认识。

  2、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

  受传统教育影响,特别是现阶段还处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有很多弊端显露无遗,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减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方便随机调整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是利用教师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在实际运用中在课堂上是无法改变的,教师的教学就相应地按事先做好的课件步骤来实施。这样不能按当时的教学实际来及时调整,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即兴发挥,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由教师控制,学生的学习必须要跟着教师的教学来走,学生参与机会少,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不能得到发挥,主动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如果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则可以改变这一状况,从多方位来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更加方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甚至可以上台操作电子白板进行自主学习。

  具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更方便地进行高中物理教学,多种类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调取,并能对这些选取的资源进行灵活处理[4]。数字化资源更为灵活地展示给学生,与以往的多媒体有很大的区别。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把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新的知识,或者新的教学方法,更方便组织教学,或者更高效地让学生接受知识。资源库中有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如挂图库、注释库、超链接库、动画库等,电子白板则可以直接调用,而这些资源恰恰能够满足物理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资源库是一个活的库,可以不断地在教学中丰富,使资源不断增加,变得丰富起来。

  教师可以把这些资源进行分类,编成自己熟悉的树型目录,为自己创建用户名,在需要时只要简单地一拖,就可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显示,使得这些资源变成自己的数字化教案。快捷存储板书内容 传统的板书只能是在黑板上,而且不能较长时间保存。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把写画在白板上的任何文字、图形或插入的任何图片方便地保存下来,并存入至硬盘或资源中。这些板书可能在某一节课中有很大的创新,这样下一节课就可以拿来直接用,甚至可以用在下学年中,或者分享给其他教师。特别是物理教学中,每一个物理教师都有自己用户名的资源库,所保存下来的资源可以共享,其他教师可以反复使用,极大节约了时间,又能对其他老师有很大的教学启发。

  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开放的,因为能构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学生就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电子白板在应用中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发挥独立性、合作性,在学习中采用角色扮演等各种学习方法,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5]。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可以更为方便地让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知识,让更多的学生在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互动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团队精神。

  3、结语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使课堂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它的教学功能齐全,技术集成高,具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能更好地加强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交互式电子白板使学生更加方便地亲近教师,既能发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又能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者是教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会增强课堂教学效率,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机会。因此,要注重增加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培养信息素养,提高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能力,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伶俐 .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初探 [D]. 武汉 : 华中师范大学 ,20xx.

  [2] 王万花 . 巧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教学效率 [J]. 甘肃教育 ,20xx(14):60.

  [3] 仇立岗 . 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xx(14):100.

  [4] 阚晓艳 . 谈电子白板在课堂上的应用 [J]. 中小学电教月刊 ,20xx(10):19.

  [5] 杨超 . 关于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 [J]. 考试周刊 ,20xx(59):174.

教学论文8

  【摘要】建设初中物理教研组能够促进物理教学发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初中物理教研组建设的具体方法,包括健全中学物理教研组的运行规章制度、教研组长要开展实践探究课程、依托实践探究教学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通过论述以上实践方法,为教学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研组;教学实践;教研组长;核心素养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落实,促使教师不断研究教学方法及理念,尤其是中学物理教师。由于物理在中学教学中,地位非常突出,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能够找到教学问题。因此,通过建设初中物理教研组,将所有教师的经验相结合,共同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促进教师彼此之间的经验交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教研组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基地,也是中学科研的基础。建设初中物理教研组,具有以下优点:首先,优化教学质量。教师通过物理教学研究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找到以往教学方法中的问题,通过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完善物理知识体系,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其次,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提升了物理教学质量,在课堂中,能丰富教学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听课状态就会得到改善,进而提升了学习成绩;最后,优化学习氛围。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后,在课堂上的表现良好,容易带动整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形成竞争机制,学生们纷纷学习物理,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初中物理教研组建设具体实践方法

  (一)健全物理教研组的运行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物理教研组运行的依据,在建设物理教研组时,首先要确定以教研组长为主的教研机构,下设1名副组长、1名助理人员等职务;其次要制定符合学校物理教学计划的制度。比如某校有42名物理教师,教研目标是实现所有教师的教研活动,规章制度就需制定相应的教研活动次数,来满足教研需求;最后要明确所有组员教师的职责,规定各自的教研时间、教研次数等内容落实责任。只有通过详细的规章制度,才能够促进物理教研组发展。

  (二)教研组长要开展实践探究课程

  教研组长作为物理教研组的领导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转变管理方法,来带领教研组进步。首先,教研组长要深入到教研活动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研经验,做好组内教师的榜样,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作用,来提升整体教研组的教学能力。其次,教研组长在进行日常管理时,要紧跟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步伐,从传统的命令式管理方法转变为民主式,在管理期间,制定的管理方法需要适应现阶段需求,充分尊重教师及学生,不能在教研活动中,采取家长制的管理方法。还要积极带领物理教研组深入课堂、教师、学生群体,建设真正有意义的教研机制,促进教研组发展。比如某中学物理教研组长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强调新时期素质教育下的物理教研活动要朝着“实验探索”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讲解《摩擦起电》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很难理解。教研组长引导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来强化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拿一张手绢,反复在丝绸或是牛皮上进行反复摩擦,来产生静电,吸收碎纸;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让学生观察现象;将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这样的.物理实验,能够将物理教学知识转化为现实操作,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会的教师通过教研组长介绍的方法,决定将其运用在教学中。

  (三)依托实践探究教学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初中物理教研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中,需要站在“第三角度”来思考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查看学生的听课状态、整体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判断此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效果差,要积极询问经验丰富教学的教师,将经验和新课程标准相结合,运用到课堂中,然后再次核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逐步提高教学能力。其次,教师也要将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分享给组内的教师群体,来提升整体教研组的教学质量。比如某教师讲解《浮力》后,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决定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让学生准备一些容器,有的学生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将瓶底切除,取下瓶盖,倒立矿泉水瓶,把乒乓球放到瓶里“堵住”瓶口,向里边加水,乒乓球没浮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跃跃欲试,结果学生们仍没使乒乓球浮起来。教师说:看我的。教师把矿泉水瓶盖盖上,结果乒乓球一下就冒了起来,露出水面。学生们纷纷询问为什么,教师:你们想想浮力产生的原因。同学们思考后,高兴地笑了,并自己动手操作实验。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于是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将此教学方法介绍给其他的教师,并希望所有教师去尝试一下。有的教师在尝试后,觉得效果不错,便不断宣传,教师们纷纷开始使实验研究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总结综上所述,建设初中物理教研组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听课状态、整体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判断此节课的教学效果。同时,教研组长也要深入到教研活动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研经验,做好组内教师的榜样,来提升教研组整体教学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研组可以从转变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能、健全运行规章制度来建设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文斌.对物理教研组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学物理,20xx.32(22):39-40

  [2]徐锐.校本教研的核心价值追求—从我校物理教研组建设谈“校本教研”[J].物理教学,20xx.36(06):13-14.

教学论文9

  一、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学习模式

  1.小组学习模式在问题讨论中的应用

  问题是探究的前提,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生物理论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问题讨论中实施小组学习模式不仅能够确保问题讨论价值的高效实现,而且能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大大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癌变”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

  ①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的关系?癌细胞具有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吗?

  ②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

  ③为什么正常的细胞会发生癌变?

  ④如何预防细胞癌变?……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为高质量生物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生物学科的问题讨论中,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小组互相交流中生物素养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2.小组学习模式在习题讲评中的应用

  习题讲评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型,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但是,在以往的习题讲评中,不论是讲答案、讲题意还是讲方法、思路等采取的都是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甚至对于一些教师自认为是“简单题”“基础题”的练习采取的是“不讲”的方式。久而久之,讲评课就变得枯燥不堪,而且也将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遗落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改变讲评模式,要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其中,目的就是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学习,以确保生物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例如: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该题是20xx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生物部分的一道选择题,该题从难度上属于识记题,并不是难题。所以,在讲解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优等生带动学困生来对该题的考查点(基因的表达式和核酸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并对错误的选项进行改正。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有助于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效率。

  二、实施小组学习模式需注意的事项

  在实施小组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呢?首先,分组问题。在分组时,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确保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其次,教学思想的问题。由于应试教育思想已在我国实施多年,一些教师一时之间难以转变,导致小组学习模式流于形式,也就是说,一些教师仅是在表面上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却并没有给学生搭建小组学习的平台,也没有给小组学习留出时间,最终导致课堂换汤不换药,小组学习模式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等等。因此,在实施小组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这些问题,并有效地进行避免,以确保生物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小组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生物课堂注入了生机,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转变了课堂教学方法,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高效生物课堂的顺利实现也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教学论文10

  【摘要】:

  双语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一面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在双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双语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双语教学的目标和应做的工作。

  【关键词】:

  小学双语教育;教学;素质教育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精彩的课堂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写好了,就能吸引读者,有经验的老师比较注重新课的导入。精美的课堂导语,能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一样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小学双语教学,就是要想法设法在开课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引导的过程是为新内容呈现搭桥、铺路的过程,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望、启发积极思维、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的过程。

  双语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双语等学科的学习。因此,学生的双语水平如何,是素质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双语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

  从学科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独当一面的`责任”和“分内的责任”。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双语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双语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叶圣陶说得好:“听说读写宜并重”。即是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双语能力和良好的双语习惯。培养双语能力,当然是指学生具有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习惯,是指学生在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时的读、写、听、说的习惯。如普通话的习惯、字体工整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珍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等等。这些习惯养成了,双语科的素质教育也就实现了。既然听、说、写都要靠语言,那么,中国语言要实现塑造“中国心”的重任。

  双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双语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双语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甚至凭借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身体素质和其它素质。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双语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双语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双语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双语教育为人们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学会听话、学会识字写字、进而学会读书作文,通过训练逐步形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来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条件。双语教育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人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

  基础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受教育者比较准确、比较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人生。在众多的课程当中有一门课程的内容比较特殊,那就是双语,双语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学科很不一样。一部双语教材几乎可以说是青少年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 这对于充实和完善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素质关系极大。双语教育为学生提高认识、丰富情感、激发思维提供一个有血有肉的凭借物。双语学科指导深入阅读那些典范的语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对于自然、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一些卓越见解和独特感受的集中体现。学生读这些作品,不便从“写什么”方面增长了知识,而且从“怎么写”这个方面获得启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丰富自己情感内涵,激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转变陈旧教育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充分认识应试教育这样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数尖子生,丢掉了大多数学生;抓了智育,丢掉了其它,甚至以损害身心健康为代价。素质教育目的是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是力求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以期为国家不断地大量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要以历史的使命感和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去战胜旧的教育观念,坚决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短视行为,不断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凸现德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双语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适时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双语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双语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双语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开放性小语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双语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双语学科与其它学科沟通:双语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以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份量――采劝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自学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

  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和体能。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教学论文11

  一、问题分析

  现在使用的教材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21世纪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数学》(第一册至第五册),但这是一本面向所有专业的统一教材,其中《初等数学》部分(前三册)的教学要求也没有专业区分。《经济数学》或《工科数学》部分(后两册)的教学要求虽根据专业有了区分,但就教材而言与专业的联系均不够密切。

  二、高职有效的教学方法

  1.上好第一次课,使学生初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缩短师生适应期

  对于新接手的班,教师应充分利用第一次课和学生一起探讨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向学生介绍学习数学的普适方法(借助名人名言或数学家的小故事),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向学生说明老师上课的特点、教学模式,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以便缩短师生适应期。

  2.下功夫上好每一堂新授课,使学生学有所得

  (1)扩大知识面,改进教学模式

  作为高职教师,不仅要对教材中介绍的知识熟练掌握,而且还要努力对其相关专业领域有所了解,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适当的`时机展示数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使高职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传统的“传授—记忆—模仿”的教学方式(依次讲定义、定理、例题等)下,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致使部分学生因为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便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所以,调整教学观念和改进教学模式很重要。

  (2)对教材内容重组,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所使用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同时注重专业特点,以专业为导向,参考网上的优秀教案,合理制定课程结构和内容。对一些偏、难、繁的内容作适当删除。基础课毕竟不是专业课,只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所学概念,能解决各专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本着“打好基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概念、性质、定理中比较烦琐的证明过程等不作“必须”的要求。例如两个重要极限、洛比达法则等,我只要求学生掌握其公式特点,会套用公式解决具体问题即可。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学习数学

  1)做好铺垫,顺利衔接知识点。原本数学基础就差的五年高职生对数学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帮助他们减轻这种心理,每次讲新课时,老师应从用到的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入手,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把心态放平,感到数学并不那么难学,只要学生认真听,新课内容经常在老师的启发下自然而然就引出来了。只要一开始就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把基础打好,学生就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入数学的大门。

  2)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引入新课时,可以采用“问问题”的方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和与专业相结合的实例引出问题,明确向学生说明问题的解决要依赖新授的哪些知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随着知识点的讲解,问题解决了,知识也学完了,学生就会逐渐明白数学的实用价值。

  3)让学生多练,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在课堂上尽量避免使用“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多给学生时间,鼓励他们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选择一些容易错的问题让学生做,如果错了,先让自己找错,如果找不出,在给予提示,最终让学生自己说明错误原因并给出正确解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差的问题,可以在习题课上加大课堂练习力度,尽量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所学知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在练习中,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随时点拨、引导学生,鼓励他们独立完成。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机会,又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上好每一章的复习课

  使学生明白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上完一章的内容,教师将知识框架列出,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学生一起回顾补充完整,这样学生就对知识的脉络有所把握。

  4.做好课后的学生答疑工作

  使学生及时清理学习障碍安排一定的答疑解惑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问题。但由于课时有限,老师不可能每节课都有充裕的时间留给学生问问题,所以,每周可以安排一定的答疑解惑和学生交流的时间,以减少学生学习中的障碍,为他们以后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根据直接交流,老师可以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对今后教学中应注意什么问题,还可以提出什么新的问题都有启迪作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学论文12

 【正文】:

  什么是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是汉字特有的一种情感凝结。

  在阅读中,对于“新绿”的理解,有人仅停留在“刚长出的绿色”上,而有人却由此感到“蓬勃、朝气、希望”等说不完的旨趣;对于“秋”有人只知是四季之一,有人却透过文字,体会到“寂寞、惆怅、思念”等说不尽的意味。可见,语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阅读效果。有了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就能更好地体会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历来就重视对学生的语感训练。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最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那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哪些有效途径呢?对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

  一、 创设情境,让语感活跃起来

  在课的伊始,如果能有效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心灵深处的语感,在各种情境的作用下,被慢慢地激活,渐渐地活跃起来!

  1、示范朗读,孕育语感

  《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由此可见,朗读背诵是产生、增强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反复诵读,让学生领略字里行间的意蕴、情感,从中得到语言的感染和熏陶。值得重视的是我们应重视教师的范读。教师经过了专业训练,长时间的实践,有着比学生更高层次的语言感受能力。所以,教师的范读可以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创设朗读的情境。比如我在执教《雾凇》时,通过深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就感觉好像真的来到了雾凇的世界,正漫步松花江岸的十里长堤之上,欣赏吉林雾凇神奇景观。这样,就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动情生趣,产生一读为快的欲望。同时,范读也又一次地对学生进行了语感的感染、熏陶和潜移默化式的训练。

  2、情境朗读,激发语感

  朗读,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应的表象。而多媒体的有效运用,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一个感情的场,让学生带着与文本相符的情感基调,进行朗读教学的推进,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语感的激发!如:教学《二泉映月》一文,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就聆听了《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如此再进行文与曲融合教学,学生更易走近阿炳的生活、走近阿炳的精神世界。

  其实,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意境,从而孕育、催生出语感,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捷径!

  二、 比较鉴赏,让语感细腻起来

  比较、鉴赏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精妙的有效办法。通过这些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语感变得更加细腻起来!

  1、在字词的敲打处,细化语感

  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比较、鉴赏文章中的精彩的语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语言文字,而且能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鉴赏水平。比如教学《姥姥的剪纸》一文中“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这句,我作了如下安排——

  (1)、指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2)、“刁难”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换?

  (3)、“我”刁难姥姥的“手段”是——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4)、姥姥被“刁难”住了吗?何以见得?(引读文中描写“喜鹊登枝”的片段)

  (5)、姥姥为什么没有被“刁难”住?(熟能生巧)姥姥“熟能生巧”的手艺是如何练就的?(一读文中写剪的部分内容,二读课件上以诗歌形式的练剪,三情景朗读练剪的部分。)

  (6)、是啊!就在那一声声悦耳致极的剪纸声中,作者不禁感叹道——[出示中心句]

  这样以一个“刁难”串联文章中4~6自然段的探究,即是达到“纲举目张”之效。这层的设计中,让学生体会作者运用的反衬手法:“我”越是“调皮”,越是“刁难”,就越能显示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姥姥的心灵手巧和慈祥、敦厚。以“充满温馨”由读而思,诉说心情;以“耍赖”口吻情境对话,畅谈感受;以多样的读,穿梭于姥姥的“剪”的'时光隧道,体悟姥姥在各时各地的“剪”,可谓“声声入耳、语语入心”。这样组织教学,语感自然流露,情趣频生。

  对于这些对表达有生命力的关键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鉴赏、体会。这样敲敲打打,才会使语感走向细腻、成熟!

  2、在句式的转换处,细化语感

  对于那些看似平淡,但含义丰富的细小关节更应引导学生去仔细揣摩,深入体味,准确把握,以逐渐润泽学生本有的、粗糙的语感。这些细小关节可能只是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例如教学《螳螂捕蝉》一文中“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一句,我又作如下安排——

  (1)、(出示):“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表达?

  (2)、学生自由地读一读,有什么感受?(突出少年期待被发现的程度)

  (3)、(出示):吴王终于发现了少年,……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说说有什么感受?(突出吴王发现少年的不易!)

  通过句式的几次转换,而后静心阅读、细心比较、精心揣摩,让学生的句式变换的游走过程中,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准、感受人物的智慧,于无形中获得语感的积淀!

  3、在标点的替换处,细化语感

  还曾经记得,在教学《穷人》一文中,讲抱回孩子的桑娜,听到丈夫回来后连忙站起来,并说道“哦,是你!”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原句和改动了标点的句子作比较:

  “哦,是你!”

  “哦,是你。”

  并问:这两个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通过揣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桑娜内心那种既盼望丈夫回来,又担心丈夫回来后无从解释的矛盾心理。可见,解读标点,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一个意蕴丰厚的语言世界。我们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语感丰富的心灵的场!

  综上所述,巧妙运用教学细节,通过比较、揣摩语言的精到,孕育语感!

  4、在画面的比对处,细化语感

  基于对电教媒体特性的认识,所以有时的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结合文本,艺术地处理“声、色、画、乐”等元素,甚至有意缺失其中“一元”,形成同一个背景下的不同效果,那课堂效果会更好。如高敏康老师执教《特殊的葬礼》一文。他运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从前的塞特凯达斯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一泻千里,滔滔不绝。首先播放瀑布雄伟壮观的画面,学生观看后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再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赏析品读,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瀑布的胸扎气势。接下来播放如今奄奄一息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细小的水流配上静音的处理,学生们感到如此巨大的差别,身处寂静的环境,又通过文字的品读,再提笔直抒胸臆,感触颇多!可见,电教媒体以其独有的艺术化的个性,能够适时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器官去捕捉和理解语言信息,勾勒出一幅幅真切生动的形象场景,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思维,从而使课堂显现出智慧与生命的灵性。这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增强。

  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比较是人的最珍贵的智力宝藏。”通过比较鉴赏,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使本来粗糙的语感变得细腻起来!

  三、 广读博学,让语感积淀下来

  汉语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富有韵味。我们的教材文质兼美,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传统阅读教学重积淀,故而强调吟诵;重语文修养,故而强调博览群书。诸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数以得之,思索以通之”等名训,表明古人注重多读多思多写,朗朗地读,大量地读,大量地背,大量地记,认真地思考,悉心地揣摩,由感悟到积累以至于运用,诵之于口,得之于心,出之于笔。故常常背诵才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背熟了若干篇文章,才能纯熟地积累起若干有用的语言材料、形成某些基本的语言习惯;在诵读的基础上精思,也才能达到“心悟”的境界。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增加背诵量并鼓励学生多读一些美文佳句,比较不同语境的语言运用,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思考、揣摩、体会,把课文中好的语言、观念、情感、方法,都储入长期记忆,并真正变成自己的,学生就会真切地领会文章的意境、情感,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立体地、整合地积累语言材料,从而积淀语感经验。

  四、实践运用,让语感丰富起来

  语感的训练,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的、不懈的工作,仅仅靠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实践,多运用。因为《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要组织、引导好学生在课内外的阅读中、习作中、口语交际中去大胆的实践,适当的运用。这样,学生就能积累经验,掌握规律,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感。

  总之,我们只要重视语感训练,多种训练途径综合使用,就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就能提高阅读的效果,使学生原本粗糙、生硬的语感变得日益细腻、成熟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语感——语文教学的支点》《中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通讯

教学论文13

  中职学生的学情分析,阐述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必要性,提出中职数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下是“中职数学教学论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在有趣中学习数学

  有趣是对学生最大的吸引力,数学课历来给人的印象就是严谨、周密,这导致大部分的中职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且晦涩难懂,因此不愿意认真学习数学。笔者通过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主动思考问题。

  1.游戏引入

  美国数学家马丁·加德纳曾说过:“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而避开的其他东西。”将数学游戏引入课堂,能让数学变得好玩、充满乐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有效地改变中职数学课堂存在的种种不良现状。

  比如,笔者在上比较实数大小这一课内容上,就是通过一个“我讨厌分数”的游戏来引入学习内容,游戏规则如下。

  (1)教师准备4组题目,每组有6~10个小题,每个小题都是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2)游戏人数4~6人。先请第1位同学随机选一组,教师说“游戏开始”,PPT依次给出这几个小题,每题之间切换时间只有1秒,具有较强的挑战性。

  (3)学生只要回答“大于”或“小于”,教师在黑板上记录,答对最多的同学给予奖励。

  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先请参加游戏的学生来谈谈他们的答题策略,进而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给出比较实数大小的一些方法。

  2.悬念引入

  悬念是灵感的火花 ,它能使人产生心理追踪 ,造成一种“欲知不得,欲罢不能”的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去猜想,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爱好,乃至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笔者在上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课时,就通过和学生对话的形式创设了一定的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

  师:一块长和宽都是1.3米的正方形地毯,能不能把它改成长2.1米宽0.8米的矩形地毯呢?

  生:正方形地毯的面积是1.69平方米,而长方形地毯的面积是1.68平方米,除非裁掉0.01平方米,否则做不到。

  师:下面让你们看看我是怎么做到的。先把地毯按图1所示的尺寸裁剪成四块,然后按图2的样子把这四块拼在一起缝好,就变成了长2.1米宽0.8米的矩形地毯。

  生(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呢?0.01平方米的地毯到哪里去了?

  师(卖关子):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后你就能解开谜底啦。

  教师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有意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学生带着问题听课,使他们产生探求问题奥秘的心理,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二、在真实中学习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并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最好的老师就是生活,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1.实践引入

  自己去发现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践,实践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的课前,发给每位学生一张圆形纸片和一张固定了一段线绳的.硬纸片

  (1)圆形纸片中,点A是圆内不位于圆心的一个点,点B1、B2、… 、B32是圆周上32个等分点。要学生按这样的步骤进行:折叠圆纸片,使圆周上的点B1与点A重合,展开纸片后得到一条折痕,重复上一步骤,使圆周其余各点与A点重合,得到32条对应的折痕,最后展开纸片,可以发现未被折痕覆盖到的区域正是一个椭圆的形状。

  (2)硬纸片,让大家用铅笔尖将线绳拉紧,并保持线绳的拉紧状态,笔尖在硬纸片上慢慢移动,观察所画出的图形,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到笔尖所在的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保持不变,为引出椭圆的定义做好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通过让每位学生自己亲手画椭圆,使他们对椭圆的形成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充分地理解椭圆的定义,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通过动手实践,营造了“做”数学的氛围,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智力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2.生活中的实例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与解决,让学生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在角的概念推广中引入游乐场摩天轮的案例,每一个轿厢挂着一个旋臂,很多学生都玩过。在教学“角的概念推广”这一节课之前,可以用这个学生熟知的娱乐设施来引入。甲、乙两位学生同时登上摩天轮,旋臂转过一圈后,甲下了摩天轮,乙继续乘坐一圈,旋臂转过的角度分别是多少呢?甲乙两人分别在摩天轮的前后两侧看旋臂转动,甲看到旋臂是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的,那么乙看到的是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转动方向不同对角度有何影响呢?把摩天轮的中心当做一个点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把某根旋臂看作射线,转动过程中该旋臂出现在不同的象限或落在坐标轴上,从而形成象限角和界限角,该旋臂还会重复出现在同一象限内,从而形成终边相同的角。这些让学生望而生畏的概念都可以用摩天轮这个学生熟悉的设施来引入,让学生真实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

  三、故事或数学史引入

  大人小孩都爱听故事,职高学生也不例外。笔者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发现所任教的三个班级爱听故事的学生占了80%左右。教师可以将职高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倾向引向课堂,来搞好数学课的教学。结合教材内容精选一些故事、数学史或典故进行教学,可以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很有趣味,从而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比如在教学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之前,可以讲讲国王和国际象棋发明家之间的故事;在教学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之前,可以讲讲概率论起源的故事;在教学复数之前,可以讲讲数字的发展史、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危机;在教学解析几何之前,可以讲讲创始人笛卡儿的故事等等。

  在技工院校的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意识到,一个精彩的、独具匠心的课堂引入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数学教学的引入策略很多,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教材内容选择最好的引入材料和方法,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改变数学课堂上沉闷的学习氛围。

教学论文14

  一、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感情”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地理教师的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死记硬背者居多,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即过多注重知识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太明确,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催化剂,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他们学习的驱动力。

  学生如果不喜欢地理教师,就不会喜欢地理课,那么,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地理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他们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以趣相融”,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丰富的知识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敬仰。

  二、地理教学的理想教学方式――“教学互动”

  网络的普及使时代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为广泛,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互动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已是当务之急,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初中生很乐于参与教学过程,和教师一起探讨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让学生自己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教师只做“技术指导”。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曾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我没有指责、嘲笑这位同学的幼稚、天真,也没有回避。在表扬他有大胆设想的同时,我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现在黄河流经的附近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使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也让学生理解到: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从实际考虑,只有理论上的想法是远远不够的。

  三、地理新课引入必少不可的方法――“新情景”

  种种原因使得不少学校初中地理教师是非专业科任或兼任教师。所以,新课引入方法,不外乎有两种:一是“讲”法:“同学们,今天我们讲……”“同学们,老师现在讲……”这样就将师生互动的课堂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另一种是“翻”法。“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书的枯燥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虽然一字之差,但却是实质的进步。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经常采用下面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课引入方法:

  (1)地理新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国内地理新闻。

  (2)地理趣闻引入法,师或生评述地理趣闻,如:世界之最

  (3)头脑冲浪法,教师提出地理趣题激发学生讨论。

  (4)学生报告引入法,学生对学习专题提出个人或小组报告。

  (5)一题多练法,教师针对学生作业错误编制开放性题目,激发学生举一反三。

  (6)目标激励法,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和奖励目标,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课题。

  (7)表扬批评引入法,对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表扬,激励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表扬少批评。

  (8)地理游戏引入法,利用课件、制作进行地理游戏或地理竞赛引入课题。

  四、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地图化”

  地图教学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的颜色、图例、周围的环境影响等掌握有关知识。

  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又是学具,更是工具。地理教学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阅读的方法,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

  地图教学能力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而目前,地理教师不愿、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实质是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的表现,并且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图教学能力有关。

  五、地理教学评价的方向――“能力化”

  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要与地理教学评价的改革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近年来,中考政史学科采取开卷考试,受到了学校、教师、学生的欢迎,非毕业班的段期政史考试都这样进行。有的地方,初中地理教学评价也由原来的闭卷改为开卷。开卷的范围从地图、课本改为只“开”地图,不“开”课本,体现了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重在考查读图、用图的分析能力。学生对图很重视,教师教学积极性也随之提高,师生明确地理学习方法和目标,强化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我认为,地理学科也要像政史学科一样“开卷”,这样不但减少了学生“作弊”现象滋生,而且提供了客观公平的环境,操作上也比“闭卷”方便得多。这种考试方式可以考出学生真实的地理水平,可以引起教师注意地图教学,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提高读图能力,这确实可以起到地理教学“减负增效”的作用。学生感到,这样的考试,不需要“死记硬背”,可以独立地发挥自己的地理水平,展示自己的能力。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联系,传达地理思想,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最终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教学论文15

  摘要: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其意义重大,对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等多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互动式教学可从以下儿方面着手把握:让学生分戍小组实施合作互动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实施互动学习法;打造生活化的问题场景,推进互动教学等等途径。

  关健词: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互动教学

  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想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的培养尤为关键,将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呆板的教学形式进行改变,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人,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其有利,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之中,老师要把主要的任务放在课堂教学上,运用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作用

  1.推进小学生学习热情的提高。处于小学生阶段的孩子年龄大概都是7岁到12岁之间,这一阶段孩子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好动,把以往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施加给孩子,这样不仅不会实现教学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学生在课堂上兴致不高,单单是老师灌输知识的工具,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此时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合理引入可使得语文课堂上僵硬局面被打破,经过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和与学生之问的互动交流,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引导学生自已去走进知识,了解知识。

  例如,古诗内容在小学语文部分的学习是比较难的,怎样能够让学生懂得文言文古诗的内涵一直是老师深思的问题,如在《古诗两首》中杜牧《山行》的讲析之中,就可以渗透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以往的爬山场景进行回忆,之后把自己当时所见所闻和小伙伴分享一下,之后老师在与其展开互动交流,最后引出本节要讲授的内容“山行”。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对所讲内容比较有兴趣,使其学习的热情被大大的激发。

  2.推进教学效果的尽早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实施互动教学模式意义重大,可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生活知识,此外对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会帮助小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学的高效性一直是小学语文课堂所要追求的方向。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渗透可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对《堰苗助长》、《守株待兔》两则寓言故事进行讲解的时候,老师合理的引入互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发挥其表演、独白的天赋,这样极大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使学生对语言背后的含义有所体会,才外还学会了融会贯通的本领,这样在以后使用成语方面更会得心应手。是以,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主要优势就突出在强化教学效果上。

  二、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之中如何更好的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1.实施有效的探讨互动。课堂探讨互动是指师生就一开放性的话题展开互动,经过讨论对遇见的问题实施处理。经过学生自主的思考开放性的话题,可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会帮助学生建立对问题总结概括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更好理解的一个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通性就是喜动,学生对于那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比较向往,而讨论互动可使得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互动的一种过程。这和在课堂上老师单纯的传授学生知识效果要好很多,学生经过就一个问题实施探讨,其学习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会被激发,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去学习。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思维比较多样化,对于问题的理解方式不是固定的,而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实施探讨之后,老师适时的给予一些解释,这样可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可选用合适的提问互动模式。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完成,在讲课的时候,老师可结合文章的内容向学生发问。例如在讲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在课前可向学生发出这样的问题:“以前你们迷过路么,迷路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这样在提问的时候就突出了老师的主体性,这样小学生就会发动脑筋,说出自己以前的经历,这样就展示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一问一答中就完成了此种互动继而老师引出本章节要讲授的内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呢,这样使得课堂的氛围得到活跃。与此用时,老师的发问,可指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有关问题实施思考,在学习中主动的寻求答案,这样使得学习效果会更佳的`理想。

  3.可经过表演互动实现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教学改革之后,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更要具有多样性,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实施表演互动这已然成为小学二年级语文互动教学中一种重要的途径。表演互动主要是指通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把文章中的故事情境再现,之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模拟文章中的情境,这个教学过程我们称之为表演互动。在学生表演的时候,会使得学生学习课文的情绪增加,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更会培养学生的团结在精神,让他们学会为了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表演互动对于学生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效果。

  比方说,在对《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文章实施学习的时候,由于此文章属于一首歌,首先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描述的场景,之后播放几遍音乐,引导学生对此首歌展现出来的画面实施联想,继而让学生实施探讨.并提供一些辅助的道具,让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表演出来。在整个流程之中,学生对于唱歌和表演比较期盼,这样就会对这首歌所表现的场景进行深入的理解,把整首歌要表达的意思掌握好,这样学习情绪就会一下子上来,高涨的学习情绪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情境,促进其对文章的理解。与此同时,在表演互动的时候,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的理解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述,在小学语文教育之中融入互动式教学方法效果十分的显着,可推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此外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其有利,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之中,老师要把主要的任务故在课堂教学上,运用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萍.小学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初探20xx(6).

  [2]巩春丽.浅析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教育科学,20xx(5)

【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论文11-24

钢琴教学论文11-16

教学反思论文11-05

数学教学论文11-03

美术教学论文11-11

小学教学论文11-11

地理教学论文02-17

音乐教学论文08-10

足球教学论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