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15篇(经典)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体育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1
当代中学生处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面临诸多矛盾、冲突,加上他们生理、心理发展以及学习生活的特殊性(独生子女),常常会使他们产生这样那样的不良心理,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如何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事情。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我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体育课上学生不良心理状况及成因: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因素主要有:①害怕心理;②逆反心理;③依赖心理;④焦虑心理;⑤孤独心理;⑥自责心理;⑦过敏心理;⑧冲动心理;⑨反感心理;⑩异性心理。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体质和学习成绩以及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又如:在考核或成绩评定时,总觉得教师给别的同学的分数与评价比自己的高,怀疑教师不公正、有偏向,在进行集体项目的比赛时,总认为自己的技术水平对取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突出自己,表现自己为中心,这样做又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而对这些内心无法平衡,又难以从正常途径宣泄,从而造成在学习时心理极不稳定。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基础差,或者学习动作时接受、掌握动作的能力差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在平常学习时,与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学生比较时,总觉得自己既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它学生,从而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显得胆小、怯懦、缩手缩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虚荣心强,爱出风头。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它学生的注意,爱表现自己。遇到一些自己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折失败的阴影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以后,既使对自己能做的练习,也不敢表现自己,怕万一失败而被其它同学讥笑,被人看不起等等。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初探
1、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
1)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的失控,往往会导致师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的紧张。心理健康的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教学既是对师生关系的教学,同时也是对同学关系的教学。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合作支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气氛,都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要远远多于其它课堂教学,也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场地与器材。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复杂多变的环境,给小学生上体育课带来一定的干扰。所以应在课前画好场地,放好教具,使之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例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把垫子放成梅花型,让每两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花瓣”,让学生一到场地,就感到心情舒畅,愉快有趣,渴望快点上课。
2、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如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竞快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游戏中,让学生分成几小组。每一组的学生为了在集体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就会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比如,在换物接力赛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所换的物体都必须立起来,不得倒下,否则要重新回去立好,跑回队伍时,一定要从右边归队,一次错就扣该队一分,这时,各组前后同学纷纷互相提醒,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学生之间关系也很融洽,抛弃了那种不愉快的情绪。又如,让体育素质较差、但责任心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担任裁判,通过他秉公执法,同学也不会轻视他,让学生养成尊重裁判,遵守规则的习惯。使这些学生不会因为体育素质较差而有自卑感心理。在这些活动中,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培养。
3、采用灵活教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互帮合作快乐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着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学习的习惯。互相帮助、探讨学习,使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也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
2)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发进取精神。教学中运用游戏,能够使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如:团结一致过黄河,集体跳长绳游戏比赛,接力跑游戏等集体游戏活动。通过对游戏规则的了解和参与游戏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一致,努力拼搏夺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比赛中也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4、课后小结,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①设疑法。讲课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②提问法。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评价、辨别。③暗示法。教师利用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回忆,自己评价。④议论法。教师就课中某一环节,特别是学生的看法和评价不一样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其次,体育教学中有许多竞争性比赛或游戏,肯定会产生“失败”的一方。这些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会产生精神和心理上的压抑,应注意消除他们的心理疲劳和心理障碍。教师可用简短、幽默的语言或小故事去启发他们,用真诚的目光去鼓励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获得成功。
另外,学生具有个体差异,各个阶段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地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督促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得到真正的健康。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2
兴趣就是一个人的大脑两半球内的有关部位由于附近已形成特殊的暂时神经联系,因而特别易于感受某类事物的刺激,并且特别易于在这类事物的刺激作用之下,形成最优越的兴奋中心的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兴趣品质的制约。为此探讨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革其教学方法是致关重要的举措。
所谓兴趣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兴趣的差异性表现,一般可概述为四个方面:
第一,兴趣的倾向性。
人的任何兴趣都是针对一定的事物而发生的。至于针对什么事物而发生,却因人而异。就拿体育教学来说吧。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产生的兴趣,多数来自本人对体育运动的爱好;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们也对体育很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出发点不同:有的是为了健身,有的是为了娱乐,也有的是对某项体育专业颇有特长......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虽说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爱好体育,愿终生从事体育事业,可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接受体育教育有别,再加上客观条件的影响,其兴趣的倾向性也不完全一样。例如,一个身材高大,从小就受父母在篮球方面的熏陶,他自然在篮球方面有着特殊兴趣;一个终年生活在海滨,或从小就在游泳馆里长大的学生,必然对游泳偏爱;作为北方高校的学生,从小就跟冰雪打交道,冰雪运动则成为他们的拿手项目。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大脑皮质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刺激作用的影响下,形成各种性质不同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不同的人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把自己的有关心理活动优先地指向而集中于各种不同的事物,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巩固某些学生兴趣的倾向性发展,可按因此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一批有所专长的学生,让他们去带动一般的学生。这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对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发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倾向性是高校体育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社会功能价值(包括教育、健身、智力、娱乐、政治、经济等),永远地热爱体育事业,永久地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使其兴趣的倾向性不断地巩固和发展下去。
第二,兴趣的广博性。
每个人所具有的兴趣并不一定只限于一种,同一个人很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兴趣。不过,不同的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喜爱田径,但也十分爱好游泳和球类,甚至对体育美学、体育运动生理及体育哲学等交叉学科也努力的学习与探讨;而有的学生只对某一项体育专业感兴趣,对其它专业或学科概不问津。应该说,前者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广博的人,后者则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偏狭的人。兴趣广博的学生就会表现得生气勃勃,而兴趣偏狭的学生则表现得死气沉沉。不同的学生所以会在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自幼所受的教育不同,生活实践的范围不同。有的学生接触的客观事物多种多样,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丰富,他们的大脑皮质在多种多样的刺激下,形成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所以才会对各种不同的事物均持有一定的积极态度。反之亦然。正因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有所不同是来自他们对社会生活实践的参与程度,所以,我们要努力使学生扩大自己的生活实践范围,扩展知识面,积极地促进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广博的体育兴趣对高校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普遍的。这和我国提出的"全民健身纲要"相一致,应该广泛提倡。但就体育事业的国际化、商品化来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培养某项专业的特殊人才,也是当务之急,故应做到"博"而"专"。从心理学上认识,一个学生所以具有博而不专的兴趣,多半是其大脑的暂时神经联系经常处于散漫状态,而缺乏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的缘故;可是,博而又专的学生,其大脑的神经联系则已经建立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或者说,在大脑的'多种神经联系中,有一支主动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支配着其它各种派生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使它们共同从属于主干,从而使其广博性更加持久,专业性更加突出。
学生的这种兴趣的形成与发展还跟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相关联,尤其跟体育教师自身是否具有兴趣的广博性和专业性以及是否有广博的理论功底分不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这种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体育工作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世俗偏见;才能扭转体育教师是只会教书的"教书匠"的看法。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全面发展,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只有教师在某方面掌握了特殊的体育技能技巧,学生才会在某方面有所专长。这是一种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第三,兴趣的持久性。
人们对各种事物所发生的兴趣,既可能是持久不变的,也可能是变易无常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或某项体育专业的兴趣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往往有些学生对于体育的教学活动缺乏稳定的兴趣,这往往是由于他们起初就对体育学习缺少明确的目的性和深刻的认识,多为好奇心或某些暂时的功利所左右。过了一段时间,适应不了体育训练的艰苦又没有坚强的毅力,因而开始动遥或见异思迁,或喜新厌旧,更严重者认为从事体育学习或锻炼是一项倒霉的差事。反之,有些学生选择了体育专业或参加了体育锻炼活动,并对其有着相当稳定的兴趣,因为他们比较牢靠地对体育专业或各项体育运动优先发生注意的暂时性倾向,能积极地将这种暂时神经联系较巩固地确立在大脑的相关部位,并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精细的和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于是,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等相关事物的刺激作用就会不断地扩充、分化或加强他的这一系列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就是学生较深入、持久的对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会在主观上愈来愈发生兴趣的原因。
持久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都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发展或巩固其对体育持久的兴趣呢?这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同时进行兴趣的引导或开发来实现。所谓引导是指体育教师必须经常不断地向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可以说,它将直接制约每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明确目的、提高认识的基
础上,方能发展其对体育的兴趣。所谓开发,多指某些有专业特长或发展潜能的学生而言。例如,对一个下肢修长、身体素质好,灵敏度高的学生来讲,可能是体操、游泳运动员的后备力量;腿部肌肉发达,爆发力强的学生来讲,则很可能成为一名田径的健将。这里不仅有智力上的开发,也有体能、素质方面的开发。美国多数运动员出身于大专院校,这和他们的体育教学及完善的体育设施有关,也离不开高层次的体育教师队伍,及较科学的教学方式或方法。一言以蔽之,都与学生对体育有着持久性的兴趣分不开,无兴趣的事情是不会有一番作为的。
第四,兴趣的效果性。
人的任何兴趣并不一定仅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优先地发生注意的倾向,而且还可能是推动一个人积极地去认识或处理某种事物的一种内在动力。这里说的推动作用,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特殊追求和爱好,并已形成明显的效果反应。就以体育教学来说,上田径课时,学生不仅积极完成教师的规定动作练习,而且还能主动的了解田径运动史,课后反复查阅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及程序,以求不断扩充既得的知识和彻底地掌握这门课程。可见,兴趣的效果性是主要地制约于一个人对于有关事物所感到的自觉需要,以及他在意志锻炼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显然,兴趣的效果性明显地表现在一个人第二信号系统在它的调节作用方面的基本特征。
不过,人们的兴趣是否是有这种动力作用,以及这种动力作用究竟能产生多大效果,这将是因人而异的。如有些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所教的动作,或只心向往之,缺乏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或体育运动的精神。这是一种没有效果性的兴趣,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说得再明确一些,就是目前高校的整个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尚需在整体上进行改革。学生一入校对体育就以及格为目的,因此学习被动没有主观能动性,自然也就谈不上兴趣的效果性了。
若要真正地激发起高校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效果性反应,就必须加大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3
一、影响中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体育教师学会心理调适,保持心理健康,为学生创设出和谐、健康、向上的心理成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要创造使人心理健康的条件。
(1)学校压力因素。师资力量严重短缺,体育教师往往不仅要上体育课,还要兼顾几门语文、数学等文化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学体育教师的负担。
(2)中学体育教师自身因素。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不足。总的来看,影响中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与学校等外部因素,教师自身的.因素等,都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但是自身的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自己要注意、发现、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另外,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自身因素属于内部因素,离不开教师自己的调节。
二、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调适
(1)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多多少少遇到一定的挫折和困难,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因此,人人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失常,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看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偶尔出现的心理失常是正常现象,连续的心理失常才是心理疾病。就像我们常说的心理疾病,它们就像感冒一样并不是特别的可怕,只要通过有效的心理治疗和咨询,就能进行自我调节,并且逐渐恢复。
(2)成立教师心理疏导与咨询中心。学校在教师的心理疏导和咨询方面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成立教师的心理疏导和咨询中心,还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的疏导,真正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在校教师心理所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3)教师要增强权益意识,依法保护自己。在加强对教师心理监管的外部条件的同时,还需要教师自己增强权益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在自己的利益、权利受到损害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担心、害怕,以至于出现心理问题,要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维护自己的权益。
(4)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维护心理健康。体育教师要善于建立能够自我疏导的心理优势,面对工作、人际、家庭等所引起的紧张和疲劳,要学会用平常心对待,相信一切会重新好起来而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每一个人、每一份工作,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其生命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既关系到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既要正视所出现的问题,也要想办法进行解决。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4
摘要:体育教学论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体育教育的需求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问,旨在帮助人们有效开展体育教学。体育教学论的出现,妥善处理了教与学之间的影响关系。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现代体育教学论为基础,立足教学主体及原则,结合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论在中学排球课堂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剖析与研究,以期找出影响排球教学的关键因素,提出合理化的优化措施,进而改进排球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以及排球实践能力。
关键字:体育教学论;主体;原则;排球教学
20xx年,我国国家体育总局经研究决定,印发实施《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第六条明确指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以及三大球被第一步列入考试范围内。说明排球运动也是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提高排球课的教学质量及效果,这是中学体育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体育教学论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现象、要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学科。由此可见,将现代体育教学论与排球教学相结合,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便于培养良好品质;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进教学质量,从而完成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1、体育教学论定义
体育教学论在分科教学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学科旨在对体育教学的要素、发展规律等进行重点研究,其内容涉及教学主体、目标、评价等。
2、体育教学主体
“谁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就该问题而言,业界学者们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教师才是教学的主体;而有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将学生视作教学主体。20xx年,我国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强调:必须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优势作用,积极探索落实开放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为学生留有充足的体育课时间及空间,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指导优势,结合学生实际需求,满足学生对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等的需求,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些理念的提出都是为了让教师与学生在日常教学期间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及作用,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及学习主动性,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认识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是辩证统一的,教与学要相长。
2.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教师会按照一定的社会的'要求培养和教育学生。但是单纯的以教师为中心会出现以下的问题:传统的旧三中心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出现教师一直灌输理论知识与经验,忽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因此,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应当认真研读藏于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并贯彻落实;要结合青少年身体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相关基础知识和必备技能;要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创造合适学生学习的体育教学环境,检查好场地器械,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保证所有学生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第四要学会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开始的泛化阶段就要帮助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举一反三。根据研究表明,启发型和民主型的体育教师更能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创新,和专断主宰型的体育教师在本质上、教学方法上、教学行为上都有区别,所以教师的主导性并不等同于教师的主宰性。想要发挥教师主导性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教师要熟知现代教育理念;第二教师要熟知体育教材,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和学生之间的关联,将书中的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实践相结合,消化为自己的东西;第三要了解和熟知自己的学生,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身体情况、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才能使体育课的效果事半功倍。
2.2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立足教学层面分析,学生的主体性不是天然具备的,是通过教师的教育后自觉获得的。特别针对小学生群体,由于他们本身的自制力、认知力较差,加之缺乏生活经验,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在必要时将主体归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知之甚少的阶段,教师应当以教为主;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阶段,教师应重点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想要发挥学生主体性首先学生要有对体育学习内容的选择权;第二学生要有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权,让学生拥有对体育学习活动要求个性化学习方式和个性化学习行为的自主权,这样更能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能力;第三学生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发言权,学生要学会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与他人进行交流,也要学会问问题,找出自己的漏洞,及时填补。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主体性并不等同于学生自由性,两者从性质上、教学方法上、教学行为上与课堂氛围上都有明显的区别,所以课堂也需要有纪律,在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来。
3、体育教学原则
3.1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
在日常体育教学期间,应准确掌握所有学生的身体状况,尤其是运动负荷量,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计划及内容,以保证学生在体质得到锻炼的同时,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作为体育教师,要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在对身体活动量进行安排时,应当清楚的意识到,活动量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学的的内容设计与选择、学生的身体情况和个人差异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当然教师也应该经常进行有关运动负荷和损伤预防方面的讲授,学生也要自主的把握好身体负荷,如果过大可以及时的和老师沟通,调整运动量。中学的排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每一位学生,熟悉排球运动的特点,制定好课程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因人而异的合理安排运动量。
3.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二是提高运动成绩。要提高运动技能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有些学生是为了体育中考,那教学内容就要紧紧围绕体育中考的相关项目进行。有些学生是为了精学技术,想打比赛拿证考大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就要系统进行排球训练。其次影响技能提高一共有教学质量、体育教学条件、环境、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这几个方面。所以想要不断提高运动技能,就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设施设备齐全,保证场地的标准、科学、合理和没有安全隐患。
3.3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
体育活动通常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出现,因此突出集体作用很有必要。积极开展集体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与集体行为,对学生进入社会很有帮助。排球运动是集体项目,它考验团队的各个方面,一个好的集体肯定拥有共同的目标、有核心人物、职责分担明确并且有凝聚力。教师在中学的排球教学中应该进行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3.4因材施教原则
日常体育教学期间,应将“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贯穿始终,在充分了解所有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3.5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
体育活动的场地、人数不受限制,也存在着身体对抗等肢体接触,所以一定要保证学生安全进行运动,如果安全上出现隐患,那么教师能力再高学生积极性再高,其他方面都设计很周全,那也是不成功的。所以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运动安全的教育,明确告诉学生违背安全运动的危害和正确进行体育活动的方式。
3.6循序渐进原则
体育教学并非一蹴而就的,在日常教学期间,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认真落实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准则,并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连贯性。在日常体育教学期间,如果未引起对系统性与连贯性的重视,那么不利于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技能等的掌握。同时,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是极大的考验。
4、体育教学论在中学排球教学中的运用
4.1制定中学排球实践课合理可实现的目标
中学生排球训练的目的各有不同,但是不管是什么目的,学生以及家长最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进步,所以制定合理可实现的目标可以确保体育教学目的的实现,使学生通过自己完成的目标来获得自我效能,满足自身成就感,从而能够更加积极主动认真的参与到排球课堂当中,而教师也能找到自己工作所努力的方向,看到学生的进步,也会更加认真负责的备课上课,完善自己的不足。制定合理可实现的目标还可以明确落实体育的教学任务,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标准。排球教学不管是实践课还是理论课都应该围绕着最终目标去设计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排球后达到最好的效果。
4.2科学安排中学排球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
体育是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有一个特点就是身体活动性,是要通过身体活动掌握技术动作的一个活动,加上排球的传、垫、扣、发、拦这五项技术都是不易上手,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反复思考才能掌握的,所以安排排球实践课的课时要高于理论课的课时。但是也不能完全没有理论课,合理适当的安排排球理论课可以促进实践课更快更好的进行。学生可以在理论课中学到一些排球的基本规则以及排球基本动作为什么要这么做,还可以通过研究实践课的录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清自己的错误,在实践课上更有效的修改动作。由于中学体育教学的时间较短,所以科学安排排球教学中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
4.3中学排球教学中应当由易到难的进行教学
排球技术由有球技术与无球技术构成,其中,前者涵盖传球、发球等;后者涉及准备姿势、移动、起跳以及掩护动作等。排球技术讲究步法以及手法,同时对视野、意识与躯干活动有较高的要求。在有球技术中较难的是传球和扣球,所以在教学时为了确保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从相对简单的垫球和发球开始教学,通过比赛测试等等让学生得到满足,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排球课堂当中来。排球垫球技术中又分为正面垫球、体侧垫球、背垫、挡球等多种垫球,在排球比赛的运用中又分为接发球、接吊球、接扣球等,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从最基本的动作正面双手垫球开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本功,为以后运用在比赛中的技术做好铺垫。
4.4排球教学中要注意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辩证统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应试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低,在认知体育知识方面非常匮乏,对全国的身体素质水平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现代社会水平的提高,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不管是实践课还是理论课都应该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应当结合自身教学优势与现有教学资源,采取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值得强调的是,排球是一项很难上手的运动,里面的各项技术都需要通过时间的磨合,以及学生的思考才能有所提高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使知识记得更加牢固,在学生真正理解技术和掌握技术后,灵活的运用在比赛和考试中。
参考文献
[1]陈俊吉.体育教学论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运用[J].搏击(体育论坛),20xx,7(06):70-71.
[2]马爱华.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浅议[J].考试周刊,20xx(A4):136.
[3]宋长余.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辨析[J].考试周刊,20xx(51):146-147.
[4]申霖.国内外体育教学原则研究的比较与分析[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xx,40(05):89-97.
[5]张学忠,杨小永.体育课程论理论体系构建的基本问题:概念、性质、对象和任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xx,37(03):107-111+11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也有了巨大的进步,就中学的体育教学来说,为了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体育游戏教学法出现并用于多数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经过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游戏教学法可以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玩游戏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符合当今教育事业提倡的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对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等有着深远的影响。体育这一学科本身就和游戏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游戏就是一种有着集体性质的活动,它对学生有着很高的要求,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游戏活动掌握更多体育锻炼技巧。本文就主要围绕中学体育游戏教学法展开,深入了解体育游戏教学的具体方法以及体育游戏教学对体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意义。
一、体育游戏
1.体育游戏的内涵
目前,我们对体育游戏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其大意是体育活动的一项内容,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它的出现是由体育教学和游戏理论相结合得出的,对体育教学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体育游戏的设计上是以体育运动为基础,游戏的目的就是完成体育锻炼。总的说来,体育游戏就是一种为了人们身体健康发展,有着深厚体育教育性的活动。
2.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首先有着一定的规范性,它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可以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能力;它有着普及性,内容丰富多彩,方法也千变万化,所有的中学生可以参与进来;健身性是体育游戏的重要特点,通过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完成游戏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也是体育游戏和其他游戏所不同的地方;它具有强烈的娱乐性,体育游戏的游戏性很强,学生在其中可以感受到很多有趣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它有着一定的竞争性,由于体育游戏中学生为了完成各自的任务,为了取得胜利而不断努力,所以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其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体育游戏教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意义
体育游戏教学作为一种体育教学方法,对中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对中学生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1.娱乐作用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集体性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圈,游戏中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样一种愉悦的氛围可以减轻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压力,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教育作用
由于体育游戏是在一定的.规则下完成的,对学生良好道德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自身自觉遵守规则、守纪律的好习惯,还学会团结合作。体育游戏有着一定的竞技性,多种动作的配合交换,对学生的智力也有着一定的提高。
3.健身作用
体育游戏的本质就是体育活动,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完成的,和其他体育活动一样有着很强的健身作用。此外,体育游戏的综合性较强,对中学生的身体有着全面锻炼的作用。
三、体育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体育游戏的设计要符合中学生的特征
由于中学生自身对某一事物很容易产生疲劳,因此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体育游戏,切实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们对体育教学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凝聚学生们的注意力。此外,中学生的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体育游戏的设计应刺激学生的好奇欲望,这样可以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体育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老师要尽快地将学生引入到课堂内容中,通过一些小的体育游戏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课前的小游戏也可以起到热身作用,为整节体育课堂做好铺垫。
2.体育游戏在安全的基础上要提高竞争性
体育游戏的设计首先应该保证中学生的安全问题,否则也就失去了体育游戏的健身性,在体育游戏进行过程中,学生会跑跑跳跳,很可能出现跌倒、撞伤等情况,因此,体育老师在体育游戏设计上、体育游戏场地选择上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尽力排除一切的不安全因素,老师还应该宣传安全意识,告诉学生安全第一。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体育游戏也应该适当的提高竞争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对于一些失败的学生老师应该多多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体育游戏结束后,老师应该及时地做出总结,表扬一些表现好的同学。此外,在体育游戏教学活动过程中,还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保证课堂的纪律性,合理的调动课堂的氛围,坚持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及时地检查体育运动场地以及器材是否安全,做好各方面的防范措施,体育游戏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中学体育教学在中学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我国体育游戏教学法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仍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总的说来,在中学体育的教学中,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各中学都应重视体育游戏教学法,重视对体育游戏教学法的研究。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6
1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软硬件不足的问题。从硬件方面来看,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专职体育教师队伍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素质上来看都存在着不少问题。从软件方面来看农村中学中对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轻视现象。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观念的落后。当前农村中学中传统的应试观念仍然对广大师生具有重要影响。在体育教学方面无论是从重视程度,还是从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来看,体育教学观念还是比较落后的。首先广大学生乃至于校领导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当前在农村中学教学中提升升学率、分数第一是主要的教学任务。在升学考试的指挥下学生普遍对体育认识不足。即便是那些对体育有兴趣的学生,由于考试的压力而不得不放弃更多的体育锻炼时间。从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的角度来看由于体育教学不涉及到学校的整体考核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把体育当作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体育观念的落后还表现在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不足。当前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往往把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当作主要教学目标,而没有更深层次地去思考体育对于全民族的作用。当前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较少,运动会本身也逐渐流于形式。这样一种现象是很难适应教学要求的。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及学生都存在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现象,体育课少、教师上课不认真、学生自娱自乐、课外体育活动少、运动会流于形式。体育课程教学安排不尽合理。“由于体育不是考试科目,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大多由老弱病残者担任”[1],在教学过程中自身又不熟悉体育教学规律,因而也就无法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当前的农村体育教学中名义上有武术、足球、篮球等多种项目,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些项目往往都流于形式。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大多是安排一些老弱病残教师来担任,教学目标无法完成,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武术、足球、篮球等教学内容只为应付检查。体育教师待遇低、工作条件差。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特殊性,按照正常的教学规定,农村体育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特殊待遇,例如服装、运动鞋等。可是当前的农村体育教师普遍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物质待遇不合理,工作条件又差,这些非常容易导致体育教师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2问题的成因
上文详细分析了当前农村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接下来就来探讨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其中既有教师专业素质不过关、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又有体育经费严重不足等因素。具体而言指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造成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就农村中学而言应试教育仍然占据着主导位置。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必然会导致体育课程不受重视。体育课程本身受到排挤乃至于名存实亡。当前的农村中学中虽然安排了两节体育课,但是体育课程本身却无法得到根本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指令性教学,教学目的太过抽象。当前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基本上是属于一种指令性教学,指令性教学不利于调动体育教师以及农村中学的积极性。国家体育教学大纲虽然规定了教学基本目的,但是规定太过抽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教学指导意义,抽象的教学目标必然会导致教师难以把握体育教学重点,这最终会影响到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效果。这是我们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农村基础条件薄弱。“由于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比较大,我国教师待遇地区差别也很突”[2]出当前的农村体育教学过程中基础设施薄弱的现象。体育教学物质条件太差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效果。当前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经费严重不足。体育器材也十分匮乏。农村中学的体育器材大多是乒乓球和篮球,其余器材非常缺乏。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导致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班级中有的学生受过体育教学,而有的同学没有经过专门的体育教育。学生素质的差异给体育教学增加了难度。这也是导致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
3解决问题的对策
对于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体育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教学中应该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予以解决。转变观念,要跳出体育看体育。体育教学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体育教学质量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农村中学校领导以及广大师生必须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不应再以应试教育的老方法来衡量学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的建设。要真正使得农村体育教学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在今后工作中要改变广大师生那种体育课程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要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在今后教学中学校应该从两个方面来逐步改善体育教学现状。一方面是要更加注重教学个性化。体育教师应该实现特色、个性化教学。要围绕着学生自身特点,敢于突破教材,实现创造性教学。例如在篮球训练中,可以针对学生喜欢看比赛的心理来讲解篮球的发展史。体育教学的关键是要深刻把握体育教学规律,遵循教学规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另外一方面就是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过程。体育教学是一个专业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更应该注重过程,注重细节。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应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制订出专业的体育教学计划大纲,根据教学计划来进行专业的教学。体育课程的安排应该每周要不少于两节,可以鼓励年轻教师来进行体育教学,这对于提升体育课程的获利,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是有利的。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升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必然措施。当前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普遍不理想,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所谓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主要指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结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进行培训。学校可以利用暑假或者是业余时间来函授办班,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移动媒体等新技术来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体育教师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在教学中应该大胆创新。公正评价,科学管理。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在今后教学中要大胆革新教学评价机制,针对学生的评价,要从过去的注重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过程的评价,从注重单一指标的评价转向注重多元指标的评价。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认识到合理评价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对于教师的评价则要从多方面来予以考察。所谓科学管理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种措施来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在今后管理中要积极推行绩效管理制度,要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通过提升物质待遇,精神奖励等多种措施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教师的主动性的提升是提升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在工作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4结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体育教学在农村中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提升体育教学水平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而后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重点论述了在今后教学中提升体育教学水平的措施。体育教学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今后教学中要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7
摘要:户外拓展运动深受人们群众喜爱,本文主要阐述拓展项目现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拓展运动项目;体育课堂
1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团结协作的品质。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愿望,可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业压力很大,每天都在教室和自习室里学习,很少外出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要用以身体训练为主的体育课堂达到这些目标确实不容易。而对于拓展训练项目来说,它能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出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和交往方面的品质特征,这样就会找到很多切入点,去实现这些目标和愿望。
2拓展运动开展的现状
近几年,户外拓展项目在各地区发展很快,每个城市都有了一定规模的拓展训练公司和专业的训练团队以及相应的训练场所。有的地方形成了人民群众自己独特的活动形式,这些户外运动具有形式多样、人员参与面广等特点,其中一些团体已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如远足登山,城市徒步走等活动,都有固定的人群参与,能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活动。
3拓展运动在体育课堂的作用
这样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运动形式如果能够应用到我们的体育教学中来肯定会给予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变化。在2010年我校开始派教师到北京参加拓展教师的培训,现有国家二级拓展师7人,2011年秋季开始逐步尝试在体育课堂中开展拓展项目,几年过去拓展项目对于体育课堂教学确实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丰富教学内容。拓展项目有很多种,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大项:高空项目、场地项目和水上项目等,作为课堂教学主要的体育课来说一般以安全系数比较高的场地项目和室内项目为主以及一些小游戏,适合的场地项目有动感颠球、盲人方阵、动力火车、爱的传递、雷阵、孤岛求生等,室内项目有驿站传书、不倒森林、、激情节拍、信任人椅、齐眉棍等,对于传统上以田径、体操、武术和球类项目为主的体育课来说,内容增加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项目。
3.2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锻炼意志品质,现在学生每天多数时间都在学习,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和时间都很少,而拓展项目是将一些社会生活中的情境以运动项目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讨论、去反复实践,直到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一般是不参与解决的,必要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提示,多数情况教师是在观察项目的进展如何、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安全情况等。例如做孤岛求生时,老师布置完任务提出要求后,完全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老师要观察哪些学生能够承担指挥大家的使命、不同学生在项目当中的作用、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哪些不能做、不要有危险的动作等。学生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直到成功地完成任务,这是对决心和意志力的挑战,达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心理体验。
3.3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协作能力。拓展项目多数都是团队体验项目,需要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一件事情上,有的项目是“N-1=0”的原则,有一人没完成任务,整个项目就是失败的,如电网和毕业墙;有些项目必须全体同时参与,每个人的作用没有主次之分,只有大家步调一致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如:动感颠球、齐眉棍等,团队当中有一人不认真积极对待项目,都会影响整个活动的结果。
3.4实现自我自信心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是和成功的次数成正比的,成功的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学生在经过动脑动手,克服困难完成项目后,不仅仅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而且是自信心的一次超越,让他们再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退缩,勇敢的面对问题,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注意的问题
4.1项目选择要适宜,根据学生的人数、年龄、男生女生差异等因素选择项目和分组,低年级学生可选择游戏为主的游戏项目,这样的项目指挥调整能力要求不高,力量要求不强。而年级大的学生经验多适当安排一些需要体力、智力相结合,并且有一定难度的'项目,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斗志。由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些项目不能男女生同时做,比如电网,举托过程中,学生会觉得尴尬,影响参与度,所以尽量不做,如果要做也要男女生分开。
4.2每个项目在一个班级重复次数不要太多,多数拓展项目给人新鲜刺激的感觉,做多了学生就没有了新鲜感;有些项目的解决方法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旦捅破就会觉得非常简单,失去神秘感,所以拓展项目不是体能训练,不要过多重复,对于一个班级一个项目做一次效果最好。
4.3时间安排要有伸缩性,教师课前要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做一个大致的推断,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要有应对方法。如果项目完成较快,要有备用的小项目或游戏,保证课堂内容的充实、圆满。
4.4体育教师要有很好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活动进行过程当中的关键点,以便帮助学生一起对整个活动进行小结;对于课堂当中产生的消极怠工、互相埋怨等情绪,要能给与及时的疏导和鼓励,使学生都能够重新振作起来,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来,顺利的完成任务。
4.5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多数情况拓展项目在体能和技能的训练上是明显不足的,因此,在体育课堂中应用拓展项目,教师要将拓展项目和原有体育训练项目相结合,发挥各自的特点和长处,保证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通过以上分析,本人认为在体育课堂中应用拓展项目是可行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认真备课,课后做好反思,使课堂教学更加完善,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要集思广益多研究,创造出操作性更强,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要求的体育课堂项目。
参考文献:
[1]常会丽,于海涛.“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5.14(5):4~5.
[2]欧喆,朱舰.体育游戏视野下拓展项目分类特征研究.体育世界(学术),2015.7第7期.
[3]孟刚主编.户外运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9~30.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8
【摘要】体育游戏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使其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巨大的潜力,有益于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分析了体育游戏的特征和比亚性,并提出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有策略,以期为中学体育教师科学使用体育游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游戏;特征;必要性;策略
1前言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增强体质,娱悦身心及陶冶性情为目的的现代化的游戏方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游戏,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寓教于乐,还可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同时可以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对掌握动作技能有良好的帮助作用,所以,深受学生喜爱,也得到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所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运用体育游戏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已成为体育教师探讨的新问题[1]。
2认识体育游戏
2.1内涵
体育游戏指的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增强体质,陶冶性情为目的的现代游戏方法[2]。
2.2溯源
体育游戏历史悠久,不过,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游戏还很年轻,自1988年始,国家教委才将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必修课的精神,随后很多专家学者对其理论和实践进行大量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体育游戏学科日臻成熟[3]。
2.3理论基础
1)适合中学生的生理特点。中学生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神经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够均衡,表现为兴奋大于抑制,且容易扩散,尤其是抑制过程不够完善,有意注意能力偏低,稳定性差,代谢旺盛,很容易疲劳不过也容易恢复,传统方式教学显得课堂单调,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影响教学效果,而游戏本身竞技性较强,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中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2)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最大心理特点表现为情绪快而强,对新异事物兴趣点较高,对感兴趣的事物优先注意且具有向往心理,进行感兴趣的活动时,大脑皮层容易达到适度兴奋状态,从而快速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大大缩短运动技能的形成,对于感兴趣的活动能够持久且集中的注意,可有效推迟疲劳,延长工作时间。
2.4特征
1)教育性。教育性特征主要表现为通过体育游戏能够有效培养中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其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培养其正视比赛胜负,胜不骄败不馁。2)娱乐性。体育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中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可充分体会到游戏的乐趣,愉悦的氛围下锻炼身体并掌握运动技术,活跃课堂气氛,在玩中掌握运动知识。3)多样性。体育游戏内容非常丰富,体育教师可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相对应的体育游戏,同时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游戏内容,从而达到增进健康,掌握技能的目的。
3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的必要性
3.1有利于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通过体育游戏能够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学生在愉悦中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还可以充分感受到集体配合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对体育的热爱,提高教学效果。
3.2提高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体育游戏是以身体活动为基础,通过各种游戏方式进行活动,所以,学生通过体育游戏能够有效提高其速度、灵敏、协调及耐力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器官、系统功能。
3.3塑造优良品质
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加强对社会及自我的认识,学会相处,提高思想品德,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
3.4有益于掌握技术动作
教学过程中把单调的技术动作编创成游戏,从而激发中学生的练习情绪,将所学的内容在大脑中有一个初步印象,可诱导练习,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
3.5增强中学生的创造力
体育游戏作为中学生对自己生活能力的美好尝试,可有效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在游戏过程中需要机警的观察各种情况,更需要灵活敏捷地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因此还可以有效发展其观察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4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的实施策略
4.1注重安全教育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健康,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若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出现伤害事故则失去意义,作为体育教师,在组织游戏之前,需认真检查场地和相关器材设施,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4.2与教学内容相吻合
选择体育游戏时要从体育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体育游戏,同时要结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与之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游戏内容,不仅可以易于接受,同时,有利于动作技术的掌握。
4.3运动负荷需合理
体育游戏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运动负荷则容易产生疲劳,甚至容易受伤,也不利于新授课的教学,所以,需科学控制体育游戏的运动负荷,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4.4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教育性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时,需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其优良品质。
5结束语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有效激发中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充分发挥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体育教师应加大对体育游戏研究力度,进一步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作者简介:董芳琳,1984年生,女,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参考文献
[1]李成明,徐登峰.试析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J].内江科技,20xx,28(10):30.
[2]朱向黎.浅析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xx,(6):88-89.
[3]张彦林.试论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5):76-77.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9
1学校体育家校合作教学的意义
1。1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等一直都是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中学体育教学的首要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多数人在面对繁重生活压力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加班加点的工作,而对处于青少年时期孩子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关心,而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则可以通过让家长扮演教学助手的角色,增加其与学生更多的相处及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感受到更多来自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的关爱,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1。2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对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起着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及自主锻炼能力为主,而要想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自主锻炼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需要引导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并培养其长期将其坚持下去并最终形成良好锻炼习惯,众所周知,中学体育课程的安排一般一周只有1~2节课的时间,想要在如此之短且间断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很难实现的,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家长就可以充分扮演好教学助手的角色,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督促和鼓励,如早晨早起一个小时带孩子一起出门晨练、晚饭后和孩子在楼下散散步亦或是进行一些像打羽毛球之类轻松愉快的体育运动,在增加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同时,有利于孩子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
1。3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有利于家校双方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学生,有利于学生发展
体育课不同于其它文化课,学生在文化课上往往需要面对较重的学习压力,同时与学生及老师的交流沟通有限,而体育课不同,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需要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因此,体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着人际交往的过程,同时,也因其少了文化课中的学习压力,学生可以在体育课上更好的释放压力,展现出一个较为真实的自己,而通过家校合作教学,教师可与学生家长将学生在校以及在家的表现进行交流,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身心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并针对其所展现出来的问题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其日后的发展。
1。4通过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可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以及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家长可能会对学校教育也有着新的看法和要求,同时,学校随着教学模式等的不断进步也有一部分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和进步的教学理念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当然,家长和教师的出发点都是要不断完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因此,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生和生活环境方面就显得尤为必要。
2学校体育家校合作教学的`现状
2。1家长及教师缺乏对家校合作教学的正确认识
首先,家长对家校合作教学方面的认识存在误区,我国大部分家长错误的认为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学校的任务,而家长基本没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意识,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家长并不关注除孩子分数之外的其他教育收效,再者就是由于家长本身文化素养不高,没有主动或引导孩子的能力。其次,一部分教师并不愿意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来,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认为一部分家长因自身素质问题不仅不会配合教学活动,反而会给教学活动制造麻烦;二是觉得大部分家长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并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这样的认识是完成错误的,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除老师和同学之外就是家长,而其中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其它任何方面都无法取代的。最后,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已经有了几年时间,但大多数中学还是在盲目的追求升学率,分数和升学率几乎成为了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收效唯一的衡量标准,而家校合作也仅仅局限于学校要求家长督促学生进行提高分数方面的学习,而忽略了家校合作教学的真正意义。
2。2家校合作缺乏计划性
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家校合作一般只是以家长会这种单一的形式展开,且学校往往并不将此纳入教学工作安排,其偶发性较强,如大部分家长会之前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出现了某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学校才会想到通知学生家长来学校讨论,而家长对这些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不能提前预见,更谈不上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而这样缺乏计划性,且目的性不强的家长会很难会起到什么实际的作用,久而久之,家校合作教学只能沦为“面子工程”而变得毫无实际意义。
2。3家校合作缺乏互动性
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教学是需要家长和教师就学生情况相互交流和探讨的,而目前我国家校合作的实际情况则大多是采用教师说家长听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家校合作方法并不能使教师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也无法对其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对实现家校合作教学的意义并无帮助。
2。4家校合作缺乏平等性
我国目前的家校合作往往是以学校为中心,往往只从学校单方面的便利出发考虑,而很少顾忌到家长的想法和实际情况,无论是在时间、地点的选定上还是在活动进行时,家长往往只有听教师讲的机会,而显有表达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因此,目前的家校合作教学存在着严重缺乏公平性的问题,因缺乏对等的交流机会,使得这样的家校合作教学并起不到多大作用。
3家校合作教学中常见问题的相关对策分析
3。1正确认识家校合作教学
家校合作教学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而是为学生家长和老师就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提供一个进行深入交流的平台,从中发现一些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配合以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之更好的投身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3。2学校要定期组织与家长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活动
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身心活动较为活跃,面对社会上的不可控因素很容易被诱惑,因此,学校应定期组织家校合作相关活动,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动态,尽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而不是一味的进行事后补救。
3。3家长在家校合作教学中的地位同样重要
长期以来,人们错误的将家校合作教学简单的理解为家长会,而家长会在学生及家长的印象里似乎只是一个教师对学生家长传达学生情况并表达对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通报批评会,学生家长与老师并没有以一个平等的姿态进行交流,如错误的将此认为是家校合作教学的话就很难保证家校合作的深入性以及互动性,也难以实现中学体育家校合作教学的意义。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1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得到了重视,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兴趣的培养;而健康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教育经验,就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建议,深化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体育;健康教育;方法
体育这门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体能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与学生健康息息相关。新课程改革后,对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打破传统教学形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但是怎样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关联,成为教师重要的研究课题。
1、科学规划体育与健康教育形式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创新型教育;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立足于理论与实践、过程与形式、情感与价值3方面作为教学目标。而想要实现教学目标,首先,从教学设计入手,科学规划体育与健康教学形式作为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教师教学规划过程中突破传统、双向教学,引导学生多样化发展,进而展开教学设计、系统规划教学内容。
1.1教学内容规划。在设计体育教学时,教师结合新课程教育内容要求,将提纲教材作为基础,在理论与实践提升上,注重体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及某些体育项目历史发展阶段、成就、今后发展形势等,甚至延伸至其他学科内容中;在过程与形式上,教师将体育与健康项目研究作用、方法、途径、问题解决思路等列入体育教学中;在情感与价值上,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倡导和谐发展、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进行体育竞赛等,健康发展,将其作为教学内容。
1.2教学活动规划。在理论与实践上,根据体育概念中的内在联系与动作掌握程度,同时结合学生当下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的融入教学活动中。过程与形式,教师在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展示空间,循序渐进,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可以小组展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同学间相互改正错误;在交流、互动中掌握动作技能。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结合体育教学,谈一谈怎样自主学习;在情感与价值上,以学生兴趣激发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体育教学中,学会合作学习,进而培养自己坚持不放弃的精神、创新、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和思想意识;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实践机会。例如,到社区内普及体育知识、服务群众、宣传体育精神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笔者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凸显新课程目标具有统一性、协调性。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活动与三个目标相连接。因为,三个目标包涵了新课程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关键部分以及重点内容;打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实现体育教学的整体性;基于中学学生角度看,完善的人格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基础,完善的人格是一项综合体。但如果中学教育过于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也是不可行的,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立足于三个目标与教学融合,科学规划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2、实现教学创新
2.1创新教学形式。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还没有正式开始前,学生就被分为优、良、差3个级别。一些观点认为:学生之所以学习能力不同,主要由于自身天赋的不同进而导致结果的不同,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影响力是微弱的。在这样的观点中,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也只能根据正态划分,取班级平均成绩为标准,进而展开体育教学,但这样的教学形式只会导致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将学生个体差异抛之脑后,将考试内容中的知识灌输至学生脑中,与新课程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对学生身体素质、能力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学生健康发展。中学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需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了解学生成长阶段所需要素,进而实施针对性教学引导、教学活动,因材施教。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开展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原有能力上得到知识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它与生俱来的天赋和特点,关键在于怎样挖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特点,挖掘潜力,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将学生潜在力量挖掘出来得到能力的提升,健康发展、协调发展。
2.2创新教学评价。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制度中通常将日常测试、模拟考试、期末考试等各种考试形式作为教学评价的方法之一,其影响力是众所周知的。作为教学评价,应该考虑怎样考试才能确保教学评价的客观性、综合性;怎样考试才能确保教学评价的合理性,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传统考试内容主要对学生体育概念、理论知识进行考察,但是这样的考试形式并不能代表学生整体发展状态。对此,新课程教育改革中指出了教学评价对学生健康发展、技能提升的意义,要求学校不要只立足于理论知识,也对从三个目标进行评价,并且这种评价是双向的。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标准等,将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进而保证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综合性、公平性,使之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发挥多媒体优势
3.1立足于学生培养兴趣。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学生兴趣得到激发,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兴趣对人具有推动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调动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但是根据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形势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动作技能等一些实践性的提升缺少融入,进而让学生感到体育教学缺少趣味性、枯燥单一。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消除这一弊端,发挥多媒体特点,结合动画、影音、图形等形式,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运用声音特点形成听觉刺激,进而营造轻松、多样化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投入课堂学习中,学好动作要领,提升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实现教学目标。
3.2突破体育知识难点。体育与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具有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想要完全掌握动作要领具有一定难度。而我国中学阶段,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有着较多动作技术,如跳高、跨栏、跳远中助跑、起跳、落地等动作要领。在教学中这些动作需要学生不断地反复练习,否则他们在脑海中很难形成完整的'结构动作,因此,在实践中难以完成连贯动作,这已成为中学教学中的教学难点。而通过多媒体教学中的视频展示,将抽象的动作变得形象化,进而让学生在短时间中形成连贯的动作想象,稍加练习,进而突破教学难点,得到技能提升。
3.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体育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的主体性;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进而能够充分研究动作技巧,主动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多听学生建议,让学生各抒己见,掌握学生思想特点而有针对性教学,这对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具有帮助性作用。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合作学习、进行任务研究等,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4、结语
体育与健康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学生身体素质、健康人格、实践技能的提升具有帮助性作用,对学生今后发展影响深远。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师还需要立足于教学实际、教学活动、创新形式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笔者分别从科学规划体育与健康教育形式、实现教学创新、发挥多媒体优势3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有所帮助,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勤慧.德育融合,促使中学体育课堂流光溢彩[J].现代教育,20xx(11).
[2]李吉松,葛卫忠.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效果探析——以四川绵阳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xx(6).
[3]刘雨.简论中学体育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实践[J].现代交际,20xx(11).
[4]许军.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体育教学[J].学周刊,20xx(8).
[5]张振宇.运动参与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落实——践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点滴谈[J].教育教学论坛,20xx(18).
[6]宋超美.对20xx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部分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xx(1).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11
摘要: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身体成长以及心理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成为了学生的重要负担。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有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学体育锻炼中,养成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进行简要分析,旨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他们身心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体育;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对于某种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的时候,才会在做事情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增加情感投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健康学习,养成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许多学生都会感觉体育课枯燥无味,缺少学习兴趣。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体育教学中内容设置不够合理,缺少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教师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他们的学习兴趣下降。针对这样的情况,体育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的进行教学。例如,体育课堂应该更加充实,增添一些新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和排球等项目,使学生的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这样学生学习的动机可以得到很好的激发,学习的效率能够得到提升。
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他们逐渐形成健康第一的意识,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学习的效率可以得到保证。例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一个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锻炼计划,使他们能够在不断的锻炼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例如,有的学生喜欢慢跑,教师可以指导他进行有计划的慢跑锻炼,逐渐提高跑步能力,这样学生自信心会得到提升,学习的效率逐步提高。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保证学生学习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活力的关键所在。体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并在锻炼中提升能力。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场正规篮球比赛,可以是CBA联赛或者NBA联赛,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篮球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动力得到激发,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
四、教师进行标准的示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一些体育动作缺少认识,导致他们的动作不够标准,既影响体育锻炼的有效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危险。所以,教师在讲解体育动作的时候,应该进行有效的示范,使学生能够模仿教师的动作,逐渐掌握正确的动作。例如,跑步时各个部位的动作标准对于跑步的效果及学生的自身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教师进行了有效的示范之后,学生锻炼效果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五、优化教学方法,组织课外活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采取一些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体育训练,这样能够有效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使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多媒体屏幕上观看体育动作演示,学生对于体育动作掌握得会更加熟练。例如,在进行体育知识理论教学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内容比较枯燥和难懂,上课的时候缺少精气神。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使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这样可以使学生受到真挚情感的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课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好的展示能力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外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或者足球友谊赛,让学生通过自发的方式组成比赛队伍。然后教师作为裁判,组织学生参与到课外活动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体育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好的保证。同时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还能够增进友谊,构建更加和谐的关系。综上所述,体育兴趣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对于体育活动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保证体育锻炼的效果。只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地完成教学活动。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得不断深入,教师更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惠珍.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xx(4).
[2]陈敬敏.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xx(23).
[3]肖光田.浅析新课改下中学体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xx(14).
[4]肖光田.浅析新课改下中学体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xx(14).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12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在组内进行研讨、合作,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探索成果,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类型有: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合作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友伴型分组等。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选用适宜的分组形式或结合几种分组形式来开展教学。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小组合作教学来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和研究。
一、按人数分组
1.一对一互助合作。两人合作是让学生两人一组,交替作为观察者和练习者,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共同学习运动技能的分组策略。采用一对一分组策略时,教师可先向学生讲解、示范动作要领,然后让学生一对一互助练习,一人练习动作,另一人则根据要领仔细观察,提供反馈和帮助;反之,当一人能正确掌握动作时,他就转变为观察者和帮助者,另一名学生则变成练习者进行练习,直到两人都正确掌握技能为止。这种分组策略适用于广播操、武术、球类等项目。
2.4至6人小组合作4至6人合作在合作教学中是较为常见和科学的分组形式。学生小组由4至6人组成,选出一人作为小组长,起到组织、领导、监督、帮助的作用,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尝试、探索,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进而获得成功。具体实施时,教师先抛出问题让小组自主讨论,尝试探索技术动作,然后再进行讲解示范,小组依照正确的动作技术进行练习,组内成员相互评价,互相纠正错误动作,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种分组策略适用于投掷、体操等技巧类项目。
3.多人合作。常见的多人合作是按照四列横队分组,将学生平均分成四组进行练习或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这种方式大多用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上,通过游戏比赛,让学生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在实战中得以展示和演练,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提高运动技能和技术。这种分组策略适用于跑、体育游戏等项目。
二、按功能分组
1.帮教型分组。帮教型分组就是教师将运动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和相对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互补式绑定,其形式可以是一帮一,也可以是一帮多,或者是多帮一。这种分组策略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德育渗透性,即小组合作的互帮互助性。例如:在体育教材“排球双手正面垫球”单元教学过程中,首先,我将排球双手正面垫球的技能教授给学生,通过几堂课的练习,60%的学生基本掌握了自抛自垫的技能,但是仍有40%的学生因为球感较差而掌握较差。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排球两人对垫教学时采用了帮教型分组,垫球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较差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较好的学生能纠正同伴的垫球手型和垫球部位,同时在对垫时能较好地控制球的高度和方向,进而帮助同伴共同提高。通过“一帮一”的合作模式,学生们都得到了收获,掌握较差的通过合作垫球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小老师”在帮教中获得了成就感。分析: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都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常常会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掌握得较好的学生越来越好,而掌握得较差的学生则停滞不前,甚至渐渐产生抵触情绪。而帮教型分组合作则有效地避免了这一现象,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做“小老师”帮助指导“学困生”,形成“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合作小组。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小老师”为了帮助“学困生”会想尽各种办法指导和督促他们练习;“学困生”则热情高涨,在“小老师”的监督下努力练习。而教师,则扮演着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就需要老师进行启发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孩子获得成功感与喜悦感。
2.友伴型分组。友伴型分组就是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组合,分组前教师只需说明练习是几人为一组。这种分组往往是在日常学习中志趣相投的学生组成练习小组,这就有利于增加小组团队的凝聚力,意见容易达成一致。例如:在体育教材“健美操基本步伐”教研课上,我通过游戏“石头、剪刀、布”导入本课内容,即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并腿跳、弓步跳、开合跳。在基本步伐集体教授后,我让学生按自主意愿进行友伴型分组,规定6人一组,自由结伴。分组完成后,各小组先积极讨论,达成共识,然后迅速投身于练习之中:有的小组集体边喊口令边练习基本步伐;有的小组选出较好的同伴在前面带领组员们练习基本步伐。
在课的最后,我请各小组展示表演,每个小组都踊跃举手,热情高涨,各个小组在音乐的伴奏下步伐一致,动作规范,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分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固定的分组策略进行练习,这样常常会因为学生之间性格差异和爱好不同而出现小组凝聚力差、组内意见难以统一、组员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而友伴型分组则恰好避免了以上问题,志趣相投的好朋友组成小组,组内默契度大大提高,同伴们的练习热情也大有增长。小组成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要求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达成一致,并能有效地开展练习,练习效果较固定分组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友伴型分组在分组时常常会出现有些学生被孤立的情况,这样很容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这时,就需要教师的介入,开导那些被孤立的学生,同时劝说小组成员接纳他们,进而帮助他们加入适合自己的小组,促使每个小组达到最优化。
3.合作型分组。合作型分组就是教师将学生按相同人数、男女相同比例进行分组,分组后,组内学生发挥各自特长,相互合作,最后共同掌握运动技能。这种分组策略在男女均等的情况下将组内成员的特长最大化,组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任务或掌握技能。例如:在体育游戏“四人五足走”教研课上,我将“合作”二字贯穿始终。在课的开始部分,我用“火车与司机”的小游戏代替了传统的慢跑,并通过“合作操”让学生活动关节。在课的基本部分,我将学生前后四人(两男两女)分成一组,我让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四个人怎样配合才能走得更默契?”)自主尝试四人五足走。各个小组通过讨论、尝试、探索,找出了问题的答案,进而得出了四人五足走的方法:相互配合,男生迁就女生的步伐,做到步伐一致。在练习过程中,男同学为了迁就女同学尽量控制步伐和速度,他们大声喊着口号“一二,一二”或“左右,左右”,大家齐心协力,步伐一致地走向终点线。
分析: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有些老师常常把男女生分开分组,这种分组策略其实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合作”。因为男女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果采用男女生分开分组的方法,常常会产生男、女生技能达成度存在明显差距的现象。因此在我看来,真正的合作就应该男女合作,在合作中男生女生相互互补、迁就,发挥各自特点和特长,共同完成任务或掌握技能。这种分组策略将大大缩小男生与女生掌握技能的差距。而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应细心留意各个小组的情况,用言语引导男生要有绅士风度,要学会迁就、谦让组内的女生,同时也要鼓励女生向男生看齐,学习男生们的勇敢和拼搏精神,进而彼此互补,共同进步,最后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分组合作策略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分组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分组策略,都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当然,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还有许多的分组策略等着我们去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用价值。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13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设困难;疲劳负荷;心理暗示;激励教育;榜样示范
意志品质对现代人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意志品质将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作为学生,意志品质是决定学生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在学校要通过教育和实践活动进行培养。但由于当代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普遍表现为意志品质比较差,吃苦精神缺乏,如何在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
1.1创设困难法
案例:在某常态课上,教学内容是400m跑。教师在进行完准备活动后,按照以前的练习情况和测试水平,将学生分为3大组,每组再按耐力水平分为3小组,然后每组进行分层错时追逐跑的练习。具体方法是分层次进行发令启动,间隔10s,顺序依次是一般水平学生、中等水平和优良水平学生。分析:在本案例中,教师采用的分层错时追逐跑,通过比赛的趣味性,先跑的学生为了不被超越,必然使劲地跑,给先跑的学生创设了挑战优秀生的机会;后面跑的学生由于前面有赶超的目标,在练习和测试中必然会积极挑战自己,赶超前面的同学。体育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困难让学生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来完成教学任务,无形中就给学生一个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就会转变为学生优良意志品质的内因。例如,耐久跑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极点”,冬季室外体育教学的寒冷等,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材,只要教师能够利用好这些教材,通过克服困难,在挑战中获得情感体验,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常用教育方法有:道理的说明、情感的诱发、纪律的要求和适当的惩罚等。本案例中由于出发的顺序是一般水平学生、中等水平和优良水平学生,所以学生在到达终点时,差距不大,就可以让部分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挑战成功的愉悦感,就会给这部分学生带来成功的乐趣。通过困难的创设让学生在挑战和拼搏中超越自己,就会从中体会到克服困难带来的愉悦感,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就会有信心,有信心就会希望再来一次,学生就会在自信中培养刻苦锻炼的意志品质。
1.2疲劳负荷法
案例:在《途中跑》教学中,在进行了反复的短距离跑教学之后,教师安排的立定三级跳的课课练任务,给学生提出远度的要求,并用语言激励,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的挑战自己,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分析:疲劳负荷法就是在学生身体承受了一定的运动负荷后,继续给学生一定的运动量,让学生在疲劳中坚持,来达到磨练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练习给学生身体一定的运动负荷,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等坚强的意志品质。疲劳负荷法是制造一定的困难让学生去克服,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学生练习中的困难和运动负荷,通过学生身体出现的疲劳和运动极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来磨练意志。疲劳负荷法的运用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运动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避免由于运动量过大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损伤,不但不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1.3心理暗示法
案例:在水平五的体能教学中,教师设计了静态俯撑的练习。教师让全班学生拉开间隔距离,下达口令进行静态俯撑练习,学生静态俯撑30~40s后,教师大声地进行语言鼓励,“加油”“很好”“坚持”等。积极表扬在练习中努力坚持的'学生,并对静态俯撑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语言的提醒,最后进行倒数15s来延续耐力支撑时间。分析: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完成练习,不但需要教师的关注和鼓励,还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在本案例中,教师的大声鼓励和加油,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一定的心理暗示,自然就会对学生的坚持产生影响。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加油中,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学生就可以从中感知教师的支持,进而在练习中不断克服自己的疲惫和懒惰,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另外,班级授课制中,学生处于一个大的集体,教师利用倒数的方法,集体的裹挟来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效果是学生一个人进行锻炼所不能达到的。在教学中,也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在运动中进行自我的暗示,通过自己内心的鼓励、监督和自我的要求来克服困难,如耐久跑中“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坚持下来”等语言,体育动作技能学习中给自己制订练习目标等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1.4激励教育法
案例:某地区公开教学,教学内容为“篮球运球”。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采用视频欣赏,让学生观看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精彩的比赛片段,然后引出国外和国内的篮球明星,用语言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来提高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在随后的运球教学中,教师适时地请出学校篮球队的队员进行示范,同时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等。分析:在本案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既有效的引入本课,又提高了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通过结合教师的语言、行为对学生进行激励,创设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欲望,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明星的故事,来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刻苦锻炼的态度。在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学生熟知的一些体育明星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并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通过自我的努力来达到学习目的,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例如,技术动作教学时,要求学生做的,教师自己应给予学生直观示范,让学生清楚掌握动作技术是如何完成的;在动作技术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动作技术,从动作技术学习的兴趣点、切入点、直观点、示范点和知识点等方面入手,通过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降低技术动作的难度、拓展技术动作的练习等一些教法的改变来激励学生努力完成,体验运动的乐趣,来培养自信,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教学中,不管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如何,学生大胆尝试后,不论跳的如何,教师带头鼓励学生,不要让其他学生嘲笑他人。
1.5榜样示范法
案例:在《耐久跑》教学中,教师观察到个别学生在跑动中勇敢拼搏,特别是每次终点冲刺时用尽全力,虽然在跑动后出现了干呕、脸色苍白等生理现象,教师及时表扬了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并号召其他学生“同学们能像他们几个学习吗?”给大部分学生树立了榜样。分析:榜样示范法是在体育教学中用教师自己或者学生的思想、行为等给大部分学生树立榜样,影响和感染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本案例就是利用学生的榜样示范,让学生有一个参考的标准,激励学生形成个体的行为意向,对学生施加影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观察学生上课的表现,积极利用一些教育良机,及时表扬部分学生,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同样,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也很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自己的榜样示范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影响,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2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一直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原因是由于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和体育教学内容优势,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运用拼搏、比赛和竞争来让学生学会面对成功和失败,让学生获得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把意志品质的培养贯穿于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14
摘要: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明确了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阐述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之上,为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提高了若干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社会适应
前言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辨别区分事物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理解能力和独立处理事务等方面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我们所说的社会适应并不是随波逐流、随声附和,而是一种坚持正义的社会适应,是既不失做人准则又能在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综合能力。因此,分析研究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一)社会适应过程的实质
社会适应过程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社会适应过程实质是一个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一个生物的人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他必须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变化,他要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形成自我观念,协调人际关系;他要学习和体验社会角色,学会承受各种挫折;他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各种冲突,并学会理解和妥协,合作与竞争;他要学习各种规则和价值观,这种不断学习、不断调适的过程就是一个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个体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二)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相比,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教育属性。体育教学的开展是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机会,营造了学生无拘无束的行为表现空间,创设了学生尽情宣泄情感的情境,构建了实时的对学生行为、语言等的评价机制。这些独有的特点,使学校体育不仅有利于调适人的心理,更能影响人的行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对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不仅把“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作为重要目标提出来,而且还专门划分了“社会适应”学习领域,要求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能够“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
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参加运动竞赛中,学生往往情绪高涨,潜意识和潜在的思想作风很容易完全的表露出来,而在规则、裁判、舆论以及精神文明规范等有效的教育措施下,学生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规范的约束。学生的规范意识会逐渐增强,学生将逐渐学会在规范的约束中进行体育活动,而这种体育教学过程是在极为自然且生动活泼的运动中进行的,因此具有良好的效果。所以,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法纪观念的形成,对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心理承受能力
独生子女在当今大学生中所占比例相当大。由于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多数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有缺陷。当他们在某一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导致人的性格偏离正轨,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而克服障碍和挫折正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著特征,同时体育的实践性、技能性、竞争性和规则性的特点也决定了体育活动更多的表现为不断遭遇障碍和挫折,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和提高的特色。因此学校体育教学不单纯只是运动技能的传授,对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创新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也同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学习的集体性。因此,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团队行为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团队精神对于大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通过集体项目的学习和竞赛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团队的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感受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团结友爱、关心支持、鼓励帮助、尊重信任和理解体谅,这对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措施与方法
(一)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和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学生对体育与健康问题的态度、价值观,对各种规范的理解和认同等,都可能表现在自己的体育行为之中。因此,体育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如体育意识、合作意识和能力、对规则的理解和应用、对公共健康和体育问题的关心等,并结合课程教学有针对性地给以帮助和引导。
(二)注意发挥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
人对社会适应的很多方面,主要表现在是否适应身边的集体。如果一人能融入身边的集体,并在其中体现自我价值,那么,他就有了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基础。因此,集体是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纽带,而集体教育也是学生社会化的媒介。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自制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大小、已经具备的规范意识和评价能力的特点,组织恰当的团队活动,尽可能地通过稳定的或临时性的学习小组、课余体育社团和课余体育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自学自练、自己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矛盾,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引导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教育自己
教师应通过设计有效的与社会规范相联系的教学活动并充分创造条件,让学生保持与社会的良好接触。学生通过参加相关的社会活动加深对体育与健康权利和义务几的理解,明确个人和社会在体育与健康问题上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引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社会适应方面的具体目标。
(四)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
心理学研究认为,所有的学习中都包含着不知不觉的、自动的学习方式——内隐学习。通过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并以此为载体可以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内隐学习。例如,可以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在学校设置奥运文化展览、体育专题网站等等,为学生创建内隐学习平台。再如,可以指导由学生组织的学校范围内的从小组到班级、年级等不同级别的体育竞赛,给学生提供内隐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因此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一个典型的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在此氛围中,学生在无意识中,可以自动、高效率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结论
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体育教育只要按照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创设一系列良好的教育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社会环境做出积极的适应,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15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提升学生体育素质,文章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分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应用策略: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性别、兴趣进行分组教学。
关键词:中学体育;分组教学模式;策略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无法得到有效锻炼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能力以及性别、兴趣等因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来不断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带动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一、分组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现今来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采取分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分组教学模式将会提升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现今中学生体质差异性较大,一些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弱,一些学生的整体素质较强,这样,有的学生适合基础性的训练,有的学生适应提升能力的训练等。此外,学生的兴趣不同,一些学生喜欢跑步,一些学生喜欢跳高等。因此,针对这种状况,采取分组教学模式,能够将兴趣相同的学生以及能力相近的学生分到一起,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可以对教学目标、内容等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得到锻炼,提升体育课程的质量。其次,分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采取分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师采取符合学生身体特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练习以及学习,从而来提升锻炼的效率以及质量。并且学生在适当的.强度下进行学习,对体育教师的认同感也会逐渐提升,有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最后,分组教学模式会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条件以及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体育教师可以在同一节课中,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让小组中的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进行锻炼,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体育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分组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学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分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并且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对课程内容的安排、小组划分以及成绩考核等进行全面的主导;学生则是课堂内容的实施者,充分保证师生关系的协调,利用分组让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来提升课堂内容的互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可以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有效调整,促进整个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学生的身体条件以及体育知识水平等,这样让学生身体以及心理在能接受的状况下,对学生的身体进行锻炼。
(二)根据学生身体素质进行分组
教师要想有效实施分组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分组,可以对学生的体能、运动能力以及运动天赋等进行划分,可以尽量将身体素质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以便于让学生在课堂锻炼的过程中与自身身体素质相近的学生进行比赛以及学习,从而来促进学生自我锻炼,不断超越。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进行100m的跑步练习中,可以将一些爆发力以及速度较为相近的学生安排在一组,以便于让各个学生都有相近的对手进行竞争,不断提升学生的锻炼兴趣以及竞技精神。
(三)根据学生性别进行分组教学
男生和女生之间存在较大的身体差距,教师若是将课程内容安排得一样,那么很容易导致女生对一些运动无法适应,男生觉得一些运动过于简单。因此,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将男女进行分组训练,针对女生的特点设置出符合女生的课程内容,针对男生的特点设置出符合男生的课程内容,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根据学生的性别特点进行分组,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的身体锻炼。
(四)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分组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能够将一些兴趣相同以及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学生喜欢跑步,有些学生喜欢羽毛球、有些学生喜欢篮球以及兵乓球等,也可以让民间和民族的体育运动走进中学学校体育教学的课堂。这样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不断去激发学生的锻炼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让学生在锻炼中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能力。另外,兴趣相近的学生在一起锻炼,会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积极进行锻炼与学习。
三、结语
分组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提升学生体育素质。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来不断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锻炼中,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中学体育教学论文05-27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5-27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08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经典)06-04
公共体育篮球教学论文11-21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05-25
(优秀)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5-28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热门)05-28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优选)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