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29 18:23:37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精】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现如今,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立足学生、文本、课堂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以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课堂效果。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阅读的总体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能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认知能力。

  本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20年,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悟。

  一、立足文本,注重阅读,确立阅读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阅读文本,立足文本。对教师而言,立足文本,才能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而言,立足文本,阅读文本是获取文本中各种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建立起与文本交流、对话、碰撞的基础。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前,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对文本多次阅读。其次教师还应明确在阅读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又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能完成哪些学习目标。文本在指导教师“教什么”,同样也引导学生要“学什么”。所以,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不能偏离文本,要死死地立足于文本。

  二、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基础水平为教学切入点

  阅读教学是解读文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一种多角度、多向度的对话活动,是把学生与课文内容连接到一起的桥梁。阅读文本后,学生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文本中的字、词、句、段获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有所感悟。但是,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生活经历的局限性,对文章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障碍,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基础水平为教学切入点,确立教学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三、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课堂

  一直以来,因为应试、追求升学率的原因,我们的教学活动往往是追求共性,强调统一,而忽视了个性,忽略了差异。教师往往只立足教参,把教参视为唯一衡量标准,而忽略学生主体个人阅读收获、感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应转变单纯应试观念,注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认知感受,开放课堂,促进合作、交流、碰撞。让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好奇心得到体现和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还要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感受抒发出来,加强师生对话,生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欲望,增加他们的信心、勇气。

  学生个人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只是一个语文知识的`传播者,同时更应是一个丰富情感的传导者。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所知、有所感、有所说,才能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四、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1.注重朗读

  初中语文课文,都是些情文并茂的好文章,饱含着作者真挚浓烈的思想感情。如何点燃学生对文本朗读的激情?孩子富有好奇心,模仿力。在教学时,可选择播放录音,让学生入境入情,激起他们的朗读热情。另外,还可采用个人或小组比赛着读、演读等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强语感训练和知识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文学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语感的训练要靠平时的积累,主要是通过平时读书,做笔记摘录,练写作文获得。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尤其应注重让学生积累重点字词、优美文句、段、篇。

  3.问题设置要衔接连贯

  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存在阅读的局限性。教师在对问题的设置上切勿过细、过于琐碎,应着手于整体感知,问题的艺术与连贯,尽量在教学中设计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提问,让学生能思考,可恰当作答。

  五、转变角色,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应当实现教学民主,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促进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能参与教。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就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这也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

  以上是本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感悟。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最重要的是用心教书,结合课程和学生实际灵活设计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2

  摘要:写作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写作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在表达上更加规范,记叙文写作是写作教学中的重点,学习写作记叙文,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逐渐掌握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师需重视对记叙文写作的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促使其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建立完整的写作思维体系,做到不仅能全面、深刻地阅读记叙文,还能通过记叙文写作抒发情感。本文就如何对初中生进行记叙文写作教学提出相关策略,希望能为有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初中是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迅速提高的时期,在此阶段,学生能对社会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是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记叙文写作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能够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得到启发,从而建立起健康的心灵和完整的人格,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学生。但是,就目前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看,一些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足、热情不高,同时由于缺乏积累,常常会出现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需以学生为主导,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写作上的积极性,进而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够重视,缺乏兴趣。大部分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上感到困难,归根结底在于其对写作没有兴趣,因此在面对作文任务时有抵触情绪。同时,有的学生认为作文写作只需凑满字数即可,对写作不够重视,时常出现虽然能完成作文但质量不高的情况。除此之外,当前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业余活动时间少,缺乏观察生活的时间,因此,在面对记叙文写作的时候,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例如,教师在布置了关于假期生活的记叙文写作任务后,许多学生在素材选择上就开始犯难,目前多数中学生的'假期被各类补习、培训占用,真正能够自由活动的时间极少,即使有少数学生拥有自己的假期,也被大量电子产品、游戏充斥,没有丰富的经历,无法描绘出独特的假期生活,当学生遇到写作困难时,对写作的兴趣便逐渐降低,导致在写作中出现更多问题。2.学生积累不够,语言匮乏。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积累多少的方式,只有拥有丰富的积累和经历,才能在写作时有话可说,避免出现语言匮乏的状况。但是,当前中学生的文学积累不够,除了学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太少之外,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也是重要原因。当前有大量现代化方式供学生娱乐放松,热爱阅读的学生已经越来越少,同时,由于市场中图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以甄别书籍的好坏优劣,因此容易被质量不佳的图书误导。另外,教师在教授写作时通常会教给学生几种写作框架和技巧,这样学生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形成思维定式,从而局限视野,难以在写作上有所创新,久而久之便会使学生忽视对生活的观察,在写作中常常无话可说。3.作文题材失真,联系生活较少。真实是写作的灵魂,只有描绘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能流露出真情实感,使文章更具力量。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是,目前许多学生的生活经历过少,导致在写作中出现逻辑混乱、文不对题的情况,同时,由于生活经历不足,学生在写作中也会产生胡编乱造的现象,缺乏自身的见解及看法,导致写作题材失真。有的学生即使能够将自身的经历描写出来,但由于联系生活较少,因此使得作文过于单一,没有独特性和创新性。另外,由于学生在平时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积累的词语和句子较少,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到尤为困难。

  二、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1.巧妙设置情节,激发学生兴趣。初中生脱离了小学生的幼稚,逐渐树立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对生活中的人和事都能产生独到的见解,倘若教师能够加以正确引导,便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体会生活,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需要从学生的整体特征及具体情况入手,巧妙设置情节,激发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学会更好地利用素材。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父爱写作的课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体现父爱的图片、视频等,着重体现父亲的爱都是隐藏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之中的,这样能够带给学生更多启发,从而使学生回忆起自己的父亲是怎样表达父爱的,或者在今后的生活中,学生可以做到更细致地观察,从细微之处感受父亲的关爱。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为学生设置与写作题材十分贴切的情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写作的重点。同时,当课堂不再是以知识灌输为主时,学生能够从学习中感受到更多乐趣,从而提高写作兴趣,变被动为主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增加积累。如果说作文是一座房子的话,那么学生的积累就是组成这座房子的砖块。倘若学生拥有丰富的积累,在写作过程中便能做到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同时能将作文这座房子盖得高大结实。由此可见,学生保持积累的习惯十分重要。积累的来源有很多,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是其中较为简单并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目前,许多学生没有阅读习惯,有的学校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阅读课,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通过阅读增加积累。首先,教师需向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其次,教师需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除了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之外,也应当尝试涉猎其他领域,以增加自己的积累,同时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最后,教师需通过一些活动巩固学生的积累,例如举办读书交流会、在班级内办图书角等,让学生相互交流读书心得,并互相推荐、分享好的书籍,使更多的人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记叙文归根结底是对生活的记录,因此,在记叙文的写作中,联系生活必不可少。但是,当前的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仍然较少,除了没有足够的业余时间之外,学生自身的兴趣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课余时间放松的方式已经逐渐电子化,导致对现实生活的忽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多联系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得到更多启迪、感悟。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生活中,体会不同角色的生活情况,同时,可鼓励学生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将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并写出从中获得的感悟,久而久之,学生便能逐渐提升在生活中的观察能力,甚至能对一件事从不同角度发表不同看法,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将记叙内容描绘得更完整,使自己的作品更能吸引读者。

  三、结语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记叙文写作的教学,采取科学策略,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方法,并能够在写作中收获知识,感受记叙文写作的乐趣,用写作记录生活、丰富生活,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梁云堂,常刚.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体系构建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xx,12:23-25.

  [2]郑小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J].求知导刊,20xx,14:19-20.

  [3]李文明.以情趣为教学策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22:69-70.

  [4]李奎文.初中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的教学策略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21:85.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本文论述比较阅读主要包括文本内比较、跨文本比较两种类型,并对这两种类型的比较阅读教学策略展开探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比较阅读

  文本内比较 跨文本比较 阅读能力是初中生语文能力的核心。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迫切需要教师寻找语文阅读教学的支点,将文本解读推向深入,“比较”就是诸多支点中的一个重要支点。比较阅读具有开放性、多元化和深刻性等显著特点,它可以选取的比较点有很多,能突破文本的局限性,进行跨文本阅读,突破传统教学思维。随着比较的深入,文本中的很多传统阅读教学视域下未涉及的内容被挖掘出来,学生对文本的了解更深刻,能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比较阅读主要包括文本内比较、跨文本比较两种类型,前者属于浅层次比较,后者是对前者的深入,需要具有跨文本的思维。

  一、文本内比较

  文本内比较是指立足于文本本身进行比较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比较的侧重点在于文本内的句子比较与写景比较,文本内比较点如何抓,具体还要根据阅读文本的特点展开。下面?P者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简述文本内比较阅读教学。

  (一)比较句子,含英咀华

  句子是文本的外衣,透过语言的外衣有助于我们深入文本,触摸作者的情思。在朱自清《春》这篇散文的文末,作者运用了三个比喻句作为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个比喻句就值得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这个比喻侧重于表现春天的“新”;“春天像小姑娘”,则侧重于表现春天的“美”;“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侧重点则在于表现春天的“力”。三个比喻从不同角度突出春天之美,避免单调感。三个比喻句又构成排比,水到渠成地突出文章主题: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教师通过让学生比较句子,达到含英咀华的效果,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二)写景比较,情景相生

  一般来说,文章离不开写景,教师引导学生对写景的句段进行比较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一般的写景方法,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春》这篇散文,有这样一段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段写景语段虽然不长,但是可选取的比较点有很多:写桃树、杏树、梨树,虚实结合,由眼前之景展开联想,“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再写花下,侧重于写动,动静结合;又从侧面来写花,从多个角度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二、跨文本比较

  跨文本比较是指阅读教学突破单篇阅读教学模式,对文本进行延伸,可以是教材内文本比较,也可以是基于文本的拓展比较。一般来说,可以从主题、写法、语言等角度进行比较。

  (一)主题比较:同中求异

  主题比较是从文章主题的角度进行比较,通过同一个主题文本的比较,寻找两篇文本的不同之处。基于主题的比较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教材文本主题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求异阅读思维的培养。

  例如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朱德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件表现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邹韬奋先生也写了一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也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通过对母亲几个生活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赞美。这两篇文章的主题相同,都是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不同之处:《回忆我的母亲》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进行选材与写作;《我的母亲》则通过撷取典型经历表现人物形象。此外,《我的母亲》在思想主题方面还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被压抑和被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教师通过主题比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写法比较:触类旁通

  写法比较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从分析写法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往往是将写法相同的两篇文章或者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强化学生对某一种写作方法的认识,体会该写法的独特效果,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这种写法进行写作的意识。

  例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赋予海燕、海鸥、企鹅、海鸭、暴风雨、闪电等形象以象征意义,反映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并借助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地飞翔和欢乐地叫喊的形象,来欢呼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首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除了象征,课文还运用了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为了强化学生对象征、对比修辞手法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例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这篇散文,先通过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枝丫聚拢等特点;然后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再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该文与《海燕》在写法上具有很大的相同点,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写法,必然会强化学生对象征、对比等手法的认识,促进学生对这两种写法的内化,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语言比较:文采飞扬

  语言比较是指从文本语言风格的角度进行比较阅读,了解语言多样化的风格。语言风格比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优化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语言风格产生的不同效果。语言风格的比较,既可以对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也可以对同一作家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

  例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篇小说通过夸张的手法,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收到了卓越的幽默讽刺效果,创造出一种鲜活灵动、精妙传神的语言风格;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也具有相似的语言风格,小说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在沙皇专制统治下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忠实走狗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这两篇文章通过幽默的语言进行讽刺,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比较”的支点,将文本阅读不断向纵深处推进,引导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文阅读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加强实践,不断探索比较阅读教学方法,不断寻找并优化“比较点”。比较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也有助于教师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终身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4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心预设

  1.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教师首先可以从学生方面入手。学生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位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都不相同,再加上其课前准备的程度也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及时地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还要尽可能地预测随时会发生的一些课堂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再思考具体的对策,为丰富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做好必要的准备。

  2.明确目标。教师要考虑到一堂生动的语文课要注意的问题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可能会收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这样也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预设为生成预留空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要时可以把教案进行优化。很多完整的教案并没有考虑到预设之后的生成资源,这会导致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整理教案时要为课堂的教学预设留有充足的空间。

  二、构建互动平台,促进课堂生成性资源生成

  生成性资源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在共同体验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课程资源。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过程性和灵活性,很难促进生成性课堂资源的生成。因此,要想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活动,随时注意课堂的动态,搭建良好的互动平台,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的生成。此外,语文教师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在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内容上,应该更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活动中去发现、整合相关的信息,形成并且有效地把握、利用这些生成性的资源。这样做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能够促进高质量的语文课堂资源的生成,构建高效率的课堂。

  三、设计问题是使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

  要想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生成性的课堂,就需要把课堂变成一个问题连连的课堂,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研究性的课堂。这就要求语文课堂充满变化且活跃。为了让语文课堂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教师就要向着这个方向努力,把一言堂变为多言堂,盘活整个语文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安排学生多发言,为学生预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来展示学生的个性。为了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源,就需要课堂上既有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又要有生成性的问题,随着学生间的讨论而生发一些新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因此,要让语文课堂变成生成性的课堂,既需要语文教师的探究,又需要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探讨,在讨论、交流、研究中不断地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感觉既然秦武阳那么胆小,荆轲为什么不直接跟太子丹说明真实的情况呢,为什么还要把自己的朋友等来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讨论。这时候,学生会有很多种看法,在讨论中,教师再恰当地给予建议和引导,学生就会对秦武阳、荆轲以及太子丹等人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上也会更为准确。这样,课堂氛围也瞬间活跃起来,能促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探讨、研究顺利地解决疑问,既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又能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生成性资源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会收获多多。

  四、发挥创造能力,在想象中求生成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合理的想象,不断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宽度和深度,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语文知识。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孔乙己是不是真的死了?他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呢?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合理想象,这时,学生会给出各种富有创意的答案。再如,在教学《明天不封阳台》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想象一下你们就是这只受伤的鸽子,你们又会怎么办呢?”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课堂永远是灵动的,要想使课前预设最大程度地与课堂生成相一致,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多角度解读文本的技能,立足于教材、超越教材,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自由学习的时间,将高效的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5

  【摘要】所谓的情景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形式为学生营造出课堂学习的氛围,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够激发起学习的兴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方式,但是很多教师没有能够在课堂上有效的对于情景教学法进行应用。因此,本文在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情景教学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巩固和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学习到知识会比之前更进一步。但是对很多初中生来说,因为年龄还不够成熟,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还是不能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不同的上课形式,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中。其中一种方式就是———情景教学法,而且在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是很多语文教师都会采用的方式。其中不同的教师会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在不同的方面。本文将在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对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这一部分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一、通过实地感受为学生营造教学情景

  在初中语文中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其实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如何让这个情景能够达到一个有效的.效果,而这恰恰是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很多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是通过图片来给学生导入一下,就当作是情景教学法了。其实情景教学法应该是贯穿与一整堂课程当中,而不是仅仅是导入。同时最重要的是情景教学法展开的形式可以是多种的。除了图片之外,还有别的方式,实地感受就是其中的一种。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授《春》这篇文章的时候,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体会文章中所描绘的不同层面的春天的美。那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时候,通过文中的语句来感受到春天的美景呢?这个时候,老师便要善于营造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阅读环境,其中这种阅读环境就是情景教学法的一种。一般来说,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个情景,会在课前准备一些有关课文内容所描绘的景色相同的图片来给学生观看,其中这些图片多数是来自多媒体网络设备。虽然说这种方式也是可以很直观给学生看到春天的美景,但是图片毕竟有限,不能一直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体会和感受。因此,教师在进行这篇文章内容讲授的时候,要懂得利用起学校的风景。教师可以将学生从课室内带到课室外,通过亲身观看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来为学生营造课文阅读的气氛,这绝对是比图片展示更好的情景教学。而且这一氛围是贯穿整一节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理解每一个句子的时候都能找到真实的感受。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展开情景教学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利用情景教学来营造课堂氛围,用得最多的就是多媒体设备。对于很多教师而言,上课用得最多的是电脑,只是通过电脑将找到的图片通过PPT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其实教师忽略了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除了电脑还包括投影仪,而且很多投影仪是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投影的,这样直接就给到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感受世界百事的感觉。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电脑和投影仪结合起来运用,从而进行课堂的情景教学。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电脑设备,上网给学生寻找与文段相对应的济南冬天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将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感受。然后在细致文段阅读的时候,就要利用其投影仪,将之前在网上找到的图片,通过投影仪全方位的投影在学生眼前。通过两者相结合的形式可以给到学生更加完整的课堂氛围印象,学生也能一直保持在济南冬天盛景的这种情景中进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阅读理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致。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推进情景教学,不单单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内涵,活跃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而且还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致,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虽然说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引用情景教学法是非常明智的举措,但是教师在运用的时候还是要适当的对其进行创新,不能永远只是单一的利用图片来进行展开。而且就算是图片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要具体的落到某一段落、某一句子的实处,这样才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作用,从而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一些更加有效、更加便捷、更加有趣的课堂教学途径,进而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的一个质的提升和飞跃。

  参考文献:

  [1]李建中.多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16):246.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6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逐渐推进,素质教育逐渐成为现当下教育界重点关注的话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不断的融入到课堂上,让初中语文教学逐渐充满生机,并推动着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差异教学法的应用,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视同仁”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得到了尊重,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教学成效。本文重点围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针对如何有效应用产异教学法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性的策略,旨在能够为初中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差异教学法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新课改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特别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广大教育界人士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积极的尝试了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其中,差异教学法就是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上被广泛应用且成效显著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教学方式以“学本思想”为基本原则,充分体现出了课堂教学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的尊重,能够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运用分层的视角进行教学,将差异性教学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快速的提升。

  一、制定层次性较强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差异教学法的实施除了应该遵循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逻辑,即在课堂教学前明确教学目标,同时也应该使自身具备的特殊性充分的体现出来,即确保教学的目标具有较强的层次性,使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就应该透彻的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学生的想法[1]。当上述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即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等级的分配,并根据不同等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处在每个等级上的学生都能够有适合自身的学习目标。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较为著名的一篇散文,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并不能单一的看做是作者对儿时生活的回忆,而是应该在文章中挖掘出作者的信念和理想。因此,教师可以在设立教学目标的时候,为不同层析的学生设立差异性学习目标。针对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将识词辨句和段落大意的划分作为其学习目标。针对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将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作为其学习目标。针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将拓展阅读任务的完成以及体会作者情感作为其学习目标。通过为不同学生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够使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得到尊重,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在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同时,其学生质量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开展差异性的教学手段

  想要使差异教学法有效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在准确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之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以此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针对语文成绩稍差的学生,由于这类学生缺乏较强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此类学生的特点,对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运用课文的阅读、背诵以及分析,使其获取新的语文知识,使成绩稍差的学生能够运用剖析教材的方式学习,并打好语文知识的基础。针对语文成绩中等和相对优秀的学生,由于此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就可以对其以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为主,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模式[2]。当此类学生完成文本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其将学习精力放在课外文章的阅读上,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延展,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分层教学考核,推动差异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想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就应该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考核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一项关键要素,也是教学中重要的构成部分。通过教学考核,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合理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的成绩得以提升。想要使差异教学法有效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的情况分层设计出不同考核题目。试题的难度不同,能够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考评[3]。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以应用性的考核题目为主。针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重点以应用性和基础性知识的考核为主。针对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重点以基础性知识的考核为主。通过不同层次的考核,能够确切的掌握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而对其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综上所述,将差异教学法有效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即以“学本思想”为基本原则,充分体现出了课堂教学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的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制定层次性较强的教学目标,开展差异性的教学手段,分层教学考核等,推动差异教学法的有效实施,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付军林.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学周刊,20xx,(10):103.

  [2]黄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03):108-109.

  [3]顾翠琴.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素质教育大参考,20xx,(09):38.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7

  摘要:文章针对农村中学生厌学状况凸显,尤其是语文厌学情况凸显的问题,提出农村中学生语文厌学状况的改善措施,即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素质教育;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端正学生的思想。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语文教学。

  近年来,中学生厌学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是极为不利的.厌学是一个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甚至逃避学习的过程,导致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较多,如家庭条件不好、经济困难、认为读书无用、课堂教学枯燥等[1].所以应进一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中学生的厌学现状,本文从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厌学状况入手,探讨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农村中学生语文厌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农村中学生语文厌学问题较为突出,语文学习被边缘化,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控能力及纪律性差,对于学习语文知识缺乏兴趣,缺少积极性。导致学生出现语文厌学心理的因素较多,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关键因素。首先,学生对语文学科特点认识不足,学习品质、学习心理不过关;其次,语文学习目的不明确;最后,学生缺少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外部因素主要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内容陈旧,方法单一且缺乏灵活性、艺术性和创造性,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另外,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内在素养和知识储备,但是,农村教师因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以致于忽视了这一方面。其次,教学环境较差,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文化水平低、部分家庭终日忙于生计疏于对学生的管理,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2],家庭教育的偏失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最后,农村学校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让教师难以接受先进的培训,难以提升语文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综合素养,学生不喜欢教师,以致于学生的“厌师”情绪上升到厌恶这门学科。

  二、农村中学生语文厌学状况改善的对策

  针对农村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厌学现象,必须对症下药,方能有的放矢。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很多农村中学都将升学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并将升学率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使得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语文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利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3].因此,农村语文教师首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极为重要,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分组教学、问题探究、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兴趣,改善厌学状况.

  (三)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极大影响,所以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给予学生关爱和鼓励,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升其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还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掌握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丰富自身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拓宽知识面。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端正学生的`思想由于中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的旷课、逃课等行为与学生的不良心理和性格特征都有较大关系,而且厌学者通常缺乏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总觉得自己无法学好,所以,教师应适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信心,矫正不良心理。

  三、结语

  学生语文厌学现象是当前农村中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平等地关心每位学生,对于厌学者,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多给予他们关爱,用爱心感化他们,使他们能够融合到班级的大集体中来,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耀庭,马金焕,韩业伟。论农村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xx,6(6):137-139.

  [2] 孙炳才。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家庭因素调查、分析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20xx,13(12):254.

  [3] 朱光权。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风,20xx,26(4):214.农村中学生语文厌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于光远(凉州区黄羊镇广场九年制学校,甘肃 武威,733006)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8

  初中语文一方面承担了语文知识与语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求其对优秀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势在必行了。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要从课堂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当地民俗民情,以兴趣为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本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中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愈发突出之时,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渗透在初中语文,使新世纪出生的一代更好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了语文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吸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髓,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从实际教学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传统文化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初中语文(7年级至9年级)古诗文的比例也进一步增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论述如下:

  一、结合当地风俗民情,以传统节日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充分利用好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关系,以课外阵地来配合课内教学,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因此,挖掘学生身边熟悉的风俗民情与利用传统节日,是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的途径。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如广州、佛山、东莞等地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在初中语文涉及到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借助这个说法把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如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要充分利用好课内课外两个课堂,以课外辅助课堂教学,又以教学内容来反馈到课外去,从而使传统文化渗透有一个完整的循环。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之《社戏》为例,在上课前的预习中让学生结合当地风俗,去了解当地戏剧情况。在上课的时候,课堂教学设置从当地戏剧出发,把清明的来由、庙戏的出现、祭祖文化与崇祖文化等结合起来,渗透到整篇文章的分析与教学中,从而在无形中渗透了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结束之后,又布置学生去调查当地社戏、庙戏的开展情况及缘由,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学设计过程充分考虑了传统文化的渗透,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战场,又兼顾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课外调查,既达到了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生活进入教学过程,又把教学内容运用于课外调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是通过学生的调查来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善于运用传统节日为突破口,从学生实际接触到的风俗民情出发,不仅可以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而且能更好处理好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的关系,确立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二、立足于初中语文教材,从课文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对古文、古诗、古代戏剧等文学作品的学习探究,使学生在探究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达到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

  由于新课标的要求,初中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传统文化教育史,从神话传说到先贤伟人,从古代诗文到传奇小说,无一不承载着厚实的传统文化,这无疑是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最佳舞台。然而,初中语文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影响,强化其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重知识传授而轻文化传播,从而使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日渐式微。立足于语文教材,深入挖掘课文中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正道,也是首选之路。新课改理念强调语文学习要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求语文教师要积极大胆鼓励学生要去探究课文内容,感受强烈的人文关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无论是《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还是《苏州园林》《中国博物馆》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建筑艺术、园林艺术、设计艺术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工艺出发,表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艺术历史,无论哪一篇,其本身的人文性与传统文化渗透,都远远大于其工具性,不仅旨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更重要的是在感受人文性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开拓创新,使中华民族文明在世界民族之林发出耀眼的光芒。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语文老师把这一单元当作是说明文的典范,传授学生如何分析说明文,如何写好说明文,不要说人文性与传统文化的渗透,甚至于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都无法体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要转变教师观念,深挖课文内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感受传统文化的厚实,才能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有意识去接触、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在开阔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潜移默化接受传统文化的渗透

  阅读是每一个人获取精神食粮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接受传统文化渗透的良好方式。初中语文教学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阅读古代文学作品要求要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引导过程中可以由古代白话小说如四大名著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诗经》《史记》《古诗十九首》《资治通鉴》等,由浅入深熟悉古代诗文,使学生在阅读过程潜移默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阅读也不是无的放矢,可以有针对性结合课文教学来进行,使之更好地配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让学生在阅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来学习,其学习可以举一反三,使之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而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渗透传统文化。而第六单元《出师表》,则可以从礼仪、结构、语言表达等引导学生阅读如《礼记》《论语》《讨武曌檄》等经典文学作品,使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辅助。当然,语文教师也可以从新课标要求出发,在每个学期指定一批经典书目让学生阅读,使之配合本学期语文教学的开展,更好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要使学生养成长期自觉阅读的习惯,并在阅读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与熏陶,并能结合自身实际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从而开阔阅读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提高自身修养。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教学诸要素中深入挖掘,以语文教材和课文为载体,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传统节日和当地的风俗民情,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探究方式,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渗透,运用传统文化精髓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开阔视野,提高兴趣。不仅如此,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掌握优秀民族文化和掌握语文知识放在同等位置,才能真正使语文课堂弥漫传统文化的芳香。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9

  摘 要: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运用不同的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新课改的贯彻和实施,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改革和创新。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改变,对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主要以初中语文教学为出发点,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传统守旧

  目前,大多数初中语文课堂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满堂灌”式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课堂交流与沟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主动的地位,只能被动地听讲和学习;而教师也只是负责讲课,缺乏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心理活动,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严重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学生长期在被压迫的课堂气氛下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对知识的理解,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例如,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并要求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如此一来一节课就过去了,对于学生对课文理解到了什么,有没有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教师对此全然不知,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教师缺乏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样语文阅读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目前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没有认识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依然是在教师的讲解下完成的,而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导致很多学生缺乏独立阅读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培养记忆能力。例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传统的教师会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对文中的每段表达的意思进行详细的分析,但是这样做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或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懂得如何在课堂中因材施教,运用灵活的手段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看做是课堂主体,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要做好课堂中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而并非放任自流,教师要懂得如何维持课堂秩序以及把握教学主体,只有合理安排教学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例如,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阅读和分析,在阅读的过程中若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教师提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增强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课堂权威,学生经常处于被压迫学习的地位,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因此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像朋友一样平等和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3.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按各小组都要有好、中、差的`同学来编排小组。千万不能把好的同学编在一组,差的同学编在另一组。一般每个小组可设置两名组长,正组长由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当,副组长由组织能力最强的同学当。即使是后进生,只要他的组织能力强,教师也可任命他为副组长。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

  对于语文来说,一个人的思维也许不能对整篇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认识,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用分组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推动和实施,语文教学的目标已经不单单是要求学生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张瑜。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品牌:理论版,20xx(10)。

  陈曙霞。实施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几个转变.考试周刊,20xx(28)。

  崔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新课程学习:上,20xx(1)。

  李玉兰。试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魅力中国,20xx(34)。

  杨文成。推进新课改之初中语文教学应如何落实“以人为本”.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xx(5)。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

  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我国的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的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从幼儿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教育领域有一个很知名的“三主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本是一个很不错的命题。但在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却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体会“主导”的实质含义,而把"主导"演绎成了潜意识里的"主人"和"领导".于是就希望学生顺从、听话;于是就有了老师"专场演讲式"的“满堂灌”、“一言堂”;就有了学生正襟危坐的“聆听”。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学生们似乎也早以习惯?

  “起立——作答——坐下”的形式,希望接受训导,不想自己探究;喜欢听讲,不喜欢思考;爱照着练,不爱用心去创造。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智商再高的儿童,当他的求知探索的冲动一旦泯灭于最富相象联想的年龄段,这个人一生的发展也就有限了;而一个国家,当它的国民的创造性探索精神普遍消失于学生时代,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就必然充满危机。可见,还学生主体学习地位已是时代的必然。而研究性学习的应运而生为我们医治教学上的“满堂灌”、“一言堂”这一痼疾提供了良药。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本文所谈初中语文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是从广义而言的,它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学会必要的研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养成平等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研究不是追求某种“达成度”,价值取向不是向外的,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养成观念,是提高和发展自己,是为终身学习奠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以往“授——受”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同时也使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切实的落脚点。

  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之所以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是由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中国语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由此也就决定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一篇文章往往能提供给读者多角度的理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对一篇文章,就应该允许有各种不同看法的存在,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视角。既然如此,学生提出自己不同于老师、不同于教参的`理解,又为何不可呢?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而并不是一定要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符合他们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中,常常兴趣盎然,动机强烈,情绪高涨,接受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效率也特别高。而“研究性学习”较之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更需要主体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研究性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价值。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只有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1

  鄂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54页专门对如何制作读书卡片做了详细的介绍。本单元学前导读明确要求“学习本单元课文,要求有目的地筛选信息,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领会其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学做读书卡片。”因此,我认为制作读书卡片是信息的筛选和材料的处理的最为恰当的方法。以下我将以《甘露的秘密》这一课堂实例,简单介绍读书卡片(以摘要卡为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和意义。

  一、卡片要点的摘录及其意义

  读书摘要卡的内容包括篇名、作者、类别和要点。《甘露的秘密》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显然类别是“知识”,作者是“仇春霖”。要点根据篇名的不同而不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甘露的秘密是什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同学们寻找的结果有:1.“甘露在我国古代人们的心目中,……,一向作为吉祥的瑞征。”2.“传说甘露还是一种延年益寿的‘圣药’,……,所以称为‘天酒’‘神浆’。”3.“所谓的甘露,……,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4.“蚜虫的排泄物俗称蚜蜜。”对此,我提出第二个问题“是不是同学们摘抄的这些信息都是紧扣题目的?”有学生发言说“第一和第二个答案不是,因为这两个答案都是在介绍古人对甘露的错误认识,真正的甘露的秘密是什么还没有揭晓。”接着,我让同学们参考课文第155页关于‘甘露的秘密’的读书摘要卡中的要点。”很显然,刚才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最后,我引导同学们总结出第一个要点:制作读书卡要注意必须从原文中筛选与篇名相关的正确信息。接下来,我又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把答案3、4和第155页的例子进行对比,是谁的错了?”很显然,书上的例子中的要点没有同学们的答案3,而多了一句“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叶上的小虫,……,全世界已发现的有两千多种。”片刻的安静之后,一位同学发言说“我认为是书上的例子错了。因为篇名是甘露的秘密,那么要点就应该紧扣篇名,我们找的答案3就是对甘露的秘密做的最直接具体的介绍,而书上的例子说的是蚜虫而不是甘露的秘密,应删去。”然而,又有同学说:“我认为这句不能删去,因为后面说‘蚜虫的排泄物俗称蚜蜜,也就是所谓的`甘露。’甘露是和蚜虫息息相关的,要知道甘露的秘密,就必须先介绍蚜虫是什么。我认为它是有用的信息,不能删去。”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碰撞后,同学们的关于“甘露的秘密”的读书卡制作好了,其中要点是“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叶上的小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发现的有两千多种。所谓的甘露,根本就不是什么天降的“神灵之精”,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蚜虫的排泄物俗称蚜蜜,也就是所谓的甘露。”最后,大家总结出制作读书卡的第二个要点:制作读书卡要学习必须从原文中筛选与篇名相关的有用的信息,并且尽量全面。紧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读书卡片不能太大,要便于携带。我们刚才制作的读书卡怎么删减?”经过各个小组激烈的讨论,卡片内容变为“蚜虫是一种附生在草木枝叶上的小虫,又名蝣蚁、地蚤、木虱、油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发现的有两千多种。甘露即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蚜虫的排泄物俗称蚜蜜,也就是所谓的甘露。”最后,同学们总结制作读书卡的第三个要点:较长的语句应选择性的摘录或进行概括。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硬生生地给学生讲授应如何阅读科学小品文,如何学习筛选科普文中的有用信息,如何学会概括主要内容等。而是通过制作读书卡片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切实地培养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卡片篇名的设置、排序及其意义

  在制作了篇名为“甘露的秘密”的读书卡片之后,学生们都知道如何从课文中摘录要点了。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该如何设置篇名和该设哪些篇名。为此,我又设计了以下问题:“除了明白甘露产生的秘密外,你从课文中还获得了哪些与蚜虫有关的信息?请以小组为单位设置篇名,并将这些信息也分类制作成读书卡片。”设计这一题目,其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带着问题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走进课本,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习概括知识要点的能力。随后,我将学生设置的篇名按照发言的顺序一一写在黑板上。设置的篇名是有“蚜虫的种类”、“蚜虫的名称”、“蚜虫的危害”、“蚂蚁和蚜虫的关系”……很显然,学生发言的顺序不是作者写作的顺序。为了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我让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先后顺序给黑板上同学们设置的篇名进行排序。最后,讨论出篇名的顺序依次是:蚜虫的名称、蚜虫的种类、蚜虫的生活习性、蚜虫的危害、蚜蜜的产生、蚜蜜的化学成分、蚜蜜的危害、蚂蚁和蚜虫的关系。篇名设计好后便是复习上一个环节,小组进行制作读书卡片比赛。在这一环节中,读书卡片的篇名的排序是重点。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不管学习哪篇课文、哪种文体,语文老师都要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要基于对无数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的了解和深刻体会的。因此,在我看来,在科学小品文的教学中,制作读书卡片,尤其是读书卡片篇名的设置和排序是一种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教学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艺术,读书卡片就是一种切实落实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读书笔记形式。

  作者:杨星 单位:重庆市武隆中学

  参考文献:

  [1]龙晓燕。浅谈作文教学指导———讲故事式[J].小学教学参考,20xx,(06)。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示范课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CD].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2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逐步的深入,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也逐渐的吸引了更多的相关学者和教师关注。就目前而言,不管是哪个版本的初中教材,散文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是特别重要的,现代散文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在初中教学中对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的优化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的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本文首先对现代散文阅读的基本目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穿插初中教学实例对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方法。

  1.现代散文阅读的基本目标

  有句古话说“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想要对现代散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改革,那么就要对现代散文的各方面进行了解,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教学大纲提出,现代散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1对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对初中散文展开有效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住最基本阅读的方法,不仅能够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思想能够整体感知,还能够对领悟作者通过该文章想要表达的基本观点和感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达到对散文作品有基础性的理解。

  1.2偏重于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初中散文的时候,能够对散文中的多种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理解,例如,要对初中散文作品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理解,并且还要掌握这些表达方式的基本用法,从而达到提升自身对散文作品理解程度的目的,进一步体会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此同时,还应该达到学生能够对散文作品做出自己主观性的评价。

  1.3提高学生的创作、表达的能力

  学生经过对初中散文进行有效的学习之后,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主创作能力,对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合理有效的运用,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感情。

  1.4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要求学生经过对初中散文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对作品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学会对作品中一些优美的语言进行赏析,从而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的塑造的基本形象。

  2.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改善方法

  2.1初步阅读,初步感知

  在对初中语文散文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上的辅助作用,使用有效的`阅读技巧对学生的散文阅读进行合理的引导,对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进行有效的培养。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教师在对初中语文现代散文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把自身的感情全部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去,把自身那种强烈、饱满的情感用独特的手段表现出来,经过对作品中那些经典、优美的语句进行阅读感知,用自身的感染力使学生也进入作品表达的情感之中,从而达到一种教师、学生的感情都和文学作品产生共鸣的效果。

  例如,在对人教版《背影》这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教师应该以一种感情饱满的语调对这篇文章的背景故事以及作者进行详细的讲述,其次让自身完全融入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之中,用真切的情感阅读这一篇课文,从而让学生初步的对文章中表达的父子之间那种浓厚的感情有所感受。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这篇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家庭之间那种关系,从而为课堂后面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深入阅读,增强感知

  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朗读能力,有感情的对课文进行朗读,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感知度,在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中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中,应该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充分的考虑,对其展开进一步的优化,并且对课文展开详细的分析。例如,在对《济南的冬天》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对启发性问题进行优先设计,然后教师对课文展开初步的泛读,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对课文展开有效的思考,逐渐的对课文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进行感知。教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对课文中写景艺术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从而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阅读之后通过问题的回答,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文感情的感知度。

  2.3实践教学,升华情感

  在对语文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经常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对教学成果的提升、巩固并不能单单局限在课堂之上,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在教学的时候联系生活实际,使用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写文章。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片作品,然后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表达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要严格的要求,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的能力。因为初中学生不同的心理阶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结合教学的实际,不仅仅要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还应该增强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这样才会让学生提高其自身的文学素养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健康有效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3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多媒体课件应用误区

  1)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运用较为呆板,缺乏必要的灵活变通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特征,它是为了培养并提高学生将来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即用于培养与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课程。然而,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往往有些死板,刻意追求固定的教学模式,反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灵活性与主动性。这主要是因为不少语文教师在花费大量心血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没有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无法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及时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

  2)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有些过于庞杂,反而影响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充分注意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它主要是向学生教授母语知识与应用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较为晦涩难懂的书面语或文言文。但是,初中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时候,片面追求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与多元化的视听效果,反而让学生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教学情境当中。长此以往,反而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还有语文教师甚至为了片面追求所谓的多媒体教学而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的资料,大大浪费语文课堂教学时间。

  3)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时间过长,反而导致学生眼睛的疲劳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它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交流对话的桥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鼓励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充满热情地阅读。一些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会通过投影仪来帮助教学。这就使得学生的眼睛经常会出现视觉疲劳的现象。有时也是因为语文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从而使得学生几乎整堂语文课都是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下完成的,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眼睛负担,反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具体应用策略

  1)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把多媒体课件与传统语文教学方式有机融合在一起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并不代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毫无用处的。实际上,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文教学服务,并不是矛盾的关系。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而传统教学方式也具有很多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与功能,必须把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互补教学。事实上,语文课堂教学主要就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帮助教师把教学内容更好地呈现给学生的方式,而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的即时性以及师生间交流的情感性等仍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二者的有效且充分的融合,将有利于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姿。

  2)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来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根据语文新课标中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出一定的综合性特征,强化与其他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与自主探究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就应该以此作为制作的依据,把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制作的基础,并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合理的应用。当然,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避免把自己变为多媒体技术的操作员,而是应该合理把控好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应用进度,把学生的知识反馈与备课思路完美结合在一起,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助。这就是说,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对多媒体课件的适度、适时应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独立主动的思考,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

  3)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提高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应该注重其与语文教材内容的互补性,切不可盲目运用多媒体课件,而是应该与实际的教材与课标紧密结合。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来合理设计教学课件,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建构语文知识,帮助他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主动学习与协作探索。当然,这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做好知识的学习反馈,加强与同学及老师间的沟通与讨论,丰富语文知识感知,提高语文水平。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多媒体课件的细节处理由于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一旦语文教师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反而会影响他们的生理健康,并进而影响到语文学习效果。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良好用眼习惯出发,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同时又能够保护好他们视力的多媒体课件。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重视对语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细节处理工作。同时,学校也应该及时更换多媒体设备,确保多媒体设备的健康稳定运行,并对教学环境进行适当的改善,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此外,语文教师还应该重视对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时间限制,必要时可以开展眼保健操活动,从而让学生保持精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4

  【摘要】:语文阅读的分析问题能力,就是通过读物材料内容去认识读物思想内容的能力,而读物思想内容的显而易见,只有通过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才能得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难于提高水准。所以,哲理审视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应成为当前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阅读能力分析理解培养目的

  阅读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使语文学习本身的听说读写一系列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而且对数、理、化、外语等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大有帮助。可是,目前学生阅读能力差的情况却引人注目。这里姑且抛开学生方面的原因不论,就教师方面来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就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了。以下从学法指导的角度谈几个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要特别重视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体阅读能力可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两个方面是:读物的整体内容和读物的整体形式。读物的整体内容又可分解成读物材料的整体内容和读物思想的整体内容。读物材料的整体内容是指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问题、什么主张、什么见解等。读物的整体思想内容是指通过材料整体内容的表达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意义、生活情趣、哲学道理、道德品质等。读物的整体形式也有两个方面:文体方面和语言方面。

  整体阅读的三个层次是:篇的阅读、段的阅读、句群的阅读。篇的阅读范围还可扩伸到单元的阅读、系列丛书和宏篇巨著的阅读。在这三个层次的阅读中,就整体把握的意义上看,最关键的是篇的阅读。篇的阅读是读物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必须全面、准确、深刻。

  篇的阅读问题解决好了,段的阅读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段的阅读解决好了,句群的`阅读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段”是指意义段,不是行文的自然段。段和句群是相对于篇来说的,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都有一个整体概念,都是以“篇”的整体为存在前提(基础)的。段和句群的整体阅读方法与篇的整体阅读大致相同,仍然着重于对材料内容的把握,仍然要注意村料内容的观察了解。

  要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一方面教师应首先具有整体阅读意识,谙熟整体阅读教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受熏陶感染,得到潜移默化;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中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习惯。比如,每教一篇课文,都不应急于进入分析阶段,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主要是材料内容)和形式(文体和语言),要求学生确立对课文的整体观念,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问题”有个整体思考。

  二、分析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阅读能力的第二个大的层次包括分析问题能力、归纳问题能力和排难解疑能力。

  阅读的分析问题能力,就是通过读物材料内容去认识读物思想内容的能力,而读物思想内容的显而易见,只有通过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才能得之。 分析,是将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并找出每一部分的本质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而有时为了求得对读物某一局部(如段和句群)的整体性思想内容(即本质)的认识,又得用归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归纳也是分析。

  在分析、归纳问题时、阅读的难点在于读物的内容(主要是思想内容)与形式是怎样结合、怎样统一的。比如,茅盾的《风景谈》;通篇以谈风景的材料内容来表达自己对抗日战争时期延安解放区军民火热生活之向往、崇敬的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怎样结合、怎样统一的呢?第一,读物中选取的六个风景片断有五个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第二,在描述每一个风景是真正的风景——人类,有崇高精神的人们的活动创造的第二自然;第三,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来写真正的风景中的那些具有陕北黄土高原的地方特色及时代氛围的风土人情。这样就把内容和形式结合、统一起来了。

  阅读分析的方法很多,但从使用方法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文字分析的层次和哲理审视的层次。前者是较低级的层次,但却是最基本的层次;后者是较高级的层次,但却较难掌握这个层次的分析方法。而如果阅读只停止在文字分析的层次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难于提高水准。所以,哲理审视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应成为当前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三、认准阅读能力培养的目的性,高屋建瓴,打开阅读新局面就阅读能力而言,阅读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借书迁移能力和求新创造能力。如何培养这两种能力呢?归纳起来要注意两个基点,抓好五项措施。两个基点是:阅读目的的着眼点和阅读过程的着重点。阅读目的的着眼点如前所说,一定不要把教材内容的理解作为阅读的目的,只把教材当作阅读的例子、教学的工具、达到目的的手段、到达彼岸的船或桥梁。要注意对阅读观念的转变、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阅读过程的着重点是指阅读能力的第二大层次上的分析理解能力,特别是哲理审视能力。此外,培养阅读的借书迁移能力和求新创造能力,教学上还须注意采用五项措施:

  第一、从纵向上,时刻注意将课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二、从横向上,处处留心将正学课文与前后已学或将学课文进行对比阅读。

  第三、从读写上,时时处处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写促读,以读助写,用读与写的有关知识的角度变化和结合来培养阅读的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

  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提高语文能力,离不开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亲历语文境内,手、眼、耳、心教调动起来,和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同时代沟通。

  总的说来,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借书迁移能力和求新创造能力,教学上要力求“活”起来,力戒“死”下去。只有“活”起来,才给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了产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才会如鱼得水,游向海洋。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

  摘要: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初中语文教育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思路得到了完善和改进,教师开始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没有领会到新教育理念的核心,忽视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语文兴趣的培养,所以实际的语文教学效果改观并不大,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水平培养是教育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教育的新理念,进而应用针对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前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了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水平和能力的策略和思路。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落实过程中,初中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并没有加强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所以整体的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持续影响下,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要求、教学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和相匹配的教育评价方式都是围绕着成绩来安排的,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并且限制了学生创新力和主动性的发展,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比较差。所以说,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把创新能力培养当作重点内容对待。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兴趣培养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这可以为后续的创新能力培养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教育中安排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比如在讲解云彩相关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和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来进行探讨,如何通过各种现象来判断天气的阴晴雨雪?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放开探讨,并且积极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光彩现象、云的变化和形态等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积极性的发展。

  (二)转变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讲述者,而学生是单纯的倾听者。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应对考试的技巧,而不是让学生真正的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考试限定范围内的,这在较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不利于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路,并且善于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并且把相关方法应用在实践中。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课外自学,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其他才能。比如在讲解桃花源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系统,让学生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我们生活的城市照片,让学生感受城市生活和世外桃源的差别,并且探讨世外桃源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优缺点,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纯净和高尚。

  (三)关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和成绩好坏是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标准。对此,教师需要持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同时首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利用分组学习和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中,让学生提出疑问并且协助学生解决这些课堂中的难题,让学生在这种合理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比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着“我心中济南冬天的样子”这个主体,进行自由发挥,利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济南冬天的美景,并且说说自己期望中冬天的状态,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之后,选出出色的学生代表在讲台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而不是简单的倾听者,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学习的主题。

  (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需要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而突破以往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更为全面的思考初中语文学习问题。比如在讲解羚羊木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的安排教学流程,首先让学生分析课文的主旨,而后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全面的分析文章内容,进而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的.鼓励学生和合理的引导学生,合理的认可和肯定学生的优秀观点,让学生可以具备信心。如此一来,学生可以产生较强的积极性,并且努力从多个方面和层面进行思考和探究,有着良好的效果。

  (五)让语文教学适当离开讲台

  语文教学的学科内涵十分丰富,但是实际的课时比较少。同时,语文是一门适合自学的学科,教师可以打破讲台这个瓶颈,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和沟通。比如在听说培养方面,教师需要抽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让学生有条件和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样的学生,学生每年都会有多次在讲台上大声演讲和说话的机会,他们在思考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文的交流和语文探讨,并且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听说能力,拓展自己的语文思路,积累写作方面的有效素材。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需要让学生大量的积累语文知识,而不是凭空的想象,需要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并且确保每个星期的阅读量,让学生持续的阅读并且做一些阅读笔记,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脑中所想和所思用笔来表达出来,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师在持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持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发展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实现创造能力的发展。如此一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贺莉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2011,(4).

  [2]孔令文,吴恺,耿骞.精细控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J].中国教育网络,2013,(4).

  [3]张本根.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3,(6)。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1-0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初中语文教学解析论文05-17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论文11-07

[精品]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11-0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02-10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07-21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论文15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