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合集)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灵魂与精神的所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累积下来的不仅是珍贵的精神财富,而且还是丰富的物质财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对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章拟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语文教学;重要作用
我国在长达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经过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精髓与文化瑰宝。初中语文作为继承与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必须强调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教育,让学生认知、了解与感知优秀的华夏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1.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传统文化是历代人们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结晶,是民族文化与社会习俗的象征,更是华夏民族的精神食粮。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磨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但是以往文化的.继承,而且还是现代文化的融合,如基于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思想,而延伸出的新时代的母亲节、父亲节等,就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发展,是古代孝道文化在当代精神文化中的新兴展现。2.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会涉及一些古代诗词、诗歌等,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旅夜书怀》、苏轼的《水调歌头》等。然而,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这些古诗词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以“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主,即过于注重应试基础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略了诗词中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这种机械的、呆板的语文教材内容讲解,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却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难以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有助于广大教师与学生进一步熟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同时,这种良性的传统文化继承与传播方式,还能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2.丰富与充实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正是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编设了经典的古文言文、古诗与古词等内容,才使得初中生能够对中华民族古代的发展历程、人文场景、风俗人情等有所了解,也才能让学生感知到中华文化的浩瀚与精深。[2]另外,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与充实了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力。3.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传统文化的良好传承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加强,以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尤其是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已发展成为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主要标志。缺乏传统文化素养的国家与民族,很难得到其他国家与民族的尊重,同时也会对经济、政治等产生负面的连带影响。因此,学习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属于每位华夏儿女应肩负起的重要责任。初中生由于处于思想形成的关键阶段,因而有效的学习我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对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涵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价值观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4.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初中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语文理解技能培养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还应关注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语文教学是能够让学生经过语文课堂学习,不断增强其思想品德、爱国主义情感等综合素养。[3]诸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民俗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民俗有一定的认知与了解之后,深切感受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三、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初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之前,首先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传统文化基底与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在课堂内外能够灵活地引经据典,能够向学生讲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各方面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进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2.在语文教材中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将传统文化渗入其中,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多地了解中国古文明,进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扬与再创造。[4]3.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教学环境。初中语文教师在讲解传统文化内容时,可以借用音乐播放、背景介绍、启迪发问等多种方式,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教学环境,让学生进入到教学氛围中,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质量与成效。
【参考文献】
[1]吴杰.以语文教学为载体搭建弘扬传统文化的平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xx(05).
[2]王欣艳.对初中语文文化课堂模式的初步探索[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02).
[3]刘家访,刘勇.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J].语文建设,20xx(10).
[4]刘春彪.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xx(04).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2
一、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语文老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使学生成为探讨和学习知识的主体;综合性学习就是给学生留下更多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他们不断巩固自我,发展自我。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学习中,语文课堂更注重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式的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共同解决难题,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运用综合性理念,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科的相互融合,更加喜欢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将文学与社会搭配,将艺术与语言结合,在全方位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他们学习素养的形成。
二、促进综合性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效果更好的措施
(一)语文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运用综合性理念进行教学时,老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内容和重要性,保证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要树立综合性教学观念,将综合性教学观念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生而言,正是获取知识、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运用综合性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发挥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最大效力。例如:立足综合性语文教学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不同学科类的文章作为提升他们阅读能力的手段,并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划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后对阅读理解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答案,提高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将课程资源进行扩充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比较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有效的资源,将课外资源与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将教材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最优的教学方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课堂;教师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开放性的数字、网络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鼓励学生积极实践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理论是基础,实践则是关键,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促进学生走向创新之路。在综合性学习中,实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例如:对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人物故事,将其编成舞台剧,并安排学生进行表演,从而促使他们理解课文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于学习的科普类文章,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科学技术进行了解,让学生利用电脑去查询相关的知识,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对语文的认知能力,从而发挥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效能。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综合性教学理念是必然的选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将综合性教学理念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存海 单位:甘肃省永登县民乐乡官庄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
一、注重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
要让学生对阅读对象产生兴趣,不仅需要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基础,还需在引读方式上创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读中大胆提出问题,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社戏》的阅读中,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写社戏的目的是什么?的确,很多学生在读《社戏》中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但都没有提出来。此时,教师不妨以鲁迅《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中的话来进行解释,让学生明白作者是要通过可爱的故乡与罪恶的社会形成对比,表达自己对于光明的前景和人与人之间淳朴善良关系的追求,如此再去读课文,学生兴趣也就更浓了。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在读的方式上教师要注意创新,如可让学生小组进行比赛读、配乐朗读等。当然,读前提问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不错方法。如在教学《甜甜的泥土》时,可以以问题“为什么泥土会是甜甜的”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感受至爱的幸福。
二、明确阅读目标,让学生会读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喜欢让学生自读课文,而在读中要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不是很明确,结果学生只能泛泛而读,读后最多对文本有大致的感受,而要说个所以然却不知从何说起。明确阅读目标,就是要在学生读前以目标为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知道要了解什么、掌握什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自主阅读效率。在阅读中明确的目标引导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初读过程中,如果缺少了目标,学生的读会过于盲目,效果不佳。相反,以明确的目标为引导,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读,效果会好很多。一般而言,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结合文本来预定教学目标。如记叙文一般要求学生在读中把握住事件的主要内容,而议论文则要把握住论点和论据,小说则要紧扣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同时要关注人物形象的刻画。例如,在《范进中举》的阅读中,首先在故事内容上要向学生明确读中要把握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变化,其次是在人物形象分析上,要抓住胡屠户这一典型人物,对其语言和动作进行分析。在向学生明确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层次结构,尽量兼顾中下层学生。对于七八年级学生而言,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文本的基本内容是首要的目标,而重点句段的理解是关键。而九年级阶段的学生则要将目标提升一个层次,以重点句段理解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学会去体验和感悟。
三、提出问题引导,让学生读懂
有了目标指导后,学生要掌握什么就较为明确了,但学生还没有深入到文本的'词句中进行探究,对文本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要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教学就要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来提出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这样的阅读才会走向过程化,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引导,而引导的关键在于运用正确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在解决问题中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感情能力。1.围绕难点提出问题如在《孔乙己》的阅读中,导致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是学生在阅读中较难理解的,对此,教师可用问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孔乙己的这种性格?”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由性格分析而引入对封建教育体制的分析。如此,学生会对科举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2.围绕重点提出问题笔者在《月迹》的阅读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该文的内涵理解过于片面。此时,教师可提问“孩子们在哪找到了月亮?月亮有什么变化?”在此问题引导下,学生很快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通过对月亮的变化和孩子们的争论分析,学生对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变化及其发展变化轨迹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当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后不能无所作为,而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系统的认知。
四、关注体验感悟,让学生学会品读
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会因经验和认知等多种因素所限,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悟。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倡个性化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提倡生本化阅读教学,在阅读中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品读文本,在品读中丰富学生体验和感悟,培养道德品质,提高其审美能力,这样的阅读才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教师还是喜欢以考试为方向标,忽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感悟,结果一篇课文照本宣科式地授完也就告一段落了。其实,要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还是要多关注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品读文本。第一,要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如在《甜甜的泥土》的教学中,一个学生读完后哭了,他也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教师在安慰了该学生后,让该生以“泥土真的是甜的吗?”引导该生写写读后感,从其读后感中我们真切体会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第二,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生成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如在《孔乙己》的教学后,教师以“如果孔乙己在今天”为题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有的学生就写了孔乙己如果在今天将会是一名老师,还以文章中的“教‘我’认识‘回’字”为证。不得不说,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的确是进行过思考的。阅读的重点在读,关键在体会。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生这一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想读的基础上知道要读什么,在问题引导下能读懂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品读出作品中的韵味,然后再生成出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迈上新的台阶,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有效。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4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开发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培养学生沟通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通过学习阅读知识而爱上阅读,在广泛的阅读中收获更多知识,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形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阅读中理解词义、感悟思想,提高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会表达技巧,唤起学生的感知与想象;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把语文知识转化为使用技能,获取精华为己所用。而要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必然需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与形式,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才能开展好语文阅读教学。具体教学实践中要重视的几个方面:一是引导自学,让学生会阅读。作为语文教师,可以把寻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当作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前搜集;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指导学生对自主阅读的成果进行自我检测,采取个别或集中指导的办法,化解自学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二是引起兴趣,让学生想阅读。问题激趣,是阅读教学中最好的'办法之一。教师可围绕课文题目,设计几个能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富有想象力。具体启发性的问题,可提升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领悟,引发丰富的联想,锻炼创新思维。三是激发热情,让学生乐阅读。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好办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立动态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理解课文,让学生走进课文,让他们自主挖掘感人之处,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感受参与的乐趣。
2.师生互动的方法。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
语文阅读教学,重心在读,载体是语言,目的是培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读这一要求,创新形式,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训练。
1.阅读教学读的形式。通过读的训练强化理解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语文阅读,应在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和感悟,在读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初读、默读、品读、精读、熟读、快速浏览等形式,让学生感悟和体会,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享受文章的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仅限于课内还远远不够,必须拓展时间和空间,把阅读的时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内,要充分利用图书角、图书室,鼓励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同时要求做好阅读笔记。校外,引导学生自选自购图书,开展读书沙龙读好书、写读后感等活动,真正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美好愿望。
2.阅读教学训的形式。训练发展语言能力。语文课堂,是语言应用的课堂。阅读教学,应突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字词认读、句式学用、段落写作、文章读背、改写续写、口头阐释等多种语言表达实践的形式与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既读懂课文内容,又练习语言表态,综合发展语言能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读中悟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比如,在教学《慈母情深》时,可从文章题目入手寻找题眼,知道文章重点在情字上,然后通过学生自读,默读课文,以问题导读法了解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表现出浓浓的母子情。随后,指导学生及时按照本文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练笔,练笔可围绕中心思想设计,引导学生对课文有整体了解;可抓住表述精彩、意义深刻的词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文章意思,将语文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语文能力,在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思考
语文阅读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基础性教学,对于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有重要的基础教学作用。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初中教学可从下面几个培养阶段上做起:一是积累阶段。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二是理解阶段。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发挥其在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评鉴阶段。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在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诵、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5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步伐了。语文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上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所面临的瓶颈,并指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课堂;瓶颈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有着指导作用。初中语文教学是初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深受影响,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让初中语文教学走入一个瓶颈,无法继续进步创新,是学生的积极性也受到创伤,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善于发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乐观向上的成长。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瓶颈
虽然教育改革程度不断加深,但是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受到很多局限因素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发挥其应发挥的作用。
1.1教师教育理念落后,不能顺应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已经不局限于应付中考的工具,更多的关注点转移到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方面。对于现阶段初中语文教育情况来看,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无法顺应教育的发展需要,仍然把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本内容学习上,而教师授课的依据仍然是中考的考试范围,对于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扩展知识的重要性没有提起重视,这种行为与教育改革相悖。这种落后的教育理念阻碍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同时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造成负面影响。
1.2课程任务繁重,学生无法适应。教育改革,要求打破过去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的形式,形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侧重升学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是灌输知识,没有提高教学效率,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教师的重点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讲述一下大概故事,教会学生生字和句式,这样的一篇课文就完成了,但是,学生们应该知道的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和给我们的启示:通过人物和语言的刻画和描写,反映出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启示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不忘初心的人。学生们在这种听故事的氛围中,感悟到人生的真理,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1.3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实践。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教师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授课,布置给学生的练习极少,组织春游等这类课外活动少之又少,导致学生们理论知识很扎实,背课文什么的都能达到张口就来。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形容景物,可就是“难以胜任”了,所以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2.1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理念。教师落后的教学观念会阻碍教育体制的改革进程,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所以教师要积极关注教育改革的动向,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打破语文课堂面临的教学瓶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教学。现行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而教育体制改革将教学目标转向素质化教育,所以单一的教育方式违背了这一教学目标,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教学的潮流无法阻挡。教师应该认识到并且顺应这个趋势,积极研究新的语文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语文能力。打破现行语文课堂教学所面临的瓶颈,促进教育体制改革深化。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这篇词时,教师不能只是自己讲述,让学生了解意思和背诵流利,还要介绍苏轼的经历、生活背景和诗词特点,有利于学生分析苏轼的其他作品,除了单纯口述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加入视频教学和插入电视片段,通过多种方式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初中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且好奇心重,喜欢探索新知,如果让学生只接受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教学,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会压抑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化,为学生未来打下良好基础,不做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人,而要做一个善于“活学活用”的人。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这一课时,可以指定清晰地教学计划,让学生从一个“听讲者”变为一个“参与者”。教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查生字,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在课堂上,教师抛出一系列问题“文章描述的我与藤野先生的四件事是哪四件事?”“故事是只有一条线索吗?如果不是,有几条呢?分别代表什么?”等等;课后任务,完成课后习题,并且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布置给学生一系列有顺序的任务,让学生参与感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改进学生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推行新的教育理念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比如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等等都存在局限。因此,在正确分析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更要积极的找寻应对措施,以此来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学生快乐的学习语文和向上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坚.论当前初中科学课改革瓶颈及突破瓶颈的对策[J].新课程中旬,20xx(1):30-32.
[2]茅洪章.中学语文开放式教学之瓶颈及对策[J].考试周刊,20xx(45):29-2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6
《新课程标准》的写作教学目标中指出,要重视写作的个性与创新性。写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只有以个性化为中心,不断进行探索与思考,才能使作文教学的魅力更好地展现出来。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作文教学与写作的本质产生了偏离。教师太过注重写作技巧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内在需要的关注。这使学生的主体意识缺失,作文缺少个性与创意。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个性化作文
“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爱好等)的总和,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个性化作文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能自主的写作,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要写的,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要有所创新。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做到引导学生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势,不限于“成规”,不满于“共识”,大胆张扬自己的不同之处。
二、个性化作文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作文思想内容的个性化引导
写作是一个极富创意魅力与个性特征的创作活动,其重视的就是个性与独特。所以学生在文章中根据自身经历写出自己心里的话、诚实的话,将自己的思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有利于体现文章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教师在个性化的写作指导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学会独立思考探幽发微,努力表达出自己独到见解,大胆地进行创新,勇敢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或看法,使文章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点。
比如在写题目为《我懂得了珍惜》的作文时,大多数学生往往会想到“青春”“友情”等方面,但写这方面的作文数不胜数,而且主题太过千篇一律,如果还以这方面的内容为中心进行写作,会使人感觉太过普通、毫无新意可言。所以语文教师在面对这种题目进行作文个性化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审题思路的培养。笔者在安排学生写作之前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林肯在二十一岁时生意失败,二十二岁时参选美国州议员落选,二十四岁时做生意再度失败,三十四岁时参选美国联邦众议员落选,四十五岁时参选美国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四十七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四十九岁时参选美国联邦参议员又落选。就是这样一个屡战屡败的人在五十二岁时,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然后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同学们失败没有关系,要珍惜失败令你得到的经验,从而引导学生往“珍惜失败”的方面进行富有个性的.写作。
(二)淡化作文指导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以前人以为写文章是几个读书人特有的技能,好技能奥妙难知,几乎同于方士的画符念咒,这种见解必须找破。”因此,个性化作文教学是指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写作行为。它包括写作内容的个性化、写作指导的个性化、写作过程的个性化等等,个性化作文教学是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的统一。其核心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与写作相遇时的原始的、独特的体验和见解;个性化作文教学提倡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思维去表达。因此笔者认为,个性化作文指导时教师应该大胆开放作文形式,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思维,才能写出个性飞扬的作文。
例如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大胆改革以往的作文指导路线,改为不定标题及文体篇幅,直接让学生写随笔,让学生有充分自由发挥自己的空间,让学生拥有自由天地里任意驰骋自己的笔墨的机会,鼓励他们让他们写自己要写的人,自己想要叙述或评论的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观点。这种作文模式不但淡化标题,也给了学生选材的自由化。学期结束前,本人所教班级学生在全级的作文比赛中获胜者众多,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总之,个性化作文的关键就是给学生的传统作文模式“松绑”,为学生提供自由空间,让学生个性得到真正的发展。因此,从语文这门学科的性质来讲,个性化写作是富有一项创造性及挑战性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它对学生创新精神、独特个性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7
【摘要】作文教学对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其语言文字水平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水平差强人意,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障碍,所以我们以教学困境为切入点,进而寻根溯源对其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当前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剖析
1.1创新性缺失导致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当前模板教学的主流态势愈演愈烈以至于出现作文模板教学单一化的问题,这种以一定程度上的学生兴趣与思维局限为代价而获取快速提升成绩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对这一困境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1.2脱轨于实际生活导致作文“缺源少本”
“艺术源于生活”,脱离了实际生活,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写作中脱离生活对于作文教学及作文水平的提高是致命的,从内容上来看脱离生活导致文章内容缺乏真实性与刻画感,从情感表达上来看脱离实际导致文章缺乏感染力,综合而言,脱离实际是文章内容枯燥与创意缺失的根本原因,只有基于实际生活,文章创作才能在创新思维与真实刻画下高于生活,得到升华,真正成为一篇好文章。
1.3作文抄袭现象已经不容忽视
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初中语言写作抄袭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追根溯源才能对症下药,我们认为作文抄袭是主观上学生写作缺乏主动性与独立性与客观上学生课业繁忙综合导致的问题。同时,由于初中生写作教学与小学生写作教学之间的不同与断层过渡,从小学写作中主要学习借鉴优秀文章到初中生写作的独立主动,学生难以完全意识到作文抄袭与借鉴的界限与性质区分,在这种学生主观上概念模糊与客观上课业繁多的环境下,就会导致学生选择抄袭来节省时间。
1.4写作兴趣不高导致学生写作水平受限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总会遇到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抵触情绪,学生不愿写论文,抱怨写论文,即便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写作,也往往是敷衍应付的态度,在教师“手把手”的教学下,缺少自我创新,对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从道德制高点或者华丽辞藻堆砌这些较为大众的方法出发,压制了学生的天性,进而导致了写作兴趣的缺失,最终成为写作水平提高的瓶颈。
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提升的策略
2.1促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化与多样化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初中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整体的,完整的教学目标,基于这一目标,制定具体可行且可操作的计划,最后将计划逐步落实。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新化是教学中老生常谈的问题,具体到作文教学上,我们认为可以从自由日记,课文续写等日常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同时老师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情境带入等新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作文本身及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一个积极主动的接受态度,才能配合教师教学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2.2思维拓展,营造良好的写作环境
良好的教师教学还需要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配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写作环境及其影响力,注意学生写作时的'心理环境,利用好这因素,因势利导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写作,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拓其潜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倾听学生的写作思路,作一个引导者,重视“导”而非“教”,切忌为学生设置太多框架,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同时,作为一个“导”者,可以在具体方法上为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体验生活表达感情,在一个健康良好的写作环境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
2.3聚焦生活,保障写作素材的积累
现实生活是艺术之源头,语文作文写作亦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味,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打下基础。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发现真善美,写作真善美,进而创新写作视角;从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中,学会语言表达的细节与刻画,进而提高作文的丰富性与真实性。正如老舍《茶馆》中的人生百态,鲁迅笔下祥林嫂的一个神态一句局促的语言,生活是作文写作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紧密相连,教育学生感受生活,从生活大课堂中提高写作水平,提升自我。
3.结束语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模块,教学难度大,但是当前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短板,本文抛砖引玉,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进行了不甚深入的探讨,希望各位同仁能关注这一问题,为初中作文教学献计献策,切实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凌岚.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xx(3).
[2]章娟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xx(10)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8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古文水平、扎实语言基本功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推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扎实了学生的文学功底,提升了他们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积极实现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对于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语文文言文基本功有着重要的督促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素质教育改革。
【关键词】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情境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是考试的重难点。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式结构、词语类型、翻译技巧、主题掌握等,这对于没有文言文基础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实现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文言文学习质量。
一、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过多强调艺术性,忽视内容本身
从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来看,过多地强调艺术性教学,忽视了内容本身教学,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在文言文教学时,不少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对于整篇文章结构、重点词句、经典句子的把握上,过多地对文章进行艺术性的分析和评论,而忽视了对于内容本身的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重视翻译教学,忽视学生感悟能力
重视翻译教学,忽视学生感悟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一般在进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时候,老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课文的预习和思考,直接逐字逐句地来对学生进行文本的翻译,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地发挥,限制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感悟能力,对于文言文水平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值得注意的是,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翻译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来不断提升他们的悟性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一)情境教学,提升文言文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提升文言文教学氛围。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由于长期以来学生的生活生长环境的影响,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来亲近文言文学习,更无法在文言文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提升。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在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文言文教学环境。比如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中,可以通过借助于多媒体图片或动画的方式来对文中的景物和场景进行深入地解读,重点来捕捉意象,从而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当时文中的意境,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月夜之美,以此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文章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感悟能力
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对于语文文言文教学而言,应该以学生为核心进行教学,努力地调动学生的主观动机,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实现个人文言文素质的提高。比如在进行周敦颐《爱莲说》教学的时候,可以这样来启发学生: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菊、牡丹等意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以此来启发学生思考,强化他们对于文本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明白通过对比来烘托出作者的莲花般高洁的人格,以此来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以此来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实现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实现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提升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将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不断整合,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语文教学活力,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提升教学有效性。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定具体的讨论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来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来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比如韩愈《马说》一课,老师可以设定题目:千里马和伯乐到底哪一个更重要?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来讨论,分别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有效性。
(四)深刻解读文章,升华文本主题
深刻解读文章,升华文本主题。对于语文文言文教学来说,其教学目标绝对不仅仅是基本词语和句子的掌握和翻译,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和认识,从而来养成正确的文言文学习方式。在学生掌握文章主题之上,还要结合社会现实来进一步地实现教学延伸,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现代社会背景下桃花源是否有可能存在?浮躁的社会现实与桃花源之间的碰撞和矛盾等,这些问题的设置能够将语文文言文教学与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了文言文教学质量。
三、结语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是古人智慧的象征。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深刻解读文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地讨论和分析,从而来最大限度地保证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文言文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文言文解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提升他们的语言素质。
参考文献
[1]郭仕康.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翟朔颖.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3]张丽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
[4]陈丽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学园(教育科研)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9
名著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名著的教学意义十分深刻,不仅语言精美,还是作者针对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反映与描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初中中在学习名著课文时,通过对名著的阅读与理解,不仅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还能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触发自己的情感,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发展,由于所处的生活时代不同,通过阅读名著可以了解一些历史痕迹,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名著课文中提及的事件或景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某一地地位或某一时期的历史发展与社会情况。第二,促进开放性学习语文知识,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教材内容,通过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教材之外的文学知识,使与知识的学习具有开放性特点,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拓展他们的思维,以多个角度看问题。第三,提升初中生的文学修养,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阅读一些名著内容,不仅可以拓展他们的语文知识视野,而且每一部名著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在阅读之后,将会产生一定的思想情感,对名著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自身的文学修养将会不断提高。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将名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名著是对历史人物或社会事件的真实反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而且语文课程的教学不能与生活相脱离,如果脱离生活,语文知识将会变得空洞和乏味。将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课堂就会显得精彩纷呈,可以拉近名著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与其内心产生共鸣,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所以,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了解学生的生活关系、生活意义和生活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例如,在进行《威尼斯商人》教学时,名著主题是作者对资产阶级中金钱和法律的人文主义思想,同时歌颂了爱情、友谊和仁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帮助他们学会分辨假恶丑,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2.定期开展名著阅读交流课。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有不少名著课文,在名著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分享阅读成果,彼此交流阅读心得,针对教材中的名著课文,通过学习、阅读与深入分析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或感受。同时,不同学生在阅读同一篇名著课文时,阅读方式或习惯可能不同,产生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进行分享,互相借鉴学习,优势互补找到适合自己的.名著阅读与学习方法。另外,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分享一些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技巧,让学生进行学习或改良,通过有效的阅读交流课,可以在班级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名著阅读氛围,从而促使整体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名著阅读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是阅读水平与能力。
3.拓展学生的名著阅读范围。
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材中选取的名著课文往往是名著的节选,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拓展学生的名著阅读范围,给学生推荐一下与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相关的名著,或者是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经典作品。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名著和网络小说区别开来,避免他们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阅读一些几乎没有文学价值的网络小说。教师在给学生推荐名著时,不限体裁,小说、散文、现代诗歌、古诗词等皆可;不限国籍,国外经典名著也可以推荐;不限时代,古代和现代的皆可。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诗经》、《史记》、《朝花夕拾》等,国外的《茶花女》、《乱世佳人》、《堂吉诃德》和《基督山伯爵》等,让初中生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拓展他们的阅读范围,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人文特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文学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这部分教学内容,认识到名著教学的重要性与价值。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丰富教学模式与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理解教材中的名著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
初中语文课文中的每一篇文章几乎都是专家们深思熟虑精选出来的,不管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也不论是现代文或古文言文,都可谓是经典之作,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但要引领学生品读欣赏这些名家名作,更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契机,引领学生去品味、鉴赏、模仿乃至有所创造或突破,并应用到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行写作训练。
1.改写课文故事情节进行写作训练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讲菲利普一家热切盼望菲利普的弟弟于勒从美洲赚钱归来,在漫长的等待中,希望一直支撑着他们一家。可是在偶然的一次旅行中,在船是偶遇穷困潦倒卖牡蛎为生的于勒,菲利普夫妇怕于勒纠缠而迅速躲避,绕道而行的故事。
学了这篇课文之后,学生对文中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的做法极度愤慨,对于勒生出了极大的同情。他们纷纷讨论: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自己家里,自己会怎样做?如果父母也像菲利普夫妇一样,他们该如何规劝父母正确对待叔叔?……一系列的问题连接出现在学生的纸上,他们热烈的讨论,驰骋在想像的阔原上,将自己的观点明确地展示出来。针对学生的心情,课后我就布置了一篇题为《假如我是》的命题作文,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力,完成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的写作训练。横线上可以填写菲利普,菲利普的妻子,若瑟夫等等人物。这样,学生们的思路被打开了,纷纷颇有兴趣地拿起笔来写,再也看不到那种无话可写,无从下笔,咬着笔头尽皱眉,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的.可怜状了。取而代之的是个个挥笔疾书,快乐地满怀信心地用自己的文字驾驭着主人公的命运了,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续写课文故事情节进行写作训练
课文《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作品,故事以皇帝赤裸身体举行游行大典而荒唐收场。对文中那两个骗子的结局,皇帝游行中听到小孩讲的真话后,回到宫廷该如何对待此事,对那两个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不敢说真话的大臣,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等,都是需要学生研究、探讨的问题。在童话故事的结尾,往往留下悬念引人深思。此时,学生学习完《皇帝的新装》之后,除了对皇帝的荒诞做法感觉可笑之外,还生出了“结果怎样”的好奇心。
此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课下结合自己对童话的理解,续写出一段故事,或展示皇帝的做法,或讲述骗子的命运,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
隔天,学生的续写完成了,字数虽然有多有少,但都写出了他们对童话结尾的感受:有的同学认为皇帝应该派士兵捕捉两个骗子,捉回来后继续受骗子的蒙蔽,继续上当;有的同学认为皇帝既往不咎,坐在宫廷里认真反省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励精图治,精心管理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有的则认为皇帝急火攻心,经不起丢人的举动的打击及城里百姓的嘲笑,一下病倒,生命垂危……。 这样的续写可谓精彩,当我把那篇作文做范文向班里推荐、讲评时,引起了同学们强烈的共鸣,不但让他们更透彻地理解了小说的内涵,还激发了浓厚的写作兴趣,纷纷说回头再修改自己的文章,力求写得更完美,更富有创意。这样就达到了写作训练的目的了。
3.指导学生利用课文的角色转变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所谓角色转变就是对课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尝试着写作角度换位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初中语文八年级有篇俄国著名的作家契诃夫写的小说《变色龙》,小说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对待将军哥哥的狗的态度变化为线索,向人们展示了一位趋炎附势、奴颜媚骨、见风使舵的警察形象。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能够从文中寻找关于奥楚蔑洛夫的语言及动作描写,概括人物形象。学罢这部经典有趣的小说后,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换个人物角度来改写故事的情节。如采用第一人称,以奥楚蔑洛夫身边巡警的身份,由他的所见所感来展示奥楚蔑洛的卑劣形象,效果可能会更好。针对这个建议,学生兴致勃勃,乐于尝试,对写作不再犯怵,而是欣然接受了。
再如教学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后,不妨让学生尝试着用孔乙己作为第一人称来写,那么艺术效果又会怎么样呢?说不准还更增强悲剧的艺术感染力呢!相信学生一定会兴趣很浓地去完成你布置的作文的,而且效果肯定错不了的,不妨一试!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借助语文的文本阅读,及时指导学生作文时,这样的尝试与心得归类收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此外,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写作的素材不仅局限于自己的那份生活积累,我们还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地指导学生的作文的,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的,可谓丰富多彩,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创新的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怕作文、苦于作文中真正解放出来,让他们喜爱作文,快乐作文,善于作文,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写作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强化教学理论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因此对初中语文写作强化教学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强化教学理论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比较喜欢玩游戏,学习热情较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强化教学理论是由斯金纳提出的,其主要讲解了正强化、负强化和正惩罚、负惩罚。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教育学者发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强化理论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奖惩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还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因此教师要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初中生的好胜心是比较强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教学。对于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提出表扬;对于一些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惩罚,通过奖惩结合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七年级写作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以“公园中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在写作之前,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公园中花的种类、颜色等进行了交流和沟通。等学生的交流和沟通结束之后,笔者讲解了一些写作方向。等学生的写作结束之后,笔者对他们的作文进行了阅读和分析,并发现他们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作文既有立意独特、辞藻华丽的,又有言之无物、偏离主题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笔者决定采用奖惩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写作较好的学生,笔者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并让他们在课堂中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阅读;对于写作较差的学生,笔者让他们重新写了一篇作文。通过奖惩结合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适时进行强化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强化理论进行教学时,教师要遵循适时适度的原则。从强化的时间来说,教师要注意强化的次数和强度,如果强化的`时间间隔过短,那么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进而会降低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水平;如果强化的时间间隔过长,学生就会忘记上次的教学过程,这就失去了强化的目的,同时也会降低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在本学期的第三周,笔者让学生以“我尊敬的人”为题写了一篇作文。在这次教学中,对于较好的作文,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阅读,并将其贴在了教室内;对于较差的作文,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其进行了分析。为了对“人物的写作方法”进行强化,在第四周的时候,笔者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一个人”为题进行了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写作热情较低,而且他们的作文质量普遍偏低。经过分析笔者发现,两次写作的时间间隔过短,而且写作的内容相似,这就降低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进而降低了他们的写作质量。
三、及时反馈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强化理论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反馈,这样才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提高他们写作水平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进行及时反馈。第一,测试。在讲解完某一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测试,这样可以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可以根据他们的测试成绩对之后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第二,布置课外作业。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对于学生上交的课外作业,教师要认真地进行评阅,并将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例如,在讲解完“夸张”这一写作手法后,可以进行当堂测试。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以下的句子进行分析:(1)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2)天空中下起了豆大的雨点。(3)巴掌大的地方还开宴会?(4)烈日下,柏油路都快熔化了。通过对上述4个句子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夸张这种修辞手法。为了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一篇作文,并让他们按时上交自己的作文。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之后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结合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强化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因此教师要对强化教学理论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正负强化,这样才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达.初中语文写作强化教学理论研究[J].新课程(中学),20xx(11).
[2]李朝军.强化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xx(9):109-11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2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教师深思并加以改正,努力探寻创新的教学方法。
1.阅读教学脱离实际
阅读文本中包含空间地理知识、人文思想文化素养、实际生活经历等多重内容,学生只有紧密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创作年代,才能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介绍人物及相关的历史背景,也没有详细解释作者的写作风格,只是逐字逐句地分析课文内容,生硬地解释其所表达的含义,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的`语文成绩始终得不到提高。
2.教学方法不正确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仅仅强调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而没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如在推荐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教师不能紧密联系课本教材,或只依据自己的喜好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致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降低学习动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善策略
许多教师通过分析研究语文阅读的教学现状,共同探讨出新型的教学方案,决定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定期阅读的好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然后挑选不同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适量阅读,自主领悟文章表达的感情。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气氛,即教师先根据阅读文本的基本内容,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设计相关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处境。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写作心理,真切地体会其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次,在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应详细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词,为学生消除阅读障碍,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整篇文章的内容,提炼出文章“五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思想。在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字表达所隐藏的作者的内在心理,然后教导学生掌握这种表达方式,并把它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不仅能锻炼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提出的必然要求,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初中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连接着学生的小学和高中学习,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语文教学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为依据,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资源,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现代教育思想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语文教学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世纪教育的发展步伐,由此便催生了我们一轮又一轮的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倡导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所有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新兴的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知识的模式,将课堂教学变为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前提下,相互交流沟通、共同提高进步的过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小学和高中的衔接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努力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突出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能坐在下面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带有明显的灌输性,学生的主体意识无法被激发,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精神格格不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调动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实现自我的教育与提升,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愿望。在新课程改革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和是非对错的裁判员,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升道路上的引路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在对传统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之后做出的必然选择。教师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自己的主导作用,要成功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如果课堂教学毫无章法,那么课堂教学氛围就活跃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准确把握主体和主导之间的关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也同样影响着我们的教育事业。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单调与无趣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跃。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年,但是实际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教师对于运用多媒体的尺度把握不准,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有没有用多媒体的必要都一律用多媒体,要么就直接将网上下载的课件照搬照用,这样的教学不但不能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甚至还会降低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形式丰富的优势,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集中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深入其中,体会文章的内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再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让学生在声情并茂、身临其境的环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指引下完成自主学习与探究。
三、运用各种激励性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引入适当的课堂评价体制,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随后,教师可以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予以保留和推广,对于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学方法可以进行改进或者剔除。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教学活动,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真正交到学生手中,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服务者、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的同时,将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要勤于反思:这堂语文课是否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重难点是否得到体现?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这些课堂上的教学因素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高低,教师要及时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和提高,有效促进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教学思想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室为主阵地的教学方式,适当开展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语文课外活动,把课堂从教室内搬到室外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教师要努力在课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在课下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xx(16):126.
[2]朱瑞敏.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20xx(8):93.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4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互相沟通,绿水长流。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的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致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作“生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又如教学《林海》一文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句话把兴安岭当作什么来写?你认为这样的写法好吗?好在哪里?我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分析,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这句话的绝美意境: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不但勾画出兴安岭绝美的风光,绚丽的色彩,还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兴安令的喜爱之情。待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这一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一种事物吗?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所以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水平较高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不但能说,还应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自己的某种情感;水平中等的同学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能说几句连贯的话;水平较差的同学能用拟人的手法造一个句子。由于给孩子们提供了有效模仿与借鉴的对象,所以这次练习效果很好!“你瞧,那条银鲤浑身缟素,唯嘴唇上一点腥红,像是爱美的姑娘抹上了鲜红的口红。”“鸟儿小巧玲珑的脑袋上像包着橄榄色的头巾,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犹如一潭深水,嘴巴微微努起,做出一副娇羞状。”“整个城市一下子沉默了。……”“……一些碎纸与塑料袋也在狂风中肆无忌惮地狂舞。风更肆虐了,夹着雨点猛扑过来,似乎不把我手中伞撕破,绝不罢休……”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2、从省略号处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小珊迪》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并轧坏了身子,他悲伤地说:“说不定他会死的……”这句话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故事情节描写,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他的伤势有多重,他是怎样拖着身子回来的,他又是怎样熬过痛苦的夜晚。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心声,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3 、从典型的段落入手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这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自然段的感受:“思路清楚,条理明确。”“让人一目了然。” ……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 观察一下花坛中的`菊花,看看菊花的花瓣、花蕊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再以“花坛中的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按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说一说。之后随机指导他们把刚才所说的内容写下来,效果很好。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课堂顿时热闹起来:“观音山最大的特点是山水交融,风光秀丽。……”“东城文化广场最大的特点是广阔美丽,而且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4 、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跳水》一课结尾含义深刻,可让学生根据跳水的情景,想象孩子被救后,孩子、水手和船长等之间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再以《孩子被救后》为题进行续写。例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情深谊厚。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
5、从读后的感慨入手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小音乐家扬科》课终老师总结谈话:小扬科虽然有着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而且爱好音乐,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他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悲惨地死去了。你们和小扬科同龄,你能从他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今天自己的幸福吗?请以“我的童年真幸福”为题写篇短文,在班队主题会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次练笔成功率也很高。因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感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呼成。观其作文,虽程度认识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确实为孩子们有感而发。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供孩子们练笔写读后感的好文章。
二、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上文选课时,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作笔记;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报杂志,并作好摘录或写体会、读后感;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并坚持写日记、周记。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能力也提高了。
通过两年的尝试、摸索,以读悟写,读写结合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激发了学习兴趣。五年级末,我对任教的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学校课程表中开设的科目中,把课外阅读列为第一兴趣的占56%,把上语文课列为第一兴趣的占35%,两项相加91%,读写结合已经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兴趣发源地。
2、提高了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主要包括速度、理解和记忆三项指标。五年级末的一节自习课上,我对阅读能力进行了测试:出示范文《森林音乐会》(2500字左右),要求:默读1分钟后,写出童话故事的大意,越接近原文越好,在不改变原意、原文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佳词妙句更棒。结果,46名学生,有6名学生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一气呵成写了600字左右,有18写出了故事大意,字数在400~550,有一点自己的好词好句,18人写出了故事大意,字数350—400,4人在阅读能力方面还欠缺,没有完成要求,没有故事结尾。
3、提高了写作能力。我班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了作文。他们一致认为:“这是课堂上找准读写结合点,以读悟写,读写结合后的好处,是多次进行小练笔的成果。同时也得益于课外阅读。”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能。课外阅读又使学生养成了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是命题作文的“奠基工程”。两者相结合,使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作文水平大大提高了
4、陶冶了思想情操。语文学科有强烈的思想教育因素,课外阅读更是如此。课堂教学对课文进行具体“解剖”的进修,使学生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课外阅读的范围很广,学生一旦选中自己爱读的书,就如饥似渴、爱不释手,易于接受感染和教育,阅读可以把学生引向世界,引向未来,引向知识海洋,引向真理的高峰,他们随时可以与伟人见面,与英雄交谈,既能认识客观规律,又能改造主观世界。
5、开发了智力资源。知识贫乏是智力发展的最大障碍。阅读使学生知识量成倍增长,必然带来智力的发展。这既能使优生超常发展,又促使后进生及早转化。通过以读悟写,读写结合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我坚信读写结合尝试下去一定会促使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
一、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进行写作的基础,只有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作文的写作。在以前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一般整堂课都是在讲述,学生进行被动的学习,根据教师的要求就开始作文的写作。这种教学模式比较的单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不容易对写作产生兴趣。在作文的写作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教师就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写作目的进行明确,并且正确对待作文的写作。作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一切的科学成果都和写作息息相关,认识到写作对他们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从心里对作文的写作进行重视。写作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只有对作文的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写出更好的作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样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培养,例如对话式教学、演讲、辩论赛等。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之后,才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感情附加到文字之中,使得作文更加具有情感。
二、增加素材积累,进行大量阅读
学生在进行作文的写作时,往往由于没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和优秀的句子素材而使得写作困难重重。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优秀文章的阅读,不断积累文学素材。阅读是积累素材的最好途径,只有具备丰富的素材,才能够在写作中进行感情的`倾吐,使得文字和句子具有感情。写作出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平时大量的阅读,阅读和写作之间是密切联系的。阅读是一种习惯,写作也是,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够主动地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更多的文学素材。因此,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引导学生进行更多优秀素材的积累。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选取一些优秀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在阅读之后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并且将文章中一些优美的语句进行摘抄,为自己以后的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独立学习的能力比较的差,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作文理念求新、务实
随着学生接触的知识内容越来越多,在进行写作的时候,难免会将作文写得比较功利化,使得写作出的作文变得假、空、大。在目前的教学中,教育理念已经变成了以人为本,这就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解放,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自由地进行文章的写作。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将写作的题目、立意、选材、语言或者形式进行创新。为了让学生的写作文章变得更加的新颖、务实,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明确,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进行作文的写作,而不再是被动地以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而写作。其次就是对学生的写作心态进行改变,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写作,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资源,让学生的写作难度得到降低。最后语文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自己写作想法的交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只有求新、务实,才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文的文字或者句子中,使得作文更加的具有情感。
四、优化作文修改功能,充分利用作文评语
在作文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作文的批改。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写作中的一些不足,为以后的写作教学提供帮助。作文的批改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写作的不足之处和写得好的地方,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在作文的批改、反馈的过程中,能够和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对作文批改进行优化,将批改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作文的写作情况,进行批改的分层,第一个层次就是学生自我的修改过程,通过自我阅读对文章的优秀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点评。第二层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之间进行互评。第三个层次就是全班群评,多角度地对作文进行评论。教师对作文总结出的评语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重要途径,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从而更加认真地进行写作。综上所述,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该让作文的文字和句子充满感情,这样才能够吸引读者,从而使自己的作文获得更高的分数。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写作理念求新务实及优化作文的批改这四个方面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1-0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初中语文教学解析论文05-17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论文11-07
【精】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精品]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11-0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02-10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