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热门】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
一、寻找“切入点”或“突破口”来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有效理解文本内涵
阅读教学应该“咬定文本不放松”,抓住重点内容设计出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探究活动。比如,《珍珠鸟》是大作家冯骥才的一个名篇,此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人鸟相处的变化过程。作者对珍珠鸟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呵护,使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并逐渐产生了对人的信赖,与人“融为一体”、和谐相处。作者文章最后一段由衷地发出了感慨——“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借用这个故事歌颂“人与自然”的和谐。清新、明快的语言与文章优美的意境相得益彰,不愧是一篇经典之作。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在预设问题时,笔者从文章的点睛之笔“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句入手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文章是怎样描写鸟儿对人的“信赖”的?“美好的境界”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还可以从“人与鸟的关系变化”这一视角进行切入,引导学生慢读细品、咀嚼玩味,进而体会作者对鸟的真心呵护,感悟珍珠鸟在“我”的关爱下,经历“害怕——亲近——信赖”的心路历程,进而理清文章叙述的线索,而这正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总之,不管设计怎样的问题,都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瞄准学生阅读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并通过努力探求出问题的.答案,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构思特点及语言风格。
二、有效组织朗读、诵读活动,切实提升学生感悟、欣赏水平
美文尤其需要美美地去朗读,即所谓“美读”。叶圣陶先生的阅读教学理论告诉我们,美读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文本的方法。朱自清先生也强调要把“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通过朗读变成“活的语气”,进而“从声音里得其意味”。此主张也是强调朗读对于理解文本语言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努力贯彻这一理念,使之指导自己的阅读教学。读,是语文教学的法宝,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理解和感悟能力的发展。语文教师要用好这个“法宝”,将“读”的活动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设置不同的诵读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受语言、体味语言,并促进自己的认识由肤浅走向深刻,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诵读”尤其适用于诗歌或散文教学。如教学《秋天》等诗歌,笔者能够巧妙地将个别诵读、小组诵读、集体诵读、男女声领读等不同形式的“诵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一堂课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达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笔者教学诗歌,尤其重视朗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含蓄的语言,品味诗歌和谐的韵律,欣赏诗歌凝练的句式,进入诗歌优美的意境。教学散文,则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会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感受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对于小说体裁课文的教学,笔者则通过朗读活动引领学生把握叙事线索、感受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领悟人物性格特点。对于文言文的教学,笔者注重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语境,感受文言语体结构特点,并且注重在文言文学生和现代生活之间搭建桥梁,做到以古鉴今,古为今用。
三、结语
总之,教师要依据文本特点,有效开展默读思考、朗读感悟、诵读传情等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学生感悟能力及欣赏水平。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2
现行的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进行更加灵活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初中语文教学加深理解。但很多教学只是为了使用而用,没有产生太多有效性教学,甚至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有效整合,形成教学资源的最优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一、有效整合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成功的根本是突破重难点,而这关键在于教师应吃透教材,跟文本进行对话。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内容,通过其特别的形式和独特的效果刺激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背影》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因为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要求很多“小皇帝”理解父子间的深沉感情比较困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标题作为视角,以课文当中几处描写父亲背影作为关键,让学生感受父亲买橘子时候的场景。为了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制作Flash动画课件,以使学生重复地观看和比较父亲几次爬上月台的场景。因为学生对动画十分感兴趣,所以更加认真,如此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作者对父亲爱的体恤以及父亲对作者的爱。也恰恰是贴近学情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才能够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而高效。
二、有效整合多媒体技术,激活学生学习内驱
内驱是意识、动机、情感等的核心,也是求知的'先导。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够体现多媒体技术艺术性、趣味性、新颖性、多样性的特点,通过优美的音像、显着的色彩、活泼的图画,对事物的形态改变与运动方式进行描述,从而强烈地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范进中举》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先组织学生看有关范进中举的录像片段,且提前设计疑问,迅速凝聚学生的思维场,这样以声音与图像为载体,以问题为导航,增强了学习内驱力。学生通过切实的感官体验,进而领悟到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以及科举制度的巨大危害,并深刻理解了范进这个人物的“典型形象”,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教师以这种方式进行整合,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有利于学生智力的激发,更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板书式的教学模式,引领语文课堂走入新的领域。
三、有效整合多媒体技术,催生情境教学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发生着变化,外部因素能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这个时候,有效的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最终进一步地学习与把握教学知识。多媒体技术,属于先进的声、光、电技术的有效统一,可以创设具体、形象的教学环境或情境,进而使初中语文教学不再是单一性的。如此,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是充满美感的语言文字,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常常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教学知识、情感、语言等创设了适合师生阅读、对话、感悟的情境,把这一系列的要素作用于学生的内心深处,能够推动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繁杂的学习活动。这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多媒体技术就有着特殊的意义。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济南的冬天》这一篇课文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设置配画与配乐朗读能够让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章知识有效地融合,而教师借助网络进行下载的图片和资料等制作成济南的冬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然后加上一些实景的图片,能够使学生在描绘的教学情境当中陶醉,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与主题的把握。在课堂教学上,学生的心灵、耳朵、眼睛等在相同的地点与相同的时间都能够被触动,并且在刺激学生感官的过程中,借助声像并茂的方式,将学生从教材当中单调的语言文字带进美丽的济南的冬天中。这样,学生在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感受当中,能够真正地融入课文所描绘的美丽意境当中,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记忆与理解。
当然,整合多媒体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很多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必要的板书、品读、练笔等必须继承,并思考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有效整合。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不当往往成了摆设,对语文教学喧宾夺主,对它的新整合恰恰能够改变这种诟病。在课堂教学上重新有效整合多媒体,实现从根本上关注学情,以生为本,突破重点和难点,激发学习内驱,创设生态绿色的学习情境,是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以及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题中之意。
参考文献:
[1]胡沃伦。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技巧:以学习兴趣为导向[J]。学周刊,20xx(19)。
[2]邱焕明。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J]。学周刊,20xx(26)。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浅谈初中语文预习方法研究实施方案从初中语文教材中品杜甫诗词的内容和风格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近几年来不断得到发展,但是当前我国教育的大环境仍然是应试教育,这使得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的方面都受到了一定影响。
首先,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占用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知识的讲解,学生所能够用来阅读的时间很少,这样一来阅读课的实质就被改变,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的途径。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合适,阅读教学本应该将更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主要是采用考点练习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教师一般在阅读教学中会要求学生掌握阅读知识中的字词、对一些美文要进行记忆,对文中的情意表达则没有涉及,甚至部分语文教师认为阅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和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指导阅读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1.教师要科学地设计问题
要运用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针对阅读教学内容科学的设计相关问题,问题的设计要能够推动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比如,在学习《出师表》一文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整体阅读一遍本文,阅读完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在率军征伐曹魏时要写这篇出师表呢?”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后通常都会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教师要充分运用学生讨论的热情追加一些问题,比如“这篇出师表的描述主要是运用哪些表达手法”或者是“诸葛亮最终的结局是如何的”,通过这一系列的发问,让学生加深对本片阅读教学的理解。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阅读教学的内容以及设计问题的根本目的,只有科学的问题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阅读教学内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问题最多的时候,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时问题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接受教师的灌输,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这种现状,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鼓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提问的乐趣。比如:在学习《绿色蝈蝈》这一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习前提问“你们见过蝈蝈吗”大部分学生会说“见过”“但你们见过绿色的蝈蝈吗”,可能个别学生会见过,教师可以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进行介绍,在学生介绍完毕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比如“这位同学讲的太好了,看来咱们班人才真是不少呢,或许你就是将来的昆虫学家呢”。教师的表扬将会给学生很大的鼓励,对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提问的有效措施,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符的情境,帮助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以及兴趣方面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一教学时,教师可以随机选几名同学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让学生通过扮演还原当时的事件,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表演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根据刚才的表演,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可以设计问题“笑是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法,那文中贾雨村的笑有几次,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利用表演和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小结
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的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针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法,在课堂上创设阅读教学情境、设计科学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问题教学法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4
一、引言
学生们对于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视度在逐渐的下降,然而语文课程在考试中分数的占比却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生重视并认真学习语文,并且认识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往往是强行背诵课文及生词,教师掌握着主体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地位,这种授课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利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更多经验,加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感受,所以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对于初中生而言,这个阶段是形成其主要学习习惯以及思维方法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去引导学生去学习,而不是让学生等待教师的讲解。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身边实际发生事情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及困难。语文课程随不似其他理工科课程可以利用生活的事例进行举例,但语文课堂上的词汇及语句的运用还是需要学生更好地理解,并结合生活中真实的语言环境选择不同的语句方式。因此,教师在对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生活中的特殊元素融合到初中语文课堂上当中去,让教学课程体现出更多的实践性。语文课程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学习语文会更轻松,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跟着教师的授课的步骤,回家温习当天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就可以消化课堂内容。所以学生们常常将语文课程的学习放在次要的位置,因为学生们在语文考试当中,很容易就获得相应的分数,因此不重视语文课堂的学习。教师向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就需要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活跃气氛,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于学生进行沟通,抛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与教师在互动和交流中成为朋友,这样的语文课堂会更加具有吸引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可以穿插一些轻松的视频,通过观看这些视频,让学生缓解课程的紧张感,还可以提升听课的效果,让学生找到语文课堂的乐趣,这样就会更关注语文课所传授的内容,主动学习语文。教师在讲授小说赏析的课堂上,可以利用优秀的影视作品为学生展示出小说中人物的具体形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三、利用生活化的例子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是语文科目考试中占比最大的一项,优秀的作文能为整张语文试卷增色不少。由于学生们没有掌握作文写作的技巧,将作文看做一道难题,所以作文水平很难提升,在考试上就会失去优势。教师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多练习写作,还要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分析优秀文章的闪光点,并为学生们指出今后在自己的文章内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作文写作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小技巧。通过这样的讲解,再让学生们加大练习的强度,并在练习结束后对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给进步明显的学生以鼓励,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就会更好地学习作文写作。另外,教师还要将教材中与现实生活贴近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生活化的内容产生共鸣,并逐渐加强生活化素材的.采集,利用生活化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课堂外进行采风,让学生观察我国自然风光的秀美,并体会到大自然生成的美感与智慧。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丰富自身的想象力,并利用笔将所看、所感表达出来,这样就能更好地做好作文写作。还可以组织体育比赛,让学生在比赛竞技的过程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必要性。还可以让学生到当地优秀的作者家中,与作者进行近距离的沟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更高的兴趣,也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进而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形成发散性思维,创造更多、更好的优秀的作文作品。
四、丰富课堂的生活化活动
语文课程是一项综合性的、人文性的、工具性的、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在展示语文学科魅力的过程中,要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并将生活化的、实践性的活动融合到语文课堂当中去。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其思维、思想及生理发育的关键性时期,语文课堂上增加生活化的、实践性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提升。利用各种不同的生活化、实践性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逐渐接触社会、充分地了解社会,为学生在结束学业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性工作。在实践活动当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将语文课堂所学的内容与自己观察的社会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还能让学生喜欢语文,从中收集到更多的语文写作素材,进而提高学生们语文读写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思想方式与成人不同,教师要认识到这点,在课堂上充分地结合这样的特点。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在讲授“喜欢”这一词语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喜欢的东西以及讨厌的东西,进而利用事物进行造句,利用这样类比的方式增加学生对于词语的记忆。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活跃课堂的氛围,做到事半功倍。
五、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也在不断丰富,并且展示出更多的教学方法,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断运用,能让生活化的教学概念不断深入到初中语文课堂上,利用创新的方式,让生活化的概念不断在语文课堂深入、加固,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推动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5
一、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勤思考以及多观察的习惯,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教师在平时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地走进社会生活,走进大自然,在社会和自然中对人生的美好进行感悟。比如在春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在田野中踏春,对花朵、梨园、麦田进行认真观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春天进行描述,这样学生就能够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描绘出来。教师在对学生观察事物的习惯进行培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局限于事物的表面,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和闪光点。比如在对冬天的小草进行观察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只会看到小草杂乱的叶子以及枯黄的外表,这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透过小草的外表而联想到地下深埋的根,再由根联想到其所具备的默默奉献的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在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时候也是一样,人物美好的心灵往往能够在外表的平凡中更有效地衬托出来。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去对繁华的街道以及高大的厂房等进行观察,使其在不断接触人和物的过程中抓住其各自的特点,并且随时将记录好,这样自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二、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作文写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要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充分利用,从而全方位以及多角度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参与能力进行锻炼,让学生能够在高涨的热情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作文写作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的界限打破,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根据使学生组织作文兴趣小组,并且可以对每周五下午两节课的时间进行充分利用,让学生共同对作文写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讨。在这个自由讨论的时间中,教师必须要保证不要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对其进行束缚,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在对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不断更新,积极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发出来。在作文活动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来,让学生针对某个事件或者一个题目,展开踊跃的讨论和发言,从而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作文思辨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故事片,让学生在看完之后谈谈其中的情节,并且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挑选出来进行配乐朗诵,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够在作文写作中积极地参与进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欣赏相互之间的佳作,同时还能相互学习和促进,在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思维能力,对学生善于观察以及勤于观察的好习惯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获得更多的阅历经验,从而具备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最终能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确保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6
要想让学生学会你所教的知识并且把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让学生有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要让学生把你所教的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会,记得快而且能够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用精心设计的独特新颖的创意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的开头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一段充满哲理或诗意的导语;可以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话或小故事;可以用一处特定的情境,还可以几者相互结合,但是不论选取哪种方式都要切合文章的内容。
例如,在讲授吴晗的《谈骨气》时,可以运用特设的情境,一位打工青年在外国老板制造的罚跪事件中宁愿被开除也决不下跪,多数人赞扬这位青年有骨气,然而也有一些人说:“只要有钱,跪一次又有什么了不起!”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通过以上,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增强了学生装对骨气的认识又能鼓起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劲头,由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不断创新知识传授方法,力求满足学生求异思维需求
在变更求新中激发学习兴趣,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讲课讲得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寻肯定是令人痛心的事。因此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不断改变授课方法,并在变中求新,以新颖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岳阳楼记》时,教师应当抛开古文串讲的方式,用逐步提问题的方法如本文描绘了岳阳楼的哪些景色?作者通过写哪些具体事物来写景的?为什么同样写了岳阳楼的景色,给人的感觉不同呢?写景的目的是为了什么?等等,学生为了找准找全答案,就会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地去研读课文,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效果非常明显。三、要让学生唱主角,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己任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以鼓励他们争取下一次的机会,答错了,应及时引导找出找准正确的答案。锻炼学生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催化剂,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
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要教给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所谓“授人以渔”就是指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讲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与创新的能力。
例如,运用衬托手法,可以突出人或事物,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世界,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杨万里诗中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句足见衬托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何其重要。
1.次要人物形象能衬托主人公的形象,突出文章的中心,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在于勒回国前急切的盼望于勒的到来,当真正见到于勒时就一味的撤离“禁地”而若瑟夫则不同,他不为父母的做法所左右,而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与父母的异常表现和作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2.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王原坚的《七根火柴》叙写了无名战士为保全七根火柴献出了自己年青的'生命的革命事迹,文中七根火柴的火柴头成了无名战士忠诚于党的红心的象征,它所燃起的熊熊大火给革命带来了光明和温暖,通过写火柴头和熊熊篝火烘托了无名战士形象的高大。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学习中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对语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在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求教师要有真正驾驭课堂的能力,多用启发式、讨论式、点拨式等生动活泼、行之有效地教学方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起点,语文学科听说读写的内容中存在着大量思维能力及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因此,语文学科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培养创新精神的特殊功能。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恰当地运用优化的语言环境和有针对性的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思维力和创造力。
例如《孔已己》这一文章的主题揭露读书人的病苦,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现代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答案不一,孔已己自身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会生存才是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应获得的启示,小说中人们对待像孔已己一样命苦的人这样冷漠是不该的,今天我们要予以同情与温暖,不能那样冷漠。我们如果这样理解才能把握这篇课文的现实意义。
当今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自从我国加入了WTO,又给我国带来了很多机遇,同时又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只有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胜任高科技发展中的工作,才能使他们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工作的同时总结经验,并把经验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7
一、作文教学实践的实例简述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领域中的一大痼疾,已经被太多语文人关注并试图寻找治愈方法。很多优秀的一线教师更是以自身的实践经验结合指导理念总结出了一些列新颖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接下来,我将以锦州八中李东平老师的外貌描写教学为实例进行阐述。“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语文课程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参与生活、关注社会。”要使学生作文开放并有活力,实现个性化和创意化,做到以上一点是必不可少的。李东平老师在教学的第二环节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同时联系实际,发挥联想能力,将图片上的人物与现实中的人物做了特点联系,方便学生定位图片上的人的身份,也激起学生向更深层的人物的生活状态上联想。这就是一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生活的教学方式。
李东平老师的作文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反复引导。他不仅仅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学生习作、教材选篇,自己的下水作文,还以自己为模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补充,最后成文。李老师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方法的引导。李老师教学的另一大亮点就是采取了多样的评价方式,有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对比评价,有口头的,也有书面的。这么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布置让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变得高涨,课堂气氛活跃。采用多重的评价方式可以提高作文的教学效率,让教师从机械而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还有利于提高学生作文的信心。
二、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注重技巧,忽视内涵
注重技巧,忽视内涵是现今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教师们往往过于注重写作技巧和行文结构的教学,忽略了对作文内容的'引导与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只能在固定的框架上堆砌文字,敷衍了事,不能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字里行间充斥着满满的“假、大、空”,不仅行文中心不明确不突出,连带着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也一并湮没在这早已设置好的“套子”里。
2、注重形式,忽视能力
随着“作文难”的问题愈演愈烈,很多教师在费尽心思却不得善果之后,不得不选择了一条捷径。越来越多的“万能作文模版”、“高分作文模板”“、满分作文模板”出现在了初中的作文教学课堂之上。教师将经典的公式化的作文模子强加给学生,来应付学生的写作难题,鼓励学生背词背句背轶事。单纯的死记硬背有损于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破坏了学生思考的独立性。这样的做法无疑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以及语文学科的发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3、注重课堂,忽视生活
生活是写作灵感的源泉,割裂了与生活的关系,写作就变成了空中楼阁。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经验的积累程度决定了作文内容的丰满程度。而作文教学往往局限于课堂,很少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学生的作文往往苍白、空洞、缺乏感染力。针对以上三个普遍存在于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弊端,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作文的教学现状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语文教学过分倾向于形式主义,不贴近实际,内容空洞,一味地依赖模板与规范。在我看来作文教学应该是人文的、社会的、感性的,引导学生用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和发自肺腑的语言来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人为核心,以情为线索,鼓励学生自我创新,自我突破,寻求新的写作思路,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第二,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的训练与积累。写作的根基在于阅读,学生读的少,写的就费力,没了阅读做支撑的写作就是无本之木。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阅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文字去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并学会以文字抒发情感的方法,还可以顺便积累好词好句,名人轶事等,为写作积累素材。
第三,教师应改进对学生习作的讲评方式。讲评市作文教学的最终环节,其重要行不言而喻。完善的教师讲评能够总结写作训练的重点内容,归纳学生练习中的优点与不足,帮助学生巩固写作技巧,从而推动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改进、完善讲评方式是每个教师刻不容缓的重要使命。最后,教师应该呈现优秀的“下水文”。
作文教学,首重教师的教,即教学生如何写,怎么写。教师必须具备给学生呈现优秀下水文的能力。好的范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文的内涵,更好地体会中心思想,也能指导学生组织写作语言,从而帮助学生在作文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8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的学习,语言教学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掌握汉语语言知识,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课堂上所用的教学语言,与学生学习语文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利用合理的语言教学能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对于学生来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语言的应用至关重要。新课改必须充分重视初中语文教师课堂上教学语言的运用,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言;有效性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起到了关键作用。语言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最主要路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具有其独特魅力,在教学中恰当使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惊人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教学改革要求对自身的教学语言进行优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地位,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更有利于学生对语文语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一、初中语文课堂语言运用存在的不足
有魅力的语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乏味、枯燥的语言则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制约初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那么,当前初中语文课堂语言有效性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学语言固定化。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坐在课堂上听,教师在讲台上讲仍然是当前教育的主导模式。教师经常使用的语言模式雷同,比如:“必须给我背下来”“一定要记住”等,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制约了学生的思想,无法提升课堂效率。其次,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体,为学生灌输知识,这样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没有沟通,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致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小。
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中语言有效性的策略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师语言的有效性至关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如何提高语言的有效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应始终研究的课题。
1.提出问题时语言应切合实际
任何教学阶段,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提升知识存储量最好的方法,如果能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一定会学得既轻松效率又高,还可以投入全部精力开创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此时,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就显得尤其重要。例如,《为你打开一扇门》课文中写道: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打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当讲到这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讲一讲他们的世界,或他们通过努力进入了哪扇门。还可以给学生留下家庭作业,想一想还有哪扇门是他们想进入的,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进入未知领域。
2.对于新知识的导入语应准确有效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新知识传授之前,应运用恰当的导入语,使学生展开想象,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三颗枸杞豆》一文,讲述一位植物学家孩童时期就已经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上学的路上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件自己淘气的故事,在故事中抓到学生可能感兴趣的点加以拓展。然后,阅读课文使学生懂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看课文中三颗启示生命意义的枸杞豆成就了一位植物学家,但学生需要明白的是,不能凭空想象,任何事情都是需要通过努力才可以有收获的。
3.运用多种评价语言肯定学生
教师在学生眼中是形象高大的,如果老师可以运用语言的魅力激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肯定,一定会收到良好的鼓励效果,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评价性语言,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优势及不足,调整学习方法或学习方案,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将课堂语言主导权交还给学生
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学习讨论,将个人思维情感合理地激发出来,令其对既有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消化和掌握。总的来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各类语言的主动参与,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这样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的参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教师语言的有效性则决定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作为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使语文课堂更生动、更具有趣味性,引导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士忠.关于语文课堂语言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xx(1):108-109.
[2]洪小清.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J].中国市场,20xx(24):275-276.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9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好处
(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充当灌输知识点的灌输者,然而学生多处于接受者,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说什么学生便记什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觉得很枯燥,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学生会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学生会主动展开相应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二)构建了开放、活泼的课程体系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当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可以就一篇文章延伸,让学生不仅掌握课堂知识还可以将其拓展到网络上,社会上,生活中,当学生回归到生活中时,学生会从生活中去学习,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学生会觉得知识无处不在,只要你有心,只要你想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多向性思维,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二、多媒体的运用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方便记忆,如:在学生学习初二《蜡烛》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蜡烛的图片,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情境中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将黑暗中的蜡烛与我们过生日时的蜡烛,还有亲人逝世时的蜡烛,通过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同时还可以配一些相应的音乐,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场景去感受,去了解蜡烛所代表的不同的寓意,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更加方便记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也会印象深刻,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对课文进行朗读,将课文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面前,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尽情地想象,畅游在想象的大海中,探索蜡烛除了教师所播放出来的寓意之外还有哪些其他的寓意呢?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小组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要发言,最终讨论得出答案,并派代表向教师进行汇报本小组的最终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教学会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记忆犹新。
三、借助多媒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有很大的作用,其中最大的作用就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并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技术,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对文章的意境进行相应的了解,学生在脑海中会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会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的链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将学生的视、听觉同时调动起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以前无法感知的东西。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多媒体上播放的东西,学生会很容易掌握知识点,加深学生的记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也不会再有枯燥乏味的感觉了,而且还能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四、结语
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还可以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和教学用具相互转换的时间,教师可以图文并茂的对学生进行讲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的智力、能力以及信息量得到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因其独特的声音、图像和动画等新的刺激方式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为初中语文课堂的优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教学活动中的新事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灵活运用才更合理、更有效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学生知识的盲点、情感的节点和认识的拐点上,让它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情感共鸣、启发学生深刻领悟的作用。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抽象思维已经得到很大发展,但是往往还需要“情景”来开启他们感性的大门。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情景交融的课堂,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就借用了多媒体技术,创设了课文当中的部分情景,以动画的形式演绎了课文中的精彩场面:一个趾高气扬、头戴皇冠的皇帝,神气十足地走在游行队伍的前边,但他是赤裸的。在他身后,是做出拖着衣服样子的内臣和不断夸赞皇帝的新装有多么漂亮的大臣们,街道两旁还有沿街住户的窗户上都是目瞪口呆地围观的老百姓。
但是,没有一个人敢把真相说出来。这时候,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语出惊人,道出了真相:“可是他什么也没穿呀!”……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视频最后用字幕向学生们提出了疑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答案就在《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中。这种形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当中,课堂氛围也变得生动起来。所以说,在导入环节,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设计一些更形象、更新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多媒体片段来替代枯燥的说教,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背景”铺垫,诱发情感共鸣
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诱发学生情感共鸣的选择。初中语文课本是一个跨越上下五千年、涉及古今中外的知识领域,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背景。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背景”的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课时,因为现在的学生已经对那个时代比较陌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靠诵读来真正理解课文,所以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先是播放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然后向同学们介绍了周总理的生平事迹以及周总理的伟大之处,还有周总理逝世时的'时代背景。“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无比悲痛,纷纷倾诉着对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和深情悼念……”
于是女诗人柯岩就创作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抒情诗,抒发了人们的心声。在这堂课上,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同学们更详细、更直观地介绍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以及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为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做好了铺垫。然后再深情地朗诵课文,便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当中,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当然,多媒体技术不仅仅局限于视频资料的展示,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需要,灵活运用,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来强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三、以“文眼”点题,启发深刻领悟
一篇文章的核心,我们称之为“文眼”,也就是这篇文章的精髓所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文章,真正领悟到文章的精华要义,是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支撑点。多媒体技术为彰显“文眼”提供了更灵活、更有效的体现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一篇课文的“文眼”,我经常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以凸显。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名篇———《春》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视频+音乐+朗诵”这种抒情性非常强的方式来展现春天的“美”;比如在教学《热爱生命》这一课时,我就采用了纯音乐方式,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打开学生的情感门扉,让学生在激昂的旋律中体验“顽强的生命力”;比如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时,我就采用更为简洁的幻灯片,将“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等具有代表意义的图片,一一呈现给学生,庄严地展示了人民英雄的伟大……
凡此种种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应用,不但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且主题鲜明,易学好懂。通过课堂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更便于抓住“文眼”,突出主题,启发学生领悟文章的精髓,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领域,进一步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多探索、多思考,不断发展和完善,就能让这项现代技术为我们教学服务,从而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1
思维品质,指思维卞体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稳固心理、意识倾向的某种思维性质。思维品质这个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最初提出。有此心理学文献认为,思维品质是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
个体思维品质的形成不是先大遗传的结果,卞要靠后大的培养和训练,特别是与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大,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己成为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必要性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与培养,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听说读写”,是对语文能力的具体化要求;
“学会自学”,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nu能力培养的内在核心,则是思维品质的培养。能力的外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其内在当然是思维在起决定作用的。忽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必然会使能力的培养事倍功半;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则抓不}了语文教学的关键。
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也是还语文教学木来if}i }的基木做法。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更多的关注是其思想意义和价值,{的忽视了其思维价值。G7读教学强调的是一个思想标准,-种解读力一式、一个标准答案。作文教学则过分强调与做人的关系,造成“千人一}}} I编作文,异曰同声唱高调”的摘疾,难见学生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语文教学要走出l叫境,适应新课程观念的要求,必须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探究式学习的指导,必须引导学生探究思维品质的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必须指导学生研究思维品质的完善。为语文教学展现广阔的.碧海蓝大,进血真正焕发语文教学的旺盛生命力。
从近年来的语文中考试卷里,也可看出对思维品质的要求己渐显突出。张为民先生就曾强调说,“一张语文试卷,无非包括两样东西:一是语文知识,二是思维力一法。”这是很有见地的。
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木质。文学作品卞要表现为形象思维,利技文章卞要表现为逻辑思维,作文的立意深浅是思维的差异造成的。句子衔接与病句修改、语序调性与句式变换、仿造句子与修辞辨析、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性合,无不与思维有关。当然,中考不是指导我们教学的唯一正确的力一向,但它却能充分显小语文教货对木身发展的思考。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各种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i,}读的对象一一文学作品中的绝大多数都有较深刻的思想性、‘审美性,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有歌颂积极乐观上进的诗歌,有宣扬真实、善良、美好的小说,有鞭挞虚伪、丑恶的戏剧,有体现至情至美的散文,深遂的哲言睿语令人折服,浓郁的爱国情操令你感叹,博大的父母亲情让你感动……抓住文学作品中这些美质美点,不失时机地向心理健康方向开掘,天长日久,自然会水到渠成。
2.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作文教学一般包括大作文和小练笔。大作文是根据语文教材每单元所确定的作文,是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利用大作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在命题上,提倡多样化,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其次,把作文批改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互批互改中提高鉴赏能力,增进同学间相互了解和沟通,使其在思想上写作上能够取长补短;再次,教师的评价要注意个性差异,对下等生作文注意寻找闪光点,给予激励、自信,对于优等生要褒扬适度,又要指出其不足。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又能避免骄傲情绪的产生,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
小练笔相对于大作文来说随机性较强,又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习生活选择命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更有指向性。如在集体劳动后写作《多出汗,多吃亏?》,在运动会结束后写《我的成败观》等。通过这些练笔,挖掘学生的善良意识,培养意志品质的自我调控能力,引导学生向健康向上的方面发展。
3.在丰富的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丰富的语文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语文活动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情绪环境,有利于扩大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创造。
语文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教师指导的得当。可进行诸如社会调查、自编小报、科技说明、现场采访、图书检索、网上查询、小创作、小制作、小论文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采珠摘宝,受到刺激、启发,产生联想、灵感,强化创新意识,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才能。
总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扎实、有效地训练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增强思维效率,提高思维质量,达成思维效果,完善思维品质,从而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2
一、“曲径通幽”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按顺序,有条理,铺“曲径”
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应重视教学练习顺序。在进入初中教学伊始,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做出三个学年内的作文教学规划,再在每个学年内进行学期作文教学规划,具体可按主题、按文体、按学生心理发展阶段进行教学规划。用这样的方式来建立起一个作文练习序列。如针对七年级的学生,其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应尽量鼓励学生的思想自由,让学生自由写作。在选题上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布置,争取让学生拥有思考不同主题的机会;针对八年级的学生,其重点就应该放在规范写作上,开始有计划地教学生几种主要文体的写作方法,点评其中优缺点;针对九年级的学生,又可回归到自由写作,这时的自由写作不同于七年级的自由,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学到的作文技巧与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教师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写得更好。当然,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有这样的时间安排,更要有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例如,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成长记录袋,把学生所交的每一篇作文都进行统一收藏与点评。如学生在第一个月的写作中,其文章已经可以达到理解作文题意。而到了第二个月的写作中,文章已经开始围绕中心进行写作,并可以凸显出学生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样的成长记录有利于学生进行总结与回顾,也构成一个写作的层次训练,学生在明确的.要求与顺序化的写作中,也就能更好地铺好每一块“通幽”的“曲径”砖。
(二)重个性,多表扬,会“通幽”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的传统模式是教师给出一个题目,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写一篇作文。在第二节课时教师会对完成得较好的作文进行点评,对表现不佳的进行批评。在这个过程中,写得好的学生实质上并没有得到教师的“点晴之笔”,因为教师不会再说如何写得更好,基本只是说这篇文章哪里好,哪句话写得好。而表现不佳的学生,看到其它学生写得好,受表扬,自己的文章却只有一句或者半句不好的评语,学生不能从这评语里找到提升作文水平的方法,只能知道自己写得不好。长期下去,学生就会默认自己写得不好,甚至开始厌倦作文的学习。当然,从教学层面上而言,作文的批改与讲评是教师的专利。而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层面上而言,应鼓励学生自己检查,自己品味,再进行改进。但现阶段的作文教学里,一般都跳过了这一环节,作文一交上去,教师改完,基本就已经下了定论了。实质上,所有著名的文学家都是写完之后自己改,几易其稿后才会让他人点评。基于此,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在作文里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个性,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就不能少掉学生自评这一环节。然后,在学生自评完之后,可以让教师进行批改,教师的点评是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所以对于基础性的写错字,写别字,引用句子不对等情况已经可以不看,只需要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一句话,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教师通过学生的自评能知道学生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想法以及提出的疑问,此时,教师在批改时无形中就回答了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实现了交流。这种批改相比于传统的教师批改也就更富人文情怀,也能让学生更多的明白作文写作的不足之处后再进行改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得到了自我的表达,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如何“通幽”。
二、结束语
总体而言,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是一个长期性的渗透过程。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才能激起学生对作文世界“曲径通幽”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提出的必然要求,是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初中教育是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连接着学生的小学和高中学习,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语文教学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为依据,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资源,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现代教育思想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语文教学
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世纪教育的发展步伐,由此便催生了我们一轮又一轮的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倡导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所有教学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新兴的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单向传输知识的模式,将课堂教学变为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前提下,相互交流沟通、共同提高进步的过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小学和高中的衔接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要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努力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突出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能坐在下面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带有明显的灌输性,学生的主体意识无法被激发,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精神格格不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调动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实现自我的教育与提升,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愿望。在新课程改革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和是非对错的裁判员,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升道路上的引路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在对传统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之后做出的必然选择。教师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要注意发展自己的主导作用,要成功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如果课堂教学毫无章法,那么课堂教学氛围就活跃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准确把握主体和主导之间的关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也同样影响着我们的教育事业。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单调与无趣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跃。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年,但是实际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教师对于运用多媒体的尺度把握不准,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有没有用多媒体的必要都一律用多媒体,要么就直接将网上下载的课件照搬照用,这样的教学不但不能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甚至还会降低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形式丰富的优势,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集中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深入其中,体会文章的内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再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让学生在声情并茂、身临其境的环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指引下完成自主学习与探究。
三、运用各种激励性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也可以引入适当的课堂评价体制,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随后,教师可以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予以保留和推广,对于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学方法可以进行改进或者剔除。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教学活动,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真正交到学生手中,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服务者、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的同时,将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教师要勤于反思:这堂语文课是否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重难点是否得到体现?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和提高?这些课堂上的教学因素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高低,教师要及时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进和提高,有效促进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教学思想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室为主阵地的教学方式,适当开展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语文课外活动,把课堂从教室内搬到室外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教师要努力在课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在课下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提高。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小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xx(16):126.
[2]朱瑞敏.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20xx(8):93.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4
1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的方式
1.1教师和文本的对话
初中语文教师和文本的对话主要表现在备课上,教师自己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过程就是其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和人生经历,用心感受文章,结合文章所处的历史背景,将其中所讲的道理融于现实问题中,为学生开拓出一个全新的视界,并最终将感悟和授课步骤记录在备课本上,备课不但是教师对教材的感性理解,也是对现实问题的理性认识,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令文本更具开放性。
1.2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由于人生阅历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学生对教材文章的理解和老师肯定有所不同,所以必须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让其用独特视角实现与文章的亲密对话,在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中,他们会查证文章中的生僻词汇,抄录文章中优美的句子,感悟文章中动人的道理,当然也有可能对文章和辅助教材产生质疑,进而让学生主动解答心中疑惑,在这一过程中,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特视角。教师则应该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养成颜色标记法、圈点法、问题法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1.3教师和学生的对话
在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当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对教材文章有了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互相交流纠错就必不可少了,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以欣赏而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针对阅读文章表达自己的意见,以热情耐心去感受并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其次,在学生说出不同见解时教师应以真诚的语气回复,比如“谢谢你的纠错,欢迎大家都来找错”;或者是“你的看法虽然有偏差,但确实给了我很大启发”等等,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鼓励,真诚是对话进行的'催化剂;最后,初中语文教师作为师生对话中更加成熟稳重的一方,应把握对话的节奏,通过双方眼神、肢体语言等的交流让师生之间达到情感上的默契,构建和谐的对话气氛,让师生在学习中共同成长。
1.4学生和学生的对话
生生对话是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分组合作交流是在对话中不断产生和解释疑问的过程,许多的新想法相互碰撞必将产生更正确完善的新想法。为此,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生之间没有代沟问题,可以更加自由的交换彼此的思想,将问题的解决教给学生自己去寻找,最终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共同提高。
2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对话型阅读教学构建教学模式主要有几个原则,吸引学生目光;让学生合作交流;巩固学过的知识,检查学习效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针对这些原则初中语文教师在对话型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在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和回答问题都是对话,让学生产生对话的欲望,引起心灵的共鸣,并将所学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并在对话中保持这种兴趣。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让课堂气氛变得积极活跃,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发言,对教师的授课也就更容易接受,尤其在分小组讨论比赛的时候,和谐的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调动课堂气氛,掌握课堂节奏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最后,在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中,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对文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不是给学生既定的答案限制。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自己选择课外读物,以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拓宽初中生的阅读范围,进而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3结语
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是经过教育工作者充分实践得到的教学方法,掌握对话型教学的精髓可以使初中阅读教学事半功倍,令课堂充满积极向上的能量,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也应在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对话型阅读教学体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
一、注重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
要让学生对阅读对象产生兴趣,不仅需要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基础,还需在引读方式上创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读中大胆提出问题,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社戏》的阅读中,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写社戏的目的是什么?的确,很多学生在读《社戏》中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但都没有提出来。此时,教师不妨以鲁迅《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中的话来进行解释,让学生明白作者是要通过可爱的故乡与罪恶的社会形成对比,表达自己对于光明的前景和人与人之间淳朴善良关系的追求,如此再去读课文,学生兴趣也就更浓了。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在读的方式上教师要注意创新,如可让学生小组进行比赛读、配乐朗读等。当然,读前提问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不错方法。如在教学《甜甜的泥土》时,可以以问题“为什么泥土会是甜甜的”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感受至爱的幸福。
二、明确阅读目标,让学生会读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喜欢让学生自读课文,而在读中要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不是很明确,结果学生只能泛泛而读,读后最多对文本有大致的感受,而要说个所以然却不知从何说起。明确阅读目标,就是要在学生读前以目标为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知道要了解什么、掌握什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自主阅读效率。在阅读中明确的目标引导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初读过程中,如果缺少了目标,学生的读会过于盲目,效果不佳。相反,以明确的目标为引导,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读,效果会好很多。一般而言,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结合文本来预定教学目标。如记叙文一般要求学生在读中把握住事件的主要内容,而议论文则要把握住论点和论据,小说则要紧扣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同时要关注人物形象的刻画。例如,在《范进中举》的阅读中,首先在故事内容上要向学生明确读中要把握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变化,其次是在人物形象分析上,要抓住胡屠户这一典型人物,对其语言和动作进行分析。在向学生明确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层次结构,尽量兼顾中下层学生。对于七八年级学生而言,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文本的基本内容是首要的目标,而重点句段的理解是关键。而九年级阶段的.学生则要将目标提升一个层次,以重点句段理解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学会去体验和感悟。
三、提出问题引导,让学生读懂
有了目标指导后,学生要掌握什么就较为明确了,但学生还没有深入到文本的词句中进行探究,对文本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要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教学就要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来提出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这样的阅读才会走向过程化,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引导,而引导的关键在于运用正确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在解决问题中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感情能力。1.围绕难点提出问题如在《孔乙己》的阅读中,导致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是学生在阅读中较难理解的,对此,教师可用问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孔乙己的这种性格?”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由性格分析而引入对封建教育体制的分析。如此,学生会对科举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2.围绕重点提出问题笔者在《月迹》的阅读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该文的内涵理解过于片面。此时,教师可提问“孩子们在哪找到了月亮?月亮有什么变化?”在此问题引导下,学生很快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通过对月亮的变化和孩子们的争论分析,学生对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变化及其发展变化轨迹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当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后不能无所作为,而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系统的认知。
四、关注体验感悟,让学生学会品读
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会因经验和认知等多种因素所限,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悟。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倡个性化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提倡生本化阅读教学,在阅读中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品读文本,在品读中丰富学生体验和感悟,培养道德品质,提高其审美能力,这样的阅读才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教师还是喜欢以考试为方向标,忽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感悟,结果一篇课文照本宣科式地授完也就告一段落了。其实,要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还是要多关注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品读文本。第一,要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如在《甜甜的泥土》的教学中,一个学生读完后哭了,他也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教师在安慰了该学生后,让该生以“泥土真的是甜的吗?”引导该生写写读后感,从其读后感中我们真切体会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第二,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生成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如在《孔乙己》的教学后,教师以“如果孔乙己在今天”为题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有的学生就写了孔乙己如果在今天将会是一名老师,还以文章中的“教‘我’认识‘回’字”为证。不得不说,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的确是进行过思考的。阅读的重点在读,关键在体会。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生这一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想读的基础上知道要读什么,在问题引导下能读懂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品读出作品中的韵味,然后再生成出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迈上新的台阶,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有效。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1-0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初中语文教学解析论文05-17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论文11-07
【精】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精品]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合集)05-30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11-0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