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31 11:56:18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经典)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经典)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

  教育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要求也是有所差异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改善沉闷的教学课堂、互通师生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效果.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来说还比较有新鲜感,因此我们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一、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发展至今,已经产生多种多样的合作模式.不要仅仅把合作学习当成是学生专属的学习方式,其实它有多重的实现形式.就目前的应用和发展状况而言,合作学习主要有学生之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之间互相合作以及全校师生共同合作等四种形式.再展开合作学习应用的论述之前,笔者要重申合作学习实现的必备基础,基础条件达不到要求,合作学习的实现效果会大打折扣:第一,就学生而言,教师让学生养成学习的自主性;第二,教师要让学生深知合作学习在课堂上运用的意义和价值,他的意义很清晰,就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乐于融入并积极合作,实现所有参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增长的共赢;第三,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思想和意识,锻炼相应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主要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团结能力的高低来体现出来.

  二、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有诸多的策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论述.

  1.教师明确合作学习理念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每一种教学方式都需要科学、清晰的教学理论作为指导,作为新兴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更是如此.初中生的思想观念还不成熟,他们对于教学方式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因此对教学方式理论的探究和认识就成为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只有将合作教学模式认识清晰,才能够运用其理论更好地指导自身的教学活动.对于合作教学法的理解,教师要从多个层面展开分析:第一,通过相关的书籍和教学文献,对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概念认识透彻;第二,从实现合作学习教学法的方式入手,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第三,通过合作教学法成功的教学案例,吸收其成功的教学经验,从实现合作教学效果的条件出发展开探究.教师对待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要仅仅停留在书本的解读,要有自己的主见,要在教学实践中对其去理解和把握,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其运用到课堂当中.

  2.构建科学的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无论多么创新也无论其多么的适应教学的发展潮流,它最终也符合当今教学的本质特征,即学生仍旧是合作学习的教学重点.就目前教学的成功案例表明,根据班级的特征有机地建立起学习小组,对于发挥合作学习有效性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在构建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随心所欲,结合实际是根本.第一,小组的人数要满足要求,人数要恰如其分,数量过少不能展开有效的合作,人数过多学生的合作难以面面俱到,一般而言,小组人数以六人左右为最佳;第二,小组成员构成要合理,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层次不齐,教师要让小组成员有明显的差异性,通过数学成绩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来让整个团体的成绩迈向新的台阶;第三,培养小组组长,教师主动地和学生沟通,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过程中选出学习优异、能力突出的学生作为小组的组长,这样在提升其能力的同时,也利于教学规划的展开.多项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多项式计算量较大、而且变化灵活,这就增添了知识学习的难度,单靠一个学生的.能力学起来会很吃力.如这个题目,已知2x2-1=x,求多项式20xx-8x2+10x+4x3的值.学生看到后会无从下手,但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很多,自然会萌生新的想法,通过转换的思想题目就会迎刃而解.

  3.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

  虽然学生之间的合作对于发挥合作学习优势的贡献较大,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教师置身其外的理由,相反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对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对数学有着深层次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灵活地运用合作的技能,要主动地融入于初中生之间的合作环境,营造出“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1)”中,教师问学生:你能否在坐标系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点,并写出它的坐标呢?结果多数学生找的点都在第一象限内,此时教师追问:我也喜欢在这个范围内找点,他们找的点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再追问:这些点的坐标有什么特征?自然水到渠成.合作展开的过程中不能避免学习困境的出现,对学生难以解决的数学难题,教师要循循善诱,通过引导启蒙式的启发方式来开放初中生的思维,尽可能让其通过自身的探索来解决问题.

  4.及时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

  合作学习应该追求一种课堂效率的高效性,这种高效性不仅与学生的参与状况有关,而且与老师的主导和关注度有关.一是,在合作前,老师要对其进行准备,例如合作的内容是什么,要怎样进行合作,各个小组的分工是什么以及学生在合作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等,这样可以对学生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二是老师在学生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不要有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而要积极地参与进学生的学习和交流中来,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师要对学生的合作过程全权包办;三是要进行适度的点拨,当学生有不会的问题或是无法克服的难点时,老师可以对其进行一点指引,给他们一个大致的方向,让他们去讨论,并且在学生得出结果后,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回答,让各个组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对答案进行点评,找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这样可以使合作学习可以更好的开展.

  5.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合作学习模式的展开同样也需要学生做出相应的改变,它是建立在学生规范自身的学习习惯基础上的.合作能力是初中生应该具备的,这同样是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中的重要财富.教师要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与此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去尊重不同见解的存在、能够勇于提出不同的意见、严格的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以学生严格的遵守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展开说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认真,不能脱离小组,要控制讨论的音调,不能影响到其他小组的同学,使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合作教学法对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十分重要,它符合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是实现合作教学法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前提,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要探究符合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方法,以此更好地改善数学教学的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2

  摘 要:步入21世纪,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与以往应试教育不同,新课标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这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标的特点,从紧跟时代、注重实践、引导探究、全面发展、情感教育五个不同的角度,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教学改革 建议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1世纪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分析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以致用,更加注重学生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那么,教师平时的教学活动也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而有的放矢。怎样才能做到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的放矢呢?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紧跟时代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互联网、多媒体、计算机、各类书籍等现代化设备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还可以加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在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尽自己所能充分利用好多种媒介高效传播数学基础知识。

  另一方面,现代数学科学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而初中数学教材的更新换代肯定会落后于数学学科的高速发展,这又要求教师们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还要利用多种途径,为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先进的数学知识。比如制作幻灯片演示文稿、动画等形式将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形象地展示出来;还可以利用网络等资源搜寻最新数学研究结果,作为平时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如此,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

  二、注重实践

  分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新课标要求下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这也要求教师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中。数学教学为日常生活提供了理论基础,日常生活又为数学提供了一个演练平台。两者密不可分,而连接两者的重要纽带之一就是教师的引导。学生们思维不如老师缜密,同时缺乏深入思考,教师在这期间就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与数学间的关系,将数学课堂上的理论运用于生活中,将生活中的难题还原成数学模型再来解答。

  如在讲解初中相似三角形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家中装修需要切割三角板的实例,真正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关、数学是很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联想解题能力。

  三、引导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标下要求学生在数学上有所体验有所收获,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深入的思考、是否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一个数学理论。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求教师们不仅仅将数学的结论告知同学们,更重要的是将结论的思考过程传授给大家,引领学生勤于动脑、乐于思考,让学生具备初步的数学思维、掌握基本的数学研究方法,让其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把何为勾股定理讲给学生,更要将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向学生简要介绍,帮助其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还可以号召学生组队参加诸如数学建模大赛之类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四、全面发展

  这里所说的“全面发展”有两层意思,一是学生间的全面发展,二是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学生们因为生活经历不一、家庭条件不一、思维方式不一、兴趣爱好不一等种种原因,导致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能力不一。新课标要求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加深难度,鼓励其继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而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要重点引导,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找回对于学习的信心。

  五、情感教育

  分析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标准》,不难发现,同以往的应试教育不同,情感教育被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另一方面,教学中要不断注重激励学习法,不吝啬对于学生的表扬,时刻做好准备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学生们学习的信心,不断加深学生的德育教育。

  总之,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同应试教育时期的数学教学有了很大不同,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新课标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敢于突破传统教法,抓住学生心理,与时俱进,注重实践,不断创新,全面发展,投入情感,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事半功倍,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我国各项现代化事业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普丽萍数学教育如何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xx年03期。

  [2]景具仓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J].数学教学研究,20xx年11期。

  [3]何文忠从“效率”走向“效益”——谈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04期。

  [4]蹇红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J].新课程(教师),20xx年02期。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3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枯燥的传统教学完全没办法满足数学课堂教学。初中数学主要以兴趣教学为主,真正的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并在这过程中对答案进行探索,寻找其中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自主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那么,该怎么开展这种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真正从心底里热爱数学呢?本篇文章便对此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方法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现在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单一的黑板教学,仅靠粉笔和尺子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落后,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本篇文章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初中的学生在社会上的经验尚浅,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绪特别不稳定,有些同学性格还会有些偏激,所以教师在跟他们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多付出一些耐心,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口才融入到学生群体里,积极地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品格、兴趣、专长;以平等、随和、善解人意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无论学生成绩是否优秀都能做到一视同仁,找到学生们交流的话题,努力与他们沟通消除师生之间的代沟,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便能成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2.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性格比较冲动,对待事情不会三思而后行,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恶劣风气的影响,致使他们讨厌学习,扰乱班级秩序,其实这跟他们现在的价值观有关系,大多数不听话的中学生心里都会认为他们现在的行径是有个性的表现,所以教师必须对他们的行为做出更加确切的处理方式。比如,某个班级的某一位同学,英语成绩非常差,他非但不愿意学习,而且还大声说话影响课堂秩序,导致班里的其他同学都没有办法好好听课,老师教育他,他用粗俗的话语顶撞老师。面对这样的情景,老师千万不能被激怒,更不要给他语言上的打击,或者是怀疑他的人格。我一般会选择对该学生进行家访,只有真正的去了解学生平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才能从根本上找到开导该学生的办法。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的一些基本情况,因为家中父母工作较忙,平时没有过多的对他进行管教,不知什么时候他结交了一群社会青年,他们都是一些品格不正而中途辍学的孩子,就是受他们的影响该学生才会走上歧路。我耐心地跟他谈人生理想、谈人际关系,并且在往后的日子里给予他无限的关心,最后配合他的父母一起,终于把他拉回了正轨,他开始信任老师,努力学习,最终他终是把落下的课程都补回来了,并且在期中考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他的事迹成为了许多老师管教学生的正面案例。由此看来,教师的教学管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积极的去关心学生,去帮助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渐渐地开始敬爱你,信任你,这样便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课桌上静静聆听。这样的课堂主要强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点,通过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点,整节课下来学生就只是木讷地听着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自身的逻辑思考。当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不能完全摒弃的,一些数学公式,定理和常见的题型等必须要通过教师的细心讲解,一定的讲解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比如,因式分解与乘法运算是逆运算,这个知识点容易使人混淆,这样的知识点听起来非常的枯燥,所以不能让学生完全被动的进行课程教学。因为光靠老师一个人授课,学生之间缺少合作与交谈,这样便会压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学习的习惯。数学本就是一门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感的学科,渐渐地学生便会丢失学习的积极性,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们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不断地去探索,树立“我要学数学”“我爱学数学”的积极观念。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做好一个引导人的身份。这样师生之间便能形成一个共同点,共同研究和探讨更多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初中数学教学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少数民族的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少数民族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兴趣培养策略,促进初中数学不断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培养;教学水平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初中生面对着大量的学习任务,难免会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这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克服种种困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影响

  在偏远地区的学校中,许多老师的观念都比较传统,达不到现在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可能会使一些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对数学知识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在数学学习中浪费太多时间,从而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造成了严重阻碍,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样也不符合现代小学教育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数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在许多初中数学课堂中,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解数学公式以及一些计算步骤,把这些都罗列给学生,让学生按图索骥地学习数学,如果问题稍有难度,就会让学生无从下手,解决起来感到特别的困难,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阻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造成了学生讨厌数学的现象。

  (三)师资力量落后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引路人,如果一个老师具有渊博的数学知识,以及幽默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使课堂氛围融洽、活跃,具有高超的数学教学能力,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然而,面对着双语教材,许多老师的观念以及知识能力达不到要求,没有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讨厌心理,不愿意上这个老师所讲授的课程,从而发展到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不利于初中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传统观念

  要想使教师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脚步,跟上教育事业的潮流,首先要做的就是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少数民族教育起到足够的重视,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该经常与学生互动,而不是以一副高贵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做到和蔼可亲,把数学课堂充分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有理数时,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思维观念,根据班级的人数设定扑克牌游戏。假如有50名学生,老师可以将扑克牌按照1~50的顺序进行编号,同时把学生进行相同编号,然后让编号为1的学生进行翻1倍数的扑克牌,2号学生按照同种方式进行翻牌,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名学生翻牌结束,老师可以问,有几张牌是正面朝上的,写出来并说明理由,这样不仅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有理数的规律。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个老师的课堂风趣幽默,非常吸引学生,这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还完成了教学目标,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实施教学,通过大屏幕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坐标系的特点,通过计算机的图形处理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坐标系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灵活地采用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教师水平

  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老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同时,学校应该对小学教育足够重视,在选拔数学教师的时候严格把关,保证教师的质量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淘汰一些蒙混过关的教师,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开创一个光明的未来;另外,学校可以对在职教师进行再培训,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还需要为教师建立交流平台,让教师之间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方法,促进数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做出贡献。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还应该不断地探索,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优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赵令平.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xx(20).

  [2]付志强.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兴趣培养[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xx.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4

  摘要:新课程标准立足学生的数学发展,将学生作为数学学习的中心设置了数学教学活动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得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的目标的实现差强人意。因为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注重知识与方法讲解,忽视了学生的数学认知和是否能有效接受所传授的知识这一情况,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死记硬背下掌握了知识,但却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甚至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对此,在本文中,我主要立足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来进行详细论述。

  众所周知,情感是一个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主要是指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产生的数学兴趣、动机和自信心等。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的照本宣科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因为学生在大量抽象的知识灌输下,难以深刻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无法灵活运用其来解决问题,无法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尤其是在数学考试中其成绩是越来越差,这也就导致学生在长期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和学习压力下,丧失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对此,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有效实现情感态度目标,可以将情感教学引入其中,借助多样的情感教育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寓教于乐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知识灌输的方式只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扼杀在摇篮之中。对此,教师可以在古罗马著名诗人贺拉斯寓教于乐理念的指导下,采取以下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一)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情感教育活动开展的基础是借助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会借助系统编排的数学教材内容向学生统一传授抽象的前人的知识、经验,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其产生求知需求的基础,既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就需要从其个性差异入手,选取符合其数学学习实际情况的内容来满足其学习需求,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以“几何”教学为例,倘若教师在教学之初直接将什么是几何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不能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几何,在抽象的概念中还会使学生产生几何难学的意识,其学习几何内容的兴趣可想而知。对此,我会直接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采取问题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平常所看到的篮球架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呢?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车轮都是圆形的呢?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工厂大门的折叠门是四边形的呢?……在生活几何现象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会对解决“为什么”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此不用教师过多的驱使,他们自然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满足学生的成功需求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中,对于数学认知能力差的初中生来说,数学是极其难以理解的,而且在长期的考试中,他们无法顺利解决考试问题,得不到良好的成绩,认为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以此在长期的考试失败中丧失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由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满足学生成功的需求。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不同数学学习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数学学习成功的需求。纵观我所执教的班级,数学学困生比较多,所以我会对学困生给予自我表现的机会,如我会指定每一个学困生每人每天轮流准备一则数学小故事或者数学新材料,在每次上课之初会让他们进行演讲,以此来满足学生的数学表现需求,更能使其在生动的数学小故事中受到数学家为了真理、科学不懈探究的精神的感染,以此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意识。

  二、以情施教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自身情感调控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不光其自身的教学活动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影响,教师自身的教学情绪、言行等都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对此,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以最饱满的情绪来面对学生,在此作用下,使学生深受感染,以此在上课的时候也能以饱满、热情的情绪来进行学习。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会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以清晰的语言和丰富的体态语来感染学生,如此学生会在我的情绪调动下产生一种亲近之情,课堂氛围自然会变得愉悦、轻松。

  (二)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

  学生数学情感的产生除了其自身的'兴趣、自信等之外,还来源于数学本身的魅力。当学生能深刻地领悟到数学的独特的魅力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当他们一味地觉得数学难学的时候,数学的魅力会被枯燥所遮蔽,以此学生难以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可以从数学独有的魅力入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将数学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纵观初中数学知识,尽管其包含着无尽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自身就独有魅力,甚至描述问题的语言也是极具吸引力的,这就为教师借助数学自身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在组织“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会引入“黄金分割”,接着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对“黄金分割”进行调查,弄清楚什么是黄金分割,如何用黄金分割来解释蒙娜丽莎这一世界名作带给人们的美感等。如此,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其在数学探究中领略到数学的美。除此之外,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通过分析当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的原因,主要在于数学与生活相割裂,数学知识作为抽象的理论内容而存在。对此,我会借助生活化的手段来将与所讲授的知识有关的生活内容引入其中,以此在降低数学抽象性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其数学探究兴趣,使其在生活中自主探究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我在组织“一次方程”教学的时候,会利用一杯水、一瓶果珍来进行生活小实验,在实验中使学生直观地弄清楚浓度问题。生活实验本身就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在兴趣的内驱下自然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并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采取寓教于乐、以情施教等手段来唤起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活动参与中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此实现情感态度这一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立忠.基于情感教学理论的初中数学教学实验研究———以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为例[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5.

  [2]张研.初中数学情感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吉林:延边大学,2011.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5

  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时,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以生文本,在传授知识之外,重视对学生自学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本文以初中学生数学自学精神为研究对象,从课前预习、教学过程、巩固练习等环节探讨了通过结合讨论环节培养学生自学精神的策略,以期为培养学生自学精神提供有益参考和建议。

  一、引言

  对于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是必须实现的教学目标之一自学精神是学生开展独立高效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课标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帮助他们有目标和计划地构建知识体系,从而逐渐提升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有力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通过对学生自学精神的有效培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稳定进步。

  二、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学精神

  初中学生自学精神的培养应该从课前展开,通过开展针对性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初步了解所学知识,从而为后续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学精神,还能够有效提升后续教学效率具体而言,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很多教师认为朗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科目的“专利”,实则不然,朗读是各学科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的关键一步,也是培育学生良好自学精神的基础包括数学概念、理论、公理、定理,还有例题解析等都应该安排学生用心阅读,通过大声朗读加深印象,发现自身知识的缺漏和理解欠缺之处,从而逐步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并通过发现问题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其次,培养学生自主提问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朗读时可能会碰到很多学习上的疑难点,此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不立即查看解析,而是将自己的疑难点记下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独立思考,看是否能通过已学知识获得答案如果通过独立思考依然不能获取答案,那么就可以找同学或者教师讨论和请教,在讨论中加强学习和理解,有效提升自己的自学能力再次,培养学生在预习环节做好笔记和记录的习惯,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将通过笔记或者记录的方式对遇到的疑难点进行标记,同时还可以将自主思考和交流讨论的结论和心得记录下来,在学习完单元知识后对比总结这些学习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精神的有效手段。

  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精神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自学精神的最有效环节,教师应该在开展数学概念、规律和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精神,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讲解数学定理、公理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喜欢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定理和公理的来由、内涵和应用展开详细讲解,也不管学生是否喜欢听,这样顶多只能让学生大概了解这些概念,而不能形成活学活用这些概念的能力如果教师重视对学生自学精神的培养,能够根据定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和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并在学生能够形成数学认知的关键环节上进行适时的点拨通过这些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师生间开展有效的讨论,从不从层次和角度解释定理真谛,学习定理内涵,才能真正使学生掌握定理及其应用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精神。

  例如,在对“三角形相似定理”进行授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定理的大概内容,对定理形成初步理解然后认真预设能够激发有效讨论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猜想、讨论和归纳,进而提出问题,展开逻辑推理和论证采用“引导—类比—讨论—归纳”的流程,在学习定理的基础上,还能通过类比进行一些发散型的思考如:两个三角形两边如果对应成比例,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两个三角形如果有一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这种充分激发学生自学精神的教学方法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求知欲,推动他们不断探求新知识,从而形成一定的自主客服学习障碍的能力。

  四、在教学之后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通过课堂教学教授学生新的知识,也要通过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练习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在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而自学精神的核心又是学生开展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完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巩固练习的质量,以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为根本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还应该课课堂上设置讨论交流的环节,促进师生和生生的讨论,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解答练习中的疑难点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首先,对解题过程的讨论和反思,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预留讨论时间让学生通过与老师和学生的讨论明确解题过程是否具有严密性、合理性,答案是否正确等通过讨论环节,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思维更加活跃,对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精神非常有利其次,对数学思维的讨论和反思,很多学生在解题时会受到定势思维的束缚,不善于展开逆向思维,不会从不同角度去解答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学精神的形成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讨论环节中对自己的数学思维进行反思,对于有些题目,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甚至反面探讨其解决方法,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精神和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和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教育人士的共同认识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密切把握这一教学发展趋势,将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在课前预习、教学过程以及巩固练习等环节全面融入培养学生自学精神的理念,并通过开展有效讨论进一步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促进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6

  合作学习是让多人组成小组在一起自主学习合作。传统的老方法过于古板、缺乏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作用,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这是课程改革和学生有效率学习的必经之路。下面将阐述合作学习的优势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

  1.1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简单来说,合作学习模式将一个个简单的个体组成一个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每个人互相学习,共同努力,一同进步。当学生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他们之间才会相处地更加和谐,整个团队之间才会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最后一起将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我们都知道,当我们经历一些我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会产生一些气馁无助或者放弃的念头。但是,当一个团队在遭遇同样的问题时,团体中的成员会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并且团结起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2 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合作教学和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比,不再是那么古板的填鸭式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相互探讨的时间,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接收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这样做,可以使老师掌握每个学生对数学的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例如,在进行小组合作模式学习时,小组也许会遇到相对来说较为有难度的问题,这些困难也许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点或者是有关于课本内容的延伸,这样一来,老师就会发现学生们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这些不足进行合理的课堂教学。1.3 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世界上每个人在学习或工作及生活中都不能离开其他人的`帮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间很少能够在一起合作学习。尽管学生了解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但是他们之间却很少会在一起分享经验,讨论学习心得,所以这种老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合作学习使学生们在一起交流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进步。除了这些,学生们加强了他们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明白了合作的重要,还使得他们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在文艺复兴时期蒙田就强调过交流的重要性,合作学习使得学生们的思路更加广泛,并且使他们学习更加灵活。

  2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实行小组互动学习模式:以前,我们认为课堂上的互动只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事情,而对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缺少关注。即使有人对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行关注,但是大多是一种批评,觉得那样违反了课堂上的纪律,破坏了课堂上的正常氛围,影响了老师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对于互动的理解还不够宽泛。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大多是会在学生之间会发生的情景。观察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发现这是一种提倡多元化的交流方式,而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也使得教学过程的演进向前发展,这也是当今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2 实行学生之间相互竞争: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他们合作学习能力的体现,这也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竞争。比如说,初中生的数学课本中有很多内容是教学生们学习方程。因此,初中数学老师可以根据这个,让学生之间相互竞争,但是又不脱离合作学习。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班级数学成绩情况进行分组,但是要保证每个组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差不多,而且每个组的人数要相当。然后,老师可以给每个组发一张写着有关方程问题的白纸,每个组中的成员都要做里面的题目,每个人只可以做一道题,做完就给下一个没做的做。当那个组的题目做完后,计算一下他们所用的时间,各小组进行比较,看哪个小组时间最短,和正确率的高低。通过实行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也有助于每个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当小组中有人数学较为薄弱时,通过其他成员的帮助来提高数学,这样小组成员可以共同进步。

  2.3 实行小组课外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

  更好地解决困难,而数学在生活上的应用时非常广泛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课堂外的实际生活中。因此,老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堂外进行相互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应该是和生活有联系的,比如让学生计算家庭中水电费的开支等。

  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模式是教学中的一次改革与创新,不仅能够使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协作,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们可以不断努力改进,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得更好。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7

  摘要:本文提出了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法、交流——互动型教学法、辨析——应用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四点创新,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初中生想象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主体参与型交流——互动型辨析——应用型多媒体教学创新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于这一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改革或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在于: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教学一开始,教师要创设数学发现活动的环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提出开放性问题。问题是思考的起点,但作为教学的开始环节,不要把问题设计成一问一答式,而是围绕教材待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正确引导学生思维,激发探索新的问题。其目标指向常常是:可做什么?该做什么?

  其次,观察情境,形成问题猜想。要让学生针对教师或本人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实践操作等。

  再次,调动发散思维,研究问题。如今的初中数学题目大都是比较灵活的,有着多种解题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在把握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发散思维能力,深入研究问题,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发散性地解决问题。

  最后,触类旁通,灵活应用。学生从问题中得出的不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触类旁通,灵活应用平时积累的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多种思维方式解决同一问题,以单一思维方式解决多个不同问题。

  二、“交流——互动型”教学方法

  今年,观摩了我校的一堂“整式加减中的同类项”数学实验课,授课老师就较好地实施了这一模式。他采用了如下方式进行设计:在上课时先拿出几小袋硬币,要同学们数一下各有多少钱,结果出现:

  学生1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中拿出来,边拿边加数:5角,1.5元,2元……(三分钟后报出共8.3元)。

  学生2把1角的硬币十个十个地拿出来,把5角的两个两个地拿出来……(二分钟后报出共8.3元)

  学生3把桌上的硬币分堆:一堆全是1元,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

  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一分二十秒后报出共8.3元)。

  老师设问,哪一位同学数得最快,并且不容易弄错?为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学生3既快又准,因为采用了分类计数。”

  至此,教师点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那就是——同类项。”

  三、“辨析——应用型”教学方法

  研究性学习可采用这种方式:问题实例——分组研究——探索分析——归纳结论。但须注意,实例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举个例子,新教材“打折销售”一课的教学设计,首先由电脑显示服装店海报,教师提出问题:

  ①你知道打6折是什么意思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时机向学生介绍标价、售价的概念:售价=标价×打折率。

  ②这家服装店老板将衣服打6折售出,果真是“跳楼价”吗?其中到底有何玄机?

  ③假如老板将一件衣服的成本价提高80%后标价,又以6折出售,出售价为216元,老板是亏了还是赚了?设成本价为x元,列方程:(1+80%)60%x=216,得x=200,结论是赚了16元,进而导出利润、利润率的概念。

  ④如果将上例中“若出售价为216元”改为“结果仍获利16元”,你能求出这件衣服的成本价吗?你还有其他的改编方案吗?

  ⑤假如你是一名老板,你将如何提高你的投资利润?假如你是一名顾客,你又最关心什么?在当今促销热中,面对抽奖、打折、大削价,你有何感想?

  ⑥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数学语言构建生活中打折销售的有关实际问题,与同伴交流。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与学生共同交流探究。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能按照数学知识间的相互关系,把相应的课本、练习、习题、解答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超文本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这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自学都是非常有利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难点;其次,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收集资料解决数学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8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具有严密系统性的演绎科学,客观上要求按教学规律办事,即结合学生实际,遵循循序渐进和可接受原则.然而,我国目前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组织形式虽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统一要求,发挥群体的教育功能,但是,它也存在着弊端,因为班级授课的高度集中统一,教学要求标准化,教学进度同步化,教学对象集体化.既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尤其是初中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农村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逻辑性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是差距很大,并且,这些有差异的学生都编入了同一班级.教学中,若按同一要求,同一尺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统一的数学教学,而不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会使后进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厌学情绪;优秀生则因学习过于轻松而放松了学习,抑制了个性发展.这与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主旨不相符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对现实,数学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很好体现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什么是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与他们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应的、着眼于促进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呢?

  由于因材施教是学生之“材”和教材之“材”的高度统一,因此,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两“材”之间的内存联系.既然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层次之分,那么,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就有必要进行分层要求,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测试等.这样都会教有所成,学有所得,大面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研究学生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由于一个班级有五、六十名学生,他们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不尽一致.因此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一般特点,又要了解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学习水平的高低和学习成绩的优劣都是可以转化的,不能对某些学生报成见或偏见,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因此,教师对班上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必须作系统、深入的了解,用发展的观点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班内分层教学的前提.在对全班学生深入了解的前提下,教师要给学生讲清楚分层的目的、意义和做法.让学生明白: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逐步向各自的目标迈进,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这样就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了各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然后,采用学生自报为主的方法进行层次划分,先由学生依据自己数学学科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教师根据学生的自愿,再结合他们的实际作出最后的决定.对个别低层高报或高层低报较为明显的学生可作适当的调整.力求做到让学生没有顾虑,没有心理负担,舒心乐意地到相应的层次里.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要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的升降进行动态调整.

  分层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划分为后进生(A层)、中等生(B层)、优秀生(C层)三个层次(此层次是动态的),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再划分为几个小组.按自由组合的方式,将优秀生一名、中等生二名、后进生一名混编成四人学习小组(人数不均匀的,可作适当的调整),分别座相邻的前后两排.并让优秀生担任组长,以便组织开展互帮互学,创造适合于学生个性特点的学习氛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和归宿,也是评价、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是实现分层教学的保证.根据教材、课标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既可以实现又不是轻而易举.可分为所有学生都能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后可以达到的中层目标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达到的高层目标.

  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提示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课后检查是否达标,一堂课多数时间要用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对B层学生,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放低要求,浅讲多练,查缺补漏,弄懂基本概念,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另外,要全面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把教学过程设计为若干个由易到难的小问题,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发挥求异思维,深入探讨.要把容易的问题留给后进生解答,把有难度的问题让给中等生去思考,把高难度的问题交给优秀生去突破.通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强化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争取新的成功的内驱力.

  三、训练分层

  分层训练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由于教学过程一般都是始于课内,终于课外,特别是数学教学必须通过做练习来巩固、提高,因此,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后进生能够做,“吃得了”;让中等生喜欢做,“吃得好”;让优秀生有兴趣做,“吃得饱”.尽量满足学生的求成心理,使学生乐于进行练习,使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学生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做完本层次题的基础上积极向上一层次试做力所能及的题.收作业时,每个四人小组中,A层交B层验收,B层交C层验收.在验收的过程中,不但要检查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还须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立即指出,当场改正,最后交教师批阅.这样,作业中出现的不懂问题,可在互助小组中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练有所得.

  四、辅导分层

  分层教学中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提高,但并不是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得到了充分“挖掘”,因此,分层辅导在分层教学中显得必不可少,特别是一些A层学生,不仅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更缺乏学习的信心,认为“努力了也学不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对这些学生要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和进步,并给予表扬与鼓励,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对于一些C层学生,要引导他们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阅读一些课外杂志和书籍,积极组织开展知识竞赛,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把课堂教学内容加深拓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通过分层辅导使每类学生都体会到教师喜欢他们,对他们寄予了厚望,使他们有积极的情绪,自觉地在数学学习上下功夫.

  五、评价分层

  评价分层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考试仍是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制定评价方案.笔者的具体做法是:每学完一章后,让每个学生各出一份试卷,或者让A层学生出填空题和判断题,B层学生出选择题,C层学生出解答题,然后在同层次学生间进行交叉测试,以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作出鉴定,教师负责检查总体情况,并让学生自己找差距,相互鼓励,互相促进,期中或期末,则由教师根据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出题,试卷均由共同题、A层题、B层题、C层题和附加题五个部分组成.考试时,A层学生只要求在完成共同题的基础上,再完成A层题;B层学生要求完成共同题,A层题和B层题;C层学生则要求把共同题、A层题、B层题、C层题全部做完.其中A层学生可选做B、C层题,B层学生可选做C层题,C层学生则可选做附加题.教师根据学生选做较高层次题的实际情况来评价学生.这种做法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向上一层次递进的可能性,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促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的目标努力,效果是明显的.这种“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法我已经实践了三年,所实验的班级已经于20xx年毕业,从中考的情况看,实验班的成绩是令人满意的,“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9

  摘要:初中数学相对来讲是比较抽象的,而且也是逻辑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学的教学需要讲究方法,要更加具象化、生动化地表达给学生。加之,学生的年龄较小,如何更有效地传达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是当前教学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孩子,在教学条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引导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和对策;策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和依赖性记忆,学会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方式才是现代教学,尤其是数学这一抽象学科教学的进步之处。而对于农村初中而言,由于存在教学条件和城市的差异,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尤为重要。

  一、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具使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初中生的思维比较简单,正是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随着现代新课程的发展,数学学具也不断地进入学习课程。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学习,尤其是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具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理清各个图形相互之间的关系。由于教具具有直观具体的视觉感受,可以有效地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兴趣,使其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和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把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实验和体会。

  但在农村的很多初中,学前教育的各种条件都比较不完善,并且应试教育的思想在人们的意识中有很深的影响,对使用学具的方式不够重视,因此它的教学使用率并不高。尤其对于农村的教师,因为长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习惯用刻板的板书教材教学,不能正确认识教具的作用,认为他像玩具会影响学生的上课效率。并且农村的学生对学具的认识、操作开始的较晚,动手的能力相比城市的小孩较弱,不能独立地、灵活地进行使用。特别地,对于初中的学生,可爱淘气,喜欢乱动,相对来讲定力较差,教具的使用不得当很容易使他们分散注意力,偏离了有效教学的目的。就像有时经常会听到很多教师的困惑:上数学课教具的使用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但是教学效率并没有很高,很多教学任务并不能当堂完成,到底应该如何合理的平衡教学关系让很多老师愁眉不展。所以,如何使教具的使用在农村的教学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使学生更爱自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是对当前农村数学教学的一个思考。

  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因为农村的生活更贴近自然,有很多有趣的生活现象,并且在这最原生态的生活现象里其实包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所以,用现有的资源去融入数学教学,挖掘农村数学与农村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找出连接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在面对一些相对困难的题目的时候,教师应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利用平面图形知识,为自己家设计某样东西(如窗台、台布等),也可以为学校设计花坛,给学生具体的一块正方形地,要求种花面积是花坛的一半,怎样设计?若给出几种草的价格,总费用为一千元,又怎样设计?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并且合理利用资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数学本来就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真正的数学目的,也才是学生口中真正的学会。在农村,需要的不只是单纯的完成课本的教学和课后的练习题,老师应该针对性地设计实际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去解决,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作业偷懒,同时提高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的能力。虽然可能适合农村初中生解决的实际生活问题并没有很多,但是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发现,去捕捉可能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和乐趣。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农村周围的集市上,利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购买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或者食物,做一些简单的计算,或者做一些蔬菜价格的调查等等一系列能够让他们发觉数学的生活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锻炼了他们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在农村有限的教学资源和状况下,把数学生活化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进步,捕捉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有效的转化为学习问题并将之引进教学课堂,可以锻炼农村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发现的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除了上述的两个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教学发展,农村的教学也应不断创新和推进。设立问题情境、模拟化教学方式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并且不需要很多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资源的投入。在这些问题情景的创设中,学生会被新奇的课堂方式所吸引,主动地去探求每一个问题,学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分析知识,把新旧知识通过这些互动联系起来,通过这些联系找到答案。

  但是,找到合适的问题需要老师花费一定的精力,并且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否则,如果题目过难,学生会因此却步不愿意主动学习,太简单则没有实际效果。因此,合适的问题情境处理,可以让他们慢慢地找到兴趣点,激发探索动力,提高主动去发现问题并愿意去了解问题的意愿。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是一群还不能够完全控制自己想法的,更容易被引导,但前提是方法合适,只有如此,才能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让他们更快地成长,更好地进步,不会因为环境和资源的相对落后而不能像城市的学生一样更好地去吸收、理解和运用知识。

  所以,针对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找到合理的方法,合适的方向,就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农村初中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也不是一天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的过程,积极地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农村初中的数学课堂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2]张伍言.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xx,(5):34-35.

  [3]王俊腾.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00067.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0

  一、概念类比,理解本质辩异同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是重要的一环,对于概念本质的理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有效的进行突破呢?进行概念的类比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大量的概念,如果孤立地去理解与记忆这些概念,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负担。但从概念的定义形式上看,有一部分概念的定义形式是相似的。通过这些概念之间的类比,进一步理解概念的本质。例如: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概念分别为: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由在同一平面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由在同一平面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多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从概念的定义形式上来看,是对一类图形条件的限制,形式上是一致的,不同之处,一是三角形定义中没有“在同一平面”,二是组成线段条数,其他都是相一致的。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能从一个新的角度与高度对这三个概念进行认识与理解,进一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二、策略類比,讲究学法求效率

  学生对新信息的接收是有意义的,是从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出发来学习新知识的,在这一建构与认识过程中,类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运用整体性解决问题策略类比的思想方法,能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在教学反比例函数时,采用整体解决问题类比的思想,把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图像性质作为原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习目标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流程设计如右。由于在教学中渗透了类比思想,在学习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时,学生得到了与课本不同的结果。学生类比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k的变化与它的图形产生直接的.动态关系),在电脑上改变k的取值,通过实际的操作,发现如下新的规律:

  生1:当k>0时,k越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越来越靠近坐标轴;当k<0时,k越大,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越来越靠近坐标轴。

  生2: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说,即|k|越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越靠近坐标轴。

  事实上,在备课时根本没有想到k与图象的这一关系,只是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学生这一独立自主的发现,极大地震撼了我,使我认识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同时也说明了在数学教学中类比思维的渗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思维的空间与方法。

  在解决数学中的一个新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联想,搜索学过的知识与解决问题的策略,找到一个原问题,通过与原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类比,用原问题的解决策略去解决目标问题。例如,教学“求多边形内角和”。学生通过联想搜索,回忆求四边形内角和的策略——把四边形分解为三角形,然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否可以用同样的策略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呢?通过图形的分割即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把多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在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就可以求的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知识只有构建成网络后,学生才能从更高的角度整体地把握知识,而知识结构类比就是建立知识网络的一种有效的好方法,它能揭示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知识结构类比能使知识得到横向拓宽,也能进行递进的深化。

  三、思维方式类比,突破难点会创新

  (1)实物归类

  教师把学习用品、玩具、零食(形状有圆、方、三角形)混在一起,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进行分类,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①你的分类的标准是什么?②假如分类标准一样,则分类是否唯一?③你有几种分类方法?

  (2)多项式中项的归类

  观察多项式-2x+8y-4z+x-y回答下列问题:①你想把哪些项归为一类?②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类的?那么3a2b-4ab2-3+5a2b+2ab2+2ab-6ab+8呢?(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由代表集中发言,其他组进行补充完善)

  实物归类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存在分类现象,并且通过实物分类,让学生明确分类的标准与方法,事实上学生通过准确的实物分类理解了分类的意义与标准。

  再出示多项式,让学生进行分类,学生一定会与实物分类进行类比,也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对于-2x+8y-4z+x-y,有的学生利用系数的正负来进行分类,而同类项只是分类中的一种特殊情况。

  数学学习要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背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通过“由表及里”类比,获得数学本质和模型。象上面生活中的分类方法与标准是原问题,是学生所熟悉的、了解的,由实物分类类比到数学分类,学生觉得数学并不是那样的神秘与抽象,离学生的生活是那样接近,把日常生活中普实的方法移植到比较抽象的数学中,从而更容易、更切实地理解数学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加强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四、反思类比,提高思维深刻性

  利用类比方法可以深刻地理解概念、公式、定理的实质,分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也可以数题一法,概括出一类问题的解法规律。但也要防止生搬硬套、发生定势思维的错误。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线段”的学习中曾出现这么一题:一条线段上有n个点,问共有几条线段?

  每个点出发可以画(n-1)条线段,n个点就构成n(n-1)条线段,但是每2个点之间按照上述方法计算重复了一次,所以要除以2,所以共有n(n-1)条。

  运用类比的思想,比较容易解决八年级下册“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一个问题:一次聚会,出席的每位代表都和其他代表各握一次手,统计结果表明,一共握手45次,问参加聚会的代表有多少人?

  设参加聚会的代表有x人。每个人握手的次数是(x-1)次,x人就握了x(x-1)次,但是每2个人之间按照上述方法计算重复了一次。所以要除以2,则有x(x-1)=45。

  上述两个问题是形变而神不变,学生在学习线段的基础上,握手问题易于解决。但在类比过程中,不能按其对象表面的相似机械地类比,否则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1

  1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教师虽然是知识的呈现者,但更要重视学生本身对各种知识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学生的想法,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调整自己对初中数学的理解能力。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知识,而是主动地重新建构信息。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以问拓思和以学定教,形成高效互动的有效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度,而参与度则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因素有着极大的关系。师生应积极互动交往,使课堂成为师生智能展示与能力发展、共同学习与研究知识的殿堂。认真阅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知识目标要求,使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现。准确地把握数学的教学任务,防止出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严重脱节。初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部分过程,教师要把课堂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生“学的课堂”.教师要成为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者,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形成师生合作交流、共同学习和体验成功的共同体。

  2 搞好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培养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民主学习的权利,对学生既要讲究民主,并且还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要热心的指导学生,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体性以及创新精神,还要发挥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构建出师生彼此尊重、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课堂偶发的不良现象不气恼,对待调皮的学生不在课堂上大加批评,对有问题的.学生,要留待课后先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再耐心给予讲解,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他们,从不放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自觉地接受数学知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 多种教学手法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1 教师的态度和蔼亲切,语言生动幽默。

  教师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与学生交谈,就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差距,他们才会把你当作朋友式的教师,会向你倾诉心里的想法或者思想上的困惑,如果对教师有好感,也就会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生动而幽默的语言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期待这样的老师的到来,因为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给大家也带来了快乐。

  3.2 授课应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

  数学这门学科的连贯性强,新的知识往往建立在以前知识的基础之上。所以在讲解新课之前,总要把与此课有关联的旧知识温习导入再逐步加深,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同时将相近的知识进行类比学习,必要时还需建立知识框架图。

  3.3 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自制教学模具,实施趣味教学。

  要求教师要仔细钻研教材,多看教学参考用书,把握教学目标,吃透重点、难点,并及时归纳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仅要丰富教师内在的学识,而且要想办法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是说勤动脑、想办法,不但要让学生听懂,还要增加趣味性,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手段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教学并不能仅仅只针对少数的优等生,否则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因此,数学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就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使每一个人都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

   3.5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一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才有可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才能为研究性学习提供可能。所以,要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二是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富于启发性。只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体现数学内涵,体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价值。三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数学生活化。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数学知识理论化、概念化,其实,数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内容最能贴近实际生活,也最能解决生活、生产问题,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大胆引入生活数学理念,培养学生生活化的数学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龙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与策略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xx,(08):73-75.

  [2] 卢艳红。浅谈初中数学中数学思维的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16):110-111.

  [3] 宋顺如。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xx,(06):47-49.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2

  一、运用情景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在我国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数学成绩差距较大的情况普遍存在,这是因为一些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兴趣,上课听讲不认真,作业完成情况差,使得无法有效地吸收知识,形成成绩差的恶性循环;而一些学生则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较高,知识掌握也较好。针对这种差距较大的情况,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学,通过充满趣味性的情景模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更简单地学习数学,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平均水平。例如,在进行《多边形内角和》这节内容的教学时,首先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问题,由于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都了解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推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推测:方法一:将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用量角器来测量,再把测量出的四个度数加起来,就可以得出四边形内角和为360°这一结论。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但由于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了,也是具有一定成效的。方法二:让学生自己裁剪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的纸片,将其平凑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四边形,经过测量后,学生可以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这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总和。显然方法二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对三角形于四边形的认识,不仅回顾了已经掌握的内容,还能做到学以致用,再加上自己动手体验,这就更加巩固了知识点,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结合这种方法的具体思路,教师再来告诉学生辅助线这一概念,通过对角线来得到两个三角形,根据这种思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用灵活的方式掌握了知识点,对各种几何图形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今后面对类似的问题时,也能够运用相应的方法来解题,这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就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各个知识点,数学学科对于理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地去记公式,学生必然会觉得数学非常枯燥,由于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理解知识点,因而在运用公式时也缺乏灵活性,这样就使得学习效率低下,也非常被动。初中生的理解和认识能力并不完善,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公式并能够在各种题型中有效运用,就要创新知识点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相关公式的具体应用。如勾股定理可以被运用在门框结构的规划上,一元一次函数在消费时可以用于价格的衡量等。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采取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让各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在互相帮助的学习中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我们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努力中,不仅要考虑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还要深入研究数学科学、数学活动和数学思维的特点,寻求数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思路时,学习起来也会更轻松,成果也更明显,因而就会更加热爱数学。数学的解题往往具有方式上的多样性,很多题目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的解题能力,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意性思维都非常有利。

  四、结束语

  以上就是笔者分析出来的几种主要方法,由于数学的灵活性和逻辑性,能够用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还有很多,并且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更新,这些方法也会更加完善。因此,只要能够合理地运用先进和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思路,让学生热爱数学,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3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还有利于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初中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要注意多媒体的辅助地位,设计出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初中生自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把数学知识变难为简,通过文字、声音、视频等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总结和概括,以促进学生更有效、更快速的掌握数学知识。

  而且,在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初中数学教师的青睐。

  因此,如何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价值,就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下面,笔者主要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策略,希望对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一、创设轻松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强,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情境中找到学习数学的方向和动力,能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情境有故事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等,不同的教学情境具有不同的作用。

  对此,数学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初中生的潜力。

  比如,讲“图形的相似”时,学习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认识相似图形,理解定义,会判别相似图形。

  于是,我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情境,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我利用多媒体给初中生展示了许多生活中相似图形的例子,如放映电影时,投在屏幕上的画面就是胶片上的图形的放大;实际的建筑物和它的模型是相似的;用复印机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所得到的图形,也都与原来的图形相似。

  然后,我让初中生去思考在生活还有什么事物是相似的。

  接下来,我引导初中生尝试着画几个相似图形,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课堂氛围异常活跃。

  当学生处于情境中时,能够充分得到锻炼和提升,也能够使师生达到共鸣。

  最后,我设计了探究性问题:“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并说明理由。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师的帮助下积极探索新的学习策略。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以初中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注重因材施教和启发教学,发挥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初中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学思维。

  因此,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比如,“正数和负数”这节是小学所学算术数后对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因此,必须要得到师生的重视。

  我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入负数的概念,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我在大屏幕上给学生展示了中国地形图上的海拔标注数据,如8848.13,-155等。

  这类的数据在日常生活中还应用于天气预报中,如20摄氏度,零下8摄氏度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识别负数,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其实,初中数学知识并不难,只要学生能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现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就一定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学习技巧的指导,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够更加轻松自如。

  以前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经常占据主导地位,使学生被动接受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在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成为好朋友,使学生遇到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愿意与教师交流,并能深入到学生中开展师生双边互动活动。

  同时,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握多媒体的利弊,提高多媒体的使用效率。

  比如,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因此,我在教学中先进行课堂复习:“什么叫做等式?等式与方程之间有哪些关系?”这样加深学生对等式、方程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接下来,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读—议—讲”教学法,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我还在大屏幕上给学生展示提前制作好的电子课件,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题方法详细的为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解题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最后,我在大屏幕上打出一些练习题,与学生一起解答,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师提供的实践机会,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让初中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拓宽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实力。

  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展示初中生的能力与才华,促进学生之间形成深化的友谊,便于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对于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使活动效果得到最大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充分展示现代化技术手段与数学教学的结合。

  比如,学完“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我先在教室里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了拓展训练: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你用什么办法能够帮助他很快找到自己的座位。

  这时,学生都纷纷议论起来,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方案。

  然后,我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

  接下来,我带领初中生到操场上,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家与学校的位置,让学生尝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学校为原点,确定x轴、y轴,并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

  通过这样的实践方式不仅有效巩固了所学知识,还让初中生更加喜爱数学学科。

  作者:吕国栋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镇总校

  参考文献:

  [1]班积明.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xx(8).

  [2]李居林.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3).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4

  初中数学相对小学数学而言,难度系数增加很多.初中数学要求学生熟知的知识点很多,还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强.在面对从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跨度时,学生有时表现出不适应目前的学习状态,甚至放弃学习数学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

  1.教师上课不能抓住重点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要难很多,学生不能像以前那样,即使课堂上不怎么听讲,只要有点小聪明,还是能考个好成绩.初中数学,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远比小学数学多,而且一个知识点能衍生出很多子知识点,并且知识点的灵活变化可以出很多道题.如果学生一个知识点没学会,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觉得上课特别痛苦,听不懂老师所讲,也不能深入理解知识点,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节课没重点,看似讲了满满一黑板,却对学生起不到作用.这是因为教师一味地教学,讲知识点的来源,怎么推理出来的,用它来解几个课本上的例子,却忘了要把知识点贯通起来.教师要多举些例子,用多变的例题,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这样,在做题的过程中碰到类似题时,学生就会觉得解起题来游刃有余,从而熟练掌握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重点,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2.学生学习状态差很多农村学生,小学一般都是在本村学习的,而初中要去镇上或是更远的地方学习,所以在心理上会有变化.开学一开始,来到陌生的环境,还要学习更多知识,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导致他们上课状态差.学生最主要的打击是,刚开始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等问题的干扰,导致学生在学习方面很困扰.初中数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学习,又是一个断断续续的学习.初中数学每个学年都有每个学年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是太紧密,所以即使一个知识点没学好,也不影响以后的学习.初中学生是要考高中的,最后一个学年会把所有知识点整合,所以说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学生刚入学学习状态可以不好,但如果一直适应不了学校生活,今后的学习就很难进行.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1.教师应熟读课本,对课本了如指掌教师要抓住重点的前提,就是熟悉知识点.只有熟悉知识点,并且接触过很多学生做的题,才能知道学生哪个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是重点,哪些知识点学生容易搞混.比如,在讲概念性的知识时,如什么是有理数,什么是无理数,什么是正数,什么叫负数,正多边形的定义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概念,都必须让学生对定义熟记于心,就算是让他们把定义背下来都不为过.很多题都是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时候少一句话,少一个前提条件,如果学生不细心,就会经常做错这种题,而做错这种题往往使学生产生知识点没学会的'心理暗示,并且越是怕这种题,考试就越是考这种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害怕概念性的题目.其他知识点也是一样.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熟知教科书,熟知知识点,备好课.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用简单而容易理解的题目练习,让学生学好知识.

  2.学生要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上初中以后有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思维变得严谨.要做到这些,学生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锻炼自己.第一,提高实践能力.比如,在开始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主要训练学生解题就行.其实,二元一次方程经常在生活中运用到.比如,很多应用题,我们都需要通过设未知数来列方程,然后求最后结果.这就说明,学习解方程并不是为了解一个方程组,而是要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当工具使用.所谓的实践是指,不仅训练一些解方程组的练习,还要通过应用题来检查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在实践中检查所学,就能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第二,提高动手能力.比如,在学习投影、视图和线面关系等知识点时,有些学生立体感欠缺,很难和其他同学一样很快看出图形.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多动手,自己摆弄一些粉笔盒或其他物体,展现在题目中所出现的图形.经常这样做,学生的立体感就能够慢慢培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总之,初中数学自有它的精髓所在,学好数学,在很多方面都是很有趣的.比如,学生可以在一起做做实验,验验投出去的硬币落在地面上正反的概率,不仅增加了乐趣,而且学到了知识.我们知道,高中数学课本知识,其实很多都在初中接触过,而高中数学知识就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化.所以,解决好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问题,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就能轻车驾熟.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

  【摘要】培养学生的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的重点,探究学习的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育活动。在中小学教育背景下适用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主动地或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猜想或假设,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探究论证的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能力;课堂纪律;独立思考;探究意识;课堂引导;综合素质

  0引言

  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学。科学探究学习的教学强调在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的前提下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把科学知识和方法教给学生,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和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坚持多元智能开发的教学策略

  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承认个体的差异性,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注重其全面智能的开发。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就决定了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合理进行教学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智能优势不同学生进行差异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把握重点精讲,对学生多指导思路方法,努力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初中的一节数学课在时间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授课时间一般为35分钟左右,该阶段主要完成教学任务,包含知识传授、例题讲解、巩固练习等环节,要保证中等生、后进生听懂吃透。第二阶段,授课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该阶段为能力提升阶段,要使优等生学有余味,不仅掌握最基本的内容,而且向更高层次方面发展。在课堂练习上对各个层面的学生的练习内容和标准有所不同,既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相应层面的问题,又激励低层面学生回答高层面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2教师指导下的探究策略

  2.1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初中生对社会的认识比较肤浅,对人生观和世界观认识与建立还处于初步阶段,在处理一些看到或遇到的问题上就显得比较摇摆、脆弱,甚至是冲动、偏激。例如有些学生觉得成人吸烟很酷,就想亲身体验一下;有些学生把家长对他们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关心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对家长的批评教育更是反感,采取排斥态度等等。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学习内容和环境的改变,会使他们觉得难以适应,感到紧张、焦虑,学习成绩起伏不定,他们进入青春发育期,身高、体重等方面发生急剧的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现。面对这些变化他们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会在许多方面出现不适应。除了以上初中生这些特点外再加上初中生刚刚接触到逻辑性较强的较为系统的数学知识,对数学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并进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比较差的,这就更加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的进行指导。

  2.2指导学生进行假设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借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师生交互活动中,要尊重学生意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之间受到启发,明白提出的假设是有根有据的,要让学生说出对学习内容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见解。

  2.3鼓励学生进行表述

  数学教学是教师运用数学语言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够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数学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加上初中生急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特点,在师生交互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发表学生个人意见,另一方面还应适时指导形成积极的交流,同时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维持课堂学习纪律的策略

  3.1维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和学习兴趣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最佳策略

  学生只要注意学习,有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课堂上就不会分心,不会做其他的与学习无关活动。教师要引起和维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和学习兴趣,应该做到:第一,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教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生动有趣;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第二,保持紧凑的教学节奏,让学生总有学习任务。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维持课堂上的教学进度和节奏。第三,处理好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在教学过渡中,教师应首先考虑采用自然过渡的方法,要求在教学内容上保持高度的逻辑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遵循逻辑转移过来。

  3.2非语言手段的运用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运用准确规范、通俗、自然的语言外,还应当适当的运用非语言手段参与教学组织,两者结合相辅相成,不但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非语言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注重教师的仪表。当教师一走进教室,学生第一个注意地就是教师的仪表。教师如何把自己的仪表与建立良好教学的效果结合起来也是一门艺术。第二、发挥手势语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的运用手势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运用手势语时,要目的明确,克服随意性,针对不同的对象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手势。第三、巧妙的用眼睛说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听课认真思维活跃的学生报去赞许的目光,对思想开小差的学生报以制止的目光,对回答问题胆怯的学生报以鼓励的目光等。第四、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五、给学生真诚的爱。教师与学生建立感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帮助,教师的爱会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科学知识的雨露。

  4课后反思的策略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材的核心因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教授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不完善的、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教师的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位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连续三年坚持进行教学反思则很快有可能成为一位名师。课后经常认真地写教学反思,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教学反思是多方面的,既可思教育观念与教学艺术,又可思教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可思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又可思学生学习方法,总之,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很多,要养成反思的习惯,每一节课都能认真反思,及时修正,从反思中感悟,在实践中求真。

  5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与操作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实施与操作以便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对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指导策略的选择就显得优为重要。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授课对象采用不同的实施策略,灵活处理。在探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创设自由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并鼓励教师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靳玉勒.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钟广泉.研究性学习案例解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5-23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精选)05-23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8

(荐)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5-23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论文05-23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06-12

初中学生数学教学论文05-22

(精)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07-20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实用(15篇)07-20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推荐】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