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优秀(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学论文1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以其高效性,在教学策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上的有效提问不仅能够实现即时的教学反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从小养成勤思考、多动脑的好习惯。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以其高效性,在教学策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课堂上的有效提问不仅能够实现即时的教学反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从小养成勤思考、多动脑的好习惯。
一、有效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促进师生沟通,实现及时反馈
小学课堂上可以观察到,小学生大多是年幼的孩子,不会主动和老师交流自己的课堂感受,因此,老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明白了什么、明白了多少、还有什么疑惑等问题。上课期间,教师向学生进行各方面知识的提问,以此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再实施下一步教学计划,能够使学习更加高效。
2、吸引学生注意,保持课堂活跃
作为7~12岁的儿童,让学生认真连续听课是困难的。学生往往很快就会对课堂失去兴趣,尤其是在抽象而枯燥的数学课上,更会使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提问这一有效手段,能够将学生涣散的精神集中起来,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课堂时时刻刻处于一种老师认真讲课、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中。
3、开发学生智力,培养思考习惯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因此,让他们愉快地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以此为基础,能够使孩子初步形成学习意识,同时也有利于后续教育的进行。难度适宜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这也是他们产生思考意识的第一步,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智力的开发。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提问的策略
1、把握提问时机,最大限度地保障提问效率
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课堂节奏,确定提问的时机。要在知识点结束后及时提问,趁热打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强度。同时,提问不应过于频繁,使学生感到过于疲惫。例如,在进行“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进行立体图形的介绍之后,可立即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球体的?”学生思考观察后即可轻松得出答案。有些学生可能会误答出其他立体图形的物体,此时,可继续下一个立体图形的介绍,并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利用对比的手段,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问需要具有灵活性,抓住课堂情况,有效进行。
2、增强参与感,尽量给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面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教师应注意提问的难度,应适合大部分学生,给所有学生“努力思考就能得到答案”的感觉。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照顾每个学生的感受,不是说要为了基础较差的学生放慢讲课进度,而是要吸引学生加入目前的课堂,让他们接受新的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课堂的感觉。例如,在进行三年级的“年、月、日”教学时,由于本课的内容与之前的学习内容关联不大,是一个吸引落后学生跟上课程进度的好机会。课堂上,教师可对日常生活中的计时单位进行提问,如“二月有多少天?”此类问题属于常识类问题,任何学生都可以作答,并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今后学生可能会更加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提供思考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
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值得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此时,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发散思维,拓展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宽度,形成更加有效的思考方式。例如,在“统计”一课的学习中,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统计图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教师在介绍完基础概念之后,不妨向学生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提问后空余3~5分钟让学生用于思考,空余期间,可进行一些简单的提示,如“从横轴上的数字进行思考”“它的面积代表什么意思呢?”等,帮助学生找到切入角度,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
4、增加课堂末提问,给学生一个课下学习的契机
无论是课堂内容的延伸,还是新内容的学习,都可以通过一个提问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去思考、去读书,以此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课堂末的提问是对课堂的延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随时随地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进行完“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率”的学习后,可以顺势提出问题“那么乘法是不是也会有相似的特性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以此来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铺垫。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育需要灵活利用提问这一有效手段,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还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学问。合理有效的提问,可以提升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它对成长中的小学生还具有深远影响。利用提问的手段,将使学生成长为逻辑完整、思路清晰的栋梁之材。
小学教学论文2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只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作为体育老师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享受体育教学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论文
体育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体育教学要以“快乐体育”为基础,“终身体育”为目标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价值。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教学氛围
教学既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间进行情感互动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的好坏,会对学生的情绪状态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会影响到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果。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尚未成熟,如果教师可以跟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成为好朋友,那么他们就会喜欢上老师,同时也会喜欢上老师所教的课,这样一来,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反之,如果师生间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相互之间非常严肃刻板,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惧怕老师的心理,更严重的还可能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走到学生中间去,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要处处为学生着想,关心和爱护他们,用慈善的态度,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首先,教师要用和善的语言、温和的态度,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从而主动参加各项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学生碰到问题或出现差错时,要用和蔼可亲的语气与态度,从内心思想上去理解和支持,关心和鼓励他们,引导他们鼓起直面难题的勇气,怀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
二、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从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体育课堂仍然千篇一律,即:教师讲解动作要领之后做出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周而复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长此以往,体育课堂将失去原有的活力和生命力,学生也逐渐丧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实践证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因此,教师要采用生动、有趣、活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投篮”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碰到篮板得一分、碰到篮筐得两分、投进篮筐得三分”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投篮要领,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再如,在教学“前滚翻”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谜语:两手用力撑,两脚用力蹬,团身能滚球,展体是雄鹰。让学生猜一下这是什么动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再如,在教学“4×100米接力跑”时,教师可以有意安排实力有点差距但是相差不大的两组学生进行比赛,结果不出学生所料,稍微强一点的队伍取得了胜利,此时教师对学生们说:“那你们相不相信,只要我跟输的这一组队员谈一会话,他们就能赢?”学生们纷纷表示不可能,结果当老师把接棒的技巧告诉这一队的队员之后,他们真的赢得了比赛。学生们的疑惑感越来越强,纷纷猜测其中的原因,并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了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技能,拓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三、合理利用体育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体育游戏和其它游戏活动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与教育意义,它不仅有着锻炼游戏者身体素质的效果,同时还对游戏者的智力启发具有积极的影响,促进游戏者全面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体育游戏已经成了最佳的选择。例如,在体育准备活动中引入游戏,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报数字、反方向运动、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口令做运动等游戏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快速进入准备状态。如,在教学球类运动之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击鼓传花”、“人手一球”等游戏活动,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传球方式,促使学生进行各种肢体活动,并快速有序的分发运动器材。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小猫钓鱼、龙传球、支援前线、换物赛跑等游戏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针对这一特点,可以在教学小学“双脚连续向前跳”的教学内容,改为“龟兔赛跑”的游戏活动,事先让学生自己制作小兔子的头饰和乌龟的背壳,然后在课堂上带上这些自制头饰,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让学生开始“龟兔赛跑”的游戏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在不知不觉中牢牢掌握了“双脚连续跳”的技术要领,而且有效促进了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明白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做人的道理。可见,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辛苦而获取的快乐体验,才是最宝贵和最持久的,才能使学生真正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同时,教师要以新理念为教学指导,不断探索和发现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身心发育规律,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22-123.
[2]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210-211.
[3]蒋丽芳.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xx(03):90-91.
[4]林彩霞.论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体育科学研究,20xx(04):156-157.
小学教学论文3
摘要: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题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培养学生想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发挥儿童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分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对如何实践教学应用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增强小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小学生视野,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儿童文学;语文教学;教学实践;地位;作用
我们应该在了解儿童文学的基础上,分析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儿童文学的特点,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教师也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策略,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基础上讲解课堂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争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儿童化,教学的同时应该结合童话故事、寓言故事进行教学。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小学课本的大部分内容,各种童话故事蕴含这儿童成长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的知识。教师应该在合理的的情况下设计教学方式,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把儿童文学中知识传达给孩子,使学生理解、消化讲述的内容。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较为生硬的教学方式,不要进行填鸭式教学,要改为学生较为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领悟知识,从知识中找到快乐。教师可以采取图文结合或者制作些多媒体课件,让课文以为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心思想。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活跃学生的课堂思维,充分和学生互动,指引学生了解课文、理解中心。教学本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不能用局部代替全局,也不能用部分概括整体。寓教于乐的方式,才是儿童教学的真谛。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儿童文学可以以更为贴切的方式来让儿童了解这个社会,只有从小让孩子接触社会,积攒社会经验,儿童们才能有立足于社会的资本。初步的社会知识儿童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儿童文学中蕴含着大量的社会初步认知,方方面面的生活知识,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许多文学大家都是从儿童时期接触文学从而慢慢培养出的兴趣,为以后带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文学基础。高尔基先生在回忆儿时的学习时光时曾讲过:“每一本书就像我生命成长的一个小小阶梯”,是这一个个阶梯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文学家。儿童文学与一般教科书不同,它是以一种艺术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用艺术之美感染儿童幼小的心灵,使孩子印象深刻,让孩子在生理上的认知得以提升,更使孩子的认知能力得以提高。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们得到教育。让孩子们以更为成熟的方式思考问题,更为广阔的视角认知世界。他们是未来的花朵,他们有权利改变这个世界。
三、如何把儿童文学运用在语文教学中
1.掌握多种教学方法
儿童是目前最受重视的教育阶段之一,儿童的教学方式与其他时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差异。这是由儿童这个特殊时期和儿童文学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在成长中逐渐提升的,所以传授的方式也不同。儿童诗歌、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一系列的,充满童真童趣,各种夸张的手法、各种幻想反映着现实生活,通俗易懂。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快速掌握教学中的关键,了解不同儿童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来改变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用最能理解的方式获得知识。儿童文学作品分两大类:诗歌类和散文类。不同的文学类型自然教学方式不同,诗歌类的作品往往需要通过朗诵来表达,朗诵可以使作品更具活力,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感情,所以,教师必须要掌握这项基本功。故事类的作品则需要绘声绘色的讲述,教师同样要掌握这项基本功,只有教师把感情倾注到语言中,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知识。
2.注重儿童文学鉴赏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有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那就是儿童文学鉴赏,这是由阅读引发的一项活动,它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自己的想象使故事角色更加丰满,通过了解发掘故事更深刻的.意义,对艺术形象进行更立体的描述。之所以说这是一项审美活动,是因为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读者对理想生活、美好人生、高尚青草的向往。小学语文老师应尽可能的提高儿童文学的鉴赏能力,了解中外儿童作品的发展史和目前种完儿童作品的发展规律,多阅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这样才能做好学生文学的领路人、精神的导师。
3.从儿童角度出发
要进行儿童文学的创作,就要站在一个儿童的角度看问题,用儿童的心去体会,这样才能创作出儿童理解、能接受的作品。作为儿童教师,不仅要在学习上指导学生,还要在做人上给孩子指导,了解儿童,所以进行儿童创作便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能更好的运用了解的知识,更能熟悉懂得儿童文学的技巧。用一颗孩子的心去看待孩子,不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为小学语文教育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总之,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同时要考虑各项能力的培养,加强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课本中的应用,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谭英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xx,(11).
[2]周晓云.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快乐学习报,20xx,(10).
[3]韦宏.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边疆经济文化,20xx,(08).
小学教学论文4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现在一些缺少语言活跃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须要牢牢抓住新形势下语文的特性,并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渐渐提升小学语言老师在课堂上对于语言的掌握级运用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现状;对策
一、目前小学语文语言应用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材与实际情况相脱节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应用教学的内容与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很多内容对于无法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甚至有些内容小学生无法理解。以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其中的语言应用教学内容大多数贴近城市生活,其价值取向侧重于城市化,其中甚至出现城市精英教育的理念,小学生学起来相当不适应。
2.教师对语言应用教学不重视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本就没有语言应用教学这项教学内容,即使进行语言应用教学也是三言两语的带过,只是教师单独教授语言应用的内容,学生被动听讲。有些教师甚至把学生练习语言应用的内容让学生写下来,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来应付考试。
3.小学生对语言应用能力认识不足
在小学中,不仅是教师不重视语文语言教学,连小学生也对语言应用能力认识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学习观念上的落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只会学习考试中要考的内容,如识字、阅读等,由于考试中并不会涉及语言应用的内容,所以小学生并不重视语文语言应用的学习。
4.小学语文语言应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目前,小学语文语言应用课堂教学绝大部分采用讲授法,即教师依据教材进行教授,学生被动听课,师生互动很少。即便学生有练习的机会,基本上也是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也没用充足的练习机会。二是课堂上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语文课堂中,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使用方言授课,而不是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是语言交际能力的根本,缺少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会对语言交际教学产生负作用。
二、小学语文语言应用教学策略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1)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训练。要提高小学语文语言应用教学的课堂效果,首先就要做到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规范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发音。根据我国教师资格证认证要求,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要在二级甲等以上。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并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小学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偏低。因此,学校自身可以定期为教师开展普通话培训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二是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身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表达艺术,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2)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语言应用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改所倡导的全新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语言应用教学的重要性。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亲身参与到语言应用教学中,而不是被动的听课。
2.运用多种方法,提高语言应用课堂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提高教学的代入感。语言应用教学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交际来源于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定的情境才能使学生敢于交际乐于交际。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创设语言情境。一是创建真实情境。交际来源于生活,因此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语言应用教学素材。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将课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造出真实的语言情境。
(2)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要使用多种手段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语言应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和主导性不利于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和一定的自由,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充分运用小组教学。在语言应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相互之间进行语言应用练习。这样,小组便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学习单位,小组成员在语言应用学习时既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转化为自身的语言应用素材,也能够在小组语言应用练习中提高收集分析信息能力与合作能力。
三、结语
语言应用能力是新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平台。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婷婷.民间小学语文读本对小学教材的启示[D].杭州师范大学,20xx.
[2]叶珍.农村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xx.
[3]韩锐.中加小学语文练习册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4]马丽娜.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xx.
小学教学论文5
摘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们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及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渐形成优良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1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先带领着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到学习状态,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讲授新课作情感铺垫。
2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和霭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习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这就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会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信并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应该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认为自己的人格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短时间似乎会起到些许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3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4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特别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分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5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到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兴趣。
6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小学教学论文6
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以此创建良好的学习气氛
教学的过程,其实质上也是师生关系建立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民主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以此来创建良好的学习气氛。要做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并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此外,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还必须将相互尊重、理解以及包容作为前提。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应通过故事导入的方式来引出本课主题。如,师:从前,山脚下有一个农夫,他有三个儿子。在夏天的某一天,农夫从地里摘回一个大西瓜。三个儿子都喜欢吃西瓜,老大说要1块,老二说要两块,老三说要四块。于是,农夫先将西瓜切成四份,取其中一块给老大;再把第二块西瓜平均分为八块,取其中的两块给老二,最后把第三块瓜平均分成十六块,取其中四块给老三。同学们,对于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意见要发表吗?教师在故事讲完之后,提出的这个问题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并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平等与民主,从而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进而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互动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教学观念已无法满足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加之,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师生互动,而师生互动又需要教学观念的'转变。因此,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还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此来实现师生互动。要做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在观念上认识到互动的重要性;
其次,还必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师生对话。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三角形的认识”时,应先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然后,再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设计“折三角形”这一环节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
最后,再让每组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后,派一位代表进行发言,并对每位代表的发言给出相应的回应。在上述案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也实现了师生互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教学论文7
一、将生活元素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一)将生活问题以数学化的方式体现
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要尽可能地体现生活化的场景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尽可能地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来源于生活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可以在课前让学生结成小组,调查同学的身高和体重的数据。学生在记录数据的同时还学习了小数点的知识。当学生将数据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通过这些数据对学生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进行计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了平均数的概念,还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谓一举三得。
(二)将数学语言转变成生活语言
教师的语言水平对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很有必要结合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水平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小学生这一时期的语言大多数是生活化的语言,数学教学也应尽可能地将语言生活化。在做题时碰到一些专业性的书面语言时,教师最好能够将其转化成学生更容易理解的生活化语言,要尽可能地选取合适的语言,甚至可以模仿小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中的语言。
(三)强化生活元素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但是小学生不一定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例子来加深小学生对生活元素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的印象。生活中的元素是有价值的,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生活元素的数学价值。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在商场购物的情境。不同的学生分别饰演营业员和顾客。扮演顾客的同学向营业员询问商品的价格。营业员向顾客确定购买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顾客和营业员在买卖的过程中就要应用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作用,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重视生活元素的甄选
生活是丰富多样、复杂多变的,社会更是一个大熔炉。在生活这本丰富多彩的百科书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要注重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甄选。学生的社会经验和见识有限,教师最好能够选择通俗易懂的例子。但是这不意味着素材的选择仅仅注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要注重的是与所讲授课程之间的关联程度。生活元素的选择一定是符合学科的要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到人民币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情境。但是教师应注意避免提到“砍价”以及“打折”等术语,这些概念对于刚接触人民币的学生来说很抽象,应在掌握好基础知识之后再深入领会。
二、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十分重要。所以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结合学生的实际,探究更加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小学教学论文8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1.校内硬件资源的拥有情况《科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了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配置的问题。鉴于科学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所学校必须开设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学校内的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等都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硬性条件,能有助于丰富教师的课堂,为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供支持,还有助于拓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针对校内硬件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进行了调查。从学校设实验室、上网设备、实验仪器、饲养条件进行调查。一是从实验室的拥有情况看,红河州120所农村小学中,实验室的拥有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有实验室的占20.8%,没有实验室的占79.2%。经过访问大部分的学校都没有符合国家基本标准的科学实验室,一部分学校是把以前的自然实验室当做现在的科学实验室,所以空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一部分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是有其他房屋改建的。二是从实验室仪器的拥有情况看,实验仪器很少的学校占74.2%,有一些的占11.7%,基本能满足教学的占7.5%,齐全的占6.7%。可见教学实验仪器是制约着红河州实验教学发展的瓶颈。小学科学教学仪器严重短缺,很多实验课和实践课不能正常开展,只能是纸上谈兵。三是从上网设备的拥有情况来看,总体比较乐观。“十五”期间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工程项目中,86.7%的农村小学配备了上网设备,没有配备的占13.3%。通过访谈这13.3%的小学也在努力达标,以尽量完善教学资源。四是从科学教学实验室和教学仪器方面,情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种植条件没有的占52.5%,可以用花盆种少量植物的占38.3%,有一块地的占9.2%;饲养条件没有的占85.0%,可以饲养1—2种小动物的占12.5%,可以饲养3种以上的占2.5%。根据访问了解到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图书馆,更没有有关科学教学的图书供教师和学生阅览。从上面的问卷和访谈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红河农村小学教学硬件设施资源严重缺乏,不利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顺利进行。
2..教师对科学教学的态度情况在这样一些科学教学条件匮乏的农村小学,在职的教师是怎样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动手制作教具、准备教学材料、制作教学课件的教师分别占34.2%,57.5%,51.7%。偶尔动手的分别占45%,27.5%,29.2%。有时动手的分别占17.5%,10.8%,15.8%。经常动手的分别占3.3%,4.2%,3.3%。从经常动手为科学教学制备条件教师的比例可以反映出教师对科学教育的态度不是那么理想。通过访问,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几乎没有科学教师带领小学生进行野外实践或考察等活动。
3.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情况学生的兴趣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是能够进入课程并对课程实施产生积极作用的课程资源。小学生对“你喜欢科学课吗”的回答,选择“非常喜欢”的占30%,“喜欢”占40%,“没感觉”占16.7%,“不喜欢”占13.3%。通过访问“进行课外观察活动吗?”,回答“经常”、“偶尔”、“从来没有”的分别占12.5%、25%、62.5%,这就说明学生缺乏亲身体验自然的机会,也无法体会课外活动的乐趣。而在科学教育中学生进行课外观察活动占很大比例。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课外观察活动作为两个变量进行分析后,说明小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结果讨论
1.资金投入不足
仪器设备匮乏很多农村小学实验仪器很少,甚至有的学校一套也没有。仅有一两套的学校,只有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才拿出来,学生只有瞪眼睛看老师演把戏的份,没有机会去自己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这样的教学条件无法实现新课改中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素质要求。
2.对科学课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的影响,科学课一直被称作“副科”,很多地方仅以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成绩来决定一个学生的能力。据调查,小学科学课存在不同程度的被挤占用现象。即使是上实验课,也是教师照本宣科或让学生自己看书;同时,不执行课时计划,一节课上几节课的内容,根本不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另外,在科学教师的安排上,不少学校让语文、数学等科目上教学成绩不好的老师或年龄大的老教师来担任。可见,在广大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得不到各级教育者的重视,其地位并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3.评价制度以考试为主
当前中国的教育弊端,很多地方仍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们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下狠抓书面成绩,考虑到科学实验课的实验做得再精彩,也无法搬到试卷上,于是他们便取消实验,专攻书本知识,根本就没有顾及到学生在做实验时的乐趣,这无疑损害了学生热爱自然以至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怀。
4.教师素质偏低
据访问调查红河州建水县的农村小学只有一所农村小学有专职的科学教师,而且只有一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多为中老年教师或农村代课教师,且多数教师未经过系统的专门培训,对科学实验教学很难胜任。教师编制过紧,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进行业务进修,提高自己。他们没时间也不肯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更谈不上进行小学科学实验课的科研工作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将无法承担时代所赋予的素质教育的`重任。
三、应对建议
1.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资力度
课程财物资源是科学教学活动的基本支持,缺乏必要的财力、物力支持,科学课程活动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经费紧张是每一个农村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感受最深刻的,想搞一个活动,或课题研究,没有充足的资金是做不到的。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一位老师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他感慨地说,自己从事科学教育十多年,对这门课十分的钟爱,而且学校地处山区,各种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所以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考察,并制作标本,他所自制的教具曾荣获过市州级一等奖。但由于经费的原因,许多良好的课外活动都没法进行或半途而废,如果要学生承担,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重;教师自己出,一次两次还可以,多了也承受不起;找学校要,学校领导对资金的利用问题也很无奈,事实上学校并没有拨出专门的活动经费用于科学教育。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
2.学校应强化
教学实验仪器的管理对现有实验仪器的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且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所调查的小学,仪器的管理往往被忽略。一些学校没人管理仪器,有的学校是科学教师监管,这样一来由于管理不当,许多仪器出现生锈、损毁、流失,霉变、腐蚀等现象,导致大部分的教学仪器和药品不能使用。所以为提高对现有教学仪器的利用,管理工作不能忽视。管理好仪器设备不是目的,其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用好,通过管理给师生提供良好的仪器设备,随时给师生的教学研究、教学活动提供方便。支持并欢迎、鼓励、提倡和帮助师生使用仪器设备。总之,做好服务,使实验教学仪器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3.转变思想观念
选配好任课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的影响,科学课是“副科”这一思想仍为严重。所以要转变科学是“副科”这一观念。据了解,不少学校的科学课是有上不好语文、数学等科目的老师来担任或有年龄大的老教师来担任,这类教师没有扎实的科学专业知识,研究教材的时间相对较少,所教内容不严密,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通过和任课教师的交流,发现能够完整学习课程新标准的教师寥寥无几,更严重的是有的教师连课程新标准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更谈不上理念转变了。为此,需要学校为这部分教师提供培训学习和教研的机会,让每一个小学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改变、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4.完善评价机制
激发教师积极性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的瓶颈,评价方式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既制约着教师的教,也制约着学生的学。评价不仅是教师自我评价,更多的来自学校、家长,同时这种评价又往往是决定性的。而广大农村小学其教学思想比较落后,包括学校领导及其他教师,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实施的还是应试教育,仍然唯成绩是举,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许多学校领导由于达标要求,仍然以分数来评价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一些家长认为只要语、数、英能考高分就行,并不在意孩子除此之外的其它方面的长进,如果教师教不出符合他们要求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当然不高。所以教师为了达标,就不会在科学这样的科目上大花时间,而是专攻语数英。对此,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要摒弃以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评教师的做法,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5.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
一是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教学资源。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内进行的,丰富的校内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根据以上的数据显示,很多农村小学目前存在设施设备缺乏现象,主要体现在缺少科学教具、模型甚至科学活动的场所及实验室场所。因此,学校应该明确科学课的要求和科学课程的特点,根据教学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购置仪器设备、挂图、投影片、音像资料,组织科学学习兴趣小组等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校内开发建立小型的植物园、动物园等,丰富学校科学课程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进行校内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有些学校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的功能,造成浪费。因此,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多种功能,提高教学中的实际利用率,是有效利用科学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还可以举办群众性的科学教育活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科学意识,这些活动由于本身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对儿童很有吸引力,可以寓教于乐,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对教学资源进行适当选择和整合,利用不同的资源去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是善于利用社区科学教学资源。
社区在教育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校外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农村社区中可利用来作为科学教学资源的主要有社区的山川、河流、农业用田用地、工厂、养殖场、种植技术园、树叶、花、果实、蜗牛、蝌蚪等。这些社区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贴近自然,发挥农村小学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在学校实验教学仪器短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这些社区已有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社区科学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实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使学生走出课堂、学校。
三是合理利用学生家庭中的教学资源。
家庭中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有的家庭养花、种菜、养家畜,家长平时会提及有关作物栽培、家畜饲养等知识,学生耳濡目染会积累不少感性知识。利用家中的科学教学资源,需要是家长理解科学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科学的重要性,清楚家庭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所起的作用。当然,利用家庭中的教学资源要适度,不能因此给学生及家长造成沉重的负担。
小学教学论文9
一、小学语文阅读引用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语文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传承本民族文化的途径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阅读作为中国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学生需增加传统文化文献的阅读量,这样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也有利于他们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度。只有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会贯通于现今语文教学的课本与阅读之中,才能便于当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熏陶与民族自豪感,从而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光大。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引用传统文化
1.增加学生对于古代诗词的背诵与阅读
中国古代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总结记录了中国古时各个朝代的经济、文化以及各方面的现象,且用词优美,感情丰富,形式多样。古诗词朗诵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在中国小学课本中出现频繁,也广为流传。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增加比较容易记忆与理解的古诗词是对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
2.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加入更多的传说与历史故事
传说与历史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很多传说用或简单、或传神、或诙谐的描写让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栩栩如生,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让学生分明善恶。而历史故事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史实,能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宣言传统的礼节与习俗,端正学生的思想。要想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合理引用传统文化就不能缺少对于这些传统故事的阅读。
3.增加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比重
古典名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名著的阅读就仿佛是历史的重现,能够更加鲜活地展现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能够了解当时的风俗民情,能够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4.将传统文化渗入阅读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若想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自主阅读的能力,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兴趣与阅读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关系,只要有了阅读的兴趣,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能力才会事半功倍。对此,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地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方式,在传统文化阅读的时候营造出一种意境与气氛,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合理引用传统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但传统文化的引入不能生搬硬套,不能顾此失彼,应该在引用传统文化的同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当下的外来文化,促进传统与外来文化的共同发展,开创中国新时代的新文化。
小学教学论文10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作者把想要说明的道理,通过虚构的故事来表达,让学生从虚构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有着深厚的思想内容,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需要学生去思考其言外之意、领悟其真正的内涵。在寓言故事中,乌鸦、蛇、狼和狐狸等不再是简单的一种动物,他们都是被人格化的“人物”,它们像人一样说话行动,有时还会显得行为怪异,这些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探讨小学语文中寓言故事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寓言故事的教学质量。
一、理清寓言文意,理解故事内容
小学阶段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课文,例如《井底之蛙》《亡羊补牢》等,寓言故事通常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或拟人化的自然物来说明道理。因此,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了解这则故事所讲的内容,理清故事的情节,并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意思或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某个字词的意思,以真正理解故事的内容。例如《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中,“亡”字所表达的意思与现代汉语词意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字词的意思,掌握整个故事所要表达的生活哲理,让学生领悟“后悔”和“接受”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就此故事展开讨论,假设类似情境,让学生思考自己将会如何应对,从而学会举一反三。另外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将故事讲述出来,在学习《亡羊补牢》课文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演绎对话部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又助于学生理清故事的情节,掌握故事的真正寓意。
二、联系生活实际,领悟生活哲理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寓言故事大多篇幅短小,但是几乎每则寓言都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有趣且情节富有变化的故事,语言精辟、简洁易于朗诵,并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同时,寓言中的动植物都是用人格化的手法进行描绘和刻画,使得整个文章的内容丰富而新奇,因此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感悟也是寓言教学的一大重点内容,教师在寓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激发情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领悟故事的寓意。如在《乌鸦喝水》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提问:“小朋友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难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列举身边的事例,更好地理解故事所要传达的道理,让学生懂得思考生活,学以致用。学完寓言故事后,教师可以假设某些生活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生活问题将会如何应对,加强师生交流,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课本的知识,还将课堂延伸到了课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此同时,为了使寓言中的教学寓意更为深刻,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多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对寓言故事中的形象进行认真感受。同时将故事中的形象与实际中的具体形象真是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寓言中所描绘的场景,及其所要刻画的形象,深入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
三、延伸课外教材,扩大知识视野
除了学习语文课本上的寓言故事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推荐课外寓言作品,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中外寓言故事,例如,可以推荐《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伊索寓言》或是成语故事和历史故事等,并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阅读两到三篇寓言故事,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分享自己觉得有趣的寓言故事,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其语文素养。另外机智、滑稽、富有讽刺意义的寓言故事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是培养小学生创作能力的良好契机。因此,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开拓学生的思路很有帮助。由于寓言故事的寓意通常是深刻且多面的,语言简练,还有一些寓言只讲故事却不明说道理,故事结尾还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品味和感悟。所以,教师在寓言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并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特征续写故事,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想象改编、仿写寓言故事。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里作者没有说明小羊的最后命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一点艺术空白,以“小羊得救”为题,自由发挥续写结局,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理解作者意图,掌握寓言特点
寓言故事是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形式上,寓言故事的语言精辟简洁,具有很强的概括性,篇幅短小而结构严谨,是一种简短的叙事性文学作品。寓言故事中的动物和植物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思想感情和善恶观,故事蕴涵着丰富深刻的生活哲理。寓言故事把讽刺对象的内在本质充分揭露出来,让学生在嘲笑故事里丑角滑稽可笑的同时,领悟到真正的生活哲理。例如《揠苗助长》这一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担忧禾苗长不高的宋国人,为了让禾苗快快长高而将禾苗往上拔,结果导致禾苗都枯萎了,这故事告诉我们,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另外,寓言故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使用拟人、象征和夸张等文学表现方法,增加了文学色彩,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富有趣味性与曲折性。寓言故事以其短小精悍的篇幅、夸张有趣的情节与丰富的哲理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寓言故事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文学题材,对教导学生写作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区别寓言与童话,它们有着相似之处但也有着很大的不同。童话的故事极富幻想色彩,对大自然的事物进行人格化,以物拟人,妙趣横生,而寓言则多源于现实,故事内容多是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者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某种人的讽刺和箴戒,虽是虚构的故事,但却能诠释深刻的生活哲理,更容易为人所接受。
五、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发散思维
以往教师在进行寓言故事的教学时,往往都是按照首先分析教学思路,然后再按照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将寓言中所揭示的寓意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相对片面,且具有较高的模式化成分,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加入是符合学生小学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特点的。将语言故事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都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恩的品质。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寓言教学时要进行创新型教学,重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在将《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时,由于电视剧以及口口相传的故事中都会有所涉及,学生也会有一定的了解。为此在课上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随机将学生分为8人一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对课文中的情节以及根据自己的现象设计一段情节进行表演,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为了不断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美好品质的养成,就要针对学生这一时期的具体特点对小学生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其中,寓言教学是符合该阶段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成长特点的重要教学篇目。为此,教师一定要进行恰当教学,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寓言教学要注意以上几个关键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开拓学生的思路,丰富学生的文学积累,把提高寓言教学质量的目标和培养学生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学论文11
中小学教师应树立有效教学的观念。现代研究表明,有效教学是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没有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原来经验的建构,脱离儿童主动参与的灌输,都是低效学习。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书本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努力增强教学过程环节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只有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下面对“如何才能使学生参与教学,使教学成为有效教学”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克服“命令主义”的传统观念,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长期以来,教师照本宣科,教师说怎样,学生就照着怎样做。这些观念影响了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受到限制,严重阻碍思维的发展。因此,无论在生活还是在教学中,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还要虚心地听取学生提出的建议,这样,师生之间会增强信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还要允许学生出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大胆思考,积极发言,说错了不要紧,从而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
三、突出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学生有了参与意识后,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这时必须突出教学过程
教师要精心组织新授过程,提供参与机会。努力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利用原来的知识结构来学会新的知识。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都是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拼好后思考以下问题:这些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些图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随着操作,学生的思维也随之展开。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小组讨论,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沿着它的边就可以摆几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宽有几厘米,在这个长方形里就可以摆几排这样的长方形。在通过有关演示和共同讨论,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刚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于是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必须遵循学习规律,给足学生思考、动手操作需要的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让学生回答
学生由于思考的时间不足,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很多问题,但只是一问一答地解决,达不到激发悟性的目的,其间虽然也给学生参与提供一定的机会,但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这样就达不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低效教学。因此,多给学生时间和机会,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要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小学教学效果,就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方法,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做,尽量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能力的机会。
小学教学论文12
小学数学教学非常重要,影响着学生的一生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具体的好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践谈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教师要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将其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现,用以下方法来解决问题。
1.让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掌握
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实情,运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打通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之间的障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数学学习资料。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导入的时候,可以教学生运用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方法来数小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但是,教师在教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来量学校的操场的面积的时候,学生又说操场太大了,小方格太小,根本没有办法来丈量。于是,教师就教学生运用另一种方法来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学生这时候很感兴趣,教师让学生带着刚才的疑问来听讲,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2.从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积淀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动手操作,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累积数学知识,打好能力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生活进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来,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情体验来进行数学教学,让小学数学学习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
数学教师要面向所有的学生,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相互学习讨论,学会质疑。教师要教会学生抒发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学会启发学生学习,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的时候,有这样一个题目:“一个县去年造林1260公顷,超过原计划的1/5,那么原来计划造林多少公顷呢?”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就容易列出这样的.几种算式来:①1260÷(1+1/5)②1260÷(1-1/5)③1260×(1+1/5)④1260×(1-1/5)。这几种算式只有①是对的,别的都不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经过质疑讨论,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归纳出:单位“1”已知的时候,用乘法算,单位“1”未知的时候,用除法算,乘法乘的是未知量的分率,除法除的是已知数的分率。比单位“1”多用加法,比单位“1”少用减法。所以,学生牢固掌握了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找准单位“1”,找准数量的对应分率。教师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让学生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质疑中实现交流,提高能力。
三、教师带领学生抓住就近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发挥出人人都有的学习资源的作用,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当观众的尴尬被动的局面。教师要多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讨论,重视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教师进行倾听,科学启发学生,点拨学生。教师要多给学生科学的鼓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尝试多个方法学习,全面积极学习,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收获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充分挖掘学习的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活动,让活动更加科学化、生活化,让学生参与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技能,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抓住就近的教学资源,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激发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树立长远学习数学的愿望和信念。
四、教师认真批改作业,丰富评价的形式
过去的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直是教师讲课,教师批改作业。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应该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人的作用。教师可以改革作业批改的形式,不再让学生的作业是一人批改,一人评价。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的作业评价的形式,尝试进行如下一些批阅的形式,提高批阅的效果。
1.自己批阅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置,可以将最简单的计算题或者填空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自我批改评价。
2.相互批阅教师可以让同桌相互批改作业,对课堂练习的题目,让学生共同批阅,共同订正。
3.小组互评教师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后,让组长确定答案的结果,开展小组内互评的学习活动。
4.师生共评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做题目,找学生板演,然后展开班级讨论,教师再讲解思维过程,评价计算结果。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大量习题,分解成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来完成,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创新发展,在师生共评中共同提升能力。这样多种形式的作业批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深入研究教学,积极思考与实践,反思教学过程,通过总结、改进,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效率。
作者:戎天强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津小学
小学教学论文13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新课改教育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模式与教学方法,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探究,也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关注的主要教学问题。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的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对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下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情境;创设与利用
当前,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中,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及时的进行角色的转变,才能全面、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与利用,不但可以缓解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紧张情绪,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之可以更加全面的学习数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基础的前提下,有效的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活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现今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有效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创设的情境必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教学情境的理解力与接受力都有所不同。有效的情境创设与利用,需要数学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年龄及学习心理特点,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发挥完善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的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积极的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主要包括: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在数学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通过创设悬念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冲突式情境等手段,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在关注学习情境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环节学生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学会数学课程中的相关概念与原理知识。因此,在新课引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在新知然就中,创设操作情境
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需要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时间活动中,参与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探究活动,提高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在新知探究中,创设操作情境,可有效的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之一。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主要是指数学教师通过传创设实践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的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因此,在数学知识应用上,创设实践情境,对于顺利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在数学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研究中发现,在数学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有利于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巩固上,创设竞争情境,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紧迫感,促使学生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积极的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及原理,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及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如何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相对紧张的关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也极易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不断的努力学习数学知识。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数学教师应积极的探究如何在在数学课堂整个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并将其作为一种教学哦策略,有计划的实施教学方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进程有序推进的过程中,积极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的相关活动,对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提高,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有效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平台,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薛小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J]。新课程导学,20xx,(16)。
[2]齐洪臻。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75)。
[3]王艳。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的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10)。
[4]宋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xx,(07)。
小学教学论文14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及策略
1.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意义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正是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对数学知识内容本质的认识就是对数学方法和规律的理想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要想将新课程标准要求得到落实,不仅要能够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得到熟练的掌握,还要能够将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掌握。小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够对教师的数学素养得以提高,小学阶段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也是对教师自身知识和方法体系进行完善的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需要老师对其有本体的知识认识,有利于对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也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对教材灵活运用的水平,对教师自身的渗透教学水平提高也有着促进意义,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2.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探究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要能够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得到有效的凸显,使得学生能够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感悟。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想方法有着实际的反映,两者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例如,对10以内的数字让学生进行认识,这就需要利用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得学生能够对这些数字的意义进行自行感受,在这一基础上对相关数字的概念进行抽象的概括。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仅是要让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同时也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一种渗透。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感悟能力还处在萌芽状态,所以要能够循序渐进地将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得以渗透,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凸显。还有就是在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探索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数学规律的探索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一种方法是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得到加强。例如,在对数的大小比较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通过案例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得以应用。
在一片美丽的沙难上,一对海龟在激烈的争吵着,两只海龟都说自己的年龄是最大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出示一个上面写着9一个写着10。在这一情况下让学生来对数字进行对比:哪一只海龟的年龄大一些。在这一过程当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发现数字10比数字9要大,也就是说两位数的数字要比一位数的数字要大。这样来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类似案例中就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这种规律。另外,还要能够在学生的课后生活当中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渗透。在作业的布置上要将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渗透,这是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重要巩固环节,老师要充分考虑对学生的引导消化,课后作业要对知识的总结得到重视,也就是要能够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的归纳问题的能力加以重视。还有就是要能够强化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要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充分理解,只有生活实践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才能够最大化地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总之,要能够在反复运用的过程中进行渗透,小学的数学学习和其它的科目学习有着不一样的地方,简单地依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所以要能够注重学习方法的应用。要能够在反复的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运用,这样才能够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步,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的学习会因为思想而变得深刻,故此教师要能够充分地将数学思想以及方法的渗透得到落实,这样会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二、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比较重要,与此同时其中还会存在这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如老师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内涵的理解不充分等。对此小学数学老师要能够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要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任务,树立起责任心,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满足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
小学教学论文15
【摘要】对于天性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有趣的游戏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往往会很认真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就此方面入手,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数学中的游戏教学,分别为教师在课堂开启前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处理,教师应拥有强大的控场力,在游戏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反思。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数学
如今学生学习的科目增加,课堂内容却还是如以前一般枯燥、乏味,这一现状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尤其是对数学的学习上格外明显。自古以来数学便是一门晦涩难懂的科目,但是想要学好这一门课程也是能做到的,这需要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数学基础。本文就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介绍。
一、游戏教学模式的开启需要充足的准备
一个好的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游戏过程中可以培养同学间的默契,促进同学的感情,学生会养成从游戏中探索、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游戏而言,是分组比赛、单人比赛还是全班学生一起完成一个目标,在事前应确立好这一游戏的形式。如对学生进行“人民币的换算”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让其他一组的学生扮演商店的老板售卖学生从家中带来的玩具,其他组的学生则分为几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最重的东西。
这个环节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人民币换算”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学到重量的换算,一举两得,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自行修改。教师应提前告知学生带好相应的道具,保证游戏教学的环节可以顺利进行。此外,教师应充分考虑游戏的种类,若为竞技类,教师应制定可以控制课堂纪律的游戏规则和奖罚机制;若为团结合作类,教师应注意人数的控制,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游戏教学模式的进行需要多样化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虽然有游戏教学的加入,但有时也显得有点无趣,这个时候应该针对同一知识点进行不同的游戏来强化我们的记忆。比如“应用题”。教师在该知识点的教学初期可以让学生进行“抱团”的游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由学生当指挥官指挥学生抱团,每一个口令结束之后都会多出一些同学,将这部分同学淘汰再进行下一轮游戏,直到剩下两人为止;在教学中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钱”的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组选出一个组长,并给每一个组长相同的钱数让组长均分给其中的几个人,再让这几个人中的一个人将钱均分给剩下的学生,教师应做好相应的计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分到钱;在教学后期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从之前的“购买玩具”的游戏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并且趁机讲解“单价×数量=总价”的知识点。多元化的游戏会让学生保持接受外来知识的新鲜感,从而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学生将会最大化的获取新知识。
三、教学游戏的进行需要教师有强大的控场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身心尚未成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实现自我控制,反而比较贪玩,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管束,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程的顺利完成。第一,强大的控场力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的教导来实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该严肃的时候不可和学生开玩笑,否则易造成学生认为这个教师很好欺负的错觉,教师就会失去自己的教学威信。第二,强大的控场力需要教师的自我相信。
教师充满信心自身就会形成一种威慑力,学生会从内心诚服于这个教师并且听从教师的话,会遵从教师的指导,使得现场严谨有序。第三,强大的控场力需要教师拥有感染人心的演讲能力。当现场秩序差强人意时,教师可以凭借自己完备的演讲能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听从指挥,继续进行该有的游戏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强大的控场力可以避免现场出现的混乱,解决诸多令人惊慌失措的问题,保证学生对游戏中学习的热忱不减。
四、教学游戏的再次进行需要教师的及时反思
游戏过后教师应进行及时的反思,反思课前准备是否充足,反思游戏过程中学生是否对相关知识有了完备的认识,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的,反思自身在游戏过程中是否语言得体。教学反思的实质是教师对自己教习方法的思考,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记录,以便下一次的游戏可以有一个较令人满意的结果。反思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消除困惑,促进学生实践。教学反思分为以下两个部分,其一是对整个游戏过程进行一个全面、理性的思考,之后扬长避短;其二是通过实践来发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差距,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观念的改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曾经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游戏教学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也能促进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游戏教学可以放松他们的心情,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进而享受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语
为适应我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要点,小学课堂的进行也应引入一些有特色的教学,游戏教学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提前做好游戏准备,抓好时机,明晰并不是整个课堂都是用来游戏的,应在适当的时候穿插游戏,注意游戏内容与教学目标是否相适应。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发现游戏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课程需要。但是小学生心理尚未成熟,游戏的过程可能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这要求教师在课堂开启前考虑充分,想好相应的措施,避免出现混乱。
【参考文献】
[1]张凤荣.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xx(3):272-272.
[2]龚泽勤.让课堂游戏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提供充足的保障———论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xx(31):152-153.
【小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论文11-11
小学教学论文05-27
小学教学论文(经典)06-02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08
小学美术教学的论文10-0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必备】小学教学论文05-27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5-27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