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15篇【热门】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学论文1
摘 要:小学英语课从无到有是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更好与国际发展接轨的必然要求。在农村学校有限的条件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通过听、说、唱、玩、演等方式,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之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形成初级语感、语音、语调,培养其简单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兴趣;氛围;语言实践;创新归纳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比较新的课程,在农村教学中一直都没能被重视起来,其一是农村英语师资相对紧缺,其二是英语教学缺乏语言环境。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家一直在研究怎样上好英语课。大中城市有的是全封闭英语教学,学生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由外国人全英语教学,生活全用英语;有的是在多媒体上播放英语故事、对话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听力和模仿能力;再不济的城区学校也能满足像配备专职教师和安排比较科学的课时量等条件。但相对于城市和城区的农村学校来说,这些都是难以实现的。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实现了“班班通”,配备了“点读机”,但由于缺乏专职教师以及学校和家长的不够重视等,使农村的英语教学困难重重。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想让农村的孩子们把英语学好,教师就不得不更加用心了。经过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并借鉴其他课程教学理论,结合英语学科特点,我渐渐摸索和总结出几种方法: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尽量能反映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所学的内容能应用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去。如book,pencil,rubber等学习用品是他们平常学习中最常用到的,而像apple,pear,orange等水果或My family,My mother,My father等又都是如实反映他们的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学生在学过这些英语以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强了理解。
二、在趣味情境中学口语,增强记忆力,加强口语训练
小学生的注意和记忆的指向往往受兴趣影响,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增强口语训练的趣味性,在趣味学习与训练中增强记忆力。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对话内容设计有趣的呈现情境,激发学生急于学习、模仿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仿读、跟读甚至表演,使学生在想学、爱学的心理状态下学口语。在多种形式的操练中,巩固英语口语,增强记忆力。之后还可以进行一些内容相近的大量口头训练,促使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三、重视语言实践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就明确指出“此次英语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归结起来就是“能力”和“实践”,能力来自实践。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戴头饰分角色表演、小组练习等,教学方法多样,让学生在运用中增长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四、创造和归纳,拓展学习渠道
由于农村孩子受经济条件和地域条件的约束,孩子们没有太多的钱来支付更多的参考资料,所以他们对于教师这个知识来源更加依赖。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把知识进行加工、总结,把大量的知识浓缩成精华,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容易记忆。例如,教单词,免不了涉及音标,复杂的发音让学生容易混淆记不牢固。对有一些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我们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根据汉语声母排序来记英语辅音的音标,此外,我们可以利用多年来前辈们积累下来的顺口溜来帮助孩子们记忆,这对于一些难掌握的知识点很奏效。如,be动词的用法,就可以这样记忆:我用am,你用are,is用于他她它,复数全用are。
总之,事在人为。在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只有我们教师开动脑筋,才能让学生的英语课充满欢笑和活力,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也才能努力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师。也许除了我以上所述的方法外还有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共同的努力和共同的智慧,把我们的农村英语教育事业推向更广阔的天地。
小学教学论文2
摘 要:口语交际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培养儿童规范、良好、活跃的口语能力,会对儿童的情感、意识、思维、能力等各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并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口语能力
小学语文新大纲提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口头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儿童规范、良好、活跃的口语能力,会对儿童的情感、意识、思维、能力等各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从小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无疑口语交际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值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深入探究与积极实践,让小学口语教学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养成。语言表达就是交际双方为特定的目的,运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善言是一个人良好心理品质与积极情感的表现。事实证明,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总能够迅速的融入到陌生的群体当中,也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受到很多小朋友们的欢迎,这对于小学生形成丰富积极的情感是非常有益的。
(二)有利于学生缜密思维的形成。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思维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就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反过来,语言的磨炼也将促使思维更加精确、合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观点能够清晰、准确、有逻辑的传达给别人,无疑对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缜密性是极为有利的。
(三)有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提升。善言是良好的交际能力的基础。交际能力的核心是说话能力,因为交际的最直接方式是说,不会说,说不好,怎么交际?会说,说得巧,答得妙,其交际成功的可能性自然就大。交际需要坦露自己,需要主动和热情的语言交流与沟通,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不爱活动、自我封闭的人,一定是缺乏交往能力的人,因此,强化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成为提高学生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一)重语文知识轻口语教学。近年来,虽然新课程要求注重小学生口语教学,但许多学校及教师,以及很多家长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语文课堂教学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家长也只重视学生语文考试成绩的高低,而忽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与提升,使口语交际教学边缘化,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观念不到位,教学流于形式。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教师口语交际教学观念淡薄,再加之许多教师缺乏对口语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口语交际教学能力有限,比如,教师把口语交际教学仅仅当成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实施教学,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理解不够,把口语教学当成是一种知识化内容,从而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学生情感体验,不但达不到口语教学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三)评价机制缺失,实效性不强。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没有关于小学生口语水平的相关评价机制,学校评估中也缺乏这方面的指导性意见与有关评定选项,使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缺少有效的监督,致使小学口语教学随意性很大,口语教学成为可有可无的环节和内容,即便是实施口语教学也是摆摆架子,走走形式,没有得到实质的训练和提高。
三、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一)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说”是口语教学的前提条件,反之就谈不到口语教学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必须做到:其一,创设说话情境。小学生受生活阅历的限制,如果没有“情境”的诱导,很多时候是不知道说什么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生活实际、实物模型或图片等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其二,设置问题导学。有问有答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且要重视有问有答的双向性,即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的双向问答。比如,在教《画风》这篇课文时,问学生:“你知道风是什么颜色吗?”学生感到很奇怪、迷茫的时候,我说:“老师有美妙的答案。”于是学生们纷纷提出问题,“风,看不见,摸不着,老师你怎么画啊?”“风到底是什么颜色?”“风该怎么画呢?”……这样的环节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发言,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要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想说”更多的是要让学生主动讲话,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激发学生表达的强烈欲望。在口语教学实践中,要给学生营造说话的机会,创造交流的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实践活动等。比如,开展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学校或家里遇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事分享给大家。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把口语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比如,在教学《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时,播放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听完歌曲后先让学生说说歌曲的内容是什么,这时学生“想说”的兴趣极高,就会争先恐后的夸夸自己的妈妈,教师相机指导,加强语言的规范性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要让学生有话会说。“有话会说”就是要训练学生能够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内容准确、清晰地用语言形式表述出来。在口语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小组学习方式,让学生之间能够多交流、多讨论,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组织开展口语演讲比赛、故事会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表达时的用词、语气、情感、动作等,使学生体验到不同表达的效果,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方式和技巧。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会对儿童的情感、意识、思维、能力等各方面产生积极作用,克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状,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教学的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课题。
小学教学论文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口,不少学生对语文感觉难学,首先是从作文开始的。按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要能写出有真情实感、言之有物的文章。要实现这个目标,作文入门教学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最终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其实,小学作文教学教师并非“授之以鱼”,而应“授之以渔”,这样,学生对作文教学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反而以浓厚的兴趣去展示、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鞭策社会中的假、恶、丑。
小学作文入门教学,经过不断总结自身日常教学经验略有所悟。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既可改变学生不良的作文习惯,还可培养其浓厚兴趣,让他们徜徉于作文情与景之中获得心灵的陶冶,找到成功的喜悦。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作文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抒发真实情感,抒写身边的人、事、物。
“文贵出真”,作为教师宜在小学生刚刚学会用笔认识神秘莫测的大千世界、表达自己内心复杂情感的时候,引导他们写真实的情感,抒写身边熟知的人、事、物。这样会让他们在幼小的心灵中萌生“其实作文就是那么简单”的意识,就不会一开始就觉得作文难写,让他们在初次用笔写自己生活时就充满好奇心。
学生在作文入门教学中我就要求他们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把作文当作表达自己情感和展示心灵世界的工具,只要长期坚持这一原则,就可避免作文出现假、大、空的情况。以“我写我人,我写我事”来要求他们,即可利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塑造出一个可以感知的“自我形象”。在教学中,我常用的方法是:学生入门的第一次作文是写自己,第二次作文写他们最熟知的家人。这样,学生用笔去抒写大千世界,从“自我”开始,然后逐步扩大视野,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生写他最熟悉的人、事、物,就能有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无物。
其次,要多形式培养和巩固学生的作文兴趣,让他们保持热情,并逐渐进入痴迷状态。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形式来让学生作文入门,并培养、巩固其浓厚的兴趣。
1.鼓励学生长期坚持积累,并有意识地用好词佳句入文。
平常我每接一个新班级,从一年级开始便要求学生把教材上的`或课外书上的好词佳句专门积累在一个笔记本上,到三年级写作文时,学生就能有意识地把它们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我会利用圈点法标出每篇文章中用得精彩的词语或写得漂亮的句子,在班上交流,对突出的同学进行公开表扬,让他们一开始写作文就能找到一种成就感。
2.引导学生读名著和背诵精彩语段。除教材上要求背诵的语段或课文外,每个学期我都指定学生去读两部书和背诵一些精彩语段。根据时间要求,所要求读的两部书放在假期完成,背诵语段在平时,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年级时每学期额外增加十个精彩语段,二年级时每学期增加到十五个。学生在这两年中已读了几部自己喜欢的书,积累了几十个写人、记事、写物的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精彩语段,到三年级学生入门写作文时就特别轻松,语言运用也不会枯竭。
3.设置读书角和佳作窗。平时,我把学生最喜欢的书拿到教室里设置一个读书角,而且号召学生把自己家里已读过的书拿到班里,放在书架上供其他同学阅读。为了让平时特别喜欢读书的同学看到希望,我每学期都在班上设置“读书之星”奖,对部分学生予以奖励,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在班上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与此同时,到三年级写作文时,给学生设置一个佳作展示平台,在教室里开辟佳作窗,把每次作文写得有代表性的文章贴在上面。每学期只要有三篇作文进入佳作窗的同学便可获得“写作之星”奖。另外,根据学生兴趣,我还在班上设置了“积累之星”奖、“写作进步之星”奖、“故事大王”奖等若干奖项,以培养和巩固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
4.积极推荐学生作文发表或参加各种竞赛,让他们从作文入门开始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进入一年级下学期,我便开始要求学生写日记,到三年级正式入门写作文时,我每次均选出几篇有典型性的作文,反复修改,除装订班级优秀作文集外,还大量向各级各类刊物推荐发表或参加各级竞赛,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近几年,我发现这一招的确不错,学生只要有作文得到发表或参加竞赛获奖,他的学习干劲就会更强,学习的自主性也会更强。有时老师即使不要求,一旦他已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他都会不自觉地自己找书来阅读,而且会自觉不自觉地写作文。每学期我都会收到班上同学主动交给我为他们修改的100多篇文章,而且这些文章既不是老师要求写的,也不是家长要求的。这充分说明,学生一旦对作文入了门,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出现势不可挡的状况,而且班上也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由于我向全国各大刊物推荐的学生作文比较多,所以每年都会有我所推荐的十多篇或二十多篇学生作文见诸报端。家长一旦见到他的孩子的作文发表或获奖,定然会特别高兴,也会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这样,既增强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也让家长看到了希望。所以,本班学生一旦要求要买书读,大多数的家长都很支持;如果某个学期学生没有提出要买书读的要求,家长反而会主动向老师了解情况。
小学作文入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如果把这个突破口冲破了,教师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巩固,作文教学就会轻松自如,就不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且能够一年上一个台阶,作文兴趣也逐渐浓厚,并让部分学生作为终生爱好保留下来。这样,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就会最终实现。
小学教学论文4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
(一)比较注重模仿
一些美术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忽视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单纯教学生画“简笔画”,认为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快速学会描画一种物体,绘画的基础就有了。殊不知,这种不用观察、思考,只需模仿的方法,只会让小学生离艺术越来越远。当代美术教育讲究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鼓励他们用心钻研,主张表达,讲究标新立异而不是简单模仿。因此,美术教师要认清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要懂得绘画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技术转变教育理念和方法,保护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认为可以速成
所有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都需要很深的艺术功底积累,大师名作的灵感也许只是一瞬间,但是那一瞬间的福灵心至是靠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日积月累的磨练,由量变积累成的质变。教师应该懂得这个道理,而一些小学美术教师为了在短期内体现出教学效果,往往会在从一开始就传授学生大量的绘画技巧,让学生脱离了艺术的本身而去追求繁琐的画工。的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学会完成一幅画,但那时候就仅仅是一幅画,而不是一件作品了。绘画本身是没有技巧可言的,它是人们心中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对小学生来说,绘画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思维活动。我们所运用的各种笔法不过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不要本末倒置才好了。
(三)力求达到规范
很多学校都在使用一种涂色书,给学生们准备好了参照物,不仅仅是图案、大小,甚至该用什么颜色都有明确的规范。一幅印刷的色彩清晰的图画,旁边把颜色去掉只留白,然后让学生照着填色。笔者认为这种图书绝对不能采用,因为它对小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学生不能把颜色涂出框外,为什么要有框?为什么要有颜色限制?谁规定天空必须是蓝色的?谁规定每一片树叶经络分明才算是好的作品?那不能称为作品,仅仅是复制而已。学生的画里运用的颜色,往往是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绿色的天空、彩色的树干后面隐藏的是他们想对这个世界表达的思想,而这些就在日复一日的填色中被消磨殆尽。当学生不能用语言文字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就是绘画;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学生通过色彩的渲染来宣泄快乐,通过形的描绘来构建自我认知的.空间,通过与身边伙伴的互动,来学习与他人相处,然后开始步入社会生活。
二、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一)美术教学应该走向“生活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使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生活的技能,在观察、实践、思考中抽象出事物的特性,并用画笔艺术地表现出来。笔者已清醒地认识到“艺术生活化”是大势所趋。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都力求达到生活化。例如,笔者在教学生画砖墙的时候,不是在课堂上立即教学,而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观察砖墙是什么颜色、砖块垒砌有什么特点等。在课程开始后,笔者先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有的学生说砖墙是青色的,有的说砖墙是红色的,有的说是彩色的;有的学生说砖是一块叠一块垒砌的,有的说是一层砖和一层砖是错缝垒砌的。此时,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砖墙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说出砖墙的特点。在学生对该事物有了清晰、完整的认识后,笔者才开始一步一步教学生砖墙的画法。
(二)美术教学应该关注“人文性”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在传授学生美术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内在情感的表达和净化,它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美术作品中。教师通过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例如,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采用明快的颜色,说明他的内心充满喜悦;如果学生的美术作品充满暗淡的色调,则说明他的心情是灰暗的。此时,笔者会和学生谈心,了解他的心思,如果发现该学生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三)美术教学应该启迪“灵性”
灵性是指人所具有的聪明才智,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绘画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力,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和全面素质的提升。在美术教学中启迪学生的“灵性”,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智慧,从而使学生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四)美术教学应该呈现“开放性”
教师思维的开放性、教学手段的开放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构成了美术教学的“开放性”。要想美术教学活泼生动,必须使其呈现出“开放”的状态,不断吸收外界新的信息,定期重组所有的环节、因素和关系,构建和“生长”新的知识体系,保证教师的思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常新,促使教学功能不断优化,确保美术教学健康快速地发展。所以,笔者在美术教学中特别注重为学生营造动态的、开放的、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能够使学生把学到的美术知识逐渐变成自己的“血肉”。
(五)美术教学应该突出“自然性”
在现代美术教学课程中,简单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美术课程内容纷繁复杂的状况。对于美术教师来说,最好的教学方法是不断整理、概括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美术知识,运用最“自然”的教学方式渗透到学生内心,进而使其外化为学生对艺术审美。这种教学的“自然性”,需要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
三、总结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要摒弃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提升他们的想象能力、审美能力、个性化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小学教学论文5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当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了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的时候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意活跃课堂的气氛,也不知道怎样活跃课堂的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学教学论文6
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与生活化的探讨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爱玩、好奇心强,但耐力差、有效学习短等。而传统跑跳投的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体育教师要变换训练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以应用生活化的模式进行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趣味性参与生强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快乐。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得到身心双重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大大提升。
关键词:小学;体育;趣味;生活;教学;课堂
小学正处在想象力与活力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应充分利用该心性,组织多种娱乐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挖掘天性,为其营造出娱乐、生活的学习氛围。在组织体育活动期间,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和学生一起感受,以带动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1将生活化与趣味化教学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1、1有助于改善身体素养:
在生活压力与节奏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家长对学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全面发展,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与培训班。小学生正处在启蒙时期,面对各种辅导班与培训班压力,也会感到压力。为不辜负家长期望,他们老实学习,将大多数时间放在书本上,但是精力有限,如果长时间处在按部就班的状态,势必会影响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将体育教学应用到小学中,有助于排除烦恼,减轻压力,在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环境下,不仅能感受到体育课程兴趣,还能放松心情。
1、2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当前,大多数学校都只注重文化课程,却忽略了体育课程。学习的根本目的是积累知识,但是并不能说明体育就不重要。体育课和文化课直接相关,小学生受学习与认知能力影响,如果长时间处在文化课中,会让身心感到疲惫,此时就需要借助体育课进行放松,在释放压力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与身体素质。
2对小学体育进行趣味化、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1提高运动兴趣:
小学体育更注重体育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教学,意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与生活方式,从而为今后的健康与体育学习打下基础。综合性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征,让体育教学辐射到更多领域,以此提高课程应用价值。基于以上描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注重课程特点,让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在体育学习中,通过积累认知,结合课程要求,改善运动方式与生活形式,提高教学成果。如:在体育与健康前滚翻学习中,该课程重在引导学生将运动技能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然后领会滚翻要领,以达到提高反映速度、协调度与平衡性的目的。假设同学在骑车时摔倒,该如何是好?然后再将翻滚引入生活。当学生思考时,将课程内容带入,请同学在垫子上模拟,然后得到解决方法。这种方式充分运用了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动活泼等特点,让学生主动将思维放到生活中。学生在探索自救自护时,更多的是侧滚翻与前滚翻,此时老师可以直接放入重点,为学生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2、2做好教学分类,改善教学效果:
小学作为事物认知、接受知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学生通过接触世界,形成良好的个性,如:兴趣、喜好等。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包含整体落实教学安排,也就是在教学设计中,综合学生特长、身体与兴趣,进行求同存异,以差异的视角对体育教学进行综合设计,这样才能在既定的范围完成学习。如:对于五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有排球、篮球、兵兵球等单元教学,此时老师可以结合课程进行调整。切入课程前,先将学生分成兵兵球、篮球、排球组与待定组。前面三组结合个人爱好进行,待定组通过体验观察,找出容易上手的运动,并且加入该组。一次性将多项课程引入期间,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增强课程整合,也就是在短时间内进行长战线教学。另外,在期末考试中,对球类考核比例进行调整,重点始终在所选项目中。
2、3促进教学形式创新:
除了综合性与基础性以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还要求注重健身性与实践性。实践性要求注重课堂参与力度,让学生发挥主体功能;健身性要求注重运动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课程散漫与过度带来的`浪费,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针对以上特征,小学体育老师必须及时改变教学形式,整合小学生喜好、知识接收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力度,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达成。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情境与儿歌编排,并不是互相割裂的策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结合现实情况,全面提高教学趣味性与生活性,通过帮助学生刺激感官,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立定跳远课中,两只脚同时起跳是本节课必须掌握的关键部分,跃起之后平稳落地是必须掌握的部分。对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等特点,老师必须对教学进行指导与训练。小学生一直是充满童真的群体,可以利用拍皮球的游戏,由老师扮演卡通人,学生模仿排球,然后再结合儿歌进行跳跃。在跳一跳、拍一拍中,帮助学生激发模仿兴趣,这样学生就能认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另外,还可以设计出大灰狼在小兔家门口睡觉,带领学生思考怎样跳跃不引起大灰狼的注意,或者分组讨论,由老师扮演大灰狼,师生共同参与,这样不仅能增加情感交流,也是提高学习进度的体现。为了促进活动发展,还可以在活动中设计陷阱,让垫子假装陷阱,促进师生交流,看谁跳得更好、更远。
3结语
体育教学在任何时段都是重要学科,不仅是对体育活动的实践与认知,同时也是开发思维,帮助学生培养坚韧精神的展现。特别是小学生,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践精神与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快乐的体育实践中提高技能素养,形成健康体魄,必须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与生活性,从各方面改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成春;刍议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年12期
[2]谈静;生活化教学促进高效体育教学的探究[J];成才之路;2015年29期
[3]陈万才;对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与生活化的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4]何福海;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年08期
小学教学论文7
现在的孩子难教——这是许多老师的共识。是啊,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在变革,我们如果还是用昨天的教育理念和单一的方法来解决今天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势必会造成当今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而且不知道怎么管、怎么教。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就得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全面、深入、客观。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特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我经常采取如下方法:
一、观察。
开学初,我就留心观察全班同学,了解哪个学生勤快,哪个学生懒散;哪个学生上进心强,哪个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哪个学生活泼开朗,哪个学生郁郁寡欢……发现有情绪低落的同学,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引导。例如:吴妍同学本来性格内向,开学报名时我要求家长必须带孩子一起报名,其他学生家长都来了,唯独她一人背着书包来到我的面前,当我问及其父母情况时,她两眼通红,低声告诉我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开学来我有意识地多关心她,但她还是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究其原因是因为她太想父母。不能让这种情感影响到她的学习,因此,我找她谈心,告诉她如果你想父母了可以打电话或写信来向父母表达,为何憋在心里使自己难受呢?当天晚上我就布置学生回家写一篇日记,内容为:父母不在家的日子,我该怎么做?果然她的日记满满的都是对父母亲的思念,但却忘了我要求写的“我该怎么做?”,除了思念还是思念,我就在她的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父母出门在外是为了什么?是希望你有一个好的学习条件。你应该从思念他们中振作起来,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当你学有所成之际也是你妈妈喜悦归来之时,耐心等待吧!一段热情洋溢的话激发了孩子求知的欲望,她不再沉溺于念念不忘当中,情感得到了归宿。这正是我的观察与引导使学生走出困惑,走向坚强。
二、谈话。
谈话是沟通的极好方法,谈话时注意倾听学生说话,边听边思考;谈话后联系学生一贯的思想言行和平时的观察印象,综合分析,公正认真地得出结论,然后根据结论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如我班的童欣健同学,头脑机灵,课堂上喜欢积极发言,课堂作业完成得非常好,但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有拖欠现象。因此我就有意识地与他聊天,了解到原来是爷爷奶奶对他过分宠爱,觉得他现在还小,每天在校很辛苦,放学回家就该先放松放松。吃好饭再写作业又说迟了,要休息了,不然会影响长身体……结合我平时对他的观察,我断定他没有说谎,因此我双管齐下,继续找童欣健聊天,让他知道他爷爷奶奶的做法是出于对他的'关心,但同时让他明白爷爷奶奶的做法不够正确,学生应该以学习为重,不可因为爷爷奶奶而影响自己;另一方面我进行了一次家访,与他爷爷奶奶进行了一番沟通。从那以后,他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
三、调查访问。
我经常向家长、同事们调查了解,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我班的程颖同学,头脑反应快,课堂回答问题非常积极,在学校她是不容置疑的好学生,可放学一回到家她就把学习丢在一边,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完成的时候。我多次打电话给她父母(父母亲都在屯溪打工,但平时极少回家,她随外公外婆生活。)她们都说程颖就是懒,再说每天又不在一起,她们也拿女儿没办法。父母没办法,作为她的班主任我不能放弃不管,因此我又询问她的外公外婆,从与他们的谈话中我看得出外公对她还是很关心的,但外婆的言语中透露出更多的是不耐烦,甚至是厌恶。程颖也是家里的独生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后来我通过向与她同村的学生家长了解到:原来程颖在家确实很不听话,每天放学回家自行车骑得飞起来,而且玩得很迟都不回家,外公外婆每天做事回家还要到处去找她,每当问起作业她都说做好了,久而久之大家都听之任之。了解了她的情况,为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专门来到她家当着她面向她外婆汇报了她在学校的优秀表现,她外婆听了感到些许安慰,而后我悄悄告诉她外婆小孩子不能一味地批评,当她表现有进步时还应给予适当的鼓励。第二天,我与程颖进行了一次长谈,她说她外婆不喜欢她,老叫她回山里奶奶那去读书,不要呆在她家,她不喜欢外婆,所以放学回家她也不愿呆在家里。听了她的叙述,我告诉她外婆这么说的原因,并毫不掩盖地指出她的缺点,要求她马上改正。我让她担任学习组长协助我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也许是她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开始写家庭作业了,但还不能按时完成,我却佯装不知,我知道事情的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能急。几天后,课代表把她的作业本拿给我看,我装作吃惊的样子说“我一向对她非常放心,她没做作业可能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过我很伤心。”我瞥了她一眼,只见低她着头,满脸通红。从那以后,她学习倍加努力,外婆也不再嫌弃她,现在已成为班内的优等生了。
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聪明,思想越来越复杂,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老师来说,就像一个未知宇宙一样,是个神秘的世界,只有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全部,因人施教才能成为可能,德育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
小学教学论文8
一、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相融合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我们的体育课的教学方式仍然处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跑步、做操、锻炼体能,最后自由活动等最基本的课堂模式。这种课堂模式失去了趣味性,学生也逐渐地对体育课感觉到枯燥,更丧失了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应该坚持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在把初步的活动做完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游戏,利用比赛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各种比赛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让学生讲解一些体育运动员的英雄战绩,从而使学生感受体育精神的强大力量,让学生对体育知识感兴趣,而且让学生了解到体育精神的重要性,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喜欢的体育明星和偶像,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他们的体育精神,让学生感兴趣,并喜欢上体育课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信仰,当然,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体育明星身上有他们的闪光点,学生如果能看到他们身上的体育精神,自己也会受到体育明星的影响,也会争取获得与他们一样的体育成就。
二、利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结合进行教学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师教学应该利用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融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解体育方面的知识,在姚明看来,体育精神是指顽强拼搏的赛场精神,教师通过一些体育游戏让学生体会体育精神的存在,虽然说只是体育游戏,但是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游戏,使其了解体育动作要领,使其领会体育知识的精髓,让学生进行小组体育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更有凝聚力。例如,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体育跳大绳,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对决,增加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默契度,使团队与团队之间产生竞争力,从体育游戏的进行中,可以体现体育精神的伟大,体育精神就是坚持到底、永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神,从体育游戏中得到体育精神的培养,这是令人振奋欣慰的。教师通过体育游戏进行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精神的存在,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融合的教学方法是值得运用的,运用体育游戏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自由,在这种较为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体育游戏体育精神融合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融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进行足球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单纯的动作没有兴趣,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体育游戏形成学习体育的兴趣,体育游戏包括个人与个人的体育游戏,还有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体育游戏,两个人之间的体育游戏可以增强竞争力,充分体现体育精神的伟大,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体育游戏,可以增强小组内成员的默契度和配合度,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是强大的,通过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融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小学体育感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更是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对实践的这一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相结合进行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也可以在大课间活动时,让学生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等等,通过让学生进行体育小游戏,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学好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有好的身体素质也同样重要。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课下时间进行各种体育游戏,并从中感受伟大的体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身体更健康、更有活力。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对于社会来说依旧处于人们不太重视的阶段,教师应该重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体育游戏与体育精神的完美结合,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体育游戏可以让学生体会体育精神的强大,体育精神可以在体育游戏中尽情展现,体育游戏可以使呆板的体育动作变得有趣,赢得更多学生的青睐,使教师的教学顺利进行,同时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杜辉.小学中年级体育教学与游戏的有机融合[J].当代体育科技,20xx(30).
[2]薛原.学校体育改变来自点滴[J].中国学校体育,20xx(6).
[3]刘晓明.小学体育教学与游戏融合[J].中国学校体育,20xx(9).
小学教学论文9
摘 要:哨子是当前体育课堂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器材,能够帮助教师传达课堂教学信号,维持课堂秩序与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小学体育教师授课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工具。 一、哨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到体育教育对于个体未来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的论文
哨子是当前体育课堂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器材,能够帮助教师传达课堂教学信号,维持课堂秩序与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小学体育教师授课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工具。
一、哨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到体育教育对于个体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运动习惯都有助于个体建立良好的生活心态,并且在社会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育中,哨子的使用度很高,也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管理、沟通交流等多项作用,但是由于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教育创新意识的缺乏以及教学者个体水平的差异等原因,哨子的使用规范程度有待考察,而哨子在当前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并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哨子在小学体育中应用的现状
一直以来,哨子在中国体育教学中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是体育课教学所使用的最为基本的器材,在体育课上,哨子一直以来被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哨子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主要被作为一种信号传达器具,不用长短和强弱的哨音被赋予了不用的意义,借此来在各类对抗性活动以及日常体育活动中清晰的传达多种信息,从而获得较好的活动效果,为各类比赛和活动保驾护航。(2)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哨子的使用主体是教师群体,老师通过对于哨子的有效利用,减轻嗓子的负担,并且实现对于学生的有效管理,保证课程的继续以及知识的不间断传授。(3)哨子不仅仅被用于传达多种指令,它还有传达情感的作用。在课程学习中,分布合理以及意图清晰的哨声可以传达出老师积极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愿望,但是分布杂乱而强弱无序的哨音则反映出老师漫不经心的教学态度,不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以及学生更好的参与课程。
三、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方向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课程中,哨子的确得到了广泛而基本的使用,其基本的作用得到了发挥,帮助教师建立了良好的课堂秩序,协助各类活动顺利开展。一定程度上,虽然哨子在课堂教学中方方面面的功能都很强大,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哨子的功能并未得到完全的发挥,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教育当中,我们应该开展下列措施,促进哨子的使用:
(1)面对当前小学教育中哨子不能得到规范使用的现象,国家应该不断强调和重申遵守基本教学内容的重要性,建立相关监督机制,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2)对于小学教育中哨子的使用问题,相关任课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严格遵守教学规范,并且着力创新使用教学器材,使得旧器材发挥出新活力。
(3)哨子的使用问题实质上是当前我国教育中体育教学的冰山一角。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更新对于体育课的认知,不断认识到体育课,特别是小学体育的重要性,我国的体育教学种种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我国政府自21世纪以来开始发布大量文件,强调体育教育的重要性,鼓励进行体育学科创新,丰富体育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哨子虽小,但是它反映了当前我国学生教育的多个重要问题。只有直面教学的困境和难题,努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得到更为深远的发展。
小学教学论文10
素质教育是针对中小学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而提出的教育口号,主要是为了扭转当前的教育方向,其着眼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加强基础教育的改革,而语文素养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是最为核心的,需要加强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工作。
一、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分析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在国家制定的《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对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应积极促进教学的改革,转变人才培养的模式,由当前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变。素质教育是指以人和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和主体精神,以培养人的健全的个性为基本特征,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开发学生的潜能的教育模式,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就是重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影响,将其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活动,“对人的培养”是其根本属性,而素质教育是专门针对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缺陷提出的,是新世纪里中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及最终归宿。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学科,在义务教育的推行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为语文教育的功能和任务在于既要发展本国的语言,又须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以及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陶冶个人情操。
语文教育的各个要素与培养人的素质间联系密切,以基础教育的角度分析,社会需要的人才品格素质的决定因素之一便是语文素质,语文是一门最为基础的工具学科,其中含有丰富的知识和情感陶冶的方法。需要明确的是,小学语文具有的特点包括了基础性、社会性、知识性、综合性,全面正确地掌握理解语文教育的特点性质,是教好语文课程,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
国家提出素质教育,能够充分端正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思想,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和学校干部的全面建设,也保证了学校区域性教学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因此推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东风下,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将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进行深化推进。
二、深化推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改革
(一)强化基础教育阶段“大语文”教学观,建立素质教育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施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重新树立合理的教学思想。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小学语文教学需建立起全新的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观以及教育观念,坚持贯彻“教与学的始终统一”,在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交给学生做人处事以及学习生活的正确方法,通过对不同学生个性的充分了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帮助学生获得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大语文”教育观念。
“大语文”的教育观是指充分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在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进行以课外练笔或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听广播、收看科教节目等,举行不同校园、不同学科的以中文为基本工具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大语文”教育观的目的就在于打破以往将语文纯粹的课堂教学与语文整体教学对等的观念,重新建构一个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及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为辅助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大语文”教育教学观,可以灵活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实现素质教育。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结构是以语文的课堂教学为主体,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外活动能够使小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和增长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快速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读听写的技能,促进学生思想的进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合理恰当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不固定的,是丰富多样的,通常有讲故事、辩论、朗诵、办黑板报、手抄报等比赛以及读书笔记、作文、书法的优秀作品的展览参观等活动,举行这些活动时要体现它的创造性、新颖性以及趣味性、实践性、自主性。
语文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参加活动时的指导示范作用,耐心向学生教授学习的方法,并大胆让学生自主参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诗歌朗诵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进行比赛,无论是全文还是片段的朗诵,都应给学生提出吐字清晰、读准字音、把握阅读节奏及语调、带感情朗诵等要求,教师做好示范作用,这样多举行类似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领悟课文中的表达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结语
素质教育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更是振兴民族的关键,作为人才培养的起步阶段,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呼唤素质教育,而二者的结合,是顺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徐旭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xx.
[2] 肖之凤.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浅议[J].科教文汇,20xx.
[3] 伍艳珍.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xx.
[4] 蒲慧珍.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J].新一代(下半月),20xx.
小学教学论文11
一、提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实现“任务驱动”法教学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我在上课的导入时,都会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由于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向全班学生演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然后问学生想不想亲手体验一下?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并积极地随着老师的讲解进入学习情境。要更好完成该项任务,可先将这个任务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每节课完成一项小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去实现贺卡、电子报刊或板报的制作,达到教学的目标。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当学生明确任务后,就很想通过自己实践操作来完成任务,这时候,应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教学“美化你的大作”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除了学会对文字字体的修改外,也学会修改文字的字号、颜色的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在电脑上统一演示,对个别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个别辅导。利用自主学习,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初识到熟练掌握,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认知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三、协作学习,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已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只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主导作用。因此,要注意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并让学生合作讨论,互相交流信息,取长补短。如:教学“学做电子报刊”中,我要求两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一位同学负责电子报刊的资料收集,另一位同学负责电子报刊的版面设计,两位同学分工合作,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很认真制作电子报刊,最后,制作出来的电子报刊各有特色,有的报刊内容充实,有的报刊版面设计美观,通过协作学习,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四、反馈纠错,问题点拨
在任务的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主动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中容易出错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也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强调、讲解、分析,并由教师或学生直接示范,进行点拨,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归纳小结,任务评价
对于“任务驱动”教学,评价不应只是针对学生最后得出的'结论,或最后拿出来的作品,还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揭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他们是如何解决困难的,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指出学生的优点。在评价方面,我主张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例如: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相互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与任务有关的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通过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完善和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而且开阔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要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的“任务”,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整合各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让信息技术课“活”起来!
小学教学论文12
摘 要: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需从小学抓起,但是就当前小学音乐教育而言,情况堪忧,尤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弊端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不受重视、教学设备落后、音乐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因此,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 音乐教育 措施 建议
引言:目前,国家非常重视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员,人们早已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盲区”,现状令人甚为堪忧。本文主要分析了此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改革尚不深入,改革方针不能很好地落实,甚至有的还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很多学校还将升学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奖金挂钩,于是利用体、音、美课补习文化课成为农村小学的正常现象。[1]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其自身缺少文化,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考上好的中学、大学是摆脱农村劳作生活的'唯一出路。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成绩,把音乐课程当成“副课”而从不重视,更不提倡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2、教学资源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础的教学条件教学就无从谈起。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学硬件投入本身就很紧张,而用在音乐教学设备等资源添置上的资金就更是微乎其微。很多学校连普通的风琴都没有,更不要说专门的音乐教室、专业器材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了。因此,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
3、教师专业能力欠缺。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2]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中有不少并非音乐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能唱几首歌、会一个简单的乐器就开始教学。这些教师本身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对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和艺术熏陶了。而对于从事音乐教育老师本身来说,学校的不重视、自身对本课程认识的不足等情况也导致教师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甚至敷衍了事。
4、教材设置不合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适合该阶段的教材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现在的很多音乐教材根本不适应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教材比较深奥,内容设置不合理。甚至征订教材的老师并不是教音乐的老师,导致了所订教材的不适宜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只好抛开课本来教学,这样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缺乏系统性。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进的对策
1、加强重视,加大教学设施投入。要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首要任务是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开展和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教学,重视音乐教师。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规范化、切实有效。另外,还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增加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改善现有的音乐教学条件,调动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有教学热情和基础的教师也大多闭门造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领导再重视、教学设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3]因此,引进专门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音乐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3、教材选择注重针对性。要全面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水平不能忽视教材选取的环节,在教材征订的前期要做好调研和考察工作,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征订的工作应征求授课教师本人的意见,避免外行选择了不合适的教材而导致教材征订的形同虚设,不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4、因材施教,创造音乐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4]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生动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甚至人格塑造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更应该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只有认识到不足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边靖安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J]。实践探索,20xx(6)。
[2]王玮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大舞台,20xx(6)。
[3]赵博如何发展农村音乐教育[J]。吉林农业,20xx(11)。
[4]赵靖促进农村学校音乐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8)。
小学教学论文13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要想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必须做到:“动”之目标——明, “动”之内容——广,“动”之方式——巧, “动”之价值远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动 自主 明 广 巧 远
20xx年9月23日——26日,山东省教研室在长岛组织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验研究分课题开题会,我有幸承担了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验研究的子课题的实验。 半年来,我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活动中并不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种种体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自身的一种关注;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于是我就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做了深刻的探讨。
一.“动”之目标——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必须明确,就是要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来促进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比如,在设计的《我是勤俭节约小公民》活动中,集体讨论,确立课题后,学生兵分四路:浪费现象暴光组,资源短缺调查组,车间生产采访组,种植实践组。全班学生围绕共同的主题------“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纷纷做我所做,不久,暴光组情景再现出了许多可气的浪费现象;调查组查出了我国哪些地区缺乏哪种资源,导致了哪些不良后果,有何感想;采访组摄制了许多产品的生产流程,并采访了工人工作时的劳苦;种植组亲身体验了劳动之累,懂得了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重要。从而使全校掀起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高潮。正是活动目标的明确性,才使活动课程的展开有的放矢。
二.“动”之内容——广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研究性学习课程,它涉及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综合实践课程在内容上广泛灵活而富有弹性。孩子们从现有的认知出发,五彩斑斓的世界里随时随地都有学问:由对一条小河枯竭的思考引发到整个生态平衡的危机;
由一粒米的浪费探讨中国13亿人口的温饱;由当地的植被特点挖掘新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存活方式??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是实践活动的内容。简言之,活动内容无所不及,无所不能,虽然研究的深度可能是浅显的,但仍使学生在广泛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广阔世界的无穷魅力。
三.“动”之方式——巧
学生动起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关键是怎样引导学生动,引导学生怎样动,这还真是一个技巧的问题。
1.鼓励学生“动脑”。
在我设计的《整治宁阳西沙河》这一活动中,学生调查了它的污染情况,采集水样,做水质检验,找到污染源,勘察排污现场,写出详实的调查报告。对此,我并没有满足,而是鼓励学生齐动脑,想拯救西沙河的方案,为宁阳的环保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一翻讨论后,让我如释负重。他们联合向全县人民呼吁并建议:1、严禁任何人在西沙河两岸乱倒垃圾,以保证河水流畅、清澈。2、以经济制裁或法律的形式,制定保护西沙河水质的有关文件和条令。3、可关闭或迁走工业路上几家污染严重的工厂,也可通过技术革新使其实现清洁生产。4、要建几座污水处理厂,立即着手处理西沙河的河水。
活动中激励他们集体探讨中去想办法,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时时迸发,还使他们认识到爱我宁阳应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时时处处为宁阳的明天献计献策。
2.鼓励学生“动眼”。
观察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然而,观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综合活动课上培养学生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能有效提高观察能力。在设计的《宁阳蟋蟀友谊赛》活动中,引导学生们用眼去观察
(1)宁阳蟋蟀的形态及种类。
(2)宁阳蟋蟀的价格。
(3)蟋蟀疾病的防治。
(4)宁阳蟋蟀的危机。
(5)宁阳蟋蟀的可持续发展。
(6)蟋蟀的作用与危害等 ,从而真正了解宁阳蟋蟀。在设计的《关注乡饮金马村》这一活动中,鼓励学生观察校内学生的牙齿,发现了什么不同。统计中总结发现乡饮乡金马村的人牙齿呈现茶黄色。再走出校园,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 ,探讨出了金马村地下有一种特殊的廊坊石,是高氟区,人们长期饮用高氟水,致使牙齿变成茶黄色,再也不能变白了。长期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或现象,会丰富他们观察的角度,拓宽他们的观察的思路,对一切就会有更深的认识。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不同,通过观察后得到的知识有多有少,但并不要在乎学生能掌握多少高深的科学知识,只要他们学会观察的方法就足够了。
3.鼓励学生“动手”。
“人人动手制作,个个动脑创造”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学生劳动体验的获得、技术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课堂内外的反复演练,许多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在科技
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及文化、艺术等动手与动脑的创意实践中度过的。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其中的个性张扬和深度的探索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利用一切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面对操作任务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规律,选择方法。在《美食广场》一活动中,孩子们要挑战“家乡特色菜的制作”,学生对此兴致极高,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都跃跃欲试,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与劳动的价值。在设计的《我是种植小行家》这一活动中,学生亲自选种,整地,播种,施肥,浇水,收获,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劳动时的喜悦,收获后的自豪难以言状。因为这种多元的动手实践方式,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
4.鼓励学生“动口”。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外化过程。综合实践课上,教师把讲的时间腾出来,让学生去练、去说,使学生多种能力得到发展。《蔬菜是我的好朋友》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就是基于儿童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关注,选定的。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学会了资料的搜集,分类,整理,认识了行行色色的蔬菜,了解有关蔬菜的营养,分类,种植及烹饪发生能够面的知识,再鼓励学生自己说出来,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且这些能力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进而概括,学生之间再多一些评价,教师相机给予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有成功感。那样又何愁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呢?
5.鼓励学生“互动”。
教师根据活动内容,积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与环境,可以两人合作、小组合作、全班互动,甚至兄弟班级间互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分工与合作,在活动中与人为镜,获得有关实验态度、意志力、操作方法等方面的种种补益,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在《我们一起迎元旦》活动的设计中,我安排了让孩子四人小组合作自制新年贺卡,之后,又加了让学生间互赠贺卡的环节,这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讨论、交流的情境,通过合作思考、意见交流、总结等形式,促进师生、生生的沟通互动,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接纳、赞赏、争辩,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主动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与同伴共同进步。
四.“动”之价值远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一本《开心辞典》可谓千家万乐,家家有本“快乐经”——开心不一;一手《美食广场》诗可谓五味俱全,个个寄托“家乡情”——怀念重重。其活动价值就在于孩子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在过程中获得了逐步的发展,这种发展将伴随他们“生活世界”中的点点滴滴,一路健康地走下去,意义是久远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径,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喜欢的学科,老师们的意识及实际操作方法是必须讲究的,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让学生,在“动”中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在“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教学论文1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对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拓展学生视野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因生活经历相对较少,接触的事物也不多,他们脑海里储存的素材也就不多,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多样化,内容丰富,可以通过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把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一些课堂中的演示无法完成或实现,教师可以借助教具、学具、多媒体实现声音、图像、投影、模拟实验与演示实验的有机结合,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书、电子教案等使教学内容发生了质的转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从上课开始就能进入一个引人人胜的教学情境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四)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互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一种自然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知识获得,而是师生认知、交往和审美综合发展的精神互动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在全方位参与中与老师的思维进行交互和碰撞,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在小学教学中的局限性
(一)多媒体课件的选择难把握“度”
一个高质量的课件对课堂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候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总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在备课时加大信息量,不能把握好“度”,上课时又加快教学进度,很少在黑板上书写,留给学生思考、交流、记笔记的时间过少,学习变得被动,使学生产生懈怠情绪。
(二)多媒体课件的过多利用影响了师生间的交流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材更加完善,更立体化、多元化,更利于教学,但我们终究要把多媒体技术放在“辅助性”定位上。因为教师的师德素养、人格魅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成长,而学校的日常活动中师生的交流也促进了学生的人际交流与沟通。多媒体技术的过多利用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课上教师不断操作电脑,对教学内容不做详细讲解,与学生的交流相对减少,使本应充满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变成了“放影课”。
(三)多媒体教学使教师产生依赖、懒惰心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一种依赖,当部分学校出现停电、设备故障等情况时,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应急环节,正常的教学活动受阻。还有一些教师没有认__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个人风格精心设计课件,常常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课件或者资料图片存人自己的资源库中反复使用,没有做到随时更新,千篇一律的模式使课堂变得沉闷、乏味。此外,过多的多媒体教学让教师不再伏案书写教案,传统的板书设计、汉字书写退化,最终影响学生不能熟练、准确地书写汉字,规范地使用汉字。
三、对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要科学合理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水平,如心理特点、年龄层次、知识积累等各方面的因素,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并设计出适合于教学的课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教学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注重优化组合,这样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避免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师应依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过程的要求,在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同时减少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设备的依赖,尽量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交流,更好地促进教学。
(三)正确选择和处理多媒体课件
教师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专业特点,精心制作课件,在教学中要根据要求及时调整、更新课件内容。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一定要适量,方可保证学生理解、质疑和记忆所学知识,以及保证教师有归纳和总结的时间。
(四)避免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教学
实践证明,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起主导作用,不能用多媒体授课取代板书教学,而要将两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走进小学课堂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它,才能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学教学论文15
让音乐课“活”起来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领悟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以美激趣。
音乐教室是孩子的音乐乐园,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唤起孩子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例如:
钢琴上摆一盆绿色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墙的一侧剪贴成用各色吹塑纸制成的动物贴画:弹琴的小松鼠,吹圆号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构成美妙的森林演唱会。另一侧中心位置是“我型我秀”的红花台,可以激励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旁边贴着音乐家画像,使孩子了解认识音乐家,并产生热爱音乐的思想。
孩子们在紧张的文化课之后,迈进音乐教室的一刹那,无不被这优美而富有艺术情境的教学环境所感染,犹如进入音乐的殿堂。心感到欢快与美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自觉、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二、在教学中孕育美————以美润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注重课堂纪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学生带着厌恶、压抑的心情去上音乐课,试问学生怎么会快乐呢?有怎么会对音乐课感兴趣呢?所以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音乐课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更喜欢音乐课。
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副美的图画,给人以视觉美和听觉美。教唱歌曲决不能单纯教孩子唱会一首歌,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美,
受到艺术上良好的熏陶,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学《嘀哩嘀哩》这首歌,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课前,我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上课时,我导言入题:“都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的季节,那么,春天到底美在哪儿?小朋友,你们找到春天了吗?”因为有过切身体验,孩子们发言踊跃,迫不及待地向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春天。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象,并富有激情地朗诵:山青了,树绿了,小草偷偷的探出小脑袋,柳树吐出了新芽,小鸟在枝头上唱着动听的歌,春姑娘把鲜花撒向大地。春天再次映入孩子们的眼帘,他们被这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至此,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并将这种情感带到歌曲学习中,在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学会了这首歌,真正体会到歌词美,旋律美,春天更美。
创设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美景,从而感受音乐,达到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
三、在欣赏中领悟美————以美怡情。
爱美是人之天性。音乐作品,不管是声乐曲也好,器乐曲也好,里面存在很多美的因素。比如:一曲《春江花月夜》,音乐一开始,学生突然从不安静的课堂气氛中竖起了两只耳朵,那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丝丝入扣的演奏,似乎把学生带到三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中,学生听完以后还要求再听一次,并且有的学生边听边舞起来,这就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通过这种
娱乐性的欣赏,学生的精神愉悦了,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
在音乐教材中有表现雄壮的歌曲,有描写诙谐的乐曲,有抒情优美的音响,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姿美,使学生的情感丰富,并且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音乐对孩子们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美。
四、在活动中创造美————以美激智。
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现美,感受美,并去创造美。例如:在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的过程中,教师先问:“用什么表现方式能使歌曲听起来更热闹?”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可以一半学生唱歌,一半学生当“啦啦队”,而且带韵律地喊“加油,加油”。教师顺势将学生分成两组,一起感受这种表现形式的实际效果,接着,教师又激励学生改变它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激烈的比赛场面。教师适时肯定了学生的创意,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创新活动充满信心和热情。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情绪,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在共同创设美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求知欲望,愉悦了学生们的心情,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在实践中体验美————以美导行。
音乐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融为一体,使德育潜移默化,沁人心脾。例如在合奏合唱排练中,因为乐队,合唱队是多人组成,首先要求大
家奏或唱要齐。这就需要大家心齐才能奏唱齐,另外在齐的基础上还要讲究方方面面的配合协调,才能把艺术性很强的音乐作品完美地表现出来。在这一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正是“以美导行”所产生的效果。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我们共同搭建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在儿童的心中璀璨地绽放!
【小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论文11-11
小学教学论文05-27
小学教学论文(经典)06-02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08
小学美术教学的论文10-0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05-25
【必备】小学教学论文05-27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5-27
小学教学论文[实用]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