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推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人类正在进入一个被数据概括指引的时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大数据的作用,大数据已经无处不在。然而,语文教学服务为了追赶当下时代的步伐,也开始运用了大数据模式进行教学,那么大数据时代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什么变化呢,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大数据时代来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生的转变。
关键词:大数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是一次重大时代转型,即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模式。然而对于语文学科这种历史悠久的内容都在变革当中,因此大数据时代也会给语文教学带来重要影响。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促进语文阅读采用最新型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学生改变了自身的阅读能力,从而可以体现出大数据时代带给人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大数据掌握,阅读教学与生活贴近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总是会有一些固定的教学模式,阅读文章的类别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基本就是掌握文章的问题,然后对其进行剖析,再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思想感情上的解析,这样一篇阅读教学似乎就完成了。这样长时间以后,学生会对阅读学科没有兴趣并且讨厌老师教课的内容。教学中的文本内容是很充分的,但是教学的方式却很老套,所以会产生差距产生时代感。有些教师还会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为学生寻找一些课外现代感很强的文章作为教学辅助,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教师在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学生对这些内容是非常不感兴趣的。所以当大数据时代来临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阅读进行对阅读文章的筛选,还可以非常便捷地挑选出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课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的对学生讲述文章大意以及简单补充一些阅读相关的知识,那样是很难引起学生注意力的。但大数据显示,现在的小学生似乎对一些趣味书籍以及实验书籍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用来引导学生作为本堂课的拓展,主要是为了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这种课外延伸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特别积极认真,还主动与老师交流自己喜欢的内容,与老师互相讨论。
三、大数据掌握话语热点,阅读教学与时代贴近
社会发展的很快,语言文字也跟着变化的很快。变得快,是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在不断发生改变,航空事业发展的多快,地球那么大,一下就飞到了;电脑网络通讯发达的人们都不用写信传递消息了,一个信息一个电话就都搞定了;上学的时候教师都会教学生怎么写信,采用什么方式,信是一种文体,有一定的格式。现在的学生都不懂了,然而再学习写信技巧也没有什么作用了,想说什么发短信就能够表达了;然而最重要的是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变多了,多种语言的相互接触,使中国话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语文中的语言文字是不断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的,比如,“白白”本来是外国话,现在很多人把它当中国话了,并且已经养成习惯,变成临分别时必须使用的词语;有人用“520”表示“我爱你”,而早已经传播给大众知晓,当然,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都会逐渐出现一些新词语新的含义,比如失联、微信、刷屏、高富帅、白富美等等,本来都是开玩笑的,但是这种表达方式让人觉得会很有趣,会吸引很多人用这些词语表达内容。所以不断地拓展自身阅读的范围,让学习语文知识可以贴近时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科当中蕴含的热情,教师因此不断吸引学生,可以和学生一起看报纸上的新鲜报道以及相关评论,及时观察学生的思考方向,让学生随意表达自己的见解,不断让学生养成热爱思考的习惯,侧重培养学生自己的辩证能力。
四、大数据表现教学状态,阅读教学精细化
依靠现在科学技术,对阅读课堂全面整治,利用相关技术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保存,然后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来看阅读教学的真实情况。在过去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同时教很多班级,老师难以解释的是,为什么同样的教学方法有的班课堂就很活跃也很积极配合老师,但是考试成绩却是不怎么理想,相反有的班级课堂气氛并不活跃反而有些沉闷,学生看起来也不在状态,但为什么考试成绩却比活跃度高的班级学生成绩好呢,到底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教师很不解。所以教师开始研究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采取,教师可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同行评价、其他科目教师评价等方式,还可以进行综合专业培训、综合教学质量提升、有针对性地互相进行改进建议。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如果依旧还按照自己的`经验和视角去教学,那么在目前发展迅速的时代下,就会逐渐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要了,所以教师通过借助大数据可以将课堂内容完整的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这种方式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科学理性地分析文章内涵以及解决文中问题,如此教学方式,教师也不再是盲目教学。大数据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把阅读分为准确而又细小的内容逐一进行学习,还可以帮助我们制定阅读的目标,在需要对阅读内容精细化学习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情况进行深入教学,逐渐细化教学。并且通过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学生阅读能力不高提升较慢的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少,学生没有及时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自身思维并没有被激发,对于阅读题的分析理解也比较吃力,主要就是掌握的词汇量以及课外延伸阅读不足造成的。
五、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想要从海量的数据中寻找知识并且构建知识,就要发现语文学习当中的规律以及目前的学习现状,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思维,并且能够在自身的认知状态下通过大数据学习从而对阅读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只有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阅读知识能力的吸收,并且跟上时代转变的步伐,响应现代教育改变的时代需要,提升阅读方式和思维,带领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学习,这样才是采用大数据教学的最好结果。
参考文献:
[1]马鹏华,王金涛.“大数据”时代小语课堂阅读结构范式的重塑[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7(1):92-94.
[2]孙阳.iPad环境下“数字布鲁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6.
[3]王金涛.“阅读跨界”与“思维翻转”的范式变革[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16(2):9-10,16.
[4]周雪.小学语文阅读类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一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概况
对于多数中西部贫困地区来说,小学的语文教学仅限于对于一些汉字的识别教学,很多孩子是没有接触过写作教学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师资力量的缺乏,很多地区一个老师是身兼数职,在语文教学上不会侧重于作文教学,多数情况下就教孩子们读书认字;另一方面,老师极度缺乏专业性,更不可能给学生带来一节好的作文指导课程。对于城市中的孩子来说,教学条件上的优越性,使得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到不少的作文教学课程,但是在应试教育下,孩子们的作文呈现千篇一律的状态,很少出现有创新思维的作品,从而使得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陷入困难之中。首先,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还要学会运用最基本的一些标点符号。这些都在要求作文教师用一种高效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始独立表达一些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开始独立认识世界。其次,要求学生拥有一定的想象力,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善于发挥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有想象力的作品,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在现实生活事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并学会评价自己作文中所描绘的事件,学会培养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无形中给予负责教学活动的老师带来了压力,学生这些能力的养成,需要他们花费过多的精力。
二重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
(一)对孩子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孩子开始学着表达自己的开始,良好的表达能力可以判断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对孩子进行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成功干任何事情都要建立在一个理解的前提之上,优秀的语文作文基础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对其他学科的理解,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作用
小学教学活动是着重于对孩子启发性的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创造力同样可以给老师带来启发性的教学体会,共享经济的发展使得孩子们的作文创作缺乏活力,但是在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中由于孩子天生的灵气,往往能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对他们在以后的作文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给他们带来新的思维模式,新的启发,新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对社会发展进程促进的作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孩子的基础培养教育是社会各个群体一直关注的重点。各种经济政治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参与社会活动也需要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活动目的无疑是对这些能力的有效培养。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多种专业学科只是人才的供给,而各种学科知识的学习基础也是来源于对知识有着较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就更需要加大各种投入来对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进行调节,使得这项基础教育可以间接培养出各方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综上所述,重视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对于孩子的能力培养方面,还是对教育园丁的一种思想启发,更是对祖国未来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有效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措施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孩子们创作不出来好的作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喜欢写作。兴趣是掌握一个本领的基础,没有对一件事情有参与的兴趣,那么就不会有参加这个活动的信心和动力。对于一个小学语文作文老师来说,作为作文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必须要掌握一些技巧来增进孩子们对写作的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让他们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创作出不错的作品,在这期间老师不仅仅是一个领导者,更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鼓励者,这要求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夸奖学生称赞他们的作品,跟他们交流方法,写作心得,从而让孩子们有继续创作出新作品的信心;其次,要让孩子认识到对语文作文知识的掌握对未来自己的与人交往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学好写作对自己未来的生存道路有着很好的意义,让他们从心里不排斥写作,并为了自己的发展而热爱语文作文的学习。
(二)营造一个好的写作环境
应试教育下的小学生作文充斥着严格的'“模式”,“套路”,“体系”,这些在无形中磨灭了小学生爱好写作的兴趣,给予他们过大的压力,正处于兴趣培养阶段的孩子,面对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很快便会产生厌恶情绪,不再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努力改变现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他们自愿自由创作。老师一定要打破固定的思维,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来原谅孩子们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的天真,幼稚的观点,并从中找出亮点,加以鼓励。还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善于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在个性的探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多开展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多多参与集体活动或者亲近现实生活的活动,然后让他们在活动之后谈及自己的感受,以及在活动中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更或者是让他们简单描述活动内容。这些看似没有用的活动却可以给他们带来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们有话可说。从另一方面来看,孩子们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处于兴奋开心的状态,在他们描述情况时便不会觉得乏味,也不会感觉无趣。
(三)写作内容适应社会需要
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社会上展现自己的价值意义,当然语文作文的学习来源于实践生活,最终它也要会回到社会生活之中去。因此,对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看到自己身边最简单的小事,并学着从对这些小事的背后慢慢总结出一些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作为一个小学生也要学会用最简单,朴素的言语来阐述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想,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尽早培养出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用于社会实践活动。另外,一些简单的应用文也是学生未来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要掌握的写作内容。书信,假条,申请书等,这些都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内容,并让孩子们真正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真正用于实践生活。
(四)写作内容融入生活
写作源于生活,作为一个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作文学习的主体,学生要积极收集生活中的写作素材,这就要求学生要走入生活用心体会生活中的一切。世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美好的事物产生就源自人们的观察,那优秀的作文创作当然也就来自学生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一篇作文的质量好坏往往取决于创作者对生活体验的深浅,用心的观察体验就会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这样在文章中就更能将文字展现得更加生活化,简单来说就是更加真实。
四结语
通过本研究,可以明显看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重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在这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打破固定思维,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创造出不同于应试教育下千篇一律的文章;其次,要培养学生喜欢观察,善于分析,热爱写作的兴趣;当然,不可或缺的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入社会生活的作用,学生的文章要来源于生活,体现生活,更要将自己总结出来的东西运用在生活之中。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新课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一定会打破常规,促进孩子成长和教师的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力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作为一种新课型、新课题,口语交际教学是提高学生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一直在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策略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综合素养;教学方法;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单纯的知识获取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口语交际作为一种基本的言语交际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纵观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现状,我们发现仍然有一部分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口语交际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也直接导致学生想说的话、想表达的情感、想展示的才能没有用武之地。久而久之,学生便对口语交际课丧失兴趣,更不要说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了。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促进学生积极能力的提升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很多都存在胆小、声音轻、说话不规范、怕说错话、怕被老师批评、怕被笑话等情况,有时即使想说也不知道怎样说。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改善,学生便会逐渐失去交际兴趣,有的甚至还会形成怯场心理,再也不敢大胆说话。鉴于此,广大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出发,多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自我介绍、介绍喜欢的节目、郊游感想等就是很好的选择,这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大多有话可说,也更愿意与他人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奇闻异事等,这样同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说”。
二、注意训练的层次和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确定口语交际训练的“序”,形成阶段性教学计划,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时刻谨记这一原则,将口语交际教学分成了朗诵复述、评论与对话、演讲与辩论三个主要阶段,结果表明,这样的训练效果十分明显,真正实现了学生从“张口说话”到“先想后说”再到“现想现说”的提升。首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学生“说”,更要鼓励学生“多说”。其次,严格要求,让学生先想后说。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范围,让学生稍做准备后再当众说话。再次,让学生现想现说并且适时接话。在教学中,教师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当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与合作,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适时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实践表明,创设一定的口语交际情境,有利于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学生创设恰当的交流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使学生有话可说。比如,在一节口语交际课上,我以“当我独自在家时……”为主题,让学生先体验“家”(也就是教室)的寂静,然后想一想:假如现在已经是深夜,家里空荡荡的,你会想些什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这时候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你又会怎样做?在我的启发下,学生闭上眼睛思考、想象,很快就进入了情境中,真实地体验了一把“深夜有人敲门”时的紧张感受。这样,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很快便畅所欲言地说了起来。
四、开展丰富的口语交际活动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机会,不要仅局限于教材中安排的,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交流的机会。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如讲故事、背诗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为学生创建一个能够施展口才的良好环境;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适时引导学生深入社会,鼓励学生多与人接触、交流,丰富自身的交际语言,如安排学生去敬老院、商场等场所主动与人交流,从中学会如何得体地说话。
五、改进口语交际评价方式
现在的口语交际评价取向,很多时候停留于“当众说话”,满足于“说得好”,而不关注交际的效果。殊不知,“说得好”只是第一步,会说话不等于会交际,语言能力不等于交际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关注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的语言是否得体,行为是否得体。具体来讲,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评价时,教师既要评价学生听说的内容、评价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还要评价学生交际时的行为和态度。比如,有的学生能言善辩,但经常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说话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并不是一种得体的交际。除了具备必要的积极能力,学生还必须要有恰当的语气和真诚的态度。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对此给予重点关注,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尊重,成为有礼貌的、讲文明的现代公民。此外,评价还要关注全体,不仅要看谁说得最好,还要看谁比以前说得好,追求教育公平,让“沉默的大多数”同样有机会得到锻炼和肯定。总而言之,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口语交际训练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能力训练,具有长期性、延续性和复杂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努力创新口语交际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架桥铺路。
参考文献:
[1]邱丽勤.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方法[J].教育科研论坛,20xx(9).
[2]许兵.原点上的突破——口语交际教学有效性策略例谈[J].江苏教育研究,20xx(29).
[3]何玉芳.也谈口语交际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0).
[4]高兰.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教育科研论坛,20xx(12).
[5]张治国,刘恩元.对当前小学语文听说读写存在的问题的再思考[J].教育探索,1997(1).
[6]裴亚广.以活动为载体:让口语交际神采飞扬——生本理念下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现代教育论丛,20xx(6).
[7]赵春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xx(S1).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王共海(甘肃省高台县罗城乡中心小学73430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一、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习的热情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圆明园的毁灭》等课文时,其中蕴含的情感非常炽烈,意义也非常深远,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入课堂,并配以相应的音乐,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上朗读文章,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通过表演课本剧,促进知识的内化
小学生喜欢模仿,并具有很强的模仿天赋和表演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通过表演课本剧,不但可以强化语言创作,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中进行思考、沟通与交流,便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契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改编和创编,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义和创意,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当学生进行创编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突破文本限制,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心理束缚,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加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有机联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和意境,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更好地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等课文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情景剧的创编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三、引入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而且都喜欢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包含很多神奇的事情,有着大量神秘的人物,每一个童话故事都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童话故事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掩耳盗铃》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从童话故事入手,勾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他们主动阅读。然后,再适时渗透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课文宗旨,提高教学质量。总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教师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摘要:写作教学是小学三年级才真正加入的学习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对自身真情实感的真实流露情形,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热爱生活的表现,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教授学生写作时的方法应用非常重要,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成为教师的执教重点。文章以此为出发点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写作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三年级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分水岭,是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量化的最终体现,也是学生的好奇心理趋于规模化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内容训练,能够让学生的认知理解更加深刻,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潜在优势,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小学三年级学生为例深入研讨写作训练的教学策略。
一、写作教学要深入于日常语文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篇优秀的文章必定是经过作者智慧、感悟于一身的结合体,是作者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集中,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写作时也应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逐步深入渗透,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以至于爱上写作。三年级的语文写作内容多是以学生身边的生活为背景进行开展,引导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比如上册教学用书中涉及的语文写作内容,让学生书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书写自己身边的人物,让学生书写自己感受到的秋天的快乐趣事等,都是以学生的年龄感知特点为内容进行开展的。而这些写作内容的真正主题在于上文中提到的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时就要加入这些元素,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在学习《槐乡的孩子》这一课文时主要以这里的特色———槐树为背景介绍这里孩子的生活场景,用动作描写来烘托孩子不畏酷暑、热爱劳动的景象,这些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深入讲解,并以此为内容让学生观察自己周边的生活景象,如此促成学生的积累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增加对于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写作时以热情饱满的状态投入进去。
二、写作教学要注意材料的运用和分析,挖掘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如同汇报工作一样,今天都干了什么,今天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等等,全文如同白水一样平淡无奇,了无生趣,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核心思想,没有运用合适的语言将自己着重想要表达的内容描绘出来。针对此种情形,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运用和分析,挖掘写作材料深层次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如此也是教导学生学会贴合主题的表现,这样学生在写文章时才能言之有物,并且赋予个人的真情实感。如在练习写作《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一内容时,教师先要以当地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开展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在城市的传统文化特点,然后根据该传统文化的兴起进行学习,探讨该习俗是怎样形成,有哪些历史传说和名人传记,比方说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屈原当年投江而死,而赛龙舟往江里面扔食物就是希望鱼群虾群能够有足够的食物吃,而不吃屈原的尸体等等,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并让学生了解写作这篇题目的最终用意在于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所表现出的`精神实质,如此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的写作练习。
三、写作教学要着重语言的积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也是如此,只有内心拥有内容,在写作时才能下笔如有神。所以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还要强调学生对于语言的积累,学习其他文章的写作手法、应用技巧等内容,以丰富学生自己的学习,充实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应用。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注意阅读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章阅读来达到质的变化,形成学生自身的财富并将其指导于写作实践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推荐好书好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定期举办“读书谈心得”等内容的交流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督促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达到交友的目的,进而丰富于学生的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生活材料加工积累,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新闻中看到的事件等内容,是否有值得深思、学习、醒悟的地方,而这些生活赋予的智慧正是身为学生应该体验到的,并指引学生学会将其转化应用到实践生活中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书写出来,才是学生自身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结果,表现了学生个人智慧的集中结晶。由此看来,写作教学的内容并不简单,是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神经一起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长期练习和长久坚持,才能最终写出真正的好文章。而文章的抒写就是让其他人共同观看、讨论的过程,让其他人通过文章了解作者的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共鸣,寻找启迪,而这也正是开展写作教学的最终宗旨体现,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终需求。
参考文献:
[1]殷亚玲.小学语文写作策略教学的行动研究[J].扬州大学,2016(2).
[2]宋常青.写作策略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状况的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摘要:文章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然后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即围绕语文教材,拓展阅读内容;创设课外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阅读氛围
小学生正处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对其适当进行阅读拓展,既能弥补教材的某些欠缺,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相应拓展模式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阅读的意义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模式是指语文教师在完成语文核心教学的前提下,给小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阅读,拓展阅读的内容既与语文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同时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外延伸,对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及阅读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另外,拓展阅读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着以下意义:
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与语文教材内容相比较为有趣,所以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果。
第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课外阅读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多彩,且更加贴近生活。因此,小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受其语言表述方式影响,从而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而语言积累的丰富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写作。第三,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好的课外读物不仅故事性强,还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小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课外阅读读物自然会受到课外读物中体现的价值观念影响,从而既陶冶了小学生的情操,又能够帮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1]。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一)围绕语文教材,拓展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为核心,毕竟其教材内容是专门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而“量身打造”的,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学习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围绕教材内容来开展课外阅读教学。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遇到语文教材中很难解释或较为复杂的背景内容时,教师若用专业性较强或较为深刻的语言给学生介绍或解释这些背景,学生很难听懂并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较为简单易懂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去阅读,使学生对相关教材的背景理解得更加深入,从而将教材内容与自己课外了解的背景相结合,实现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内容给学生进行课外知识阅读的拓展,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兴趣点来拓展课外知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拓展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课外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课外阅读虽是一种兴趣,但并不是每一位学生一开始就喜欢课外阅读,需要经过后天的引导与培养。而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都会对小学生的拓展阅读兴趣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课外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首先,学校可以向学生开放图书室,并对里面的图书定期进行更新,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基本的阅读条件。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创建图书角,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图书角中分享自己喜欢的图书,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最后,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课外阅读课,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在此基础之上尽量将课外阅读内容与语文教学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强化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助推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为了落实课外阅读模式,并使得阅读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展现,学校应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活动。例如,学校可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在组建过程中结合班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等实际的情况进行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并通过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方式积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一方面,这样的方式增强了读书交流活动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学生若想在读书交流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就必然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自己的语言积累及知识存储量,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强化其阅读动机。既让小学生尽情体验了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够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引导小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2]。
三、结语
拓展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拓展阅读教学不仅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良好的助推作用,还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为其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宦承梅.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xx(9):66.
[2]李晓娟.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分析[J].教育科学(引文版),20xx(12):19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学教学要求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谓“阅读”就是“读书”。“读书”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看着书本出声的或不出声的读。”出声的读曰朗读,朗诵或吟诵;不出声的读曰默读或阅读。其基本途径有二:一是现实的语言交际活动;二是典范的文章作品的朗读。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也证明,常听别人朗读好文章,可以使自己扩大视野,学习优美语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常朗读好文章可以在阅读中展开想象,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本人通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体会谈谈朗读几个问题。
一、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朗读有助于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对于各种语文知识、技能的获得也只有靠反复的朗读,在不断的语言感受中领悟。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反复朗读有利于记忆,记忆、背诵这是学语文的基础。
朗读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读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读书时就把辨形释义、正音、识字有机结合起来,便能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口语,能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朗读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体现以下几点:
1、稳定儿童注意力。低年级儿童由于内部言语尚未发展,阅读时注意力不能稳定。出声地读,由于有发音器官活动,有听觉器官的监控,可以使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注意保持稳定。
2、帮助儿童口语。通过朗读,儿童以口语为中介,把书面语言与它们的意义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低年级儿童难以理解课文。小学低年级儿童发声速度比认字速度快,儿童朗读较默读自然得多。如果禁止他们朗读反而是不自然的事。
3、发展儿童想象力。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儿童由于长于形象思维,在有声有色的朗读时,他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读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铿锵的文字,无须多作讲解,他们会有一种美的感受,从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思想教学的目的。
4、加深课文理解。默读由于只有“眼——脑”一条通道,而朗读有“眼——脑”和“耳——脑”两条通道,在大脑皮层上留下双重刺激的痕迹,有助于对朗读材料的记忆。
二、加强指导,提高朗读水平
(一)朗读有效培养
一般来说,朗读训练的质量大体有三个层次:
1、朗读的正确性。这要做到语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不添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阅读说明介绍事物的课文,达到正确的朗读就可以了。
2、朗读的流畅性。正确地把握好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这是进一步的要求。在这个层次,可以训练学生使用什么语调(平直、升昂、降抑、曲折),如何停顿,怎样确定重音和语速等。
3、朗读的感情性。是对朗读的一项更高要求,只有让学生逐步掌握以声音来表情达意的规律,懂得音色、音高、音强的相互融合与变化,把握停顿、快慢、高低、语调的调节,才能更好地表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借助音响,以声传情,渲染气氛,指导感情朗读,使学生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境之中,丰富感性认识,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深入领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才能读出读者的心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朗读的基本原则
1、全局性
朗读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中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吸收和表现相统一的过程。朗读训练是听说读写的整体性训练,需要综合运用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要充分发挥朗读训练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朗读训练与其他语文训练、教学过程、阅读形式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激发想象。”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语文阅读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情感体验的最好方法;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功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它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体现以学生的语文时间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在朗读教学中的落实。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给学生阅读的情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园地。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所以,在教学中狠抓朗读,的确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想象性
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正所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众所周知,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从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有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德国戏剧家席勒指出:“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多引起心灵的活动,激发的情感也就更激烈。”
3、感悟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和时间赛跑》、《为中华崛起而读》、《师恩难忘》、《永生的眼睛》、《只有一个地球》等,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语气和表演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4、发展性
在多种的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但朗读是一种极具个性,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使一样,表达出来也肯定有所差异。学生口诵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读来倾吐自己的心声,就会读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现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活脱脱地表达出来。这时,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们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们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因此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
三、提高朗读水平存在误区及对策
1.朗读目的不够明确
语文新课程强调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在课堂朗读这一环节上,教师大多改变了过去学生集体朗读的方式,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感情。但是,这种方式往往却变成了“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下面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全班学生双手持书不约而同地齐读起课文。)师:(一边使劲地拍手,一边大声地喊着。)停下来,停下来,不要齐读,自己读自己的,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这种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朗读,是不能使学生体味到文本内所蕴含的真实意蕴的。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2.朗读时间缺乏保证。
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3.朗读局限部分优生。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
4.朗读指导方法粗浅。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时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常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伯牙绝弦》中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一句话: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学生往往读得快而平淡,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钟子期善听,“哉”、“兮”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降调,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
关于以上在教学中所存在的朗读问题,做如下对策:
1.朗读目标有的放矢。
朗读不是没有目的的“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朗读是为了感悟和解读文本,不能只是把朗读当作课堂教学环节中的一环,或者把朗读作为教学过渡的一种形式。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未雨绸缪、全盘考虑,从最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方面来精心设计朗读,让学生的朗读有明确的目的。朗读是为了读准字音,还是为了体会感情?是对课文大致的了解,还是对某句关键句子细细品味?有的课文适合集体朗读,有的课文适合个别朗读,有的课文需要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课堂上的分层次朗读,教师要做到统筹兼顾。如在教授本次朗读指导课《山沟里的孩子》时,既要有教师范读,又要有学生配合朗读;既有刚上课时的整体感知朗读,也有课文分析过程中的情感品味朗读;既要有整篇文章的朗读,也要有其中各别句子的朗读。应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激荡学生的感情,使朗读真正成为有效教学的一部分。
2.朗读时间充分保证。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3.朗读层次因材施教。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
4.朗读结合理解本义。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一次我上《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我请学生试读,提醒他们:“怎样才算正确地读?”结果,有的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5.朗读情感重点突破。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和时间赛跑》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情感丰富,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课文。“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读得急促且伤感,“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要读得缓慢而深沉,读出爸爸感情,三个“永远”读得很轻很轻,体现对时间的理解深刻。延伸“再也”出现了几次?这样读,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内在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6.朗读紧扣故事情景。
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在趣谈“碰壁”一事,"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场面?让周晔回忆小时候与伯父的一起享受至爱天伦,对比现在失去伯父万分悲痛心情,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去朗读,就会读得有声有色,就会读出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实践证明朗读是小学语文朗读练习必用的方法。因为语言的精妙,内在的韵味,只有在酌中才能入情,在赏中才能感受,才在读中品出味道,在读中流露真情。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有些词语虽不深奥,却用得传神,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达到意会。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引导学习进行言语的感知,使他们懂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感悟作者情感的抒发和渲泄。认真试读几次,学生就会在几次试读中把情感积蓄在心中,融入到语言文学中,使语言文字有了生命力。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这里仅就个别特色的朗读谈谈个人的见解。所谓殊途同归,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7.朗读注重学生体验。
有一次,我教《桂林山水》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总之,语文新课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正是希望通过朗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语言习惯,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通过朗读来触动心灵,引起共鸣。可以说,有效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的极好理解。在推进语文新课程的征程中,教师要让朗读课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抒发性情的舞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摘 要: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是指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突破时空限制,由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向生活,拓展与文学系的空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地迁移。拓展延伸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还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教材中所选取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把目光延展到课外,通过语文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进而加深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理解,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学生学习实践已经证明,语文学科的基础不仅仅会影响学科本身,而且也会影响到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这进一步凸显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那么,应该怎样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来实现拓展和延伸呢?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做好的老师,学生做任何事在被动的情况下效果是非常差的,而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的内驱力被激发了出来,学习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这一学习的特点,挖掘每一个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求知的欲望才会强烈,才可能进入较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的利用好语文知识拓展和延伸的效果,在学生预习新学的内容的基础上,来补充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在丰富学生们知识面的基础上,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文言文《口技》一课中,学生理解可能困难一些,此时就可以播放《洛桑学艺》中洛桑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从而引出口技艺术;紧接着就说洛桑如此,今天我们就再结识一位口技表演者,来感受其高超的口技表演技艺。通过这一举措来导入新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很自然而然地进行新课讲解。
二、通过拓展延伸让生活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
学以致用是现在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语文学习也往往是单一的向成绩看齐,题海成为了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接触最多的,这往往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不能使学生真正清楚学习语文的价值所在。真正的课堂知识应该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的,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教师要主动建立这种联系,深化学生们对于语文学科的认知。例如,学了《陶罐和铁罐》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学了《鸟的天堂》,我请他们当一回小导游。这样做一方面,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学生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探究的渴望,使学生的间接兴趣与直接兴趣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有明确目的但无需更多意志努力的注意。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理解生活、表达生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尽情表演,激情满怀,生动逼真。语文与生活这一泓活水相沟通,课堂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发展多元智能,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
三、通过拓展延伸,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学习中,为增添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教师从学生的年龄出发,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如: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游戏:帮动物找尾巴、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等。在这过程中渗透了美术、舞蹈、自然常识等学科知识,既达到语文训练的目的,又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起来。
四、通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发展,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必然会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树立信心,大胆地放开手脚,展开想像的翅膀。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可以叫学生续编童话,让学生想象当皇帝得知新装是假的自己根本就没穿衣服时,他会有怎样的表现?这时学生会纷纷展开联想,有的学生说他会缉捕并且恶惩两个骗子,训斥撒谎的老大臣;也有的学生说他会改掉爱慕虚荣的思想,从此成为一个关心国事的明君。……这种续编活动,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随着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于中小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形成时期。语文学科更是其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门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来说一定要立足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本着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语文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来辅助语文教学,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效果的根本体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言;教学效果
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扩散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情况也是如此。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是许多教师的重要选择,但也有一些教师不习惯现代信息技术,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图形知识、交流活动等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呈现会更加生动,尤其是在使用音频、视频和图片等材料时,会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一些教师不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不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些老师大多数都是年纪较大的老师。他们不太熟悉现代信息技术,而且很难使用它,所以他们选择不直接使用它。另一个原因是这些老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板书和教材的教学方法,学生也适应了他们的教学方法。他们自由地使用它们,不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些老师认为使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汉语本身。他们很容易受到视频或图片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很难集中在文本本身。这些教师具有很强的语言描述能力,能够形象地表达,所以他们不选择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教师很少。
(二)现代教育技术处理能力薄弱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但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薄弱,许多教学资源无法适当选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和升级速度非常快。许多丰富的教育技术需要研究才能更好地应用。小学教师几乎没有接受专门培训的机会。此外,他们缺乏信息技术基础,难以学习。许多老师只能掌握简单的图片应用。没有多少教师擅长音频和视频编辑,更不用说其他困难的教育技术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足够的信息教育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发挥更好的教学作用。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缺乏思想内容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他们收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但许多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缺乏思想内容。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都依赖信息技术,没有传统的板书,教学重点不突出,这在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中更为突出。有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度使用信息技术,甚至有些教师不经选择直接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源,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导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困难,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一)制定符合学习情况的教学设计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解决课文中的难点,获得新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案,然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来指导学生学习汉语。然而,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应用信息技术或不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主要体验和感知事物,并记住相关知识。他们的思维能力不足以适应直接记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时,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充分收集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资源,将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学习。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二)转变观念,提高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是信息时代发展的结果。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转变观念,结合传统和现代教育方法,不断创造与时代和学生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积极抓住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的机会,提高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以便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教学。
学校应积极宣传有利于教学的新信息技术,并请信息技术专家向教师解释信息技术的使用,以便教师能够及时接受新的教育方法。学校力求让教师走出去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回到学校让教师进行中学学习,这有利于学校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形成与时俱进的理念,接受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
(三)创设积极的情境教学课堂
学生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利用好奇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技术非常适合创造情境教学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把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无限乐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轻松、主动的学习情境,要求教师精心选择符合课堂的视频、音频或图片制作课件。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信息技术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感染教师。学生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获得轻松愉快的感觉,获得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真实地感受课堂视听等学习资源,并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
[1]王云峰.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电子教育(下半年),20xx (12) :61.
[2]田秋梅.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初中语文,20xx (30) :100-10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文学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教育载体及手段,还承载着提升小学生情感认知的职能。小学生因自身年龄限制对于事物仍处于认知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小学生的思维成长、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不能满足小学的实际成长要求,因此,如何加强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作用,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所共同探讨的重要教学课题。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从小学生实际成长需求出发,对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实施策略
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对小学生的教育情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内容。在小学教学体系中,小学语文教学占有重要地位,这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小学生生活、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这一特性决定的,相应的小学语文教学承载了更多的教学职能。小学语文除去基本的语文知识教学职能外,还承担着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职能,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小学语文所包含的情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健康成长、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小学生成长需求出发,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心血,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水平。[1]
一、小学语文中开展情感教学的实际意义
1.增进师生间感情
情感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积极情感的促进作用,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最终塑造学生自身健全、独立、个性的人格特征。[2]
开展情感教学的基础是教师无私地情感投入,同时小学生出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对于接触对象的态度是极度敏感的,当教师无私地投入自身情感的同时,无形间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这对于开展后续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塑造学生独立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无私地情感投入,将会营造出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及同学间的合作,可以更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进而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自身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情感认知能力
情感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功用就是通过教师情感的投入,影响、丰富小学的情感内容,并引导学生对于情感与认知间的关系,进而塑造学生自身的健全、独立、个性的人格特征。这个过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影响都是巨大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人生态度。
二、小学语文中开展情感教学的实际措施
1.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作为情感教育的执行者,其自身素质是决定情感教学效用的重要因素。这不仅需要教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现阶段的小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内心中希望与人交流、交很多的朋友,但是缺少有效、正确的表达方式。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思想动态,做到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培养自身在学生中的信任度,进而实现有依据的、针对性的情感教育。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教材中着重体现的德育教育内容,对小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讨论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活动实践,将自身对于情感的感悟转化为自身的知识。[4]
2.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
由情境教学的定义可得,小学语文中情感教学可行度最高的方式,就是通过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进行情感教学。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绝对的教学主体,对学生实施“灌输式”教育,即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教学,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情感成长。
情感教学情境是指结合教学内容设定特定的情境,这个情境包含着教师想表达的情感内容。教师依托这种特殊情境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引起学生与教学情感的共鸣,通过这种共鸣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对这种情感的认知,最终由形成学生自身的知识。
3.实施合理的评价标准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正处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故而在对一些情感的理解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偏差。学生产生错误的情感认知,在小学语文情感教学中是正常且可接受的现象,对此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主思考积极性,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理解偏差入手,通过实例讲解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正在讲解《乌鸦喝水》一课。《乌鸦喝水》主要表达的是,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学会变通,灵活运用已有资源,进而解决问题。教师在上课时,有的学生提出“乌鸦为什么不能到别的地方喝水,为什么一定要喝瓶子里的水?”的疑问,这是由于学生对故事所设定情境不清而导致的。教师在教学时不应直接否认学生的想法,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可以对故事情境进行适当的扩展,进而对学生提问:如果瓶子周围存在其他水源或没有石子时,乌鸦的正确做法又是什么呢?这样即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性、发散性思维,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更多的教育职能,其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进而塑造学生自身健全、独立、个性的人格特征,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成长需求出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应用以及对学生实施科学的评价标准,通过这些实际措施,充分发挥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吉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xx(01).
[2]赵雷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探究[J].未来英才,20xx(01).
[3]张玉琼.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xx(02).
[4]杨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未来英才,20xx(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新课程实施进程的不断深入,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互动模式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双重的影响作用。基于此,以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为主要出发点,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构建的对策,旨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新课标的提出,要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基础上培养其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进教学中去,进而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互动目标分析
1.1师生情感的相融。
小学生在学习的初步阶段,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师生的情感相融不是体现在小学班级师生间的语言交流层面,而是具体地表现在班级师生之间感情的流露与他们的共鸣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小学生们在富有意境的氛围中培养感知能力,学会自主努力吸收知识。
1.2师生信息的相通。
信息的相通即为班级师生之间充分的信息交流,班级学生在任课老师的教学下,获得文化知识,而语文老师通过班级学生来获得具体的反馈,了解本班级学生们的实际的学习状况,以便于对课堂语文的教学方案及时作出相关调整。
1.3师生思维的相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只有师生之间思维相接才能做到相互理解,从而开始有效的交流与对话。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师生的思维相接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师生思维的相接,广大老师们才能更好地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他们的实际接受能力,以适当调整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
2.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标要求的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逐渐意识到增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是就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教师过度追求师生互动,整个课堂看似很热闹,但是教学质量却不高。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流于形式。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很多教师都喜欢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施,但是在活动的选择上以及实施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学生并不能完全参与进去,部分学生"不买账"。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部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为其制定一定教学活动,希望通过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学内容[1]。但是,教师制定教学活动后,不能有效掌握每一位学生,四人小组可能只有两人在进行讨论,而另外两人在走神做小动作。整个教学过程下来,看似比较活跃,学生比较放松,但是教学效果甚微。
2.2过多提问。
小学语文是一门比较灵活的课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态度来选定教学方式。就现状来看,在实现师生互动这一环节上,大部分教师都选择提问。但是提问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问题多而不精,教师就是在课堂上一个接一个的提问,无论题目具不具备思考性、创新性,在提问后也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看似师生交流良好,但是学生完全是亦步亦趋跟随在题目后面,失去创新性、主动性[2]。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提问时一般会怕学生答不上来,提问的学生就是成绩比较好的,对于成绩稍微差点学生完全没有参与进教学中,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和我完全没有关系,影响教学质量。如果是进行全体提问,很多学生还没有思考出来,有的'学生就给出答案,影响其他学生思路,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3教师教学的策略分析。
课堂教学也是小学教育的基本模式,而且主要是在学校的教室中进行。从时间上看,主要是在授课中具体完成的。
第一,在小学语文课前的导入时,语文教师们可以课前早几分钟来到上课的教室,利用这几分钟的时间与班级的学生们进行相关的沟通,通过询问班级学生们课前具体准备工作情况,来进一步了解他们对旧课的理解掌握情况,也从侧面唤起学生们对将要学习的新课的兴趣。这一方面帮助班级学生提前进入相关角色,另一面又拉近了班级师生的距离,上好一堂课就有了基础保证。
第二,在小学语文新课进行的具体过程中,教师们也要充分注意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启发,更包括技能型的也包括人文上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一味地教师教和学生学,而更应该是师生共同学习、锻炼、获得价值观的一个过程。某一节具体的课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请班级的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总结,发现班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新的增长点,以此来生成新的相关课程,这都在在无形之中促进了语文教师对于自我的进一步反思,促进班级的师生共同成长。
第三,加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可以提升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其主动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开放性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3]。同时,教师还需要以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多接触一些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信息,并在课堂上灵活运用,给学生传达一种"原来老师和我们一样啊"的意识,使其在内心缩短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总结:师生互动其实质就是具体发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有目的性和情境性以及全面性、双向性的小学班级师生之间互动地新氛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师生互动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又是生成式具体教学活动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从《变色龙》与《金蝉脱壳》两课教学谈起[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夏菲.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3]房磊,张中敏.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设计及运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一、兴趣引导之主动参与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不足,解决不足,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讨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给学生留出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由此,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题注探索活动,去获取知识。小学生爱动手、爱自己揣摩事物,教师可将此作为一个兴趣激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课兴致,学生们上课、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提高,这样一来,语文课堂便会显得特别有生气,也充满活力。借助于小实验,学生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意思,掌握基本的字词句、段篇章,还会激活想象灵感,这无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在学习《王冕学画》时,教师可让绘画功底较好的学生尝试画荷花,由一位学生阅读课文,另一位学生作画,这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会锻炼听力和想象力,大家在听课时也会更加专注于课文内容,学得带劲、教师讲课也有激情,确保语文课堂的和谐。语文教学切忌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兴趣。只有学生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才能产生学习的愿景,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五分钟登台演讲,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开展“课本剧”活动,形式新颖,学生也乐于参加,既培养了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剪报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学生思维明显摆脱了语文教材的桎梏,说话写作素材鲜活,思辨锋芒也逐渐锐利,文化底蕴也逐步深厚。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组材、选稿、编辑、编撰。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或向报刊杂志投稿,让他们体会“文章变成铅字”的快乐。反过来,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愿意贴近生活,更加贴近文学,这也是我们这些语文教学工作者所乐意见到的。
二、兴趣培养之鼓励教学
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照做,学生如果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甚至惩罚。试想如果教师以冷淡、责怪等不适当的批评方式去面对学生,学生的自信心以何而来?心理研究指出: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坚强的自信心和不屈的竞争意识,通过努力都获得成功。学生们一旦缺乏自信,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老师要转变对学生的认识观念,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应多多运用鼓励表扬。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优点,找出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其次,要热爱学生,以心底关心学生的成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有一双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的眼睛,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用激励性的.评价代替厉言批评。例如:“讲得真棒,只要再努力一点,一定会做得更好。”“真会动脑筋,你能提出这个不足,说明你是一个用心的孩子!”做到努力发现他们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使每位同学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是尊重学生,对于学生的疑问不要急于给予否定,不能一棒子打死,更不要体现出不屑,而要弄清楚他们为什么这么问,并通过这些疑问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如果学生们问出了一些具有创造性的不足,那老师应该着重讲解,并激励他们“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提问很不一般”这样的鼓励性评价,不但肯定了学生的革新火花,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以后更有勇气发问,让整个课堂活起来。
三、结束语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才能使语文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一位体育老师曾说过,要想让学生学会游泳,首先得推他们入水。让他们通过在水中的沉浮翻腾,逐渐掌握水性,并试着站立起来以自救。至于老师,所要做的是在岸上教会他们基本的动作要领,看着他们在水中扑腾,必要时拉一把而已。作文亦是同理,学生才是作文的主角。作为老师,教的是写作的方法。但就目前学生写作的情况来看:学生为了应付总会东拼西凑,乱抄一气,往往词不达意,或者想说“心里话”却又苦于词语贫乏,有口难言;有的作文像是“流水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分不清主次,夯不到点子上去。写作不是随意的涂写,而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不但要懂得遣词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谋篇、确定中心思想,由“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交互进行的循环过程。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
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不“限制学生思维发展”,又不“熄灭学生的思维火花”,却又能行文流畅、中心明确。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认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科书中有的可作学生的范文,这就需要老师利用好教材,抓住点,做好“下水”的示范,从而辐射到面。
一、在关键点处下水
1. 标点处的下水
标点符号是一种虽微小却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它的价值并不亚于一个文字。有了标点符号,文字才能眉目清爽,易于理解。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在最新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 年级)写作标点的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经常出现不重视标点,不加标点,或不懂得正确运用标点的现象,特别是对引号的用法上错误多,造成语句不通,读来费力。所以要使学生明确标点的意义,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①从课例中寻找
人物对话引号的使用、提示语位置的变化是学生习作中的一个难点。仔细翻阅,课文中不乏学习的范例。如:
●提示语在前的句式:《学会查“无字词典”》
爸爸突然问聪聪:“你知道‘骄阳似火’是什么意思吗?”
●提示语在后的句式:《小露珠》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亮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式:《小稻秧脱险记》
“我是喷雾器大夫。”喷雾器一边喷洒着除草剂,一边大声地说,“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从“找”中让学生明白,其实方法就在自己的身边。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也降低了学习的心理抵触度。
② 在发现中总结
发现是学习的开始,也是学生体会成功的第一步。学生在比对中发现,人物所说的话语都应用上引号。但是,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后面的标点也相应改变。提示语在前用冒号,提示语在中用逗号,提示语在后用句号。发现使学生捕捉到了学习的.乐趣,总结又促使对于标点的内容进行深化。
③在练习中提升
行,才是知的最终形式。进行句子标点的练习,从而让学生在练习实践中得到巩固提升。
郭沫若老先生说:“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无足轻重。”一篇作文是由一句句通顺的话语和一个个恰当的标点符号组成的。因此,我们应注重对标点的“下水”指导,在循序渐进地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标点使用正确率。
2. 重点句式处的下水
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看我们学生的句子,语句总是简单、干瘪,缺少形象生动地描述,缺乏精彩的词汇,缺失完整的结构搭配。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应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从课文中学习个例是句子训练的“点”,点要推广到面上去,才能最终掌握某种句式,形成语文能力。
如在教学《军神》时,请学生仔细留意课文这段文字:他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汗如雨下。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引导学生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出了伯承的疼。再深入研读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伯承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剧痛。学生从“汗如雨下”、“紧紧”等词语体会。再往深处延伸,文中没写“疼”这个字,但是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疼。出示练习:“夏天天气真热!”写一句话,但句中不能出现“热”这个字。形象的描绘来写具体。先指导学生回忆一下天气热与哪些自然现象相关联。学生会依次说出“太阳、天空、云、大气、地面、动物、植物、人、建筑物……”然后再让他们按顺序一一说出太阳、大地、动植物以及人的不同表现,最后连句成段就有了生动而形象的描绘。
引导学生从个例的学习中发现某种规律,是由点到面的中介,是句子训练的核心,也是学生真正掌握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在关键段处下水
张志公先生曾说:“一段是一篇的具体而微。”“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够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夹缠不清了。”有此可见,抓住重点段落进行“下水”,理清段落结构,从而明确段落的写作方法。
如《海底世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总分结构的段落结构的特点。先让学生读懂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又是围绕哪一个词语来写的?领会总分构段的方法)再看后两句话都在写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意思有什么不同?(初步了解从不同角度进行叙述的方法)接着改变第二句话的排列形式,边读边体会,哪里写得好?(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
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
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
还有的像人在打呼噜……
最后请学生以“傍晚的云霞真是让人陶醉。”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由扶到放的方式,从三个环节逐层深入、从而突破难点,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总分结构,行之有效巩固方法。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由词句转向篇章的重要环节。一篇文章就是根据思想表达的大小层次连句成段,缀段成篇,最终完成 全篇的中心思想的表达任务的。
三、在篇章结构处下水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文章还是要写得合格合调为好,杂乱无章、语无伦次总不行。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写文章前对文章的层次结构及写作顺序进行构思,列作文提纲是件难事。不少学生初写的文章一段到底,全无层次、结构、顺序可言。最初的训练还是要从阅读开始,利用教材,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课文的层次结构、写作顺序、开头结尾、段落大意等等,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有所认识,并在习作练习时参照并列写提纲。
《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三篇课文里都有对景色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处景色,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学习按总----分的结构写,学习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石榴》课文里有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石头书》《小稻秧脱险记》等课文里人物对话写得很好,可以指导学生写人物对话的片断。
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叶圣陶老先生有两句话说得很好:“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捕捉和挖掘文中读写结合之点,抓准、抓巧、抓实、抓妙,老师“下水”做示范、学生“戏水”来尝试,在作文教学的“汪洋”中尽情享受习作的无穷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摘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并注重运用,发现、积累并注重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教育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熟语,如,歇后语、谚语;也有一些在表达上很有特色的短文,像幽默故事,古今笑话。选择适合课堂教学学需要,而有兴趣的,加以运用,能够改变僵硬的说教和呆板的知识灌输,使课堂教学显得富有情趣,在表达效果上也比较强烈、深刻。语言魅力也来自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以及网络流行语言,课堂教学中,注重这方面语言的巧妙穿插,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每天都要用到语言进行交流,语言的精炼得当,能够促进师生的有效沟通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的机智、巧妙、幽默、风趣,能够化解课堂教学中严肃氛围引起的学生心理的紧张,从而实现愉快的学习。本文主要探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
关键词:
小学教学;语文课程;语言艺术;研究探讨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有时是教师说,学生听,具有明显的诱导和劝说、指点、教育功能;有时是学生说,教师听,具有明显的疑问、辨别、回答等功能;是语言知识交流使用的相互反映。就拿生活中的劝说作比较,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爸爸就是不听;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又伤身体……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劝说。这就需要考虑怎么劝说,怎样最有效果,课堂教学也是一样,也要讲究语言艺术,注重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熟悉掌握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语言艺术性,主要是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的简练得体,提高沟通的效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而定;如,讲知识点,要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学,每个人学习的基础差别有多少,怎样学最有效果。讲倡导性的课文内容,则要热情洋溢,表达出欢乐的心情和向上的情绪。有时候,教师在讲解知识难点时,总担心学生听不懂,反复讲述,因为说话太啰嗦,引发了学生的厌烦情绪,反而耽误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一定要掌握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把课文中感动人的事情,通过语言的魅力,使感动人的形象栩栩如生,清晰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语言艺术能使学生入境入情,抓住课文人物感动人的地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能够夯实语文教学基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巧妙运用语言艺术能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时,注重要求学生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语句,仔细品味这样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语言的艺术性不理解,不熟悉的情况,师生要进行互动、组织讨论。使学生通过课文感受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使教学和生活连为一体,教学质量也就发生质的飞跃,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注重生动形象语言的运用,强化启发效果
许多巧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办事效果的事例处处可见,对语文教学来说可以作为很好的借鉴。比如,在公共场所,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提示语和广告词。就那提示语来说吧,有的比较生硬,像,“严禁践踏草坪”;有的则富有情趣,像,“别踩我,我怕疼”,通过比较语言的表达效果,就明白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效果就委婉、动人、入情入理,使人容易接受。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样,课堂上生动形象的语言要比生硬的语言的教学效果好的多。比如,讲太阳。学生们每天都见到太阳,但太阳到底什么样?离人们多远?如果将太阳是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九大行星围着太阳转,等等,语言的抽象,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巧妙地运用生动的语言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如,讲“太阳是个大火球,每天步行人们不停地要走3500年才能到达”这样就会使学生容易理解太阳是什么,离人类多远,还能启发学生的多种思考。
(二)注重风趣幽默语言的运用,活跃课堂气氛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学习的情趣。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穿插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艺术,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的作用。著名的科学家法拉第,年轻的时候体弱多病,由于长时间的熬夜进行科学实验和思考,体质消耗十分严重,多方求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著名的医生给他做了检查,没有让他打针吃药,而只是开玩笑的告诉他,“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仔细品味这句言语,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注重专时专用,定期去看马戏和戏剧。精彩的表演,幽默的语言总是令他开怀大笑,从而使他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的恢复了健康。语文教学也是一样,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教学的需要,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能够改善课堂教学沉闷的环境,活跃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机智灵活语言的运用,化解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
在课堂教学中,机智巧妙地语言能够帮助教师摆脱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比如,有些学生有吹大的毛病,回答问题或者解释现象,总觉得高人一头,经常与同学和老师顶牛、抬杠;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状况,要是当场指出学生的缺点,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的缺点,放任自流对学生今后的人格培养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教师要采用机智的语言艺术,解决教学中的矛盾。面对学生的吹大行为,教师一方面安抚其他同学的争执,一面不动声色的讲故事,就讲古时候,有个人喜欢吹大,说他家种的高粱长势很好,今年的高粱颗粒大的跟乒乓球一样;别人都不信;只有族长说那是真的,别人都疑惑不解,族长说,那天去吹大者的家中串门子,不想他家的狗跑出来追着咬我,我无处躲藏,就蹦上他家的石磨台,钻进磨眼儿里,逃避了一劫。这是爱吹大的学生可能也露出不信的态度,说磨粮食的石磨眼儿盛不下一个人,教师就告诉大家说,族长说没那么大的石磨眼儿就能磨那么大的高粱了吗?在学生的哄堂大笑中,对爱吹大的毛病进行了纠正,又使学生不觉得难堪,下不了台。
(四)注重动听语言的运用,增强学生文学美的感受
充分发挥汉语言优美动听的长处,注重掌握节律和音韵的和谐,能够提高课文的感染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韩美报春等等,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很多的小学语文课文会带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学习这样的课文中,要抓住作者运用语言的音韵和谐美,恰当的表达美的独特感受,感受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用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仿佛置身与自然之中,与大自然为友,跟大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尽情地享受语言带来的大自然的美景。
三结语
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小学语文课文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让学生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的描写抒发美好感情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把握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春梅.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西部素质教育,20xx,(18):193.
[2]林宏亮.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学周刊,20xx,(26):38-39.
[3]陈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xx,(13):147.
[4]陈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xx,(08):118.
[5]张常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xx,(08):65.
[6]党志波.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学周刊,20xx,(01):5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有效的阅读课文教学模式能够让小学生从小养成阅读良好习惯,通过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作为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不断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课文能力,从而真正学好语文。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不高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学生素质水平的高低,但是,现在许多小学教师根本不懂如何教学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只是一味地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不给学生留出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从而导致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效果差,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理念落后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地更新新理念的要求,培养符合国家要求的学生。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还没有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还是一味地以自己为中心,整节课都是自己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课文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方法探究
(一)语文阅读课文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给学生树立阅读自信心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语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分步骤、有层次的帮助学生开展阅读课文,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就自己理解过程中困难的地方做出标记,查找相关资料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内容;再有就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逐段进行朗读,让学生理清楚每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楚文章的写作手法,梳理出文章具体内涵和主旨,从而逐步形成基本的阅读文章能力。
(二)加强语文阅读课文教学与课外生活之间的联系
语文来源于生活,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前做好课文备课工作,对于一些具有探究性的课文,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走出语文课堂,走向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加强语文阅读课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通过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文章来加深自 己对于课文的理解。除此以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相应的视频、播放一些相应的演讲、图片等来具体的展示,从而让学生能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中充分理解语文课文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要多开展反思性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开展反思性总结,教师应该立足于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反思总结,力争全面、深入、具体地研究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难点与考点,帮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阅读课文内容。语文教师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对于一段时间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让学生各抒己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让学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最后都是要走向社会的,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性探究,多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加深对于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更好地开阔眼界,走向社会。
(四)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出良好的阅读情景
语文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生活的,为此,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创设出有利于学生阅读的良好情景,让学生能够沉浸于阅读的乐趣中,充分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所在。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尽可能多的举一些平常生活中浅显易懂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从而真正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三、结束语
总之,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有效措施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小学语文作为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性阶段,加强学生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师应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梁雪琼.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7):78-78.
[2]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郭琳科,黄咏瑜.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6):36-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热门)07-0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5
(荐)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热】07-2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精】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