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06 09:46:16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合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合1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改变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意识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创新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思想。没有创新,就难有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数学学习也如此。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更新陈旧的理念,树立创新意识,不能为了教而教,也不能为了考试而教。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在数学课堂上,过多的机械训练,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还会使课堂氛围更加呆板、沉闷,使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致力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侧重于通过全新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基于问题学习,进行启迪创新

  “基于问题学习”是一种新教学理念。在这种教学理念中,教师从身边或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新知识的引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在数学课上,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它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适应当下小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理念是截然不同的,这就要求相关数学教师要转变原有观念,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有趣、有挑战性的内容,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富有积极性,主动去观察、推理、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锻炼,且往往能从不同的角度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

  3.合作学习,激励创新

  在当代教育理论中“,合作学习”是一个被广为推崇的理念,甚至有教育评论家将之列为当代最伟大的教育理论。根据“合作学习”的理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互助性学习。因此,也可以说它是一种以小组为主的教学活动。在分组之前,教师一定要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以便于公平竞争的开展。然后,教师再选一名表现优秀的学生做组长,或者让小组成员轮流做组长。想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理念,使学生明白互助合作的必要性以及相关原则。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同时,为使小组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组长和组员也会更具积极性和动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和钻研,往往能对同一道题目找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法,使自身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4.应用现代教学信息技术

  课改实施后,教育机构和教师更注重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通过信息技术,使教学模式和内容更加新颖、生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将信息技术引入现代教学后,使信息的传递更具双向性,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注重现代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更具积极性。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通过多媒体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重组和创作,使其更好地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如此一来,在演示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的多重刺激,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讲解北师大版教材中《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内容,教师可以展示一段与之相关的动画故事:孙悟空公平分饼。在鲜活、生动的画面中,孙悟空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其他猴子,第一块饼被孙悟空平均分成了四块,将其中一块分给了甲猴子,乙猴子看见了,嚷着要两块。孙悟空便将第二块饼平分成八块,乙猴子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两块;丙猴子看见了,嚷着要三块,孙悟空将第三块饼分成十二块,丙猴子如愿分到三块。这样的画面非常吸引人,在观看动画故事的同时,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无形中完成了对课堂知识和内容的重构及创造。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创新能力的培养已被列入教师的教学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使其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

  在课堂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教学要开放、师生要互动等新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学校中的教学实践状态依然不容乐观。我们将聚焦于小学数学过程的变革研究,阐述小学数学教学的互动生成性过程的内涵和展开逻辑,并以案例的方式展现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不同状态。

  课堂教学不可缺失的基本元素是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关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传统教学观强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学过程按“先讲后练”的程序进行,让“学”围着“教”转。有些论者反其道而行之,为了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主张教学过程应按“先练后讲”的逻辑展开,把教师放在附属于学生的地位,让“教”围着“学”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似乎是想对两者作折中平衡,但在本质上没有跳出传统教学观的认识框架,即以决定与被决定、主导与被导的思维方式来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性质,依然没有真正摆脱师生双方中有一方成为“物”的地位。因为“在确认教师主导的前提下开展的课堂教学,学生最多只能有一个按教育要求和沿着事先确定的‘行进路线’主动学习的资格与权利,而不可能有教学作为复合过程意义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权,不可能完全摆脱‘物’的地位”。无论是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所建立的教学过程观,还是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所建立的教学过程观,尽管两者的教学实践形态不同,但前提却是一致的。它们都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对立起来,看作可以分割为两个独立活动的单位,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谁决定谁,或者谁围绕着谁转的关系

  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把师生的教学活动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建立起真正的”人——人”之间的特殊交往关系。具体地说,就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之间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不是由‘教’与‘学’两个单位相加而成”,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互动生成”的基本分析单位不是“教”,而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

  教学中的“生成”,就是通过开放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资源的生成,再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及教师的回应反馈,生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问题“生长元”,实现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内容或程序的新教学过程的生成。

  互动生成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扫除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形成对知识内涵的丰富认识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并形成元认知意义上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课堂教学是生成的,只有在生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实现真实的生命成长。开放的教学的核心是对教学中“人”的极大关注。

  在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中,学生正确的答案、精彩的见解、独特的解题思路,常常容易引起教师给予他们极大的关注,而容易被人忽视甚至遗忘的往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认识的障碍。其实,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教育的资源。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一般会小步走、慢慢走、步步为营,通过道道设防来努力防范学生错误的发生。作为教学资源的错误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要求:第一,对错误的分析具有典型的意义。第二,对错误的分析具有反衬的意义。第三,对错误的分析具有促进生成的'意义。从封闭的导入转向开发的导入,学生也需要有一个适应和积累的过程,这样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就可以逐渐丰富起来,并具有一定的质量。

  学生动起来了,绝对不是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水平上,做只有也应该由教师来完成的更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从总结的形式来看,有的局限于时间的有限只能由教师做总结,更多的则倾向于由学生自己做总结(理由自然使学生使学习的主体,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两者都忽视了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的互动来共同进行课堂的总结;从总结的内容来看,通过是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并提炼出若干个要点以帮助学生记忆和把握,使总结局限在当下说学的内容,对学习的内容缺乏提升和质疑,缺乏拓展和延伸,对学习的状况也缺乏感悟和体验,缺乏元认知意义上的反思和评价。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课堂学习的状况和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如对哪些内容已经有所把握,哪些问题尚不清晰,要及时提出以求得进一步的体验,学习的过程展开有哪些主要的环节与步骤,等等。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他评和互评,对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具体目标的学生尤其要加以表扬和鼓励,通过评价来唤醒学生学习的自我意识,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升。提升不仅是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更重要的是还要对所学内容的方法结构进行提炼,并且把当下的学习内容与以往的学习内容进行沟通。

  第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质疑。学生不仅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提问,而且还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性思考。这个拓展可以从纵向两方面进行:从纵向来说,课引导学生猜想或联想所学内容是否可推广到一般情形;从横向来说,可引导学生猜想和联想所学内容在其他的状况或情境中是否适合、存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

  摘 要:创新这一概念属于科学的范畴,这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理念的改变。在各行各业中都倡导创新,由此可以看出创新的重要性。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对当前时代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因此,创新小学数学教学至关重要。

  一、教学理念的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教师只是一味地注重向学生讲述知识,根本不关注学生的反应情况,这种一味灌输的教学理念,造成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一点活跃气氛,因此,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说,要想实现小学数学的创新,首先就要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学习的中心,全力辅导学生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细心地去指引、点拨,不能选择方便而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要想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首先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选择至关重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便更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讲解圆柱与圆锥体体积的'时候,可以利用幻灯片动画的方式来表现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形象生动地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的吸收,另外,多媒体教学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一种,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可以将不容易表达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它能提供一种生动、真实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创造一个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得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活跃了学生思维,调动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将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在一起,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的创新

  兴趣是学好任何东西中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或爱好,他们就会极其主动地去探索学习。怎样才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生动化,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可以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取材,这样不仅会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而且还容易接受学习。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一般都只是注重给学生讲述多少知识,也就是说只关心知识的教学,而没有认真关注学生的反映情况,这样讲述学生是否容易接受,是否吸收最多等这些教师都很少关注。而学生学会的数学知识,也只是理论性的知识,不能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不能有效地利用数学知识,造成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脱节的情况,从而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没有真正的意义。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重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且要学会教学内容的创新,选择最能让学生接受并产生兴趣的方式教学,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师自身创新意识的增强

  教师对学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就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选择创新的思维去影响学生,以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对于学校来说,要积极地引进高素质、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还要对在职教师定时开展创新意识的讲座,为教师学习创新提供机会,打造一个和谐创新型学校。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在新事物面前是不会束手无策的,他可以用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事物,从现象到本质,探寻事物中的变化规律,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其培训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有三种,分别为:(1)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并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2)纵横练习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将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感受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样很容易给学生建立一套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得学生在学习探索事物的过程当中激发创造的火花,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3)多维发散的方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探寻思考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总之,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可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才可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教育是国之根本,重视教育的创新,也是巩固国家基础的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小心数学教学的创新也能促进我们民族更好地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4

  摘要: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其主要的创新内容包括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因此,在新课改背景的要求下,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勇于开拓和创新,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一、创设趣味情景,营造学习氛围。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产生学习需要。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他们一旦对一件事发生兴趣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而富有情趣的情境恰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放动画等形式,把枯燥的数学变成具使用性、愉悦性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兴趣和疑问,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课件演示“小动物坐着装有各种形状轮子的车进行比赛”的情景,猜测:谁会获得第一名?为什么?这时,“疑问”就自然而然地在他们心中产生了,“为什么装有长方形轮子的车,转不动呢?”“为什么同是圆形车轮,车轴装在正中间的就转得快呢?”……正是这一系列的“疑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随着这种情感体验的不断增加,激起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力,运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甚至会产生探究过程中的意志力,使探究活动不断深入。这是生活实践中“需要”的学习,对学生更有“挑战性”和“开放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二、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智慧火花。

  趣味化的情境固然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但并非所有教材都能制成动画效果,或编成谜语儿歌等。还有很多公式的推导、定理的归纳、法则的概括等都需要教师通过制造“认知悬念”,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在导入阶段我有意识地设置含有新旧知识矛盾的算式让学生计算:156÷13和156÷1.3,第一题学生能顺利解答,第二题就卡住了。这时学生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算?能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根据什么性质把它转化呢等等。这一系列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一系列的学习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从而激发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三、引导动手操作,享受学习乐趣。

  小学生还具有好动的特点,而这恰好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好契机。皮亚杰认为:“儿童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生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亲手做一做,才能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把蒙胧的想法转化为实在的行动,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真切、可信的数学知识,而且理解深入、印象深刻。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分一分(牙膏盒、粉笔盒、玻璃球、圆柱形木块、茶叶桶等按实物形状分开)、玩一玩(拿各种立体图形在推一推、滚一滚,进一步感知它们的特征)、搭一搭(用立体图形搭他们喜欢的东西,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全程经历认识事物的三个阶段:“形象—表象—抽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乐趣。

  四、活化活用教材,激发创新潜能。

  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这一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所以,教学中我们要活化教材,变“以教材为本”为“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鉴于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我们除了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外,还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选的教学内容不仅有现实意义,还要富有挑战性,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且可选择,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呈多极与多元状态时,学生才会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五、融数学于生活,开展学习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可多渠道接受信息。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不在限于课本与课堂。新课程下的数学必然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学生将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学习活动的时空也以开放的形式而存在。这就为研究性学习奠定了基础,它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内知识的延伸,也可以是多学科的综合实践。如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出示:“若银行不收利息税,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储蓄方法:一种是存两年期的,年利率是4.68%;另一种是先存一年期的,年利率是4.14%,到期时把本金和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一年。选择哪种存法所得的的利息多一些呢”。这种研究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实践能力,渗透了统筹优化的思想。在方案研究中,学生成了活生生的社会人。在个体研究和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创新欲望空前高涨。

  六、巧用评价激励,品尝成功喜悦

  评价是一种获得或处理用以确定学生和教学有效性的论据的方法。单一的分数评价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激励型评价能触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内心的激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课堂,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自信的学生更积极,缺乏自信的学生也变的活跃起来。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潜能,有效的促进他们主动、健康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它没有生动有趣的故事,没有优美流畅的文韵,且不说它那些思考题的难度,单一些基础的知识,如枯燥的数字,抽象的旋律,刻板的公式和反反复复的计算就足以使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温情的抚摸、一个惊喜的表情,一个肯定的微笑……这些无不充满激励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热爱数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它要求老师的课堂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数学素质在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建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科技资讯20xx年33期

  [2]张秀丽.浅谈新课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xx年11期

  [3]王占华.论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xx年05期

  [4]罗萍.新课标视野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xx年33期

  [5]陈俊.小学低年级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J].林区教学20xx年09期

  [6]沈维平.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浅谈[J].文教资料20xx年04期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

  摘要:问题导向式教学是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而逐渐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特点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问题导向式教学小学数学教育地位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层出不穷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来,这些教学方法在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问题导向式教学就是其中之一。问题导向式教学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和弊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问题导向式教学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得到正确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1.有利于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导入

  数学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1]。对于小学生来说,各方面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所以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一些困难,所以,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高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是十分关键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老师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通过课前精心设置的数学问题,将所要讲授的数学知识融入问题之中,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产生深入研究和挖掘问题本质的想法,从而激发出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强烈的好奇心,让小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很难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可以在課前就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从而进行高效的数学教学。可以说,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效率。

  2.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而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小学教育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如果小学生的数学知识不够扎实和牢固,将对后续的数学学习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会打消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小学生的发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2]。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注知识的填鸭式灌输,根本不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实际的学习特点,从而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问题导向式教学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形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小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

  3.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传统的小学数学就教育形式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并不注重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提升[3]。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老师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来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有效的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数学这种抽象的学科而言,这是十分重要的。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要求

  1.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中,受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老师基本都已灌输式教育形式为主,教学过程中老师具有课堂主导地位,整个教学的节奏也都由老师来掌控,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4]。在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首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老师的角色应该由教学的主导者逐渐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转变,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会相应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小学教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革新教学形式,完善教学评价标准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形式存在诸多缺点,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改变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在充分掌握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教学问题引出课堂教学内容[5]。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并不完善,对于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基本都是以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在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制定出适合问题导向式教学的评价指标,增加教学评价的频率,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及时发现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形式。

  结语

  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形式,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小学数学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齐国.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研究[J].新校园(上旬刊),20xx(7):198-198.

  [2]陈其玲.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41):173-174.

  [3]刘昌奎.探析小学数学体验式问题导向教学[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xx(4):54-54.

  [4]陈婷婷.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与评价,20xx

  [5]黄春发.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旬,20xx(12):96-96,97.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6

  【摘要】在小学课程中,数学知识和其它知识相比,颇显枯燥乏味和深奥难懂。如果能让生活实际和其浑然一体,就有利于学生在显性世界中理解深奥的理性知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兴趣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生活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管我国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但仍然还有一些学生存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以及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数学知识融入于生活实际,可以使课堂教学通俗易懂和更加有的放矢,学生也能为了解决自己切身生活问题而兴趣倍增,于不知不觉间理解、掌握、应用数学知识。在日复一日的成功体验中,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爱上数学。

  2.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是课堂新知的传授对象和接受者,所以,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手机、网络对当今小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绝对再也不能低估他们的见识。我们应像浙江大学教授苏德矿一样,让数学生活与时俱进,富有新意和诗意,将枯燥和寡闻的知识和设计,变得生机勃勃和精彩纷呈,吸引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课,而不是提到数学就是满脸的愁容。例如,在教给学生怎样找单位“1”时,我通过“女生的?是男生”“女生占男生的?”等,引领学生发现归纳出:单位“1”就是紧挨着分率且在它前面的那种量,至此,学生掌握了方法后,除了个别学生马虎再也没错的了,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高。

  3.为学生终身受益而进行生活化教学。经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学生必然会对生活以及数学有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的渴望,体会到抽象与具体之间的联系之美,体会数学不仅仅是公式的记忆,应试的工具,更是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甚至是科学。为此,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学中要调动各种生活场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学生亲力亲为,在多元的实践探究中,一天一天地累积受益一生的数学知识。一个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的健康成长,会让他在今后的学习生涯和实际生活中受益匪浅。例如,又一次,有个学生送孩子来上学,曾经兴高采烈地和我说过,老师啊,当年你对切段次数和节数问题的独到讲解,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呢,若不然今天我给闺女讲解时,绝对不会这样通俗易懂的。我用你当年的法子一讲,闺女立马就会了。你当时让我们肢体配合,左手臂为棍,右手食指为刀,几个人在某人手臂上依次排队比划切段,其余学生记次数数节数。大家在欢声笑语中,通过几遍轮流反复练习,发现总结出了段数=次数+1的规律,将非常易错的问题十分浅显的讲透了,所以到现在我还记得。深刻体会数学不仅仅是公式的记忆,应试的工具,更是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一门学科,甚至是科学。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

  1.课堂导入的生活化。课堂导入就像是前奏,我们会因为一首歌的前奏,而去选择去听或者不听这首歌,同样学生也会受课堂导入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在导入部分加入学生感兴趣或者与他们自身有很大联系的部分时,学生就会充满期待的听你说每一句话。所以,在课堂导入的部分,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像优秀的作家一样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在这个点上设下伏笔,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一整节课都跟着你一起思考,和你一起去进入下面的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用老王给三个儿子看似公平,实则不均的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老王的偏心,然后再提问学生:在个视频中有没有看到数学的影子呢?让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激励去探究为何会明公暗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设计的生活化。教学设计的好与坏不仅决定着你的课堂效率,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听课以及理解的深度。因此,课程的'设计,教师必须经过深入的思考,真正将数学与生活完美地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步伐走入数学的世界,体会数学世界的实用、奇妙和精彩。例如,在讲加减乘除的运算时可与学生买玩具,买学习用具等生活常识结合。我让学生自己买篮球,充分体会除法运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教学情境生活化。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能是一知半解,自然就不能学以致用。但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中将数学知识加入到学生喜欢的情景中去,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会大为改观,课堂教学再也不是一味地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以致用。例如,在进行折扣知识的讲解时,我提前几天布置实践活动——让学生跟随爸爸妈妈去商场购物,亲临打折活动现场,实际购买打折商品,记录购买商品原价,促销折扣,实际付款等,初步触摸知识表层和质疑,然后,课堂教学中探究折扣相关知识,为购物活动画上圆满句号。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很深刻的印象。总之,数学和我们的生命密不可分,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将自己对生活的正确理解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7

  一、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应用得到的效果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较低,因此学习数学中的难题就是: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要他们理解数学这门难懂的学科是不容易的。因此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现实情况,利用情境教学法建立情境模型,将很难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易懂的生活问题。具体化的数学知识,可以更容易地理解与吸收。3.情境教学法联系科学与实际,激发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情境教学法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把数学问题放到情境中来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除了便于理解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类似的情境,不由得就会想起情境教学法中的数学问题,并且会自然使用数学方法来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了难得的思维基础。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的方式与建议

  数学老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虽有效好用,也需要教师经过多番实践与探究。课堂上使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下是笔者对于该方法开展的一些建设:

  1.情境的设立要贴近生活

  小学生最常接触的情境就是生活,把问题放在生活的情境中,他们能够对事物进行更快的认识。如果把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其结果是学生能够更有效更有兴趣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同时学生也会从情境中得到启发,以后在遇到生活中发生的类似情境时,也会思考,加深巩固了数学知识在他思维中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多设立生活化的情境,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法,来给学生上课。那么,如何设立生活化的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善于思考的脑与善于实践的手了。教师应该在生活中多取材,多思考,在生活中收集足够的素材,再把数学知识巧妙地放置到情境中,再引导学生走入情境中,进行思考与学习。当然,教师也应互相讨论共同思考,提炼更好的情境。在通过使用贴近生活的情境法教学后,学生能够很快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并且很乐于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

  2.情境的创设要善于发掘教材知识

  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很大,因此在很多数学教学中,它是被广泛使用的。一些教师开展课堂活动时,每一节课都一定要开展情境,强行进行情境创设,让情境教学法流于形式,反而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舍本逐末,不便于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所以在创设情境前,要明确一个明题,就是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其本质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不能生搬硬套,反而让数学问题很难理解。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更着眼于教材,仔细研究教材,提炼出一些适合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数学知识,要立足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本质上是要让学生通过情境学习数学知识。

  3.巧用情境小游戏,玩中学,学中玩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跳跃、喜爱玩耍的年纪,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分散,如果强行要求他们投入到课堂中,尤其还是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中,他们更难进入状态。不能违背孩子的天性,而要顺应这种天性,并且利用这种天性,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到情境中,让他们在玩的同时学会这些数学知识。同时,更激发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创造性思维。

  因此,可以设立一些小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说,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竞赛的元素,在进行“100内加减法”的学习时,每个小学生会从老师那里拿到数量不等的糖果,老师可以设立问题,要求学生找到合作对象,糖果的加和,正好就是问题的`得数,答对最多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氛围,能够快速调动学生的游戏热情,让全体学生都有兴趣投入到其中,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数学能力,体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快乐,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对于喜爱玩闹的小学生而言,面对着枯燥的数学练习不甚热衷,可是如果将游戏与数学题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改变这一局面。小学生会对游戏十分热衷,并且乐此不疲地玩着数学游戏,既增强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熟练度,又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的观感,更有兴趣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总而言之,情境教学法作为新课标中提出的重要方法,确实是有着种种优势的。

  但是情境教学法的设立也需要老师妥善思考、小心实践,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反而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将数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使学生一听到上数学课就会心中有期待,建立起正向的激励;此外,还可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更容易理解,减少他们学习的阻力。另外,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使他们乐于思考,乐于在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思考与使用,培养了对数学知识的实践与探究的态度。因此,情境教学法的恰当使用,确实可以在教学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恰当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教学的局面得到改善。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教育改革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过程的体验。数学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般选择忽视,或者只是轻描淡写的提过,并没有动手实践的环节。例如有的数学老师在讲对称时,只是让学生看几幅对称的图片,不到两分钟就讲对称与对称轴了,没有让小学生自己折一折、看一看、想一想的具体操作,没有交流与沟通思考的过程,这样学生只是学会了结论,对于自学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2.情境创设形式化,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些数学老师的创设情境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合理的设计情境,觉得情境可有可无,只是一句带过,甚至只是形象加习题,例如,老师说,同学们,今天熊大和我们一起上课,大家开心吗,正当学生兴趣高昂的准备听课时,老师展出的却是熊大头像加上节的复习知识,熊大的头像加今天的知识,整节课就是每张ppt上有个熊大的头像,这样不仅不会提起学生的兴趣,还会让学生觉得厌倦、乏味,学习的热情也会被打消。

  3.不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有的老师在讲案例或情境图时,直接告诉学生应该从哪个方面思考,这样学生得到的信息基本是一致的,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方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没有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课模式。老师应该做好引导者和组织者。

  4.不注重合作学习。一些老师觉得合作学习浪费时间而且课堂秩序会打乱,合作学习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因此很少实施合作学习,或者只是在下课以前简略的提一下,让学生自己下课分组自己交流,下次上课也没有提及,学生下课根本不去实施,合做学习并没有得到实施,有些数学老师即使在课上进行合作学习,也没有很好的计划和研究,只是随性看时间还多,就进行一次,没有明确的分组与分工要求,提出合作题目之后就不管了,只在最后让学生回答结果,这样,一些学生为了偷懒或者学习不好,在合作学习中什么也没干,只是看着,享受小组成果,也没有过程记录,一般一个小组只是组长在忙碌,没有合作没有交流,老师在活动中没有巡视和维持秩序,学生把活动作为自己玩的时间,活动中一些问题老师也没有发现,更加没有结束之后的反思与总结,这样的合作学习除了浪费时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例如,在分一分环节中,学生用木棒分一分、看一看结果除了组长,其他的学生都在东张西望,还有学生一直盯着老师看,白白浪费时间。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生本教育提倡自主探索。生本理念下学生是在“做”数学,学生听见的、看见的一会就忘了,只有做到了,才会理解了,才会记住了,才会应用。看似浪费时间的实践事实上比讲了很多遍仍然记不住的效率要高。自主探索下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总结看到的、想到的,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讲长方体时,在上节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任务,什么是长方体,长方体有哪些性质,在我们身边那些是长方体,在上课前,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成果,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长方体两个对立的面的面积一样,有的说我们的教室是长方体,有的'说黑板是长方体,马上有学生反对说黑板是长方形。这样,小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对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在学习中总结的问题,在上课听讲时,更有侧重点,老师通过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了了解,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深入的讲解,对于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可以简略带过,这样,并没有因为课堂交流而浪费时间,反而对于效率得到提高。

  2.生本教育提倡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东西学习比较快,对于枯燥的知识不爱学习,一些数学不好的学生都反映数学很无聊,没意思,提高学生兴趣,首先,对于情境的设计要合理,要有吸引力。情境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生活化,不要让学生觉得数学是编写的,例如某老师在教学生“第几”时,设计的教学情境是动物赛跑,结果是小鸡第一,小狗第二,小猫第一,马上会有学生说,小狗跑的比小鸡快,虽然这是虚拟的情景,但最好还是实际的,否则,不了解的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可能会学到虚假的知识。老师要在课下多与学生交流,搜集学生感兴趣的点,尽量在情景的设计上与学生的兴趣相关。另外,小学的年龄跨度比较大,老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六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的兴趣点是不一样的。

  3.生本教育理念提倡拓展学生思维。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开拓学生思维,不要束缚其想象力,在讲解知识、进行提问时,尽量不要设定许多规矩,要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多角度解析,即使错的也有收获。例如,在讲梯形面积公式时,不要告诉学生可以补形,或分割,一旦告诉他们“补”“、割”,就固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可以说:这个四边形我们没学过,谁有办法可以求出它的面积吗”,这样学生在没有边界的范围内发挥想象力来求面积,无论是否可以得出答案,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发散,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4.生本教育注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交往能力,培养创新、竞争意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合作学习时,数学老师要注意把合作学习作为一件正式的课堂教学来进行,在课前做好计划,明确没组的人数及活动时间等等,在进行中进行巡视,及时观察活动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要求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尽量让每个学生有发言的机会,活动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可见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

  一、关于个别学生出现问题处理是否得当

  每一个班级都有几个或更多一些经常让教师头疼的学生,特别操心的学生,也就是痞子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差或极差,行为习惯不良,经常招惹是非,纪律极其涣散,没事找事。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一定掌握每一学生的具体情况,妥善处理,具体学生具体对待,因人而异,绝不能一概而论,张冠李戴。应该说服的说服,应该小小惩罚的惩罚,应该和家长共同教育的找家长。教师一定掌控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让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材施教必须遵循,不能犯错了就批评几句,教育几句,浮皮潦草。要时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改善良好的关系。

  二、关于注重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实践活动能力

  小学教学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一定关心照顾他们,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学。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教学中教师使用教学手段应以实物为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实物直观和形象直观。用实物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大脑,刺激他们的大脑,开启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学生动手动脑,彻底改变学生基础较差的被动局面,实践活动能力较差的被动局面,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尽可能使用教具和学具,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的观察、思考,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关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每一位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一定确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自由发展。一定践行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记下自己的切身体会或疏漏,留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掌握自己教学的'第一手材料也就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关于正确评价学生,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一定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公正的评价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学生一定公正公平,注重每一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关注每一名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状况,重视每一名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语一定多种多样,评价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语形式,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一定循序渐进,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进行资料的积累,创设民族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求知、合作、竞争意识,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布置作业分层进行,让学生学得实在。

  五、总结

  综上所述,笔者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进行了阐述,作为教师一定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与时俱进,让课堂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

  一、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在运用时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教学是教师借助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属于一种较新的教学策略。一种的新的教学方式从创新到成熟运用必然要经过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现阶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就存在着一些问题。

  1.1多媒体课件教学中课件运用不合理

  目前,部分教师对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运用不合理。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有课程都运用课件,且在课堂教学中完全以课件为主导,缺乏学生的互动。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时,更像是去完成播放一个视频一样,缺乏有效的讲解。小学数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时,一些较难理解的几何知识可以借助课件来开展教学,而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则可以通过导学案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法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大量运用直接导致了课件的水平不高,其教学效率也不会太高。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应该是传统课堂的.有效补充,而不是去代理传统课堂,甚至有些教师上课完全依赖多媒体,让学生难以找到学习重点。

  1.2多媒体课件教学中课件制作和运用效率低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理解不够透彻,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也仅停留在表面化的层次。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因年级太大,虽然对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有着深入的理解,但因其信息技术的水平有限,不能较好的将自身想法融入到制作的课件中,只能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换个地方来呈现,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而有的年轻小学数学教师则是凭借自己熟练的信息技术而在课件的制作时,追求一些华丽的表现效果,对教学的重点内容却没得较好的展现,最终影响教学质量。甚而有部分教师不会编制或是懒得编制,直接借用其他教师编制好的课件来进行课堂讲解,往往因对课件的不熟悉而不能将课件中的精华展现出来。

  二、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在运用策略探究

  当发现多媒体教学中问题时,只有找出问题的应对策略,才能促进这种教学方式的进步。针对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在运用时的问题,提出一些意见,以供教师们一起探讨。

  2.1准确定位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小学数学的多媒体教学实践前,教师要科学定位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深刻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辅助的作用。教师要积极对新课改中相关理念进行全面的挖掘,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对小学数学课本上的所有知识进行详细的梳理,结合课本知识的特征以及学生的求知需求,划分出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数学的立体几何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3D技术和Flash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在多媒体中课件,可以直观的演示出一条线通过拉伸之后获得一个面,而一个面在拉伸之后可以得到立体图形,让学生对几何体有更加全面而直观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一个完整的立体图形进行切割,帮助学生对不规则图形进行更加深入的掌握。

  2.2制作高品质课件,提高课件运用效果

  教师在制作小学数学的课件时,要秉着制作精品教学课件的心态去制作,让多媒体教学变得更加精细。在课件的制作时,教师之间可以团结合作,进行互补,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以一种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确保多媒体课件的功用。在小学数学的课件制作,教师要对学生的喜好有所了解,在课件中插入的图片和Flash要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加入学习,还要能够有效的对课本内容准确的体现。高品质的课件需要精准性的应用才能发挥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要利用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保障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策略,教师运用实践时要认真准备课件,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与时俱进的,教师应在第一时间的更新多媒体的新使用方法,确保课件的高效性。要能够最大限度展现多媒体课件教学的魅力,教师就要保持不断的学习,包括对课本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提升,从多个角度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才是开展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保证。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1

  摘 要:从提高学生对数学认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针对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

  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并不是单纯地解答题目,而是利用所学的知识点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给学生灌输知识,却不教学生用知识,导致数学失去了本来的使用价值。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1.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自生活,又回归生活。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其他许多学科都与数学紧密相关。马克思曾说过,数学是各门学科得以完善的前提。身为数学教师,更应该擅长数教学融入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己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在第一册"解决问题"教学中,应精心收集生活中有关数学的问题,做成课件,为学生展示生活中许多需要他们运用数学去解决的问题。

  2.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广泛性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条件下,无论是家电、医学还是宇航工程、气象预测学等,无不需要用到数学。让学生课下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所需用到的数学实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统计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搜集班上的零用钱情况,分别进行收集、描述与分析,并绘制统计图。教师再将每组学生的零用钱情况与他们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让他们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零用钱等。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学到教学大纲中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用度,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学生会解决问题,不一定善于发现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分析与详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与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例如,在"千克与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记录家里洗衣粉、味精或零食的重量。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展示自己记录的数据,教师再给予他们事先准备好的具有不同克数的实物,让他们分别再次体验不同物体的重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物体的重量有个初步的印象,还使他们每当拿起一个物品的时候不禁衡量它的重量,实现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1.尝试解决,主动探索

  在此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空间,实现全体参与的教学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独立尝试、独立操作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交流算法,归纳整理

  让学生分别展示自己解题的方法与结果,尤其注意应让学生解释解题过程,并进行小组交流。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明确解题思路,弄清楚解题步骤间的逻辑关联。同时引导学生对比不同解题方法间的差异,了解各方法的特点,有助于学生找到便捷答题的思路与方法。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解题过程与方法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他们自己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亲身体验解题过程,并写结果。

  3.自我评价,检验成果

  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对自己的思维成果进行系统检验。检验过程即为学生反思与自我评价的过程,实施教学策略的关键所在,是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的重要补充。自我评价与反思的主要目的是充实学生的自身内涵。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价的要求应适当,反思的问题可以是:这是怎么做的?这样做对吗?教师应重视学生每一点进步以及小许成功,通过评价的方式给予学生自信。

  四、引导学生实践运用

  学习数学的价值在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生活中蕴含许多数学问题,教师教学时,可将这些问题抽象化,作为数学问题纳入教学内容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房屋的装修面积、地砖铺地面积、树木种植面积与数量、车轮为圆形的原理等。给学生提供充足接触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机会,多给予学生自主实践、探索的空间,让他们懂得知识源自生活,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教师不仅应注重知识的讲学,还应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协调学与用的关系。

  本文主要讲述了提高学生数学认知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动力;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通过交流的形式找到快捷的学习方法并提高他们的自信;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使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教师的评价获得自信。总而言之,协调处理学与用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杜一凡。小学数学新课程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xx(01):50-52.

  尚慧娟。三年级学生"数感"培养方法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xx(38):79-8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2

  1注重小学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的整合

  数学教师应当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掌握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收集到课堂中,让数学课堂摆脱传统数学教学中的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囫囵吞枣、人云亦云的教学模式,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联系数学课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丰富了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使数学教学能够真正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知识,更强调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意识,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上的提高,也获得了情感和操作技能和应用技能上的进步。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的整合与平衡,是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作用的重要手段。

  2解决实际问题题型设置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现实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数学知识融入数学教学之中,真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完美地融入了素质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普遍推广,生活化方式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并在实际课堂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学以致用是教育的目标,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学会了解答考试题。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享受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是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要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体现生活化,首先应当设置生活化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日常做题训练和考试中,设置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简单的抄袭或引用题库或其它解决实际问题,而应当根据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实际设置相应的解决实际问题,要想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化进程上的功效,教师应当充分观察实际生活、观察学生生活中的点滴,设计符合学生生活现实的解决实际问题。

  从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干和答案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在小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许多题型通常涉及一些学生生活中没有的或不符合生活现实的问题,阻碍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情感上的认知和认同。例如一次小学数学考试试卷中的解决实际问题小明坐公交车从甲地到丙地,他先从甲地到乙地,坐了五站公交车,后从乙地到丙地坐了六站公交车,问小明从甲地到丙地一共坐了几站公交车?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意在应用加法的解决实际问题,在城市生活的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但是在农村生活的学生对公交车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对公交车的站也不是很理解,因此,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和有效的理解。通过这样的题实现生活化的目标也无从谈起。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学习的阶段,教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将生活中的实际融入数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是生活化的目标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得到更好的体现。为了增强数学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了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课堂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巧,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到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之中,使纯理论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过程变得生动、具体和直观,使同学们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结语

  总之,所谓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充分体现应用的特征,应当将实际生活或生活化的内容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体现,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特征和教学特点,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之中是当前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的要点。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3

  1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内涵分析

  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除了传统所指的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如正确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教学设计能力、熟练掌握数学运算的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能力等外,还应加强以下能力的训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的选择与整合、新型学习方式的展开与变革、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以及教育教学研究等能力.

  2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措施

  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既有自己的优势,又有明显的不足,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是首要任务.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措施,以培养提高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1提升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目前,我国的高师院校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培养定位主要是中学数学教师,而小学数学教师主要来源于地方师专学生或者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书的非数学本专科学生,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人职前未经过教师教育的系统培训,对小学数学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等不熟悉,导致其教学不能从小学数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来检视自己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价值不能准确定位.加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的人职培训,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不仅能加快教师自身角色转化,也能促进其自身专业发展,使他们迅速适应学校教学工作.因此,在人职培训中加强小学数学课标和教材的研习,一方面,深人钻研小学数学课标,有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领会小学数学课标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认真研读教材,有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熟悉并正确把握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准确理解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和难点,科学地构建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和对知识的衔接以及各阶段要求程度的把握能够准确到位.

  2.2开展“三课”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初任小学数学教师由于自身教育教学经验的缺乏,职前又缺乏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对“好课”的评价标准认识不到位,误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了教学内容就是一节好课,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的关注.优质课竞赛在开拓教师眼界,指导课堂教学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通过开展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对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而且不仅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对优秀课堂的观摩,为他们对“好课”提供一个可观察、可模仿的标准,并对“好课”形成理性判断.而“三课”活动,即说课、授课、评课是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开展“三课”活动能搭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与同事,特别是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交流的平台,在优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而在优质课竞赛中融人“三课”活动,打破了传统观念,形成两种教研活动的相互融合,在弥补单方面缺陷的同时形成优势互补,不仅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并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激励和促进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也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好课”的判断提供一个可观察、可模仿的标准.

  2.3开展“校本教研”,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目前,多数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未能有效的服务教学.我们说教师也是研究者,即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进人课堂,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人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后形成规律性的认识.重视和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不仅能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审视、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之道,促进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同时,校本教研是合作性教研活动,这有利于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充分整合学校各种教学资源,并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将职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而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2.4开展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促进专业化发展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小学数学教师数量庞大,教师参与培训的机会较少,而且目前的教师培训杂乱,基本上是根据培训项目选拔参训学员,部分培训并非是参训学员所需的,这样即浪费了培训资源,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无用.因此,加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最好是能建立伴随初任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期培训机制,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有利于帮助初任小学数学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初任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提供所需的培训指导,做到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护航.

  3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化的组成要素,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和教育课程改革的成与败.我国目前对于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的建构尚处于初步探讨阶段,加快对其建构刻不容缓,本文的初步探讨,意为抛砖引玉,在为其他阶段或者学科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的同时,期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中来,并提出更好的建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4

  1.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新时代特征对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身边感兴趣的事物理解数学知识,并能最终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一改传统教学方式死板沉闷的特点,新鲜有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主动感受,发挥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接受新知识,激发学习动力。

  1.2提高学习效率。生活化教学就是做到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用学生通俗易懂、容易理解的方式,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及现象将课本知识呈现出来,并最终回归与实践,将抽象的问题归于具体,将复杂的问题归于简洁,不再是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枯燥讲解,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记忆,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知识的掌握,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生活化教学。

  2.1课前导入。课前导入环节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准备开始讲解的环节,是决定一堂课教学效率的基础环节,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进行导入。设置相关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作答,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为例,一年级下册中“认识人民币”一节,教师完全可以采用模拟生活场景的方式诱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人民币的记忆。举个例子,教师可以拿起学生的学习用品,比如铅笔、橡皮、文具盒、书本等物品问学生这些是从哪里来的,学生会回答从哪里买来的。教师继续发问:我们买东西时需要用什么呢?学生回答:用钱。此时,教师可以趁这个机会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就是大家平时买文具、买零食用到的钱,也就是人民币,这样,大家以后再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自己付钱了,好不好?”听到这里,学生兴趣浓厚,期待着这堂课的展开及新知识的学习,之后的讲课环节也就容易取得很高的教学效率。

  2.2讲解环节。讲解环节是一节课最核心的环节,是教师将新知识分解并详细教授给学生的环节,因此十分关键。在这个环节,我们依然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完成知识讲解,如果方法得当,就能取得显著效果。例如刚才我们提到的案例,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有关于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时,完全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介绍相关知识。举个例子,教师在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可以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某些学习用具是花多少钱买的,用的是哪一种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几种付款方式。然后请另一位同学判断他说得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则请另一位同学指出来,如果他说得不全面,请另一位同学加以补充。另外,教师也可以模拟现实生活场景,请一位同学扮演商贩,另一位同学扮演顾客到商店里买东西,由这两位同学进行模拟交易,完成之后由老师点评刚才他们的表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加以解决。这样,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将刚刚学到的人民币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了解应该如何运用,效果事半功倍。

  2.3课后巩固。课后的巩固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是否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例如我们之前讨论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了解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后,让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商店里买一些学习用具。在询问过多少钱之后自己付款,有家长监督,看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当学生能够做到准确无误地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时,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也就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成功交易之后,学生会因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买东西的任务而高兴不已,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对自己的生活是有帮助的,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动力十足地进行下面的学习。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我的身高是多少,我比同学高多少,我的铅笔多少钱,学校的跑道有多长,为什么自行车轮胎是圆形的,维修工人是怎样固定摇晃的课桌的,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结构,等等。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观察生活,理解生活,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积极解决问题,同时,在生活中将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学生既能够活学活用,巩固知识,又能够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考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这正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更是新课程标准及新时代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

  一、前言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有效的学科之一,《全曰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以及新一轮的数学课程实验的开展,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随之迎来了一场新的变革。《新课标》提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理念具有跨越式的意义,对于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正确理解《新课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调整与改进,是其面临的主要任务。

  二、新课改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1、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想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对学生充分尊重并及时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予以积极评价,进而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踊跃展示自己的个性,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要予以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2、新课改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造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摆正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地位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的机会,通过启发或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得出结论,最终达到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目标。

  新课改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启发学生通过自身的认真观察,主动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和应用对规律予以发现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能够更贴近生活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能够更贴近生活,能够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其实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非遥不可及,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与发现数学。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与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善于利用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高效导人课堂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情感活动会影响其认知活动,愉悦的情感会使小学生的感知更加敏锐,思维更加活跃,记性也会更好。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愉快地走进数学世界。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动的开场白、新奇的教学方法、有趣的案例、精彩的结尾,都会让小学生处于兴奋的情绪状态,学习激情爆棚。

  小学生正是处于好奇心旺盛的年纪,在课堂伊始如果能用一个新奇有趣的案例导人教学,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那么他们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听完整节课,进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必然会比开篇就直接进人教学内容的效果来得高。

  2、合理选用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传统的因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以及教师缺乏教学技巧而采取的填鸭式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标所倡导的新型教育理论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及时淘汰传统的教育方法,及时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与革新。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小学生们就像一张张纯洁的白纸,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与爱心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与呵护,帮助学生培养和锻炼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深人研究教材,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改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促使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人研究,以教材的内容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得教材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更要引导学生主动从生活中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主动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进而通过合作或者其他方法对其教学加以改进。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可以从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得失进行分析,其过程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结论

  发现新问题。小学数学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分析,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以后的教学更是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进而指导今后的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其课堂教学的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致力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合集】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热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8-0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热]06-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优]06-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