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06 13:00:28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

  高中的语文学习与义务教育阶段有所区别。高中生的思想更为成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直以来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当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老师的讲授,学生的被动接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严重束缚。在新的教学模式当中,为培养新的发展环境所需要的人才,我们需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培养;探究式

  探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所谓的探究学习,是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将教材当中的相关知识综合运用,提高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在逐渐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新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加重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不单纯停留于老师的讲解,更多的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不同的见解。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十分明智的。

  一、重视积累生活素材,培养知识整合能力。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更加注重人文性。语文学习更多的是依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在深入理解文本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精髓。语文学习是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如欣赏艺术一样欣赏语文的教与学,才能更好地体现出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以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为例,对待外来事务和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用正反对比论证以及比喻论证等多种方法来体现鲁迅先生对事实的揭露与抨击。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合作,在小组内将这种态度延伸到现阶段我们面对大量外来信息、各种各样复杂的国际关系应保持的正确的态度。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会对各种事物理解得更加透彻。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鼓励学生多问多想,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自主性学习的目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在课堂之上还是在课后,都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主动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质疑的学习过程,只能是对知识表层的理解。相反,把发现的问题,通过集体的智慧,充分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结论,从而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指导,能够使学生真正领会教材设置的精髓,不是为了分数而学习,是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学习。在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这是主要的目的。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探究的目的是对学生有所启发,是为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供指导。通过受到的启发,能够迁移拓展。以高中人教版教材语文必修5《逍遥游(节选)》一课为例,这一课的内容比较艰涩,初读不易被学生理解。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借助树下注释,初步理清课文的脉络提出问题:

  1、课文在开篇首段,写到鹏鸟,同时提到了野马、尘埃等几种事物,第二段中,提到了斥鷃,这些事物与鹏鸟之间,有哪些相同点?

  2、文章第三段写到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和列子、荣子。前文所述,与这些人物有何关联?思考这两个问题,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得出结论,对于问题1,所有的事物,都需要凭借空气来完成自己“飞”的动作。近距离的飞行,不需要厚重的空气扶持;远距离的奔徙,要凭借的是大风,但都需要的是外在的力量。问题2,第三段所述,与前文的野马、尘埃等事物之间,存在关联性,有同类事物的共通之处;而列子与荣子,是鹏鸟一样的存在,都不是自由的',不能达到“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所之辩”的“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明晰了以上两个问题,我们不难理解,“逍遥游”限于精神世界,无所依凭也无所羁绊,是精神上的绝对的自由。这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合作进取精神。

  探究式学习以自主学生、合作探究为核心,契合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探究学习,都强调了课堂之上学生的主体性。老师的讲授功能逐渐消隐于无形,教师只作为课堂的主导线索人物,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事物,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共同进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探究”?这是很多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所面临的难题。首先,教师可指导学生思考。

  在学生得到老师鼓励的时候,老师要肯定学生思考的结果;其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自己的角度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是人云亦云。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自己的创造力得到释放。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同的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很多重大的发现,都有赖于对固有思维模式的打破或推翻。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的结果与其他人交流,与教师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等都会有提高。在于其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感受到愉快的学习氛围。所有这些改变,都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助于语文教学取得新的进展及成果。综上所述,探究式学习作为教学模式当中的新生事物,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语文课堂上,老师如何认识这种教学模式,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都至关重要。我们探讨这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其目的也是为强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希望语文学习,能够达到一个新的教学高度。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2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原因分析

  (一)教师过于强调灌输教学,学生参与愿望不强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提出重要要求,但是在当前部分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仍然固守陈旧教学模式,以满堂灌输方式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在这样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唾沫漫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由于缺乏有效师生互动,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成了被动听讲边缘化角色,不利于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不仅如此,在这种单向灌输模式中,学生思维能力、协作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二)信息教学手段运用受限,教学形象程度不高

  在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眼中,信息化教学手段只是花架子,没有多大用处,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较少使用,即使偶尔使用也只是陈品课件昙花一现,对其使用时机、频率、内容等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导致其成为了教学活动装饰品。也有教师自身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匮乏,索性在教学活动中弃之不用,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走上讲台,这样教学手段无法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和丰富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教学成效提高。

  (三)学生学习技巧相对匮乏,学习效率提升不快

  掌握较多语文学习技巧,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实现事半功倍效果;反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如果不得要领,缺乏技巧,则会降低学习效率。许多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已经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直接灌输,而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在学习中技巧性较低,这样状况也制约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

  (四)忽视学生积极情感培养,内在动力明显不足

  积极情感是高中生全身心投入学习重要动力,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略了这一方面,没有将情感因素充分融入到语文学习中,忽视了学生内心感受,没有抓住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学生内心情感动力不足。这样会使学生逐步失去对语文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严重厌学情绪,不利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最终加剧了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象。

  二、有效突破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困境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四方面不利因素,广大语文教师应当痛定思痛,认真分析教学活动中每一点不足,并进行逐一纠正与拓展,逐步走出教学困境,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一)优化语文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参与愿望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有强烈参与愿望,不再满足单向接受教师灌输,他们思维需要活跃起来。教师应当引导他们积极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使其成为学习主角,并以其为中心组织和开展整个教学活动。首先,凡是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内容,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大包大揽,通过这样方式活跃学生思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进度与效果,在适当时机给予重难点点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困局,实现学习活动快速推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空间,例如在复习教学环节,教师反复强调相关知识点,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按照分门别类、各司其职方式,安排一些成绩优秀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讲解,则活跃课堂效果要明显好得多。另外,凡是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不同观点地方,教师都要抓住这些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发掘、交流、辩论,最终明晰问题答案,这样方式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再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容器,而是要尊重学生参与欲望,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模式优化与改革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融入其中,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二)引入信息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形象效应

  近年来,随着各地高中办学条件改善,多媒体已经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必备工具。对于这一手段,广大教师要端正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多媒体手段作用,尤其是要认识到其影音展示功能不仅对于补充课堂教学容量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营造氛围、活跃气氛方面效果非同一般。广大教师不仅要正确地认识这一手段作用,还要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使其作用发挥至最大。

  (三)给予学习技巧指点,实现事半功倍效果

  即使是高中生,仍然有许多学生在学习技巧方面较为匮乏,语文教师在教学以及课后辅导中,一定要强化对学生学习技巧指点。这样指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要强化对学生预习活动指点,让学生掌握过硬预习技巧。其次是要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技巧。另外,教师还要指点学生在如何有效巩固记忆方面提高技巧,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脑海中联系成框架,牵一发而动全身,前后连贯,运用自如,提高学习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注重培养积极情感,增强语文学习动力

  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意义重大。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闪光点,及时送上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成功快乐,在积极情感引导下对语文学习倾注更多精力和时间,这对于语文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是极为有利。另一方面,教师要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真实想法,既要对学生存在消极情感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也要对学生给予鼓励,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制定进一步目标,提高成绩。综上所述,造成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象有多方面原因,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存在不足进行有效改进,从而实现教学成效快速提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3

  一、讲求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的及时引导,这样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会大大地提高,会获得心灵的启迪。这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针对学生提出有效的、可操作的阅读方法,阅读时间可以适当地增加,老师的指导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就是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老师要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把握阅读方向,老师要适时引导,提示阅读方法。语文教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出发,有效的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在阅读中探究,帮助学生进行丰富多样的探究阅读,在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张扬他们的活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以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积累。

  (二)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的实际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题材、内容、环境、主旨等内容;教会学生熟悉表达方式、抒情方式、体裁结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知识。掌握并熟悉这些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阅读、分析文章,真正做到语文素养的养成。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更高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方法,让阅读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

  二、重视课外阅读的“延伸”

  语文最重要的是知识的积累,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要有大量的阅读,广泛涉猎各类作品,包括政治、科技、艺术、经济等各领域。阅读的范围要广,对深度没有特别的要求,不要求篇篇都懂,句句都明白,重要的是知识的积累,看的越多,语感就会越来越好,自己写起来也更加的得心应手。

  (一)选择具有时代性、信息化的读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在逐步地加快,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剧增,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文化快餐”式的阅读文本,这些是很适合学生在短时间内增加阅读量,如《读者》《青年文摘》《看天下》等信息量大,符合时代特征的读物,这些读物切合生活实际,内容为大家所喜闻乐见,还可以开拓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是优秀课外文本。

  (二)创造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

  高中课业紧张、学习时间紧,课外阅读就需要教师挤时间,巧安排,这样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例如,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读《红楼梦》《水浒传》等长篇名作,开学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每周挤出一两节课堂或自习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再如,学习“戏剧”这一文体时,可以分角色扮演,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关内容。具体的例子像学习《雷雨》时,教师在要求学生分角色表演的基础上,还可以让他们在课外的时候看一下《雷雨》全剧或者是曹禺的别的作品,以增加对作者的了解,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文本能力。

  三、结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在认真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将理论研究和阅读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处着眼,进行长期的阅读教学规划,将有效、可操作的阅读教学方法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阅读兴趣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程勇刚 单位: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4

  语文教学在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专业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育通过内容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文化,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通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同时,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职业技能,满足多种社会职业的要求,从而使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作用

  首先,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能够很好的把人文融汇于教学当中,从而帮助学生较好的认识人生、认识社会。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比如通过经典美文和古典诗词赏析,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塑造完美的人格。其次,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观念。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除完成基本的语言文学知识传授功能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专注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中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直观、形象地向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寓理论教育于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模仿榜样人物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坚定理想信念。然后,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当中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工具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是学生学习和未来工作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而这些能力都是现代社会给从业者提出的职业要求。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了这些知识,就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职位需求,更好的适应职场变化。

  二、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将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职业院校当中,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对于语文这种基础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高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更好的意识到语文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利用语文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情,比如写信、写演讲稿和社团活动计划书等,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学生阅读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做好日常语文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结合专业实际完善教学内容。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语文教学应充分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职业院校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通用的,内容过于陈旧,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符。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注重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的适应职场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口语训练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即兴发言、课前十分钟演讲、辩论赛等都是很好的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语文教学与职业要求进行充分结合。比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产品说明书、营销计划、调查报告等;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对学生口语表达和应变能力的锻炼,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交谈与沟通的基本原则。

  3.合理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职语文课堂上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特点,能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为生动形象的图画,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并且富于色彩,为语文教学创新出一个更新的教学审美背景,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理解课堂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要想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发挥语文对高职学生的引导作用,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联系,结合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发展目标优化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5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审美阅读缺乏兴趣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缀。可见,学生在审美阅读中的参与程度是决定审美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据有关部门进行的调查分析,经常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不到学生人数的四分之一,大多数学生仅仅是偶尔翻翻而已,甚至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从来不去翻阅文学作品,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阅读兴趣是非常不利的。当然,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喜欢看小说、戏剧等阅读书籍,但绝大部分是被小说、戏剧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抛开小说、戏剧中的情节,阅读效果不容乐观。

  (二)学生的审美阅读时间不足

  审美阅读教育离不开审美阅读活动,单纯依靠上课时间是无法达到预期的审美阅读培养的,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必要的审美欣赏阅读之外,还应该有欣赏前的了解和之后的审美阅读鉴赏。同时,任课教师也要在学生进行审美阅读之前对所需的相关知识予以讲解,并在审美阅读之后进行必要的审美鉴赏分析。然而,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下,任课教师可能对审美阅读所需知识有详细的讲解,但因为其他课程的安排及语文其他知识的传授等原因,学生的审美阅读无法保证其应有的时间,降低了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充分对话的可能性,使学生个体对审美阅读的认识大打折扣。

  (三)偏重知识训练,忽视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对字、词、句及语法等知识进行条分缕析的讲解,但对选文的美感特质却很少关注,很多学生也认为学习课文是为了字、词、句的积累,对其他方面涉及甚少。这种教学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阅读是读者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能让读者培养情感,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情趣。这种忽视《获得审美体验》的阅读就大大降低了审美阅读教学的含金量,在下次遇到新的文章时,学生仍拿不出有效的解读办法,只会机械地套用以往的套路,对审美阅读能力提升没有丝毫裨益。

  (四)审美阅读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疏漏了文本的审美特性,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受到抑制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是以教师对课文的解释分析为中心的。教师将既定的审美认知结论,如文章的中心、主题思想及段落大意等直接拿出来灌输给学生。同时,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往往只找出其中可能作为考试内容的地方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把这唯一的结论让学生进行记忆。即便是受到接受理论的影响和三维目标的指导,《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仍然很普遍,学生直接感知文本,进行审美阅读活动并提出自己看法的机会很少。此外,成功的审美阅读教学,要求教师要先分析文本的审美特性,并把相关的审美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才能将审美阅读深入下去。而当下的现实却是,大多数教师仅以解题的方式来讲解文本,并没有充分挖掘文本的审美特性。在这种标准答案模式的制约下,无法调动学生阅读的审美积极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问题的形成原因

  (一)阅读审美教学以知识分析为主

  在语文审美阅读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依然保持着以知识分析为中心,因此注重知识的积累成为了当下审美阅读教学活动中的首要任务,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略。以知识分析为中心即是在语文审美阅读教学中,教师把陈述性知识的讲解作为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但是,审美活动还包括审美了解,在审美欣赏之前对审美对象的相关信息予以掌握,方能为审美欣赏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具体到审美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审美阅读之前,让学生充分了解文本的相关知识,如文本创作的背景、修辞方法等。只有在学生掌握了欣赏的前提和基础下,才能实现对审美阅读欣赏的艺术诉求。可见,审美活动是情感的直觉活动,审美鉴赏也是言人人殊。如果教师一味地将其放在标准化的客观题中,是不符合审美规律的,同时以《知识分析》为中心的教学与新课标也是不相符的。

  (二)《作者中心论》的思想误区

  《作者中心论》即是把作者创作时的思想作为文本解读的唯一正确的结果,读者阅读的任务即还原作者在创作时的想法。前面我们提到,当下的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导,学生的自身感受受到抑制,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与《作者中心论》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通过对文本句子、段落的讲解及整体的分析,还原出作者的创作思想的。然而,文学作品存在的美的因素并不等同于审美,它只是为审美活动提供了一种参考,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主观的'审美观照,从而完成其审美认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情,获得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与审美认知,这才是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以《作者中心论》为指导的教学遏制了学生的个体感受,摒弃了审美是主观情感,这是与审美的基本原则相违背的。

  (三)对文本形式分析的缺失

  众所周知,不同的内容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文本的不同内容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体裁传达出来。体裁是文学艺术的存在形式,要领悟文学作品的美,就不能不关注它的形式。然而,在高中审美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讲授一篇文学作品时,往往脱离作品的形式,一味地抽取其中的思想主题,导致学生在面对被挤得千巴巴的知识时,无法产生应有的兴趣。

  (四)对高中审美阅读教学的规律把握不准

  高中审美阅读教学由学生的审美阅读、师生的审美鉴赏、教师对审美相关知识的讲解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学生的审美阅读是整个审美阅读教学的中心,因为教师讲解审美阅读的相关知识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审美阅读。同时,审美阅读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阅读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所讲的知识更加趋近于考试的试题答案,就一味地自己讲解,并且使认知结论一元化。这样一来,学生自己的审美阅读时间必然减少,结果往往差强人意。

  三、结语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由此可见,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育极其重要,不可或缺。对语文审美阅读教育策略的探究,可以引导我们进一步拓展语文学科的内涵,充分发掘其内在价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6

  摘要:笔者从教于农村已二十余年,深感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已步履维艰,缘何?这其中有社会的原因,有家长学生的原因,有体制的因素,还也有教师自身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有诸多思考,并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现就这一问题做粗略的论述。

  关键词:农村高中语文;困境;教学探索

  一、农村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首先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北大毕业生出来卖猪肉;“985”“211”院校部分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大学花费几十万,出来第一份工作一、两千;父母花300万送孩子出国念书,回国找工作月薪20xx……各种负面信息的报道,导致学生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前途、未来充满迷惘,在学习上表现为懒散、不思进取。作为教师,空洞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也找不到有力的实例来向学生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其次农村学生留守现象严重。农村学生父母大多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学生自己,或者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导致学生缺少监管。学生在校表现,教师不能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问题日积月累,行为习惯越变越差,紧跟着学习跟不上,行为习惯再滑坡,学习更差,形成恶性循环。体制因素、教师因素。笔者所在的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教育大县。全县GDP主要靠外出务工人员支撑,近几年政府依靠卖地发展房地产,财政收入有所好转。庞大的教师队伍工资绩效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有时因为财政困难,教师的一些福利会拖延发放或取消发放,这导致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一味强调升学率,教师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实行题海战术,这样备课又轻松,效果又好,还能得领导表扬,何乐而不为呢?这种情况下教出来的学生,只会做题,但听说读写能力较差,语文素养并未得到真正的提升。

  二、教育教学方法探索

  结合农村学生的现状,笔者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要想提高学生成绩,又要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必须实行两手抓策略,一抓基础,二抓能力。如何抓基础呢?学生刚进入高一,我就对学生进行天天练基础训练,周周练能力训练。每天课前利用五分钟训练学生2、3道成语题、语病题,做完立马评讲。周练题一般选择阅读题,文言阅读、小说阅读、诗歌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穿插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解题能力、解题技巧得到了提升。如何提高能力呢?首先在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考虑到农村学生见识短浅、知识面狭窄的问题,我引入了“创意境教学法”。比如,在教授《雨霖铃》一课时,学生很难具体感受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传达的诗人天涯孤旅的那种寂寞漂泊之感,我首先在网上寻找到一些应景图片让学生欣赏,紧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杨柳、晓风、残月所营造的意境,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整个流程下来,学生对诗人情感把握已经很到位了。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每节课尽可能请更多学生上来展示自己。不管是古诗、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我很注重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一篇文章,连读都读不好,何谈其他?初接触一篇文章,我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读,分男女读,分角色读,而且要求他们之间形成竞争,看哪个小组读得好,看谁读得有感情。通过读,学生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课堂上,我尽可能提问更多的学生。每接触一篇新的课文,我会精心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谈自己的看法。比如学习《张衡传》,我在和学生一起梳理完课文大意后,就抛出了这样两个问题:1、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哪些地方?2、以“我看张衡”为题,谈一谈你对张衡的看法。第一道是一道梳理题,同学们基本能在文中寻找到答案,第二道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可以随意谈自己的看法。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十分踊跃。有人说张衡虽然有高尚品德和极高天赋,但在做人上还显得懦弱、虚伪,有文中原句“诡对而出”为证;有人认为张衡的这种诡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有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避其锋芒;还有人觉得人无完人,我们不必对此吹毛求疵,正因为此,张衡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高大全的`神化形象。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苏轼、屈原、司马迁、苏武等文学人物都给人感觉普通人很难达到他们这样的高度。再次,我很注意赏识教育。只要给学生布置了作业,我不管再忙都要批改,批改了必定点评,点评一般是展示做得好的同学的作业。现在多媒体运用普及,我把学生作业照成照片,然后在全班进行展示,告诉大家这位同学做得好的原因,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为提高学生答题能力,在教学中我还贯穿答题技巧的训练。任何一道高考题,它所考查的能力点都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吃透高考题,如何在新课的讲授中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宋太弘,试论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课外语文,20xx.(24).

  [2]赵翠琴.孙中华,浅谈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低效现状[J].中学语文,20xx.(09).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7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条件下,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与新课改的发展要求相符合,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改革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既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又应该结合学生思维方式予以合理的引导,对学生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教师应重视自身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学生所承担的课业非常繁重,使得其语文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难度也比较大[1]。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应该重视学生对基本语文知识的有效积累,又应该着重培养其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采取积极的态度实施语文教学,保证学生在整个知识积累中可以有效提升语文思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拥有良好的语文思维,可以有效提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的故事背景为战国时期,年代非常久远,且文章中存在不少生僻字句。因此,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首先应该泛读文章,在整个泛读过程中,对自身语文思维进行有效把握,并融入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理解文章详细内容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

  二、应用情境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开展高中语文相关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灵活运用情境式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水平。情境式教学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后,在实际教学环节创设出合理教学情境,并且设置好相关教学问题的详细解析过程来帮助学生完成课文内容的学习。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思维[2]。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这一课文内容时,就可以采用一些教学辅助工具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技术以及录音工具播放一些和荷塘月色有联系的影片或音乐,学生在欣赏完毕后,就可以感受到荷塘夜色里面所蕴含的静谧气氛与优美环境。学生处于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当中,能够深切体会到《荷塘月色》的相关内容与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穿插一些问题,如“荷塘月色里面对你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是什么?”“在该创作背景之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等。教师在已经创设的合理教学情景中设计一些具有开放式特点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整个学习环节,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慢慢揭开自身所要找寻的最终答案。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语文思维。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时,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形成语文思维[3]。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小组合作学习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学习能力,可是传统语文教学则比较重视语文教师所发挥的传授作用,导致学生只能够被动学习,缺乏学习主动性,对其思维能力的有效开发及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因此,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对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例如,教师在讲授人教版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工作。通过合理分析之后,把课文里面的相关教学问题分给小组中的不同成员进行思考。学生通过自己对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找出详细的答案。在该环节里面,所有学生均会按照自身思维模式表达不同的见解和解题思路,并利用合作小组形式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其他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方式,从而促进其独立语文思维的形成。

  四、结语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其语文思维的有效培养与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实施的相关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紧密的联系。语文教师应该将自己所具有的引导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帮助学生认清并挖掘自身的语文学习潜力,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独立的语文思维。

  参考文献:

  [1]黄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18(36):214.

  [2]凡芳伟.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xx,25(9):53.

  [3]徐岩涛.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探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xx,11(9):6.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8

  一、开设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对老师的评级系统却不够完善,从而导致选修课的监督制度不严厉,使得选修课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上去。然而,高中语文的考试中也会涉及到选修课的知识,评价系统的不完善,使得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学生在选修课方面的成绩难以提升。

  二、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

  (一)正确设置选修课的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高中语文选修科目较多,教材的种类也多,与当前汉语的教学不相复合。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应该缩短学习,减少课时。从“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这一点出发,语文选修课的模块、课程设置都应该加以重视。此外,选修课的学习不能像必修课那样全面兼顾到,要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们的喜好和擅长进行课程的设置。选修课教材只是提供一些材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进行相关的设置,充分利用课本材料,使学习达到最有效的学习目的。此外,老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分类目标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例如:选修1中的“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等模块,其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也包括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但是实际上老师只看重其中的一个,而忽视了另外一个方面。如果两个方面都要兼有,就会使得课时不够;再如:“古典文学文化”模块,可以分成《古典诗歌鉴赏》、《李白诗歌鉴赏》,一个模块怎么教,要看老师怎么的拆分,需要老师花时间去思考。

  (二)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和评价形式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样对教学方法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内容,确定出教学重点,从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创设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例如:在“主题辩论”“、影视欣赏”“、汇报演出”“、学生讲坛”等主题时,老师可以设置相关的情境,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前面讲到选修课评价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老师可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出自由灵活,可以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评价内容及形式。例如:在学习《中国小说欣赏》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以下的评价方案,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做出一个选择:

a、在学习这一节课前,请学生阅读两部相关的.文章;

b、选择教材中人物进行评价,可以从人物、主题、艺术方面来进行评价;

c、围绕本节所讲的内容,组织一个辩论会或者演讲会。以上三种评价形式角度不一样,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

  (三)将泛读与精读区分开

  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中美教育的差异在于,中国是按部就班的将知识传授给孩子,这样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好,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这样不利于学生自由发挥,抑制了学生的特长发挥,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于欧洲的一些国家来说,他们要求高中生读一些本国作家的名作,不会给学生太多的选择,而是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他们只有一个要求:“必须完整的学习完一部文学作品,让所有的学生都要读完”。相比于这些欧洲国家,中国的高中生面临考试和高考的压力,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精读一些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我国高中生阅读面狭窄,再加上课程设计的不一样,就会使得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例如:选修课的教学,可以多一些“自选动作”,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老师在讲解选修课的时候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有选择性的去讲一些内容,可以读后回答一些问题或者读后对文章写一个点评以及总结。精读与泛读可以由老师来决定,老师可以根据内容适当的选择内容来进行授课。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选修课一直受到老师们的关注,但是,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使得高中选修课的教学不是很理想,这就需要高中语文老师勇于探究,随着改革的深入,更需要老师们不断实践,总结出能够适应高中生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成绩提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9

  【摘要】修辞知识作为语文知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功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判断是何种修辞手法等,而没有重视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情况,致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以及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达比较干瘪、单薄。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修辞知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运用情况,并对由此带来的教学启示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修辞知识;高中语文教材;教学启示

  修辞主要分为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两种类型,其中积极修辞是指传统的修辞格,如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而消极修辞则是指选择合适的句式或者段落安排,从而起到表达情感的作用。作为知识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成分,修辞知识对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对于修辞知识的认识程度,从对于修辞知识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修辞知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运用

  鲁迅先生的文章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本文以《祝福》为例,分析《祝福》中的修辞知识。

  (一)《祝福》的积极修辞运用其一,比喻。《祝福》一文中含有大量的比喻手法包括明喻和暗喻,比喻是文章写作过程中的常见修辞手法之一,能够让比较抽象的事物形象生动地出现在读者脑海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二,对比。《祝福》一文中可以说是处处可见对比,比如祥林嫂变成结尾处所描写的“乞丐一样的人物”的过程就是通过不停对比体现的,利用对比这种修辞手法,使得人们对于祥林嫂更加同情,也就对于当时的社会更加痛恨。纵观《祝福》一文的发展过程,就是利用对比推动的。其三,衬托。衬托是指通过对于其他方面的描述,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良好的衬托方式不仅能够使得读者直接感受到作者的言外之意,而且能够突出文中人物的形象。

  (二)《祝福》的消极修辞手法运用。消极修辞手法由于过于普遍,反而不像积极修辞那样被重视。在《祝福》一文中所运用的消极修辞主要有:其一,词语。通过运用不同的词语,能够体现不同作家的风格,也能够直接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奥妙。例如在《祝福》中的“玩物”等词表现了祥林嫂饱受蹂躏却没好下场;而运用“厌见者”则是指像鲁四老爷那一类人,虽然与鲁迅先生同为本家,却道不同不相为谋,等等。这些经过作家锤炼的词语,每每一出现便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二,句式。句子是构成文章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句式的组成运用,能够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三,语段。文章结构也是消极修辞手法中的'一部分,文章结构直接决定了这篇文章的精彩与否。以《祝福》为例,作者使用倒叙的修辞手法,先描写祥林嫂在“祝福”的气氛中死去,再以“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连成一片”为头,开始叙述祥林嫂的悲惨故事,大大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悲剧性。

  二、修辞知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修辞观。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积极修辞手法的过度重视,导致学生对于修辞知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例如修辞知识等于修辞格,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同时对目前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可知,学生对于修辞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修辞就是指修辞格,因此在作文中比较刻意运用比喻、排比等方式,但是由于没有锤炼词语,因此在整体表达上仍然比较单调。

  (二)建立修辞知识体系。除了树立正确的修辞观以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全面的修辞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修辞知识。例如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修辞知识就包括语法、词汇等多种多类,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和水平进行循序教学,依次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时由上述对《祝福》的分析可知,文章内的修辞知识散落于文章的各个角落,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精读深挖。

  (三)将修辞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来进行。将修辞教学渗透到阅读和写作当中,就是要求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修辞知识,使得学生养成多朗诵、多背诵、多积累的习惯,基于多听多说多读的基础上,使得学生能够自然运用修辞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作者的初稿以及定稿,让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从中学习如何正确使用修辞。此外,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其中的修辞教学,引导多读、多写看,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多读就是要求学生要广泛阅读,从大量的优秀例文中感悟出运用修辞的方法和窍门,进而在自己写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修辞知识。多写就是要求学生要多写文章、多修改文章,通过锤炼词语、优化句子、调整文章结构,使得学生能够提高对于文章鉴赏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修辞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审美趣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修辞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学会修辞、学会运用修辞,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修辞知识的教学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修辞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更求夏.高中语文修辞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xx(1).

  [2]马淑凤.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程开发的利用[J].读书文摘,20xx(8).

  [3]周江.浅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议论文的水平[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xx(7).

  [4]安丽.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入修辞知识[J].中学语文,20xx(1).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0

  摘要:在以高考为背景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教学非常关键。一方面,作文写作教学的分值很高。另一方面,写作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就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作相关阐述,并提出若干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高考背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以高考为背景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下,高考作文直观地体现了高中作文教学水平,同时,高考作文的要求与限制也直接影响到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学生的文笔写作能力,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适应力都可以在高考作文中得到体现。可以说在高考作文是对高中学生思想情操,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的综合要求。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老师,如何以高考作文要求为教学原则,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是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写作动机

  作文的写作第一要求就是写作动机。高中作文中,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首先,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应从自身做起,能与学生一起写作,能动笔能同步写作。并能把自己的作文分析给学生看,作为范例让学生了解高考作文的写法。老师都能以身作则,亲自写作,那么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越强烈,写作动机也就激发了出来。就高考作文来说,其命题已经给了写作一个大致的框架,老师应不再局限于过去点评学生作文,而要与学生同步作文。通过自己的写作来了解学生写作时的心态,更好地理解学生,更好地开展作文教学。而学生对老师作文的了解和点评,也能让老师更为清楚地明白学生写作时的思路和写作时的不足。这样一来,老师也就可以制订更具针对性的作文教学方式,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效率。其次,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老师还可以推荐发表学生习作中的优秀作品,如推荐到校报,市报等。当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变成了铅字,对于写作的热情会更为高涨。周围学生也会受到激励,从而更快地营造出班级写作的良好氛围,迅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第三,老师在进行以高考为背景的写作教学时,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一方面要贴近高考作文要求,另一方面,则要贴近高三学生生活。越是新颖有创意的作文题,越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2.写作目标

  以高考为背景的高中作文教学,其短期目标自然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高考时作文的分数。但从长期来看,作文教学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分数,而在于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情况,进而培养具有正确健康人生观的学生。当然,现在很多的高中老师对于作文写的较好的学生都抱着培养其当作家,当诗人的想法。而实际上,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着成为作家诗人的潜质,所以高中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时应重视学生间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不能用一个标准抹杀所有学生的个性。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说出自己的态度。然后老师再根据高考作文的要求引导学生适应写作规则,让学生的作文更为顺应高考作文的要求。这样一来,既不会抹杀学生的个性,也不会让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然后在作文教学中掌握各类写作文体的要求,写作中如鱼得水,根据高考作文要求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3.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中,如何通过创新作文教学方式来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历来是高中语文老师研究的重点。一方面,作为高中语文老师,不要从各类作文汇编和作文写作要求中寻找教学方法。而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观察生活,如何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做起。写作的本质在于对生活的体验,写作的一切都来自生活。所以越是好的文章,其生活性越强,包含的体验和感触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基于此,写作教学上,只有实现作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才有写作教学的基础。同时,老师还要意识到,高考作文是一件非常严肃而认真的事,不了解高考作文要求,随心所欲地写作是不可能拿到高分的。所以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应把握好观察生活与掌握高考作文要求两者间的平衡。高考作文的立意和要求都是来源于生活,都是把生活中的人、事、情感和态度表达出来。笔者在高考作文教学时,会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分为几大类,如友情,亲情,回忆,议论,社会热点,心灵感触等。细分的原则是学生的兴趣和知识水平。细分项目后,再根据高考作文的历年优秀文章进行教学安排。让学生先根据项目内容来尝试写一篇作文,再把高考作文中的范文让学生品读。让学生找出两者间的差异和差距,调整自己的写作方式,顺应高考要求的同时,保留学生自己的态度和意见。当然,写作教学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方面,笔者从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和布局方面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写日记,写周记,培养学生随手记的写作习惯。日积月累,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以提高学生的文笔。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态度。只有学生敢写多写乐于写作,才有作文提升的可能。配合高考作文的要求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高考作文,适应高考作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高考作文适应力,提高学生的高考作文分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1

  一、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研究性阅读教学的构建,应该充分考虑高中生自身特点及其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构建。

  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这种原则性首先体现在教学设计上。为保证研究性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便要保证其研究性的特征,使其能够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来为学生探究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民主。探究性教学模式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及其自主性,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最后,探究性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互动的过程,是学生相互合作的一个过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为开放和丰富的`阅读空间,增加课堂的互动,使学生有足够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对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从分组的准备开始,在学生自选及其教师调控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且明确每一成员的基本职责,使其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作为重要内容的则是教师阅读课选题的设计,他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保证其选择的内容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其参与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效果。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及其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同时保证师生关系的融洽。课程结束时,通过学生的总结及其教师的点评相结合,在肯定学生探究学习结果的同时给出教师的建议,以深化教学效果。

  二、对于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再思考

  当我们将探究性阅读应用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并且积极探讨其构建相关问题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在新课标及其高考大背景下,探究性阅读自身、探究性阅读与高考等方面的关系。在思考诸种问题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该种教学模式,从而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我们在构建研究性阅读时应该充分的认识它作为一种学习方法的独立性及其关联性。它既是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也是诸多学习方法中的一种,该种方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也是与其他方法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还会综合运用其他方法。而且在阅读中不是任何问题都要去研究的,有些知识和问题是以发现的方式来得出,在学习过程中,将研究性学习与发现学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保证学习的效果。

  其次,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实现需要完善的评价体系的保障。研究性教学关注学生自主性,关注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保证便需要一定的评价体系。该种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应该从学生成长及其学习记录出发,完整记录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轨迹及其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学生自评机制及其教师评价机制的协调建设来实现对学生的客观评价及其学习效果的保证。在该种评价体系建立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探究性阅读与高中语文教学及其高考的关系,使其真正享受阅读,在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最后,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定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的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下,教师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更多的重放问题解答者或者学习指导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明确自身的作用及其角色,在课程设计及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并且给出客观的评价,是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和综合提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2

  成语,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了无数古人宝贵的思想品质;成语,作为汉语词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中学语文教材和高考中有着重要地位。而在高中语文成语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很多教师往往只看中分数,忽视了成语本身的文化魅力,在教学策略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这无疑阻碍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成语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明确成语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使语文教育真正地成为国语教学。

  一、兴趣,成语教学的前提

  兴趣作为入门学习的钥匙,不仅是开启学生智慧的源泉,更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动力,在成语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成语教学中充满着积极性,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唤醒学生学习成语的欲望,让学生明确学习成语的重要意义。成语教学也并不一定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忆的形式来完成,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让学生收获知识。例如,在“不绝如缕”这个成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置导入语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都知道唐代诗人柳宗元么?”“当然知道了。”然后教师就可以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其出处,让学生猜想这个成语的含义。柳宗元在《寄许享兆孟容书》中说“以是嗣续之重;不绝如缕。”学生大都可以猜出情势危急这个义项。“但是除此之外,它还有其他的意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呢?在一代文学大师苏轼的笔下,它有另外的含义,同学们能够猜出么?”在苏轼《前赤壁赋》中“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很明显,在这篇文章中,不绝如缕是指声音的状态,学生也会兴趣盎然地猜测出这个成语的意思,自己猜测出来且得到证实的结论,更加具有成就感,记忆效果也会更好。激发起学生学习成语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自主地进行成语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在成语教学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创设多样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古代文化的热情,这不仅在成语教学中效果显著,即便是在以后的古文教学,也可从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积累,成语教学的途径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在学习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高中语文课文中有着丰富的成语词汇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理解。学习成语,掌握成语的内涵,了解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对高中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阅读能力乃至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教材就是我们学习的依托,课堂就是我们学习的阵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成语教学,于无形中将中华文化进行传承,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在《兰亭集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古文阅读和成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在涉及到少长咸集、曲水流觞、情随事迁、游目骋怀、放浪形骸等成语所在的句子的解释时,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理解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的`词汇,更有主观性和确定性,即使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求助于本组其他的同学,这样获取的学习效果要远远地高于教师主观灌输学生知识的效果。蕴含在课文中的成语还有很多,再如在《前赤壁赋》中的沧海一粟、正襟危坐、遗世独立、杯盘狼藉等,只有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主观的学习欲望,并且通过自己或者是小组成员的理解,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才是真正地学到了这个成语的内涵,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以致用,充分地体会到我国古人的智慧。积累,是成语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只有积累了更多的词汇,方可在以后的阅读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将浓缩的语言精华传承下去。

  三、生活,成语教学的阵地

  成语离我们生活年代的距离越来越远,现代人虽然对其进行了传承,但是不免在使用中存在着很多的错误,比如说感情色彩或者是使用对象错误等。只要我们留心身边的生活,发现我们在使用中的问题及时纠正,就会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更多的去关注传统文化。目前很多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已经将成语作为了一个挑战的项目,可见,成语在现代化的舞台上,仍具有着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生活处处有成语,成语也无时无刻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例如,我们去旅游,看到了城市的繁华,有人便会感叹说“还是大都市给人的感觉好,难怪人们都趋之若鹜的走向大城市。”很明显,趋之若鹜是一个贬义词,这里混淆了成语的感情色彩。再比如我们在看到电视节目中某个明星时,也有人会说,“周迅此时真的是炙手可热啊。”这就明显的犯了使用对象错误的毛病,炙手可热通常是指权势大,气焰盛,此语境中使用是很不合适的,在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这样成语误用的问题,及时地发现并且改正对于成语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古人的智慧在今人依然可以延用,而正确的使用才是对其应有的尊重,留心生活,关注生活,将成语生活化,依据语境正确地使用它,才是将古人的智慧加以传承的基本方法。总之,成语教学应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也应该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渴望,真正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3

  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不仅是为了社会对于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的提高,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对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能够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作文教学不仅在语文考试中占据重要比重,在语文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学生的作文实际上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素质,表现出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能力。现代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诸如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发挥、评价方式需要进一多元化等等。本文就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希望对改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所帮助,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批评交流。

  1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轻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视度不够,不只是我国高中教学才有的问题,从小学到高中,教师一般都偏重学生语言的优美性、连贯性、而很少注意学生在作文中所蕴含的思想。这实际上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1.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当: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指导应当是适可而止,但是有的教师非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写作,实在是“过犹不及”;或是教师自身的作文素质不高,还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或是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写作不管不问,很少关心,在缺乏有效的指导下,学生的写作水平实在是很难得到有效提高。

  1.3教学偏应试化:由于高考这座“独木桥”的影响,很多教学在教学中选择让学生背一些作文模板,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影响学生自己的想象思维的发挥。

  1.4教学评价有效性的不到提高:忽视评价的重要性,使学生无法得到个性化指导。教师对作文的指导过程主要分为讲解技法、指导练习、讲评修改三个步骤,但大多数的教师只注重前两个步骤,却忽视了“讲评修改”的重要性。

  2关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进的建议

  2.1加强思维训练:前文说道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导致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教学所占比重不高,因此应进行针对性的改进。高中作文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作文写作过程也是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过程。要从语言和思维方面入手,对词语、修辞、句式、意蕴等语文写作的多个方面进行创新训练。[1]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文章进行仿写,例如在学完《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安排学生仿写第一段。模仿只是起步,创新才是最终目的。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训练学生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写作练习,提高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2.2利用好现代多媒体技术: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等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多媒体所具有的传统的教学工具没有的优势,配合语文教材的使用,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多媒体起的是辅助作用,最终还要以语文教材作为教学依据,同时要注意多媒体使用要把握一个度。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度指的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频率不能过高,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厌倦,进而对多媒体作文教学产生反感。多媒体的运用要适宜指的是多媒体运用度的问题,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要恰当、合理,合理运用多媒体,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2.3尊重学生个性:科学来说,分在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应当是差不多的,这是因为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大体相同决定的,但是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的水平和能力也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努力做到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从一定程度上讲,过于忽略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是导致作文教学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2]因此,应该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模式,转变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差异性。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作文水平与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保证学生作文学习的顺利进行。

  2.4优化评价方式:优化教学评价方式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应当从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几个方面入手。教学评价的主体不在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而是实现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将学生写的作文在课堂上拿出来进行共同的交流。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指教师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注重教学过程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发展过程记录的档案袋评价等等。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是指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投入的学习精力等等,而不是只关注学生最终的写作结果。第二,因材施教,个别指导。不同的学生个体的写作水平和掌握的知识水平各有不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点评。这就需要教师重视评价过程,在评价阶段给学生有效的反馈,让学生明确自己作文的优缺点、需要改正和努力的地方。

  3结束语

  从高考成绩中作文的比重就能看出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之重要,虽然现在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也不是否认追求高分数,分数确实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指标。因此,高中作文教学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学生的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4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叙述教师的语言魅力:“一个能够动听而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地浸人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这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其语言是规范的,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口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辅工具也异彩纷呈、日新月异。投影仪、电脑等一系列高科技的产物也纷纷出现在课堂上。但无庸质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形势如何风云变幻,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锻炼口才,是语文教师必修课,假设一个语文教师笨嘴拙舌,出口不成“章”,是很难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而这种情况,在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又往往存在,语文教师要时时锻炼自己运用语言的技能。语文教师有了好口才,才能把知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语言的感受中,潜移默化,逐步牢固掌握汉语语言,同时,也增强他们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是一名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地方。只有卓越的口才才能打造精彩的语文课堂,我对此深信不疑。

  一、语文教师应不断注重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底蕴

  “语文即生活,是生活的浓缩精华史”。语文教师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传承者,饱受诗书的熏陶,教师应多从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出发,深人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这也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所铸要的。我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三层:首先,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感悟和人文知识素养。这些知识是一切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语文知识的必要补充。每个人知识的渊博,都是离不开上述坚实的基础;其次,是熟悉社会科学和其他百科知识。语文教师既要通晓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也要了解相关学科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间题,如初中语文《三峡》涉及到地理学历史学知识,讲《苏州

  园林》涉及到建筑学,美学等,只有熟悉了这一层知识,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识。在课堂上才能做到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于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文人逸事更应如数家珍。在课堂上更应在准确的基础之上做到表述生动形象。

  要让学生觉得教师谈吐不凡,知识丰富,语文教师要多番训练,首先让自己“想得到、说得出”,要尽量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接近经过思索写下的文字。人们常常说有的人说话像是写文章,大概这就是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吧!

  二、语文教师的语言幽默、诙谐

  一直以来,很多的人都提倡快乐教学,一堂课下来,真个课堂如果都是处于一种沉闷的气氛中,那这节课,即使教师讲的知识多么的全面、教学是多么的严谨,也不能称之为一堂成功的课,只有在快乐中传播知识,让学生在轻松中获得知识,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否幽默诙谐,则变的至关重要,幽默是智慧的灵光闪现,幽默和搞笑是天悬地隔的两个概念。幽默是会心一笑,无伤大雅,而搞笑则极有可能是恶俗、低级趣味。语文教师应学会幽默,这对于调节课堂气氛、应对突发事件大有裨益。

  语文教师多那么一两个幽默笑话,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为学生送去欢乐,也会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授“病句修改”这一专题的时候,我会把“病句”称为“病人”,把学生当作“医生”,我说:“治病救人,是我们医生的应尽职责。”有时候一道题特别复杂时,我也会说:“这个病人患的是疑难杂症,看来病得不轻,得看个专家门诊。”一面示意某些同学查找“病因”,发言的同学都受到强烈的鼓舞。有时,问题很难发现,我就说:“看来,咱们一两个医生是发现不了病因的,要进行专家会诊。”然后,组织同学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幽默和一般的幽默不同。一般的幽默主要追求轻松快乐,偏重娱乐性,而教学幽默则追求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层次比一般的幽默要高。所以,教学幽默不能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否则,就会舍本逐末,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给学生以油滑之感。其次,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不能流于庸俗,更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

  声不绝,就会冲淡了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级趣味,就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如果因为幽默而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幽默就与流言蜚语无异。总之,一句话,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幽默,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三、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澎湃的激情和极强的感染力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相当高的热情,要在课堂上展示从生活中挖掘和提炼的美。兴之所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亦未为不可。只有我们作为老师的先爱上我们课堂内传授的东西并对其充满热情,我们的学生才会被调动起来,最终达到与教师共鸣的佳境。

  对于《长江巫峡》这样壮丽的图景,只感慨一句“真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防在讲授的过程当中穿插进许多真诚的不可遏制的赞叹“祖国的山水真的是美啊,我爱我的祖国”。而教授《我爱这土地》时,我们则不必掩饰,大可哽咽而深沉地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只有语文教师充满澎湃的激情,才能有感染力,才能更好地带领我们的学生放下包袱,敞开胸怀,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的殿堂中来。

  四、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迷人的天真

  更多的时候,在语文的殿堂里,我们只是个被感动的人。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必拘泥于教师的身份,太过一本正经,太过不苟言笑,太过喜怒不显于色。天真是良好的语文品质,而天真的真切定义,应该是无所顾忌的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你就不妨对澄澈空明的美景表现出你的憧憬神往;对楼中思妇无望的相思等待表现出你的缠绵悱恻;对自然的永恒亘远表现出你的执著思索。学生一定会因你的投入而更加全神贯注地去听课。

  对于前者,我们不妨以一个苍桑的智者的老眼去观望世事,以深沉而饱含深情的语气把我们对于真相的洞察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为我们的闪光智慧而折服,从而沉湎在我们的课堂之中。

  对于后者,我们不妨热烈。我认为天真是一个语文教师最为可贵的品质。一个语文教师不天真,他就不敏感,而一颗不敏感的心,是难以察觉那些潜伏在文字当中的情感的,同时也无法捕捉学生的心。

  一个语文教师不天真,他就难以调动自己的热情,试想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感动的人,他又怎么会感动别人呢?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不谙世事、感觉日益迟钝的学生,打动不了自己,如何感化他们?对于《春江花月夜》这样纯美的意境,当今社会的浮躁,社会价值取向的低俗,整个社会审美的扭曲,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美无动于衷。只有我们用神往的、憧憬的甚至是惝恍迷离的表情和语气,才能把他们拉到我们圣洁的诗的国度之中,从而才能圆满地理解诗意的美,并将这升华为学生的审美需要。古诗里经常讲意境,我认为,语文的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颗率性纯朴的心,要你自己先爱上你教的语文。

  总而言之,我认为语文教师要用感情充沛、充满幽默、闪耀智慧的语言去塑造与我们身份相符的情境,用卓越的口才打造精彩课堂。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

  与初中语文相比,高中语文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和理解的内容较多,再加上青春期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采取相关的措施,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了教学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性。

  一、微课概述。

  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简言之,就是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视频。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和自主性等特点。微课的运用,高度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一的学习成绩的提升。近几年,微课教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借助微课实现的“碎片化”学习,也逐渐成为许多学生提升自己的重要方式。但不同形式的微课,教学内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在不断地自主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微课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

  (一)更适应高中阶段学习的特质高中阶段的学习,知识量大、系统性强、能力要求高,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的时间有限。

  微课的运用,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对科学的自我定位,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有相应的了解。微课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资源,以进行弥补和完善。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方式针对性较强,能更快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与新课程标准相统一与传统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更加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微课的运用,着眼于某个核心知识点的学习和延伸,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锻炼。另外,微课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其设计的活动一般都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加强对实际生活的理解,提升了知识运用能力。

  三、高中语文运用微课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创新,是保证微课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在保证微课能够充分发挥教学作用之前,语文教师应充分接受并理解这一教学观念,才能保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价值。以现代诗歌《再别康桥》为例,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完全背离了“生本理念”的.实施。将微课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在新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学生在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后,自然产生了学习文章的兴趣,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加深。微课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节奏,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微课教学,除了需要一定教学工具的辅助外,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配合。

  因此,微课的运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节奏的掌控能力都有所要求。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许多教师的微课制作质量仍旧有待提升,使得利用效率较低。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微课的制作技巧和教学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入,使得许多教师结合微课进行教学更像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由此可见,教师制作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充分提高微课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为此,学校可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微课视频制作的技能、课堂教学与微课的平衡等,尽量使“微课视频”成为教师能够自主制作的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而提高教学能力。

  (三)构建系统化教学针对微课时间短这一特点,教师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这一知识点并加以运用。

  系统化的教学构建是提升微课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完善的教学方案。以《纪念刘和珍君》为例,此文的教学需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着手。为了避免微课中知识的“碎片化”,教师可将教学大致划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鲁迅先生创作这篇文章时的情绪和想要表达的感情;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课文进行深度剖析,领会文章写作主旨。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微课内容的价值性,学生阅读课文以及生僻字解释等,学生可自行在课余完成。

  (四)创建共享性平台微课价值的实现,平台是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

  共享平台的构建,不仅能够提升微课的使用价值,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一方面,在完成微课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创建共享的资源获取平台,将优秀的微课教学资源上传,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和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可在校内网站上开辟可资源共享的平台,并由管理员负责教学资源的上传和允许下载。加强对学习资源的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共享平台上获取最有效的资源。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进而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将微课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构建系统化教学,以及创建共享性平台等措施,微课将充分发挥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兵。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与策略[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xx。04:122—123

  [2]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5:47—48

  [3]汪钒。充分发挥“微课”良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西藏教育》,20xx。06:52—53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1-05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11-06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11-09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汇编15篇)11-09

教学论文05-25

(经典)教学论文05-26

教学论文【精选】05-26

高中语文教学总结01-28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