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06 17:16:29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

  摘 要:通过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渡形式,充分说明教师设计有效的环节过渡形式,能够引导学生有效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掌握新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过渡

  过渡,是指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并转入另一个阶段。课堂教学中的过渡,即指教学过程中各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也就是当教学完上一环节后,怎样才能合理、有效地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让两个环节之间合理紧凑,学生能轻松自如地从前一个知识点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如果教师不太注重教学环节间的过渡,那就可能使某些环节与环节间的转换太突然,令人感觉生硬别扭。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前一个知识点上,教师就已经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这样就不太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而一节过渡自然又精彩的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偶尔又跌宕起伏,不但能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跟随教师的引导前行,也能让听课者感觉整节课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过渡,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技巧,需要每一位教师精心设计,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授课得心应手,清晰自然。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怎样设计好各环节间的过渡呢?以下是本人从自身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种常用也比较有效的过渡方法。

  一、巧用教学语言,过渡流畅自然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是双方传递信息的必备手段。教学中,情境的设置、知识的传递、师生的交流、学生的反馈等都必须依据教学语言。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这足以说明,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一堂好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每一句语言都需要细心推敲。我们在进行教学环节转换的时候,同样可以利用巧妙的教学语言,进行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能够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环节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环节的学习。其实,学生都是很聪明的,遇到难题的时候,教师一句简单的提醒,都会给他们无穷的灵感,帮助他们找到那把解开疑惑的钥匙。当然,在设计过渡语言时,特别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启发性和激励性。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时,当教学完例1后,学生将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65+45)×5=65×5+45×5,并照样子写出了几个这样的等式,如(3+6)×8=3×8+6×8,(16+36)×7=16×7+36×7等。

  师:你能根据等式中的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吗?可以采用语言、文字或图画等方法来表达。

  学生表述自己的方法:

  ①(甲数+乙数)×丙数=甲数×丙数+乙数×丙数

  ②(○+△)×□=○×□+△×□

  ③一个数加另一个数的和乘以第三个数等于一个数乘第三个数加另一个数乘第三个数。

  ……

  从几位学生回答中发现,用文字和图画表达的形式比较多,而用字母a、b、c来表达的却没有。因为还没有学习过用字母来表示数,学生想不到也是意料之中,这时教师就要利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想到还可以利用字母来表达这样的等式,继而进行规律的字母简写学习。

  师:同学们真不错,想到那么多表达规律的方法。不过,这里边有的等式只有我们中国的小朋友才能看懂,你能想个办法,让外国的小朋友也能看懂咱们这个等式吗?

  几位学生举手了。

  生:(a+b)×c=a×c+b×c

  师:说得真好,我们还可以用字母a、b、c来表达这个规律,这样,外国的小朋友也能读懂啦。

  由于用字母表示数学生还没有学过,因此一开始的时候,学生都没能想到用字母来表示,只是习惯性地用自己比较习惯的方法,甲数、乙数、一个数、另一个数或是○、△这些比较常见的符号。而当老师说到“外国的小朋友”,有的学生马上反应到英语,于是字母a、b、c便从脑海中跳了出来,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又浮出水面,下一环节的教学也顺利开启。

  二、突破一般设计,过渡精彩闪亮

  突破一般设计主要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采用一些能够优于常规设计的教学环节,使得教学过程更新颖、更流畅、更精致,学生也学得更加深刻。这是一种比较灵活多样,同时也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过渡方式。与常规的教学方式相比,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活跃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加出色。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射线、直线和角”时,当在线段的基础上教学完射线和直线的两个概念后,接下来要教学的就是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的区别。一般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再进行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三者的区别,这样的过渡方式虽然可行,但形式上过于简单,也无新意,我在处理这两个环节之间的过渡是这样设计的。

  师:认识了线段的两个新朋友——射线和直线,下面它们要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

  课件出示:猜猜我是谁?(玩游戏了,学生都非常兴奋。)

  课件依次出示三个谜语:

  有始无终 ( )

  无始无终 ( )

  有始有终 ( )

  学生根据先后出示的谜语依次猜出谜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教师依次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三种线的名称和特征:

  射线一个端点 无限长

  直线没有端点 无限长

  线段两个端点 有限长

  师:这三个谜语刚好说明了这三种线各自的不同点,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它们都是直的。

  教师顺势将表格出示完整。

  师:现在同学们能把它们分清楚了吗?我们来试一试吧。

  继而进行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图形判断练习。

  相对而言,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改变以往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而采取猜谜游戏的教学形式,将区别蕴于谜语之中,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便掌握了三者的区别。教学形式新颖活泼,不但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掌握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自己设计出突破一般教学形式的环节进行教学过渡,而且设计得合理、有效、精彩,那必定会是一节课的亮点。

  三、智用即时练习,过渡灵活有效

  课堂上的即时性巩固练习也是教学中的一种常用形式,即当教学完某一知识点后,先进行知识点的即时训练,再进入下一知识点的教学。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一些经过独特设计的练习题来进行教学环节间的过渡,这样的过渡形式,操作简便,层次清晰,环节相扣,过渡分明。教师只要利用一道练习题,一方面对前一个知识点进行练习巩固,另一方面利用题目本身蕴含的知识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当然,并不是每一道题目都有这样的作用,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时,在知识点“认识二分之一”和“认识几分之一”的转换时,就是利用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题来过渡的。

  当学生认识了1/2,并通过一张长方形纸来折一折、涂一涂1/2,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了1/2,接下来是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设计的。

  师:老师这还有一些图形,你觉得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

  当题目出示后,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第2个图形和第3个图形能用1/2来表示。

  师:第1个图形为什么不能?(学生答没有平均分。)

  第4个呢?(学生答平均分成的是4份。)

  师:那第4个图形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

  生:1/4。

  师:除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学生举例。

  这一道练习题的设计,不但为上一环节学习的二分之一进行了知识性巩固,而且充分利用第4个图形的判断开启了下一知识的教学,即几分之一。教学过程清晰自然,学生也逐渐从对二分之一的认识转向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这种通过练习题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点的过渡,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是能够普遍运用的。运用时主要把握一个关键,那就是设计的题目必须蕴含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对前一个知识点的巩固,另一个层次是能引导学生在思索中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过渡是一个比较灵活的环节,对于一些常态的教学,我们可以欲先设计,精心策划,这样不但能使教学顺利进行,也能为我们的课堂增光添彩。当然有的时候,比如遇到一些未曾预料的情况,那就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随机应变了。

  参考文献:

  [1]邓涛。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余文森。名师怎样观察课堂[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

  一、把我受教育群体特征,提高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教材不论是从内容、深度、广度、难度等来讲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既说明我们的教育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和优化,反过来也说明我们的受教育群体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再者,我想任何一个有些教学经验的教师都会对学生的不断观察中感受的学生的这种群体特征的变化性。当下小学生,我认为更加开朗与灵活,他们一个个都很聪明,也非常懂礼貌,从小就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养。但是,反过来讲,现代学生们基本上都是在父母和长辈们的关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有的家庭教育并不科学,对孩子从小溺爱,这样就容易导致孩子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的状况也相对来讲比较常见。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首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如果我们的受教育群体特征发生变化了而我们的教育观念还停滞不前,那既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也说明了我们的教学观念已经落后了。与此同时,需要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这一特征,善于引导学生的这种聪明劲儿,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学习当中。对于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采取激发式、鼓励式的有效引导方式,而不是主导式、批判式的强行灌输式教育。比如,在学习新知识或者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说“看看哪位同学最先理解,或者最先解题”之类的话语。另外,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更多地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学会动脑、享受动脑,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会真正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学习能力和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当然,我也绝对相信我们的学生这么聪明,肯定会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现自己得潜能和优点。

  二、尽量采取“灵活式、多样式”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实践

  在传统数学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教材的朗读者加上翻译者。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教学或许可以说成是教师对教学的主观认知或者“一厢情愿”下的方式。教师如果基于自身的理解和站位来对教材进行阐述,这个过程,学生的理解相对来讲并不到位。反而,这样的方式可以看成是一种对知识的强力灌输过程。有些知识和道理,不是靠教师的讲解来让学生理解的,而更多地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感悟的。具体来讲,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应该采取“灵活式、多样式”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实践。比如,通过划分数学学习小组,让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中“交谈和说话”,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甚至是辩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切身体会之中加深理解与记忆。再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将多媒体引进课堂教学,对于一些理论性讲解可以通过一些动画短片来进行。另外,我认为数学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们在学习一些图形的时候,研究它们的特征时可以通过教具来辅助教学,比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我们可以通过自己制作或者通过购买的一些教具来对比研究。

  三、整合教学资源,共同施力推动教学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存在很多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完全可以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比如,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室,我们完全可以走出教室,在校园之中来进行教学。校园景象中包涵许多关于代数与几何的实际教学材料,这样通过充满情趣的切身观察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得到放松,又可以有效地学习。总之,考虑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着重提高教学成绩,以满足小学教育需要。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要想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不但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全面创新,还要立足课堂教学现状,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全面创新,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形成全面创新的氛围,在整体教学效果上有所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渗透探究式教学形式的方案

  (一)设置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内驱力的提升。

  探究学习的发现,其重要的部分就是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使其思维得到拓展。一般来说设置问题情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把握:第一点把握好设置问题情境的动机性,其意思就是说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对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有一定的效果;第二点把握好设置问题情境的目的性,其意思就是说我们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第三点设置的问题情境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符。综合实际教学来看,设置的问题情境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这样才会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使得学生的数学兴趣得到提升。设置问题情的形式比较多:例如从课题的奇特现象谈起,吸引学生的眼球;选出一个不同的意见引发学生发起辩论;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去尝试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题之后,一点一点的引导学生去探究。传统的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不相符,因此在设置问题情境的时候还要围绕生活展开,营造探究情境。这也就要求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一些学生比较熟知的问题,同时又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觉得数学离我们生活很近,对数学知识抽象性的认知观点也有所转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例如:在对三角形性质认知的教学之中,在上课之前,老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生活之中我们会看见哪些结构是使用到了三角形,这样学生会开发大脑,会想到自行车的支架,屋顶的房梁等等,之后让学生讨论一下为什么要使用三角形呢,换成圆形可以不,这样使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被激发,使学生探索目标与方向明确了,学生在对问题实施探究的过程之中,结合生活实际一点一点的了解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二)要确保师生之间维持好的沟通交流关系。

  如何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探究的心理得到安全呢?这就需要老师要适当的转变角色。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使其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过渡。老师要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上的朋友,要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和学生对话;激发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去探究,开拓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质疑的`权利,给学生说错话、做错事的机会,创造自由、民主、安全的教学环境。比方说在对梯形面积的计算实施教学的时候,以往的那种老师生硬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可通过在课堂上开展一些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学习,如选择一些梯形模板,让学生去尝试着拼一些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图形,留给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探索推导公式,并在这个过程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探究活动的开展形式要多样化。

  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都切实有所体会。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与使用之中老师是该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可以主动的探索知识,在此过程之中虽然感知了探索的艰辛,但是也会收获成功的喜悦,有助于学生自发探索习惯的养成,促进其探究知识能力的提升。

  二、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形式的使用符合当代教学需求,要突出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老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使用,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多种教学模式一起使用,进而使得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最优。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4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成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用数学思维来思考与解决问题,是我们每个一线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以笔者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为基础,提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数学课程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小学生课堂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将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反思当下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汲取新时代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教育理念,紧紧围绕现代小学是的生活实际与认知经验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本文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希望教学工作者能有所启发。

  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有效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也要从长远考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展开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活动,实现真正的人本教育。首先,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纯粹的说教容易使学生产生排斥等负面情绪,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师可以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喜好,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会高涨。教师创建教学情境需要注意三个关键点,第一,所创建的教学情境的目的必须清晰明确;第二,情境必须符合小学的特点;第三,教学情境必须与时俱进。盲目的情境创设只会浪费学生的精力,降低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每一节课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来灵活设置情境,教学的问题明确清晰,教学节奏有条不紊,通过这样的形式引发学生积极的参与和思考。此外,时代在进步,教育在进步,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因此,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结合学生的喜好、生活经验创设具有时代气息的情境。例如,在苏教版教材《百分数的应用》的教学中,播放《创造101》的表演片段以及选票结果,为学生分析了前十名成员得票数,从百分数的角度来分析了这十名成员的受欢迎度。这一节目是当下备受追捧的综艺节目,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借助该节目鼓励学生为了梦想勇敢拼搏。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将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2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将数学学习生活化

  教育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将知识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回归生活,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生活是我们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找准切入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教学。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相关的知识时,数学教师不要只是围绕教材内容教学,学生难以迅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三角形并思考为什么三角形会用到这些环境下。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开始积极讨论起来,有的回答:“晾衣架时三角形的、自行车的稳固构造、农村的房梁、起重机的三角形吊臂……”教师又问学生:“为什么这些物品会采取三角形的构造呢?”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因为三角形更加稳固呀!”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结合现实生活展开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内化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进步

  21世纪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的能力,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当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指导,多鼓励、赞赏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自豪,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和合作学习的热情。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师尤其要重视预习环节,教师要结合教学的目标为学生安排预习的计划和目标,通过预习来增强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等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团队合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践调查,用拍照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为了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会进行展开工作安排,进行明确的分工,确定实践活动的时间、地点,最后进行活动的整理和总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为团队献言献策,还有的学生会回家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总之,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4结语

  导致教学有效性低的因素较多如教学脱离实际、教学未能与时俱进、忽视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展开教学等等。

  总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教师都在努力的方向,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教育环境下教学的策略也会有所不同。小学数学教学要正视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逐个突破,从中总结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从容.小学生数学策略性知识形成过程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xx.

  [2]刘彦军.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xx(16):27-28.

  [3]杨春云.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20xx(15):19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

  一、有效引入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形象思维要远远强于逻辑思维,实体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对问题进行说明,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更加愿意学习数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这一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明白秒、分、时,以及每一个单位代表的意义,教师可以用生活事例辅助教学,以便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可以拿来一个时钟,让学生观察某一时刻起,时针、分针和秒针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认识,当秒针转过一圈的时候,是多少秒?分针走了多少?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钟走了多少?在分针转一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其他活动,进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案例学习,学生可以更容易接受知识,不但明白了每一个针走一下的含义,也可以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应该怎样换算。

  二、有效引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展开联想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授“垂线与平行线”这一节内容时,如果单纯从概念上来说,学生会觉得非常枯燥,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学生具有的知识水平和想象力有限,所以难以有更多的联想,这时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物品及环境,哪些是垂直的关系,哪些是平行的关系,学习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开始讨论和集体发言,大家发现每一个墙角处都是三条线互相垂直的,而房顶和地平面上的线是平行的,这时候教师适当将所有的实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并列举更加广泛的实例,还可以用多媒体上展示这些事例,学生将对这一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三、以教材为中心,让教学目标和生活相结合

  教材是教学生的根本,教师将生活引入到课堂中去,不是所有的生活事例都可以随便引用的,最基本的是以教材为基础,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寻找与其相符合的生活实例。如果引用实例脱离教材,即使这个生活元素多么有趣、多么让学生感兴趣,都是不合格的案例。教师只有在吃透教材内容、理解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在名目繁多的生活元素中选出最适合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抽象知识,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生活元素中的教学资源和教材的有效结合,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四、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效引入生活元素

  有效将生活元素引入教学中,才能让学生简单快速地学习和知识,通过实践证明,这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当学生慢慢适应这种教学方式,便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中也会运用数学知识,这是一个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热情的学习方式,数学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目前,情景教学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应用,若要让情景教学不单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巧妙地将知识运用于情境,在上课之前做好调研工作。

  五、以学生的角度为出发点,使情境更加容易理解

  若要在情境教学中很好地运用生活情境,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兴趣点,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从学生的思维和角度出发,经常关注学生的动态和生活,真正了解学生,进而制定适合小学生的情境,将数学知识有效引入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知识的'存在,进而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中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苦难,这是数学学习的一项目标。所以说,教师设定的情境不能超越学生的理解范畴,以自己生活经验和思维角度想当然地选择生活元素应用于教学。由此可见,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且选择合适的生活元素都是实现生活元素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要将小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即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教学当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6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

  不难看出,计算又是所有数学活动的基石,离开了计算,数学活动便成了空穴来风,无本之木。《小学数学新课标》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中也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从量上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占有较大的比重。从低年级20以内整数加减法、乘法口诀、口诀试商,到中年级的两位数整数乘除法,再到高年级小数、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纯粹的计算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教材。另外,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三大领域,都与计算密不可分。从质上看,计算在训练学生缜密的思维、严谨的态度、快速的反应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过高估计学生,认为这是“死知识”,一点就会,对学生出现的计算错误草率的定性为学生的粗心,这其实是在为教师自身推卸责任,同时麻痹了学生,使他们对计算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屡说无效”,计算错误多的学生始终是错误多,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那么,如何实现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即让学生计算又快又准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枯燥乏味,很少有教师在公开课、竞赛课上讲授计算内容。其实,计算教学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这样才能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效果。细细分析教材,你会发现,凡是计算教学,它的呈现都是通过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我们要善于把握教材,让学生走进生活,激发计算的欲望。

  训练形式多样性,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开火车”、“夺红旗”“小组竞赛”是最常用的训练形式,另外,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听算、视算、自编计算题等,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在计算式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学生在计算时意识不到是错误的。另一种是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计算失误。这两种错误都是在学生当中存在的,不从计算方法和口算方面进行纠正,错误就很难更正。另一种错误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例如抄错、看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是平时养成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严格要求学生。在学生做题时提醒他们要认真仔细,看清题目所表达的题意,看清题目中所提供的数据,根据题目的要求说出数量关系并正确的列出式子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准确性。在书写格式方面,也同样要求学生们一丝不苟、工工整整地完成,并且按照教师提出的格式要求进行答题。

  (2)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

  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学生们经常容易看错,也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的进行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我的学生提出“先看、再想、后计算”的程序,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分析。

  (3)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验算习惯的养成能够有效的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即使学生具备了比较强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也依然要靠验算来确保计算正确。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自觉检查作业、独立验算的好习惯,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三、口算、笔算、估算、简算齐头并进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掌握口算的算理、算法是口算能力培养的前提。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表内乘法和除法。他是其他一切运算的基础。在一年级教学中,有些学生还常常用掰手指的方法来进行计算,不仅计算速度慢,而且对今后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有影响。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计算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笔算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想明白为什么这样算,理解计算的每一步,其次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笔算的简便形式,提高运算速度。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做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生活中估算的应用十分的广泛,而教学实践中,我法现估算可以再第一时间内判断出计算结果的范围,从而可以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所以加强估算的训练对计算有很大的帮助。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发现规律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各种用算定律是简算的主要依据。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更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以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学生数学计能力训练与培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要求,要采取科学灵活且有一定力度的

  训练方式,要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关注个体的不同发展,做到既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优势的发挥,又要体现统一的训练,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7

  摘要:多媒体应用技术走入课堂,能有机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创设教学情境,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它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简化学生的思维,也能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还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后,它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充教学容量。然而,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没有注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多媒体与板书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师 多媒体应用技术 教学

  多媒体应用技术走入课堂,能有机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它将声、像,动态与静态完美地结合起来。教师如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的一些常用功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教材难点的突破,教学目标的落实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能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扩充教学容量。

  一、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的时候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往往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气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难得的生日宴会”: 小明今天过生日,爸爸、妈妈和同学们都高兴地祝福他12岁生日快乐,可小明忧伤地说“我都已经12岁了,才过了3个生日”,这时全班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是怎么会事呀?太奇怪了,我们想知道为什么。”学生在第一时间积极、主动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学习热情非常高,不知不觉中一节课结束了。我听见有学生说:“数学太奇妙了!”听到这句话,我感受到学生喜欢数学了。这节课使我看到了学生在好奇中学习了新知识,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呈现思维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的讲授占据主体地位,从数学概念的导入、分析、归纳、总结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接受主体。特别是对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师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剖析、讲解,但仍收效甚微。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我们使学生不易理解的、抽象的概念通过动画、实物演示等,使之变得更加形象直观,通俗易懂,有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从而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如《角的初步认识》难点是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拖拉功能出示3幅角度不同,边长一样的滑滑梯设计图,并由学生来操作修改到角度合适的位置,此时学生关注的是滑梯的斜面和地面之间的角度的大小,改变边的长度却无法改变角度的大小。通过演示、操作学生一下子就有了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实现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就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的自主,仅仅是流于形式。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让学生主动去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构建一种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接受各种信息的教学环境,精心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真正把课堂变成学堂。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形象性对学生创新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积极营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就能使他们学习自主性得到提高,创新思维意识得到培养。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强化教学效果,让学生“乐学乐做”。

  教师在讲授完新课后,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来巩固新知,由于传统的练习形式的单一,学生做起题来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巧妙设计练习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使一些习题变得趣味十足,形式多样,如:摘苹果、连连看、夺红旗等。这样趣味多变的练习设计,能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乐学乐做”的情感中,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此外,运用多媒体练习还能增加练习的容量,由于学生不用抄题,可以使他们在同一时间内做更多有趣的练习题。同时还能够利用展示台功能进行及时反馈,及时纠错,大大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总之,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图形兼备,更加适应教学要求,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教学生动形象,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将多媒体教学的长处和传统教学的优点结合,才能让多媒体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关键

  1、善于联系生活,培养兴趣。数学源于生活,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观察和操作的平台,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

  2.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兴趣。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具或多媒体课件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将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通过看、摸、听、说等多种形式经历思维的转变。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并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

  二、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是目的

  数学是一门艺术,通过数学学习,可以使人的思维更活跃,思想更开阔。学习数学就是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领会其中的'内涵,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1.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把学生推到台前,教师转到幕后,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体验知识,感受知识蕴涵的思想,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是能动的、灵活的,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才能走得更远。

  2.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遇到难题或存在困惑时,教师要利用时机,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想方设法用不同的思路解决同样的问题,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拓展学生数学思维,丰富积累。小学生知识面狭窄、不善于想象和没有创造精神的学生的思维是有限的,学好数学就会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所以,教师在平时就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加强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例如:组织学生办数学手抄报、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数学竞赛活动、数学游戏、推荐阅读好的数学书报等系列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渗透思想,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三、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根本

  发展学生的思维,是现代数学教育的根本,学生思维贯穿于数学教与学的始终,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把学生强烈的精神需求转化为数学思维活动。

  1.创设情景,启发诱导,发展学生思维。学生如果能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说明学生思维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要让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关键是教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把实际生活和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实际生活又离不开数学。

  2.学会探究,发展学生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和方法是获取知识、发展学生思维的工具,当学生兴趣高涨,产生强烈求知欲时,他们会积极主动探索。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这样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总结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应以生为本,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和落脚点,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彻底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

  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广大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和要求。所谓有效性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了真正的知识与发展,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了相关阐述。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要合理和科学,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突出重点,把握难点,以新课程改革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为指导思想,将教学目标做精、做细。 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将学生放到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价值功能。同时,教师要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将数学教材、学生情况、教学理念等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进而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的知识点,并进行梳理和归纳,找出课堂上值得探究的问题,制定数学学习总目标和单元学习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掌握、理解、应用、评价的具体教学目标。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新形势下,广大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获取每一个知识点,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倡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引起研究的'环境,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思维,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多给学生研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信心。另外,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指导不同的学习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只要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把事情做好。其实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希望成为一个探索者去研究事物,学生也是如此,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同样有这种强烈的需求。因此,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把学生引进研究性学习中,满足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使他们都能产生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课堂氛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探究过程。在其过程中,要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教师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所以,教学过程要具备多向情感交流的特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只有教师的传授,忽略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就会死气沉沉,教学活动也难以进行,无法实现对课堂的完美调控。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应该成为课堂主体,所以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和表达的欲望。语文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进教室,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感觉轻松和愉快。教师面带微笑的提问,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理,消除了师生间的鸿沟;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放松心情,活跃课堂气氛;和蔼的态度,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一旦感到了教师的可亲,就会从心底里喜欢老师,然后由人及“科”。在课堂上,学生也会大胆质疑,提出不同见解,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激情洋溢,生机勃勃。

  四、采用多种教学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可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好动和爱玩,如果教师一味传授知识,并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可操作性等多种优势,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优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都喜欢动画,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和生动,另外,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轻松地突破重难点。还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每位教师都要重视教学的有效性。“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定期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探寻和创新教学方式,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的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

  思想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一代的建设者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我们的小学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并立志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的一代新人。为此,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除了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以外,还需要各科教学的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还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数学基础知识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的内容,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材料,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等的教育,培养一些优良品质;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优良品质的形成,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将来参加现代化建设努力学好数学,并增强学习的效果。因此,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这方面的任务。

  学好数学的目的性教育;结合数学内容,通过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意义,立志为参加现代化建设学好数学。

  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用有意义又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编成应用题,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旧社会的对比、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如祖冲之的圆周率)、小学生的公益活动以及有趣的科学知识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进行初步的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例如,通过数和形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人们掌握了它们,还要应用于实际,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又例如,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一些数学概念之间或运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积商的变化等),使学生初步领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还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可能同数学教学内容结合的条件下,充实新的内容。例如,反映注意环境保护(如保护益鸟)、进行卫生教育、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等内容。

  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3”时,只要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都用数目“3”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又例如,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数目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注意通过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单是使学生了解它们的意义和要求,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使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细心思考,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按时完成作业,自己检查验算等,从小逐步树立起工作认真负责的良好作风。通过实际测量、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做得好的,要给以表扬。

  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教育,并把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经常注意收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真实材料,编成应用题让学生解答。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目材料,把它们编成应用题。有时还可以利用数学墙报、数学晚会介绍一些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计算准确不出差错的先进事迹,我国古代和现代一些数学家刻苦学习做出重大贡献的故事等。这些真实的材料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注意教师的示范作用。例如,要培养学生书写工整和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榜样,在板书和批改作业中做到认真、细致、书写整齐。对个别学生进行教育帮助,要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避免用训斥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1

  摘要:国家在关于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课程应该致力于不同形式的课程学习,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以使学生能从数学中获得乐趣。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也要紧紧跟从国家的指示,不断地开启学生的学习数学的乐趣。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各班级学生数学的实际成绩,努力探寻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条教学路子和方法,即努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本文将根据小学学生学习理解力较差的现状,着重论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兴趣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发展的也非常迅速,各项教育改革也如影随形,教育的形式也出现了多元化。其中,小学就是我国初级的教育形式。作为初级教育形式,小学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小学是学生进入学习生涯的门槛,是一个基础,相当于一个高层建筑的根基。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造的世纪。因此,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小学作为孩子学习生涯的一个起跑线,显得尤为重要。而在现代社会,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也是这样,而学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尤其是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创新更能鉴证教育创新的功效。本文将根据小学学生学习理解力较差的现状,着重论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的意识。

  1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现状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的教育所提倡的口号已经从"应试教育"(Exam-orientededucation)变化至"素质教育"(Quality-orientededucation),这不得不说是算教育史上的一次创新,也是我国教育的一次质的飞跃,当前的教育已经进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接轨的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比应试教育高,它提倡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将数学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能力,这就成为了从事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们的奋斗的目标。但是由于多年来数学学习和教育的老观念的"传承",再加上小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普遍较差的这一现象,小学数学教学出现了一些令人失望的现象:

  (1)受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数学教师没有很好的掌握现代教学改革的要求及思想,仍然沿袭传统的"讲授"模式,即老师台上"满堂灌",学生台下"仔细听"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了数学教学的形式化,即虽然口号提倡的好,要求发展素质教育,但是实际上还是在进行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

  (2)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数学教师没有注重"趣味性,寓教于乐"的数学教学的新思路、新理念,导致了学生根本不能认清他们学习数学的意义何在。

  1.2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成因

  针对上述的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从中可以得知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被动性、无兴趣性。究其成因,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理解能力普遍表现得很差,这就导致书本上的概念不清晰,知识结构不明确。而且学生们存在着思维定势的毛病,笔者认为这是与儿童天真的特点所联系的。

  例如在计算(20xx×3009+20xx×1991)×0=?时,很多学生不会进行思考,拿起笔就一步步地算,思维定势,导致很多人在计算这题时会花很多时间,而这些时间是不必要的;

  (2)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思想根深蒂固,没有很好的使"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对接,没有很透彻的理解"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思想。如"素质教育"提倡学生需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小学数学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学习时,数学教师往往会在黑板上画出几个立体图形,而并未让学生们自己动手亲自去做一些这些立体图形。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加强小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的对策

  上面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当前形势下,应该加强小学生对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方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新课改标准下的数学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被誉为"教育的革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小学数学方面,它要求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全新的、与时俱进的数学教学环境及氛围。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标准是对教育的一次洗礼,更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一次洗礼。在这次"洗礼"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制定今后教学的一个新思路及新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跃,努力设立好的气氛。如教师在提问学生时,若学生回答不上来,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发言,可以对他们说"没事,慢慢来,自己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开动自己的脑筋,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这首先体现了一个现代教师的风范,同时也是一种课堂气氛的创新,而不是传统的那种教学氛围。

  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数学思想的灌输,而不是凌乱地介绍数学知识

  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的灌输,尤其是联想的数学思想,让他们找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与连续性。如在讲到乘法的分配律时,数学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们对以前学的定律的联想,这个可以采取课堂提问的形式,这就带动了课堂的气氛,而且也增强了学生对以往的知识的回顾,"温故而知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适用。我们可以对乘法的结合律进行复习,并让学生们总结一下用字母是如何表示的(a×(b×c)=(a×b)×c)。

  2.3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紧密联系,加强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如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有一半圆形拱桥,桥头到桥尾的长度为20米,则在发洪水时通过它的水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平方米。(π取3.14)"。在讲这个题目的时候,教师可以穿插讲当年赵州桥是如何造成的,运用了哪些数学知识,体现了古人良好运用数学的能力,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就会谨记老师的话,在学习的数学的时候,尽可能多地与实际相联系。上面这道题就能够采用此方法进行讲解,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因为学生都喜爱听故事,这样以故事的形式讲授知识,可谓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

  3结论

  数学是一门极富创新内涵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各种教育因素,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活动,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抓好创新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何玉平.创新思维训练的主要策略[J].中小学教学·小学版,20xx(1-2):34转64.

  [2]张绣花.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几点做法[J].小学数学参考,20xx(9):42-43.

  [3]陈玉芳.我的"创新教育"案例与分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20xx(4):28-3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2

  新课程的改革带给了教育教学工作者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若想使数学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就必须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掘和创新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和学好数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尤其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入学、年纪较小,大多还未能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所适应,在上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听不进老师的讲话等情况;但同时,他们也对周围处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究。所以,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这些特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探讨。

  一、科学引导课堂气氛

  一堂课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如果课堂气氛不好,教师就需要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听课或者管理纪律,从而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然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纪尚小,所以注意力不集中和纪律不好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对他们加以引导也是必须的。但是引导也需要方法,如果教师只一味地按照传统的管教方式进行说教和管理,就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情绪和抵触情绪,也就更难令他们将这名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听进去了。因而,对课堂气氛进行有利与科学的引导是新课程教育目标下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做好的'事情。

  那么,要如何才能正确引导课堂气氛呢?我们不妨利用一些创新的观念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令学生都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比如说,小学一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渴望被大人夸赞、认可和表扬的年龄,他们的表现欲望一般较强,非常喜欢比赛,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点经常性地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比赛,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再者,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喜新厌旧的情绪是很常见的,他们经常对事物只保持三分钟热度,所以教师在组织这些比赛的时候,可以时常变换一下比赛的项目和方式,有时进行数字书写比赛、有时进行加减运算比赛;有时分组形式是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有时分组形式是男女混搭等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比赛形式中充满学习热情,同时比赛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可谓一箭双雕。

  另外,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他们也很难在一节课堂上从头到尾都保持着集中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关儿歌来对课堂纪律进行整肃,以代替传统的说教方式。通过这些既简单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充满乐趣的方式,便可以很好地对课堂气氛加以引导。

  二、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结果,兴趣是活跃人心理的最佳成份,只有对某项事情有了兴趣,人才会愿意主动去做。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数学这门课程的内容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它既没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又没有精彩多变的故事情节,小学学生是很难对它主动产生兴趣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想方设法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情境的创设

  情境的创设举个例子来说可以是下面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大家都知道小兔子最喜欢吃萝卜,有一天,小兔子到田里拔萝卜,不一会儿它就拔出了2根萝卜,于是它吧唧吧唧吃下一根,你们能说说刚才小兔子吃萝卜的过程吗?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小兔子拔了2根萝卜,吃了1根,还剩1根,所以2-1=1。教师继续说:但是小兔子觉得只吃1根萝卜不够饱,所以它又吃了一根,你们说它现在手里还有几根萝卜?学生就会回答:小兔子本来还剩1根萝卜,但是它又把这根吃了,就没有了,所以1-1=0。再进而,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解释出“0”这个数字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设计可以把原本枯燥的数字变成学生们所熟知并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将知识收纳入脑中,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愿意学、容易学。

  2、游戏的利用

  在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小游戏来辅助教学,使学生们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快。比如在教给学生们认识“7”这个数字时,教师可以利用抢乒乓球的小游戏来进行教学:在7枚乒乓球上分别贴上1-7的编号,并设置6个带有1-6编号的凳子,让7名学生随机抢到一枚乒乓球,并根据编号找到相应的凳子坐好,比赛他们的反应速度;这样等6名学生都坐好之后,却有一名学生没有找到位置,学生们也就会自行明白到“7比6多1,6比7少1”这个概念。

  3、语言的生动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容易被比较生动有趣的语言所吸引,所以若想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的生动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在教某一项内容时编一首相应的儿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教“10的组成”时,可以编这样一首儿歌:19好朋友,28最亲密,37一起走,46小姐妹,55手拉手。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儿歌中牢记10的组成。

  三、结语:

  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策略进行不断地创新、研究与实践,才能使学生们得到最好的发展,才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3

  摘要:数学教学需要通过正确的路径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理解数学基本概念,把握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数学思维方式,感受数学美等。一方面,需要正确认识生活与数学、经验与探究、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同时还要厘清数学知识与数学素养的关系。

  关键词:学科本质生活经验抽象素养

  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命题、问题、语言、方法、思想等。教学需要通过正确的路径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把握;对数学特有思维方式的感悟;对数学美的鉴赏以及对数学理性精神的追求等。只有这样,数学课程的价值才能得到凸显。

  一、缕析:

  在生活与数学、经验与探究、形象与抽象的实践把握中彰显教学的本质

  缕析,析为丝缕,详细分析。有时,我们对数学的理解会悖逆数学的本质。诸如,尊重数学教育的现实,却沦落为过度实用的倾向;强调数学的双基,却异化为计算技能的崇拜和概念的机械性记忆;重视数学学习的主观经验,却遮蔽了数学的本质精神……缕析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教师的必修课。

  1.生活与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博弈体现“街头数学”与“学校数学”的矛盾诉求。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生活感性的成分多,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其本质是理性的。数学教学应该从生活和数学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提供理性的滋养和人性的关爱。

  天安门、飞机、奖杯是轴对称图形吗?从生活的角度学生认为是,但是从数学的角度看,教材是通过天安门、飞机、奖杯引出对称现象,再将上述物体抽去非本质的属性(如颜色、材质),呈现为平面图形;对折后,发现折痕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里有一个从实物到图形、从立体到平面的抽象过程。准确地说,实物是对称的,但不是轴对称图形。再比如认识平行线的教学,在揭示平行线的特征后,出现一组欣赏图片,其中火车的轨道因为透视的原因,我们看到的笔直的轨道两边是不平行的',个中道理应该在欣赏后加以解说。严格地说,生活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平行”,无论列举什么例子,都有不够严密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将生活的实物看作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并不是指特定的火车轨道。所以要从本质上引导学生从生活事物向数学原型进行提升。

  生活与数学的矛盾概括起来大致有: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生活现象与数学问题、生活事例与数学原型、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等。数学化是数学的本质,把数学问题囿于生活的范畴容易形而下,降低学习的标准;而把数学问题囿于数学逻辑体系中去推理和验证又会形而上,不利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学习数学。合理地把握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是要掌握好生活化和数学化的度。

  2.主观与客观:主观经验与客观探究反映学生认知数学的经验参与和教师教学预设的合理考虑。

  数学是人们的一种主观建构。我们不能动摇数学的客观性,但我们也应该关注到数学的主观性。在关注数学事实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数学经验。让数学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客观走向主客观的结合。

  例如a+b=b+a等运算律是不是方程?这是个在教师层面都有争论的问题,学生大都认为是,也有人认为不是,因为所见方程都有已知数和未知数,并且都好解。其实,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也并非是方程的严格定义,仅是一种朴素描写,没有明确的外延,经不起推敲,实际上方程应是“条件等式”。因为含有未知数的恒等式不是我们要研究的方程,就象x-x=0。

  学校数学首先是去儿童化、超越儿童化的活动,是去生活化、超越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学校数学必然存在脱离儿童主观经验的可能性。但学校数学完全脱离儿童主观经验是不理性的,有可能导致学校教育的经验化和抽象化,应该注重数学理性精神和儿童主观经验的契合。

  3.形象与抽象:抽象数学与形象教学反映儿童认知数学的本质特征和教学方法的合情选择。

  数学是抽象的,儿童的数学学习是从形象开始并逐渐走向抽象的。从形象化审视课堂教学:数学文本是选择抽象表达还是形象展示?教学语言是选择抽象解说还是形象激活?教学手段是选择抽象隐晦还是形象直观……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符合儿童认知数学的特点,让抽象隐晦的数学知识在隐含数学问题的情境中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正所谓“诗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文以载道”,而“道”不直说,常借事言之。

  教学分数的意义,尽管反复强调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但学生掌握得却不尽如人意。可以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前提下,运用形象性的语言,概括什么可以当作单位“1”:一个苹果一块饼,一吨黄砂一克金。一班学生一排兵,一项工程一片林。

  越是抽象的数学越要深入浅出地表达与解说。当然脱离抽象本义的形象教学是空虚和非本质的,离开形象教学的数学抽象则是盲目的。形象的教学方法与抽象数学紧密结合,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教学本质。

  二、整析:

  在工具与思维、学科与文化、知识与素养的实践再认中彰显教学的本质

  整析,整治,取整改与赏析之意。对于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应该运用整体思维,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与把握数学的工具性特点;体现数学核心价值的思维性特点;掌握学科数学本质的抽象性特点;人文精神关照的文化性特点;凸显以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意识、数学思维、理性精神和人文素养等。

  1.区别“工具数学”与“思维数学”的关系,体现以思维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本质的价值认同。

  数学是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数学的抽象性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共性和本质,使我们可以通过抽象把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通过数学学会思维,“帮助学生学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意识与应用能力。

  比如,教学“角的度量”一课,从“工具数学”的角度可以先介绍量角器,把半圆等分成180等份,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角,分别在内外圈找一找不同的角,然后介绍量角的方法──两重合一看,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指度数就是角的度数,并根据0°刻度线在内外圈确定量角器的度数。从“思维数学”的角度考虑教学应该让学生弄清:是否可以通过几个不同的角(比如几个10°)去做一个简易的量角器?为什么要把量角器等分成180份?……

  2.把握“学科数学”与“文化数学”的关系,体现以渗透为要素的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判断。

  数学学科的基础是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包括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一概念,概念的现实原型是什么,特有的数学内涵、数学符号是什么,并以概念为基础判断是否能构建概念网络图或数学图式。在掌握数学概念、认识数学符号、理解数学内涵的过程中,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

  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用有节奏的儿歌引入,教师适时指出:这首儿歌中,有嘴,还有眼睛和腿,还要跳下水,弄得挺复杂的,我们先只研究嘴,把儿歌抽出一部分:一只青蛙一张嘴……念下去没完没了,谁有本领将这个问题变得简单,只用一句话就能表示?有学生说“几只青蛙几张嘴”,有学生说“a只青蛙a张嘴”,还有学生说“n只青蛙n张嘴”。教师适时指出:用一个小小的字母就把青蛙的只数和嘴巴的张数表示得清清楚楚,看来字母的作用还真大呀!谁能把整首儿歌用一句话来表示?学生说: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通n声跳下水。教师追问:这里的n可以取哪些数?引导学生从具体中逐步抽象,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理解简约性的数学特点,感受符号化的数学思想。

  3.厘清“知识数学”与“素养数学”的关系,体现以发展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本质的价值提升。

  “知识数学”体现的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是经过抽象的“非常现实的材料”。一个圆柱形水桶用什么材料制成,涂成什么颜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种圆柱形几何体的存在和它的性质。作为“教材”的数学要体现“知识数学”这一特点,更要照顾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数学教学的目标定位于人的发展,定位于人的文化素养、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做足精神财富的储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他们从小在心底深处铭刻数学理性精神,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科学和人文思想,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改变自我。

  数学教学是一种外化促内化的手段,教师的作用体现着外化的传授,学生主体在外力的作用和引导下,把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转换和迁移,并以图式、模式的形式储存于大脑之中。教师不仅需要讲授,更需要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模式和经验情境,让学生悟出数学学习之道,通过数学学会思维。进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理性精神,学会成事成人的生存方式。

  参考文献:

  方延名.数学文化导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4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对新的要求,数学老师已经尝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如何在新课程下进行练习设计呢?

  一、体现人文性。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练习严肃有余,而活跃不足,练习缺乏人文性,是孩子们一看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这样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设计中就应该体现现代文明。练习中呆板枯燥的题目名称可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选择题可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应用题可改为“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增加问题要求表述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

  二、体现生活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如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假如我们班36人去天目湖游览,门票每人15元,40人开始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36人不够4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36张共花15×36=540元。第二种方案:因为4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所以就40张,需要花15×40×80%=480元,比第一种少花60元。第三种方案是买40张花去48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60元,相当于买36张只花了420元。这一练习综合了“打折”等知识,切具有实际意义。通过这一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让学生活用数学,培养了应用的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开放性。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求异思维。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道题的特点在于:(1)趣味性。这样的练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兴趣。(2)实践性。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道实际问题,使学生密切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3)开放性。本题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摆的方法不同,摆出角的个数就不同。既可以摆出平面图形,还可以摆出立体图形。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四、突出实践性。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一道题,某自行车厂第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表。其中二月份的产量被污迹遮住了,请你当回“会计师”,帮工厂计算一下,二月份生产了多少辆自行车。 月份一二三平均产量 产量22000 2400021000 实际生活中,字迹或数字被污染不清的事常有发生,让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也是一种探索,是展示自己数学能力的好机会。因此,学生对这样的题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五、强调综合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还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综合性是指练习的内容能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如:学校举行50米短跑比赛,小红用了12秒,小风用了15秒,小强用了9秒,小立用了11秒,谁跑得快?谁跑得慢?最快的比最慢的快多少秒?学生解答这道题必须知道跑步时用的时间少,说明他跑得快,只有知道了这一点,才能正确地解答这道题。再如:学习了“年、月、日”这一知识后,设计这样一道练习: 下面节日同在大月的一组是: A 劳动节 建军节 B 儿童节 国庆节 C 元旦 教师节 D 妇女节 清明节 这一题不仅检测了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特别是对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的了解,还借助于全年中的一些重大节日这一背景,介绍了这些重大节日的由来,检测了学生对社会知识了解的程度。 综合性练习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能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策略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中,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碰撞,产生了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导致教学的犹豫与模糊。有很多老师会把“有效”简单地理解为“大题量训练”,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也有一些老师会忽视教学的本质,形式大于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实际上会伤害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一、有效性的含义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采取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转化为真正理解的知识内容的一个过程。而对数学教学来讲,要能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兴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于教学有效性观念较差。很多时候,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会利用课余时间来解决。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课堂上学不会、做不完的,课后老师会补,产生了惰性。2.教学手段单一。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灌输式或者填鸭式教学不绝于耳。尤其是学期考试之前,让学生大量做题目,重视当前的成绩,而不顾学生以后的培养和发展。3.教师必须参加的活动太多,打乱了教学计划。为了教学任务,教师可能会利用学生活动的时间进行“补课”,对于小学生来说很不情愿,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反感和厌学的.情绪。而且这样的教学效率很低,教师只管教,却不管学生的学。4.教师教学的形式大于内容。包括提问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不能随机应变,让数学从思考变成欣赏,从“做”变成了“听”,却忽略了数学本身就需要想象和逻辑,需要动脑动手。

  三、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立足课堂,转变理念,向40分钟要质量。(1)培养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合理的引导,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可开展“以生帮生”的活动,营造学习的氛围,突出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差生与教师间的“对立矛盾”,减少直至消灭孩子们厌学和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2.立足课堂,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采用动画、图片、声音等形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课堂增色很多,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但不能喧宾夺主;多媒体的使用要有合适的内容。例如:有一个边长为6宽为3的长方体,6个面都涂有红色,问如果切割成长为2宽为1的小长方体以后,这些小长方体中有1面有颜色、2面有颜色、3面有颜色的个数分别是多少?这种需要学生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的题目,可以采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观察,进而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巧妙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3.立足课堂,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变“听数学”为“做数学”。俗话说: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做的过程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动眼的能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能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个道理,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用小棒摆出三角形后,只能余1根或2根,不可能余3根。通过学生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确保了学习的有效性。这样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也直接培养了学生积极尝试、探索的数学学习精神。(2)教师语言应简洁,教学内容要简约,联系实际生活,以便学以致用。首先,教师的引导、提问、讲解及评价的语言要力求精练、简洁、准确。其次,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合理地处理教材,去粗取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挖掘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如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节时,基于学生的经验可以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完成生活中有关的简单的计算题目。可模拟超市买东西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也让学生体会了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课堂,要以积极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使数学学习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让数学课堂“教之有效”。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6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8-03

【合集】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热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热]06-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优]06-06

(通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