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08 09:50:01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优]语文教学论文1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语文教学论文15篇

语文教学论文1

  写作一直是语文学科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多年来,教师一直遵循“唯考是尊”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语文专业学科知识为首,从而忽视了写作的重要性。同时,教师缺乏专业实际的写作教学能力,应当注重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倡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帮助学生联系实际拓展思维等。本文依据目前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且结合实际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出以下策略以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质量。

  一、简要分析初中生写作现状

  教师注重强调初中生写作的标准合格化,从而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教师的作文命题大多过于呆板、单一,以至于学生的作文枯燥无味,缺乏新意。同时,写作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生的主动性,降低了写作质量。比如,大多学校的写作课程都是教师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一篇作文,学生没有充分的构思准备,缺乏灵感和思维,只能硬着头皮完成“任务”,这不仅降低了写作质量,也会使学生对写作课程产生排斥,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面对千篇一律的作文,阅卷教师也会感到枯燥,影响学生的分数。

  二、初中生语文写作质量的改进措施

  (一)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主动积极接触写作,学生才能高效率投入写作中,激发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如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注重作文命题的开放性,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使其具有探讨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此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写作技巧。

  2.鼓励学生养成记录生活点点滴滴的习惯,自由创作,形式多样,从而提高写作兴趣,产生对写作的热爱。

  3.教师通过讲故事等引入情境的方法使学生对事物产生共鸣,真挚的感受让学生“有话要说”,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使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

  (二)提倡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全方位正确阅读,增加学生的阅历与经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念,积累充分的写作素材,提升写作内涵,写作中突出自己的风格。

  (三)创新写作文体,提倡合理的写作。“自由化”“个性化”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过于呆板、单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教师应当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写作结合实际生活,大胆、自由、创新写作,丢弃之前写作文体的条条框框,注重真实有内涵,贴近生活,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彰显自己的书面表达风格,积极发挥想象空间促进写作的“自由化”和“个性化”,以此不断提高写作质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构思,同时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讨论、交流建议,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从而积极创作。

  (四)结合语文教学提高写作质量。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作文教学也不是独立的个体,必须以掌握优秀的文学知识为前提,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拥有一定的文学鉴赏和文学审美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文美句都值得借鉴学习,学习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借鉴作者深刻的思想观念,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吸取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经验,结合自己的观点形成写作方式。

  (五)批改方式多样化,提高写作水平。传统的写作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写作教学应注重发挥学生的核心地位,提倡学生与教师一起对自己的作文做出评价,其间注重对学生写作成果的鼓励。教师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首先让学生之间互评、互相交流意见,提高写作水平,其后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建议每位学生给自己的作文写评后感,最后,教师让学生互投选出优秀的文章,仅供学生参考学习,并对其做出适当奖赏,以此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质量。以上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综上所述,提高语文作文教学质量必须改进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核心,教师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课内课外阅读习惯,积累写作素材,提升思维观念,鼓励学生开放式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初中生写作质量。

语文教学论文2

  摘要: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具体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群体的综合性成长发展质量水平具备深刻影响,本文围绕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选取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创设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现行教学知识内容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做好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工作,能够为我国小学生群体顺利实现良好优质的学习成长目标,创造和提供稳定且坚实的支持条件。从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课堂教学工作的实践发展现状角度展开分析,切实选取和运用恰当教学方法调动和激发小学生群体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的主观积极性,对于保障和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综合效果水平,具备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最近几年以来,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中的引入运用,对于有效提升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的综合效能水平,充分调动小学生群体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活动的主观积极性,做出了不容忽视的重要贡献,鉴于此,本文将围绕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简要阐释。

  一、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所谓情境,是人们借助语言表达符号、各种类型的客观实物,以及音乐美术艺术作品等道具,通过人工性组织处理的实践形式,共同创立并且建构形成的模拟化生活教学环境。在小学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创设和呈现具备充分生活气息的模拟教学场景,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群体在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情感,引导小学生逐步形成参与小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的主动性,促进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均呈现程度显著的改善和优化。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应用步骤

  切实选取和运用恰当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工作综合效能水平的基本条件,而在具体应用教学方法过程中遵循科学正确的步骤,是顺利实现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最佳效能目标的重要前提。根据目前已经获取的一线教学研究资料,在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如下基本步骤:第一,在组织小学生群体开展语文素材阅读体验学习过程中,渗透性开展情境创设与呈现教学环节。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阅读学习的语文素材文本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和呈现恰当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情境,在实现语言表达知识要素与具体学科教学场景相互结合基础上,继续组织学生开展优美句子和短文段落的针对性学习训练教学环节,促进小学生群体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效果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提升。第二,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入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面对的作文教学话题,为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创设和呈现恰当的作文教学情境,为学生在开展作文习作构思过程中,提供身临其境的语言表达背景,诱导学生通过开展形态多样的'连续性思考和想象的主观体验活动过程,形成形态多样且丰富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性写作实践活动参与热情,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基础性写作活动能力水平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提升。第三,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环节开展过程中引入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要督导小学语文教师,通过综合性引入运用文字、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辅助性教学资料元素,结合具体面对的课堂讲授教学内容,为学生具体建构和呈现的恰当的教学体验场景,并在具备充分生活实践体验气息的教学场景中,促进小学生群体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水平实现程度显著地改良提升,要通过充分调动和激发小学生群体在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行为过程中的情感参与程度,促进小学生群体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显著的改善。

  三、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应用思路

  在具体运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面对的具体教学内容,综合引入运用类型多样的辅助性教学工具元素,为学生建构和呈现具备充分生动性、科学性和日常生活实践贴合性的教学情境,在充分调动小学生群体在参与小学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情感参与性水平基础上,促进小学生群体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综合性学习水平实现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针对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具体择取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应用步骤,以及创设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应用思路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01:105-106.

  [2]徐国敏,姜领弟.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xx.35:58.

  [3]党玉春.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xx.19:290.

  [4]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09:159.

  [5]王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xx.05:99.

语文教学论文3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家长与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要求。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其取得的教学成效却远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课堂重心,创造出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展示真实的自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不主动传授知识的条件下,能自主选择学习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不能脱离教师所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教学环境中,不能真正在学习上养成自主习惯。反观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对学情的掌握,在课堂上展开丰富的阅读活动,让小学生能够主动去参加阅读活动,在活动中拓展阅读的深度。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翻转教学在课前准备中的应用。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之前,要精心准备好阅读教学资料,结合课本的阅读要求,制作教学课件,课件要做到目标明确,过多的情境会分散小学生的注意力。做完课件后,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阅读思考问题,通过电子的形式发给家长,例如在学到《阅读技巧》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文章的小问题:什么是阅读?阅读的方式?阅读的技巧?并通过小视频的方式生动形象的'给出解答,方便学生做课前预习,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学生也可结合教师给出的示例,结合课本将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课堂上当教师讲到有疑问的地方时学生可以更集中注意力听讲。在学到《窃读记》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出本次阅读课中的生僻字,让学生提前预习,在课堂上让学生把学到的生僻字都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展示过程,让学生学习到自己不会的生僻字,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前给学生设置疑问:《窃读记》这篇文章中对窃字的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以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通过翻转教学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阅读习惯,提升了阅读水平。(二)翻转教学在课中学习中的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为了充分发挥翻转课堂优势,要在小学阅读课堂充分融入翻转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设施设备等手段播放阅读相关的视频或者动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例如在学到《亡羊补牢》这篇阅读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动画形式的教学视频,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阅读乐趣,教师可以借机提问:如果不及时修补羊圈会产生什么后果?从视频中得到什么启示?以亡羊补牢为例可以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如果学生不保护好自己的眼睛,那么过后补救还来得及吗?如果我们现在不保护好环境,那么未来我们是否还有能力补救?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体会亡羊补牢的含义。积极的组织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与体会,集百家之长,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发展脉络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通过教学联系实际的手段,强化阅读意识。在学习《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将文章的情景移到课堂上,通过学生的现场表演,引出本次教学的重点,这样的翻转教学方式,节省了学生大量的反复阅读时间,突破了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模式,让学生从表演中学会总结,来完成教学目标。(三)翻转教学在课后总结交流中的应用。课堂教学完成并不代表整个阅读教学完成,教师还需要实时检验教学成果,这是翻转教学在小学阅读课堂运用的收尾阶段。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接受的具体程度,布置科学合理的阅读作业。例如,在学习了《伯牙绝弦》这篇阅读后,教师可以布置作业,在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的友情之后,学生是如何看待友谊?如何珍惜身边的朋友?让学生展开讨论形成讨论报告,在交流中加深阅读理解,将学习带入生活,充分发挥阅读的意义。在学习了《画杨桃》这个阅读之后,教师根据文章的含义扩展其他相似内涵的阅读如《踏花归去马蹄香》,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其他课外读物,列举出其他内容相近的阅读文章。也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布置兴趣相关的阅读作业,如学生喜欢鲁迅的文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鲁迅先生其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加强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丰富知识储备量。

  翻转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广泛应用,挑战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改变了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有效的解决了阅读教学过程中资料不足、学生学习效果差等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效率,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平台。随着翻转教学在阅读中的不断发展,使语文阅读教学不再是困扰师生的难题,实现了师生共赢。

  参考文献:

  [1]姚秉含.浅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旬刊,20xx(6):88-88.

  [2]李秋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新一代,20xx(9):85-85.

  [3]侯淑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魅力中国,20xx(43).

语文教学论文4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然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堂失去了情趣性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感到语文学习很沉闷,因而缺乏积极性。基于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情趣和快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语文,善于学语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1快乐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1.1快乐教育的内涵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单一的教学手段以及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痛苦的事情,并没有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人们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而大力提倡新课改教学理念,为了有效地践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快乐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快乐教育的思想渊源流长,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体现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让学生以学为乐;宋代的朱熹、明代王守仁、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等人认为课堂教学要顺应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而英国的斯宾塞是从理论上第一次提出快乐教育的人,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他的快乐教育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于快乐教育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阐述,有学者认为“所谓快乐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3还有学者认为“快乐教育就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享受趣味中成长。快乐教育理念让教育的空间豁然开朗,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传统教育带来新鲜气息,让学生们真正领略到了全方位发展的自由与轻松。”再有学者认为“理想的教育应是在师生和睦、融洽、轻松、愉悦的教育情景下,培养和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这是“快乐教育”的应有之意,也是最基本的层面。”综上所述,快乐教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

  1.2快乐教育的特点快乐教育主张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师生关系和睦融洽,注重学生的情绪感受,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结合快乐教育的内涵,笔者认为快乐教育有五个特点:其一,趣味性是快乐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应该在备课时细心挖掘“趣味之源”,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把有趣的因素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在趣味学习中感受快乐。其二,愉悦性是快乐教育的突出特点。并且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快乐教育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的舒畅愉悦。其三,和谐性是快乐教育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要实现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和谐,教师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才能有效实施教学。其四,开放性是快乐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体会收获的快乐。其五,发展性是快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有益于发挥学生潜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是课堂的“表演者”学生是课堂的“观众”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小学语文课堂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快乐教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传递一接受”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一味地讲授课文,学生也只是盲目地抄写笔记,并没有真正消化知识,教师采用最多的是“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而很少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小学生生动活泼的性情,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而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

  2.2教学言语评价不当,忽视学生的内心情感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因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而发怒,甚至用过激的言语严厉批评学生,这一做法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内心情感。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如果学生说出的答案与教师所想的答案不一致,有的教师会一味地否定学生思考的结果,有的教师则不给予评价,这些都是教师的教学言语评价不当的表现,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任何小学生都期待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即使学生回答问题有偏差,老师也应该表扬他们善于思考的态度,学生内心会感到愉快,因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

  2.3师生关系不和谐,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关系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关系不和谐。课堂教学侧重于教师的主导性教,忽视了学生自主性学;课堂教学完全给予学生自由,让其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对学生适当的指导,这两种情况都是师生关系不和谐的表现。

  二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教师教学时语言缺乏生动幽默感、面部表情过于严肃、带着负面情绪上课以及师生互动没有积极的情感共鸣等因素都会影响师生关系。

  2.4学习氛围沉闷,压抑学生自主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大多采用讲授法,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集体教学为主,导致语文课堂学习氛围沉闷,学生的自主性受到压抑,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不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特点,难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暂,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另外教师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由自主学习、自由讨论探究。

  2.5教学过程忽略学生个性,阻碍学生发展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少,只注重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却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不到学生其他方面的长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训练的对象,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写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在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学生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某方面的才能,因而个性受到压抑,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为了把学生从传统的教育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件轻松愉快的事,快乐教育理念应该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快乐学习的问题并且结合快乐教育的特点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3.1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在趣味中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就要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是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关键“兴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力,是对学习的热爱和自觉需要。兴趣可以驱使人接近自己愿意接近的对象,探索和钻研事物,进行创造性劳动,是智慧活动及创造活动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源泉。”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的图片、符合意境的音乐等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快乐,例如在小学语文的拼音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把字母与图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边看图边读,这种直观的方法不仅会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而且会给学生美的感受,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高。

  3.2善用鼓励性言语,激发学生的快乐情感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内心敏感,积极的赞赏性的言语能激发他们快乐的情感,鼓励性言语包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和积极期待,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鼓励,少批评。小学生得到鼓励时,即使答错了,也不会感到挫败感,而是在老师的鼓舞下进一步思考,鼓励性言语如“你能行“你真棒”“真不错!”等,这些评论不仅会给学生精神上的激励,而且让学生心情愉快。教师善用鼓励性的言语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学生会因受到教师的鼓舞和表扬,心里感到很快乐,从而更加努力学习。

  3.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公平对待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在充满爱的快乐环境中成长,教师要以一颗真挚友爱的心去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基础差的学生更要耐心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既是学生的教导者也是学生的好朋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真诚的祝贺。除此之外,教师要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讨论课堂问题,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学生乐于学习。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对教师有亲切感,并且自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乐于向教师请教,快乐教学才能顺利地进行。

  3.4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还学生自主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依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趣味中学,而“‘做中学’‘玩中学’‘创中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将随着新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课堂变得可唱、可跳、可玩。教师也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欣赏的姿态容纳学生的不同观点、兴趣和习惯。”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将生字编成有趣的儿歌,通过吟唱儿歌学习生字,课堂气氛会变得活跃。对于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的时间,让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中体验快乐。

  3.5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快乐教育理念注重个性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挖掘学生某方面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才能,让每个学生能展示自己的风采,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可以让他带领学生练字;有的学生普通话标准,可以让他教学生朗读课文;有的学生能言善辩,可以让他组织辩论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有针对性地培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而快乐自信地成长。

语文教学论文5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改变原有"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并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素质教学下的小学语文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能增加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帮助,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1.进行创新性教学

  在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变革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置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师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2.1基本功的牢固掌握。牢固的基本功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小学阶段语文基本功包括学生对于字、词、句的书写、学习和理解以及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处理问题的能力,规范、整齐而娴熟的书写是小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标准地书写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祖国的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来完成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的记载和交流,并且逐渐运用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写、读、说以及初步的理解能力的形成使学生具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2.2注重积累。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2.3培养语感。培养语感,也是由语文学科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决定的。语感,既包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括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培养语感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反复诵读,感悟语言。我们既要保证诵读量足质高,又不能过度;既要在"书读百遍"的基础上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又不能把语文的学习当作玄学,对感悟的内容不加区分。

  (2)对比揣摩,培养语感。有些词语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一琢磨,就能感受领悟到其中精妙传神之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词语、句子进行揣摩,以体会蕴涵在文字里面的深层含义。

  3.在教学中活化教材、补充教材

  语文这一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比如: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品德与生活》课本中的夸家乡、描绘家乡的章节引入到语文课中。教学中产生引导学生自主地走向生活,通过生活观察,与家长、亲朋的访谈、询问,利用网络查询等方式搜集家乡风景、特产、人物和建设成就等方面的情况;其次是指导学生将了解到的情况用口头或局面语言的形式进行加工整理;最后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地快乐。发现生活与语文的天然联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天然渊源,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4.1访一访,认知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丰碑》时,可让学生看有关红军的电视、,还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去采访一些长辈回忆过去作战的故事,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4.2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时,可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之,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论文6

  这些年您一直在参与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些工作,如教材编写、考试命题、高考阅卷等,您又做过中学语文教师,您是如何理解“语文”的呢?

  语文首先不是一门学科,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把它的精神,把一种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影响学生灵魂最大的也应该是语文老师,一个学生长大回忆最多的也是语文老师给他带来的影响,这就说明语文的重要性。从学生到老师,我们长期都没有认识到,不太重视,把它等同于其他学科,这是不对的。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语文不是为了考试,学语文是安身立命。别的东西可以是技能,学了之后打工、干活,语文不是这样,语文是灵魂依靠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一种学问。

  您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呢?应该如何去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现代教学是从西方来的,一百多年来,和我们传统教育是不一样的,它是把所有的教育内容分科传授,这是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就是培养干活的人,它的好处就是效率高。那么它丧失的是什么呢?它丧失的是知识本身的一些价值。我们现在把数学、物理、化学、语文等一门学科一门学科的来比较,这样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而是根据需要来的。语文本质上不是一门学科,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不是一门学科才能学好语文,实际上,我们现在在考试、教育中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比如,别的科总分是100分,而它和数学是150分。实际上,这是认识到了它的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语文什么都包括,天文地理都可以在里边。孔老夫子给学生讲课,一天到晚不就讲语文吗?讲完之后这些学生不就什么都能干了吗?他的学生里边有当官的、有经商的、有带兵打仗的等等。

  我们现在的一个极端是把语文抽空了,抽空就导致学生最后厌恶语文课。本来应该是最受欢迎的一门课、最感兴趣的一门课,现在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成了最讨厌的一门课。这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把这么好的东西讲成学生最讨厌的东西了呢?那就回过头来看我们是怎样讲语文的,我们都把它讲枯燥了、讲得干巴巴的。语文首先要强调整体的感受,不能抛弃整体感受来讲具体的技巧。不要把已经作为教材的东西都讲得很有道理,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我们就是丧失了感受这一层,我们没有把课文当成一个审美的对象。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是美文,是好文章,然后再讲为什么好,如果是议论文,让学生感受到它讲得有道理,被它的道理所折服。学生还没有服这篇文章,你就硬说它好,从教育学上来讲是不符合逻辑的。当然我们选入课本的教材大多数是被历史证明是好的文章,但这毕竟是别人证明的,学生还没有接受。不能说很多专家承认这是好文章,你就要接受,这行不通。比如说鲁迅先生《呐喊》里面的《故乡》最后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说它好,当时有一个学生就提出来了:“老师,这段话挺好,但作为一篇小说,我认为它写到前边‘听着船底潺潺的水声’,就可以结束了,后边这是画蛇添足。”我说这个学生好,这就是自己的感受,不是胡说,他是从小说结构来讲的。学语文首先不能把它看成一门学科,要和整个人生挂起钩来;另外把课内和课外要打通,光上课是学不好语文的。我们不应该只研究语言符号本身的东西,包括我们很多语言学家也把这个学问做死了:生活中的语言他听不懂,然后他去研究这个地方的方言,用计算机把它录下来,然后去分析它的音高音低,这个东西是脱离生活的,只有极少数人做就够了,不要那么多人去写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所以说语文要跟生活结合,这是非常迫切的。

  您也参加了一些教材的编写,您认为现在的语文教材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

  在我们没有改之前的那些教材虽然老、虽然僵化,但是它自己的目的性很明确,过去的教材有它的优点,就是清楚。现在这些语文教材如果说它还有前进中的不足的话,就是改得有点乱,有时候教学目的不容易体现出来,也可能是难免的,经过几年的磨合也许能使它变得清晰起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时代的特点过于突出。语文不是政治课,不需要太突出时代的东西,应该还是讲究经典、全,只要文章好,把思想错误能指出来就行了。我们古代的一些文章难道思想都是正确的吗?不见得思想正确,但是文章好,就可以选。不要选进来之后就说它什么都好,以便学生知道不同的东西,既知道资产阶级的文章也知道无产阶级的文章,我觉得这才好。

  您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去讲语文课呢?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上,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呢?

  我觉得语文课应该是以导读为主,老师应该是个导游。如果把课文看成一个园林、一个旅游点,老师应是一个导游,因为老师已经事先进去看过了,已经熟悉一些情况了,然后你领着去,一路介绍,但是不要找定性的东西,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如果真是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说出来,特别是不要背别人长篇大论的东西、不要背别人嚼碎的东西。这个方面我们还要去学习孔夫子,谈语文必须从孔子谈起,我推荐语文老师看《论语》,孔子给学生回答问题不是讲大道理,同一个问题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回答。比如学生问“孝”和“仁”,孔子每一次回答是不一样的,就是说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最后的目的就一个,都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孝。对一个概念、一个思想的理解有一个基本差不多的内涵就可以了,它表现在具体语言形式上的时候没有标准答案,或者说针对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标准答案,这个思想很重要。语文老师最高的榜样是孔子,但孔子也不认为自己讲的是绝对真理,很多话都是商量得“不亦乐乎”,这就是说他把他的人生经验告诉大家了,虽然他自己研究出来的、有自信,但它不是绝对真理,所以学生喜欢孔子,喜欢和他争论,孔子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完全是平等对话,这是我们做语文老师应该效仿的。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去理解活生生的人性是最重要的,这样不但学生得到解放,老师自己也解放了,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孔子的语文教学观念是调动学生的语文积极性,孔子跟子贡说,颜回咱们是比不了的,他能举一知十,我们只能举一知二,咱们都是一般人。他讲举一反三的问题,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的,他有发脾气的时候,他发脾气不是说学生答对或答错,他生气是因为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他只对懒惰的学生发脾气,而且是懒于思考的学生。这也是语文老师应该效仿的。我们现在学习西方一些教育理论就把一切弄得太死板了,一切都放在一个一个的小格格里,而不知道世界是变化的。

语文教学论文7

  小时候,我最重要的爱好就是阅读。因为喜欢文字,由此喜爱文学。如今,我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作为老师,我想:要是我能够做一些工作,让学生们喜欢阅读,那是多么舒心惬意的事情。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儿童的世界如果能够有书籍的陪伴,那么他们的生活将会丰富多彩,乐趣无穷。回顾过去一年里我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做出的努力,谈谈以下几点体会,希望以此推进日后的阅读教学。

  一、强化朗读,从读中悟美,由“读”到“阅读”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认为,在儿童读书方面,用耳朵听语音的体验是最重要的。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喜欢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在平时的阅读课上,会挑选一两篇篇幅短小,可读性强的短文或者故事,声情并茂地,有时候还辅助以动作,以这种方式给他们朗读。在我朗读完之后,我会让他们自己先阅读一遍,然后再请他们自己把自己当成朗诵家,自信、响亮地再朗读一遍,朗读之后就可以自由阅读了,他们就这样开始了阅读之旅。有时候有合适的音频、视频(这些视频播放的故事刚好有为本就更好),我也会播放给他们看,并且告诉他们,这里播放的故事是非常有趣,但是更有趣的是你们阅读原原本本的故事呢。如果你想知道多有趣,那就请你翻开书本,静心阅读吧!每每看到同学们或细声讨论、或轻声朗读、或专心阅读的情景,我深深体会到阅读的体验是多么的美好。

  二、借助绘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绘本超越语音、跨越文化,它以图叙事,以图传情,既是故事书,也是艺术品。”形象可感的事物,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如果时间允许,我会选一两节阅读课,专门给孩子们讲绘本中的故事。绘本多为外国作家所作,其画面色彩鲜艳,充满童真趣味,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比如,讲述《可怕的星期二》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封面上画有一个小男孩,封面上画的月亮从天上落下了,宇宙飞船飞过来了,小男孩吓得目瞪口呆,小猫吓得竖起了弓起了背。我就让同学们先仔细观察封面,进行大胆想象,并思考:“为什么说星期二是可怕的?有多可怕?”

  孩子们一下子被这样一幅画面和如此引人入目的题目吸引住了,他们讨论的时候兴趣盎然,讨论热烈。我在讲解每一幅图的时候,都不让同学们看文字,让他们尽情地想象:为什么这幅图画了这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让他们大胆发言,等他们发言完毕,我再进行总结。在给他们讲解了几页以后,我就让他们自己去阅读了,我还告诉他们,像这样有趣的书还有很多很多,需要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让他们把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三、适时鼓励、奖励,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

  孩子们的行为需要老师的肯定,被肯定的孩子又会更加向上,更有信心地学习,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不管是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我都会适时地鼓励他们多读书,我鼓励他们每个人准备一本自己的摘抄本,把课外阅读积累到的好词好句抄下来,有空就读一读。如果他们在学校表现好,积累到一定的红花数的时候,我会奖励他们可以借阅教室里的`图书,并带回家看几天。有时候我会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奖励,比如一支铅笔,一个蝴蝶结。对于经常阅读课外书,又能自觉摘抄课外书上的好词好句,并经常找老师分享故事的同学,我会在课堂上大力表扬,让同学们以这位同学为榜样,并给予这位同学一定的物质奖励。我鼓励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常思考、乐思考,如果能把学过的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思考,那就更好了。另外,通过建立班级图书管理制度,我鼓励孩子们把图书借回家去看,鼓励他们多看书,多读书,我还建议他们可以把看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自己来当小小故事家。慢慢地,从课间有同学捧着一本书饶有兴趣地看,到他们互相比比谁读的课外书多,加上我会把本月读书最多的同学评为“阅读星”,将他(她)读过的书罗列出来,写在五角星的卡纸上贴到教室的展板,让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这样,渐渐地,班里就形成了一股爱读书的氛围。通过种种正面的鼓励、奖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四、诵读经典,积累词汇,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珍贵财富,大量的诵读这些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语言,将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在二年级下学期的阅读课上,我们每天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国学经典的内容,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诵读材料内容简短,读起来琅琅上口。同学们既感兴趣,读起来也不会很困难。为了方便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解,我在学生每次读完之后,对其中难懂的字词、语句进行解释,这样学生们对这些内容就不会觉得陌生而难懂了。在我看来,朗读国学经典的前提就是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只要这样,他们才不会在读的时候觉得内容生涩,拗口。

  早读课上,朗读适合的课外阅读文本是非常必要的。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会花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外阅读文本。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我会把对仗工整、讲究韵律、语言优美的语句着重提出来,让学生多读几遍。朗读这些课外文章,看似与课文中的知识毫无关联,实则是相辅相成的。经典文段积累得多了,学生就会在无形之中沉浸于祖国文化传统的熏陶之中,而且还有助于拓宽他们认识字词的渠道,增加他们的词汇量,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引导他们向着真善美的世界探寻。

语文教学论文8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学语文的插图教学论文内容吧。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插图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插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观察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这类型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老师如何才能有效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帮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插图教学 有效利用

  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能穿插很多知识内容,它也能描绘更多文字所表述不清的信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字和插图平分秋色,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突出语文学科性质的基础上,还充分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征,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教育。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发挥插图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生动、形象的特征,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机能还很不成熟,这个阶段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课堂学习氛围也会更加活跃有感染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细致观察,学生面对插图的过程中,脑海中会涌现出很多问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会更加好奇。通过插图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语文学科的内在魅力,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调动。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资源,利用插图设计课堂导入,在课堂的开始环节就抓住学生的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观潮》这篇文章,单纯的讲解文字,学生很难对潮水有形象记忆,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本插图,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理性学习,感知器官捕捉到的信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后期学习中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教学,将文字和插图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文字和图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字表述过程有很多是抽象、枯燥无味的。对小学生而言在理解上是有难度的,在教学理解过程中,如果能和插图进行有效配合,这样理解障碍就会迎刃而解。

  例如,在初中课本中有《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在描写过程中有夸张手法的应用,学生在没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很难把握诗句的主要思想。在教学中在诗句阅读之后,就可以带领孩子们观察插图,在观察插图之后大部分孩子就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当然,课本中的很多插图需要学生有审美知识储备,这时候就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观察插图,在文字的帮助下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赏析文本上的插图。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插图优势,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蒲公英》这篇文章,针对这篇文章的教学手段,可以在讲解文本的过程中观察插图,在赏析插图的过程中升华文本内容。让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基础上理解文本中的“花托”和“绒球”等词汇。

  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蒲公英的动态画面,当然,在教学中不仅要使用插图辅助,而且要准备多媒体教学,增强文本的动态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写形状的词汇想象创新蒲公英各个阶段的状态。最后还要进行感情升华,在理解内容,观察插图之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离不开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插图的有效教学,让学生感受美、享受美,进而能够创造美。

  审美能力培养不是教师能够教给学生的,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渗透,对小学生而言,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要逐步提高的.,口语表达能力要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中不断加以练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文本插图加强学生口语能力的锻炼。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在观察文本插图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进而背诵文本。看图说话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对日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例如,在学习《我叫神舟号》这篇文章时,文本中有关于人造卫星的插图,教师可以借助插图让学生掌握更多天文知识,教师课下可以查找关于天文知识的图片视频和文字,在课堂中带领学生研究知识。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中的插图,将插图的功能发挥出来,让语文阅读学习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课本中的插图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教师一定要合理准确地使用。

  五、结语

  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素质。所以,在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过程中,要合理巧妙使用课本中的插图,充分发挥插图的独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琛.浅谈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J].赤子(上中旬),20xx,06:152.

  [2]刘增真.浅谈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xx,28:50-51.

  [3]左端银.谈谈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20:146-147.

  [4]张德松.浅谈“课文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S2:113-114.

语文教学论文9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讲到寿敬吾先生的朗读,其实这是古人传承几千年的读法,现代人却觉得迂腐可笑,很少有人去践行。当然,我们不是要所有人对所有文章都这么去读,但是,一些情感真挚强烈、抒写性灵的文章,必须要考虑如何朗读。笔者有时在教学中就提倡像古人那样朗读,有些同行很不理解,认为不需要这么“夸张”。其实,这不是夸张,而是有没有真正理解,有没有进入意境,有没有与作者同感受,有没有与作品产生共鸣的问题。譬如,在读《离骚》时,节奏就该是拖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读古诗文和现代诗歌时,一定要有情感、有节奏,这样,才能获得情感的熏陶。情感或悲凉凄恻,或激越愤慨,或欢娱轻快,读出来很不一样。都用一种语速、一种音调、一种情感去读,怎能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呢?笔者曾在淮安中学上过一课,朗读了李瑛《一月的哀思》《周总理办公室的灯光》《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就义歌》,整整一堂课,学生备受感染。很多届学生毕业很多年后总爱问笔者“:老师您还记得第一课上的什么吗?”然后他们就提醒,上的什么什么。这说明,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意境,体验到作者的那份情感。真的,笔者有时觉得讲解就是一种多余。

  情在赏中

  很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法、教案目标意识很浓重,是带着很强的任务性、目的性去教学的,结果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学生如在云里雾里,教学效果很差。譬如,笔者曾在某省重点中学听讲朱自清的名作《荷塘月色》。这篇文章是作者在1927年白色恐怖之下写的,流露的是一种前程渺茫、极度郁闷悲苦的心境和寻求解脱的希望。很感人的文章,教者不是让学生反复诵读体悟,偏偏找来很多注音、用词、段落阅读理解的练习。读两句,做一做、读一段、练一练、学生被牵着鼻子忙碌,听课教师也不知教师在讲些什么。评课时专家委婉地说道,这节课就像遇到一个精明的上海人吃螃蟹,一路吃,一路抠,还带着个小袋子把吃剩的蟹壳带回家汆汤。语文教学是一种整体感知,关键是要把握情感、美感、文感,而不在于学了这篇文章马上能解决多少问题,更重要的是使接受的东西慢慢消化,成为滋养。如果我们在孩子吃苹果前就吩咐,赶紧吃了,吃过之后,我要测试你体内的各种矿物质元素和营养均衡情况。试问,这样孩子还会想吃苹果吗?还会乐滋滋地接受吗?再如,看到一位美女,也是整体感知,体会她的性情、内涵、素养。如果非要弄清身高多少,体重多少,各部分比例如何,那还有真切的美感吗?这不是几乎在做解剖吗?语文教学,多么残酷幼稚啊,难怪课程中唯一有较多乐趣的语文课,学生也越来越不感兴趣,越来越反感了。

  情在写中

  千写万写,写人性情。千古名篇佳作,都离不开写人,写人就要写人的个性、写人的性情。稍有一点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其实写作主要就是一种驾驭语言的功夫,而语言的表达需要思想、情感、理智的牵引驱使,没有积淀,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自己的想法,怎么能流畅清新地输出呢?平时很多学生写作时都苦于没有材料,写不出。其他不论,就是从小学到高中学过的文章也不少呀。我们说,即使其他没看多少,哪怕把学过的文章进行抽取、扩充、延伸、嫁接、聚合,也会写出不错的文章啊。为什么写不出?因为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从来就没有认认真真地读。没有深入到文本中去,没有强烈的感染,自然没有深刻的印象。都是囫囵吞枣、浮光掠影式的阅读,怎么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强调只有深刻而广泛地阅读,才能促进自己的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纯真感情的熏陶,对学生的个性、品性、做人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而忽视这些,不但会影响孩子的语文学习,造成情感教育的严重缺失,最终,还会反馈到学生的写作中来。不少学生在写作时胡乱虚构,捏造事实,以一种伪情感来骗取阅卷老师的同情。有一次,笔者把在全县统考中作文得高分的试卷集中在一起,竟然发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写的不是父母罹难,就是父母离弃,或者同学罹患绝症死去。笔者提议将他们的原作都寄给家长看,结果遭到教师们全票的反对,弄虚作假的文风由此可见一斑。愿语文课多一些情感的亮色!

语文教学论文10

  一、要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可靠保证,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学生有了阅读的欲望,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寻求阅读机会,通过广泛阅读其阅读能力必能逐步提高。首先要增强他们的信心。一开始,不要对他们要求过高,要循序渐进,切莫操之过急,以免让他们觉得阅读高不可攀,望而生畏。其次,还要提高学生对阅读重要意义的认识,让他们通过对各种不同内容和体裁文章的阅读,感受阅读的魅力,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领悟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品尝人生百味,感知他们未曾感知的世界。通过阅读,让学生从中获得快乐,并从无知走向成熟,使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此过程中油然而生。

  二、要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营造阅读氛围

  学生阅读的内容,不应只局限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还要涉及课外各方面的书籍;阅读的方式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教师也可向学生推荐一些有价值的图书,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还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报纸杂志,每天从中汲取新的信息,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教师教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阅读教学的典范,都可作为阅读教学的主战场。教师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共同讨论、共同研究。让学生通过阅读,自主掌握文章内容,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也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抓住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最后总结。在这样反复的'训练中,学生便会不知不觉地找到一些阅读的突破口,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诀窍,并逐步形成阅读能力。当然,任何收获都凝聚着辛勤的汗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绝不会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广大语文老师的努力和付出。如果老师们都能认真做好以上几点,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相信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较大较快的提高。

语文教学论文11

  在整个高中学习过程中,语文作为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学生人际交流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囊括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尤其是新课改之后是高中语文教材,大都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因而为了深入贯彻新课改理念,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一、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概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我国历来都是重要的大事,尤其在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改革,新课改教育理念已经注入深入人心,在注重知识文化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的学习思维,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采取不同的角度和思维去思考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就十分显著、突出。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讨

  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加强教学观念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各项知识逐一灌输给学生,当学生提出问题时给予及时回答。而这一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主要是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的知识仅来源于教材,在练习过程中往往都只有唯一的一个标准答案,且在习题练习过程中采取分类练习,而这种教学模式所秉承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导致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散。针对这一问题,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在传播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给学生传授更多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扩散,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思考空间,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打破和创新教学观念。例如笔者在进行《勾践灭吴》一文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在人物的议论和对话下突出的矛盾冲突下掌握人物性格的刻画手法外,还要求学生对文中古汉语的现象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古汉语常识,并在教学之前对《国语》进行简单的介绍时代背景,使学生对其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勾践要选择卧薪尝胆呢?如果不选择又会出现哪些结果呢?提出如此等思维发散性的问题,在学生思考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2.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以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过程中,虽然一些教师能大胆地进行创新,但在创新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难以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进行,往往难以从根本上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往往创新的表面性较强,教学形式往往都是浅层次的进行,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作为教师必须在注重教学观念创新的同时注重教材的钻研和学生创新思维和品格的培养,方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力外,还应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注入强劲的动力。例如在开展情景教学时,教学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启发,在接受课文传递信息的同时在脑海中浮现相应的画面,在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最为代表性的《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感受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的同时在脑海中浮现美丽的荷塘月色,引导学生领悟朱自清喜获超脱的喜悦之情,在无形中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是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其找出与自己不合的认知之处,从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能力,解放学生的思想。二是着力改变学生现有的思维定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私立的研究,并适当地插入相应的与学生思维方式不符的问题模式,突破学生的禁锢,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进行学习,达到强化意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开展综合性学习,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学习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文章的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学校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或者各科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学习。但需要注意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绝不是各种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需要学生综合利用一系列的知识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困惑,通过语言的活动与实践拓宽视野,发放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期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训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际,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语文教学论文12

  一、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见解

  接受美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要以学生为主导,要在阅读教学当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第一文本是原著作者进行书写的,通过学生浏览之后出现了“第二文本”。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文本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原著作者和读者进行浏览之后,然后进行一起丰富教材文本的内容。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示文本内容具有不确定性。所有的学生可以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的不同,得出独特的文本内容,所以每个读者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也大有不同。同时也可以说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不要把自己个人见解强制灌输给学生,不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被动者,而是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学生可以主动了解文本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二、理解学生对文本的差异理解

  在接受美学理论当中,提出文本内容是不仅需要作者的精心编辑,还需要读者进行感悟和创新。老师在教学之前,要先首先要以读者角度对教材教学详细阅读,然后的才能进行教案的准备。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可以促进文本创新。同时在接受美学理论当中,提出文本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是可以进行不断更新的。在语文教学时,老师可以按照文本的内容进行解析,然后组织合适的语言进行教学。在另一方面,文本内容也存在不确定的因素,经过读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才能使文本内容更加实际性。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文本内容进行了解,然后对文本的内容换成比较通俗的话语,使学生可以更快理解文本的内容。由于相同的文本,也会因读者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理解。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拘泥于标准的参考材料,要以读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去了解文本内容。由于学生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文本理解的差异性,老师也要尊重学生想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认识学生的对文本的期待心理

  在接受美学理论当中,认为读者进行浏览之前。对文本存有期待的心理。但是读者有自身的思维,有本来的的认识,在心里面已经存在都文本的最初认识。所以学生在进行浏览文本时,也会因为本身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审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对文本不同的解析。但也是期待心理的不同,使文本的.解析出现多样化和独特化。在以往的阅读教学当中常常会规定一种比较标准的解释,这明显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的新课标比较多关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生在浏览文学作品受的时候,可以得到不同的阅读经验。老师在教学时,要多关注学生期待心理的不同,给于同学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的机会,使同学们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获得不同的阅读的经验。

  四、面对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

  在接受美学理论当中,提出不同的文本也存在比较开放的状态,其内容和结构都是可以变化的。文本的内容是可以不断充实的,经过读者的不断进入自身的理解,可以丰富文本的意义。在阅读过程中,文本是可以通过读者对文本的不断改造,而赋予文本新的意义。文本的特点,可以要求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实现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在使用教材之前,其是有发展空间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能力,对教学进行深层解析,来补充文本内容的不确定之处。总之,在接受美学理论中,老师可以看到文本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老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可以从阅读文本当中获得不同的感悟。同时也要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从文学作品当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语文教学论文13

  一、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课堂上大量讲述,学生课后大量训练。这种做法不仅本末倒置,消弱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而且这种做法“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并且旷日持久,教学成效在高密度和大强度的讲述训练中也被逐渐地抵消。高三语文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一是应给学生创造宽裕的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师不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学生,不再施以不必要的压力;二是应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适当的、必要的指导和管理,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益,教师就应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延长时间、增加题量的做法,而是应该要精选试题,精于讲述。

  教师对语文知识的讲解,不应是面面俱到、事无巨细的简单讲述,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教师教学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有些内容甚至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想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对已有的知识精心筛选,忍痛割爱,要考得少,要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而从有效考试中,我们可以审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指导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能力,让考试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首要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解决存在问题的条件,进行知识的积累与归纳,为有效训练作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正确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可能性。只有这样,高三语文教学因此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调动和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一个教师的真正本事就是解放学生、开发学生、发展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立足于把学生当主人;立足于发动学生积极主动、快乐、有效地学习,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命力。各个层次的学生觉得自己是课堂主人,都有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时间和机会,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快乐,自然就会取得好成绩,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教师的目的和学生的行为产生共震。高三复习课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大量的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去点燃学生的热情。教师应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表扬,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奋发向上不懈追求。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允许而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不同见解,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创设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特别是面对这么多的习题,高三学生自然会有些疲累和厌烦,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热情引导以及趣味横生的语言,常常会给高三学子带来些清新和活力。老师应给学生多创造些认识自我的机会,多让他们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来,从而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比如,选定训练题后,学生可以提出自己做训练题时发现的疑难问题,如果这一疑难问题带有普遍性,教师课堂上便给予回答。如果没有普遍意义,待下课后个别解疑。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动脑、动口、动手。练习的最终目的不是找到训练题的答案,而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多年来的高三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断优化课堂结构,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高考语文复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语文教学论文14

  1.构建成熟的小学语文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而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实现对于课堂、生活以及社会三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成熟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第一,教师应当更加注重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将课后作业布置得更具实践性与运用性,通过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比重,达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的。第二,教师要第一理论与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科学合理的设计语文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听说读写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表达、理解以及沟通能力。第三,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通过竞争等方式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

  2.优化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单一的实践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反感,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优化环节设计,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提供良好的保障。第一,教师应当采取“抛锚式”与“范例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抛锚式,即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同或相似的情境将语文学习现实化,在学习情境的创设中,要选取与课文主题或学习主题紧密相关的场景,选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这一过程就是抛锚。之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解决问题线索,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思考与探讨,最终找到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范例式教学,即通过教师对于范例的分析入手,向学生讲解原理与规律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归纳,最终实现对于知识的迁移与整合。第二,开设内容丰富的社会调查以及见习课程。例如,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考察与参观,真实的感受参观单位的工作情况,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让学生深入基层,更好的认识社会,在实地调查结束之后,学生应当依据调查实际,对调查进行分析讨论并提交可行建议。社会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观察发现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语文实践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书法比赛,看看谁的识字量大,谁的书法更漂亮;开展读书比赛,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开展模拟辩论赛,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合作协调能力;开展演讲比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

  3.完善小学语文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

  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完善的`配套设施。第一,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所需的各类硬件设施,例如建立图书馆与阅览室,并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使其发挥最大效用。第二,完善各项语文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对语文实践教学进行灵活合理的管理,让教师的教学开展有章可循。第三,对教师的语文实践教学进行存档,以加强监督管理,同时对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其理论水平以及语文实践教学能力。第四,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安全。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对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应当优化实践教学体系,精细设计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软硬件措施,以提升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论文15

  《白杨》取材于六十年代支边一事,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因此,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之教学目标。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一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二要抓课文中的联系点,即把白杨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联系起来。这就是为本课教学树起的“靶子”,本课的教学定位、定向于此。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突出以下几点:

  一、抓思路,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

  课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点———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一顺序来组织文路的。文中巧妙地运用了三个问句,承上启下,串联全文,句句递进,引向深入。第一问句“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引出白杨,理解其“高大挺秀”的形象;第二问句“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理解其“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点;第三问句“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理解其象征意义。教学中,应把三个问句作为“突破口”,并围绕三个问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联系,挖掘内涵,深入理解体会文中寓意

  应该说,学生认识了白杨的形象,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体会出白杨的象征意义(爸爸的心愿),本课的教学目的就已基本达到了。但由于时代的间隔,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作到设身处地心领神会的。针对这一难点,应采用“上钩下连”的方法,上接“特点”,下连“三个只知道”,从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中,挖掘出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正喻义———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杨的`象征意义。进而引导学生从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而不知道父母是边疆的建设者;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而不知道父母带他们来新疆安家落户、扎根边疆的心愿,让他们在这里念小学、中学、大学,将来成为第二代、第三代……的建设边疆的接班人;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而不知道边疆还十分荒凉贫瘠,需要付出几代人艰辛的劳动,才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这样,由表层到深层,既使学生理解了语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义,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义,更挖掘了语言包含的底蕴,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鸣,使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文和道达到完美统一,可收到一举数得之效。

  三、重训练,以读为本,兼顾听、说、写的训练

  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首先须突出“读”的训练。可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默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会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使感情共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口诵心惟,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其次,要进行思维训练。本文理解中心思想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思维也渐渐深入,对问题的认识就会逐渐深化。尤其是通过本课所设计的根据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的训练,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对思想内涵的理解深度。再次应说、写并举。理解白杨的特点,要通过抓关键词句完成。即找出“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两个句式归纳出白杨的特点,并相机用这两个句式练说;等到理解了白杨的象征意义这段文字后,再带着对边疆建设者的崇敬与爱戴,让学生用这两组句式去写话,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而可放手让学生畅谈“你父母对你的希望是什么?你如何去实现它?”从而潜移默化,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论文11-07

语文教学论文05-19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11-10

浅谈语文教学论文11-11

语文教学论文(必备)05-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优选)语文教学论文05-21

[热]语文教学论文05-21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