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09 15:07:20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推荐)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推荐)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阅读内容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因此,要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平台,并指导他们进行有效阅读,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有效阅读;阅读技巧;文化修养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整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核心内容,不论是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还是在语文考试所占的比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做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理解范围,获取更多的有营养的知识,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加文化底蕴,可以帮助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得更好的语文成绩。基于这些益处,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一堂高效的阅读课。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而阅读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些不足不容小视。首先,阅读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多,任务重,语文老师要顾及全部的内容,所以能够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太少,导致学生阅读教学的内容只局限在教科书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阅读材料和时间来支撑,这样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其次,教学有点为了考试而考试,而不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阅读在语文考试中的比重的确是很高,这让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阅读教学,这一点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但是,为了能够短时间内提高成绩,教师的教学太应试化,没有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启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和理解,进而可以认真的思考问题。最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涨,参与性不强。现在的学生对书本上的文字东西并不感冒,反而是对微博、知乎上的文章感兴趣,这也是受到了互联网的影响。再加上,平时的语文阅读课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也不高,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读,学生在下面记,这种机械化的学习很难让学生有兴趣继续学习。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索

  2.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支撑学生不断前行的内驱力,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要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一个爱阅读的好榜样,如果教师都不喜欢阅读,怎么去培养学生呢?而且,只有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强大,才能用华丽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具有感染力的表达去影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愉快体验。此外,阅读文章里的一些情感的表达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体验感知,像友情和亲情的抒发,学生都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来理解。让学生感觉自己和文中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通,从而拉近两者的距离,像是一次情感的交流,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这样很容易就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阅读也是有一定技巧的,不是整篇文章可以全都顺利读下来就是阅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一定要避免学生这种盲读。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或者自己在通读文章之后要提出自己的疑问。因为只有在阅读后回答出问题或是提出问题来,说明学生是边阅读边思考的。另一方面,进行有效阅读,可以让学生阅读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多关注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联想到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文章所传递和表达的情感能够准确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2.3提供广阔的阅读平台

  阅读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语文教材,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为学生的自主阅读铺垫出一条通天大道。首先,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做背景,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内容相近的文章,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让他们可以自主的阅读。其次,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去图书馆借阅书籍,阅读的题材越多越好,只有阅读资源的丰富才会增强学生更多的体验,能够帮助他们去理解阅读思想。最后,要利用网络的便利,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通道。可以建立一个班级阅读微信群,教师可以将自己阅读到的好文章分享到群里,学生也可以将自己认为很好的文章分享出来,让大家都可以欣赏和品鉴。

  2.4增进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的气氛一般都是很压抑的,学生很容易被催眠,这种状态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没有积极作用。教师要开展有教育价值的阅读课堂,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强调师生合作交流,不是让教师监控学生去完成阅读任务,而是正确的指引学生如何进行有效阅读。并且,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和谐融洽,也有利于学生减轻内心压力,在教师面前可以轻松的表现自我,释放天性。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对他们的一生都十分有益。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启发和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阅读,同时要大力推广阅读的好处,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李英华.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04

  [2]李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培训.20xx.05

  [3]孙玉芬.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才智20xx.07

  作者:倪美森 单位:福建省仙游县金石中学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2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古代论说文教学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培养学生古文素养及语文综合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清楚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选择有效途径及方法实施科学合理教学,从而使古代论说文教学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进而使学生古文水平及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教学

  随着现代社会上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文教学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古文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而古代论说文就是古文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因而科学合理进行古代论说教学也就十分必要。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代论文文教学,并且应当通过有效方式对古代论文说实行教学,从而使实际教学需求及要求能够得到满足,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更好发展。

  一、古代论说文概述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论说文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文体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然而关于其性质及特点一直缺乏相关论述,直至南朝时期刘裸才系统论述古代论说文,将其确定为辨别是非及研究道理的一种文学形式。对于古代论说文而言,在整体文章中“论”属于其主要部分,其主要包括的内容就是论断、言论及论述,在;论述使可选择某一事物作为对象,也可将某一人物作为对象,其论述内容比较广泛,可涉及各个方面相关内容,而这些比较丰富的论述对象及;论述内容使古代论说文价值得以很大程度提升,为论说文较好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古代论说文中除论之外就是说,而说所指的主要就是解释说明某一事物或者阐明某一道理,这一类文章也包括很多。

  二、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教学方法的应用

  1.文本细读法在古代论说文教学中的应用。在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深入详细了解文章内涵,而后与文章相关材料相结合,分析及研究文章中所运用相关修辞方法及叙述方式,特别对于文章结构应当深入进行分析,从而深入挖掘作者所要表达文章真正内涵。与普通文言文教学相比较,教师在实行古代论说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文章文本细读加强重视,从而保证对文章主要内容真正体会,对于作者所表达文章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也就是应当对文章中各种细节应当认真进行查找,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角度把握整体结构,这一点使较好开展论说文教学的基础。对于古代论说文而言,其十分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一词多义,即同一个字具有多种意思,且能够表达出多种丰富内容,这一特点的存在往往会在思想方面出现混乱情况,因而很多单音节词语逐渐衍生出众多多音节词,从而使语言表达方面能够更加准确、流畅及丰富。所以,在古代论说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作者主观层面意思加强理解及思考,即应当清楚理解作者选词及用词真正目的,同时需要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真正意图,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将文章内容更好掌握。另外,在高中古代论说文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对文中句子进行详细分析,文中句子通常都是多个词语连缀组成,然而整句话真正含义并非就是这些词语意思相加。由于古代论说文对于句子逻辑性、联系性及条理性比较讲究,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对句子加强研究,对句子含义认真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理解文章句子,从而对整个文章均能够进行较好理解,得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2.比较教学法在古代论说文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教学法属于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及价值,特别在古代论说文教学中表现出明显优势,通过对该方法进行科学合理应用,可使学生更加积极进行思考,使学生在古代论说文学习过程中能够实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可更好获取相关知识,从而保证教学效果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在古代论说文教学中,比较教学法应用方式包括很多,首先教师可对不同文体之间横向比较进行利用,即将论说文与其它文体实行比较。比如,在实际教学中可对《寡人之于国也》和《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两篇文章实行比较,《寡人之于国也》属于典型论说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属于传状文,两篇文章所讲述内容均为战国时期历史事件,然而由于文体存在差异,其论文方式及论述目的均存在一定差异,《寡人之于国也》主要通过语言对话形式论述,表达一种政治主张;《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记叙方式讲述人物故事,突出文中人物的形象。通过对两种不同文体进行比较,教师可引导学生更好理解论说文与其它文体之间所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更好理解论说文所具备价值及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对不同文体进行比较之外,还可对不同作者之间进行比较,通过在这一方面实行比较,可使学生更好把握不同作者思想上存在的共同点,通过从不同角度实行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好了解古文论说文特点,在此基础上更好对古代论说文进行学习。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古代论说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科学合理开展古代论说文教学属于重要任务。在高中论说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充分认识论说文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方法实施论说文教学,从而保证论说文教学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红.参与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论说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xx,(59):70.

  [2]孙庆霞.高中语文古代论说文教学研究[J].中学语文,20xx,(06):18-19.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外国文学作品进入高中语文教材,对提升学生审美品位,开阔学生文化视野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存在的一定难度,文章从中外文化差异、中学文学创作手法等方面,分析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难点,并指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即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和重视课外阅读。

  关键词:高中语文;外国文学;难点;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和人文学科,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品位。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积极弘扬传统文化,还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外国文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重难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在外国文学学习中不断进步。

  一、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难点

  1.中外文化差异

  受生活环境、民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中外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更多的是论述人性与文化的,较少出现带有强烈政治批判色彩的文章。因此,当学生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海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学作品是,就较难理解其文学含义。此外,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中涉及到的伦理关系、婚姻关系等因素,也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进行适度的讲解和引导。

  2.中学文学创作手法

  相较于中国文学创作,外国文学作品较多运用意识流、蒙太奇、冷漠、同时性、荒诞等创作手法。例如英国作家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就是采用了典型的意识流手法。高中学生对外国文学中的创作手法相对陌生,这无疑为其阅读增添了很大难度,因此,教师在外国文学教学中必须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

  二、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策略

  1.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外国文学作品的讲解和阅读,将外国文学教学视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文化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全方位解读外国文学作品。例如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树的小说、川端康成的散文、莎士比亚的戏剧等,都是对世界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家、作品,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外国文学作品,并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外国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国家文学创作的特点,启发学生形成更加开阔的文化视野,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首先,可以采用情景迁移教学法。即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解析作品中的情感和人物形象,并引导学生将作品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领会作品内涵。例如,许多学生在学习《项链》这篇小说时,很难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等级制度,及其对主人公心理产生的影响。这导致很多学生将马蒂尔德视为一个贪慕虚荣的女人。这无疑未能真正领悟到作品的实质内涵。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情景迁移,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主人公的行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马蒂尔德,美丽动人但却生活贫穷,但一些以前不如你努力的人却锦衣玉食,你是否会心有不甘呢?这就可以促使学生联想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曾出现类似遭遇和情感,认识到马蒂尔德也只是为了追逐幸福生活。在这样的情景迁移中,学生会逐渐体会到主人公的心酸与无奈,进而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其次,还可以采用对照教学法。即将多种作品或材料进行对比学习,在比较过程中对作品进行多方位解读。这种教学方法相对自由,既可以比较作品的形式,也可以比较作品的内容,还可以比较作品的'情感。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中,主要是比较中国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作品,还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也可以运用探究教学法。例如,在学习《守财奴》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为学生布置探究任务:介绍并分析世界文学作品中的吝啬鬼形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并选择合适时间进行汇报总结。这种专题探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力,并对葛朗台、泼留希金、夏洛克、阿巴贡、严监生、等吝啬鬼形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文学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中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外国的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内容,对中外文化差异有更加科学的认知。当然,教师也要积极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了解外国文学的新理论和新作品,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并结合自身的阅历,对所读作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思考。同时,教师还应当向学生推荐合适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充分利用课前、课后时间,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兆新.中学外国文学教学的现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xx,(6).

  [2]陈利娟,张利钧.从高校中文系学生的文学素养反思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J].教学与管理,20xx,(12).

  [3]刘晓丹.新时期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外国作品选编概述[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xx,(10).

  [4]伍娟娟.从比较文学视野看中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中的选材和教学[J].网络财富,20xx,(3).

  [5]敖琦.中学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xx.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4

  摘要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导线,通过问题来探究语文教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任务设计成问题串,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增进课堂活跃度,让学生在问题中提升语文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问题导学”教学实施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以问题为载体,旨在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实践,来拓展语文思维,获取语文知识,养成语文习惯。在“问题导学”中,课堂知识被设置成为问题串,学生以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为指引,来建构知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一、“问题导学”教学的四个特点

  “问题”是贯穿“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节点,也是深化语文教学目标、化解教学难点的主要方向。其特点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学生是“问题导学”的主体,是参与问题建构、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二是教师引导角色的关注。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以具体的学习问题为引线,引发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课堂讨论,拓展并点拨学生从问题中获得学习方法,增进语言能力。如以肯定、鼓励、放手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三是对问题的探究性关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所构建的问题主要是渗透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不同能力,让学生从探究中来掌握语文知识。四是教学的层次性关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以问题的多重感知,来构建有变化、有梯度的问题,促进不同层次学生获得成长发展。

  二、“问题导学”教学过程实施

  1.质疑问题

  在高中语文“问题导学”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方式很多,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还可以在课后。但对于问题,既要突出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还要融入课程设计,便于学生从“问题”中拓展思维宽度。通常,在课前预设环节,我们会列本文问题学习单,学生根据预习单去预习和思考。在预习过程中,可以质疑问题,也可以带着问题去预习,并在课堂学习中,将问题进行解决。在学习《我与地坛》一文时,作为抒情性哲理散文,篇幅长、立意深,对于文本的主题把握较难。我们在预习单上设置:标题为“我与地坛”,但从文章所写“我”与“地坛”外,还写了什么?史铁生在园中思考了那些问题?得到那些结论?这些问题的预设,伴随学生的预习环节,可以让学生了解预习的要点,并在预习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升预习效率。同样,学生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梳理,可以在课堂上展开探讨与交流,增强问题解决的自信,也从课堂上实现了创新教学。

  2.互动解疑

  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不仅是发现问题,还要解决问题。互动解疑,就是围绕问题,由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课堂互动,化解教学疑难。互动解疑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掌握“问题导学”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祝福》时,对于问题:祥林嫂的生活经历是什么?怎样理解“生命中没有春天的女人”?祥林嫂与鲁四爷两个人物形象的描写角度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化解,单凭学生个体是无法完全解决的,我们可以设置小组合作讨论方式,从相互分析中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对无法解决的问题,交由班级师生共同讨论。如此,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也是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成了真正的课堂主体,学生能够从问题的分析、解决中真正读懂文本,提升学习效率。

  3.精讲排疑

  通常,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般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学生可以完成。但对于一些难点问题,教师需要从点拨、精讲中来化解。问题的设计与化解,学生在问题的参与中,要与教师结成合作关系,教师要通过教学讲解,以少的课时化解难点问题,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在学习《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关于文章的'时代背景、人物故事介绍,教师可以给予着重强调,特别是对民主个人主义、自由主义错误认知的批判,揭示美帝侵略者的本质,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该文的主旨思路。

  4.练习反馈

  课堂练习也是“问题导学”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练习反馈,为教师优化教学提供思路。高效课堂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学习反馈。对于“问题导学”中的练习,教师要明确目标,不能搞题海战术,避免课堂练习丧失方向。在练习环节,可以是结合文本基础知识,也可以拓展其他知识,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设置专门的训练重点。但总体而言,课堂练习与反馈,教师要关注问题的解决,要能够总结学生的反馈结果。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我们设置文学常识填空、加点字解释、古今异义、句式判断、文言翻译等练习任务,让学生能够从中全面提升语文能力。

  5.作业拓展

  “问题导学”教学设计中的作业环节,也是教学重点,在作业设计上,要衔接课堂知识,拓展学生语文视野,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延伸。当然,作业方式可以灵活,便于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完成。如作业设置为基础型、巩固型、提高型三类层次,能够完成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的逐层提升。

  三、结语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将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问题为纽带,来贯穿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体,问题为引线,让学生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获得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5

  一、当前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所存问题

  (一)兴趣较低,阅读面也较为狭窄,同时积累量也相对比较少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记诵状态,在知识迁移上容易受到约束和限制,缺乏一种宏观审读,也就更谈不上个性悟读或者审美解读,最终造成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上非常茫然,一切为了考试而学习,未真正领悟到古诗词所蕴含各种艺术美,自然而然其自身文学素养也就得不到提高。

  (二)教学策略过于单一和形式化

  古诗词自身具备内容含蓄、语言凝练、表达巧妙、文句变形且语义跳跃等特征,而这些特征也使得其并不像白话那样浅显易懂。对于大部分古诗词而言,并不是简单地通过文句挖掘就可明白其内在所蕴含意义,而这无疑也为学生学习古诗词加大了难度。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旧采用是一种“填鸭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导致古诗词自身语言所具备灵活气韵得不到展现,使其审美趣味逐渐下降,最终使学生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受到影响、限制,造成其教学质量低下。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和实施

  (一)基于古诗词自身文体特点所采取策略

  1、在技法上进行突破。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语言也在发生着一定变化,若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望文生义来理解古诗词,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古诗词理解上产生误区。在古诗词中,其语言较为含蓄,通常情况下,作者不会将自己情感直接地表达出来,而是借助于事、景或者物,通过谐音、比喻、用典、互文、拟人或者借代等方式来表达。鉴于这种特性,笔者认为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想突破这种语言理解障碍还必须得掌握相应艺术技能,从整体出发,根据语境进行联想,对词义进行动态地介绍,将一些困难古诗词转变成为容易理解语言。比如高适《燕歌行》、《封丘作》这两篇诗歌中,有“烟尘”和“风尘”这两个词语,尽管二者只有一词之差,当时在词义上确有很大不同。在教学时,教师可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借助于工具书,使学生能够明白《燕歌行》中“烟尘”指是战争,而《封丘作》中“风尘”即可理解成为流言蜚语和地位卑微者生活,又可理解成为战乱。

  2、结合古诗词自身意境,进行情境再现。在古代,诗人将客观物象来作为其创作素材,通过加工与提炼以后,将其转变成为渗透着诗人自身情感艺术形象。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明白这一特性,注重学生感官激发,进行古诗词意境再现,正确引导学生在这种意境中来解读作者所想要表达一种思想,借助于具体物象,使学生可从不同形态上来审视诗词所蕴含内涵,通过日常体验与观察来逐步增强学生对于物象感受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词现实意义。同时还应将意象进行归纳和总结,辨别不同诗词作品在意象上所存在不同,正确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所呈现出意蕴进行细作与辨析,通过学生自己辨析,使其能够更好地领悟作品所反映出来意象之美,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联想,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表面语言符号进入到相应情境中去,从而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二)教学方式融通与创新

  1、在进行诗文阅读时,应从整体出发把握诗歌,结合诗人所处时代、社会环境以及其自身生活状况等,这样才能够在一个大语境中,从浅到深地认识和理解诗词所蕴含意义以及作者创作这篇作品宗旨。比如进行山水诗这一专题教学时,在对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所创作山水诗和中唐“韦应物和柳宗元”所创作山水诗之间异同进行比较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对当时唐朝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明白盛唐与中唐之间二者在本质异同,使学生就能够认识到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所创作山水诗更多是表达作者对于生活和自然喜爱;而在中唐时期,“韦应物和柳宗元”所创作山水诗则更多反映出了作者低落和无奈心情,表达了作者自身清淡高远以及孤寂意趣。

  2、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在进行诗词鉴赏时候,教师应该利用母语这一课程资源意识来增强古诗词和日常生活、社会以及世界之间联系,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传统文学艺术所具备各种象征。同时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古诗词教学场景,从而增强学生自身感性认识。

  3、加强学生实践创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深刻认识到古诗词内涵,更加客观且全面地理解作者自身情感,继而提高其对古诗词进行鉴赏能力。要注意是,在进行写作与创作过程中,这种“写”并不是指简单仿写,而是把一些简单阅读行为变为一种形式多样且灵活创造性行为,同时还可在原古诗词上进行改写。比如在进行王维《山居秋暝》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抓住文章中所呈现出意象以及诗歌自身特征,借助于创造性联想以及具体形象补充,让学生利用散文式语言来进行描述,使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王维诗歌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意象。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6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转换的现状

  我国的教育发展到现在,仍然存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尤其是高中生,由于面临高考与升学的巨大压力,为了能够在语文考试中取得高分,往往会在学习上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但是这样的学习方式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学生成绩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高中语文老师一直是知识的灌输者,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为了应付高考,老师有时候不得不采用更为直接的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或者通过增加学生的学习强度,以期提高学生的成绩。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老师的讲课往往会显得相对枯燥,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定位恰恰相反,往往是知识的承受者,是浇灌的对象,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客体。学生的学习显得相对被动,需要老师不断去引导,一般难以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创新思维不突出,学习效率不高。学生虽然在学习上刻苦用功,掌握大量的资源,却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处,学习显得空洞乏味。这种传统的定位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它与我们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不相符,教学效率也较为低下。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转换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应该要能够做到另辟蹊径,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教学,让学生能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转换的必要性

  (1)新课标改革的需要新课标改革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期许,对老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新的定位。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我国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与变化,原有的教学观念与教学体系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在新的环境下,教学方式正在悄然变化,老师开始投身到新课程改革中来,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较之前发生了较大变化,许多老师开始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同时也开始审视自己和学生的地位。

  (2)教育人才观变革的需要现代教育对人才观有了新的定位,面对教育人才观的变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也要发生变化。新课程改革不断对原有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产生冲击,试图打破原有的教育模式,不再扼杀学生的天性。新课改主张高中语文师生地位转换的课堂教学研究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唐旭淦高中生发挥创新精神,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就离不开语文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而这些又都离不开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的转换。

  (3)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主动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原有的教育方式下,教育流程往往过于简单化、格式化,老师会倾向于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学习被动低效,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

  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转换的途径

  (1)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的转换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学习,主动去学习,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老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一些活动,如观看影片、情景设定、户外活动等,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往往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之一,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师生地位转换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课程学习之前,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而是能够让学生主动去思索,同时去发掘与课本相关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正式上课之前,可以让学生对预习的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大家相互交流,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

  (3)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是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高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到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亲自动手做过的事情,往往会比老师演示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学生也更容易开动自己的思维,创造力得到提升。

  4。总结

  要让老师与学生都成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进行师生地位的转换,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不断地引导,不断地去指导与启发学生,让学生积极配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开阔思维。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高中语文师生地位转换的课堂教学发挥到极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唐旭淦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7

  摘要:微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当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迅速提升,相应的高中语文素养也可以在其中得到有效的培育。伴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微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当中的运用更加频繁,但是很多教师找不到切实的语文训练方向,导致实际的语文教学差强人意。主要对微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训练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微写作教学;高中语文;训练方向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不同于初中和小学的语文写作,高中语文写作要求给予学生一定的写作深度,能够深层次触发学生的写作思想,并将学生感悟到的生活知识实时地通过写作表达出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呈现出了很大的偏差,很多教师无法针对学生开展实时的教学方案,反而形成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教学导向,使得学生过于注重知识理论方面的学习,而在写作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建树。新课改到来以后,我国的教育领域形成了全新的教育观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综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而对于高中语文而言,写作能力无疑是其培育的一个主要内容。在这样的状况下,高中语文应当切实加强对微写作教学的运用,全面提高整体的写作教学质量。

  一、微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训练方向

  在高中语文运用微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微写作教学与普通的写作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其篇幅较小,而且主要要求表达学生当前的思想及内心情感。微写作教学需要满足实际的语文训练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一些最为切实的训练方向。

  1.情感性文章。在进行微写作教学的时候,教师很容易在课文当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抒情文章,而在这类文章的引导下,学生的内心会不自觉地出现各种思想情感,而且亟须表达出来。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表达。如:绿叶迎合着微风,扭动着自己的腰肢,似乎是对家乡的放不开,虽然喜欢,但却难以跟随,因而只能说声离别。教师可以以“家乡”为题,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写作,全面描绘当前的思想感情。写作方向可以主要集中在学生内心情感的描述上,由于时间有限,不需要进行其他内容的阐述,否则会显得十分累赘,而且不利于整篇文章的合理优化。

  2.描述性文章。在高中语文的课文中,有很多的内容都是对美好景色的描述,而其用词十分精炼,能够深切地引起人们得共同认识。教师可以在开展这些课文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定某一景色或者事物,然后由学生进行相应的描述。这一微写作训练不仅训练着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学生感知能力的彰显。在进行景物描述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要求学生的文章保持一定的干练,不需要过多繁琐地描述某些事物。如:清晨的阳光散发着独特的气息,给予了大地希望和生机,美丽的朝阳逐渐覆盖到了小草的身上,赋予了其无限的希望。前后两句有着明显的重复描述意境,并且整体的意境十分冲突,在微写作的时候应当尽可能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

  二、微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训练

  1.加强对学生基础写作认知的'积累。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学生有着良好的基础写作认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加以不断提升和优化。教师在开展微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为学生积极设置一定的写作引导题目,保持由低到高的发展状态,推动整个高中语文训练得到相应质量的提升。比如一开始的课堂微写作,教师可以将方向选择在较低的层次,如对某一课文的读后感,学生可以这样阐述自己的读后感:通过对本文的阅读,我了解了当前的生活是无比珍贵和美好,我们需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时光,不断完善自己生命当中的一切美好事物。虽然文字不是十分干练,但却是写作的引导基础,而且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2.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微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的运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可以切实训练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是能够给予学生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空间。教师在开展微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写作方法的传授,积极给予学生一些创新的写作方法,如倒序、悬疑引出、前后衔接等,都可以用来作为写作的主要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认知,进而优化整体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水平。如:在描述生命时,可以用哲理性的句子描述:生命就是时间的一个过程,时间不断地走过,我们的生命也在不断地消逝;也可以用描述性语句阐述:生命是父母在我们呱呱坠地那一刻带给我们的希望和寄托,鼓舞着我们不断地成长和发展。

  总之,微写作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训练有着相当高的适用性,教师应当加强微写作教学的优化和拓展,使得学生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写作能力,积极优化当前的语文素质培育。

  参考文献:

  [1]张晓娟.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要点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2).

  [2]吴萧萧.用“微写作”沟通作文与生活[J].语文教学之友,20xx(2).

  [3]郭家海.基于语篇写作视角的写作核心素养“点”[J].中学语文,20xx(1).

  [4]索菲娅司马义.高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学),20xx(12).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8

  一、目前为提高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面临的问题

  我国目前大部分中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气氛低沉,学生学习不积极,缺乏课堂活力,这是一种普遍问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位的想让学生多掌握语文知识,在课堂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课堂上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课,主体学生机械的记笔记,参与教学中的活动没有,这种教学方式或略了主体学生,主体学生只能是为了在考试中考取好成绩而背书,没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

  二、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多媒体课件教学

  在科技不断创新的今天,多媒体技术的利用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操作不当效果不明显,因此要严格把握课件的'使用时间和时机,在平时教学中不能将所有的单元教学内容都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二)正确合理采用任务教学方法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语文课堂也是如此,经过教师的实践教学任务教学法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任务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每节课或单元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提出一些问题,设置一些任务,在讲授之前布置这些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去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例如,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时,因为文章相对较长,学生很可能因为文章长而懒于阅读学习。在讲授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任务:

  1、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本片文章的艺术写作手法是什么?

  3、阅读完文章之后,你对文章那一部分影响最深,阐述一下理由。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就不可能漫无目的,就可能在阅读过程中寻找问题,而完成任务找到答案,这种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展,同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适当采用表演法,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结果,原因是任课教师教师没有适时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要想活跃起来,任课教师根据一些教学内容可以适当加入表演法,甚至引导学生参与到表演活动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例如,教师在讲授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莱特》时,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分角色表演,使学生在剧情内亲身体会人物的心里变化感情,感受人物的在不同场合的心理活动等等,这些亲身参与有利于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含义、艺术手法、主人公的感情。表演法的的运用,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出现了瓶颈问题,急需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解决,因此,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革新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急需解决。将创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施,才能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水平,更重要的问题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学生能在高考或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9

  【摘要】在学校教育中,有效教学是一项孜孜以求的教学相长课题。所谓“有效教学”,又叫高效教学,与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相对。它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理念下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活跃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语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情感性;生活化;自主化

  新时期的有效教学,既不表示教师有无完成教学内容,又不纯粹指向“在最短时间内教学最多内容”,而是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始终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二是始终关注教学效益方面;三是始终关注准备策略的问题。

  一、以情感性策略为引领,努力开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活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教学原则是课程实践活动的永恒指向,没有情感元素的渗透和融入就谈不上“效率”。教师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感性教学活动,则能从寓教于乐中攫取不容忽视的“情感智力”效益。如教学《虞美人》时,笔者导入如下:“这首词的作者是谁?他有什么不同一般的身份?”学生们随即答道:“李煜,他是南唐后主,是南唐皇帝的身份。”“你们只说对了一半。”面对学生的困惑一片,笔者进一步强调:“我们只能说李煜是曾经的南唐后主,因为在创作《虞美人》之时,他其实只是一个阶下囚,准确地说,是一个徒有虚名的‘违命侯’。公元987年七月七日,这一天正是李煜的生日,他创作《虞美人》并命乐伎演唱,在惹怒宋太宗后被赏毒药赐死。也就是说,这是作者李煜的绝命词……”这番介绍,既可发挥引人入胜的作用,又有助于学生对词意的理解和把握,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以生活化策略为抓手,努力开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活动

  无论是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都在强调“教育与生活”相辅相成的关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情趣,丰富课程内涵,拓展学习视野,增加教学厚度,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从中获得深入浅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以阅读篇目《范进中举》为例,笔者把“范进现象”与现代生活中的有些人主动放弃高考,有些人“回炉”深造,还有些人坚持以“圆大学梦”为追求等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认真思辨和讨论比较中切实体会到“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性”和“现代社会制度的幸福指数”。再如教学《拿来主义》时,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披露了有些政府官员出国考察时不是在“学习和借鉴先进”,而是在赌场上“尽显一掷千金的奢靡风采”。这让学生不仅领悟了“拿来主义”的内涵和意义,而且高度认识到“拿来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以自主化策略为平台,努力开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活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课程理念呼唤和“核心素养观”感召下,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为主的自主化教学不仅掀起了阵阵热潮,铸就时代教育的最强音,而且越发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强劲发展态势。在高中语文课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以个体独立和合作探究为主的自主化教学活动,是一项“功在当今、德在千秋”的战略长效机制。以《琵琶行》教学为例。笔者首先提出如下系列问题:(1)我们难以想象,作为一个高居庙堂之上的政府官员的白居易,和作为一个沦落民间卖艺的普通女子琵琶女,是如何相互成为一对“异性知己”的?(2)他俩的情感链接点究竟在哪里?(3)琵琶女这一人物形象如何?如果你是白居易究竟会如何感想?接着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开展“自读自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总结共享”的自主化学习活动。作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笔者根据实际需要提供一些必要性“顾问”。

  四、以个性化策略为指向,努力开展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活动

  个性发展既是新课程理念中的关键词,又是素质教育发展中的核心元素。“以生为本、尊重个性”“以学为主、发展个性”———为新形势下课程教学活动作出了战略性指向和战术性指导。就现代教育而言,个性化教学的`最佳代言在于两个层面的两种做法:一是“因材施教”。在学生群体中,个性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永不消弭的。开展因材施教的学科教学活动,既十分必要又非常重要。二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蒲松龄的《狼》阅读教学为例。在教后讨论环节,有些人认为,“贪、残、野、暴”四大特点正是狼族“艰难求生”的本质和本领。此外,狼族还有难以企及的优秀品质,集中体现在“公狼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整个狼族具有“绝不独自求生、群体协作的团结精神”。现代企业之所以强调“狼性文化”,就是因为人类社会对整体狼性的重新认识和极度欣赏!尤其在充满竞争和合作的今天,狼性文化更值得推崇!这难道不是“个性”“有效”吗?综上所述,有效教学是一项知易行难的艺术性实践课题。然而,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为上位标准,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就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赢得令人期待的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0

  摘 要:近几年,材料作文频频出现在高考试题中,教育工作者们对于材料作文的研究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材料作文中难点莫过于确定作文的立意,快速准确地确定作文立意对于高考作文来说,就是成功了一半。对于材料作文,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旨,通过对主旨的分析确定作文的立意。对于高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阐述了一些想法和观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由于材料作文相对于命题作文,更能考验学生的思维方式,所以被广泛地应用在高考作文的命題上。当我们进行材料作文写作时,首先要对材料有一个整体的分析,找到材料中的关键句。然后根据找到的关键句,进行作文立意的设计。在写作前,立意的设置不一定是唯一的,多角度、多方位地发散性思维,会有许多不同的立意。找出立意设置最贴近出题者主旨的立意进行写作是最容易成功的一种写作方式。设置恰当的作文立意是材料作文的难点,也是重点。设立了正确的作文立意,写作就会变得容易。

  一、学生进行材料作文写作的现状

  在进行材料作文的写作时,学生常常会走进一些死胡同。比如:对于材料的分析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根据材料,随意写作,与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相背离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说明学生对于材料作文的写作在方法上还有待提高。

  1.学生对于材料作文的关键点找得不准确,拿到作文材料后,学生没有认真地寻找所给材料的关键词或关键句,从而失去了对材料的把握,导致立意偏离了材料主旨,有些学生在进行写作之前只是着急去写,而对于所给材料缺少分析,这样也会使他的写作出现以偏概全的现象。

  2.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总是停留在材料表面,而不进行深层的探究,这是最不可取的写作方式。只停留在表面上的内容,而没有得到升华的写作是没有灵魂的,这种泛泛而谈的写作只是一种词语的叠加,经不起内容的推敲。

  3.学生对于最佳立意缺少判断,有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也会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寻找作文的立意,但是他们却总是找不出最佳的立意。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在平时对于文章的阅读只停留在表面上,从来不进行深入的思考,长久下去,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从而给写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改变材料作文的写作现状的几个方法

  针对以上几个写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1.深入理解材料,找出关键词语。这个词语可能是这篇材料的关键所在。拿到写作材料后,学生要对所给的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这很有可能就是材料的关键词句。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都是比较短小的,教师在练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精读所给的材料,提炼出材料中心思想,这对于进行材料作文的正确立意是重要前提。

  2.仔细阅读材料,分析里面的人物关系,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于所给的材料,我们要深入研究,它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这种深刻的剖析是找出文章内涵的方法,没有这种深入探究的想法与做法,很难给文章找到好的立意。

  3.当文章可写的立意全部列出之后,互相比较,要选择最佳的一项作为文章的立意。有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总喜欢标新立异,寻找与别人不同的写作方向,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这种想法不好,而是这种特异的想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写作的失败。这种独特的立意要求学生对于文章全局的把握能力要相当的强。对于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来说,还是应该选择与出题人的主旨最为相近的立意比较稳妥。

  三、老师对于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的引导与练习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作水平,老师要对于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进行专项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两个方面:

  1.对学生进行归纳与总结的练习。这个练习不用进行专门练习,在平常的课堂上,每学到一篇文章,就要学生自己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概括总结。把这种练习习惯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不小的进步。这样在遇到材料作文时,就可以准确迅速地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从而找出写作的方向。

  2.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在写作的立意上提供更多的选择。以下面的短文为例: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有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和尊重。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说:“能找到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老者掏出一颗珠子,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有忽视你了。”年轻人沉思片刻:“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立意一,从老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沙子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立意二,从年轻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沙子只有变成了珍珠才能被别人承认与尊重吗?立意三,从旁观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哪里?

  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形成了不同的文章立意,选择素材积累最多的一个进行写作就可以了。

  总之,对于材料作文的写作,审题与立意是重中之重,文章的立意是写作的灵魂,有了好的立意,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多进行素材的积累,在课堂上,多进行归纳概括方面的有针对性地练习。写作能力地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师与学生要把各方面的练习长久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海.高中材料作文嬗变及教学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2).

  [2]高迎九.整体把握,新材料作文勿要“抽出而写”[J].写作(下旬刊),20xx(11).

  [3]崔巍嵩.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不打“擦边球”[J].语文知识,20xx(7).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先生后师”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教学策略,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先生后师”的教学理念应用于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写作条框的限制,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空间,从而实现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先生后师;教学策略;语文作文;教学应用

  一、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好坏的主要指标,属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应用模块,能够真正体现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同时作文也是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一周内专门设置了两节作文教学的课程,从而实现对学生观察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但是通过对现阶段作文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很多学生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习好了语文就学习好了作文,因此在教师讲解作文相关写作方法或者策略时,他们认为是时间的浪费,不愿意去听。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阅读足够的文学作品,就能够写好作文,完全不顾作文写作的方法和策略。所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导致学生在作文学习时积极性较差。

  2、教师的训练无序目前,高中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训练无序,教师在作文课程讲解时,会根据写作要求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手法,但是这些手法都是从理论上进行讲解,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差。如在进行议论文体裁的写作时,教师都会告诉学生要有自己的论点,然后通过论据证明论点的成立。但是讲解完成之后,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手法的理解还不透彻,影响学生后续作文的写作。

  二、“先生后师”教学特点

  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达到素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不断改善和优化现有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先生后师”是我校根据福建省教科研基地校专项课题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从而实现教学和学习的协调发展。跟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先生后师”教学模式的特点如下:

  第一,“先生后师”就是以学定教,以生为本,让学生充分感受求知的快乐,成为学习的主人。任何写作的进行都离不开信息的搜集、整理、存储、分析和输出,学生只有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才能够为写作准备充足的素材,才能够确保写作内容的真实性,而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但是通过对现阶段作文教学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都对学生有命题、时间和字数等方面的限制。学生作文的写作就像是要完成一项任务一样,没有任何选择,因此他们不能够体会到写作过程中的快乐,导致写出来的作品生涩无味。“先生后师”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制定其相应的教学任务,从而让学生真正明白写作的意义以及写作时的内心感受。同时教师还要打破传统作文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写作形式、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将每周固定的作文教学时间灵活安排。如可以将其分配到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采取随笔或者日志等方式,将生活中的一些感受或者事件进行记录。对其写作形式和写作字数不要给予任何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多少进行自由选择,从而真正通过作文抒发自己的感想或者感受。

  第二,“先生后师”就是先学后教,课堂教学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为起点,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先学,先思,先观察,先表述,先动手,先总结,先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多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困惑处、疑难处进行点拨、指导、精讲(少教)。

  第三,“先生后师”就是让学生先为“生”后为“师”,师生一体。学生先自主学习先为“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互动、互助,后为“师”。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助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一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寻找完成任务的具体方法。然后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得到其最终解决方案。

  三、“先生后师”教学策略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为了更好地探讨“先生后师”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下面以《谈包容》作文教学操作流程为例,探讨“先生后师”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首先,教师给学生布置本次作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即是否应该具有一颗包容的心。学生接受到任务之后,到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查找跟“包容”有关的素材,并且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自己的基本观点。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作文形式,如记叙文或者议论文等。教师在任务布置时,不要给学生规定任何的写作文体以及写作字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教师可以将采用相同写作文体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然后,教师让学生分别阅读比较跟其选择文体相同的文章,并且将其认为比较好的文章进行展示,供所有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同时要求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其选择文体的写作特点、可以采用的写作方法以及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时学生会对该文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则要根据学生总结得到的结论进行适当点评,对其总结结论中存在的错误或者偏见进行纠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上课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包容”问题的看法,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其分析和理解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的`学习,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解答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己对该知识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并且通过小组探讨的形式,实现学生之间见解的交流和沟通。最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素材,采用选择的写作形式完成作文的写作。教师批改完成之后,要对学生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进行适当点评,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其不足和优势,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对该教学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个作文课程的教学都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是起到了相应的辅助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通过自学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通过相互探讨不但实现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学习,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最后,通过总结得到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为后续作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四、结论

  素质教育的发展,对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作文教学中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转变其传统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先生后师”的教学理念,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2

  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写作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 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因此,加强对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概念及其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生或者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的一种高级教学方式, 简而言之,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动力及能力,最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标[1]。

  小组合作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一是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位置;二是拓展学生写作素材,为学生写作提供更多思路;三是通过组内成员优势互补,能够对学生形成正面激励,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确保学生组内均衡发展;四是改进写作批改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 总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将其引入到写作教学中十分必要。

  2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 做好充分课前准备,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写作教学,并非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而是教师发挥引导者和组织者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因此,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积极作用,应做好充分课前准备,特别是选题和分组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确定选题,增强选题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而针对分组工作,应坚持同组异质原则,确保每个小组内成员各具特色,实现优势互补,使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学习。另外,在进行小组讨论中,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创建轻松、开放的写作环境,激发学生写作思维。 现代教育技术的渗透,给写作教学提供了极大支持,教师可以在小组汇报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信息及文字,从视觉及听觉方面给予学生刺激,提高教学质量。

  2.2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针对多数学生而言,写作是整个语文学习的难点。 笔者根据语文学习群体效应中的沟通原则,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一方面,通过组内角色交换,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如命题作文《画一扇窗给自己》,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小组,轮流担任小组长,给所有学生提供作文题目、要求等方面讨论、评价的机会,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写作教学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增强学生参与性[2]。

  另一方面,重视小组之间的讨论,分组讨论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发表自己的结论,并采取比赛打分等形式开展教学。交流的'最终目标是启发学生思想、激发其好奇心。 通过组间交流,不仅能够丰富学生思路,还能够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2.3 合理进行批改,构建高效写作课堂。

  批改与评讲作为写作教学的最后环节, 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能够帮助学生查缺补漏。 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应借助实例评重点,提高评讲针对性。 如在课前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成品片段,让小组成员评讲,并进行总结,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对片段的评价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掌握写作要点。另外,生生互评过程中,教师也应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方式。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间分享、自主等多样化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其他同学在此期间认真聆听并做记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3]。 同时也可以将合作批改的作文返还给同学,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词、句的修改,不断完善结构及选材,通过二次创作,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第三,批改作文是一个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真正了解写作的真正目的,还能够逐渐领悟到写作的技巧,创建互动、和谐的互学氛围,逐渐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但是,在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批改时,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交流,以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3 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建了互相尊重、理解的学习氛围,且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认知的机会。 因此,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 教师要明确认识到该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创建良好的写作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合理进行分组,并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写作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玉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J]。安徽文学(下半月),20xx,(03):135—136。

  [2]代杨。小组联动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科教导刊(中旬刊),20xx,(04):90—91+137。

  [3]龙卫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xx,(06):48—50。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3

  与初中语文相比,高中语文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和理解的内容较多,再加上青春期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们采取相关的措施,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了教学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性。

  一、微课概述。

  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简言之,就是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视频。它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和自主性等特点。微课的运用,高度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一的学习成绩的提升。近几年,微课教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借助微课实现的“碎片化”学习,也逐渐成为许多学生提升自己的重要方式。但不同形式的微课,教学内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在不断地自主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微课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

  (一)更适应高中阶段学习的特质高中阶段的学习,知识量大、系统性强、能力要求高,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的时间有限。

  微课的'运用,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具备相对科学的自我定位,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有相应的了解。微课的运用,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资源,以进行弥补和完善。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方式针对性较强,能更快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与新课程标准相统一与传统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更加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微课的运用,着眼于某个核心知识点的学习和延伸,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锻炼。另外,微课加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其设计的活动一般都来源于生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加强对实际生活的理解,提升了知识运用能力。

  三、高中语文运用微课的措施。

  (一)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创新,是保证微课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在保证微课能够充分发挥教学作用之前,语文教师应充分接受并理解这一教学观念,才能保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价值。以现代诗歌《再别康桥》为例,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完全背离了“生本理念”的实施。将微课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在新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学生在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后,自然产生了学习文章的兴趣,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加深。微课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节奏,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微课教学,除了需要一定教学工具的辅助外,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高度配合。

  因此,微课的运用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节奏的掌控能力都有所要求。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许多教师的微课制作质量仍旧有待提升,使得利用效率较低。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微课的制作技巧和教学思想的理解不够深入,使得许多教师结合微课进行教学更像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由此可见,教师制作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是充分提高微课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为此,学校可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微课视频制作的技能、课堂教学与微课的平衡等,尽量使“微课视频”成为教师能够自主制作的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而提高教学能力。

  (三)构建系统化教学针对微课时间短这一特点,教师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这一知识点并加以运用。

  系统化的教学构建是提升微课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完善的教学方案。以《纪念刘和珍君》为例,此文的教学需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着手。为了避免微课中知识的“碎片化”,教师可将教学大致划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鲁迅先生创作这篇文章时的情绪和想要表达的感情;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课文进行深度剖析,领会文章写作主旨。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微课内容的价值性,学生阅读课文以及生僻字解释等,学生可自行在课余完成。

  (四)创建共享性平台微课价值的实现,平台是不可缺少的支持力量。

  共享平台的构建,不仅能够提升微课的使用价值,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一方面,在完成微课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创建共享的资源获取平台,将优秀的微课教学资源上传,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和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可在校内网站上开辟可资源共享的平台,并由管理员负责教学资源的上传和允许下载。加强对学习资源的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共享平台上获取最有效的资源。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进而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将微课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创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构建系统化教学,以及创建共享性平台等措施,微课将充分发挥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兵。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与策略[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xx。04:122—123

  [2]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5:47—48

  [3]汪钒。充分发挥“微课”良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西藏教育》,20xx。06:52—53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4

  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难点之一。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往往抱着一种传递美和爱的激情走向课堂,最后却都很困扰于课堂的沉闷无生机,学生的意兴阑珊。教师于是很纳闷,为什么这么美的诗,这么神秘而吸引人的诗歌世界,学生就没有兴趣呢?当然这与诗歌本身的含蓄凝练甚至是晦涩难懂,学生学习诗歌只为了背几句名句有关,更多的却也是因为我们诗歌教学课堂的教学思路呆板,教学语言枯燥,诗歌处理肤浅等等。

  我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发现了诗歌教学的一个小窍门,就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对诗歌教学课堂进行美的点化。

  朱谦之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音乐文学史》里面,提到“所谓诗歌即是音乐”,这句话,概括了中国诗歌与音乐的关系。事实上,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源远流长。《毛诗序》云:“诗言志,言之不足,则歌咏之;咏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诗经》的合乐歌唱到《楚辞》中祭祀的男女巫师对唱到《乐府》中配乐的歌词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谱曲传唱,都表明诗歌与音乐的融合性。《诗大序》又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由此可知,不止诗歌的发展历程和音乐始终相伴,诗歌的本质与音乐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用音乐点化诗歌课堂是可行的。那么,我们如何用音乐点化诗歌课堂呢?

  一、让音乐帮我们铺一条进入美的诗意的课堂的路

  现在的诗歌课堂,教师为了提起学生的兴趣,为了尽快把学生带入一种诗的境界,或者是希望一开始就给学生传达一种美感,就会精心地设计课堂的导入部分。华丽的辞藻,比喻拟人对偶等等修辞,排比句式,富有情感的语言,有时候教师都觉得自己不像自己了。即使是教师费尽心思采用这样的方式,有些学生却觉得太煽情,有些学生觉得教师是刻意在拉着学生进入一种状态,而不是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去感受,不是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主动去寻找那个诗的世界。

  如果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利用音乐作为新课导入,可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很快进入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例如,在教授韦庄的《菩萨蛮》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宋祖英演唱的《江南美》,在悦耳的歌声中学生仿佛走进了江南如画般的美景中,也走进了文本之中,很容易感知出诗歌中的江南之美。在讲授苏轼先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们为学生播放了杨洪基先生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并且刻意选择了《水浒传》片头的那个版本,让学生听着杨老先生浑厚辽阔的嗓音,看着那滔滔江水自天而来的壮阔之景,再看着屏幕上不断闪过的那些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似乎都能听见他们爽朗的笑声,感受到他们的热血在胸腔激荡的回声,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英雄气息。还未正式讲解课文,学生已然进入到一个广阔的历史天地,已然感受到一份豪情和悲壮。然后再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就比较容易了。

  二、让音乐帮我们打造一个体会情感、释放情感的课堂世界

  因诗歌体裁本身具有含蓄、凝练、婉曲的特点,这就给学生的鉴赏带来难度。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把文言翻译成白话或把韵文变为散文,根本无法实现激感心灵、陶冶情操的教学目的。反之,教师如能创设出和诗歌有关的音乐情境,就可以调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对诗歌意境进行还原和补充想象。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至今印象深刻。我们一位张老师在为杜甫的《兵车行》备课,她最初的教学思路是想为学生找一个配乐朗诵,让学生在行家的范读中,在音乐的带领下,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在网上找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听,反复地听,两个版本所选取的配乐不同,一个更低沉一些,一个以伤感见长,如何取舍?张老师后来干脆也不选了,把两个版本都搬到了课堂上,让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自己听这两个版本,自己决定哪个更好一些,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学生不但得到了一定的启示,更重要的是音乐给学生展示出来的那个不同的'世界,让学生从中更好地理解了诗歌的感情,理解了杜甫笔下的那个大唐世界,更理解了杜甫心中那个博大的天下苍生的世界。后来,再安排学生自己按照选取出来的配乐诵读,效果简直让我们惊叹不已。

  在诗歌教学中,往往非常强调诵读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是诗歌教学要求达到的一个基本课堂目标。于是教学步骤通常是先诵读,然后了解诗歌大意,再诵读,再鉴赏艺术技巧,再诵读,最后再背诵。并且尽可能地让学生读,让男生读女生读,学生齐读和个人自己读,放声去读和自己低声地去体会着读等等。你会发现,诵读在诗歌教学环节中安排得比较多,但这样的诵读,可能背诵效果明显,但情感的体会和释放就不是那么好了。

  在这种时刻,如果能配上和诗歌内容或情绪一致的音乐,学生就会随音乐读出诗歌的喜怒哀乐。如,我们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就为学生配了《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先是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不出声地读诗歌,看看如何把诗和音乐结合起来,然后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释放在音乐声中。《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曲很长,教师也可以从中截取两三个片段,让学生听,看看哪个最适合诗歌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事实上已经把诗歌的情感和音乐结合起来了,然后再让学生配着自己所选择的音乐去读,把自己所感受到的那个优美的意境通过自己的演绎再现出来,你会发现学生会给教师很大的惊喜。再如,教授岳飞的《满江红》时,诵读过程中,可以为他们播放琵琶曲《临安遗恨》。学生就随着乐曲节奏读出了岳飞的爱与恨。读到情动之时,很多学生还情不自禁地举起拳头。这样,整个诵读环节自然流畅,效果很好。

  三、让音乐带着我们继续流连在诗歌的殿堂

  音乐不仅可陶冶情操,还可以调节大脑思维与疲劳。在诗歌课堂教学的尾声,让学生听听音乐或动口唱一唱,能愉悦学生心情,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诗词,有时候甚至比给他们留十分钟让

  他们集中背诵的效果都要好。如,讲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下课前,我播放了邓丽君演唱的歌曲《虞美人》,让学生跟唱,学生兴致很高,下课铃声响起时仍意犹未尽,这样也优化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再如,学习李商隐的《无题》时,可以给学生听《别亦难》;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时,可以听听《月满西楼》;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以听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事实上学生上课可能已经很疲惫了,这样的一个音乐结尾,不仅可以让学生不反感,也能起到绕梁三日的效果,可能课已经结束很久了,但那个音乐会带着我们的学生依然流连在诗歌的殿堂。

  当然,用音乐来点化诗歌教学课堂也有很多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注意选择和诗歌有关的乐曲,要有针对性,不能随便拿一首去应付。另外,还要注意,音乐只是诗歌课堂教学的“调味品”,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要注意使用音乐的时机和时长,不能喧宾夺主地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在课堂教学中,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不能都用音乐来充满,那样课堂上都是欣赏音乐了,我们诗歌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肯定不会突出,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诗歌教“活”,让学生学“活”,这是语文学习的灵魂。所以我们应改变观念,用音乐激活诗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审美体验,让学生爱上诗歌。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

  一、外国文学步入高中语文的发展历史

  外国文学在中国的大学学科中起到非凡的作用,在语言学相关专业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人们的需求和自身发展也是不一样的,对待外国文学的需求也有着很大的变化,可以说外国文学在国内的各大高等院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由于大学文化素质和课改的出现,外国文学的位置在大学课程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重视。和高中语文的外国文学进行比较,高中教学中外国文学的教育却显得不那么重要,并且在这期间外国文学进入到高中语文中也不是容易的。清朝时期,学生学习语文都是一些文言文类的文章,完全没有外国文学的影子。直到五四时期,有些思想的白话文和外国文学进驻到了高中语文的课本中。一直到20世纪后期,语文这门学科进行全新改革后,有一大部分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被选中在语文课本中,不管选的文章是为了某些政治问题,最终还是会有外国文学进入我们的视野中[2]。但是这样的情况发展没有多久,因为很多原因,外国文学曾沉寂无声,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由于中国发展的需求和西方思想的不断涌入,外国文学被很多的纳入到高中课本中,外国文学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打破了沉寂,进入到高中语文课程中,与此同时,外国文学的范围和数量在不断的提高,提取了很多时期不同的作家的优秀作品。总结可知,外国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在高中语文中还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二、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外国文学不仅仅是在教育中培养的一种文化思想,同时在高中语文中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象另我们担心。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文学教育减分

  中国是传统的古老文明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学术界对外国文学可以说不赞同并且严重的进行抨击。尽管在后期,教育的改革后要注重文学性,但是后期新版的课本中也没有脱离以往的概念,还是一味的`继承着传统的文化教育。很多的课外教书中明确表示着要多学习和了解其他的相关文化知识,即使这样外国文学教育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原因就是传统的思想完全没有被屏蔽。有很多的教师还在传承着古老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忽略了外国文学的重要性。原本丰富多彩的语文教育,却变成了单一乏味的一门学科。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习不到外国文化的思想,也失去了学生原本的创造和领悟的能力,同时也失去了对外国文化的学习兴趣和感悟的兴致[3]。

  (二)应试教育使外国文学沦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附庸

  新的课改中,外国文学已在书本中占有了一部分的比重,这就足以说明了我们在遵循传统的中国文化基础上不放弃外国的文学。同时也表明,高中语文既要让学生掌握和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们了解世界,了解其他的国家,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掌握外国的文化思想,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水平。现在,外国文学的教育并没有起到这些有利的作用,相反,外国文学却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附庸。例如每年的语文考试,虽然语文考试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外国文学而言,考试就变成了它的阻力。我们大家都知道考试无非为了就读更好的学校,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只是关心考试成绩,说到底大家都是在为分数而努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外国文学自然的受到的冷落和排斥。综上所述,外国文学是每个国家的代表,把外国文学放到高中语文的课本中,无论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还是掌握文化思想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的体制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对外国文学的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障碍[4]。在学生为了考试分数学习的情况下,最大范围的去了解和掌握外国的精髓,提高教师的外国文学教育等问题,要解决这些的难题,日后必须要不断地去探索、分析和研究,找出一个合理科学的解决办法。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1-05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06-06

(必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06-08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合集]06-09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热)06-09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11-09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11-06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精选]06-08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汇编15篇)11-09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精华15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