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0 14:01:49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篇[热]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篇[热]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日前,多媒体运用在小学语文交易已经成为了普遍,但是其中依旧存有某些缺陷,多媒体主要注重于课件上的视频和动漫,并没有从课程内容的实际上让同学们进行整体性把控;幻灯片的教学内容过多,并且放映的频率高、速度快,以致于无法让小学生们进行知识点的思想和回顾,教师也无法提取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成了课堂上的主要部分,完全充当了教师这一角色,使致未能发挥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作用效果;因此,对于以上不良现象的描述,只有提升多媒体幻灯片编制的品质,才能够让同学们享受到高科技的学习水平,除了能够加速教师的授课效率以外,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教学效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

  对于抽象知识点的理解,小学生具有一定的阻碍性,但是,若老师引入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抽象的只是理论具体化、生动化,还能够将难度大的知识点简易化。而动画、声音与视频都能够辅助学生们的理解,图文结合的方式还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兴致性和老师教学方式的帮助的需求,若教师有意识地从网络上选取一些有趣的题材进行本章教学内容的融合,在融入新的知识点才能同学们的各个感官上明确地认识,有助于提升他们对知识体系的囊括和获得。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个语文教学流程中,课堂上必须以学生为主角和核心,在充分发挥同学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多媒体技术的拓展正为此供给了较为便利的前提条件。因为多媒体技术具备多样性、多元化的特征,能够真情实意地将课本上文字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性,还能够模仿实际的情景语言交流,使致学生们能够在在脑海中体现和回顾,并且同时实现了同学们在课程中充当“独角戏”的角色。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媒体设施设备当作了简易的投影仪。这也是中小学中常有的问题。而某些语文老师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将静态的'图形与语言文字照搬到幻灯片上,因此使整个幻灯片看上去缺乏一种新颖性与新奇性,从而显得整个课件没有值得思考和观测的内容,从而无法让学生们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成效大量减弱。

  2.教师过于追求音频与视频的程度,从而使整节课堂的教学内容过于简易化,也失去了课程的主旨,若学生只是一味地看动漫、听音效,也就容易让同学们分散了对重要知识点的关注力度,从而使致学生们将大量的心思都用于兴趣的画风上,无法认真严谨地听老师讲解,看黑板上的板书内容。

  3.幻灯片的容量很大,放映的速率也很快,学生也仅仅使一晃儿过,并没有认真地落实在知识点中,以至于没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臻善自己的笔记,另外,因为课件的放映与教师的讲述是完全同步的,有时候,看课件的同学们无法认真聆听到老师的语言,而听取老师表述的同学们又来不及看幻灯片,对于这种情况而言,学生在一堂课上持续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也不知道是否真正明白课堂中的核心知识点。

  三、解决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所出现的问题的办法

  1.建立科学性的多媒体观念,真正解析课堂中老师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关联,多媒体也仅仅是教师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方式,并不能完全充当教师的职能,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学生为对象,以学生能够尽力接受教师的教导为主要的目标,在教育过程中,以多媒体的技术为辅,以自己的言语和板书为主,不能“主次不分”。

  2.提升幻灯片的品质,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而言,其幻灯片主要以趣味为主要切入点,其主要额目的也就是让小学生们提升对语文的学习潜力,从中也获取到学习方法,才能够给初中语文的学习打下优质的基本功。除了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还需要把控知识的重难点、主次分明,掌握整个章节额中心要素。

  3.遵循多媒体教学的原则———“适时、适度、适当”。在小学的语文课程教学的流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只有在核心的地方找到关键点,才能够增强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从而使课件更具有针对性。

  四、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

  就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这本书的结语中阐明道———数字化的信息时代虽然能够让我们日常生活更为便捷性,但是我们却不能够完全依赖。的确,在学习的过程中,古典的方式也就是以板书、老师的语言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主体,但是,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科技的进展,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有效融入了课程中,但是本质是完全没有更改的,而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整个课堂更为生动性、直观性、重要性,但是若使用不恰当,依然会适得其反,而在这之中只有我们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想象、去领悟,才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更加顺利化。

  结束语

  在多媒体应用在中小学的教育过程中,特别是语文的教学,是十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的,而且,教师以多媒体进行辅助能够将教学的进程效率加快,还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特别是对于听说读写的学习,能够得到创新与改善。将课件编制得更为优质性和全面性,才能够让整个课堂打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从而物尽其用,让同学们发挥自主性的学习潜能,整体性地提升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赵慧敏.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xx(14):32-36.

  [2]朱琳.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三个环节[J].基础教育研究.20xx(14):2-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应融于传统文化之中。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拙见。

  一、立足于课堂教学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联系起来,挖掘文学作品 “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等。它应当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一)写字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用毛笔写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在教学生写字时积极倡导“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教学理念,不论是上书法欣赏课还是临摹课、练习课我都要重复一句歌词“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最爱做的事是报答咱妈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让它这一丰厚文化底蕴和情感感染学生,使他们对书法艺术产生浓浓的兴趣与向往之情后,再让学生由一笔一画做起,由“欣赏”到“临摹”,从“字”法到“章”法。学生从中收获的不只是正确的书写姿势,也不只是端端正正、潇潇洒洒的一幅幅书法作品,更重要的是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临摹书法作品时注意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例如:字的结构方面,很多字由于结构的要求,产生了需要变化的偏旁部首,有的字需要注意各部分的“大小”和“避让”,形成巧妙的顾盼与呼应之美,这正如做人需要有宽大的胸怀和尊重他人的品格一样。使学生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是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从而对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

  (二)古诗词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古代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1、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同样一个意思如果用大白话讲就索然无味。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大白话讲,一会儿抬头看月亮,一会儿低头思念故乡,意思没变,意境全部破坏了。记得在一次评优课活动中有这样一节课:做课教师讲的是《渔歌子》,教学过程大致是:明诗题、知作者、读诗文、解诗意。当时真是有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可是,就在这时,做课教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那就是让学生去读,反复读、对比读等等多种读法,教师参与其中,帮助学生了解背景,同时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这两首词对比来读,师生对读。当时,学生读出了意境,使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志和为何不须归。只有读,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休会到诗之妙。同时不知不觉地自身也起了变化。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2、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体会诗的意境。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读读背背中积累传统文化“读读背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促进语文素养发展,教师不应忽略。1、调动兴趣,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要我背”为“我要背”,可以联系生活,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发挥想像续编,创作。2、丰富形式,化枯燥为生动。机械记忆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能丰富背诵的形式会使学生的积累活动焕发生机活力。3、学用结合,化静止为运动。有些“读读背背”中的词句,是描写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质或文章中的某种情境,我们可以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加深感知和理解。生活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带学生游玩时,可以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切身感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美,还可以让学生验证“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词句的'准确性。

  二、在个性化阅读中汲取营养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喧哗浮躁的时代,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但是,不管生活怎样地热闹,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管社会怎样变迁,不管科技怎样进步,不管教育怎样改革,我们都必须让孩子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的阅读从一起步,就直抵经典。《新课标》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语文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编的课文有反映领袖事迹的,有体现关爱他人的,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的,有反映革命传统的等这些选文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等……这取之于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积累。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她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着生活信息,泛着人文素彩的光芒。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位。

  三、举办多彩的活动是弘扬传统文化长效的载体1、搜集文化名人故事,讲故事。2、古诗词摘抄、诵读。3、利用假期精读一本优秀古典小说,写读后感。4、举行弘扬传统文化手抄报比赛一次“诗词诵读”,可能是学生一次快乐的心灵体验,一副“佳联妙语”,可能是学生一个激情创作的瞬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提升学生文化品位的必经之路。

  总之,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就能使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从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及担任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出发,对比新课改前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变化,理性思考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要做到让学生在短期内学习好语文知识,同时又要避免不同学科之间的抢时间,让学生全面均衡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之一。为了实现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要不断研究和实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自新课改实施起,就不断研究和实践在农村地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多年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高效课堂模式,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扎实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课前扎实备课,高效课堂的实现也依赖于此。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大都忙于批改作业,将学生作业的完成好坏看作是能否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这样一方面导致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批改作业上,忽略了备课的重要性,很多教师都是依靠现成的参考教案盲目随意地进行教学;另外一方面,这一情况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直接影响高效课堂的有效建立。这种情况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突出。众所周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相比城市,有着更大的教学困难和障碍。因此,我们语文备课组一致认为高效课堂的成功与否在于课前有没有扎实备课。

  (一)重视研读课标要求

  很多教师认为语文课最好教,这是因为他们都忽视了语文课标。在备课之前,必须做好对课标的研读,然后根据要求将课程标准分解到每个模块、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甚至是每节课中,真正落实好课程目标,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二)重视课本内容的鉴赏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教师自己首先要认真品味文章,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一点对农村地区的语文教学更为重要。农村地区的小学生阅读量相比城市孩子较少,领悟能力也相对较弱,这个差距的弥补很大程度上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只有读透了文章,才能给农村的小学生讲透内容,才能做到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挖掘适宜的教学资源

  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学资源相对落后,很多地方还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缺乏这些设备的情况下,有些教学内容会让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和困难。因此,需要在承认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当地特有的教学资源,用类似的.农村资源去替代,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实现高效课堂。在教学行为上,尽可能发挥农村地区的优势,弥补劣势,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比如教学中,让学生在亲近农村特有的自然环境中去有感情地朗读,这也是对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培养。

  (四)重视学生学情分析

  农村地区学生相比城市孩子,存在其特殊性。因此在备课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生活阅历以及心理需求,然后根据了解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身心发展和要求的语文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合理建构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新课程相比传统教学的一大理念就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因此,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进行语文教学。这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与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未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让农村地区的学生不再感到胆怯和羞涩,保证他们能够以更加旺盛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语文和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

  (二)及时评价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生不同于中学生,他们学习的动力一般来说不够持久。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良好表现适时地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当然,这种评价不是单纯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要求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当然,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不能随意化、扩大化以及无原则化。同时要明确,评价并不是单纯的表扬,教师要明白适当的批评也同样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和功能,要做到批评与赞赏相辅相成。

  总之,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双边互动的,这点在农村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要。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不断钻研教学方法,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需求,做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小燕.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小学教学参考,20xx(8):19.

  [2]李秀云.关于构建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点滴体会[J].学周刊,20xx(7):101.

  [3]李生堂.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高效教学实践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xx(22):5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摘要: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二者从产生之时就紧密相连,那么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是怎么样,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儿童文学与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现状是如何,针对这一现象应该怎么解决,本文就上述问题和现象进行系统分析,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使二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儿童文学;对策

  当天真浪漫的孩子失去了应有的天真浪漫时,当无邪的童心失去了原有的无邪时,我们是否能够感觉到曾经的美好正在逐渐远离我们呢,这一切的一切能不能引起我们对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反思呢?我们都知道,小学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改善孩子的儿童教育也开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小学教育模式究竟应该何去何行,究竟面临着怎么样的尴尬地位?我们是不是应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真正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还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纯真童年。

  1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之间的联系

  1.1儿童文学是语文教学的初始源泉。可以这么说,没有了儿童文学的语文教学是枯燥的,是乏味无趣,儿童文学能够唤起孩子们内心最深处的学习欲望,它作为学习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枢纽,是孩子们认识这个崭新世界的唯一乐趣。

  1.2儿童文学是构建孩子精神世界的基石。儿童文学就像一扇窗户,孩子们可以透过这一文学形式来了解新的文学世界,然后通过这一文学形式去认识生活中真善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只有让孩子们认识到生活中的人性的真善美,才能够让他们今后的教育中发展成为德治健全的好学生。

  2我国学校教育中儿童文学与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现状

  据有关部门调查资料表明,超过九成以上的孩子非常喜欢儿童文学,对于儿童教育不喜欢的孩子还不足一成;而脱离了儿童教育喜欢古典的语文教育的孩子也是微乎其微,这个数据也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更大,对比更加明显。这一明显的对比说明了什么?我们不难发现,说明了儿童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对老师对于儿童文学教育认知的这一调查中,普遍的教师均能够认识到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但只是极少数教师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系统性的教育方式,而更多地教师均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数的教师认为儿童文学应用在教学中话很有很多缺点,如: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缺少艺术的审美性,儿童文学作品经不起推敲,缺乏古典文学的启蒙作用等问题。大多数老师只是让孩子们追求小学语文文学成绩,而忽略了儿童文学的重要作用。

  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对学习语文知识没有了兴趣。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是偶然,众多学者做了很多系统性的调查,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和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分不开,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注重对孩子们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略了对于兴趣爱好的培养。由此笔者不难发现我国目前学校教育中儿童文学与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并不是那么的紧密,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和漏洞。

  3对于儿童文学在小学教育中不同步的对策

  3.1加强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笔者认为教育是两面的,老师的教育质量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况,尤其针对小学生。由于小学语文和儿童文学的这种紧密而微妙得关系,就决定这个每一个小学教师掌握儿童文学的必要性。只有提高老师的儿童文学修养,才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3.2减少文化知识的束缚,适当增加学生们的情趣。老师们在对孩子进行文字语言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和道德教育。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教育史,不难发现教学承担的仅仅是文化的传承作用,孩子们拿起书本总会有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在家长和老师得双重压力下,学生们总是承受着太多太多的学习压力,我们都知道儿童想象力比较丰富,思维比较活跃。而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想对比较弱。如果对他们单独的进行文化教育,首先会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话不仅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可能适得其反。因此相对于文化教育更应该注重儿童情趣的培养,只有不断激起孩子们学习的欲望,才能够让他们更加学习文化知识。

  3.3增加对小学语文课本的修改,增加课本的乐趣性。小学语文作品大多数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对小学语文课本进行编制的时候,可以先调查小学何时能的爱好,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制定他们喜爱的文学作品时,才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可以在课本中多配一些他们喜欢的动画情节,这样不仅仅能够方便小学生的记忆,也能够增强孩子们对文学的热爱。因此,在编改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保留文化作品教育的用时,也要适当增强文学作品的趣味性。

  3.4减少常规文篇目出现的频率,主题多样化。众所周知小学何时能课本中主要以说明文和记叙文为主。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彩,难易程度,适合学生的学习。”但是看过小学课本的我们都知道,当今小学教材往往都是以单一的形式呈现给广大学生。

  有时候在一个章节甚至一本书中,所表达的的主题往往只有那么一个,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就会限制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孩子们自身思维的开发。往往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孩子思维都比较单一,不够发散,碰到问题就是单一的思路,在生活中处理问题方式也不会很新颖。创新能力相应的也会很失败。因此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应该使主体更加多样化,丰富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小学生爱想爱思考的特点。我想这样的文学作品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会欣然接受的。

  4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小学生时代的教育更是以后教育的基础。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和儿童文学相结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完善。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应该秉承着文化教育和儿童文学共同教育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邓湘子.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J]湖南教育,2006.2.15.

  [3]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G].广州:广州教育出版社,2006.2.

  [4]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1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1.生本教育的含义与重要性

  作为教育思想与方式的一种,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生命和学生为本。在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就是语文,该科目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就是作文教学。因为我国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通常以考试中的给题作文为主,经常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与新课程标准下作文教学的要求并不适应。生本教育并不提倡不断加重学生的课业与考试负担,反而要求尽量不干扰学生的成长,使其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应将生本教育理念贯彻于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2.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生本教育的策略

  2.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许多学者都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就说明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必须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体会写作过程中的乐趣,能够乐于写作、享受写作。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爱好、喜欢的事物,而培养兴趣的重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即教师需秉持生本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布置手抄报任务、将学生优秀作文选登在黑板报中、让学生对比自己修改前后的作文、在课堂中评点课文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写、愿意写。

  2.2联系学生的生活

  小学生写出的作文大部分只是平淡的流水话,没有融入创新因素,而且组织语言时还经常十分混乱。另外,一些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过于片面,只让学生以范文为样本“生搬硬套”,希望其写作水平在模仿中提高,没有做到将学生作为主体。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其思维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生活,领略自然的美感,体会周围的人和事,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作文。比如在写《美丽的春天》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去公园、家中的庭院、街道旁等观察春天的美景,蒙蒙的细雨、发芽的柳枝、绿油油的小草等等,并将这些景色生动、形象的描绘在作文之中。这种与生活相贴近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快速融入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细心观察社会和生活,写出生动丰富的作文。

  2.3在作文教学中结合阅读训练

  阅读训练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多阅读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在文化熏陶下提高其审美情趣,从而储备大量知识,提高其作文写作能力,它也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将生本教育引入作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以学生的个性为依据,选择与其年龄阶段和兴趣相符合的范文,并鼓励其阅读。阅读不仅启发学生的智慧,还可以启迪其心灵,引导其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果学生没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就意味着没有完全发育的心理知识,对作文也很难产生兴趣。缺乏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学生就很难顺利完成写作,只有具备了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才能逐渐培养表现能力。小学生通常没有条件和能力来阅读大量古今中外的名著,不过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引导能够使学生获得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的机会,在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写作欲望也会更加强烈,鉴赏能力提高,积累大量美词佳句,写作时也会更加规律。例如为学生挑选《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爱的教育》等书籍,首先让学生模仿文章的语言或格式、结构等,但只是为了拓宽其写作思路,而不是单纯的抄袭,掌握相关方法后应鼓励学生创新,采用多个角度去描写自己的故事。例如,本来是“顺序”的文章,可经过修改采用“倒叙”来叙述,又或者进行“插叙”,通过不断练习,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

  2.4鼓励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古今中外数不胜数的著名作家虽然都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与很高的写作能力,但是仍然会反复修改、推敲自己的文章,从而保证文章质量。例如《棠棣之花》的完成花费了郭沫若二十五年的时间,而《安娜卡列尼娜》也用了托尔斯泰五年的时间,一些章节的稿本甚至多达十几种。如今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在实行生本教育时需要引导学生对作文进行修改,养成良好习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教师应使学生形成习惯,自行修改作文,并持之以恒。因此教师应秉持生本教育理念,告知学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多夸奖学生,避免学生感觉受到强迫,出现逆反心理。学生修改作文后,教师需加以肯定与鼓励,使学生自信心增强,逐渐形成自我修改的习惯,作文能力提高。

  3.结语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内容,由于小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少,观察能力不强,组织、驾驭语言时也具有一定困难,常常导致其作文水平低。同时,其作文中经常存在许多错误,教师修改时也无从下手。因此,为了使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水平提高,教师需要将生本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过程中,调动其写作文的兴趣,培养其创作精神,使学生享受学习。

  作者:卢海林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东坎镇坎北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在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统观当前的农村作文教学,经常会发现闭门造车的课堂现象,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过程,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生搬硬套,没有真情实感。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亟待提高。为此,我校开展了《农村小学语文开放式作文教学的研究》课题,力求改变传统的以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模式,使作文回归其本体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写作。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前提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继承者,更应是学生学习时的共同探索者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者。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使学生从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又要解放自己,在作文教学的观念、选材、方法和评价上锐意创新,才能为学生的创造性、开放I生思维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教学阵地的开放——开放式作文教学的保障

  “以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以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为主,不但把学生牢牢封闭在课堂里,而且把学生的思维单一化,即顺着教师的思维方向“统一”地前行。如此,学生的天性被埋没,兴趣被扼杀,作文出现千篇一律、空洞虚假的现象,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教师所面对的将是一群谈作文色变的学生。那么,提高作文质量从何谈起,提高学生的素质又从何谈起?

  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满怀兴趣地学习和钻研,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甚至弥补智能的不足。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所以,语文教师要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培养他们对写作的良好情感。

  教师应改变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生的天地。我们可以将活动引入课堂,在开开心心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课堂可以是“赛场”:掰手腕、打补丁;可以是“游乐场”:贴鼻子、捉迷藏、猜谜语;可以是故事会,可以是辩论会……精心设计,借助各种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加以教师的因势利导,自然能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的口语交际《开卷是否有益》时,我认为这是一次很好的写作机会,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口语课上,学生们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课前我巧妙安排,把这节课完整地录制下来,课后再把这节课播放给学生,回到那激烈交锋的场景中;而后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对某人某一环节的见解。等到时机成熟,我就让他们把眼中所见、心中所想付诸于笔端。在写作过程中,我稍加点拨——因为此时过多的话语可能成为学生写作的障碍,一篇篇很好的作文诞生了。就这样,学生写自己所说,表达自己所思、所想、所感,在不知不觉中跨入了作文之门,慢慢地培养了对作文的兴趣。

  三、作文题材的开放——开放式作文教学的关键

  有了思想开放的教师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常常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面。那么,“米”从何而来呢?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米”就在我们身边——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当今社会,农村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农村学生有着广阔的生活空间,田园风光、乡土人情、农家生活等为学习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只要教师长于引导、善于挖掘,丰富的作文资源就在学生的身边。为此,我结合学校周围的农村人文环境,努力开发农村作文题材资源,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环境,到田间地头、野外山林等地去捕捉作文题材,去陶冶情操,为表达真情实感打下基础。

  一是采自然风光美。农村虽没有城市的华丽与喧闹,没有各种各样的游乐场所及美丽如画的公园,但是却有自己独特的田野风光:娇艳的玫瑰、金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紫色的桑葚、成畦的菜垄、飘着香味的果园……这些城市的孩子只有从课本上、网上得知的图画,真真切切地就在我们身边。它们随着季节的变化,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这些美景,将这些美景流注于笔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是撷农家新居美。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中国农村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我校所在的平阴县孝直村,新规划的民居拔地而起,一间间厂房宽敞明亮,一条条水泥路户户相通,农民的生活正在走向现代化。而我指导学生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观察农村的日新月异,感受农家生活的欣喜。“我手写我心”,写作中自然而然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怀。

  三是集家乡人文美。孝直村是全国的文明村之一,村中的两个文明建设成绩显著。从村领导班子成员到普通村民,文明之风到处、随时可感,每天都有好人好事不断上演。我充分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让学生走进孝直村的各个地方,与村民们进行交流,充分感受村民的精神风貌并搜集先进事迹,写进自己的作文。学生作文不再那么空洞,而是变得有血有肉;不再是大话连篇,而是实实在在。如我班赵茹同学的作文《我的家乡》,在我县“爱家乡,爱平阴”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也是学生走进生活、回归自然的最大收获。

  四是知村史家史,丰富情感。了解了家乡今天的风景美和人文美,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此时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村史、家史,熟悉家乡的过去,搜集一些值得记叙的故事,从而进一步积淀自己对家乡情感的文化内涵。我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身边实实在在的动人事迹,用笔去抒发自己内心对家乡人的热爱,并指导学生去村委会采访,了解村子的发展过程以及孝直村的创业史,激发自己作为孝直人的自豪之情,从而就地取材,经过加工,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展现于字里行间。

  当然,开发农村作文资源还有很多的渠道,如学农艺、读农谚等让学生真正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消除“纸上谈兵”的作文病灶,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总之,农村小学开放式的作文教学,突破了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学生看得更多更远,体会得更真,感受得更深,使作文写得更加生动、真实和感人。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摘要: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脉搏,没有创新就不存在进步,小学语文教学同样如此,随着素质教育的盛行,创新教育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文中主要概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以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施

  教育改革的推行促使创新教育得以有效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创新教育融入其中,并且通过于此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从而提升素质教育成果。本文主要阐述创新教育实施的意义,并阐述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教育概述

  所谓创新教育,其实质上是指改变以往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究,或创造新内容,在自我摸索过程中累积经验,并且产生新的体验。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还需掌握学习方法,逐步成为创新型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教育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准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需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具体应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创新教育需要从教学理念上进行着手,摒弃以往相对落后的教学理念,这是创新教育开展的基本前提,基于新课改的形式下,树立全新教学理念,借助科学化现代化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予以有效的指导。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而且涉及较多的内容,因而教师要想通过创新教育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锁定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还需关注学生情感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秋天的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文章中出现的'诸如词汇“钥匙”等生词的讲解,还需加深学习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比如学生读完课文之后的感受、对秋天的雨的感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对秋雨的理解,加深雨的印象,然后将其与作者的相互对比,利用上述教学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记忆,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筛选对于创新教育的实施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是促使小学语文教学顺利开展的有效因素,但是从目前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性这一方面还存在弊端,具有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既定词语进行扩展,这种训练方式相对来说比较落后,而且基本上都是以阅读与写作为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断送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因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变较为落后教学内容,从而打破学生思维局限。例如:《望天门山》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基本上就是朗读诗歌,然后讲解句子及词汇的含义,再让学生进行朗读,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模式难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被动的学习让学生主观能动意识逐步下降,更无法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强化诗文内容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了解诗文内涵,并且清楚学生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此外,在教学内容的筛选上,联系日常生活,将其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创新能力。

  (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形成高效课堂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学方式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因素,因而教学方法应用将会关系到教学效果。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创新方式密切相关,相较于单纯枯燥的教学氛围显现出极大的优势,这会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新区,并且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忽略是非常严重的。因而针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来说,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将创新思维作为培养的核心,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推动力。例如:《小摄影师》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布置任务,借助家里的摄影设备,全程拍摄摄影过程,然后在课堂中分享给其他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摄影的整个过程,从而推动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提升创新能力。

  三、结语

  总体来说,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本文中简要概述了创新教育的含义,并通过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一步促使小学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凤鸣,程超,齐建辉,张洪菊.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才智,20xx(5).

  [2]贾丽娜.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索[J].亚太教育,20xx(27).

  [3]张洪艳.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xx(3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摘 要]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充分重视阅读的重要作用,丰富阅读的形式,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要做好以下几点:深入挖掘文章品质素养;合理选择文章阅读内容;批阅式的阅读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读赏式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姜美蓉(1979―),女,江苏南通,本科,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三附属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阅读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会文章的真正含义,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深入挖掘文章品质素养

  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懂得欣赏并挖掘其中的品质素质,感受文章的深刻含义。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反映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人文性的学科,许多经典的文章都具备深刻的含义,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其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其深刻的内在含义,从中学到优秀的品质素质,使其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孟母教子》的时候,教师提问:“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是为了给自己找一条出路,有的学生则认为读书能够发财致富,有的学生还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就能理解读书是“为了未来有学识,是为自己的.不断进步”的思想,这种思想正是孟子勤奋学习,之后成为著名人物的重要基石。学生了解到这一点之后会深受鼓舞,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激发。

  二、合理选择文章阅读内容

  阅读教学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将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听的地位,迫于时间限制,学生也无法进行自主的分析和理解。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说,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其实只需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这样不仅避免浪费时间还会让学生感觉思路清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重点内容来学习和分析,鼓励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科普类的文章,主要内容是讲述我国南沙群岛美丽无限的大好风光,让学生能够了解南沙群岛的地理人文风貌,并产生爱国主义感情。通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文章之所以会用三个不同的层次来介绍南沙群岛,是因为分别重点介绍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物产以及景色。通过教师简单的介绍学生已经了解了文章阅读的重点内容,在接下来的阅读时间内就会重点关注这些问题。通过阅读解答完这些问题后,学生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出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课前搜索南沙群岛的阅读资料,包括近些年来我国的南海资源开发、旅游开发等,让学生有全面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

  三、批阅式的阅读方式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只关注表面文字,并不对其深刻含义进行了解的现象,这样的阅读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长期下来学生只是会单纯的文字阅读,并不能通过文章的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的阅读方式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改变小学生的阅读方式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取批阅式的阅读方式。批阅式阅读就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对其中比较重点的地方做出标记,还有就是要随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对于文章中出现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表现情感的形式都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采用逐段阅读分析的方式,对该段落中出现的比较精彩的语句或者是好的表达方式进行批阅,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于不是很清楚的地方也要做好标记,以集中向教师请教。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长城与运河》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可以采用批阅式的阅读方式。长城是我国古代的重要防御工事,在过去的朝代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保护作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大家谁爬过长城呢?”“长城是什么样子呢?”“谁知道长城有多长,起点和终点在哪儿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回答问题。文章中把长城比作蜿蜒的巨龙,把运河比作银色绸带,这都体现出作者对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伟大表达出的赞美之情。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保护长城、运河,这可以是学生阅读之后的课外思考问题,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具体了解运河泥沙泛滥的真正原因,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并且谈一谈读完文章之后的心得体会。学生在一边阅读的过程中一边赏析文章语句,这能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更要从小就开始进行正确的阅读训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欣赏与阅读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挖掘文章内涵。另外还要对文章阅读内容有所取舍,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没有必要进行每个细节的分析,而是要选择重点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这样才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避免浪费时间。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批阅式的阅读,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打开思维,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深入地欣赏文章中的隐含意思,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一、激励学生循环阅读,体会阅读素材趣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小学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多多进行文章阅读,通过循环阅读的方法扩展小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满足学生各类异样的需求。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室中时而响起的幼稚阅读童声不仅是对课文的阅读,更是学生学习知识状态的展现,并且从某一种意义层面来说,这种循环阅读的方式对于学生加深课文印象和素材趣味理解有着重要作用。

  二、致力策划精品课堂,强化学生阅读感悟

  课堂策划包含内容十分广阔,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而且还包括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进度与内容提问等方面,以上内容的整体协调才可以帮助老师创设出精品课堂,才能对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行深化。就拿《画杨桃》这节课程内容来说,老师提前要规划好教学时间和课程进度,其次借鉴文章精髓于课堂上借用某一物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后开展提问环节等告知文章深意,进而强化小学生的阅读感悟。

  三、注重学生读后表达,升华阅读教学目的

  经笔者研究发现,每一节阅读课结束后,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文章结构和深意,对于阅读教学的理解是一个升华,也是保障阅读有效教学的方法。比如《七色花》这一篇小文章,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有一朵七色花的话,希望实现什么愿望?”等类似问题,小学生自然会回答出各种天马行空的答案,这样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而且也在读后表达的过程中升华了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为有效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四、结语

  总之,如今的课堂教学其目的总是归结于有效教学,并成为每一位教学老师的奋斗目标,当然对于小学老师也不例外,细细研讨阅读教学细节,发现其处于多元动态的状态之中,需要老师既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也善于运用优秀教学手段,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目的,希望笔者个人的一些见解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材,因此,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秉持什么样的教师观,学生观,就显得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所拥有的良好品德和才能会感染到学生,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愿意用自己健康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和温厚的爱去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陪伴他们从稚嫩的小树长成茂盛的参天大树。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想,在真正站上三尺讲台之前,需要了解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的内涵: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目,它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言文字是有生命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让同学们感受到语文灵动的美。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古至今,教师便被人们称赞为春蚕,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光环的背后,是社会,家长,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和期望,是老师身上所背负的巨大的责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好教学工作呢?我想,有以下几点要求:一、坚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温暖,耐心地和他们进行沟通,打开孩子们的心扉,成为值得他们信任的朋友。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的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体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二、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古往今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言教和身教缺一不可,言教重在说理,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身教重在示范,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对学生往往能产生更大的感化作用,更能提高教师的影响力。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人把课堂比作舞台,一堂课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作为“主要演员”的老师,其形象将会影响和感染教室里的每位学生。三、高度的语言艺术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自然亲切,声情并茂,充满感情,会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讲课效率。四、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可以先将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于学习的主题进行讨论,制定出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五、要多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想法。每个孩子的头脑中都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作为老师,有责任去保护他们的奇思妙想,并进行适当的鼓励,而不是当学生和自己出现意见分歧时,直接否定他们。这不仅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伤害其自尊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和学是双向的互动,只有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这其中的点滴经验,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点一点的积累。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都值得我们用心,用爱去呵护他们成长。幼苗需要土壤的滋养,学生需要教师的爱护。愿每位教师都能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最终的教学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人物的完成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意义。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掌握好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其他课程以及其他学习科目能够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促作用,由此可见,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学校以及教师予以高度的重视。本文总结了影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性教学因素,并且仔细研究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几点对策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思考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授、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主要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小学作为学生的基础培养基地,有必要担任起为学生今后的阅读能力打下基础的责任。在我国的新课改内容践行中,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但仍旧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这些问题阻碍了小学生有效的进行阅读教学课堂内容的学习、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阻碍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有效提升。因此,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作出研究分析。

  一、现阶段存在的阅读教学问题

  1.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未能突出主导作用。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给出限定的阅读时间,没有任何的过渡便进入了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课堂提问。这种方式虽然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缺少了教师的指导,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不上去,课堂环节任务不明确,杂乱无章。同时,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理解不到位,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低,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2.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现阶段的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仍旧有教师单一的讲解文章结构、总结中心思想以及概括文章内涵等方面的传统教学课堂的影子。这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讨厌学习语文阅读,进而降低对阅读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率。3.阅读内容的选取不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许多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会使得课堂变成罗列式,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学生抓取不到学习重点,缺少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对知识消化以及记忆不深刻。

  二、提升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策措施

  1.创设阅读情景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主动积极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开展的关键性措施,在阅读前引出问题,使学生带着好奇心理进行阅读,能够大大提升阅读效率,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有助于想象力的发挥。小学生带着问题在阅读中寻找答案能够锻炼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有效的提升阅读效率。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控者的作用,要充分践行所处的主导地位,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总结课堂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同时也要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紧密联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创建具有创新性的阅读教学课堂。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开拓学生思维。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依照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阅读课堂教学。鼓励学生的个性阅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正面回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阅读课堂氛围,通过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4.在课后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应用鼓励式的评价手段,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实践性,帮助全体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要求教师灵活的运用教材,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此种方式帮助学生在英语阅读的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改变自我,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

  5.注重启发式阅读教学。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按照基本的学习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互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不断地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加到互动教学的积极性,掌握学习语文阅读的方法技巧,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束语

  展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创新且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还使学生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进行教学反馈,以此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的阅读课堂氛围,实现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英.关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xx(7):29-29.

  [2]王平强,徐文彬.阅读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的影响因素探析——兼谈小学语文体验式学习[J].现代中小学教育,20xx(6):25-28.

  [3]朱月弟.失度与适度——对于小学语文“比较阅读”的有效性思考[J].新课程导学,20xx(10):18.

  作者:王维琪 单位:宁夏彭阳县第三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意义

  情感是人在认识某种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对这种事物的一种态度或感受。通过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小学生正处于自己的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蕴涵着我国丰富的古、现代优秀历史文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学,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非观和自己健康纯洁情感的产生,从而使得小学生的情商得到发展和巩固。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了大量的优秀文化故事,这些素材为小学生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是单靠这些死板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为小学语文教学融入一定的情感教学,才能让学生从自己的认知角度体会到其中的美学韵味,并在内心深处提升对于我国优秀古代历史文化的审美情趣,这也将影响学生在未来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情感教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是较为丰富的,对周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心,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少,因此,对于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还是比较落后的,因此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融入一定的情感教学因素对于提升学生的情感控制是具有重大帮助的。

  二、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情感教学的不足

  (一)教师的情感素养较低

  小学语文教师情感素养较低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和生活过程中,展现给小学生的情感较为单一,不能够为小学生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向导,教师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在现代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还是不免会将旧的教学方式和态度带入进来,采用生硬和漠不关心的方式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情感素养是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

  (二)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教学方式都是较为单一和落后的,主要采用的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虽然近几年针对我国教育系统中的教学探索在不断进步,但是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因此,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就难免会阻碍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发挥。针对小学生的情感教学,近几年刚流行起来的一种教育理念,但是目前的主要教学的教学方式还是沿用着陈旧的教学形式,因此,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就难以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三、在小学语文中融入情感教学的建议

  (一)设计情景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多地体现出其中的丰富的情感世界,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情景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丰富的文化故事,利用这种丰富的情感因素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场景,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课本中的情感场景产生相应的共鸣,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场景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措施。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担任好一个教学导演的角色,进而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喜怒哀乐,进而促进学生对于教材中优秀历史故事的理解。在情景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定的场景,可以让学生在其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因此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场景当中的历史故事,进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素材和故事,这都为搭建合适的教学场景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二)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素材当中,大多数的教材内容还都比较死板,都是一些古诗词和一些近代的文章,其实在这些近代散文和古诗词内部也都蕴涵着一定的文化故事和背景,首先应该优化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效素材的运用,提升更多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背景的教材进来,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其中就是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情感教学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利用这些文化素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具有丰富情感素材较为缺少,不能为小学生提供非常丰富的情感教学素材,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能够在现有的教材中挖掘出良好的情感教学素材,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不足。

  (三)丰富小学语文教师的情感素养,塑造良好形象

  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想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效果,就需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情感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放弃之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将现代新式的教育理念和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生活中,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情感感染小学生,在小学生眼中教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拥有丰富的情感素养,就能影响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而培养小学生自身丰富的情感素养和审美情趣。教师的良好形象是直接影响学生情绪的因素。每个教师的性格和气质不同,所展现给学生的形象也有差别。教师只要站上讲台就要以教学内容为主,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将学生引入即将学习的内容情境中,尤其语文教学,教学内容多以叙事为主,让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景下,容易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语文课程的教授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过程,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进行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塑造个人良好形象,通过不断地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情感教学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格素养,培养和健全自身的情感元素,把情感教学运用到个人的学习中去,这样才能使得情感教学深入整个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摘 要:如何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也一直是探索的难题。高效课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通过采取一定的方式, 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 在此环境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的被调动起来, 然后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本文就此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不是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获取了多少知识,而应当包括,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多方面得到多大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于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积极参与并内化所指向的学习任务。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发展。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本人认为提高小语课堂教学效率,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学生对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小学生,思维比较敏捷,一旦对木屑时产生了兴趣,就会很认真的去钻研、去学习。课堂教学也是一样的,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众多的教育实践表明,课堂教学若想取得成功,必须有良好的师生合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传统观念,平等地看待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同时也要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你的课,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保障。具体而言,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抛开生活中的烦恼,用微笑面对学生,用亲切、期待、鼓励的目光注视学生,用赞赏、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带头为其鼓掌;如果学生答错了,教师也应适当地表扬他举手的勇气。通过这些细节,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从而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设计教学课堂问题

  教师应该在学生的语文课堂中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能够良好地掌握知识点。首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课文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数进行分组,分配给每个学生不同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不仅能够营造学生的教学氛围,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在问题的设置方面,应该严格地根据内容进行规定,不要偏离主题,提高问题质量,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题义。例如,在学习小学课文《赤壁之战》中,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留给学生问题,课文的主要叙述内容是什么呢?先讲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在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问学生火攻这一仗的主要步骤是什么呢?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自己的原因,最后周瑜以3万人打败了曹操的80万人,用一个成语进行概括是什么呢?这3个问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前中后三大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了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课堂变得鲜活新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在课堂中形成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展和形成以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是针对小学生非常实用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群组学习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互相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和讨论,能够在新的教学气氛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教师通过开展有趣的教学课堂,从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弥补个体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局限性,从而互相帮助,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学习习惯。

  五、鼓励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教师对学生做鼓励性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评价实践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通过鼓励性的评价,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刺激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教师的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从掌握知识的广度、理解知识的深度、知识巩固的程度、错误的数量和性质、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创新性等方面做出公正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表扬,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一定要委婉地或直截了当地指出,并指明改进的方法,鼓励他们努力去做,使他们不断成长。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开展学习。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设置教学情境,采用激励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如此,学生学习能力获得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兆翠.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xx(11)

  [2] 陈 萍.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新举措[J].考试周刊,20xx(11)

  [3] 任建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xx,(17)

  [4] 郭兰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科教文汇,20xx,4(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1.教师的善教

  良好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是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关键。和蔼可亲的笑容,温馨亲切的话语,都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和善心。方式新颖,教有新意,教有创新,可以把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地带动出来。在教师善教的带动下,小学生就有了想学的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找准小学语文的学习目标加以引导和点拨。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就是教师善教的内在体现。

  2.教师的善研

  善研包括善于研究教材和善于研究学生心理两个内容。教师对于教材的'掌握要做到全面细致,钻研教材是为了更好地探究教学手段,取长补短,找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时刻有效地研究小学生的心理是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师要不断揣摩和分析学生的思维动向和心理规律,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和思维来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有亮点就有看点,兴趣调动起来了,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了。

  3.教师的善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鼓励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自我表现,喜欢举手,主动发言,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爱思考、爱动脑等,都是和教师的鼓励分不开的,和教师善用开心、幽默的提问、讲解分不开的。如将笔画多、难记忆的字写在动画动物的头上,制作色彩多样的卡通教学课件等方式,调动起了学生记忆的兴趣,掌握的语文知识就会牢靠很多。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求知欲望,需要我们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和挖掘。教师要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出来,学生只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自觉地去学习知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显著提高。

  作者:赵华 单位:长岭县三青山镇中心校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在多元化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应逐步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有效、有趣的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树立审美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小学教育不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品德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与审美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是小学教育阶段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极其必要的。

  二、对学生审美教育的方法

  1.创设优美的审美意境,树立学生审美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走进课文意境中,深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同样在审美教育中,教师在自我感受美的基础上,创设审美意境,引领学生走进“美”的境界中。创设审美意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利用与课文有关的实物,使学生通过真实的触摸、观察、感受它的美好;可以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思想跟随教师的思路行走,感受教师对美的理解,树立审美意识。

  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应用的现代教学手段,其应用效果最好的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信息容量,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直观有效的信息展现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美,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感受语言文字运用的美妙之处,这同样需要现代教育科技手段的辅助才能完成。因此,在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3.利用对古诗词的联想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重点内容,也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从古诗词所展现的优美意境,引导学生品词语析句感受美、鉴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对杜牧的《出行》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联想感受:远上秋山弯曲石径,山顶白云缭绕的几处人家,枫林晚景的美不胜收等。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热】07-2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华]07-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精】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推荐)07-2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