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3 07:34:20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音乐教学论文【锦集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音乐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教学论文【锦集15篇】

音乐教学论文1

  音乐教学是素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通过音乐艺术使学生感受人文情怀,提升个人情操,升华个人道德的一种教学模式。小学生作为弱小的个体,其智力方面不够成熟,无法更好地处理人情世故,因此必须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音乐是以器物为媒介,演奏出一定的旋律和节奏,达到抒发情感和表达志向的一种艺术。古人云,琴修德,棋开智,书练体,画蕴美。琴修德,寓意着音乐是修养个人德行的重要途径。

  1.音乐教学在小学实践教学的现状

  1.1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互动

  在中国,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则负责消化知识,造成教师独唱,学生聆听的局面。在小学,学生年龄偏小,心智纯朴,做事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往往被教师训斥,而默不作声。长此以往,老师的严肃形象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鸦雀无声。教师因要考虑课堂纪律问题,对这种现象往往视而不见,导致其教学方式一成不变,毫无师生互动可言。音乐教学,更是如此。因为在中国式教育的情形下,家长或教师往往以长辈身份压迫式地要求学生学习不甚喜爱的科目,造成学生叛逆心理的滋生,对家长或教师的教诲更是置之不理。

  1.2课堂氛围严肃,学生无参与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学主要以知识的灌输为主,教师一味地讲知识、授方法,造成课堂氛围严肃,学生低头抄入的画面。这个画面仿佛使教学成为一体,自然和谐。其实,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也未考虑学生是否真正积极参与这个教学过程中。最终,抄入的手册一本又一本地堆积在书桌上,学生却在操场肆意玩耍。

  2.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中需要创新教育的原因

  2.1与时代发展接轨,从小培养创新意识

  21世纪,科学技术快速高效地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然而,创新意识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必须要加以适当培养。小学期间,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学习能力强,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最好黄金时期。音乐教学中,那跳动旋律、美妙的乐章能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种氛围中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放大学生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无形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关系个体成长,需要素质教育

  个体成长,是指个体从生到死,身心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包括德智体美劳等五个素质发展,是将内在素质外化成行为或语言的一个过程。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个人智力的发展水平,是素质外化的具体特征之一。因而,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思维是关系个体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3.音乐教学在小学教育的创新策略

  3.1在教学中渗入游戏,趣味性地引导学生学习

  音乐教学,是一门特殊的教学方式,其带有浓厚的人文艺术情怀,是借助器物的表现,通过音符心律的形式,渗入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中,使学生心身受益的审美活动。音乐,能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赋予学生更多更好的创造力[3]。然而现实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比较基础,着重在辨音、识谱等方面,枯燥无味,使学生没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可见,音乐教学正面临着改革和创新,才能给予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更多机会。例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组织学生根据不同故事来增添音乐旋律,且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营造快乐活跃的氛围,这样不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对知识点进行一定地巩固。

  3.2营造音乐表达的意境,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传统教学,着重于知识的灌输,不看重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在音乐教学中,不再有文字、数字等繁琐的课程学习,更重要的是听觉方面的享受。因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将音乐的意境在教室里营造出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静静的夜》这一堂音乐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都把眼睛闭上,然后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使教室拥有夜晚的意境,再配上这一首歌曲。学生睁开眼睛时,更能体会夜晚的宁静和安详。当然,教师在此之前要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使学生有情景想象的空间。不然,学生听完这一首歌曲,会满头雾水,不知所云。如此,才可以利用环境营造音乐氛围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歌曲的社会背景,让学生感同身受。

  3.3借助音乐媒介,指导学生学习

  音乐是有灵魂的艺术,不同的人对同一种音乐有不同理解和想法。音律、音符,不是天然就有的,必须经过作者苦思冥想,再借助乐器来表现而出。因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将乐器带入课上并现场演绎,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让学生亲自演奏,教师在旁指导,加深音乐知识在学生大脑里的印象。

  4.结语

  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过程。然而,音乐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也面临着改革创新的瓶颈。笔者认为,音乐教学的改革创新应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育齐头并进,才能顺应时代潮流,达到兴趣与教学的融合境地。

音乐教学论文2

  摘 要:多媒体走进课堂早已成为新时代的需要,同时,也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它强大的作用。本文所研究的内容主要从:多媒体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多媒体音乐教学的一些现状,及应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与归纳。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作用;应用现状;解决措施

  ABSTRACT

  Multimedia entering the class has already become a demand in new epoch, meanuhile, it’s also necessary for the devela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which plays a ponerful role in music teaching. The content of this texte mainly study and Conclude in following aspects: The role of multimedia edueation in music teach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multimedia music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me thod of problem-solving.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Function; Application in current situations;

  The method of problem-solving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它具有“视听结合、声像1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特点,扩展了音乐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发面起到了10分积极的作用。

  然而,无论是何种多媒体,它毕竟都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始终不可能成为教学的主角。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也存在着1些误区,就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及“利”与“弊”写了1些我自己的看法。

  家长问我,孩子只是业余学一下小提琴,是不是也要每天练习音阶和练习曲,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在我看来,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音阶、琶音、双音、练习曲等基础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就拿音阶来说,它是训练各种小提琴演奏技巧的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材料,我们可以用音阶来训练左手精确的音准以及左手的流畅性和均匀性;可以用它来练习换把和揉弦;也可以用音阶来训练右手的分弓、连弓、跳弓、连顿弓和飞顿弓等一系列弓法;还可以利用音阶来训练换弦、换弓、稳定的发音点、均匀的弓速和松驰的运弓重量等等。总之,所有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几乎都可以用音阶加以训练。难怪海菲兹总是要求前来向他请教的学生先拉音阶给他听,然后他会根据学生演奏音阶的情况再决定是否还继续听其他乐曲。据说有人曾经问过苏联著名的小提琴家柯冈,如果有一个小时的练琴时间。他会如何分配的,柯冈回答说:“我拿45分钟来练习音阶,另外一刻钟休息。”所以我始终强调:每个学生从学琴开始就要进行有系统的,长期的音阶练习。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我们很容易把音阶演奏成一串枯燥、没有感情的音符,而事实上我们应该把每一条音阶都演奏得悦耳、动听。

  对于小孩子学习音阶,我想提出以下建议:

  把学习新的音阶与巩固旧的音阶结合起来。学习新的音阶对孩子来讲,是必要的,它能帮助孩子熟悉所有的调。但是如何提高已经学过的音阶更为重要。所以我喜欢让孩子用一弓一个音,然后一弓两个音、一弓四个音来提高已经学过的单音阶,这比学习一条新的音阶更能让孩子提高得快。

  琶音是建立在和弦的基础上的,所以对获得良好的音准是非常有帮助的,也就是通过和声来听音准。据说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就是在钢琴上弹一个和弦,然后在大提琴上用这个和弦去练习音准的。练习琶音还有一个好处,因为它需要不断地换弦,所以左手肘的位置就必须进行及时调整,也就是演奏低音弦时手肘向右移动,演奏高音弦时手肘向左移动,以便使左手指始终与琴弦保持同样的角度。这对获得良好的音准是至关重要的。左手肘的这种左右移动是从左肩关节进行的,所以对左肩的放松也非常有利。而左肩放松的重要性是怎样估价也不会过分的。左手肘的这种左右摆动,对左手拇指和食指过分用力地把琴颈捏紧的常见缺点也是有效的纠正办法。这个动作叫做舵式动作。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的话,大多数的儿童在演奏小提琴的时候,都没有学会这个动作。

  双音是一种从小就要进行系统训练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所以每个跟我学习小提琴的孩子,都要学习双音。在教学生演奏双音音阶的时候,我总是让学生采用分奏的方式进行练习,也就是说在孩子演奏一对双音时,先把它在一弓里用连弓分解成两个单音来演奏,在第二弓的时候才合成双音,我称之为‘分奏双音’,这种方法对培养孩子较好的双音音准很有帮助。在演奏分奏双音时,合起来演奏的双音总是使用上弓,而许多学生往往把这个上弓演奏成渐强,上弓渐强这是一种运弓的自然趋势,但是用在这里是不符合音乐的需要的,所以用这个材料训练学生用上弓演奏渐轻的演奏技巧也是很有效的。另外,练习双音时还要注意,演奏下一对双音的手指要尽量早地做好准备,即让手指靠近指板,也就是手指要尽早地在下一对音符的位置上准备好。这是演奏好双音的关键。

  我们知道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要练很多的练习曲,有家长或老师就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使用练习曲来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而不直接用乐曲来达到这一目标呢?我也时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训练学生的演奏技巧时,我们为什么要使用练习曲?可否使用乐曲中的技术片断进行技术的训练?毫无疑问,我们是可以通过乐曲中的技术片断来训练学生的演奏技巧,但是练习曲是专门为某种演奏技巧而写的,所以它就有着更加适合我们训练需要的材料,而且练习曲往往把某一种动作进行了大量的反复,因此就能使这种演奏动作牢牢地掌握在手中,所以我认为使用练习曲来训练学生的演奏技巧是十分有利的。

  因此,我在教学生学习练习曲的.时候,首先就要让他明确学习这一课的目的。也就是说这首练习曲是训练什么技术的,而且还要知道他的这种技术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进行练。如果学生不清楚这样一些问题,在我看来他们就是在那里盲目地学习那些音符,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学习了一大堆练习曲,可是技巧还是不行。例如我对学生说:“这首练习曲是练习换弦的。换弦有三种:第一是使用整个右手臂换弦,第二种是使用手腕换弦,第三种是使用手指进行换弦,我们现在学习的这首练习曲是训练手腕换弦,你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你的右手不会演奏从手腕向上抬起的动作。”这样学生就很明确地知道他们正在追求的是什么。

  然后,要求背谱来上课。之前我会让学生在我的看管下把这首练习曲拉一遍,然后就要回去把音符都拉出来,下次上课的时候就应当能把谱子背出来,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来研究如何把声音拉得更好听,也就是更好地完成这首练习曲的要求。

  所以,在学生回课时,我总是喜欢让他们回答我的两个问题:第一:学习这首练习曲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练习这首练习曲?第二:我们在演奏这种技术时有什么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我的这两个问题,我便认为他们的进步是很没有把握的。

  我在上课的时候,有时候会给学生规定下次上课时这首练习曲所要达到的速度。但是我对他们说,这个速度是在家练习时,反复使用慢的速度练习之后达到的速度,而不是立即使用这个速度进行练习,更不是只使用这个速度进行练习。也就是说速度是熟练之后的自然结果。

  可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说学生演奏得太快了。什么是太快了?不是使用80的速度就是太快,而使用60就是太慢,而是当我们的头脑来不及给手的动作发布命令的时候,即手的动作走到头脑前面去了。如果手指没有按照头脑的指挥在那里自己演奏的话,那么一定是天下大乱了。前面讲过,我们在最开始进行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使用慢的速度,就是给头脑以充分的时间,使头脑清醒地知道应当如何演奏,它们才能给我们的双手发布正确的命令,这是很重要的。

  我有一位小学生,他在拉了一首练习曲给我听了之后,我感到他的速度还没有达到我上次给他提出的要求。他就对我说:“您是否认为我平时练习时拉得不够快?”我回答他说:“我认为你平时练习得还不够,而不是不够快,如果你练习得够了,那么你就能拉快了,如果你练习得不够,即使你用快的速度拉给我听也是不行的,因为你还没有练出所需要的本领来。”接下来我就拿出我的琴来和他一起把其中的一段从很慢的速度开始拉了几十次,然后让他自己拉给我听,他的速度马上就快得多了。所以我认为快的速度是练习熟练之后的自然结果,而不能使用拔苗助长的办法来达到的。

  另外,我认为把一首练习曲拉得很精,胜似平平淡淡地拉10首练习曲。这就好像我们每天早晨在那里做广播操,如果你不认真的话,那就没有什么用处,而如果你认真地做的话,一下子就会出一身汗,这时才能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所以在小提琴教学中,严格的高要求是很必要的。

  我最近制作了大量的练习曲的“电子教师”,学生们使用后效果很好,减少了很多问题,效率也高了,希望这些“电子教师”能早日与大家见面,为提高孩子们学习小提琴提供一点帮助!

音乐教学论文3

  【摘要】在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怀着关爱之心,通过演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尤其是嗓音不好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在演奏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让演奏引人入胜,教学的方式方法需要不断革新,以成为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创新

  小学音乐课堂除了基本知识的介绍之外还需要进行音乐的讲解和实践,让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升级到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更加追求技术性和专业性,在演绎时也更加追求艺术的表现性。演奏成为小学音乐课堂上的主要教学方式,通过演奏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内容,并且了解到音乐本身的独特魅力所在。

  1.用演奏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声乐,一种是器乐。在演奏学习方面,如果从根本上来分析,这些就是音乐的关键性组成部分,音乐的表现过程中这两个方面是处于一个系统之中的。一个良好的、完整的音乐课堂结构需要以音乐欣赏为主要的线索,并且设立一个中心,在歌唱和演奏的互相支撑下建构课堂结构。对于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演奏教学的分析和研究,很多演奏都处于非常薄弱的位置上,只有歌唱和演奏都处于平衡状态下才能构建更好的课堂教学形式。在线形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演奏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也会使音乐课失去魅力,减弱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在音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不同的,并且关注度和热情也是不同的,如果是个性化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需要对学生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并且对学生的评价还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1]如果是性格非常活泼的学生,本身喜欢唱歌,也拥有好的嗓音,那么他可能喜欢用歌唱的方式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而不是非常喜欢演奏乐器;如果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可能不是非常喜欢唱歌,但是喜欢演奏,辨别听力能力也比较强,还可能使用乐器助演的方式来对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行表达。使用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教师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展开,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逐步提升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表现能力还有演奏的创造能力。[2]例如,在学习《外婆的澎湖湾》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示范的方式表达出萨克斯演奏的优势,在吹奏的过程中表达歌曲,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按照学生不同的能力进行演唱组以及演奏组的区分,让学生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让课堂教学渐渐达到高潮,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2.课堂升温,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乐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更多的音乐体验,本身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习领域,在演奏的过程中这也是音乐表达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能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奏能够让学生的基本音乐才能得以有效发挥。在基础性教育阶段中,教师需要从广泛的意义上去进行演奏教学,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新思维,让教学方式能够更加多样。在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基础之上,学校音乐教育还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培训,相关的教师需要乐器进行讲演,让学生对乐器有一定的了解。在演奏教学方面还需要创新学生的思维,教师给学生进行演奏,并且简单地进行旋律的演示,让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旋律,改变模唱的方式,让学生在听完教师的演唱之后,将自己的演唱和教师的演唱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在模仿之后还需要试着对音乐的旋律进行更改,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之上进行改变的尝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创编的乐趣所在。教师演唱的旋律需要使用音条乐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对音乐的真实性感受,在边唱边演奏的学习中感受到音乐前奏的美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灵感。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按照视频当中的内容进行音乐创作画面的分析,按照音色的基本特点以及不同音乐之间的组合,创造出相应的节奏和类型,以达到演奏活动的高潮。教师带领学生挖掘出更多的音乐素材,并且在素材当中有所发现,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感官系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多的想象和联想,在感官和体验的双重刺激下,在音乐学习上产生一种美妙的体验。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感官更好地调动起来,并且在体验方式不断变化的基础上让自己的音乐感觉以及听觉和视觉、触觉都能够得到更多的体验,让音乐富有生命力。音乐课堂教学还需要使用多种演奏方式以及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进行激发。

  3.强化学生的音乐畅想,让演奏课堂充满活力

  演奏教学和其他教学之间也是有非常紧密性的联系的,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演奏的技巧性,而且要创建有活力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歌唱,帮助学生在音准以及节奏上有更多更好的认知。学生可以自信地欣赏音乐,也能更好地表达和感受音乐。在一节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种乐器进行演奏,让音乐有声音方面的形式表现,以此激发课堂的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按照学生的特点给学生编纂童谣,认真地对音乐素材进行分析,并且从细节处入手挖掘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方式对情感进行表达,生动地模拟出不同节奏和不同声音之间的变化,让整个音乐课堂都更具有画面感和层次感,引导学生对不同乐器进行演奏,在伴奏乐器演奏中按照教师的组织和安排进行学习。[5]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出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表现美的能力以及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不能因为演奏拥有特殊的功效就失去对歌唱的关注力度,歌唱也是音乐表达的良好方式,只有以演奏为基本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辅助欣赏和歌唱,才能让音乐学习更加深入,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堂的乐之音。

音乐教学论文4

  摘 要:视唱练耳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它涉及到培养一个人的视唱、音乐听辨以及乐曲表达等多方面综合能力,历来受到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视唱练耳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应对措施,对如何提升视唱练耳的教学质量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视唱练耳;课程综合性;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第十三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已圆满落下帷幕。同往年相比,本次大赛首次纳入的合唱比赛,令人耳目一新,而在合唱比赛中,四声部视唱测试又成为整个合唱比赛的一大亮点。四声部的视唱从音乐的角度上说,它体现了音乐学习者对视唱、旋律听觉、和声听觉、节拍、节奏的准确,以及对乐曲综合能力的掌握。这些都是通过视唱练耳的学习得以训练和提高的。作为一名在高校中从事此课程教学的教师,我想在此对视唱练耳的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视唱练耳是一门外来的学科,它作为一门音乐教育的启蒙课程,同时作为专业层次学习的必备训练手段及技术理论课程,历来受到从事音乐专业教育的人们的重视。

  通过视唱练耳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感受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的为音乐实践服务,因此,它是学好其他相关音乐课程的重要基础,正如中央音乐学院赵易山教授所说,"视唱练耳的确是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重要课程"。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课程的综合性是近年来教育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也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一专多能"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或少数高等音乐教育的教师是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宗旨。而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较为全面地、带有普及性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视唱练耳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贯穿于音乐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相互渗透中,是音乐理论与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的再现。所以,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加强视唱练耳与其它音乐课程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势在必行,因为它也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视唱练耳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

  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联系密切。脱离了基本乐理知识视唱练耳将无法进行。在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乐理对视唱练耳起到理论上的支撑和指导作用,使教学更具理性化。音高、节奏的认知和听辨,音程、和弦的性质与结构的掌握,各种速度、力度、及其它表情术语的熟悉等都需要从系统的乐理课中获得。而视唱练耳对乐理又是一个具体实践的成果展示,具有可感性,二者互相渗透、联系紧密。

  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中,过去更多的是注重学生音准和听辨能力的训练,这是必要的,但忽视了视唱练耳练习中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增加学生掌握歌唱中正确的呼吸、发声技巧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有一定的意义。

  常见的四声部合唱,就是建立在多声部视唱的基础上。多声部视唱表现力丰富,尤其是多层次的立体节奏,各种类型的节奏交错进行,节奏线条较为复杂。合唱这个多声部元素就是建立在唱好单声部的基础上,在和声学音乐的理论原则和运动规律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唱好一部合唱作品,必须建立在良好的音准、节奏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立体音乐思维,进行横向、纵向的整体把握,协调配合,才能完整的表达音乐构思。

  二、视唱练耳的教学现状分析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对普及视唱练耳的素质教育也有更高更新的认识。如各种形式的音乐考级层出不穷,其中的音乐素养考级,就把视唱练耳作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同时,音乐素养学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迎合广大爱乐者的学习要求。然而,也有许多不容乐观的地方,就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部分学生视唱练耳的学习现状来说,是值得研究和深思的。

  (一)基础音乐教育的欠缺

  众所周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包括部分专业音乐院校音乐教育系)所招收的学生,其来源主要为普通高中毕业生或部分师范类艺术中专毕业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受到过良好的音乐基础教育,没有或者很少具备一定的基础乐理知识。在我所生活工作的西部回族聚居区此现象尤为突出。由于受当地文化背景的影响较深,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音乐教育更是无从谈起。他们所受到的基础音乐教育,以及自小到大的生活环境与民族文化背景,决定了这些学生在音乐的视唱和听觉方面能力薄弱,音乐知识欠缺。

  (二)扩招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音乐专业的招生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近几年我国教改的新举措,是普及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音乐教育的特殊性,扩招前专业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常是1对1的进行教学。然而扩招后,许多教师不得不承担起大量的教学任务,从而出现扩招后师资力量的短缺的现象,是导致教学质量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视唱练耳课程的特殊性,它需要一批具有专业能力强,键盘技能好及综合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老师进行教学。而目前,除知名的音乐院校有专门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师外,其他大部分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师无论从专业对口,学历层次,学术能力,师资结构等方面离高标准的专业要求相距甚远。如我所任职的音乐院校目前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师只有两名,要达到合理的师生比例是远远不够的。

  三、对视唱练耳教学的改进措施

  前文提到的由于"基础教育的欠缺、师资力量的薄弱"等原因造成的种种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让视唱练耳这门课程真正发挥其作用,使学习音乐的学生,能成为"复合型"的人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基础,树立"分层管理,分流培养"的教学理念

  扎实的专业基础对任何一个学习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视唱练耳这门课程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老师更应注重对学生基础技能的训练,尤其是对一年级的学生,如多进行模唱、构唱及旋律、节奏的听辨,用乐理知识指导学生对调式、调性、色彩的听辨以达到学生基础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对学习视唱练耳的兴趣。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可采取"分层管理,分流培养"的教学模式, 如对部分学生通过考试达标后,可同意他们提出的"免修"申请;对视唱练耳有一定基础,又对学习具有积极性的同学,采取"选修"制;对少数视听、视唱能力较强,并有意进行更高层次的深造的同学采取"主修"制。例如近两年,在某些知名的音乐学院中举办了视唱练耳的主修音乐会,使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得以提高,并使主修此课程的师生看到了丰硕的学习成果。因此我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定期举办类似的视唱练耳主修音乐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的积极性。这样一来不仅符合国家教委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新思路,而且可以为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相适应的的教育方式,在不增加授课教师负担的情况下有利地整合学生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打造一支较强的专业师资队伍,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

  由于扩招,大部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专业技能小课的教师,周课时数由原来10节到现在的30节;专业小课改为小组或大班课。就西部某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由于师资薄弱、学生多、教学设备配套不完善,导致视唱练耳课每个班级上课人数多达七十人左右,同时,由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音准节奏无法保证,致使因材施教难以正常进行,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解决扩招后师资不足的问题,关键是建立一支专业对口,学历层次较高,结构合理、业务能力较强、能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师资队伍。首先,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发挥老、中、青传帮带的作用。其次,学院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选派部分教师去更高水平的音乐院校进行观摩和学习,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在职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提高学历层次;同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进行讲学。从而使教师团队不断学习新知识、改进教学理念,使师资力量得以加强,以适应和满足新课程的需要。

  新的教育教学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更多的发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探讨,经常采用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

  (三)加强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的全面认识,促进学风建设。

  现行的"宽进宽出"制度是造成音乐教育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部分学生在进校前对视唱练耳的基础知识没有更深的积累,只了解简单的简谱或线谱知识,同时,学校对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底线的要求,再加上视唱练耳考试的分值占总分比例较低,只要技能课考试过关,就可以走进大学的校门,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对视唱练耳的重视程度。例如在本学年我学院某班的视唱练耳考试成绩中,及格率高达70%,然后优秀率仅为5%。这充分地说明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在大学的视唱练耳课程学习中,他们的最高标准就是"60分万岁",根本没有对视唱练耳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上课好像仅仅是为考勤而来,学习中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积极性,忽略了知识的积累是靠学习者不断的反复、不断磨练才能得以掌握和提高的。

  视唱练耳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视唱和音乐听记。视唱是借助于视觉进行视谱的,但更重要的是凭借内心听觉将乐谱中的内容通过人声加以实现,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往往只是一味的反复模仿,课程的单调性使部分学生常常持漠然、消极的态度对待视唱练耳课。因此,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多听多唱、加强视唱练耳与乐理知识的融合学习,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例如鼓励学生多参加合唱排练,各种形式的声乐演唱以及优秀音乐作品的赏析,通过听、唱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的去理解音乐的各要素,提高内心听觉能力,培养学生对视唱练耳的兴趣。其次,通过课堂回课与课后的抽查的方式作为平时的考核成绩,加大视唱练耳课程的检查与考核的力度,达到改变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和态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注重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

  视唱练耳课虽是一门以技术训练为主的课程,但它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重复,而是艺术化的教学活动。这一艺术目的在学生中并没有引起重视。多数学生在平时的视唱练习中总是特别注意音准、节奏、节拍等基本要素,而忽视了对音乐情感的表现。所以在授课时,应提倡教师进行艺术化的视唱练耳教学,深刻认识和全面分析音乐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音乐情感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因此,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乐感是非常重要的。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表情地视唱,通过有表情的视唱,既能对音乐的各要素进一步了解,又能积累一些音乐语汇,将音乐中的乐句划分、旋律的强弱以及节拍的律动、表情术语的运用等在视唱中体现出来;再如,通过欣赏贺渌汀的《牧童短笛》使学生了解它是一首二声部五声性,具有巴赫创意曲之风的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钢琴作品,无论从调式、旋法还是表现力上都是西方音乐无法比拟的,从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民族音乐所带来的艺术魅力,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视唱练耳是一个综合而又系统的课程,作为专业层次学习的必备训练手段和技术理论课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从事该专业的人们所重视,因此,如何全面提升视唱练耳教学水平,培养一个在音乐上具备规范而科学的视听能力,并能够较深刻地解读音乐作品,将自身对音乐作品的解读运用合适的方式传达给受教育者,是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的工作者坚持不懈的追求目标。

音乐教学论文5

  摘要: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笔者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旨在推动农村的音乐教育实现一个新的飞跃。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素质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农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经过不断发展,农村的小学音乐教育开展形势越来越好,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设施较差、师资力量短缺等种种原因,仍有若干问题存在,亟待解决。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课程安排有名无实。小学音乐教育在课程表内均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了音乐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挤占或改上其它课程,音乐课教学难以保证。多数人认为音乐课是副课,上不上不重要,主课老师则常常用来上语文数学,要不就是自由活动或自己听歌。这样剥夺了儿童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阻碍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这一现象也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的不乐观,加之音乐课是不被列人教师教学评估和评先评优的范围,致使许多音乐老师不愿在农村工作。

  1.2教师能力不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所以在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中,多数教师随意性大或是干脆把音乐课交给学生用来写作业、做游戏。多数音乐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的一门课程,是强化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1.3教学设备的短缺。音乐教学又需要一定的音乐设备为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一系列设备、仪器在农村学校中普遍缺乏,甚至连最基本的音乐活动室、音乐教科书都没有。对于现代音乐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设备、设施更无从谈起。这些都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1.4学生渴求音乐教育的心愿难以满足。对农村小学的学生中调查得知,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很强。当问他们都喜欢什么歌曲或者老师教她们唱些什么歌曲时,从孩子们口中说出的不是充满快乐的童歌,而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成名曲。学生学唱流行歌曲并非坏事,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音乐与他们年龄相结合的教育功能。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本教材上的歌曲抱以"不喜欢""不好听"的态度,其原因是有的学生不熟悉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内涵,有些不愿意唱,觉得这些歌曲无聊、幼稚,唱着没意思。但要知道课本中的东西都是经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后选用的,这些歌曲都是适合儿童演唱的,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优化对策

  2.1改变思想观念。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以婉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表现方式感动人的心灵,唤发人的激情,激励人的斗志。对于培养人、塑造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正课"和"小三门"的关系,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2.2加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克服困难,尽快配备小学教师,接着是配备小学音乐老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音乐教师到位之后不被安排去上其它课程。使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有专人负责。根据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定期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健全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地研究和指导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教改工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探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就是国家实施的"三定向"中可以多方面培养一些音乐或其它学科的人才。这样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农村小学教师才更有保障,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全面的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2.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不能只成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还能够对其各方面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另外,在音乐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他们主宰音乐课堂。

  2.4加强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音乐教学设施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音乐教育的正常进行。现在一般农村学校,只要建一个音乐教室,一间舞蹈教室,一架风琴,一台电子琴,一个五线谱示教板,再加上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磁带等,音乐、舞蹈课就可以正常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2.5严格贯彻素质教育政策。学校领导应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重视农村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还要把眼光放长远,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能力加强了,学校才能完成培养国家栋梁的艰巨任务。农村小学要务实发展,为音乐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加强音乐教学设施投入,使教师在设施完备的环境中进行授课,这样才能达到新时期音乐教学的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注重音乐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音乐教育道路,推动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得城乡小学音乐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余铮.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艺术教育,20xx,02:71+59.

  [2]蔡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铜仁市碧江区新寨小学为例[J].现代妇女(下旬),20xx,11:294-295.

  [3]黄堠.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问题调查与研究--以湖北荆州区九店小学为个案[J].大众文艺,20xx,14:251-252.

  [4]杨丽.南阳市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J].美与时代(下),20xx,09:123-125.

音乐教学论文6

  【摘要】在初中教育阶段,随着学习任务的日益增加和愈加繁重,倾听音乐成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之余的一种减压方式,不仅可缓解学习压力,还能够使其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为改善教学质量都在积极尝试引入流行音乐,且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怎么引入流行音乐作探讨,并列出一些科学有效的举措。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引入

  音乐教学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音乐教学水平与质量不仅影响学生的音乐水平,还关系到他们未来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这是广大初中音乐教育者所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流行音乐进行合理品味和欣赏,不仅能够拓展教学范围,还与他们的身心特点相吻合,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引入教育意义类流行音乐升华教学效果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入流行音乐,教师应始终明确引入流行音乐的目的是为教学提供服务,不能脱离教育范围,要注重流行音乐的主题和宣扬理念。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可引入教育意义较强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在倾听和赏析时能够体会到流行音乐中的教育意义,对自己的内心所触动和感悟,使其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能够在思想意识上有所转变,达到陶冶情操和熏陶情感的教学目的,从而升华音乐教学效果。举个例子,在《七子之歌——澳门》教学实践中,歌曲内容是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受尽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教师可以爱国为主题引入几首具有爱国情感的流行歌曲,像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刘德华的《中国人》、屠洪纲的《精忠报国》和谢霆锋的《黄种人》等等,这些流行音乐慷概激昂、节奏酣畅淋漓,散发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通过聆听产生教育意义。如此,教师将教材中的歌曲与流行音乐相整合,引领学生结合这首歌曲创作背景,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深入体会歌曲中蕴涵的爱国情感,从而深化他们对祖国母亲内涵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改善教学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关键的人生成长阶段,他们正处于思想发展和意识形成的特殊时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流行音乐来帮助学生塑造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为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当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流行音乐,借此提升他们参与音乐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并使其在音乐熏陶下身心得以良好发展,在音乐氛围下对人生和生活有所感悟,发挥出流行音乐应用有的辅助性教学作用,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青春舞曲》教学时,教师可先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文地理风光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强大的视觉冲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点燃其学习这首歌曲的热情。接着吗,教师可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心理且具有青春色彩的流行音乐来播放,诸如:魏晨的《梦的怒放》、杨培安的《我相信》、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和周华健的《心的方向》等。通过倾听不仅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努力帮助他们克服羞涩情绪,使其积极地参与歌曲表现且获得丰富的个性体验。还能够让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使他们感受到流行音乐的魅力和价值,以此在课堂上传递正能量。

  三、增加流行音乐的欣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教育价值和教学作用,应组织学生增加流行音乐的欣赏范围,带领他们尽量多欣赏一些有意义的流行歌曲,不仅可利用课堂时间,也可运用课余和课下实践,以此丰富整体音乐教学内容。当然,初中音乐教师在引领学生欣赏流行音乐时应把握好度,客观对待流行音乐,不能盲目或者毫无目的的去欣赏,而且数量也要把控好,重点是关注引入流行音乐的质量,真正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例如,在学习《冰山上的雪莲》这首歌曲时,这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属于中国民歌,教师可选择部分具有民族意义类的流行音乐,像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韩红的《天路》、李娜的《青藏高原》和腾格尔的《马兰花》等。这些民族歌曲将传统音乐和流行元素有机融合,深受初中生的喜爱与青睐,它们虽然传统的中华民族歌曲不同,不过也具有民族韵味,能够拉近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之间的关系。通过倾听,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流行音乐中蕴涵的民族元素,不仅有利于对新歌曲的学习,还能够拓展课堂教学范围,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并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以及对民族音乐充满热爱之情。

  总结

  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入流行音乐,不仅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和实施,还是新时代教学的需要,更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契合。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应积极引入流行音乐,对教材内容进行很好的补充,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并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注释参考】

  [1]梁箐瑜.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J].明日风尚,20xx,14:170.

  [2]侯翎.关于初中音乐教学的流行音乐引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xx,13:194-195.

  [3]王雅馨.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解析[J].新课程(中),20xx,09:177.

音乐教学论文7

  内容摘要:我国有一部分普通高校没有开设音乐鉴赏课,原因是对此课的意义认识不足。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提高素质教育,音乐鉴赏课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如何在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鉴赏 意义 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音乐鉴赏》提炼整合为“交响音乐鉴赏”,突出强调了音乐审美课程的核心——“交响乐”。这是一门起点高、立意新的音乐选修课,以体裁和题材为切入点 ,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广泛性于一体,以史带人、以人带曲,以审美理解、感受和体验为特征,从编写大纲到鉴赏内容都与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有所不同。

  我们知道,交响乐起源于欧洲,词出于古希腊文Symphonia,其中的“sym”即“一起”“同时”的意思,而“phonia”则是“鸣响”的意思,合指“数音和鸣”。在中世纪(公元500—1450年)常指“一组协和的音”。这之后,交响乐的属性含义随着器乐体裁(种类、样式)的长足发展而不断变化,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器乐体裁从附属于声乐的地位逐渐提升,并在1750年以后超过了声乐体裁的地位。

  音乐学家杨名望先生认为:交响乐(Symphonia)一词的含义,在18世纪前含混不清,例如意大利的歌剧序曲和某些舞曲前的独立性序奏,都可以冠上交响乐的名称。我们现在所说的交响乐或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乐队演奏的多乐章交响曲,还有交响诗、协奏曲、组曲和音乐会序曲等。杨先生的这一观点也代表了学院派对“交响乐”一词的界定。其实,交响乐一词的含义从一开始就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交响乐自意大利作曲家加布里埃利(约1553—1612年)首次将其用作带有乐器伴奏的多声部《神圣》(1597年)的称谓之后,才泛指由声乐和器乐合演的乐曲。狭义的交响乐是德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普雷托里乌斯(1571—1621年)在其所著论文集《音乐大全》(1619年)中提出“交响曲为不含任何声乐声部的纯器乐合奏作品”的观点以后,才被广泛用作歌剧或清唱剧的器乐序曲、前奏曲或引子等的称谓。巴赫所作《三声部创意曲》,海顿的一些弦乐四重奏等,也曾以交响曲作为曲名。杨名望先生也承认,交响音乐会演奏的曲目常常包括歌剧序曲和舞剧音乐等。

  我们认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1732—1809年)作为交响曲创作的先驱是无可争议的。正是由于创作了104部交响曲和83部弦乐四重奏的海顿的探索和努力(这里,还不能忘了柏林乐派和曼海姆乐派的努力),才使得古典奏鸣曲和交响曲套曲的结构形式逐渐完整完美,交响曲成为了横亘数世纪绵延至今的曲式结构的管弦乐。因此,称海顿为“交响曲之父”是不为过的,但许多音乐史书或教材称他为“交响乐之父”,这倒是需要商榷的。我们认为,交响乐是宏观的,可包罗其所有的内涵及外延,即可指文艺复兴后期以来作曲家所创作的一切具有戏剧性发展手法和交响性音响的声乐和器乐作品;而交响曲是狭义的,仅是交响乐的内涵之一,即指基本规范曲式为:第一乐章为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为慢板的抒情性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为三部曲式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为快速的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的管弦乐作品。

  另外,面对为普通高校大学生所开设的《交响音乐鉴赏》课,不能拘泥于“交响乐”一词的“学院派”定义。否则,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钢琴诗人肖邦的《玛组卡舞曲》和《波兰舞曲》,以及巴赫所作的清唱剧《马太受难乐》等一大批具有交响性发展手法的音乐体裁和名作,将与大学生们失之交臂。

  为此,我们认为从对交响乐内涵与外延的广义的理解出发,针对大学生欣赏交响音乐时常感无所适从的状况,应该有针对性地分章论述各个时期交响音乐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和主要作曲家的创作风格、艺术成就与审美特色,并精选各个时期的交响音乐名作进行赏析介绍,所举鉴赏曲目,除了交响曲、协奏曲、序曲、交响诗、交响组曲以外,还应例举歌剧、舞剧、清唱剧、康塔塔(大合唱)的'选段。在鉴赏知识简介中讲述音乐的品种,范围应尽可能宽广些,也该时常涉及非交响乐队演奏而与交响音乐有关的体裁和形式。这样做,对于扩大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是有好处的。

  在教学与实践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提出了“一要坚持,二要加强,三要贯穿”的原则,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

  一要坚持:尽管《交响音乐鉴赏》只是一门选(必)修课,但也必须坚持教书育人、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此,坚持业余音乐教育模式中高质量的审美教学和管理,用高品位的交响乐精品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来对选修课学生进行熏陶和培养。

  二要加强:加强在教学中对选修课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应用。课堂教学内容包括鉴赏交响乐的历史知识的基本理论讲授。在教学中,要求采取“以史带人,以人带曲”的讲授方式,从交响乐作品的体裁和题材切入,注重各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特色,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在注重鉴赏知识点的相关性、延伸性的同时,突出和强调最为本质的音乐审美特征,并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形象与音乐”相结合的鉴赏分析,使学习者能形象地了解中外音乐史上各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音乐)审美特点,以及交响乐名作的审美特色。

  三要贯穿:是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不但要给学生以“鱼”,还要教给学生以“渔”,把对学生听赏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始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的实践性教学、观摩交响音乐会等,让同学自己谈鉴赏交响乐作品的赏析体会,以及通过网络下载和欣赏音乐等等。

  通过以上课内外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使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艺术美的审美体验,提高他们对交响乐艺术与现实生活密切关系的感受和审美能力,所取得的效果事半功倍,深受学生欢迎。执教的教师们也从中深切地体会到:从普及交响乐来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问题,落实了《交响音乐鉴赏》课的开设计划,尤其是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性教学紧密配合的方法,打破了“非有乐谱不能欣赏交响乐”的常规。

  通过对《交响音乐鉴赏》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我们认为:普及交响乐首先必须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只有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只要是为培养提高大学生对交响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利的,我们都要去做,才能真正在有限的教学中收到实效。其次,普及交响乐必须有实质性投入。由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处在初创阶段,许多地方在这方面一无设备,二无师资,但只要领导重视、加大实质性投入,就一定能抓出实效来。尤其重要的是,校领导能否“慧眼识英雄”,从思想上、观念上认识到普及交响乐的重要性是个关键。再次,我们还认为普通高校的《音乐鉴赏》课程必须走出小教室、扩大覆盖面。由于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有其特殊性,它在教育手段(吸引与激发)、教育模式(非一对一方式)、教育评价标准(社会或地区音乐教育效果)、人才培养规格(全面综合型)等方面与专业音乐教育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要提高普及率、扩大覆盖面,必须打破传统音乐教育方式,而利用网上的《音乐鉴赏》课程进行远程教学,是一项符合我国普通高校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现代化艺术教育模式。

  注重专业与人文艺术素质的渗透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接受专业教育,人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认识,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非常鲜明的辨别力。否则,就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我们认为,必须加大优化音乐教师队伍的力度。对于从事《音乐鉴赏》课程教学的师资要求,不仅是专一的音乐水平,还需具备全面的人文艺术修养、高水平的组织能力和教学才干,以及具有研究艺术和美学理论并掌握一定的电脑技术的应用能力。对于已有音乐师资的普通高校,希望能重视优化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为音乐师资的文艺理论和美学知识的补充和培养大开绿灯。另外,现在离退休的老教师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人身体好、精力充沛、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责任心又强,对于缓解高校艺术教育合格师资缺乏的矛盾,他们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力量。

  早在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作了全面论述,并提出了加强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具体措施,即:“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今在普通高校开设音乐鉴赏课,则是落实中央精神,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杨名望 著《世界名曲欣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4月

  [2]缪天瑞 著《音乐百科全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

  [3]胡企平 著《交响音乐名作鉴赏》,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年8月

音乐教学论文8

  摘 要: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育中“美”的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提出几点反思,和学者们共同探讨此类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 音乐欣赏 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的体现,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的共鸣。”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育中“美”的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经常反映出“听不懂”、“没兴趣”等情况。笔者认为,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合理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应该首先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

  心理学研究: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进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兴趣是一种基本动力,它使学生与音乐之间保持联系,不断了解音乐、聆听音乐、学习音乐进而享受音乐并且用音乐美化人生。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摆脱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理念,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在哪儿,注重如何将学生的兴趣点合理地引导到课堂内容当中。

  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为方向

  有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作为前提,音乐欣赏的课堂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以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听得懂”、在课堂下“懂得听”。在音乐鉴赏课程当中,我们教师要完成的内容有很多。例如:欣赏内容的所属分类、音乐的主题思想、音乐家的平生事迹、音乐创作的背景故事以及获得更多音乐素材的途径。使学生理解一首作品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表达内心思想的艺术。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合理地引导学生如何去鉴赏音乐。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准备好充分的资料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以多媒体设备辅助课堂教学

  科学技术的日渐发展使得音乐欣赏课的授课形式得以多样化进行。传统的板书式、挂件式的材料在现代课堂中所占比例已越来越小。

  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使得写板书的时间大大节省,而且能够清晰、高效地表述课堂内容,快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的课堂上,文字、音频文件、图片文件、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的材料都可以充分结合到办公软件中。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只要课前认真细致地准备,就可以做一个精美的课件。不仅如此,由人民音乐电子音像出版社发行、北京艾缪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电子音乐配套软件更是为中小学音乐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该软件将课本中的歌曲以乐谱(简线兼备)、音频、视频的形式组合起来。而且还配套了节拍器、音频在线移调等功能,是音乐课堂教学上的一个巨大改革,为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前前后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谓是音乐教师的福音。

  四、以本土音乐素材丰富课程内容

  “音乐教材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方法、学校的教学环境与设施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重要影响。” 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不能将课程的内容限定于课本之中。应结合本地、本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具有本土、本校音乐特色的课程资源,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将它们融入到音乐欣赏的课堂之中。音乐欣赏的课程中融入本土音乐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料易于搜集、整理;本土音乐大多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将来的生活中得以体验;等等。

  近些年,全国各地学校都在积极配合国家的政策,认真开发校本课程。这就要求在开发中对本土音乐素材的充分运用。如若能够搭配计算机技术,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行的电子音乐软件开发为启发,建设具有本土音乐特色的电子课件,将对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提高有更大的帮助。

  五、结语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培养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为方向,结合多媒体设备丰富音乐欣赏的课堂,注重对本土音乐的掌握以及运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学生所反映的“听不懂”、“没兴趣”等情况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尹爱青 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杜。

  [2]刘斐 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J]。大舞台。

  [3]王彤 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初步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4]杜静文 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

  [5]孙丽 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J]。音乐时空。

  [6]周媛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7]赵治华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

音乐教学论文9

  乐理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学习的入门课程。学习乐理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乐理中包含了大量中外关于音乐基础知识的理论论述,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音乐的内涵进行了诠释,是引领音乐从“唱歌”向“艺术”过渡的重要媒介。因此,在师范高专音乐专业乐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将音乐论述与音乐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体验相关理论的形成及其在音乐实践中的应用,从而巩固学生的乐理基础,提升学生对音乐内在的客观认识。本文基于师范高专乐理教学对音乐论述的渗透及其与音乐实践的结合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乐理教学的主要内容

  乐理是师范高专音乐教学的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知识虽然比较简单,但却是音乐学习的奠基,知识体系也比较庞大。概括来说,乐理教学以音乐的物质材料——声音为基点,其理论框架包含了四大支柱,这四大支柱是为乐理教学的重点内容。第一,声音。声音是乐理教学的切入点,音乐能够成为一种艺术,完全依赖发声和听觉,因此,声音是为音乐体系的主体支柱,一切音乐理论和艺术研究都是围绕声音开展的。声音具有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四大物理属性,对这些属性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从声音到音乐的变化规律,是乐理教学的重点内容。第二,高音。乐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突出音乐表现的基本方法,因此,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音调的变化都是音乐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器乐中,高音不同于声乐的音调,它代表了乐理的各种形式,主要包括:①音级、乐音体系和唱名,体现的是音高的表示方式;②音程,体现的是两音音高之间的关系;③和弦,体现的是高音与高音的叠加;④调式,体现的是有规律的高音排列;⑤音律,体现的是音高的客观标准及其产生过程。第三,音量。在音乐理论中,音调包含了三个不同的主观属性,即音量、音调和音色,其中,音调又是区分音量的重要标杆。器乐或声乐在不同音调上强弱程度的表现,给人们带来一种主观感受,而这种感受即是音量的变化。在表现音量时,强拍和弱拍循环重复所形成的时间周期,是为节拍,节拍是乐理的基础,因此,音量也是乐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第四,音长。音长是声波的延续,也是表现节奏的重要媒介。节拍和节奏密不可分,其中,节奏主要由音长来表现,而音长是将不同长短的音组合起来,表现音乐的外在框架;节拍则以节奏为基础,既有实质性的音色和音量表现,又有主观性的个人感受。因此,音长是表现节拍和节奏的重要部分,也是乐理教学的基本内容。

  二、音乐论述在乐理教学中的渗透

  在师范高专乐理教学中,音乐论述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其中,“承前”是借鉴中外著名乐理文献为教学所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音乐理论的来龙去脉;“启后”是引导学生在总结前人经验中创新,既传承乐理文化,又发扬乐理精髓。音乐论述是音乐的理论性描述,古今中外音乐名家所提出的乐理观点,是基于音乐理论相对统一的大背景之下对音乐艺术外在表现的论述。这就说明,音乐论述在乐理教学中的渗透应立足于乐理学习与视唱练耳训练的结合,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研究和总结音乐论述,培养学生对音乐内在属性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器乐或声乐的外在表现力。对于音乐论述的渗透方法,教师可采用音乐论述与乐理教学结合的方法,将教学内容与音乐论述进行对比,通过音乐论述反映教学内容。例如,将维瓦尔第的《四季》分解为几个小段,对应乐理教学不同的环节,在实践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学习声音的四个物理属性,以《四季》为“样板”向学生展示。《四季》共分为四个主体部分,分别为:《春》E大调、《夏》g小调、《秋》F大调、《冬》f小调。其中,《春》的曲调经历了三次变化,呈快板→广板→快板顺序排列,《夏》部分则由不太快的快板转急板,《秋》由快板转柔和板,再转快板,《冬》由不太快的快板转广板,再转快板结束。第二,乐音体系教学,融合《四季》的曲式结构。《四季》每一乐章都是从开始处呈示音乐的主题,同时将主题贯穿乐章,偶尔有简单的重现。在结尾设计上,采用一组乐器或独奏乐器再现主题,从而形成与副部鲜明对比的一个插部,在乐章中间部分的主题呈现,则采用独奏乐器进行简短的再现。这种结构形式在《四季》的整个乐章中都有所体现。第三,学习音调,以《四季》的调性布局为例进行展示。从调性布局上看,《四季》的开头部分导入音乐结构的主调,既为了概况乐章内容,又是为了巩固转调之后的调性。在每一节乐章的中间部分,至少有一些旋律会短暂停留在新的调性上(属关系调),而其他部分则建立在近关系调上,在插段部分运用新的调性。从整体来看,《四季》已经初步具备了维也纳古典乐派调性功能的雏形,如第一乐章(春)的调性关系布局为:E大调—B大调—c小调—E大调。第四,学习音长、音色、节拍、节奏等基础理论,以《四季》为例启发学生的思维。准确的说,维瓦尔第对“Ritornello”的运用极为熟练,在每一乐章中,都会将小的音群应用在Ritornello开始的主题部分,长度上一般为2小节或4小节。在《四季》的'各个乐章中,这些音群既能够单独应用在后面的音乐中,同时也能够与新的元素相融合并再次应用于Ritornello。双主题表现形式是维瓦尔第在《四季》乐章中的一大创新,他将《四季》乐队的独奏和全奏反复交替演奏乐章中的某一主题,或利用独奏插部部分演奏相同的主题,从而形成全新的主题结构,从而使乐章更紧凑、连贯,富有生机。

  三、音乐论述与音乐实践的结合

  严格来说,音乐论述也是乐理教学的一部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学,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交往的过程、互动的活动,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简言之,就是师生之间“有科学并意义的交流与互动”。那么,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音乐论述是为其间的媒介,联系了整个互动的过程。互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在师范高专乐理教学中,互动也是音乐论述与音乐实践的互动,是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多元互动,强化音乐基本功训练。学习音乐非常考验学生的演唱技巧和基本功,如关于二声部旋律、音色、音区的教学,在实践中,很多学生对于主旋律的声部一般学生很快就可以听出来,稍加练习即会唱。但二声部促使另一个旋律突然加入进来,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听觉上的混乱,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二声部旋律音高相对来说要低一些,对于初次接触二声部的学生来说,声音分辨上会有一定困难。对此,教师需要参考音乐论述,教会学生“听”的方法,如在教“草原之歌”时,通过歌曲的反复播放,让学生用耳朵去寻找“象老牛沉闷叫声”的一种低层声音,让学生学会应如何去听二声部。第二,引导学生从难到易练习。学生们在音乐学习中,总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先听到、唱到、学到的旋律印象会更加深刻,因此,可以适当调整练习顺序,将较为难学的二声部放在练习的第一步,让学生做发声练习或者是模唱,学生掌握熟练后再进行一声部的练习,让学生形成“合唱练习越来越容易”的印象,使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如此,则使音乐实践与音乐论述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本功,更提升了学生演绎音乐时的表现力。结语总之,在师范高专乐理教学中,音乐论述既是一个载体,又是一剂“灵药”,消除学生学习上的躁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怀着兴趣与期待去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科学组织,精心设计,强化音乐论述及其它教学资源的运用,才能切实打造高效教学模式,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教学论文10

  摘要:中小学音乐课本所选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当代优秀儿童歌曲的创作量不大,适合学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现有音乐课本的理论等内容过于专业化,使学生不易接受。我们的教育应从单纯的唱走向多元化,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带给我们新的启发。21世纪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务实求真为基础,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前言: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最佳的地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关键词: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让处在音乐干涸期的流行乐坛为之一震,成为此次春晚的一个亮点。《老鼠爱大米》以其诙谐、风趣的歌词和简单明朗的旋律走进了万户千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优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优秀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优秀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 示。一方面是优秀歌曲的数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最后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的老师们应如何改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在现代化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载有各种教学资料的音像带、视听盘和各种电脑多媒体光盘、课件等软件,已成为教学媒体的主流,成为极具特色的现代音乐教学设施与手段。在现代音乐教学活动中,这些手段与设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育与社会的融会贯通,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特点为:普及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因此,多媒体的普及带给老师们的应该是教学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纪,老师们的知识和教学法的更新或许才是培养下一代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的条件。

  改良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希望我国全体国民都真真切切的关心我们的下一代,务实或许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音乐教学论文11

  论文摘要: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改进要从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出发,认真研究和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审美因素 ,把培养中小学生体验和感受情感视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和音乐教学研究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论文关键词:高师音乐,音乐教学法,改进

  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专多能”的能够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教学法》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教育必修课。这门课一般都开设在最后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周2学时,共36学时。对于未来的音乐教师来说,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固然重要,但学好音乐教学法课,能够领会《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并在以后的教学能够落实它则更为重要。随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科学的音乐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改进势在必行。

  一、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中小学音乐课程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教学方式,注重用怎样的过程方法达到怎样的教学要求。这种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思想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惟师是从,惟书是从,被动地接受一个个答案,没有自己的体验和见解,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以来,高师将这门教育必修课称《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以教材为中心,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教授方法,学生着重学习的是知识和技能的教法,淡化了音乐固有的审美性特征、情感性特征和形象性特征。从而使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枯燥,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学生无法在音乐课堂上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的享受,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甚至厌烦音乐课。这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是相背离的。因此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的改进首先要从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观念入手。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有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的公民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与任务。《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时间,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的新理念。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代替过去以学科知识为中心,重在传授音乐知识的传统教育观念。因此《音乐教学法》课要把教学的中心由知识技能的教法转移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情感体验上来。带领中小学生去发现音乐中的美,体验音乐中的美,最终去创造美。本人认为高师《中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的教学中转变观念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由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转向兴趣培养

  过去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的教学中,教学的中心在于如何教授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音乐知识,识谱视唱等,在一堂课上要学会某一音乐知识,识读某段乐谱,学会几种节奏等成了教学的重点,比如在全音与半音的认识教学中,老师花费了好多时间用尽各种办法反复讲解又是级数、又是音数。学生还是听得一头雾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毫无兴趣可言。本来学习音乐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音乐,而这种重知识讲授的教法却把手段变成了目的,为识谱而识谱已经成了音乐课上存在的普遍现象。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而非培养未来的音乐家。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他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写到“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稳步地把它提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技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并且为自己建立一个更好的生活和一个更广阔的个性。”,好奇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对音乐的好奇也不例外,教师要保护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和尊重他们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在教学中要把握音乐教学的愉悦性原则,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音乐课带来的快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且使这种兴趣能够持久。

  2、由重讲解说教转向重感受与体验

  音乐本身具有表现性、实践性、非语意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此每个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理解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过去在音乐欣赏课和唱歌课上老师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告诉学生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塑造了怎样的.音乐形象等等,将老师的感受或老师从书中看到的对作品的介绍统统以标准答案的形式讲给学生听,看上去一堂课在老师的启发和促使下师生将一部作品分析的淋漓尽致,但学生并没有真正得到感受,更谈不上理解和表现作品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音乐课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反复聆听音乐,用讨论,提问的方式从音乐的情绪情感、音乐表现要素、音乐的风格形式等方面层层剖析。从而使他们发觉音乐是怎样以它特有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的各种情感的,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表现的各种情感。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且反复的聆听分析可以使他们有所体验和思考,即培养了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合作探究的意识,又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得到了美的感染和享受。新课标制定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教学领域。它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等。比如在《神州古韵》(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教师要熟悉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和“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在《看大戏》(人教版《音乐》年级册)的教学中要了解山东的风俗人情、语言特点等。这就要求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不仅仅是唱歌、欣赏、器乐等单一课的教学,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的,音乐也不例外,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而且还要有广博的文学、历史、地理知识及文学、美术、戏剧、影视等方面的知识。音乐教学法课要以课外读书活动、讨论会、剧目表演等形式强化学生这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二、挖掘审美因素培养丰富情感

  在近年的教育实习和试讲指导工作中发现音乐专业的学生最感到难上的课就是欣赏课。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发现不了教学内容中的审美因素,无法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新课标提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体验音乐中的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应当成为教学法课的中心任务。

  首先音乐专业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感情以及正确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情感的能力。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在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音乐教学法课要求学生熟悉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努力挖掘音乐作品中的审美因素,切身感受旋律的起伏、音色的浓淡、节奏的张弛、速度的快慢、调式的明暗等音乐表现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和表现音乐中的作用。为什么这样的音调,音色、节奏、速度就能表现这样的情绪、情感。换一种音调,音色、节奏、速度音乐形象和情感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教师只有在自己不断的探究中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作品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音乐表现要素在千变万化中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格、不同情感、不同音乐形象等,使孩子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要正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情绪和情感。有多少种情感就与多少种音乐,不同的音乐表现的情感不同,比如《春江花月夜》、《蓝色多瑙河》等表现的是优美的情感;《黄河大合唱》、《红旗颂》等表现的是壮美的情感;《快乐的嗦》、《金蛇狂舞》表现的是快乐的感情等。因此教学法课要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和情感体验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在今后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孩子们丰富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的快乐,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

  三、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培养研究性人才

  教师技能包括普通话、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等。这是告示音乐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教学法课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师技能训练。将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学结合起来,形成教师职业技能,为毕业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基础。这种训练主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近年来在学生的校内试讲和教育实习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是口语表达能力薄弱,许多学生备课很认真,教案准备得非常好,但是时间教学效果却不怎样,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不能用充满感情色彩的,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法课可以通过配乐故事,小音乐剧、演讲、说课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工作中除了培养学生课堂教学的能力以外,还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过去教学法课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训练,谈化了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工作,如书写教学计划、教案、教学总结等的训练。教学工作是一项研究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那么未来的音乐教师首先要有合作与探究精神。高师音乐教学法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教学研究能力,只有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教学中的新问题,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基础教育得以发展。因此,教学法课还要以讨论会、论文比赛等形式鼓励和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研究能力。

  四、改进试讲教学加强教育实习

  校内试讲和教育实习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的重要教学环节。校内试讲一般由音乐专业教师指导,每个学生的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文化艺术素养不同,所以试讲工作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将学生相对薄弱的环节采用教学过程分解实践的方法进行实践,比如将表现领域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情景创设、教唱歌曲、歌曲分析与处理、创造、小结等环节单独进行试讲。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薄弱环节,提高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由于这门课的实践性很强,36学时的教学时间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整地试讲两三节课,所以教学法课也可以采用压缩课堂教学环节的方法进行试讲。比如将几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分别让几个学生担任,共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这样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在备同一节课的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与合作,通过各环节实践的比较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育实习是音乐教学法课的延伸。目前大多数院校采用分散实习首先分散实习的办法,但分散实习不利于老师对学生教学的指导;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不利于对学生实习成绩客观公证的评定。实习尽可能采用分时段集中实习的方法,可以将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各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通过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学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对实际教学的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对音乐基础教育的再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总结经验,发现自己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与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实际之间的差距,在以后的学习中明确目的,在后期教育实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集中实习有利于教师统一指导;有利于集中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激发学生教育实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客观公正的评定实习成绩。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音乐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建设性人才,音乐在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所替代不了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从基础音乐教育开始,而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要从高师音乐教学的改进开始,不断的研究与改进才能使高师音乐专业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强能力、有创新精神和音乐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1 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研究》 朱咏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金亚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中小学音乐教学法》 穆塞尔,格连 四川人民出版社

音乐教学论文12

  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一个课程,我们的孩子在音乐课中应学习什么?是只会唱一些歌曲,还是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还是让他们有自己的音乐梦想?

  一、 音乐应该是快乐的,没有束缚的,但不是没有规律的,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提高敏感性。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听音乐时可以不必端正坐好,可以放松身心的。听音乐也是有学问的,不是茫茫然的,不知所云的。我认为听音乐时,可以告诉孩子们,我们要听些什么,音乐里有什么,你可以做什么。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培养学生的理解,表现力,想象力,让学生可以大胆的想,敢于挑战,敢于表现。在音乐教学中,根据作品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入手,在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的同时,利用旧知识对歌曲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很快的理解掌握。尤其在我们演唱时,如何正确演唱一首歌曲,掌握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情感等等。这都是从课堂中慢慢积累的,这些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的初步体现。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谓情感体验,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作品的时候产生的情感反映,这种反应的体现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不同的个人而变化的。这学期我给一年级上的一节欣赏课《小燕子》是一首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同学们在听的时候,不表现出了高度的兴趣。由于大部分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所以在课堂上,同学们都载歌载舞,边唱边跳,用自己稚嫩的嗓音,表现了对春的喜爱,对小燕子的喜爱,对家乡的喜爱。这就是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起伏产生了共鸣,并从中获得了心里上的艺术满足。同学们通过肢体语言,绘画等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他们的内心情感。

  在音乐的国度里,我看清了我们学要为孩子们做的,只是让他们可以快乐的、恣意的在音乐里体会快乐。我很幸运能和世界上最美的心灵共同学习、欣赏世界上美好的声音。愿这音乐之声,可以架起一道七彩的虹桥,连通我们的心灵,彼此共鸣

音乐教学论文13

  摘 要:音乐舞蹈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舞蹈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传统的音乐舞蹈教学是很难达到当前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让学生有效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对于音乐舞蹈教学中制约因素,简单的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且粗略的例举了一些在课堂中能够调动学生对于音乐舞蹈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望能为今后的音乐舞蹈教学中提供帮助。

  关键词:音乐舞蹈;制约因素;教学优化;培养积极性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音乐舞蹈在各阶段的教育中发展很快,一些较为新颖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为音乐舞蹈在当代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中带来较为良好的影响。音乐舞蹈教学在陶冶中学生情操的同时,也成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音乐舞蹈教学的方法、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对学生积极性的培养,是一项极为赋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 在音乐舞蹈教学中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

  1.教学环境的制约

  教学环境的制约,大致上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校园的大环境,比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分为、管理者对音乐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等;二是说狭义的教学环境,这里指的是在音乐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涉及的部分硬件设施等等。当前来看,众多学校的音乐舞蹈教学环境来说,并不是很理想,学生不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去全身心投入到对于音乐舞蹈的学习当中去,对于所处学习环境的乏味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音乐舞蹈的积极性。

  2.课程设置的制约

  当前教育中音乐舞蹈教学方面的发展受到课程的设置影响。音乐舞蹈课程的设置较少,教材单一性以及陈旧性也会对学生在音乐舞蹈的学习中造成影响。虽然当前的音乐舞蹈教师也极力的使教学内容避免陈旧过时,但也难以改变教学课时制约的现状,教学形式上的单一,以及模式的不足,导致在教学的内容上,往往学生们刚调动起积极性,课时就已经临近尾声,无法真正融入到音乐舞蹈艺术的乐趣中去。

  3.师资力量的制约

  在音乐舞蹈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教师个人水平和业务素养的影响。综合实际情况来说,在目前的教育中,音乐舞蹈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与关怀,因此,师资力量的建设与配置的不足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于音乐舞蹈的兴趣。这样一来,即使校园中有大量的对音乐舞蹈有爱好以及富有天赋的学生,但是在师资力量以及课时的设置中受到影响,这样一来就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了学生在音乐舞蹈学习中的积极性。

  二 音乐舞蹈教学模式的优化及运用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优化,是音乐舞蹈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根本保证。可在教材选取上尽可能多的选取内容新颖的适合当代学生学习的教材。在面对教学对象时,要体现出高度的关心和爱护,从而调动学生对于音乐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三 让学生体验音乐舞蹈的乐趣

  传统的'音乐舞蹈教学课程是比较枯燥、单调的,只是让学生欣赏歌曲、学习歌曲、演唱歌曲,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只是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在枯燥的课堂上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是同学们逐渐的失去了对音乐舞蹈课堂的热情,完全变成了被动的学习。在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最大限度的体会音乐舞蹈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并且充满激情的去迎接每一堂音乐舞蹈课,这就需要教师对整个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作出进一步的完善,在思想和观念上首先进行改变,不能再单纯的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教学,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把学生的良好发展作为音乐舞蹈教学中的唯一目的。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同学们做一些游戏,例如,可以将学生以抽签的方式分为几组,进行歌曲接龙,接龙的歌曲不限,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对于接不上的同学进行小小的惩罚,例如表演一个自己拿手的节目,可以是任何方式的小节目,擅长唱歌的可以给大家唱一首歌,擅长跳舞的可以给大家跳一段舞蹈,擅长朗诵的可以给大家朗诵一首诗歌,在游戏结束以后,可以让同学们通过投票来选出游戏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同学,在本节课接下来的歌曲学习中担当领唱,通过留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现的空间来树立更多的自信,调动学生在音乐舞蹈课程中的积极性。也可以在学习歌曲之前,先将歌曲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并且给学生们留有丰富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积极表达出自己对将要学习的歌曲的理解,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们学习新歌曲的目的。

  在舞蹈教学中,可以调查大部分学生都对什么类型的舞蹈感兴趣,进行教授,来提高同学们的乐趣,也可以通过教同学们学习当下比较流行的舞蹈来激发学生们对于舞蹈的兴趣,在课堂的空闲时间可以带领同学们观看国内外比较流行的音乐剧 或者舞剧,来加深学生们对舞蹈的认知范围。

  总结:

  基于音乐舞蹈教学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可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让学生们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音乐舞蹈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舞蹈兴趣,间接的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自信心,同时加大对音乐舞蹈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表现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音乐舞蹈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舞蹈。由于本人能力的有限,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希望通过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在进行音乐舞蹈教学的同时,结合课堂实践,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冯雅丽.浅析舞蹈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职业时空,20xx(24).

  [2]乔佳佳.浅谈舞蹈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魅力中国.20xx(02).

音乐教学论文14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等科技被越来越多地投入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去,而计算机辅助音乐的教学模式,正好可以弥补应试教育下单一教学的模式,使今后音乐教学课堂更有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实践;技术应用

  计算机的技术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在教育观念还是教育内容或课程形式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热点。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下文就以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为题,一同进行分析和探讨,发现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音乐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的价值和策略所在。

  1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价值

  1.1用软件去解决音符录入问题

  计算机的辅助可以有效根治这一问题,由于输入音符存在许多方式方法,有的可以用电脑自带键盘直接输入,而有的则是用专业的MIDI键盘更快更便捷的把音符输入进去,但是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使今后的音乐教学能够长远发展,所以计算机的辅助在音乐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2把各种乐谱录入到电脑中

  把乐谱输入到各种打谱软件中,可以更加便捷的实现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使学生清晰直观的感受到乐谱,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等。如:五线谱的打谱软件用Overture,简谱用QuickMake,琴键弹奏用MIDI等,这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价值所在。

  1.3增加音乐课堂教学的信息空间

  计算机的应用在音乐教学中不仅可以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还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知识的信息量。如:在向学生讲解一些西洋乐器时,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模式进行视频播放,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多种西洋乐器之间的音色对比,使学生对多种西洋乐器的使用有一定认识和了解。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可以扩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策略分析

  2.1利用计算机去创设情境教学

  计算机辅助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情境教学创设,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音乐带来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当中去,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共鸣。在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辅助来进行视频播放或图片观看等授课方式,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背后的故事,如:创作歌曲者生前的故事、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创作时的心情等,使学生能够将作者的所想所思与作品之间进行一种互通的关系,从而建构出完整的情感模式,并引起共鸣。这样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以直观感知的授课模式降低学生学习音乐的难度。例如:在讲解《送别》等一些歌曲作品时,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先向学生播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去用心仔细感受作者当时的情境和内心情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创作出这样的歌曲?当时作者身处什么样的环境?等一些问题,而后教师对其作者进行介绍,这样的情境铺垫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接下来的授课时能更容易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歌曲本身的理解,从而加深音乐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提升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使音乐课堂的学习效率和教育实践逐步提高。

  2.2结合计算机的功能,来进行声乐的学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中的各种软件也层出不穷,它们的出现给音乐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其中声乐演唱在音乐的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在计算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相应的录音软件,对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评价和记录,从而能够直接对学生的演唱结果进行客观而详细的评价,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不足做出调整。这些软件的出现可以使学生提高声乐知识和音乐素养的掌握能力,通过软件的录播形式认识到自身演唱水平的不足,从而做出一些调整,还可以通过与同伴之间交流和向教师咨询等方式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些都是当今计算机的.发展给音乐教学带来的好处,所以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实践中科技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不仅能够为教师带来公正公平测试学生声乐学习的便利,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在反复的听唱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加以改正,使其在今后的音乐专业道路上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3和声课程教学技术应用

  用一般的打谱软件可以辅助和声课教学,Overture软件可以打出和声谱子,只要我们用钢琴模式新建一个文档,在高音谱表中输入主旋律,把这个旋律设定为第一声部,全选后设置符干朝上,然后再把另一行乐谱设为第二声部,全选后设置符干朝下,在低音谱表中设男高音声部为第三声部,然后打谱,全选后设置符干朝上,最后在低音谱表中设男低音声部为第四声部,全选后设置符干朝下。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设定后每个声部音符,软件默认的颜色都不一样,必须在“选项”中找到“参数设置”,然后把“各声部默认颜色”设置为黑色。只要掌握好操作步骤,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来配置和声,学生可以尝试多种和弦连接方法,可以避免纸上谈兵,自己在做作业过程中可以把各声部分开听,也可以把四声部合在一起听,边听边改,直到满意为止。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在音乐课堂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实现音乐教育教学的多元化形式,使今后音乐教学有更开阔的发展。因此,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必经之路,是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中重要的教学方式,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实践的技术应用对当今我国提倡的新课改发展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引用:

  [1]陈宝利.计算机音乐技术发展及其教学实践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xx,11:74.

  [2]王苗.虚拟化技术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xx,26:183-184.

  [3]马东波.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8:202-203.

音乐教学论文15

  摘 要:为了顺利实现高校舞蹈人才与舞蹈文化艺术市场的对接,舞蹈教育专业越发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舞蹈专业的相关课程均面临教学改革。音乐课程是舞蹈专业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该课程的改革措施进

  关键词:舞蹈专业论文

  为了顺利实现高校舞蹈人才与舞蹈文化艺术市场的对接,舞蹈教育专业越发注重对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舞蹈专业的相关课程均面临教学改革。音乐课程是舞蹈专业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该课程的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一、舞蹈音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文化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舞蹈专业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舞蹈专业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质的飞跃,尤其是舞蹈音乐课程的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受到音乐课程师资力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课时的安排情况不合理,音乐课程在舞蹈专业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过小。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无法灵活地掌握舞蹈知识,部分学生在舞蹈课上不会听节拍,大部分学生虽然可以听懂节拍,却无法准确地掌握音乐节拍中所包含的各种思想感情,因此在舞蹈动作的表达上总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无法实现舞蹈动作与舞蹈情感的统一,舞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难以提升,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对舞蹈专业音乐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二、舞蹈音乐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首先,为了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对舞蹈教学的促进作用,就要充分明确音乐课程与舞蹈学习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舞蹈动作需要与之对应的音乐相匹配,才能为观众呈现出艺术视觉盛宴,舞蹈与音乐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高校舞蹈音乐课程的教学地位需要得到认可和提升,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音乐理论是必修课,教师和学生都要端正学习态度,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使学生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并将其更好地与舞蹈动作融为一体。

  意识的积极转变将进一步带动舞蹈专业课程的合理设置与安排。舞蹈音乐课程与其它舞蹈专业课程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偏好。将学生的舞蹈专业能力与各项主观特点充分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舞蹈教学及舞蹈人才培养的音乐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对音乐课程进行积极地创新和改进,在音乐理论教学方面,教师要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书本中的乐理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剔除掉一些与学生的实际舞蹈能力不相符的学习内容,并融入一些全新的与学生特点及时代发展相符合的乐理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适当调整音乐理论知识的难易程度,实现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舞蹈音乐内容的紧密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并不能一蹴而就,即便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天赋,仍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教师要在渐进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乐理知识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创作和编曲能力,根据学生学习舞蹈的不同类型,对学习曲目进行适当改编,增加音乐课程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舞蹈水平的提高。

  音乐课程的改革,需要教师适当地调整教学的重点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音乐节奏的舒缓快慢与舞蹈动作的变现效果存在直接的关联性。因此,舞蹈专业学生必须对音乐节奏具有良好的'感受能力。学生对节奏的准确把握需要教师对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音乐节奏教学,在初期教育阶段,需要尽量确保节奏教学的简洁性和集中性,根据学生的舞蹈专业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展开节奏训练。

  音乐和舞蹈艺术是相通的,二者都富含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情感价值。为了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确保其能够满足文艺工作单位的用人需求,音乐课程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价值。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舞蹈训练或是舞台表演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准确地拿捏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度,更好地展示出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同时,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学生的视野和内在情感将会更加开阔,这也能促使学生们不断地去发现、感知以及追求生活中的美,成为更优秀的舞蹈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音乐专业存在着诸多教学弊端,亟需进行教学改革。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提出了对舞蹈音乐课程进行改革的有效策略,希望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音乐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论文08-10

音乐教学论文06-12

音乐教学论文(精华)06-12

(精品)音乐教学论文06-12

[精华]音乐教学论文06-12

中职音乐教学教育论文11-08

有关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04

音乐教学论文(15篇)11-02

音乐教学论文15篇11-02

音乐教学论文合集15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