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3 16:21:40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生物教学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1

  1关于生物教学有效性

  1.1实现有效性的有利条件

  随着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对于高中生生物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课题已经取得了许多建设性的成果,这给教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精神上的支撑。并且由于以生物学科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在近几年来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生物在高考中的地位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这些都极大地有利于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1.2课程讨论范围

  1.2.1研究的假设与反思教师行为完全可待分析研究;中学生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教学行为的改变而得以改善;有效性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师生共同发展,提高课程质量与效果。

  1.2.2评定教学中的有效性首先是要根据生物知识拓展能力的提高,能够以生物知识为导向认知未知的现象,并提出新的疑问,描述现象和问题,以及其发展趋势。另外一个评定标准即高考成绩,这里就不再赘述。

  2增强训练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

  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来说,严格训练都是必须走的道路。只有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学科学习的基石,才会有进步、提升和拓展的空间,虽然一直有人反对题海,适当的训练、精炼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完全靠题目或者完全不做题,都是不利于学科能力的发展的。

  2.1严格训练

  训练的严格不仅在于题目的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做题前的温习与否、做题的严谨程度和做完题目后的反思都决定了训练的严格程度。训练量在之前已经做过分析,至于所学新知识的训练题目难度的选择,课后练习题是首选,因为课后题基本都是老师多年来的经验积累以及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可以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该部分知识的衔接关系,帮助自己梳理知识脉络,更好的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2坚持做训练反思总结以及反馈

  拓展学生的训练题做完之后如果对其置之不理,是很难有大的进步的,这样做也是对题目、时间、精力以及资源的浪费,倘若不进行仔细的反思和错误更正,之前不懂的还是不能懂,真正练习起到的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样也是要通过反思才能达到的。如果按照严格的训练过程不断反思、反馈和改进,熟能生巧以后,拓展也就是仅仅只是题目在形式上的转换,已经不在话下。

  3结论

  教育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内外因素都很重要的艺术。一方面教师的工作要做勤做足,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尽管教育工作者们已经在这两条路上做了很多尝试,仍然不能避免消极情况的发生。除了本文中所提到的,包括实施爱与宽容的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坚持保质保量训练以及反思总结这些方面以外,有关中学生有效性生物教学的其他方面比如行为上的细节问题等,仍然有待追究。

生物教学论文2

  生物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面对当前教育机制改革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趋势,加之目前生物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中学生物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即通过教师的合理指导,让学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火花,从而使他们自愿地去研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因此要提高实践性教学工作,有必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在学习微生物的时候,上课前一周我要求学生把食品放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想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初一《生物》(上)绪论课可先让学生参观生物标本室,面对形形色色的动植物标本,他们会产生许多疑问,从而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观察实例,由果追因

  理论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间接经验,而观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观察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学习环节动物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采集蚯蚓,除对采集到的蚯蚓进行外部形态的观察外,还要更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观察实验。

  可制作一个实验盒,里面放三层不同的土壤——沙土、贫瘠土壤、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先观察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蚯蚓生活在哪层土壤中,然后有意识地将其放入沙土中,再过十分钟观看蚯蚓生活在哪层土壤中。由实验可得出结论,蚯蚓一般生活在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这时教师进一步提出:蚯蚓为什么生活在这样的土壤中?由果追因,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然后在课堂上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分析思考观察到的内容,从而概括出本质问题,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由点到面,深入实践

  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后,由理论可进一步指导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组织学生参观。如学完鸟类后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养鸡厂,在观察时要求学生将个体和群体相结合,将动物行为和科学养殖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形成全面深刻的科学体系。

  第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可通过课外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中我们先后组织学生采集了许多动植物标本,提高了学生制作标本的技能,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第三是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了顶端优势的原理后,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带领学生参加了果树修剪工作,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理论知识。

  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从而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探索生物的奥秘。

生物教学论文3

  初中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主要素质为主,而初中生物教学不仅仅限于对地球生物的认知,初中生物中同样涉及许多抽象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耐心讲解,而谈到生命这一话题更是使学生感觉晦涩难懂,所以需要通过实例进行思考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物蕴含的知识丰富多彩,传统的“读书”教育模式早已不适用了,利用多媒体进行实例讲解也已经普遍了,但是面对生命教育这一问题算是遇到难题了。向学生讲解生命的意义自然是直接切入“生命”一词。

  从哲学方面来讲,生命教育指的就是培养人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从自己引申到其他个体,所涉及的都是人生与哲学这类大方面的知识。另一种解释就是浅显易懂的意思,所指的就是人生观念的教育,教育大家认识生命并且尊重生命、珍爱自身、爱护他人。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更应该加强有关生命这一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认真、严肃地对待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了解生命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有利而无害的,所谓“知我、知物、知人、知天”体现的就是关爱生命的问题。

  二、有关生命教育的实例

  (一)案例举证

  1.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一直是学生接触生物的首要议题,教师讲述一个婴儿的孕育到诞生,一个婴儿从孕育开始要经过38到40周的时间,母亲会为腹中的婴儿提供营养,分娩时母亲经过撕心裂肺般的疼痛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放幻灯片直观地让学生感受,让学生明白一个生命的来之不易,生命可贵。

  2.植物的生命

  许多人认为只有会跑会跳的动物才有生命,殊不知一颗随风摇摆的植物也蕴含着生命,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各种稀有物种,利用PPT或者相关的生动电影来生动展示,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深度认识,倡导学生保护植物,热爱大自然。

  3.生命的珍贵

  通过一些战争片让学生切实感到一个人对于生命的渴望与珍视,通过纪录片还原自然灾害的发生,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斗争中感受生命的可贵,引起学生的人文关怀。

  (二)生命的思考

  1.生命的本质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生命是由物质组成的且无一例外,区别只是物质的.含量有所差异。生命结束,所有的物质便回归尘土,生命于此便永远终结,各类元素也都四散开来,最终殆尽。

  谈生命的本质也是对生命教育的思考,如果能够懂得这个道理,想必学生才能真正成长,而不是因为一时冲动自残,甚至以跳楼自杀来终止宝贵的生命。

  2.生命的健康

  有一个好的身体,生命才有了本钱,初中生身体正在发育,心理正在成长,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身体健康指的就是身体各个机能的好坏,学生应该学会照顾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自律,不抽烟、不喝酒,不学习不良的习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

  心理健康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注,老师遇到问题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通常一个家庭环境的好坏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生命的安全

  教授学生遇到紧急情况的救助措施,比如遇到着火情况的应急措施、遇到煤气泄漏时的补救措施等。对于传染病的知识普及也要做到全方位的教育。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也要提醒学生注意,三无产品不安全,垃圾食品不可吃。

  4.生命的尽头

  死亡教育是极其有必要说明的,出生即面临着死亡的问题,

  一个生命能够活到理想的终结点所面临的困难也是很大的,生命从有限到无限靠的不是时间,而是体现在活出生命的价值,在享受生命的每一瞬间,创造出无悔的人生才有意义,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珍惜自己的青春,使他们积极乐观地看待生命,珍惜生命的每一瞬間。

  通过本文的论述分析,探得生命的意义,寻求生命教育的思考,初中生拥有似水的年华、花漾般的青春,让他们给予生命互信和尊重,让他们从自己身上便感到生命的价值。在初中生物教育中谈到“生命教育”这一主题便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教育来说是有其重大价值的,本文希望能够传达出一样的教育意义,将生命的含义融入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傅紫薇.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2]马利娟.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的探究[D].河南大学,20xx.

  [3]姜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xx(5):122.

生物教学论文4

  一、研究分析实验,充分应用信息多媒体技术

  物理学中有不少实验很难演示和观察,尤其是对于聋生来讲,他们缺少了听觉,对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很难理解。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课堂教学,聋生很快就能掌握和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媒体的应用对教师素质和教学都发生了质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和资源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例如,在讲解“光的直线传播”这节内容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小孔成像的实验让聋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提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多媒体演示让聋生一目了然,学生易学易懂,记忆深刻,突破教学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如,在“热机”这一节,利用多媒体显示动画课件,使学生了解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每个工作循环的环节,四个冲程的衔接都看得清清楚楚,增强了聋生的定性印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读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由于听力障碍,聋生感知速度较慢,语言识记能力差,但他们的视觉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聋生可以不受噪音干扰,用眼睛感知事物,他们的观察非常细致,思维形象性较正常学生强。例如,在学习“透镜”这一节,实验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将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正对着太阳,问学生在光屏上能观察到什么,实验简单易操作,学生参与性很高,焦距测量的问题也迎刃而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又如,在讲“密度”一节,准备一个杯子,放一个冰块,然后倒满水。提问学生当冰融化后,杯内的水会溢出来么。有一部分学生说水会溢出来,另一部分学生说不会溢出来。增加了趣味性,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改进实验,培养聋生的发散思维

  思维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聋生,思维更是关键。物理是一门逻辑思维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发散、灵活思考,提升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猜想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例如,在研究金属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在实验进行前,先要求学生对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或者结果先进行猜想,之后再做实验,启发引导学生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然后再利用实验对学生做出的各种预测进行检验。

  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许多学生,尤其是听力有障碍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丧失了探索的乐趣。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之前,可先不进行相关规律的教学,将实验教学移到规律教学之前,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过程如下:先准备相关实验器材,让学生按照要求让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的运动情况;然后,选定纸带让学生进行分析,分别计算纸带上任意三点0、1、2所对应的动能、重力势能,并算出三点的机械能,学生根据一系列数据分析讨论就可以得出机械能守恒定律;最后,师生共同讨论重物在下落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的原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系统机械能守恒。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例如,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先用一支短铅笔或圆珠笔做实验,再用矿泉水瓶、水、沙做实验。后者的实验方法如下:在矿泉水瓶中装半瓶水,盖上盖,先把底部朝下放在沙上,再把瓶倒转过来放在沙上,探讨“压力的作用效果跟手里面积的关系”。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盖正放或者倒放在沙上,与前一次实验比较,探讨“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关系”,我们就地取材进行实验,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或者课外进行探讨物理规律,这样可以有力地促进物理教学。

  提高聋生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有很多。要充分发挥聋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聋生在物理实验中体验应用知识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会显著提高。

生物教学论文5

  摘 要:随着我国普通高中的普及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学校的生源面变得很狭窄,基本上都是一些高考、中考落榜生,他们往往对生物这样的课程不感兴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生物教学的现状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 生物教学 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普通高中的普及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学校的生源面变得很狭窄,一般情况下,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绝大部分为初中学习中的“差生”,很多学生都是在经过普通高中的三、四层筛选过滤之后,最终才选择了职业学校。他们往往对生物这样的课程不感兴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生物教学的现状和解决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一、中等专业学校生物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不适应。在实践调查中发现,学生最想学到的是能用来解决医学实际问题、解释日常生活生物现象的生物知识以及与医学专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提到明显与医学专业及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时,学生的热情就会高涨,反之就会使学生兴趣索然。但是目前的教学内容没有体现明显的科技发展和进步,课程内容的整个体系没有突出专业的特点,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习生物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利用这样的时间去学专业课。

  2、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适合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注重以讲授为主,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形式,师生间的`互动不频繁,学生的听课效果受到影响,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就是职业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不能适应演示实验和教学媒体课堂授课的需要,职业教育教学软件也稀缺,只有在上公开课教学及做课件时才能使用,加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对于如何改革教学教法、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目前的教学现状缺乏深入的研究。

  3、生物实验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生物实验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要求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建立在直接感知基础上的具体形象,这就决定了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当前,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生物教学中“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仍然存在。像目前这种封闭式的实验室管理方式以及唯一的实验教学模式,容易导致部分学生模仿他人或只看不动手、不用心观察实验现象、不记录有关数据,更不会独立思考,进而阻碍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中等专业学校生物教学改革的对策。

  1、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学理论的显著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能力、学习的动机以及影响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各种因素。 2、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为生物教学作好准备。一方面应充分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但是自尊心比较强,自制力不够;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的功底比较差,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由于在中考中成绩不是很理想,对学习缺乏兴趣和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要认真了解掌握分析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教学前,教师要对学生已经学习掌握的知识内容作全面、客观的分析,找好传授新知识、巩固已有知识的结合点,制订详细的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确定适用的教学媒体。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一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运用大量鲜活的事例生动形象地上好第一课——“绪言”课,要使学生了解到学科间即有交叉又有融合。假设某一个人既熟悉精通生物又精通掌握医学,那么就会在卫生事业中做出贡献,从而不断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二是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同时,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对于那些基础差但又想学习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功感。三是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

  4、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要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及课后练习、检测、评讲、谈话等各方面体现和渗透分层教学的理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保证所有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分层教学通过分层施教、分层练习、分层辅导等环节,能让每个学生拥有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摆脱困境,成为合格学生,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5、做好学习指导。学习指导是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所进行的全方位指导。在学习生物中,职教学生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他们希望得到学习的指导和帮助。这里所说的学习指导主要是指对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行指导、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以及对学习心理进行指导等等,通过开展学习指导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和压力,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疑惑,有效改善职教学生的学习现状,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质量。

生物教学论文6

  摘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历时数年,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但也存在教学深度难以把握、探究活动难以落实、课程评价难以实施、课程选择难以自主等问题,因此,要在政府层面、学科层面、教师层面加大改革力度,促进课改深入推进。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实践;课程改革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Michalell.Posner)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因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著名论断。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JohnDewey)最早认为,最好的思维方式是“反思性思维”,它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认真的、不断的深思”。我国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对于教师来讲,反思非常重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一名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者认真反思如此重大的教育变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改革的实践成果

  (一)教学模块概念的运用

  生物教材不再像过去那样称全一册、上下册,而是分成必修(三个模块)和选修(三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这样易于教师设定明晰的教学目标,整合相应的教育资源。既便于学校进行课程安排和管理,又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规划进行选择,增强了学生的课程选择权。高中生物六个模块既相对独立,又有学科内的逻辑联系,开设顺序也可选择,方便了教和学。每一模块学习结束后都有学分认定的过程,学分认定兼顾了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对学习情况做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从课程层面来看,教材各模块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要素体现完整。

  (二)三维目标意识的加强

  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提高了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如明晰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根本区别、知道了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确立了以生为本的目标理念、明确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等。教师的教学的三维目标意识进一步加强,改变了过去那样只重视对学生生物学知识的传授和生物学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还关注学生生物学学习的过程以及生物学学习应掌握的一些学习方法,并注重学生对一些生物学科思想、生命价值情感、生产生活价值的感悟和积累等,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体化、立体化。

  (三)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视

  新课程重视学生成长的发展性、过程性和生成性。课堂教学中不仅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注重得出结论的过程〔1〕。教学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设定。生物学科的教学的过程性学习非常重要,如生物学科的实验多、学习实践活动多、科学探索成功的例证多,要想学会必要的实验技能、掌握归纳分析演绎的一般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就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在学习、内化中增强科学素养、领悟科学精神、涵养科学情怀;生物学的知识非常丰富,学生只有经历自主梳理、网路建构的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为知识的应用打好基础。

  (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许多重要的发现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遗传物质探索的过程、生长素的发现等事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对比、学会分析,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染色体数目的最终确定、促胰液酶的发现等事例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质疑创新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很好作用;遗传病的调查、生态模型的构建、微生物的培养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接触社会、关爱自然、学会观察进而探究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五)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生物学科的特性之一就是生命性,课堂教学要体现学习主体———学生的生命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生命与生命对话的场所。课堂教学不仅目标的设定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也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特别是生物学中的实验探究、科学研究的`历程分析必须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并将教师的角色定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真正的主人。

  (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高中生物适合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很多,除了实验探究之外,还有很多实验数据、实验结果也适合进行阅读分析探究,如分析能量流动规律的赛达伯格湖、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构建等;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更多,分组、分工、让学生学会合作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精选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合作学习节奏的把握及点评是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生物学科知识点多,接受式学习仍然是必要的学习方式,而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目标全面达成的关键。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适时适地地选择应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七)课程评价方式的完善

  一是用学分管理课程,强调学习时间的保证、学习内容的覆盖、学习过程的表现、学习质量的高低,体现高中教育的大众化、合格性和全面性。二是强化过程性评价〔2〕,关注过程性教学目标的达成。三是强调评价的即时性。四是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综合性。

  (八)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

  长期以来,生物教学使用的教材只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种,没有其他的选择。课改后教材呈现多样化,有的地区选用苏教版,有的地区选用人教版,但无论选用哪一版本的教材,考试说明只有一个,而考试说明是遵循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时也都是遵循国家统一的学科课程标准,只是组织的素材、呈现的方式和设计的活动不同而已,在教学中,教师逐渐习惯于以一种版本的教材为主,并参考另一版本的教学素材,并且树立了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某种教材来教的观点,最核心的还是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九)学科前沿知识的渗透

  新一轮课程改革生物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将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存在问题、引发的争论等渗透在教学内容中,如《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中的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试管婴儿、基因“身份证”、胚胎干细胞、基因治疗、单克隆抗体等内容,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木村资生的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生态工程建设的模型、精准农业等知识的介绍,即便受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限制,有些新进展不在正文内陈述,会在后面的继续探究、知识海洋等栏目内介绍。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时代同步、与发展同步,对问题的认识和研究跟上时代的步伐。

  (十)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

  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展现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和管理方式都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教学的技术和手段又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手段让一线的生物教师深感专业成长和发展是那么的紧迫、那么的急需、那么的重要,要自觉学习、自我学习、自主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深化、在深化中超越,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二、课程改革的实践困境

  (一)教学深度难以把握

  由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开放性(正文后面有不少拓宽和加深的内容)、不同版本教材组织的内容有一定的差异性,使得生物教师在教学深度的把握上有较大的困难,如半自主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复制的区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等到底应讲到什么程度、要不要进行深度挖掘、是否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隐患等很值得研究。

  (二)探究活动难以落实

  新课标教材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有些活动难以落实。如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材料鸡血的采集是一大困难,SARS后菜场禁止活禽宰杀,何来鸡血?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由于受超净工作台数量的限制,要想人人动手来完成此实验是需要很长的周期的;一些课题研究,限于时间、高考压力、评价导向等因素,很少有学生肯在这些方面有过多的投入。

  (三)教学课时难以保证

  生物教材每个模块的教学时间设定为36个课时,而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和探究活动需要完成且比较费时,即使36课时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受生源质量、教学内容和作业处理等的制约,完成实验是非常紧张的,更何况现如今假期颇多且不允许补课,要高质量地完成模块教学任务是有很大难度的。

  (四)课程评价难以实施

  新课改评价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由于学生的数量多(多数每班54人),生物实验时教师对那么多学生进行评价是很困难的;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多而繁琐,生物教师带的班多,有那么多的作业要改、那么多的学生需要辅导,还要备课、准备实验等,过重的负担很难让教师坚持下去。

  (五)课程选择难以自主

  由于我国高中办学的体制和机制的限制,高考及选拔人才手段的单一,目前虽大力提倡尊重学生的课程选择权,而实际学生选择的空间却有限。如选考生物的学生按照江苏省高考要求必须选选修一模块《生物技术与实践》、选修三模块《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别无他选,因为高考除了考必修的三个模块的内容之外,还会考这两个模块的内容,没有选择性的内容。再者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均有限,学生也很难选到高质量的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六)课程理念难以深化

  课程改革之初的培训轰轰烈烈,但其后的学习提高要靠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相当多的教师因受艰巨的考试任务的限制很难去自觉学习和深化理解,以致对课改理念、方法的领会一知半解。例如,将合作学习简单理解成相互讨论、三维目标理解成三个目标;将生物教材中不适合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究式教学、将过于简单的内容用来合作学习;只关注课堂教学内容的处理,将教案上写的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措施以及对目标的评价分离脱节,根本体现不出教、学、评的一致性;模块教学只关注教学的进度安排,而不从课程的高度来谋划教和学的安排,等等。

  三、课程改革的实践启示

  (一)政府层面

  1.措施要得当

  课程改革既要传承又要发展,而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就成为一种必然,但有些改革措施必须要考虑我国的实际。如走班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每个学校、年级、班级人数相比发达国家是很多的,在这种情况下选科走班无论是课程开设、教学场地安排、考试安排还是教学班级管理等,都会引起相当程度的混乱,如果采用小班化教学,走班的效果可能就会好些。

  2.关系理顺当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必须理顺各种关系,统筹规划,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课程选择权,除了国家提供的课程之外,还要考虑到校本课程开发难度较大的实际,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我国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几乎是分设的,有些课程开设的软件、硬件条件不同类型的学校互不具备,要考虑一定基础上的分流,大力发展综合高中。当前不少学校只教高考要考的知识,国家的课程方案得不到落实,配套的教育立法、督导工作应该及时跟进;要研究高考选拔与中学教学之间的衔接、过度和甄别,让高中教学和高校选拔都能得到良性发展。

  (二)学科层面

  1.要求具体化

  学科三维教学目标的叙写和界定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是困难的,课程专家要在研究中适当展开并加以明晰,以便给教师有一个参照;教师要明确生物学科最重要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具体到每一节的内容,教学的要求有哪些,学生的学科学习要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合格、良好、优秀,学业水平测试各等级具体的要求到底怎样,事先了解到这些,不仅教学的评价有参照,考试的等级要求也明了,教学的针对性就增强了。再者,每一模块就是一门课程,其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具体内容需明晰,实施起来也要强调一致性。

  2.关注可行性

  学科教材活动的编排要关注可行性,特别是生物实验的材料、器具、场地等硬件条件的配备;过程性评价的项目设计要合理,既要突出重点、关注导向,又要关注评价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切不可脱离实际;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也要符合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际,不能盲目追求宽、广、深,要充分考虑有效落实的各种因素;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学校课程实施的条件等紧密结合起来,要强调有效果、有效益的课程改革。

  (三)教师层面

  1.善于做总结

  课程改革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要正确认识成绩与不足,正确分析原因与问题,只有认真总结、深刻反思,才能真正找出问题,才能改进不足,才能坚定改革的信心、激发改革的动力,从而才能让自己全心全意的、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改革大潮中来,做出应有的成绩,让改革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使教育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勤于抓学习

  课程改革永无止境。教师不仅要把上一轮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吃透、搞懂,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研究成果、掌握新的方法,不断让自己的思想、方法、行动跟上时代的步伐。当然学习的深化离不开研究,要从课程的高度去理解生物学教学,从核心素养的高度去思考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培养,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去思考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去思考生物学教学的社会价值,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如粮食、人口、资源、污染、健康、医疗等问题的高度去思考如何展现生物学科的巨大魅力等,这些都是值得重视、学习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6.

  〔2〕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180.

生物教学论文7

  一、设计探究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探究问题,发展学生思维。但在设计问题前,教师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等方面设计探究问题,利用问题带动学生思维转动,利用问题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例如,在学习初中八年级生物“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这一课时,教师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三幅植物细胞的变化图片,然后设计相关问题:

  1.请描述画面中植物细胞的变化。

  2.细胞的生长是否需要营养?

  3.细胞能否一直生长?这是为什么?

  4.生物体为什么能长大?生物的生长发育与什么有关?这些问题紧扣本课的学习内容,因而容易促进学生学习。有的学生先自学,再与其他学生讨论,分享想法;有的'学生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等等。在探究中,学生的思维不断转动。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探究问题,以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二、以问题导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仅仅让学生做实验,学生的兴趣可能不高。如果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对实验更感兴趣。例如,学生在做“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这一实验时,教师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实验。

  1.不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可行吗?会对实验造成影响吗?

  2.黑纸片和回形针在实验中的用处是什么?

  3.你是否知道实验中的变量?

  4.实验是否有对照组?有的话如何设置?

  5.使叶片褪色的溶液是水还是酒精?

  6.经过自主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问题让学生有实验的欲望;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中的内容;问题更能助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定的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实验。通过实验,大多学生都能回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对实验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三、巧用生活问题,驱动学生有效学习

  生活问题能够增强学生的熟悉感,能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价值,也能促进学生展开实践活动。传统的生物课堂中,缺少的就是生活味,教师往往侧重理论问题的设计,忽略了生物与生活的联系,因而让问题丧失原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生活问题的设计,以驱动学生有效学习。例如,在学习初中八年级生物“人体的激素调节”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资料,解决问题。如

  1.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注射胰岛素?

  2.水浒传中武松身高正常,武大郎却是个侏儒症患者?这两个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学生在课后展开调查、搜集资料,最后得出结论。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越是生活性的问题,越能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为生活性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了问题的价值,而解决了问题,学生能将所学的生物知识运用到生活实处,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生物课堂需要“生活味”;生活问题犹如“调味剂”,能调和学生的学习。总之,利用问题进行教学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因而需要生物教师用心对待,而不是只从浅层次上去设计问题,实施问题教学。生物教师要多实践、勤思考,利用问题进行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生物教学论文8

  摘要:针对目前初中生物课存在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无兴趣学,教师无信心教,教学方法单一等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教师加强对生物课的情感投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初中生物是一门比较基础的、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它所研究的生物的构成、功能、发生发展的规律、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都与人类本身以及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越来越多。所以,在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开展中,要让学生认识、了解生物,懂得生物学习的意义,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生物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学习生物课的意义

  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和人们的生活、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食品的保鲜、提高树木移植成活率等,都需要用生物方面的知识作指导。另外,在一些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技术中也有生物学的参与。比如,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试管婴儿等。在初中阶段学习生物,能让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和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生命有着更真切、更具体的认识。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生物科学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望,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另外,生物教学离不开科学实验,大量的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也很有益。同时,学习生物还可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因为生物课程不仅能够让他们形成生物的知识结构,而且能让他们在深入了解世界和生命之后,更科学、更客观,也更感性地看待生命,看待他们生活的世界。

  二、生物课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应试教育体制下,生物由于在考试中并不能起到较大影响,所以一直被师生们归为“副科”,难以得到重视。绝大多数学生将主要精力用在对考试影响比较大的“主科”上,而放弃学习生物,或只是觉得背好知识点就能把考试应付过去,因而放弃了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二)学生无兴趣学,教师无信心教

  在小学阶段作为生物课的前身,“科学”课在学生中是比较受欢迎的,学生觉得很新鲜,充满好奇心,但是到了初中,生物课的知识点愈来愈多,也更加抽象和复杂,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越来越大,难免对生物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教师往往因为内心对生物课不重视,课堂讲解缺乏新鲜元素和吸引力,很难让学生积极活跃地投入学习。

  (三)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在上生物课时基本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将知识点讲给学生,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也很少借助教具和多媒体等新式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过分单一,很难让学生积极接受并深入理解课堂内容。

  三、生物课教学改进方法

  (一)加强对生物课的情感投入

  这种情感投入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首先,生物课不受重视的现象不仅是某个教师或学生个人能够在主观上决定的,学校或者更上层管理机构的方针政策才是真正的领航标,只有认识到生物课的重要性,才会真正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完善。其次,教师的情感投入尤为重要,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会在教学中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传递给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绪,自然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另外,如果教师对于课程投入更多的心思,那么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就更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更能吸引学生,学生自然会在有意或无意中改变以往对于生物课的态度。

  (二)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目前,生物课堂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状况,跟多年来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变化有很大关系。想要让生物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就要尝试多种新鲜有趣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这自然会增强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比如,可以采用情感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教具让学生产生切实的感受。比如讲到节约用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缺水地区的艰难生活,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还可以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根据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展现出的行为特点和发展趋向,适时给予引导、肯定,鼓励他们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想要协调好教学方针、理念与具体实施过程的关系,协调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以及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都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来源于其自身不断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能够完成教学任务,还要有更深入、更长远的要求。生物教师们不但要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而且要留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生物知识的更新,在教法、教育技术方面也要积极提升,这样才能真正胜任生物课的教学工作。总之,改善初中生物课教学现状,任重而道远,既需要有关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也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小菊.对初中生物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J].新课堂导学,20xx(35):46.

  [2]卢勤泉.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教文汇,20xx(9):138.

  [3]郭建德.初中生物教学之我见[J].无线互联科技,20xx(5):173.

生物教学论文9

  一、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分析

  在教育教学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应该与时俱进,为此,在初中生物课堂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征如下:

  1.自主性。与传统的老师讲述式的生物实验不同,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这就需要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动手操作实验,自主观察,分析实现过程,得出实验结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极大的空间,突出了极强的学习自主性。

  2.探究性。这里所说的生物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或者活动来总结生物知识,这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探究性的答案是未知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求和解决。在探求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激发,知识迁移被有效地运用,创新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灵活性。生物探究性实验对于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只要能达到教学和学习的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问题假设,可以运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用具,所以探究的过程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优化初中生物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对策研究

  以往生物实验教学的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为了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在生物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革新教育思想,优化教学过程,加大对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实现探究性教学,可以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生物实验课课标指出:“有效的生物实验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生物教育教学发展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题中之义。

  1.重新界定师生角色,做好课堂管理。在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界定好师生之间的角色,切忌教师满堂灌,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教师是课堂的`协调者与组织者,不可以出现越位的现象,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就放手给学生自己去做,学生不能完成的,如果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也让学生去做。针对学生不能完成的,教师才给予一定引导或者指导,这样学生才能提升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在具体的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搞清楚学习的重难点,这样带着任务去学习就会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自然也会提高学习的效率。

  2.完善教学路径,丰富探究方法。要想实现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应该革新教学观念,突出教学路径的创新与完善,另外还要依据学情丰富探究方法。在教学路径的选择上,只要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的都可以被利用,比如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实现知识的直观化教学,还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存在与价值,有益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一定要紧扣教材和教学内容,考虑到学情,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革新思维,丰富探究方法,如实验类比法、合作实验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3.给足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想实现探究性实验教学,还必须给学生留足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和能够动手操作的能力。如在讲述《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设问:水在绿色植物体中扮演什么角色?然后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动手试从果菜中找到水,全班交流,设计验证干小麦种子是否含水实验方案,分组实验,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极有兴趣的带着这一疑问,积极投入到实验中。待学生实验完毕,找出结果后,教师在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由于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和探寻知识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的,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和总结的作用,所以对于学生自己探究出来的知识,他们会印象深刻的。

  总之,开展生物实验课堂探究式教学对于有效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实现探究性学习,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生物教学论文10

  一、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发展战略

  (一)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高中生物教师不仅要满足课本教学的需求,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和专业能力,比如高中生物教师要熟练掌握基本生物教材的基础内容以及各种生物实验操作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教师之间互相的沟通交流以及查阅图书,总结出新的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参加学校举行的新课改革培训,提早适应新课改革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不断掌握高中生物知识以及提高生物实验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采取针对性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生物教师总是面面俱到地讲解一些知识,做到无遗漏,以至于毫无重点可言,也可说是全本书都是重点,教学比较盲目,教师应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这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有重点地精选高中生生物教学的内容,从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出发,深入浅出地讲解书中的内容,防止知识讲的太多太深或太少太浅,这都是不好的,抓住课本最基本的知识点,结合现代社会的需要,把最广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重点和难点要详细讲解,分配好一节课的时间,突出教学重点,把握好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课堂的利用率。

  (三)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减少教师的独角戏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利用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采用互动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交流,才能共同进步,比如,教师在讲某一个知识点时,先给学生分配任务,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自己讨论,不要脱离课本基础,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教师提问,小组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进行补充,然后教师做最后的总结,既发挥了老师的作用,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性。

  (四)利用先进技术进行个性化教学

  随着社会进步,互联网等高科技的应用逐渐走入教学当中,先进的辅助工具功能多样,例如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它可以演示视频、图像,一目了然,学生很容易接受,比如学生在学习“细胞分裂”时,可以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整个过程,加上教师在一旁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入。

  二、对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思考

  新课的改革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促进教师不得不改变教学策略,高中生物教学的改革是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的动力,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素质,也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要一味的追求新颖、个性化,也不要过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还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的,老师的主导作用是无人能替代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

  三、结论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应该按照新课改革的要求去调整自身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模式,作为一位合格的高中生物教师要始终以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开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能力,但是,也不能忽略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把权利全部交给学生而忽略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教师还是要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传道、授业、解惑自古以来都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及时给予学生辅导,两者互相搭配、互相交流沟通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教学论文11

  摘要:生物学科涉及的推理类型有多种,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等。文章主要探究了逻辑推理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归纳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演绎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类比推理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逻辑推理;生物教学;实验生物学科所涉及的知识较为零散,推理过程复杂,原理抽象,其知识点的获得也往往是经过层层推理而得出的,具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将逻辑思维和推理方法合理地应用到生物学的教学当中,以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内化[1]。

  一、归纳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归纳推理,即根据某类事物所共有的某种性质,推导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也就是从每个独立事物的特殊性出发,到挖掘同类事物的一般性的过程。归纳时需要尽可能多地搜集材料,历经筛选,留下材料中的精髓部分,再对材料进行合理分析,提炼出材料中的共同点。整个归纳概况的过程思维活动复杂,但在生物教学中是常见的逻辑推理方式。如在讲授“细胞核的功能”这一知识点时,课本教材给出了4则资料分析。每则资料都意在说明细胞核的作用。教师讲解细胞核功能时可以先将资料一与资料四分别单独分析得出结论后再有意将二则资料放在一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美西螈的皮肤颜色与伞帽形状都属于生物性状,再由性状引申到生物的遗传,进而归纳出“细胞核控制细胞的遗传”这一结论。紧接着分析资料二与资料三,整合二、三两则资料分析发现,无论是细胞的分裂分化还是细胞的生长及活动都可以归纳为细胞正常的生命代谢范畴,由此推导出“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通过这样单独分析—分类分析—归纳整合,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细胞核的功能,即“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二、演绎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中最常用的演绎推理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即在发现事物的一般性之后“提出问题”,经过分析合理地想象尝试解释问题,即“做出假设”,再以假说为基础进行纸上的演绎推理,得出预期结果。而后设计出与纸上演绎推理过程相适应的实验,获取实验结果,再比对预期结果与实验结果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证明假说的正确性,反之,则推翻假说。比如,遗传学的教父级人物孟德尔和摩尔根就十分擅用这种演绎推理方法,并运用此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例如,在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时,教师应该把演绎推理的精髓结合实验的讲解一一植根入学生的思维中,让学生通过这部分实验了解演绎推理的应用。教师在讲授摩尔根的实验时,可以用导学的方式,让学生化身摩尔根本人,引导学生尝试用演绎推理方法自己推导出摩尔根当年所得出的结论。如此可深化学生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理解。生物学科里运用演绎推理的知识点很多,比如,在讲解DNA的复制方式时,教师可做出两种假设,一是“半保留复制”,二是“全保留复制”。教师在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的复制方式时,可以先以全保留复制为例进行演绎推理,引导学生发现全保留复制方式与真实实验结果的不符性。而后再鼓励学生以“半保留复制”为假设,自主进行演绎推理,如此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半保留复制”即为DNA的复制方式。

  三、类比推理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推理,即依据两个研究对象的共性来推断二者在其他方面的共同点,这也是一种常见的逻辑思维和推理形式。不同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类比推理是从特殊性出发,之后回归到特殊性,或者从一般性出发,最后回归到一般性的推理方式。类比推理所得出的结论在未受实验证实之前一般只能称之为“假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明。高中生物中最典型的类比推理思维方式的应用是“萨顿的假说”,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另外,还有沃森与克里克再提出DNA的螺旋模型过程中也应用了类比推理法,他们从蛋白质的螺旋空间结构类比推测DNA的空间结构亦为螺旋,而后才用实验去验证猜想。类比推理虽然得出的只是“假说”,但也为演绎推理的进行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应用逻辑推理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逻辑推理得出的知识点,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逻辑推理,以深化其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红艳.如何利用学科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中小学电教(下),20xx(12):20.

生物教学论文12

  作为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一项制高点,带动了整个教育领域多个领域的发展。推进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这是顺应教育时代发展的具体需要,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只有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真正提升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使教学课堂得到优化提升,为培养生命科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生物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生物知识及技能。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图片、文字、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的生物知识,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生物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提出几点看法。

  1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自然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这种情况下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好,接受能力强。如果是受到外界的强制才被动展开学习,学生的思维将会受到很大的局限,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生物知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激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搜集寻找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通过直观而丰富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过去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往往是教师依靠黑板、粉笔和书本,教学环境枯燥无味,所教的知识也不符合学生的天性和心理,这样的环境下,自然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如果将内容丰富的图文声像植入生物教学中,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会大大增强,这样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心理特点,调动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有关线形动物和原生动物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教师按照课本的内容再配合几张挂图,整个教学气氛会显得枯燥无比,不容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效果较差。而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后,这一现象就会得到有效缓解,教师可以寻找线形动物蛔虫在人体小肠内寄生的场景资料,采取模拟动态的形式配合讲解。这样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教学气氛轻松愉悦,也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2整合教学资源,将教学延伸到课外

  传统生物课堂上,教材是教师的唯一依据,教师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中心,教室是唯一的授课场所,学生的视野局限于教材上、教室内,学生学到的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并且也仅仅掌握了理论部分,学生并没有因此而掌握必要的技能。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生命学的学科,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并且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生物教学可以由教室延伸至户外,将广阔的生活空间作为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随着新课标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将学生带到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将教材与生活有机结合,再配以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资源,让枯燥的生物课本活起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唤起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热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生物学科的应用意识也逐步增强。学生的生物知识与技能可以得到同步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3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为一门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生物课程应当以实验作为基本形式,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帮助学生培养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升。新课标的实施,对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尤其重视,针对实验教学的开展,新课标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现阶段初中生物教材应当与新课标实现同步,教师应当安排学生开展更多的探究活动,例如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在实验中探究和调查,这些都可以促进实验的顺利完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实验都可以顺利完成的,有的实验会受到现实条件的影响,这是现阶段生物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的最大瓶颈。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演示功能,对于受到现实条件影响的不可能进行的实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巧妙地讲这些实验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打破时空的限制,引导学生可以顺利观看实验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公共实验积极观察和思考,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获取和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例如,在生物课程中,显微镜是非常重要的实验仪器,它所能运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更多的实验。传统课程中,生物教师会将实验的要求及步骤通过板书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学生并不能通过这种讲授方式掌握实验的真实情况,如何使用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以及粗细调节器等,这些都不是讲授能够传达的。无论教师讲解的如何清楚,学生也无法通过听讲掌握操作技能,很多学生会在具体操作中不知所措,不能准确进行实验操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依靠更加直观而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操作,并从中掌握基本技能,轻松愉悦中收获知识。例如,在在开展蚯蚓的探索性实验时,需要学生饲养蚯蚓并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结构,这些实验并不适合在课堂中开展。为此,生物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在课下开展实验活动,还可以根据蚯蚓的不同阶段拍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课堂中可将这些拍摄的图片以信息技术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突破重重阻力,将蚯蚓的探索实验开展地栩栩如生,专业的实验课程自然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已经全面进入现代信息化时代,教师与学生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学习及交流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由信息化带来的全新局面,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促进了学生生物知识与技能以及综合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金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景[J].中国电化教育,20xx(12).

  [2]严凤林.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福建中学数学,20xx(09).

  [3]袁建敏,翟振宏,王玉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中小学电教,20xx(01).

  [4]梁芳.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师生物学教学整合的研究初探[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xx.

  [5]陈飞.多媒体优化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xx.

生物教学论文13

  1文科生生物化学教育现状分析

  文科生和理科生基础不同,生物化学相关知识不能很好地衔接,因此,学校主要采取小班式教学。将文科生放在一个班,教师可以放慢进度,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高中基础知识补充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后续授课内容,然而目前大学生物化学课普遍存在内容多但课时少的矛盾,使一些教师不注重教法探讨和学法研究,往往忽视学生主体,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讲授法为主,实施灌注式、填鸭式教学策略。

  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教学内容方法区别不大,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教学效果差,学生短时间无法掌握,学习难度大,每次上课感觉在听“天书”,久而久之便产生厌学情绪,逆反心理,没有信心学好生物化学,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积极开展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需要生物化学教师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2生物化学教学策略的改进

  2.1帮助学生陪养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态度决定一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从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锦句可以得到启示,做好一件事,态度是关键、兴趣是动力、信心必不可少。

  要想学好生物化学这门课,这三要素同样不可或缺。首先,学生要明确学科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绪论课是一门课程的缩影和向导,是引发学生习兴趣、明确学科重要性、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的重要开端,第一节课学生好奇心都较强,应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有效引导,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利用网络开拓生物化学知识领域成为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利用课间播放一些生物化学的影视资料,学生可在课后充分利用网络查阅资料,观看生物化学相关视频。另外,学生可利用图书馆资料读一些相关的课外书籍。从多个方面让学生感受生物化学的神奇与奥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生物化学教材中的`物质代谢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涉及多步化学反应以及多种酶,内容较为抽象,难懂易忘,若仅用化学结构式和反应方程式来讲解内容难免枯燥乏味,如何让学生易于接受呢?

  首先,概述三大物质代谢,其次章分节详细讲解,最后总结三大物质之间的代谢联系。整个教学采取总-分-总的教学策略,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例如:讲解糖代谢时可结合学生体内1d的糖代谢变化分析,掌握血糖的三大来源四大去路。讲解三大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以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肥胖患者、三高人群为例。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密切结合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研究进展、科学家趣事、临床实例、日常生活实例等,来增加讲解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理论告诉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充满信心,并努力创设条件和机会促进每位学生增强自信心,引导文科生从心理上消除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文科生的接受能力,由简到难、由浅到深的授课,精选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切不可“满堂灌”。另外,通过情感教育激励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布置课前预习,提高教学质量,考察学习效果

  教师应要求学生课前预习,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背景资料及熟悉一些专有名词,不求深入,初步做到课前心里有底,这样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课堂上,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这一章,涉及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核苷酸、碱基、戊糖、磷酸等名词术语和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学生通过多读多查,熟悉定义,理顺关系,那么听课过程中会很轻松,克服了生物化学教学课时少但内容多的矛盾。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将内容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授课层次清晰,重难点突出,利于学生把握生物化学的主线。教学大纲要求了解的内容,教师可将该内容布置为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要求熟悉和掌握的教学内容,教师需注重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讲授。生物化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手段授课,多媒体教学既能将抽象的内容、复杂的代谢过程直观生动地表达出来,动画、视频等元素又能增加生物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缩短教师板书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授DNA的复制过程时可通过动画短片,生动地展现各种酶、引物、底物及其他蛋白质因子的动态变化,从而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多媒体在当代教学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手段有一定的缺点,使用不当反而效果大打折扣。教师一定要在幻灯片制作上下功夫,在教学中掌握技巧,不能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要将多媒体与板书、教材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生物化学教学方式种类繁多,如讲解式、引导式、启发式、举例式、探究式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章节灵活选用,一堂高质量的生物化学课往往运用了多种教学法。生物化学知识点繁多、大多需要理解识记,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巧妙地结合起来,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不要“死记”,而要“巧记”。利用谐音、顺口溜、小诗歌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例如可以利用谐音:“假设来借一两本书”,记忆8种必需氨基酸———甲硫即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另外以理解为基础才能记得牢记得准。文科生大多具有思维活跃、理解力强、擅长记忆等优点,因此,利用文科生的长处,方法得当,肯下功夫,相信每个文科生都能学好生物化学。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教师可通过课间提问、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实践表明,课堂提问可增进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获得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开设讨论课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课后,布置作业,督促学生巩固已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邮件、QQ、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相互讨论,共同学习。

  3结束语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复杂系统。同样,在生物化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把握文科生生源特点,生物化学学科特点,探究教学手段和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如何发挥文科生的优势,克服生物化学学习劣势是物化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医学院的生物化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更新观念,用新思维、新观点、新方式进一步巩固成果,才能更好地为医学教育事业服务,培养出新的创造性人才。

生物教学论文14

  海洋生物制药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向海洋要药”是医药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抉择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为了更好地推动生物技术在海洋生物制药上的应用,我院为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了“海洋生物制药”专业选修课。这门课程以多学科为基础,培养复合型人才,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海洋生物技术制药这个学科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时间较短,开展课程积累的经验较少。如何上好这门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高校本科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学习海洋生物制药课程的教学模式。

  一、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

  海洋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制药的一个分支,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历史较短,教材较少。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提高,大规模发展海洋生物制药成为可能。目前海洋生物制药发展迅速,有关海洋生物制药的科研成果大量涌现,为我们选择海洋生物制药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提供了空间。

  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我们首先确定了教学内容和重点。海洋生物制药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海洋生物制药概述,内容包括海洋生物制药的发展和现状,海洋药用生物的类别。第二部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与生物技术制药,内容包括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研究方法,海洋生物新药的生物技术及其筛选与评价。第三部分,海洋生物新药的药学评价,包括药理学、制备工艺、药物动力学、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等。重点是学习和掌握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分离结构鉴定的方法,掌握海洋生物新药的生物技术方法,海洋生物样品活性筛选方法。

  由许实波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海洋生物制药》至今已出版2版。经过对比,我们采用第2版作为教材。教学内容加入第1版海洋药用生物部分。“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参照李八方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海洋生物制药的生物技术研究方法”和“海洋生物样品活性筛选”参考焦炳化和易杨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现代海洋药物》。这样一来,重点更加突出,掌握更加牢固。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一)注重课堂互动式教学传统教学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单纯进行灌输式或说教式教学。这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活动,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如果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势必会让学生感觉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毫无兴趣,增加学习的难度。互动式教学是“二元双向式”教学模式[1],由教师主导教学,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2]—[3]。互动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有深刻的印象,从而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思考,激发创新思维。

  (二)讨论式教学专题报告讨论会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参与者接触较大知识量,并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完成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本课程中“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明显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一章举例丰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本章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我适合以报告讨论会的形式进行教学。具体方法是:学生5—6人结成一组,针对感兴趣的药理作用方面查找文献,归纳总结,制成多媒体课件。讨论会每组派出1人报告本组的总结成果,其他同学就报告中的问题参与提问和讨论。然后由教师总结汇总,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该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获得相关文献的能力,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精神[4]。

  (三)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将文字、图形、动画与影音等组合并加工制作成教学课件,通过计算机和投影机作用于学生来实现教学活动,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5],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海洋药用生物的形态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加深印象,掌握生物的特征。多媒体教学通过教师备课可以把大量信息补充进课堂,开拓学生视野。对非重点内容,通过简单列出标题,使讲课和学习思路顺畅,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筛选”一章,我们总结补充了大量活性筛选的方法,顺序也进行整理。学生反映较好。而对“海洋药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一章,除了对基本的方法和参照指标进行重点讲解,其余采用小标题形式,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与控制基本过程。

  三、注重学科前沿

  海洋生物制药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每天都有大量研究成果涌现。所以不拘泥于课本,给学生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梳理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他们以后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有重要意义。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大大提高,对海洋生物制药的产业发展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些同学更是把海洋生物制药作为自己以后从事工作的方向。

  四、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不是目的,考核的目的是督促学生全面复习搭建知识构架和掌握本门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也是反映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对学生成绩的评定,采用了百分制,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由回答问题、讨论报告等课堂表现组成。平时成绩是为了防止学生临考突击,通过死记硬背通过考核。期末成绩主要是笔试本门课程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以及占总成绩14%的发挥提高题。

  五、提高教师自身修养

  教师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起到知识传承和教书育人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言行一致,带有良好的情绪,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多和学生沟通,倾听他们的观点,及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对他们提出的意见虚心接受;不断加强科研工作,关注学科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水平。

  六、结语

  我们采取上述的教学方法、手段,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海洋生物制药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校督导组的肯定,获得学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的优胜奖。

  虽然海洋生物制药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开课时间较短,经验相对不足。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求知欲的增强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吸收其他课程的教学经验,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继续加强课程组建设深化教改,不断发展完善,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加快课程建设。

生物教学论文15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倡导以实践生活背景来学习生物学,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达到对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切的创设,都需要将生物学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相互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生物学真正地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本文在此探讨高中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融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实践生活,实现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提出一些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融合

  生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归于生活。高中生物是学生生物学习的基础阶段,所谓实践与生物教学相融合即为生活化教学,是指在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将学生生活经验、生活知识和生活体会与课本理论知识进行紧密联合,让学生能够在科学、合理、全面、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下准确掌握生物知识。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优化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高中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融合教学停留于表面。一直以来,生活化教学都要求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紧紧相扣,并非是要一个噱头,表面的生活化,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精美的丹顶鹤舞蹈、健美运动、可爱的婴儿等图片再配合上音乐,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出问题:在这一些图片中包含了哪些生物学知识呢?然后让学生了解到羽毛、肌肉以及人的头发都含有蛋白质,从而引出课文内容。但是如此却硬生生地将生物拉入现实,过于表面,没有任何内涵,很难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是实践生活融入有异于实情。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之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盲目地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如在《受精作用》的教学中,当老师提出问题:现在有100个鸡蛋,是否都能够孵化出小鸡?为什么?学生纷纷议论:没控制好温度、可能鸡蛋发生变质等等,就是没有想到本文的核心内容,只有在老师点出可能是因为鸡蛋没有受精后,学生才明白。这样的引入,虽然也联系到生活,但是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实际生活状况。如果是农村的学生可能会联想到这一问题,但是城市里的学生很难接触到这一方面的实践知识,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不仅占据了课堂时间,而且效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还不如直接讲解。

  2高中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的融合策略

  2.1课堂导入生活化:俗话说道,良好的开端已经成功了一半,高中生物教师要注重课程导入的重要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相关生活信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兴趣[1]。例如,在酶的讲解中,可以引入生活实例,如我们平常吃菠萝时,先用盐水浸泡然后再食用,这样才不会感觉到任何不适,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其去探索酶的特性与本质。又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中,就可以列举学生所熟悉的含有蛋白质的事物,然后探讨在食用之后,人体该如何去吸收?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才会掌握蛋白质相关的基本内容。又如在学习《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一条在电视中常见的广告“黄金搭档,花一样的钱补五样”,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广告中所说的五样是指哪五样吗?”此问题已经提出后,并引起学生激烈讨论,教师将学生给出答案汇总后再给出正确答案,进而引出本节课堂讲解内容,让学生可以很自然的将生活实际与抽象难懂的生物知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好理解和记忆。

  2.2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实现实践生活与生物课堂融合的关键,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帮助陶冶学生情况,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在学生借助生活情境来更好理解和记忆生物课本知识,了解到知识真谛。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谚语生活化情景,在讲到遗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选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虎父无犬子”等谚语让学生理解;而讲到变异的内容时可以选择“龙生九子,九子不同”、“一树之果有苦有甜”等谚语帮助学生理解。依靠谚语教学能够让生物课堂更加生活化,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记忆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成语生活化情景来将实践生活与生物课堂进行联系。比如说讲到神经体液调节的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成语,帮助学生理解神经反射,或者使用“怒发冲冠”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神经体液调节。凭借我国丰富的`成语,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教材中的各种理论与概念,同时还能够让他们掌握这些成语的内涵,让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可谓是一举两得。

  2.3实践活动生活化:生活化的高中生物课堂离不开实践活动,这是因为课程时间有限,很多课程难以在课堂中进行讲解,这便需要进行一些生物实践活动[2]。生活化的实践活动既可以在最短教学时间条件下获取最大教学效果,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设置上,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性格特点,在活动分组上一定要注意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每位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例如,为了“探索水果在哪种条件下才能够保存更久”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些小组学生将水果放在塑料袋中,并用电风扇吹风,一些小组学生则将水光放置在密闭容器中,让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另外,在讲解了呼吸作用相关知识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后做一些相关实验,不仅实现了实践活动生活,使得学生生物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同时还使其探究能力得以提升。

  3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师要想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生物教学,将生物教学与实践生活进行融合,从而实现教学的生活化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教学上都必须注重实践生活与生物间的完美融合,并且在融合过程中还应关注取得的实际效果,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进而实现实践生活与高中生物教学之间更加密切的融合。

  参考文献:

  [1]丁如兵.高中生物教学中生活实践内容的有效融合对策[J].学周刊,2016,23:53-54.

  [2]杨晓亮.关于高中生物新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6,15:169-170

【生物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论文11-24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15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07-15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05-16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7-17

生物教学教学反思06-14

教学论文05-25

(经典)教学论文05-26

教学论文【精选】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