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常用15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美术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改进美术教学方式,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深入研究传统美术教学方法的不足与缺陷,积极寻求更加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做了论述,并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做法,希望能够对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创新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美术与音乐、体育一样,往往被人们当作副科看待,特别是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美术也是小学课堂里面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之一,美术是一门培养着孩子们独特的艺术课程。在目前的课程改革之下,美术与语文等其他课程一样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现在新的课程改革指导文件下,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新的改革探讨。需要做好的是及时将美术课程的定位维持好,也即是侧重分析美术课程的价值,因为学生们对于这种个性课程也是要重视的,毕竟影响着孩子们的未来的综合发展和潜力的发挥。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上教师演示过多。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上面,老师们过多的展示着自己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观念,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们其实是很有天赋的,所以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应该多多激发孩子们对于美术的想法,尤其是需要鼓励好孩子们去画画,去绘画属于自己心里面所想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够避免演示过多,而忽略理论孩子们的兴趣。进而可以提高好孩子们的美术主动动手能力。
2。理论知识讲述过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理论知识讲述过多,而且较为抽象,学生光靠想象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理论知识是不可以有太多的,现在的小孩子其实是很调皮的,他们对于老师的要求是希望老师能够采取独特并且有趣的课堂知识来引导他们进行美术的学习。
3。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多。在小学美术教育里面,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对于教师还是有一点陌生感和隔阂感的,因此需要增强好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质量,加强好老师和孩子们的交流,只有交流多了学生们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去学习,也就才会对美术课堂感兴趣。此外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绘画任务时,往往规定具体的事物,老师们很少主动的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作画,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美术教学。
二、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由于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上面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所以进行好目前小学美术的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创新就是最为基本的策略研究,具体有如下方法:
1。做好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其实也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只要做好引导孩子们,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这样就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给激发起来了。教师们需要循序渐进,将小孩子们爱好的东西了解下,因为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很厉害的,只有将美术课程导入到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动物,又或者是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上面,继而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就提升起来了。这个时候,教师们就可以利用美术课程上面的自由发挥时间,引导孩子们进行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艺术创作,这个时候孩子们多半都是很感兴趣的。并且在教师们引导孩子们进入美术课程的自由发挥时间之后,老师还必须对孩子们做画的画表现出兴趣。因为孩子们的好奇心是需要被引导的,只有在这个时候夸奖孩子们画的很好看,孩子们会激起他们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从而以后教师在美术课堂上面的深入教学也会逐渐的顺利起来。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起学生听课的兴趣,起到很好的作用。
2。努力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即使是小学美术,其理论也十分抽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努力尝试将这些较为抽象的专业美术语言具体化,美术的价值可以是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也可以是将具体的东西抽象化,这就是美术的艺术魅力。所以其实教师们在美术课程教导上面需要做好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因为孩子对于周围的事物还是有着很多疑问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将事物给具体化起来。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小学生比较天真,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美术的绘画和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开拓的过程,教师在美术课程上面应该及时的发散好学生们的思维,比如学生在绘画自己所喜欢的动物的时候,这个创作的过程是会有很多的疑问的,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及时的引导好,进而发散好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维模式,因为孩子在进行美术绘画的时候也是一个大脑在被开发的过程。
4。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美术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现在多媒体技术即互联网知识是与时俱进的。对于美术教学来说,也是一样的,可以指导老师们将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在多媒体技术上面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们对这个卡通人物进行故事的创作,继而指导孩子们将多媒体上面的卡通人物给画出来,丰富好美术课堂。现在的美术卡通不是死板的,而是充满着效率的,只有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水平,及时将教师的循循善诱精神发挥出来,最终就能够实现起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论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其目的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从而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校教学的多元化。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真正重视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结合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美术的课堂活动中来。例如实现美术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加强美术与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并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真正保障并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曹静。浅谈小学美术教学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xx,(05):121—122。
[2]易天云。改进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思考[J]。华夏教师,20xx,(05):47—48。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2
看了这个题目,你也许会问,音乐是音乐课的事。美术是美术课的事。二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其实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都是把美撒向人间,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音乐的美来自听觉; 美术的美来自视觉。他们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涂抹亮光。莎士比亚说:“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混沌。”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在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那么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美术课堂有着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
一、音美结合,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创设情景。引进音乐,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同时,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在学生作业时配合以合适的背静音乐,能使学生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
二、音美结合,酝酿情绪,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因此,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情感感受,引导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创造美。如《甜蜜的梦》。
三、音美结合,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引起心灵的振动,产生艺术的共鸣。
而孩子们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所以美术需要学生的幻想,绘画课中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手工课上让他们把手中奇形怪状的瓜果变成调皮的小老鼠、羞涩的小女孩……学生的想象力的飞翔是无止境、无穷尽的。音乐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的源泉。例如在教学《感受声音》的时候, 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简练,各种各样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
四、音美结合,鼓励参与,培养观察力与感受力
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有观察美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学生绘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切感受。
综上所述,当音乐走进美术,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播放音乐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做法对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大有好处的。音乐与美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体现。我们应当让美术课堂回荡着“歌声”“掌声”“笑声”,诱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美术课的探索性教育所受益终生,使新课程的内容更为充实。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3
摘要:游戏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实际情况以及心智发展规律,因此如果在美术教学中可以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无缝对接,把游戏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必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效果。赋予小学美术课堂知识学习游戏化效果,使学生能够增强感受能力、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发挥美术游戏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游戏
1、巧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年龄、心理特性等决定其本身爱玩的特性依然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游戏的教学方法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让学生在学习一些枯燥的知识或者长时间学习中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反感。在美术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开展能够缓解紧张的学习氛围,学生会在游戏的驱动下集中注意力并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的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相关美术技能,达到美术课堂学习效果。游戏课堂也是凭借其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过程这个能更好的感染学生,在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小学美术《画故事》这节课的教学中,小学美术老师应该意识到小学生对于故事本身就充满兴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兴趣本来就比较浓厚,教师要善用这一点,把学生对于故事的兴趣转变成画的重点上,通过逐渐的教授,让学生学会如何画故事,在画的故事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会画的比较快,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学生,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最后给学生留一些时间,让愿意说的学生,自动的来上台说一说,讲一讲自己的故事。通过这种带入游戏活动的美术教学,学生会更加愿意接受,知识、技能学习的接受度也会很高,学习兴趣更能得到极大的激发。
2、巧用游戏,点燃学生创作激情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要学习并掌握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的审美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激发。因此在课堂中巧设游戏、巧用游戏激发、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非常重要,通过游戏化的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产生创作灵感,以此让学生产生主动创作的热情。只有巧用游戏,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游戏的加入可以让学生一边玩一边直观感受知识,这远远超过了单一、枯燥的教师讲解。例如,在《变垃圾为宝》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巧用游戏的方式,先开展“脑洞大开”游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变废为宝的东西?它们分别是用哪些扔掉的东西利用起来的?是如何利用起来的?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收集,在正式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级分组,以四人为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展示介绍一下自己收集到的东西,自己准备如何改造这些东西,最后推选一名代表说一说自己组内的创意,在学生充分了解自己所要运用的材料后,开始用自己的材料进行制作,真正的做到“变废为宝”,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学生能够在欢乐的氛围中自觉的去准备材料,开展讨论,观察,最后进行创作,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掌握了本节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美术创作激情也被很好的激发了,在课堂中愿意去想,愿意去做,愿意去创作。
3、巧用游戏,优化美术课堂
我们教师应该都知道学生的注意力是不可能一直保持集中的状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学生的注意力是能够高度集中的,但是过了这个时间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势必会松散掉,这就需要教师在准备课的时候有意识的把握住学生注意力的黄金时间段,通常来说,在每节课的.一开始的前十分钟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接下来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涣散。包括我们的美术课堂也是一样的情况,甚至会有不少学生对于美术课不屑一顾,调皮的、捣蛋的都会显现出来。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延伸美术课堂的教学、学习效果非常有必要。课堂教学的重点是讲授新课,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个过程。这时候的游戏的融入与游戏的安排必须是要符合、紧扣教学内容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一定的启发,让学生在无意识的“玩”中得到知识的学习,同样这样的课堂也能让学习氛围,轻松、教学具有趣味,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小学美术的乐趣,在快乐的小学美术课堂中,去学习美术知识,开展美术创作。例如,在《会变的盒子》的教学,盒子是日常生活中学生都能接触到的物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立足于环保再利用这一主题升华,在布置教学准备材料的时候,就是要求学生收集生活中用剩下来的盒子,然后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开展“超级变变变”的游戏,让学生先自由发挥,把自己带来的盒子变化利用,学生有的给盒子涂上颜色,有的把盒子做成一个花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相互合作,看看每个人自己做的会变得盒子能否再变化成一个新的事物,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我们会变的盒子,变废为宝,把会变得盒子运用到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加入了游戏,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注意力紧紧的被课堂教学所吸引,主动的参与到美术课堂的教学中,学生在游戏中也很好的接收到需要的掌握的知识。在游戏的课堂中课堂氛围轻松、活跃,最主要的是学生喜欢这样的方式,学习效率也大大增加。巧用游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也不是在课的每个环节中都要加入游戏,只要根据需要在适当的时机、适合的环节加入就能发挥游戏的效果。合理的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小学美术的学习热情,能够有效的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游戏教学就是让学生感受美术,通过游戏表现美术,最后再回到美术教学的目的中去,所以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游戏就是架起小学美术课堂与游戏课堂的桥梁。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4
在美术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怎样根据地方特点去挖掘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资源呢?我们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大胆地尝试,现把我们的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以期共勉。
一、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上好一堂美术手工课,除了老师精心准备教具,设计教案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美术活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准备的材料和工具。那么,农村的哪些废旧资源可以被我们再开发,再利用呢?在材料方面,如废旧挂历、年画,既可以用于欣赏,又可以用于手工制作,背面还可以作为绘画、剪纸等;塑料瓶,我们可以用于手工和挂饰制作,还可以做成花瓶以及笔盒等;又如鸡蛋壳、豆类、瓜籽类,我们用来贴画及造型训练;卵鹅石也可以进行手工、雕刻制作;再如,树叶、树皮、杂草及藤类,也用来粘贴和手工制作;特别是粘土,我们经常用于作泥塑造型。这样不间断地收集、整理,既为我们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又能变废为宝,养成从小节约的好习惯,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二、发掘资源、活跃课堂
1.动手折花,突破难点
折花,主要是以纸的材质来表现,根据一定的构思,采用手工技法,折出各种形状逼真的花朵,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装饰性。鉴于农村小学学生美术手工意识薄弱,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步步深入。花朵的结构比较复杂,首先采用演示法,步骤分明,力求学生对每一步骤都能够掌握。讲解的时候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对那些有疑惑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农村小学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教师示范这一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觉悟能力,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学方法。从而也使美术教师在手工课教学的开端有了一个新的尝试及突破。
2.通过联想,丰富课堂
在自然与生活中,我们会不经意间发现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对象,通过我们丰富的联想已经有了一个星座的基本形状。农村有着本土的美术资源,例如、破旧房子墙壁上的裂痕、生锈的工具、天空变幻多端的白云等等,这些很容易让人对生肖产生联想。特别是在农村,学生的个性差异,对美的独特理解。教师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于一些联想能力丰富的学生提出表扬,以此带动其他的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自由发挥想象。到最后我发现学生想象出来的物象是奇特的、唯美的,因此也增强了这节手工课的完美性。老师给学生充分的肯定,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将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这种全面鼓励评价法,改变了以前教师忽略了在学习上慢一节奏的同学,从而也给了美术手工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钻研的机遇。
3.团队合作,积极参与
这是一节典型的手工课,龙的制作主要分为身体和头两部分。首先让学生明确工艺龙的结构特点是由多个圆柱体连接而成。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选择纸杯、胡萝卜、茎节和其他材料,并且为农村小学的学生准备这些材料是相当容易的。巧妙连接成长而弯曲的龙体,表现龙腾飞的动感。主要运用到切、剪、折、叠,粘等技法,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将平面设计、立体造型、色彩搭配等知识综合运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老师讲解制作方法为前提,学生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生在手工课中表现积极,主动参与手工活动,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蹦出创意火花的有效途径。在我的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创意制作,并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展学生的创造性动手能力。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如果要进行课外延伸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尽量将课时合理安排,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手工任务,这样学生的作业质量会更高。
三、寻觅资源、拓宽视野
民间是一块内容丰富的文化课堂,乡土文化让人目不暇接,美术课教学可以把课堂扩大到教室之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和实践相结合,这样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使他们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节日风俗链接着人们特有的精神与实践活动,是美术教学宝贵的素材库。
以上是我们在进行农村美术手工课教学中,挖掘并合理利用美术教学资源的初步尝试。总之,美术手工课的创新需要美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乡土文化是美育教育中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有热爱美育教育的恒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来充实课堂。
注:此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论文,课题名称:农村美术手工课校外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证,课题立项号:GS[20xx]GHB1096。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5
一、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链接的途径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美的感受力
创设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美术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方式。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是构建小学美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很有必要。例如,在《难忘夏天》的实践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夏天美的感受力,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夏天姹紫嫣红的花园风景,让学生通过对夏天颜色的探讨,将自身对夏天的独特感受通过绘画形式呈现出来,多媒体课件的生动活泼使学生走进生活,激发了对美术的热爱。
(二)穿插生活化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美术教学完全依附美术教材,教师一味地讲授重难点、习惯性地安排课堂作业的方式难免枯燥,提不起学生兴趣。如果能在教学内容中穿插生活化元素,对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激发美术学习动机等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做到三点:一是将生活化情境搬进课堂教学,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二是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促进学生发现美。三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灵感,促使课堂教学高效。
(三)探索生活化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探索生活化教学方式是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实现美术教学与生活巧妙链接的绝佳途径之一。探索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师应做到:一是借助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活动增强课堂活力。二是注意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展现美术的独特艺术魅力。三是通过实地写生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例如,在《自然现象》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日出”“水流”“假山”等自然现象组织学生来一次野外写生,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东西触动学生心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并用彩笔描绘出不同自然现象衬托下的'美妙自然,让学生增强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四)引领学生走进自然,描摹生活
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只注重引导学生联想,不注重引领学生走进自然,描摹生活,促使学生思维生活化。这种方式直接导致一些想象力弱的同学苦思冥想也不能在脑海中呈现教师要求的绘画形象,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适当引领学生走进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是学生描摹物象、呈现生活的最佳途径。例如,在《叶子片片》的实践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叶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附近的公园来一次与自然的零距离接触,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类植物叶子进行观察,提高美的想象与创造力,这也是链接生活与美术教学的有效方式。
二、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创设美术生活情境、穿插生活教学元素、探索生活化教学方式、引领学生走进自然等多种途径为美术教学服务,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6
[摘要]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思想,他提出教育者要研究教育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小学美术教学肩负着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任务。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夯实学生的美术基础,充分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关键词]创造教育;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创造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立足点和归宿。陶行知在1943年10月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演说,提出教育者要研究教育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此后,陶行知又具体提出通过“六大解放”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解放儿童创造力、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思想指明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小学美术课作为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美术学科也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获得发展的。因此,小学美术课堂离不开创新。
一、培养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个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去探索。画画是绝大多数孩子都非常喜爱的活动,但如果没有新鲜的元素不断融入,也很容易让儿童产生厌倦的感觉。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新奇感,往往拿起画笔就有在白纸上涂抹的表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兴趣,根据各年级学生不同的兴趣挖掘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生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不管教师如何去引导都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做画的时候,是他们最投入、最认真的时候。因此,我在教学中总是努力使画画成为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的创造力。法国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丽的。”自然界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而且实实在在。因此,我在春天里经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嫩芽、垂柳、稻子,在冬天里观察腊梅,欣赏身边美丽的大自然。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例如,在讲授《美丽的家》的时候,我首先带领学生观察周围各种各样的家居建筑,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观察到的景象描述心中美丽的家。孩子们有了观察的基础后,兴趣盎然,纷纷主动上台述说。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图片、幻灯以及多媒体等手段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各种建筑之间的'不同之处和共同规律。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画出心中最美丽的家。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环境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教师应转变以往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讨和求知的过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的魅力,无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创设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动脑、动眼、动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教《中国结》一课时,我把自己收集的各种中国结以及学生带来的部分中国结,精心布置在美术教室里。学生走进教室,一下子被这些美丽的作品吸引住了。浓郁的艺术氛围,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尝试着亲手制作美丽的作品。又如,在教《做头饰》时,我先对全体同学讲了一个动物园里的故事,然后问大家:“同学们,你们愿不愿意制作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然后大家一起来表演呢?”大家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纷纷选择自己喜爱的头饰进行制作,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片创作的氛围中。
三、夯实基础,培养创新技能美术的创新并不是无原则的胡乱表现
没有基本的知识结构,要想创新无异于缘木求鱼。小学美术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承担着为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奠基的重任。美术课堂教学在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技法。创新不能是无源之水,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基础,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在《认识身边的树》一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一班的教学中,我直接引导学生自己根据想象进行创作;二班则在总结了树枝、树冠、叶子的特点后,介绍了一些画画的基本技法和布局规律,然后要求学生进行绘画。通过比较,一班的作品天马行空,创意丰富,但由于学生缺乏画不同类型树的基本技巧,画面凌乱,主题表达不够明确;二班学生的作品在突出主题的基础上,反映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而且在画面中采用了不同的手法,画面显得灵动而丰富,美观而耐看。通过在两个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我深切地认识到知识和技能是创作的基础,通过技法指导,有利于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去表现事物,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引导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欣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范画、范作等一旦成为模式,则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练习时常常以模仿为主,从而使教学成为重技法、轻学法的死板教学。解决美术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常常需要借助生活实践。通过生活实践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如教学二年级《我们身边的痕迹》一课时,我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参观,让学生找一找,校园里哪些地方可以拓印?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可以拓印出有趣的图像?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充分活跃起来,一件件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展现在眼前。
五、合理评价,激发创新意识
教师的正确评价,对学生的欣赏和赞美,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善于从儿童的视角去欣赏、尊重和理解童心。评价的时候不能追求完美,而应努力去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孩子点点滴滴的创造,尊重他们的创作成果。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视野,很多时候他们的作品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说得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学生,善于发现其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和赞许的态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尽量少干预学生的创作过程,重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而不是过分在意创造的结果。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创新,对部分学生甚至可以采用阶段性的评价方式,如隔一段时间由学生选择自认为较好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帮助学生定期分析自己有无进步。也可以集中展览学生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也使他们有了一个取长补短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六、创造空间,放飞创新心灵
常听见老师抱怨:孩子将雪白的墙壁当成了画纸,开起了画展;将教科书当成了手工纸,折起了飞机……面对孩子们这些别出心裁的“发明”,开明的老师暗中叫苦,表面还得耐心教育;脾气急躁的老师则是一顿痛斥,并要孩子做出种种保证。殊不知孩子的美术天性、创造欲望就在这“教育”“承诺”中被扼杀了。为了孩子的发展,我们大可不必急躁。可以为学生在教室的某个角落专门开辟一方美术天地,展出孩子们的得意之作,并吸引学生定期添加和替换作品。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更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就像种子一样,只有科学地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和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技巧,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使创新素质始终贯穿在学生的艺术生涯之中。
参考文献:
[1]成尚荣.陶行知课程思想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xx,(5).
[2]林绍良.生活世界是课堂教学的源泉[J].中国美术教育,20xx,(3).
[3]李力加.让学生自主地表达———对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技能表现问题的现象学案例研究[J].中国美术教育,20xx,(4).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7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通过美术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更加乐观的成长。但是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因此导致参与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很难有效地从中获取充足的知识,这样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而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教学就是教师将需要讲解的课程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讲述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美术;有效性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出现了一些新业态,这些新业态不仅应用于经济领域,在教学、医疗等领域还有很好的应用。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学生很难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参与到其中,因此导致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也很难从教学中熟练掌握一些美术知识与绘画技能,这样对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兴趣低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许多的优越性,对学生综合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教师应该注重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没有在学习中表现出足够的积极性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主动意识较弱,很难主动地参与到美术的教学中,所以在小学的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很难表现充足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多教师都是通过教材进行美术内容的讲解,学生仅通过教材中少量的图片和文字很难对美术有足够的了解。从教材中也不能很好地掌握绘画的`技能,导致学生不能理解美术的语言艺术和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这样就会使学生的作品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可能因此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美术教材内容中包含了许多名家的画作,例如毕加索、梵高等,这些名家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深奥性,对学生的理解也会产生阻碍,也是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热情的因素。
2.一些教师都有着固定的教学观念在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固守以往的教学观念,例如课堂中仅通过教材进行美术的教学,教材的知识内容只是一些知识要点的囊括,没有全面地解释某一知识点,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知识吸收的有效性。而且这样很难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导致学生被动地进行知识的吸收,这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教材中内容有限,仅通过教材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而在美术的学习中,绘画者也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使欣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观察,所以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对学生的美术能力与审美水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的一些建议
1.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当前的小学美术学习中,学生都是围绕教材进行学习,仅通过教材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无法全面地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无法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而且这样的学习方式还会导致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总是站在单一的角度思考,这样会造成思想的局限性。因此教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认识到网络技术对于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通过网络去寻找合适的资源,在对网络资源进行研究和学习基础上,吸收其中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量。
2.需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情境教学,以图片或者动画形式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课堂,相比传统课堂中教师通过粉笔一笔一画的板书,它很大程度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学生都会有新颖感,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对多媒体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多媒体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3.通过多媒体技术突显教学重点一些学生可能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有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进行标注,这就会影响学生的再次记忆。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突出所讲内容的重点,即通过在幻灯片中的圈画文字,或者通过视频展开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深刻。相比传统课堂单调的黑板,多媒体教学则给学生很强的视觉效果,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白文章内容的重点或者中心思想。多媒体中有很多小功能,比如圈画功能,当出现重点语句或者错误的地方,教师可以用这个功能圈画出,作为强调。而且通过多媒体屏幕的表达尤其是体现在色彩的表达,使景物可以生动地表现在眼前,这有利于学生对图画的理解,从而可以挖掘出图画所要表达的含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应用于教学领域,需要教师围绕着所要进行的教学对象进行有效的设计,再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讲授,这样可以将更多的媒体信息传输给学生,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相比较传统的美术教学存在着许多的优越性,教师需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小学美术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这样对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雪梅.例谈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A版[J]20xx(7)
[2]廖迎;试论多媒体对高校“两课”教学的促进作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xx(5)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8
自古情由景生,境由心生,情到深处文从字顺。可在小学教育阶段,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针对小学生写作难的问题,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解决这样的难题成为探究的重点。笔者认为,微型日记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良好方式。习作变身为微型日记,学生就可以每天接受习作训练,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让学生自己的点滴生活成为创作来源。[1]
一、从“微”入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微型日记,消除畏惧心理
在小学阶段,最令学生头疼的是作文。究其原因,一是表达能力弱,二是没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写起来就那么寥寥几句。针对这种情况,微型日记便成为一个练习写作的最佳载体。首先教师可以这样解释:何谓微型?它有三个含义:一是题材上不限制,同学们可抓住一天当中难忘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瞬间、一个闪念、一个发现、一点感悟、一点收获等来尽情书写以写自己的喜怒哀乐,篇幅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二是表达上自由方便,不用过于严肃呆板,更没必要当作严肃作文来写;三是写作要求低,只要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好的日记。经过这样的解释,很多学生表示理解,大部分学生对微型日记有所了解并且有所期待,这样的結果非常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
对于已有两三年写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作为生活和学习的个体,对一些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对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总结能力;与人交往中可以感悟亲情的珍贵。这时,教师适时地搭建微型日记这一平台,让他们在这里尽情流露,尽情交流,达到有感要发,有感可发,有感必发的境界,使孩子们的日记畅游在生活世界中,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2]
二、从“细”抓起,有目的地分解学生的习作难点,激发正向体验
通过微型日记,从“细”抓起,教师可以将习作难点分解成不同的细小的点,针对词语、句子、标点、片断、对话、事件脉络等进行练习,查漏补缺,学生也可据此获得写作信心,激发正向体验。例如学生读到“看看周围没人,她拿起娃娃,装到书包里,跟在人群后面,来到大街上”这句话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内容边读边做动作,真正体会到动词的作用——使句子充满活力,让文章充满画面感。再让学生观察画面进行小练笔,接着引导学生留意观察身边人的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学生既会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又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一个人的自我肯定,来自自我肯定的体验的积累。成功的体验最能增强人的信心。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教师和同学对自己日记的认可,是学生写日记的一股强劲的动力。微型日记的写作,为学生提供正向体验的.机会,激发兴趣,为写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心理保障。
三、从“看”训练,无拘无束地练就学生的观察眼睛,自然流露情思
从广义的写作学角度来说,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写作的天才。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关键是用一双什么样的眼睛来观察,角度不同,感受自然不同。学生经常忽略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所以写作时无话可讲,乏善可陈。此时,利用微型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小学生好奇心强,富于想象,教师可以据此经常向学生提供一些图片,引导其观察想象,通过观察,弄懂图意,抓住中心;展开想象和联想,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前后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生活中,针对某一处学生较为感兴趣的画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定格画面”的练习,如:元旦联欢会上即兴模仿的镜头,同学被关心后激动的泪水,教师嗓音嘶哑时同学送含片的画面等。这些都能够带给孩子心灵的震颤,教师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3]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抓住身边随时发生的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例如: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学生生病呕吐、流鼻血、突然闯入课堂的“不速之客”),科学课的小实验等。还可以用心设计一些静态的、动态的场景。静态的场景如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小工艺品、玩具等;动态的场景如运动场上打篮球、踢足球、踢毽子、播放微视频等。动态的场景与静态的场景两相比较,学生更喜欢观察动态的场景。但毫无疑问,写动态场景需要学生有更好的文字驾驭能力。
在微型日记写作中,教师经常创设不同的观察情境,能够让学生释放童心,练就一双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有效积累写作素材,突破写作中内容单薄的问题。
四、从“写”出发,适时引导学生以读促写,引进习作活水
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写作内容的重要来源,更是活水。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阅读能力越强的学生,写作能力越好。基于此,教师在写作训练中,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从阅读中领悟写法。笔者让学生写阅读日记,如读了《夏洛的网》后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和想法等。再如在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理解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时,笔者经常让学生进行换词语来比较与区分近义词,例如让学生对“赞不绝口、交口称赞、拍案叫绝、叹为观止”这几个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通过微型日记的写作,学生产生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为此笔者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将自己阅读的所思所想都记录下来,使之成为自己宝贵的写作资源,激发自己写作的动力。通过阅读,学生的文字更加生动准确,语言充满情感,程度好的还学会了谋篇布局。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学生将写作和阅读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教师着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记录生活的日记就应该拍下那一个个动人的镜头。微型日记的写作,为学生的心智成长搭建了平台,让学生准确抓住生活的触点并及时写好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持之以恒地记录下成长的足迹,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尽情表达出来,打开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无疑,这是学生需要的通道,也是教师努力的方向。笔者相信,通过文字的积累,学生写作的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了某种幸福的享受,那岂不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吗!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9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才能达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选择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油油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感到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只会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Code 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欣赏教学的不同组织形式中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欣赏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
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如小学美术第11册第1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就是关于“官殿、宗教建筑、园林”的整堂专题欣赏课,还有《中国画》、《外国儿童美术作品欣赏》等等
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
(3)用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
(4)必要时,对于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为班级交流欣赏成果作准备。这样的欣赏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2、随堂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进行的欣赏,也就是在进行绘画、工艺等教学的同时,插入有关大师或同龄人的作品进行欣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学生掌握某种美术技能,出示一些合理范画,也是随堂欣赏的教学过程。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每个不同角度欣赏和感受,教师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地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在全班同学激烈的争论中,让美内化、升华。如在湘版教材第三册《巧妙的组合》一课中,有的学生让为西班牙画家米罗这幅《太阳、人和鸟》不好看,什么都不像,有的学生认为好看。这时,教师不用评论学生的审美水平低或高,对或错,只要当好中间人,让学生去争论。在争论中逐渐加深对抽象画的认识,接受大小不等的几何色块组成的画面也是一种美的形式。反之,教师如果认为学生不该对大师的画质疑,批评学生欣赏水平低下,学生的积极性遭到打击,容易与教师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再讲几何色块组合画面时要注意的地方时,只能是教师一个人的一厢情愿了。
3、现场欣赏
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行的欣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
农村学校的儿童,外出参观的机会较少,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提供现场欣赏的机会。比如我们上浙美版一册《各种各样的树》这一课时,就可以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欣赏一下校园里各种各样的树,加强他们的直观认识。学校里就有那么多不同的树,何况大自然呢。既加深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又有利于之后的绘画教学。
另外,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因此,在学生欣赏的题材与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要选择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儿童的认知和欣赏水平相接近的,以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能激发儿童兴趣的作品;要选择的是本身富有儿童情趣的、易于儿童接受与理解的作品。为此,可采取以下策略:
(1)课前对收集的欣赏作品进行挑选、归类,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题材。
(2)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作为补充材料。这样,学生就不会对欣赏作品产生距离感,而是感到很有吸引力,欣赏的兴趣也就又提上来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了,还怕学不好吗?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教学要注重创新精神。要在某个领域有创新,首先要对这个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对绘画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课堂角色的转换
"3~9岁,是儿童绘画发展、变化较大也是儿童绘画发展研究中分歧最大、问题最多的阶段。有时能表现简单的情节,想象丰富、形象夸张、表现大胆、充满情绪。"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合作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是我校的一个办学特色。
如,第一册教材《找找三角形》中,我提出三组问题。第一组问题,师:"老师画了什么?"生:"三角形。"师:"你会用笔画出来吗?你能把它变成什么?请同学上来画,好吗?"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滑滑梯,这时候,下面的学生坐不住了:"老师,我也会画三角形,我画的三角形和他画的不一样。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纷纷要求上来演示,老师及时地表扬学生,"你画得真棒,很漂亮!"我看到被表扬的学生脸上的表情瞬时丰富了起来。第二组问题,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吗?"教师打出投影"自行车".为什么自行车的框架要设计成三角形?你们可以用手上的材料演示一下三角形的特点。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学生聚到一起动手演示起来,生:"老师,三角形不容易改变形状。"师:"三角形比较稳定。"第三组问题,师:"你会画吗?画完自行车,你能给它们设计一个摆放背景吗?"生"老师,它可以放在草地上。""可以飞在天上。"……整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老师的问题只能插空提出,每提出一个问题,总有很多的学生说出各种想法,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发挥,从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随着不断增加的外部刺激,这些潜在的心理因素也在不断发展,最终表现为儿童的个性。只有具备这些因素,创新心理才趋于健康、完善。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低年级的美术作业中,常会看到,树能看到它们的地下根、洗衣机涂成了七彩的颜色……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如,在《太阳和月亮》的教学中,我利用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虚构了一个太阳和月亮的故事,并且在黑板上画了出来,一边画,一边提示学生,"太阳和月亮之间还会有什么故事呢?"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把对太阳和月亮不同的想象,自由表现,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实践证明,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使美术课堂处于常见常新的状态中,令学生保持浓郁的兴趣。
美国教育家艾齐纳说过:"儿童不完全画其所知,亦不完全画其所见,有时还画其想象与感情。"例如:画一棵青菜,"它只能是青菜吗?""它只能是一棵树吗?""对于人类来说,它是一棵菜,因为它很小,而对于蚂蚁、蜗牛来说,它就是一棵大树。"
在美术作业中,往往有些学生的思维独特,具有独创性。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采取欣赏的心态,肯定学生的再创造。
三、多些赞许、包容
1.观察生活,勤于思考
创新离不开生活,对生活中普通的事物,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观察、体会、表现。观察物象的主要特征和细小变化,然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某部分进行夸张、想象后表现出来。如在每学期的第一课,我都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名义到黑板跟前,由老师出题,学生比赛绘画。绘画的内容以身边的物体为主,比如"书""路灯""水杯"等等,在观察阶段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活动空间,老师给予适当的提醒,本组同学可以上来补充。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学生细致地描绘物体,提高绘画技能也有一定的帮助。
2.扩大学生的信息吸纳量,激发学生产生新构思
"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视文化的影响,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培养等因素,使儿童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都比以往的儿童更成熟,绘画水平也比以往有所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整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确立各种知识相互贯通、渗透和融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尝试各种各样的新组合,激发其新构思的诞生。
3.动手实践,创造中思考
美术教材中,"造型·表现"领域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其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第一册教材《形的组合》一课中,我就先让学生先画或剪出形状,然后再想象添画,也可以用圆、三角形和矩形剪贴。从无意识的剪出形状到有意识的表现,鼓励学生在非理性的状态下任意涂抹,然后看它像什么,再有意识地去塑造相应的形象,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绘画效果,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技能"的教学是基础,但是"创新"的培养也不可缺少。创新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美术学科因其特殊性,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平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更好地把握美术教学课堂这块主阵地,用一颗热情的"心"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绘画插上想象的翅膀。
参考文献: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1
一、营造氛围,激发参与热情
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美术氛围,激发了小学低年级孩子们参与美术活动的激情。学校每年秋季举行的校园艺术节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参与学生众多,“我设计的艺术挂盘”、“可爱的拼贴”、“我喜欢的海底宠物”这些项目贴近学生生活。春季举行的科技节中的“科幻画大赛”、“科技小制作”、“我爱小发明”等项目,让低年级的孩子有一个充分想象、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也给校园里带来了浓浓的美育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才有好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很多时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一系列的奖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小的贴画、可爱的书签等都可以作为奖品,来激励学生。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运用学过的绘画知识技能,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在教学安排上,要求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联系周围熟悉的氛围和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意识,从而也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完成创意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调整内容,多样教学形式
教师针对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适度对内容进行调整,选择孩子们喜爱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不能过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规范学生,应正确把握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的特点采取合理的.启发、引导,保持他们的童心、童趣。如在第一册14课《像什么呢》教学时,将非常好看、生动形象的云朵引入课堂,有的像狗,有的像爱心、梅花鹿、地图等,由于孩子们熟悉,生活中的素材引入大胆想象,自由创作。课堂上教师的及时指导,孩子们把奇形怪状的云朵与生活中熟悉的形象紧密联系起来,展开想象,有的像地图、像公鸡、像梅花鹿、像小狗、像爱心……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后面的作业做了有效铺垫。
传统美术教育多是围绕“看画”、“临画”、“仿画”为主要内容展开的,最终都是大同小异,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开发。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敞开心扉、大胆着笔,画出自己最想画的、最喜欢画的一切?在一年级的《水墨游戏》一课教学设计时,我创设了孩子们散步的情境,如,经过草地、树林、小河、山坡,结合不断变化的天气――下雨了、下雪了、电闪雷鸣,让学生用枯、湿、浓、淡、粗、细、连、断等形式的墨线去表现,还可以用变化的墨线去表现各种情绪。引导他们先从心理上握住墨笔,在想象的世界里畅游,在不经意的“涂鸦”中,会带来神来之笔,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年人的是不一样的,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以太规范的准则来评价学生,主要看所表现的作业和所参与的活动的态度和热情,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体。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要尊重其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因势利导,紧紧抓住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征,使美术课堂成为童眼观察世界,童心表现生活、童趣创造美好的课堂,凸显低年级美术教学的特点。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2
探究型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在于:用探究、研究、对比的方法和创造性的解释,深入地理解造型艺术作品,通过探究性的美术欣赏教育,了解我国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在造型文化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加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它主要采取讨论型的教学方法,有地结合使用问答型、自由型、解说型以及实践来达到欣赏教学的真正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nbsp;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清除学生的思维障碍
一直以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始终没有落实到实处,学生过分地依赖教师和课本,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很淡薄,由于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不敢对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
首先,加强学生主体意识,不过分依赖课本。由于学生过分依赖课本,主观能动性减弱,探究、研究、创新意识淡薄,很难展开想象的翅膀。为什么儿童画带有很强的想象力?理由就是正处于幼儿期的孩子没有太多的课本知识束缚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学生只有加强主体意识,探究精神才能生发出来。
其次,改变传统教师形象,创造课堂和谐气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永远是正确的代名词,许多学生在思考问题前会首先考虑老师是怎么想的,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型思维,老师应该适时走下“讲台”,让学生明白,老师在问题的讨论中也是个人的观点,师生之间应该平等地进行交流,真诚相待。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学生探究思维的引导者、论点争论时的组织者、学生独创思维的总结者,并非课堂的主宰者。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为完成一个问题共同展开讨论,学习的帮手——为学生的探究提供资料、研究方法,辩论的对手——教师以不同的观点展开平等的辩论,这样课堂里学生的思维一定会相当活跃。
再次,解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尽管有时发言很幼稚很天真。要学生意识到敢于表述、善于表述是多么重要,口才是人生奋斗的一大工具。当然要诱导他们发言还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发言不是不会发言,而是不愿在众多的同学及老师的面前发言,因此应该改变提问的方法。我认为可采用化大为小的方法,先让学生在左右前后的同学之间发表观点,让学生在较小的熟悉的环境中得以锻炼。教师也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参与讨论,给予鼓励和指导。有了这样一个阶梯,学生会逐渐开始敢于在课堂上发言,直到产生相互辩论的局面。
另外为了消除学生怕丢面子的顾虑,在每位学生发表自己观点时要认真地听取他们的叙述,用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在精神上支持他们,最后加以肯定并总结。即使学生的观点可能有欠缺,也应该这么做,因为老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信心。
二、重过程,轻结果,鼓励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教学中,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众所周知,在实践中验证,是评价探究性思维的重要标准。但是我们进行探究性思维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毕竟还处在学习阶段,受知识面有限、缺乏社会实践、人生阅历不够丰富、手头资料缺乏等条件的制约,如果我们太注重探究结果的正确性,一定会束缚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同时我们不能等学生具备了高深的学识、有了成熟的条件和充裕的时间才去进行探究思维的培养,那样会失去锻炼他们探究思维的最佳时机。其实学生经过探究性思维后得出的论点都有他的闪光点,即使是有明显错误的观点,我觉得也应该鼓励甚至肯定,因为他们毕竟走过了探究的历程。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首先要保护学生探究事物的热情,因为这探究能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探究问题的兴趣,得到发现问题的乐趣。
三、努力研究指导方法,引发学生探究激情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自己要有独创思维,只有努力去探究,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前面已经说到,目前所使用的小学教材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如因为年代、画种、手工课材料的局限等,给学生能够思维的空间十分狭小,加上较为单一观点的讲述,给探究思维教学带来了困难。为了能让学生有一个美术欣赏的广阔天地,我尝试着打破了这种年代、画种、手工材料的限制,以主题为主线,采用了比较、对比的方法。
2、评论——在争辩中完善自己的探究性审美观点。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是老师对作品的评价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根本没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这种带有“权威性”的.评论常常不能被学生所理解,因为它只代表了个人的观点,是以教师的眼光来看作品,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其实评论不只是教师可以做到的,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听到学生们这样的发言:“我认为……”“我觉得……”“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可见对于客观事物学生们早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并且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好奇心与与生俱来的探究欲,他们特别喜欢参与焦点问题的讨论。这些学生往往具有很大的创造力,因为在探究欲的心理素质里面就包含有能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观点。帕内斯也曾指出:“创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人们评价事物的能力……没有综合评价和改造自己想法的能力就不会有创造力。”在欣赏评论中,学生一方面可获取作品本身所发出的信息,并做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又通过与老师、同学的对话、讨论甚至争论,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传递出去,同时也接受到别人的与自己不同或相同的理解和感受,带着这些在争论中所产生的新的感受,又开始更深一步对作品及问题的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3
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干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关注的焦点.因此,探索培养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策略具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审美知识的传授,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重要手段,向学生传授审美知识,潜移默丨匕地引导学生形成审美意识,浞进学生产生美的理念和思想,使学生对美形成一定的判断标准。美术教学不同干其他课程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小学美术教学是美术教学的萌芽阶段.教师注重审美知识的传授.就是要在曰常教学中通过线条、画面、色彩、明暗、大小、长短等元素帮助小学生理解美术,理解美的概念,为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善干引导,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大有裨益。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教师要重视从视觉形象原理入手,用生活化的小学美术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随处可见。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用直观的教具、模型、范画、多媒体技术等途径把美术作品置于一定的文化情境,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此外,在面具教学中,教师可模丨方学生平时较为经典的表情,让学生观察后说说是谁的表情,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三、开展评价,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
开展评价,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多组织一些鉴赏活动,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就会明白什么是美和丑。与此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价,交流对美术作品的观点和意见,通过教师点评、学生点评、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师生互教、生生互教,使学生发现美和惑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通过比较、讨论、领悟,进而深刻理解美的内涵。
四、鉴赏名作,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鉴赏名作,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对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至关重要。由于美术作品是由点、线、面、色彩等形式组成,不同组成因素构成的画面感不尽相同,学生的审美经验又因个体差异而各有不同,审美能力的建立对于不同的小学生其难度也是不同的`。名家作品是杰出的艺术品,不仅是传播美术知识的典范,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教村.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艺术作品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形象美、思想美、表现美,感知和理解艺术创作过程中审美情趣的流露与对审美理想的追求。而鉴赏是学生获得审美经验的首要途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鉴赏名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使小学生从名作欣赏中汲取审美经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能够浞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进一步增强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五、组织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实践是指导、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组织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小学美术教育应该以审美教育为主线。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积极组织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这个多彩的世界,让学生尽情地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赞颂美,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自然景观和社会活动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使其心灵受到震撼,萌生审美情愫.产生审美情惑。
六、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小学美术教师要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开展评价,发现和感受美的存在;鉴赏名作,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组织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惑五f方面,积极探索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浞进小学美术教学又好又快地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4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依据人性化的教学策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的作品富有个性,并真正掌握美术学习的精髓,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再是一个主导者,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都是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忽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沟通。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勇于打破宁静的课堂,让学生走向讲台,并进行课堂延伸,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和学生一起观察和讨论。在课堂上实现多向交流方式,建立融洽、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在新课改下,教育要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找到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二、全面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在新课改大环境下,我们应培养热爱生活、乐于进取、善于创造、为全面推进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的新时期综合人才。要想落实这一目标,首先应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令孩子深入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去写生,通过大胆想象把对大自然的情感通过绘画展现出来。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能让学生走出教室,到自然中去创造,他们就会兴趣盎然,眉开眼笑,对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充满好奇,因而会主动用笔描绘,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会描绘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同时,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接轨,让学生认识到美术在生活中是实用的。比如,教师在教给学生剪雪花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剪好的雪花制作成自己喜欢的贺卡,然后送给同学、老师、父母;还可以让学生把五颜六色的雪花装扮教室,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报头设计课程中,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并从中选择具有创意的板报作品进行展览,这样学生制作认真、主动,作品形式丰富多彩,内容新颖,极富创造性。不但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把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锻炼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
三、营造宽松的氛围,开展合作性学习,提升教学效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想象画“遨游太空”时,老师让学生伸出双手,模仿驾驶飞船。在音乐声中,同学们慢慢闭上眼睛,跟随老师的描述升入太空中。在这其中,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想象力,这时候老师让学生想象眼前浮现什么情景,有的学生看到了外星人,有的学生和外星人对话,还有的学生已经到外星人家里做客等等。学生自由想象,大胆描绘着自己的神奇世界,尽情地体验这太空奇遇。在美术课堂上,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轻松的氛围,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打破固定的座位,把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给他们创设分工合作的机会。让两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作品,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带动不喜欢画画的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让他们自主分工。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合作,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可以看出,学生在讨论分工合作的时候非常有激情,无形中提高了不喜欢画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普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能向小学生展示丰富的视频资料,大大满足新课改下教学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独特的画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且节省了很多工具和材料。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水平。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淘汰。
五、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学
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一节枯燥单调的美术课,很难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远远不如让他们自己探究获得的知识更加有效和牢固。因此,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只有让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并愉快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他们保持其新颖性,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讲故事,还可以提出一个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营造一个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提起他们的兴趣,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绘画的时候,老师还可以放一些轻音乐,让学生热情高涨地完成作业。兴趣的激发能成为学生绘画的动力,同时也是他们自信的源泉,成为作品创造力的阶梯。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学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这需要广大美术教师用心去感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不断总结新经验,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自主学习,乐于学习。只要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一定会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美术人才。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5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情感体验;教学水平
当前,新课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也使得美术课程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且也加大了此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的比例,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地提升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值得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给予广泛推广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科学情境
为了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就要充分结合美术教学的基本特点,因为美术课程有着较强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美术课程,就要帮助学生体会到真正的色彩以及图画,只有如此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进行直观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借助于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比较符合美术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模拟相似的场景,进而帮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色彩与情感[1]。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绘画“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这一画面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春天百花盛开,蝴蝶翩翩起舞的景象”,并且要把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的动作逐渐拉近且放慢,帮助学生仔细地观察蝴蝶的姿态,了解蝴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开展绘画创作。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要点与规律,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绘画作品。
二、通过视觉冲击丰富学生的感觉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即为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美术作品自身所具有的较强的视觉性,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首先,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视觉性的强化,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生活情境,从而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帮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艺术构思,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作品的创作当中。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一美术作品时,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较少,其历经的苦难较少,无法深刻体会到在美术作品中展示出来的人们承受战争时的痛苦以及无助[2]。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与图片,然后帮助学生体会到灾难会给人们带来的无助与痛苦,使得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获得相应的感受,然后再把这些感受迁移到《格尔尼卡》这一美术作品当中,准确地找到地震画面和这部美术作品彼此间存在的相同点,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感知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深刻内涵。
三、合理融入其他艺术元素
对于不同种类的艺术文学而言,其彼此间是具有紧密关联的。所以,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美术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他艺术形式的作用,将其合理地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月夜”这一美术形象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情境中加入一些文学与音乐元素,可以为学生播放《静夜思》以及《春江花月夜》等相关的音乐[3]。然后,再从文学的角度为学生讲解这两首古诗中所蕴含的美丽情境与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使得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投入到其中,从而更好地了解“月夜”这一美术形象。在此情况下,学生就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美术形象,并且可以更加准确、深入地描述美术形象。在绘画出美术形象之后,就会使美术形象具有更加深刻的`意蕴。不仅如此,通过音乐与文学的展现也可以帮助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其不仅可以准确地把握美术形象,也可以在其中加入更多个人的体会,从而使得绘画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赋予其新的灵魂。
四、引导学生自主营造学习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有着比较丰富的想象能力,而且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对于事物也有着个人的独有见解,愿意用个人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与表达[4]。在此情况下,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鼓励并且引导学生能够凭借个人的能力创设出准确表达个人心声的情境,如此一来,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不仅如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其表现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也可以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挑战,进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斗志,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情境创设中,可以不断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小学美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五、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美术创作活动,必须要获得相应的基础知识,而掌握技术方法的前提即为必须要历经实践探究的过程[5]。随着实践活动次数的增多,时间的增长,就会获得更多的探究机会,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术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内容与基本特点,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实践情境。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剪纸的相关课程时,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剪纸艺术的基本特点、发展现状与具体分类等。另外也要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折纸的方法、操作流程以及纹样的处理方法等,并且,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多次的实践与探究。在此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剪纸艺术,提高学生的剪纸技能。而且可以通过大量的实践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构成原理,了解其语言特点,有效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美术文化,使其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美术作品。六、创造富有文化气息的教学情境作为人类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美术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关联。所以,就要把美术学习看作是一种文化学习,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美,实现对美的鉴赏以及创造,使得学生更加追求美,更加热爱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此外,美术也是一种文化气息,其可以将主题的多样性准确地表现出来,也可以表现出社会的百态,可以培养人们对祖国山水的无比热爱,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艺术观,可以更加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热爱祖国。
总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法即为借助于一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形象逼真、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其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认知以及情境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出和谐、自由的情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此教学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作水平。因此,每位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就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发挥此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包玉荣.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运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6,(10):47-52.
[2]邓冬兰.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4):172.
[3]努尔麦麦提图尔荪.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漫谈[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05):38.
[4]刘金琴.谈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与好处[J].文理导航旬刊,2016,(10).
[5]姚海静.创设生活化情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08):176.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05-25
小学美术教学的论文10-01
【荐】小学美术教学论文05-25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精选15篇】06-14
美术教学论文11-11
【荐】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5篇05-25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精华15篇)05-27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范例15篇06-14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必备【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