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5篇[热门]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
摘要:笔者发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思考如何从“问题式”教学这一方法入手,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科学;“问题式”教学;思考与实践
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结合科学教学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思考如何从“问题式”教学的方式出发,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一些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
笔者认为:经常去分析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们一起来解读下面几种现象,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现象一:课堂上,总有部分学生从开始坐到结束,一言不发。如果教师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课堂上表现更多的是一片沉默。思考:对教师没有积极回应,说明学生没有养成提高的习惯,或者学生缺乏主动提问的能力。很难想象,他们在课堂上能学到些什么?现象二: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管其质量如何,一句“很好,请坐”,而后不再过问。思考:教师经常性忽略学生的问题,会导致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受挫。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少,提问的能力也很难有提升。现象三: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时,教师会根据课前的预设,选出自己想要或与本课有关的观点“供”他们研究。余下的教师则说:“同学们,这些问题我们课后再研究,好吗?”但课后真的继续研究了吗?思考:看似是一种鼓励学生自主研究的教学,实则是教师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试问:学生真的有能力完全独立展开自主研究,不需要老师的任务帮助、提醒吗?因此,一句“课后研究”也就成为了“到此为止”。现象四:在具体研究某一问题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无价值、无意义”的讨论。思考: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在这样的问题教学中,教师是在带着学生一起浪费时间,一起走向畸形的“问题教学”。
二、对策:加强“问题式”教学
纵观以上所举的一些教学中的不合理的现象,其关键原因在于教师对新课改、教材把握还不到到位。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改变他们被动的学习态度与观念,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列举一些在“问题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与大家共勉。
1.合理确定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科学教学中的研究问题一般由教师自定、学生自定、教师提出问题后由学生筛选和确定三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最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一起展开问题教学的学习。确定问题形式可以多样,但切勿图个省事,走上两个极端:凡事都是由教师直接给定,不给学生参与的机会;相反,凡事由学生决定,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教师给学生牵着鼻子走。
2.问题来自哪里,如何选择
总的来说,问题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可以从教材或生活中去寻找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我们可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某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由于老师的疏忽没有做好准备,而在课堂无法实行,答应学生下一节课再来研究时,教师必须把承诺兑现。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关心身边的事物,能主动地去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3.什么样的问题最合适
什么样问题最合适学生去进行研究呢?笔者认为:“只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他才会参与其中,并表现出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只有合适的、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参照《有效教学———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中的表述,简而言之为: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问题现实性和真实性、问题要注重创造性和准确性相结合、要区分实际问题和科学问题、要区分真科学和假科学。
4.科学课中设置的科学型问题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去进行问题教学,才能体现问题教学的价值。在科学课中的科学问题应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科学型问题应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二是科学性问题应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三是科学性问题应具有高效性。另外,提出的科学性问题应力求做到基于核心和形成系列。因此,在进行问题教学时,我们老师对于“问题”要把握到位。
5.如何引发学生产生问题
进行问题教学,其中的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般可以从以下途径中去寻找问题:如在猜想与结果的矛盾中提出问题;在认知冲突中提出问题;在有结构材料的研究中提出问题;在深入研讨中提出新的问题;在知识的迁移中生发新的问题;由实验现象提出或发现问题等。总之,我们可以利用一切课堂教学中乃致课堂外的资源,去激发学生打开“问题”的大门,在“问题”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6.关于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我们要注意三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于问题的设计也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老师的问题要能使学生有所关注;二是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三是重视“答非所问”的现象。
7.科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对于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提问,我们也可以讲究一些技巧,从而提高问题教学的效率。课堂提问具体体现以下几点:①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即要精心设计和筛选;②做到简明扼要,提出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有计划学习,并合理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方法;③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提问的时机;⑤采用多种灵活多变的提问方法;⑥讲究一点艺术性;⑦留给学生时间进行思考;⑧抓住时机生成问题。以上是笔者对科学课堂教学中加强问题教学,提高有效教学的一点认识。当然,在问题教学中需要我们去理解、去认识、去反思的东西还有很多,但只有我们重视了问题教学,才能把目前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效去解决,教学之路漫漫而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
作者:贾建刚 单位: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2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复杂的、多重性的综合学科,它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学科知识,但是小学科学又是充满神秘色彩和趣味的学科,神奇的大自然尽显其中,给学生带来了诸多全新的体验。本文以小学科学教学为研究目标,从教学更新的角度出发,浅谈了新型的教学策略尝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新模式
小学科学有着数学的严谨,语文的优美,物理的神奇,也有着哲学的道理,小学科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多种学科的综合体。学习好科学,便会为未来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在新时代的召唤中,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更新呢?
一、更新实验的材料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又离不开实验材料。小学科学实验所需的材料大多来自于学校的实验室,也有部分来自于学生的生活,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教师越来越倾向于让学生自主收集材料和自制材料,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和创新的能力。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很多教材中的实验材料在生活中已经找不到了,这时候就需要转变思路,更新实验的材料。例如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有一单元内容为“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主要通过让学生实践“养蚕”来获取“动物生命周期”的有关信息,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本单元实验所需的材料,但是现如今养蚕的人少了,想要找到蚕种和蚕叶几乎没有任何的可能,那么怎么办呢?是加大精力继续寻找,还是放弃材料寻找转向理论教学?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让学生到淘宝网等网站上去收集养蚕的材料,学生会发现那些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收集的材料在淘宝上应有尽有,大大简化了学生材料收集的难度。此外,科学课堂上还有很多材料需要学生去收集,当学生在现实收集中遇到困难时,不妨换一种思路,更新实验材料的来源,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实验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学校很难做到人手一份,这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自行购买一些价格低廉的仪器,这样实验仪器对于学生来说便不再是什么难事了。
二、更新教学的资源渠道
传统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教材知识的呈现和教师的扩充,学生在知识获取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很多时候教师想要给学生扩充一些科学知识,下课铃声就响起了,我们难以想象,一节课40分钟,学生能完成几个实验?教师能讲几个知识点?学生能笑几次?所以说如何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仅凭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科学课堂已然不是曾经那个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的课堂了,学生拥有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现在的科学课堂是开放的、共享的,只要学生愿意去了解,便可以随时随地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现如今,学生获取资源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是各种站和平台,学生只需要输入关键词,有关的信息便会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学习。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命周期”时,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有关养蚕的'要求、过程等,学生除了提前阅读教材,很难通过其他方式提前了解养蚕的有关知识,造成了教学的滞后性,现在,学生拥有了更多获取资源的渠道,教师在教学之前便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养蚕的有关知识,由于学生已经提前获取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在新课学习中就不会感到陌生和无从下手,对于教师讲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也会很快掌握,大大提高了科学教学的效率。
三、更新教学的形式
教学形式决定了授课知识将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也决定了学生是否可以高效吸收所学习的科学知识,这对于科学教学来说非常重要。科学课程中虽然有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但更多的是有趣的故事和实验,学生本应该在快乐中完成科学的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并不喜欢上科学课,他们有的抱怨科学知识太难懂了,根本想象不出来;有的学生抱怨教学的形式太古板,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更有的学生直接表示出对科学学习的反感,可见这门神秘有趣的课程却带给学生如此不堪的感受,实在是教师教学的失误。我认为在新时期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方式,以全新的面貌来呈现学科知识,让学生爱上科学,爱上探索。比如在教学到“液体混合前后体积变化”有关内容时,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两种液体混合后体积会小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的和。”我想学生一定不会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感兴趣吧。其中涉及到的密度等较为抽象的问题也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这时,教师不妨换一种教学形式,以“激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去主动探究和学习。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个问题:“同学们,老师现在手里有100毫升的水和100毫升的酒精,你们猜一猜如果将这两种液体融合在一起,会有几百毫升呢?记住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哦。”虽然教师一再提醒学生不能用数学思维来解答这个问题,但是几乎所有的学生还是会认为答案应该是200毫升,在学生肯定的眼神中,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分别装有100毫升水和酒精的烧杯倒进同一个大烧杯中,然后将液体充分摇匀,奇迹出现了,大烧杯中的刻度并没有到200毫升,学生表示不敢相信,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再尝试一遍,结果还是出奇的一致。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他们迫切的想要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于是新课知识便得以高效的引入。当然,除了“激疑”的方式,教师还可以更新更多的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综上所述,学好了科学知识,对其他学科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要敢于更新和尝试全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科学知识,增长科学体验,提高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徐洪成.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做到“做与思”的有效融合[J]小学科学(教师版),20xx年04期
[2]曹燕婕.数字化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校园(中旬),20xx年02期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3
一、正确理解、处理教材的策略
教师要本着“固本求变”的原则处理教材。固本,就是依据本课教学目标;求变,就是要从实验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改造或者增删。就是要钻研教材,并不断创新,并从多方面,多角度地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在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处理。如《浮与沉》一课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活动,书中只列出了两种可供研究的物品,这时就可以对教材灵活处理,让学生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件物品进行研究,效果会更好一点,学生在总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时就会更加容易一些。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会发生在被动的吸收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探究氛围,或采用一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便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全身各种器官处于最佳状态,这时学生才能真正积极和主动参与到整个探索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学好科学课的前提。可采取的方法有:
(一)设疑激趣
如教《研究磁铁》一课时可将载着手套的手(内藏磁铁)接近桌上的曲别针(曲别针被线系好,另一端固定的桌子上)。学生看到曲别针在空中飞舞,这时的思维便活跃起来,势必会想,老师是怎么办到的?手中有什么?它能不能吸引别的物体?由于急切想知道其中的秘密,从而会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一步的探究活动之中。
(二)体验成功,巩固兴趣
探究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成功,又有失败。如“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活动中,有的学生为了让铁块浮起来、让装入水仍未沉下去的瓶子沉下去,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实验,这时教师应该充分发现学生探究中的积极因素,加以鼓励,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使其体验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体验到意外。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更加持久。
三、创设自主参与探究的条件
(一)营造宽松、愉悦、民主的学习环境
在一节课之中,教师感情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感情投入,学生的思路能否打开,情感能否释放,全在于教师的`引导,所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民主的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就是要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舒适感。使他们毫无拘束地去学习。
(二)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探究
新课标认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由于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如果还按原来的齐步走、一刀切的方式,就会出现能力强的同学“吃不饱”,进而兴趣减弱;稍弱的学生“吃不了”没兴趣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深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在研究的过程中都有所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地扶一扶,在探究方向和方法上进行点拨;对能力稍强的学生,要引导其自行选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三)开放性原则
传统的自然教学,学生大多处在封闭的课堂教学状态之下,获取知识的途径过于单一,思维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够。因此,在改革后的实际教学中,要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等等各种媒体和资源进行学习、学生不必为了学习而共同处在某一时间和地点,学习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地点可以扩展到课外、校外。例如学习《节约用水》教师,可让学生调查家庭、学校周围,社区一些地方的用水量和浪费水的现象,尔后引导学生分组研究一些专题,如“水龙头的漏水情况”,“公厕冲水情况”等等。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统计数据等活动进一步研究,最后可以以板报,手抄报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无疑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参与,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四、合作中研究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许多的困难,更需要相互协作,因此.自主学习更要讲究合作学习的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在观察实验时,引导学生明确目的、分工,积极动手动脑,共同完成观察实验内容,填写记录单。在搜集资料时,要为其他成员提供具体资料,选取有效的信息。在讨论时,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尊重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完成共同目标。
五、坚持科学探究的过程评价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出适当的评价。评价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如何一步步制定计划和实验的,也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兴趣,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评价不是为了制造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促使学生顺利到达科学彼岸的重要一环。
六、总结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线,让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运用各种策略,使学生爱学,乐学,学得快,学得好。将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目的落到实处。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4
摘要:Stem是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于一体的综合教育。美国Stem教育实施以来,为全球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我国的Stem教育正处于发展时期,一线教师不断的尝试应用Stem教育理念,并对课程进行改革。
关键词:Stem教育;学科融合;科学
Stem在现在小学教育界很流行,它是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于一体的综合教育。和传统的课堂相比,stem更多的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是一位一线科学教师,经常接触stem教育理念的学习,也深知创新和实践对科学学习的重要性。所以我想通过曾经做过的项目学习以及实践课例,来分享下stem给我的一些启示。
启示一:从生活中来
掌握学科知识并非stem项目学习的最终目标,体验、经历教材内容以外的知识,并让学生对生活事物有更丰富的经验认知,才是stem的重要目标之一。在stem教育里通常会提出一个与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将问题镶嵌在生活情境中,在笔者和学习者共同合作完成的项目研究过程中,stem学习是以项目为基础,通过学生在作品的设计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进行扶持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再设计,最终完善作品设计的一个过程。作品的设计是整个项目学习贯穿的主线和驱动力,并且学生还要进行设计、实验、观察、修改、讨论、整理数据等学习活动。在此期间解决一个或多个问题,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初次在教学中尝试stem教育时,课题是学生所提出的,也是学生们都感兴趣的问题———如何比较物体的轻重。确定学习项目的课题:《比较物体的轻重》,这个课题充分体现了孩子对生活中事物所充满的求知欲,这远远比给他们题目所能产生的求知欲强得多。从生活中选择课题更有利于学生小学科学的探究学习。这就是从儿童适应社会的角度为抓手选择典型项目进行结构化合理性的设计,让学习者自主的完成项目,习得蕴含在项目之中的多个学科知识与技能。在校园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学校的花园、草地、科学室,甚至是路边的花坛的布置,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间学到了一些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知识,培养了学生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在花园中树立一个展牌,展牌上可以是介绍花草树木的小知识、养殖小窍门、保护植物的宣传语,甚至还可以是一些与此有关的小漫画。这样,每一次在校园中不经意的一瞥,就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熏陶。丰富有趣的校园和教室科学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全面素质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启示二:学科融合
stem其实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首字母缩写,很显然学科整合,将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学科之间的连接点整合起来,将多个学科的课程整合方式实则就是强调实际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实际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stem教育理念将各学科整合在生活实际问题中,在设计、实验、完善过程中的分析将会至关重要。基于在《比较物体的轻重》的项目研究中,学生以小团体的形式自由组合,每个小团队选定一个研究小点开展,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手就可以比较出物体的轻重,那就首先需要认识什么是轻重,并且要了解什么方式可以准确得出物体的轻重。他们立即想到要通过互联网学习,那就给他们提供平板电脑。他们搜集了相关知识,发现天平就可以比手更加准确且简单的知道谁轻谁重。于是尝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天平。在此期间进行分工合作,一组进行天平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知识搜索,另一组寻找天平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反复的设计,对比资料,改进,最终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制定实验计划,也掌握了实验的方法,最终解决了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如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搭支架》一课,书中要求学生采用塑料吸管、大头针、线等搭建支架,用吸管做材料在连接时,学生可通过多种方法连接吸管,选择嵌入式,接口易发生滑落。选择绳子绑,耗时较长且麻烦;由于吸管较脆弱,容易破损,造成重复操作,不仅大大降低了搭建的速度,积少成多,也是一笔较大的消耗。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几何教学用具,该教具由塑料小棒,球形连接器组成。几何教学用具用一个球作为接口,球的表面有很多孔,只要把小棒插入对应位置的孔中即可,灵活方便。学科间的融合,大大提高了科学实验的效率,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发现原来学科之间并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就会有新的突破。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启示三:成果展示
stem教学评价和传统的纸笔测试性的评价不同,更侧重于培养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结局问题的渴望感。例如stem可以通过制定更加细化的评价标准,师生小组进行评价,如评价小组合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等。相对传统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现今科学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但往往会忽视成果。stem教育理念强调对于一个项目成果的展示与运用,仅仅理解一个科学概念并不够,而是要通过设计、实验等一系列活动,真正的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甚至制作一个产品。这一理念其实对我们小学科学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所以笔者认为,stem教育给我在小学教育中带来的启示有以下三点:要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要将学科概念整合运用,要强调成果展示的重要性。通过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探索,我发现了stem的魅力,对自己的科学课堂的教学进行反思与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但是stem教育如何完美地融入科学课堂中,仍需要不断研究与实践。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5
一、创新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
当前的小学科学教育,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显得过于程式化,不过就是在简简单单地重复着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书上有什么,自己就教什么。尤其是在实验方面,不看具体环境,不看实验的合理程度以及与现实情况的满足程度,一味地简单照搬,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喜欢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让他们对教学实验进行充分的自主创新设计。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摆》一课教学中,原教材里,在本节实验上选择了单摆来进行。但这其实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一是延长了活动时间;二是不利于学生进行精确的科学观测。而且两次试验的设计也略显不人性化,在操作上具有较高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的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对过程进行改进,结果很多学生创新性地采用了双摆形式,一次性完成。相对来说,实验时间缩短一半,提高了效率,很好地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完成了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二、巧妙问答,让学生自主理解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问答是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取巧妙问答的方式,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化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提问原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极为有用的,因为这可以让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实现自主化的学习过程。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化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伊始,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提问。“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植物有哪几种?”“这些植物由什么部分构成?”“这些植物有哪些特点?”通过这样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在联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自主思考,并通过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植物与动物的区别以及相同之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的自主讨论,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在我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及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各部分之间和生命体的特性、生命周期复杂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并在课堂基本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化自由学习。巧妙问答,是教学中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实现自由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方式。通过巧妙问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效果,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打开学生的思路,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三、互动多样,让学生自主思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理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不但需要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还需要运用其它多种多样的互动方法进行辅助,比如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等。经过实际教学证明,这些方式都是极为有用的。例如,在六年级下册《踏上健康之路》一课的学习,我让每位学生都模仿残疾人,进行了实验互动。我让每位学生模仿体验了一只手系红领巾的费时与不灵活,与一只脚来回走的不方便和保持平衡的难度。通过这些体验活动,我帮助学生意识到拥有一个完整的身体是很重要的,进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怎么去保持一个完整健康的身体?”“残疾人是不是等于不健康?”“残疾人就一定是命运的弱者吗?”等此类问题。体验结束后,通过采取小组讨论与汇报的形式,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例子、想法以及日后的做法,让学生知道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比我们更困难的人都在坚持运动,保持健康生活,进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互动多样,是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习,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现自主化学习的科学途径。
四、总结
前文所述,是笔者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并根据科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及其它特殊属性总结出来的做法,并且在多次尝试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科学是一门需要创新与思维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科学课堂上展翅高飞。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6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提出的又一新型教学理念与目标要求,而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从设置悬念、引导观察、创设情境三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造性思维;悬疑;观察;情境
创新具有三大基本要素:第一是观察,即培养学生全面观察事物的能力;第二是思考,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第三是探究,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从小学开始,而小学科学课的开设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小学科学可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拥有科学探究品质,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习惯。
一、设置悬疑,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好奇心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最大动力,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可以让学生保持积极愉快的态度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悬疑,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和思考中利用所学知识去探求未知且宽广的科学世界。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一个气球,吹满气后在衣服上来回摩擦。学生观察后会发现,无论气球放在什么地方,都似乎是被黏住了,无法从衣服上掉下来,学生自然会产生好奇。这时,教师可将气球分发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亲身体验。当学生发现气球真的'黏在自己身上不会掉下来时,自然而然地充满了喜悦,在这样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黏在衣服上,如果不在衣服上摩擦,气球还能黏在衣服上吗?由于体验过气球黏在衣服上的感觉,学生会满怀热情地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个时候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摩擦力”,学生学习的热情被激发。这种先激发学生好奇心,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做和想中不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1]。
二、引导观察,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奠基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牛顿如果没有对苹果落地进行观察,就无法发现万有引力;达尔文如果不对植物化石进行大量的观察和研究,《物种起源》就不会存在。因此,观察对于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科学课中,“看到”与“观察到”并不相同,小学科学教师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观察的耐心,即鼓励学生对课本上的图片和现象进行耐心长久的观察,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耐心的科学态度。
其次,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观察的敏锐性。由于创造性思维稍纵即逝,因此,学生捕捉细微科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外的各种现象保持“高度警惕”,以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2]。
此外,小学科学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即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能力。例如:对植物的观察,学生应该对植物的形状、气味、颜色等表象进行观察,还要对植物成长所需的土壤、阳光、湿度以及温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思考。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和探究意识
小学科学课的开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的过程。但是,由于学生之间思维逻辑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无法直接发现和提出问题。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利用实验、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和探究意识。例如:在研究植物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采集各类植物的叶片;在研究动物时,可以让学生对常见的蜗牛、蚂蚱和蚂蚁等进行捕捉和观察。另外,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和新知识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具有悬念的情境,以创设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新奇的不倒翁”时,教师可取一个鸡蛋放在课桌上,问学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接着,再拿出一个不倒翁放在课桌上,问学生下面会发生什么?当不倒翁摇晃不倒时,学生自然产生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则教学课程就能够更加顺利地继续下去,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结语
创造是促进科学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科学课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养成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小学科学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调整教学方案,改善教学条件,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更加优质的条件。唯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焕松.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xx,15(9):20.
[2] 罗忠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J].读与写(上,下旬),20xx,17(23):509-510.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7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学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最基本的部分,同时也是开展教学实践的有效方式;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科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不仅涉及更加广泛的知识面,而且与生活息息相关。为此,做好小学科学教学,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思维,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下;小学科学教学;教学探索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许多课程在知识结构、知识呈现形式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小学科学的变化更为显著。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应该在结合学生学习现状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科学民主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情感。下面,本文通过结合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化作具体阐述。
一、通过生活课程资源的合理应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所以许多教材内容都源自于生活,要想保证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科学知识,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生活,通过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正确指引,从而进行合理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在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如此,才会不断激发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久而久之,学生才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未来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植物课程的学习时,老师便可以预先设定良好的教学情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学校校园里的植物总类,并且鼓励学生发言,老师再对学生所列举的植物进行分类,等到学生总结完毕,老师应该适当的对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赞赏,最后,老师再对其进行总结补充,并且对各种植物进行具体的分类,明确其分类标准;这样的教学,才能够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而且还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科学现象,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看清科学现象的本质;然而,有的科学现象犹如昙花一现,出现的时间很短,而且在短时间内是很难看到的;实验也是比较繁琐的过程,有的实验周期较长,通常需要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课时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观察科学现象的机会,老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引进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来制作相应的课件,实现辅助教学;其次,老师还可以提前录制一些科学现象,或者在网上选取相应的视频图像,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更加清晰明了的给学生进行展现,这种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实验等待的时间,而且还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丰富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的掌握其知识,这对于科学教学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素养是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素养也是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如此,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其综合素养,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老师应该适当的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平台;必要的时候,老师还应该适当的放手,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发现问题,从而掌握更多的实验操作技能;久而久之,学生才会不断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举措。
四、通过问题情景的设定来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听讲,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而言,问题是学生养成学习思维的开端,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学生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且小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想象思维,往往对许多新鲜事物都能产生好奇心,所以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老师在课堂进行前,可以预先为学生准备一些问题,从而让学生大胆的猜测,这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有一位西方学者曾经说过:伟大的发现都是通过伟大的猜测来实现的;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大胆的进行猜测,只有在不断的猜测和假设中,学生才会不断发现真理;如果学生在对科学知识的猜测中出现了错误的猜想,老师也不能对其进行一味的批评,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从而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要想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高效进展,老师就应该加强对课程教学的研究,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进,来实现科学教学的创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科学课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如此,才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丹.浅析新课改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xx(3):27-27.
[2]丰娅.新课改下小学科学的创新教学[J].新课程(下),20xx(1):44.
[3]方晓萍.落实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下科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浙江教育科学,20xx(4):51-52.
[4]王恩惠.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xx(1):31-33.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8
摘要: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科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小学科学教学是科学的基础教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科学意识萌芽和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其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研究和推陈出新。
关键词:小学科学 观察 探究方法 情境导入 课外研究
科学教学的最好的方法是教师悉心指导、学生共同参与,大家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认识自然事物的规律,掌握所学,获得新知,解除疑惑,不断前进。下面略谈一下笔者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巧设悬念,增进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就缺乏新鲜感和主动求知的意识。一堂课能否成功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前提就是想方设法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来自哪里? 来源于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来自于对知识的求知欲。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巧设悬念,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激起他们的探究兴趣。
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观察连接方法,带着大家一起动手演示,小小的灯泡发出熠熠的光芒,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能不能让更多的小灯泡一起点亮呢,能不能让一个很大的灯泡亮起来? 一连串的提问,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这对知识的掌握、为后面的探究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仔细观察,掌握探究方法
世界上任何伟大的发现,都和科学家的认真观察离不开。有了认真观察的习惯,观察能力就会提升,就会有动手的兴趣,就会有创造,这就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
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考虑他们的受知识水平以及思维习惯,而教给他们一些观察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探究的方法。小学生虽然好奇心强,但是情绪容易引起波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意识,也不能够长期地对一件事情进行关注,他们往往只看到表面现象,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提示他们,我们观察的事物后我们所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 我们观察的重点是什么? 观察这些内容为了获得什么? 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中,我给学生们准备了一些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他们通过敲打、撞击仔细倾听这些东西发出的声音,都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又有什么不同和联系,他们的一致点又在哪里。学生们得出以下结论: 它们发出的声音各异,相同的地方是只有震动才能够发声,他们从而能够理解了“声音是由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三、节约时间,课下为课堂做准备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指导学生多做一些课外准备,从而收到更好地学习效果。学习《油菜花开了》与《各种各样的花》这一教学内容时,时间正好是春天。阳春三月百花盛开,我安排课外作业: 观察公园里路边以及菜园子里各式各样的花,注意采摘,要爱护植物,切勿踩踏,采集时要完整,妥善保存起来,轻拿轻放,不要损坏。注意观察鲜花的颜色、香味、现状,分辨花的萼片、花瓣,辨别雄花和雌花,写成笔记做详细的记录,总结经验,提升对于花的感性认识,打好学习《各种各样的花》这一课的基础。
四、注重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教学要避免千篇一律,打破常规,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在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反之,毫无新意,平平淡淡,学习效果必然事倍功半,学生们探究活动的动力就会慢慢枯竭。要积极备课,语言幽默诙谐,让课堂上充满笑声,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制造悬念,让他们激情四射,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这样的学习轻松愉快,收获良多。如我们学习磁铁的时候,我给大家准备了大小不一的磁铁,提出一些问题“一个小小的磁铁能吸起一个很大的铁块嘛?”学生们亲手做实验,就有了“不同的.磁铁磁力大小不同”的概念。在《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教学中,从“校园里的岩石七天内有变化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不断地提问,不断地产生新的认识,逐步带领学生们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
五、让学生积极进行课外研究
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知识本身也来自生活的总结。学习如果局限于课堂,不仅舍本逐末,而且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该带领大家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比如,教学《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个必须要实际操作和研究了。学生们开始制作,持续观察,有的同学很不成功,一开始就失败了,原因是他们没有按照要求让绿豆用热水烫,或者用水泡的时间不够,没能够把绿豆皮泡开。有的同学失败在过程中,因为他们没有进行很好的排水,豆芽根部腐烂; 有的同学干脆就是浇水不够,干枯而死。赞美优秀者,鼓励失败者,后者再接再厉,从前者那里吸取经验,结果他们后来都百分之百的成功了。这样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教好科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理解、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一任重道远的艰巨之路,教师应站在世纪的高度,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就能走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教育之路。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
摘要:新课改推广要求基层教育工作者积极践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与发展。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新课标的优秀观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及“开发教学资源”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自然科学;新课标;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教学资源
新课改运动的普及与推广要求基层教育工作者积极践行、落实其大力倡导的先进教学观点以及理念,并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对所运用的理念进行不断创新与发展。这就奠定了各学科教师学习新课标理念、贯彻新课标理念、革新新课标理念的重要基调。笔者身为一线小学自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新课标所提倡的优秀教育理论,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将个人的一些认识与见解归纳、总结如下。
一、恰当、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之一,在此背景下,各行业各领域都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了最充分的运用。教育界也不例外。《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更是在其教学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教师应当从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笔者认为,新课标之所以如此倡导,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自然学科中的恰当运用,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兼顾学生的学习差异。以下的教学实践便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在教学“人的进化”这一内容时,笔者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出示了一组猫、狗、大猩猩等不同动物以及人的幻灯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回答哪一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观看图片,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大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在此基础上,笔者又通过图片对比的方式,比较了人与大猩猩外部特征的相似之处。例如,人与大猩猩都能直立行走、五官长相位置大致相同、都具有丰富的面部表情、都能灵活地用手拿东西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效扩充了课堂容量,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使学生对于“人的进化”这一知识点具有更为浓厚的探究兴趣,而这很显然为他们在高涨的学习姿态下积极、主动地融入“人的进化”的具体学习活动之中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自然与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运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灵活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提倡
“学中做”“做中学”的观点,即鼓励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夯实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与此相适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持有相类似的教育观点:“教师应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能使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发展、提升自身的自然科学修养及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小学自然科学教师在践行这一先进教育观点时,应当从所教内容出发,从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精心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充分诱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同时,又要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此,笔者感受颇深。例如,在教学了“种子植物与非种子植物”这一节的相关知识点之后,笔者就将学习的阵地由课堂转移到了校园这一广阔的空间,要求学生利用校园内丰富的植物资源,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哪些植物是种子植物,哪些植物是非种子植物。这一学习形式新颖别致,因此学生的参与热情格外高涨,他们全都自觉且积极地投入到了实践活动之中。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学生既懂得了植物可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两大类,同时,更是通过认真观察植物落在地上或者是长在树枝上的`种子,对其属性进行了科学、正确的判断。例如,广泛分布在校园中的松树属于种子植物,而潮湿、阴凉处的苔藓则是非种子植物;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在外的,像银杏、云杉等;而有些植物的种子外则有果皮包被着,像玉米、菜豆、向日葵等;有果皮包被的最大意义是能对植物的种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进而有益于其传播……如此,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得到了显著的锻炼与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植物类别进行划分的过程,更是他们回顾、复习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而建立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的过程。该项教学实践案例充分证明了小学自然学科灵活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益。
三、合理开发一切可用的教育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各地区、各学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统一、划齐的要求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小学自然科学教师应当积极挖掘、合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笔者认为践行新课标这一理念的优势在于,能使得小学自然与科学教学变得更为契合所在地区、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而显著优化、改善最终的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也能因此得到更好提升。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便可以充分证明这一观点。如,在教学“保护大气”这一知识点时,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同父母一起,对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大气保护标志、环境保护标志进行充分的搜集与整理,这一社会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使得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环保标志,更使得他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大气、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教学反响异常良好。又如,“土壤的成分”这一内容涉及“土壤的保护”这一知识点,在教学了相关的内容之后,笔者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对土壤遭到破坏的原因、土壤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以及有效保护土壤的措施方法等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这一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既有利于学生信息搜集、归纳能力、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切实进步与发展,同时,更能使得学生自觉树立起“保护赖以生存的土壤”这一端正的价值观念,而这恰恰正是“土壤的保护”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追求所在。一言以概之,小学自然与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当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教学资源,这对于优化小学自然与科学的实际教学效果、真正促进小学生自然科学素养的更好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总而言之,新课标的先进教育理念为小学自然学科正常组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与发展方向。对此,小学自然学科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新课标的观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最大限度的灵活运用。这既是迎合新课改历史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又是切实优化、提升小学自然学科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客观要求,同时,更是促进小学生自然科学素养显著进步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林美玉.“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3).
[2]袁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转变[J].生物技术世界,20xx(8).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0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将有时用语言难以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实验过程等通过多媒体进行呈现,创设出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直观。例如:在《神奇的能量》一章中,由于能量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能量的存在和转换。
2.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策划每一节科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在《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课中,教学重点是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化石的作用。我通过收集当地特有的树化石给学生进行实物展示,让学生亲眼看、亲手摸,同时播放化石形成的视频。让学生亲身的感受化石的真实形态并观看了化石形成所经历的漫长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利用多媒体技术,讲一些抽象或者不好讲的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表现出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如:在《探索宇宙》这一单元,关于宇宙、星座和银河等知识内容比较抽象,也很难找到相关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动画视频给学生播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4.充分利用展示台,为教学活动提供便利。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展台来展示学生作业、图表、考试卷、一些比较微小不易观察的物品或标本等,以便于学生观察。例如:在《馒头发霉了》一课中,课本中用图片出示了霉菌的三种形态:绒毛状、蛛网状和絮状。由于霉菌分布的不规则,通过显微镜,很难观察到三种形态的典型样本。这时通过大屏幕出示图片,可以给学生一个非常形象的比较,加深记忆。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实验教学同样起着很重要的辅助作用。由于目前实验室条件有限,实验教学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很难充分体现。把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实验的演示可见度,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为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和经验发挥巨大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自我检测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很多有趣的练习,可以将机械、重复的练习多样化。例如,可以设计成学生的通关游戏。将知识点设计为通关障碍,学生答对才可以通关;答错化学实验引起爆炸;地震逃生,如果措施不当,引起伤亡等。培养学生关注细节、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吸引学生关注教学重点。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育提供极大的便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和科学课程整合的深入,对传统的课程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1
摘要:
强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对提高科学教学成效意义重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观察与演示的比重,指导学生联系生活感知理解教材,多动手操作进行学习理解,充分发挥实践调研活动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科学学科在小学教学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融合了更多的知识、蕴含了更多的信息量,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如何提高科学教学效率?教师需要适应教学改革的变化,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受到教育,本文主要针对科学教学中的模式改革进行初步分析。
一、现场观察与媒体演示提高学生理解效果
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切忌进行空洞的说教,一定要让学生多参与,认真观察、分析研究,并且要将多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观察鱼》教学中,笔者就采取了现场观察和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将鱼缸搬到教室,里面放上一条鲫鱼,学生的兴趣顿时被调动起来。笔者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安排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同学讲述鱼是什么样的、分为几部分。学生代表轮流上台观察讲述,整个课堂教学氛围立即变得活跃起来,他们跃跃欲试,参与的主动性非常高。在完成了现场演示环节之后,笔者重点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加深了解和全面把握。在多媒体的演示中,鱼的形象被大幅投影在幕布上,笔者和学生逐一分析鱼的头、躯干、尾部,同时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分析鱼的尾巴有什么功能,鱼的鳍有什么功能。学生纷纷畅所欲言,结合课前的预习,在学生的充分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对尾巴的向前推动作用,对鳍的转弯控制功能做出了较为准确的分析,并现场运用多媒体演示鱼的游动推进原理,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认识。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感知强化教材内容研究
学生在科学学科学习中会产生许多似曾相识的感知,因为科学学科是立足于学生生活、立足于社会发展而设置的一门综合学科,联系学生生活感知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相似的情景,例如糖加热变为液体,冷却之后变为固体,这一现象可以在学生生活中找到类似的情景。炎热的夏天,家里糖罐子里的`糖溶化了,在高温下从固体变成了液体,而爸爸妈妈为了处理这一问题,往往会将糖罐放进冰箱,经过一番冷冻之后又变成了固体,通过生活中的感知对冷热影响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再比如物体和空气热胀冷缩原理,也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案例进行论证。夏天的两根线杆之间电线下垂的弧度较大,而冬天则明显绷直了许多,同样的一段电线在夏天受热膨胀,在冬天受冷收缩,这就是热胀冷缩的典型表现。通过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案例,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对比了解,学生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不仅掌握了规律知识,而且提高了分析研究能力,增强了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地操作直观获得学习感知
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要尽可能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特别是要将实验搬入课堂,或是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身感受一下,无论是教师示范演示,还是学生操作演示,都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直观的学习感知,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教学中,学生对这一方面往往没有直观的认识,认为声音无论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进行传播。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声音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笔者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实验,在一小块金属棒的一端敲击一下,大家可以听到声音,让学生明白声音可以通过金属来传播。用一瓶水轻轻敲击一下,学生也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也可以通过水来传播。接下来笔者搬出了真空演示器,让学生共同配合教师进行演示。当玻璃器皿中抽光了空气之后,小闹钟在里面不停的敲击,而学生却听不到声音,然后打开气门里面灌入空气之后,学生忽然听到了声音,引导学生从这样的实验中明白真空是无法进行声音传播的,从而对声音通过媒介传播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笔者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不同媒介传播声音的操作演示,然后分组上台操作真空演示仪,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所获得的感知体验,所获得的知识理解更加直观形象。
四、组织课外实践性活动培养分析研究能力
科学教学一定要注重实践性,要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内容有效运用到课外实践中,在课外进行专题分析、实践调查,这也是能力素养提升的一条重要路径。在《家乡的水资源》教学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行组织调研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本地区水源分布的状况、水源受污染的情况,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了解水污染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在广泛调研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学生对水资源分布、水污染情况及其危害性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在具体提出建议措施时,明确指出了要保护水源、根治污染的鲜明观点。虽然学生提出的一些措施在成人看来还是比较稚嫩的,但是这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理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科学教学模式改革,是当前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广大教师应当充分强化科学教学模式改革,更好的推动教学工作开展。
参考文献:
[1]宗骞.小学科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05)
[2]张文侠.小学科学教学要走进自然[J].学周刊,20xx(19)
[3]郎虎.小学科学有效开展实验的探究[J].学周刊,20xx(25)
[4]殷海斌.让生活化点缀小学科学教学[J].华夏教师,20xx(04)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2
摘 要: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到学科教学实践中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界重点关注的课题。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学科,但在课堂实验教学活动实践中,呈现出实验低效的情况。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发表
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到学科教学实践中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界重点关注的课题。小学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学科,但在课堂实验教学活动实践中,呈现出实验低效的情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诸多优点以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为课堂教学增添无限的活力,从而帮助小学科学顺利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本文将结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案例,探讨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及优化策略,以期为新形势下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提供实例。
1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1)信息技术能够规范实验操作。小学科学课程中涉及的一些实验操作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小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生失误,不仅仅会使实验失败,甚至会有可能发生一些危险性的不良后果,进而使小学生害怕做实验,不利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如果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实验,为小学生营造出一个逼真的实验环境,可以有效增强小学生对相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进而提高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2)信息技术能够降低教学难度。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中,有一些科学知识相对而言难以理解,小学生很难顺利认识和理解这一部分知识。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信息技术制作相应的实验教学课件,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动态以及视听效果,进而降低实验教学难度,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3)信息技术能够缩短实验周期。小学科学中很多实验需要很长的周期才可以得到相应的观察结果,这就使得小学科学教师难以在规定的课时之内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从而影响到实验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实验以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向小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帮助学生认识这一实验变化过程,使得他们不仅可以观察到整个实验过程,又让他们得到相应结果,从而有利于缩短实验周期,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强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并进而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将小学科学实验以动画、视频以及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完美展现,从而为小学生营造出一个静态与动态完美结合的教学虚拟实验情境,从而吸引和感染小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课程中,进而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目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如果仍然受限于传统教学理念,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小学科学应用在认真分析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心理和生理特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生创设一个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实验教学环境,进而引导学生参与观察和深入探讨。如在进行粤教科技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球》第一课教学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课堂先向小学生播放动画视频“海边归帆”,并且向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利用视频和问题吸引小学生,并组织他们进行自由且充分的课堂讨论。总之,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动态和静态完美结合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而且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探究不仅仅是科学学习的目标,而且同时还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由于教学目标的日益多元化,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要求,尤其是在一些受限于课堂条件使得小学生无法亲身参与实验或者一些比较抽象的科学知识无法在实验室顺利进行的实验过程,这都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借助于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对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科学探究,将较为抽象无味的科学知识趣味化,将相对静态的科学知识动态化,从而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实现由依赖教师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从而加深理解,优化科学探究。如在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8课《点亮小灯泡》中,很多小学科学教师都是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然后分组实验,这样的探究活动相对单一,难以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电路连接进行动态的视频展示,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且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串联和并联的电流流动方向的演示,从而做到寓教于乐,不仅有助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又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3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程资源
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和结论等多方面。”因此,针对科学实验所需知识较为广泛的现实情况,在新形势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而应该逐渐打破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之间的划分界限,利用信息技术使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性课程资源之间的共享和交流成为一种可能,从而拓展知识面和补充知识结构。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导小学生自由地进行网页浏览、信息检索、资料下载等,进而利用查找到的网络课程资源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进而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小学生也可以在科学教师的科学引导下,主动访问相关科学网站以及科学课程站,例如在《空气污染》教学时,组织小学生访问国家、省市环保局网站以及相关科普网站,组织他们进行课堂讨论,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而且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同时,在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应该重视提高自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给予他们科学的组织和引导,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外科学课程资源的利用程度。
2.4利用信息技术注重适时适量
虽然,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许多天然优势,但并不能够完全替代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过于依赖,使得他们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只能进行机械式教学,完全抛弃了自身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利与弊,应该根据实验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选用科学且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我们在进行《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课程教学时,就不要我们使用信息技术,只要我们找到小学生日常接触过的仙人掌、水仙花、萝卜、土豆等,经过教师简单的现场演示,就完全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观察与测量》,应让学生自己在玩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工具去收集各种信息,发现事物各自的特性。像这样的课程,都不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总之,如果我们在小学科学实验中科学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丰富了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方法,而且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我们应坚持将信息技术和科学实验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进而帮助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3
【摘要】采用自行设计的“民族地区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从教师配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民族特色教学资源开发和作业设计六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面甘孜藏区小学科学教学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分析问题存在原因的基础之上,结合甘孜藏区小学科学教学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甘孜藏区适应新一轮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探路。
【关键词】教学;对策;甘孜藏区;小学科学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的D小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D小学位于甘孜藏区康定市,是一所公立重点小学,学生总人数为667名,由藏族、汉族、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组成,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67名,占总学生数的70%。教师总人数36名,主要为藏族和汉族,其中少数民族教师21名,占总教师数的58.3%。该校信息化程度较高,科学教学方面配有科学教学实验室,并建有甘孜州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不定期组织特色科技活动。研究设计了学生卷、教师卷和学校卷三类问卷进行调查研究,问卷内容主要从基本信息、教师配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民族特色教学资源开发和作业设计六个方面进行编制设计,呈现方式为单项选择题、开放性多项选择题和开放性简答题,另外,为进一步了解科学教学还进行了针对性的访谈和课堂听课调查。分层随机向学生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62份,并由D小学校长和科学教师分别填写学校问卷和教师问卷各1份,针对小学生年龄小,调查前进行了问卷填写指导,明确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问卷填写完毕当场收回,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处理。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科学教师的配备。科学教师的配备和素质是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D小学现有科学教师1名,负责全校667名小学生的科学课的教学及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师生比极低,科学教师教学压力大,疲于备课上课,无暇进行科学实验的开展、科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以及科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另外,调查D小学的这位科学课教师发现,该教师本来是数学课教师,所学的专业也是数学,由于学校缺科学课教师,再加上该教师对小学科学很感兴趣,就由兼职科学课教师慢慢转为专职的科学老师。由于非科学教育专业背景,再加上全校的科学课程教学任务,教学压力可想而知。
2.科学教学资源的应用。D小学科学教学资源、设施在甘孜藏区中是比较齐全的。校园信息化程度较高,教室配有多媒体设施设备,能够进行远程视频教学;配有科学教学实验室,建有甘孜州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不定期组织特色科技活动;建有图书馆供学生借阅,图书馆科普类书籍比较丰富,能够基本满足学生科普阅读需求。但通过调查发现D小学科学教学资源设备利用率不高,尤其是科学教学实验室和甘孜州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展馆。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近一年来做偶尔做科学实验的学生占44.1%,很少做的占9.7%,几乎没有做的占16.1%,而经常做的仅占8.1%,可见学生很少使用科学实验室,科学实验室利用率不高。
3.科学课教学方法的选择。科学课教学注重实验探究和“做中学”,教学方法应该形式多样,重视实验教学。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认为科学课教学中应该多做实验的人数占100%,次之是多列举民族地区生活、自然实例和关心学生,分别占45.2%和43.5%。可知科学课教学实验探究较少,需要在教学中增加实验探究教学。
4.民族特色科学教学资源的开发。科学的特点要求科学教学要关注学生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物质,引导学生从身边入手,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民族特色的科学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科学有很大促进作用。同时,应该注重地域文化资源的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认为科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列举民族地区生活、自然实例认识的人占45.2%。另外,在访谈科学教师中也体现了教师对于民族地区特色科学教学资源开发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宗教等对于科学课教学没有影响。
5.科学教学的`课后练习。学生除在课堂学习科学课程之外,课后很少进行科学知识的继续学习和巩固应用。从表3可以看出回答没有科学课作业的占96.8%,可知科学课上并没有给学生设计课后作业,学生对于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方法的巩固实践缺乏。
三、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
1.问题及成因分析
(1)科学教师配备不足,教学压力大。原因有三点:一是科学课目长期被看成“副科”,不受重视。二是我国科学教师培养起步较晚,科学教师缺口比较大。三是,甘孜藏区由于经济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原因,专业科学课教师招聘进来比较困难。(2)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是科学课教师不清楚科学实验室部分仪器具体使用方法和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二是科学教学资源管理和使用没有相应规章制度,教师和学生利用起来困难。(3)科学课教学方法单一,实验探究教学少。原因有三点:一是实验探究需要大量时间准备,在科学教师配备不足的情况下,很难组织大量的科学实验探究教学;二是科学教师对科学实验探究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三是科学实验室相对于学生数量配备不足,生均实验室占有量较低,实验探究活动开展起来困难。(4)民族特色科学教学资源开发较少。原因有二点:一是科学教师缺乏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知识与技能;二是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阻碍了民族特色科学课程资源开发。
2.应对策略
(1)外引内培,增加科学教师师资力量。一方面,也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从校外引进科学教育专业教师,现在很多师范类大学都设有科学教育本专科专业,并且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也在注重小学科学教师方向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校内专、兼职科学教师的培养与培训,鼓励一些具有理科专业背景的校内优秀教师转到科学教师岗位上来。(2)统筹整合,提高科学教学资源设备利用率。对学校内外科学教学资源设备进行充分挖掘,结合学生数量、学习时间安排等情况统筹整合,提高科学教学资源设备的利用率,不能建了不用或偶尔使用。保证科学教学实验室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能连续进行。(3)考察学习,多元科学教学方法。学校应该有计划地组织科学教师到科学教学比较先进的小学考察学习,学习不同的科学教学方法,多元科学教学方法,改革更新原有的科学教学方法,引进先进的科学教学方法。(4)制定计划,加强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制定学校科学教学实验探究目录和指导手册,并列出学生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清单和计划安排,加强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满足学生动手做科学,学科的需要,让实验探究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5)校地合作,加大科学课外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加强与所在地的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高校实验室、科研机构、少年宫等的合作,在开发和利用校内资源的基础上,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社区的积极性,多途径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家庭和社会资源。(6)因地制宜,开发民族特色科学课程资源。甘孜藏区民族特色浓厚,保留较好,其中的衣、食、住、行、用蕴含民族智慧结晶,特别是甘孜藏区传统科技。学校应鼓励科学教师和学生积极进行民族特色科学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使科学课教学生动活泼、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甘孜藏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Z].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xx,(1)
[4]廖伯琴.科学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5]黄健毅,廖伯琴.我国20xx—20xx年义务教育科学教师缺口量预测[J].教师教育研究,20xx,(4)
[6][美]卡普拉罗,摩根,等.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M].王雪华,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xx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4
摘要:生物理念的灌输,从小学教育阶段就开始进行。由于各阶段教育理念的不同,各阶段的生物教学方式有所区别,教育内容与教育理论深入情况也呈现分化。中小学生物课程实际内容相差较大,由于教育人员相互独立,教育衔接工作难度较大。由于中小学生物教学内容差距较大,且具体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导致学生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将教学衔接工作做好,才能使学生形成如一的生命科学发展观,同时使理念消化进度与实际教学内容结合,提升理论知识构建,保证整体教学质量,从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关键词:小学科学;初中生物;教学衔接
一、小学科学课与初中生物课异同性比较
(一)相同性
在课程设计上,小学科学课与初中生物课都是为提升学生科学意识,培养科学看待事物变化进而探索内在原因的能力。两种课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提供探索条件,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变化规律,培养出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在发展学生对生物认识的同时,提倡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角度进行探究,进而学成有特色的思考方式,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现象及原因描述,充分展现自由化个性化学习方式。教育内容上,两者也是围绕普遍现象与常见事物进行教育,教育内容较贴近生活,并且实用性强,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与实际生活的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以全面的知识体系看待事物的发展,使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及时进行知识消化并且得到运用。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科目,发展正确看待自身身体的观念,从小学到高中都以相同的主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身体与器官,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培养保持健康意识。这些观念的相同性,为后续做融合工作构造了良好塑造环境。
(二)差异性
由于小学科学课侧重全面认识意识构造,初中生物课则侧重深入了解知识体系,两者的目的性不同,因此必然会产生分歧。前者在课程中展现的是整体自然界,而后者则是将具体事物进行分析,后者在分析上更为细致,需要的专业知识也要更加深厚。科学课只要形成对身边事物的'整体意识就可以满足基本需要,教育目的就初步达成。生物课则需要对具体事物进行了解,明白其中的内在结构与形态特征,并且可以在生活中发现对比性。两种课程在设计理念上表现得深入层次不一,小学课程满足知识获取,加上少许实践能力就已经足够。初中课程中,除了足够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将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发展起来,培养学生进行思考发现事物关系,深入研究科学内容的能力。由于科学课重要在培养全面意识,因此在课程上并不限于生物内容,也掺杂了其他基础常识,如天文地理以及化学等知识,教育中心并不在专业能力上。生物课则将题材进行限定,规定只以生物知识为主体,看待世界的视角限定,中途只会掺杂其他知识作为辅助。小学内容只需要学生了解事物,对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观察到课程内容与实际的统一性。进入初中之后,就要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要求了,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能够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小学知识的向外扩展的过程,逐渐形成对外部的认识,知识体系只需要完成理解过程就足够。初中知识则是内外交互的,对外部知识深入,同时对内在关系开始建立联系,将事物的交互关系进行了解,知识体系向更深入化运用,从而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二、小学科学课与初中生物课的实际衔接问题
(一)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从教师的角度看,科学课在小学体系中属于副课,没有考试考核需要,因此放太多资源在此类课程上,收到的成效不高。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教师挪用科学课用于上其他课的情况。课程设计也受学校实际情况制约,课程中实例少,学习过程也大量以书面文字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科学课知识有趣,趣味性高于学习性,但是课程过于古板,课堂上约束也较多,实际内容没有课本上讲的有趣。由于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设计上也敷衍了事,讲课方式古板无趣,传授知识时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而且在实践实验上,由于教学资源不足,或者嫌麻烦不愿安排,种种原因导致课程实践上出现误区,实验迟迟不到位,关于实验内容与结果,用口语讲述的方式代替实验进行,内容空洞且枯燥,学生关于实验发生条件与实际结果,不能形成有效的意识。不能形成清晰而一贯的认知,将会影响后续教育过程。由于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这点并不只在科学课上出现,生物课同样也有类似情况,分值少教学比例不多,整体课程的安排都没有很合理。衔接工作的完善程度,会极大被具体工作质量所影响。因此,在课程设计与完整程度上,还有很大发挥空间,能够将实际衔接工作进行完善。
(二)教育方法差异大
如果以学生的喜好角度进行课程内容排序,科学课与生物课的排名都很高,其中科学课还比生物课排名稍高。但是实际课程表现中,学生对科学课与生物课的反馈都不高,说明后天教育方法对学生造成极大影响,教师无形中对学生灌输了极多自身对课程教育的理解。教育内容设计有差别,教育方法有极大差异,造成衔接工作质量低,影响学生理解学习,从而对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交流上,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对彼此的课程内容互不了解,无法形成统一的教育方式与理念。首先体现在课程安排上,科学课安排得更多的是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观测并理解发生原因,安排的实践课也是为了加深理解,也就是说教育方法侧重于观察与融汇。而生物课上,课程内容偏向于专业,对知识的获取与了解重于其他,教师将各种理念传授给学生,然后安排实验内容进行实践与测试,教育方法侧重于知识供给与运用。教育方法转变巨大,将会影响学生理解适应,产生的教育成果也会受到影响。
三、衔接教学工作的调整与改良
(一)教育方式调整
科学课与生物课的衔接工作,需要从调整教育方式入手。将两种课程的教育方式向统一化靠拢,尤其是实验课程的比例。教师的教育方式都应该侧重于课本内容,同时以相类似的讲述方式,使学生有连贯的学习感觉。教育方式上,尤其是接近衔接过程的课程,更应该运用相近的教育模式,将教学方法设计得更复杂一些,以便学生们在课程转变之后更快上手。同时培养起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充分理解教育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后面接触更深入的知识时,能够套用现有的知识结构。在小学科学课堂教育中,逐渐将主导权由教师过渡给学生,加强讨论环节在课堂中的比例,使学生进入中学时,能够快速地适应教学环境。教育方式的统一化,可以将衔接教学在实践工作中得到运用。
(二)教师理念转变
提升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是衔接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教育是个长期,可以延长至终生的过程,教育的每个阶段都无比重要。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进行调整,并且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进行教育内容的设计。教师从理解教育的阶段性与统一性开始,将教育内容的层次感进行探明。教师在教学中随着进度逐渐将知识的传导转换为对知识的运用,且倡导学生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且独立寻找解决方法。科学教师与生物教师彼此要互相了解课程内容,找出课程内的共同之处,将衔接阶段的教育内容进行同化,共同推进衔接工作顺利进行。在出现有学生不能很好适应课程衔接过程时,根据学生的个体特殊性,安排小范围辅导训练,使学生跟上学习进度。如果出现不适应的学生团体较大,将课程要求进行调低,使学生能够跟上整体学习进度,减轻学习中的挫折感。教师的理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极大。
(三)教育内容优化
由于两种课程相似性较高,所以可以安排一些类似内容用于前期衔接工作,以相似的方式教育学生,使学生有课程内容的熟悉感,但是内容又较以前深入,从而使教育内容衔接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内容越接近,前期衔接工作效果越好。而且,前期安排的实验也要根据实际教育进度进行调整,将教育内容插入实验操作的频率增多,激发学生探索意识,从自己探索事物变化开始,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的验证。在衔接教育阶段,以学生自主思考的方式进行后续工作的开展,能够将教育内容优化到实践可用的程度,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持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设计问题解决方案,提升生物知识运用能力。在实验内容上,以简单实用为标准,做到教育内容有效而实际。从教育内容层次上,逐渐以独立概念向事物交互影响概念进行转变,培养学生综合思考能力,为后续解决实际问题时提供科学有效的思路。教育内容的设计与优化,始终以传授科学有效的知识为基础,进而切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其更好为衔接工作服务。
四、结语
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出发,结合实际课程中的共同理念,将各因素进行动态融合,共同形成学生对生物的科学认识,培养认识生命科学的专业素质。首先着手于认识课程共同点,将两种课程视为一体进行层次辨别,开始构建内容的深浅度,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深入了解生物内容,同时加强学生动手实践内容,以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加深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这项工作需要教师们的协同努力,达成小学科学课与初中生物课的完美衔接,实现教育成果共同分享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笃康,陈玉金.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的有效衔接[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100-102.
[2]杨伟.对中小学衔接教育的思考[J].教育战绩,2014(1):117.
[3]卜祥秀.初中生物与小学科学衔接的一点思考[J].课堂教学,2015(2):60-79.
[4]鲁银婧.贵阳市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教学衔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5
本学期坚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要求为重点,以课改精神和“自主创新”作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继续加强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严格执行本学年度的课程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切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抓了青年教师的培养,服务基层、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注意培植典型,争创新经验、新成果,切实提高综合学科教学工作的质量,为市一级学校后添砖加瓦。今学年在多方面作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抓好课程改革,更新教学理念。二是抓好课堂教学竞赛,强化能力培养。三是抓好队伍建设,注意培植典型。四是组织参加镇第七节科技节等多项比赛。
一、以活动为载体,搞活教研工作
1.“20东升镇中小学生科技嘉年华”筹备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9月21日上午,“20东升镇中小学生科技嘉年华”筹备座谈会在高沙小学二楼会议室召开。东升镇教科文卫办理科教研员卢魏强老师、镇中学物理中心教研组组长曹修文主任、镇第三届名教师、美术中心教研组组长唐海燕老师、镇首届学科带头人、小学综合学科中心教研组组长廖仁生老师及该教研组其他成员出席了会议。卢魏强老师主持会议。我校综合学科组主要配合进行了会场布置和通讯报道。
2.东升镇2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综合学科教研工作会议在高沙小学召开
9月15日下午,东升镇2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综合学科教研工作会议在高沙小学二楼会议室召开。镇教科文卫办理科教研员卢魏强老师、镇小学综合学科中心教研组全体成员、全镇各公民办小学综合学科组长参加了会议。我校综合学科组主要配合进行了会场布置和通讯报道。
3.我校举行“低碳节能、幸福成长”科技节开幕式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落实,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刘传沛局长提出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大力开展“三球”,“三棋”、“三节”和“三让九更”的号召,在全校营造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年10月13日上午,高沙小学在学校阶梯室举行“低碳节能、幸福成长”科技节开幕式。
开幕式上首先观看了“嫦娥二号”升空视频,让同学们了解到我国科技实力,领略了祖国的发展与祖国的日益强盛。接着廖仁生老师从六个方面对《20年高沙小学“低碳节能、幸福成长”科技节方案》进行解读,分别是:
一、充分重视、加强宣传;
二、全员参与、点面结合;
三、体现特色,突出个性;
四、分工负责、责任明确;
五、开拓思维,积极指导。
然后,梁大武老师对开展科幻绘画经验介绍中指出:
一、倡导自主学习,丰富知识储备;
二、相信学生,因为童心是创新之源;
三、用心引导、适当帮助;
四、在科幻画内容方面应主要集中在生活、社会现状、医学、卫生以及人类未知或神秘领域方面等问题。最后,赖志君校长通过讲述各种发明创造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科技节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探索真理、追求科学,发挥自身的光和热,展现个人的聪明才智。并宣布20年高沙小学“低碳节能、幸福成长”科技节正式开幕!
内容丰富多彩:创新项目、科幻绘画、实践活动、科学小论文、科技手抄报比赛,共5项比赛的总分位居前六名的班级评为优秀组织奖。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
4.廖仁生观摩广东省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技能现场展示交流活动
参加活动前,廖仁生老师按照市教研室的现场教学设计准备的任务分配与要求,撰写了品德与生活《生活中的水》教学导入提供给市选手,在现场也主动出谋献策,为我市选手在省取得好成绩出了一分力量。活动后他撰写了一篇1342字的《廖仁生老师观摩省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技能比赛随笔》,并在校、镇教育网及个人博客上发表,受到好评。
5.组织参加市20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及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常态、规范、有效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成果,我校组织了曹红香主任、肖碧云、梁杏群、谭彩珍等老师参加了“中山市20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课例和优秀教学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
6.组织参加20年广东省“绿色出行、低碳生活”青少年环境保护征文比赛
我校组织了曹红香主任、廖仁生、梁杏群老师辅导学生参加了20年广东省“绿色出行、低碳生活”青少年环境保护征文比赛,廖仁生、梁杏群老师还积极创作分别参加了20年广东省“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摄影比赛。
7.组织参加(华师京城杯)全国教育技术装备与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我校廖仁生老师撰写论文参加了(华师京城杯)全国教育技术装备与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8.组织参加“20年东升镇中小学教师课件制作评比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切实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充分展示和交流课件制作与应用中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我校组织了廖仁生等老师制作课件参加了“20年东升镇中小学教师课件制作评比活动”。
9.组织学生参观广东科学馆
11月份的一天,我校组织全校各年级绝大多数的学生到广州科学馆参观学习一天,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11.“外星人和智耀中华科普展”入场券在高沙小学受青睐
为了学校的科普事业能够更好地继续发展,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得到一个了解和增长科学知识的机会,圣诞节前夕,高沙小学向全校学生每人都派发了一张“外星人和智耀中华科普展”优惠券,向全体老师们派发了VIP贵宾卡,建议师生本月25-26日到中山科学馆参观科普展览,度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受到大家的欢迎。
本次科普展览,集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妙趣横生,内容丰富:包括美丽的“鬼火”、抓得住的电流、看得见的声音、“小螃蟹”在跳舞、能骑的`大象、能骑走的战龙、飞不出去的笼中鸟、无水管、柯卡露怪兽、电离子魔球、世界最大的地面音乐琴、万枚尖钉不伤人、宇宙图片知识介绍、错觉画和挑战中国古代益智玩具、拓扑游戏等。
二.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1.高沙小学综合学科组双喜临门
在公布的“中山市20-20xx学年度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先进教研组织和个人”的评选结果中传来喜讯:高沙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科组获“20-20xx学年度中山市品德与生活(社会)学校先进教研组,我校汤志锦老师获20-20xx学年度中山市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先进教师。
2.高沙小学在东升镇第七届(20年)中小学生科技节获佳绩
在中山市丽景学校刚结束的“东升镇第七届(20年)中小学生科技节闭幕式暨总结表彰大会”中传来喜讯,高沙小学取得好成绩。
我校为了迎接“东升镇第七届(20年)中小学生科技节”,专门举办了主题为“低碳节能、幸福成长”的学校科技节,全校同学参加了活动,该活动集知识性、创新性、趣味性于一体,持续近一个多月。
3.高沙小学在“第八届中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展评活动取得好成绩”
在小榄镇广源学校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展评活动”中传来喜讯,高沙小学在第八届中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两银两铜的好成绩。在科幻画方面:梁大武老师辅导周靖文同学的《未来环保综合站》及关烷游同学的《空中转换器》分别获银奖,辅导罗烨玲同学的《超级节能处理器》获铜奖;在创新项目方面:凌康林老师辅导黄烨敏同学的《太阳能保温杯》获得铜奖。廖仁生、凌康林老师、黄烨敏同学参加了为期2天的第八届中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展评活动。
三、做法与体会
1、有计划有总结,计划早定,有的放矢,认真落实,总结及时。
2、科组成员分工明确,任务到人,既分工又合作。促使大家在活动中提高组织、教研等能力。
3、搞活动后及时撰写通讯稿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影响力。
4、活动注重积极争取学校老师与有关领导、老师的支持、配合、帮助,这样活动会更加成功。
5、科组始终坚持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争取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作为工作的要求,鼓励大家不断进步,勇创辉煌。
6、组员的团结协作是科组走向成功的关键,学校的鼎力支持是科组走向成功的基础。
7、用“以服务教育为荣,以斤斤计较为耻”作为本教研组的精神支柱和工作动力。
8、大家的工作态度决定着科组的兴衰成败。
四、设想与方向
1、搞好品德与生活(社会)精品课程的研究工作。
2、搞好一年一度的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核。
3、积极组织六年级学生参加科学知识比赛。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15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14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通用】07-22
(推荐)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22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优秀]07-26
(精)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6-14
[优]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5-17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通用]05-18
【精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5-18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实用】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