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8 15:10:21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通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通用)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在教育实践中,往往有不少学生在不同教师面前,表现出异常甚至反常的现象,他们与有的教师心心相印,无话不谈,能主动学好这些教师所教的学科;有的却在别的老师面前变得冷淡、被动、甚至反抗。

  这是师生情感的共同体验——爱的效应!情感是人对客观事情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在接触客观现实时,对现实中的现象总是持有各种各样的态度,产生不同的内心体验。当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满意、愉快、热爱、欢乐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否则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时候,就会产生忧伤、痛苦、厌恶、愤怒等消极的情感体验。他是伴随各人的立场、观点、经历为转移的。那么,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师生有更多的感情交融呢?

  一、创设情感教育的外部环境。

  首先,学会爱家长。这里不仅要爱孩子,更要学会去爱家长。爱的效应是互相的,只有你爱他们,他们才会爱你。这里说说我刚接到这个新一年级吧,凭心而论和以前我接触的家长差异很大,从报名的第一天,我看到的没有热情,只有怀疑的眼神。这时,我们不能抱怨家长的素质,文化,我们只有自己来拉拢和家长的关系。在我观察几天后,基本洞悉了家长的想法,他们就是想自己的子女好好成长,希望老师好好教育。那么我怎样才能得到家长的应有支持呢?开家长会时,我给每个家长发了份:告家长书。里面内容很多,从请家长信任老师到孩子刚上学应准备什么。(当然这里面少不了宣传我们学校、老师大部分内容)说白了,这张纸也算是我对家长的承诺书:请他们放心,孩子在我手中,我一定尽力带好!渐渐的,我发现很多家长微笑出来了,慢慢接近我了!第一次家长会我觉得目的达到了:让家长知道,从今天开始,我们算是一个集体了,一个大家庭了。我们一定要共同努力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接下来,我发了家电联系单,这样便于以后更好的沟通。第二天,我收到有家长给我填的内容,把他们家中的电器全写上了,冰箱、电视……当时我真的哭笑不得,但是我清楚,这千万别当笑料来看,稍微处理不好,会给自己以后工作带来麻烦的。第二天我找来了这位家长,他坦诚地告诉我,平时特爱打麻将,昨天是孩子的奶奶来开的会,拿回单子要他填,他想都没想就填了,然后呼呼大睡。我并没因他填错了而耻笑他,于是我笑着重新拿了一份让他填,并说:“这次可要看清楚,别再把你家宝贝家电填上了,我羡慕你们精力充沛,年轻好呀,趁年轻可以干很多大事情……”看他填完了,我收住了话,趁机表扬了他的字写得漂亮!他脸红了说:“我的老师也这样表扬过我的,老师您真好,够细心的,我上午看了你写的那封信太感动了,我的孩子遇见你是他的福气。我刚下岗没找到合适工作,现在正打算开一家雕刻店,我想我会干好的……”

  后来在班上我不仅表扬这个家长有志向,还羡慕孩子有一个好父亲。孩子当然高兴,回家表扬自己的父亲,家长的小店现在生意红火。慢慢地,我知道我的付出没有白费,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得家长满意,但是很多家长开始接纳我了。去年,我感冒在家休息,王老师无意告诉给了孩子,结果很多孩子和家长捧着鲜花来看我,当时家中真的成了花的海洋。我真正感觉到:我是最幸福的人……顿时我觉得:窝时没有理由不教好这些孩子的。

  不难发现,就是这些实在而又珍贵的资料,教师朴实而真诚的话语,能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情感,教师和家长教育达成了一致性,这样就为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创设了很好的外部条件!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内部手法

  1、在课堂教学的同时,以爱的方式加强师生情感培养。

  课上,为了给山山一次锻炼的机会,在学习《掌声》这一课时,我叫他站起来读一段话,可他刚读第一字,就错了,他显得很惶恐。我笑了笑,说:“没关系,再来!”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又开始读。可刚读第一个字,又错了。同学们不禁哄堂大笑,有些人还尖叫起来。山山有些惊惶失措,不好意思地望了望我。我微微一笑,轻声对大家说:“山山现在需要的不是喝彩声,而是掌声。”同学们先是一愣,继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怎么样?再来一次?”他缄默不语,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点点头,他感激地看了看我,又望了望大家,在似乎镇定了下来之后,又开始读起来。这一次算是比较准确、流利地将课文读完了。“读得怎么样?”“好多了!”

  “应该谢谢你们的掌声啊!”

  同学们都会心地笑起来。这样,我就把课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色彩引入了孩子心中,为孩子创设了良好的情感色彩,感染了学生。从此以后,山山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了,也喜欢学习语文了,成绩也好了起来。

  2、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力求情感互动。

  爱有时候是一种触动。这种触动是心灵深处的一种震颤,它让学生在思维碰撞、情感互动中享受真正的人文关怀,获得真正的心灵关照,实现真正的生命满足。班主任要珍惜与学生在一起时光,和他们相处时,一定要学会蹲下身子去和他们说话,以他们的.标准去衡量所做的事情。特别是面对后进生更要给“优厚”的条件,充分使他们对现实产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只要他们一有“闪光点”我们都要创设条件给予表扬,树立并关心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比如:在班上有体育非常好但是成绩平平,我们就要不失时机的表扬,并含蓄地在学习方面给他提要求,这样孩子也乐于接受并逐步提高。有人说,“高兴的记忆永不忘”是有道理的。在愉快的情绪下,人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那么教学必然产生最佳效果。

  我班有几个学生,成绩不错,就是太好动,太调皮。每天都会“逗”哭几个孩子,其实他们自己也为自己有这样的毛病而心烦。我没有过重地批评他们,而是笑着对他们说:“老师小时候也像你们一样,很调皮,经常惹同学生气。”学生一听来劲了,原来老师也会和我们一样“不听话”,赶紧七嘴八舌地问:“那你有没有挨老师批评呢?”“你是怎么办的呢?”

  我说:“怎么没挨批?还掉过“金豆豆”呢!不过我后来想了一个办法:用白纸订了一本《错误大全》,每次把犯同样的错误写在上面,并附上坚决以后别重犯,每天看看,每周完后自己小结一下,慢慢地,我的这个毛病全改了。这方法包治百病,不信试试!”他们听了如获至宝,也依葫芦画瓢。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既简单又有效。现在他们真的不再天天犯同样的错了。心理学中有个“犯错误效应”,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最欣赏的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人,而是那些能干但不经意间会犯点小错误的人。当然,教师也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要接近学生,告诉他们“我也有过”,更要高于学生,告诉学生“我是怎样走过来的”,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巧妙地引向真、善、美的殿堂。

  3.上课前调动孩子情感驿站。

  上课的效果如何和孩子的情感有很大关系,如果上课孩子心情愉悦,这样轻松的就能掌握课堂知识。所以我针对这种情况,特意为孩子设计了心情驿站。我让孩子做了两张卡片,一张黄的,一张红的。红的代表心情愉悦,黄的代表心情烦闷,或者身体不舒服(这样老师就能特别关照“黄卡”孩子上课的状态)。在每天上课之前先亮出自己的卡片,老师先环视一圈,如果发现黄色比红色多的话,老师就先调动孩子积极性,讲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进入课堂。我认为如果在课堂上孩子没进入状态,听课也是白听,浪费时间也苦了孩子。所以老师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是课堂效率的关键。

  其实这种情感教育的形成是有助于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在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一旦与学生形成心理情感的共鸣,就能建立相互信任,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励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按老师的期望去学习、生活和做人,从而把教和学推向高潮。你爱孩子还要理解孩子,接受孩子对你时常流露出的情感。让孩子觉得我们时刻都在乎他们。很多时候往往因为你的行动,才使孩子有了希望,每位老师身上都蕴涵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

  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走进孩子的心灵,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去感受孩子所感受的一切,在心与心的交融中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巧妙加以拨动,如陶行知所说:“要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让我们都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特殊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特殊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才可以为整体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棘手问题。

  1.重视和关心每一位特殊儿童

  1.1注重儿童的内心感受。特殊儿童的内心是十分敏感的,他们因为自身的缺陷而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对身边的事情都会有细微的观察,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从细节入手,用积极的教学方式去温暖特殊儿童的心灵。首先,教师一定要以真挚的情感去面对学生,用微笑的方式,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调动课堂气氛。在学生的心里,教师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崇拜、尊重老师,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所以,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深深刻在学生的心里面,让他们从心里感受到温暖,感受到阳光,从而提升自信,找到自我。其次,教师要关心特殊儿童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在思想方面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1.2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重获自信。大部分的特殊儿童的性格都是偏于内向的,甚至会出现一些心理疾病,比如想自闭症一样,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所以,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还要多用积极的方式带领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人多的地方,并鼓舞他们主动的去和人们沟通,让他们感受到大家的热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其次,也可以去参加一些义务活动,去帮助其他孩子,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体会到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高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2.1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语文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并且大部分都源于生活,每一位学生每天都在生活中经历不同的事物,探寻生活的真谛,感受生活的美好。如果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能够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肯定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由于课堂中学习时间的是非常有限的',很多教学内容来不及拓展延伸,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课堂,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弊端。教学老师要鼓励学生多留心生活中的点滴知识,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另外,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对学生的生活知识进行提问,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生活与语文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管是普通人还是特殊人群,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要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是指引着学生勇敢向前冲、向前看,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因此,语文老师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所以,在语文老师在教学课堂中,可适当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特殊儿童的思维方式都很简洁,对于复杂知识结构,理解上有困难,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体现复杂的教学内容,使学习内容简单化、直观化,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带来的新鲜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状态下学到知识。在学习中轻松、有趣,学生就愿意去学习。这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特殊学生学习的好方法。

  其次特殊儿童人群的心理大多数是自卑、胆怯的。他们渴望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却又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感到自卑无助。在教学中,语文老师也要多关心呵护他们,帮助他们战胜自己、战胜自卑感心理。具体在教学课堂中可以多提问,让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回答问题的对错上,老师要多谢表扬与鼓励,少些指责和批评。长此以往,他们的自信心会慢慢建立,内心的自卑,会慢慢消除。逐渐地,他们会变得越来越积极勇敢,也越来越喜欢学习语文。这也一个非常好的激发学生学生兴趣的方法。

  2.3要大力发展特殊儿童的阅读。书籍是人类的瑰宝,它记载着世界各处文化历史的方方面面,集结了无数文学巨匠的心血,融入了无数人的汗水和泪水。所以,阅读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是获取知识的桥梁,是学生认知世界的来源。在小学这个时期中,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都需要汲取许多知识。况且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启蒙阶段,形象思维占据主导意识,抽象思维偏弱,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情况,可以向其推荐一些讲述故事、带有插画的有关读物,提高阅读兴趣。

  3.结语

  总而言之,特殊教育面对的是特殊儿童,在教学方式、内容都有特殊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关心孩子们的行为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以释放孩子的天性为基础,给予他们温暖,带领他们去认识世界,去了解知识的力量,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一、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1.美词美句的点缀美

  语文课本中到处都是优美的文章,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从细节入手,注重美词美句的品读,从细微处理解整篇文章,升华情感。带领学生多读,体会作者词句运用的精妙之处,欣赏语言文字的优美,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其入情入境,达到情感的陶冶。使学生在品读词句中发现美、创造美、升华美,借助词句,在课本中领悟生活态度,规范自己的思想品行、言谈举止。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词中,短短几句话,就将离别的千万种愁绪通过环境气氛的熏陶呈现出来,让学生在瞬间体味出了朋友之间的浓浓情意,了解到了人世间还有这么一种美妙的情境,悄然中达到读诗怡情的效果;通过《桂林山水》中的优美词句,带领学生走进想象地带,感受山水画卷般的美好,净化心灵,领悟祖国的大好河山;等等。在小学这个初级阶段启发学生的审美情操,带给他们思想上的启蒙,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2.散文式的情感启发

  美词美句就像学习中的线,要想将美育发挥到极处,还需要散文式的情感启发,体味学习中的面。散文式的文章讲究的是形散而神不散,塑造的是整体的情感意境,在学生面前塑造出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多面体,指引学生的情感向纵深处发展。另一方面重要的是,它有着单纯的美词美句所不具备的古朴风格,如果说美词美句是在天上飞的`,那么散文式教学就是在地上走的,贵在“接地气”,培养学生务实、实事求是的朴素精神,是帮助学生在武装精良之后学会走路,会走路才能到达目的地。

  3.诗词朗诵的亲身体验

  利用教材之便,带领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诗歌的设置为我们美育教学提供了实践的场地,可以利用诗歌本身的特点,进行诵读比赛。只有情绪饱满了,学生才能在比赛中名列前茅。利用比赛的名誉,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要想取胜,就得多读、会读,为了争取好的成绩,于是很多学生都付诸行动,无形中就将诗歌读了个透彻,丰满了情绪,诗词本身的生涩难懂也悄然消失。以生动有趣的竞争形式,隐性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诗歌,消除了往常诗歌学习的障碍。因为诗歌在情感领域是最纯洁、最原始的文学形式,所以,当学生对其理解透彻的时候也就顺势体验了一把原生态,感受了纯洁的极致。于是,美育教育真正地美到了骨子里。

  二、重视训练,完善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审美创造力。要想将美育教育发挥得更完善,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走出语文,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真正地走进语文。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施展空间,将他们从课本中解放出来,带领他们去真正地施展自己的拳脚,这就需要借助训练来发挥作用了。因为只有在训练中,他们才能找到自身隐形的弊端,对症下药,从而完善自己。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课文的学习,根据班级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展开各种训练,带领他们进行创造美的活动。如,写作练习,可以是仿写,可以是续写。趁热打铁,将学生的美学意识进行锻炼,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完善地把握美、认识美,将审美情趣进行升华。

  三、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好意识与能力的双向互动,将美育进行渗透。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展示美、欣赏美的过程,要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学生实现由内而外的人格升华,实现审美教育由线到面再到体的完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一、激情教学的意义。

  (一)激情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比较保守,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而激情教学则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激情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拓展,视野得到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激情教学时,教师通过个性化、独特化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展露出来,为语文教学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激情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激情是一种持续时间比较短的状态。在心理学层面上,激情指的是一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在这样的状态下,人们会将注意力全部放在眼前的工作或者学习当中,进而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激情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性,同时也能够改善教师长期不变的、枯燥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进行小学语文激情教学的策略

  教师要想将激情教学更好地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不是很高,因此在激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仅要擅长知识层面上的教学,还要拥有比较全面的素养,诸如风度、性格、爱心等,这样才能够启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当中。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端正自己说话、做事的方式方法,带给学生“正能量”,培养学生乐观的性格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改变教学方式

  在激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并能够根据课堂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灵活转变,充分遵循“环境激发热情”“情感激发热情”和“兴趣激发热情”三个方面。其中,“环境激发热情”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创建一些课堂情境,改变小学语文教学依靠黑板、粉笔和教材进行知识灌输的传统方式,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表演,通过学生的参与,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感激发热情”则是指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并以学生的兴趣作为中心点,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进而感受到课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各种情感,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感悟和理解。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经进入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之中。而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比较强,因此在激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这些新颖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制作一些课件,并将课本知识和一些课外内容进行适当的融合,让学生通过新颖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这样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现今的社会中是需要一定激情的,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因此,从教学之始教师就应该把蓬勃的朝气和对学生的鼓励带进课堂,用富有激情的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获奖

  所谓的“技巧”,指的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纪律评比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的目标。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深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的束缚,只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因此,学生需要活泼生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用导入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准备状态。只有这样,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以新颖有趣的导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探索心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引发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课题的实践意义

  (一)、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是众多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总结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等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起着十分具体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虽然在每节课中所占的时间不多,但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课堂导入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原理提出了一个得到广泛认可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他把完整的教学过程划分为9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目标、提示回忆原有知识、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引出作业、提供反馈、评估作业和促进保持与迁移。引起注意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因素。

  (一)美学原理

  审美心理由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要素组成。在审美感知中,视知觉和听知觉是两种最主要的感知。审美感知具有敏锐的选择性、整体性特点;审美感知中已有某种情感、想象和理解的参与,其中情感的作用最为明显。审美心理的特点启示教师课堂导入的设计应遵循新颖性、愉悦性、直观性、审美性等原则。

  (二)《语文课程标准》

  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积极提供学习的策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和教材成为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充分尊重、理解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

  教学方法上,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地位。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课题研究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导语设计,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迅速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二)。语文课堂导入的功能

  1.激发学习兴趣的功能

  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主要原因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特殊的认识倾向,即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内驱力之一,它会明显地提高人的活动效能。由于学生饱尝欢乐,心情舒畅,当然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发展,使认识逐渐深化。

  2.促进智能发展的功能

  用附合和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刺激”作为课的起始,能增加学生欢乐之感的情绪体验,能鼓舞学生深化学习,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教师能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直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如果课的起始就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在此基础上,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的进程不断向高潮推进,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

  4.调剂学习情绪的功能

  有趣的开头能使学生积极联想,丰富想象,训练思维,热烈讨论等,不仅使教学民主化,而且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心境处于愉快喜悦状态的学生,会排出师生间传统的紧张关系,消除一些学生对教师产生的“疑团”(例如:恐惧、畏惧、不敢接近、不敢质疑等),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尊重感、敬佩感。

  5.发挥美感的.功能

  语文教学是一种美,通过教师的指引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要真正展现语文内在的美。通过多媒体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它能很直观地为学生提供语文美的内涵,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学生美的心弦。

  (三)。语文课堂导入设计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导入应当针对的教教学实际是指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与所授教材内容的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赘疣。有位教师在讲《说谦虚》一文时的导入就设计得很精到。

  2.启发性原则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启发性的导入设计应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想象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启发思维的教学效果。

  3.新颖性

  一般说来,导入所用的材料与课文的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新颖性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应切忌单为新颖猎奇而走向荒诞不经的极端。

  4.趣味性原则

  充满情趣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这样导入是极具情趣的,但只具情趣尚嫌不中,俗话说:趣味趣味,要既有情趣,又有意味才好。学生笑过之后,教师应进一步引之深思,方是趣味性导课的上乘佳作。

  5.简洁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导入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这个导课总共不到5分钟,却因其简洁凝炼、巧妙、新奇,成功地激发了学生急切想学习课文的强烈愿望。

  (四)。语文课堂导入的形式

  1.开门见山导入法

  这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一种开讲方法,揭示课题后,单刀直入,由题及文。例如,揭示《草原》后,老师就讲:这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访问内蒙古时写的一篇访问记,学习这一课我们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如何掌握事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变化的特点,把文章写得又生动又具体。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已了解了课文的梗概,有助于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2.设置悬念导入法

  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说穿了,就是善于设置悬念,紧紧吸引听者的注意力。总的来说,设置的悬念要做到三个字,即”精“、”新“、”奇“,一下击中学生的兴奋点,促使构成学习掌握知识的意图。具体而言,在内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在手法上可以浓缩全文,也要以从中截取片断;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思,留有无穷余味,能引人入胜。

  3.比较旧知导入法

  也叫同中求异法。运用于讲读教学之中,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把它运用于新课导入的时候,在比较上是有所不同的

  。提醒学生带着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再通过自己比较,体会而摸索出带普遍性的知识规律。这就是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比较提醒时,不能贪多求全,根据所学新知识的重点难点确定一点即可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1.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认识误区

  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开展所谓的衔接式教学,对小学生一开始就实施了中考化的语文教学模式,并以中考的要求来要求小学生。事实上,中小学语文的差距仍然是较大的,其中,小学语文侧重学生的多元化且完整化的阅读理解,而中学语文则看重学生完整理解的基础之上要尽可能的做到理解准确。为了适应初中语文教学要求,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就开始放弃感性的语文文本阅读教学方式,反而采取了所谓的理性文本阅读分析教学方法。这种认识误区就使得中小学教学衔接陷入到另外一种困境当中去了,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需求,从而让小学生误以为语文学习就应该是理性分析,从而导致他们对情感内涵的轻视或者忽略。

  2.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路径

  (1)从教学理念方面进行教学衔接

  这就是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衔接,应该让语文教学从感性走向理性。这就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互通,从而真正让中小学语文教学走上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首先,中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把那种粗略的讲解转变成对课文的详细讲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他们不仅需要教好几个自然班,同时还要批改大量的语文作业。因此,他们的工作量是非常庞大的。他们根本无法挤出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认真且细致的备课。他们所做的只能是程序化的教学安排。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仔细考虑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引导来更为深入的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魅力,如何更好的把握住课文写作者的内在情感。这种语文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只能是一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即对语文课本内容只是进行简单的解读与粗略分析,无法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语文学习。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学习小学语文教师的某种教学技巧,也要重视一些感性方面的语文教学,尽量让中小学语文教学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顺利过渡。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有意识在高年级阶段加入一些理性分析的成分,而中学语文教师则可以在低年级阶段加入一些感性成分,这样,小学生进入到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就不会如此措手不及。

  (2)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教学衔接

  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内容之间的有效整合,往往表现的较为分散与重复。这是因为教材编写者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从而造成了教材内容无法实现有效融通。因此,我们应该对其进行重新整合,让中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实现有效的教学衔接。首先,根据我们对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调查,我们可以把一些教材中的语文课文篇目进行整合,并把更多类似的课文进行统一安排,避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复教学。这就需要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让教学内容更为符合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认知特点,切不可再让教学资源被盲目的浪费。

  (3)从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教学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对小学生的引导与教授,而中学语文更多体现的是让学生进行自学。那么,中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有效衔接,就应该让中学语文课堂也像小学语文课堂那样充满激情与引导。首先,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增加引导与帮扶的教学成分,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性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其次,中学语文教学还可以适当的增加朗读的成分,通过朗读教学来让学生更好的感悟到课文中的内容。最后,小学语文教学也可以适当的增加自学成分,从而让小学生到中学学习时可以更好的实现语文学习过渡。

  (4)从学习评价方面进行教学衔接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借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主要是在阅读训练与作文练习中对学生进行大胆的鼓励与适当的赞美。首先,小学语文要求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元化思考,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这样就会给学生进行主观思考的动力。而中学语文教师则主要是看几个点是否正确,反而压抑了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情绪。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在阅读练习中慢点找“点”,让学生可以有充足的自由发挥空间,从而让学生的语文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其次,中学语文的作文评价也是重要的。我们不应该给学生的作文一个固定的成绩,而是应该以一种较为人性化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动态化的评价,从而让学生有一个积极改进作文质量的动力,这样的作文评价方式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摘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并注重运用,发现、积累并注重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教育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熟语,如,歇后语、谚语;也有一些在表达上很有特色的短文,像幽默故事,古今笑话。选择适合课堂教学学需要,而有兴趣的,加以运用,能够改变僵硬的说教和呆板的知识灌输,使课堂教学显得富有情趣,在表达效果上也比较强烈、深刻。语言魅力也来自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以及网络流行语言,课堂教学中,注重这方面语言的巧妙穿插,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每天都要用到语言进行交流,语言的精炼得当,能够促进师生的有效沟通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的机智、巧妙、幽默、风趣,能够化解课堂教学中严肃氛围引起的学生心理的紧张,从而实现愉快的学习。本文主要探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

  关键词:

  小学教学;语文课程;语言艺术;研究探讨

  课堂教学中的语言,有时是教师说,学生听,具有明显的诱导和劝说、指点、教育功能;有时是学生说,教师听,具有明显的疑问、辨别、回答等功能;是语言知识交流使用的相互反映。就拿生活中的劝说作比较,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爸爸就是不听;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又伤身体……遇到这样的事情,应该劝说。这就需要考虑怎么劝说,怎样最有效果,课堂教学也是一样,也要讲究语言艺术,注重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熟悉掌握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语言艺术性,主要是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的简练得体,提高沟通的效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情境而定;如,讲知识点,要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学,每个人学习的基础差别有多少,怎样学最有效果。讲倡导性的课文内容,则要热情洋溢,表达出欢乐的`心情和向上的情绪。有时候,教师在讲解知识难点时,总担心学生听不懂,反复讲述,因为说话太啰嗦,引发了学生的厌烦情绪,反而耽误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一定要掌握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把课文中感动人的事情,通过语言的魅力,使感动人的形象栩栩如生,清晰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语言艺术能使学生入境入情,抓住课文人物感动人的地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能够夯实语文教学基础,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巧妙运用语言艺术能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时,注重要求学生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语句,仔细品味这样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语言的艺术性不理解,不熟悉的情况,师生要进行互动、组织讨论。使学生通过课文感受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使教学和生活连为一体,教学质量也就发生质的飞跃,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注重生动形象语言的运用,强化启发效果

  许多巧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办事效果的事例处处可见,对语文教学来说可以作为很好的借鉴。比如,在公共场所,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提示语和广告词。就那提示语来说吧,有的比较生硬,像,“严禁践踏草坪”;有的则富有情趣,像,“别踩我,我怕疼”,通过比较语言的表达效果,就明白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效果就委婉、动人、入情入理,使人容易接受。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样,课堂上生动形象的语言要比生硬的语言的教学效果好的多。比如,讲太阳。学生们每天都见到太阳,但太阳到底什么样?离人们多远?如果将太阳是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九大行星围着太阳转,等等,语言的抽象,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巧妙地运用生动的语言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如,讲“太阳是个大火球,每天步行人们不停地要走3500年才能到达”这样就会使学生容易理解太阳是什么,离人类多远,还能启发学生的多种思考。

  (二)注重风趣幽默语言的运用,活跃课堂气氛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学习的情趣。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穿插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艺术,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的作用。著名的科学家法拉第,年轻的时候体弱多病,由于长时间的熬夜进行科学实验和思考,体质消耗十分严重,多方求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著名的医生给他做了检查,没有让他打针吃药,而只是开玩笑的告诉他,“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仔细品味这句言语,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注重专时专用,定期去看马戏和戏剧。精彩的表演,幽默的语言总是令他开怀大笑,从而使他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的恢复了健康。语文教学也是一样,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教学的需要,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能够改善课堂教学沉闷的环境,活跃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三)注重机智灵活语言的运用,化解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

  在课堂教学中,机智巧妙地语言能够帮助教师摆脱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比如,有些学生有吹大的毛病,回答问题或者解释现象,总觉得高人一头,经常与同学和老师顶牛、抬杠;教师针对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状况,要是当场指出学生的缺点,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的缺点,放任自流对学生今后的人格培养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教师要采用机智的语言艺术,解决教学中的矛盾。面对学生的吹大行为,教师一方面安抚其他同学的争执,一面不动声色的讲故事,就讲古时候,有个人喜欢吹大,说他家种的高粱长势很好,今年的高粱颗粒大的跟乒乓球一样;别人都不信;只有族长说那是真的,别人都疑惑不解,族长说,那天去吹大者的家中串门子,不想他家的狗跑出来追着咬我,我无处躲藏,就蹦上他家的石磨台,钻进磨眼儿里,逃避了一劫。这是爱吹大的学生可能也露出不信的态度,说磨粮食的石磨眼儿盛不下一个人,教师就告诉大家说,族长说没那么大的石磨眼儿就能磨那么大的高粱了吗?在学生的哄堂大笑中,对爱吹大的毛病进行了纠正,又使学生不觉得难堪,下不了台。

  (四)注重动听语言的运用,增强学生文学美的感受

  充分发挥汉语言优美动听的长处,注重掌握节律和音韵的和谐,能够提高课文的感染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韩美报春等等,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义。很多的小学语文课文会带领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学习这样的课文中,要抓住作者运用语言的音韵和谐美,恰当的表达美的独特感受,感受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用心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仿佛置身与自然之中,与大自然为友,跟大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尽情地享受语言带来的大自然的美景。

  三结语

  有一首歌唱道:“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小学语文课文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旋律,唱出了人间真情,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让学生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的描写抒发美好感情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把握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春梅.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西部素质教育,20xx,(18):193.

  [2]林宏亮.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学周刊,20xx,(26):38-39.

  [3]陈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xx,(13):147.

  [4]陈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汉语言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xx,(08):118.

  [5]张常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xx,(08):65.

  [6]党志波.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学周刊,20xx,(01):5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摘要:汉字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汉字的形体不断处于变化的趋势,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再到楷书、隶书等,汉字形体的每一种变化都尤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同胞以及每一位爱好中华文化的人。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字教学不仅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思考

  在小学中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非常牢固,但是写字能力和写字水平却非常一般,经常会出现写字姿势和坐姿不正确、笔顺错误,不符合美观、端正、规范、整洁等要求,毛笔书写效果更差,此外,还有字形方面的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形成习惯,将会很难改正,如:将“绿”的右下部分当成“水”,将“分”的上半部分当成“人”等字形错误。

  1.实现技能和知识的有机结合

  汉字是音、形、义三者构成的有机体,小学生要想提高汉字的学习效果,首先必须读准音、理解义、掌握形。汉字中的“形”有分为技能和知识两个方面:技能是指将汉字书写的美观、规范,格式正确,形款整齐,并且有一定的速度;知识是指将汉字书写的正确。这两个方面不仅是语文写字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写字教学的难点,必须加以研究、思考。要想将汉字书写的非常准确,就必须要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以及部首变化等。

  1.1汉字的笔画。语文写字教学时,必须要注意汉字的笔画以及汉字笔画的位置变化。如:“厌”和“庆”,要注意“、”的位置变化;“为”和“办”,要注意“力”的笔画变化;“田”和“口”,要注意“口”的笔画变化等。

  1.2汉字笔画的长短。语文写字教学时,必须要注意汉字笔画长短的变化。如:“士”和“土”;“末”和“未”等。

  1.3汉字的部首。语文写字教学时,必须要注意汉字构字部首的变化。如“若”和“苦”等。

  1.4汉字的形体。语文写字教学时,必须要注意汉字形体的变化。如“曰”和“日”等。

  1.5汉字的结构。语文写字教学时,必须要注意汉字结构的变化。如“监”和“临”等。

  1.6汉字独体字变合体字。语文写字教学时,必须要注意一些原先是独体字的汉字转变成合体字偏旁时,在形体和笔画方面发生的变化。如“足”成为左右结构字的偏旁部首时,会成为“”,更加窄长,并且第六、七笔都会发生变化,撇变成竖,捺变成提。但是作为左右结构的形旁时,则不会发生变化。

  1.7汉字中特殊字的演变过程。语文写字教学时,必须要注意一些特殊汉字的演变过程。如:“冒”上面不能写成“日”的原因是因为“冒”字是有“曰”演变来的[1]。

  2.汉字的写字方法

  要想将汉字写的美观、整洁、端正,就要确保学生的执笔方法和坐姿正确,尤其是要在间架结构和运笔方法上注意,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

  2.1写字的坐姿。语文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端正学生的坐姿,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写好汉字,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

  2.2握笔的姿势。语文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握笔姿势:右手拿笔,笔杆向右、向里倾斜30°-50°,上部贴于虎口,食指和拇指捏住笔杆的下端,距离笔尖一寸,拇指稍后,食指稍前,拇指和食指弯曲成“O”形,中指在下面托住笔杆。

  2.3运笔的方法。语文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笔方法,这也是语文写字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起笔、行笔、收笔时用力的大小以及笔的轻重、快慢、行向、顿、停、折、转等,尤其是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每一个汉字、每一个基本笔画,教师都要手把手的教。

  2.4汉字部首的间架结构和占位比例。语文写字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汉字部首的间架结构和占位比例,这是将汉字写的美观、端正的重要条件。教师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田字格中的范字进行仔细的观察,让学生知道部首和部首之间、笔画和笔画之间应该如何搭配、穿插,才可以将汉字写的美观、端正[2]。

  2.5端正学生的写字态度。语文写字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端正学生的写字态度,处处严格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做到写字不仅要“用手、用眼”,还要用心。

  3.写字教学和识字教学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进行语文写字教学过程中,对于识字教学中的写字任务,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写字教学时教会学生如何将认识的字写的美观、端正,并且也可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可以起到巩固识字、以写促识的重要作用,这样不仅可以完成巩固识字、强化字形的重要作用,还可以完成写作教学的任务。具体做法如下:教师引导学生对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仔细的'观察,分子汉字各个部件之间的比例结构,找出关键的笔画,让学生记住主要的部件、主笔画以及笔顺规则,然后联系,尽量将汉字写的美观、端正。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师在进行语文写字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汉字悠久的发展历史及其重要的文化价值,讲述我国古今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如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教子书法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古今名家的书法作品等。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订购字帖等练字材料,先让学生一笔一划的临摹,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必须真正贯彻落实,但是要想提高小学生书写汉字的水平,必须要督促学生长期不懈的坚持,反复训练。教师和学生必须清楚的明白,要想写好汉字,不仅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不是一名教师就可以实现的目的,必须要加强小学年级与年级之间、写字课与写字课之间、写字课与语文课以及其他课程之间的密切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作者:董良 陈继武 仲米省 单位:微山县鲁桥镇口门小学

  参考文献:

  [1]姚鸿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整合研究”课题研究简介[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xx,Z1:101-105.

  [2]邵怀领.建国以来写字教学:回顾与反思——以1950-20xx年小学语文课程文件为例[J].语文建设,20xx,06:10-11.

  [3]罗先慧,李云文,孙建龙.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基于20xx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的统计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xx,07:75-8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一位体育老师曾说过,要想让学生学会游泳,首先得推他们入水。让他们通过在水中的沉浮翻腾,逐渐掌握水性,并试着站立起来以自救。至于老师,所要做的是在岸上教会他们基本的动作要领,看着他们在水中扑腾,必要时拉一把而已。作文亦是同理,学生才是作文的主角。作为老师,教的是写作的方法。但就目前学生写作的情况来看:学生为了应付总会东拼西凑,乱抄一气,往往词不达意,或者想说“心里话”却又苦于词语贫乏,有口难言;有的作文像是“流水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分不清主次,夯不到点子上去。写作不是随意的涂写,而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不但要懂得遣词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谋篇、确定中心思想,由“准备”“构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动交互进行的循环过程。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

  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才不“限制学生思维发展”,又不“熄灭学生的思维火花”,却又能行文流畅、中心明确。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认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科书中有的可作学生的范文,这就需要老师利用好教材,抓住点,做好“下水”的示范,从而辐射到面。

  一、在关键点处下水

  1. 标点处的下水

  标点符号是一种虽微小却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它的价值并不亚于一个文字。有了标点符号,文字才能眉目清爽,易于理解。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在最新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 年级)写作标点的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经常出现不重视标点,不加标点,或不懂得正确运用标点的现象,特别是对引号的用法上错误多,造成语句不通,读来费力。所以要使学生明确标点的意义,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①从课例中寻找

  人物对话引号的使用、提示语位置的变化是学生习作中的一个难点。仔细翻阅,课文中不乏学习的范例。如:

  ●提示语在前的句式:《学会查“无字词典”》

  爸爸突然问聪聪:“你知道‘骄阳似火’是什么意思吗?”

  ●提示语在后的句式:《小露珠》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亮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式:《小稻秧脱险记》

  “我是喷雾器大夫。”喷雾器一边喷洒着除草剂,一边大声地说,“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从“找”中让学生明白,其实方法就在自己的身边。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也降低了学习的心理抵触度。

  ② 在发现中总结

  发现是学习的开始,也是学生体会成功的第一步。学生在比对中发现,人物所说的话语都应用上引号。但是,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后面的标点也相应改变。提示语在前用冒号,提示语在中用逗号,提示语在后用句号。发现使学生捕捉到了学习的乐趣,总结又促使对于标点的内容进行深化。

  ③在练习中提升

  行,才是知的最终形式。进行句子标点的练习,从而让学生在练习实践中得到巩固提升。

  郭沫若老先生说:“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像一个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无足轻重。”一篇作文是由一句句通顺的话语和一个个恰当的标点符号组成的。因此,我们应注重对标点的“下水”指导,在循序渐进地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标点使用正确率。

  2. 重点句式处的下水

  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看我们学生的句子,语句总是简单、干瘪,缺少形象生动地描述,缺乏精彩的词汇,缺失完整的结构搭配。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应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从课文中学习个例是句子训练的“点”,点要推广到面上去,才能最终掌握某种句式,形成语文能力。

  如在教学《军神》时,请学生仔细留意课文这段文字:他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汗如雨下。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引导学生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出了伯承的疼。再深入研读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伯承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剧痛。学生从“汗如雨下”、“紧紧”等词语体会。再往深处延伸,文中没写“疼”这个字,但是却能让我们感受到疼。出示练习:“夏天天气真热!”写一句话,但句中不能出现“热”这个字。形象的描绘来写具体。先指导学生回忆一下天气热与哪些自然现象相关联。学生会依次说出“太阳、天空、云、大气、地面、动物、植物、人、建筑物……”然后再让他们按顺序一一说出太阳、大地、动植物以及人的不同表现,最后连句成段就有了生动而形象的描绘。

  引导学生从个例的学习中发现某种规律,是由点到面的中介,是句子训练的核心,也是学生真正掌握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在关键段处下水

  张志公先生曾说:“一段是一篇的具体而微。”“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够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夹缠不清了。”有此可见,抓住重点段落进行“下水”,理清段落结构,从而明确段落的写作方法。

  如《海底世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总分结构的段落结构的特点。先让学生读懂这段话一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又是围绕哪一个词语来写的?领会总分构段的方法)再看后两句话都在写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意思有什么不同?(初步了解从不同角度进行叙述的方法)接着改变第二句话的排列形式,边读边体会,哪里写得好?(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

  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

  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

  还有的像人在打呼噜……

  最后请学生以“傍晚的云霞真是让人陶醉。”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由扶到放的方式,从三个环节逐层深入、从而突破难点,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总分结构,行之有效巩固方法。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由词句转向篇章的重要环节。一篇文章就是根据思想表达的大小层次连句成段,缀段成篇,最终完成 全篇的中心思想的表达任务的。

  三、在篇章结构处下水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文章还是要写得合格合调为好,杂乱无章、语无伦次总不行。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写文章前对文章的层次结构及写作顺序进行构思,列作文提纲是件难事。不少学生初写的文章一段到底,全无层次、结构、顺序可言。最初的训练还是要从阅读开始,利用教材,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课文的层次结构、写作顺序、开头结尾、段落大意等等,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有所认识,并在习作练习时参照并列写提纲。

  《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三篇课文里都有对景色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处景色,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学习按总----分的结构写,学习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石榴》课文里有对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石头书》《小稻秧脱险记》等课文里人物对话写得很好,可以指导学生写人物对话的片断。

  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叶圣陶老先生有两句话说得很好:“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捕捉和挖掘文中读写结合之点,抓准、抓巧、抓实、抓妙,老师“下水”做示范、学生“戏水”来尝试,在作文教学的“汪洋”中尽情享受习作的无穷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摘要:汉语拼音是奠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基础,因此汉语拼音教学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意义,但就目前小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还存在难以长久记忆、发音不标准、缺乏学习兴趣等多重问题,而相关的解决办法也仍然处在探索过程之中。

  关键词:语文拼音;潜在问题;策略分析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奠定中华文化基础的则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识字认字的基础,也是学生奠定语文学习能力的首要的一步。如果学生能够在小学学习阶段中夯实自身的汉语拼音基础,扎实掌握汉语拼音的读法写法等,则十分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由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就显得格外关键而重要。但就目前小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还存在多重问题与困境。也正因为如此,本文将深入探析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实践活动中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潜在问题研究

  在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面对的是初步踏入小学的少年儿童,他们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对所有新鲜的事物都会产生或长或短的好奇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汉语拼音教学潜在的问题与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都有深远的关系。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潜在的问题如下。

  (一)快速记忆能力较强,忘性也较大

  对于初步踏入小学课堂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例如,在汉语拼音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能够快速记住教师所教授的读法,跟着教师拼读汉语拼音,但事实上,他们很有可能仅仅是在读“望天书”。也即是说,他们仅仅是口中跟着教师读,但脑袋中并没有记下汉语拼音的读法和写法。因此,他们只能够短暂地记住汉语拼音的读法,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便很有可能忘记了汉语拼音的读法,更不可能记住写法。这是汉语拼音教学活动潜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二)发音不标准且容易混淆相似声母发音

  中国地域宽广,各个省市都有独特的方言发音。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是使用统一的普通话发音标准,但小学生却极其容易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从而导致自己的发音不标准。此外,更为严重的是,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中,小学生极其容易混淆声母的发音。例如,许多小学生会将“b”读成了“p”,或者将“p”与“q”混淆。在读与写的过程中都容易犯错。这也是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面临的较为严重的潜在问题。

  (三)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过程困难

  初步踏入小学课堂的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较强,因而他们往往能够快速产生对于汉语拼音学习的兴趣。但是,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较强,所以小学生十分容易被各种各样的新颖的事物吸引住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如果窗外有一个人经过或者有一个鸟飞过,都会促使小学生的学习的注意力分散。这就使得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变得更为艰难。因此,初步踏入小学的小学生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也是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较大的难题。

  二、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针对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针对小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缺乏持久的学习兴趣致使教学过程困难,发音不标准且容易混淆相似声母发音以及快速记忆能力较强忘性也较大等问题,必须采取适当合理的教学策略加以解决。而从小学汉语拼音实践教学活动来看,主要可从游戏教学,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手。首先,适当合理地融合教学活动与游戏过程。对于初步踏入小学课堂的学生而言,“不安分”仍然是他们的重要特征之一,他们天生爱玩爱动,而不可能长时间坐在学习课桌前面安静地听教师传授知识。但如果教师能够把游戏与汉语拼音有机地融合起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使得小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为轻松愉快。也正因为如此,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教师应该合理把握学生的天性,根据学生性格出发,把教学活动与小学生所热爱的'游戏结合起来,如此,以刺激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动机与动力,能够加强小学生对于汉语拼音的熟识程度和记忆刚性度。其次,充分有效利用现代教学环境中的资源。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教材也越来越系统化。如果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将十分有利于促进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提升。换句话说,只有现代教学环境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它们才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最大效用和价值。而小学汉语拼音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才能够促使教学效率的最大限度提升。例如,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网络中的各类汉语拼音教学视频,针对小学生潜在问题,将各类视频有机整合,并展示给学生,便能够实现有的放矢地教学。最后,妥善选用并发展和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在任何教学阶段,教学方法始终而且永远都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角之一。对于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活动而言,只有选对了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得小学汉语拼音教学过程更为多彩和丰富,才能够使得小学生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所有汉语拼音的读法和写法。例如,在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利用“微课教学法”,或者也可以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法”等。只有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得初步踏入课堂的小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使得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过程更为生动精彩,使得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果更加明显突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多重问题。针对这些潜在的教学问题,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活动应该适当合理地融合教学活动与游戏过程,充分有效利用现代教学环境中的资源,并妥善选用并发展和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只有通过这些策略才能够解决当下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的潜在问题,并促进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媛媛,居磊.让拼音教学课堂“动”起来——浅谈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激趣策略[J].读与写,20xx(9).

  [2]张红艳.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xx(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时代已走进了学校的课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 “快乐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学科课程整合己成为各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教学热点和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整合,让多媒体信息技术成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声、光、像等多种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多听多看获取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看到学到的知识面更为丰富多彩,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一方面大力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条件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开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目前已建成校园网,并以宽带和互联网连接,建成多个多媒体教室,并配备了高性能电脑和投影大屏幕,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教学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及时转变,使用媒体辅助教学仅仅成为摆设。学生依旧被动接受枯燥单一的知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发现、探索知识构建的积极性,没有突破单调的传递式教学,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也成为我校必须进行的课题研究,也是一条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捷径。

  一.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添砖、铺路。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育可谓是重中之重,语文学科与平时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学好语文,让课程植根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优化语文学习的手段,拓宽语文运用的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才能使学生在现代社会拥有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的优势,通过信息多媒体灵活的教育形式,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封闭、僵化的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多学、多听、多看的同时更容易将信息获取、理解和运用,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延伸了学生的思维。

  二.信息技术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备课水平。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重要一环,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位教师都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探讨最优课堂结构方式,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分时写好教案,这是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基础。要让孩子们完全明白教材的内容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多准备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但是,现在的小学教师备课大多采用传统的手写方式,于是把很多有用的内容省略了,有的教师甚至照抄原有的教案,备课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就可以解决这个理由。教师备课前先熟悉钻研教材,再通过互联网收集各种课程资源,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见解,有选择性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比如:我在准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充分利用网络收集了植物传播种子的`策略的资料。让学生在体会“蒲公英妈妈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了降落伞”这一部分内容时,运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们展示;在体会“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时,再次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聪明所在。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内容,增强他们探索、研究理由的兴趣和能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一直坚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备课,既提高了备课的水平,又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信息技术增加了语文教学导入环节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进行积极思维活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动力。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快乐的节日》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想不想听?请你轻轻闭上眼睛,用心去听,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开心、快乐的气氛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快乐的节日】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一听,闭上眼睛去感受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很好的创设学习的情境,为新课教学的展开打好了铺垫,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形象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三册《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一课时可以这样做:师:【快来瞧大屏幕,这是课文中藏着的8个调皮的生字宝宝,请大家拿出笔,对照大屏幕,在课文中圈出他们,然后再拼一拼,多读几遍。看谁圈得快,记得多。】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低年级儿童的各种感官,很好的解决了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这一重点,完成了识字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理由:

  1.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评价一节课往往只是看教师是否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而且,评价者往往特别关注的只是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数量,而非质量。也就有了在公开课上,有些教师为了展示整合的成果,让小组学生代表用华丽的动画演示文稿作汇报,看上去画面色彩丰富,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真正让学生学到的和真正理解到的知识却少了很多。因此,教师在制作语文课件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看教学文章内容是否需要,一个非常精美的动画,如果和教学内容无关,则毫无价值;反之,一个简单的图片,若能准确地反映教学内容,就会成为一个闪光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整合教学不能片面追求课件的技术含量,否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显得得不偿失了,况且还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效果,容易让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2.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现代多媒体信息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不易解决的理由的,但是还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课堂教学。由于课件是事先做好的,所以按部就班的传授必定会有些许的导向性,有时会跟不上课堂的变化,这时就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来解决这个矛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一点一点的扩宽学生的想象力和知识面,充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不能完全用多媒体演示来代替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及驾驭课堂的灵活机智,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育整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它是一个复杂的长期实践过程。整合的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应合理有效地将这种手段和工具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它不仅能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提供极大的帮助,使其能在更广阔的教学领域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也必将能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有利的互动平台,更重要的是它能为学生创设一种崭新的学习新时空。这一切都将会推动新课程改革整合的不断深入和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摘要:“跨越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上注重交流,充满平等、和谐,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实施“跨越式”教学,进而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跨越式”;教学模式; 新课标 ;高效课堂

  一、“跨越式”教学及其理论

  “跨越式”教学理论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首次提出。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最初在我国广州、深圳地区开始实行,然后逐渐波及到全国。它是指将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学习结合在一起,并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新兴教学设施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模式的革新。“跨越式”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输入多、输出大,且追求高效、高质量;教学环节设计力求精益求精,有明确目标和任务,教学中凸显语文课的特点,大量增加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旨在拓展课堂深度、广度和学生的参与度。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授新课、阅读和写作以“2∶1∶1”的时间比例进行安排;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将识字、阅读、写作三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的模式整体框架是已给定的,而小细节则需要教师自己按照学情精心设计、灵活操作。“跨越式”教学高效课堂要求,原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完成的教学任务要在二十分钟内完成,这就要求这二十分钟的高效课堂必须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功夫;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找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使教学环节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

  二、小学语文课中实施“跨越式”教学的有效方法

  经过两年多小学语文课中实施“跨越式”教学的亲身体验和不断反思与总结,笔者认为,要上好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课,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理解课程标准,熟悉教学材料

  课程标准是国家期望未来的公民所具有的基本素养在基础教育课程领域的具体化,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跨越式”教学理要求,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第一课时应该完成生字教学,第二课时应完对课文的总体把握和领悟。在既定的目标任务的要求下,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重、难点。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理解课标,明确教学各个环节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其次,要上好一堂课,熟悉教材是基础,只有对教材了如指掌,教师才能把握教材的主线脉络,做到准确地拓展知识。所以,教师必须要认真分析并解读教材,明确教材为完成教学目标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必须把教材与课程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利用教材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语文及相关知识的讲授和灌输,而不去关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既费时又低效,更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跨越式”教学要求,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讲,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同时,教师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中心,实现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大数据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视频或片段,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小组竞赛、小组辩论等趣味活动,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次,语文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激励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和观察周围事物,从生活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

  (三)重视小组合作,加强师生互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它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从而达到学生思维拓展的目的。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学会了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了与同学密切交往,真诚相待,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个组内,当能力较强的同学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其他同学可以学习他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受到影响并有所改善。在此类教学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应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从而从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与方法中得到启迪,也感受到了获取知识的乐趣,激发了内心学习的.动力,树立了自信心;消除了惧怕与别人交流、交往的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

  (四)丰富教学方法,不断反思改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分注重对课本中字、词、句的理解,从而整节课都在讲授知识点。这样的课堂缺乏活力、显得枯燥,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在小学语文“跨越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转变以往传统、陈旧、古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关键在于优化教师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更新知识,不断反思和总结,使课堂生动有趣,为学生所喜欢。现代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主体,而且是教学反思和研究的实践者。林崇德认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教师的业务成长,离不开本人的实践、学习、总结、反思以及再实践这个漫长的过程;而这种总结和反思又会反过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三、结语

  语文教学就其特点而言,它具有很强人文性,而“跨越式”教学模式则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提供了充分的展示平台。在高效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意识被激起;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生在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逐渐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一系列优势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未曾有过的现象;对于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而言,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他们的职业倦怠,刺激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求知欲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J].教育研究,2004,(0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传统的“填鸭式”和“逼迫式”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厌学”,老师“怨教”的恶性循环。教师充分认识孩子的心理,把心理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认识孩子的不同气质和性格,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认识学生兴趣发展规律,挖掘学生潜能;通过认识学生记忆发展的规律,增强自信心;通过认识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提高思维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传统的“填鸭式”和“逼迫式”教学,只能导致学生“厌学”,老师“怨教”的恶性循环。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孩子的心理,把心理学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是教好学生的根本保证。老师应该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架教书的机器。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意在教师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适疑解惑。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人读活”。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书本知识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一、认识孩子的不同气质和性格,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但在同一事件上,表现的形式和做出的结果是不同的。例如,上课时,多血质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而胆汁质的学生能长时间坚持听课。粘液质的学生注意力集中但不愿发言,而抑郁质的学生胆小孤僻,但做事仔细。对多血质的孩子,我们要充分理解,他不是上课爱捣乱,而是控制不住自己。对抑郁质的孩子,我们要多一些关怀,少一些斥责。胆汁质的学生精力旺盛,可多安排些任务和工作。粘液质的学生头脑清晰,做事有条理,可安排难度大的工作。记得去年刚接手三(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时,前任老师跟我抱怨某男生上课怎么好动,怎么讨厌。后来我上课时发现这孩子确实坐不住,但作业完成较好。于是,利用一次大扫除时,我和他一起干,边干,边同他聊了起来。从谈话中,我知道他是个很聪明,很想上进的孩子,就是上课控制不了自己,总想这里用手摸摸,那里用脚摇摇,没少挨老师的训,家长打骂。当时我鼓励他说:只要你想学好,以后一定能管住自己,老师相信你慢慢会好的 。后来我给他调了一个位置,让他坐在一个上课很安静,但容易开小差的同学边上,并且交代他一个任务:“如果你上课发现你傍边这位在开小差,你就用手或用脚碰碰他,好吗?”他爽快的答应了。后来,他的注意力放在认真听课和管好同学这两方面了,渐渐地,变得不令人讨厌,变得可爱了。

  二、认识学生兴趣发展规律,挖掘学生潜能

  童年期的学生,学习兴趣是发展变化的,最初对学习外部的活动更感兴趣;后来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兴趣。所以,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多用游戏的形式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就要注意内容的分析,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愿学,进取心也越来越强。曾经有一个班,是我从二年级到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在二年级时,我发现其中有个叫小勇的男孩,一个人坐在最后面,经常不交作业,课后显得特别不合群。原来他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差生。后来我注意观察了他一段时间,试图同他聊天,发现他对故事书特别感兴趣。在一次口语交际课“说说我自己”时,我特意请同学们欢迎小勇同学上台作自我介绍,出乎大家的意料,他是那么自信地介绍了他那些不为人知的兴趣爱好。我也第一个大声鼓掌,赞扬他口才好,有许多优点,是同学们的学习榜样。从此改变了他在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和地位。渐渐地他喜欢上课,喜欢交作业,喜欢写作了,到五年级时已经是一名很瘦欢迎的学生了。

  三、认识学生记忆发展的规律,增强自信心

  记忆的主要特点是有意识记忆超过无意识记忆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学生的有意识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理解了,再记忆,比机械的记忆帮助大得多,也更利于学生记忆的发展和提高。此的抽象记忆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可以通过或看到字来记忆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小学阶段常常提示帮助学生记忆,学生一方面增强了自信心,另一方面很快地丰富这是内涵。在教“实事求是”这个词时,学生虽然懂得词语的大致意思,但每次写到这个词时,总分不清“是”和“事”的位置,于是,我将“实事求是”四个字放大写在黑板中央,一字一字地解释,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意思,大部分学生再也不会写错这词语了,并且懂得通过理解来加深记忆。觉得在学习中自己能克服很多难题,增强了自信心。

  四、认识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提高思维能力

  儿童在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转折期。作为教师,就要根据这些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去理解,去钻研,去想象。

  总之,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这对于教师来说,比单纯“教好书”更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改进教学效果,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是很有必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习作讲评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结果与提高批改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并经过教师批改后进行的,是对学生一次作文训练的二次指导。那么如何优化习作讲评流程,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

  一、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知道改在哪里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大部分老师已充分认识到“教师命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学生习作重改不重评”所存在的弊端,在评改学生习作时,能把学生放在主动地位上,做到多批少改,批有启发,改有示范,更多地留给学生自主时空。这样在讲评课上,学生的自主评改就有了发挥的余地。课上,首先应引导学生读懂老师的批注,包括眉批、总批、修改符号。从眉批中了解老师所指出的字、词、句、段等方面的优缺点,从总批中领悟老师对习作是否符合本单元习作要求的评判,从老师的修改符号中学习怎样规范地修改习作。

  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听取别人的意见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效率,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方法。在作文讲评课上,采取小组合作评改,可以克服教师讲评带来的“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的弊端。

  1.互读互评,听取合作伙伴的意见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识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包括别人的文章,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根据这一特点,讲评中,可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相互传阅习作,互读互评。在小组合作中,可组织写同一题材或相近题材的同学根据他人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感受。如“记一项活动”的.习作,有不少同学写到夏季游泳活动,评讲时,要让这些同学针对别人的习作,讲讲各自不同的经历,让学生在群体互补中把活动说具体,又能交流在不同水域中(大海、小河、游泳池等)的感受。

  2.教师巡视,即时进行指导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的正常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为此,在学生小组合作评议中,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对各组中争论较多的话题要认真倾听,同时要因文因人而异地适时点拨,满足学生的即时求援需要。教师的参与,不要厚此薄彼,对各小组要一视同仁,使教师真正成为各小组的一员。

  三、让学生在班级交流中汲取成功的例子

  在学生小组合作讲评的基础上,教师应联系班级学生和习作实际,把各小组推荐的习作和同学的意见放在班级中进行交流,让学生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

  1.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写好本次习作的例子

  小学生由于受各自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限制,在每次习作训练中所暴露出来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在每次讲评时都涉及到,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讲评就都能得到解决。因此,在讲评时,可紧扣每次习作训练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成功的例子在班级中交流。如在第七册第四单元“讲述一张家庭照的故事或发生在家庭成员中的一件事”这一次习作,通过批改,了解到由于是回忆往事,有不少学生习作存在着内容简单、描写失真的毛病。因此在讲评时,针对这一毛病选择一篇较切合习作提示要求的优秀习作,让学生对照“家庭照”进行阅读,引导学生针对习作中写到的主要事情,各抒己见,让学生从交流的例子中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找到学习的榜样。

  2.交流让学生悟到怎样进行二次习作的例子

  习作交流在顾及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有所侧重地偏向对中下生的指导。教学中,可选择一些带有特殊意义的例子(如学生选材比较新颖、符合本地实际,但例子中缺漏却较多等)在班上进行交流。这种习作交流,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即通过同一学生修改前后的两篇习作进行对比,侧重让学生欣赏经习作者及小组集体评改后的习作,让学生感受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物感兴趣,并在内心起激励作用,于是对这事情就会更加关心,想再做一次。因此,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班级交流获得一次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参照老师和同学们的修改意见,结合自己原有的体会进行二次习作,这样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摘要:快乐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自觉习作的习惯、实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作文要求的有效途径。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快乐作文教学必将大有可为。可以肯定,快乐作文对培养小学同学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和思想品德课并行不悖的、影响小学同学一生的思想基础工程,对培养新世纪开拓创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关键词:情境 ; 多类型 ; 快乐;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历”和“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长期以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基本形成了“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许多学校当前作文教学主流,有利于学生掌握命题作文的一些技巧,有利于学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这种模式已经暴露出其偏面性和局限性,给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即习作时,不会下笔,无从说起;不会表达,语言空乏;不会创新,缺少个性。

  二、课题的界定

  快乐作文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快乐作文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快乐作文。广义的快乐作文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培养,使习作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自发自觉的行动。也就是说,学生能够把学习生活和日常交往中的快乐、苦恼等感受,乃至对生活中酸甜苦辣的细微体验,主动诉诸恰当的语言文字,写出有血有肉、有感而发、生动耐读的文章,达到阅其文知其心,体现“文如其人”的精神,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叶老)。这才是快乐作文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意义所在。

  三、研究过程

  (一)把握儿童爱玩与好奇的心理特点,适时创设各种情境,增强习作兴趣。

  小学同学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写作的兴趣。“创设情境”实质上指的就是创设有利于学生习作的一切外部条件。在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融于情境,利用已有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1。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

  观察情境的内涵就是去观察世界,即观察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或具体的实物。它是根据儿童的思维、心理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提出来的。

  2。游戏情境,体验乐趣,抒发感受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

  3。实践情境,体验成功,得到发展

  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创设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内容的确定上,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对教材的“习作教学要求”、“口语教学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求”进行同伴考虑,进行“利用、选择、改编”,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按照“用游戏的方式来模仿成人生活”理念来设计出能够和作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题实践探究活动”。

  4。想象情境,拓宽思路,激发美感

  想象力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真正的创造是想象活动的结果,有计划地设计安排想象情境对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创造能力十分有效。

  (二)把握儿童不拘一格、跳跃性强的思维特征,鼓励多类型作文,充分体现习作个性

  多类型,指写作类型不拘泥于某种格式,作文格式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若能开放作文的形式,就能充分调动儿童的习作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1。作文“日记化”,降低行文难度。作文“日记化”就是把依次作文的任务分散到几篇日记中逐步完成,借此逐步降低作文的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取得好成绩,提高写作兴趣。

  2。作文“书信化”,拉近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以写信代替作文,把作文的内容、要求转化到书信的写作中去,也是快乐作文的一种有益尝试。因为写信可以比较自由地倾注自己的感情,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来。

  3。作文“诗歌化”,激发创造性想象空间。儿歌、儿童诗一直以节奏轻快、语言活泼、琅琅上口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模拟创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作文“课文化”,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在《桂林山水》教学中, 我创设的四次情境,充分调动了儿童丰富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所表现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和文质兼美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并通过综合介绍桂林神奇的自然风光这一语言训练,引导孩子表达对客观世界美的感受及情感体验。其中我凭借“结合课文语言,向老师、爸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的两次情境创设,巧妙地从阅读教材中引出表达的话题,前两次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充分朗读了课文,仔细欣赏了课件图片,积极地感知、积累了语言,这为表达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最后的写作环节中学生都能写出有个性的好文章,达到了写作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把作文“演讲化”、“稿件化”,把说和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写稿的基础上,开展演讲活动。把作文“表演化”,发动学生将有意义的见闻编成相声、话剧、小品等。总之,不拘一格的多类型作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真正达到新课程提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热门)07-0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华]07-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推荐]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