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19 14:07:47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优选)语文教学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优选)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

  我们当代人就应该像古人那样志存高远,“弃燕雀以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荀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况的论著汇编。在《荀子天论》篇中,荀子说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1]”。因此,语文教学中认真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教育功能,对于廓清人们的认识,明确语文教学的取向,彰显教育的功能,大有裨益。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让学生能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用较短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素质测试。

  关键词:

  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功能;教法

  一、中学教学探究

  “中国有句俗语‘人过三十不学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留下空白让学生展开辩论)。“一石激起千层浪”[2]。问题一经提出,同学们的思维就像开闸放水一样,一涌而出。有的说:“我认为这句话不对,因为学海无涯,知识无尽。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有的说:“我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因为一个人年龄大了,记忆力减退了,学起来吃力,不学有情可原。”……同学们议论纷纷,积极性空前高涨。我看火候到了,接着说:“刚才同学们围绕‘人过三十不学艺’这个话题各执己见,到底谁说的有道理呢?(又给学生留下空白)我们学了《孙权劝学》,会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的。”紧接着,我就势在黑板上写了“孙权劝学”几个字,并因题制宜,再次布白,设计了以下问题:

  (1)文章的题眼是什么?

  (2)孙权劝谁学习,为什么要劝?

  (3)孙权是怎样劝的,结果怎样?

  思维的火花一经点燃,就会形成燎原之势。当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后,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披文入情”主动探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来。如果采用“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学的《孙权劝学》,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这样的导语,不给学生留下思维的余地,我想是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作用的。同学们学起课文来,就会感到平铺直叙、枯燥乏味,课堂上很可能会出现听而不闻、学而不思,死气沉沉的局面。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在写到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闻先生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大地!”至于闻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说了些什么,却没有具体描述,而只是寥寥数语,一笔带过。

  讲到这里,学生不禁要问,闻先生到底说了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空白,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其答案肯定是各不相同的。课后我们还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找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加以对照,看谁说的和闻一多先生说的最接近。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落难王子》的结尾:“天哪,太可怕了……”;《山中访友》的结尾:“……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等等。这样的结尾,作者都进行了艺术省略,给读者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挖掘、善于引导,学生就会根据课文内容想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性得以发挥,创造精神得到培养。“空白”既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又给学生创造了展示创造力的平台。

  有了“空白”,就能激人思考,促人发展,使学生逐步学会无论面对什么问题都能冷静地分析,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让学生在“方法和过程”中更好地获得思维品质的锻炼;有了“空白”,就有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有了“空白”,就有了争议,有了多维评价,也有了口语交际的多向互动的特质。活泼开放的教学氛围,就是在这种求异思维、多向思维、多维评价、多向互动中形成的。语文教师具有教学经验,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教研人员,应找准在课改中的位置。语文教师要用正确的观念指导教学行为,并落实在课堂中,并在实践教学中检验其正确性。语文教学应采取专题法、讨论法、答辩法、电教法、评价法,这五种方法各有其适用的范围。语文教学还应该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中学语文文言文感知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觉而又主动、积极而富有弹性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快乐参与、在自信中成长,主宰课堂,掌握命运。这样,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胆识,还提高了学生的组织、交流、合作、协调的能力。从教师调控课堂教学的出示目标、实施目标、回扣目标、达标检测四个方面进行了独特的探索,中学语文教学不能忽视传统文化。文言作品大多为古代散文与诗歌等,其语言经过作者的锤炼,折射出时代的光芒,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语篇教学,走进中国古代文化的殿堂,领略古代语言的凝练与多彩、深邃与独到、含蓄与渊博。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加强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如教学刘禹锡的《陋室铭》[3],笔者针对文章骈散结合的特点,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比兴手法,揣摩作品的写作主旨,体验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从而,加强学生对“唯吾德馨”的感悟。学生模仿其语言表现形式,结合自己的感触,这样写道:“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并冠名为《公仆铭》[4]。学生在写作中借鉴了古代作品言语表现的形式,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中积淀。

  三、中学语文艺术体验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情感,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艺术论》)中国古代作家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文学珍品,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写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传达出内涵丰富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穿透时代风云,体验作者丰富而深邃的情感,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教学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笔者根据作品情景交融、意境相谐的`特点,适时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主观感受。学生从作者对山间朝暮四时的不同景色的描写中,体验到作者的欣赏之乐;从对滁人之游的描写中,体验到滁人和平生活之乐;从对太守之宴的描写中,体验到太守与众宾的宴酣之乐……于是,学生在对秀丽风光的欣赏与游人之乐的体验中,分享到作者“乐其乐”的感受。无疑,这种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将影响着学生的情感运动,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同化与升华。

  四、写作训练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古代文学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具有深邃的思想、独特的心灵体验外,还具有不拘一格的写作技巧。阅读这些文质兼美的古代作品,犹如穿过时间隧道,聆听先辈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悟,窥视古代作家写作的心理规律。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潜心阅读,读出作者的缜密的构思,读出作者不同寻常的联想与想象,读出作者语言创新的思维流程。

  从而,彰显出文言文教学中的写作功能。教学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笔者针对文章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联系蒋氏的悲惨遭遇,明确蒋氏“捕蛇独存”和乡邻“非死则徙”的对比、“弛然而卧”与乡邻们备受悍吏袭扰的对比、“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们“旦旦有是”的对比,探究“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的原因;又从作者对赋敛之毒的联想,认识在写作流程中由“物”向“意”的转化,揣摩作者在运思中的精妙之处。这样,学生对文章的艺术特点,不仅观其形,而且察其神。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结合课外练笔活动,笔者以《理解是个慢慢的过程》为题,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经历和感受,有意识地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时空转换,反映情趣变化,显示矛盾冲突。

  从而,使文言文教学中的写作功能辐射到学生的练笔活动中去[5]。中学语文教学体现文化传播功能。如在《活板》、《核舟记》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洞察中国古代文化的创意,激发学生弘扬民族文化的志趣。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有其语篇特点,有其教学的侧重。因此,我们要因文而异,灵活变通。只有如此,才能不至于生搬硬套;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古文教学应纠正两种偏向[J].谭思棪.语文教学与研究.20xx(01)。

  [2]文言文“先学后教”教什么?[J].梁运义.语文教学通讯.20xx(08)。

  [3]文言词语释义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陈仁龙.语文月刊.20xx(11)。

  [4]造成高中文言词汇教学难点的原因分析[J].黄红云.中学教学参考.20xx(16)。

  [5]写作:把握一般规律学习基本方法[J].王铁仙.中文自修.20xx(06)。

  作者:陈志明 单位:四川省邻水县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

语文教学论文2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转换教学的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论文发表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转换教学的思维。本文论述的多媒体教学导入就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利用设备中影音、图片、文字、动画来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从而将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导入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不断地学习和感悟,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

  一、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导入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了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而对于课堂的导入来说,其导入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才能最大程度地将学生带入学习的状态中来。然而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在引出教学内容之后,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却和开始的情境创设脱离开来,这样学生很难通过情景了解到教学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来完成自己的导入任务。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来创设导入的情景是十分有效的。而且现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而且音乐产生的代入感能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文字所创设的情境中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歌曲的热爱,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我一般会选择课前的休息时间来播放音乐,在课前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一点的学习氛围,如我在讲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时,就选取了一些古典的配乐放在课堂上来播放,让学生进入一种古典的氛围中去,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虽然建立了“教学的导入”,却缺乏与实际教学内容的结合,导致教学环节在进行过程中“前头不搭后尾”。这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模式导入,没有真正地发挥导入教学的优势。因此,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导入时,要注意将课程内容和导入的情景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的课文《秋天的回忆》这一课时,在课堂导入的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了一个问题的情境导入。我在课件上设计了一个启发式的提问:阅读过课文的同学,想必已经十分熟悉课程的内容,那么,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回忆和我们共享?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们发言的欲望,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另外,教师在进行导入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合理的情境。在应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前提下,教师科学地融入教学的手段和内容。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教学的资源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互联网上有许多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让学生去主动地进行课后的学习,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后学习效率。这个我们可以具体应用到学生的课前预习中去,让学生通过这些多媒体的资源来了解课程的学习内容。例如,我在教学《黄山奇石》这一课时,就会给学生提前布置一个观看黄山纪录片的课前学习任务。这部纪录片中包括了对黄山的一些历史背景和其中出现过的比较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能对黄山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能更加顺利地进行自己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度也会更高。而且,在课堂开始的前面笎分钟,我会给学生一个对视频观看进行自我总结汇报的时间,从而能确定学生观看完视频以后的大致情况。又如,我在教学《古诗词两首》时,利用了多媒体的教学资源来辅助自身的教学。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多媒体的教学课件上,插入了一些诗歌的朗诵音频和诗歌的场景画面。当我教完一首诗词以后,就给学生播放该诗词的朗诵音频,让他们能通过这些音频,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同时,我还给学生播放一两分钟的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视频,让他们通过画面和声音的感染,对诗歌产生深刻的认知。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其他教学策略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注意将技术和教学方法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除了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对这些教学法的有效利用。

  现代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灵活地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还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营造出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话题讨论中,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我相信将这些多媒体的教学策略运用于小学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能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让语文的多媒体教学课堂更为完善。

语文教学论文3

  一、多媒体应用体现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思路是题中之意

  这里讲的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论,高中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每个教师也有自己的教学方法。总的感受是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在内容编排上要清晰体现出教学思路,教学课题、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内容都要统筹考虑并在多媒体中得到体现和层次排布。

  (1)层次分明。一个课题分为几个课时,一个课时解决哪些问题都应有明确的计划,让多媒体教学既体现教学内容和思路,更为教学控制好进度和节奏。

  (2)突出重点。重点掌握和难点提升的部分如何分配章节,重点与难点的比例如何控制都要通过多媒体得到较好的体现。

  (3)课堂内容的引申和发展如何为学生提供相适合的方向。总之,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教育学生获取知识,同时也是学习学习方法和构建思维方式、知识结构的过程,后者应是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而教学思路在多媒体中的体现和传授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为深入和便捷的平台。

  二、教学内容的编排是高中语文多媒体应用的'重点

  语文教学所提供的表现形式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应是统一的,而教学内容就是其中的表现形式,教学目标的基础是完成课业,更高的层面是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实现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的飞跃。所以,教学重点必须在多媒体中得到重点体现。一是基础学习内容必须与重点学习内容拉开层次,无论是数量编排还是比重配比上都要有明显区别。了解内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应呈“枣核状”编排分布,为重点教学内容提供足够的空间。这一方面是应试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是对学生认识问题和学习问题的实际情况的客观判断。比如文言文教学,从课程标准的要求、高考试题的题型来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对实词意义的理解、虚词用法的理解、词类活用和常用句式的理解、文言文大意的理解、文言文重点课文及语段的理解和背诵,以及浅易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进而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们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抓住这些重点内容,使学生能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

  三、重点理念的融入是高中语文多媒体应用的关键

  与前文教学思路的讨论类似,教学内容的编排应成为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方法、掌握内涵和精髓,全面提升学生认知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才是语文教学应有的主题。在这里还是必须重复以前常说的话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将其作为形式,而内容则体现在多媒体的形式中,在日常的积累、观察、研究和理念的深化上。具体讲就是要注重“以人为本”。一方面,通过教学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整体兴趣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另一方面,通过课下的作文等方式打开一扇语文教师与学生心灵之窗的通道,通过细心观察把握学生思想和心理变化,总结规律特点,给学生以心理和精神上的更高关注和帮助,将这种思想和思维融入日常教学中,使教学既体现出生动的形式,更融入情感的内涵。一句话,我们应结合学生真正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共鸣,只有建立在相互交流、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语文教学的生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四、调动课堂气氛是高中语文多媒体应用的更高要求

  这里就要充分注重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深入结合。

  (1)课件的内容编排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能够恰当地表达和体现教学具体内容。

  (2)课件具体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并尽量贴近他们的兴趣爱好。

  (3)在多媒体应用的基础上尝试创新课堂形式、学习形式以及教学教法是保持语文多媒体教学常教常新并保持好的成效的积极动力。总之,无论多媒体教学如何发展、软硬件设施如何升级变化,我们教学的目标始终不变,语文教学以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建立知识结构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总体目标不会改变,让我们携起手来,深入学习和研究,以多媒体的应用为手段,为语文教学更好地实现育才目标做出更大的努力。

语文教学论文4

  【摘要】阅读教学是常谈常新的问题,教师们实践着、探索着,以新课改理念指导着阅读教学,逐渐探索从阅读到悦读、乐读的质的飞跃的策略,创新“以人为本”的互动阅读模式,阅读课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文章以《轮椅上的霍金》为例,谈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

  语文教学既要“语”,也要“文”。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怎样才能突出“语”和“文”,关键是教师的“教什么”“怎么教”,这又决定着语文课堂的“品质”和“灵魂”。下面,以《轮椅上的霍金》为例,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追求语文阅读的本体回归,构建自主高效的阅读课堂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题眼,注重导读

  文题是文章的主题的高度浓缩,而文题的中心词——“题眼”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起“纲举目张”之作用。因此,对于文眼的挖掘应画龙点睛。

  (一)通过“题眼”,明确课文写的什么

  阅读教学,不是教学生认认字、组组词、读通顺课文的简单阅读,而是让学生明确一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怎么写、受到什么感悟、得到什么启示等。而题眼的分析和把握,就可以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即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如《轮椅上的霍金》这个文题,让学生反复读题目,分析这个文题的词组结构:“轮椅上的+霍金”显然是个偏正结构,中心词是霍金,霍金是个怎样的人?修饰成分“轮椅上的”,定位了霍金是个离不开轮椅的人。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想:霍金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促使学生迫不及待进入阅读状态。

  (二)故事导读,引发阅读兴趣

  故事导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小学生喜欢故事,故事可以把他们带进阅读的情境中。《轮椅上的霍金》教学导入,在引导学生分析文题“轮椅上的”时,和学生一起讨论自己知道的“轮椅上的”名人轶事,让学生说说他们心目中的特殊的“英雄”。教师也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张海迪的生活情境的图片,和学生一起聊聊张海迪:她就是张海迪,从小学就高位截瘫,但她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病魔……古今中外,身残志不残、敢于挑战而创造奇迹的人也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学习这样一位奇人,他的名字是“霍金”,他的事迹和精神会更让你感到惊讶——世界上竟会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让人不敢相信,但就是事实。那么,霍金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你想了解霍金吗?请打开课本,阅读《轮椅上的霍金》,阅读后,你会收获颇丰……这样,由故事引入,引导学生阅读的欲望,为悦读埋下伏笔。

  二、有效引读,注重内容的把握

  (一)借助于插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轮椅上的霍金》中有一幅霍金的生活情景的插图,借助于这个插图,或者教师用多媒体呈现出更多的轮椅上的霍金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和插图,从整体上概括描写一下霍金的形象,谈谈自己的感受。毋庸置疑,在学生没有读课文之前,对霍金不了解的前提下,学生眼中的霍金是病态的、“丑”的,尤其是对于霍金的龇牙咧嘴、面部扭曲等,更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致,甚至有:这个人怎么长这个样、有这样的人会是怎样的奇人、会有怎样的“奇事”的疑团,从而,更加促使他们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阅读一般情况下,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以浏览的方式,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高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如读课文,课文写了霍金的哪些事?而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效把握课文内容——一写霍金的辉煌成就、二写霍金的悲惨命运、三写霍金的探索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四写霍金的精神和人格力量震撼了大众。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再说一说课文中是如何评价霍金的,把霍金称为什么?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完成填空练习,如:霍金是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一个(),是一个()。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再简单对霍金进行评价,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单揭示,这样,学生通过读——思——练,纵观全文,把握中心。

  三、读、思、悟结合,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一)多样化阅读,促使学生悦读

  阅读的方法很多,常说的有扫读、精读、推断读,构建互动课堂,阅读方法还有赛读、表演读等。对于《轮椅上的霍金》的朗读,就可以让学生采用表演读的方式,促使他们走进文本中的人物,用心灵和主人公对话。如女记住采访霍金的一段,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扮演女记者,向“霍金”提出问题,一个扮演霍金,和女记者“对话”,体会女记者提问时的心情,以及“霍金”的内心表现,从而更加了解霍金。

  (二)品读,领悟文本真谛

  教师提出对课文理解方面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体会和领悟文本真谛。如命运让霍金失去了什么?在女记者、一般人眼里,认为霍金失去了什么?女记者提问后,为什么现场鸦雀无声?等的问题,促使学生真正走进阅读文章中,不再局限于读通的层面,实现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的双重功能。

  (三)以写促读,实现读写结合

  传统教学,割裂读和写的关系,使语文教学呈现块块教学趋势,而新课标明确规定“读写结合”,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训练后,引导学生写作训练,也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方法。如“以轮椅上的霍金,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话,显然,这个写作任务相当于读后感,通过写作,使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与霍金对话,与霍金进行心灵的沟通。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与低,阅读教学,应通过任务的设计、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真正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得到升华,情感受到熏陶,语文阅读教学的课改之路,就在我们自己脚下,改革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作者:许功言 单位:江苏省盱眙县观音寺中心小学

语文教学论文5

  一、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

  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中小学也在不断的新建多媒体设施,多媒体教学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也越来越普遍。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社会经历不足或经验的缺乏,对于语文的有些内容难以理解、无法想象导致学生感觉语文难学的心态,然而,多媒体技术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教学信息,结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主动积极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也可以使学习集中注意力,激发表达欲望,与教师形成互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较之传统的语文教学,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生具有喜新、好奇、求趣的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出与教材相适应的情境和氛围,可以提升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兴趣。它对于涉及有关景物的课文内容的教学尤其有独特之处。传统的语文教学,对于景物的教学,普遍都是教师口授,学生通过教师的口授想象教师描述的景物。但是如果课文所讲述的景物是学生普遍没有见过,或者很难见到的,学生会难以理解及想象。例如教学郭沫若的《白鹭》,对于难得一见的白鹭,很多学生没有见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学生往往无从想象白鹭的形象和动作细节、难以意会作者所表达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情感。如果从互联网上搜索有关白鹭摄影作品和一些视频素材,用power point或flash等软件制作成精美的图片或动画作为教学课件,图片和视频动画可以直观的表现白鹭的外形特点,结合教师的随机讲解,就可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画面中,去身临其境地感受白鹭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体味作者所描述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情感。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既增加了学生的愉悦感、现场感,激发了求知欲,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二)启迪思维、突破重点难点

  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如何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突破是关键。而多媒体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新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科普作品《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时,学生对科普课文中的“赤道”、“超音速”、“俯冲”、“流星体”等自然知识,因缺少直观感受较难理解。教学中如果利用flash将相关内容制作成动画片,以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示出“老鹰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往下飞”的动作过程,通过动画向学生展示超音速到底有多快。再比如,教学说明文《松鼠》时,教学中利用flash将相关内容制作成动画片,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清晰的展示松鼠的动作、行为上的特点,还有外形特点。学生通过动画片的视觉形象直观的看到实物及过程和教师的适当解说,不仅能感受科普作品语言的准确性,而且,思路也会豁然开朗,将原先的学习障碍一扫而空。

  (三)丰富信息、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教师的'传授,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或信息,教师最基本的授课形式是讲授法,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理解文章,重难点都可以讲到,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灌输性教育,缺乏学生的参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上的应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有了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学习的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地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己思维的独创性。如识记生字、理解或背诵课文、表演对话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优势进行人与机、生与生、师与生等方式的交互。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很有趣味性的小练习,大大增加学生探究,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例如,在《快乐少年》、《我的学习生活》之类的写作训练中,学生就可通过迁移,产生对比或类比联想,从而抒发自己的生活、学习感受了。

  (四)突破局限、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练习,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提高学习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摆脱了单纯口授或局限于应用传统媒体进行讲授的方式,改变了传统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运用现代视听媒体进行讲授,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形象、生动、动态、直观、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课堂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图形、动画比语言更直观、形象,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和移动、颜色的变换更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因此,合理利用多媒体能促进学生对概念、定理等的理解,从而增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手段先进,教育理念落伍

  现在我们有很多的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都是优中选优的讲课兼电脑高手,语文教学中花样频出,亮点多多,但遗憾的是,有些课看起来很花哨,讲台下的学生却似乎不为所动,甚至打起哈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虽然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巴“满堂灌”的课堂,已被声、光、电、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但是,与这种教育手段的先进相比,有些授课者的教育理念却显得落后了。

  国外一位社会学家有一句广为引述的警言说:“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的人手中变成废纸一堆。”教育“硬件”的改进、手段的丰富,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发挥,要取决于教育者教育理念即“软件”的新旧。如果“软件”落伍,那么,“硬件”作用再好也是有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理念先进与否,对教育的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美籍华人陶宏开已成功帮助300多名孩子戒除网瘾,他的秘诀不是高科技手段,而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但有一些教师只是借助了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却仍然是墨守这传统教育的陈规,老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仍然我行我素,这只不过将“人灌”变成了“机灌”,换汤不换药。有人说:“语文教师成了简单的电脑操作员”,有些教师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没有准确、完整的理解。语文教师的传统教学,常常在教室里利用粉笔、黑板和投影仪等教具组织教学;多媒体语文教学不过是利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软件(教具)来实施。教学软件是一种辅助手段,它不能代替教师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情感交流,相机诱导,适时“调谐”,该怎样发挥仍怎样发挥,不能因为使用多媒体软件而影响贯彻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影响教师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的发挥。

  (二)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负面影响

  多媒体教学使用的主要群体多为青年教师,部分教师利用其擅长计算机能力的优势,过度强调了课件的制作技巧和课件表面形式的华丽,忽视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忽视了教学本身目的的表现,在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能力不足。过度的依赖多媒体教学课件,如出现多媒体教学设备故障,停电等意外情况无法正常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则无法再继续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处理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差。也存在一些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以讲述解说为主,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及“人”与“机”之间的交流,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由于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呈现的内容多且由于教学时长的原因,教学速度快,学生不能充份的理解和论证课堂设问及课堂内容,不利于学生的论证及逻辑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板书会相应的较少,内容的丰富,相应的课堂提问也会相应减少,学生忙于各种操作内容的切换及课堂内容的消化,常常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及讲课速度。同时,多媒体教学使用的多媒体设备需要较暗的环境投影,容易导致学生上课疲劳,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课件的质量有待于提高

  多媒体教学的越来越普及,但是很多语文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却不是很高,应用相应软件制作语文教学课件的能力较低,制作出来的语文课件与理想的效果相差较远,不能很好体现出课程内容,因为课件的质量的不高,无法很好的表现课程内容,学生抓不住重点,反而学习效果不理想。使最后的教学成果事倍功半。

  目前多数的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大多倾向于使用PPT来制作语文课件,但是作出来的语文课件只是把传统教学中的粉笔板书变成了PPT,显示屏替代了黑板,光标替代了粉笔,鼠标替代了教师的手。如此制作的课件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差别不大,一开始学生可能还会觉得新鲜,多了也会觉得枯燥乏味,难以体现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表现的特点。

  (四)多媒体设备使用方面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作为先进的新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中小学的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普遍,学校也在多媒体设备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在多媒体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方面,都有着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多媒体设备的高效使用和能够持续的使用。然而,由于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不熟悉而违规操作造成多媒体设备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在设备维护方面也过于随意,没有按照规定定时定期维护造成多媒体设备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多媒体设备损坏后在维修方面由于有些学校没有专职的维修人员,设备损坏后也迟迟得不到维护和修理。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

  三、辩证的看待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有优点,同时也有缺点和不足,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多媒体教学。对待多媒体教学我们需要理性的审视,辩证的看待,合理的利用。利用好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真正发挥这一教学手段的优势,避免这一新的教学手段的缺点。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根据课程的实际教学需要来适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使学生能真正的高效学习,让多媒体教学这把“双刃剑”能真正为学生劈开学习路上的荆棘和障碍。

语文教学论文6

  一、创建阅读情境,诱发学生参与阅读对话

  x从整体对阅读文本有个初步的认知,总结作者写作的思路,即:阅读文本写的是什么,想要表达的什么?是怎么写作的?并让学生在教材中相应的位置做记号。其次,播放阅读文本相关的图片,构建一定的情境,再让学生结合图片来进行细致的阅读,品位阅读文本中的内容,感悟作者为什么以“前方”为标题,体验文本中作者的理想以及对精神家园的追求。这样为学生创造平台来促使学生与阅读文本以及作者进行对话,提升学生对阅读文本了解和掌握的深度。

  二、开展阅读体验活动,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技能

  新标准下的教材中设计了很多阅读实践活动内容。一般这些阅读时间内容都是和前面教材内容相对应出现的。同时,新课改不断强调阅读的活动体验,即:通过开展一定的阅读实践活动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思考和探究,最终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和技能。鉴于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结合高中生的发展特点来开展阅读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阅读活动中,渗透相关的人文素养、欣赏、阅读等内容,为学生语文素养和技能的形成和提升提供后盾力量。如:在学习《相信未来》阅读内容之后,笔者开展“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其活动的内容较为广泛,可以是阅读讲述、阅读欣赏、诗歌改写、诗歌朗诵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特征和爱好来自由的选择参加内容。大多数学生为了参加好这次活动都翻阅了不少相关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形成了一定的欣赏和阅读能力,同时他们为了能够更好的阅读、朗诵以及写作,对相关阅读文本的内涵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这样一来,学生对于阅读不再是恐惧,而是融入自我的情感,将自我与阅读文本相融合,升华了阅读课堂教学。

  三、倡导个性化阅读,拓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范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现今是创新时代的社会,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元素。个性化阅读则是鼓励学生在参与阅读对话时产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或者感悟,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的催化剂。同时,个性化阅读不同程度的拓宽和延伸了课堂教学的范畴,突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局限性,推动了阅读文本内涵、韵味等内容的.多元化发展,深化了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如:在学习阅读文本的最后一个课时,笔者结合阅读文本的写作形式,适当的延伸阅读,即,让学生尝试探究式的阅读。进而,在探究阅读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而这时候的感悟和体验即是个性化的阅读。此外,笔者还开展一些和阅读相关的阅读表演活动来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个性化的体验。总的来说,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技能的最佳途径。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入探究《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阅读文本内容来创新教学手段,以多元化的方式来推动阅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技能,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语文教学论文7

  【摘要】语文是一门必学课程,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学生思维能力及语言能力。从中可见,语文实践教学十分必要。以“互联网+”为背景,着重分析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创新,希望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不断完善及更好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一、保证基础设施配置,实现实践创新

  处在互联网背景下,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要把握机遇,实施变革,迎接挑战,需要完善基础设施配置,只有充足的基础设施及资源教学才能切实进行教学活动的创新。如通过完善的多媒体设施,教师改变了以往“黑板+粉笔+课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提升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水平及质量,逐步健全硬件设施,提供充足的软件资源,为语文教学创新提供物质条件。当前许多职业学校强化了投入力度,提供充足的硬件设施,确保课间资源的充分,营造多媒体教室,建立校园网络,借此加强基础设施构建,促使语文教学创新。同时,还需要改革教学资源,如针对语文教学,构建专门的数据库,如此,教师可通过数据库迅速找到有关教学资料,更好地教授给学生;学生可利用数据库投入自主学习活动中,丰富知识层面,借此革新语文教学实践。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互联网技术逐步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教学活动无时空的限制,拓宽了课堂教学层面,特别是现在远程网络技术的使用,能够借助图片、动画等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些时候还可以进行远程视频教学,让学生在家便可以进行课堂学习。延伸情境,搭建口语训练“大舞台”,进行口语交际。如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一些历史故事,如果能在课堂上展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将能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强化其对语文的理解及记忆。所以,教师从远程教育资源中汇集一些故事的背景资料及历史片段,同时绘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无需详细讲解课件内容,仅设计成“课本剧”,引导学生来表演,把小教师变成小小的舞台。回访历史故事,表演“课本剧”,切实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热情,学生于表演当中还配合自身语言,尽量使口语的表达满足角色的需求。且此种学习方式不是单一的教授,师生间互动起来,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拓宽了语文教学的范围,教学不受时间及地域限制,这是实践教学的一大进步。另外,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计算网络信息手段的使用,知识不再枯燥,通过声音、图片及视频等形式将上述知识呈现给学生,调动基础知识薄弱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及激情,让他们高效获取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趣味性

  因为传统课堂沉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语文与其他文科课程有所不同,更注重提升职业学校的整体实践能力,所以,一定要改革教学理念及模式。为高效开展课堂教学,中职语文教学需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可通过多媒体设备及技术来强化教学情境的设立,可将一些游戏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做游戏当中调动其语文学习兴趣。如强化学生对语文词汇的理解及记忆,以设置“我比画你来猜”的游戏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及兴趣。在整体教学当中,学生均主动参与其中,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在猜词汇当中,许多学生加强了对词汇的理解及记忆。教师还可以指定专门的.电子课件,于课堂当中播放,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而丰富,教师在编制专门电子课件过程中,注重掌握重点知识,让视频时间尽量少,把教学重点知识融入到视频中,用作中职学校学生学习。此外,在电子课件教学当中,一定要强化对不同知识点的概括,把不同知识内容串联起来,生成系统性的知识点,让中职学校学生更好地了解其中知识点,如列出部分常见语文词汇,协助中职学校学生更好地理解及把握语文知识。

  四、结语

  处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一定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主动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及各种教学资源来获取信息。在基于生动性及延伸性的基础上,提倡所有学生积极融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更好应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挑战,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资源获取操作及利用的经验,这是后续工作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而教师还应看到一点,互联网也有局限性,主要坚持传统教学,配合互联网教学,展现语文语言的独特魅力,防止教学误区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婧.“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技校语文教学研究[J].职业,2017,(15):113.

  [2]陈芳.论“互联网+”时代下职业院校语文教育的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6,(4):104.

语文教学论文8

  一、阅读目标的渐进

  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综合分析初中语文特点制定渐进式阅读目标,即阅读教学注重体现阶段性特点,通过完成不同阶段的阅读目标,逐步向整体阅读目标靠近,以此逐渐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热情,激发其学习兴趣,为高效的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1.结合初中语文教材制定渐进阅读总目标

  义务制初中语文教材由很多选文组成,但是这些选文的渐进性表现并不明显,因此,为了保证初中生建立较为系统的语文知识体系,教师应注重渐进式的阅读指导。首先,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实践中,应充分把握教材特点,根据学生对语文认知和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阅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编写渐进式的阅读提纲,以此确保其落实到实际的阅读实践中;其次,教师在渐进式阅读实践中应重点把握渐进式阅读特点,注重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经过大量实践证明,渐进式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过程的循序渐进,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渐进的跨度和节奏,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

  2.结合教材单元制定渐进阅读单元目标

  观察初中语文教材可知,其主要根据不同主题划分单元,单元之前的衔接性和渐进性较差,因此初初中语文渐进式阅读实践研究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褚光中语文教师有必要以单元为单位制定渐进式阅读目标。首先,教师制定单元阅读目标时应严格遵守渐进性原则,并不是要求目标涵盖内容面面俱到,而应主次分明体现层次感,从而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其次,注重单元阅读目标的分解,这是体现渐进式阅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在综合考虑不同单元特点和阅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阅读技能训练、基本知识划分到不同单元中,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加以重视,通过采用讨论、辩论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完成不同单元渐进阅读目标;最后,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渐进式阅读教学前后衔接性较强,因此为了保证其有效的实施,教师应区别对待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针对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辅导,例如为其补课,帮助其复习等,进而使学生在每个环节均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地实现渐进式教学目标。

  3.结合文本内容制定渐进阅读课时目标

  把握不同文本的阅读目标关系着渐进式教学的效果,决定着教师能否顺利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为此,教师应根据文学作品类型制定课时阅读目标。另外由于文学作品较为重视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制定的课时阅读目标应要求学生认真体会文本语言特点,体现文本内容抒发的感情。例如,阅读小说作品时,教师应让学生思考文本内容体现的感情如何等。

  二、阅读指导的渐进

  1.明确阅读指导目标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实践中应明确阅读指导目标,并注意与日常的阅读教学活动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尤其应避免运用满堂灌的不良教学方法。教师进行渐进式阅读指导时应清晰地认识到,阅读并不是要求学生孤立地理解某篇课文,而应触类旁通掌握渐进式学习方法,体会渐进式阅读的真正内涵,培养其语文阅读兴趣,提高其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最终实现初中语文渐进式阅读指导目标。

  2.制订学期主阅读计划

  制订学期主阅读计划主要包括列出详细的阅读要求、阅读具体安排和阅读评价规则三方面内容,其中阅读要求应仅仅围绕教材内容,并以讲读课文为主。首先,教师应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渐进式阅读教学,例如将阅读课安排在周三课时;其次,上阅读课前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并列出预习要求,例如要求学生注意作者简介、对课文内容进行全面的把握,并做好难点的标记等,为在课堂上进行阅读交流腾出时间;最后,学生阅读结束后应举行师生间互动交流活动,选出小组代表让其发表阅读感受,并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疑难问题。

  阅读具体安排环节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列出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制定不同阅读主题的阅读目标,最后对阅读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时需要依照评价规则进行“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的评价,其中通过阅读,将学生能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能够初步把握评价为合格,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地概括出文章内容,且能清晰地认识文章结构和思想则评价为良好,如学生不但能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结构、思想,而且还能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则评价为优秀。通过阅读评价追踪渐进式阅读教学成效,能够及时发现阅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调整,为渐进式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总结

  阅读是掌握初中语文知识的重要方法,对学生今后语文的学习影响深远,为此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积极开展渐进式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养成自觉阅读习惯,不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教学论文9

  摘要:语文是研究汉语的特定学科,从小学开始便便随着我们的整个学习生涯,小学语文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奠基阶段,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语文课中老师的语言往往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同时老师教学语言是否得当会直接影响到课程的讲授,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对此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找到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从中可以启发老师,不断的改进自身,用得当的语言启发学生,提高课堂的效率。下面是我对这一问题的一些看法,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体特点

  一、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相关背景

  (1)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

  语文是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帮助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掌握我们的母语,以及从价值观等角度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语文的教学目的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学习语文可以帮助学生不断的了解祖国文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使用母语,从而更好的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好的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教学语言的作用

  1、小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其心智发展处于成型阶段,老师的语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而老师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在课堂之上,课堂教学语言便是其主要变现形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老师的教学语言使用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2、正确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减轻老师的教学压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明白课堂知识,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这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是双赢的,可见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

  课堂教学语言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少人开始关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在我们的调查研究总结之后发现,教学语言特点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主要有语言的艺术性、语言的情感性、语言的生动性、语言的可接受性以及语言的规范性五个方面。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言艺术和我们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能力,同时也是学校等相关部门对老师的新要求。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语言学科目,它是研究我们汉语的重要课程,为此语言的艺术性在语文课堂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的不同课程在授课的过程是一样的,都会涉及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具体在课堂环节中提问是老师和学生交流互动最为广泛和常见的方式途径,老师和学生之间是有距离的,这是不得不承认的,毕竟所处的年龄、位置不同,但是艺术的语言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使老师更加了解学生,明白学生需要的;学生也可以更深刻的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以使自己更加努力的去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课堂教学语言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其本身就是人情感的具体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老师必须要充分展示语言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课堂语言之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让课堂语言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服务;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主要的内容就是故事,故事的情节都比较丰富多彩,而且再加上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在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接受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教学需要用语言去给学生解释清楚,这便要求老师课堂中所使用的语言必须具有生动性的特点,生动的讲述课文知识的内容,以使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学到知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以及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老师提高自己教学语言的生动性途径有很多,比如说使用多感官教学法,充分调动眼、耳、口、手、脑,乃至鼻、舌等参与学习,其设计是用不同的信息形式展现相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中由于有许多有趣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应用这样的方法,将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将抽象化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语文教学由难到易,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变的越来越简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主动性。

  (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

  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意思是让学生可以接受,可以理解老师所讲授的课堂知识。小学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学生的三观正处于形成期,而且学生的智力、心理都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不到位、并不准确,需要老师对其进行必要的介绍和说明,但是老师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语言,不可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语言文字,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要充分考虑到语言的可接受性,让学生可以理解自己所说的话,所讲的知识内容。

  (5)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就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使用的教学语言必须是规范的,符合学校以及相关部门的相关规定,不可以出现违规等现象。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各方各面都会潜移默化的受到老师的影响,因此老师必须要注意自己在课堂之中的一举一动,要处处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可以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不断的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以使自己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小结

  语言是一种艺术,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话语,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的教学语言,它的选择和使用都是需要注意的,老师必须考虑到相关的实际情况,了解自己面对的学生群体,从而选择合适的课堂语言,给学生讲解课本知识,展示当代老师的魅力,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课堂语言的选择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知识内容、学生群体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而不断的提高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万少敏、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索[J]、赤子(中旬),20xx年第8期

  [2]蓝长秀、探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新课程(下),20xx年第3期

  [3]严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D]、浙江师范大学,20xx年

语文教学论文10

  【摘要】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和勃勃的生机,语文课程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必修选修模块内容纷呈,学分管理既突出语文的基础性,又能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令人耳目一新;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各种新的教法、教学理论如雨后春笋一般。但是,教学改革毕竟处于初始阶段,对于我们的绝大部分老师来说仍然是处置摸索阶段,普遍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困惑。本文旨在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以和同行共勉。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改革 继承传统 课堂活动 学法指导

  1 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1教改实践脱离实际,完全否定教学传统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理念大体符合实际,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但是,选修必修的课程结构确立,使得必修的基础性内容不足,选修不便操作实施,对教师的要求过高等脱离了实际。另外,许多老师用“全新”目光看待新课改的语文教学,认为新课改的语文课应该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我们看到,各种花样翻新的教学形式充斥课堂,由新课标、新课程衍生出的新理论、新教法也比比皆是。这些新的教学形式和“科研成果”完全否定了教学传统,传统教学中优秀的东西也一并抛弃。

  1.2“活动”把控不当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重视学生“活动”,用活动推动语文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师生在课堂内外的活动中形成互动的关系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最显著的特征。但是它的设计、组织以及形成实效是很难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变成为讨论而讨论的作秀式讨论、撒手不管的放羊式讨论,或蜻蜓点水、刚一展开立即结束的浅薄式讨论。也有不少老师不重视语文综合实践课,或在上该课型时,把它上成了社会实践课、班会课、历史课或“四不像课”了。

  在我们的现实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发现有些老师片面地追求课堂的“热闹”,让一些无效的学生活动冲击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如,有一次听一位教师上《荆轲刺秦王》,她开头是一番感人肺腑的导语,再是简单地解释字词,然后进入重头戏“课本剧”演出,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话剧《荆轲刺秦王》,最后由学生评议谁演得好,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都“动”起来了,而且似乎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演课本剧本无可厚非,但曲解了课文的寓意,把课文改编得面目全非,使之庸俗化,类似“戏说”之类的闹剧,如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怎能不令人啼笑皆非?如此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怎能不会让人们对新课程改革产生困惑?这种片面追求“热闹”课堂教学藐视“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教学活动违背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

  1.3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忽视教学效果

  广大语文教师经培训学习后,对新课改在理念层面的认识基本到位,但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仍存在不少问题。机械的实践新的课程理念,过于注重花哨热闹的课堂形式,不重视教学的实效,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有调查显示,教改区和非教改区的学生相比,教改区的学生无论在知识、能力方面,还是在探究精神、人文素养方面都没显示出优势。责任当然不能归咎于教改本身,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没有教学的效果意识,缺乏对课堂效率的研究。

  1.4过多追求教法,而忽略学法指导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语文教师把精力全都放在如何备好课、如何设计课堂教学、如何运用教学策略等方面.而很少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没把学法指导放在重要地位,这不能不说是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理解不到位。

  2 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语文教学应在继承中稳步发展

  语文系汉语言文学,它根植于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土壤之中,薪火相传以至于今。语文改革当在继承中创新,在扬弃中发展,一切改革都应该立足于语文的实际和国情、省情乃至校情。守正然后出新,颠覆性的改革、过度的超越、矫枉过正的实践,必将使新课程改革受挫乃至失败。

  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优良传统,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广大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而不断发展,积累了不少可以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扬光大的宝贵经验。如魏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自习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的“四式教学法”,又如如我们已经娴熟掌握的启发式、点拔式、讨论式等。这些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着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为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语文教学改革并非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教师也不必用否定传统的“全新”目光看教学改革,更不能忘记传统的、实践证明有效的教法。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把握教学的目标意识和原点意识,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教学目的只有一个。花哨的形式、热闹的表面现象不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必然。切合实际,符合语文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发展的做法才是科学的、正确的;盲目借鉴,照搬国外做法,割断历史是不可取的。过去个别学校“统一教案,灵活操作”的施教模式当今仍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保证基本目标的实现,避免由于同年级教师素质不一导致的学生素养缺失。

  2.2科学运用“活动”推动语文教学

  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一改以往教师“独霸”课堂而造成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了,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的接受知识了。这种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学习情境的课堂教学活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它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进。我们应大力提倡和推广这种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和学生特点,既生动有趣又高效艺术地将文本学习转化为一个个活动或者教学细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提高是实施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活动中,学生主体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易于生成,综合能力得以锻炼,而教师对活动的设计、调控、引导也彰显其“平等中的首席”主体地位。学生的课堂讨论活动,一定要及能够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理念,又能够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科学的讨论方法,达到实效的讨论目的。 在综合实践和应用实践活动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活动”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排练后的演出,而是学习中的真实事件。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活跃课堂气氛的调剂品,而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核心。语文学习活动不应该是少数优秀生得意洋洋展示自我的舞台,而是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吸取营养茁壮成长的土壤。语文学习活动必须有提高语文素养的实际效果。

  2.3把高效、实效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课堂组织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选修还是必修,无论是课文教学还是练习测试,无论是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教师传授……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启迪,习惯上有改进才是目的所在。一句话,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原点、终点,也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语文比其他学科课堂教学更容易翻出一些新花样,如热热闹闹的课本剧表演、轰轰烈烈的合作讨论、旁征博引的扩展迁移、刻意而为的启发互动、随意无义的多元解读。语文课在其他学科教师的眼中俨然成为“大杂烩”“小品课”。鉴于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无效的课堂形式不是教学改革的必然特征;过程高效,结果实效才是教学的根本。

  因此,我们当树立“高效、实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之前,我们要明确通过教学让学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采用何种教学形式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课后要反思教学效果。当讲授能快速促进学生科学高效地发展且学习内容也适合讲授时,我们为什么不采取这种形式呢?

  2.4学法指导是教法研究的关键

  学法指导主要引导学生研究如何学的问题,探讨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语文能力主要是习得和学得的,研究“习”和“学”的方法特别重要。由于语文学科的复杂性,我们既需要和学生一起探讨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也需要人为地把语文按板块分成几个部分分别探究其不同规律和学法。我们要具体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听课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早晚自习的方法、复习应考的方法和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演讲的方法等语文实践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研究学法比教师研究教法更重要。学法指导旨在使教与学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还应根据掌握的学生语文学习心理以及具体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倾向,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寻求语文教学效率和效果。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捕捉教育契机,调节、锻炼学生心理,使他们热爱语文,拥有语文学习的热情。方法比知识重要,状态比方法重要。当学生以一种痴迷、高昂、执着、上进的状态学习语文时,他就会主动探索方法,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学法指导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实效的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教师在备课、实施教学等活动中把它放在重要的地位。当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有实效时,语文教学也就达到了“无为而治”高境界,也就水到渠成的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实施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但已势在必行。站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要一如既往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以上是我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在此与各位同行交流砌磋,以求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期望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能少生一份困惑,少走一些弯路。

语文教学论文11

  中职语文教育作为中职公共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工具的掌握,同时“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遗憾的是,当前中职语文教育面临着被边缘化的趋势,学生厌学情绪强,学生普遍更注重对专业课的学习特别对热衷于考级、考证,而不予重视作为基础课程的语文课程。这一现象引起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反思,究竟是何原因导致语文教育被边缘化?本文主要从导向型教育改革思路出发,探讨以人文素养培育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方案。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一、中职语文教育导向型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导向型教育改革的内涵

  导向型教育改革是指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确定一定的目标,把握一定的方向,以目标是否达到、方向是否偏离作为教育改革成败的衡量标准。导向型教育改革的意义在于,能够明确改革思路与改革方向,使改革方案更具可执行性,而不至于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

  (二)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基本导向

  当前大学语文教育亟待改革,这是大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识。一般来说,常见的建议有如下几种:第一,教育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这一观点,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也应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第二,以专业化为导向;第三,以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为导向;教育改革应遵循“以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表达交流等语文应用能力为核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基本路径。

  可见,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就语文教育改革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案,且均以导向型教育改革为基础,体现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育改革方法论上的提升。

  二、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以人文素养为导向的必要性

  中职语文教育改革应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基本的改革导向,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必要性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

  20xx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语文教育应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中的人文性即强调了人文素养的培育。中职语文教育改革是建立在现有机制上的反思与完善,突出人文性并不意味着淡化工具性,而是在人文素养培养与实践能力培养之间寻求平衡,并为中职语文教育探寻到良好的切入点,提高中职语文教育改革的成功几率。

  (二)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需方特点。

  中职语文教育的接受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逐渐趋于成型。中职学生们存在提升人文素养的主客观需求,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而不是做一个仅仅有技术的人,应符合多数中职学生的心理。

  (三)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

  以人文素养培育为导向的`语文教育改革符合中职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片面强调语文教育应服务于中职学生的就业或专业,会导致语文教育承载过多、过度的其他职能,导致语文教育背负过于沉重的压力,强化了学生的厌学情绪。相反,语文教育应建立在对语言文学的审美基础之上,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快乐、心得、体验,而不应使语文教育过于工具化。

  三、中职语文教育人文素养导向改革方案的落实

  中职语文教育改革应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基本导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围绕人文素养培育,确立基本的改革路径与方案。结合中职语文教育工作实践,笔者对以人文素养培养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之推进突出如下建议:

  (一)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拓展阅读面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很多著名作家都有终生阅读的习惯。阅读在中职语文教育中应居于核心地位,一方面,语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阅读材料的内容,另一方面,阅读不仅仅意味着信息的接受,也包含着信息的过滤、消化、反馈等阶段。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当前中职语文教育依然停留在对语文教科书中相关文学作品和篇章的解析与审美上,忽略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育的过程固然需要对一定的数量的美文进行解析与评价,课堂教育中教师所提供的分析范本是有限的,学生必须掌握自主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一个有文化品位的人。

  (三)注重教育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中职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其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内外兼修的文化人。课堂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则应通过角色转换,由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倾听者,师生之间可以自由地畅谈有关国家、民族、社会、生命、爱等一切话题,使学生的人文情感被充分激发,使学生从“学”到“说”,从“接受”到“表达”,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人文体验可以得到增强。

  总之,导向型教育改革应作为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能够使中职教育改革目标明确化,更有利于达到改革目标。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阅读量的提升、阅读面的拓展,并在课堂教学、课后交流等场合,增强师生互动,教师应倡导、鼓励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交流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人文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保持终生,真正做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

语文教学论文12

  一、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语文老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使学生成为探讨和学习知识的主体;综合性学习就是给学生留下更多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他们不断巩固自我,发展自我。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学习中,语文课堂更注重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式的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共同解决难题,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运用综合性理念,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科的相互融合,更加喜欢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将文学与社会搭配,将艺术与语言结合,在全方位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他们学习素养的形成。

  二、促进综合性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效果更好的措施

  (一)语文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运用综合性理念进行教学时,老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内容和重要性,保证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要树立综合性教学观念,将综合性教学观念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生而言,正是获取知识、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运用综合性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发挥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最大效力。例如:立足综合性语文教学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不同学科类的文章作为提升他们阅读能力的手段,并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划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后对阅读理解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答案,提高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将课程资源进行扩充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比较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有效的资源,将课外资源与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将教材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最优的教学方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课堂;教师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开放性的数字、网络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鼓励学生积极实践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理论是基础,实践则是关键,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促进学生走向创新之路。在综合性学习中,实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例如:对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人物故事,将其编成舞台剧,并安排学生进行表演,从而促使他们理解课文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于学习的科普类文章,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科学技术进行了解,让学生利用电脑去查询相关的知识,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对语文的认知能力,从而发挥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效能。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综合性教学理念是必然的选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将综合性教学理念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存海 单位:甘肃省永登县民乐乡官庄初级中学

语文教学论文13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原因分析

  (一)教师过于强调灌输教学,学生参与愿望不强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提出重要要求,但是在当前部分地区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仍然固守陈旧教学模式,以满堂灌输方式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在这样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唾沫漫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由于缺乏有效师生互动,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成了被动听讲边缘化角色,不利于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不仅如此,在这种单向灌输模式中,学生思维能力、协作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二)信息教学手段运用受限,教学形象程度不高

  在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眼中,信息化教学手段只是花架子,没有多大用处,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较少使用,即使偶尔使用也只是陈品课件昙花一现,对其使用时机、频率、内容等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导致其成为了教学活动装饰品。也有教师自身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匮乏,索性在教学活动中弃之不用,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走上讲台,这样教学手段无法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和丰富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教学成效提高。

  (三)学生学习技巧相对匮乏,学习效率提升不快

  掌握较多语文学习技巧,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实现事半功倍效果;反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如果不得要领,缺乏技巧,则会降低学习效率。许多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已经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直接灌输,而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在学习中技巧性较低,这样状况也制约了学生学习效率提高。

  (四)忽视学生积极情感培养,内在动力明显不足

  积极情感是高中生全身心投入学习重要动力,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略了这一方面,没有将情感因素充分融入到语文学习中,忽视了学生内心感受,没有抓住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学生内心情感动力不足。这样会使学生逐步失去对语文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严重厌学情绪,不利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最终加剧了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象。

  二、有效突破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困境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四方面不利因素,广大语文教师应当痛定思痛,认真分析教学活动中每一点不足,并进行逐一纠正与拓展,逐步走出教学困境,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一)优化语文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参与愿望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有强烈参与愿望,不再满足单向接受教师灌输,他们思维需要活跃起来。教师应当引导他们积极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使其成为学习主角,并以其为中心组织和开展整个教学活动。首先,凡是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内容,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大包大揽,通过这样方式活跃学生思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进度与效果,在适当时机给予重难点点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困局,实现学习活动快速推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空间,例如在复习教学环节,教师反复强调相关知识点,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按照分门别类、各司其职方式,安排一些成绩优秀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讲解,则活跃课堂效果要明显好得多。另外,凡是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不同观点地方,教师都要抓住这些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发掘、交流、辩论,最终明晰问题答案,这样方式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再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容器,而是要尊重学生参与欲望,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模式优化与改革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融入其中,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二)引入信息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形象效应

  近年来,随着各地高中办学条件改善,多媒体已经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必备工具。对于这一手段,广大教师要端正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多媒体手段作用,尤其是要认识到其影音展示功能不仅对于补充课堂教学容量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营造氛围、活跃气氛方面效果非同一般。广大教师不仅要正确地认识这一手段作用,还要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使其作用发挥至最大。

  (三)给予学习技巧指点,实现事半功倍效果

  即使是高中生,仍然有许多学生在学习技巧方面较为匮乏,语文教师在教学以及课后辅导中,一定要强化对学生学习技巧指点。这样指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要强化对学生预习活动指点,让学生掌握过硬预习技巧。其次是要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技巧。另外,教师还要指点学生在如何有效巩固记忆方面提高技巧,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脑海中联系成框架,牵一发而动全身,前后连贯,运用自如,提高学习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注重培养积极情感,增强语文学习动力

  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意义重大。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闪光点,及时送上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成功快乐,在积极情感引导下对语文学习倾注更多精力和时间,这对于语文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是极为有利。另一方面,教师要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真实想法,既要对学生存在消极情感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也要对学生给予鼓励,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制定进一步目标,提高成绩。综上所述,造成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现象有多方面原因,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存在不足进行有效改进,从而实现教学成效快速提升。

语文教学论文14

  一、突出人文性的特点,重视“文学教育”的功能

  从时代发展的需求看,当今世界日益激烈的竞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单纯的科学技术竞争,更是人文素质、人文精神、人文眼光的更深层面的竞争。底子薄,文学素养差,又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中职学生们要成为高技能人才,还要注重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播、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人格、旗帜、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通过教育教会学生们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怎么做事、怎么生存、怎么与他人合作共事,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追求人的完美,发展人性、完善人格、陶冶情操。

  二、突出实用性的特点,推进语文教育为生活与工作服务

  面对中职学生们的就业需求,语文教育内容应强调学以致用,重点考虑学生们怎样很快适应毕业后投入工作的需要,这应是中职语文教育的核心部分。中职语文教育要同社会和市场需求对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要思考职校生应该具有怎样的语文素质才能适合市场的需要。这时的语文教育内容把重点放在学生们练习与实践各种实际工作所需的应用文,比如广告、新闻报道、设计说明、讨论记录、笔记及各种报告等。不要重复纸上谈兵的故事,要重在应用,走出课堂,组织活动,参加实践,动手练笔。职教语文教育要与社会、信息沟通对接。现代社会已经是信息化的社会,高科技已经在平时工作与生活中处处应用,学生们要很轻松地适应这样的社会需求,学会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与利用信息,这样才能适应如今职场的工作需求。当然,现代化的生活、生产方式都需要学生们通过现代化的通信工具通话、交流信息,有了这些能力学生们才能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推进,使传统语文教学日益显得尴尬与不适应,探索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将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与流行文化对学生们的影响,给中职语文教育带来崭新的气象和面貌。与以往相比,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重视创造性思维,重视学生们的个性发展,使学生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令其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们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突出职业性的特点,强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应用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突出职业特色可以改变过去语文作为文化课和专业课之间产生的“此厚彼薄”的状况,以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教学方法的调整、评价体制的改革等推动语文课和专业课的共同进步,实现“双丰收”。努力尝试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让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一起在课堂中执教,寻找在语文课和专业课之间寻找合适的结合点,让学生们意识到学生们专业课的学习离不开语文课中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精神的熏陶,慢慢理顺语文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不和谐关系,客观评价各自在教学中的.影响力,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的职业特色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相互合作,共同协作,进而推动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们参与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训练学生们的胆识、口语表达能力与动作协调能力。在教学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们《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应努力为学生们创造这样一个行为实践的机会,让这篇课文变为一部课本剧,要求学生们在课余到网上查找资料,自己策划和讨论写剧本,再进行表演探讨,从而让学生们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收获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而且收获在网上查找资料的技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们进行对《项链》、《窦娥冤》的改编表演,甚至构思《祥林嫂》、《林黛玉进贾府》等创作小品演出,以及《琵琶行》中“琵琶女是白居易之知音还是情人”、《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诚实”的探讨上,在课堂上可举办演讲比赛、主题演讲,进行言谈举止有礼貌和用语得体的教育,教会学生们学习写求职信,掌握求职面试技巧与必要的求职礼仪训练等。这些体验、行为与实践,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丰富了学生们,是使学生们获得职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求职中,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个人良好的风貌展示,诚恳的求职信会给人用心与稳重的深刻印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如地书写报告、信件、说明书、制作图表及流程图,能使学生们快速适应企业生产,使整个生产过程有条不紊,生产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讲授一般的知识,还应在培养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职业化观念的灌输,以学生们为主体,高度重视学生们在广阔的综合的教学空间里参加各种教学活动,想方设法地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气氛,促进学生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

语文教学论文15

  摘要: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之中,应试教育的思想始终存留在各个学校之中,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改革与完善,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构建有效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形态,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主要位置,在本文之中,主要围绕以生为本,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为主要话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以生为本;灵动教学;小学语文课堂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语文是我国的基础文化,在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之中,初期语文学习能够为小学生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以生为本教学模式的出产彻底打破了这一现象,以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为主要标准,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掌握到学习的乐趣和真谛。

  1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

  生本教育的理念源自于郭思乐教授和他同人们所宣扬的精神: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控制生命,而在于激扬生命。在这之中强调的是教学终端是学生,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今后学生的长远发展自从有受的教育和教学,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尊重学生,这是生本教育最基本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所在,通过不断地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本环境,不能仅仅依靠教材进行教学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充分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锻炼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作为教师一定要适当和学生进行交流,逐渐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发挥出学生最大的才能所在。

  2以生为本,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途径

  2.1尊重需求,讲授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本里知识有些学生已经提前预习,或者通过学习已经充分了解,这种课文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支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就是要穿插一些比较实用和有趣的教学内容,打破课本的局限,延伸一些课外与小学语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课本中的一两幅图片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到桂林的美好风光,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自己通过一些课外相关书籍或者是互联网,从中查找一些关于桂林山水风光的图片或者是视频,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要适当鼓励学生多看一些新闻,或者是时政,关心本国的大事,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怀。

  2.2激扬生命,通过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任何教学,都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共同配合,任何一方单方面的投入都无法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关于生本课堂的中心思想以学生为主,作为老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把“教”变为“学”,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释放学生的主体性。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与学生之间所体现的应该是一个良性的互动,教师的教学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找到最好的学习方式,感受到学习的种种乐趣,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产生思考和质疑,将自己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及时反馈给老师。除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动和交流,对于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还有生本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老师组织学生与教学客体,即文本之间的情景交融与认知对话,详细体悟作者透过文字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2.3关注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无论是任何教学,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任何科目的教学都需要教学目标辅助,通过不断的实施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学习的动力、态度、个性、能力都存在很大区别,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差异化的教学任务,可以是识字、阅读或者是写作等任务,依次进行分层教学,指定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例如:可以将一个班的学生根据学习特点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A、B、C,其中A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你有很好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拓展,鉴赏和创造能力,位于B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基础略微差一点,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他们理解,关键的句子和文章的基本内容,C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薄弱,基础也不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这些学生先从抄写,识记这些简单的知识点开始,再逐渐展开深一步对知识的练习和学习,每个层次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和基础都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相互取长补短,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让每个学生都能逐渐的进步,共同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3结论

  总结全文,在本文之中主要针对的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以生为本为教学宗旨,从而构建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不断交流和探索之中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为我国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本课堂”让语文课充满生命活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4:143.

  [2]黄琼.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学文摘》.2013年5月总第83期.

  [3]汤萍.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研究》.2011年第23期.

【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论文11-07

语文优秀教学论文11-10

语文教学论文05-19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语文教学论文(必备)05-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1

语文教学论文[精品]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