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
一、信息技术条件下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学实践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不够深刻,教学内容的价值易被媒体技术遮蔽
虽然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做到积极、主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各种软件和多媒体技术。但是,由于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由此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媒体技术遮蔽医学教学内容的“本末倒置”的现象。1.多数中职卫校教师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简单化为PPT展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还是过于简单,基本上局限于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视线,在PPT的制作上简单采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叠加,并不能真正的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期望的结果是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直观,吸引力更强。实际上却导致学生产生眼花缭乱和麻木之感,不能真正的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过度使用多媒体,也使这种方式逐渐失去了它在学生眼中光环。“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前教学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最为普及的教学形态,然而绝大多数多媒体教学却是教师主导下的基于幻灯片的讲授型课堂,多媒体并未带来教学方法的大改革,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只有28.6%。”②因此,很多中职卫校的教师也苦恼于学生将多媒体教室的授课当成休息时间的事实,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如同“鸡肋”,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2.中职卫校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几乎成为教育技术“炫技”的舞场在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中,各种信息技术和软件的应用添加冲淡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接受教学内容这个重心,甚至部分学校的公开课演变为由任课教师提供教案,学校现教中心提供“研发团队”的技术制作的联合。无论其制作花哨还是朴实,更多的是学校或个人炫耀自己技术能力的舞台,失去“人”在其间的身影。
(二)中职卫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实践,要求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认识和教学方式,但是“绝大多数课堂仍然是教师主导的基于幻灯片的讲授型课堂,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提升了传播效率、丰富了信息的形式,而教学的方式却并未实质性改变,传统的教师灌输变成了现在的‘人灌+机灌’,只是灌的`内容多一些、灌输的媒介更丰富一点而已。”③这样的情形同样展现在中职卫校的课堂教学中,而且因为多媒体技术比传统的板书承载了更多的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更加辛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看到多媒体教室里依然是笔耕不辍,埋头抄写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主动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中职卫校的教师也的确“解放”了自己,但仅仅是身体上的解放———不需要书写,更不需要思考,动辄百度、谷歌,却陷入另一个泥沼———懒于提升自己医学教学革新的能力,多媒体教学似乎只是多加入几幅图片,多复制粘贴几组数据的轻松活,教师专业化发展进入“瓶颈”,医学教学中很多鲜活的影像资料、案例等依旧没有进入到中职卫校的课堂。毋庸置疑,教学设计能力必然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心,提升中职卫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根本目的除了提升教学效果外,更好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进入社会后的各种职业能力。正如南国农先生所示“电化教育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办电教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教育效率,高速优质地培养人才。“”电化教育所关注的,主要不是电光、电声、电控等现代技术本身,而是各种现代技术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④P105这种应用和创新能力也是目前中职卫校的教师最缺乏的部分。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完善信息技术条件下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只有更正中职卫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态度,提升教育技术能力,重树教育责任,才能真正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在教学实践过程里落实培养现代化医疗卫生人才的目的。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中职卫校教师群体学习共同体提高中职卫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培养合格的卫生职业技术人才,适应信息时代对医疗护理专业人员的要求,从而促进卫生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但是,目前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多集中于中小学教师,而且,对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缺乏后续支持,因此,中职卫校更需要借助校内外资源,如现教中心或电教科的专业技术支持和校外专业的引领,对本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更专业的培训。1.学校需要不定期地聘请教育专家进行交流,搭建校内外的教师学习通道通过专业指导,从意识层面纠正教师或“技术麻烦,作用不大”或“时时技术,事事多媒体”的极端想法,逐渐深化对教育技术理论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和支撑的认识。对“人”的关注是教育、是教育技术永恒的追求,教育技术的目的始终指向于学生更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职卫校教师应当转变重技术轻能力或重教书轻学习的价值取向,信息技术不能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所有问题,它只是帮助教育教学过程完善和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中职卫校教师要善于使用工具而不是被工具“绑架”,明确自己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重要角色和地位。这不仅是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完善和提升的需要。2.学校内部搭建教师学习平台中职卫校内专业课教师一般出自医学院校,能准确把握医疗卫生发展的方向和基础知识,但是,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基础能力不容易贴近教育的本质,这与而来自师范院校的文化课教师刚好能相互补充,便于教师自身知识的完善和补充。而公开课也可以变成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基础,现教中心专业引领教师集体备课的过程,在熟悉的校内环境中,教师之间以医学教学内容为基础,相互讨论,彼此促进,中职卫校教师对教育技术的熟练和教育技术专业老师教学能力的共同提升与医学教学内容的结合完美,从而达到“共赢”。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现教中心教师三方可以彼此弥补不足,协作互助。既节省了教育培训成本,又使专业、技术、教学三者有机统一,共同达到促使中职卫校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构建中职卫校师生学习共同体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过程不仅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构建中职卫校师生的学习共同体,让现代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的观念和能力。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一部分,甘肃省内中职卫校学生往往在一年级才开始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对现代信息资源的使用需要教师的指导,然而,要真正树立现代信息化社会的意识,各科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教学过程放置于更开放的环境中,倡导学生和教师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更多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提供学生更多掌握现代技术能力的机会,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中职卫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2
摘要:结合地理教材中典型案例,介绍了地理信息技术适用区域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探索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区域地理课堂教学的应用方式,并以具体实例突出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较一般教学的优势。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地理;技术支持
一、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学生掌握有用且必备的地理知识;强调对地理问题的探讨;在课程中,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掌握阅读、使用、分析地图、地理数据的技能;根据“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学内容能够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有效且牢固的掌握地理知识;要求在地理课堂中,教师需重视创设对学生有利的教学情境。
二、区域地理对地理信息技术的需求
1.区域地理的特点。对于区域地理教学而言,自然环境是教学的重点,区域地理中的自然环境教学不同于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自然环境教学,从知识教学的层面上看,它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强调的是某一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第二,强调区域内各自然环境要素的综合;第三,强调紧密联系区域外的自然环境;第四,强调与区域内的人文要素紧密联系。
2.区域地理中教学存在的困难。根据上述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内容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自然环境教学有一些问题:
(1)知识目标的实现有困难。传统的地理教学,所展示的图表等,多缺乏灵动。各种图件自身的比例尺、空间位置关系,图形和属性数据表格之间的关联不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内容的`认识,对其内容的区域性、综合性等的认知的获得,比较困难。
(2)过程目标的实现有困难。传统的地理教学,教师限于教学时间,往往只讲一些基本内容,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这容易造成学生缺少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学生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不容易提高。
(3)情感目标的实现有困难。对于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的教学,一般地理教学,教师运用图表、文字描述讲解自然环境内容,学生对于二维图形、图像,不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和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区域地理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地理信息技术具备的功能十分强大,但并非所有的功能都适合应用于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教学。地理信息技术选择依据包括以下几点。
(1)在地理课堂中,可以较好地展现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内容。
(2)在地理课堂中,实际操作过程简单、操作量小。
(3)充分考虑学生掌握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三、关键地理信息技术举例
1.数据管理。在地理信息技术中,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具备数据的存储、组织和管理功能。数据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浏览和数据查询等。其中,数据查询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挖掘出地图中所隐含的区域中重要的地理信息,这使得隐含地理信息可见。
2.空间分析。在地理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空间分析功能,其包括叠合分析功能、缓冲区分析功能,网络分析功能等。叠合分析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通过几个图层的叠加,得出新图层。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叠合后的新图层,可以查看原有图层中地理要素间的关联。
3.三维可视化。在地理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包括立体显示和动画飞行。其中,立体显示功能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某区域的地形地势立体显示,使学生身临其境,留下深刻印象。动画飞行功能,可以根据师生需要,将静止的地表自然要素转化为运动的,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类知识。
四、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区域地理教学的实现方式
本文探究的是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
1.提高教学的硬件设备与软件,地理信息技术需要多媒体平台。
2.加强备课,按课程标准,提前搜集准备好课程相关的地理信息素材,以备上课灵活运用。
3.加强上课环节,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可和保持上课的整体感。
4.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地理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作为地理信息技术的实施者,能够熟练驾驭该技术。
参考文献:
[1]郭荣朝.GIS在区域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xx
[2]金志琳.GIS在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
摘要:整合信息技术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之中,采用多媒体设备,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使他们增强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全国范围的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在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能够使其贯穿其中,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与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整合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初次接触到英语这一学科时,往往会因为没有一定的兴趣而不愿意去学。这使得小学的英语授课的要求被提高到一定层次,教师在运用直观性的原则安排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充分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特点,进行有效教学,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衍生之于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备,就是贯穿了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这一理念。当前属于知识经济的时代,运用现代的新技术来促进教学无疑是在教育领域实现一大变革。与此同时,科技的不断更新变化,也在促进着教育的转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措施理念,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欧美国家开了这一先河,这种势头发展迅猛,我国也受此理念影响颇深,现代信息技术尤其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大实现。
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相较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学,当教师传授知识时,口述与板书显得尤为重要。但有的时候,教师费劲写出了重点内容,传统的板书会延长授课时间,总体课时会增多,这时,科技的角色便突出显示了它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设计的安排都需要我们综合信息技术,这样才能有效节约时间,减轻工作量。对于教学的文本、图片、动画、声音等因素,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结合授课情况,能够丰富教学画面,生动直观地表现授课内容,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等方面,予以刺激,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了提高他们的口语,播放英文歌曲和英语音频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在闲暇的时间给他们播放一些励志的美国电影。对于任何人而言,在学习新事物时,有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英语这一科目时,他们可认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教师让学生听单词发音,然后试读,使他们明确发音,这将有效减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意外发出错误读音的现象,并且有效的视频和课件能给小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播放相应的歌曲,对于我们授课内容的导入,也可以添加其精彩的程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现代的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这是不同于传统授课的情景,这对于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小学英语教学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弊处
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下,我们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带给我们的便利,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应用也存在相应的弊端。当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时,在备课的环节可能会节省很大的工作量,但是会出现一些自制力不强的老师去偷懒,呈现懒散的工作状态,同时呢,只在课件的形式上大费周章,而对其课堂授课的实质内容没有透彻地掌控,这将造成学生无法抓住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课后无法及时复习到所学内容,也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种种不良现象。与此同时,教师仅仅利用课件,将一节课的知识贯穿到PPT中,忽视板书的书写,极易造成学生单方面地依赖课件,甚至会有部分学习不踏实的学生,不带课本,只看课件,不预习和复习知识。当教师仅仅通过课件的传授,虽然丰富了教学形式,活跃了授课氛围,但是学生的思维往往只依赖于课件的调动和带领,没有在根本上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所以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制作一份精美的课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将现代的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师授课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的重大变革和创新。
三、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的方法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一教学形式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它也有其存在的弊端,这样的教学形式需要我们进行创新和转变,进以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的适用性。方法如下:
(一)综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授课方式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发挥至关重要,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相应缩短教师的授课时间,节省工作时间,但是并不代表教师就能完全放弃板书的书写,我们需要结合课件,综和重点内容,从而有效传达重点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清楚明白一节课到底学到了什么,从而使他们养成及时复习的好习惯,提升积极性和主动性,重心放在学生身上,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在一起。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我们不能对一些学习效率低的学生有偏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鼓励,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念。再者,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体现于教学课件的设计,课件质量的高低,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能否提高,是有着直接利害关系的。只有经过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熟练运用现代科技进行教学实践,就能有效地促进教学。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新学生旧有的学习理念。作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习惯的养成上,根本不用教师去费多大的心思,学生会自己主动地去学。当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吸引学生学习,提供学生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就能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主动性。
总之,教师单纯地授课,一人主导,而且无法使学生参与其中,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但是当我们将科技运用与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设备,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是使他们增强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时,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且使其贯穿其中,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濮勋姣.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5):15.
[2]杨宏.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5(11).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4
一、信息技术在声乐课堂中的不断渗透
当今世界各类学科呈现多元化发展,而对于声乐教学理论相关研究来说更是这样,如当前的声乐美学研究、声乐声学研究及声乐生理学研究等多种学科交叉研究的现象更为普遍。并且随着当前信息时代的带来,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工作及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人们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掌握外界信息变化,提高学习质量效率及质量,并且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辅助教学工作。而随着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发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以来,信息时代随之到来,随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产生,并被逐步应用如课堂教学中来,其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资源设计、利用、管理,来完成对实际教学过程的优化。另外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下,其在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的培养均效果显著。
二、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利弊分析
传统声乐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言传身教方法,大多是以直接感知为主,并将声乐教学变得相对直观,其特别适合初学声乐者或者对教学过程中一些难点问题的解决,并且因为声乐教学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复杂性及特殊性,因此必须要进行一定的言传身教以做到将声乐教学化繁为简。但是言传身教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学过程存在一些盲目性、专业的特殊性使学生在学习声乐技能的同时也学到了老师存在的一些问题,另外传统的声乐教学过度强调教学过程中模仿因素,缺乏一些对个体发展的功能把握。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教学过程由“启发式”转变为“情景式”
过去声乐教学过程中,大多是使用启发式模仿教学,因为每个人自身所学知识及自身发声器官构造存在差异,并且实际歌唱状态也有着一些差异,因此实际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会出现明显不同。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声乐教学中,教师在面对一些想象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时,可以将“启发式”教学改变为“情景式”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中动画、声音让学生能够置身于歌词声音描绘的情景中去,这样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声乐曲《苗岭的早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花腔部分歌唱时,一部分学生出现笨重现象,歌唱平淡无味,此时教师利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向学生描述这一副景象,但是学生仍然没有很好地理解。而通过一些视频展示,学生在歌唱中明显能够体会到歌词所描绘的景象,并代入一些自身情感,整个教学前后效果明显不同。
(二)使得经典教学得到不断“延续”
对于声乐教学来说,和其他一些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仅仅是很短的课堂教学必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瞬间记忆力,而对于一些记忆力较为薄弱的学生,课堂教学时间就变得有效不足了。但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如MP4、MD等,可将一些经典教学变为“永恒”,并且课后学生一方面能够不断聆听老师所教,而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上课录音的聆听进而找出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制定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在下一次教学活动中予以解决。另外很多学生感觉课后练声和课堂演唱存在明显差别,而究其原因在于课堂上老师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声音的辨别,并且教导学生记住一些演唱方法正确时的一些感觉,而这一种感觉的记忆对于学生来说,确实存在很大难度,而通过一些设备将这些录音记忆,课后学生不断聆听,进而就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独有“延续功能”实现声乐教学的“温故知新”。
(三)使得声乐教学师生活动更加方便
随着当前通讯设备的不断发展,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已经不仅仅限于在学校中了,而是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并且当前的网络视频能够实现多人同时进行,这样课堂中的声乐教学就能够有效地延伸至课后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多人视频聊天来对声乐发展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对自己的演唱作品做展示,这样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的`表现欲望,并且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另外通过大量的交流,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经验总结,学生能够得到更多教师的指导,无疑对学生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意义重大。另外随着“远程网络教学”的发展,首先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名师的指导,并且能够获得更多的一些教学机会。其次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演唱作品上传至名师开设的课堂中,让这些名师进行一些点评指导。最后,对于学生上学途中费用开支及时间节省方面也有着一定作用。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与声乐教学的融合,其不但刺激着音乐教学向着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而且其使得传统教学中的言传声教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及一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要科学、合理,而不能使得原有的优化教学方法演变为一些“机械灌输”。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5
摘要:信息技术在现代各个领域都已经开始运用,一个行业如果能良好的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极大地推动该行业的发展。当下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也是需要此项技术来推动,尤其是高中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上如果与信息技术结合,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解决许多教学中的困难。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教学;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其基础是多样的化学实验。但是在多年的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化学的教学一直不温不火,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所以在职的化学教师和教育界的专家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方式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师看到了转变的可能性。下面论述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不足、作用以及方式。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多方面的应用,我国逐渐开始将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并且推进教育改革,旨在运用先进技术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将来国家发展奠定基础。在政府和教育机构努力加快整合二者的`现状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相结合是一个必定要经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正确方法。并且随着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结合后所取得的成绩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教育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即运用信息技术可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但是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依然发现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革。新型技术的引进需要时间去接受适应,所以可能会存在教师因信息技术的介入而放松了教学要求,降低了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不是便利地改变了所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传统的教育方式同样不能放弃。同时教师应了解信息技术也会存在局限性,不可完全照搬照用,才能保证教学的良好质量。教师也应当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附带产物,避免完全从网络上照搬课件,全程演示课件不与学生交流的情况发生,这样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教师应当谨记。
二、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是所有课堂的主体,教师从旁辅助指导,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具有快捷便利的特点,且信息存储量大,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也能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因教师可从网络上寻找经典的实验案例等,并可运用生动形象的方式用多媒体讲解,使得课程容量相比之前传统教学时的大且更优。所以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能十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化学教育学中的方式
信息技术中的化学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可将其中的有效部分相互结合补充,再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化学教学中有多种方式,下面展开论述。1.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现代教育的一大特点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将化学知识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2.利用信息,开发资源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困倦心理,降低了课堂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其信息量大,内容极其丰富。所以教师可以从网络平台寻找相关内容,再经过合理整合变化,教授给学生,多数情况下可提高学生兴趣,改变态度积极学习。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鲁教版必修2中的《元素周期表》时,会有很多学生觉得无聊倦怠学习。但是之后笔者在网络上搜索得到生动形象的教育动画,再经过整理和笔者的讲述,使得学生快速的记下了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故事。这就是信息技术所能给教育教学带来的神奇的变化。3.现实事件引入,直观引导学生认识化学课程一味地教授知识只是纸上谈兵,教育和实际结合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专业的人才,尤其是化学这一门和生活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更是需要大量的实际案例做引例。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寻现实中发生的事件作案例,结合化学知识讲解,教授学生知识。例如,在讲解二氧化硫的化学物理等性质以及各种反应时,可从网络搜索相关事件,比如燃煤脱硫的原理以及脱硫的目的等详细向学生介绍,即是通过实际案例将化学知识教给学生。4.实物教学,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难题就是各类化学用品使用、保存以及做实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因学生对化学药品性质和潜在的隐患不了解,也因为学生的好奇心,可能在使用化学药品时会有事故发生,所以学校教师会较少的安排具有安全隐患的化学实验,这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长时间没有解决的困难。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师可以从网络上寻得真实的实物照片以及实际操作实验的视频,学生可通过这些了解熟知操作细节以及明白要存在的安全问题。例如在学习钠与水的反应时,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其中的操作方式以及做实验过程中对自身的保护方式。
四、总结
高中化学因其特性在教学上会存在各类的难题,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发现的一项十分有作用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但是有利即有弊,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和专家进行慢慢的改进,逐渐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化学这门课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淑波.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学科应用的利弊[J].林区教学,2012(03).
[2]张宗平.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4).
[3]秦晓杰.新课标下如何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3(S1).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6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有两个典型特点,就是语言的形象化和内容的丰富性。试想,如果在导课、百思不得其解、无法经历的生活、无法理解的语言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穿越时空,将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将语言所描写的生活,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那是让学生多么“激动万分”的事情,他们所有的探知器官都会被激活、饶有兴趣地跟着老师走进文本,去对话、去感悟。比如教学《邓稼先》一课,如果光凭文本的学习,就算学生们被“两弹元勋”称呼吸引,也不会感受到杨振宁写这篇文章时所饱含的情绪,也不会感受到文字传达出的邓稼先同志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因此,教学时,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入课时,运用课件对邓稼先与杨振宁两位著名的科学家进行简介,图文并茂,让学生们在了解两位著名人物的同时,产生渴望走进他们的想法;解读课文过程中,伴随语言文字的描述,播放当年第一课原子弹发射成功的场景——浑黄的沙漠,孤烟骤起,人们扔帽奔跑狂欢一样,太有感染力了。这时课件出示当时的社会背景,“邓稼先”已不再是书中文字下的人物,而是以鲜活的形象悄然走进学生的心中;再比如用图片还原文章中所描述的“古战场”——邓稼先当年工作环境,与书中文字描述相得益彰,更加让人感觉到邓稼先的伟大——“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以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大大激发学生渴望走进邓稼先先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走进邓稼先,由衷地被这位了不起的人物所吸引,而不是被老师、被文字生硬地拉近。
二运用信息技术,资源共享,优化小组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走进人们的生活,孩子们的学习方式随之发生变化。以往完全靠老师提供教学资源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孩子们甚至只凭手中一机,就可以获取所学内容的主要信息,尤其是课外预习环节。生活中,我们常用“吃水果”现象来形容“资教育现代化20xx教育现代化20xx年84月第2115期133课程与教学源共享”的好处。如果班内45名同学,每人带一种水果,分享时,每个人就可以吃到45种水果。有些语文内容的学习,就可用“资源共享”方式,来优化学习信息,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资源共享的学习中,提高个人、小组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比如在学习名著单元时,课文只是个学习的例子,只是借此让学生们走进名著。为了引导、帮助更多的学生有兴趣去阅读名著,也充分发挥那些“书虫”的领先作用,那就以课本为例,让学生课下至少再读一则名著故事,课上先组内分享,推选代表班内分享。分享方式不限。于是就有了一节活动课“我知道的名著故事”或“我了解的名著人物”汇报会,图片、文字、影像,多种方式的汇报,多项内容的共享,既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走进名著的兴趣,也提高了个人、小组学习质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运用信息技术,启迪思维,激发自主学习
传统语言教学,课堂多是老师一言堂。难怪,因为很多学习内容学生无法习得,自然由老师“包办代替”。即使当下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又有多少课堂是老师放手的课堂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转变这一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会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信息技术给孩子们提供学习帮助、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好奇心、探知心,让他们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甚至可以对教材内容提出质疑,思维真正动起来。比如教学《军需处长》一课,三大块学懂课文。第一步,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课件出示方法——人物+事件;第二步,整篇文章中,将军的感情发生哪些变化?因为什么?课件出示相应的语段,如其中之一:“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出示解读方法:抓描写手法或关键词。学生太愿意走进那个情境了,他们纷纷抓住一些关键词,走进将军看到自己战士冻死后发疯一般的情境里,去体会当时将军内心的所思所感。因为直观,因为有图片背景相补充,哪用老师发言,他们已“感同身受”一样透过文字,走进将军感情深处,说他所说、想他所想。第三步,出示图片——军需处长被冻死的画面,同时出现问题:为什么说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呢?学生们朗读文中描写军需处长冻死时的语段,用上述方法,品词析句,感受军需处长克己奉公、舍己为人的精神。试想,如果没有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也能实现教学目标,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不如融入信息技术之后的教学了。
四运用信息技术,增加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融入,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从而提高学习质量。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著作,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充实内容、拓宽拓展,结果必然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是个难点。但是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科学整合,就会突破这个难点。像《薛谭学讴》这篇课文的学习,入课时,播放范读录音,让学生有了朗读节奏的引领;学习时,借助工具书与课件,可以独自尝试对其内容的译读;同时,将课文内容还原成相应画面,启迪学生想象“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响遏行云”之情景;最后利用课件引领背诵,感悟主旨。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感知,还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学习下篇《纪昌学射》时,还可以将两篇内容作对比。想想这样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而又深刻的感悟过程,必然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当然,信息技术走进语文教学,也并非多多益善,更不能停留在形式上,或只有讲公开课时才如此设计一番。也就是说,多媒体技术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但它终归只是一种提高语文能力的辅助性教学手段,只是为学科课程服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只能让语文课锦上添花,让语文课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孩子们学习的世界,信息技术也只能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是主角。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每节课下来也要有个小结与反思,以求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它的效用。
总之,当所有语文教师,能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找到它们与语文教学的最佳契合点时,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就能优化语文教学,让语文这门学科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7
[内容摘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课程,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连网(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将信息技术的教育向网络化大力推进。本文是本人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就基于网络下的教学活动,介绍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 Internet 交流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必修课程,和其他学科相比较,信息技术课有着两个突出的特点:
1、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更新非常快。信息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软硬件技术的更新非常快,如软件中最为重要的操作系统,当人们还未完全熟练Windows 95时,Windows 98、Windows 20xx、Windows Me 、Windows XP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使人们不禁要困惑自己是不是还跟得上知识的更新。可以这样讲,即使今天向学生教授的是今天最流行的东西,可能明天就已经烟消云散,而成了过眼云烟了;而硬件,几乎是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要更新一次,曾几何时,80x86的机器一统天下,PⅡ, PⅢ,PⅣ的相继推出,不经意间就把它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促使该学科的内容也要随着不断地更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迅速更新换代的特点,要求整个教材体系和课堂教学必须跟得上更新换代后的需求。
2、信息技术教育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信息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很强,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其他学科注重地是打好基础,而信息技术课程则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的这两个显著特点必然要求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要与传统的其他课程不一样。传统的教学大都是在教室里采用"书本+粉笔"的模式,网络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现在的中学,特别是达标中学大都有了自己的校园网,有着自己的网络教室,这样为我们更好地从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提供很大方便:
一.在网络教室上课
中小学地信息技术教育注重的是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多实践,多动手。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里,除了少量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的章节无需通过演示说明外,其他的大部分是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在课堂上要强调的是学生操作技能培养,把上课地点设在网络教室,教师以"任务驱动"方式,以某个实例为先导,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教授相关知识。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通过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演示,就可以马上在自己的电脑较熟练地操作,消化吸收本课堂的知识,并及时反馈信息给教师。在网络教师上课,教师也可以把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及注意事项以WEB页面的形式储存在Web服务器上,供学生自学使用。
二.通过联网的机器在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相互的探讨与交流
现在的网络教室一般都装上了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如南京远志科技的LanStar,北京深蓝易思的EasyClass等,借助这类软件,可以很好地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对老师提出的某个问题,学生可直接用文字或声音与老师交流,也可以在同学之间形成一个讨论小组,相互探讨,学生还可以就个别问题单独向老师提问,老师也可以方便地在教师机监视控制学生机的操作情况,在课堂的有限时间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教与学之间的双向促进,集中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开放性、针对性、合作性及情境创设的原则。
1、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借助网络这个虚拟平台,在网上参与交流学习体会,可以使平时比较内向不敢发言、表现欲较低的同学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地看法,通过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然的学习环境。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网络教师里,把全班分几个小组,各小组成员的分配采用互补的形式,即层次高的、中等的、低的来搭配,使学生在上机学习时能互相带动,互帮互学。让每个小组出一版电子报刊,各个小组成员之间就要相互协调分工,有的要负责统筹,有的要文本输入,有的要负责图片处理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非常有好处。
3、有助于学生的`创作性思维活动。教师通过创作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完成一定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最后老师还可以把学生完成的比较出色的作品在网上向其他同学展示,让学生在自己同学中比较,从同学中学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方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我们一直主张这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整个教学的重点已经由老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最有益、最有利、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他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别是在学生放任自流的学习时,将起到最大的限制和控制作用。
三.通过Internet获取更多的知识
Internet是个大课堂,它的信息包罗万象。从Internet获取知识,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网上的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内容正是学生很想了解的。在Internet上,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资料,而且这些信息都是比较详实,比较全面的,这对扩大同学们的视野、丰富同学们的知识面是非常有好处的;网上的BBS论坛、留言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新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网络知识竞赛,组织个人网站的评比,可以发展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现在的Internet上,有很多的教育类网站,非常便于同学们补充课堂知识和自学,如K12,我省的曙光网等等。针对现在的学生一旦上网,很喜欢上聊天室,玩游戏这一现象,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必要的时候,就切断学生机器与Internet的连接。
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时候,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要注意信息道德的培养。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网络欺诈和网络黒客随时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要组织学生有关这方面的多种形式的讨论,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信息道德观。
信息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目前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还需要这方面的专家和我们信息技术课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讨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8
基于工业文明的传统教育,强化知识技能教育而忽视非认知情感与能力培养,强化标准化而忽略学生特性和差异需求,强化书本学习而忽视知识与社会、自然、世界的有机联系,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机遇,正突破传统教育教学困局,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纵深前行。
一、“革命”升级: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革命推动世界发展和文明进步。华中师大周洪宇教授梳理国际国内教育革命的研究,提出三次教育革命观点:第一次发生在农业时代,实行原生态的个别教育,文化特质是农耕文化;第二次发生在工业时代,实行班级授课制,文化特质是规模化、标准化;第三次发生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的信息化时代,实施个性化教育,形成开放多元的学习文化特质。教育革命的升级,表现为信息技术、物联网、互联网等与教育结合,不断融入学科教学,促进教育管理、学科教学变革,催生了定制式、网络化、游戏化等个性化学习方式,出现了现实课堂、显性课堂、虚拟课堂、隐性课堂,教育超越时空限制,全时空泛在学习成为必然。生成了新型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仅是指导者、引领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陪伴者、支持者。美国新媒体联盟《20xx地平线报告》分析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对未来五年基础教育的重要影响,揭示了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强调领导作用,学校领导持续创新;致力学习方法变革,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的学习、挑战的学习、探究的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重构学习空间,学习空间多样、交互、动态、灵活,更加便捷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学习环境、调整课程、提升学习质量;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加学习体验机会;开展创客、机器人、人工智能学习,培养学生兴趣和创造力。总之,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政策升级: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教育国家意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求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20xx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促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入广泛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中的应用,促进学生提升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数字化学习习惯,实现全面发展。20xx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中小学要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意志、强国战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是国家战略落地的具体体现。
三、创新升级: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课堂改革走向
“融入”促进教学创新。“融入”是指混合、融合,是事物之间彼此融合、彼此接纳,形成和谐的整体,也指思想的融合、接纳,融为一体。“融入”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作用变更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功能,其核心不是用技术强化传统教学,而是创新教学,改变教育方法模式,提升教学效率,使学习效果最大化,创新是“融入”的最大价值。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引发的教育教学整体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观念创新。教育3.0时代已来,我们要清晰把握教育的时代特征:无边界、互联、共享和个性化。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技术变革,更是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全面重构。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革命性影响,要求我们从儿童的真实需求出发,调动信息技术探寻教育本质的力量,创设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个性化教学,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表达与合作能力等。教学模式创新。打破教师中心、教室中心、教材中心,走向以生为本、师生互动、密切协同的教学,形成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学习者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学习内容、方法、形式;打破固定学时、学科界限,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更为开放灵活、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与教学安排。师生共同创造有趣、有序、有效的学习活动,充分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基于学生真实生活与实践体验,移动学习、项目学习、游戏化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成为常态,课上、线上与生活完全贯通,学习更加自由开放,自主选择、自主安排成为现实。这样,自主学习与同伴学习共存、人工智能与学生情智共生、移动学习与固定学习并举,线上线下学习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学习环境创新。建立系统互联互通、信息无缝流转的智慧课堂,通过互联网整合教学的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沉浸式实践与体验,为教学提供无缝支持服务。营造学习时时、处处皆可发生的氛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内容供给多元化,学校变成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散地,利用互联网、云平台、互动设备等,将校内外、线上线下优质教学资源聚集起来,结合校情、生情整合优化。学生利用人工智能主动寻找学习资源,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享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评价创新。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可运用互联网、云平台、智能设备实施在线测评,建立不同学生的学习数据库,通过整理分析,清楚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特点、个性、情感,对学生做出学习诊断,找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和个性化需求,设计、推送个性化学习方案,以高品质的教学服务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技术手段创新。以智能屏幕、智能课桌、联网平板等为载体,高效开展网络互动式教学;开发多样化、互动式教学资源库,学生可便捷访问;配套硬件与技术、资源与管理,为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提供坚实保障。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确实带来了教育教学的可喜变化。但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变革作用,如曹培杰博士所说,要警惕和化解教育过度“技术化”的风险。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点、生长点,循序渐进变革。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9
一、信息技术的涵义
信息技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信息技术主要是依据信息科学的指导方法和基本原理,能够扩展信息功能的一种技术。一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现代通信和以电子计算机,采取的技术主要有加工、传递和利用。
根据信息技术不同的使用目的、不同的范围、不同的层次,人类对信息技术的定义也不同:
(一)技术的获取、存贮、传递、分析处理都是信息技术。
(二)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通信、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都是信息技术。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特征是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四)人类在实验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获取,传递,存储,处理信息的知识、经验、技能结合的结果。
(五)通过管理、研究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总称是信息技术。
(六)一类可以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总称是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粉笔+黑板的模式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而新的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广阔的课件资源多数是来源于丰富的网络资源,网络上关于图、文并茂的课件看起来一点也不乏味,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教学的效果。
(一)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英语的课堂效率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传授知识的主体,也是唯一的信息来源,学生自然是客体,对信息是被动接受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课堂+考试,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考试之后的结果才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教学,而这样的教学效果较差。而多媒体的应用以及网络资源的有效调配,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分的接触到大量的集听、视、模仿于一体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用简单的图表将课文的大体概况作了详细地说明或解释,从而帮助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学生也就能够轻松的从感知的形象向着抽象的思维方式过渡。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能够让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轻松的化解,学生不会再为理解难而头疼,教师也不会为了难以表达清楚而烦躁,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现和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只有这种能够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具直观的表现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才能贴近现代化的英语课堂节奏,充分的发挥出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在语法教学中,PowerPoint的作用就会充分地显示出来。它能帮助教师快速地呈现材料,与此同时又能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去理解和大量的练习去掌握及巩固这些知识。这种课堂的容量是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方式所不能比的`。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课堂,往往是教师“独当一面”,老师才是主题,并且学生因为个性差异、学习能力、接受能够的不一,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也有限,而且获取的机会也不足。在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中就明确地指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索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而现代信息技术的英语课堂教学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条件,教师不再是“机械”的传授学生知识的“机器”,更多的是能够正确的指引学生前进的道路,为学生合理的规划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找寻学习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多做实践,并其从旁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问题所在,然后解决问题。构建出属于学生自己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曾经,有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了:“假如一个人没有愉快的心情,以及对事物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累赘。”传统的英语教学,一粉笔、一张嘴、一黑板,这样的教育模式太过于单一。然而,计算机的使用就不同了,能够让学生在声音、图片的刺激下,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Book Ⅲ中Unit13 In The U.S.A时,如果再介绍纽约的时候,仅仅采用语言以及黑板板书来介绍相关的知识点,那么就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学的枯燥,也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利用栩栩如生的画面、色彩鲜艳的图片或者用一些影像资料来展示这个世界著名的大都市的繁荣和美貌,并让学生根据图片或影像的内容,运用这一课的重要语言知识来造句或做其它的一些练习。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语言知识,又增长了见识。因此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
是一个多维的,关于语言知识及其运用的能力。其核心就是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在不同场合对不同对象进行有效的、得体的交际。信息技术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英语课堂是一个培养学生交际、表达能力的场所。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之下,英语教学已经通过网络的传递以及信息的船舶,让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了信息源。有效的利用信息源,能够调动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易的欲望,更加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样不仅仅是拉近了师生距离,更是在交流中融入了真实情感。通过网络,可以向能力、层次不同学生发送不同的文件(信息内容不同)。学生在不同信息源的促动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相关要了解信息产生了的强烈交际欲望,从而形成了浓厚的交际氛围以供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际。这样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交际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三、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挑战
(一)抓住学生兴趣所在
想要让学生学好,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对学习的课本产生兴趣。所以,想要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就需要针对性入手,让学生逐渐的被教学内容吸引,这样学生才不会枯燥的面对课本。在著名作家刘绍棠笔下的《师恩难忘》就不就提到了喜欢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将生动的故事吗?他使用故事抓住了学生的心。有趣的课堂环境、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激励制度都能够对学生的兴趣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老师想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还需要将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了解他们之所想。例如:学生喜欢迈克杰克逊的歌曲,如果老师也能哼唱一点,在相互之间,也会形成一定的默契,让学生感觉老师离自己很近,而且也能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那么上课也就自然而然有了兴趣。
(二)丰富课堂教学质量
在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话“亲其师,信其道”, 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要学生喜欢一位老师,爱屋及乌也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课程。学生有有一个统一的特点:不喜欢教师脾气坏不耐心,教学过于死板,没有丰富的教学知识面等等。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英语教师,需要的知识面应当更广,要充分的展示出自身的人格、教学魅力,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亲近教学、相信教师。
总之,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一种教与学相互影响,又相互统一的概念,在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的运用中,笔者建议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老师的角色,要制定学习计划,以学生的角色要适当的改善学习计划,在这些过程中笔者会利用计算机和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来完成笔者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课件。利用信息技术这个高科技的产物,笔者可以第一时间的得到最新的教学动态和资料,给教学过程中提供乐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有了这些现代的教育技术,笔者还可以利用科学的学科前沿,提高笔者的业务水平,随时准备着迎接未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合作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急不容缓的研究课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的教学应真正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实现数学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快乐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为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创设有利条件,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互动学习能力。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教育领域中应用的媒体也得以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是教学媒体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无论从教学规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手段上看,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具有巨大的优势。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学校的功能和结构将发生相应的改变,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让智力在"奇"中发展
"奇"是指教师所传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使学生感到新奇、刺激、有趣、迷恋,从而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少年儿童具有易被新奇或超常现象吸引的好奇心理。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根据现实生活,借助现代媒体的优势,创设这样一组卡通画面,骑着圆形独轮车的卡通从画面中缓缓地行驶,紧接着驶出一辆正方形的独轮车,随着音乐的节奏一下一上颠簸的行进着。这样生动形象的卡通生活画面不仅让学生有了感官的刺激,更让学生从感官的刺激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问题由然而生:为什么圆形的独轮车不会上下颠簸?这与圆形有什么关系?等等,带着对问题的好奇,从而产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究圆形的秘密的动力和兴趣。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发展,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大胆质疑、探索,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培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又有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精神的开拓型人才
二、让智慧在"动"中闪光
课堂是学生的,教育者要让学生得到大量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因"动"而学,在充满情趣的动态学习中实现数学学习的提高,各科教学的快乐、高效,是我们在实验探索中的一种尝试。实践证明,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眼脑手口动起来,让课堂激情起来、动态起来,事半公倍。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类三角形动手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使三角形转化为已学图形,推导出其计算公式,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经验,这时不断剪、拼、折的探索和教师的点拨启发,想出了多种方法。在操作中学生有的用"倍拼法",有的用"剪拼法",有的用"折拼法"。这样通过让学生自主活动、自己动手操作,不但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掌握新知,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智慧在动中闪光。 习活动氛围。
经过实践探索,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不仅仅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欢乐,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到了学数学的价值,达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正确把握其内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做到自主探究,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又如应用题教学,我从思维角度,设计趋向思维发展的灵活性;从形式上,根据实际生活情境,借助多媒体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不是单一的选择,而是面对众多的'品牌、样式、价格等诸多因素,他们自己做出选择,而不是由教师强加的。因此,我根据生活实现,创设了有利于实践活动的问题情境:一名学生带了20元钱到佳乐家超市购买文具,出示标有各种品牌、价格和不同样式的文具实物图画,问:1、现在这名同学要购买一支钢笔和二块橡皮,请你帮他选购,并列式算出购买文具所需的价钱。2、他用这20元钱能买到些什么?学生开始讨论动脑思考,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激发起来,思维便如脱疆的野马,纵横驰骋,这样呈现形式熟悉可亲,化抽象为具体,提供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即能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也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筛选和判断的能力,使枯燥、呆板的应用题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媒体教学在这里起到了"动一子满盘全活"的作用,同时培养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让知识在"乐"中增长
数学教学要超越计算的层面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但也不能脱离计算这个基础、工具。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简单数学题的计算,既是重要的,也是枯燥的。这时,我就充分运用自然界中的美,将活泼有趣的游戏引入课堂。
在"6的加减法"的教学中,我运用电脑工具,将6都写在一朵花的中央,每一个得数是6的算式都是一个花瓣,学生每找出一个这样的算式,就给花儿沾上一片花瓣,利用"花开几瓣"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掌握6的加法;我又用多媒体电脑在每一只小动物的身上都写一个算式,叫小朋友们给每个小动物找一个好朋友,利用"找朋友"的游戏来学习6的加减法:我还在教学中,设计一棵果树,果树上挂满了许多的果实,每一个果子上都有一个算式,要求学生用"摘果子"这个游戏来练习计算。游戏生动有趣,深得学生喜爱。通过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使学生感到学习既轻松又快乐,主动地走进课堂,更热爱快乐的数学课。
四、让学生在"玩"中成长
儿童心理研究结果明确提出:想要孩子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孩子科学有趣地"玩"。要将"玩"合理地"存在"于教育之中。
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及生活实际,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等,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出示大自然画面,让学生欣赏,然后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各抒已见,激发探究的兴趣。)再出示具有对称特征的精美美工剪纸作品。引导欣赏、感悟、发现。(生惊叹!感叹美!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你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剪出具有这样特征的作品?(生兴趣高、跃跃欲试)学生自主创作,积极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展示作品,共同欣赏。创设时空,让学生在玩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汇报过程,展现思维。说说你是怎么剪出美的作品的?(归纳:一构思、二折、三画、四剪的过程)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像这样的实物或图形我们把它称为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对称轴。哪些同学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就这样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在边欣赏边玩边操作中掌握了轴对称图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
一、市场营销课程的概述
市场营销实际上指的是以市场为基础,运用交换手段来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运用市场营销,企业可以更加有效的经营企业经济活动,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管理职能。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市场营销是最根本的一项职能,能够促进企业未来发展[1]。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清市场营销这门学科的特点:首先,市场营销属于软学科,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偏向抽象的理论讲述;其次,市场营销属于综合性课程,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强的关联性;最后,市场营销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采集,仅仅依靠模拟实验无法让学生充分理解。学生通过市场营销课程,能够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时间动手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市场营销教学的整合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在各个领域中。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尝试着将信息技术与市场营销课程整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方法、内容,还是模式上,都发生了一些改变。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在对两者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一)认识不足
在市场营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在课程深度与课程内容的理解上会存在一些差异,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两者之间的整合没有办法充分理解,认为两者的整合只是单纯的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可,这是教师思想上的重大偏差,甚至一些教师将文字与图片强加到市场营销课程中,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还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适得其反[2]。
(二)侧重偏差
现阶段,网络技术已经普遍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使知识传达得更加清晰与快捷,但是,在对网络技术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却远远比不上真实的教学场景。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网页资源的依赖性过强,制作课件时,只是单纯的将素材呈现给学生,这让学生对市场营销学科相关信息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无法对一个问题深入了解。
三、信息技术与市场营销教学的整合
(一)整合思路
在对两者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思路之一便是使教学组织模式多元化,如个人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等,还要将课上学习、课后巩固、课程实践、期末考核等关系处理好,运用导学制与模块制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改革力度。思路之二便是以学校网络教学硬件为基础,通过校园网,开展在线学习与BBS答疑活动,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整合课程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明确市场营销课程的基本特征,从而将其传达给学生。
(二)整合效果
课程整合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整合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树立整合效果的相关指标,以达到最终的整合要求。现阶段,教学理念与教学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学校需要更加重视学校中的计算机设备,强化对相关设备的维护,为以后的教学做好物质准备[3]。另外,学校还需要强化软件工程的相关建设,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真正实现市场营销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
(三)影响因素
大体上讲,对课程整合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种: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以及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影响,教师需要运用更加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提升学习效果。第二,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加强互动,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对市场营销课程的理解也会更加充分与深入。第三,市场营销需要获取很多动态的信息,而信息技术正是一种动态广泛的技术,两者之间的相互整合更有利于教师从网络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且这些信息与资料的更新速度更加快速,便于教师向学生传达更多的实践与理论知识。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与市场营销课程中,需要强化培训教师的相关技能,使教师能够对两者有一个正确且充分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多开展实际操作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水平,进而为市场营销课程的发展提供更适合的思路。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2
键盘是基础的输入工具,要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这第一步当然就得从掌握键盘操作开始。但是,对初学的小学生来说,与简便、“听话”的鼠标比起来,键盘简直就是“复杂”与“别扭”的代名词。加上每周仅一节的课时安排以及学生课后练习的缺失,往往使得键盘教学收效甚微。如何突破这一瓶颈,促进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快速提高?在此,我结合近些年的键盘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键盘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一、 不需太早,选择合适时机入手,可以事半功倍
目前,福建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是把三年级作为起始年级,个人对此比较认同。因为,三年级学生在手的生理发育上才基本达到当手指归位时对主键区上的各个键容易触及的要求;其次,这时英语课程也已开始,学生对主键区上的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也已不再陌生,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对学习键盘的畏惧感;再者,与此时语文科刚开始的短文教学配合,让学生在实际的短文应用中认识学习键盘的意义,并且熟练指法,这样再合宜不过了。
二、 重视键盘分区教学、明确学习目标,减轻学生畏惧感
键盘上有一百来个键,乍看之下,让没学习过键盘的成年人也难免心生畏惧——更何况是几岁大的孩子?通过教师对键盘分区的重点教学,让学生对键盘的各个键区的功能划分有清晰的认识。了解了,也就不那么怕了。其次,教师必须告诉学生:主键区的操作在电脑应用中最基本、也最重要,只要熟练掌握了主键区的操作,就能用它来进行今后电脑的大部分应用!这样一来,学生有了明确的近期目标,思想上引起了重视,畏惧感就能有效减轻,同时主动性就能得到发挥。
三、 多策略突破指法难点
1、实际投影演示,突破手指摆放与击键难点
电脑教室中有配投影的,教师也轻松,只要直接把手指的摆放以及击键的过程实际演示给学生看,再直观不过的`了。即使像我的电脑教室中没配。我也是宁可多花些时间,把学生带到有投影的教室去,边看演示,边让学生在课桌上模拟操作,然后再带回电脑教室继续上课。这样看似繁琐,但其实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因为,学生的操作准确率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基准键教学多方式强化,突破指法规律难点
⑴ 教师向学生说明归位到基准键对于提高输入速度的意义。
⑵ 让学生按顺序背诵8个基准键的位置,形成顺口溜(A、S、D、F、J、K、L、;)
⑶ 教师让学生思考“G”和“H”这两个键怎么办?从而得出左右手食指各多管一个键的指法规律。
⑷ 出示基准键这行“A”——“;”这十个键的卡片,让学生在黑板上按键位排序。
⑸ 学生两两互考,熟练基准键这行的指法,领会指法规律。
3、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上、下行键的学习
由于在基准键那一行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主键区大致的指法规律。因而,不需要再花过多的时间来向学生讲解上、下行指法的要领。而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上、下行键的学习。这样既能保持上、基准、下这三行的整体性。又能防止练习单行时键数不多所带来的枯燥感。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好机会。具体教学策略有以下几项:
⑴ 在教材处理上,可以把原本分开的上、下行键各一个课时的内容合并为两个课时的一个整体来教学。第一课时安排初步掌握,第二课时争取形成技能。
⑵ 对以往学生容易出错的几个键的指法进行提前预防,重点练习。这几个键是“R”与“U”——两手中指较长,因而喜欢“多管闲事”;“C”——这个键被遮住了,看不见,用正确的中指弯下去不放心,所以改用错误的食指;“B”——大拇指离它近,本该是左手食指的事又叫他代劳了……
⑶ 键盘上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位置看似杂乱,其实又似乎有些规律可循。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在键盘上进行指法的练习。要求学生注意指法的准确性而不强求速度。经过这样的多次练习后,多数学生能够凭借手感记住各个字母所在的位置,课堂效率大大较高了。
四、 多频次、多方式练习,形成技能
1、小学阶段的键盘教学在教材上只安排了寥寥几个课时。而小学信息技术科的课时安排每周只有1节。这对于键盘输入这个小学阶段极为基本和重要、需要连贯训练、反复练习的教学内容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加上多数学生课后练习的缺失。使得每节信息课上安排一小段时间进行练习成为必须。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中寻找一小段恰当的时间安排学生练习,比如说预备铃响后到正式铃响之间、新课内容完成后到下课之前的空余时间等。
2、采用多种方式练习
如果采用单一的训练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产生腻烦情绪,更何况是本就枯燥的键盘练习呢?因此,要想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并维持这种兴奋,就更需要教师多动脑筋,学会“想花样”。
⑴ 以输入中文来促进指法熟练。相比较而言,学生喜欢输入中文的内容,这也能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实用性相吻合。既然如此,教师可以适当改变教材安排的先后顺序,把教材中中英文输入的内容提前到前面来教。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完英文输入后就可以迅速进入中文输入的学习,后续的练习时间又长,又可以在亲切、熟悉的母语环境下进行,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英文输入的枯燥感而同样达到熟练指法的目的。
⑵ 学生两两互评练习。以这种方式练习,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两人争执不下时可以请别的同学或老师来判定。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得到了极大地发挥,学习效率自然就高。
⑶ 借助打字软件来练习。优秀的打字练习软件具有完善的功能、美观的界面、模拟的情境。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诱惑,练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⑷ 通过比赛来练习。比赛是一种能够迅速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赛的形式可以是借助软件,也可以是教师当“老板”,学生当“秘书”的“听打”。还可以是背诵语文课文中的某小段的“默打”等。
五、 充分发挥“助教”的作用
学生的键盘操作水平差异很大。这其中水平高的学生已接近了老师,而水平低的学生可能连手的放置姿势都还没掌握好。这类学生如果都由教师一对一地辅导,工作量太大,时间上也不允许。既然这样,放着那些水平高的“助教”不用,不是太可惜了吗?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也要注意以高的标准来要求这些“助教”,如鼓励他们实现盲打等,以促进其“执教”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六、 慎用打字软件中的游戏功能
游戏总能吸引人,对小学生来说,这种吸引力更强。但在以往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尚未巩固起来的指法习惯往往经不起打字游戏的摧残。因为,当学生指法尚未形成定型时,为了赢得游戏的胜利,目的性不够明确、自控力差的小学生是不会为了强化指法定型而去始终保持正确的指法的。
为此,在键盘教学中要选择让学生练习打字游戏,我认为要至少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是练习打字游戏的学生教师已经确认他指法定型了。通过打字游戏,可以促进他的正强化。二是当学生未形成指法定型前,练习打字游戏的话,旁边要有个“助教”,能够及时对他进行监督,纠错。这样,通过游戏的刺激以及同学的帮助,他的指法定型也能形成。
以上就是我对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键盘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键盘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这不仅使学生打下良好的信息技术基础,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所以,作为信息教师的我还应当积极开动脑筋,注重教学设计,继续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高效地完成键盘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3
摘要:在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随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组成要素,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在课标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已被提出新的要求,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管理。为此,需要综合分析主客观因素,采取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在课标背景下,“放羊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导致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极其低下。为此,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课堂教学管理问题,优化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等,活跃课堂氛围,增加师生互动,提高高中信息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问题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第一,教学空间转换,学生注意力集中度较低。就信息技术课而言,必须具备特定的授课环境、地点,巧妙地转换教学空间,积极引导学生走进多媒体新空间。在转换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会让他们觉得有一种逃离学海的感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窃窃私语,课堂纪律无法得到有效地控制,学生注意力度较低,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第二,课时安排不合理,课堂管理难度较大。在课标背景下,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所有课程还不到3%,增加了课堂管理难度。由于课时非常有限,师生见面的时间也很少,教师无法深入了解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无法加强彼此间的交流、沟通,缩短彼此间的距离,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计算机教师所带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导致学生误以为教师并不认识自己,经常不认真听课,违反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第三,独立的机房空间,成为学生不认真听课的天然屏障。在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面前都有一台电脑,拥有独立的自由空间,电脑在遮挡教师视线的同时,还能上网,导致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打游戏、聊天、看小说。
二、解决措施
1.借助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高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不正确,导致课堂管理纪律混乱,迟到、缺席现象普遍化。为此,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入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积极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课,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他们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大部分高中生都喜欢晒照片、写博客,以此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学习相关的图像加工处理知识与技能,比如,美化图片、简单的艺术设计,让其逐渐对新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进行生活化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网络知识,独立分析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索知识,掌握相关的技巧,提高他们的搜索技能,并应用到学习、生活中,及时在知识的海洋中搜索到所需的知识,有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此外,还要合理设计任务,加强课堂管理。以“信息获取”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大致理解、掌握新知识点后,合理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寻找相关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进入网络数据库搜集相关的信息数据。此外,还可以以五一出游为例,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自身掌握的内容,利用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库,制作一份出行计划。学生可以在网上体验一系列的操作流程。比如,网上订票、找路线,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加熟练地操作搜索引擎、网站数据库,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加工,制作合理的出行计划。
2.注重细节,健全课堂管理制度。针对信息技术课时较少,学生人数又多这一问题,教师要通过不同途径去认识班级中每位学生,比如,让学生按照学号做到对应位置上,不得随意调换位置。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座位表更好地认识班级每位学生,进一步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那些平时不认真听课的学生。此外,教师要根据平时班级学生的违纪行为,健全已有的规章制度,加强课堂管理,明确记录管理委员乃至班级中每位学生自身的职责,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使学生意识到扰乱课堂纪律的危害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避免损害机房设备,导致电脑中病毒、机器瘫痪等,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违纪行为。总而言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必须把课堂管理放在核心位置,要结合高中生各方面特点,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取适宜的素材,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新课程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有效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同时,规范学生行为,避免违纪现象的频繁出现,认真学习学科知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蓉.基于Moodle平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与教学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xx
[2]田雪琴.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学周刊.20xx.31:146
[3]陆书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xx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4
一、实践中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基础
(一)实践整合过程中需要软硬件设施作支撑
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需要以最基本的技术环境做支撑,在硬件设施方面,需要中职院校具备多媒体教室,在软件设施方面,需要中职学校具备最基础的教学软件,如PowerPoint、Flash、Excel等。比如在讲解关于立体几何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课件的播放,以直观的立体图形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进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与思维能力。
(二)实践整合过程中教师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实践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第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如心理学知识、建构主义理论知识等,从而以教育理论为基础,为实现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奠定理论基础,进而以理论为指导,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第二,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确保能够满足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教学需求。
(三)实践整合过程中学生需具备的基本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需将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落实,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使学生自觉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在实现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要在开课之初有意识的将基本软件操作方法作为讲解的内容,使学生掌握教学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践中职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途径
(一)以课前充分准备为实践二者整合奠定基础
由于中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且又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数学知识的抽象枯燥致使很多学生对其不感兴趣,甚至望而却步,产生对这一学科厌烦的心理。而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能够将枯燥无味且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作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而实现以上内容的基础便是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与需求,进行相应的资料整理工作,并制成教学软件,从而为二者整合的实践奠定基础。
(二)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
实现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是突破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在满足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实施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二者整合的优势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三)以教师为引导作为有效实践整合的保障
在实现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确保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在实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过程中,如果缺少教师的有效引导,势必会使本就缺乏自身约束力的中职学生放任自流。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规范课堂秩序,确保课堂教学按部就班的开展,从而才能发挥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作用,进而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四)以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对实践整合进行巩固
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并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他们的课余时间相对比较充足,而这也为实现中职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与基础。与此同时,互联网是当代学生感兴趣的对象,以互联网为切入点来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将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兴趣转化为自主学习的动力,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实现对资料的分析与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自主探索求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需要以相关软硬件为支撑,并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与能力,从而才能为实现二者的融合奠定基础。在对二者整合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课前教学内容做充分的准备、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并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从而充分发挥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中职院校人才的质量。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5
1引言
英语有别于其他语言类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英语一直是比较难的学习部分,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大部分学生都缺少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也是英语教学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海量信息资源以及传播信息的渠道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有着很强的关注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其与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来说会有很大的作用。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不仅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氛围枯燥、学生压抑的种种弊端。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为学生开拓更广泛的英语信息资源,教师通多运通各种信息技术软件、多媒体教学工具将课堂结构调节的更为灵活,还能为学生提动更多的学习渠道,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了更有利的英语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效率,因此,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进行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3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有机整合教学策略探析
3。1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机整合
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作为主要教学任务更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采取怎样的英语教学方法来不断培养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为此,广大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者以及教育教学研究人员通过在实践教学工作中的不断总结和探索,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创新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获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1)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英语教学课件,有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英语教学课件集英语词汇、图片、食品、声音和动画等表现等不同形式于一体,能够直观清晰的呈现英语知识结构,起到良好的英语辅助教学的作用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其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深得学生喜爱。并且,利用电子课件展开阅读教学,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实现英语知识的拓展,极大丰富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内容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性,从而有效调动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积极性。
(2)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获取丰富英语阅读材料
运用互联网展开英语阅读教学能够切实解决以往英语阅读材料缺乏、单一陈旧等问题。在互联网当中存在海量的英语阅读资源能够有效调动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教师通过互联网获取英语阅读资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应保证所选用的资源作为英语教材的拓展和延伸;应保证阅读教材满足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学习特点;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客观合理性,虽然互联网上的英语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其中有适合展开阅读教学的也有不适合的,所以在选择时应特别注意资料的客观合理性;最后,应依据学生英语能力选择阅读理解难度适当的教学资源。比如,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动画电影《The Lion King》《汽车总动员》以及经典英语电影《泰坦尼克号》《国王的演讲》等,学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的同时感受英语的魅力,有效调动学生展开英语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3。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高中英语听力和口语教学的有机整合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为英语听力和口语练习提供良好资源和条件。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英语听力和口语教学占据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更是体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重要标准。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随意调整英语语音播放进度,比如,某句话学生没有听懂或听清时教师则可以直接快进、回放和暂停等操作。并且,在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中由于英语教师自身英语口语发音不标准,导致学生英语听力困难,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纯正的英式或美式英语,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听力学习就像是一种享受,从而有效解决教师自身英语发音不标准的问题。新课标要求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写更要会听会说,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口语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情境,这时就可依据英语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来打造真实的英语口语表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有趣的英语口语环境下展开口语表达和练习,从而切实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6-20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5-16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经典]06-16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10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13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05-29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合集】06-17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推荐]06-17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精)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