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23 14:03:39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常用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体育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常用15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

  激励法是指在为了完成某个目标而进行的团队合作中,组织者对参与其中的成员在各个阶段性目标的贡献给予肯定性评价,从而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团队成员能够始终处于主动性参与状态,甚至可以激发成员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寻求高效途径来达到目的。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引入激励法教学,可以开发小学生的天赋,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各项体育课内容,尤其是团体性课程,如集体跳绳、软式排球、小篮球、小足球等。同时,让小学生从小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团体成员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自觉、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行为特点

  1.以自我为中心,不听老师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学校不久,对学校与幼儿园学习的差异性还不适应,加之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往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行其是。有的学生仍然比较孩子气,认为体育课就是娱乐的时间,甚至带来平时在家里的玩具到课堂上,自顾自的玩儿。凡此种种,课堂秩序难以保证,课堂效果难以实现。

  2.合作精神比较差从以个体为中心的幼儿园教育过渡到以集体为核心的小学教育过程中,体育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语文、数学等课程大多数都注重个体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有体育课,才给所有的学生提供了共同完成某个活动的机会。然而,对大部分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相互合作,共同分享教学设备,共同完成一个教学目标,事实上还存在相当的困难。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的机会。这些事实上的以个体为中心的成长经历,导致在强调集体性的一些体育活动中,如集体跳绳、软式排球、小篮球或小足球等,彼此间合作比较差,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差。

  3.对一些存在危险的行为以及存在一定危险的活动缺乏应有的认识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一些行为如跳跃、翻跟斗等的危险性,以及一些活动沙地足球等的危险性,了解不够。“初生牛犊不怕虎”就是他们的写照。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学过程的难度,会导致一些意外发生。

  4.害怕挫折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家里几乎没有受过什么委屈。长期的娇生惯养导致他们当遭遇挫折时,变得不知所措,比如摇呼啦圈比赛,失败的一方往往难以重振旗鼓。如何能够使他们懂得经历挫折,从挫折中走出来,是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激励法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验

  跳绳是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经常性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单人跳绳,也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集体跳绳。当有了一定基础以后,还可以组织比赛——单人赛或集体赛。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将激励教学法引入到来跳绳比赛——集体赛。将全班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10~15名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练习。

  1.目标激励——集体跳绳,看哪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跳的最多由于每个学生对跳绳的熟练程度掌握不一样,从而每个小组在比赛初始,配合上都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的组的'个别同学在跳绳时,脚被绳子拌住,较早地结束了比赛;有的同学在比赛时,互相撞在了一起当出现这些情况时,老师并没有一味地批评同学们,而是着重指出了刚开始配合时的成功之处——如大部分同学能够保持正确的节拍等。对于那些熟练程度不够的同学,老师对他们进行了鼓励,告诉他们这是正常现象,不用过于责备自己,不要害怕失败。同时,老师带着不太熟练的同学,一起加入到集体中,和他们一起跳绳,并且指点他们要领。在其后的比赛过程中,我们把跳绳个数最多作为目标,分别对每个组进行了考核并且进行了组与组之间的比赛。

  2.默契激励——集体跳绳,看哪个组同学能在跳大绳的同时跳小绳在集体跳绳的项目中,比较难的是在集体跳大绳的过程中,一个或者数个同学在跳大绳的同时跳小绳。这是一个需要高度技巧和默契的活动,也称为花样跳绳。很多同学由于难以适应繁纷复杂的节奏而放弃。在将激励法引入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先从一个人练起,练、小绳配合;然后两个人、四个人相互配合。在配合中,锻炼同学之间相互配合的能力,也锻炼每个同学的团队意识。对于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如脱节、掉队等,轻易不采取批评的做法,而是以鼓励为主。当团队之间配合默契,成绩优异时,就给予表扬或奖励。通过这种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总结激励——集体跳绳,看哪个组同学能够将自己组的成功经验讲给其他组,并且互相提高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组的同学的学习效果,经常进行总结。每个组都将自己小团队内的经验和不足拿出来与其他的组交流、分享。对于那些成绩突出的小团队,采用了年级巡回汇报的奖励方式,既发扬了优点,又避免了缺点,起到了“扬弃”的作用。

  三、激励法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验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掌握动作要领,集体跳绳的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活动,经历了个体——团队的训练过程,也经历自我——合作的蜕变。在活动中,既提高了自己的技能,又尝试了集体的配合。每个人都感觉到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同时,又认识到只有团结互助,步调一致,才能获取最后的胜利。此后,我们又将激励法引入到了软式排球、小篮球、小足球等集体项目,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引入激励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切实考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及身体能力,不能过度激励。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够,对自己的体能还不十分了解。过度激励会导致学生精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反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2.时刻注意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骨头、肌肉强度和韧性都还不够,在训练中,一定要时刻密切结合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理学的要求,防范可能由于训练导致的各类外伤。从而做到快乐体育,体育快乐!五、小结将激励法引入到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要科学地制定实验项目。在强健身体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团队意识。但是,也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防止过度激励,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作者:郭晶

  单位:长春市宽城区实验小学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2

  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性人才是教学宗旨和教育目标,体育是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文章论述了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的意义,阐述了趣味教学应坚持的原则,最后以50米跑为例,具体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趣味

  体育是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没有健康的体质、强硬的身体素质做基础和后盾,德、智、美、劳等的发展会成为空中楼阁。然而,应试教育的沿袭,体育教学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推进,随着“素质教育”的唱响,“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等理念,为体育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笔者对小学体育的趣味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这里和同仁们交流几点趣味教学的体会。

  一、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总力求创造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深刻说明了趣味教学的意义,也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指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出路———构建趣味课堂,为孩子们营造轻松、愉快的乐学氛围,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小学生天性活泼,喜欢动,喜欢新鲜有趣的东西。玩更是孩子们的天性,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玩乐中而得到的。体育锻炼也如此,应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注重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体育运动的欲望,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形成积极的情感,感受到体育给身心带来的愉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趣味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莎士比亚说:“游戏是孩子们的工作。”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应建立在游戏之上,游戏使孩子们乐在其中,主动参与。小学体育教学应立足于体育游戏,但体育游戏的选择和使用应坚持以下原则。

  1.适用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等而选择适当的游戏,所谓适当,难度系数应适中。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的游戏应情节简单、难度系数尽可能小,因为6岁~10岁的儿童骨骼发育不完全,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肢体协调能力弱,游戏的要求不容易真正把握和领会,游戏的规则很难遵从,往往“我行我素”。因此,游戏除了简单易行外,教师的示范和参与也是必要的。常用的游戏有击鼓、赶鸭子、梅花斗艳、割麦子、信鸽放飞、欢乐的小矿工、追兔、跟踪追击等,都可以选择使用。中高年级段的体育游戏难度系数可以适当增大,除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外,游戏的真正目的以考验肢体平衡能力为主。“适用才是最好的”。因此,小学体育游戏的选择务必注重适用性。

  2.安全性原则。小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往往在游戏中,容易“忘形”、“忘我”,如果不注意安全,随时就会有一些安全隐患发生。体育游戏的安全应关注以下两点:(1)活动前,排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确保环境的安全。(2)游戏中,关注学生的动态,游戏规则、游戏方式应详细审核。体育游戏旨在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但如果不能保证游戏的安全系数,趣味教学就会意义全无。

  三、趣味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1)观念落后。体育课上,教师们为了“关注”学生的“安全”,将学生要么关在教室里自习,要么给孩子们讲讲笑话、说说故事,要么带到操场上跑两圈而散放羊在操场上三五成群打闹嬉戏、三三两两坐在一起闲聊,体育课成为真正的“放松课”、“解放课”、“自由课”。体育教师们认为体育课在小学是一门小科、副科,上不上无所谓等观念的左右,致使小学体育教学的缺失。(2)方法滞后。部分教师不注重体育游戏的开展,喜欢“单刀直入”,训练什么项目,就绝不“混淆庞杂”。如训练50米跑,就从预备、到起跑、到加速、到冲线等各个环节介绍得细致入微,简直就是专业理论课。然后,反复跑、反复训练,再测成绩等,学生的训练除了疲劳外,谈不上身心的愉悦,与新课改的愉快训练失之千里。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强化注重体育的思想意识,掌握教学前沿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以趣味教学为导向,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实现三维目标,让游戏、趣味与体育课不分手。

  2.合理设计游戏,构建趣味体育课堂。50米快速跑是小学体育水平二的主要训练项目之一,50米跑是枯燥、单调、乏味的体育项目,因此,在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游戏,使枯燥变有味,让学生乐此不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环境中,掌握50米跑的动作要领,发展快速奔跑的能力。(1)“踩尾巴”游戏。准备活动就是“热身”运动。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圆形慢跑,既热身,又与教材的快速跑相呼应。然后做关节操活动,在鲜明、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由静到动,逐步热身。之后,采用“踩尾巴”游戏而导入50米跑的学习训练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2)“跳绳”游戏。在基本部分,首先让学生“前脚掌跑”,与之相适应的是“跳绳”游戏,让学生用掌声作为跳绳的节奏,这个游戏,既激发了活动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前脚掌跑的作用,达到提高前脚掌跑的游戏效果。(3)“石头、剪刀、布”游戏。快速跑是50米跑的核心和关键。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石头、剪刀、布”游戏,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引进课堂,既活跃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为课堂增添了生活化的色彩,更兼具趣味化。总之,小学体育教学应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有序开展趣味课堂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释放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让操场成为孩子们神往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阮安生.发挥小学体育的特色优势,激发小学生的运动热情———浅析小学体育学科的趣味教学[J].新课程导学,20xx(18).

  [2]周伟华.寓教于乐,开展阳光体育———谈小学体育学科的趣味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xx(7).

  [3]徐张恒.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趣味性因素[J].中国校外教育,20xx(2).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3

  一、前言

  德育教育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觉悟与认识,陶冶道德情操,树立道德观念,培养道德品质,锻炼道德意志,进而养成道德习惯。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身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可以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纪律和有知识的社会主义新人。体育教学过程要想落实德育教育,首先,把提高学生学习德育教育知识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教育和自我选择等道德能力的培养上,绝对不能盲目的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其次,实现德育教育向民主性转变,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引导向学生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的道德行为选择能力、道德判断能力、提升对不良影响的免疫。有这样才能使得体育教育的德育教育由原来的理论教育上升到实践教育,也就是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参与实践,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健康的生活。养成自育能力,对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及适应社会变化有很大益处。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是必须的,同时还应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做到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把开展德育教育与体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争取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德育教育。要想做到这点,教师必须把握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以下是具体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教师本人的仪表及言行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言谈文明,举止大方,思路逻辑性强,幽默风趣,做到讲解清楚、言行一致、示范规范,进而通过教师的仪表感染学生,并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师表形象。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熏陶,从而达到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先做到,通过自身的言语来影响学生,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学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应该做到:(1)语言,授课时使用普通话,言谈文明;(2)仪表,穿衣要适合体育教学特点,要精神抖擞;(3)示范,动作要正确;(4)板书,既要字迹工整,又要注意格式是否正确;(5)行为,举止要大方、得体;(6)环境,体育教具应摆放在设计好的合理的场地。所以教师应严于律己,在教学过程不怕吃苦,不怕累,做到老师先做,带动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用实际行动激励学生,使得对学生的教育达到德育教育。

  (二)结合教材本身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就拿体育教育来说,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体育课教学的目的。体育教育主要就是实践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教材内容,通过教学计划和目的让学生全面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克服学生的怕吃苦、紧张、怕做不好的心理,多激励学生,让他们充满信心的去完成锻炼,同时也能磨练他们的意志。体育教育是为让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是为实现四化建设和实现新时期任务做贡献为目的。在教学过程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是为了让学生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自我锻炼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热爱锻炼的好习惯。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这既是德育教育的手段,又是老师品德高尚的表现,同时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巨大力量。对于那些组织纪律差、体育能力差,不重视体育学习的学生,教师不能使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否定他们,应该给予帮助和耐心教育,同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比如,在每节课总结和点评时,不但要表扬表现较好的学生,还应该激励完成不是很好的学生,点评这类学生某一环节的进步,和其他学生一起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进步。这样做还有利于增加学生之间的集体感,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在关心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对他们要求严格,尤其是体育运动能力较强的骨干,应当从严要求,对于他们的任何错误不能袒护。所谓“严师出高徒”,严格的督促使得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提高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接受德育教育。

  (四)构建新型的评价机制

  从心里学的角度考虑,赞美之词可使表现一般的、丧失信心的、感觉失败的孩子积极上进,重拾自信。所以在教学的过程老师应多多表扬和鼓励学生。时时刻刻注意学生的发光环节,并用适当的语言表扬和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角度出发,对于学生的进步表示肯定和赞扬,使得学生更有自信心。正确引导他们自觉主动的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一味的赞美,最后变的毫无意义。所以选择正确的批评方法非常有用。但是,在批评学生时要注意,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能用粗暴的语言,不能因某学生的一个错误否定孩子的一生。不正确的批评方法,不仅可能毁灭孩子的学习兴趣,也会阻碍学校德育教育的目的。所以,可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先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再对学生的缺点进行批评,这样学生在接受批评后肯定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不足,积极改正自己的缺点。从学生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需要教师机智的把赞美和批评运用恰当,才能把德育教育引领到健康的发展方向。

  三、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改革的方向,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每个教育体系在重视体育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重要德育教育。要想给予学生更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首先要具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言传身教。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身立教,以良好的教学态度认真对待工作,通过自身潜移默化的去熏陶学生,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德育教育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高尚品德;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独立能力和积极上进的拼搏精神;从而让学生养成不服输的良好心理素质。所以多多参加体育锻炼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和独立创造能力的好习惯,进而推动德育教育更好发展。

  作者:韦亮亮

单位:商丘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4

  摘要:小学体育作为增强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素质有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强身健体的同时让学生的心智同样发展。本文主要根据情趣教学对于小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相关的实践策略,旨在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情趣教学;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一、前言

  随着新课标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情趣教学已经成为创新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让学生在运动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们认识到运动对于人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养成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针对不同学生开展情趣教学,让每个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魄,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二、情趣教学对于小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意义

  体育学科在小学课程中与其他教学课程有所不同,体育作为一项户外为主的教育课程,德、智、体、美、劳五要素全部融合在体育学科中,在教学中采取得当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束缚,将情趣教学赋予体育课堂新的涵义,以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心智发展建设为新的教学方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让学生快乐地完成课堂练习。让学生在锻炼身体中身心同时发展,发挥体育教学中的育人作用。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均不成熟的阶段,无论是体育锻炼还是心智发展都需要正确的引导。健康的体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应该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只有拥有健康的心智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心理教育可以让学生正确认知社会,并且更加客观地认识自我。心理状态反映的是人的内在素养,对人的内外在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让情趣教学和心智发展有效结合,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基本的体育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情趣教学融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具体实践

  (一)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深入,各个学校都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要本着“以校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研究,将学校内外部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以个性化培养模式为主。教师要不断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养和素质提升,打造情趣体育课堂,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心智发展,教师的素养在其中也得到了提升。情趣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让体育课堂充满愉悦和乐趣。教师可以将主题式情趣教学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在学习不同的课程时教师设置一个主题,这样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投掷垒球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情趣主题,进行“虚拟保龄球”的情景比赛,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投掷对面的水瓶。学生在投掷时可以感受到怎样投掷的效果较好,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体育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重点设计简单有趣的.小故事,可以赋予学生角色化活动,比如练习排队时可以模仿大雁,学习快速跑的时候可以模仿小老虎,练习跳远的时候可以模仿小白兔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情趣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调动起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就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安排中。学生在每一个活动中都会有新的收获,在学习中学生懂得了合作和勇于面对失败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心智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其综合素质。

  任何理论都需要付诸实践,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理论的唯一途径。开展情趣教学的教师在实践中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和其他教师互相交流吸取经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将平时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以及对情趣教学的新的想法总结成自己的文章,发表在课题学习栏目,在初具规模下学校可以开设属于本校的“情趣教学”网站,可以结合各类的课题网站、论坛进行互相交流,让不同的教师在学习和培训中获得不同的体会,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合作。例如在小学体育中有很多跑、跳、投掷等项目,可以设计许多情趣丰富的游戏,包括两人三足、模仿动物等游戏,同时为了增加课堂趣味性,可以在活动中播放轻快的音乐,或者在练习队列时花式变换。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创新设计,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其他教师分享。学生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通过比赛,懂得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意义,学生之间增进了交流,让学生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比赛中有赢就会有输,学生在比赛中经历胜利的喜悦也品尝了失败的滋味,这些对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让学生在相互配合中获得了心智的成熟和发展。

  四、结束语

  情趣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小学体育课堂充满生气有重要意义。作为体育教师在课题中不仅仅要设计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开心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获得心智的发展。让学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观念茁壮成长,才是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教师和学生在革新中共同进步。

  作者:蒋映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潘家小学

  参考文献:

  [1]冯志强.从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开展体育教学[J].考试周刊,2016,(6):101.

  [2]秦旭峰.关注体育课堂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6,(12):95.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5

  1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研究

  在整个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对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规划,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价值是不可忽略的,教学目标所具有正确的方向引导性能让小学体育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方向。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越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越趋近于价值标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充分的前提准备,从教学中的各个方面思考,结合多种教学价值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综合体育健康教学的大纲合理制定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体育学习,可以从本质上减少课堂教学的盲目性,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策略研究

  2.1课程的开头需要设计一些情景引入内容,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情节来融入到课程学习中去

  教师需要考虑实际教学情况来设计情景引入的内容和模式,比如讲故事或者做游戏等,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好奇心。例如: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跑、跳、爬”等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假设一个情景,可以利用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角色来带入教学内容,让学生认为是“在花果山水帘洞陪美猴王一起玩耍”,这样的情节设定可以直接提起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的热情完全融入到体育课程中来,教师就可以顺利进行课程开头之后的内容。

  2.2课程中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深思熟虑,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条件

  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要适当添加游戏教学,游戏可以带动学生的运动,让小学体育课程内容更丰富,让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形式的体育运动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灵活创造不同的学习环境,活跃体育课程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利用设计好的小游戏让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前达到热身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中有跳远和投掷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打靶的教学游戏让学生争取做好投掷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再设置优秀奖励可以让学生争做神射手。在跳远的教学中可以加入青蛙过河的教学游戏,在这些小游戏中把教学内容完成,不仅有很高的教学价值,还提高了小学体育课程的高效性。

  2.3班级体育课程内容竞赛

  经常性的组织有效的体育内容竞赛,可以让班集体的气氛更活跃,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学生在竞赛的同时就激发了自身的潜能,对学习体育内容产生更多的有利条件,体育从其本身来说就有很高的竞争价值,所以适当组织班级的体育课程内容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2.4教学评价的实际效果研究

  教师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时要注意对学生正确的教学评价,让学生切实感觉到完成体育学习的成就感,当学生的心情愉悦之后会对体育学习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让学生可以对体育学习更有信心。这种正确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有更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素养,更好的完成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在完成之后教师就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和正确的表扬,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之后的体育课程学习中有更良好的`表现。

  3教学内容的选择研究

  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建立正确的教学模式,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价值的正确性,能让学生通过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体育教学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作为标准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发展自身身心健康的目标,在教学的同时树立起教师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实际素质和身体要求,在教学的同时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文化性质和教学价值,选取适合当前教学背景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对教学内容选择的同时要从各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选取的教学内容要安全,对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有实质性的效果。这样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态度,让学生受益终生。

  4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研究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体育教学的方法并不抱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通常是运用局限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性的灌输,这样的情况是不适合当前的教学背景和教学理念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的同时吸收到更多有利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更趋近于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只有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从实际教学中提高小学体育的有效性。

  5结语

  通过以上粗浅的研究分析可以总结出笔者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建议。在今后的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共同努力探索,不断创新研究小学体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课程中真正实现,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体育学习中去,热爱体育学习,学会学习,让小学体育教学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6

  小孩子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从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方法,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但体育教学又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体育课是一门大多数时间都在室外进行的特殊学科,它受到场地、器材、气候、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较大。因此,体育课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对体育课的教学形成了几点看法。

  一、教学中的语言

  首先,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儿童化的语言,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从而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体会每个动作要领。如教学《兔子跳》,要抓住模仿兔子形象、特征、动作,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再加上逼真的动作示范,使学生掌握“兔子跳”的要领。.

  其次,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用充满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去领会、理解每一个动作,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老师示范动作。如教学《前滚翻》,通过老师的语言引导学生把自己躯干想象成是一个球,想变成一个球,就要团身抱膝滚动。通过想象,学生加深了语言的理解,领会了动作。

  二、教学中的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是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的有效方法。如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较长时间的集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后,不仅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还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效率。例如,在教《跳跃》这一课时,将其设计成到“森林公园”游玩这一情境,在“森林公园”里贴上一些小动物图片,并为同学们准备好动物头饰,将垫子形容成小河,在“河”面上画上小鱼,这样的场地布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练习时,根据“游玩”这一情境,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到练习的快乐,掌握了运动技能。

  2、分组教学法。为了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笔者采用了以下分组形式:一是自由结合的分组。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人一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生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二是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及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为各小组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生中通过组员的互帮互学来提高练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中以轻松愉快的'游戏、舞蹈、徒手操等,形成群体活动的环境。在活动中让他们担任一定的游戏角色,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集体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的期望,而得到同伴的喝彩和教师的表扬。从而得到自我肯定和确认,让他们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作为小学低年级教材是非常受儿童喜爱一种活动形式,它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低年级体育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的好帮手。把游戏贯穿于体育的始终,渗透在课堂的各个环节、基本技能,完成教学任务。如“运球接力”“看谁传得快”等,让孩子们从兴趣出发,培养特长生。集体荣誉是一种团体精神,团体精神对团体中的每一份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予一定难度的活动,如“冲过火力网”,对取胜的小组给予表扬,以后又多次分组,打乱学生的组合,使多数学生都有取胜的机会。在为小集体努力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集体团结气氛感染。在同伴的鼓励和影响下,当发现自己的小集体处于不利地位时,那种渴望胜利和荣誉的心理及做出努力的过程,学生不知不觉就会对活动产生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教学后的评价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用“好”“坏”来片面的评价学生。新课标中对学生的评价也进行了相应的新的改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全面实施评价机制,应该注重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互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相互评价的提高,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来,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方法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闪光”的一面,让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多用鼓励和表扬,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把学生的长处和亮点用爱去“筛选”,加以肯定并且“发扬光大”,犹如播种希望,将会收获一个金灿灿的秋季;让学生真正体验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既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开小差时,教师用眼神暗示,就会集中学生注意力等。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必须注意对学生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以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的乐园里自主地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重视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就要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挖掘学生的潜能,体现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艺术进行教学,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7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体育教师组织和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标准的依据。

  本文谈的体育教学目标是根据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及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遵循体育教学目标的框架结构和分类系统及编制原则而具体确定的。

  体育教学目标,是由学科教学目标,学段、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教学目标呈系统性和层次性,在教学目标系统中,下位目标都是其上位目标的具体化。课时教学目标是其最基本单位,体育教学目标基本是靠课时教学目标来实现的。

  一、体育教学目标结构和层次

  附图{图}

  1.学段体育教学目标

  学段体育教学目标是在小学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段教育与教学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学段体育教学内容,确定本学段学生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和情感发展等方面的目标,并通过一定的运动负荷实现身体发展的目标。

  2.年级体育教学目标

  在学段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本年级各项教学内容进行纵横分析,并根据本校本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体育教学目标。

  3.单元体育教学目标

  在年级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本学期各项主教材进行纵向分析,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各项主教材的单项体育教学目标。

  4.课时体育教学目标

  以本年级体育教学目标和单项教材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各单项教材深入进行纵向分析,找出本年级各单项教材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确定各项主要教材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各课时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区别

  教学目标不是教学过程,而是具体、明确的教学结果,是以学生学习以后的变化为依据,表现在学懂、学会、产生兴趣和追求等方面。教学目标是可以观测的学生身心变化,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达,它的实现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教学任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期望,它是以教师为主体的。

  教学任务是教师期望和假设,缺乏量和质的规定性,观察和测量都难以进行,因而教学效果也难以评价。教学目标将教学任务进行量化的规定,可观察、测量,也可作为学生学习行为评价依据。

  教学任务仅限于教师所用,而教学目标则是师生共用的。描述教学目标可用具体的行为动词,因而对教学过程的阶段、深度、层次有明确的限定。教师依据目标而教,学生则借助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检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不仅比教学任务容易操作,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控制,重要的是将教学任务化为教学目标,能有效地促进由重教向重学转化,让学生得到发展。

  三、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运动负荷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每个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为若干层次,其表达方式如下:

  (一)知识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记忆

  ①能记住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②了解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③知道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

  2.理解

  ①能说出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②会讲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③懂得某动作要领和有关知识。

  3.简单应用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做某某动作。②能运用已学过的某某知识和原理。③能回答(讲出、说出)某某道理。④能回答(说出、讲出)某某动作做出的道理。

  4.复杂应用

  能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某某道理。

  (二)技能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体验

  能照示范、照片(图片)尝试(亲自)体验(体会)某某动作。

  2.模仿

  ①能做出某某动作。②能做到某某样子(程度)。③会做某某动作。

  3.组合

  ①能将某某与某某动作连贯做。②能做出某某联合动作。③能连贯做出某某与某某动作。

  4.协调

  ①学生能不停地做出某某与某某动作。②能熟练地做出某某动作。③能不停顿做出某某正确动作。

  5.熟练(自动化)

  能准确自由地做出某某动作。

  (三)情感领域的学习水平、层次分级

  1.接受

  ①学生能注意听教师讲解,认真看教师示范。②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某某要求能给予配合。③学生愿意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2.兴趣

  ①学生乐意按教师的某某要求去做。②学生对某某练习,精力集中(干劲大,情绪高昂),感到欣慰。③学生对某某动作乐意多次重复练习,产生爱好、倾向。

  3.自觉表现,形成观点立场

  学生认识到某某活动(练习)的价值,在没有人指导的条件下也能自觉地做,由倾向、爱好,经过内化形成观点、立场,并经常习惯地自觉表现。

  (四)运动负荷目标

  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适宜的运动负荷量,对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培养优良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运动负荷的大小,是由练习的密度和强度即练习的重量、距离、速度、时间、数量和动作的质量等因素组成的。

  课时教学目标中的运动负荷目标应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适度、适量,并且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这样更有利于全体学生体质的增强,能力的提高。

  四、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

  编制正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目标教学的前提,是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编制,必须遵循思想性、科学性、操作性、层次性和可测性的原则,依据教学三要素和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进行编制。以一课时为例,方法如下:

  1.要认真学习和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根据单元教学目的,疏理出本课时的知识点以及要完成的技术技能的要求。

  2.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运动技能的起点和适应水平,确定本次课时的技能目标。

  3.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时的运动负荷目标。该目标应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的,同时也照顾到学有余力和体弱学生的不同要求。

  4.确定目标要注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做到检查有方法,测量有依据,考核评估有标准。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8

  【摘 要】 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选择合适的锻炼场地,在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时,要保证他们的身体安全。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在保证自己身体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锻炼,掌握体育动作,提高体育运动能力,促进他们体育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安全意识;有效指导;锻炼

  安全教育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体育运动中,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导致课堂上经常出现拉伤、扭伤、碰伤等情况。为了保证学生的身体安全,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要注重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体育锻炼,有效发展他们的体育综合素质。

  一、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安全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上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育锻炼,遵守课堂秩序,不随意离队,不到危险的地方,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很调皮,排队时推推搡搡,容易造成其他学生摔倒的情况;有的学生随意玩耍高年级的体育器材,由于没有掌握体育动作,容易造成拉伤、碰伤的情况发生。这时教师要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和可能造成的危险后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学生在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后,他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会有意识地避免做高难度的体育动作,不到危险的地方活动,杜绝一切可能造成身体受到伤害的事情发展,使课堂教学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体育动作,促进他们体育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小学生的性格活泼,自制力较差,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说服教育的放式对学生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不容易接受和理解。结合体育活动渗透安全教育,会有效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自己的行为和动作,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例如,在教学“跳绳”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跳绳的动作后,先不拿跳绳练习跳绳时手和脚的.动作,使动作流畅、协调。在熟练动作之后,再让学生拿上跳绳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之间保持较大的距离,避免同学之间用绳子伤到对方;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注重跳绳的速度,先慢慢跳,等熟练了之后再加快速度,防止被绳子绊倒。对于故意拿绳子伤害同学的学生,教师要迅速制止并严厉批评他们这种行为,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行为对他人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制力,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遵守课堂秩序,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时,能够确保自身安全,避免受伤的事故发生。

  三、开展分层教学,保证教学“安全行”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和身体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进行分层,按照体育能力强、体育能力中等、体育能力弱方法进行分层,在教学了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之后,教师可以给每个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强度的锻炼任务,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完成锻炼,避免因锻炼强度过大造成身体伤害。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锻炼,在锻炼中熟悉体育运动的动作,掌握动作技巧。还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竞争性锻炼,看看谁掌握的动作最标准。在竞争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很容易掌握所学的体育动作。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好勝心较强,在开展竞赛学习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他们因为制定不切实际的锻炼目标造成身体的伤害,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进行锻炼,实现高效安全的体育教学。

  四、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感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成为了体育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让他们快速掌握体育动作。在指导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感,制定严格的班级纪律,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克制自己,遵守课堂纪律,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树立安全责任感,需要让他们不干扰其他学生的锻炼,不故意做出危险的动作。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还要纠正其他同学的危险做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增强安全意识,在体育锻炼中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在学生进行积极锻炼时,教师要认真观察他们的身体情况,对于身体不适的学生要让他们及时休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使体育教学课堂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遵守课堂纪律,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选择合适的锻炼强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体育锻炼,促进他们体育能力的有效提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安全的锻炼场地,对他们的锻炼情况进行关注和指导,防止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受到伤害,使体育教学高效、有序、安全地开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长将.谈如何加强体育课堂安全意识教育[J].文存阅刊,20xx.

  [2]汤嘉伟.小学体育安全问题的规避与应对策略[J].学子(教育新理念),20xx.

  [3]郝金兰.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20xx.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9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当中最活泼最具有想象力的成长阶段,对于任何事情都有着足够的好奇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此类心性,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娱乐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活泼天性,营造一种生活化和娱乐化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亲身参与,与孩子们一起娱乐,亲自示范具有趣味性质的游戏,吸引小学生参与其中。本文将从小学课堂中应该具备的生活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做出实质性的分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生活化与趣味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加强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加亲近,从而调节课堂内的学习气氛。生活化教学是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为基础,在课堂上展开教学任务。运用生活中的实例,不仅可以使学生轻松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更有利于教师展开教学任务,便于管理和教学。另外,加强趣味性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使每个孩子都参与教学任务中来。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收获愉快的心情,而且还可以使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价值的提升。

  二、趣味化与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在体育教学时,教师对于教学没有付出应有的责任心,对于相关项目的讲解与示范没有做到足够的标准,学生就有可能会产生消极心理,对于体育失去兴趣。只有改善此类问题,加强体育教师的素质培养,同时,也要加强教学内容规范和促进学生兴趣的方向发展。

  (一)丰富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应该做好课前准备,例如这节体育课应该需要设备或者器械,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要在课前实际模拟,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课前已经安排好的教学内容,保证班级里面每个学生参与其中。然后,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证每个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快乐。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发适合现在小学生的`游戏,打破教学单一化的模式。增加一些新奇的娱乐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反应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可以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拉近彼此的距离,甚至可以提升学生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的学习动力,保证学生既学得轻松,也玩得高兴。同时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生活化与趣味化的有效结合

  新课标改革之后,对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进行了有效的提高,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小学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有效地结合生活化和趣味化这两个基本要求,精心策划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开展教学课程。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挖掘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融入学生之中,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围绕这些开展教学,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现在的学生,与几十年的学生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必须加以改善。教学老师需要发挥日常教学的正能量,多元化地发展教学内容,加强生活化与趣味化的融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增进师生情谊。从日常生活出发,从点滴出发,结合必要的趣味性游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趣味化与生活化的结合,不仅可以改善现有传统教学单一的模式,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可以愉快学习方面,都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

  (三)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展现主导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克服各种困难,使自己参与其中并体会其中的快乐。课外,学生更应该有效地利用好时间,将科学文化素质的学习与自身身体素质的锻炼结合起来,积极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并在其中感受快乐。只有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身体素质,而且学业上也有有效的提高。目前,新课标改革已经全面进行,积极高效的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也必然要提上日程。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重视小学生独立个性的培养,更要充分发挥体育教育改革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知识,获取欢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丢下每一个孩子,使所有的孩子都积极参与其中,体会教学的快乐、成长的快乐。趣味化和生活化的结合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宗旨,只有发挥好这两个特性,才能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刘兵,谷圣娟.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趣味生活化的研究[J].运动,20xx(9):76.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0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仍然不高。

  造成该问题的因素,主要是学校对体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偏低,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方法较为枯燥,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因此,必须切实提升中小学校长对体育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以游戏为切入点提高中小学体育课趣味性,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真正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增强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性

  1.应对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一直致力于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重点在提高中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但是,从目前来看,中小学教育普遍忽视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虽然中小学教育正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推进,但是,“应试教育”的观念依旧残留在学校中,其他课程占用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等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中小学体育课程不适应素质教育对其的要求,课程过于单一、枯燥。

  2.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中小学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教育,缺乏体育课程,中小学课程设置便不完整。国家要求中小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处于核心地位。

  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体育教育则是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黄金时期,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获得健康的体魄,还能够让他们领会体育精神,帮助其培养坚持、吃苦耐劳等优良品德。

  二、制约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因素

  1.学校对体育课教学的重视程度偏低。为了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水平,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都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小学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仅与中小学体育相关的政策就有70多项。然而,中小学校对于体育教学依然不够重视,缺乏对体育教学的针对性指导,文化课程经常占据体育课堂,体育课堂内容不适应中小学的要求。

  中小学校长对国家的体育教育相关政策和法规领会不够深刻,不能够将其与本校具体实际相结合,看不到体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明确体育教育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清晰体育教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中小学校缺乏体育教育科研小组和专门负责人。

  2.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方法较为枯燥。受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设计都比较单一和死板,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简单传授给学生技术动作,不考虑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中小学生身体发展需要。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无法学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自身的才能难以得到发展。自新课程改革开始后,中小学体育教学亦开始改革,但是,一些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标准理解出现偏差,把尊重学生情感理解成学生爱怎么玩就怎么玩,这制约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3.中小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体育教师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人物,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成败。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对体育教师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切实提高中小学体育教育水平,必须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人才。

  多数中小学校对体育教学都不够重视,尤其是城乡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甚至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担当,他们缺乏专业的体育知识,不了解体育对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亦无暇考虑体育教学内容是否适应中小学生的需求。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必须切实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1.切实提升中小学校长对体育课教育的重视程度。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从“一把手”抓起,只有让中小学的校长不断增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一是实行校长负责制。将体育教学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作为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的指标之一,从而可以彻底消除“口号响亮,行动缓慢,没有效果”的体育教学现状,真正让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有所发展,让中小学生从中受益。

  二是合理利用各种赛事,引导中小学校长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鼓励中小学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并将每次的比赛成绩记录在案,对于体育成绩比较突出的学校,不仅要对校长进行奖励,也要对学校给予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当然,如果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的状态,其主管部门也要采取措施,比如取消年度评先表优资格、减少经费支持等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不断加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长对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推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发展。

  2.以游戏为切入点提高中小学体育课趣味性。学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性,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一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对于学生不易掌握、容易出错的教学动作,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简单、生动、可爱的游戏视频课件,配上一些学生喜欢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练习。

  二是针对教学内容,适当穿插游戏节目或者体育比赛。比如,为了掌握投掷球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手持纸飞机、降落伞、小沙包等轻物进行各种游戏练习,掌握用力方法之后,让学生手持小垒球练习,重点感受一些基本动作的用力,最后指导学生使用实心球,利用单、双臂学习前后抛的方法。这样,课堂上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从而也能发现学生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

  3.进一步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是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态度。中小学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扭转“体育课就是玩”的观念,摒弃“上不上课无所谓,怎么上课都可以”的现象,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积极对待每一次课堂教学工作。

  二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体育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体育实践,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多数教师注重仅仅是“户外活动”,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体育教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定期参加教学技能大赛,通过一定范围的比赛,学习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和做法,补己之短。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定期参加培训和进修,做好每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不仅要学习专业的体育教学理论,还要通过系统的培训,掌握扎实的体育技能。

  三是及时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随着教学主体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能够及时地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学设备,在实现增强学生体魄目标的同时,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为学生选择一个适合的体育项目,帮助他们培养自己的体育特长。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发展,小学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运动教学”为基本目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也是一直没有改变过,但是随着当今我国的生活环境的全新改变,也严重的出现了很多感觉神经得不到好的发展的学生,统一叫做“感觉统合失调症”。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现代城市当中学生的得病率已经达到了15%~35%。尤其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更是明显的增加了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几率,通过有关的研究数据表明,体育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得病几率。

  一、感觉统合的含义概括

  感觉统合(SensoryIntegration)简称SI,其概念含义也是由英国有名的生理学家谢林顿首次提出的。并在此的基础之上,经过相关的心理学家反复的研究分析,终于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以及如何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的方法。并指出在孩童的大脑中具有相当高的发展、塑造性,而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并不是仅存在大脑中一个区域内单独完成的,而是通过不同的时间、空间对大脑当中各个区域中的信息进行解释、结合。而大脑只有达到灵活的转变,才能对事物的分析上产生正确的认知。通过大脑接受到所有的信息进行全部整合,并逐个对大脑进行感觉上的刺激,经由大脑反复的分析综合,能够使中枢神经形成有效的组合形式的过程就叫做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青少儿童的大脑在收到外界信息的刺激,以此做出正确的应答,而儿童一旦对感觉统合的缺失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脑、身体的协调性发展[1]。

  二、小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分析

  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者产生紊乱现象

  中枢神经是整个感觉统合当中的主要基础,意味着要想找到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就要从最主要的中枢系统上分析。由于学生的感觉统合是由大脑中很多中枢神经相互合作完成的,因此,不同区域中的感觉神经和不同区域中的枢神经之间的是紧密相连的,学生在感觉外物的任意一条中枢神经受到损伤或者出现紊乱都会导致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另外,还有很多药物以及问题食物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中枢系统紊乱,致使感觉统合的失调[2]。

  2、大量的缺少对小学生感觉上的刺激训练

  通过有关的数据研究成果来分析,人在产生感觉统合训练的时候是从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就已经逐渐开始了,但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收到的刺激想对比较小,也就意味着,对感觉统合的.刺激是要在出生之后才可以进行的。而当今这个逐渐现代化的城市已经很严重的“剥夺了”孩子的感觉刺激,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3]。

  三、感觉统合的失调对小学生的影响

  1、对小学生的学习上产生了影响

  主要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低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更是对学习产生困难,感觉统合失调下的学生在同比于正常学生在对学习的阅读、记忆、理解上都有着发展滞后的情况,缺乏思考的能力以及对学习的主动性。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小学生在行为学习上也有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上课不注意集中、好动、调皮等,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较正常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的行为[4]。

  2、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是通过外界事物的信息来获取的,而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来说,由于不能很好的对外界事物信息进行统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产生出不正确的主观思想。虽然统合失调的学生在智力上都处于平均水平或者高于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受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导致其智力没有能够充分的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低。

  四、感觉统合的训练队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启示分析

  1、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体育课相对于文化课来说,不同之处就是它是以种实际操作技能较强的学科,体育课的学习与文化课的学习不同之处也在于它并不是需要对知识的积累上,而是表现在身体素质以及体能等方面上。正是由于体育课的这个特殊的性质,决定了体育课是需要通过各种活动以及运动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而在日常的体育课教学当中,体育老师应当充分的把教学内容与感觉统合相关的训练想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体制还能帮助学生改正感觉统合的失调。

  2、可以增强学生的技能能力

  总的来说,很多感觉统合的训练原本就是一种体育技能,但是由于感觉统合设计到理论知识很广,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熟练的掌握其理论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体育课中真正的训练感觉统合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

  3、组织“听海”类似的体育活动

  听着海声,感受生命的运动,这种类似于“听海”的体育活动,它能有效的使学生开放自己的五官,并学会运用大脑进行思考问题,产生出试着动手去试一下的想法,让孩子可以在这样比较特殊的体育活动中真正的锻炼自我,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感觉统合能力[5]。

  五、结论

  当今,社会环境的改变致使产生出越来越多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而在这种情况下,以对孩子身体的刺激为主要的手段,结合目前小学生的需要,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不同的针对于感官刺激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真正的锻炼了小学生的感觉统合观。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2

  摘要:小学体育是体育教学的最初阶段,该时期的教学可以对学生未来体育学习质量提升有直接影响,每个小学体育教师都应该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借助科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教师要认真分析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认识到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性,进而制定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兴趣;创新

  小学体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环节,其是小学生接触、学习体育知识的开端,因此,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对学生体育学习和体育教育工作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体育锻炼与学习习惯,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深入学习,可以让他们受益终生。

  一、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具有情绪丰富、年龄小的特点,在课堂上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又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对很多东西感觉好奇。所以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最佳时期,教师在重视培养与引导学生体育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兴趣,以增强他们综合素质。小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大部分学生喜欢多人一起开展的项目,具有很强的盲目性,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自身条件,帮助他们选择恰当的项目,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习惯。

  (二)小学生体育教学现状

  首先,缺少完善的教学设备。我国部分小学校内,尤其是偏远地区小学和农村小学,其资金能力较差,因此在配备教学设备时,经常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很多设备是落后的,部分学校没有安装体育教学设备,不符合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其次,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由于受应试教学的不良影响,教师与学校都不重视体育教学,部分学校甚至直接取消体育课。最后,缺少优势的体育师资力量。很多小学没有聘请专业教师任教,部分小学甚至存在文化课教师完成体育教学工作的情况。专业体育教师和科学教学方法的缺少,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育中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锻炼的热情,对其的发展与未来学习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体育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转化成学习机器,只有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着眼点进行体育教学,才能让学生喜欢进行体育活动,让他们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质量,也能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身心,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习文化知识,参加体育活动。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可以有效营造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兴趣教学能够破除传统教学的羁绊,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多元化的组织模式,提升师生关系,让双方关系从僵化向和谐方向转变,让体育课堂更加活跃。同时,大多数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将游戏和体育技术动作相结合,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同时不断成长,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

  三、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策略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

  师生关系对学生是否喜欢体育课有直接影响,体育教师如果和蔼可亲、风趣幽默,学生就会对学习体育感兴趣,反之学生则会出现厌恶心理。小学体育教学要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关系,为学生创造活跃、轻松的学习环境,适当地表扬与鼓励学生,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例如,学习单脚跳时,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并给学生示范动作,然后鼓励学生做动作,并和学生一起完成动作,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选择游戏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特别贪玩,游戏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喜欢体育课,因此在小学体育课上,教师要选择游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既可以突出此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也能满足素质教学要求。如学习跑走交替时,教师可以设计《快照朋友》的小游戏,让学生边玩边掌握动作方法,教师在游戏中是参与者和裁判者,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体育竞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大部分小学生不服输、具有很强的好胜心,想让老师、同学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想获得别人的表扬与鼓励。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把握此心理进行体育竞赛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教师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如学习跑步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分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开展跑步比赛,学生在跑步时听到别人喝彩,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其对体育的兴趣。新课改环境下,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体育教育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学生发展与成长的意义特别重大。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科学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了解、掌握他们的兴趣点,设计出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体育活动。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仍存在教学设备少、学生重视程度不足、师资力量弱等问题,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用游戏教学法、开展体育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朱明旭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一经街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1]史海深.小学体育管理创新研究[J].青少年体育,20xx(8).

  [2]张艺杰.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8).

  [3]夏艳.让小学体育课堂在开放中走向精彩[J].当代体育科技,20xx(23).

  [4]蒋美.小学体育田径教材教学的游戏化分析[J].田径,20xx(9)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3

  摘要:实施新课改以来,小学的体育教学依然没有完全摆脱单纯追求运动成绩的教学方式,没有树立学生学习体育、增强体育锻炼的兴趣,没有让学生树立起健康体育观的意识。因而,小学体育教学必须改变单纯追求运动成绩的教学方式,本文即论述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快乐的过程中学习体育知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教学运用

  长期以来,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着体育、健康知识,被动地进行体育锻炼,没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当中。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小学体育教学必然要改变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大多比较喜欢游戏的方式,而体育游戏具有快乐性、竞赛性、教化性的特点,因而,可以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

  一、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体育游戏的游戏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运用到体育教学的多个环节中,比如:(一)将游戏运用于准备活动中,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兴趣,让学生提前进入课堂。准备活动是在正式上课之前进行,其目的是让学生活动肢体,进入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在准备活动时,可开展报数字游戏、反向动作游戏等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奋状态,为教学内容的开展做准备。比如,在准备活动时可开展“蛇战”游戏“,蛇战”游戏可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具体的游戏方法是:根据学生的人数,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组,每组为几人。每组站成一排,后面的人抱住前面人的腰。游戏开始后,各组进行相互混战,当有一组的蛇头抓到另一组的蛇尾时,被抓到的一组立刻淘汰出局。最后,没有被抓到尾巴的一组即为优胜者。另外,在一些专门性的体育运动中,要开展与该运动相关的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例如,在进行“跳山羊”的体操教学之前,可开展一些柔韧性训练的游戏,使学生的韧带、关节变灵活。在进行短跑教学之前,可以开展训练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为主的游戏内容,如“长江与黄河”、“叫号追人”等。在体育运动前开展与该项运动相关的专门性的游戏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提前进入课程,提前掌握一些运动的技能,提高教学的效果。(二)将游戏运用于基本技能教学,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小学体育的基本技能教学包括体操的前滚翻、后滚翻;田径的立定跳远、张丽师起跑、50米跑、1000米跑,武术的马步、五步拳、少年拳,等等。基本技能的教学中,虽应讲求动作规范,但单纯地讲解单调、枯燥的规范动作难免会使课堂氛围显得死板,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基本技能教学中,也可采用体育游戏的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在中长跑训练中,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让学生围绕着运动场一圈圈地跑,不仅容易使学生感觉恐惧,而且容易让学生厌倦,这样的跑步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但如果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吸引到游戏、情境当中,让他们把中长跑当作做游戏,效果就会不一样。比如,在跑步时实行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长跑取一个主题,叫做“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等,在欢乐的气氛中,教学活动就完成了,教学目的也已轻松地达到。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应将全部教学内容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游戏教学方式虽然有种种优点,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应将游戏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不要在游戏的欢乐中忘了所要讲述的内容和所要教授的技能,尤其是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队列中的稍息、立正时的站姿、手势;武术中的手型、步型、弹腿;田径中的耐久跑、接力跑、站立式起跑、蹲地式起跑;球类中的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等基本的动作要领和动作规范,等等。总之,游戏只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实行游戏教学是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应将游戏作为教学的唯一内容。(二)尽量选用与教学相关的游戏内容,精心组织游戏在游戏内容的选择方面,应从体育课基本任务出发,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爱好,适合学生体能特点及能力的游戏内容。比如,当体育教学的内容是以跑、跳式为主时,可选择反应灵巧的游戏。当教学内容是以体操等静力项目为主时,可适当开展奔跑、跳跃型的游戏活动。在游戏组织方面,开展游戏前,老师首先给学生讲游戏的名称、要求、规则等。在游戏过程中,老师要随时观察场上的情况变化,看有没有学生摔倒,以免发生危险;另外,在游戏中,教师也应参与到游戏中,用风趣和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游戏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此次游戏的完成情况,不断优化游戏活动内容及比赛形式,以使学生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充分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完成学习。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在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时,可将游戏运用于课堂开始前的准备活动中,也可将游戏运用于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中,但要注意不应将全部教学内容都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在游戏方式的选择上,也应尽量选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董娥.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xx.

  [2]冯蕾.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01).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4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的任务任重道远,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从体育教学改革的观念和模式出发,分析了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办法,对于研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体育;个性培养;训练

  由于学生的智力、学习动机、能力、兴趣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有很大差别。有的学生好学,反应迅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好,有很强的求知欲;而有的学生则对学习不感兴趣,反应迟钝。有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进行记忆学习,有的通过听觉记忆进行学习,有的学生则通过联想的方式进行学习。有的学生积极好动,敏捷活泼,而有的学生则孤僻寡言,不喜欢与人交流。因此,对于性格各异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小学生是刚刚开始进入学习阶段的,他们的意识形态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要更加注重小学生个性的培养,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小学生最易表达出自己的个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不同兴趣爱好,特别注意要因材施教。

  1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

  一直以来,小学体育教学都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以考试为目的进行教学,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知识的讲解,动作的示范,学生的模仿与练习,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并没有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千篇一律的进行教学。这种示范-练习-纠错-反复练习的模式以考试为目的,完全忽视学生的态度与热情,使得学生丧失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有的学生甚至开始排斥害怕体育课。还有很多体育老师只注重尖子生的培养,使得其他学生受到冷落,学生心理上形成隔阂。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重要指向就是学生的个性发展。一般来说培养学生的个性定义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体育教学改革

  2.1教育观念的改革:体育教学改革首先要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进行改革、更新。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总是老师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传授为主,这种模式并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锻炼的模式,学生在过程中独立思考,自己探索。要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转变为“学生主体论”,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练习,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其自主学习,而不是把学生当机器,只是进行灌输,让其模仿、练习。要从过去的跟着练转变为学生自主练,由过去的育体扩展为启智、调心的多样式方法;有单一的教学示范方法转变为因材施教、注重特殊性的教学方法。在关注学生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尤其是创造力的发展。

  2.2教学模式改革:只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发挥课堂的自主性、趣味性、灵活性、娱乐性等特点,才能增强体育课的魅力,创造学生喜爱的课堂和教学环境使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分组练习的方法,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练习,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增加,更能体现个人的长处。这样既能发挥个人的优势,又能增加团体间的合作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教学方法改革:老师应该不断的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是积极好动、性格开朗的,这类学生热爱运动,反应灵敏。而有些学生则相反,性格孤僻,喜好安静,不喜运动,接受能力差。这两类学生如果进行同样的训练会引起不一样的效果,前面一类学生可能觉得训练量少,后面一类学生却吃不消。这样会引起学生的不满,造成逆反心理。所以,老师上课时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好动的与孤僻的要分开,练习内容和强度也要针对性的分布,这样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当的培养。

  2.4强化自我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意识是人特有的属性,而自我意识是意识中的核心部分。自我意识的形成便是个性形成的水平。自我意识形成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精神的影响,同样受到家庭、老师的影响。体育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社会中良好高尚的一面来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学生的自我意识会支配学生的自身运动,在教学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影响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其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竞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学生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而不同的学生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比赛形式和内容要进行考量,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进行分组比赛,或者采用不同形式的比赛,。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2.5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强弱有很大区别。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差,对体育训练接受能力差,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之下,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作为体育老师,要主动接近这类学生,给与鼓励和开导,对其进行不同的训练,尤其要对心理进行辅导。在教学过程中,使其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自尊心、自信心。

  3结语

  综上所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进行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玉蛟.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途径与方法[J].科技信息,2010,11:242-243.

  [2]李伟前.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J].学周刊,2012,21:26.

  [3]赵祥.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2,24:148-149.

  [4]吴春晖.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中国名校卷(湖南卷)[C].2013.

  [5]郭建猛.浅谈小学体育教学[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

  [6]赵伟康.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弱势群体”[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5

  摘要: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加强学生自身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体育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做好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习兴趣;心理特点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学生兴趣的影响。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如果只是重视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很可能影响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当前,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积极学习运动技巧,提高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精神。本文结合了许多体育教学中的优秀经验,就现阶段学习兴趣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做了相关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年龄层在7-12岁之间,这时期的学生身心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喜欢参与集体游戏,情绪起伏比较大,对事物的专注力持续的时间不长久,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兴趣观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是兴趣的源泉。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十分强,对很多事物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小学生兴趣培养的黄金期,就会为小学生日后的体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影响小学生产生兴趣的原因

  1.教学内容的机械化复制。

  小学体育教师受传统体育课教学影响,教学内容完全以教学大纲为主,教学形式单一化,没有创新,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与体育教师一起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导致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

  2.教学过程缺乏自主性。

  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要由体育教师主导课堂学习内容,学生互教互学的现象很少,更多的是强制性的学习体育技能,长此以往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感也会随之而来。

  3.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彼此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尚且比较明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情况。有些学生天生肢体不协调,做一些体育动作显得比较吃力,而体质比较薄弱的学生,很容易产生身体疲倦感,稍有一些体力强度的就承受不了,小学生肥胖等特殊学生群体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感到困难。这些受各个因素影响的学生群体,往往会在体育课中没有自信心,甚至会产生自卑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4.小学生对体育缺少认知。

  小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接受文化课程,在固定的空间内接受教育,体育课多在户外进行,在小学生的认知里自然就理解为体育课是在户外玩。但事实上体育课是在进行正规性的技术教育,这种认知上的差异会使小学生有失落感,也很难激起学习兴趣。

  三、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途径

  1.丰富教学内容。

  相比较其他文化课,体育课的娱乐性比较高,游戏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满足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上快速跑的体育课程时,体育教师可以变换多种上课内容,让学生进行接力赛跑、“二人三足跑”、背向跑等多种姿势的跑,避免单一的跑步,让学生享受跑步的乐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使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学生分组的标准可以按学生自身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进行,同时也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情景教学。如时下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很受小学生喜爱,很多小学体育课堂上也加入了“撕名牌”的游戏课程。这些贴近小学生心理的课程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

  2.教学形式多样性。

  小学体育教师要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学形式多样,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教学的形式,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教师可用相关体育器材布置场地,这种新鲜感,会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如在上障碍跑的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弯腰摆成“高山”,几个学生围起来做“山洞”,用垫子制造“沙滩”。学生在障碍跑的过程中翻越“高山”,钻进“山洞”,踏过“沙滩”,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增加学生集体的参与感,提升练习的乐趣,并锻炼了身体。

  3.体育教师因材施教。

  由于小学生彼此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比较明显,这样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尝试分组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材施教。身体素质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别里,按不同组别的自身接受程度,量身选择可进行的体育锻炼。学生根据自身身体素质和能力进行体育课程,也会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发掘个人的潜力,增加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如对于一些稍微肥胖的小学生,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些力量训练,像比拼撇铅球、单双杠的拉伸运动等。从而实现每个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最优发展。

  4.师生对体育达成认知共识。

  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中除了教授小学生正常的运动技术,也要考虑到小学生贪玩的心理,正确地引导小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如在正常的授课中,对于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完成授课内容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让其一起进行50米折返跑,而最后一名要多进行一次50米折返跑。这样既可以增加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师生逐步明确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一直是教师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学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素质,才能最终完成远大目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08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5-27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经典)06-04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04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热门)05-28

(优秀)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5-28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优选)05-29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推荐)06-04

(精品)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6-04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集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