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23 18:27:43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集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体育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集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5篇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

  针对小学体育教学,教师应当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以使体育教学变得尤为形象生动,让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事实表明,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根据异样的教学知识与教学环节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用趣味游戏能够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知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推进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1.应用趣味游戏引导学生迅速地进行热身运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热身运动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尽管热身运动较简单,可是十分关键。由于学生在进行热身运动之后,能够调整学生的身心状态为运动的模式,因此便于进行接下来的体育训练及防止运动过程中导致一些伤害。可是,一部分教师忽视这个环节,没有进行深入分析,以队列队形或者是慢跑方式实现热身,进而导致学生缺少运动的兴趣,特别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讲,他们缺少持久注意力,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实施一种理想的热身运动教学模式。以使学生不但能够热身,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奠定接下来体育训练的情感及思想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像是在热身运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蛇形跑的练习,且划分学生为一些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练习几分钟,这样学生能够瞬间被这种趣味性的跑步游戏吸引,变得非常开心。在学生训练几分钟之后,再进行下面的正式体育训练,能够迅速进入状态,从而达到热身运动的效果。总之,教师通过趣味性的小游戏取代传统意义上乏味、枯燥的热身运动,不但能够实现热身的目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应用趣味游戏的迁移功能化解体育教学的难点知识

  学习迁移指的是通过一种学习而影响到另外一种学习。学习迁移有非常广的范围,只要是通过学习得到的经验,涵盖行为方式、态度、技能、知识等都能够在相应条件之下进行迁移。迁移存在正负的区别,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仔细地探究、科学地组织、合理地应用,尽可能地体现迁移的积极功能,防止迁移的负面影响。由于学习体育技能具备相应规律,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体育技能的过程中,灵活有效地应用迁移规律,大大地优化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为了让学生更迅速地学习和把握正式讲解课程的体育技能,教师能够在课堂导入环节组织趣味游戏,确保趣味游戏的内容类似于正式讲解课程的教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向学习的体育知识上迁移,推动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理解体育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立定跳远的`时候,能够将小青蛙跳荷叶的趣味游戏引入,让学生对青蛙的跳跃动作进行模仿,进而学习和理解立定跳远的技能,然后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对难点进行分析,学生就能够迅速地学习和掌握立定跳远的技能。教师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从而切实体现在趣味游戏中迁移学习的优势。

  3.应用趣味游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具备好胜心理与好奇心理,而富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因而跟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可以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游戏不但能够推动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体育技能和知识,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娱乐学生的身心、增强学生的体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尤为关键的是,小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团队观念,培养自律、自信、坚强的良好品质,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耐久跑运动的时候,组织老鹰抓小鸡的耐久跑趣味游戏。小学体育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选用耐久跑的内容,实现学生持久耐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敢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毅力。而通过老鹰抓小鸡的趣味游戏的方式进行耐久跑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独立、合作学习、团结协作观念,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4.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趣味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身心,顺利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与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注重趣味游戏的应用,发挥趣味游戏的优势,进而更有效地服务于小学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洪爱华.实施体育综合干预保障学生健康成长[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10).

  [2]安全顺.一堂拖堂的体育课———教师要奉行自己的承诺教学案例[J].赤子(上中旬),20xx(21).

  [3]胡蜜,吴友良,宋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化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20xx(03).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2

  内容摘要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全面的、均衡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互补作用更显重要。媒体技术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满足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和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绪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的体育教学的不便之处就暴露出来,明显,因此,多媒体的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就能起到事半

  功倍的作用。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于体育课上不但要传授体育知识,而且要将正确的技术同时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更主要的是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建立视觉表现。电教媒体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直观逼真的技术动作的动态变化过程,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过去对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讲解和示范,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用形象具体化的手段,让学生弄清楚,他所提供的清晰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画面,能够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最佳学习状态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1 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兴趣盎然,实际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也就是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心理学也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当对某一事物有一定的指向和集中时,在大脑皮层中会产生一个兴奋中心,外界对它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而且刺激愈强烈,学生的注意愈集中,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认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积极思维的“催化剂”。

  而体育兴趣是体育教师教学中影响学生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因素,这种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积极向上的愉快的学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体育技术教学中,由于教法单调、呆板或运用不当,加之有些教师对传授技术运用的教学规律把握不准,极易导致学生对体育技术课索然无味,不感兴趣。因此,在体育技术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习积极性,可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直观、形象、生动、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等特征,提供给学生具有新颖、奇特趣味的音像教材去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讲授动作教学中,选编录完整动作一一慢动作一一重点分析、定格、提示要点一一完整动作在现的录像教材,例如:教“前滚翻”这一动作时,通过视听效果的演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整个动作的全部过程。画面上的每个动作细节都清晰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他们可自己去试着练习这个动作,再和课件上标准的动作去对照,老师在旁边再稍加指导,完成动作的质量就会明显提高。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学习,可以建立清晰的运动表象,会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注意,明确掌握动作关键,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 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和难点,化难为易

  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一些动作的特定性,教师在示范时不能停顿和轻视的,否则就使学生在观看学习时无法理解和认识动作,给学生和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多媒体课件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多的成品课件或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己设计制作的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就易如反掌了。

  在教学过程中,它可运用放大、变快为慢、变动为静、闪光显示、箭头指示、角度线、语言强化等方法,增强事物爆炸特征的强度特点,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地建立起表象。

  它还可以使学生观看到各种不同难度规格的技术示范(如:用力方法、用力部位、空中身体姿态等)和逐步分解示范,它可以把一些复杂事物的特征,抽象概念的理解以主动直观的形式模拟出来,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缩短了泛化过程,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从而使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3 运用多媒体课件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

  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清楚,尤其是腾空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讲解的难度很大,示范的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多媒体课件就能轻松地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记住结构,并在脑中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例如,在教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时,过杆技术是一个教学难点,因为教师的示范只能是完整连贯的技术动作,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学生看清楚了过杆技术之后再下来,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示范在脑中只能留下支离破碎的模糊印象,不利于他们的学习。针对这问题我们在跳高教学课件中对过杆技术进行了重点描绘,课件中仅过杆技术就有完整技术、分解技术,还可把这些技术用不同速率来展现,学生一看明了。

  在进行跳高技术教学时,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然后再进行实地的讲解示范,在讲解示范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运用以有的动作表象来检验和印证教师的讲解示范,进而促进学生加深对正确的技术动作的认识和理解。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培养了学生课上积极思维体脑并用的良好品质。

  课件要常用常新不断完善。一个课件不可能完美无缺,教师在使用课件时留心捕捉反馈信息,及时修改补充逐步完善课件。有效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判断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并不是看这个教师有没有教完规定的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这个评价标准同样适用于对体育教学效果的检测,因此,体育教学应该运用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方法和手段去研究学生的实际,贯穿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我们体育教师现在和今后为之努力的重要目标。

  3.1 采用多媒体演示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教师再加以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讲解与分析,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动作。 同时将动作难点与新技术动作以慢速连续播放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节从而更好的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加深学生对整个动作的认识。利用现有课件在体育常识中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在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艺术造型、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音解说,就可以让学生以很的兴趣去了解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在讲解各种比赛规则、裁判方法时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细致的讲解和分析。 在现实授课中自制多媒体体育教学课件的时效非常强,它可以把教师在现实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和难以表现的授课意图全面、系统的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解决技术较为复杂连贯性比较强的动作方面的作用是多么巨大了。它的直观性、方便性、实用性等都是教师所需要的。

  3.2 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观赏水平

  体育是一项艺术,对艺术我们是追求的,高水平的体育运动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想让学生具备这样的观赏水平,我们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自身水平,也就是让学生具备欣赏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我们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让学生接触到高水平的赛事,但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不太现实的,那们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比赛录下来,然后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赏,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通过我几年的努力,我发现我的学生在观赏高水平比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不管是热情还是欣赏水平都有了提高。这是一个可喜的方面。因为只有爱好了,才会去欣赏,只有欣赏了我们才会经常去从事这项运动。

  总结

  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计算机技术己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体育教学也应该尽早结束那种“师傅手把手教徒弟”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也应该积极掌握多媒体制作技能,来互补传统教育中的不足,从而真正进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时代。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导入课的情景之中,而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体育课要以教学的目标为核心,在生理、机能、体能、神经系统、技能、技巧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并激发学生良好的情绪和强烈的运动欲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当前教改中的一个亮点,多媒体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体育教学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 李祥 《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 李宗浩《运动训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 王国荣《ASP.NET网页制作教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 .

  [5] 张红军《动态网页制作精粹》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3

  田径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喜爱的项目之一。体育教师需要在分析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创新田径教学方式,引入趣味性的田径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

  一、趣味田径遵循的具体原则

  教师在进行趣味田径教学时需要重视该项目的教育价值,并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保持田径教学的趣味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在田径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充分考虑不同项目的名称、具体内容和实施的方法规则等,既使田径教学保持教育性,又充分挖掘田径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当然,趣味田径教学最主要的点还在于田径教学的趣味性,教师需要改变传统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多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增添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和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提高田径教学的吸引力。此外,趣味田径教学还需要遵循目的性的教学原则,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明确教学的目的以及学生学习的目的,不能为了教而教,也不能使学生为了学而学。在开展田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明确田径学习的目的,在结合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前提下强化学生的训练,进而达到田径教学的预期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需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既要考虑田径教学场地的安全,又要考虑动作的安全,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开展趣味性教学。

  二、创新趣味田径的具体方法

  (一)变通法。变通法主要指改变学生在田径训练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学习用具,需要经过的运动线路,以及所接受的学习内容等方面,以此促使教学手段呈现出多样化。一般来讲,学生在田径训练过程中运用到的学习用具主要有计时器、护膝等;主要的跑步路线为椭圆形操场,每一圈大致为400米。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田径运动是一项重复性的运动,这样往往抑制了学生参与田径训练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变通法,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将一般的直线路径改变通为蛇形、波浪形、螺旋形等形状的路线,还可以将常规的向前跑转变为后退跑。通过变通法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跑步路线,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提高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二)模仿法。许多体育运动都是从自然和生活中演变而来的,这些体育运动贴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体育运动不能被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不能被学生所熟知。因此,在趣味性田径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在田径运动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建立一个更具有创新性、更加全面的练习方法。例如推小车、鸭子学步、飞扑等。这些练习方法根植于生活,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教师在学生尝试这些练习动作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分析与提取,重组田径的一些项目,使田径课程中的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如蛙跳等。这样,使原本枯燥的动作练习因模仿而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浓厚。

  (三)兴趣法。创新趣味性田径教学方法需要体育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考虑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关注点,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投身田径教学的兴趣和热情。小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主动探究有关田径的理论知识,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主动投身到田径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需要突出田径教学中的趣味性,例如用新型的趣味跑代替传统的跑步形式或习惯动作等。体育教师应创造出更加新颖、丰富的锻炼形式,还可以适当采夸张的教学用具,用生动形象富有夸张化的道具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娱乐因素。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田径活动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感受快乐。

  (四)故事背景法。教师为了提高趣味性田径教学的效果,可采用一些喜闻乐见的故事、民俗、传统文化背景等,将不同的田径运动融入到故事当中,丰富其教学内容,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走、跑、跳、投等练习活动时,可为学生的这些练习活动赋予故事化的情节,如“智过火焰山”“越过封锁线”等,这些情节既丰富多样,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合理地插入故事,帮助学生将一些枯燥训练动作形象化、生动化,从而提高田径教学的效率。

  作者:李占山 单位:乾安县赞字乡中心校

  第八篇:小学体育趣味教学探讨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包括: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对提高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锻炼学生克服困难、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有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有浓厚的兴趣,培养和利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会给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体育活动可以帮助提高心肺功能促进骨骼肌的健康,但胖学生越不喜欢体育课,因为上体育课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胖学生越觉得上体育课累。如何让体育课变得更有趣,让学生爱上体育,是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爱玩、好奇心强,但是忍耐性差,特别是传统的以“跑、跳、投”竞技体育为内容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变换锻炼方法和内容,和学生一起活动,用儿童理解的言语和他们交谈,设计既有参与性又有乐趣的活动,让他们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可以充分运用新器材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购置些价廉物美的小型运动器材,比如“呼啦圈”、“溜溜球”等,和学生一起玩,既可以丰富运动内容,又可以进一步激发胖学生参加运动的热情。除此以外,还可以经常变换练习方法,使孩子对运动产生强烈的'兴趣。比如可以将跑步练习变成行进间高抬腿跑、变速跑、追逐跑或是计时跑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多种锻炼方法,又能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二、选好游戏教材,安排适量运动

  根据阴雨天的教学需要,要把握好室内游戏教材,以发展学生智力为主,如:“打电报”、“看谁算得快”等游戏。一堂体育课的教材,要与其他各项教材之间搭配合理,注意教材本身的负荷量,在本课中要适当。组织游戏时应以最短的时间合理调整队伍,根据内容的不同,对每组人数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发现学生疲劳,流汗过多等现象要及时调整,同时老师也要一同参加游戏,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不能站在旁边当旁观者。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和生理特点,选择适宜的运动负荷量的游戏。在生理方面小学生的骨钙化尚未完成,骨硬度低,弹性较大,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韧性大,关节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和灵活性,但支撑性较差。根据以上特征,在游戏活动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姿势加强两侧的对应练习。同时也应避免负荷过大的或静止性的力量练习,防止骨化提前或引起骨膜炎。

  三、转换角色,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命令下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学习。这种无视学生特点的教学观念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对体育学习与活动失去了兴趣,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导致学生在体育学习与活动中感受到只有命令与强制,只是在机械地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丝毫体验不到参与体育学习与活动的乐趣,自然也就失去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功能。因此,要将趣味教学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顺应新课改的要求,实现角色转换,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体、活动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挖掘,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学习与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身心得以舒展,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加强思想教育,启发思维能力

  游戏的特点之一是思想性很强,因比思想教育应贯彻游戏始终。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小学课程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社区资源,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小学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提出,使我们在如何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各领域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注意对学生智力的培养。如教学《冲过火刀网》游戏时,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投中活动目标,怎样躲避投来的球?这些应变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五、游戏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

  克鲁普斯卡娅说:“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游戏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将学生所喜爱的游戏引入体育教学中,将枯燥的动作要领与技术的讲解与生动的游戏相结合,将单调的动作训练与游戏相结合,这样的设计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现行的小学体育教材注重体育学习的游戏性与活动性,这便于我们实施体育游戏教学。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实现了教学的趣味性、娱乐性、学习性与集体性,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使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态参与游戏,在不自觉中进入体育学习与活动的最佳状态。如徒手操,即第二套《小学生广播操》,其特点是操节多、节拍多、变化多,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在学生间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游戏活动,看哪位学生的动作做得最标准,并让学生选出做得好的学生指导其他学生,或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间展开比赛。这样的竞技游戏,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没有把这当做一项学习任务来完成,而是以参加游戏、玩游戏的愉悦心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又如上投掷课时,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练习肩上挥臂投掷动作,可以改变教材的投掷训练。我设计了投掷“纸飞机”的游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当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使得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这样既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意识与竞争能力。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还要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综合素质。重视体育的趣味性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应当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小学基础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李然.小学体育课堂情景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小学),20xx(12).

  [2]徐珺.让体育游戏激活小学体育课堂[J].新课程学习(下),20xx(02).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4

  [摘要]

  本文通过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当前小学体育新课程的理念,对小学体育课教学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需求和注重发展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策略 学习兴趣 主体地位 个体差异 多元评价

  体育教学策略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它作为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无论是教学理论的深化,还是对教学实践变革都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景而采用的有效教学措施、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本文就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作以下探讨,以求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过分偏重于知识技能等认知内容的传授,忽视学生不同的需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缺乏关注,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体育新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根据学生生活经验设计富有趣味性游戏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易模仿等心理特点,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重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实际进行恰当地改编,把一些内容改编成学生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这样,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1.2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提高学生活动兴趣

  教学中正确的激励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乐于接受新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信心倍增,提高学生新的学习动力。合理运用语言、非言语性的激励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2.1正确运用语言激励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用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说:“你做得非常好,老师很喜欢”,“大家来看某某人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间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1.2.2运用非言语的激励

  教师在上课时体现的仪表美、体态美所产生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是一种无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很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走近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对学生表示出一种无声的赞扬;在活动中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他们的方法,对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1.3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交往和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想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去感受他们的情感,师生才会成朋友。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和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这种没有情感的教学往往使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逐步下降。新体育课程特别强调教学中关注和尊重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去引导他们学习,注重与他们的情感交流,这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时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

  布鲁纳说过:“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应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有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机会,只有那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的教学,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从而使学生课内学习体育的热情不断高涨,课外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新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多强调自己的指导作用,不要过多地花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个性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后天的学习上,而且与先天的因素有关。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高的要求,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会遭受挫折或失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促使每一节课学生都受益;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与学习成绩评价等方面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改革,从而使每位学生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体现了每一个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

  3.1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

  从健康角度看,每一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新体育课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力。

  体育新课程更加倡导对体育学习“弱者”的关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强者”和“弱者”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体育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活动中。

  3.2注重发展性评价

  评价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在以往的体育学习评价中,体育教学评价过多地强调体育的功效性,注重于运动成绩的评价,体育教师往往是根据全国或省市的某一统一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这种评价往往对体育成绩好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关心,这就造成这些学生高人一等,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同学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体育新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和身体素质测评,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技术考查,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心理素质培养和评价。评价主体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要改变教师包办评价状况,增加学生自评、他评、过程性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教师在具体的评价中采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全面、科学的,评价中就应该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材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有效调整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6,

  [2]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7,

  [3]季浏主编,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5,

  [4]王众思主编,体验新课程.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8,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5

  当今,无论哪个国家,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此外,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休闲娱乐方兴未艾,医疗保健改革成功,社会保险日趋完善。上述种种举措都说明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健康日益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我们几十年的体育教学,的确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我们确实也在不断地改革体育教学,但为什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健康状况堪忧,这一现状呢?根据健康三维观,今后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就健康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树立身心健康观

  体力是生存法则中重要的一条,是一种生存能力,人人都希望自己拥有的`身体素质,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有敏捷柔韧的身体,有良好的耐力和暴发力。《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传和行动纲领》出:“实质上,人们的身体是个性的基础。因此,人们应该学习如何充分适应他们的身体。”成长中的青少年,面临21世纪日益激烈的竞争与挑战这个最大的生存考验,更远远应该具有这种素质。他们不应该是在温室培养出来的“胖墩子”“病包儿”我们的独生子女这一代,在父母的百般照顾呵护下,越来越少那种强者的气质。身体素质是人的最基本的素质指标,没有这一条,其他都谈不上。因此对不能为了达到素质指标而丢掉这个根本,另外,身体素质的提高应该讲究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人的生长发育不仅是组织、器官、身体的高矮胖瘦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其内在功能的逐步完善和成熟。青少年正是发育的“敏感期”在这一阶段让孩子们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取得最有效的提高。

  1.特性

  跳绳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活动,深受儿童喜爱,具有较大的锻炼价值。通过跳绳活动,能使上、下肢肌肉变得丰满结实、富有弹性,同时还可以促进儿童肌肉和骨骼生长发育。

  2.作用

  (1)跳绳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跳绳时,由于下肢肌肉有节奏地收缩,落地时身体自重对下肢骨骼有一定的压力,从而刺激骨质增强,促进儿童骨骼的生长和上、下肢、关节、韧带的发展。(2)跳绳可以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3)跳绳可以促进同伴间的密切协作精神。

  二、树立心理健康观

  长期从事体育活动的人是充满自信的,因为是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比较了解,相信自己的身体是可以保证目标的实现的。要让学生知道体育对心理的调节作用,学会一些基本的利用体育活动调节自我心理的技能。从一个人就健康的身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何止是体格外表的美感,那源源不断流淌出来的坚韧性、灵巧性和自信心,使我保持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例如,支撑跳跃等、在学练活动中给学生布置具有一定困难的任务,要求他们完成有一困难的动作负荷,使学生“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推高他们战胜挫折的能力。

  三、树立适应社会观

  社会适应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不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和处理问题,就是剥夺其学习权利。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遵循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要培养学生战胜挫折的能力。人际交往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精神与物质的交换过程,只有在这种交换达到互惠平衡时,人际关系才能和谐,而且只有在互惠平衡的条件下,人际关系才能维持。提倡人际交往要贯彻一个基本原则的条件下,人际关系才能维持。提倡人际交往要贯彻一个基本原则一个基本原则,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有贯彻这个原则得天独厚的条件,就看教育者如何运用。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只有把一滴水融入溪流,江河中,才能汇成永不枯竭的浩瀚无边的海洋。同理,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使自己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人的能量。从教育学和社会学角度看,人们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逐渐完成社会化,即从自然人逐渐变成社会人的过程,也就是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合理地组织体育教学、对促进个体社会化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例如:同心协力(二人三足)为了让学生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胜”或“为什么会败”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善于竞争的精神,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总之,体育教学必须充分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每堂课的教学,都应把学生的运动实践活动为实现综合目标的达成,有目的、有计划、有创造地灵活实施,始终把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引导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以及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意志品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郑长和

  单位:大安市安广镇第三小学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6

  做游戏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做的事情,在做游戏的过程当中可以开发小学生的大脑,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上体育课时采用做游戏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学生,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行动能力、创新能力、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学教育阶段,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于单一性的教学模式容易产生疲惫的感觉,所以,在教学方面就需要校长和老师研究出有特色的、合理的教学方法,结合适当的游戏策略提高小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学习意识,投其所好,方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若能在小学体育课中合理地利用游戏教学方法,那么对于教育事业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并且会大大推动小学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

  体育游戏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在欢乐中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因此,这一教学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某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可能会出现体育器材不完善、不充足等缺点,但是融入了游戏这一方法,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丰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满足儿童的天性。体育游戏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有利于学生体力和智力的共同发展。综合可知,体育游戏具有娱乐性、知识性、智能性和普及性等特点,对于教学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二、体育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的游戏体育教学方式在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就大多数的小学教育状况来看,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是比较单一的,这就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再加上我国应试教育的负面作用,导致部分学生厌学,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游戏能带给学生们快乐的心情,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活跃期,充满了对事物的好奇。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体能的训练,这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和性格的培养,不能完全发挥教学的目的。体育游戏正好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体育游戏多样化,很具有娱乐性,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心理需求。

  (三)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体育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往往忽略了要培养小学生多方面的才能。体育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包括快速反应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交流能力等,还使得同学和老师之间能够亲密接触,让教学更加有意义。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合理运用

  (一)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游戏娱乐性强,种类多样,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因此,教师一定要熟悉体育游戏的各种特点,因材施教,使得教学达到更高的标准。

  (二)教师根据课堂结构和教材选择体育游戏

  教师要清楚地了解课堂由几部分构成、在哪些地方可以加入游戏教学,并采用合适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内容方面取得成果之后,还要劳逸结合,做一些小游戏,放松放松身心,做做体能练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在游戏过程中还不能忘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是一切的前提。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要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注意游戏的时间,全方位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教师应具备创新游戏的能力

  体育游戏形式多样,也分为不同年龄层次的游戏,教师应该选择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可以接受的合适的游戏内容。我国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大部分的时间还是以教科书为主、体育教学为辅,所以体育游戏的.作用不能全面地发挥出来。因此,需要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能够自己创新和改编一些体育游戏,这也是小学老师应该具备的技能。

  (四)教师应熟悉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

  体育游戏教学的优点很多,但如果不能得到老师科学合理的讲解,难免会使得小学生听不懂,不能配合游戏,严重的话还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体育游戏的流程,认真负责地把游戏规则、过程和注意事项详细地介绍给学生,重点突出核心要领,语言通俗易懂,使小学生们能全部理解到位,并且很想参与其中,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一定要权衡利弊,既要考虑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安全。

  (五)教师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在进行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适时地强调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合理处理紧急突发状况,对学生在游戏中的犯规、违规现象要及时指出并纠正错误,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错误的原因并改正。综上所述,体育游戏教学能够在小学生教育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体育游戏教育提高了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行动力,使学生养成了团结拼搏、敢于竞争、持之以恒、不轻言放弃等优良品德,还铸造了坚实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具备这些优良的品德,约束自己、完善自己,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依民 单位:兰州市安宁区长风小学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7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这句话要求我们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强健的体魄、饱满的精气神、高尚的道德品质等,篮球作为一项全身的、对抗性的运动,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如何让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发挥真正的作用、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小学体育篮球的教学效率是我们现在必须要研究的课题。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注入游戏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而兴趣要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完成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一个强健的体魄。

  1小学体育篮球教学注入游戏的意义

  1.1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篮球教学是一个持球、运球、传球、步伐掌握、投篮等动作重复教授的过程,长期的训练必然会让学生感觉到沉闷枯燥。而小学体育篮球游戏教学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因此,对于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的小学生来说,游戏教学法更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篮球的热情,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训练、在游戏中比赛、在游戏中成长。

  1.2游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对小学生而言,团队合作是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他们发展的重要保障。篮球是一个团队的对抗性项目,需要团队的通力合作。如果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只是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篮球技能的训练,那么团队精神的培养计划肯定会落空。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游戏,让一个人的篮球变成一群人的篮球,合理的设计游戏,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1.3游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游戏教学法在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还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对体能的对抗,更多的体现在智力方面的对抗。学生要想方设法协调团队通力合作,各尽所能完成游戏。游戏过程中对小学生智力的提升是不容小觑的,它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游戏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注入游戏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游戏的设计,游戏的设计是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保障,因此,我们在设计游戏时应该充分考虑游戏的安全性、趣味性和针对性。一是安全性,安全性是游戏设计的首要原则,设计的游戏对抗性不要太强,选择较温柔又能锻炼学生体能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监督作用,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及状态,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二是趣味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比较单一,只是让学生一味的重复训练,缺乏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不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因此,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针对性,设计游戏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方面设计游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有针对性的游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游戏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安全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起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3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3.1游戏法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准备活动是训练活动之前不可缺少的环节。篮球教学的准备活动是为了克服身体的懒惰型,提高身体的幸福性,避免运动损伤。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游戏,例如交叉跳跃、蛇形奔跑、拔河、跳绳甚至可以在上课前跳段舞蹈或广播体操等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身体积极性,使学生的身体兴奋起来,为了更好的进行篮球技能的训练。因此,教师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合理的引入游戏,并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调节和控制,使学生达到更好的状态。

  3.2游戏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过程中注入游戏可改善训练形式的单一性和乏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比如,在投篮的训练过程,我们可以借鉴电玩城中活动篮筐的投篮,设计活动篮筐,让学生进行投篮,增加投篮的趣味性,这种投篮的升级活动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在趣味性投篮的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篮球的学习活动中。

  3.3游戏法在结束部分的运用:篮球训练活动让学生心理和技能等方面进入高度紧张的状态,身体疲劳,为了让学生能尽快的从训练的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身体疲劳,我们教师应该在训练结束后设计必要的趣味性的小游戏,帮助学生消化学习的内容和消除身体和心理疲劳,让学生身体和心理轻松,恢复元气,投入下节课的学习中去。

  4结束语

  在篮球训练过程中引入体育游戏,可以增加篮球训练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篮球技巧,同时还让学生提高智力水平、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8

  摘要:小学生的学习处于科学文化的启蒙阶段,每门课程的开设都必不可少,因此对体育课的重视也是不可或缺的,体育课程有序合理的开展,对促进小学生身体的发育,以及学习情绪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随着现如今新课程不断改进的情况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也应该跟上课程的步伐,老师以及校领导都应该予以重视。

  关键词:小学新课程;体育游戏;教学理念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小学生体育教学也被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运用“游戏”进行科学的体育课程安排,成为了当前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这种轻松娱乐的方式,旨在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生活烦恼,活跃身心,使他们可以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更加有效地去汲取科学文化知识,将游戏融入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进体育活动里面,来提升小学生体育课程的效率,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游戏教学在小学生体育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1.1扩展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处于对任何事情都尚且懵懂的年龄段,教师通过将游戏与体育课堂完美的结合,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进活动中来,致力于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我,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的交流互动与合作的关系,另一方面丰富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1.2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游戏课堂的方式,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动手的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创造精神,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策划和分组完成,最后由学生自己作出评价,教师点评。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角色扮演,躲猫猫等游戏,让学生进行自我分组,决定奖惩规则,这样在整个游戏中,就真正做到了手脑并用,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1.3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响应新课程对小学生素质提升的需求,体育课堂的创新改革也以此为基点,在游戏课堂的过程中,让学生全方位完成教师制定的游戏任务,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彼此的配合和努力才可以到达游戏的目的,提高学生之间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信心。1.4提升小学教学效率虽然新课程改革,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日益加重,但是新课程同样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安排适当的体育课也是对小学生的适量放松,一味地进行“灌输式”的死板教育,只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所以体育课也是一个活跃气氛、减轻压力的方式,通过体育教学中的游戏过程,来放松愉悦学生的身心,也有利于教师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幅提升教学效率。

  2体育课堂游戏教学的设计

  2.1注重游戏内容多样化仅仅将游戏环节穿插进体育教学中,没有好的设计理念也是无济于事的,一个好的活动设计,必须要注重游戏内容的多样化,拒绝单一、简单、枯燥的方式,太过无趣的游戏设定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只有形式多样、新奇多变的游戏内容才能吸引到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大的好奇心理,让他们更加想要参与进游戏中去,这样保证了课堂的效率,达到了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目的。

  2.2明确游戏规则和目的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意识都还处于浅薄的认知阶段,对过于含蓄和复杂的规则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游戏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活动目的明确性,在开展之前也要讲清楚游戏的具体规则,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有准备去更好的完成游戏任务,另一方面,就学生长远的发展来说,也可以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对一件事情的注意力。

  2.3保证所选游戏的安全性小学生的身体都属于比较稚嫩的阶段,在发育的过程中不易做高度剧烈或者危险的游戏,所以教师在制定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活动的安全可行性,并且游戏的主题需要迎合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和性格特点,在锻炼学生体育素质上,要考虑学生的身体情况和承受范围,不可超负荷作业,在选取器材和游戏辅助工具时也要特别注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个人的选择,不能强迫学生完成一些游戏活动。

  2.4游戏内容贴合教育意义主题新课程的改革基本的任务还是教育意义,因此无论是科学文化知识还是体育课程,都要体现对学生的教育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游戏的.设计上注重内容的教育目的,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安排游戏,这样学生浪费了时间,也对自我提升没有起到帮助。游戏作为一个媒介,各个过程环节都应该围绕小学生的教育展开,不管是文化教育还是心灵人生教育,都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小学生在游戏里学习到一定的课外文化知识,扩展视野,接受更广泛的品德教育,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目的。

  3体育课堂游戏教学的必要条件

  3.1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对课堂效率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而课堂氛围对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过程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环境也同样重要,在体育课上,一个优美的体育馆、干净舒适的操场,井然有序运动场都可以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舒适的环境、良好先进的体育器材和物质条件,也可以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消除压力和烦恼。

  3.2建立良好的师生友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知识的传输者,应该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一个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教师适当地鼓励学生,在人生的启蒙阶段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3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学习的根本目的也是学以致用,所以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也应该为其服务,教师设计好游戏内容之后,应该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让学生敢于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求异思维。结束语新课程要求下的体育课堂游戏理念符合现当代对小学生体育教学的要求,所以这种将游戏贯穿进课堂的做法也应该被各个小学所引用,只有学校和教师高度重视体育课堂的发展,才能达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也因当被重视,来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婧.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研究[J].新课程(小学),20xx,07:27.

  [2]郭伟利.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xx,02:154.

  [3]陈余军.人教版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反思[J].新课程(小学),20xx,07:143.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9

  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与生活化的探讨

  摘要: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爱玩、好奇心强,但耐力差、有效学习短等。而传统跑跳投的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学习效率低下,因此,体育教师要变换训练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以应用生活化的模式进行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趣味性参与生强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快乐。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得到身心双重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大大提升。

  关键词:小学;体育;趣味;生活;教学;课堂

  小学正处在想象力与活力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应充分利用该心性,组织多种娱乐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挖掘天性,为其营造出娱乐、生活的学习氛围。在组织体育活动期间,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和学生一起感受,以带动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1将生活化与趣味化教学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1、1有助于改善身体素养:

  在生活压力与节奏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家长对学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全面发展,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与培训班。小学生正处在启蒙时期,面对各种辅导班与培训班压力,也会感到压力。为不辜负家长期望,他们老实学习,将大多数时间放在书本上,但是精力有限,如果长时间处在按部就班的状态,势必会影响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将体育教学应用到小学中,有助于排除烦恼,减轻压力,在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环境下,不仅能感受到体育课程兴趣,还能放松心情。

  1、2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当前,大多数学校都只注重文化课程,却忽略了体育课程。学习的根本目的是积累知识,但是并不能说明体育就不重要。体育课和文化课直接相关,小学生受学习与认知能力影响,如果长时间处在文化课中,会让身心感到疲惫,此时就需要借助体育课进行放松,在释放压力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与身体素质。

  2对小学体育进行趣味化、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2、1提高运动兴趣:

  小学体育更注重体育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教学,意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与生活方式,从而为今后的.健康与体育学习打下基础。综合性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征,让体育教学辐射到更多领域,以此提高课程应用价值。基于以上描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注重课程特点,让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在体育学习中,通过积累认知,结合课程要求,改善运动方式与生活形式,提高教学成果。如:在体育与健康前滚翻学习中,该课程重在引导学生将运动技能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然后领会滚翻要领,以达到提高反映速度、协调度与平衡性的目的。假设同学在骑车时摔倒,该如何是好?然后再将翻滚引入生活。当学生思考时,将课程内容带入,请同学在垫子上模拟,然后得到解决方法。这种方式充分运用了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动活泼等特点,让学生主动将思维放到生活中。学生在探索自救自护时,更多的是侧滚翻与前滚翻,此时老师可以直接放入重点,为学生进行示范,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2、2做好教学分类,改善教学效果:

  小学作为事物认知、接受知识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学生通过接触世界,形成良好的个性,如:兴趣、喜好等。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包含整体落实教学安排,也就是在教学设计中,综合学生特长、身体与兴趣,进行求同存异,以差异的视角对体育教学进行综合设计,这样才能在既定的范围完成学习。如:对于五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有排球、篮球、兵兵球等单元教学,此时老师可以结合课程进行调整。切入课程前,先将学生分成兵兵球、篮球、排球组与待定组。前面三组结合个人爱好进行,待定组通过体验观察,找出容易上手的运动,并且加入该组。一次性将多项课程引入期间,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增强课程整合,也就是在短时间内进行长战线教学。另外,在期末考试中,对球类考核比例进行调整,重点始终在所选项目中。

  2、3促进教学形式创新:

  除了综合性与基础性以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还要求注重健身性与实践性。实践性要求注重课堂参与力度,让学生发挥主体功能;健身性要求注重运动安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课程散漫与过度带来的浪费,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针对以上特征,小学体育老师必须及时改变教学形式,整合小学生喜好、知识接收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力度,教学方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达成。需要注意的是:游戏、情境与儿歌编排,并不是互相割裂的策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结合现实情况,全面提高教学趣味性与生活性,通过帮助学生刺激感官,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立定跳远课中,两只脚同时起跳是本节课必须掌握的关键部分,跃起之后平稳落地是必须掌握的部分。对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等特点,老师必须对教学进行指导与训练。小学生一直是充满童真的群体,可以利用拍皮球的游戏,由老师扮演卡通人,学生模仿排球,然后再结合儿歌进行跳跃。在跳一跳、拍一拍中,帮助学生激发模仿兴趣,这样学生就能认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另外,还可以设计出大灰狼在小兔家门口睡觉,带领学生思考怎样跳跃不引起大灰狼的注意,或者分组讨论,由老师扮演大灰狼,师生共同参与,这样不仅能增加情感交流,也是提高学习进度的体现。为了促进活动发展,还可以在活动中设计陷阱,让垫子假装陷阱,促进师生交流,看谁跳得更好、更远。

  3结语

  体育教学在任何时段都是重要学科,不仅是对体育活动的实践与认知,同时也是开发思维,帮助学生培养坚韧精神的展现。特别是小学生,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践精神与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快乐的体育实践中提高技能素养,形成健康体魄,必须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与生活性,从各方面改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成春;刍议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年12期

  [2]谈静;生活化教学促进高效体育教学的探究[J];成才之路;2015年29期

  [3]陈万才;对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与生活化的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11期

  [4]何福海;小学体育教育专业化与兴趣化教学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年08期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0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音乐进入课堂丰富了体育教学手段,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和促进美育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健美操就是在音乐下进行的,通过身体动作表现的、有律动和拍节融合而成的、富有情感和节奏的教材内容。简易舞蹈除了基本的身体姿态、舞步动作和音乐节奏外,更注重表达学生的心理情感,它是经过艺术加T,以富有节奏的人体动作和造型为主要表现手段,来抒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它更具有生动的表现力。小学健美操,动作优美、生动形象、韵律感强,富有较大的感染力,它既能锻炼身体,形成健美的体态,又可陶冶情操,抒发感情。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身体姿态;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协调、灵敏和力量素质,以及动作的节奏感、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相互交往、友好合作的.文明习惯。

  与社会其他社区一样,中小学校园同样存在着休闲生活方式的空间。这里健康与颓废共处,高雅与低俗并存。健美操这一文化艺术活动以充满时代气息的面貌排送而入,它那激烈欢快的旋律,健美有力的,鲜明的节奏,迥异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给中小学校园灌入了一股新鲜空气,给校园消闲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提高了消闲娱乐活动的文化品位。

  以往健美操教学存在_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每次课都是用尽全力示范,喊拍子,一遍又一遍带着学生做,然而学生还是边学边忘,教学效果不好,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教师过分主动而造成学生被动机械的学习,从而养成了一种依赖心理,不主动去记忆和思考动作的要求。所以,在健美操课的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交流,有它特殊的意义。健美操是一种肢体语言艺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受情感影响比较大。学生们只有在良好的情感影响下,才能把健美操动作语言充分表达出来。假如在课堂上,老师表现冷漠无情,就会使学生紧张、害怕,会南心理方面影响到生理方面,即导致肌肉僵硬,神经紧张,反应迟钝。这样的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方面,我是在教学中深有体会。

  对此,我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1.对健美操喜欢的学生,应因材施教,增加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感,使其充分发展。

  2.对有健美操天分的学生的培养,训练好他们健美操的基本功,打好扎实基础,开阔学生的健美操视野,提高他们的技能、技巧。

  3、多方面获取健美操的信息资源。在科技进步的时代,信息资源的获取途径万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发挥其宏伟作用,拓展知识面,丰富知识类型,提高学生参与兴趣。

  4、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健美操是可以培养学生个性的一项运动,可以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我们不防试一试以下几种教学形式: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不断推出的新鲜事物我们应该积极去接受它,去探索它,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形成有价值的东西!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

  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性人才是教学宗旨和教育目标,体育是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文章论述了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的意义,阐述了趣味教学应坚持的原则,最后以50米跑为例,具体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趣味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趣味

  体育是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没有健康的体质、强硬的身体素质做基础和后盾,德、智、美、劳等的发展会成为空中楼阁。然而,应试教育的沿袭,体育教学不容乐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推进,随着“素质教育”的唱响,“阳光体育”、“终身体育”等理念,为体育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和希望。笔者对小学体育的趣味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这里和同仁们交流几点趣味教学的体会。

  一、小学体育趣味教学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总力求创造渴求知识的气氛,使智力兴趣成为一些线索……”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深刻说明了趣味教学的意义,也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指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出路———构建趣味课堂,为孩子们营造轻松、愉快的乐学氛围,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小学生天性活泼,喜欢动,喜欢新鲜有趣的东西。玩更是孩子们的天性,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玩乐中而得到的。体育锻炼也如此,应该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注重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体育运动的欲望,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形成积极的情感,感受到体育给身心带来的愉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趣味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莎士比亚说:“游戏是孩子们的工作。”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应建立在游戏之上,游戏使孩子们乐在其中,主动参与。小学体育教学应立足于体育游戏,但体育游戏的.选择和使用应坚持以下原则。

  1.适用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根据学生的身心、年龄特点等而选择适当的游戏,所谓适当,难度系数应适中。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的游戏应情节简单、难度系数尽可能小,因为6岁~10岁的儿童骨骼发育不完全,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肢体协调能力弱,游戏的要求不容易真正把握和领会,游戏的规则很难遵从,往往“我行我素”。因此,游戏除了简单易行外,教师的示范和参与也是必要的。常用的游戏有击鼓、赶鸭子、梅花斗艳、割麦子、信鸽放飞、欢乐的小矿工、追兔、跟踪追击等,都可以选择使用。中高年级段的体育游戏难度系数可以适当增大,除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外,游戏的真正目的以考验肢体平衡能力为主。“适用才是最好的”。因此,小学体育游戏的选择务必注重适用性。

  2.安全性原则。小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往往在游戏中,容易“忘形”、“忘我”,如果不注意安全,随时就会有一些安全隐患发生。体育游戏的安全应关注以下两点:(1)活动前,排除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确保环境的安全。(2)游戏中,关注学生的动态,游戏规则、游戏方式应详细审核。体育游戏旨在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但如果不能保证游戏的安全系数,趣味教学就会意义全无。

  三、趣味性教学的具体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1)观念落后。体育课上,教师们为了“关注”学生的“安全”,将学生要么关在教室里自习,要么给孩子们讲讲笑话、说说故事,要么带到操场上跑两圈而散放羊在操场上三五成群打闹嬉戏、三三两两坐在一起闲聊,体育课成为真正的“放松课”、“解放课”、“自由课”。体育教师们认为体育课在小学是一门小科、副科,上不上无所谓等观念的左右,致使小学体育教学的缺失。(2)方法滞后。部分教师不注重体育游戏的开展,喜欢“单刀直入”,训练什么项目,就绝不“混淆庞杂”。如训练50米跑,就从预备、到起跑、到加速、到冲线等各个环节介绍得细致入微,简直就是专业理论课。然后,反复跑、反复训练,再测成绩等,学生的训练除了疲劳外,谈不上身心的愉悦,与新课改的愉快训练失之千里。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强化注重体育的思想意识,掌握教学前沿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以趣味教学为导向,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实现三维目标,让游戏、趣味与体育课不分手。

  2.合理设计游戏,构建趣味体育课堂。50米快速跑是小学体育水平二的主要训练项目之一,50米跑是枯燥、单调、乏味的体育项目,因此,在教学中,选用合适的游戏,使枯燥变有味,让学生乐此不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环境中,掌握50米跑的动作要领,发展快速奔跑的能力。(1)“踩尾巴”游戏。准备活动就是“热身”运动。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圆形慢跑,既热身,又与教材的快速跑相呼应。然后做关节操活动,在鲜明、欢快的音乐声中,学生由静到动,逐步热身。之后,采用“踩尾巴”游戏而导入50米跑的学习训练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2)“跳绳”游戏。在基本部分,首先让学生“前脚掌跑”,与之相适应的是“跳绳”游戏,让学生用掌声作为跳绳的节奏,这个游戏,既激发了活动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前脚掌跑的作用,达到提高前脚掌跑的游戏效果。(3)“石头、剪刀、布”游戏。快速跑是50米跑的核心和关键。在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石头、剪刀、布”游戏,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引进课堂,既活跃了课堂,又提高了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为课堂增添了生活化的色彩,更兼具趣味化。总之,小学体育教学应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有序开展趣味课堂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释放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让操场成为孩子们神往的乐园。

  参考文献:

  [1]阮安生.发挥小学体育的特色优势,激发小学生的运动热情———浅析小学体育学科的趣味教学[J].新课程导学,20xx(18).

  [2]周伟华.寓教于乐,开展阳光体育———谈小学体育学科的趣味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xx(7).

  [3]徐张恒.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趣味性因素[J].中国校外教育,20xx(2).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2

  体育课,一听到这门学科大多会想到体育锻炼,而且需要学生教师时间完成,但在现代化的趋势下,很显然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需要改革,使其能更有效的进行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恰好为其提供了改革的方向。并且这种形式更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

  一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不够客观,从理论知识上来看,一些教师还沿用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方法,学生兴趣不大,对理论的掌握较少,那么在实践课上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从室外实践课来看,教师多会以自己示范,学生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并严格要求,但有时我们成年人能做到的简单动作,许多小学生是做不到的,或是小学生可以做到的动作技巧等,教师是做不到的,在这样情况下,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一定的差距,仍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体育学习效率就比较低。在一些体育技巧的练习中,教师示范的许多内容,学生其实是看不到的,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因此现在一些小学的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堪忧,而笔者上述这些问题,应用信息技术比较容易得到改进。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包含两类课程,一类是理论课,一类是实践课。信息技术在这两类课程中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一)体育理论课体育理论课在体育教学中很重要,学生从中能学习到一些体育健康的内容,学好这一内容可以有效避免体育活动损伤。然而一些教师却并不在意这一内容的教学,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也多是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评价,因此教师一般对这些内容粗略讲解,甚至直接讲解要点,其中的价值都没有体现出来。一些教师对体育理论的讲解很重视,但是没有一定的教学手段,也无法获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体育课的一些注意事项时,教师告诉学生要穿运动鞋,不能带一些危险品等等,学生兴趣感不强,不明白原因,在体育课时很容易忽视而犯错,有可能造成学生身体上的伤害。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创设体育课情境,让学生从体育课的情境中去选择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准备,该穿什么样的服饰。教师还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播放一些由于没有按照要求将一些危险品带到体育课堂上的小视频,让学生亲自去感受这种情况会带来的危险,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就不容易犯类似的.错误,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图片尽量选择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例如学生喜欢带一些硬币、一些坚硬的小玩具,教师就可以选择这些内容的视频给学生播放,让学生有较深的体会。能达到更好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效果。(二)体育实践课这是体育课最常见的形式,是学生进行体能锻炼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过程。在实践课的教学中,一些教师会认为,信息技术起不到什么作用,自己进行示范更方便学生掌握。可是有一些内容较为复杂的内容,示范也比较麻烦的内容教师不容易进行示范,有时一些技术类的内容,需要教师分解演示,但在这里还是会发现一个问题,教师的分解演示每一次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别,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有时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只掌握了逐个的动作,不会进行连接,即使能进行连接,连接起来也比较生硬,而信息技术却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前滚翻,它由蹲撑、低头、团身、蹬地、翻滚等几个技术环节组成,运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控制视频、动画,将技术完整的展现给学生,可以通过慢放,并结合讲解,让学生真实地看到各个技术环节及其各个技术环节的自然衔接。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后,不仅能达到较好的体育教学效果,教师也能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不需要学生一点一点根据教师示范去学习,学生能在开始时就进行整体模仿,并且自己可以根据电脑中的视频、动画,找出自己的问题,然后进行各技术环节的纠错练习。体育教师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也在不断下降、学生因其个性差异、喜好不同,产生了教师与教学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将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帮助解决这些矛盾。

  三、总结

  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发现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所在,但也并不是所有体育课的内容都适合应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不合理的运用虽不会起到反效果,但会减少学生的练习时间。例如一个比较简单的动作上,只需示范一下,学生就能基本掌握,学生通过练习就能完全掌握的内容,教师就不需要应用信息技术了。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3

  摘要:小学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简要地对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对他们施加良好的体育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其锻炼身体,培养其体育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另一方面,对于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小学体育课“名存实亡”现如今不少教师和家长都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的价值,他们固执地认为理论知识课程,比如语文、英语、数学等是最重要的,体育课根本没有上的必要。所以,学生的体育课经常会被其他任课教师占用,甚至有的学校就根本没有在课程表上安排体育课程。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尤其严重。

  2.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很多小学在上体育的时候,教师都只是让学生集合做操或者直接采用“放养”政策,学生在体育课上或是站一节课或是三五成群地坐着聊天,根本没有发挥出体育课应有的作用。有的体育教师是由其他文化课教师来担任,可想而知体育课的教学水平会是什么样子。

  3.出自对学生的安全考虑,教学内容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够高,再加上他们又处于一个爱玩、好动的年纪,所以体育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往往会过于谨慎,束手束脚。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枯燥的教学内容、过小的运动量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从长远来看,学生缺少运动兴趣,养成了不爱运动的习惯之后,对于以后身体素质的提高十分不利。这种只看到眼前、而没有站在长远角度考虑问题的方式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4.体育基础设施缺乏,满足不了学生需求这一点在部分农村地区尤为常见。在一些农村地区,不要说像样的足球场、篮球场,就是一些单杠、鞍马、甚至是跳绳都不常见。很多时候这些体育器材都是“躺”在器材室中“不见天日”,只是在应付检查的时候昙花一现,大多时候,学生都是在操场上漫无目的'地乱跑,或者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聊天、发呆。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改进策略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体育教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并不只是教师或者学生单独“唱独角戏”。师生只有加强互动配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和学校首先要重视体育课,真正做到让学生可以有课可上,而不是轮到体育课的时候,其他教师占用体育课的时间。这样学生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厌恶感,即使上了课效果也不会好。其次,体育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时,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这一点上,教师要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先把身体活动开,然后把注意事项告诉学生,或者在一些体育运动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做好标准示范动作,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充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比如一些学生喜欢打篮球,教师就可以让他们挖掘自己的篮球天分;一些学生喜欢踢足球,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锻炼足球技术。总之,任何运动项目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都可以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作用,教师对此也应该大力鼓励,争取让学生将自己的一时兴趣发展成为终身爱好,这对学生未来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

  2.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游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拿篮球教学来说,教师在篮球教学之中加入篮球游戏,可以使学生在游戏当中提高篮球技术,提升了篮球教学的实效性,还可以让篮球变得有趣。篮球作为一项团体运动,是非常讲究团队协作及团队配合的。所以,在小学学校中可以在篮球教学当中为学生设置一些团队性比赛。例如篮球对抗赛,可以分为5V5打全场或者3V3打半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学生在对胜利的渴望和荣誉感的驱使下,就会在对抗赛之中进行协作配合,甚至会超出平时的个人水平,通过实际性对抗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球技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对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把篮球游戏带入篮球教学中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营造一个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可以比较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使篮球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把篮球游戏引入教学中,使枯燥的教学方式变得简单、有趣、丰富,利用篮球游戏巩固基础训练。

  3.针对部分农村地区体育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体育老师和家长可以联起手来,自制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用品比如在农村地区流行的沙包,就是家长将麦粒或者玉米粒用布包起来缝制而成。另外,像一些较小的体育器材,比如篮球、足球、跳绳等,这些常见但是造价不高的用品学校应该尽力给学生准备。总而言之,虽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积极思考解决措施,针对问题想方法,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困难。

  参考文献:

  [1]高尔勇.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与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xx(6).

  [2]林米珠.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关基本运动能力教学的相关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xx(19).

  [3]纪贤凡.浅析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学校体育学,20xx(3):22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4

  摘要: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有效促进了小学教育的发展,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小学越来越重视生命安全教育,开始加大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力度,积极构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模式。就目前而言,小学体育教育开始将应急避险教育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就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策略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应急避险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教育法规要求学校在强化健康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的生命安全教育,指导学生学习应急避险知识。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学校没有真正落实生命安全教育,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确保体验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导致学生躲避危机的能力低下[1]。

  一、应急避险能力概述

  应急避险能力主要是指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所具备的自主性与临时性的自救或他救能力。对于应急避险能力而言,其综合性较强,包括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从突发事件的差异性角度出发,应急避险能力可以分为个体类和公共类,其中个体类主要指的是当个体遇到不同的突发事件时,其应具备应急能力、应急技能以及应急知识这三个要素,彼此相辅相成。应急能力是指面对突发事件时能有效应用应急技能和应急知识的能力;应急技能是指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如面对非法暴力事件,不仅要对遇敌策略加以了解,还要掌握制敌技能;应急知识则指面对突发事件时,具备的技巧和常识,如遇到地震时应对自身所处环境和地点加以了解,并寻找有效的避灾方法,降低伤害。公共类主要是指个体面对突发事件时,具备的应急避险能力,其包括心理因素、情绪控制、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生理功能以及身体形态等方面[2]。此外,从突发事件的发生性质角度而言,应急避险能力可分为职业类和公众类,其中职业类主要是在某类或某个职业中固定突发事件,一般人在生活中难以碰到。公众类则表示的是人们都可能会遇到的突发事件,如交通意外、火灾、地震等。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运动技能传授给学生,如在自然环境中的躲避、跳跃、以及奔跑等技能。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包括游戏、跑和跳等,但是这些内容仅仅只能在学校的运动场中进行,导致学生难以从真正意义上培养自身的应急避险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利用运动项目的比赛、锻炼以及学习等,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丰富,培养学生自信、忍耐和坚持等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应急避险能力。

  (二)加快课内外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融合。对于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而言,其体育课堂虽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只利用日常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网络、课外以及课内教学融为一体[3]。首先将应急避险作为课内教学的主要内容,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的应急技能和知识;其次利用课外教学来加强学生对应急避险知识和技能的.巩固;最后利用网络教学全方位培养学生应急避险的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应急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实现小学安全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增设应急避险专业课堂。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适当施加教育影响,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危机。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认知心理出发,设定不同的应急避险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防走失、防雷击、防触电、防火、防落水等相关教育,并将逃生技巧和自救互救常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小学应增设应急避险专业课堂,确保其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如逃生演习、救护场景的模拟等,从而丰富学生的体育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涉及到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只在学校进行,同时需要在社会和家庭进行开展。社会、家庭以及学校这三者相互配合,加强协作,从而为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小学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社会和家庭的互动平台,对应急避险教育网络加以完善和健全,从而培养学生对危险的判断力和警觉性,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增强其躲避、远离危险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4]。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能够保证学校教育的有效落实,因此家长必须要与学生共同做好应急避险的安全防范,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应急避险意识。应急避险教育具有较为广泛的内容,其必须要从社会、家庭以及学校这三者出发,促进小学体育教学条件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想培养学生应急避险的能力,必须要加强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加快课内外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融合,有效增设应急避险专业课堂,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面临危险时采取正确的保护措施,促使学生形成安全健康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应急避险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闵彬彬.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01:25-26+31.

  [2]季勋龙.高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之研究[J].运动,2012,08:82-83+69.

  [3]王强,闵彬彬.基于体育教学的学生应急避险体适能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05:109-111.

  [4]张志保.应急避险能力融入体育教学中的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12,05:78-80.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5

  一、备课环节科学预设,创造赏识教育的渗透点

  课堂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需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从课的开始部分到课堂结束前的所有教学环节,几乎每一个细小环节或场景都有渗透赏识教育的可能,因此备课环节的科学预设至关重要。哪些环节需要认真考虑预设?在笔者看来,课堂中的游戏环节、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分组比赛以及教师巡回指导等方面蕴含着较多的赏识教育渗透点。如在前滚翻新授课教学设计中,可以在如下环节预设赏识教育渗透点:小组合作交流解决团身滚动的问题,同伴在练习时的相互鼓励与保护帮助,教师巡回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困生在练习中表现出的积极勇敢参与态度,交流展示环节学生精彩的表现,集体游戏时学生表现出的团结协作精神,课后学生主动整理场地器材等。备课环节对赏识教育渗透点的精心挖掘与预设会让教师在评价时做到游刃有余,润物无声。

  二、细心观察捕捉教育时机,灵活运用赏识教育

  课堂观察是教师把握与调控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教学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练习过程中的参与表现以及小组活动的效果等。实际上,体育课堂中生成的教育良机需要通过细心观察才能捕捉到,不注意观察,一些教育时机有可能就会遗憾地错过,尤其是那些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更容易被忽视。课堂中该如何观察?观察点应该放在哪里?笔者认为,除了要观察教学设计的预设内容外还应当关注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如在笔者的一堂排球垫球课上,学生不小心将球击到了练习场地外,这时有位同学在练习的间隙悄悄地跑到场外将球捡回。此刻,笔者恰巧注意到了这一幕,随即召集全班学生停止练习,对这位同学主动为集体服务的精神进行了表扬,同时也要求其他同学向这位同学学习,做一个关心热爱集体的学生。通过敏锐的观察与灵活渗透赏识教育既褒奖了当事人,勉励他继续发扬高尚的品格,同时又对其他同学进行了宝贵的德育教育。其实,课堂中只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表情,总能抓住很多赏识教育的渗透时机,如有学生主动帮助学困生练习技能;当同伴间发生冲突时,有人主动道歉,或有人主动示好,化解矛盾;当有学生受伤时,有人主动搀扶;当有人表现突出受到老师表扬时,有人向其点头微笑,表示为之高兴和敬佩等。

  三、合理运用有效形式与途径,优化渗透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通过对教育对象施以赞赏、鼓励、表扬、褒奖等积极评价使学生不断增强信心,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进而达到发挥学生自身潜能的目的。赏识教育的运用形式与途径不仅仅体现在赞赏学生的闪光点,还要激发鼓励学生,宽容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课堂,喜闻乐见,形式各异的方式更能够优化赏识教育的渗透效果。如在技术动作较为复杂的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对于那些学困生尤其是体型较为肥胖的学生,教师更应适时地运用赏识的态度、激励的语言和优美的示范动作来消除这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比如“你的.动作已经做得很好了,如果再勇敢一些,你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如果这样的学生能够取得一些进步的话,教师更不能吝啬自己的赞赏之词,除了语言赞赏与激励外,教师的眼神、掌声、两个竖起的大拇指都会刺激学生奋进的神经。合理运用有效的形式进行教育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展示自己,练习的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四、提升自身素养,渗透赏识教育的理念

  理念是影响教师行动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决定着他在课堂中的行动指向,因此,教学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十分关键。有调查显示,部分体育教师对赏识教育的概念与本质存在较为片面的理解,他们认为赏识教育无非就是在课堂中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类似理念上的偏差,不仅会导致课堂中不切实际的表扬出现,同时还会让教师在渗透赏识教育时走进误区。如何完善教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笔者认为需要从提升一线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做起,这种素养的提升不仅是对概念的理解与认知,还包括教师对赏识教育的渗透、运用与把控能力,如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敏锐的课堂观察力与判断力,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赏识教育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灵,多给予他们博大无私的爱,给予他们发自内心的赏识和期待。课堂教学中只有做到科学预设,巧抓时机,提升理念,善于运用,才能真正让教育者把赏识教育的“阳光”撒满体育课堂,让孩子们获得健康与快乐!

  参考文献:

  [1]程婷.近几年来关于赏识教育的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07):127-128.

  [2]任维娜.让赏识的“阳光”撒满体育课堂——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教师,20xx,(02):342-343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08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5-27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经典)06-04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04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热门)05-28

(优秀)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5-28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优选)05-29

(合集)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6-23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推荐)06-04

(精品)小学体育教学论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