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24 18:35:26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精华】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精华】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

  【摘要】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教师和学校需要结合教育行业的变动,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本文从导研式教学的特征出发,分析了该教学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方式,供教学人员参考,希望在教学工作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实践方式

  自新课改之后,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开始突出,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渐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正确程度和学习技能的掌握情况开始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关注,鼓励学生应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和知识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不断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

  一、导研式教学的特征

  导研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整体的学习框架和认知方式,让学生借助这些知识和技巧展开对教学课程的探索,自行分析和总结其中的知识点,进而形成有效的学习思路和方式。导研式教学具有问题性、自主性、导向性三大特征,问题性指的是该方式引导下的教学工作要从问题带入入手,让整体的教学工作围绕提出、分析、解决、总结问题展开,让核心问题成为课程教学的重要载体。自主性强调了教学的主体为学生,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思考的能力。导向性强调的是教学的职能和最终任务,即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方式

  (一)构建基本结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研式教学方式的关键是处理好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即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因此,教师需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基本教学结构,此结构可以概括为“一个内化和三个自然”。例如,在上述教学结构的基础上,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自然地提问,教师提供具体的问题并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答案的热情,形成严谨的学习思路,在探索过程中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再在问题中进一步显示和加强;

  二是,自然地解决问题,教师在设置问题前需要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针对本节课的学习难点和重点设置问题和相关的解决思路,为学生搭建结构清晰的解题结构,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是,巩固和内化迁移,在分析和解决完教学问题后,教师要查找关于所讲知识点的`其他素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数学公式,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并展开变式训练,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是,自然扩展问题,以此来彰显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在整体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学习方式,另外,在拓展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引出新的问题,提高导研式教学方式的意义。

  (二)建立具体教学体系。具体教学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工作,因此,教师需要在完善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建立具体的教学体系,以此来展开实际的教学工作。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六问和三个理解”的教学体系,三个理解指的是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数学的教学方式、理解教学的真正含义。六问是教师进一步引导三个理解的重要方式,六问分别是:知识背景,知识的完善阶段、应用方式、结构体系及其本质和要点。首先,教师要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学生一起探索理论和公式的形成,让学生在自我推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形成更好的记忆效果。其次,教师要提高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学习的总体基础,继而构建更加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体系,在解决问题时,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主体差异。最后,教师要加深对教学的理解,整合情感、能力、知识方面的目标,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需求的方式,掌握不同主体内化学习知识的方式。

  (三)优化教学组织。优化教学组织是为了保障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师要围绕数学知识的发展轨迹和本质,引导学生认清总体规律和个体差异的区别;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突出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测试,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方式和掌握知识点中的不足,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要建立在提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应当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思维和逻辑能力,导研式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新的学习方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昌官。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20xx,3302:59—65。

  [2]汤燕。关于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相关思考[J]。求知导刊,20xx,01:85。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2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基础学科,而是一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的科学,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素质将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数学作为训练思维的体操,对培养学生以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创新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学生的创新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则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数学思想方法

  新世纪之初,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其根本在于创新人才的竞争。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水平成为影响民族生存状态的基本因素。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当务之急。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必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成功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教育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为了有效地改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影响,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学生是具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创新力来自基本的认知过程,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禀赋,而不是只有少数尖子生才有的一种特殊技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创新的机会,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创新。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容易形成教师权威意识,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着,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将日益通过经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获得。

  再者,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第一,数学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更多关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促进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品德的形成,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意识并从中发展学生的能力。第二,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建构新意义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所以,学生的数学知识应该基于个体对经验的操作,与周围环境的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讨论、交流的学习氛围、知识背景和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反思,开始重视我国数学教育中值得肯定的一面,而正因为具有扎实的基础,相关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事实上,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就可以实现从具体数学到概念化数学的转变,发展符号意识;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变;从直观描述到严格证明的转变,建立严格的“逻辑思维意识”。由于在数学思维过程中,观察、比较、类比、合情推理、抽象、归纳、概括等各种思维形式都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证明。另外,在创新教育的实施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活动,强调让学生开展课题讨论、独立活动、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积累生活经验等,就会变“自主发展”为“自由发展”。所以,当前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应当在发扬传统教育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探究式学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干预度”则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三、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深化,随着西方数学教学理论的引入,“大众数学“、“问题解决”、“建构主义”等以借鉴西方教学为主流的教学改革浪潮对我国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涌现了许多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如:“MM”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活动教学、开放教学、探索教学等等,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透过各种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遵循同一教学理论一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着共同的教学目的,即:(1)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2)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事实上,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克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倾向,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努力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数学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创新型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将“纳众家之”: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数学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正确的教师观和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寻找传统与创新的有效结合方式的同时,努力探索并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只有落实于素质教育之中的创新教育才是有效的,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真正人才。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著.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韩加架著.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能力.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xx

  [3]皮连生著.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卡尔梅科娃著.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20xx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3

  摘 要 分析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课堂的必然性,阐述多媒体工具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辅助功用。

  关键词 多媒体;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是一门知识点较为零碎的科目,教师通过单纯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步入学习的厌倦区中。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发生相当大的改变,学生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占据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所谓“导”就是引导、指导的意思,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在学生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学生的学习予以指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多媒体技术粉墨登场。

  1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课堂的必然性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既有其可能性,也有其必然性。

  首先,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各级学校教学活动之中有其可能之处。同时,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所独具的优点(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直观的知识教学,增加课堂兴趣等),使其受到小学、中学、高中乃至大学各个学科的青睐。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形成生生互动的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和趋势。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地教育状况发生很大改观,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日益增多,使得各高中学校有条件更全面引进多媒体技术。这两方面就为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使用提供了可能性。

  最后,随着新课改的推行,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和侧重点发生很大变化,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以前以教师教授知识为重点的设置模式,改成更加适宜学生自己学习、教师进行引导的模式。在这种形式的推动下,现代多媒体技术凭借自身可带来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使用成为必然。

  2 多媒体工具的辅助功用

  多媒体技术的适时使用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氛围较浓的学习场所,能够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是单纯依靠学生的听力、视力来进行教学,而是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得到调动,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建设。接下来谈谈多媒体工具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功用。

  增加教学趣味性 数学是公认的学生学习过程中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知识点较为复杂的学科。单纯依靠教师板书,一方面会在数学课堂上形成枯燥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也是现实中的个体,也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单纯依靠板书会增加学生对教师讲课的依赖性,在教师出错的时候,学生也不能够清楚分辨出来,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失误,影响对全面数学知识的把握。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用和教师的讲解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改变教师“一家独大”的现象,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的动画、音乐、色彩等也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趣味,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不感到枯燥。

  化无形知识点为有形 多媒体技术以其具有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形成直观的知识教学、增加课堂兴趣等特点成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的“宠儿”。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学习气氛,形成生生互动的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和趋势。数学知识点学习不但多而且碎,并且数学知识点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具有极大的不同。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圆等等知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的,但是其理论却是无形的,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而板书由于教师能力的制约,不能将实例清晰地表达出来,这就使学生的学习受到影响。通过多媒体工具在数学课堂的应用,无形的知识点就成为有形的实例,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容易。

  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息息相关,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又源于其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必须将知识“吃透”。数学不同于史地政这些学科,学生如果没有日常的'学习积累,只是依靠临门一脚的“狂背”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数学成绩和学生的平时学习是离不开的,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数学成绩是环环相扣的,缺失了任何一环,都会在答题的过程中出现“拦路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将教师的授课变得妙趣横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到最大,自然而然地也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发挥促进作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数学知识直观化 一般来说,高中生受年龄限制,其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具体的较为生动的情景模式中抽象思维出数学模型。思维变化的规律就是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而且在思维的变化中需要有某种媒介进行引导。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之上,黑板、粉笔和教师是学生思维由形象转为抽象的重要载体,这种转换模式单一且枯燥,同时也抹杀了知识本身所具有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特点。

  鉴于高中数学课堂的这些问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高中数学课堂上的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到学生面前,将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事物发展的动态过程描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如在高中数学授课中,几何图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这块知识是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习数学的一大难点。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但是对于如何在平面上展现空间图形、如何添加辅助线等依然存在很大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空间图形,将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以及复杂性强的图形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能够尽快抓住问题的实质。在设计空间图形的展示中,教师可以设计让某些部位闪烁,从而增强视觉冲击力,增强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学习空间图形的兴趣。

  3 结论

  将多媒体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可以使其换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大大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授课效率,同时也开辟了新方法新模式授课之路。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要恰当适度,发挥“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将数学课堂上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多媒体运用于高中数学课堂,除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外,还可以减轻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培养符合新世纪国家发展所需要的素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基于这种现状,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动脑勤动手,发掘多媒体于高中数学课堂的更多益处,打造高效率的高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xx(3).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上)[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xx(2).

  [3]潘小明.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探索最优化的数学教学模式[J].数学通报,20xx(7).

  [4]钟善基.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要求[EB/OL].

  [5]陈小亘.实习教师数学课堂教学初探[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xx(3).

  [6]阚立杰.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J].新课程:教研版,20xx(2).

  [7]戈沁春.利用多媒体撑起数学教学的一片艳阳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24).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4

  论文摘要:几何画板”具有很强大的动态教学演示功能。应用“几何画板”可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它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几何画板”利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对动画演示过程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来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表象、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论文关键词:几何画板,高中数学,运用,效果

  “几何画板”具有很强大的动态教学演示功能。它不仅是一个教学工具,更是学生手学习数学(特别是几何)的有用的学习工具。应用“几何画板”可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它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几何画板”在高中代数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函数”是中学数学代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它的概念和思维方式渗透在整个高中数学的各个环节,而且函数本身就是用来反映现实世界里的一种以动态形式存在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函数有两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解析式和图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在研究函数的一些重要的性质(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最值;函数的图像和其反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等等)时,我们常常把函数的这两种表达方式对照着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以前在传统教学中,为了解决这些数形相结合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往往徒手作图,但徒手作图并不是很精确,而且速度较慢;但利用“几何画板”则可以快速、精确、直观的显示出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进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研究同类函数的性质时,我们通常要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函数的解析式作出一个或多个函数的图像,通过函数图像的比较对学生进行函数性质的教学。如:我们在研究指数函数的图像和对数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图一)(实质是函数的图像与其反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时,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在黑板上作出两个函数的图像,但在讲其图像关于直线对称时就比较困难了。然而利用“几何画板”即可以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图像,同时还可以从指数函数上任取一点且作出该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通过点的运动,观察点的运动,很容易发现点始终落在对数函数的图像上。这样使学生更清晰、更直观的得到指数函数的图像与对数函数的图像之间的关系:关于直线对称(既函数的图像与其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的性质)。

  又如在讲解函数()中的作用时,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只能作出几个不同取值时的函数图像,并通过这种静态的函数图像来让学生作出对于的作用时,往往学生的.抽象归纳不是很准确。但利用“几何画板”,我们则可以通过设立三个参线段(线段的长度随拖运线段的一个端点而发生变化),且它们的长度分别为,并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作出函数的图像(图二),在分别改变线段的长度时,通过图形的逐渐变化,让学生可以直观的分别认识到的作用,并作出较为准确的归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归纳事物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变的快速灵活,又不失一般性。

  “几何画板”除了在函数教学方面的应用以外,在高中代数的其他教学方面也有很多用途。如在解决方程和不等式的解的情况;在讲解数列的函数意义(即一个由离散点组成的函数图形)等等。

  二、“几何画板”在高中立体几何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是以公理为基础的,根据图形的点、线、面的关系来研究三维空间图形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是在一个平面中作出一个三维空间的图形,而由于多数学生缺乏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且依赖于二维平面图形的直观感,从而这部分学生往往把平面中的三维空间图形直观的看成二维的平面图形,但二维平面图形不可能成为三维空间图形的真实写照,因此在解决三维空间图形问题时往往门产生严重的偏差。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这个误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通常拿实物,对学生进行讲解,并逐步引导学生走面中的三维空间图形,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速度较慢。而利用“几何画板”可能通过拖运一些点使平面中的三维空间图形运动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把三维空间图形中各个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把学生的直观认识和抽象认识巧妙的联系起来,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在平面中的三维空间图形,更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更能接受立体几何的知识,能更好的解决立体几何中的问题。

  如在讲解正方体的作图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对平面中所作的正方体进行旋转、翻转(拖运点)(图三),让学生清晰的看到现实生活中正方体在旋转、翻转过程中所能见到的面及面的视觉图形,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作到平面中去,正确的在平面中作出正方体的三维空间图形。

  又如在讲解用分割三棱柱来求三棱锥的体积(图四)时,利用“几何画板”在三棱柱中作出割面的不同颜色,拖运其中被分割出来的三棱锥,从而把整个抽象的分割过程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利用祖原理求出三棱锥的体积,避免了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缺乏而不能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用分割几何体的方法来求其他几何体的体积的能力。

  三、“几何画板”在高中平面解析几何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平面解析几何的实质是利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平面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求点的轨迹问题。而求点的轨迹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是(1)根据已知条件,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2)在轨迹上任取一点,且设点的坐标;

  (3)列出相关的恒等式,并化简恒等式;

  (4)得到轨迹的方程。通过建立点的轨迹方程,把所研究的平面曲线转化为研究数的问题,再通过解决数的问题来解决平面曲线的问题,但是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抽象,学生不是很能理解,但通过“几何画板”利用点的运动把几何图形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直观看到的点的变化,也可以容易决定如何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如在讲解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时,我们在黑板上先作出一条定直线和一个定点,但要作出一系列到定直线的距离和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相当困难。而通过利用“几何画板”很容易的作出对应的一个动点,拖运点,并对点进行追踪就可以得到点的轨迹-----抛物线(图五),并通过抛物线顶点的特殊位置,容易使学生在抛物线的顶点处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且对称轴为一条坐标轴,同时利用抛物线的定义很容易得到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又如在研究直线和半圆的交点的个数情况时(图六)。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半圆,而直线是指在的取值不同时的一组平行直线,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在轴上任取一点,且过点作出斜率为的直线(即直线),通过拖运点,就能得到一组动态的直线,同时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直线与半圆的交点的变化情况,较容易得出结论。能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来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能力。

  运用“几何画板”的一个最大特点:它是一个动态的演示过程。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对动画演示过程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将一般传统教学中难以表现的图形及其变化过程生动地展示出来,使学生的表象、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5

  一、创设情境,优化高中数学共鸣感

  高中数学知识难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并且很多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这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困难。学生在知识点的理解上出现问题,这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受到阻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进而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是各学科教学中都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到数学知识其实和自身的实际生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要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与老师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互动,才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数学知识。例如,现有一个大型的电子报时钟,在钟表的界面上需要进行装饰,每一分钟的刻度上都要装上一只小彩灯,当到达晚上9:35:20的时候,时针与分针所夹的角度内一共有多少只小彩灯?这是一个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情境,学生能够想象到这样的画面,走进相应的教学情境中,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在纸上画出钟表的样子,还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学生的互动交流可以知道,分针转动一个刻度的角度应该是6°,时针一分钟转动的角度是0。5°,钟表上一共是有60个小彩灯,当晚上9点30分的时候,分针和时针之间的夹角为105°,那么中间的小彩灯就是17个,再过5分20秒的时间,分针转过5个刻度,经过5个小彩灯,但是时针并没有跨过一个,所以最终的彩灯数量应该是12个。

  二、分组合作,实现高中数学同步性

  分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能够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合理地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数学知识。小组合作的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有效促进互动交流的途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遇到比较困难的题目时,学生要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学习,通过互动交流,每个组员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小组学习和交流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更加愿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在这期间,学生为了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会认真地进行思考和交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任务。

  三、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互动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还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数学知识。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很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合作学习,互帮互助,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6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过于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行充分尊重。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这一要求的内涵没有全面清晰的认知,过度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学生决定一切,这样往往难以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加以充分有效发挥。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只对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加以重视,而选择忽视解题的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照搬照抄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意识,导致教学的实效性低下。

  (二)忽视初高中之间的有效衔接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初高中教材之间的有效衔接。由于高中阶段的教材和教材之间具有较大的跨度,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明显提高,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初中的数学基础,往往会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降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教材编排不合理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改革,高中数学教学的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编排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删减知识缺乏科学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材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添加了较多的现代数学基础知识,尤其是研究性问题,导致学生理解知识点存在较大的难度。二是知识编排顺序缺乏合理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材的许多内容都进行了调整和删减,但是部分调整的内容顺序缺乏合理性,导致数学教学的质量下降。三是与其他学科之间缺乏协调性。一般而言,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基础得以提高,而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数学的思维训练,而对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加以忽视。此外,无法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导致脱节现象的出现,教材例题偏难,无法科学引入问题。如教材中《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这一章节的内容,其要求明显过高,超出了学生接受能力的范围。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中数学的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其内容较为枯燥乏味,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教师要想使数学教学的内容具有吸引力,必须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以创新和优化。随着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部分教师无法将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认为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没有较大的帮助和作用,导致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无法充分发挥出作用。此外,部分教师不敢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担心运用多媒体技术会降低教学成效,这样往往会导致数学教学的氛围枯燥沉闷,教学成效低下。教师只有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二)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初高中阶段的衔接

  我国部分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没有将自身的主导性优势加以充分发挥,导致教学的实效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转变教学的.观念,认识到新课改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有效把握新课改的理念。此外,教师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多从学生角度思考相关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爱好、看法以及学生之间的智力差距,进行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三)有效拓展教学的资源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以新教材为教学的基础,适度开发和挖掘新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能力。一般而言,高中数学教师经历过专业的教学训练和学习,其所掌握的数学原理都是来源于相关的数学教材,因此教师必须要有效拓展教学资源,促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点的原理进行了解和掌握,有效吸收和消化数学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初高中阶段的衔接,有效拓展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王琳 单位: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7

  摘 要在高中数学中,养成思维与反思维能力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关键,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维学习这一课题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探讨,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数学中反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目的是实现更高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更加轻松、高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反思维;迫切性;方法;培养

  一、反思维能力的培养的迫切性介绍

  高中数学的逻辑性很强,传统的思维模式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很多时候通过反其道而行之,打破常规思路,往往能带来较好的效果,这种逆向推倒能力就是反思维能力,它也是数学思维教学的重要原则,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维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养成全面思考的习惯,锻炼逆向思维能力,对其分析问题能力有很大提高。逆向行之是反思维的根本特征,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助于改善目前高中数学存在的教学困难、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教学的培养模式还是以理论型和被动输出为主,对学生反思维能力培养并没有完善的体系,这是十分不合理的。当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对他们逻辑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它的迫切性可想而知。

  二、反思维培养的方法

  在高中数学解题中,小概率思维模式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这就是反思维法的体现。反思维法也是一种分析方法,掌握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打破常规,同时还要认清这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包括新颖性、批判性、反向性等。在二者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解题练习,这样才能提高反思维能力,让反思维能力成为一种习惯。

  2.1反推法

  反推法是培养高中数学反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的本质在于通过反推去辨别命题的真假。当然了反推法也并不一定实用所有的情况,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反推寻找更简单的解决方法。如果在实际的教学中,反推法让思维复杂化,那么它就是不适用的',盲目使用会让学生更加难以消化。

  2.2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与分析法要求学生先从已知的条件着手,根据概念和定义找到问题的原由,这种方法的根本在于从结果入手进行推导。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张三在野外迷路了,救援人员从驻地出发,通过遗留的线索进行逐步寻找,最后找到他,那么这就是“综合法”;如果张三自己找到了回去的路,那就是“分析法”。即综合法是“由因及果”的过程,分析法是“执果索因”的过程。

  三、反思维的课堂教学培养

  学生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大量习题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增加一些互动问题,通过互问来实现反思维能力的培养。

  3.1正思维与反思维的比较

  通过正、反思维的比较法能够让学生更明白反思维的可操作性,对训练他们的反面求解有很好的作用。对比之后可以发现,反思维的解题更加的简单,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明白当正思维无法解决的思维,可以另辟蹊径,通过反向思维将问题简便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反思维的思考习惯。

  3.2重视互逆关系的公式和法则

  高中数学中有很多的互推公式,对这些互推分析多加研究也是一种反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进行幂运算时就会通过结果让学生递推公式,比如通过6^(2+3)的解法求出a^(m-n),这就是反思维能力的体现。高中数学中的很多概念都非常重视逆运算,通过填空题等方法强化学生对反思维的运用,这对反思维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3.3辩证分析

  哲学中对辩证分析有非常好的解释,即要我们从矛盾的对面来思考问题,反应到高中数学中来就是通过结果进行原因寻找。教师可以通过对命题不同方面的分析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提高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加强反思维的训练

  判断正误是一个非常好的加强反思维训练课题,通常来说就是教师给出一个命题,让学生判断命题是否成立或者是找出成立的原因。这需要从命题的结论出发,逐步的进行推证,最后判定出明显的成立条件。加强反思维训练有利于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数学概念,同时还能够掌握问题之前的观念,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反思维模式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基本工作,加强学生反思维能力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反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开阔思维前景,让他们在原有的数学能力基础上迅速提高,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反思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精神力的创造力都随之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岳.在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逆向思维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1)

  [2]亢福江.论高中数学主观能动性和逆向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xx(4)

  [3]张恩祥.试论逆向思维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J].理科爱好者.20xx(4)

  [4]张金光.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新课程(教研版)[J].20xx.2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8

  一、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

  对自我效能感形成影响最大的就是行为的成败,自我效能感随着行为的成功而提高,随着行为的失败而减少。另外,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因素还有替代性经验。比如,学生通过观察与自己能力相符的人在同一件事上取得了成功,往往对增强了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则是大大的降低了自我效能感。还有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情绪唤醒状态。一个人成功时候的情绪和失败时候的情绪变化是不一样的,由此导致了自我效能感也是随之变化的。但是,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过于强烈的情绪变化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唯有中等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最为有利。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举措

  1.完善数学教师角色身份,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于教学环境的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会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变小,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反之,紧张、压抑的教学环境会使得学生效能感减少或降低。而教学环境是由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两部分组成,其中人文环境因素对教学环境的影响占主要部分。并且人文环境因素大部分指的都是师生、生生关系这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同时,数学教师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合呵护与关怀,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不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传播爱的信念。当学生取得了小小的进步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的目光和话语,鼓励学生不断的取得更多的进步。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也不要对学生嗤之以鼻,而是要细心的讲解,并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因一时的挫折也不敢前行,要有敢于前行的勇气。师生关系并不是简单地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而是亲人、朋友、倾听者与诉说者、心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甚至来说,教师要与学生成为同甘苦、共患难的人,来帮助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分析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影响因素中关于强烈激动的情绪并不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唯有保持中等强度的情绪唤醒状态,才有助于促进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提高。而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因素是情绪唤醒的主要影响条件,包括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两部分。学生之间的交流、写作、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不仅会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通过彼此交流经验、分享观点,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使得学生逐渐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彼此之间享受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及自主性。

  20世纪60年代初期,R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教师期望某些学生获取智力上的发展,经过多年的观察确实得到了较大的智力发展。我们说这就是所谓的期待效应,也叫做罗森塔尔效应。曾经一位美国的早教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这一现象:如果人们把某种情境规定为真实的,结果它就是真实的。期待效应其实就是一种互动效应,针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要时不时的流露出对学生积极、鼓励和期待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从心理层面上对学生做出影响。通过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鼓励、信任等影响,使得学生不断的增强自信心,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培养自己的数学综合能力,与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及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所以,在数学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发扬优点的同时,鼓励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就是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自信心,保持积极的心态,敢于挑战未来。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9

  一、问题教学法的含义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特别适用,是高中数学中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在学生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思想以及课前预习,对自己不熟悉或者不懂、不理解的知识向老师提问;老师再根据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或者是课堂有效分析,从而使得课堂有问有答,使得高中数学课堂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局面。这样,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及实践

  1.创设情境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及实践,首先就体现在创设情境上。高中数学老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运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运用和实践问题教学法。创设情境就是根据高中数学的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创造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一般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创设这样的情境,能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掌握高中数学的有效学习方法。例如,我在高中数学中实践问题教学法的时候,一般会这么做: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引入的时候,我会在上课的时候问学生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如果把一张纸对折20多次之后大约有多高?”学生会对我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地走进这节课的学习状态。在学生回答之后,我会随之引出课题,从而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计算。这样的方式会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知识,同时也对数列的概念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拓宽了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2.变式训练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及实践,其次还表现在变式训练运用问题教学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变式教学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兴起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指老师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原来的命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一种是更换命题的结论,另一种是更换命题的条件。以此来对学生发问,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在自己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基础上再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保证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从而实现问题教学法的有效性。例如,在高中数学中运用变式训练问题教学法的时候,一般我会这么做:在学习圆锥曲线时,特别是圆锥曲线的方程这一方面,会存在很多变式。要对圆锥曲线的方程有一个更加明确的了解,就应该充分掌握关于圆锥曲线方程的变式,比如说,当焦点在x轴上的时候方程,该怎么表示;如果焦点在y轴上的`时候,方程又该怎么表示。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式,使得学生对圆锥曲线的方程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了解。这样的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行是非常有效的。

  3.构造探究性的问题

  除此之外,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教学与实践还体现在构造探究性的问题。构造具有探究性的一些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去积极的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我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在上完本节课之后,我经常会给学生留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小组讨论或者交流,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形成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思维。

  总之,问题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了传统的数学课堂中的那种局面,使得所有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自觉地参与到高中数学课堂学习中去,提高学生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大脑中建立一种良好的数学思维,其能力得到了提高。然而,目前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实践,且其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不断地去完善与发展。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0

  摘要:学习困难是学生们较为普遍的现象,不仅阻碍了学生们的健康,还影响了教育的效益。学生学习困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许多老师从各种角度去分析学习的苦难,获得了很多的帮助。本文针对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困难;成因与对策

  高中的数学学习关键时期在于高一的课程,在高考中占据的比例很高。对于高一的学生,经过中考的优异成绩,进入到高中的校园,既兴奋又陌生,对数学学习都充满的好的愿望[1]。但是由于感到高中的数学比较难,尤其是高中的考试很多,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1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1.1教材的原因

  高中数学书本中的语言是很抽象的,在初中的数学中表达的形式主要是以图形和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而高中的数学中是集合一些语言和逻辑运算以及日后学习到的函数和空间立体几何等。数学语言都是符号化,其思维方法等也比较活跃。以往初中数学中的抽象度不是很高,大多同学都是可以理解,而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对数学抽象的理解是需要借助一些外界更具体、更直观的认识才能完成。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中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高一的学生要从以往熟悉的经验性抽象思维向理论性型抽象思维过渡。还有就是,高一的数学知识内容也有所增加,并且与初中的数学明显不是同一个内容方法,所以学生们要尽快学习信息量较大的`知识。高中上学期有两本数学书,分别分成必修1和必修2,时间也比较紧张,因此,消化性的可相应的减少,节奏比较快。

  1.2教学原因

  由于学生都是由初中升到高中,而初中的数学相对高中而言容量较小,抽象程度并不很高,所以在教学当中教师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教学时要耐心解答学生的疑惑,连接一些生活的背景,讲解一些细致的知识,在解决问题中要分析得透彻。教师通常在课堂中讲解各种习题的解法,但高中的数学知识点比较多,新课标需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数学中通常会引导学生们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1.3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在高中需要慢慢熟悉环境和校园文化、同学以及老师等,由于离开之前所熟悉的环境或是城市,陌生感是一定有的,因此,会存在一些变化,并对自己的学习心态和目标等一些习惯都需要不断地去更改,慢慢适应[2]。

  2对策分析

  2.1利用以往的知识补救新的内容高中的数学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是在原本初中基本上发展而来,可以在原本的数学基础之上增加新的内容,注意以往课本中的知识,用学生们习惯的知识去铺垫新的知识。例如集合有感的概念教学中,学生们可能都并没有接触过,仔细讲解其中的理念,让学生熟悉数学载体,帮助学生们认识这些知识理念,体现知识给学生带来的益处。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都需要利用旧知识,开展新知识学习,如平行几何,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学习中要有学习的动机,推动学生进行学习,这是课堂中的一种需要,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2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

  每个人都具备无限的力量,但只有在潜意识中认定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实力。因此,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可以产生很大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会不断地去挑战自己,在数学的解题中一次一次获得乐趣。与此相反,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总是不停地失败,容易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认为自己的智力并不够,不想学习,甚至是逃避学习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学习的情况以及特征,有意识地去设置一些难度适应的问题,让学生一同去思考、讨论,让学生一起努力,在独立的思考空间中解决难题,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可以体验到战胜困难的乐趣,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增加自己的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去战胜自己学习困难的心情,可以获得成功[3]。学生每学习完一段章节,组织一次测试,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加印象深刻,并且很多学生都会取得好的成绩,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成绩后,对学习也就充满了自信。

  2.3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学的数学学习环境,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都能充分得到发展。搭建一个公平、和谐的思想氛围,把学生当作教育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带动学生们共同去寻找数学中的乐趣,体验到成功和自信,从而激发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欲望。在课堂中要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促进学生们能够互相交流,培养学生们的参与意识。长此以往,课堂教学就会自动变成欢快的课堂,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紧张气氛,教师要与学生们培养感情,不要特别的严肃,这样容易让学生们有距离感。除此之外,还需要重点培养学生们良好的个性以及内心的承受能力,不能因为一些考试取得低分,就从此放弃学习,而不正确地去面对自己本身的问题,这样的学生在高中有很多。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在初中的学习比较好,到高中凭借着自己的数学基础而不认真的学习,总想着距离高考还有好几年的时间,不着急,这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知识需要日积月累的组成,并不是一时的,在课堂中教师要掌握这些信息,从而有针对性的讲课。

  3总结

  高中数学学习困难是因为科目涉及的较多,校园环境比较陌生、教学的改革实践停留在表面上,并未去实施等原因造成的。因此,要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热爱,不仅从学生们自身找原因,还需要教师们的配合,更改教学方案,让课堂和生活连接起来,并且让学生可以简单地了解数学中的乐趣[4]。

  作者:汪泽亮 单位:益阳市箴言中学

  参考文献:

  [1]贾旷.高中数困生数学学习兴趣低下的成因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xx.

  [2]张志明.高中数学学习中“似懂非懂”现象成因与对策的研究[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xx,(8):15-16.

  [3]黄起志.“上课听得懂,练习不会做”的成因与对策[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xx,(8):77.

  [4]王海玉.浅析职业技校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J].科教文汇,20xx,(19):93,99.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1

  【摘要】随着现在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成熟,现在我国逐渐的向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形式进行转变,在我国的教育中也正在不断的向多媒体教学的形式进行发展。现在我国的远程教育方式的兴起,正在不断的提升教育中的教学质量。并且现在对于教育的要求正在逐渐的提升,很多的学校在这方面也正在进行着改革,怎样更好的利用现在的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也成为了教育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提出,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的将信息化的教育形式融入到现在的教育改革中,利用信息技术不断的解决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于学生自己对于问题解决的能力进行提升,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现代的多媒体技术主要采用的是将整体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方法等进行彻底的创新,提高我国数学教育中的教学形式,使其给更加的具有视觉化、多样化以及生动化,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很好的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以及在教学思维方面的提升,还可以很好的展示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的养成,不断的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一、丰富知识点的展示形式,不断的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在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学习的兴趣的培养。数学学习需要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培养非常的重要,同时具一定的学习兴趣也是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的动力。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并且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具有很大的难度。这样的教学形式要求现在的高中数学教育需要重视学生兴趣方面的培养。多媒体的教学采用科技的形式强化知识点的展现,通过一定的形式将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数学知识点的展现形式,丰富教学的`内容,还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数学教育的质量。例如在学习二倍角的三角函数的过程中,教师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制作成课件的形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从课件提示中可以很好的掌握两角和的正弦以及余弦,正切公式等导出的关于二倍角的正弦、余弦以及正切公式。熟练的掌握他们之间具有的固定联系,详细的了解其中各自的推导性作用。教师在多媒体中将运算公式等进行详细的列出,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二倍角公式进行求值、化简以及证明,这样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的运用能力以及整体思维的逻辑能力。

  二、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进行教学期间经常是通过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进行数学的学习,但是在教学的资源方面比较短缺,学生设计的问题经常会受到很多原因的限制。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中,教师利用多多媒体的教学形式进行数学的讲解,教师在教导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充实的教学资料,相比较之前,教师拥有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在圆锥曲线与方程的学习中,若是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肯定会先用两个大头针以及一根细线来掩饰关于椭圆的定义,并且进行讲解。

  这种形式将数学中的学术理论转变为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在一开始接受的就是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等于绳长的点的轨迹,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为什么会这样。在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之后,教师参考其他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上课前准备一个装有半杯水的圆柱形的玻璃杯或是圆锥等,在课间教师教导学生开始观察水面的形状,在倾斜水杯观察水平面的变化以及形状的变化,这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考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平面截圆锥得圆,调整平面位置使截口为椭圆。通过教师的演示,可以带给学生更加直接的视觉感受,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此方面的理解。

  三、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积极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我国传统的教育形式中,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的是比较呆板的教材教学形式,很多时候教师讲解的知识只出现在教材中,相对的教育范围比较狭窄,并且在教育形式上也比较呆板,课堂的教学氛围比较枯燥。但是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可以很好的丰富教学的内容,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的加强学生对于数学方面知识点的掌握,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对于课堂的教学氛围来讲也比较活跃,并且还增加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活跃了课堂的教学状态。

  四、结束语

  随着现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方式的变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正在逐渐的发展成熟,并且很好的提升了我国教育方面的质量,更好的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打破传统教学方式中比较呆板的教学形式,丰富的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姜燕芬.多媒体课件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xx,26:189-191.

  [2]林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xx,25:107.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今,高中教师将传授数学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文化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拓展、教学评价不够具体等方面,数学文化的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高中数学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缺失的原因

  1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忽视学生的真正需求,仅仅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过于压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不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也限制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2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拓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将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不够生动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拓展,使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之间没有建立联系,导致学生的数学思想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3教学评价不够具体

  教学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样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学评价主要依据是教学目标,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查、分析和评价,判断教师的教学质量。然而目前教学评价的内容相对简单,很难全面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学评价中也没有体现,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1结合数学教材,创设教学情境

  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每个章节开头都会有一个图,章节的引言中还会出现数学家的名言,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数学信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数学文化,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喜爱。例如,在讲“钢琴与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通过优美的钢琴曲引入教学内容,介绍钢琴的高音频率和琴弦长度,建立函数关系y=2x,画出指数函数曲线。学生进行乐曲欣赏的同时,加深了对指数函数的印象,有助于提高指数函数的教学效果。

  2在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知识的发展和形成,不仅是一种解题方法,还蕴涵着数学文化的演变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传授数学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由来、发展和演变,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讲“无理数”时,教师可以引入无理数发展史,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对无理数的特点和性质进行深入探讨。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然后通过反证法和变式训练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思维模式,使数学文化得到有效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需要理解数学概念。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渗透数学概念的内涵、本质和相关的拓展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诗词的引入,具体讲解数学概念。例如,在讲“仰角、俯角”时,教师可以引入诗人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通过“举头”代表仰角,“低头”代表俯角,引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通过诗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和内容非常丰富,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渗透远远不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关于数学的知识竞赛、论文评比、班级海报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培养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有关数学文化的书籍,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深刻了解数学文化的内涵,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3

  一、重视学生

  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教师对学生的重视,不仅可以有效地实施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继而学生就会愿意和教师交流,就会愿意自觉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之中.这样的一种教学实施才是真正有效而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

  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数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考验学生细心和耐心的学科.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定理的理解运用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学生发现问题,一方面是指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甚至于当前的问题无法成立的这样一种可能性.这其实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质疑能力.例如,在一个简单的数学题目中,有这样的已知条件:已经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分别为21、3、18.很多学生在面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就会选择立马下手,而这一个问题明显存在漏洞,即“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长”.唯有符合这一条件,这个三角形才是存在的.很多学生容易忽视掉这些简单的问题,而导致无法解答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怀疑,去发现问题,并且对学生发现的问题持一种肯定和鼓励的态度,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实现学生的逻辑性思维的形成.在这样的情形下,有效的高中数学教学也必然得以实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还有一个方面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定期地出示一些含有问题漏洞或者是逻辑错误或者是运用公式定理含混导致错误的一些题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题目进行“挑错”训练.挑错训练的过程,其实就是锻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相信自己判断的过程.这样的一种方法,可以很好地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加强学生的思维锻炼.同时,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运用知识进行反复推敲、演算、论证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必然能够提升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三、实施开放性、探究性教学

  开放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多元化、开放化思维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而探究性教学的实施,则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之中,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延展.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发展和加深学生的理解,继而在思维的层面上实现学生的广度、深度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能够切实地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地在教学中导入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题目来锻炼学生的思维.例如,甲、乙两地相距Tkm,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ckm/h.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v(km/h)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b;固定部分为a元.

  (1)把全程运输成本y(元)表示为速度v(km/h)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应以多大速度行驶.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复杂,关键是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以及转换思维的考查,也是一个转换的开放题目.所以,在教学解答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就是要引导学生借助“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来综合解答这一问题.并且抓住“全程运输成本=单位时间运输成本×全程运输时间,而全程运输时间=(全程距离)÷(平均速度)”这一基本的关系是来解答问题.这一个问题的设置,能够很好地将知识的运用和综合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问题是一个文字化和符号化的数学题目.这样,学生的转化思维、开放性思维以及综合运用的探究思维都能得到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导入开放性、探究性的题目来促使学生的能力发展,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这一目标的实现.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4

  1高中数学学习的现状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思维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由于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不同,思维会有慢有快,接收能力也不一样,致使教师在教课时很难统一进行教学,增加了教师的教课难度.

  2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是教师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众多学生的不同素质和水平,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将所有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具体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

  3高中数学实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实行分层教学就不需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众多学生的考核成绩了,让好学生和学困生都可以有自己的衡量标准,避免学困生对高标准产生的挫败感和心理负担,好学生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实行分层教学可以避免好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

  4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综合分组,让学生自愿报名分层,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3个层次:A、B、C.其中,A层次,有很强的学习和读书能力、探索性和积极性、掌握知识能力,头脑灵活,思维缜密.B层次,能够按照要求进行阅读,能够自主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C层次,上课认真听讲,坚持努力,会进行基本运算,智力水平相对较差一些.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变化进行适当调整.教学分层A层:本层学生水平较高,必须按照高考的高要求进行教学,锻炼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知识的.内在本质,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提高对数学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B层:本层学生能力水平良好,需要按照大纲的较高要求使其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法则和数学原理,确保其数学的运算能力.C层:本层学生能力较差,需按照大纲的一般要求进行教学,教学中立足课本,注重基础知识,以会考和就业为目标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尽可能多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授课分层具体授课过程中,首先安排前20分钟针对全体同学讲课,重点处理和解决全班学生的共同问题,综合性地讲解和指导学习的基本方法.在这20分钟,前2层的学生会掌握新课程的内容,之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能力训练和强化,但C层学生感到困难,掌握吃力,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熟悉课本内容的同时再进行巩固和强化训练,从而达到基本要求.作业分层在课堂中会出现很多习题,教师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状况,将作业分为3个等级布置给学生.对于C层学生设置为:基础题目和补缺补差的题目;中等的B层学生为:基础题目;基础性好的A层:基础题目和提高强化题目.采用教师抽查,学生核对和互查的方式.

  5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1)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的时间分层

  实行高中数学分层的时间不宜过早,过早的分层让差学生感到自己的成绩与别人的成绩差距太大,心里感到自卑,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不努力学习,成绩更差.好学生会感到自己成绩比别人好,容易出现骄傲和自满的情绪,学习上就不会太用功.

  2)处理好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行分层教学的前提,这样学生会更信任教师的观点,更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突出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在分层教学中,不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细心观察,发现其长处和优势,并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总而言之,高中数学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也有弊,需要根据具体的学校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划分.实行分层教学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需要教师的不懈努力.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5

  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社会的进步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学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学习提供新的学习方式。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

  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其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参与意识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近半个世纪来,中国的教育受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极深,注重认知,忽略情感,学校成为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这就导致了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影响了情感意志及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情境教育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创设有利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函数基本性质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壮观的烟花片段。“菊花”盛放,制造时,一般期望它达到最高点时爆炸。那么,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何确定?如果烟花距地面的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就为h(t)=—4。9t2+14。7t+18。烟花冲出,什么时候是它爆裂的最佳时刻?这时距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是非常有趣的,数学不只存在于课堂上、高考中,数学的价值是无处不在的。情境教学能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不断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新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满足,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

  拓展教与学的资源

  信息时代,网络为师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资源。新的课程资源除课本外,还有网络资源,地方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网络,网络课程资源是对课本的重要补充。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课题,都需要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目前,查找资料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无疑是网络。

  例如,在学完《导数》一章后,有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走进微积分”,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上网查找下列资料:

  ①我国古代有哪些微积分思想的例子;

  ②微积分产生的时代背景;

  ③牛顿、莱布尼茨的生平;

  ④微积分对人类科学和社会的影响。

  大多数同学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了这个课题,对微积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学习信息技术。这些学习,除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参加各种培训外,最适合教师的,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就是网络学习。高中数学是抽象性和灵活性较强的学科。成功的数学课,不仅要看到教学素材的合理选取,教学方式的变化,更需要体现的是老师与学生的思维、语言以及情感的交流。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宜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

  不少教师对信息的'大容量、高密度,津津乐道。教学中不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甚至一节课完成过去两节或三节课才能学完的内容,“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失去了学生的思考,看似充实的内容,也失去了它的意义。

  不应忽视师生情感交流

  有些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上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不加选择地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或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一个细节都有详尽的与画面相配套的解说和分析。至于这些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具有针对性,则无暇顾及。忽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就无从谈起,数学的教育性就大打折扣。

  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

  虽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有的很多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智能形态,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它有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何况,目前很多课件的设计,也来源于一些教师在传统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

  整合需要好的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这是最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其他的史、地、政、生等学科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利用丰富的视、听等多媒体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数学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果一味利用视听刺激,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产生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我的思考是,数学有它自身的魅力,就在于探索学习者未知的知识领域。因此,信息技术利用得好,还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利用“问题”吸引学生,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它能让教学永远充满改革与创新色彩,让教学永远处于一种科学合理状态;它是教师“学会教学”,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06-07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必备15篇】06-20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06-05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03-06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05-29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09-02

教学论文05-25

(经典)教学论文05-26

教学论文【精选】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