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
摘要: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更轻松,更有效。物理是初中二年级开始设置的新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门新的学科,初中生对于如何学好物理这门学科会感到非常的困惑,更有一些学生上课也认真听,作业也认真做,但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成效非常不理想,物理教师为了帮助初中生们轻松学好物理,应善于总结摸索,在具体的的教学实践中积累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中的一些教学技巧是作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收获。
关键词: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做法
物理是初中二年级开始设置的新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门新的学科,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成效非常不理想,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为了帮助初中生们轻松学好物理,在具体的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做法,这些做法因为来自于实践,因此非常实用。下面就把这些方法做一下分享。
一、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首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最新修订的《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内容,物理教学的方式,物理教学的评估以及物理教育的价值观等多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做为物理教师一定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对新的要求更要理解掌握并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国家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与颁布对每位物理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每位教师要重新思考问题,转变观念,转变视角。为此,应该不断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听示范课,研讨课,逐渐消化吸收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这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有极大的飞跃和提高。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目前,在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为所有的教育者的家长接受的情况下,很多教师还是固守于传统教学观念,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为了能够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急功近利,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喜欢采用高密度、高难度的题海战术和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完全是为了考试、为了做题而学习、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国家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相背离,长期坚持这种教学形式,必然导致学生思想僵化,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应该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中认知,同时,教学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在举一反三中形成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创新思维,独立钻研,最后达到会学习,能提问,善解决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要掌握好教学节奏
一节高质量的物理课标志是高效率、高密度,但物理教师不能为了单纯的追求高效率、高密度而人为紧缩课堂教学环节,片面追求整体的教学进度,俗话说“欲速则不达”。物理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以及每学期的教学中应善于让学生思维与教学内容同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能因为教学节奏动之以情而导致学生学习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如果学生的思维总是受到压抑,时间长了,部分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他们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极容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拔高教学要求,增大知识容量,如果这样的话,必然会出现大多数学生无法达标而个别优生表演的现象,让多数学生当观众,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丧失学习兴趣,最后导致整体教学效率的.下降。
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要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能力还比较弱,而直观形象的思维相对较强,物理教师应初中生的这个生理特点恰当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利用教具、课件、录象、实物、多媒体等让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尽量避免单纯地进行抽象讲解,灵活地减缓知识坡度,循序渐进地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与知识同步。比如:在学习“惯性”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课件或录像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刹车,车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人坐在汽车中,车启动人向后倒;拍打身上的灰尘等。
五、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擅长运用多媒体
现代信息技术赋予教育以新的生命,在信息化的世界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语言,为传统课堂教学拓展出一个全新的世界。具体来说,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文字色彩出现反差的功能将每节课的重、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中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用各种画面素材形象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用感官参与教学,这样能高效地完成重、难点教学任务。物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动画模拟出来,让教学更贴近生活。此外,物理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可以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于一些实验,尽管在实验室中能做,但效果不一定理想,物理教师可以把现实和虚拟通过多媒体进行对比,还可以把那些在实验室中做不出来的实验模拟到多媒体课件中来,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多媒体作辅助教学,把多媒体引进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思维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要重视学困生的学习
学困生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物理教师要重视学困生的学习。一是要善于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教师能够抓住有利学习时机,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多鼓励,多肯定,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二是要有意识锻炼学困生的意志,教师要积极引导学困生战胜困难,克服阻力,循序渐进,逐步养成习惯,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提高学好物理的信心。三是物理教师对待学困生要有耐心和爱心,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使他们自立、自强,把潜藏在他们内心的热情激发出来,这样他们便一定会迎头赶上,学困生学习成绩提高了,物理教师的整体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方法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更轻松,更有效。
作者:李盛德 单位:吉林敦化市第四中学校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
一、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教师多少都能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的厌学情绪,对物理的不接受性越来越强烈,说明我们现在的教学方法、手段,教材内容必须更新,才能适应当前变化的学生。当前的学生追求学习氛围的宽松,我们必须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实的需要
我校地处山区乡村九义校,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我校的物理教学一直采用传授加讲授的教学模式,大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经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是不容忽视的:一是让学生如何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小组的确定、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根据学生个性和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等。小组交流的内容一般应涵盖两方面:一方面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另一方面则要倾听他人的意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明确了合作的内容,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究竟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二、教师参与,是小组学习有成效的关键
教师的角色是要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这将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个人学习多得多。
4.小组合作学习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得以利用,实现了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3
电学部分的相关知识可以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可以发现,电学部分在其中占据着相当高的分值;同时,从整个物理教学阶段来看,电学部分相关知识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不仅是学生进行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然而,现阶段我国初中物力电学知识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由于电学内容知识容量过大、分析过于繁琐,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此失去兴趣。由此可见,改进现有教学措施,搞好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有效教学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一、初中物理主要电学知识梳理
现代教学思路认为,与其将教学过程定义为知识传授过程,不如将其形容为发展学生技能、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思想品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基于上述理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就应当对教材的整体框架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再对教材中涉及到的重点、难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研究,摸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挖掘教材包含的思想、方法和能力要求,制定更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计划。具体来说,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主要包括“电磁转换”和“电学”两大部分,“电学”是重中之重,包括电路、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率、电热等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基本规律;电路组成元素、三种基本状态、电路图以及电路的连接方式是基础内容,欧姆定律是核心和桥梁,电功、电功率最具实践意义。
二、搞好初中物理电学知识有效教学的建议
(一)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夯实基础知识
古语有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话放在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学习中也是同样适用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帮助学生识记基本知识点,同时更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定期对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总结,使学生对于整个电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清晰的思路。笔者通过研究后发现,总的来说,初中电学知识点主要包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以及电功率五个方面以及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特点、并联电路特点三大规律。为进一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在对上述基本知识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侧重在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常规理论教学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加入实验操作,使学生在试验中明白每一个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的电学相关使用技能,如电路图的连接、电表量程的选择以及读数的方法、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实验表格的设计与记录、控制误差的方法等。此外,短路、磁感线、电动机、电磁感应、安全用电常识等一般性知识点也不应当忽视,在对该部分知识点进行教学时,教师应以学生能够认真识记并能应用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为主。总的来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作到有的放矢、分清主次,确保学生学习到全面的电学知识的同时,也不过于增加学生学习任务和学习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注重引导、增强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时,教师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为此,教师应当主动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课堂主动权、主导权更多的交给学生,加强课堂引导而不是课堂知识的灌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严谨的物理学习态度。具体来说,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增加课前预习任务,在开始新知识点的教学前,教师可依据知识点提前设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资料的收集、分析与总结;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习对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安排一名学生对讨论情况和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汇总和发言。2.重视对答题规范性的训练。在设置和解答习题时,既要确保学生掌握题目的常规解法和基本解法,同时更应该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学生问题思路条理化、规范化以及创新化的培养教学。以欧姆定律为例: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后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对欧姆定律的实验方案和探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指出实验的关键所在,详细告知学生具体实验方法,如滑动变阻器的'作用等;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实验完成以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对欧姆定律的公式进行理解;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课后习题,如给出学生一个电路图,然后让学生讨论在电源电压不变,电阻数值特定的情况下,若两个开关都断开,电流表示数为0.2A,求电源电压?由此及彼,笔者认为电学部题目的设置应当遵循审、画、标、选、变、算、验、答的步骤。
(三)重视实验、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对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尤其要重视实验。用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于相关概念、规律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抽象的电学知识,进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量研究证实,物理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求知欲的激发;同时对于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态度、科学素质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是有着突出作用。以电磁转换部分的教学为例,电磁转换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電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原因有二:其一,磁场无形,学生无法通过感官对其进行感知,学生大多对“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存在疑虑,无法对电磁现象产生感性认识;其二,内容枯燥,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上述两点原因,在设计实验时,既要还原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增加实验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搞好物理电学知识的有效教学可从夯实基础和加强实验两方面做起,当然并不局限于上述两方面,教师可在上述建议的基础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归纳、总结更多的有效教学方式,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4
一、有利于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
合作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不同之处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学习的内容也不以定论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而是要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方法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获得知识与结论。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教学法就有利于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具体来讲:有利于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和存储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上课认真听课,课后做大量的练习来消化和巩固知识。
而在合作教学法的模式下学生是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其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分工与合作来发现问题,并通过应用所学知识来研究和解决问题。毋庸置疑,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转变成了知识的自主探究者,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和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实现初中物理新课标所要求的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精神得到培养的目标。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由课堂的操纵者转变成课堂的主导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着整个课堂,向学生硬性的灌输知识,不求过程只求结果。
而在合作教学法的模式下,教师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方法,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获得知识,其完成教学不再是通过硬性灌输而是通过组织、点拨、指导等方式。这种注重知识获得过程的教学方法自然有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成功转变,有利于实现教材角色的转变,使教材由教学的权威转变成教学的依据和参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材是单一的,且主要是提供现成的结论和知识。而合作教学理念下的新教材具有多种版本,其内容主要是为合作学习提供依据和方法,在这里,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权威。
二、有利于实现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完美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又要加以引导,并且能让二者实现完美结合。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们往往把本该属于学生探究的内容变成教师独自讲授的内容,这既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体现不出教师的主导性。在运用合作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选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点拨引导学生等教学行为而体现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们则通过占用课堂教学的大量时间来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体现出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拨、引导与帮助能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构成有效的互动,从而实现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完美结合。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学生们只有在对物理现象产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对物理规律产生学习的欲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变成了苍白的说教,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在合作教学法的模式下,学生们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会产生各种新奇的问题,教师在本着保护学生好奇性的前提下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就能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上升为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兴趣。
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给予及时的鼓励性评价,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如在《电磁波的海洋》的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合作进行了一下两个小实验:实验一,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实验二,敲击音叉,让其震动振动。并让同学们观察和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当实验产生的现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时,许多学生都开始热烈的追问和讨论“这是为什么呀?”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一边组织学生相互合作,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结论,一边从旁加以引导和点拨。整个教学过程同学们的兴趣都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下课后同学们都问“老师,我们下节课还这样做实验吗?”。
四、有利于评价标准的科学化和素质教育的成功推行
素质教育的最高宗旨就是培养创造型人才,使其为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但目前情形却是:物理课程评价标准不太科学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存在,同时,对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这不利于价值标准的科学化和素质教育的成功推行,也是我们在创新方面已经和别的国家产生差距的原因。而采用和推广合作教学法能使学生掌握新课标中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能让学生学会研究方法,熟悉探究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因而对合作教学法的教学评价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它不仅包括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所有这些评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成功地转向素质教育,为我们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法有利于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有利于实现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完美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评价标准的科学化和素质教育的成功推行,我们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怕麻烦,不怕困难,大胆尝试并坚持使用合作教学法,使它的优势在教学中日益显现,并通过它来推动物理新课程的改革,达到培养具有创造能力人才的目的,以推动我们的教育事业跨上新的台阶。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5
摘要:在生活中,物理现象比比皆是。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实验器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部分学校的资源有限,导致实验器材匮乏,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弥补,继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教具;初中物理;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许多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实验演示。而由于部分学校的资源有限,实验器材比较匮乏,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这时便可以利用教具进行完善。教具一般容易取材、结构比较简单,不仅便于学生轻松地了解物理现象的原理,而且还能让学生对已学的物理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与此同时,初中物理课堂上利用教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本文将详细讲述利用教具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一、利用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奇的事物,同时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把握好学生的兴趣所在,利用各种教学工具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的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物理课堂的学习中。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摆脱死记硬背公式的学习模式,而且还能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进行光学部分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些比较简单的教具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光的传播和小孔成像原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易拉罐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装置,先用剪刀将易拉罐开口的一端剪去并用锥子在易拉罐底部扎一个直径小于0.5毫米的小孔,再将事先准备好的硬卡纸卷成纸筒插到易拉罐里并用透明胶和橡皮筋固定,这样小孔成像的教具就基本完成了。让学生将制作好的教具对准光亮的景物,就可以在装置上看到倒立的影像了。经过动手制作实验教具,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仔细观察,还能独立思考,使学生都理解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即: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性,物体上方的光经过小孔投射到屏幕下方,而物体下方的光则经过小孔投射到屏幕上方,因此从小孔中看到的是倒立的像。
二、利用教具增添教学的真实性
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物理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利用实验教具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真实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时,教师可以利用最为简单的方法,让学生们相互击掌或用手拍打自己的大腿来感受力在物体中的相互作用。共同击掌的两名学生都感觉到对方在自己手掌上有力的作用,加深对“相互”二字的理解,明白了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从而对牛顿定律理解更加深刻。此外,在学习摩擦力的知识时,有部分学生总是无法理解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这一概念。这时,教师就可以让每位学生手中拿一块橡皮在手背上进行摩擦,先轻轻地推橡皮,再对橡皮施加更大的力来推,通过感受两次摩擦的不同来理解阻碍相对运动这一概念。同时,由于两次施加力大小的不同,学生对摩擦力的感受也不同,从而体现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这一关系。通过这样简单的实验,学生便亲自验证了所学知识的真实性,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利用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教学工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教学工具,其目的不在教具本身,而是要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独立构思、思考和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经过动手制作教学工具,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学习地球的磁场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自制指南针,将一根银针在磁铁上反复摩擦随后将银针插到事先剪好的纸片中,再将制作好的纸片放到盛有水的碗中,这样简易的指南针就完成了。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实验的帮助,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动手制作实验教具,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6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平等交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多角度地分析物理知识,突破定式思维的限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内容,让他们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的核心部分,要提高分组实验课教学的时效性
实验装置忌课前给学生组装好。实验装置的组装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组装实验装置,能使学生了解实验结果产生的内在联系和各个部件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认识问题的程度及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代劳。特别是电学实验。分组实验时教师在注重学生主体作用时不可忽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及时地介绍新仪器、新设备,点明本次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解答疑难问题,合理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过程中,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可以巧妙运用生活中的情境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的迁移作用进行分析和思考。在生活情境中探究问题,能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启发,通过积极思考掌握物理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结合多媒体教学,使物理知识直观化呈现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把多媒体和物理知识有效整合,利用直观的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进入到物理课堂中,使教学改变了枯燥的知识讲解模式,让学生在观看直观、动态的教学课件的过程中激发物理思维的深入思考,使他们能够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微观世界的知识。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通过动态的模拟演示,能让学生掌握微观粒子的运动,让他们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引导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在多媒体直观教学中,学生发挥了积极的探索精神,他们运用掌握的物理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能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有效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
五、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生活情境中学习高中物理知识,能让学生产生熟悉的感受,打消对知识的畏惧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身边的事物进行教学,让他们把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相结合,快速理解物理概念,并能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问题,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加强实验教学,在操作中掌握知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高中物理实验操作中,教师主要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由于外界事物的干扰,不能清楚地掌握每个实验步骤,不能有效掌握物理实验。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实验内容掌握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操作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在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顺利完成操作活动,使他们有效掌握物理知识的概念,促进物理综合素质的提高。
七、引导课前预习,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课前预习哪些内容,预习到什么程度是很关键的。预习的内容一般以基本概念、公式、例题等内容为主,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的预习情况如何检查落实呢?由小组长交叉检查预习案的填写情况,没有完成的小组扣分,完成好的小组加分奖励。通过初步检查预习案的填写情况,提高预习效果。上课伊始,各组小组长组织本组订正预习结果,并解决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抽查预习结果,抽查对象为学困生,回答正确不加分,错误扣分。这样既关注了学困生,又督促了小组的帮扶学习效果,从质的方面强化了预习结果。经过了这样的预习,教师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深入研究,紧跟课标新理念,抓好本学科的特点,相信我们能够打造出更加高效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江后柱.对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尝试[J].新课程导学,20xx(26):81-83.
[2]王柏林.更新教育观念打造高效物理课堂[J].新课程学习(下),20xx(8):45-47.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7
1.学前诊断,初定起点
学生在尚未系统学习“压强”这一物理知识之前他们根据已学知识及生活经验会对压强有一些普遍的前概念加混淆压力与重力的关系从为压力即重力,又如压力受重力影响其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等等。这些普遍的、错误的前概念可以说正是体现了学生的起点水平,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对压力物理知识的学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学程导航教学模式时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学前诊断教师在教学《压力》课程前还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初定教学起点及确定课程教学的重点。
2.巧搭“支架”,指导“先学”
这一环节是初中物理学程导航教学模式的重点,教师先将“先学,’提纲列出并指导学生根据提纲要求开始自主先学。当然,学生的自主先学并不是盲目的敷师会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巧搭“支架,’进而引导学生一边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一边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激励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教学实验任务为学生巧搭“支架,’,指导学生自主先学相关的压力知识。一是以一支一端削好的铅笔为实验道具赴学生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夹住铅笔的两头稍稍用力感受两边手指的疼痛程度。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认识压力与重力的本质区别从中让学生分析压力的特征并总结压力的定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把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对压力的概念有进一步具体、深入的理解。而后教师将初中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常见生活现象的.原理进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与重要性。
3.检查反思,了解学情
在这一环节中占主体地位的仍是学生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先学环节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因而在“检查反思,了解学情”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收集与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来解决困惑。因学生存在认知差异性、不平衡性所以每个学生都有擅长之处,这时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为同学解惑同时也促进学生自信心、自我能力的不断提高。但又因学生认知的局限性所以还需要教师针对学生遗留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指导,以此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之处通过检查反思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4.自主学习,适时指导
学生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压力”这一知识点为了巩固与加深学生对压力知识的理解于是在“自主学习适时指导”的环节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的规划与设计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把舵”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遵循一定的方向进行学习包括习题练习、设计探究实验等。如此,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反思总结,提炼升华
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裸堂上教师的重心是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自主探究学习,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积极应用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自主学习的中心教师则为学生“把舵护航,’从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进而在教师指导下顺利前行。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8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在日常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起着质的作用,教师应扮演指引者的角色,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或者配合那也算不上是成功的教学。优秀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其对求知表现出极大的欲望,能够自主的学习。因此,如何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学习就显的十分重要。
(一)情境创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善于发现问题,并找到与学生沟通的话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同时在备课的过程寻找学生身边事物,保证在与学生交流时有共同话题。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特征时,可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找出身边的正方体,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生活用品,让学生描述他们都有哪些特征,让小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发现数学知识、获得数学知识。
(二)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对小学生而言,心理、性格尚未成熟,个体的发展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老师的暗示性语言。因此,在这个时期,教师尤其需要照顾到学生的负面情绪,以表扬、鼓励为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说鼓励性的话语利于引导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性格特点,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数学有灵活性的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这一点更加易于操作。例如:学生在日常练习当中,需要通过发散性的思维、合理的想象、缜密的逻辑进行解题,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与标准答案不符,老师也应该给予鼓励。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想象力是更重要的财富,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甚至可以换位思考,找出新答案。此种表扬和鼓励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可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教学效率。
二、因材施教
教师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条件进行分层教学。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为原则,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强弱来决定学习进度。同时,教师应该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同一班级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一定要控制好教学的速度,应全面的照顾到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适当把握教学难度,侧重基础知识讲解,考虑大部分学生的理解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运用适当的技巧,鼓励、引导小部分学习超前的学生在课后业余时间进一步思考,提高其学习自主性。
(二)同一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一个学生对不同知识点掌握情况不同,因此,教师不能每章都划定同样的作业,以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应把掌握好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提高,掌握较差的知识点则着重一些基础题目的讲解,并让学生多练习。为了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充分了解同一个学生的优势和弱势,并针对学生的优势和软肋进行辅导,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强化直观效果,提高教学探究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对于思维模式尚处于形成过程中的小学生,其对抽象知识的接触有限,老师要紧紧把握这一点,在课堂上不仅要发挥自己才能为学生形象生动的传授,也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通过,实物模型的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让学生自己讲出三角形的特征及判断方法,再逐渐延伸到如何画三角形、求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点中。
四、结束语
长久以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被广泛讨论的话题。本文主要从老师和学生入手阐述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在实际教学中,只有老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凸显。小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9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改变了过去的“考试”制度教学。尤其,在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也开始走向生活化教学。我们知道,初中物理本身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适当的开展生活化物理教学,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生活经验解答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乐趣,进而增强自我学习、探究物理的自信心。从根本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学生生活为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课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规律,并不断地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得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融合,切实的感受物理学科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作为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和要求转化成为生活系列的主题内在要求,进而强化学生物理的综合技能和素养。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新课改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成功则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物理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无味,教师更多的是采取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从而使得学生被动的学习物理,甚至有的学生对物理失去了兴趣,不利于自我今后的发展。生活化教学则不同,它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为背景开展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思维之光。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借以推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学习中去。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介质”教学内容时,笔者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融合,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辅助教学内容的展示,即:在地里的两端,一个人呼唤另一个人的名字,远处的这个人需要过一会才能够听到呼唤声。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核心性内容,也是知识渗透以及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可以说,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主要源泉。新课改一直倡导生活化物理教学,主要是希望教师能够将原本的理性的物理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熟知的生活,进而一方面促使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拉近学生内心对物理的认知,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关联性,物理知识的实用性等,增强自我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我们知道,生活是物理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映现着物理原理。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转化成为生活常识,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借以来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如:在学习“光的色散”教学内容时,教材中单一的知识讲解,以及配图学生很难真正的感受到,对知识产生不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对此,笔者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雨后彩虹”现象来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构思教学内容,即:大雨过后天空有时候会出现彩虹,但是有的时候就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很容易就会说出其中的奥妙:大雨过后,出太阳,太阳照到空气中一些残留的小水珠就会出现彩虹。笔者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运用物理术语进行解释,从而学生很容易掌握其中的原理内容,即:大雨过后,阳光穿过空气中残余的小水珠时,产生了色散现象,进而形成了肉眼可以看到的七色彩虹。
三、生活化的实验活动
实验室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为喜欢的内容。通过物理实验能够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能够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以及物理的相关原理。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端正科学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性,决定了初中物理实验的生活化开展。新背景下,初中物理一直强调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切实的了解科学,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创造更新的价值。对此,笔者则在教学中较为侧重生活化的实验活动,一方面生活化的实验活动可行性较强,另一方面生活化的实现活动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强化学生的技能和素养。如:在学习“大气压”教学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矿泉水瓶做实验,即:将矿泉水瓶里边放满热水,之后将瓶盖拧紧,上下摇一摇,再将这个装满热水的矿泉水瓶放在冷水口下或者冷水盆里进行观察,看矿泉水有什么变化,切实的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再如:学习并联、串联教学内容时,鼓励学生制作“小汽车”、“小灯泡”等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物理知识,促使学生技能和素养的双重提升。总的来说,初中物理知识与生活是相通的,生活化教学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整个物理教学的质量。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适当的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借以来深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最大限度的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组.初中物理教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汪瑜.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初中物理高效教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0
如今,时代的进步促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越发重视。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父母就会给孩子报更多的补习班、辅导班。然而,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节假日有做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课。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泯灭了孩子的天性。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工科的基础阶段,这将决定学生今后物理学习的质量。在这个阶段,要给予学生的不是更重的学习负担,而是更好的学习方法,更高的学习效率。笔者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通过探讨减负增效这一教学理念,以此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1减负增效的定义
减负增效最初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是指公司企业为了增加产出效率或效能而采取的减员或精简机构等措施。简单地说就是减轻负担,增加效能。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减负增效概念,是为了通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负在教育事业中一直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是为了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也有人认为减负会过度放纵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听、说、读、背能力最强,给学生施加更多的压力可以让学生成长得更快。笔者认为,初中学生还处在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过多的压力只会导致学生的心态变得扭曲,甚至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2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2.1言传身教的'“灌输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方式是目前教育领域中最常见的教育方式。不仅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如此,其他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也是采取“灌输式”教育,即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照着课本讲解知识点,学生在下面听着,偶尔做做笔记。这种“灌输式”教育磨灭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进而出现学生厌学、逃学的现象。因此,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摒弃“灌输式”教育模式,释放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2初中物理师资队伍建设欠缺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物理教师资源缺乏,导致出现“一师多班”的教学现象,即一个物理教师教导几个班级。这就使得班级与班级之间缺乏竞争,甚至有些素质较低的教师会因为班级成绩的差异,在中意的班级花更多的心思,而不重视基础偏弱的班级。这就导致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这严重违反素质教育中教育公平性的原则。另外,在同一班级中,物理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是否执行彻底也有待考证。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他们需要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习成效。学校师资力量的欠缺也是学校管理系统欠缺和学校发展不健全、不完善的体现。
2.3物理教师的教学素质不高
在地方学校,特别是地级市县的中学中,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用地方语言代替普通话来进行教学,这就影响学生知识的接受与吸收质量。另外,有些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平铺直叙、语言平淡,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实初中物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比如在学习“水的形态及相互变化的关系”这一章节时,水的形态有固态、液态、汽态这三种形态。完全可以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冰、水、蒸汽来帮助学生理解,这就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2.4初中物理教学实验设备缺乏
物理学科重视的是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在初中物理知识中,有很多是需要通过做实验来让学生切实体会的,从而达到理解和熟知物理知识。但现实情况是,在很多中学里并不具备做这些物理实验的设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都是物理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操作来给学生演示。比如在学习电阻、电压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熟知电路通路、闭路的情况并做演练。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来观察电路情况,以此推导出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做实验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2.5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之一是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以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课本为主,熟知课本,强记理论知识。最终通过考试分数来体现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人们读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這就要求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方法
3.1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
上文提到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要摒弃,突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工科类学科的基础,物理本身就对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带动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是减轻学生学习物理压力的关键所在,再辅之以少量的课后习题将知识点进行巩固,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3.2强调师生平等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重要保障,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因而学生的学习变得压抑、枯燥,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新课程背景下讲求师生平等,主张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问的互动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也要强调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疑问或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都可以提出来与教师分享讨论。生活中,教师可以多与学生聊天谈心,了解学生的发展近况,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教师就能知道学生之所想,从而更好地开展物理课程教学。
33重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
实验是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方法。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一段对话,如果直接朗读,就体会不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但是,如果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同学们分角色进行表演,这样就相当于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情景之中,对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就会深有感触。物理实验也是一个道理。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将自己置身于实验之中,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来指导实验,经过自己的操作,对相应的知识点就会掌握得更深刻。倘若就凭教师在讲台的演示或是枯燥的讲解,只会让学生的理解越来越模糊,进而产生苦恼的情绪,最终选择放弃学习,久而久之,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成绩也就会越来越差。此外,在进行课本实验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创新实验,即所谓的“举一反三”。对同种实验,采取多种方式来操作,既能让学生深刻掌握知识点,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4提倡学以致用,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物理有关的有趣现象。比如,夏天屋子里炎热干燥时,往地上泼点水能够降温:菜刀切菜、切肉要把锋面磨尖才会轻松;一阵风吹过,客厅里的壁画会飘飘作响……这些现象都可以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工科的基础,也是和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只有能够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点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才能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而实现减负增效。
4结语
减负增效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这篇文章中,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此为突破口来提出相应的方法来实现物理课堂的减负增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完善教學方式,以为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散性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减负增益目标。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目标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是合理的、科学的、能够实现减负增效目标的方法,都是值得提倡与付诸实践的。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1
题目:浅谈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摘要: 微课程对于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它采取的是一种称为分层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微课程完全是一个部分, 其中微课程教学包括独立的设计、开发、实施以及评价过程。所以, 在现阶段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 微课程的广泛推广对物理的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微课程; 创新;
一、微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意义
微课程通俗地讲就是小课程, “微”的意思就是在课程的视频教学中讲的知识点精而细。正因为教学内容比较少, 所以微课程的教学时间比较短, 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诸多方便。微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抓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 简单直接的授课, 没有多余的铺垫和引导, 重点简明扼要。正因为有了这种特点, 微课程才可以在移动式教学的模式下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这个课业繁重、压力大、节奏快的社会, 微课程的兴起打破了以前两三个小时讲课的传统模式, 它既可以起到传授知识的目的, 又可以缩短学生学习的时间, 一节微课程的讲授时间一般都在10分钟以内。
微课程虽然微小, 但它的本质还是一门教学课程。尤其是在初中物理的不足10分钟的教学课程中形成完整的一套教学模式。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除了有必要的课件教学准备, 另外教学中还必须有教学讲义、素材以及案例的配合。另外, 微课程也可以成为教师之间进行教学心得交流的一种素材。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以及物理实验中不懂的细节之处也可以向教师反映。教师根据诸多学生反映的共性问题进行微课程素材的制作, 按需施教。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相对于传统模式来说, 时间上更加灵活。教师可以24小时在线为学生提供以前的教学视频,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 同时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微课程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和现状
微课程在视频媒介的基础上形成了短而精的突出特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这样的教学模式再合适不过了。微课程是教学中的一种创新手段, 在教学课堂上可以活跃学生的学习氛围, 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容感觉简单直接。初中物理微课程主要的侧重点主要是一个知识点的解读, 使学生在反复观看和学习微课程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微课程的兴起对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作为教育者, 我们应不拘泥于传统的物理课程教学模式, 需适应新模式将课内与课外的教学进行良好衔接。教师要根据新的'微课程教学理念, 设计好的微课程,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体现出来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会增强。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要求和现实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一对应的微课程资源, 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 任何时刻和地点想学习就可以打开制作好的学习资源。这种模式是摒除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教学地点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之内, 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地点相比于传统方式来说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三、微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一) 系列化应用
微课程以初中物理课程所需为出发点, 它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新型教学模式, 虽然它具备独立性的特点, 但它仍然是以物理课堂为教学基础, 这样的模式不会使微课程失去最根本的教学意义。在微课程教学模式中, 教师必须做到以初中物理教学的现实情况为基础, 根据每一位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进行综合考虑微课程视频的制作, 形成初中物理教学与微课程系列化的使用模式。例如, 将初中物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一一标注出来, 以知识点为出发点, 制作微课程的主题。从单一的角度来看, 每一个微课程视频都代表着一个知识点, 但要是把所有的微课程视频整合来看, 那就是初中物理课程的全部的知识点内容。在初中物理微课程的教学中, 微课程的很多部分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感受和接受能力进行实时调整, 其中包括课程的实施、练习设计、评价以及课后反馈等。
(二) 实际化设计
微课程的授课时间一般都在10分钟以内, 这样学生精力集中, 学习效率高, 方便对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所以, 在初中物理微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相关的设计。例如, 在“浮力”的教学中, 微课程的前提背景必须是以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点, 在视频中列出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的提纲,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对“浮力”这一节的微课程进行了三个简单基本问题的引入:浮力的定义?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和计算方法?对于上述的三个问题就将浮力的知识点分了三层。在不到10分钟的微课程视频中, 简单直接的课程设计本质就是知识点的直接体现。在下边的实验中, 我以浮力为实验对象来进行举例说明:把一个空的塑料瓶子用手压入水中, 瓶子浸入水中的体积是2×10-3m3, 计算此时瓶子受到的浮力为多少?利用动画将情境模拟出来, 让学生简单直接地了解和标记, 并能够迅速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三) 教学难点的重点阐述
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进行重、难知识点的讲解。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和考试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不足之处, 这样才能相应的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效果最佳的微课程。在微课程教学中, 对价值高并且提问次数比较多的知识点需要作为微课程的教学重点进行制作设计。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微课程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围绕学生来精心制作和设计微课程, 才能使得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廖兰兰.初中物理微课程设计与开发初探[J].湖南中学物理, 20xx (4) .
[2]吴铁飞.浅析物理实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科技视界, 20xx (31) .
[3]任心燕.微课教学研究初探[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xx (1) .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南通作为教育大市推出了十二字教育方针,“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成为了新时期南通教育的总体要求,既然限时讲授,那就多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为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无论是概念课、实验课、习题课,笔者都尝试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交流中质疑、批判、吸收,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例如,在和学生学习了欧姆定律后,笔者设置了一条例题,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深化对电阻,及欧姆定律本质的理解.
例2下面对公式R=U/I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的电阻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D.导体的电阻大小取决于自身的条件,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这个题对初学物理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如果从公式出发很容易出现错误,“电阻”的理解不够深刻,错误地应用控制变量法而选择C,甚至有些学生在教师讲授后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数学式上反映的正比、反比关系为什么就不适用于此了.与其花时间给学生讲解,还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相互讨论、质疑与研究,笔者在教学中通常以三到四人分为一组(人数不宜过多,否则不易调动每个人来进行思考).给出一定的时间来查找资料,分析思考、组内讨论之后形成小组共同意见.接着需要进行组间交流,各组首先表明自己的选项,然后阐述选择的理由最后达到一个统一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般都会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数学公式不具有实际的意义,它结合了物理就被赋予了生命力,在理解它时就必须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考虑.电阻的大小只取决于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等因素,不与电压、电流有关.对于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不仅仅可以通过交流意识到电阻阻值是由其本身决定的(虽然电阻定律到高中才学习),更理解到欧姆定律的意义,变形式未必具有意义,同时意识到“控制变量法”不可滥用.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3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在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着这个目标,我们物理教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结合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开展优化物理教学的研究;应当多种手段并用,以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物理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20xx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正在发挥着其突破时空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白板技术等来创设物理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现生活和物理的对接,优化课堂教学等等,都是目前我们很多物理老师研究的问题。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对于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是我对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师生互动的几点浅见。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为一个物理老师,我们可以在课前找好相关内容的资料,影像或图片做成课件,然后在上课时展现课件,让学生观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在上《电流的磁场》这节课时,我们可以先找一段电磁起重机吸引铁屑的影像资料,给学生设下悬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再如在上《速度》这节内容时,我们知道这个知识点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过了,为了体现我们物理的速度与数学上学过的速度的'区别,我们可以在他们的体育课上拍下他们50米跑步的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展现,让学生比较快慢,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是在学比快慢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在视频上看到自己或自己的同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来引入相关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怕学物理到爱学物理。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一直是我们每个物理老师的困惑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物理老师做了很多。在大量的信息技术知识融入物理学科教学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的很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我们知道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白板技术正在高速融入课堂教学中。比如上作图题这类习题课时我们老师可以先利用白板技术做个PPT课件,然后在上课时展现这个课件;在讲如何作图时,我们可以在白板上演示;在让学生巩固练习时,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在学案上完成,让一个学生在白板上演示,这个演示可以放大给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实验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的实物投影来展示一些学生实验成果或者学生的设计图表之类,从而让大家更好地讨论。例如在《速度》这一节中介绍如何测量纸锥速度的时候,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这是学生第一次设计记录的表格,所以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这个时候就可以选几个典型的例子利用实物投影来展示,以便学生讨论设计的表格的优劣。可见在解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棘手的问题时,适时地加入信息技术知识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3、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都是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形成了比较典型和比较稳定的教学形式,有利也有弊。但是我们知道现在提倡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教育学和心理学都表明,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所以在这样的新形式下,我们需要转变观念,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与学生交流。
而将信息技术融入物理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师生交流,使长期以来信息传递的单向性转变为实时交流的双向性。过去的物理教学过程,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视教师为主导而不把学生视为主体,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观点。而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之间的整合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物理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提供解答,这样的双向交流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4、有利于超越课堂,向课外延伸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物理老师不仅要注重提高课堂效率,更要注意学生课后的巩固情况,也就是说我们要超越课堂,要充分把握学生课外的学习情况。利用网络知识,我们新区做了一个一点就通的物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老师可以很好掌握学生课后的作业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再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或在上课中觉得没有解决的问题给老师留言,这样老师就可以全面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第二天来解决这些问题。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几个误区
我们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的同时也会发现有些老师会本末倒置,走进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误区。
1、片面夸大多媒体的作用
上课是否一定需要用多媒体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作为教学媒体,它的角色应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而不是用得越多课堂效果就越好。有些老师为了体现现在的教学精神每节课必用,似乎少了计算机就不能上好一节完整的课;有的老师甚至用优秀的上课录像来代替自己的实际教学,其实我们知道不管多优秀的上课录像也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毕竟计算机上展现的动画,影像之类的都是只能让学生被动地进行视听参与,表面上看学生学得轻松了,实际上学生没有经过自身的努力,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会导致高分低能的严重后果。
2、用物理课件上的视频或录像来代替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物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与实验。所以物理实验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物理老师我们应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如果缺少实验器材我们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用身边的一些废旧物品来做些简单的实验。有些老师认为有了别人做好的演示实验动画或视频就不需要自己动手做了,更有些老师认为这样的实验效果比自己做的还要好,所以干脆不做实验,让模拟实验来代替物理实验。我想这样肯定比不上学生自己通过活动来获得的知识更加效果好。
3、大量地在课堂上运用课件,使学生进入超负荷的学习状态
信息量大是多媒体技术的一个特点,如果运用不当,课件或链接内容过多,信息量超出了学生在45分钟内的接受能力范围,那么所教知识只能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使得多媒体成了现代化的“满堂灌”。所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课前准备时,一定要遵循“适量”原则,切不可贪多求快。
4、课件制作盲目、滥用和课件的过于华丽是又一个误区
有些老师认为只要是用了课件来上课就是一堂现代化的物理课了,所以不管这个课件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拿来就用。要知道现成的课件并不一定适合你的教学意图,要有创新,不能简单重复教材。有些老师认为利用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对一些绚丽的色彩,有趣的动画比较感兴趣,所以自己制作的课件就广泛地使用这些课件素材。要知道适当的绚丽和动画是可以提高一定的兴趣的,但是如果过于华丽,而且经常展示这样的课件,学生反而会产生审美疲劳,这样的后果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只会让学生更多地去注意图片和动画,而忽视了上课的知识。
总之,一切教学改革都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它将成为当今教与学的较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我们应该看到它的优点和价值,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利用信息技术时存在的问题,更不能走进利用信息技术的误区。从而使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4
摘要:新课程改革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人们的教育观念等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当下,传统的初中物理教育显然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初中物理是一门研究、实验性质的学科,学好物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当下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本文就新形势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措施进行了论述,希望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定的借鉴。
1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实验教学落后,教育投入不足:初中物理学习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实验教学,学生几乎在每节课上都需要通过实验不断的去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到实用的知识。但受各种各样因素比如应试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课程并不是很重视,甚至的有些教师担心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驾驭,故取消了学生的实验课。此外,在我国存在很多这样的学校,他们担心实验的安全性或者是出于实验教学的投资考虑,会将实验教学排除在教学规划的范围内。
1.2传统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教学中必须实施素质教学,要不断的摒弃传统的应试教学,不能在采取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事实上,经过改革后,填鸭式、满堂灌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但有些学校受社会环境以及时代的局限,仍旧存在填鸭式教学,学校为了提升升学率,也会将教学的重心放在考试上。
2解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问题的.具体对策
2.1不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初中物理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学生了解自然、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所以,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的给与学生指导,针对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提出合理化、科学化的建议。比如教师在讲授有关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与热水量的关系、城市交通状况与交通工具的发展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通过询问、观察等手段找到答案,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家读家用水表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去请教家长,也可以查找并翻阅家用水表说明书,这一实践能帮助学生了解物理与生活的关系,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巧用多媒体教学: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学亦然。面对多媒体教学带来的诸多优势,教师要做的就是科学、合理的应用多媒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教学中必须端正对多媒体教学的态度。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将多媒体教学视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但这并不表示多媒体是教师教学的唯一手段,在讲解一些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但在教授基础的知识点时教师还是要学会多媒体与黑板书写等的结合;(2)多媒体教学要能够突出重点。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会对重点进行突出讲解,学生很快就能够发现并掌握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多媒体教学形式多种多样,这无疑为学生理解重点内容增加了难度。为此,在一些重点内容上面,教师要能够突出其重点地位,最终让物理教学在多媒体的陪衬下更加的高效。
2.3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老师,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学校以及教师必须采取可行的措施,在加强学生实验教学的同时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初中物理。受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刚接触物理课程的时候会对物理学科充满好奇以及渴望,而这一契机便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而培养其兴趣最佳的途径就是实验教学。在实验中,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可以有机会与其他的同学进行沟通以及交流,这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达成物理学习的目标,最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自我表达能力。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学生提出来的见解以及疑问,教师要能够认真的倾听且如实作答,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思维习惯。
3结语
综上所述,解决初中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有很多,本文着重从三点展开论述,譬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巧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这些对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新课标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真正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这样就会使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化学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周晓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物理教学,2012,03:2-3.
[2]张春超.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物理,2015,20:3-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在初中物理实验课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的教学也从最初的重视理论知识教学,逐渐转变成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将教育教学的工作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方面,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本文通过了解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探究改革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有效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验课;改革分析
一、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认真地观察和实践,是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基础,课堂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战场,与能否提高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物理实验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这是根据实验自身的特点及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所决定的,在物理教学中做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获取物理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大部分物理知识,都是通过千百遍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因此,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在黑板上讲授实验,在试卷上完成与实验相关的试题,就会变成“纸上谈兵”,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1.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思想很容易“抛锚”,一节课40分钟,很难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虽然学生这一节课没有捣乱,也很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从表面上看是在听讲,但是却并没有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2.学生的基础不一。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因此,从小学升入初中没有成绩的限制,小学学生都可以进入初中学习,因此,就会出现学生基础不一的情况,这样也会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挑战。3.我国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传统课堂教学多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这一问题在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也有出现,而学生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反而会产生一种厌烦感,对课堂上教师所教内容和提出的问题,不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回答,这样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物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的解题思路变得狭窄,对学习提不起兴趣。4.在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时对概念死记硬背。初中物理知识虽然是物理学习过程中最简单的一部分,但是知识点也是很繁多琐碎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要求学生记忆背诵概念,以此来应对考试,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记忆物理知识概念的过程中要找对方法,掌握解题的规律,正确记忆概念。
三、改革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1.重视演示的有效性,提高示范效果。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完成实验之前,只能通过教师的演示来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因此,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实验,要将演示实验做得准确、具体、细致生动,让学生在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时可以注意到实验的细节,对即将要自己动手完成的实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顺利完成实验打下夯实的基础。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通常是要求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因此教师在选择演示内容时也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通过演示直观地表现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天平和量筒”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前邀请学生和自己一起来完成天平操作的演示,通过这样的邀请来激发学生参与演示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班里的一位同学来到讲台上做示范,引导这位同学将要测量的物体和砝码放置在不同位置,比如左物右码或者右物左码,询问学生有什么样的不同,引导学生发现正确的'测量方法,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出现误差,这样开放式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也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2.注重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完成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长处,在进行物理实验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电阻”这部分知识时就可以分组进行电阻实验,在探究电阻R与导体材料、导体长度以及导体横截面的关系时,可以将班级里的学生均匀分组,每组负责的实验内容不一样,有的组负责探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有的组负责完成电阻与导体长度关系的实验,有的组负责进行电阻与导体横截面关系的实验等等,这样分组进行实验,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也不会出现大家都闲着的情况,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清楚了解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在完成实验之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3.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初中物理重要的实验大部分是围绕力学、电学、光学这三个方面展开的,在学习好这几个方面相关的实验之外,也要重视学习其他小实验的操作,而初中物理的小实验大部分是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的,因此,教师也要重视学生对小实验操作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大气压这部分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利用大气压的现象,有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学生通过细心地观察,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水杯、挂钩、拔罐等都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另外,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除此之外,在学习声音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声音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让学生回家以后在鱼缸外部制造声音,看鱼缸里的鱼是否会有反应;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可以将设置好时间的闹钟放入密闭的水箱中,观察到了预定时间的闹钟是否会响起来,以此来验证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的物品进行实验,来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创新教育理念,改革初中物理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和实验的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掌握物理知识,从而让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我国初中物理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景春.在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课中实行“五步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xx(06).
[2]刘茂军,肖利.物理教学法实验与中学物理实验衔接问题的研究[J].物理教师,20xx(06).
[3]倪静.物理教学法实验的定位及教学方法探讨[J].吉林教育,20xx(08).
[4]陶宏义.中学物理教学法教育见习的实践与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3).
[5]吴汉.浅议中学物理教法实验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0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07-1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11-16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11-16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5-22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集合15篇)11-17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合集15篇11-17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合集【15篇】06-25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锦集[15篇]06-25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