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数学教学论文1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教学论文1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 。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 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 ,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 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 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 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 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 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 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 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 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 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 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 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 道上发展。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与按比例分 配的关系,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就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配,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按比例分配,为 学生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
再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从问题入手逐步深化认识,不但能够解决学生思维过程中无从下手的问 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沿着起点发展,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 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 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 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计划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2/5。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 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2/5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 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 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2/5”,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 数的7/9”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 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 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 重点所在。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 法。
1.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 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 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 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例如:一位工人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天加工60个,需30天完成。实际每天加工了90个,照这样计 算,可提前几天完成?采用分析的方法:
附图{图}
由此可见,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 当然,根据具体问题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更会提高思维的效果。
2.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 ”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 :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剪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 或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的各个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 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 ,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3.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 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将平行四边形变 换不同的位置进行比较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即“对边分别平行的 四边形”,因为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
(2)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例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经常要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是多少”的方法。但是,按比例分配和分数乘法这两类应用题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即前者要通过总份数把 比转化成各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而后者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具备所求问题的分率。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 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4.一般与特殊。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 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师通 过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这两种图形的周长都是将每个图形的四条边的长 相加,这是它们的一般性。而正方形四条边长度相等,它的周长等于它的边长的4倍;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它 的周长等于它的长加宽和的2倍,这是它们的特殊性。最后得出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 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 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数学教学论文2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中,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一直在创新。其中,对话教学就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文章就从对话视角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并提出几点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对话视角;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这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将来的数学发展。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大量抽象性、难理解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为学生与教师建立了一个互相平等的沟通平台,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教材对话等开展教学活动。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有自由的发言权、主动权,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且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跑神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此,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引发 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在课堂上的交流。例如,教师在讲到“认识周长”这一教学内容时,讲课前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知道‘周’是什么意思吗?”这时学生可能回答“姓氏”“星期”“周围”“一圈儿”等,教师据此可为学生引出教学内容“周长”。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周长是什么意思,以了解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并引出周长的概念:“首尾相连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出相关动画,如: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图片,然后用红色的笔标出长方形的周长,并告知学生红色笔标出的长度,就是该长方形的周长。在讲解之后,为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教师可以设置问题:“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物理表面的周长吗?”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讲解。通过这种师生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二、联系生活,激活思维
教育来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其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通过具体的策略,让学生从数学教材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堂教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激活学生对教材之间的对话,最终使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中,事实上,三年级的学生对小数已经不陌生了,如超市物品的价位表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发现并搜集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可能会思考小数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预习课本,也可以查阅相关学习资料,讲一讲小数为什么这样写?小数点前、后的数字分别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自习的过程中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学现象有初步的理解,如超市价位表、自己的成绩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如“2.50与2.5的哪个大哪个小”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时学生在之前的自习中会发现“小数末尾去掉或加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由此,学生可以知道2.50与2.5是一样大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可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相联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三、巧设疑问,启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然后引导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互相启发,在合作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到“三角形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知识点时,课前,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别、性格等将与班级学生相近水平的学生平均分在各组,且尽量保证各组学生男女比例相同、性格互补,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后教师可以给每组学生每人准备三根小木棍,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三根不同长度的小木棍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下。这时,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拼成,而有的学生发现不能拼成。这时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1猜想:两根小木棍的总和等于第三根才可以拼成;学生2猜想:随便两根小木棍的和大于第三根长度才可以拼成。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之后,再次通过实验验证猜想,这时学生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实验形式,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四、设计对话,延伸知识在对话视角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可设计对话主题进行知识的延伸,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小学生内心往往充满了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渴望从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和收获,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与认可。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明确对话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以促进其数学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通分(最小公倍数;通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对话主题:3/8-2/7=____,他们在学习通分知识之前,接触到的分数加减法都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在遇到这种分母不同的现象时,往往难以着手,不知道该如何计算。要想解决这一习题,小学生需要运用新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被激发,教师可顺利引出新知识——通分,让他们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寻求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从而可以很快得出8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56,然后将3/8转化为21/56,2/7转化为16/56,很快得出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学,可让学生主动回顾旧知识,拓展新能力,主动参与对话,利用探究性的数学练习题还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引发小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并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使他们的学习思路得以拓展,知识得以延伸。总而言之,对话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加师生间的对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然后通过探究问题,加强生生间的对话。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对话形式,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对话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数学教学论文3
一、银行储蓄中的数学题型的几种表现形式
1.求得本金
在小学六年级课本中,第某章,第某节课程中的数学题是这样出的,小兰两年前将一笔压岁钱作为教育储蓄存入银行,存期两年,年利率2.7%,今年到期时小兰共取出521.6元,两年前小兰存入了多少钱?
2.计算利息
六年级一班20xx年1月1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280元,如果年利率是0.99%,存满半年时,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多少员。王虹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倦,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时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赵群1999年10月1日把800元存入银行,定期整存2年,如果年利率是2.43%计算,到20xx年10月1日取出时,他可以取出本金和税后利息多少元?
二、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对于数学学习中关于银行储蓄类的题型,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不能让银行中的数学在头脑中形成金钱概念,对于任意数值都要认定为数字,计算结果也只是数值而已,并不是金钱,最后用单位来区分数值的用途。二是要正确的理解,要认清银行中的利率和所得税等都是要通过数学的解题方式求得的,并且数值只能是唯一的数值,必须遵循数学原则求解才能准确的计算结果。三要走出题型的误区,用数学思想来解决数学问题。对题型中的题意只做思路性的理解,而对相应的数值进行提取计算,并最终求得结果。在计算银行储蓄中的数学时,必须要走出以上几个容易理解性错误的思维,才能正确的计算结果。
三、学习实践
数学课程中遇到涉及银行储蓄类型的数学题型时,要用数学思想去解题,无论是求利息或是求本金,都只是数学,而与经济,金钱无关,用解题的方式求得数值,得出正确的答案,不要被金钱和储蓄等误导。
比如在学习银行储蓄中的利息时,虽然题目的解是求得利息,但要用求值的方式理解解题的答案只是数值,但将这一答案运用到银行储蓄时得出的是利息,而运用在其他用途时得出的就是其他结果。
另外,在有些题型中给出的条件中并不是准确的数值,而是存期一年,需要我们自主进行换算,这是生活性的常识,但在学习中要理解清楚,每年有多少个月,每月有多少天,每周是几天等。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这些知识,并且熟悉这些数学关系的'换算,但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种拒绝性,如果在生活中问我们每年有多少个月,我们都会很自信的给出正确答案,但在数学题中遇到这类问题时往往不敢做出决断,这是因为对新知识的拒绝性,把生活中的常识引入到学习中感觉不切实际,但无论是数学也好或是其他知识也好,都是源于生活的,必须打开思维的怪圈,在生活中建立起数学思想,在学习中思考生活,从而形成乐学的情感,养成数学素养。
四、几点体会和建议
1、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数学领域内正确答案永远只有一个,是唯一的科学。因此,数学学习不能对行业产生岐义,不能对算法产生偏识,即要认识到数学源自于生活,而数学又是唯一的科学。绝不能因为题型的变化而改变了数学的规律,把数字与其他计价单位混肴。
2、在学习银行储蓄中的数学题时,要深入的理解虽然计算的是银行利息,但过程只是数学求解的过程,金钱的增减都是学习的形式,只有以数学做为基础,才能产生经济交易,数学是一切生活计算方式的起止点。
3、要准确的理解教材,在遇到换算值的时候要与日常所学习和生活中所接触的知识融会贯通,用发散的思维去解决数学中的难题。
五、总结
小学数学重在养成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银行储蓄中的数学虽然是数学的一个范畴,但极易在学习中产生岐义,因此,必须树立起数学思想,只能与其他知识进行联系,但绝不能与其他知识脱离,特别在换算数值时,要认识到知识是源于生活的,即可以将生活中所掌握的知识运用于数学,而又可将数学中的知识引用于生活,不能固步自封,陷入学习的误区。
数学教学论文4
相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抽象,难度也较大,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很吃力。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没有具体考虑,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增强,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质课堂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元化。初中数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逻辑性以及应用性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本文就对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探讨分析。
一、采取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关系,加强组与组之间良性竞争关系的建立。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较为强烈的好胜心理,所以组间建立起良性竞争关系,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安全感以及参与欲望。比如,教师在讲解方程组解题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来进行分组,让小组之间的实力没有较大差距,引导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学习。要求学生在白纸上回答问题,每个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只能解答一道题,每道题解答好之后将答题卡传递给下一位小组成员解答另外一道题,这样以此类推,将所有题目都解答完成,然后由教师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答题速度和正确率来进行优秀小组的评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或者同学都能清楚哪些同学的答题速度以及数学理解能力较差,这样就能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另外,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数学学习只需要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方式就好,至于其他较为深奥的知识在生活中也不一定用到,所以不需要学习,据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合作引导。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引导学生对某小区的水、电、燃气的消耗情况进行调查,再根据所调查的数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运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1.掌握教学重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把握重点的'情况下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情境需要遵守的原则,切记不能随意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就是说,创设问题情境应该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进行,这样就能避免盲目创设问题情境的情况出现。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应该注意把握重点。只有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重点的基础之上,才能加强学生对重点问题的研讨力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比如,在苏科版初中数学中,笔者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的过程中,为了能让班里的同学提高知识点的掌握效率,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现有一元二次方程(n-1)x2+2x+1=0”,求n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方程有实数解?”在笔者提出问题之后,有位同学回答说:“既然我们知道(n-1)x2+2x+1=0是有实数解的方程,就能得出判别式Δ≥0,这样就可以得到4-4(n-1)≥0,从而得出当n≤2时,方程(n-1)x2+2x+1=0有实数解。”在这位同学回答完之后,另外一位同学接着讲道:“n除了需要满足n≤2这一条件外,还需要满足n≠1,因为如果仅仅满足n≤2这一条件,那么方程(n-1)x2+2x+1在n=1时就不能称为一元二次方程,因此我认为在n≤2且n≠1的情况下,一元二次方程(n-1)x2+2x+1=0有实数解。”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笔者向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通过集体的力量解答了这道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完善了这道题的答案。2.进行情境创设时,把握好梯度。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创设问题的梯度,使问题呈现层层递进的梯度,这对学生良好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如何把握好问题情境的创设梯度,这就好比看一本推理小说,学生应该不断地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把握问题本质,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我们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已知△XYZ的三条边分别是x、y、z,且x=a2-b2,y=2ab,z=a2+b2(a>b,a、b都是正整数)。请同学们思考△XYZ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根据这一练习题,笔者为了能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向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结合我们之前的学习,大家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还有哪些必要的条件吗?”问题提出后,很多同学第一个想到的条件大多是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90°,即能判定为直角三角形。笔者接着问:“那么除了这个条件,大家还知道有哪些条件能判定直角三角形呢?”这时,在笔者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创设中,很多同学能想到判定直角三角形还能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进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得较为广泛,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进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赖声杨.浅析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J].北方文学(中旬刊),20xx(11):187-187.
[2]颜奇锋.如何开展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J].学周刊,20xx(7):86-87.
[3]荣青山.谈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1(10):102.
[4]周培文.探究新时期初中数学学科优质课堂教学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3(1):128.
[5]吉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比较研究--以甘南州初中“藏数课”和“国优课”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xx(2):54-56.
数学教学论文5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更真实的生活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人类创造知识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这种客观存在决定了小学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有不可区分的紧密联系,也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创设接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借助现实生活的经验理解原本抽象的知识内容,同时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促进学生智力与心理的共同发展。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生活化教学取得的成效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难以依据有限的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无法将学生引入情境中并获得深刻的感受。多媒体的出现极大的解决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资源欠缺的问题,能够为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化教学的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以小学数学的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如何才能将学生引入接近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呢?在有限的教学资源的限制下,部分教师通过大量的讲述来营造情境,也尝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设定情境。但小学生的表现能力与想象能力相对欠缺,导致该项工作取得的成果并不明显。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学生在文具店购物的图片,也可以通过卡通视频给学生播放在超市挑选物品的情境。在多媒体的有力支撑下,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进入到更加真实的情境中。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利用多媒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加减法计算。基于此,学生从更有效的生活情境化教学中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同时也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在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的习惯和意识,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更主动的进行数学学习。具体地说,教师通过多媒体创设了更真实的情境,当学生在现实中购物时就能够联想到这个情境。因此,学生会自发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计算,使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此外,多媒体依靠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将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具体,能够将一些学生难以依靠联想建构的知识点有机的串联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例如,在《统计与可能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可能性,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阐释统计的概念、意义和作用。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统计的概念和含义。例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农民伯伯在收获时统计农作物的图片,也可以给学生展示国家每年开展的人口普查工作,也就展示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统计数学成绩的'图片。通过形象具体的展示,学生才能对统计的作用和意义有直观的了解。同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完成简单的游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可能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并投入三个红色两个蓝色的小球。教师要求两名学生选择一种颜色,并要求学生点击鼠标从盒子中取出小球,能够取出自己所选颜色的学生获得胜利。经过几次简单的游戏,学生发现选择红色小球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胜利。此时,学生开始思考获得游戏胜利的可能性,并通过直接的体验去探究影响可能性的条件和因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通过多媒体,教师能够节省制作教学道具的时间和精力,能够利用多媒体的独特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变得活跃使教学计划顺利开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师就能够突出数学学科的生动趣味性,让学生在积累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乐趣进而提高学习兴趣。以《找规律》的教学为例,教会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收集众多具有规律的物体、图形或者其他事物,让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找规律的游戏。在这种游戏化的教学中,学生不但在多媒体设备的支撑下进行趣味性的游戏,同时也在游戏过程中对规律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四、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从某种意义而言,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就能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和功能进行更有效率的学习。换言之,让学生正确的运用多媒体进行学习资料与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查找教学资源,这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意识,让学生学会使用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问题就能够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查找资料,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
四、总结
总的来说,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需要重视多媒体。在本文研究基础上,教师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实践,完善多媒体教学方法,发挥其更大的功能,促进教学的进步与建设。
数学教学论文6
1合理组织,创设情境,有张有弛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根据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组织教学课堂上,作为教师尽可能创设情景,在学生兴趣最浓厚、注意力最集中的这个期间将重点、难点知识展示出来,师生共同活动,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完成学习目标。再利用课堂其他时间,师生互动,做好反馈以及检测,完成教学环节,使整个教学张驰结合。为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必须创造一定的环境、意境,通过这样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展学生数学的素养。通过情境设计、多媒体使用、课堂活动组织等辅助手段达成目标,符合学生的喜好。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冲突中发掘数学潜在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2结合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直观教学自然引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转化过程,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由教材的知识向学生的接收运用转化;二是由学生的接收向吸收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况下,由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实现最终目的。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达到最终目的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引入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些贴近生活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认识范围,丰富了思想活动,同时也间接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起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提高知识转化效率,使课堂教学高效利用,从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行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特别是直观教学的引入,使学生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3教学思想转变,提高交流和沟通
教师们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还要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数学课上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数学教学也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通过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打破原来教师高高在上的那种师生关系,建立在学习上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平等地一起去交流和探讨知识,在学生的学习上教师真正地起到引导作用,并通过交流,使同学之间成为合作学习的伙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通过沟通和交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肯定和赞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但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内容,也就是“误点”。有时候这些内容是不够正确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教学的目标,而有时这种错误恰恰是一种很难求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点拨、引导学生的偏差,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把它变成课堂中生成得很好的教学资源。
4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做到指向明确,体现实效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具体教学目标,使教学的程序紧紧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数学教学的关键是教学中的提问,却不可无的放矢,单纯追求形式上的提问。教师要考虑提问是否有价值、有效果。恰当的提问,不是靠现场“现炒现卖”,而是教师在备课时要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熟知教材,在此基础上反复推敲和精心设计,掌握和应用课堂提问的技巧,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5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需要选择应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待征。大多教师都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的重要的教学策略,几乎每节必配有“小组合作学习”,以致“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改的重要“标志”。但是这样做并不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种,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我们需要有选择地应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
6结语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能够学习新的知识,而且能够运用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使学生们学到和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黄伟娣。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比较[J]。课程教材教法,20xx(2):79—8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3]朱海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xx(32)。
[4]陶琴坤。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版,20xx(11):259—260。
[5]官爱芬。新课程新理念新做法——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山东教育,20xx(7):47—48。
[6]顾丽丽。小学数学教学应对生成的有效策略[J]。教书育人,20xx(22)。
[7]杨新荣。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xx。
[8]王丽霞。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xx(5):124。
数学教学论文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技能逐步要转化课堂教学艺术。尽可能地使用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引导学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恰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一、导入新课、恰当灵活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灵活地选择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是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课堂技能。它的直接目的并不是针对教学内容的解释与阐述,而是在课堂上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第一个环节,在此阶段,必须要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学习动机等诸多心理因素,诱发学生的课堂参与。
例如:在教圆的面积时,我选择了观念冲突的导入方式。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哪个大?”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学生中有的说圆的面积大,有的说一样大,还有的说正方形的面积大,孩子们都异常激动,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课堂氛围也随之活跃起来。而后,我引导学生分别按照各自的思路,设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在数学课堂中,用观念冲突的导入方式,很好的吸引了学生,让学生们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授中激趣、引导思考
在数学课上,如果想让孩子们能跟随着你的思路走,那就需要教师的'语言亲切,具有感染力,还需要一些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孩子们傻眼了,他们认为不可思议。他们就很想探个究竟,想知道为什么。那么孩子们就会不由自主的跟随着教师引导,一步步去发现规律,并设法去知道为什么,给自己解惑。
而在讲授新课时,我们也可以适时地去诱导学生,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上例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显然,此时不但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性质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教师对这一性质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思维受阻、诱导反思
教师要善于洞悉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下适时点拨,促使学生产生顿悟。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中,当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而不能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时,教师应在关键处有意识地引导和提问,及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打破思维定式,开拓思路,突破难点,让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这时,教师可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们怎么想的?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互相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在教3的倍数特征时,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知道判断2、5的倍数特征都是看个位上的数,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看个位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学习中,当发现这种方法无效时,学生表现出束手无策。我就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一个学生随意的报一个数,我很快猜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在学生报数时,我把是3的倍数的数和不是3的倍数的数,分类板书,同时又有意识地把这些数按个位分成是3的倍数与不是3的倍数两类,然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然后我给出12与21这一组数,学生在相加后发现和是3的倍数。学生们很快在计算中,自己发现了隐藏其中的规律。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
四、回归生活,激起情感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起数学强烈的数学情感。因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只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要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如超市的价格标签, 银行的利率, 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 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来源素材。这样的学习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总之,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数学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方面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让全部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参与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
数学教学论文8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学生在中学阶段乃至大学阶段,都将继续对数学的学习。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往往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气氛也不活跃,所以说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都普遍面临着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想要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而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的活跃。本文就数学对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以期能够为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数学对话;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应用
一、前言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教师在单向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则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使得教学的效率不高,这不仅对学生的信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而对话教学所强调的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积极的提问、主动的去思考,对话教学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在成长中的态度、情感以及学生的自身发展,对话教学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来形成思维的碰撞,从而进一步形成独特的解题思路和观点,对话教学将学生放在了教学的主体地位,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内涵
沟通与交流是人类生命的一个基本诉求,而沟通与交流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对话,通过对话,人们可以向其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诉求。所以说我们可以将对话理解成为一种双方在彼此认同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交流,因此在对话的过程中,人们所进行的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交流,更多的是思想上的交流,而且通过对话,还可以使得对话的双方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共鸣,所以说对话的意义就在于思想的交流。而且通过对话还可以对一个人的思维进程和方式进行改变。而小学数学对话教学,顾名思义,它是与对话分不开的,但是小学数学对话又与学术争论和学术讨论有着较大的区别,学术争论和学术讨论往往更加的专业化,但是小学数学对话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些数学中的问题,所以说还不能上升到学术争论和学术讨论的层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可以让学生和老师进行相互问答,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思考,进而将数学问题解决。相比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对话教学主要的特点就在于其是以沟通和交流为主的,所以说在小学数学的对话教学中,往往更加强调的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友爱的关系,而不再是传统的教师就是权威。对话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索,然后在探索的过程中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有效的合作。而且往往通过对话教学,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还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的学生往往都十分畏惧老师,所以在许多时候,即使学生有问题,也不敢向老师提出,但是通过对话教学,可以让学生发现老师的另外一面,使得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有所改观。对话教学所体现的是现代教学的.创新性,对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在对话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是以一种体验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就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不对等关系,在对话教学的平台中,教师与学生是处在相同的地位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同时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发出质疑,然后再让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使得彼此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思想加以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老师更加的了解学生,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更加有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一般而言,在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其核心要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情境;第二是话题;第三是思维;第四是注意力。这几个要素在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缺一不可,所以说教师在进行对话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抓住这几个要素,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对话教学的优势,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三、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相比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其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使得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对对话教学的有效利用,不仅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还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态得到充分的反馈,使得老师能够通过对话教学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久而久之,便能够帮助老师慢慢的熟悉学生的思想状态,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思想状态来对教学策略加以适当的调整,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能够更好地磨合。通过对话教学,老师可以迅速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及学生所喜欢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得老师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而且学生在对话教学的模式中,也可以慢慢熟知教师的教学风格,从而帮助学生更快的适应教学,进一步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除此之外,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总结出他们的一些共性,然后根据学生的这些共性摸索出一套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也可以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加以观察,然后再针对每一个学生来因材施教,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去学习。这就是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四、当前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对话语言方面过于单调,缺乏艺术。语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所承载的信息是极其丰富的,教师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够使得自己的思想被学生了解,所以说语言在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是最基本也是最广泛的一个信息载体,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就对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语言生动、幽默,对话教学将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许多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对话教学时,其语言都十分的单调和乏味,而且还存在指向不明的情况,所以就使得学生难以理解老师的语言。许多小学数学老师都没有注意到自己语言的艺术性,从而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没有起到较好的作用。
2.教师过于追求学生的自主,而忽略了必要的讲授。在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所强调的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但是部分的小学数学老师往往对对话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实施就是强调对话,所以老师就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交流和对话,虽然老师也会参与进对话之中,但是教师这种过于追求自主的教学方式必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为老师缺乏了一些必要的讲授,所以就使得学生的交流和对话往往都缺乏相应的基础,而且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讲授,也会使得学生提出许多比较基础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使得学生十分容易的就对其加以掌握,但如果教师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讲授,就会浪费许多的课堂时间来解决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比如说在进行小学数学中《三角形》的讲解时,如果在开展对话教学之前,教师不对三角形的概念进行统一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对话和交流来加以探索,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因为三角形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容易理解,而更加重要的是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它的一些性质,所以说在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应该首先对三角形的概念进行介绍,然后着重让学生通过对话和交流来对其性质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3.缺乏合理的对话形式。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都先设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是围绕着这一教学目标来开展的,所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往往也都是时刻紧紧围绕着这一教学目标的,教师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往往就没有注重对话的形式,而仅仅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引导着对话的开展,这样就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不利于对话教学的开展,而且缺乏了合理的对话形式,对话教学往往也不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出其独有的优势,从而使得教学效率有所降低。
五、数学对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往往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之中,教师一直都是拿着课本在讲台上自顾自地进行讲解,而学生只是在下面被动地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发生过有效的交流,所以使得学生往往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而对话教学所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所以说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要想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进而形成情感上的默契,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自主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拥有安全和自信的心理,学生只要在课堂上有了安全感和自信,他们才能够勇敢的展现自己。为此,教师应该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改变传统的以老师讲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在进行对话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在进行讲授的时候发现有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教师不应该立刻对其进行指出甚至进行批评,而是应该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使得学生的心思回到课堂上来,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此时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的话题,然后再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来进行回答,从而在使得学生的心思回到课堂的同时,也不会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影响,从而有效的避免学生产生惧怕老师的心理,帮助对话教学的开展。
2.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小学数学的对话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与教师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往往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说相比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对话往往更加的具有效果。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往往可以使得学生处在一个更加放松的状态,而在这一个放松的状态之中,学生的灵感更加的容易被激发,所以说教师在进行对话教学时,更加应该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定一定的问题情境,然后抛出一些问题,再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有效的发挥对话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交流的作用。六、结语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数学对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的对其进行探索,寻找到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开展对话教学,从而使得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得学生的数学成绩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易增加.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xx,(12):44-45.
[2]黄家龙.数学对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运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4):406-406.
[3]李岳锋.如何将对话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xx,(33):154-154.
数学教学论文9
【摘要」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生活化进程的速度缓慢,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较低,因此,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现状;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人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逐渐深人人心,小学数学教学也需要紧跟改革步伐,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以提高教学质量。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地促进教学的生活化,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生活化,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需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传授数学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公式,而不注重倍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洲吏得教学的质量较差。而且,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通常采用题海战术,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注重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倍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降低了数学教学的效果。同时,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过度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致使学生的学习热J庸不高,进而导致学生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因此,将生活理念引人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膜式,它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J庸境,将公式引人到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1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概念、定理和计算等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地依靠语言来讲解,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厌恶的J庸绪,而联系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热J庸,则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理解能力不强,很难理解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J庸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买东西找零钱的现象,解释数学教学中的加减运算:妈妈带了120元钱,去商场买了一件90元的商品,她给营业员100元,找回了10元,那么现在妈妈手里总共还有120一90=120一100+10。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结合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完20以内的数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数一数:书包里有几本书?文具盒里有几支笔?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启发学生说出电视机、电视柜、冰箱、茶几、衣柜等长方体;地板砖、积木、打麻将用的般子等正方体。同时,在学习三角形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三脚架、铁塔、高压线线杆等的作用,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4利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和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以后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倍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观察、分析和归纳数学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有一个长5米,宽2米的长方形木板,木匠师傅想用它来做一个箱子,那么木匠师傅该怎么办,才能使箱子放更多衣服?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纸片代替木板,通过剪裁或折叠等方式,做出容积最大的纸盒,以倍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能够倍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膜式,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倍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田科教文汇(下旬刊),20xx(02):243一244.
[2]叶亚军,周虹,彭志敏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田文学界(理论版),20xx(20):395,397.
[3]刘玉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囚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xx:z
[4]肖玉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囚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xx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xx:1
作者:石世婷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城关小学
数学教学论文10
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枯燥性与系统性,而小学生则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天真烂漫、活泼好动,而传统数学大多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呆板沉闷,在学生眼中,数学无非就是数字、字母与公式,是静止而死板的,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相反还会滋生厌倦情绪与消极情感。实现学生快乐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更能为原本枯燥机械的数学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学习。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化静止为动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就必须要顺应学生的天性。传统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是相对静止的教学模式,这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特殊的功能,不再是单一而静止的传递信息,而是以直观的图片、逼真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等来创设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具有化静态为动态的特殊效果,这一点非常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极大的吸弓}力。这样学生自然就能够将注意力转移到数学知识点本身上来,进而实现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引导学生展开快乐的学习。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以选取最具代表性与针对性的数学素材,将静止枯燥的文字教材转换成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精美课件,进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如在学习“认识圆形”时,如果只是借助一些教学模型来展开教学,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展现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类实物,再利用其特殊效果,将实物转换成图形,进而实现学生对圆的初步认知。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播放自行车比赛的趣味故事,小动物们设计的车轮形状各样,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椭圆、正方形、三角形,等等,除了圆形车轮,其他形状的车轮都是颠簸着前进。生动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引得学生开心大笑。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回忆现实生活中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只用圆形不用其他形状。由此在学生之问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交流。然后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向学生动态地演示车轮边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只有将车轴固定在圆心,使得车子在前行时,车轮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车子才能稳定前进。这样的认知活动是在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之中展开,将静止的教学转化为动态的演示,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
二、化抽象为形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小学生处于认知初级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认知主要来自于直观而形象的事物,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而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二者之问的矛盾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瓶颈。那么如何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寓于直观形象的事物之中,将学生带入直观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更为直接的感性信息,这正是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点的重要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感性信息,为上升为理性认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学习不应局限在教材之上,而是要在宽广的生活空间展开,这样才能打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展开主动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可以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如在学习角时,教师就可以将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角,如墙与地面形成的'角、书本打开时所形成的角等直观而动态地播放出来。熟悉的生活现象更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增强教学的真实性,进而激起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此时再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动态地演示角的形成,将角完整地画出来。这样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寓于学生所熟悉的直观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感性信息,从而实现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操作情境。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有着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操作的机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也可以将手与脑结合在一起,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使学生从亲身操作中来获取感性信息,为达到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知奠定基础。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向学生展现三组圆柱与圆锥,第一组是等底等高,第二组是等底不等高,第三组是不等底等高。然后将圆锥盛满水倒入圆柱中,观察水面的高度;再将圆柱的水倒入圆锥中,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实现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问来进行这个实验操作,进而将学生所获取的抽象认知再次付诸实践,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枯燥机械的讲解,引导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在直观的情境中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实现学生学习地位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活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推进教学改革进程,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数学教学论文11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加深,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教育阶段,在此阶段中,学校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知识教育慢慢的向着素质教育转变,在全面的教育改变阶段,改变的不仅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对于教学用具也有了全面的更新,在初中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是培养学生逻辑性和数学思维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有着全面的突破和创新,对于初中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1引言
在初中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是帮助学锻炼逻辑思维,培养抽象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数学的教学方法多为被动填鸭式,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和学习兴趣养成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下,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多媒体教学有着一定的趣味性,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2初中数学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维模式是学生在日后工作和学习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所以在初中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抽象性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学习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几点意义,其一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为突出数学的难点和重点,其三为发展学生思维,其四为增大课堂的容量。帮助学生全面的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3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难点和误区,主要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得初中学生无法全面的理解数学学科中的.知识含义,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简单,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明确,学生无法展现自己的个性思维,所以学生无法全面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在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可以全面的改变数学学科枯燥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扩展课堂的教学知识,增加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知识储量,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4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4.1用于创设数学教学中的情景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模式多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模式进行,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枯燥和乏味,因此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对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突破性的改变,在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实施情景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入情景学习当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而在情景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是帮助教师创建情景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多媒体的视频和声音等方式,快速的带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以增加学生的学习质量。
4.2用于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有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得学生对其理解起来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将数学知识全方位的展现出来,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其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帮助教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4.3多媒体用在解决动态几何相关问题
动态几何问题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刨设一个由静止的定态到按某一规则运动的动态情景,充分体现了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算深入,动态几何问题是关于几何图形存在动点、动墨形等方面的问题,比较受初中数学教师的关注,经常拿来放在各种考试中。在动态几何问题的研究中,学生们欣赏到动与静的和谐之美,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高度兴趣,培养学生们战胜困难的毅力。这都是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要比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更直观,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平时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领域非常广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学内容与目的的不同进行不同选择,让多媒体更好地与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并服务于初中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5总结
在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让学生们比较愿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上面,并能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操作实践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辅助作用,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师可以更好地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求生.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24).
[2]肖竹君.多媒体技术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06).
[3]赵成友.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7).
[4]吴万岭.翻转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适应性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24).
[5]徐昌科.论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益[J].广东科技,20xx(08).
[6]王炳坤.发挥多媒体教学特性实现有效数学教学——浅议新课程改革下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04).
[7]邓建科.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02).
[8]曾瑜鹃.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经济市场.20xx(12).
[9]吕国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学周刊.20xx(31).
数学教学论文12
摘要:数学教学没有定法,但是经过总结,以下几方面还是需要注意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做数学”的动机;开放问题探究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做数学”;注重数学练习呈现方式,满足多样个性化要求;精心组织“做数学”的过程,提升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注重方法,高效
在学校,常常会听到“怎样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会更有效”、“课堂教学应该如何让学生‘做数学’”、“怎样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的讨论,这些困惑也促使我们通过实践加以探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动口、动手、动脑、动情,在“做数学”中经历数学、应用数学、创造数学,有效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做数学”的动机
不少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感到学了没用,学的知识有时与现实生活相差太远。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切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身边的生活事例,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能学懂、学会、愿意学,并感到学了有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上可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方圆制箱公司要设计一种新规格的硬纸箱,你能设计出一种方案吗?这种活动满足了学生自我的心理需要,激发起了学生的探求兴趣。
二、开放问题探究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做数学”
数学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解决数学问题,而应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化过程”。教师教学可先让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和发表意见,再把教学转向本节课的研究重点,这样,既不偏离教学又能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得到发展。可采用独立探究、小组探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真实的问题,进而抽象出数学概念、原理、公式。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般的传统教法,教师先出示长方体模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有几个面、几条棱,用尺子去测量,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虽然既有操作又有发言交流,但其每一步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挥”下被动地进行学习,尽管学生对长方体能理解认识,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
如何让学生的潜能在自主探究中得到充分发展?我们根据“再创造”观点对这节教学作了如下尝试:课上首先让学生围绕长方体畅所欲言地说,结果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从立体图形谈到长方体,再由特殊的长方体谈到正方体,他们积极踊跃,激活了对已有经验的概括提炼;然后根据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又让他们把自己做的长方体模型沿着棱剪开,再拼成一个完整的'图形;最后把长方体模型装好,想想还可以剪成哪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剪、折,各显身手,剪出了多种新的花样,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比较发现能得到哪些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
三、注重数学练习呈现方式,满足多样化、个性化要求
如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练习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把学生的兴趣深化提高。
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教学目标要求、本班学生实际,做到心中有数。练习题要有层次性,要根据教材的逻辑性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力求紧扣重点、层次分明、题量适中。题型要灵活多样,不拘泥于一、二种形式,如填空、改错、判断、选择、一题多解、开放题等视教学情况而定。这种练习方式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精心组织“做数学”的过程,提升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的家庭及知识背景不同,以及学生本身的差异,对于同一问题会有不同思路。这些不同的结果反映了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其中有些学生的认识是逐一发展的,有些学生的思维过程是跳越发展的。教师要注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过程,顾及低水平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思维水平高的学生帮助他们。这样组织学习过程,才能更有效地激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愿望,提高学生“做数学”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五、对学生“做数学”中的评价注重激励创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可见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和激励。教学评价要以激励、肯定为主,适当采用“延迟评价”策略,不要立即肯定或否定学生的方案,少用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简单化评判性语言,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独创的见解,保护学生学习的自尊心、自信心。
数学教学论文13
一、盲生数学学习现状与特点
1.盲生对学习数学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认知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学生在某一具体阶段对事物的认识水平。盲生由于成长环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致残原因的差异性,导致他们的认知能力处于不同的水平。我校曾针对盲生数学认知能力开展过一项实证调研,在此次认知水平调研中,我们主要以访谈和问卷的形式进行。此次调研分层取样60名盲生,分析访谈记录以及问卷结果,其中接近25%的盲生反映不喜欢数学学习,甚至对数学产生畏惧感,这些学生大多数是由于数学学习比较困难而不喜欢此学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盲文书写与摸读的特殊性,他们学习数位一一对相应时很难理解;而对于高年级的盲生来讲,由于视觉缺陷,他们在认识图形时会感到一头雾水,难以在头脑中构建具体图形,所以简单的空间概念学起来就十分吃力,复杂图形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而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一是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素质,二是要有爱心,有耐心帮助盲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
2.盲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课程改革高度重视的组成部分。同样通过访谈与问卷的形式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在接受调查的90名学生中,15%认为学习数学对于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具有帮助;而接近35%的盲生,是因为升学的需要而迫不得已学习此门学科;但超过75%的受访生认为数学学习是有用的,他们学习数学是因为数学的实用性,学习数学可以方便他们的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于提高盲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十分有帮助。引导盲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用性和价值性。盲校数学学科的改进与完善,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协调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盲校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1.注重语言的艺术运用,方便沟通与理解
考虑到盲生的视觉缺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语言的作用,语言艺术的发挥对提高盲校数学教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是教师与盲生沟通的桥梁,因此可以通过语言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形成条理清晰、精确简练、柔和亲切的语言风格,这样盲生听起来会感觉比较轻松、亲切,有助于盲生理解数学教学内容。
举例来讲,针对接受知识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的回答让老师很开心”“不要着急,慢慢想”“你的回答接近正确答案了,再想想”等,如此鼓励性的语言使得学生获得心理安慰与支持,对于数学的学习也就更加充满自信。再如:利用语言的抑扬顿挫来强调数学学习的重点,引起盲生的注意。如“:用2.25和0.25的和去除0.5的商,再减去1,结果是多少?”教师在读的过程中就需要把题目中的“和”“去除”“再”等重读、慢读、反复读,提示学生思考题干中这些词语的关系、顺序,最终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式子
。语言是人们彼此沟通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对于依赖听觉的盲生来讲,语言交流更是不可忽视的工具。培养盲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提高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是改善盲校数学教学的重要突破口。
2.教学中注意化抽象为直观
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盲校数学教学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是一项值得深入探究的内容。在盲校数学教学中,一定要从学生视觉缺陷这一实际状况出发,追本溯源,联系学生生活,以具体的实物例子进行教学,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降低盲生数学学习的难度,采用直观化的教学。如教低年级学习数字“1”时,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1”的概念。因此进行盲文点位教学,引导学生寻找身边具有“1”的物品,学生回答一张桌子、一位教师、一支盲字笔等。利用学生熟知的身边的物品帮助学生构建“1”的概念。以“1”为基数,再学习2、3、4等十以内的数字时,则可以利用木棒、铅笔等其他具体的物件开展直观形象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3.促进盲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盲生的应用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有助于提高盲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盲校数学教学要鼓励盲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学生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6+8”为例,以三人为一组,用摆小棒,或者其他方法,分出计算最准、最快的小组。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他们最后会得出:先把其中一个加数与令一个加数凑成十,再进行计算,这样会比较容易。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在做的过程中自觉发现计算规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4.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将新知识化难为易
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连贯性、系统性,在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要求学生做到温故知新,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对新知识的认识,学会迁移学习。例如:学生已学过“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性质”的内容,因此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则可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类比,引导学生认识到分数的基本性质。
5.用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数学练习方法,是创新盲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要改变传统机械、单一地做练习题的学习方法,多样化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通过练习“一只青蛙1张嘴,两只眼睛4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4只眼睛8条腿;三只青蛙……”的儿歌,帮助学生掌握“4的乘法口诀”。再比如:学习归一问题“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后,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模拟超市购物,比赛哪一小组能以最少的资金购买到所需用品。在模拟购物中,学生能具体应用到这一数量关系,进而牢牢掌握这一内容。
三、盲校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重视数学知识的表达
数学知识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这是一项需要长期、系统训练的过程。数学语言表达要求精准、规范。如乘法算式的读法必须规范读成几乘几,而除法算式则应读成几除以几。教师在表述时注意准确传达,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按照规范的读法表达。此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表述,激励他们的表述欲望。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盲生学好数学的关键。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盲生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或者自甘堕落的情绪,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每每遇到困难,他们就选则逃避或退缩,这不利于盲生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知难而上的学习习惯,这样他们能通过个人努力解决问题。
3.促进不同水平学生共同发展
盲生的发展水平存在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兼顾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盲校数学教学需要全面照顾到全体学生,这是教育的本质决定的,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部分人的发展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实现所有盲生的健康全面成长是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每一位盲生都有成才的潜能,我们教育的作用就是通过引领,激发每一位盲生的发展潜质,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视觉缺陷,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改进当前盲校数学教学现状,优化盲校数学教学课堂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盲校数学教学实践中,需要以激发盲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探寻符合盲生学习心理的教学方法,选择与盲生认知能力相适宜的教学内容。通过变革数学教学方法,提高盲校数学教学质量,着力激发盲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盲生的学习能力,保障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
数学教学论文14
【摘要】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所以课堂教学效率相对低下.而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就需要做到“以学定教”.接下来将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就基于“以学定教”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效率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有的数学教师反映自己教学很卖力,学生也在认真地听讲,可是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是上不去,面对这样的教学疑惑,其实教师自己应当反思,个人制订的教学方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保证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果一味让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听讲,进行机械性的学习,那么显然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以学定教”的内涵和执行策略,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
一、坚持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以案定教”“以教定教”等教学模式,基本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标准都是统一的,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面向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却无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有些数学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教学中心地位,所以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比较少,无法对班级内每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情感以及知识缺陷等情况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所以“以学定教”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以学定教”,需要教师深入贯彻和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必须首先全面了解学生,对班级学生的学情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然后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难度.例如,在初中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先带领学生复习一下“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知识,看学生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时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就应当先让基础差的学生复习一下旧知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则可以提前预习新知识,这样方能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以生为本和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坚持“因材施教”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与“因材施教”在教学理念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面对应试教育等落后教育思维的影响时,初中数学课堂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和无趣,学生也容易在数学课堂上变得无精打采.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全面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合理分类,然后分别制订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策略.同时,基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摒弃过去标准化的教学形式,要鼓励学生针对同一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途径,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例如,在初中数学的习题教学中,针对部分学生选择题解题方法匮乏的问题,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常规方法进行解题,也可以通过排除法、代入法、数形结合法等方法进行解答,初中数学教师要减少标准答案的灌输,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一题多解的意识,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构建和谐、互动课堂,实现教学相长
“以学定教”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要积极构建和谐课堂、互动课堂,在多方互动中理清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知识缺陷,及时优化自身数学教学方案,调整数学课堂授课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目标.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敢于开拓数学教学思路,打破数学教材的限制,多结合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点和心理偏好,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的教学中,由于初中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还相对薄弱,所以无论是教师单向灌输性的教学,还是依据数学教材开展的常规教学,都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这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集体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如让学生思考教室中的黑板、课本、灯具等物品在旋转后的位置关系,当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或者动手亲自实践一下,将原本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情境,在和谐、互动的课堂学习环境下变得既形象又生动,降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大大提高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结语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以学定教”,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转变过去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要更加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做到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充分尊重,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可以在一个平等、和谐、快乐化的教学氛围下实现快乐的学习.
数学教学论文15
1.进一步的夯实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它都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或者是教学思想为基础的。在现代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由经验归纳性逐渐向理论演绎性和经验归纳性的整合发展,更加进一步的加强了理论的根基[1]。在最近几年来,对认知学习理论中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课程和教学理论进行了重点的研究,不仅加深了对数学教学的理解,还有力的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其次,最新成果的教学心理学推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理论的有效发展,同时还指导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改革。下面是结合了我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指导,将分层教学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模式中,有效的推进了我校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
2.有效的结合分层教学和任务型的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从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上实现多方位的层次化。这样的教学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要充分的运用分层教学的理念,再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数学知识进行划分等级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不容的教学任务,以便于促进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要为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递进式的任务,强烈要求教师做好层次之间的衔接,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鼓励学生尽自己的所能,要让学生形成一种不愿意服输的学习精神。
2.1在任务型教学中把握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
高中数学教师在实施任务型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其教学的要求。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按照所提内容的难易度进行,同时还要对应学生的层次性进行提问。因此,在此之前,教师要深入的了解学生,要掌握学生学习的能力,以便于设置问题。在课堂上当提出的问题没有学生能回答上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醒,以便于层层递进,由简入深,在最后提出一些具有散发性或者是延伸性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巩固该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广泛的吸收与其有关的数学知识点。
教师在组织课堂上的训练时,应尽可能的做到优生有所思考,差生有所收获。教师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的设计题型,以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性的做题。尤其是针对差生而言,不能强求他们做根本不懂的难题,这样不仅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反而还会打击他们的自信。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和检测的时候,要掌握好“度”,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向上学习。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名“命令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一名“引导者”,但是要具备驾驭学生的能力,既不能因为优生出色的完成任务而给予过高的好评,更不能因为差生完不成任务而不予理睬;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围绕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设计想用的评价制度。
2.2在任务型的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示例
下面我们以高中数学中的“函数的极值”为例题来讲解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的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分成两个小组:基础较好(A)和基础较弱(B)。首先要从不同的思考角度提出相关的任务。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些道具(塑料罐),接着让B组的学生进行测量,得出该塑料罐的直径和高的比值(1:2),通过测量的值让A组的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将饮料罐做成这样的形状,接着教师问,当饮料罐的体积是一定的时候,哪一种制作方法能最节省材料等问题。其次,组织学生对任务进行自主的分析和学习。先要引导B组的学生仔细的阅读该堂课的内容,深刻的理解并要求掌握从应用导数求极值与最值的相关方法,同时还要引出最大值、极大值以及最小值、极小值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再将其引申到饮料罐的实际问题中去;要求A组学生根据其现象进行直接性的推理,以及自觉的解决书本上所提出的问题,以便于理解和区别其最大值、极大值以及最小值、极小值。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探讨。之后,让两个小组分别进行探讨,并且让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各自的小组内讲出解决该任务的方法,根据每位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融合,最终形成小组解决方案,并派出该小组的代表在讲台上进行发言,在课堂上要尽可能的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和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促进他们在小组探讨的过程中认真、自主的思维。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提出的方法进行相关的点评,肯定其B组学生学以致用而取得的成绩,并且还要对他们提出的新方法和新思路给予肯定、鼓励和支持;对A组的学生除了要给予肯定之外,尽可能的给他们布置一些散发性问题让其进一步的思考,例如在设计无盖的圆柱形容器的过程中,怎么样才能最节省材料等。
总而言之,要合理的分布时间,减少对A组学生基础知识的讲解,多采用启发式和探索式的教学模式,将培养的重点放置在培养学生严谨的、广阔的、抽象的数学思维方式上,从而使所学的数学知识变得系统化、结构化。针对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要尽可能的以基础知识为主干,重要的强调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应用,积极的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教师要尽可能的采用情感法和问题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信心,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差生培养有效的成就意识,这样最终就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论文06-20
数学教学论文11-03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8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5-23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精选)05-2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6
(热)数学教学论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