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29 11:55:07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经典[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经典[15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

  摘 要: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需从小学抓起,但是就当前小学音乐教育而言,情况堪忧,尤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弊端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不受重视、教学设备落后、音乐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因此,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 音乐教育 措施 建议

  引言:目前,国家非常重视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员,人们早已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盲区”,现状令人甚为堪忧。本文主要分析了此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改革尚不深入,改革方针不能很好地落实,甚至有的还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很多学校还将升学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奖金挂钩,于是利用体、音、美课补习文化课成为农村小学的正常现象。[1]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其自身缺少文化,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考上好的中学、大学是摆脱农村劳作生活的唯一出路。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成绩,把音乐课程当成“副课”而从不重视,更不提倡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2、教学资源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础的教学条件教学就无从谈起。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学硬件投入本身就很紧张,而用在音乐教学设备等资源添置上的.资金就更是微乎其微。很多学校连普通的风琴都没有,更不要说专门的音乐教室、专业器材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了。因此,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

  3、教师专业能力欠缺。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2]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中有不少并非音乐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能唱几首歌、会一个简单的乐器就开始教学。这些教师本身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对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和艺术熏陶了。而对于从事音乐教育老师本身来说,学校的不重视、自身对本课程认识的不足等情况也导致教师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甚至敷衍了事。

  4、教材设置不合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适合该阶段的教材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现在的很多音乐教材根本不适应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教材比较深奥,内容设置不合理。甚至征订教材的老师并不是教音乐的老师,导致了所订教材的不适宜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只好抛开课本来教学,这样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缺乏系统性。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进的对策

  1、加强重视,加大教学设施投入。要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首要任务是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开展和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教学,重视音乐教师。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规范化、切实有效。另外,还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增加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改善现有的音乐教学条件,调动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有教学热情和基础的教师也大多闭门造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领导再重视、教学设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3]因此,引进专门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音乐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3、教材选择注重针对性。要全面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水平不能忽视教材选取的环节,在教材征订的前期要做好调研和考察工作,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征订的工作应征求授课教师本人的意见,避免外行选择了不合适的教材而导致教材征订的形同虚设,不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4、因材施教,创造音乐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4]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生动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甚至人格塑造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更应该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只有认识到不足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边靖安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J]。实践探索,20xx(6)。

  [2]王玮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大舞台,20xx(6)。

  [3]赵博如何发展农村音乐教育[J]。吉林农业,20xx(11)。

  [4]赵靖促进农村学校音乐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8)。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2

  摘要:音乐课是实施美育、陶冶情操的重要渠道,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要想让教学感动学生,教师就得先感动自己。首先教师是津津乐道、情不自禁的,其次要创设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享受。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兴趣;志向;创造性思维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指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掌握各种教法的基本特征和操作方法,还应具有设计愉快教学情境的能力,更不能忽略志向兴趣的培养。志向兴趣简言之,就是教师的教法不能只停留在情境兴趣的激发上,而应注意把创设的情境和传授的知识紧密巧妙地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动机,激发志向兴趣

  小学音乐课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许多低年级学生及其家长,认为音乐课只是唱唱歌而已,动机不明确。所以,教师首先应讲清音乐课在美育以及陶冶学生情操上的重要功能。同时结合课程目标,制定适合本校的教学方案。用充满童趣的歌声和舞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培养学生学好音乐的自觉性。应用心理移位法,可使授课得法。作为音乐教师,不但要站在教育的角度观察学生,而且要进行心理移位,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索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循循善诱、反复引导,耐心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动作的含义。比如,“柯尔文手势”借助七种手的姿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代表七个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以及交流的身体语言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使学生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启蒙训练中的志向兴趣培养

  随着美育在教学中地位的日益提高,童声合唱越来越受重视。单纯的合唱教学,不仅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效果,而且会造成学生无兴趣。所以,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教材快乐因素的挖掘。教师“乐教”是主要的外部力量。教师实施愉快教学的根本,在于力争挖掘教材的深度。如何进行合唱启蒙训练?如何培养合唱的志向兴趣?教师应注意从教材的综合训练入手。比如,两个声部的发声练习。教师首先讲一点浅显的和声知识,在学生能熟唱每一个声部的旋律时,教师加进二部发声训练,教师唱一个声部,学生唱另一个声部,经过几次练习,学生已能较好地与教师配合二部合唱。在此基础上,要求一半的学生唱教师的声部,然后由学生交换训练声部,自己完成二部发声训练。尽管开始的'和声效果不太理想,但在教师耐心的指导下,和声效果逐步得到改善。教学歌曲《小星星》时,笔者利用“柯尔文手势”配合练习,小学低年级学生学唱起来非常容易,演唱乐谱也不是一件难事。用这首歌曲的乐谱,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先唱,二组在听到一组唱到第二个音“5”的时候进入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地唱出来。在合唱教学中,听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听出唱得是否准确,发声方法是否正确,和声效果是否和谐,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听音能力。所以,每节课教学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训练听音和旋律。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听音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中还应让学生弄清“红花与绿叶”的关系,使和声效果更加完美。教学中经常碰见这样的情况,几个声部像是在比赛声音的大小,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讲清,合唱需要各个声部互相配合。在多声部合唱曲中,高声部应给人明亮清晰的感觉,其他声部力度上不应强于高声部。合唱的启蒙教学,需从低年级抓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在教学中,把创设的情境和传授的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活动不只停留在形式上的活跃,而是赋予其知识上的意义,以便达到志向兴趣高层次的培养。

  三、乐理知识教学中的志向兴趣的激发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笔者采取了写谱比赛法。在讲授常用音符知识时,笔者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进行写谱比赛。”此时,学生们兴趣盎然地问:“怎么个比法?”于是笔者把常用的音符和名称、形状及时向学生介绍。然后让他们用这些音符,按自己选定的拍号,任意排列组合成一首短小、流畅的乐曲。结果学生热情高涨,连平时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兴致勃勃地写起来。笔者边巡视边指导。等他们写好后,选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抄在黑板上,让大家视唱、欣赏、讨论和评判,最后由老师评出第一名、第二名……通过写谱比赛,即使学生加深了对拍号含义的理解,又使学生学习乐理知识并能运用它,是一件有趣的事,不觉得枯燥无味。

  参考文献:

  赵明江.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志向[C].全国创新教育论文集,20xx.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3

  摘要:随着新课标指导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要求不断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承载着学生智育和美育的双重作用,其中音乐欣赏教学更是对于学生审美品位与音乐感受力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的地位并没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应的内容设置与教学模式选择缺乏科学与合理性,极大的制约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效果。本文探讨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的相关内容,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构建

  1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过分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专业性: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因为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要求将授课重点放在相应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上,强调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掌握与歌唱等技能的实践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初衷是好的,其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内容设置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学习基础。但过于强调音乐知识与技法,忽略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与学习特点,将生动活泼的音乐作品解构为相对枯燥抽象的音乐学习素材,小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难以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不能在欣赏学习中体会到音乐的动人之处,本身相对轻松愉悦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无趣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提起兴趣,欣赏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1.2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突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地位。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依然沿用以往的模式,强调自己“教”的影响,而忽略了学生“学”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被限制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其主体地位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同时,音乐作品的欣赏更具有主观色彩与开放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时,很难调动起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其欣赏过程并非聆听与感悟,而是变成了完成一个个教师安排的欣赏任务,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小学生审美品位以及人文素质的积极性影响收效甚微。

  1.3欣赏教学偏离音乐本体关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内容是针对具体音乐作品进行的聆听与体会,并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化的作品认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上愈发强调教学模式的创新,部分小学音乐教师为了追求欣赏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内容的多样化,安排了大量与作品相关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欣赏教学的内涵。然而,部分教师在授课内容比例上安排缺乏科学性,在拓展性内容方面投入了过的的教学时间,针对作品本身进行的欣赏理解教学则相对不足,学生注意力往往被背景故事所吸引,不能将经历集中在作品本身,这种舍本逐末的.课堂安排,淡化了音乐做品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2.1创设浓厚的音乐欣赏学习氛围: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热情,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又较高的投入度。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相对分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科学的设置音乐欣赏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将学生的精力有效的引导到音乐作品上来,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走入作品,深入的感受体会欣赏对象传递出的情绪与美感。

  2.2选择阶段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因此教师应将小学音乐欣赏看做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选择阶段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研究不同音乐作品情感与技法复杂性上的差别,结合当前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确定欣赏素材。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富于童趣或活泼欢快类的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感受音乐传递出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关音乐知识与技法的传授。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此时教师可以将器乐作品作为学生欣赏的主体,而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教师教授的作品应该提高到更高的层次。通过这种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层次水平,教学力度逐层深入,使得学生欣赏水品逐步提高。

  2.3整合多方面音乐欣赏资源视:随着信息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量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应用,为教学质量带来了显著的提升效果。在构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新型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全面整合教学资源,从声光电等多个角度丰富音乐欣赏教学的形式,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将音乐具体化,使学生能够对音乐作品形成更为直观深刻的认知。同时,使用电脑、网络进行教学适应这一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特征,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整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获取资源的能力。

  2.4完善音乐欣赏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让学生去感受作品所要营造的氛围,通过积极引导,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场景进行想象,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对作品展现的场景进行描述。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要进行适当地点评,当讨论结束,教师要报学生的整体观点进行梳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适当地点评,存在的优点,教师要指出并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发扬,而存在的缺点,教师也要指出,并提出改进意见。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欣赏教学作为一种审美和再创造的活动,包括了音乐的感知、情感的体验、音乐的联想等心理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在音乐中去了解音乐、欣赏音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实现音乐教学智育和德育的双重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音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新模式构建策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阿娇.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68.

  [2]李红.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鉴赏能力[J].学周刊,2013,33:140.

  [3]杜言君.小学音乐欣赏课自主审美体验教学方式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3,11:111.

  [4]李静杰.“视觉音乐”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5:112.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4

  摘要:要想创新小学音乐教学,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限制了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有针对性地打开禁锢创新教学的枷锁,真正实现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和音乐元素创新等多元化的创新教育。音乐课虽然是一门“副科”,但不代表不重要,不应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忽视。音乐素养对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提倡的教育精神。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

  音乐教学不是歌唱技巧的训练指导,而是基本乐理知识、音乐鉴赏、歌曲创作背景、简单乐器等内容的综合教学。即便是一个五音不全、不会唱歌的学生,也不妨碍其对歌曲的理解。音乐教学的宗旨是针对小学年龄段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无论是音乐课教学还是创新教学,都要围绕这一宗旨展开。

  1.限制小学音乐教学创新的原因

  1.1对音乐教学的理解片面

  目前小学生家长多是“70后”、“80后”,受过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整体素质较高,能够很好地理解音乐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多支持孩子学习音乐。但也不排除部分学生家长对音乐教学概念的理解有误,以为学音乐就是学唱歌,会不会唱歌无所谓。甚至还有的家长受到电视上很多选秀节目的影响,偏激地认为要想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只有“选秀”这一条路可行,因此刻意阻拦孩子学音乐,扼杀孩子的音乐兴趣和天赋。对老师来说,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改善音乐教学素材,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然而未成年人的各方各面都需要听从家长的意见和安排。如果学生家长对音乐教学不予支持和理解,那么势必会间接影响音乐教学的进展和创新。

  1.2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

  音乐课作为一门“副科”,没有考试压力,课程安排为每周一节或两节,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纪律相对松散,从学校、教师到学生和家长,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没有“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高。如今各种“补习班”、“学习班”盛行,很多家长会在节假日给孩子报名上“作文班”、“数学班”等,极少有家长愿意专门为孩子报名学习音乐。不是没有意识,而是不够重视。另外,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演出节目的排练也被纳入音乐课堂中,逐渐让音乐教学初衷变质,音乐课慢慢变成“面子”课程,只为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和比赛,取得好名次,而为学校增光添彩。如果不能从观念态度上正视音乐教学,那么教学创新便无从谈起。另外,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对音乐教学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音乐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再好的思想和创意,如果不能得到重视和肯定,也无法实现。久而久之,必定影响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会有所下降。

  2.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方向

  创新教育不能天马行空、漫无目的,既要借鉴以往教学经验,又不能受到经验约束。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艺术,因此,要把音乐教学升华成艺术教学,而不仅是一项教学任务,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的魅力。

  2.1音乐概念的创新

  传统观念中,人们对音乐的理解是歌曲和乐器的表现形式。实际上,所有物体发出的令人感到轻松愉快的声音都是音乐,如风吹树叶,潮涨潮落。老师向学生讲解音乐概念时,不能仅限于教材中的理论概念,要让学生知道音乐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如可以对学生说:“妈妈炒菜做饭时锅碗瓢盆碰撞发出的声音,是劳动的音乐,爱的音乐。”要把音乐概念生动化、生活化、艺术化,让学生有一种意识:音乐是有感情的。再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静静聆听在风的吹拂下,树木花草发出的声音,让学生有一种意识:音乐是有生命的。通过创新的.音乐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中对音乐产生好奇和兴趣,在平常学习和生活中寻找音乐、发现音乐,从而热爱音乐。

  2.2音乐形式的创新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多为老师弹琴,学生唱歌。老师先唱一遍,再一句一句教给学生唱,然后讲一下歌曲的背景和感情等,教学内容不会出于音乐教材之外,教学手法不会太旧,但也不会太新。这样的音乐教学比较中庸,学生对音乐课虽然不会失望,但也没有太大期望。如今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太多,见得太多,听得太多,很难有什么会让他们觉得新奇。基于这个特点,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办法把普通的音乐用不普通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歌曲的选择上,可以适当涉及教材之外的内容,如那首耳熟能详的《小苹果》学生几乎都会唱。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小苹果》的旋律进行歌词改编或创作,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3音乐情境的创新

  音乐是有灵性的,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环境中带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也不一样。音乐教学中,老师不能太死板,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某首歌应该怎么唱,带入怎样的感情,很容易把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禁锢在固定的模式里,就像命题作文一样。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所有学生都带着同样的感情唱同一首歌,很容易让学生厌倦。老师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和感情演绎歌曲及乐器,在演绎中理解和体验音乐传递给人的思想和精神。演绎完之后,老师应该和学生互动交流,一起分享对音乐的理解。演唱一首歌曲,弹奏某种乐器,没有对与错、好与坏,只要融入学生自己的感情和思想,音乐教学就是有价值的。任何领域的创新都会面临风险,唯有教学创新不能失败,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学生。创新教育不是实验,而是实践,小学音乐创新是把艺术文化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创新中,让学生在音乐的魅力中健康成长。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5

  担任小学音乐老师已有数载,慢慢发现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老师并非一句空话。尽职,或者说教学成绩的斐然,是要经过反复锤炼而成的。抱着一腔育人的精神,通过在教学中的积累和反思,我领悟到一些切合实际的教学理念,想和所有同仁们交流、商榷,从而达到完善自己综合能力的最终目的。

  一、首先谈谈开设音乐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实我们都明白,小学音乐课的开设绝对不是要把小学生都能培养出一个个音乐家来,而是为了让孩子们得到一种音乐素质的基础培养,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当然,个别有天分的学生从中会得到更大的收获,长大后能走上音乐之路,或许能成为一名使众人侧目的音乐家。天之骄子,和从小的培养也是分不开的。话说回来,不能成为音乐家,我们的孩子就不必学习音乐了吗?通过学习,也能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获益程度也不可小觑,甚至会在音乐的基础上另有建树。

  因此,开设音乐课,对小学生在逻辑思维上,在德育、智育的培养方面都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感悟音乐是音乐教学的核心

  在学术上讲,音乐具备显著的知识性和技术性,能在课本之外给学生另一渠道的知识、文化教育,而这种渠道的知识采撷,不是课本上的东西能望其项背的。比方说,小学课本同步中在学习:大、小、多、少、人、口、手,而音乐课中已经接触到完整的句式了,并且在影像教学中还接受到一定的故事情节,为以后作文的情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音乐的学习中,也能让小学生得到悟性的锻炼。通过学习音乐,和老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音乐感受力包括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力,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音乐中意境的感受力等。

  要使学生达到上述的感受力,相关知识的认知是不可缺少的。对音乐知识的认知,和对音乐歌唱的接受是相辅相成的,也是音乐和文化知识同时收获的较佳途径。孔子对音乐的感受力非同一般,他有过听音乐三日不知肉味的体验。但他并没有现在的条件,没有像所有的学生们一样坐在宽敞的教室里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感受力,来自音乐的熏陶和自我丰富的人生感悟。因此说,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感悟音乐是教学的核心。

  三、歌唱教学和培养音乐欣赏力的甄别

  一般人或许会这样认为:小学的音乐教学就是学唱歌。这是误解,也是偏见。音乐教学中学唱是必不可少的,但绝非唯一的方式,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力是更重要的环节。音乐欣赏,是通过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和审视来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唱歌教学,则是按客体符号(音乐乐谱)的要求来实施的一种主体活动,也就是通俗的概念——唱歌。一个是感受,一个则是具体的实施行动,完全不同的感念,而又是完全相通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音乐欣赏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缘由音乐的内在魅力,学会欣赏才能学到精髓,领略到的是内在美;学会唱歌只是学会的表面,领略到的只是外在美。其区别,也就可见一斑了。欣赏音乐的韵味,欣赏一种内涵美,是一种意境,就需要用心去体会,能体会到音乐的韵味才可以说懂得了音乐,就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心灵,提升了一个人的品格。因此可以说,欣赏音乐也是欣赏生活,欣赏人生。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教学工程,具备一定的难点。音乐教师的责任心、个人能力,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可能是羁绊学生欣赏力培养的因素。认识到这点,我们才可以有的放矢地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歌唱的教学也并非说不重要,也重要,但相对要容易一些。歌唱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教学生们学到字正腔圆,就好比面对一群牙牙学语的孩子,是要一字字、一句句地抠出来才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歌唱方法。

  歌唱教学在技能训练方面是比较繁琐的,吐字、发声、音准训练、口型等训练都是基础训练,非常重要的内容,基础打不好就会影响到歌唱的效果。就像我平日里对学生的钢琴辅导,手形的严格要求和纠正是非常的重要,手形不对,或者手练塌了,则弹奏的音乐会失去一些应有的音质美。但音乐课上的歌唱教学,对这些追求的目标并不是太专业的要求,而是普及的性质。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个体的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就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篇幅所限,不再做过多地总结。总之,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从音乐课的特点出发,从新时期的需求出发,以感悟音乐为核心,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6

  摘要:多媒体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应依据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关键字:多媒体手段;小学音乐;音乐素养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学科,通过音乐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于音乐教学的特殊性,传统的音乐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单纯的依靠教师的授课,照本宣科的教学使得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音乐教学的改革进程中,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音乐课堂中,运用生动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音乐课堂更加生动,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一、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全球的资源信息共享,学习的内容不再受到课本知识的限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多媒体技术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结合相应的视频、文字、动画等方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如在学习“找春天”这节课之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天里的美丽景象。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拓宽知识面,不要将视野局限在教材内容中,以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以后接受更深层次的音乐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的生动性。音乐的教学过程与其他教学过程不同,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不能充分的展现描述教学内容,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教学过程枯燥、缺乏生动性。小学音乐教学过程可分为基础音乐知识教学环节、歌唱教学环节、音乐欣赏环节等,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例如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音乐教学视频,学习著名音乐家的演唱曲目,观看音乐剧等,这样不仅能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也显著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现在教学理论中交互性的必然要求,交互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及时的互动和交流,以便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教师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习效率和提升学习质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对唱、合唱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小学的音乐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依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直观形象的描述更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从听觉和视觉等方面更能帮助学生全面的学习音乐知识。如在学习摇篮曲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歌曲《小宝宝要睡觉》《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等,让学生跟随歌曲进行表演、演唱,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传统的音乐教学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师不能完全准确恰当的描述有关的音乐知识,使得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十分有限,限制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学生学习欣赏音乐不用再依靠教师的现场演奏,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的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可将有限的精力放在其他音乐环节的教学中,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欣赏到优秀的音乐作品。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著名歌唱家波切利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虽然学生不能到现场感受到美妙的音乐,但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和学生也能欣赏到同样精彩的音乐盛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丰富了音乐学习的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具备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自然而然的,音乐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也就逐步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爱好,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多媒体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带给学生美的体验,使学生欣赏到优秀的音乐作品,从视觉和听觉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在欣赏歌曲《春天来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春天视频,在视觉上形成美的刺激,然后播放歌曲,在听觉上形成刺激,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春天到了,万物复苏,风和日丽的美丽景象,真正感受到歌曲的内在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小学音乐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实际内容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日后的音乐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辉.多媒体教学——音乐课堂上的双刃剑[J].成功(教育).20xx(04)

  [2]杨俐嘉.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利弊分析[J].儿童音乐,20xx(02)

  [3]温虹青,温桂生.论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度”的把握[J].江西教育科研,20xx(06).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7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而音乐教育也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细胞,陶冶情操。创新教育与音乐教育的结合,更加巩固了小学的音乐教育。让创新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创新教育和音乐教育结合出现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且对其中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些许看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形式,通过此种教学模式,能够从中使学生们自身得到提升,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个性发展[1]。创新教育抛弃了原来的那种老旧式的教育模式,重新树立师生之间的关系,强调以学生为本,接下来文章对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模式展开具体探究。

  一、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创新教育没有融入到音乐教育之前,音乐课程上,基本上都是以音乐老师为主体的,是音乐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音乐老师通过自己在课程前备课的教案进行教课,学生只是接受了表面的一些东西,老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2]。而在创新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之后,重新整合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也能够抛弃死板的教案,和学生与足够的交流,体现出了各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全部融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能够进行参与式的学习而不是老旧的传达式学习,创新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之前在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创新教育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小学的教育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的年纪普遍都比较小,尤其刚上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平时都比较“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容易受周边环境和同伴的影响,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音乐老师应该重点根据这些特点并且利用这些特点,把这些特点运用到创新教育中去,去大力的培养这些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创新教育的产生,就是为了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的发展,而孩子是这个社会未来的希望,投身到这些小学生身上是重中之重的,从中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去开发小学生的智力等等[3]。也能促进小学生其他的课程。

  三、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要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保障

  小学生的年纪都比较小,而有一个好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小学生都容易被周边的环境、声音、同学影响,所以一个好的教学气氛特别重要,在以前老旧的教学中,课堂的氛围很死气沉沉,学生也没办法跟老师有什么交流,更不会去发现问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被束缚,展示不出来,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创新教育过程中,为小学生们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而作为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们鼓励和激励,去解放孩子们的天性,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其次给孩子们一个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展露无遗,发挥创新教育的作用。例如在小学生音乐书第三册中《只要妈妈露笑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向小学生们讲述了妈妈从小到大为孩子做的事,在家中又怎么为自己操劳,很辛苦的故事,然后把孩子们带到歌曲中去,这样才能更加让孩子们懂得这首歌的含义。从而对每首歌背后的故事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做一个引导作用,从而开展接下来要教的歌曲,让学生能够学得更好。

  四、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

  创新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还要注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育方法上创新,这个也同样重要。好的教育方法能够去吸引学生们对音乐课的兴趣,从而融入到课堂中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不同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改去原来那种教唱的方式,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去了解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去进行改变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还能更好地教好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提升音乐素养。最重要的一点是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在把教育方法变成多种多样的前提下,更加要重视创新和突破。从而让小学生真正的感受到音乐的奇妙。

  五、小学阶段开展创新音乐教育要保证创新思维的'始终贯穿

  之所以称之为创新教育,顾名思义是要能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拥有这些能力很重要,在对小学生的教育中应该抛弃原来的教育中禁锢学生思想的做法,不让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是不对的,现在有了创新教育,老师的思维方式也要进一步变化,要通过开展创新教育,让创新思维能够贯穿到整个教育中去,培养出有创造力,创新思维的人才。而在小学生的教育中,音乐正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把音乐教育和创新教育融合在一起,更加的合适,在音乐的教育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愉悦的心情,能够进入到音乐的角色中,去理解音乐的内容,激发音乐的兴趣,对音乐教育也是重要的。而小学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的主导,是音乐的引导者,所以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教师的本身素养和个人经验,技巧都应该达到一定的水平,甚至要时时刻刻的为自己充电,在音乐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整合后,对教师的要去也随之提升司机的素养,这样才能达到开展创新教育的要求。

  结束语

  在整个教育中,小学生的教育是让所有人所瞩目的,只有小学的教育教的好了,以后的教育才能有意义,在教育中引入创新教育,甚至在音乐教育上引入创新教育,是明智的。本文对创新教育引入到音乐教育中进行了讨论,值得人们深思。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xx,05:221.

  [2]李雪莲.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科技资讯,20xx,27:170-171.

  [3]吴洁.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音乐时空,20xx,21:183.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8

  一、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应用

  在学生兴趣培养方面的应用通过音乐多媒体手段,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有效激发。比如在学习音乐课程《赛马》的时候,音乐教师可以首先让会拉二胡的学生进行二胡演奏,演奏的就是《赛马》这个曲子,学生会全神贯注听这名学生演奏,等到演奏完成之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关图片展示,让小学生感受二胡演奏当中的音色,接着展示动画让小学生感受万马奔腾的感觉,同时播放《赛马》曲子,学生会融入到这种情境当中,产生很丰富的想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融入音乐当中并且理解音乐。

  另外在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进行小组教学,让各个小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相关音乐创作,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表达自己对《赛马》这首曲子的理解,这样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在书面文字知识教育当中的应用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的汉字相对少,特别是那些不爱好学习的`学生,要想记住歌词是比较难的,而音乐教学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实现屏幕投影教学,使得书面知识形象化,在提高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书面知识掌握能力。比如在学习关于鸟的课程时,教师可以根据歌词具体内容,进行相关动物和植物展示,通过多媒体把相关动物和植物展示出来然后再进行歌词教学,学生可以边看多媒体图片边记忆歌词,这样可以降低记忆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3.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方面的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根据音乐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比较强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书面基本内容描绘成一个个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方式可以让小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学习当中,把课程教学内容以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学生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这不仅利于学生理解音乐,还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和学习兴趣。

  二、总结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应用效果是比较好的,但在当前的多媒体小学音乐教学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展一系列多媒体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创新能力。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手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9

  “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的情感在体验中得以充分地调动。体验式教学灵活多变,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学习不同的音乐知识,体验不同音乐的丰富内涵,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结合教学实践,对“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作如下几方面探究。

  情景体验,促进理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让学生至身在音乐情景之中,感受音乐的内涵,促进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同时,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激发想象力,提升音乐的感悟能力与鉴赏能力,使体验式教学的独到之处得到诠释。比如,在执教《春天的脚步》第一单元时,让学生体验作品中“春天”所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的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春天的情景体验中,笔者首先给学生配乐朗诵了朱自清的散文诗《春》,在朗诵的同时,还通过多媒体播放春天的图片,并引导学生一起背诵,这样的音乐课堂就变成了春意融融的场所,在这样的情景体验下,学生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学生不仅因此喜欢上了这一单元的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憧憬。

  参与体验,强化感受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的渗透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情感因素也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从情感的层面引领学生去体验,当学生的情感真正与音乐融为一体时,才能深刻地理解音乐,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执教《游子吟》这首歌曲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笔者在导入环节给学生们播放了《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片段,然后给学生讲述了母爱的伟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在歌曲表演环节中,笔者让学生来模仿孟郊的母亲为将要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动作,在学生们演唱完之后,笔者提问:“在演唱的时候是不是想到了自己的勤劳善良的好妈妈?妈妈也是无私地爱着你们的,现在请两个同学来讲讲妈妈对你们的爱”。同学分享完后,笔者继续引导学生体验:前面唱得这首歌,我们体会到了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同学们也带着对自己母亲的爱,再次深情演唱吧,相信同学们的演唱会更有情感。学生们的参与体验,沉醉在了音乐情感的愉悦之情中,他们的情感一步步升华,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延伸体验,打破界限

  体验学习是学生和环境在交互作用中产生的,但是环境不可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的体验延伸到课堂之外。可以利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自由活动时间,让学生一起来唱唱刚刚学会的歌曲,表演一些歌舞,做一做音乐游戏的等,这样不仅缓解了学生课业学习产生的疲劳,增加了课间活动的趣味性,丰富了学生的课间生活,而且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如,让低年级学生跳集体舞《假如幸福拍拍手》,学生听着音乐手拉手围成圆圈,按节奏踏步、拍手、做动作,学生唱着、跳着,打造出一个更加精彩、灵动的课间活动。再如,在学习《小乌鸦爱妈妈》时,笔者不仅和学生一起欣赏音乐作品,同时还引导学生认识到,小动物都有感恩之心,自己也要和小乌鸦一样,爱妈妈,做一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通过延伸体验教学,让学生更加感受到音乐之美,激发了音乐学习的兴趣。

  创编体验,张扬个性

  创编体验是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内容,旨在强化学生音乐的综合能力。随着小学生音乐学习时间的增长,他们积累了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因此,可以结合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让学生体验音乐创编,唯有此,才能让学生打造出自己的音乐风格。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我们在学生的创编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情感,充分地融入到作品中去,为其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雁儿飞》时,笔者先给学生们播放音乐,让学生通过认真地聆听激发音乐情感和想象,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自己从音乐中想象出来的大雁飞的'情景。学生对这种自由发挥的描述,表现的争先恐后,有的学生说,大雁飞的时候排成人字形,有的学生说,大雁飞的时候是摆成一道曲线??笔者契机让学生创编动作,来模仿大雁飞的样子,并要求学生去思考,如何将大雁飞的动作融汇于歌曲的演唱?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编排,再让每个小组分别上台表演,学生对此热情高涨,每个小组的创编都各有精彩之处,学生的创编为这堂课的教学增添了活力。在创编体验中,学生们的音乐知识水平得以提高,促进了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

  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不仅是要求学生学会书本的知识,音乐背后知识的学习也是重点之一,学生只有对音乐产生了深刻的理解,才能去鉴赏音乐之美,提升音乐修养,获得艺术的共鸣。小学音乐的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张扬个性,实现自我,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解读音乐的真谛,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了音乐综合能力,从而构建了高效化的音乐课堂。因此,体验式教学是值得我们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应用的教学方法。相信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下,体验式音乐教学一定会成为音乐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0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在多年的研究和教育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音乐教育它是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但是传统音乐欣赏教育却又过分强调音乐本身教育的意义,却忽视了它审美意义的实现与重要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音乐欣赏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成为音乐的教育中不能缺少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把音乐欣赏教育重视起来,充分运用感受和鉴赏技巧,不偏重技巧训练,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拥有音乐欣赏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育效率呢?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其实我们都知道,音乐欣赏教育是通过音乐训练而逐渐养成小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让学生能够通过拥有听觉经历而积累经验,同时能够对音乐产生感受、想象、理解进而创造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教育来完成,首先音乐欣赏教育可以满足丰富学生内心世界的需求,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更加热爱,能够一步一步地接近音乐的世界;其次音乐欣赏教育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最后,音乐欣赏教育不但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独立欣赏、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康性格的形成。

  二、运用多样性的音乐欣赏教育方法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和审美的能力比较弱,如果老师不能将学生带人特定的音乐情景中,并且生动地讲解音乐作品,不能够让学生产生心理共鸣的话,那么学生很可能失去对于音乐的热爱,也有可能会影响学生以后的音乐发展。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教师的正确引导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音乐欣赏教育效率的重要方法。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尽量运用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如动画、影视等教育方法,让孩子们通过视觉效果感受乐曲的情感,而不是要机械简要的教学法。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拥有律动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内在的情感和特点,更好地了解乐曲风格;教师还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运用音乐游戏来活跃学生气氛,使同学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这些方法最终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怀。

  三、运用启发式教育来提高音乐欣赏教育效率

  音乐欣赏教育的过程就是音乐教师不断地启发学生去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内涵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老师应该不断地启迪同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拥有感受、审美、想象、理解进而创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但是启发式教育方法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首先,教师必须拥有非常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启发式教育的对象小学生来说,教师还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整体情况,包括音乐水平、文化素质、性格特点、学习情况以及心理健康情况,等等。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学生各方面的信息,那么启发式教育效果也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就应该和学生深入接触,与学生交朋友,体会他们的感受,并且不断地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世界。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想法和态度也会影响音乐欣赏教育的效果。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每一个接受音乐欣赏教育的小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在课堂上主动地与老师交流,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感受音乐的魅力,课后主动复习,慢慢培养音乐的耳朵。

  四、提高通过音乐欣赏与自身情感交流的能力

  音乐可以说是通过感受声音不断地激发内心情绪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声音的过程,它既包括学生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没有什么社会体验和经历,而且知识缺乏,他们可能没办法体会到音乐的本质内涵。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注意到小学生心理变化、内心情绪反应,同时不断引导小学生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情绪,能够更好地对音乐产生感受、想象、理解进而创造的能力。而学生则应该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全身心地投入到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由于小学生处于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教师适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具体而明确的情感启发和引导十分重要。综上所述,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家长更应该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音乐欣赏教育更是突出了它的重要性,音乐欣赏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其它科目例如数学、语文,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音乐的机会,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并且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不断地启发和引导,让小学生的生活充满音乐,也让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智慧,能够让小学生茁壮成长。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伴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步伐,小学音乐教学也在进行改革。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承担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责任,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更好地对音乐进行感知理解以及创造,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素养;策略探究

  音乐对小学生情操的陶冶以及人格的养成所起到的作用,是怎么夸张也不为过的。早在先秦,孔子就将其作为六艺之一,而荀子则专写《乐论》,其中说到:“礼别异,乐合同。”礼与乐(le)互补,竟可以实现儒家的王者之道。荀子说的“乐”(le)虽不等同于音乐,但也是以音乐为核心的。我国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xx)》也提出:“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可惜的是,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小学教学还是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音乐教学在各学科教学中并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小学音乐的教学,要实现“课标”要求,还任重道远。笔者仅就自己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供大家批评。

  1根据学情情况,巧妙传授音乐知识

  笔者任教的学校因为是县城小学,许多孩子来自农村,在与孩子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就发现,很多家长会误以为音乐学习可以不用什么专门的歌唱、乐器、五线谱之类的知识,音乐需要的是像农村手把手的教。而我指出手把手的教里面不也在教知识吗,他们才恍然大悟。音乐学习中的音乐知识、技能掌握以及审美体验其实是互相依赖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也应该根据学龄情况,适当地教授音乐知识。也只有做到这个,小学生才能对音乐有初步的审美享受。如何才能让学生简单易学地记住音乐知识呢?笔者的感受就是,在最初上音乐课时要以生活为例,让小学生在模仿中去体验与感受。比如“音符时值”这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初学音乐的小学生是不可能去记住的。首先要告诉他们的是音是有长短的。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模仿自己的家长在不同的情境叫自己吃饭的音长,学生就会开心地记住了。还可以要学生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如猫、狗、牛、鸡这些农村中常见动物的叫声,其声音长短是很容易区别的。甚至是模仿同一动物不同状态的声音,如猫受到惊吓、慵懒、撒娇等不同状态的声音,其时长也有很大区别。这样的话,学生对声音的长短及所表达的情感的不同,就会有直接的感知,再进而解释简谱与五线谱为什么要加上拍号就容易让学生记住与运用了。

  2与学生做朋友,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音乐是一门交流的艺术,而我们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面对的群体是需要引导沟通的孩子,所以我们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应当多与学生交流,才能拉近教师、音乐、学生这三者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潜在的音乐情感,让他们对音乐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农村学生往往比较腼腆,不善于表现自己,觉得老师高高在上,不好接近,不想与老师分享自己内心实际感受。而教师作为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引导者,就应当创造机会主动找他们进行交流,跟他们谈音乐,谈家庭背景、生活、性格爱好、未来梦想等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才会感受到老师原来是这样一个跟我们这么贴心的人,如此,学生就会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音乐的教学,在音乐课堂上才能跟随老师一起唱一起跳,一起律动一起编创。同时,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当多注重平时音乐的学习,对音乐情节进行细致而丰富的讲解,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音乐作品,从而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自然就能随着教师的情感投入到音乐的学习当中去;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交流,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3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促进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教学环节的运用范围逐步扩大,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也成为学科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新的趋势。小学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和音乐素养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对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有效了解和调解,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效果,保障学生音乐思维的形成和拓展,保障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而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我在一年级《买菜》这一课的编创歌词的课件设计中,我根据低龄儿童的认知水平,下载孩子们认识的水果蔬菜图片,结合我自己录制的编创歌词演唱音频的插入,就给孩子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在这样的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教学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多的是获得了快乐的音乐体验。又如在三年级的《小骆驼》的课件制作中,我根据自己的'“用打击乐器参与体验”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我把铃鼓、三角铁、双响筒等乐器图片用各种不同的进入方式进入,在乐谱下方插入相应的乐器,这样一来,学生在观赏课件的同时,也能很快地记忆了乐器进入的顺序以及使用几个小节更换,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音乐欣赏课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素养。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增强对多媒体手段的应用,生动直观地为学生呈现音乐欣赏的相关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化和直观性地了解音乐形象,从而深刻地理解音乐内涵,从中增长见识和享受艺术,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自然而然地促进小学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如我在教学《京剧》时,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京剧的行当和表演手法,我上网搜索了多个京剧小视频,有动画版的,有现场版的等等,插入这些超链接,结合知识点的文字展示,学生既有兴趣,又能直观感知京剧的魅力。

  4提高音乐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音乐是情感体验的载体,音乐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和升华的过程。学生在倾听音乐的同时,还可以唤起想象与联想,产生情感共鸣并得到思想陶冶。优秀的音乐可以唤起人的内心深处的记忆,带领听众回顾童年的美好记忆,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笔者所在的湖南江永县是世界唯一女性文字女书的所在地,当地的很多妇女都会唱很多女书歌。这些女书歌的一部分在电影《雪花秘扇》里有所呈现。女书歌因为是用一些学生的“土话”歌唱的,我发现学生们能很轻而易举地分辨其中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而对一些女书歌中所包含的民俗进行讲解,学生们都能初步地聆听出音乐的节奏变化与高低起伏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带有民族性的音乐对小学生的情操陶冶、灵魂塑造、心灵净化往往更有效。因此教师要注意在音乐课堂中,多带领学生学习、欣赏既有民族性又富有高雅情趣的音乐,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贝多芬说过:“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理都具有更高的启示。”小学音乐教师只有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全身心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教学的意义。但是,每一节的音乐课又都是需要想出易于学生接受与喜爱的方法,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才是有益于学生的。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的快乐,音乐才能不断地启示他们未来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婷.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xx(S1).

  [2]刘明明.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大众文艺,20xx(16).

  [3]刘雄智.中小学音乐教育及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J].音乐时空,20xx(5).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2

  一、充分认识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

  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体验。但是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缺乏充分认识,传统音乐教学仍占重要地位,如过于重视传授音乐知识、进行乐谱、音符训练等,这有悖于新课标对音乐教育的要求,阻碍了对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要求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即将学生音乐审美体验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因此,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应适时转变音乐教育观念,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努力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在音乐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强调音乐基础知识学习,还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积极创新音乐教学形式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教学活动,它不但是对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知识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述音乐理论知识,应积极提高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局限于一种或两种教学方式,实际上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应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或者精选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课堂的活跃度等。小学音乐教学应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教育理念,不断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音乐教学形式,实现多样化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音乐体验。

  三、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对小学生特点的把握,相比之下大多数小学生因为年龄幼小而比较活泼好动,在做事情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不能保持很长时间,这种典型特点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把握并在教学工作实施中积极调动学生兴趣。教师必须明白,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就像干海绵遇到水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照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感受,让他们对音乐逐渐产生兴趣,在音乐中寻找快乐。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必须明白的一点是音乐并不是孤立的,它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的,让音乐与生活相融合,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单单是一门学科,它更是我们生活快乐的源泉,让音乐融入生活就是把快乐撒满生活的每个角落,此为音乐教学之真正本质。音乐教学是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的,利用各种方式都可以达到训练音乐节奏的目的。在欣赏舞蹈或者听动物的叫声时,这其中就会有非常强烈的节奏感,乐器的吹拉弹唱在不知不觉中就感染了人们的音乐神经,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放声高歌。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许许多多的动物,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叫声,教师可以从模仿动物的声音开始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年龄较小的学生往往会具有比较强的表现欲,他们很渴望在自己做到老师所树立的标准时得到肯定与鼓励,这种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有裨益。这种把音乐与趣味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方法使得课堂教学逐渐轻松愉悦起来。除此之外,家庭音乐与社会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比重也是不言而喻的。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学习时间最长的地方,二者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密不可分,它们是一个整体。让小学音乐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将会在更大程度上启发学生,家校的有爱活动在音乐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家长在平时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校生活,诸如和学生一起参加音乐活动,在特殊节日与孩子共同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音乐活动。

  四、结语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文化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国家强民强国的进程中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学校教育更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单单要让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相应的书本知识,更是要注重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教育,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学习发展,以人为本,将人文精神充分地体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正确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认清学生在教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尽快适应新时期小学音乐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3

  音乐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将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作为主要科目,而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被边缘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与此同时,社会对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小学音乐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出来。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近年来,源于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声势训练法越来越受到音乐教师的重视,因为它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和动作有效统一,使学生的律动感增强,从而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声势教学法的内涵

  声势即通过人体动作发出的响声,如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这一训练方法仅需要通过简单的身体动作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越预想的教学效果。它集演奏、动作、节奏等于一体,通过最原始的方式,用最直观的手段实现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并且以最自然的方式实现对学生身体协调性的训练,同时达到对学生沟通和合作能力等的综合训练,这种动作与音乐自然流畅完美结合的教学手法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二、声势训练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声势训练通过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的声音与音乐节奏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达到对学生的反应、节奏感和音乐创造力的培养。鉴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生理发展特点,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优势极为明显。首先,声势训练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萌芽时期,对世界的感知大多来源于对事物表面的认知,其理性思想并不成熟。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也仅因其能够愉悦心情或旋律美妙,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单纯对节奏、旋律的喜爱循序渐进地引导并带领学生共同探索音乐节奏与人体内在节奏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逐渐体会音乐的艺术魅力所在。其次,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身体的协调能力还不完善,通过声势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肢体协调性的训练,而且还能帮助他们用肢体语言将音乐的欢愉充分表现出来。最后,声势训练也是对小学生反应能力和创造力训练的有效方法。不同类型的音乐对不同个体的心理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在声势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与肢体动作有机结合,运用不同的肢体语言传达不同类型的音乐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敏捷的反应速度和一定的创造能力,从而进一步体会音乐与思想和情感的必然联系。

  三、声势训练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注重选择歌曲,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音乐教学中选用最多的教学素材就是儿歌,节奏欢快、律动性强的儿歌旋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在声势训练中,教师要充分发掘优质的儿歌资源,即能让学生闻声起舞,用肢体语言感知音乐的节奏感。声势训练法的第一步即歌曲的选择,也是教师需要着重关注的环节,一些节奏相对较慢的歌曲可能不适合激发小学生的节奏感,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其节奏感并不十分明显。因此,教师要选择学生耳熟能详、且节奏感强的歌曲。例如,教师可以以课本为蓝本,从中挑选素材,如《孙悟空打妖怪》这首歌谣,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师徒四人的身份排成一排进行现场表演,歌词加上相应的'动作、表情等,学生更能直观体会儿歌学习的趣味性。再如节奏感极强的《幸福拍手歌》,其中,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跺跺脚”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做起相应动作,自然而然地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通过模仿节奏,增强小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音乐教学中包含的专业知识繁杂,在诸多的教学环节中,音乐辨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要求学生在听到相应的音乐素材后及时给出如音阶、音符、节奏、旋律等基本要素。但是对小学生而言,音乐还停留在对内心表达的有效方式的层面,他们可能更习惯于跟着音乐手舞足蹈,根据心情随便哼唱,甚至自编自唱等,感性的音乐认知会让他们逐渐失去对音乐的兴趣,他们甚至会对枯燥、呆板的音乐课堂产生反感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声势教学法使学生逐渐感受音乐的特性,并通过由简到难的方式引导学生模仿节奏,逐步增强小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通过长时间的模仿,学生能够逐步将相对繁杂的音乐理论内化,形成自身独特的音乐学习感受。例如,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准备中可以为学生搜寻诸多来自生活及大自然中的声音让学生辨识,如雨滴的声音、鸟鸣、敲击物体的声音等,让学生在辨识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在此过程中逐渐掌握其中的节奏感,并在参与实践中逐步提高对音乐尝试的理解能力。通过教学游戏,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游戏教学法是小学生最偏爱的教学方式,欢快、活跃的教学气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声势教学法刚好与游戏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如利用拍手、跺脚、捻指等方式同时适用于两种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接龙的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节奏模仿,从而有效摆脱传统音乐教学中以听唱为主的单调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接龙游戏增强了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再如,在“音乐探宝”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都调动起来,参与到游戏中,为学生创设动态的学习情境:首先,利用音频设备播放火车前进的声音,将全班学生都带到音乐探宝的“小火车”上,并让学生模拟火车前进的动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播放《北京喜讯传边寨》《新疆是个好地方》等音乐片段,学生边唱边跳,“小火车”随即进入下一条隧道,学生可以一起以拍手或跺脚的形式表达洞门打开,并在洞里寻到宝盒,宝盒里同样也是节奏感极强的儿歌。在这样欢愉的游戏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在游戏、模仿、演唱中尽情感受音乐带来的欢乐。

  总而言之,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音乐的学习将贯穿于教育阶段的始末,同时音乐作为一种有声的工具,能够以不同的旋律适时地、恰到好处地表达人们不同的心境、情绪。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小学音乐教学更加容易,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愉悦,同时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和心绪,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4

  摘要: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 ;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 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 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 方法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 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二、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

  三、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

  四、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 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 衣,我也来。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 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 抽象思维。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 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 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 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六、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 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高。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竖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 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七、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 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 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 ”,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视唱法” ,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

  八、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 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 。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的重要前提。

  先轻轻地唱,边唱自己声部,边听另一声部,注意把握音高。反复练习几遍以后,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 记在脑子里了,再唱别的曲子就不难了。

  九、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 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 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 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 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 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 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 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4.不断学习音乐理论,不断提高自己弹、唱、跳、谱(谱曲)、编(编舞)的技能技巧,因为“熟能”才 能“生巧”。

  以上这些,仅供小学音乐教育同行们参考。希望能通过我的“抛砖”,能引出更多的“玉”来,让我们小 学音乐教学法这块百花园能开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鲜花来!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5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启蒙时期,对于音乐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儿歌的朗朗上口记忆上,只能单纯的哼唱出音乐的外在表现,对于音乐内里的情感或是歌词含义、曲调背景、韵律规律等皆是一无所知,且音乐除了字面上的歌词尚且能够让学生理解外,对于音乐情境的感悟,抽象的思维延伸,这些均让年纪较小的学生感到力不从心,一味的牵引、推动,都不能真正意义上让学生领会音乐的底蕴,那么小学的音乐教育就应推陈出新,摒弃传统音乐课堂上单向化的授课模式,糅合图谱进行教育,绘制出音乐殿堂在头脑构造中的大致模型,让学生能够切实的“看到”音乐原本的样子,由此发散思维,获得乐感的循序进步。

  关键词:小学音乐;图谱教学;认识与实践;初探

  音乐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小学课堂上具备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小学教育内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如何创新教学策略,以丰富的音乐元素改变沉闷的教学环境,以此达到全面素质的教育目的,是目前小学教师应关注的问题,在音乐教学中,同样应以学生的喜好出发,以通俗易懂的音乐图谱融入,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小学音乐教师应正确认知音乐图谱,充分发挥出图谱的作用,以有效的课堂实践,让学生直观化感知音乐多元兴致的美妙,徜徉在音乐的趣味图谱中,深度理解音乐,牢固记忆激发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小学生都能学好音乐,享受音乐。

  一、图谱教学在节奏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音乐中诸多抽象的内容,让小学生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传统课堂上滔滔不绝的口头讲授难以将一些原本存在性质较为特殊的元素,透彻的讲述清楚,其反复错乱的内里结构更加制约学生音乐的娱乐性,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因此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的音乐课堂干脆将音乐节奏这样无法阐明的知识点略过,节奏的把控全凭学生自我感受[1],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常会发生“漏拍”、“不着调”的情况,究其根本是学生对于节奏的认知太少,教师的节奏训练意识不足,在现阶段音乐教育的推陈出新下,图谱可从根源上解决节奏不好传递的弊病,让学生从对音乐节奏的模糊轮廓向清晰化转变,逐步摸索到音乐节奏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在节奏演奏下的创新思考提供契机。例如,教学“快乐的嚓嚓嚓”时,音乐的节奏较为欢快,教师可选择利用“笑脸”来代替原本的节奏音符,越是到高亢的节奏时,笑脸表现的幅度越大,学生也跟随教师的笑脸变化“做鬼脸”较为平缓的部分嘴巴的表示为“-”字型,而节奏上扬后,逐渐将“-”字向两边拉扯,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笑脸甚至逐渐变为“v”字型,此时的学生也仿照教师的节奏图谱,使劲地挤弄眉眼,看起来憨态可掬,看着学生之间互相变化的脸型,纷纷哄堂大笑起来,大家对节奏的演变议论纷纷,自然而然的打破了课堂的沉闷性[2],到了下一阶段的节奏标注,还未等教师开口,已经有聪慧的学生根据前期的规律表达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甚至表示,如果不用笑脸答题“快乐(节奏)的变化”,那么可以用肢体语言的图谱展示吗?此时教师可安排有美术天分的学生上台来自主画一画,或者在他人的思维指控下,画出相应的节奏变动符号,原本呆坐在课堂上的学生,从被动的求知状态走上主动思考的舞台,在短时间内,从音乐的基础掌握到创新思考,极大地提高了音乐的教学质量,一些学生天马行空的思路常令教师叹为观止,在不受束缚的自由发挥空间下,学生对于旋律有了整体的认知且能够自主创造旋律,牢记旋律,由图谱的演示寓教于乐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图谱教学在旋律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古有“绕梁三日而不绝”的描述,是对音乐旋律最大程度的向往与渴求,我们常用“优美”来形容音乐的旋律,实则是在多样化的旋律之下,善于遣词造句的人们也没有了发挥的余地,旋律能够带领学生走进不一样的音乐世界,虽然我们端坐于课堂的狭隘空间中,但这并不影响旋律为引,创设出虚拟的情境意境,潜移默化的升华听者的情感认知[3],我们从旋律中感受到了什么?那虚拟而又无垠的思维空间在旋律的.包裹中衍生了什么?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在脑海中构造的旋律形式也呈现了差异,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旋律无非听一个新奇,学生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那首歌更好听、那首歌比较好唱。”对于旋律的理解实在浅薄,音乐教师可利用“曲线图谱”的方式画出高低音中不同的旋律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旋律想象。例如,教学“绿色的祖国”时,全曲节奏规整,旋律以小跳、级进为主,乐句与乐句的连接有时出现四度跳进,使整首歌曲颇具有进行曲风格。教师可想象旋律是一个疾驶的车子,在学生对旋律的认知不深的情况下,也可以用这种类比的方式具体化旋律的演变,在平稳的车道上匀速行驶、恣意盎然,忽然高潮迭起,车速快了起来,最终即将到达终点时,车速又开始逐渐减慢,安全收尾,以曲线的“山峰状”坡度冲击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这就是旋律。”这样跟随“山坡”的起伏来指引学生的音调,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图谱教学在歌曲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歌曲是小学音乐中关键的学习要素,唱歌对于新鲜感较为强烈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童趣的活动,但音乐课上学生的情绪低迷,这两种看似矛盾实则真实存在的课堂问题,已经成为了音乐变革路上的阻碍[4]。教师可结合图谱让学生展开音乐的练习,无论是颜色的突出,还是情节的多彩,都会让学生在音乐中重新激发热情。例如,教学“划船歌”时,将歌词抄录到黑板上,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划船”的近况,蓝色表示划船的舒缓惬意、黄色表示划船的奋起赶路,红色表示海浪的翻涌激进。在整段旋律中,将表现小船在湖面上起伏比较大的乐句上,以小船被海浪顶起的图谱演示其情境,小船由远处慢慢地向我们划来,唱歌的声音力度也随之增强,那么图谱就可以由远及近的先画出小船远远的一个轮廓、继而显露出船头、然后整个小船映入眼帘,明细的暗示学生,整个音乐的变化衔接,将音乐划分为几个模块,学生的感受更为直观,唱歌时能够在不同的区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另外,还可以利用图谱的辅助记忆歌词。小学生在音乐学习时,首先要记忆歌词,继而在基础歌词的牢固掌握下,才能进行思维的发散。例如,教学“采莲谣”时,歌词以“采莲前”、“采莲中”、“采莲后”三部分铺陈,教师可让学生分为小组演唱,采莲前图谱展示“船儿悠悠湖心荡、小小蜻蜓也恋花”的元素,让学生身临其境般置身于采莲的环境当中,采莲中图谱展示“采莲船儿桨戏水、荷花丛中穿梭忙”的情境,学生仿若闻到了莲花的香气,唱歌时自然地流露出一种采到莲花的满足感,采莲后图谱展示“摘片荷叶戴头上,晚归路上遮夕阳”的情境,学生此时手舞足蹈,将帽子带在头顶,俨然已经沉浸在音乐的美妙韵律中了,不再是单纯的背诵,而是亲身的体验“采莲”的过程,学生的记忆犹新,情感也更为充沛。

  四、图谱教学在欣赏方面的认识与实践

  音乐欣赏是一种享受,在美不胜收的音乐氤氲中,教师可利用图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面的了解欣赏的内容,“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的带有认知的奠基去感知音乐、畅想音乐、全身心浸泡在音乐的海洋中,无法自拔[5]。例如,教学“童声里的中国”时,教师可以跟随音乐的变化,让学生一边歌唱一边在黑板上画出中国的国徽、国旗等标志,潜移默化的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比如,教学“踩花山”时,教师画出心中的花山模样并让学生参与图谱的制作,有的学生表示花山上有蝴蝶飞舞,有的学生表示花山上有五颜六色的小鸟在鸣叫,有的学生表示花山上有采花的孩子奔跑。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按照学生的描述填充图谱的空缺,学生的思维瞬间向奔涌的泉水一般活灵活现,看到教师乐此不疲地将自己对音乐的想象具体地描述出来,不停地闪现智慧的火花,受到这种无言的认可激励,学生的课堂表现热情空前高涨,随之教师可指引学生利用肢体语言表示蝴蝶飞舞等想法,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图谱创造,获得音乐独立的欣赏能力。五、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化模式,在图谱的从旁辅助下,让学生调动身心感知音乐,积极踊跃地参与音乐课堂互动,在音乐中发展想象思维、拓展认知空间,为素质教育提供推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莉:图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xx年第24期第245页。

  [2]陈少群:论图谱教学在农村小学音乐活动中的引领作用[J],小作家选刊,20xx年第16期。

  [3]王粲:小学音乐图谱教学的尝试与探索[J],文理导航旬刊,20xx年第4期第75页。

  [4]朱瑜:图谱相生:小学音乐教学的应有法则[J],江苏教育,20xx年第9期第73-74页。

  [5]郑燕玲:例谈图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名师在线,20xx年第7期。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06-28

有关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04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经典15篇】06-29

音乐教学论文06-12

音乐教学论文08-10

有关小学音乐教学论文(6篇)11-05

[精华]音乐教学论文06-12

音乐教学论文(精华)06-12

(精品)音乐教学论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