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29 14:06:28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篇【经典】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篇【经典】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探索并实践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想学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小培养学生对于数学这一学科的兴趣以及积极性,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想学会学,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然要求。本文立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分析了几点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学生从接受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通过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让学生均衡发展。

  一、改变教学模式

  在新形势下,教师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改变陈旧老套的教学模式,例如一贯的板书教学、死板僵硬的教学制度等,把“灌输式教学”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以老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需求去教学,而不是反复强调教师个人认为重要的知识,实际上学生对此类知识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师应合理地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如PPT、塑料模具等,让学生通过多感官接触、感受并学习数学知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容易让学生记忆知识。例如,在学习《时、分、秒》一课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PPT课件或者找一小段视频显示时、分、秒的由来,从地球、月球到太阳的逐步循环轨迹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时、分、秒甚至年、月、日的由来,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奇妙性与准确性。教师还可以利用塑料钟表教学模具让学生自主调试摆弄,通过自主动手让学生深刻地感悟这一知识,教师还可以指定某一时间让学生进行调试,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其间的转换关系。

  二、合理设置问题

  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出疑问,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想学并且会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善于、适度、适时提问,在提问中引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思考,让学生发散思维、开拓思维,通过自主找寻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想学、会学。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应注意层次性,合理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掌握情况提出对应各个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这几个面相同吗?你身边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吗?它们的面积怎么计算?它们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这样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积木,让学生动手搭建某一图形,在学生搭建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帮助给出合理的建议,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搭建工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帮助学生直观接触长方体与正方体,甚至学会组建立方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一个自信专注的心理状态学习知识。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也让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与丰富多彩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打破学生对于数学的抵触心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利用亲和的语气以及游戏、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可能性》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抛硬币找到出现正或反面的概率,教师还可以事先准备一个装有三个红球一个白球的袋子让学生随机抽取,通过多次抽取计算摸出红球的概率以及摸出白球的概率,让学生利用统计的概念,最后教师教一种科学合理的做法。通过让学生做游戏,让学生了解并学到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并融入到生活中的一些计算上。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师通过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合理设置问题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探索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学会学,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树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及深入,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贴近生活,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这样促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以及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数学成绩,本文主要是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

  当前我国的数学教育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融入更多的生活化的元素,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主要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并且提出了应用生活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1生活化的教学含义以及必要性

  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在生活化的背景之下开展各种教学互动活动,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数学课程比较复杂以及抽象,如果单纯讲解十分枯燥。另一方面,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在课堂上上课容易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一旦学生不理解数学知识之后就很容易产生厌恶情绪,最终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信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模式,这是十分必要的。

  2小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的过程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和生活接近,促使数学课程生动有趣。第二,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被动听讲,课堂的气氛过于死板,这样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进行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其中,数学课程的主要特点就是实用性以及灵活性,通过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更好,而且可以让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之中。

  3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教学场景设置缺乏合理性

  场景的设置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教学过程中经常采取的有效方式,通过引入常见的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开发,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只是将知识单纯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听讲,没有调动学生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整体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3.2教学的内容缺乏合理性

  在小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选择和学生生活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前的数学教材不结合实际情况,比如,在图形变换这节内容之中,教材中有一页是画了很多生活化的图片,比如,摩天轮、滑梯等,但是,这些图片对于城市的小学生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农村小朋友就显得相当陌生,对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内容。

  3.3缺乏对课外教学活动的重视

  当前的中国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目前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基本还是脱离不了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之下,学生普遍感受到压力很大,学生通常是在学校学习,学校已经把课程安排得满满的,学生压力过大就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压力,其中,校方应当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的知识可以学以致用。

  4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之中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

  4.1教学内容应当生活化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生活当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入到小学的数学课堂,促使整个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上加入生活化的情景,学生就可以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2教学过程应当生活化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应当营造和谐以及活跃的气氛,创设良好以及轻松的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之上应当融入生活化的情境,从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3课外活动应当生活化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尤其应当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能力进行培养,其中,小学生可以经过一些课堂上的练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生活当中其实很多地方有数学的影子,教师应当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运用学过的知识将这些问题加以解决。

  5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教学场景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的内容缺乏合理性、缺乏对课外教学活动的重视。对此,教学内容应当生活化、教学过程应当生活化以及课外活动应当生活化。

  参考文献:

  [1]白雪.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小学数学教学途径[J].新西部(理论版),20xx(22):171,167.

  [2]初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途径和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25):124~125.

  [3]张静华.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xx(12):144.

  [4]杜长敏.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xx(24):14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

  摘要: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教学中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评价应该充满激励、关怀、导向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无声的评价

  谈起课堂教学评价,我马上就想起了一件事。那一次我在讲一道数学题,当我讲过之后,有一个学生问我,“老师,这道题这样做行吗?”我看了看那道题的另一种解法,没多想,随口说了声:“也行。”这时,本来挺高兴的那个学生,一下子蔫了。而且还小声说了一句:“怎么是也行,就是行”,这时我才意识到刚才说“也行”时,语气不够肯定,打击了那位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换成:“行,你真聪明!”效果会截然不同,这件事一直都影响着我,促使我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字斟句酌。下面我就对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多样性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一)教师的评价还要有艺术性

  说到艺术性,使我想起一则小幽默:余先生和几位朋友去一家饭店吃饭,服务员很热情地上前问道:“几位要饭吗?”众人一愣,余先生很幽默地反问:“女士,我们很像洪七公吗?”余先生这句话很机智,也很艺术,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比如,你已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子汉,能大声地把这个问题再说一遍嘛?你的想法,思路都很新奇,同学们都想听,你能给大家讲讲吗?再比如,你真聪明,如果你写的字像你一样漂亮,那就太棒了!你回答的与众不同,老师和同学都很佩服你!你回答的问题老师听明白了,你能再说慢些,让同学都听明白吗?……像这些评语就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让人听起来很舒心,比起那些讽刺、挖苦语言岂不是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的评价要有爱心

  有一次,听我们学校一位数学教师的公开课,教师提了一个问题(树上有几只小鸟?),有一个小男孩手举得特别高,都快举到教师脸上啦,于是教师让他回答,他声音特别大,“树下有6只小蚂蚁”,话音一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是啊,错得也太离谱了,要在平时有些教师肯定会狠狠地批评这个学生,以解心头之恨。可是,这位教师很平静,依旧带着笑容,充满爱意地看着这位学生说:“刚才手举得那么高,有积极性,很好。不过,你知道同学们笑什么吗?”生回答:“老师,我错了。”教师:“怎么错了?”生:“不知道。”教师:“你自己问问同学,怎么错了。”生:“老师,我知道了,我以后会认真听课。教师:“知错能改还是个好孩子,老师相信你。”教师对小男孩说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亲切感,使学生信服他。后来,这个学生坐得端端正正,听课非常用心,一直坚持到下课。这不就是爱心评价的作用吗?曾经有人说,杰出的人物之所以杰出,是因为其巨大的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部分学生的落后是暂时的,是因为其潜能没能得到很好的开发。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应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宽容善待每一位学生,不要在学生失败时去批评他们,而是要在他们取得成功时去评价他们,评价的语言要有激发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契机,及时鼓励评价,使评价能真正地起到作用。

  二、学生的.自我评价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较多的是由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以及学生课堂上参与学习活动的各种表现等。在更多的情况下,教师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长期地由教师进行“裁判”,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能力。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更要重视学生对自己学习活动的反思和自我评价,如:现在你可以自己来判断一下,自己原来的猜测对吗?如果有错,是什么地方错了?你觉得自己这种解法能让别人信服吗?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我们数学课堂上,有小教师讲解这一环节,讲完以后还有自我评价这一环节,如:哪里讲得清楚,哪里讲得不清楚,声音大了还是小了,讲课时哪些同学听了,哪些同学没听等等。通过讲析和自评,小教师成长得很快,听过我们课的教师都说:“现在的学生太厉害了,真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思考,还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反思,去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善于认识自己的各种需求。

  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在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某个学生所表现出的包括合作的态度等素质,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发言权。因此,学生之间的互评也不可忽视。比如,我在讲“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设立了这样一个环节“你说,我说,大家说”,给学生创造一个互评的机会。先分成六个组,每人画三个对称图形,先在小组内评出画得最好的!再在全班之内评出最好的,最后把优秀作品贴在黑板上,再评好在什么地方?就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学效果特别好,每个学生都能在大家的帮助下工整地画出三个对称图形,而且有的学生还画出了像蝴蝶、蜻蜓、树之类的美丽图案。我们现在数学课堂上是小组教学,小组教学最有利于互相评价,如:小组中第一个写好作业的学生,就可以去帮助其他学生,检查其他学生的作业,告诉他们对了还是错了,错哪里了,包括字写得不工整,答语写得不完整等等,像这些是可以互相的,你检查我的,我检查你的,有时候会因为一道题而争执不下,这时候可以找一号组长评判,一号组长很厉害的,就是一个小教师,当然了,也可以找教师最后评判。通过这样的互评,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空间,都在进步。

  四、无声的评价

  评价语言不止局限于有声语言,多样的无声语言更具魅力。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当一个胆小的学生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小,这时,教师一个真诚的、鼓励的眼神就会给他勇气,也许就这一个眼神会使这位学生终身受益,再也不胆小;还有,看到学生传小纸条,不如轻轻走下去,轻叩一下课桌面,然后,拿起小纸条,悄悄装进兜里,此时,教室依旧风平浪静,比教师大声批评的效果要好很多;再有当学生表现特别好时,教师面带肯定的笑容、投向赞许的眼光,同时竖起大拇指,此时,是不是无声胜有声呢?总之,课堂教学少不了评价,没有评价的课堂是干燥的、无趣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要多样化,利用好课堂评价,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不光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鼓励下,自我的反思下,同学的激励下不断进步、成长。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4

  学法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学法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对学习规律的科学认识。因此,用素质教育的学习观分析学生正确学法的形成和发展,用素质教育的教学观探索和创造学法指导的策略和艺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切实加强对学法的指导和研究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呼唤。

  我们黄瓜山小学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学校,由于靠近城区,相当一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外流,再加上学生的家庭整体素质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管理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导,对孩子的个性发展缺少持之以恒的有效关注,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缺少一种深厚的动力输出。目前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不仅基础知识差,而且学习习惯、方法更差,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从小由于农村所处环境的影响,有很多学生是留 守儿童,因而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加之附近工厂的污染,出现了不少痴呆低智商的学生。归结起来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主要有:大量的学生没有上进心,没有自尊感,厌学严重;对于自己在作业中出现错误的知识点,宁愿抄写数遍也没有主动寻求“为什么”的意识,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现象严重。

  2、学生的学习行为问题。主要有:

  (1)课前:不会组织调控学习活动,没有制订学习计划的习惯,大部分学生还不会制订学习计划;依赖老师,习惯于等着老师讲解分析,没有预习的习惯。

  (2)课堂:“等”(学习上的自主性缺乏,只等老师把书教)的现象严重。听课效率低,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开小差,甚至有长时间发呆的现象;自由随意,没有老师的.允许也会随心地和旁边同学讲话讨论;习惯于被动听讲,而缺乏主动求知;做题时不求解题的方法而只是愿意按照老师分析的某一思路去解题。“欺”(自欺欺人,不求甚解,把一时的听懂当作全部的理解)的现象较普遍。题目稍有变化,就无法完成,理解应用能力严重缺乏。

  (3)课后:“拖”(没有家长或教师的严厉督促,作业总是要拖拉、或者等抄)。不善于温故而知新,甚至没有复习的习惯;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过程,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意识;作业完成的质量差,抄袭作业严重;老师布置的口头或阅读作业更是弄虚作假、敷衍应付,缺乏定期归纳小结习惯,甚至不知如何进行知识归纳、联系和总结;不愿也不会看书;不能正确地使用工具书,也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惧”(害怕被问和问人),不能发现问题,更极少向同学和教师请教问题;上课只带着耳朵听,被动接受,没有自己的见解,思维不活跃。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教”、不“重学”,只“重教法研究”,不“重学法研究”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质量,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桎梏,也严重地影响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给学生终身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国内外教育专家关于“青少年的发展将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重要论断早就阐明了对青少年开展有效的帮助或指导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开展小学数学学法指导,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通过研究和初步实践,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一、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好的学法形成

  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法”,好的教学过程中能体现学法,能引导学生探索掌握知识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入手,深钻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创设各种情景。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布置各种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学习新知识,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巩固新知识,在展示任务成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教师应不断变换课型和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有效注意。交际课多给学生创造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身临其境;生活实践课让学生学会捕捉信息、检索信息;经验交流课鼓励学生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和借鉴。事实证明:只要课堂教学有吸引力,学生就能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也就会知难而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进而转化为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促进好的学法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而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中小学阶段,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只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培养,才能实现学法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品格,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要注意指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控制学习情绪,排除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障碍等。要和学生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关系,坚持真诚、信任、平等原则与学生相处,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法。

  三、认真研究学习规律,加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

  人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是:首先是数学语言环境的影响与数学语言材料的输入,然后是大脑中解决数学问题规则的内化生成,最后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除了好的语言环境外,后几个方面都是大脑中自然发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并积极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听课的专注能力;在纷繁错综的语言现象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能力;强调认知规律,运用联想、区别归类、记忆法则和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创设新的语言情景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运用知识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但是在不同的学习时期,学生学习规律不同,指导方法应及时、具体、有针对性、启发性。

  我在教学中还注意到:有的学生虽然很勤奋,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何在?经过调查发现,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指点学法,成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常常会要求学生在课前要作好预习、在课后要及时复习。但是,预习什么,复习什么,怎样复习才是最有效的?学生往往知之甚少,认为预习就是看看书,走马观花;复习就是做做题,完成了事。我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他们指点不同的学习方法,如三分钟闭目回想法、自问自答法、联想法、对比法、系统法、规律法、即景法等等。只有 学生掌握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加强具体环节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 、 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1)细读:通过细读把握该课的主要内容;(2)自我“质疑”:在预习中或多或少总会有“拦路虎”,应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自已借助于以前学过的知识、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设法加以解决;做好预习笔记,对于难于理解的内容做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通过预习的指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 听、说、算、编技能的指导

  听:要过好语言关,听懂老师说的话;在听的过程中要认真听、快速联想;要善于跨越障碍,整体理解。

  说:愿意讲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乐于让别人纠正自己的错误;要准备有条理、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尽量创造机会,多说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多说为什么?设法使学生接着老师的引导,把解题思路继续下去说下去。

  读:有经常性的阅读计划;整体理解短文,会抓住主题句,分析数学信息,找到合适的解题的方法;注意总结阅读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会抓住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编:根据题目要求,会改编应用题;能结合生活实际,自己学会新编写应用题,并会解答。

  3 、课后复习的指导

  法国哲学家狄慈根有句名言:“重复是学习之母”。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科书,结合笔记的重点和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和方法,运用类比、记忆、联想记忆和直观记忆、掌握重点的知识以及解题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作业。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教学或学期总结时,可以指导学生“三看”:看教科书、看笔记、看单元要点,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的知识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之间的关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性地做一些各种类型的题目,通过做题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形式

  指导形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总体上有三种形式

  1、讲授式: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所谓课程式主要是通过课堂传授来实现;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定期举行一次,着重介绍“怎样听好课”、“如何记笔记”等。小学阶段主要是采用课程式。

  2、交流式:利用课余时间,采取师生对话、学生交谈等形式,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这种形式学生乐于接受,心情愉快,气氛活跃,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

  3、辅导及谈话的方式。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咨询,尤其是对学困生更应特别关注,对他们既辅导知识,又辅导方法,努力帮助他们学好,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形成优良的素质,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比学会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

  摘要:新课标改革之后,要求教师上课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介绍什么是体验式学习及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数学教学;应用效果

  随着新课标在全日制教育中的逐步实施,教师日渐认识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学校教师和教育领导一致认为体验式学习对学生主动学习有很大帮助,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信地学习,学习兴趣被激发。体验式学习一方面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能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正是新课标的要求,是现代教育中值得学习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1。什么是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主要是在教师授课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凭借自己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参加实践活动的方式将教师在课堂上教的知识点反复巩固练习,每位学生得出自己的总结和反思。体验式学习有四个特点:第一情境性,虽然小学数学理论知识很少,但是知识点比较难,教师教学的时候应当注重创设情境,一个丰富和真实的情境能够有好的预期结果。学生在丰富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会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点。第二亲历性,学生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全程参与,是体验式教学的前提条件。学习理论之后,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实践性,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主动参与其中,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第四情感性,传统学习重视的是教师的传道授业,学生被动接受,体验式学习重视的是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感情培养,尊重学生情感表达。

  2。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2。1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外界一点动静都会引起小学生的注意,上课很难注意力集中,小学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书本上知识点比较繁杂,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无味,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小学生由于年龄太小,思维能力不强,遇到难题容易退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对学习的'知识点不能很好地掌握。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进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通过创建学习情境,如给学生钱让学生去商店买文具,通过买文具的数量和价格学习简单的加减乘除,这样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实践中提高积极性。

  2。2探究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重要内容,小学教材随之发上变化,在探究性教学中应用到体验式学习。学习完每一章基本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小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对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主动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有一道探究问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固定一个被减数,然后使用十几减这个被减数,小组学生计算答案并分析总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处于主动状态,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不停思考、验证、探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

  2。3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不断进行行动是思维不断发展的前提,是实践经验的结果,也就是说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实践进行巩固和完善,因此,要加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例如学习圆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画一个圆,然后剪切下来进行折叠,在折叠实践中认识到圆的半径、直径、圆的周长,在这种实践教学中,学生能迅速掌握学习的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3。结语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很有成效,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重视实践,将教师教学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深学习印象,便于记住课本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项仲萍。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版),20xx(22):42。

  [2]刘芳。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xx(4):206。

  [3]曾艳妮,陈兰,邢婧,等。“体验式学习”理论下的“数学思想与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5):185—186,19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6

  摘要:中国5000年的历史,在数学这方面可谓是成就颇多,积累颇深。中国人的数学计算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数学教育就此止步。而且自古的先贤也不断的告诉我们反思对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将探究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反思教学。

  关键词:反思教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

  一、什么是反思教学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由此可见,教育的重要性。那么,何为教育?教育是指一种社会活动,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什么又是数学教学呢?数学教学是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进行探索和思考的能力。数学教育又应用于什么地方呢?数学王子高斯曾说:“数学是科学的女王。”伽利略也说过:“只有用数学才能参透大自然这本神秘的书籍。”可见数学在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中所占的地位是如此之高。除此之外,数学与哲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学、文学、历史学等门类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数学不仅仅只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普遍应用的学科。而反思对数学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从理论上来说,数学反思教学就是数学教师以自己的社会活动为对象,积累经验并进行反思,然后凭此为依据,对自己行为活动和社会活动进行判断,判断是否进行改变,以调好效率。从现实的意义来讲,反思教学分为三大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的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

  二、数学反思教学的意义

  数学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数学思维的培养。简单的说,学习数学的过程,学生要善于探索和思考。只有在不断探索与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才会不断的汲取到新的知识,不断的使思维受到锻炼。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主要应用到怎样的能力呢?一是自学能力,二是知识摄取的能力,三是接受能力,四是独立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这四点。而我们为什么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学呢?迄今为止,各个学校教师所进行的都是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中施行的都是针对于各种考卷的固定思维。这样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所以,反思教学的施行就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解放学生的思维,尽力地培养出其自学能力,知识摄取的能力,接受能力和独立的思维能力。

  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学

  我们知道的有三种反思教学。首先就是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实践之前进行深刻的反思,对其应该达到的效果进行预估。其次就是在进行社会活动的实践中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和达到的各种效果,过程中的各种细节进行不断的反思。再者就是对前面的两种反思进行汇总和总结。数学教学既然是为了最大可能的解放学生思维,培养其各种能力。那么,反思教学的对象就应该是以此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数学的反思教学呢?第一,我们应该有选择的摒弃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虽然应试教育很大程度的禁锢了我们的思维,但是并非毫不可取。所以,我们应该摒弃的是应试教育中为应付考卷而固定的思维模式,然后进行创新与改革。比如在数学方面,就进行开拓式的思维教育。设计不同的问题,诱导学生进行思考,发散思维。第二,应试教学的根本在于教师。学生的能力各有不同,而尽可能的收集各方面的情报,了解学生的信息,对问题情景行成框架,以便进行社会实践,这是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学的根本。显而易见的,数学的学习过程总是建立在对于知识的学习上。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旧知识学习之上,而新知识的领悟也建立在旧知识的`了解之上。所以,学生的自学能力,知识的摄取能力和接受能力就格外重要。然而,各个学生的能力都有所不同,收集详细的信息,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并对自己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就十分重要。简而言之,反思教育就是“经验+反思=全面进步”。所以,仅仅只是了解足够的情报,及时对社会实践活动做出调整并不足够,还应进行三种反思。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较好的进行反思教学。数学是各学科的基础,在生活的各方面广泛应用。因此数学教学十分的重要。而小学是数学教学的初级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无限的可能。在这个阶段,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成长,也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培养出很好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那么,在这个阶段,进行反思教学,正是为了每个学生着想。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教学,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善,不断再反思,不断地再改善,才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初期阶段获得更好的成长,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培养出独立的学习能力,自学能力,知识的摄取能力,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对数学产生兴趣,积极的探索并独立思考,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培养出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xx

  [4][苏]赞可夫著,杜殿坤译.《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7

  摘要: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学生学习方法与途径日益多元化,教师要注重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推进小学数学改革步伐。本文将简述“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互联网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知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将其合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真正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目标。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对“互联网+”而言,主要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相连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具备交互性、共享性与开放性等特点,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让教师资料共享有了便捷的平台。发挥出互联网已有的数据优势,有利于学习资料的快速归纳与整合,再图文并茂的为学生进行展示。在互联网数学学习软件支持下,让原本抽象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化、游戏化和图形化,是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补充,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并牢固掌握各数学概念。

  2“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2.1开展网络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设计互联网学习课堂软件,图1为课堂系统架构图。课堂上能够将学习教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学习视频和攻关数学小游戏。在互联网课堂上,学生还可以和教师沟通与交流,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教师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在互联网学习课堂上预设各个教学环节,在互联网提前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能够明晰教学思路,有效应对出现的突发状况。在互联网学习课堂上,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预习、复习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教师开展网络课堂,能够让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有更强大的活力,让教学变得多元化,可以逐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1]。例如:在“克与千克”教学中,教师要在网络课堂上为学生介绍一些小动物的常识,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重只有2克,而鸵鸟体重能够到150千克”。教师将课前小常识与数学学习内容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差别。

  2.2创设生动情境,提升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改变了以往“黑板+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将图片、视频和资料等在课堂上展示,能够将学生多重感官享受调动起来。同时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到课堂上,避免学生出现枯燥、乏味质感,有效保证了学生学习效率。对此教师可以将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优势,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让整个数学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例如:在“轴对称”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师可以创设出“过春节贴窗花”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欣赏窗花,并带领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窗花。学生在实践期间,能够掌握到“轴对称”在剪纸艺术中的运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3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普遍有着畏难情绪,也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特别是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逻辑能力有限,因而学习数学时存在极大难度。长时间下去,数学成为了学生的弱势学科,要想改变这个问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各种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让以往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轻松、容易。对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数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在海量的材料中仔细进行甄别筛选,合理选择课堂教学素材,做到精选精用。例如:在“分数乘法”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只是在黑板上为学生进行演绎与归纳,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这样效率一般不高,学生学着费劲,教师讲的也很累,学习效率很低。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电子白板,将分数乘法相关规律进行演示,并详细为学生讲解,这样既能够将更多的例题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高效学习,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4合理使用微课,加强课后辅导

  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这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影响很大,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在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不重视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只是简单的为学生布置作业,以此让学生巩固新知识。加之很多学生未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导致很难发挥出课后辅导的作用,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利用微课开展教学,让课后辅导形式更加丰富,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开展自主学习,并独立探究数学知识[2]。教师要注重对知识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微课视频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下载,并开展自主学习。例如:在完成“用字母表示数”的授课任务后,教师要采用微课的形式录制一段视频,内容主要为用字母表示面积公式,学生课后进行下载,达到复习巩固的目标。学生在观看视频以后,可以更加深刻理解用字母替代数字表示公式的用法,这样书写能得到简化,计算时书写表达也将更为规范。

  3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将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满足小学生学习需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将其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断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逐步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样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义元.互联网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177.

  [2]伊永传.“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9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

  一、情境创设要利学生研习条理化

  在实际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们的情境创设与运用往往局限在知识的导入以及学习气氛的营造与烘托中,忽略了情境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得情境教学的功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由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帮助学生通过问题,将知识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抓住知识脉络,以不变应万变。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交流和操作实践中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利用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转化和推导而来的',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而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结论,教师设置了一个递进式的问题情境:是否任意的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的面积和周长是否一样?这个递进式的问题情境在于帮助学生正确地区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厘清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与变量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为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会等于“底×高”。所以,学生在进入这个问题情境后,必须主动地联系自己所学过的有关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并从中筛选出自己想要的信息进行组合,从而在研讨中不断让自己的思维条理化,清晰化。

  二、情境创设要助机械练习趣味化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机械练习是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技巧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机械练习的单一性与刻板性,学生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烦与抵触情绪。面对这样的教学瓶颈,我们不妨将情境活动与机械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情境渗透于练习的导入、过程以及评价中,从而将枯燥的机械练习包装成趣味的情境活动,提高学生们互动参与的热情。例如,教学《小数的大小》时,在传统的教学范式下,待教师完成新知的教学任务后,便是一环接一环的机械式练习,而且这些练习大多又依课本上的编排顺序而列,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更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来选择和组织。因此,为了保证练习能够真正达到巩固新知、拓展知识的目的,我们可以结合情境创设法来设计、引导和评价练习。如让学生互出考题进行训练,并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题目创造。有的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同伴对比一根铅笔与一块橡皮擦的价格;而有的学生会以身高为例,出示各种不同的考题来训练对方,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训练答题者,也能够让出题者在其中获得知识的再次巩固。

  三、结语

  总之,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剂良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是如何以学生为主体,紧扣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们创设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开放性与探究性兼容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真实的情感体验,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他们数学逻辑思维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

  一、问题答案的开放

  问题答案的开放主要是指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例如:有一块长方形空地,长8米,宽6米,现要在这块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使种植花草部分的面积占整块空地的一半,要求设计美观。这个问题是在教学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后进行,目的是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任意组合知识的能力。通过自行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形成了一些设计方案。在这些图形的设计中,学生首先要对图形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知道各种基本图形面积公式,要有基本图形构造成组合图形的能力、计算和验证的能力、空间直观能力、艺术感受能力。这些能力在以这一开放题为载体的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有一个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时说:“我首先考虑的是小正方形(也是菱形)的面积,我曾考虑边长是3米,但周围四个小正方形的长和宽出现了小数,不便计算,后来设计为边长是2米。(24-2×2)÷4=5(平方米),每个小正方形面积是5平方米,可推测长是2.5米、宽是2米比较合适。”还有一个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时说:“设计成两个大小一样的梯形花圃,也蛮好看的,每个梯形的面积为24÷2=12(平方米)设上底为a米,高为h米,得(a+8)×h÷2=12,假如h=2米,则a=4米;当然,如果h=3米,则a=0……。还有的学生想到了设计成圆形和椭圆形的,但不会计算,这里教师鼓励学生画出来,为学习今后的知识留下悬念。这是一个典型的开放性问题,从案例中可以看出:一个数学问题,如果它的条件是多余或不足的,解法是多样化的,答案是不唯一的,这也许将会是更多的学生体验到科学女皇赋予该学科的美感。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开放

  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思路,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殊途同归。例如,比较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大小,有的学生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同分母相同比较大小;有的学生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大小;也有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化成小数比较……对于这些比较方法,我们不能在学生面前肯定哪一种最好和哪一种最不好,因为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解题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个体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体验,形成不同的想象。如“13亿粒米相当于多少?”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又是个开放的问题,因为问题的结果是不唯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性的;同时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富有挑战的问题,因为要快速成功的解决,需要多种能力的支撑———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解决问题时策略的选择、评价、调控的能力,有效合作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个现实的、开放的、富有挑战的问题,教师充分开放教学过程,首先引导学生猜测13亿粒米相当于多少?有猜测是几车那么多,10吨左右,大约13亿立方毫米等,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作多角度的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为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进行小组操作、实验、统计、估算等活动,充分开放教学的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再通过集体性的交流、评价,使学生明确有多种估算方式:有从重量角度,有从体积角度,这也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开放。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使小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新课改的发展教学要求,需不断改进与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数学知识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轻易地掌握数学生活技能,但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与抽象,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不高,使得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将小学数学教学还原于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鉴于上述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更好地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研究分析,以进一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

  1前言

  生活化教学策略主要是指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结合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小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与掌握小学数学知识的基本原理与运用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数学素材,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用数学的角度观察、思考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就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数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简化,促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点,最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由此学习与巩固知识,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2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创设生活数学教学情境,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小学数学教材都是数字符号、公式等,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导致小学生不喜欢数学这门课程,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创设与生活相关联的数学情境,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引导小学生利用其拥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知识,从而简化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学习与掌握教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实践活动、多媒体演示与数学游戏等方式创设数学生活情境。例如在进行乘法运算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通常会买什么东西,买多少,一般价格在什么范围内,假如妈妈给你五十块钱,让你去买你喜欢的东西,那你怎么利用这五十块钱买得更多的东西等生活实际问题?”,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提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地思考与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数量乘以价格等于总费用的相关乘法运算内容。利用现实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教学知识转化成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数学教材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让学生更加简单明了地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从而大大地提高学习质量。

  2.2利用简单的生活素材进行教学,将难点、重点知识简单化

  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相关知识或案例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小学生难以理解教学难点与重点,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利用具体案例简化复杂的数学重点与难点知识,使学生快速的`理解与记忆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统计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熟悉常见的素材,如布置学生课前去了解今年巴西奥运会中我国共获得多少枚奖牌,其中金牌、银牌、铜牌各多少枚,哪种奖牌多,哪种奖牌少,由此引出统计的相关教学知识;再如在教学时钟的秒、分与小时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们熟知的龟兔赛跑的故事进行教学,以乌龟表示时针、兔子表示秒针,再加上小鸭表示分针,兔子跑得最快,由此得出秒针的速度最快,小鸭跑得一般得出分针的速度为中间,乌龟跑得最慢得出时针走得最慢,兔子跑了60格相当于小鸭跑1格,小鸭跑60格相当于乌龟爬1格,由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案例转换成数学知识,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得小学生更容易地理解与掌握秒、分与小时之间的转换关系。

  2.3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巩固数学学习知识

  小学教育的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维尚未成熟,经验不足,难以理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不高,因此教师通过利用生活素材教学小学数学知识,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基本原理后,再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巩固知识,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关于千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去学校操场慢跑几圈,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或引导学生思考上学路线有多长等等,以感性的知识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又如教师在进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找出教室中属于长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实物,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概念,接着在教学完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自行测量教室中如课桌、橡皮擦、板凳等方形物体的长度与宽度,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再如在教学完重量单位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放学后观察家里的生活日品,如一包盐、一袋米、一瓶水等,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相互讨论与交流,从而加深重量单位的学习印象,巩固课堂知识,同时提高小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的能力,提升对生活的认知能力。

  3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应不断改进与完善,以适应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发展需要。小学数学教材知识显得枯燥乏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知识也是如此,教师可通过充分利用生活素材,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大力应用生活化数学策略,采用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自主、积极地参与数学课堂中,并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案例等将数学知识简单化、具体化,从而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最后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与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仁伦.浅谈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6(18):135-136.

  [2]王文路.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08):144-145.

  [3]马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2):143-144.

  [4]仁青彭措.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6(27):132-133.

  作者:白先玲 单位:江苏省沛县正阳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1

  所谓补救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对此问题进行处理、解决的教学方式。[1]虽然补救性教学方式能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但是解决的难题可能又会反复出现,教师变成了“消防员”,哪儿有火就扑向哪儿,学生累、教师也累,而收效甚微。 这种教学方式既不利于一个教师的成长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性教学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在于实现学生的发展。所谓发展性教学是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 发展性教学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良好教学的应然方向[2].

  一、当前补救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效果。

  (一)补救性教学存在的三大问题。

  1.限于零散。

  在教学中,小学数学知识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教师则仅仅忙于应付解决一个又一个出现的问题,忽略了对这个知识系统性的掌握及应用。 例如,小学数学中数的运算这一板块,它包括:整数、小数、分数运算的共性。 24x12=? 与 2.4x1.2=? 这两题计算方法是相同的,而结果是如何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解决的是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

  2.疏于整合。

  这个问题在当时看似解决了,但下一次同类问题再次出现的时候,教师又开始了“消防员”似的补救工作,而这一切则是无用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解题方法的提炼,并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3.浮于表层。

  教师通过补救性教学解决了问题,而这种解决方式只是解决了表面问题, 改变的只是问题的表象,缺乏从根源上去解决。 例如,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2=0.5,1/4=0.25,3/4=0.75……要求学生强制记忆,而正确的方法是: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得出结果。

  (二)补救性教学效果堪忧。

  1.支离破碎。

  在学习中, 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支离破碎的,从诸多小问题堆积到大问题, 而老师只解决了小问题,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相互独立无联系的。而事实上,这些问题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2.重复叠加。

  由于老师疏于整合的补救性教学,当学习中的问题只是“换装”又呈现出来时,学生则认为这是一个新的问题,无从下手,又等待教师的解决。 例如,整数和小数的运算简便应用,学生能解决 24×3+24×7=? 而不能正确解出 2.4×3+2.4×7=?

  3.缺少深度。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做到了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 学生只是掌握了知识点而非方法。例如,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3%=3/100,30%=30/100……前者不需要约分直接写成分数 ,而后者则要求约分。

  二、发展性教学的理论依据、内涵与特征。

  (一)理论依据。

  人的发展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而只有发展才能使人的本质充分地体现出来。马克思特别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他认为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和“个人、自由、充分的发展”这两个方面。马克思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而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 在他看来,片面发展就是劳动者的智力和体力以及在他们内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片面性,然而全面发展就是智力和体力两个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基本内涵。

  发展性教学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在于实现学生的发展。所谓发展性教学是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活动。发展性教学其根本特征是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传授知识、训练学生学习技巧的教学,而是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法, 主动探究知识的教学; 发展性教学不是只强调培养少数优生的教学,而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它不是只看重结果发展的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而是重过程发展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3].

  (三)主要特征。

  人的发展,即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现代教学的目的。 这个目的怎样来实现呢?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的一种主体性活动。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历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和动脑进行学习、思考和探究、发现,从而自主学习知识、发展智力、提高素质。[4]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的认识活动看作为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反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认为, 认识产生于主体活动对客体的作用,也就是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上述的活动就是在教学中教和学的实践。 而学生的发展,就一定得通过学生这个主体对于教科书,对于教学的手段,对于教师以及它的主导作用, 和他们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 发展性教学最基础的,就是这种教师主导作用下的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活动。比如学习、讨论、实践、小结和练习等等。 这就是发展性教学的主要特征和出发点。

  三、发展性教学的实践策略。

  破解补救性教学的现实问题需要转变对教学的认识,树立一种发展的教育观,即我们需要从补救性教学走向发展性教学。

  (一)树立从零散走向结构的整体教育理念。

  发展性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教师综合素质就是指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思想素质,是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有责任心和耐心,在数学教学中,一般要面临比较广泛的知识面,学生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所以这时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耐心来教育学生。[5]业务素养,强调的是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 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知识与能力更加结构化、整体化。

  (二)培养从叠加走向整合的教学思维范式。

  在教学方法上,作为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注重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研究和探索中, 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从不同的方法中,确定最好的,或容易理解的方法[6].

  笔者在执教“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时出示例题:23+16, 一些同学认为应该从个位算起,另一些同学认为该从十位算起, 由于算出的结果相同,所以大部分同学认为两种算法都对,直到一个同学说:“题里的 16 要是 18 的话, 就不一样了。 6加上 8 等于 14,这就变成了十位数,所以,必须从个位算起。 ”此时,教师通过列竖式,讲述从个位算起的计算方法, 学生也都知道了从个位算起的算理。紧接着,教师马上让学生做变式练习。这个教学片断给我们有这样几点启示:一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去思考。 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意见。 最后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二是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面对新的知识,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该怎么办”. 这就使学生感到,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三是教师注重变式练习,注重知识间的联系。 这是发展性教学观与补救性教学观的根本区别所在,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我校许多教师都运用发现的方法、尝试的方法、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实施从表层走向深度的课堂教学变革。

  当今社会,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重点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使学生有终生学习的准备,学会思考的方式和状态。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孩子们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思维方式的培养,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试题:“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程的三分之一,第二天修了全程的五分之一,还剩下 100 米,问全长是多少米? ”教师不仅要讲这道题,还可以将“修公路”改为“打字”,比如“一篇文章第一天打了全部的三分之一,第二天打了全部的五分之一,还剩下 500 字,一共有多少字? ”此外,还可以把文字题改为图形题等等。这样才能将知识归类,让学生掌握这一类题,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注重对学生数学意识和态度的培养。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另一方面的任务就是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从现实生活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 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我们的教学往往比较重视现成的数学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到解题,就是解书本上现成的问题,并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源,更不需要自己去发现和寻找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长此以往,就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惰性, 只习惯于解现成的数学问题,而不能主动地去发现和认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借鉴国外的数学教学改革中好的做法,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问题。比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编问题;让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等等。通过这样一些活动,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到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各种现实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进行多维思考,并且要以此来反思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更高效更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5.

  [2] 袁贵仁 .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282.

  [3]杨淑英。困惑·遗憾·反思---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革新,20xx,(4):65.

  [4]张双学。浅谈激励机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J].教育革新,20xx,(8):62.

  [5]李调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教育革新,20xx,(5):61.

  [6]魏佳。20 世纪中国小学数学教科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xx:191.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2

  摘要:首先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具体现状,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渗透的建议措施,以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想方法;渗透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意义分析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具体落实。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要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就需要以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学基础,打牢数学思想基础,有助于推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具体而言,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细致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和掌握数学知识,这样才能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一些小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够重视,只是让学生简单、机械地记忆数学解题思路和方法,这会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解题思路的来源,容易出现题不对路的现象,最终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故而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的解题思路和框架,促进学生加深对数学解题思路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对数学内容的正确记忆和理解。另外,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理念和学习习惯,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终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还可以促进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提高,促进教师自身知识和方法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建议措施

  (一)课前准备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要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进行合理备课,由于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知识运用过程中进行呈现,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应该直接将数学相关定理、概念和公式等内容呈现给学生,可以通过设计一定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究,最终发现数学知识。通过这种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具体过程,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来源,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方法的认知。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小学阶段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正确认识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这有利于推动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前期准备阶段要注意合理选择适当时机和合理方法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最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

  (二)数学解题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解题是重要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合理应用,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适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来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题目,不仅有助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解题效率,而且也有利于减少一些数学解题错误。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能够促进学生复杂问题简单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让学生认识分数的定义,可以选用大量生活实际中所存在的事例和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含义,实现对相关数字概念和含义的抽象概括。同时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效果,引导学生正确总结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通过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在课后巩固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在课后巩固过程中,要通过反复练习进一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掌握相关数学思想,但是他们还不能灵活有效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课后巩固阶段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强化,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正确的课后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能力,让学生利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解题,进而使学生的整体能力和技巧实现进步和发展。比如,在“圆的面积计算”中所学习的转化思想,要在课后练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转化思想的使用,结合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才能加深对转化思想的认识和运用。总而言之,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高度概括和总结了数学理论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思想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能力。所以,要结合具体教学现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强化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敏.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20xx(4).

  [2]赵黎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素质[J].学生之友,20xx(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3

  一、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在实施对话教学中,生生对话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没有教师参与的对话活动中,学生不再畏惧教师的权威而拘谨,在宽松的氛围中有了自由、大胆表达的机会。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放松心情,驰骋思维,对问题的想象无拘无束,酝酿着独特的想法并准备对话。在小组交流与分享过程中,会有平淡的对话,也会有激烈的辩论,同学们虽然都会急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但也会认真倾听伙伴的想法,在不同的思维碰撞中,通过吸纳别人的意见,或坚持自己的观点,或修正自己的看法,达到不断更新自我认识的效果。学生在充满智慧的对话过程中,不仅收获对知识的理解,更是享受一种平等交流的快乐,感受到同学间的心灵沟通和彼此信任。在生生对话的课堂里,学生不再自我封闭,而是善于思考、表达和敢于质疑,在宽松的对话中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如教授“平行与垂直”中“平行”概念的时候,学生画出几组两条不同位置关系的直线,教师引导学生分类,在分类过程中,观察图形“=”,有的学生认为这两条直线不会相交,有的学生认为会相交。此时,教师把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两队,让双方都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展开对话。

  2.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与文本成为平等的主体,文本总带有编者的意图和思想,教师在认真钻研文本的同时,也带有自己的特殊体验和情感,使自己的教学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由于网络快餐文化的便捷,下载、模仿、拼凑教案等现象已成为很多教师正常化的工作。教学实践中,没有深入地解读教材,哪能有精彩的预设与生成,更谈不上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应从深入解读教材、与教材深层的对话开始。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材中呈现让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特别指出不满一格按半格算。如果教师以此照搬文本教学,势必影响学生探究效果,调查中发现,大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不满半格能按半格算。其实,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数方格,启发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这样的文本,很难让学生联想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因此,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就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文本更好地为学习服务。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不出现不满一格按半格算的提示语,而是改为问题:哪个同学能用好方法快速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的问题设计就逼着学生先数满格的,再数不满格的,而不满格的面积不一样,怎么办呢?学生细心观察后发现,原来图形中藏着秘密,最左上角的不满格移到最右上角的不满格的位置上,刚好拼成一个满格,这个发现就是移拼的转化方法。应用这个方法,学生观察整个左边的不满格都可以与右边的不满格拼成满格,但拼成的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难于快速算出面积。再次观察后发现,如果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把左边的方块移到右边,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再数方块就是最便捷的方法,学生对转化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学生用所带的平行四边形图形进行剪拼实践,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推导,自主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教师并没有改变编者的意图,只是稍微改变文本的表述,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教材当权威,不要简单地认为学生都会想到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长方形。可见,只有教师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合理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有效探索,提高学习质量。

  4.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文本自己是不会说话的,但文本是有思想的,它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人类知识的精华,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只有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丰富体验、深刻领悟,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文本也才能真正体现其内在价值。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是实验教科书新增设的栏目,它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中安排了“你知道吗?”的内容,介绍了“黄金比”:你听说过“黄金比”吗?当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黄金比”——0.618:1时,会给人以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如果学生只知道黄金比这个词,那就误读了教材的知识功能,更谈不上数学美的价值所在。学生在文本的启发下,通过网络查询、咨询家长,发现“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欣赏到蒙娜丽莎画像、古希腊女神维纳斯塑像的.黄金比例的艺术品,还发现巴特农神庙、古埃及胡夫金字塔等建筑作品都隐含着神奇的黄金比,这就是与文本对话的价值。但是,生活中一般人很难达到维纳斯女神“黄金比”这样优美的身材,一般人的躯干与身高比都低于0.618这个数值,大约只有0.58——0.60左右,智慧的人们发明了让女人穿高跟鞋来改变比值,使得躯干与身高的比值更接近黄金分割的标准0.618,产生美的效果,从而人为地创造美。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对话,不仅对比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更是对数学美的充分挖掘。

  二、对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师生问答,课堂中很多的师生问答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真正的师生对话,是蕴含师生间的倾听和表达,是师生间敞开心扉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分享。对话中不仅表现在提问和回答,更表现在倾听与独白、交流与辩论、欣赏与评价等方面。这是对话教学在“质”方面的要求。

  2.对话并非越多越好

  教学中的对话无论是作为一种理念,还是作为一种方法,必须为学习服务。组织对话教学应考虑教学内容而合理使用,对简单明了的知识、书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知识不宜运用对话教学,避免对话的滥用而导致形式主义。这是对话教学在“量”方面的要求。

  3.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共识

  对话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差异、排除异己,而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和尊重差异。不同的观点正暴露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可探究性,说明有对话的可能和必要。师生在对话中才能不断调整思维,不断更新认识,达到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这是对话教学在“目的”方面的要求。

  作者:易增加 单位:厦门市海沧延奎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4

  自主提问是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重要表现,对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小学生注意力分散、理解能力不足等特征,、决定了小学生在学习时很难集中注意力,而且容易出现厌学的情绪。数学学习比较抽象,难度较大,更容易出现厌学情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主动的开放课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体味到主动学习、主动提问的趣味。而不能一味的依靠枯燥无味的题海战术来进行数学教学。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能够让小学生思维体系更加敏锐活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一线的数学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呢?

  一、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气氛

  压抑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很难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也就很难发现问题而提出问题。因此,学习环境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只有氛围活跃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因此,数学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教师不仅仅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是构建数学兴趣课堂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个人的教学模式就尤为重要,只有课堂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大胆的开口。教师要改变照本宣科的应试教育模式,比如可以从备课入手,将课堂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和补充,让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课堂活跃起来。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电子设备,例如电脑、投影仪等,用新的展现方式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将生活和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根本上认清为什么学习数学,发现原来学习数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比如在教学“大树有多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去亲自测量、计算,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比例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另外,构建学习小组,相互协作学习,也是构建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当班级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之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口提问,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大胆质疑,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

  二、沟通交流,加深师生间的感情。

  现在绝大部分的数学课堂仍旧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从根本上说就是老师在照本宣科的把数学中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说是汇报,并不能称之为交流。优秀的课堂,缺少了交流,犹如缺少了灵魂,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学生的思维过于简单,缺少了交流,学生获得的知识仅仅是生搬硬套,缺少了科学性的论证。在课堂是,鼓励学生大胆的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到解放,更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为知识的传递打造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建立好的生生关系有巨大的帮助,也是营造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的重要因素。

  三、多元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的数学问题。

  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学习的知识,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手段。很多老师认为数学答案是唯一的,不具有多元性。实际上数学答案唯一性的背后是解决问题思路的灵活性和方法的多样性。一题多析和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升发散性思维的重要训练手段。将一题多变和多题同解的思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上,对于培养小学生细心观察,纵向比较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具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四、优化教师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积极性。

  教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状态进行反思,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从而更加理性的学习。新时代下的教师评价不能再以考试的分数作为评价的基础。曾几何时,成绩优秀的同学得到表扬,成绩一般的同学直接无视,成绩差的同学得到的是满满的批评和嘲讽。这种评价方式会严重抑制学生思维探究的能力和提问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必须改变这种评价方式,积极实施多元评价,全面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质。教师可以将分层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学生评价中,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班上学生的学习基础,设置不同的荣誉,争取让各种基础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奖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做最好的自己,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可以设置“勇于求知奖”、“创新思维奖”,分别颁发给本学期提问最多的同学,和提的问题最具价值的同学。通过不同奖项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总之,努力改变学生在接受知识的环境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提问,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不仅要改变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跃起来,引导学生大胆开口,还需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

  摘要:小学数学伴随新课改的推行促使其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侧重创新教育理念的推广,从而让学生受到更良好的数学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学习的内动力。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趋势,本文中将对此展开全面且有效的分析,然后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以期达到最优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创新教育属于新的教学理念,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是全新的教学尝试,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同时为学生全面发展给予内动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创新角度组织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获得新的进步。文章中重点阐述了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运用创新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如何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则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创新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其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更是作用显著。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教学理念发生极大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侧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与探究,这样才能提升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能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现自己。例如:教师在进行物体观察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课桌上放置相关的玩具,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并向学生提问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并且鼓励学生说出观察效果不同的原因,从而引出教学内容。

  2创新教学情境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具有好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这一特点,组织教学活动,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会对其有求知的欲望。现在的信息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比如利用图片教学、视频教学等等,首先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进而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进行方位相关知识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准备的一些小图片,并随着教学的进行逐渐变换图片中物件的位置,进而让学生更能清楚的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的内容而定,从而筛选恰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其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且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也得以极大的改善。小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给予极大的兴趣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实践之中,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优化学习效果。以往的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使得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无法实现教学目标。随着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全新的视角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使其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并且能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拓宽学生思维。例如:教师在进行小数点性质教学时,创设教学情境,借以展开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而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筛选趣味性的问题:在黑板上列出三个数字:10、100、1000,尝试在上述三个数字中加入小数点,而且使其相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获取有效添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由此可以看出,创新教育的推行及实施为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提供更好的契机与条件,强化学生探究兴趣,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3联系生活实际,优化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对教学的改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方式及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创新角度对学生展开适当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从而能够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数学,让他们在已有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大胆的提问与质疑,进一步促使学生能够具有强化意识。例如:在实施《按比分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体育课程内容展开教学,比如以分球为例,体育教师手里一共有16个球,想把这些球分给隔壁班学生,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如何分配,部分学生说按照男女比例进行分配,但是男生并不同意,因为男生比例多于女生,教师在此基础上还需深入探究,最终引导学生说出按比例分配,掌握分配的依据。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创新教育实施的主要模式,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已有经验,参与教师的问题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展开教学必然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然能够推进创新教育获得理想的成效。

  4结语

  总体来说,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显著提升,而且学生学习有效性也得到了改善,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活跃了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相对良好的环境下掌握更全面的知识与内容。本文中重点阐述了当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以期改善当前的教学弊端。

  参考文献:

  [1]王建明.“翻转合作”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J].科技经济导刊,20xx(29):138.

  [2]牛晓芳.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xx(17):93.

  [3]徐枫.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观察物体的实践研究———《观察物体》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教学例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02):88.

  [4]杨松.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赤子(上中旬),20xx(17):257.

  [5]张柏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xx(15):14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优]06-06

【热】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6-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热]06-06

(通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6-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华)06-18

【合集】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