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6-30 16:18:17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汇总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汇总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通过创新式的课堂改变学生机械化的学习方式,不断创新作文教学的课堂模式,带领学生领略课堂之外的风景,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从意识上发生改变,充分重视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下,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创新作文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大多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跟随着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知识。但正是因为这种模式的长期延续,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思维变得机械。另外,在教学作文时,教师也只是单纯地对写作技巧进行灌输,并不知如何去适应语文教学的新变化。以教学小学作文为例,教师在确定写作主题后,就开始讲解写作类型和语法知识,这样的过程枯燥无味,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不会认真听讲,会忽略作文的主旨纲要,但这恰恰是写作的关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落后的写作教学理念,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思维导图等新型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单纯依靠上课听讲是不够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以每一篇作文的主题为切入点,宏观呈现主题之间的关系,再融入学生的所思所想,这样不仅能让作文内容形象、生动,也能让学生对作文知识进行深刻的记忆与理解。

  二、在课文续写中锻炼写作能力

  学生对作文素材进行采集和对写作经验进行积累,不仅需要背诵大量的范文,还需要教师从生活中发现多样的素材,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升。除此之外,在范文表达技巧的讲授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鉴范文中优秀的表达方式,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去利用,而不是单纯空泛地进行理论的讲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课本中熟悉的文章进行续写,帮助学生自由想象故事的后续发展,在情境创设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课文主要弘扬了总理伟大的爱国精神,以及作为一个中国青年该有的担当。在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畅想:“如果你在那个年代,你会做些什么呢?如果你是,会对当时的人们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有效把握写作主题,发挥主观能动性。许多学生不擅长写作,认为写作枯燥无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感受情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挖掘作文素材。

  三、对作文教学效果及时评价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会被教师忽略,学生未得到教师的回应,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学生在休息时间阅读课外读物有时会被教师误以为是在娱乐,于是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阻止,教师要改变这种错误的教学方式,并制定一种量化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课堂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还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价,从而使小学习作教学得到长远发展,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运用创造性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能找到新颖的角度解决问题。评价机制应是动态的、具有弹性的,要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鼓励学生大量地积累写作素材,并且在各种作文主题中灵活地运用素材,发掘素材多方面运用的可能性。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习得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对象——学生和教材出发,设计出高质量的、有技巧性的提问内容, 就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方式。而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提问就是教师这个施动者向作为受动者的学生发出指令或动作的过程,是一个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所以提问策略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然而随着人们对学生个体越来越深入的关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问策略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日益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几乎是所有教师都会采用的而且频率极高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提问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但假如运用不当,提问也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杀手”,成为小学生们理解课堂内容、记忆知识点的“拦路虎”。这是由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他们的注意力品质不能象成年人那样集中、保持时间长,而且容易受到干扰,因此教师的不合理提问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注意力转移,从而影响对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一、有关提问的几个误区

  在传统教学思想与方法的影响下,人们对提问及其策略的研究较少,造成人们对提问有许多误区。比较典型的有如下几种:

  (一)、“老师问,学生答”

  提问,自然而然就会被人们理解为“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样一来就将提问的意义片面化了。事实上,提问应该是双向的。课堂中既应该出现老师向学生发问,也应该出现学生向老师提问的现象。假如只出现第一种,那么这种教学就是单向的,不能构成信息反馈,教学就不可能得到及时调整,当然自我评价也就不可能准确进行。道理很简单,但这种情形还是屡见不鲜。除了班级规模大的因素外,就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及时转化,没有摆正教师在现代教学中的角色。因此现代教学中出现的提问的主体应该把学生包括进来。但是为方便论述,本文涉及到的提问主要指前者。

  (二)、“越多越好、越杂越好”

  中国的考试自古以来就是力求“细致入微”,考点很细微,讲求“微言大义”。为了应对这种考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自然就会多且杂了,因为此时的学问乃是记诵之学,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做”学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发生了改变,教育被赋予培养人的`重要职责。要求变了,教学方法包括提问策略也应随之改变。提问开始被当作一种艺术或者技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其思维能力为目的。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教师的提问不能“满堂飞”,随意而为,而应该精心备课,精心挑选,精心设计问题,做到“越精越好”。

  (三)、“随时随地皆可问”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往往会令学生莫名其妙,原因是此问题本该在前面提出,结果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良机,在后面想到时才提出,结果造成内容不连贯,学生思维顺序被打乱,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关于提问的种种误解,归根结底,还是缘于人们的观念没有转变,或者是囿于观念的局限。令人欣慰的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和探究越来越多,包括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内的许多人对此都做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以求“抛砖引玉”。

  我认为,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的目的

  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篇课文,可以设问的时间、方法很多,但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问点。问点的选择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

  1.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点。在教材重点处设置问题,要求老师不仅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现以《九色鹿》(北师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三种提问设计为例:

  第一种:

  (1)调达为什么会背信弃义?

  (2)调达受到国王的惩罚后心里会想些什么?

  第二种:

  (1)九色鹿救调达不图回报,从中可以看出九色鹿具有怎样的品质?

  (2)九色鹿为什么要在国王面前怒斥调达?

  第三种:

  (1)从九色鹿救调达不图回报以及在国王面前怒斥调达两件事中,可以看出九色鹿具有怎样的品质?

  (2)从调达前后两副截然不同的嘴脸中可以看出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想对故事中的王妃和国王分别说些什么?

  《九色鹿》一文的主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颂扬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和机智沉着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谴责调达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恶劣行为。从以上三种问题设计来看,第一、二种问题设计就问点的整体属性而言,都存在偏颇和缺陷,没有准确、全面地把握课文的重点。第一种问题设计,一是把着力点放在调达上,显然没有准确全面地把握课文的重点;二是意在揭示调达泄愤心理,似乎要把调达背信弃义的责任推给王妃和国王。第二种问题设计,只是一味赞扬九色鹿高尚的品质,同样没有全面把握课文的重点。相比之下,第三种问题设计,既准确全面地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又兼顾课文的次重点(对王妃和国王的评价),显然比第一、二种问题设计更加合理。

  二,从理解课文角度看,要抓住要害,简化提问。

  要把小学语文课上成语言思维训练课,须把用于提问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做到问之必须。

  因此,需教师深挖教材,抓住要害,精选问点,并使提问体现出“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回环,发挥理解课文内容和挖掘语言因素的双重功效。

  课文中的要害,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1、关键点。大致包括:

  ①课文的重点。

  这往往既是文章重点,又是训练重点,于此处设置疑问,要求教师不仅要准确地理解课文,而且要紧扣教学目的,巧妙地处理教材。如《滥竽充数》中,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终究败露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同是一个南郭,为什么齐宣王在位时他可以得到很高的待遇,而到齐缗王时只好偷偷溜走?该组问题既能准确体现文章重点,又扣住了该单元“看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训练要点,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②文章的点睛点。

  也即课文内容和中心部分。好的提问犹如画龙点睛,可有助于辐散沟通,把握意旨,理解主题。比如《海上日出》最后一句:“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作为点睛之笔,照亮全篇,就有设疑讨论和体味的必要。

  ③

  作者的动情点。

  也就是作者感情的爆发点,情与景的焊接点,同时也是意境的落脚点。于动情点处设问,有助于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体会文章的情感意境。比如《难忘的一课》,动情点在“我”和师生共同的爱国主义感情上,抓住课文最后感情的爆发处设置问点,是不难达到“入境始与亲”的境界的。

  2、疑难点。

  对课文的疑点设问,自然无需多说。文章的难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类的,常常需要疏解性提问来解决问题;一是课文理解类的,需要有的放矢,巧设问点,通过答问和归纳来解决问题。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被冻死了,怎么脸上还会出现笑容?这是一个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可引导学生对小女孩的心理活动作分析探究,进而让学生明白,穷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悲惨遭遇。

  三,从启迪思维角度看,应把握时机,优化提问。

  课堂提问应着眼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课堂上都应该有一个个纵向的时间意义上的“问点”。只有把握了课文空间上的问点和学生思维时间上的问点的相交点,才能真正做到问点的优化。

  l、把握学生的兴趣点。

  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问点,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变教师课堂讲授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比如教学《跳水》,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可以不从文章开头依次讲解,而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设置问点:课文中最危险的场面在哪里?这样危险的地方,孩子是怎样上去的?这最紧张的场面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学生的兴趣热点,由此发问,学生就会在紧张而愉快的心境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握教学的高潮点。

  “文似看山不喜平”,

  上课亦然。每一节课都应形成高潮,而这也同样应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于高潮点设问,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深刻的理解,并引发其感情的升华。这里举个“反常”的例子,教学《穷人》一文有一个流行率很高的提问:

  “屋外寒风呼啸,惊涛拍岸,渔家小屋却‘温暖而舒适’,这‘温暖而舒适’.表现在哪些地方?”因为这个问题“取材”于文章开头部分,多数教师提问的时间均安排在讲读课文的起始阶段,学生的回答也相对容易而且基本雷同:表现在地面干净、炉火未熄、食具发亮、孩子熟睡等方面。这个回答不能算错,但也不能算优,因为仅止于现象,停留于表面。如果我们的提问是在课文讲读行将结束之时,亦即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之处,学生会发现答案与前者迥异:渔家小屋的温暖而舒适不仅表现在地面干净、炉火未熄等表面的物质现象上,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家庭生活和睦温暖、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穷人之间体贴关怀等深层的精神内涵上。从空间意义上说,两种提问问点一致,问法也相同,但发问的时机不同则效果各异。

  四、从培养能力角度看,应注重实效,转化提问。

  “满堂问”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把课堂教学中的组织教学、引发兴趣、引导理解、指引运用等细节都以提问的形式出现,这就严重浪费了课堂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注重实效,合理变通,使提问始终服务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即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l、化零为整,舍轻保重。对于一篇课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进行。但为保证提问效果,须寻求问题与目标的最佳结合点,提挈主线,聚零为整,突出重点,从而把教师的教和问转化为学生的学和思。如《跳水》一文中,对船长以要开枪的方法逼小孩跳水的理解是重要的设问点。我们先看看这样的设问:船长看到了什么情况?他有怎样的反应?他想了什么办法?孩子最后怎么做的?不难看出,这些问题多而杂乱,缺乏指向,完全可以避而不谈,而重点围绕引导学生理解船长想法之快、方法之好提问:你认为船长想的办法好吗?(引导判断)你如果在场准备用什么方法?(引导发散)这些方法与逼小孩跳水相比如何?(比较理解)这说明了什么?(归纳结论)这样引导,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能培养其多角度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达到了提问的目的。

  2、合理变通,转化提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圈画提问。对引导学生找准课文重点词句的问题,可以把提问转化为阅读教学的圈画训练。②操作提问。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语言行为的提问,可转化为阅读教学中的操作训练。如教学《詹天佑》一文:“人”字形线路是什么样子的?火车怎样爬上“人”字形线路?怎样上坡?上了坡以后又如何北上?对上述问题,可让学生借助文中“人”字形线路的插图,利用橡皮擦、短铅笔等物件代替火车,作上坡的操作。这样既生动形象,又简单有效,学生在乐学中理解了课文,掌握了知识

  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质疑。

  明代的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于师生在年龄、知识、阅历和心理上的不同,必然会产生思维的差异性。现代的心理学成果研究表明,少年儿童天真好奇,对万事万物都爱问个为什么。他们常常喜欢根据自己的想象和体验,去探索客观真理。

  鼓励学生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解放,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置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生有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这样“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培根语),叶圣陶先生也曾谆谆告诫我们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独立学习。教师教会了学生质疑问难,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将使他们一生受用。

  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既要根据教师的知识结构,又要考虑教学内容,还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三者不可偏废。对教师来说,在知识的更新、课堂控制、了解学生心理学等方面技能的提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也必然推动教师自身在教学上的进步。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语文课堂教学规律,而要坚决反对为图课堂热闹一问到底的形式主义的所谓“启发式”。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独立思考、自能读书的能力。

  参考书目:

  [1] 王芙蓉. 《 现代教学〉〉20xx(03).

  [2] 叶海良. 《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xx(01).

  [3] 于兴元. 《 语文教学与研究〉〉20xx(05).

  [4]游秀清. 课堂提问的误区[J]. 教学与管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简简单单教语文!”虽然许多语文教学专家呼吁多年,但成效不大。究其原因:教学内容、手段、环节繁杂,教学的重点指向不明。怎样才能让小学阅读教学变得简单、清爽起来呢?一言以蔽之,去掉非语文的,减少不必要的,大道至“拣”,突出重点。

  一、低年段重点指向“朗读、写字”

  低年段是儿童学习母语的启蒙阶段,应“读”字当头。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该学段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低年段课文短小精美,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最适宜儿童朗读。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与字词多次“见面”,既掌握了字音,理解了词语,又留下了形象、情感,还留存了语言。实施以读为本,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优良途径。写字也应作为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每堂课都应拿出十分钟认真指导学生写字,认真描红、仿影、临写,切实写好人生的第一笔,为中高年级的写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年段重点指向“词语、句子与段落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集中体现在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和谋段的匠心上。发于锦心、出于秀口、粲于齿牙的语言,往往是作者“得之于心”的东西,需要学生认真品咂。这里要提及的是并不是一篇课文中所有的词语、句子与语段都要抓,要突破惯用的运作方式,“在具有种子能量的语言上做文章”(叶根娟语)。教学设计时,精挑细选,沙里淘金。课堂上把力气下在刀刃上,关注具有种子能量的词汇,引导学生体味用词的贴切;关注具有种子能量的句式,引导学生品味语句表达的鲜活;关注具有种子能量的语段,引导学生感受表达有序的畅快。

  三、高年段重点指向“写作”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观念中,有着深厚的“重读”传统,阅读教学当然也就常常在文章的内容意义上展开。正如潘新和教授所言:“就文本教文本,教得再卖力、再艺术、再别出心裁,也是死路一条。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少、慢、差、费,就是这么捌饬出来的……一切语文课,都是写作课。”我非常赞同潘教授的`观点,将阅读教学的重心,从解读“写什么”转向探究“怎么写”,用“写”的任务来驱动“读”,让学生读一篇文章,不光要知道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发现作者表达的奥秘及规律。“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拿到一篇课文,从标题、立意、结构、技巧等某一方面,品其精妙,得其诀窍,然后动之以情、鼓之以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模其形,仿其神,促进读写迁移。

  大道至“拣”,“拣”是一种确立教学目标的眼光,优选教学内容的胆识,选择教学策略的智慧。“简简单单教语文”要求教师不简单,要学会“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摘要】小学生的识字量不多,语文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进行自主阅读活动,所以,发挥语文教师的引导作用,合理指导小学生教学阅读,传授有效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效果,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指出了小学低年级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爱动、思维跳跃的天性,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较差。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努力构建一个有利的阅读环境,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可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有效性。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被动、消极的接受知识,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主动获取知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识字量较少,口语表达能力较差,需要借助拼音、字典等来进行阅读,这种阅读形式降低了小学生的阅读速度,难以让小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进而让小学生对阅读产生厌倦的心理[1]。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适当鼓励、肯定小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以提高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对外界事物比较好奇,渴望了解自己接触到事物,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地展示给学生,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而且,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阅读环境,以点燃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很多语文教师一直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并且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统一篇文章,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但是会降低小学生的阅读热情。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效率。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通常会配有许多生动形象的插图,帮助小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类插图,让小学生对照文字叙述,来阅读文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提问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中,仅仅是浏览一下内容,而不仔细思考文章的深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难以全面、深刻的了解文本内容,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小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来进行分析和回答[2]。例如,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文章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阅读一下课文,然后提问小学生:“小壁虎都向谁借过尾巴?”“小壁虎有没有借到尾巴?”“为什么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来进行回答,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锻炼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四、营造阅读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缺乏自我约束意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构建一个适宜的课堂环境,集中小学生的精神,以确保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3]。例如,在学习《秋天的图画》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景色的特点,让小学生直接观看金黄色的梨,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田和一行行的大雁,带领欣赏秋天的美景,引导小学生感受、体会收获的喜悦和愉快,促使小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文本的内容,从而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五、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喜欢模仿,乐于展示自己、表现自己,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喜欢展示自己的心理,适当组织实践活动,让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加快教学进度。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适当组织实践,让小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表演,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分别扮演金鱼、虾公公、小鸡、乌龟、螃蟹、鲶鱼以及青蛙等角色,要求小学生模仿文中的语言和语气,来进行表演,以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六、通过口语表达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进行口语表达训练,让小学生自由、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4]。例如,在学习《假如》这篇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延伸课文内容,让小学生模仿课文的形式,编写诗歌,阐述自己的梦想,积极拓展小学生的思维,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训练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使小学生能够喜欢上阅读,并且能够主动去阅读语文教材,以丰富小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霍玉娟.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xx,10:50.

  [2]杨福明.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J].长三角(教育),20xx,07:70.

  [3]韩冰.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才智,20xx,26:139.

  作者:李媛媛 单位:山东临沂兰山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小学众多学科中,语文老师的课业负担是非常重的,我调查了几十位语文老师,每人每天平均最少上三节课,花费三小时,大部分老师还兼代别的课(社会、思品等)而批改作业最少时也得花两小时,再加上语文老师大都带班主任,还有许多繁琐的班级事务要处理,老师们都埋怨有判不完作业,连备课的时间都没有,好多老师都带着作业和教案回家完成。再调查一下语文学科作业的种类,先不说留的量多少,光说种类就让人发怵:田字本、注音本、大横格、读写笔记本、日记本、考试本、练习册、考试本、作文本等,别说学生抱怨作业多,光老师批改就得花费多少时间。这样看来,老师们的时间都花费在批改作业上,哪里还有时间去钻研教育教学,哪里还有时间去钻研语言文字之美,这是语文老师的悲哀呀。我试图去研究更为轻松新颖的作业。以下就是我几年来进行语文作业改革的一些心得。

  一、语文作业要重质减量

  针对语文作业种类繁多的问题,我首先作出归类分析,按他的功能划分,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横格3项作业合成一项,这三项作业基本上都是字词句的认知训练,就都集中在大横格上,字词每个两遍,要求背诵课文抄一遍,很多人问:那么少的量,学生能记住吗?其实,学生能记住与否,跟他写多少遍的关系不大,有的同学记忆力好,或记忆的方法好,或许在上课时就记住了,再抄5遍10遍只会增长厌烦心理,记得我小时候,老师让把字词写10遍,我们就学会了投机取巧的办法,手握3、4根笔,握成一竖行,一次就相当于写了3、4遍了,跟留2、3遍的道理是一样的。而到了考试的时候还得再记,真是重复浪费资源了。与其逼迫学生学会投机取巧,还不如化敌为友,留少些作业呢。至于学生能否掌握我还有对策,我与学生立下条约:当天学完的字词或课文必须当天掌握,第二天早自习考,全会的可以免去这些作业,错个别的可单改错字即可,全军覆没的则甘愿按原来的量完成作业。如此坚持几天,大家都看到会的同学享受的优待及带来的种种好处,便都自觉学习生字词了。再加上同学们看到别的班同学作业多,自己作业少,心里就觉得很美,还能增进向师性。如此,学生可减轻一半的作业量,基础知识也掌握了,老师也省下许多判作业的时间。

  二、重视个性兴趣发展,减少整齐划一的作业

  人和人的个**好,能力是有差异的。之所以360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因为他自身技能得到充分发展了,所以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于传播知识,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但没有义务把每个学生都教成语文家,从而遏制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发展。

  原来我们留的作业都是抄某些词或某篇课文,每次一留作业时,学生总是垂头丧气,把它当成一种负担,何时能让他们把作业当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在一次班会即将开始时,我一进班级,发现大部分学生拥在黑板前,抢着给黑板配画,涂色,我一下子想起班里的美术、书法爱好者很多,以至都不够他们施展了。由此我想何不在作业中加上这些提高兴趣的项目呢?恰好当天学了两首古诗,我便留了一项作业,让学生为古诗配主题图。同学们很兴奋。作业交上来之后,我为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技能所惊叹。每判一本都有一本的感觉。我无法用对钩来评判,把我的感想以几句话的形式写给学生,学生的个性得到肯定,既骄傲又高兴,更愿期待在下一次作业中有好的表现了。就这样我时而布置一项为课文配插图的作业,时而布置为课文配乐或找主题曲的作业,时而让大家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举办展览,时而编排课本剧等等。学生觉得每次作业都很新奇,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才智,也增加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意识,我也不再为枯燥的`作业所包围了。

  三、引导学生正确阅读,让学生走进书的世界

  经过上述改进,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没有了,学生自己的时间多了。但不是就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导他们大量阅读,走进书的世界,去那里挖掘语文的魅力,学习文学知识。

  我自己是怎样喜欢上语文的呢?记得五六年级时,和哥哥抢金庸小说看。在这之后,我的作文水平有了飞跃,词汇量猛增,想象丰富,思路开阔,作文还在学校及教育处获奖,这也许就是课外书给我的最初启蒙。第一次知道了语言文字这么神奇,这么有魅力。所以,我一直深信,读有益的图书室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这个思路指引下,我经常指导学生阅读大量书籍,从一、二年级的童话,到三四年级的寓言、儿童故事,到五六年级我就慢慢引导他们读名著,看《读者》。我发现真的是受益匪浅,我班部分学生作文特别有深度、有思想,这都是他们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动脑生成的,而且根据学生选择书籍的倾向看来,喜欢童话集想象类的,写作文时故事情节特别生动,喜欢文史类的,事例很典型,喜欢美文的,用词很优美,喜欢哲学类的,思想很深刻。这样,学生的个性也很鲜明的显现出来了。

  四、作文题目要能触到学生敏感处

  学生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作文题目时,往往能有话可说,畅所欲言,可遇到认为没意思的题目时,便无话可说了。我选定作文题目是一般都是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到他们近期的思想动态而定出的。如:班里男孩、女孩搞分裂,对立了,我就定作文题目为《瞧,这帮男(女)孩子》,让他们发表看法,写出对方的优缺点,边写边理性思考,既写出了真情实感,又加深同学间的相互了解,而当我们齐心协力在拔河比赛中取得第一名时,打破了我们班零的突破时,再写《拔河比赛》,同学们便直抒情感,旁征博引,讲述团结的道理。在学完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同学们写完读后感,我觉得感想很真实,真有必要让家长一同感受,又布置了家长写读后感。家长在看完课文后均觉得是一篇很好的家教文章,再看学生的读后感对自己的平常的言行进行自检,不仅让家长学会了教育方法,还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交流。这种作业学生们还愿意多留一些。

  五、依学生能力分层次留作业

  老师留作业最头疼的是学生能否完成作业的问题,遇上有不写作业的人是老师最易动怒,是学生最易恨老师的时候了,而不写作业的人归结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种:一是学有余力的同学,认为重复的作业很枯燥的;二是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可能有很多题不会做;三是一些个性懒惰的同学看到作业多就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没有层次性的作业会让部分同学不爱写作业。

  针对这个问题,我每次留作业都分为两种:一种是A作业,为难度较大的,如写些心得感想或编排课本剧等。B作业则是掌握基础知识及加深印象的作业,如多读一遍课文,抄写一段优美段等。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各得其乐,不交作业的人慢慢就少了。

  六、增加语文社会实践性作业

  学是为了用,另外学也不能光从书本课堂中学,还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课改后教科书也很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如:社会实践课《寻找生活中不规范用字》。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并且把自己的发现拍成照片给大家展示。有的同学还亲自帮人家改错。我班还有个同学看到《必备古诗80首》〉中是吾家洗砚池头树而教科书上是我家洗砚池头树而产生疑问。立即给课本编辑写信并收到答复。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用语文,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一直将上述的改革方法贯穿于我的语文教学始终,在这些方法的影响下,我所带班级学生在个性发展上得到较好的发展,好多同学的作文和书法、美术作品在处教育报发表,并获得国家级奖项。我自己也有时间钻研教育教学了。

  我真心希望作业不再成为老师、学生的负担而成为老师学生表现自我,肯定自我的最好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摘要:语文学科不仅是学生小学阶段必学课程之一,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语文教学质量、效率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文学素养。因此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就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进行考虑和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性思维;培养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就是其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学生能够从阅读教学过程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通过阅读教学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水平,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知,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实现语文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对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不仅要实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创新能力包含了多个方面,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等方面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心智、智力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间段,所以学生要在这一阶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同时还要掌握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要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水平的提升,拓展学生的眼界,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不仅如此,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确切提出,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学习和发展。

  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适合的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通过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想要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要给学生创建良好且轻松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智力、潜力、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等被有效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培养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就一定要给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静、奇、秀、险等特点,然后让学生对桂林山水进行描绘,创造,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气氛被点燃,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阅读,阅读的同时还要对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进行绘图。通过绘图创作来给学生构建适合的情景,不仅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还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发挥,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提问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质疑和提问,那么也就表明学生不能主动的对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习内容过于流程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各项能力。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问题时,语文教师不要对其进行打压,而是要充分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这样就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和瓶颈,有效培养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知真理的同时,还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2]。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时,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阅读以后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时学生就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为什么她不点一堆火来取暖?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她?”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创造这一文章时的社会背景等,然后让学生通过细致阅读和分组讨论来找到实际答案,而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发散思维,还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

  (三)发扬民族,是学生认识到自身主体性地位

  想要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的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公平性。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要先建立起真正为学生进行服务的思想,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所需、学习水平、认知情况等,并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进而保证阅读教学能够符合学生需求。其次,要保证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民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个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而学生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最后,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课外拓展的读物,促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加强他们自身的主体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日子都是怎么度过的,分组探讨未来的日子该怎么度过,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章,例如《落花生》等。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只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不单单是素质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还是时代发展的切实需求。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期间,就要尽可能为学生创建宽泛、轻松的阅读环境以及学习空间,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其自身良好的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鹏元,刘秀霞.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41):334-334.

  [2]余美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xx(3):74-74,77.

  [3]汤秀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刍议[J].读写算(教研版),20xx(19):364-36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二、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三、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

  “我看到了一个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阳”。

  “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

  “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

  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小学教材所选的古诗大都是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每一首诗如果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画面,那学生对诗的内容无形中就了解了,在引导中也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总之,古诗教学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殿堂,使学生领悟到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摘 要:语文潜藏着德育、智育、美育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是小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将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使用游戏教学方法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其蕴含的智力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不恰当,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效果。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小学生心身发展规律,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以期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也不一样。自身的素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门科目产生兴趣后,自然能学好这门学科。学生在性格的形成期,非常相信甚至崇拜自己的老师,往往会将教师作为榜样来学习和模仿,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和表扬时会更加自信,学习热情也会高涨,而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否定时会感到失落和不自信,对语文也会渐渐失去信心和兴趣。学生对自己不自信多是因为教师采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鼓励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赞美和表扬,期待和肯定。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这种信任、赞许和期待之后,会更加相信自己,努力的朝教师期待的方向奋斗。

  二、将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和发展,具体形象思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该把这些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化,使教学内容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习生字的时候,可以将抽象出来的汉字还原到更具体、更形象的状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来学习汉字,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如在学习“人”“水”“火”等字的时候,可以先写出象形文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想象现实生活中人、水、火的样子,让学生将汉字所承载的.含义与实物的形象连接起来,增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汉字是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汉字中的每个部分都有其相应的作用,或示音,或示义,或示形,或能起到区分标示功能,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换偏旁或者加减偏旁的方式,分析每个构件的意义,帮助学生识记,让学生不但掌握这个字,而且在拓展中学会其他新字。例如“胡”,加“水”为“湖”,指“湖泊”;加“火”为“煳”,指“烤煳”。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热情和信心,还可以掌握汉字规律,提高识字能力。

  三、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

  爱玩游戏是低龄学生的天性,在课外活动和课间十分钟期间,他们就像脱缰的野马、天空中的流星,迅速的投身到各式各样热烈欢快的游戏中,精神焕发。但是在上课时,他们总是不由自主的走神、打瞌睡。因此,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用游戏的形式教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识别汉字的时候,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游戏,鼓励学生根据字的结构特点、字形、字义,把字或词编成谜语,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在玩耍中识字,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做动作,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如“打、拨、踢、扛”等字,让学生做动作、读字音,说一说为什么“踢”是足字旁,而“打”字就是提手旁,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四、使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文章的理解需要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即自上而下模式(形式驱动的模式)和自下而上模式(概念驱动的模式)。在语文教学中,自下而上模式(概念驱动的模式),是指阅读时按照“词――句――篇”的顺序,对课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句子逐一进行解码,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加以理解:自上而下模式(形式驱动的模式),是指在阅读之前首先从课丈的主题和结构框架开始,以理解文章主题为目的,结合文章的标题、插图,每段前句,按照大脑中已有的图式,先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框架作出推断与预测,再通过词、句的阅读来证实、排除或修正、推断与预测,从而理解文意。为了能够有效、快速的阅读,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使用自上而下模式(形式驱动的模式)。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在?读的时候,不以学习生词、句型为目的,要以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信息为目的,从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框架开始。结合文章中的重要知识点,按照大脑中已有的图式,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结构作出推断与预测,再通过词、句的阅读来修正自己的预测,从而理解文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摘要: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部编版教材的广泛使用,使拓展阅读的重要性愈加凸现。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围绕拓展阅读的内容、方法、评价进行反思与创新,使之为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奠定堅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反思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多元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而拓展阅读就是拓宽学生视野重视学生个人体验的一个平台。

  一、教师要严格控制拓展阅读的内容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于阅读、写作等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往往将阅读视为一项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被其忽视,他们只是机械的重复最终取得了教师想要看到的成果。教师在调查学生对于拓展阅读读物的阅读完成率时得到的数据往往比学生自我统计的数据有出入,这需要教师的重视,拓展阅读强调的不是学生“善意的欺骗”而是真正体验多元文化感悟外面世界的过程。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不具备成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容易因为外部世界的干扰而发生一些心理或者行为上的改变,因此教师要严格把控课外阅读的质量,尽量做到对学生所读的每一本拓展读物都有所了解。部分学校因为资金等问题,班级图书角尚未建立,因此学生只能自行选择课外读物,由于家长的疏忽导致学生受到“黄赌毒”等书籍的影响的现象并不罕见。例如某乡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杜XX在课外读物中注意到有青少年利用晒干的丝瓜藤蔓体验抽烟的快感,其家里正巧有丝瓜的藤蔓,于是一经尝试便沾染上了吸烟的坏习惯,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健康是不利的。教师要克服班容量大学生数量多的现实问题,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展开了课外阅读,还要关心其课外阅读的主题,确保课外读物的主题没有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是根据教材上的课外阅读读物进行推广,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中华文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拓展阅读需要积累和参考

  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两手空空,仅仅欣赏故事而忽略了表达方式和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可以提供给每个学生一个笔记本,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做笔记。教师要向学生灌输积累的重要性,让学生认知到阅读课外读物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放松的娱乐,更是积累写作素材体会人情冷暖的绝佳机会。

  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阅读,无论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内阅读都要遵循“读书三遍法”。第一遍读书,学生要“囫囵吞枣”,不要求细致更不要求理解只需要学生将其写作主题明确,人物和发生的事件能够一一对应,而不是“路唇不对马嘴”;第二遍读书,学生要仔细观察人物的行为习惯和事件的冲突原因并试图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第二遍读书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跟随者故事情节的发展去思考并进行适当的猜想和预测;第三遍阅读要求学生能够细致的分析前两遍阅读时重点注意的章节内容,教师要在适当时机点拨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表达手法的使用和文章的结构组成,第三遍阅读要上升到文学的层次上来,学生不能局限的停留在某一个句或者某一段话而是从文章整体出发,判断该部分内容对于整体的事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当然这需要长久的练习和较高的语文素养。

  拓展阅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并不是学生一个人的任务,教师在监督学生阅读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让学生经过积累、参考、对比之后有所发现,拓展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为以后的写作教学和其他部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阅读一个文本时很容易进去该文本的世界,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学生更快的融入作者设定的世界中冷眼旁观每件事的发生和结束,以上帝视角总结这所有的一切。但是,某些时候阅读需要参照,需要对比,只有与其他的文本世界对比碰撞,我们才能从中找寻到真正的不同吸取养分实现自我成长的人生价值。诗歌也好,小说也罢,任何的文学作品需要参照,没有对比艺术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我们评价一个艺术品时尽管没有明确的表明该艺术品与其他艺术品的差异,但是我们的心中已经树立了一个标杆。拓展阅读需要积累,同样也需要参考对比。

  三、拓展阅读教学离不开完善的评价机制

  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的前期,尽管还带有些孩童的稚嫩,但是其努力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往往会让人觉得哭笑不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最需要的是教师的认可,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教师所看见并且认可了自己的学习成果,那种幸福感是无法比拟的。在班级容量较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背景下,完善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教师更客观公正且全面的了解学生。对于学生一段时间的评价,关系着学生今后学习的态度和兴致,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今后会再接再厉,而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是能够吸取教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如今网络全球化,信息数据流的时代,网络极大的优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在线教育日渐成熟,尽管目前市面上投入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都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但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仍起到了正面的作用,简化了教师的任务,让学生和家长随时随地的查看某一时间段内学生学习成绩和知识漏洞。教师将学生平时的成绩数据化,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并加以适当的评语,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经过整理分析最终给出学生的成绩折线图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对于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张雯.小学语文拓展性学习策略探析[J].新教师,20xx(08):55-56.

  [2]张锦美.小学语文基于拓展阅读的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xx(35):20-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

  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情感的丰富性等都比较有利。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进步,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加强这一课程的优化改革就显得比较关键。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以及要求分析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分析。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能够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性的体现,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的思维发展都还不成熟,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是促进学生各方面思维能力提升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作文的性质就是练笔,而在教学过程中是要使得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所想通过写作进行抒发呈现。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就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文字表述自己的意思,并能够结合实际的生活来通过常见的方式进行写作。而在具体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也有着不同的要求。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分析。

  虽然小学学生在各方面都还没有发育成熟,但通过写作教学就能逐渐的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得以丰富化,对小学学生的作文教学中也有着明确的要求。在写作过程中要能够有着真情实感,注重对学生的思考以及表现和评价能力的培养,所谓的真实则就是在材料方面以及情感方面等真实。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要能够朴实,也就是在思想上朴实和语言上朴实以及感情上朴实,同时还要能够将写作的内容通顺的呈现。这些要求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的表达就有着重要作用。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和优化策略探究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教学过程中还有着诸多问题呈现,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作文题材方面还不是很丰富,通常都是以记叙文为主,对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叙。这主要和学生自身的阅历有着很大关系,在学生的写作中就比较容易出现雷同的问题,由于学生自己的阅历不多,以及作文题材的缺乏多样性,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就很难将真情实感得以有效的表现。另外,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比较缺乏读者意识以及存在着人文分离的现象,对语言的交际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真情实感的表现力度上不强。在作文训练的形式上比较无趣,对实践运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对技能训练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兴趣情感就忽视了,教学中老师会给学生灌输诸多的写作技巧,但是在情感的表达和兴趣的激发上面没有重视,这样学生就不会对作文写作起到积极作用。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要能够充分的重视实际教学情况,首先要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文学素养进行提升,加强自己的鉴赏能力。老师要不断的学习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量。然后再教导学生如何进行写作,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写作当中,将写作方向要把握准确,写作中老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所写的内容进行理解,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第二,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作文是体现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自己思想水平的一个重要形式,能够透过作文的写作考察学生的观察力以及想象力等。而好的作文一定会有丰富的知识以及阅历,小学生阶段由于年龄的原因在这一方面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知识储备量,这样学生在写作中才能够有素材可用。写作和学习知识是不能分开的,只有阅读不用的文学作品才能够对写作的技巧以及语言的运用等了然于心,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目标才能实现。第三,对小学学生的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要能够将教学的方法进行完善,让学生能自主的投入到写作的环境当中。老师要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充分重视,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有利于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对写作的内容感兴趣。例如:在作文教学中以《我的母亲》作为写作主题,让学生进行就此展开写作。老师可以将一些文学名著中关于母亲的描写故事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知道母亲的伟大,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应用,播放故事短片让学生通过动态化的画面加强学生的记忆力。这样的教学形式就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有利于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培养。

  三、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要能够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相结合,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提升才有积极作用。此次主要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现状策略几个层面进行了理论分析,此次努力希望对实际教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费秀芬,何万国。由一堂课引发的对小学语文作文讲评的思考[J]。教育探索。20xx(05)。

  [2]刘红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J]。快乐阅读。20xx(3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合作的世纪,任何一个人都不可以单独的存在。近年来,我国对于教育中合作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小学语文当中,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目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在汉字、读音以及阅读上都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自己的合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应用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小学生进入学习生涯的第一堂课就是语文。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的典型就是小组合作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但让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加系统性,同时,通过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查漏补缺,更好的提升自己。

  1.通过合作学生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目前的社会,单单的理论学习已经不够,小学所要培养的是有综合学习能力的学生,所谓综合学习能力,一方面是指学生要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学会足够的知识,另一方面,就是学生要有合作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胜任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小学语文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很多学生很难领会到诗词的意义和情怀,那么,在背诵的时候难度就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诗词的朗诵,并共同探讨诗词当中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效果会非常好。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分享学习经验,对于后续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协同能力也有了提升,与人交往的水平也得到了锻炼,小学语文的教学将会得到极大的推动。所以说,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重视合作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2.合作学习要注意科学合理的分组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分组,如果分组能够合理和科学,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效果的,如果分组不够合理,那么,对学生的学习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语文学习的.分组不是单纯将学生进行分组,而是要考虑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他们的考试成绩,让每个小组中都要有学习成绩相对比较好的学生,也要有后进的学生,这样,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习相对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这样,后进生就可以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试验,进而找到自己最佳的学习方法,这正是合作学习的核心要义。俗话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一下,都还只有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两个互相交换,就都有两种思想。”所以说在小学合作学习中,一定要将小组分组合理、科学。同时,在分组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是不能让关系特别好的学生全部分在一个小组当中。小学生的年龄相对比较小,他们好玩的天性决定了将他们分成小组之后,很可能在一起讨论语文知识的时候变成了闲聊,这就违背了小组学习的初衷。第二,是要定期的更换小组。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在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如果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在原来的学习小组中已经不合适,就要迅速的更换学习小组,特别是一些同学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小的矛盾,就要立即更换小组。所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合作学习的方法,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从而帮助学生以更快的速度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互相探讨和沟通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就应当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创造机会和条件引导学生以合作的形式进行自主的探究。比如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识字与巩固生字的方法指导学生,像是儿歌当中的识字,要求学生先独立地读儿歌,不会的照着拼音多读几次,然后向同桌请教,互相地学习。要么是由一名组长为其他的学生呈现生字卡片,其他的学生进行抢答等,让组长对发音不标准的学生进行更正。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结束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会富有成就感。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方法之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近年来,合作学习的方法广泛应用到了语文教学当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合作协同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非常有效的,在后续的教学中要坚持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娜.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xx(20):212-213

  [2]邓雪莲.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xx(05):11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在新课改的深入下,小学的语文课程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有各种名言警句,祖国河山、人物形象的描绘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拓宽学生的视野。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特性,就要求教师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性,通过不同的语言技巧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从而让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1小学语文课堂注重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通过不同教学语言形式的引导和感染,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更集中于课堂之中。另外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标准化的课堂教学语言

  小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主要依靠模仿,因此教师要通过普通话二级甲等标准,在课堂中做到语言规范、标准,吐字切忌模糊不清,词语使用恰当,给学生做好示范。另外,在授课中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繁杂冗长和含糊不清,防止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在课堂中有的教师悬河泻水、侃侃而谈,但是总结下来,核心的内容少之又少,多为繁复无用的话语。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更多的信息浓缩到一句话中,尽量做到简练,减少“啊、嗯”等词语的使用,便于学生抓住重点,防止出现听觉疲劳。同时,标准化、规范化的课堂语言,能够带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影响和示范,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言习惯。

  3生动化的课堂教学语言

  小学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起始阶段,学生对于一些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成语等难以理解,另外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集中注意力较差,如果教师单纯的按照课本宣教,而没有生动形象化的讲解,不仅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容易疲乏走神,降低课堂质量,甚至部分学生觉得语文枯燥无味,因此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本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形象相结合。比如在学习《妈妈睡了》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个动画片的形象,围裙妈妈在哄大头儿子睡午觉时先睡着了,大头儿子看着睡着的围裙妈妈“波浪似的头发”……学生脑海中能够呈现具体的形象,更容易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通过动画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涩会难懂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从而更容易理解课本内容,促进记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风趣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

  风趣幽默的语言就像是课堂中的调味剂,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轻松、兴奋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更好知识,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力手段。幽默的语言首先要具备和善性,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变得更加融洽,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在写作练习中,学生没有加标点符号,此时不是直接的批评,而是将文章一口气念下来,中间还会表现的上气不接下气,学生会哄堂大笑,还会说“老师,喘口气再读吧!”,教师则笑着说“作文没有标点我停不下来啊!”,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标点的重要性,还会让其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强记忆,在以后的写作中会避免发生此类错误。所以说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扮演不同的角色,去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更专注课堂,在风趣幽默的语言使用中,要抓好时机,还要利用好“抖包袱”“小词大用”等语言技巧。另外,教师要明确风趣幽默语言的背后是要有教育意义,给学生启发和深思,而不是一笑了之。所以,教师在课堂应用中,各种风趣幽默的言语是出于善意的,而不是讥讽、嘲笑的,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才能让其作用充分发挥。

  5音韵美妙的课堂教学语言

  中国的语言是门艺术,有着节奏和韵律之美,而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以词汇、朗读为主要内容,所以教师要使用富有情感、和善可亲的语气,轻重缓和的语调,达到以情润声的效果,让学生像是在欣赏音乐一样,体会到中国语言的优美以及韵律感和节奏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语句所表达的情感,陶冶情操,还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鉴赏力。

  6激励性的课堂教学语言

  评价是课堂中的重点内容,是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肯定和评判,合理的评价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体会到关注和认可,从而提高自信心,在学习中付诸更多的热情,最终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日月潭》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富有感情的诵读,某个学生在读到“湖水碧绿(lǜ)”这一词时,读为湖水碧绿(lù),为缓解这一尴尬状况,教师要给予朗诵的学生鼓励和安慰,可以说“读的感情很棒,如果发音再准确一点会更完美!”,让学生感受到肯定和认可,不会因此磨灭学习兴趣,还会让其他学生印象更为深刻。所以说,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的层次,均适时的给予激励性的语言,促进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小学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但是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恪守自己的职业素养,严格要求课堂语言的标准化,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通过形象生动、风趣幽默、音韵美妙的语言简化涩会难懂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整体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地不断改革,在国内各级教育结构的课堂中广泛应用各种新型的科学技术,其中“视觉素质教育”尤为明显。专家指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有效地应用视觉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思考与创造力。以下针对小学语文中视觉素质教育展开研究,可以为以后小学课堂教学实践提供相应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视觉素养教育;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小学语文作为现代教育基础的学科,在教学方面占据重要位置,学生不能仅仅对干枯文字进行学习,还需要视觉方面的刺激,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视觉素养能力,使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的意义

  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可以发现教师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视觉素养教育,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从当前情况来看,在日常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都利用了多媒体,虽然可以有效地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但是也造成广大群体思维模式单一化,甚至对现代科技形成依赖性,遇到问题时,不会进行独立思考,而是通过多媒体查询。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对未知事情充满好奇的阶段,自制力较弱,当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因而教师在利用视觉素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此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理解,假如死记硬背,学生会感到非常枯燥,忽视了学生自身创造力的培养,视觉素质教育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的运用视觉素养教育,使学生感悟到语言的魅力。视觉素养教育就是将知识与技能有效结合,利用多媒体基础,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往教育模式,使得学习知识过程变得轻松。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应用策略

  1.课前利用视觉元素引导。小学生喜欢形象化思维,容易被色彩鲜明的图片所吸引,但是小学语文大部分都是文字性的内容,课堂教学元素较为单一,在这样的状况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将视觉素养元素导入在课堂中,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激发出其兴趣。例如,在学习《春晓》这首诗时,该节课主要的内容就是围绕“春”开展,在课前引导时,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可以展示自己提前做好与春相关的图片,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更能有效发挥。2.适当借助视觉化教学技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是利用“口头讲述”的教学模式,不仅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并且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如果教师将教学模式转变,积极的应用多媒体,营造出“图文并茂”学习环境,能增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例如,《蚂蚁与蝈蝈》,根据文章内容教师提前制作课件,向学生展示这篇文章中动物图片,了解两者之间交谈过程,当观看这些内容后学生来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相应的知识,而且课堂氛围也十分的活跃。由此看来,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借助视觉化教学技术,可以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3.与学生实际结合。当前,国内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但是通常情况下,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非常沉闷,整体教学效果也不好。在实践性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联系实际生活,为课堂学习中创造视觉化情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例如,在学习《齐天大圣战二郎神》课堂学习中,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将教室进行布置,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场景进行演习,学生在演习完后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感受每个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这样才能将学习与实际结合,有效地实现学习与生活统一,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研究,可以发现视觉素养教育有效地推动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但是由于教学环境的影响,学生视觉素养策略还应该进行深入的探索,教师应该多从实际生活中总结经验,不断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视觉素养教育,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仅仅是一个引导的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希望通过对此的研究,可以为学校小学语文教师视觉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国智.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阅读教学[J].课外语文,20xx

  [2]何艳丽.实现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新课程(上),20xx

  [3]张芳.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研究[J].中华少年,20xx

  [4]顾小兰.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视觉素养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

  [5]李红.视觉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J].新课程(小学),20xx

  [6]朱健峰.小学语文教育中视觉素养培育的实现[J].中国校外教育,20xx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加大学生阅读量,增加背诵篇目,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宽阔。小学语文阅读课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如何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效性,这是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的课题。

  一、强化词句训练,提升阅读能力

  掌握一定的词句是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基础。阅读文章时,要想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首先要理解文章中的词语与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来造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词语的理解、累积、运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在进行词句训练时,理解与运用要并重,注意学与用的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说话与写作时积极使用所学的词句,让其体会到这些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与用法,语文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等进行变换,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展主动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阅读课教师不能自导自演,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比较差,我们要学会引导他们在交流互动中思索与发现,有意识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语文教师要为师生搭建好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探究、感悟、体验、交流。

  三、树立整体观念,促进整体发展

  小学语文包括识字、写字、听说、阅读、写作等多个部分,这些内容各成体系,通过科学的组合形成了语文学科体系。在课文教学时,有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课文的整体性,只注重某些词句的理解,或者只关注一些生字词的默写,或者只重视主题思想的感悟等等。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对课文一定要有整体观念,从课文在课本单元中地位入手,知道课文的作用、重点,课堂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贯穿始终。在学生层面,则要在了解课文大意,逐步深入,最后再总体阅读,才能对课文有更深刻的体会。每一阶段的学习,不仅要掌握每节课的重难点,还要把握前后知识的联系,有计划地进行序列训练,全局把关,层层夯实,以此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四、启发学生质疑,调动其主动性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喜欢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对于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要学会主动查字典,查字典不能解决的再主动请教老师。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字、词、句标出来,并提出来交流讨论。如果学生提不出来,教师就要主动提问学生,以此启发、引导学生。长期坚持,学生就能逐步养成阅读时质疑的良好习惯,阅读能力也能得到大大提升。

  五、课内外结合,体验阅读之美

  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传授读书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用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乐于接受的方法。如,对于一些诗词等易于上口的课文,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吟唱,这样便于他们强化记忆。对于一些长期积累的句子,则可以进行分组比赛,以此来激发他们背诵。另外,语文教师要有目标、有计划地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籍,安排他们有计划地阅读。利用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电子阅览室等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书香校园,提高阅读能力。

  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阅读能力

  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人们的学习方式也有重要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我们广大教师要积极利用好校园多媒体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校园网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空间;利用校园广播播放一些美文,为学生时时获得审美体验;还可以利用好班级博客开展阅读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脚步,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手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完善评价体系,坚持长期阅读

  要想让学生的阅读活动能长期处于快乐积极的状态,我们必须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通过积极地引导,调动其阅读积极性。语文教师可以定期举办“故事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读书小沙龙”及板报、手抄报等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爱阅读、爱积累,帮助他们养成多读、善思的良好阅读习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尤为重要,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广大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开展多角度阅读,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陈红霞 单位:江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教育是什么?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中,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有所成”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那么,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良好的识字和写字习惯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画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策略、识字规律以及适合自己的识字策略,进而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校园内、在家里、在社区……只要见到汉字,就要自觉地识记。

  二、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会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正确理解,成为阅读或写作上的拦路虎。许多学生遇到困难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因此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最常用的工具书为字典、词典,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三、倾听、交流的习惯

  我们无论在课堂中,还是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力,使他们会听。虽然“满堂灌”教学不可取,但培养学生们静静听讲的习惯却是必要的。学生们要想参与课堂讨论或交流,只有静心听取了别人的发言,才可能达到充分理解,进而表达自己的意见,听是与人交流的关键性一步。在学生已有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重要策略,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扎实提高语文素养,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为此,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安排定时、定量的诵读内容,使学生可以卷不离手,曲不离口,日有所读,日有所获,从而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五、读书看报的习惯

  在信息化时代,阅读将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向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我们要不断推选、推荐各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引导学生認真阅读,养成广泛的阅读兴趣。

  六、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要教给学生观察自然、社会、了解现实生活的策略,使学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记下来,这对语文素养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像老舍先生说过的,“你要仔细观察身旁的老王或老李是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道哪一天,你的作品里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没有这些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日积月累肚子里的货就多起来。”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6-27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1

【精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6-26

【优】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