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锦集(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就语体学的分类而言,语文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但是教学论文与一般的科研论文、学术论文又有所不同。学术论文可以是纯理论、纯学术的研究;而教学论文除了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理论性之外,还应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因为“教学”本身是一个实践活动。比如,就汉语语音问题来说,用音位学理论来分析现代汉语语音成分,分析单元音a及韵母ia,ai,ian中的a有什么不同,zhi和zi中的元音的发音特点如何,这样的语文论文属学术论文;而分析汉语拼音怎样教,有介音(韵头)的音节是三拼法好还是两拼法好,两拼法中是“声韵”相拼(如j+ian)好还是“声介合母/后随成分”相拼(如ji+an)好等等,这样的语文论文属语文教学论文。又如,研究句式是语法学方面的语文论文,研究句子在中小学怎样教则是语文教学论文。语文教学论文不能只是理论分析,而应该有具有充分说服力的实践性材料来加以证明,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它应该对人们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这就是说,教学论文与一般学术论文的不同,是它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是针对教学实践来写的论文。教学论文虽然来自教学实践,是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炼,但教学论文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总结。
语文教学论文与教学总结属于两个不同的文体范围。前者属科学研究论文范畴,后者属工作报告范畴。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学总结是对某个教学阶段、某个教学范围中教学工作情况的总结,它的内容主要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说明。教学论文则是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文体,它除了具有实践的说明之外,还应该有理论的分析和一些学术性的探讨.当然,教学论文是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因此,它与教学总结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好的教学总结经过加工和提炼就可以成为一篇教学论文。但从文体上说,二者毕竟有区别。教学总结中当然也可以有一些理性的分析和理论的探讨,但这不是必需的;教学论文则必须具有理论的探讨,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为理论,必须以规律的总结和提炼为目的,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学实践作法的表述上。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认为写语文教学论文首先要把握住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既注重实践性,又注重理论性和学术性。既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总结实践经验(包括自己的,或别人的;正面的,或反面的),又要在此基础上运用有关的理论(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语言学理论等等)加以分析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出带规律性的东西;而这些规律又要能对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具有可操作性。
不注意这一点,就难以写好语文教学论文,要么只阐述某种观点,不提出有现实针对性的实践依据,泛泛而论,不解决实际问题;要么只说自己怎么做怎么教,不分析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教,其中有什么值得认真研究的地方,这就和一般的教学工作总结没有什么不同。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极大影响着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等也都会从教学语言的具体运用上体现出来。针对缺乏语言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现状,必须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笔者结合多年的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如何备好每一节语文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成果,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
1.1要备好教材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的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如何。这就是说,一个语文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
一节语文课,不管你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不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1.2要备好学生
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
备课时,还可以考虑如何有意识地结合每次教学,解决一两个学生的问题,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一次解决一两个问题,一个学期下来也就能解决不少问题。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师生关系都有很大的好处。
2精心设计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吸引人的导入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辞优美的文章,读着那些文章,眼前就浮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的各式各样的鸟,配以悠扬的古铮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学生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然后,我问学生: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乘飞机去看一看,好不好?“在美丽的风光图片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教师只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课的导入语,会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
3合理引导,剌激想象
在教学课文《盘古开天地》时,我让学生观察盘古头顶天,脚蹬地的图画,想象盘古当时战天斗地的情形,而没有引导学生该从哪方面展开想象。于是有同学想到了盘古要穿多大的衣服;有同学想到了盘古当时的想法:一定要把天地分开;还有的同学想到了盘古睡在那里不吃不喝,他为什么还那么健壮?等一些与主题不符的,表面的东西。后来,我说:“同学们,盘古开天地中也有许多故事,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西天取经所遇到的困难相似。”于是同学们惊“哦”一声,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到了盘古赤手空拳打败南疆欲神;一口气把前来阻止分开天地的灵火神雀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从此再也不敢来捣乱;一脚踩死了引诱他的青蛙怪兽;还割下大腿上的肉喂快要锇死了的小狗,等一系列盘古对强恶决不手软;对弱小舍身相救的感人故事。也展现出盘古战天斗地的勇气和英勇气概。
4创设情境,激起共鸣
有些课文记叙的人或事,因为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或者因为学生的社会知识、生活体验的欠缺,阅读时,往往理解困难,出现思维停滞。比如《麻雀》一文,庞大的猎狗,面对弱小的麻雀,竟然不战而退,这是为什幺?从十来岁孩子的生活体验来看,显然不合常理,如果教师仅凭讲述使学生知道,是麻雀面对凶残的猎狗,面对强者,敢于搏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和气势吓退了猎狗,这样做,学生仅仅是囫囵吞枣地记下答案,而没有真正地逾越思维障碍,突破教学上的难点。这里一种较好的做法是:①情景再现。通过投影仪再现三个情景: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走近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来掩护小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慢慢后退了。②音乐渲染环境,准备一段节奏鲜明强烈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随画面的变换、事情的发展,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充分地渲染弱者敢于战胜强者的紧张气氛。③教师伴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这几个步骤,创设情境,学生的情感因素被调动起来了,在不知不觉中与麻雀产生感情共鸣,意会出“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这种情境给学生思维流程的畅通,提供了最优化条件。
5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5.1访一访,认知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丰碑》时,可让学生看有关红军的电视、,还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去采访一些长辈回忆过去作战的故事,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军需处长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5.2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而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时,可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之,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教育投入的增大,包括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工具逐渐走进我国小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多种特点。可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而又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能够将语文课堂带进一个异彩纷呈的新境界,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基于此,笔者从小学语文中的识字教学、古诗教学以及写作教学三个方面去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而高效地运用多媒体。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
传统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工具便是教师的一张嘴、一根粉笔以及一本教材,这些单一的教学工具使得课堂教学一直呈现出一种死气沉沉的状态。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全新的血液,使得课堂氛围不再毫无生气。它利用自己独有的特点,从多重角度去刺激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视听等感官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对小学语文的情感共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能充分而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多媒体,进行视觉刺激
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低年级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教学点即是识字教学。传统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普遍是教师一个字一个字教,学生一个字一个字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枯燥乏味,其教学效果也普遍低下。识字的多少、快慢对学生智能潜力的挖掘以及后期其他各种知识的学习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至关重要。而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色彩鲜明以及视听结合等多种特点,能够有效将识字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另外,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也能对汉字的字形等进行形象而又趣味的分析,从而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刺激下对汉字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提高他们识认汉字的效率。比如在学习“看”这个字时,语文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先给学生出示一个孙悟空眺望远方的图片,问一问学生:孙悟空在干什么呢?学生答:在往远处看。教师:它的手放在哪里的呢?学生在观察之后便回答道:它的手放在眼睛上面。教师:对的,孙悟空将手放在眼睛上,就能看的更远。那么“看”这个字和什么有关系呢?学生:和手还有目有关系。教师趁热打铁:说得对,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看”这个字该怎么写吧。随后,教师再次利用多媒体将“看”字的笔画顺序一笔一笔地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跟着多媒体课件尝试地写一写,以便更加快速深刻地掌握字形。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借助了小学生都比较熟悉和喜爱的孙悟空的形象,另一方面将汉字的.字形进行详细分析,如此一来,便可以让学生在趣味的氛围中掌握汉字。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趣味的识字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二、善用多媒体,培养观察能力
正如上文提到的,多媒体最大的特点是形象鲜明,直观生动。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学生展现更多,更真实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认知和写作技巧,因而他们作文水平很难得到提升。如果教师能够将多媒体融入到作文教学中,便可以将生活中的人、事、景等等直观地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挖掘他们平时生活中常常忽略掉的内容,指导他们进行细致地观察。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放大、定格等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教给他们观察的技巧,打开他们的写作思路。比如,在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狗》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可爱的小狗”的图片展现给学生,再引导学生去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从小狗的头一直观察到小狗的尾巴等等,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利用放大的技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观察小狗的毛色、爪子等等细节,从而给学生提供写作时的思路和轨迹。实践证明,多媒体的运用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观察素质得以提高。
三、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靠教师的一人言和学生的想象去体现的,这样的教学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方式上都稍显不足。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从而去填补小学生表象贫乏的空缺,继而为他们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偏离了他们的现实认知,他们尤其是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文化、思想等都倍感生疏,因此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而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便能激发学生的视听感受,让学生穿越时空,回到古诗所讲述的那段历史中,走进古诗所描绘的那片美景中,从而改变以往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化静为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歌意境,体会古诗的美妙。比如,在教学《山行》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深秋山林中的绝美之景。小学生受到他们认知的局限,很难去理解“石径斜”其实就是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山峦;他们也很难去想象到“有人家”的那种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的深山生气,而且这句中的“有人家”和上一句的“石径”相互照应,因为“石径”便是通往“人家”的必经之路。多媒体的应用直接将古诗中的意境呈现给学生,将诗歌原本短短几句的内容扩大丰富起来,从而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进入诗歌的学习,领悟诗歌更多更传神的内容。除此之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古诗的朗读录音,有效地将古诗的语气、节奏和语调等方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倘佯在故事的美妙意境中。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的介入丰富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从而有助于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清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从教材出发,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去因课制宜、因需所取、因势利导、扬利去弊,最终让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绚丽多姿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徐素敏.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6)
[2]陈华.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教研周刊,20xx(0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摘 要:激励性评价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策略,研究表明激励性评价的效能主要体现在能够唤醒学生的主体性思维,能够鼓舞学生创造性思维,并推动学生研究性思维。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语文教学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等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这一方式又是如何促进了课堂教学呢?笔者尝试通过对有关教学案例的剖析,分析激励性评价在教学中的效能。
一、主动到被动:唤醒学生主体性思维
从心理学角度看,激励是一个强化的过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得到奖励,该行为就会趋向重复;反之,则减少重复。奖励是一种正强化,对错误的行为给予惩罚是负强化,这些强化可成为激励的力量。 它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归属、爱、自尊的需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这种自信主要来自于教师的信任。信任是一种力量,这种信任是对学生作为独立的“人”的尊重。是把学生当作生动的,有个性的,有感情的人来看待。激励性评价正是因为真正着眼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它激励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和竞争意识。试想,在课堂上,教师总是训斥、指责学生,给学生的大部分是负强化,那么,学生见你上课心里就发怵,哪里还谈得上被吸引?教师通过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吸引力或推动力,激发出学生的自主性。也就是说,学生的个体行为在受到教师的激励之后就会产生一种自动力。只有产生了这“自动力”,学生才会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变为个人的学习目标。才会由消极的“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在课堂上只有对学生表现出的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和学习效果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激励,才会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把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自发的,主动的思维,从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针对学生特长,教师可以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卡通、图标、激励卡来激励学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超越。如:用“小猴子”表示爱动脑筋;用“鹦鹉”表示愿意和老师、同伴交流;用“小猫”表示积极参加艺术活动;用画有嘴巴、问号、眼睛、耳朵、握手等图标来表示发言、质疑、阅读、倾听、合作等方面表现突出;还可以用一些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的激励卡。如“:朗读高手”、“写字巧手”、“阅读博士”、“故事大王”、“口算高手”等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获得成功的体验。此外,教师对学生作业、作文等评价可采用等级和激励性评语以及含义深刻的“红星、小松树、小红花、小笑脸”等标志相结合的方式,强调评语的双向互动性、激励性、针对性和建议性。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增强信心,不断改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口动到心动:鼓舞学生创造性思维
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它是在独特地、新颖地解决新异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其目的是得到具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理论、新看法、新产品。 在小学阶段,创造性思维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层的思维能力,迅速、流畅、独特的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发展和形成又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要受着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的驱动和制约。创新意识和品格主要表现为创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烈、不畏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意志坚定、能经受失败挫折、持之以恒等等。激励性评价正是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氛围中,想象驰骋,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使学生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使课堂成为学生语文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因为“创新”的成功,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快,希望尽快地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祝贺。而老师的及时激励强化和巩固了学生的这种满足和愉快,促使学生去争取新的.“创新”的成功,从而鼓舞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肯定学生有创新的想法、观点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如:“你的这个想法有创意!”、“你的这个想法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有新的收获。”这样的评价,既激励了学生,又鼓励了群体,使全班学生都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善于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是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研究者与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启发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解除疑难。对学生的提问,如果有独到的见解,教师要热情鼓励。对教师的解答,如果学生有不同看法,也应允许肯定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在质疑问难中,老师的对不同意见的激励既培养的学生的创造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灌输模式。
三、心动到行动:推动学生研究性思维
研究性学习是指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由教师指导学生或学生自主提出并围绕问题(专题),在整合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主动去寻找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反思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理解和记忆上,正如清代颜元所说:“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边习过,皆无用也。”当学生将被动接受“死”的书本知识转化为主动研究探索现实生活世界,语文教学才真正“动”起来了。研究性思维改变以往脱离生活现实的弊端,使学生有机会整合各种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励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这种研究能力对于每个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是十分重要。
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统治着传统的语文课堂,将人作为知识的容器,把语文的工具性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忽视人作为“完整的人”的独特个体生命的存在。在这样的课堂中,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被机械化、工具化的标准答案扼杀。而激励性评价在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可以很好的推动学生的研究性思维。笔者上《做什么事最快乐》时,先在黑板上写出生词“快乐”,然后问“有谁愿意告诉大家这个词怎么读?”。师:“老师没有教,你怎么会认识?”生:“我在生日蛋糕上看到过,所以就会读了。”师:“(投去赞许的目光)你很会观察。”生:“我们以前学过生字‘块’,‘快’和‘块’看起来很象”。师:“(竖起大拇指)你很了不起!能和以前学过的字进行比较。”生:“我是在课外书上看到的。”师:“(摸摸学生的头)你一定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能够从课外书中极取营养。”在这堂课中老师巧妙地以“老师没有教,你怎么会认识”加以引导,激活了学生丰富的生活积累。同时通过动情的声音,赞美的语言、眼神以及爱抚的肢体动作,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激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在语文教学活动这一特殊的认识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主体,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激励性评价正是通过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开放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研究性思维。通过激励性评价把“讲堂”变成“学堂”,把“听课”变成“做课”,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得到最大的开掘,主体性将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xx
包久霞. 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几种方式[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 20xx,(6)
王锡萍.谈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教学[J].科学教育,20xx(1)
李天松.研究式学习:路在何方[J].中学语文教学,20xx,(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摘 要】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是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本文将主要从小学语文自主阅读的教学策略入手,以期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 教学策略 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基础且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的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自主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小学生提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并为以后的写作课堂积累写作素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新颖的教学策略,不断激发学生对自主阅读的兴趣,在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自主阅读的真正魅力所在。
一、小学语文自主阅读的教学策略
1.课堂导入形式新颖
小学生大多处在十二岁以下的年龄,其心智发展还未成熟,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因此,为了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激发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丰富课堂导入形式,充分利用新颖的课堂导入形式,在第一时间内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阅读的课堂之中。
2.积极重视文章朗读作用
有数据显示,大声朗读课文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文字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大声朗读课文还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文字书写的记忆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通过大声朗读优美范文,不仅可以为小学生未来的写作课程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不同句型的表达方式,进而可以提高小学生造句、书写段落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重视文章朗读的作用,可以通过自身卓越的朗读功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注重开发学生阅读思维
事实上,从看到第一个文字的时候,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就已经被启动了。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小学生的阅读思维活动可以用一个阅读循环来表示:对看到的文字所提供的信息产生疑问――对这个疑问积极进行推理――带着疑问和自我推理对阅读产生无限的期待,正是这个阅读思维循环的存在才使得小学生的自主阅读不断的向前进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阅读思维循环,通过积极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注重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思考。
二、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1.丰富课堂导入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5年级教材中《埃及的金字塔》这一课时,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第一时间内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工作者可以设计与金字塔相关的趣味问答,比如通过让小学生在课前搜索一些关于金字塔的传说故事,激起学生对金字塔好奇心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新颖的课堂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便利,通过播放埃及金字塔、木乃伊等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自主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2.重视文章朗读作用――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充分发挥大声朗读课文的作用,教师在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使用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比如跟随录音朗读、教师引领朗读、学生集体朗读、小组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等形式,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声朗读。比如,在学习苏教版5年级教材中《谈礼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形式,分别选取不同的小组,将人物角色依次分配,首先让学生跟随录音体会不同人物其感情色彩的转化是如何通过朗读形式体现出来的,其次教师再对不同角色依次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再让小组分别进行练习,最后由不同小组分别进行朗读表演,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选出朗读效果最好的`小组。通过这样的朗读课程,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还可以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提高自主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3.开发学生阅读思维――提升学生阅读思考能力
为了能够不断的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打破局限,将阅读的关注点放在整体而不是具体章节或段落,还要不断提升学生快速准确捕获关键字眼、文章主要矛盾所在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正确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能力。比如,在学习苏教版5年级教材中《郑和远航》这一课时,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远航”,并培养学生正确提出疑问――郑和为什么“远航”?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引领学生快速找出文章中的矛盾所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也可以提高自主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但更是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策略,通过丰富课堂导入形式、积极重视文章朗读的作用、不断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等策略,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蔡梅芳.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浅析【J】.阅读与鉴赏:上旬,20xx(12)
【2】钱璐.含英咀华;亲近文本――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xx(0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信息素养,是指一个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够认识到精确完整的信息,通过确定对信息要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明确信息源,采取成功的检索方式,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运用信息,从而将新信息与原由的知识体系相融合,强化学生批判性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活动机,引发兴趣,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指学生呢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的意识。依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激活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学习动机,引发对信息的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例如学习了《赵州桥》后,学生对桥的结构与力的关系领会不了,我就让学生回家查找资料,同学们丛刻外资料上查到了斜拉桥、吊桥、架桥等许许多多桥的知识,通过查找学生大体知道了桥的设计原理和成立的条件,各个成了小小的“桥梁行家”,有的还说长大要造一座桥呢?对于引力、拉力、承载力等,有了最初的想学的欲望,为以后学习集合学与物理学奠定了良好的信息基础和兴趣基础。学了书信以后,我给全班的同学发了信,并要求他们回信,全班同学为了和老师通信一下子掀起了写信的热潮,而书信的写法在写信的过程中也逐步掌握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信息产生了兴趣,才能初步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强化训练,注重时间,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取能力是指确定信息源,并根据信息需求选择最佳信息源,查找信息资料,完成一定信息任务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的解决可以借助查找信息资料得以解决。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每一步活动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方向性。比如《黄山奇松》一课,可通过师生群议确定信息任务为:黄山松究竟有哪些奇特的姿态?除了文中介绍的几中奇松外,还有哪些奇松呢?迎客松为什么会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及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为体明确了,我门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黄山松的奇特姿态可以查找相关图片以及古今赞美黄山松的诗词文章;迎客松为什么是黄山的象征,可以查找有关迎客松的生长位置、生长特点和相关图片介绍。信息来源有了,许解决技术问题,我门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图片、图书查找,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有关黄山奇松的知识。
三、引导积累,知道运用,培养分析信息的能力。
分析信息的能力指要求学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和判断,自觉抵制和消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要求的信息伦理素养。我们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目的的整理出来。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把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以及望站地址灯油关信息,有选择有重点地摘抄,并知道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排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储处理,使摘录的信息资料系统化、简明化、便于查阅。
四、合作交流,培养学生集成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集成是指把来自多种信息源的信息组织起来,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这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最佳体现。教学中我培养学生:读懂你的信息资料,试着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谈谈你的想法。把学生集成的信息用各种途径发表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还有利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实践证明,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生就能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积累、运用、处理信息,实现课本内容、课外知识与现代信息的有机融合,提高学习效率,将“实现学生好曾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目标执行到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白杨》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注重心理描写,没有过多的直接的叙述,这就要靠我们用心去体会,里面有很多神态描写,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神态的变化来体会其中蕴涵的感情。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大戈壁上的杨树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结合课文描写来谈白杨树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感悟白杨树身上的某些品质和人的品质的相似之处,通过感悟体会到自己的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就和白杨树扎根在戈壁滩上是一样的。父亲的所作所为和白杨树一样感动了我们,也激励了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高贵的品质。
二、对每篇课文都要设置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理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要学会很多东西。为了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方便、更容易,教师在做不断的努力。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非常重要。创设一个和课文相关的教学情境,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能体会到作者想表达的感情,能更容易地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课文里面所蕴涵的道理。在教学中,我们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有丰富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
通过看多媒体画面,很多复杂的感情在画面里都能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不用教师很费力地去解释。教师当好学生的倾听者就好了,倾听每个学生内心的感情,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学生有什么影响。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触摸春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让学生犹如课文描写的一样去触摸春天。学生走进大自然,看见了春天的模样,把自己所看到的春天的模样记了下来。走进教室,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春天不同的模样,让学生谈感受。
带着这些感受再去看课文,看课文里描写的是否和自己看到的一样?读后是否和笔下的作者有同样的感受?课文里的主人公是个盲童女孩,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到了春天。她是多么热爱生活啊!小女孩看不见,但依然热爱生活,乐观地生活。而完好无损的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去热爱生活呢?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生活,因为我们生活在如此美丽的世界里。这种情景教学法很容易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揭示的深刻的道理。也会美化每个学生的心灵,给学生的内心装满很多美好的情感。
三、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学生心里的声音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要想教好学生,就必须先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教师,才懂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上学生喜欢的课,我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喜欢这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语文教材里就有很多关于人际关系的课文,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朋友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做?还有和朋友有约我们要遵守约定等等之类的文章都是教学生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仅仅课文里的教材很难让学生真正去理解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所以教师要在生活中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真正地亲身体会,慢慢感悟。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和家访时间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对经济不太富裕、父母不在身边的学生多加关照,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在学习上尽可能主动地去帮助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脱离群体的学生,没有玩伴的学生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让他融入群体,让他们变得自信一些。树立自信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多和学生说说心里话,让学生敞开心扉接纳你,这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有助于我们帮助内心有困扰的学生摆脱困扰,还可以和学生建立很好的朋友关系,大大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从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以及如何搞好人际关系。这样的班集体是一个团结的班集体,是一个和谐的班集体。这个班集体的成员犹如家人一样,彼此相亲相爱,没有争吵,只有微笑。教师是最幸福的教师,学生是最爱学习的`学生。师生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这样的班集体以后,对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四、总结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纽带,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主要教学方式。没有情感的教学,是空洞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教学。学生也不会从中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剖析课文内容,着重点化学生的情感,运用作者笔下优美的词句打动学生的内心,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情感教学达到培养人、教育人的目的,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品质,达到全面教育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1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预成式
预成式也可以理解为按部就班式,如同导演预先写好剧本,演员只需照着台词往下走即可,不需要演员的即兴发挥。在备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即将要说什么样的话、安排怎样的活动,提哪些问题,这些都是事先预定好的,而学生要做的就是配合老师的表演。为了能够把握住课堂教学的进度,教师会根据自己的节奏将课堂教学进行下去,而对学生的一些反馈或不理解关注甚少。一味地关注教学的进度,要求学生来揣摩教师心思,尽量说出符合规范的答案。而如果教师的提问比较空泛、机械或者提问的频率太过频繁,都会让学生反应不过来。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教师的互动意识较为淡薄,一味追求课堂的逻辑和进度,没有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生成性。因此,预成式活动是单一的、线性的,也是虚假、贫乏、缺乏生气的。
1.2放任式
较之预成式互动,放任式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更为严重。对于“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些老师将这点理解为可做的事情变少了,完全将学生放于主体地位,而将自身的主导地位弃之不用,或者缺乏灵活的互动方式,互动的时机把握也不到位,这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有极大的影响的。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开放课堂的实质把握不正确。由于事先没有做过多的准备,因此缺乏对课堂教学发展进程的预料,加上不能及时准确地调整课堂状态,致使语文课堂朝着自由散漫的方向发展。教师要理解教学的涵义,虽然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教学并非是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共同创造经验的历程,在当今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加重要了。学生个体的发展无限可能,但由于自身的年龄、知识水平等特点,教师在课堂中不应采取放任的态度,需要挖掘教材,同时也要把握好学生的反馈信息,才能形成一堂高水平的语文课堂。
1.3启而不发式
相信在语文课堂上启而不发的情况是多数语文老师都遇到过的情况,教师在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的时候,学生没有相对应的回应,不知该如何应答,使得教师的提问悬在了半空中;或者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给出了一个常规性的回答,在课本中或教师已经讲过的答案之中可以找得到,并没有产生思想的火花和灵感。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有: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将“启”认为是自身的工作,而“发”则应该是学生的任务。但由于问题问得不恰当,比如一些开放性问题,学生刚开始一下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思考,就不容易从中受到启发;另外,学生受已有经验和知识结构的限制,而教师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这些年龄以及知识框架的特点,从而及时地调整问题,往往也不易受到启发,课堂也会出现“冷场”的情况。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引导。不发,教师也不越俎代庖,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去探索,要在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时用恰当的问题进行点拨。不了解学生,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在互动式教学中尤为重要。
2互动教学在语文课堂中运用的策略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的互动式教学,必须从目前的形式互动转变为真正的实质互动,让课堂成为一个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场所,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互动式有效教学的基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研究表明,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而这种氛围就是平等对话、真实的师生关系,这是任何先进的教学媒介都无法取代的。在语文课堂中,面对小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引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较多的研究发现,学生喜欢这个老师,也就自然而然在课堂上会集中精力,调动兴趣,与老师积极地互动,使课堂充满一种真实的、没有压抑的、不虚伪的氛围。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乐于与学生一道追求文字的魅力,寻求知识的快乐,没有距离,只有沟通与交流,恰切的点拨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互动式有效教学的前提——了解你的教育对象
杜威认为,教师十分有必要花大力气了解儿童的特点以及个体生活经验,这在关系到教育的成功与否。我国教育家叶澜老师也批判了目前课堂教学中见物不见人的现状,部分教师只关注教材而不了解学生。前文所提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没有相应的积极的回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够造成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特别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习惯,这与现代课程改革的目标区域一致,体现了“以生为本”。教育是复杂的劳动,因为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有思想、具有能动性的人,教师必须时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这些只有教师花费时间和耐心去接触具体的学生才能够做到。
2.3互动式有效教学的关键——开展适当的合作活动
没有一个小学生不喜欢游戏的,游戏与表演在语文课堂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如在练习声母和韵母的组合与拼读时,教师将制作好的纸帽子上写上不同的声母和韵母,然后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配对组合,再与同学们一起拼读,学生的兴趣浓厚,在游戏中牢固掌握了汉语拼音,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教寓言《狐假虎威》一课时,让学生分别上台扮演“狐狸”和“老虎”,以及其他的小动物。戴上自制的动物面具,熟悉课文内容后,有各自的台词和动作,有位学生把狐狸扮演得惟妙惟肖,特别是骄傲自大的语调,不可一世的架势,使学生体会到“狐狸”借着“老虎”在森林里大摆威风。通过这些表演,使得学生对文章所描绘的形象有更深刻的体验。
3总结
教育实践领域必然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正是因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是复杂的、多变的,并且充满挑战的,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应该是有创造力、生命力,而并非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更接近教与学的本质,这样的课堂也更有利于基础教育改革理念的实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摘要:从语言学上来说,语法是组成语言的逻辑的基础与前提。任何语言与任何语言文化的研究都离不开对这门语言文化的概括与总结。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语法是语言得以形成的前提与基础。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的语言教学必须重视语法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语法对于形构语言文化的重要意义,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战略意义。
关键词:语法;小学语文教学;作用;意义
1小学语文视角下的语言的语法基础
1.1语法是语言的逻辑基础
从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来看,语法构成了全部的语言基础,任何语言要想获得被识别的意义与价值,必须具有一定的语法作为其语言基础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的科学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简单的语言学习,即立足于最基本的语言习惯与语言基础,尤其是注重语言日常的基本的运用能力的学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尤其是要理解语言的语法意义。只有从语言的科学性的意义上来理解语言的语法意义,才能真正树立语言的语法基础。小学阶段的小学生正是出于语言启蒙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小学生更加需要语法作为其基本的掌握语言知识的突破点,立足于一定的语法基础上的语言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语言学习的习惯。换言之,不能正确运用语法学习的语文学习,则不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基础。
1.2语法是学生学习汉语文化的基础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更是如此。从一定范围上来说,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种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阶段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小学生要想真正学好基础学习阶段的语言学习必须以理解一定的汉语文化为前提。而对于汉语语法的学习,则是小学生理解汉语文化的基础。这是因为,无论汉语怎么变换,也无论语言表达的方式如何变化,其最根本的就是围绕语法来进行,可以说,没有语法,汉语则也将不是汉语了,也就不会具有相应的语言科学了。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汉语文化的讲授,尤其是教师要真正在汉语文化的基础上对语法知识进行讲授。只有立足于汉语文化的基础上的语法学习,才是能够接近学生语言学习实际的学习,尤其是教师在小学课堂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汉语文化讲授,因为任何语言总是突破不了其文化范围,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范围基础上才能对语言进行有效的学习。
2教师注重语法教学作用的途径
2.1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来讲授语法知识
从语言学上来说,任何语言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不断发展并完善的,而正是在这个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才不断地知晓语言的生活意义与生活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讲授语法知识,一方面可以扩展学生的语法知识面。也就是说,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体会到语言的生活作用与生活意义,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把学到的语法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是学生把知识生活化与实践化的重要途径。当然,真正做到这些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师做到:其一,学会在生活中寻找鲜活的案例,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语言学习的重要意义,尤其是这样做,能够在根本上让学生领会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关联。其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正确的语法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小学语文阶段的学习就是一种具有生活意义与生活常识的学习,学生要想在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并且运用正确的语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么教师就要做一个正确的引导者,这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关键。
2.2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传授语法知识
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必须从根本上就注意其应用性。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来说,必须有利于小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而这就要求小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以往的教学习惯的局限性,从根本上扭转自己的教学态度,就必须注意在课堂上要密切观察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尤其是语法学习情况。语法的掌握情况从根本上来说,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基础。在课堂上的语法学习往往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实用的语法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交替互用,也就是说,在交替互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比如提问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检验学生语文学习的程度,任务型教学方法在更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互动教学法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更加有利于教师教学。以上教学方法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充分展现其意义与价值,实际上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固有的局限性,这是语言发展的正常规律,更是教育教学规律所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并不断发展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是其进行正常教学行为的基础,也是教师促进学生语法学习的当然途径。
参考文献:
[1]姚金娟,韦雪艳.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孝道观及孝育方式———以苏教版为例[J].教育探索,20xx,(5).
[2]龚杰克.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的”“地”“得”[J].学周刊,LearningWeekly,20xx,(1).
[3]吕映.写作知识视域下的习作教材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为例[J].教育评论,20xx,(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吧。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和学习的关键方法,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虽然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从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语文教师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实现有效教学。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是在进行语言实践,无论文章的形式如何、内容如何,这些内容最终都会转换成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只有保证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在采用传统的语文朗读教学模式和理念,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朗读的热情和积极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率低下。小学课堂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朗读的数量,更要注重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质量,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从课堂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一些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朗读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插入环节,没有认识到语文朗读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会让学生齐声阅读文章,阅读结束后教师会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学生无法参与朗读教学,学生只能单一地记录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学生根本无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成效有很大影响。但是,从很多小学教师结构看,学校缺乏专业的语文教师,现有的语文教师大部分是由其他专业转向语文教学的,教师缺乏朗读教学实践经验。除此之外,学校很多语文教师的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差,观念陈旧。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丰富朗读教学内容
要想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制订朗读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朗读学习的空间。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要在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但是,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朗读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体现出朗读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朗读的热情和积极性。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朗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二)引导学生感知朗读内容
在学生朗读一篇文章时,只有多次阅读才能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才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学生的第一次阅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感知朗读内容。学生在朗读文章时发音必须准确无误,并能够理解文章中词语的含义,理清朗读文章的脉络。在开展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反复阅读朗读文章。在学生开始朗读文章之前,语文教师需要结合朗读内容为学生设置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朗读文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必须合理控制文章朗读的次数,朗读的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对于比较简短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三遍,对于内容比较多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五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弱,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语文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朗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语文课堂朗读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文章中不理解的问题标记出来,先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都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谈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难点,解决问题。
(三)指导学生欣赏朗读文章
学生在第一次朗读文章时必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教师在学生第一次朗读结束后就为学生解答朗读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学生的依赖性就会增强,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因此,在学生第一次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出提示,让学生再次朗读文章,并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反复朗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捋顺文章脉络,找出文章各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生朗读学习中,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过程和学习结果展开合理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避免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提高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朗读内容,这样才能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要在朗读教学中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既然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多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不仅仅是依靠课内时间,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朗读,丰富知识储备。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为小学生推荐一些有意义的朗读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对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定期参加专业化培训,积累朗读教学经验,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并提高自身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小学课堂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是,很多语文教师认为课堂朗读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插入环节,没有认识到语文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教学内容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脱离学生实际,要体现出朗读教学的趣味性。在学生开始朗读文章之前,教师需要结合朗读内容为学生设置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朗读文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朗读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xx,05:108-112.
[2]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xx.
[3]王明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xx,06:53-55.
[4]孟广珍.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北极光,20xx,09:90.
[5]曾得财.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朗读教学[J].科普童话,20xx,46:4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应融于传统文化之中。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拙见。
一、立足于课堂教学抓住常规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在传授学生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对文本的分析和对“人”的分析联系起来,挖掘文学作品 “思想美”、“内容美”、“人格美”和“风格美”等。它应当渗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在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一)写字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用毛笔写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在教学生写字时积极倡导“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教学理念,不论是上书法欣赏课还是临摹课、练习课我都要重复一句歌词“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最爱做的事是报答咱妈妈,走遍天涯心不改,永远爱中华。”让它这一丰厚文化底蕴和情感感染学生,使他们对书法艺术产生浓浓的兴趣与向往之情后,再让学生由一笔一画做起,由“欣赏”到“临摹”,从“字”法到“章”法。学生从中收获的不只是正确的书写姿势,也不只是端端正正、潇潇洒洒的一幅幅书法作品,更重要的是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临摹书法作品时注意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例如:字的结构方面,很多字由于结构的要求,产生了需要变化的偏旁部首,有的字需要注意各部分的“大小”和“避让”,形成巧妙的顾盼与呼应之美,这正如做人需要有宽大的胸怀和尊重他人的品格一样。使学生认识到学写字、写好字是弘扬祖国文化传统,从而对祖国的文化更加热爱。
(二)古诗词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古代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本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1、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同样一个意思如果用大白话讲就索然无味。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大白话讲,一会儿抬头看月亮,一会儿低头思念故乡,意思没变,意境全部破坏了。记得在一次评优课活动中有这样一节课:做课教师讲的是《渔歌子》,教学过程大致是:明诗题、知作者、读诗文、解诗意。当时真是有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可是,就在这时,做课教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那就是让学生去读,反复读、对比读等等多种读法,教师参与其中,帮助学生了解背景,同时出示:《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这两首词对比来读,师生对读。当时,学生读出了意境,使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志和为何不须归。只有读,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休会到诗之妙。同时不知不觉地自身也起了变化。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读出意境。2、引导学生发挥想像,体会诗的意境。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必须启发学生逐句逐段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读读背背中积累传统文化“读读背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促进语文素养发展,教师不应忽略。1、调动兴趣,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要我背”为“我要背”,可以联系生活,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发挥想像续编,创作。2、丰富形式,化枯燥为生动。机械记忆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但如果我们能丰富背诵的形式会使学生的`积累活动焕发生机活力。3、学用结合,化静止为运动。有些“读读背背”中的词句,是描写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质或文章中的某种情境,我们可以让学生将两者联系起来,加深感知和理解。生活是最生动的教科书,带学生游玩时,可以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切身感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美,还可以让学生验证“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词句的准确性。
二、在个性化阅读中汲取营养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喧哗浮躁的时代,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但是,不管生活怎样地热闹,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不管社会怎样变迁,不管科技怎样进步,不管教育怎样改革,我们都必须让孩子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的阅读从一起步,就直抵经典。《新课标》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语文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编的课文有反映领袖事迹的,有体现关爱他人的,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的,有反映革命传统的等这些选文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等……这取之于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积累。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她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着生活信息,泛着人文素彩的光芒。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位。
三、举办多彩的活动是弘扬传统文化长效的载体1、搜集文化名人故事,讲故事。2、古诗词摘抄、诵读。3、利用假期精读一本优秀古典小说,写读后感。4、举行弘扬传统文化手抄报比赛一次“诗词诵读”,可能是学生一次快乐的心灵体验,一副“佳联妙语”,可能是学生一个激情创作的瞬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提升学生文化品位的必经之路。
总之,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就能使语文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认知能力,语言驾驭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实现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从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信息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如今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能够拥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强制灌输,一味的自我陶醉。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是传统死板的课堂环境变得活泼,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在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平等、和谐、活泼的新课堂环境的建立。
2、信息可以更好帮助教师的因材施教,优化其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本身存在个体差异性,在接收能力,认知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同,从学生的特点出发,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精力有限,教学上顾此失彼的现象不乏多见,课堂效率不高。而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最大限度缓解这个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课堂内容,教师授课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这也恰恰与因材施教的原则相符合,同时也使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化、直观化。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信息技术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有效掌握拼音的用法、读法,对于学生日后的认字能力、阅读能力都有帮助。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刚刚接触拼音的时候,很难马上掌握要领。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它使拼音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将抽象的拼音教学转化为直观的动态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比如:“zhe”这个音节的教学,教师需要将声母“zh”和韵母“e”的课件在课前做好,授课时,首先展示“e”,然后在展示小女孩举着“zh”走到“e”旁边的画面,教会小学生声母“zh”和韵母“e”组到一块可以拼出一个“zhe”。最后,连贯的将这个动画场面播放几遍,同时带领学生读声母“zh”和韵母“e”,着重强调声母“zh”发音需要翘舌,而读韵母“e”的时候需要声音洪亮。两个部分的连读要连贯,快速。在边讲解边展示画面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简单的掌握拼读要领。
2、信息技术在学生认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阶段,认字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小学生认字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嘘声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整合,学生通过这样新鲜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拓展。
如:小学语文生字中有很多音同形不同的汉字,其中“坐”和“座”就是一对这样的词,从字意方面理解,连个字之间有着明显的却别,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容易将这两个字混淆。为了能够加深这两字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两个字的比划用动态的形式展出,然后将其不同的部分用红色书写,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强调容易出现错位的部分,进而实现强化教学的目的。
3、信息技术在批改、评阅作文中的应用
以往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工作,往往是根据作文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评判。在作文课教学中以网络信息技术设备为工具,会使作文的批改、审评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如:进行作文批改时,教师可将范文录入Word文档中,再通过投影大屏幕进行点评、修改,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也可以同时看到。在运作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Word 的剪接、复制、粘贴、删除等工具对文章进行修改,使字句的增删、段落的.重组变得轻松自然,并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师生协作意识。学生的作文训练也可通过视频投影仪、大屏幕投影等供全班师生一同阅读、分析、修改,达到作文批改、评阅的较高境界。
4、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借助信息技术创建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消除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会提升。
如:《春天的色彩》一课,教师课前制作多姿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将蒲公英、油菜、花朵都融入春天的景象中。在进行授课之前,首先播放配有音乐的多媒体课件,教师泛读课文,学校一边听课文,一边欣赏多媒体课件中春天的景象,进而逐渐进入春天美好的情境中感受大自然,进而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在教师泛读之后,学生自己默读,将不理解的词句标注出来,教师进行解答,还可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记录下来,在下一次阅读的训练的时候,教师检查。很多学生会将“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的落在地上,沙沙沙”这句记录下来,认为这句写的非常美妙,准确,形象。这样不仅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够更好的进行阅读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健康地发展。本文分析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课堂教学、写作教学以及阅读教学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整合
小学生年龄尚小,思想观念不够成熟,为此,教师必须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逐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涉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歌颂和赞扬祖国壮丽山河的文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再加以引导,必然会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思想境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1]。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语文学科集人文性、工具性、综合性于一身,其教育价值不能仅仅体现在语言和文字上,应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向更深的层次拓展,成功的语文教育既要育才,也要育魂[2]。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却一直被人们误认为是简单的读书、识字课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语文教学职能的发挥,学生无法从语文课堂中学到更富有内涵的东西,语文教材内的德育教育资源也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教师能够将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就能使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得到更好地利用,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逐渐形成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进而使语文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另一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会讲解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例如,教师可能会讲雷锋的一些事迹,这些故事对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途径
(一)语文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能从语文教材中获取大量的语文知识。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多以赞扬伟大的人格、品味壮丽的山河为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深入剖析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内涵。在学生理解透彻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情况下,再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使用这些语言语句时,能够不受其表面含义的束缚,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3]。例如,在《感受自然》这一单元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如《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等等。教师通过深入剖析文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对大自然中各种景观的看法,同时也能通过作者的'描绘深刻体会到大自然的神秘、美丽。这样一来,就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乐于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学生也会对大自然中的现象产生兴趣,愿意去观察,去探索。总之,教师一定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更加深入地钻研,无论是在文章形式还是在文章内容上,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并将这些思想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二)语文阅读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学习语文也离不开“读”这个环节。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有感情地阅读文章[4]。特别是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尽量让学生“多读精背”,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虽然古诗往往语句简短,但是涵盖的内容却极为丰富,且意境深远。很多古诗文都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起到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学生在阅读这些古诗文时,也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感悟古人的情感,从而获得美的体验。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课外阅读资源更为丰厚,且形式多样,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进行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但是教师应该适当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阅读材料,即这些阅读材料能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且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切不可选择一些有害的、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读物。
(三)语文写作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能间接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写一些美好的事物,让他们用赞美的手法进行写作。例如,多布置一些《我学××做好事》《爸爸、妈妈辛苦了》这类写作题材,并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并从生活中找到“真、善、美”。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辩论赛和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针对一些时事政治发表观点,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结语
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的途径有很多,可以从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方面进行整合,但教师一定要注意整合的方式方法,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力求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焕琪.浅谈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xx(12):61-62.
[2]朱争艳.对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xx(5):48.
[3]苏金凤.一言一行总关情———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31):361.
[4]尚卫红.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J].课外语文:教研版,20xx(5):13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一、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采用有效的提问方法,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提问的方式方法对于教学过程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课堂的效果。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有目的性。一节语文课需要提多少问题?如何提问?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些都是教师应关心的问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遇到突发的情况,要能够及时化解;提问要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思路去考虑,提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二是要有启发性。提问要能够引起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思考,不能为了体现课堂的活跃度,设计一些缺乏质量、提问方式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想出答案,而不是张口就来。三是要难易适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学生层次的不同做到难易适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所进步,避免让学生觉得不知所措、难以应付而产生抵触心理。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具体分解,以减少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自古就存在道理。为此,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学习。
(一)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习惯,都轻视预习的作用,导致语文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告知学生预习的范围,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文章的主要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带着问题去研读,从而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对于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要敢于提问、勇于提问,并做好预习笔记,以为进一步解决问题做好充足的准备。再次,教师要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水平,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圈、点、批、注等做好标记,提高预习的效果。
(二)指导学生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小学生学习的核心环节,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如果学生会听课,在课堂上就能够消化知识,再加上课下巩固,学习成绩就好;相反,如果学生不会听课,不能当堂听懂,课下又不懂复习,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听课的方法,让学生会听课,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精力集中,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听课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动脑、学会记忆,提高听课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人的记忆规律都有遗忘的特点,对此教师要结合心理学的知识指导学生及时复习,根据不同的时间间隔安排复习的进度,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成绩,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是有帮助的。总之,课堂效率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广大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而不断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摘要:随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进步,我国在教育事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更是取得了特别显著的成就。众所周知的是,在一个国家的正常发展过程中,教育事业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语文是及其重要的科目,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我国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传承和创新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传承创新
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我国坚持采用传统的应试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给我国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比较大的压力。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他们在课堂上始终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教师一味的讲解,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甚至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学生当前的能力范围。为了尽快的改变这一现状,进而更好的提高我国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水平,各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必须要尽快的改变并且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一、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在小学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济和精力,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约束,我国许多小学在语文教学方面始终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许多学校以及教师对语文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认为许多学生即使花费再多的时间去学习语文,他们的语文成绩也不会取得大幅度的提高。另外,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约束,许多语文教师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无味,久而久之,许多小学生就会渐渐地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1]
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创新
1.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创设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众所周知的是,与其他的科目相比较,语文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并且所学的内容也比较复杂,许多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不感兴趣。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各个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尽可能的创设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进而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新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积极的利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进行课前的导入,从而更好的激发小学生求知的欲望。如当教师在讲解《少年闰土》这一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朗诵课文,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或者戏剧,然后鼓励学生认真的观看戏剧,在观看结束之后,教师让学生说出他们观看视频的感受以及自己所得到的启示。或者教师也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然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极大的提高。[2]
2.教师应该不断的改革并且创新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教师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些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各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首先改变自己传统的理念。例如,当教师在讲解《中华少年》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然后由各个小组朗诵一部分课文内容,并且在朗诵结束之后,让小组内部进行讨论,说明自己小组所朗诵部分的思想内容。而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朗诵,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又如,在学习《草虫的村落》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学习,或者也可以到附近的村庄学习,让他们在户外自己去观察并且了解大自然的事物,在户外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让他们都写一篇关于户外活动的感受。
3.教師应该加强对于课堂师生互动环节的重视程度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扮演了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教师的指导是他们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各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尽可能的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表自己的问题,只要学生有问题,教师就应该给予他们提出问题的时间,然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快进行解答。或者,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一定的问题,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考虑或者小组讨论等,但是,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的能力提出合适的问题。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一定的问题,如“你们有没有伯父,你们对于伯父有什么印象、你们和伯父关系如何等”,然后要求知道学生可以说出他们伯父的一些特点或者他们与伯父的一些趣事。或者,教师也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来讲解教学内容,然后在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他们讲解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补充和完善。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进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传承和创新,各个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积极的改革并且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尽可能的创设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浅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传承与创新,姚海颖,学苑教育,20xx年04期
[2]全国小学语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语文教学课改亮点”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小学教学(语文版),20xx年09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6-27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6-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1
【精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