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热)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1
题目:浅谈教育游戏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当儿童步入小学生活之后, 就意味着他们要接受系统的数学启蒙教育, 如何顺利引导小学一年级学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与数学学习特点, 做好幼小衔接教学衔接, 是每一位一年级数学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教育游戏在幼小衔接教学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对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教育游戏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育游戏;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一年级小学生心性简单、直接, 数学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直接决定了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思维活跃度。因此,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游戏对儿童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在教育游戏中渗透数学知识, 可让小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内涵, 使其在娱乐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另外, 幼儿园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教育活动的,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教育游戏, 还可让小学生感到熟悉、亲切, 使其获得心理安全, 而这则可使其更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为了保证教育游戏的有效性, 下面, 笔者将从遵循教育性、丰富游戏教材、做好游戏评价三个层面, 讨论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师应用教育游戏的具体做法。
一、遵循教育性
将教育游戏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最主要目的是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教育游戏是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的。因此, 数学教育游戏必须要符合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 切忌为了追求数学游戏的`热闹化、娱乐化而割裂了游戏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联。
就如在“位置”一课中, 小学生应建立基本的空间意识, 了解左、右这两个方位特征。为了帮助小学生感知左、右方位, 笔者以“正话反说”这一游戏展开了教育游戏。游戏规则为:小学生所说出的方位词, 要与实际动作相反, 若笔者说出“举右手”, 小学生便应举出左手;若笔者说出“向左转”, 小学生便要向右转。小学生必须要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同时还应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 否则便会失败。在这个游戏中, 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他们能在游戏中感知左和右, 了解左右位置的相对关系。
二、丰富游戏素材
为了迎合小学生好动、活泼的心理特征, 以及小学生喜欢通过趣味性实践活动获取知识的认知特点, 各个地区的数学教材都收录了许多教育游戏, 教师应予以利用与实践。另外, 除了教材中已经存在的数学活动, 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等来丰富游戏素材, 使小学生可一直对教育游戏保持兴趣。
在“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中, 笔者利用电脑中的“青蛙过河”游戏组织小学生进行了加减法练习。这个电脑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在一片荷塘里, 有一群小青蛙, 每个小青蛙上都有一个1~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小学生只有通过电脑键盘录入正确的计算结果, 才能帮助小青蛙顺利过河。以电脑游戏展开计算练习, 可为小学生呈现一个十分生动、鲜明的游戏画面, 这种近乎真实的游戏画面更有代入感, 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也更高。在“分类与整理”一课中, 笔者直接利用小学生的书包, 要求小学生与自己的同桌两两分组, 在小组内对二人书包中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每个小组都应说出自己的分类标准。在分类整理中, 小学生会自发思考各个学习用品的相同点, 而这便可使其初步建立分类思想。
三、做好游戏评价
一年级小学生的纪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较薄弱, 在教育游戏中, 会出现许多不可控问题, 如游戏纪律涣散, 游戏意外, 小学生对数学教育游戏不感兴趣等。为了及时了解教育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功效, 教师应做好游戏评价, 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针, 保证游戏的有效性。
在每一轮教育游戏活动结束之后, 笔者都会先让小学生分享他们在游戏中所获得的感受。就如在上述“青蛙过河”游戏中, 有的小学生认为这种计算游戏可让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有的小学生认为可在课下自觉进行游戏, 有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在游戏中熟练掌握了1~5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从本质上说, 让小学生分享自己的游戏参与感受, 属于小学生的自评活动, 而这不仅可让小学生了解数学教育游戏的意义, 还可帮助笔者了解小学生参与游戏的学习情绪与态度, 掌握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待学生分享结束后, 笔者会通过练习检测、谈话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师评价, 反思教育游戏是否促进了预期目标的实现, 以及教育游戏存在的不足, 确定需要改进的方向等多个问题。
总而言之, 教育游戏可实现寓教于乐, 让一年级小学生以游戏展开数学学习, 可充分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使其对数学课堂充满期待。在教育游戏的引导下, 小学生也会自发开动脑筋, 思考获取游戏成功的最佳途径, 只要教师能够将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便可发散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使其形成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萨.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xx.
[2]裴敏琼.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 20xx, (21) :168.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2
1.前言
小学一年级属于学生的好动期,尽管对各种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好,思维也相对敏捷,但其自制能力却非常差,加之这些孩子身上还保存着浓厚的幼儿园气息,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既感到好奇,又会觉得一无所知。针对这个学习阶段的学生,教师必须加强重视与引导,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使之能够尽快适应自身小学生的身份以及小学生活。
2.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具体实践策略
有效教学已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和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当中的一种基本原则,强调以最合理的速度与最佳效率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技能、知识、方法等方面的学习中,在整合与协调其价值观、情感以及态度等三维目标的同时,促使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标,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人与社会在教育价值方面的需求[1]。在具体实践环节,教师应将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作为其教学的终极目标,通过投入有限的物力、人力、时间和精力,力求获得最大程度的回报。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具体实践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实现。
2.1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热情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热情。以学生的实际情感因素以及其情感体验作为出发点,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通过深入揣摩课本中的教学意图,再将自己定位为课堂引导者,引导着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以游戏作为主要方法,通过创设问题,再借由各种多媒体教具,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所体验到的真实情感,准确掌握教学内涵以及教学主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还能够促使学生端正其学习态度,增强其学习信心,并引起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共鸣。
例如,小学生大多比较喜欢听歌、做游戏和看动画片,如果能够在教学环节引入动画内容,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吸引其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态、直观的'感受中学习数学。鉴于此,教师在讲解《连加连减》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利用投影仪,再结合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当中的动画形象,以喜羊羊摘瓜与美羊羊送瓜的画面展现教学内容,并邀请两个孩子对内容进行解说,将其录音之后,再以相关计算机技术将二者进行融合,最后便可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数学课堂变为动画世界,能很快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其注意力。但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也提出较高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更加丰富教学课件的内容。
2.2加强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究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强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责任意识,再由这种责任感督促其积极探索知识,并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学习的模式为主,在合作、讨论环节,学生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相互了解、相互质疑以及假设、推论等,共同探寻教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2]。此外,在经历过讨论与交流之后,学生还能客观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与看法,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完善其知识结构,提升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而在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针对不同观点、不同讨论结果进行客观指导,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钻研、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例如,在进行“进位加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9加几”作为基本形式,设置几个数学题目,再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以下内容:一只小白兔去卖胡萝卜,篮子里装着9个胡萝卜,篮子外面有4个。小猴子问小白兔:“你总的有多少个胡萝卜?”小白兔盯着胡萝卜看了半天也想不出来。此时,教师提问:“你们能够帮助一下小白兔吗?”学生的兴致非常高涨,都会找出自己的学具进行计算,但是在独立计算了一段时间之后,部分学生已经得到了答案,还有部分学生眉头紧锁。此时,教师再说:“各小组的学生可以合作学习,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学生听过之后,又会变得更加活跃,开始各自抒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讨论十分激烈。持续讨论几分钟之后,教师终止讨论,并安排各小组的组长陈述其讨论结果,部分小组认为小白兔共有12个胡萝卜,有的认为有13个胡萝卜,有的认为有14个胡萝卜。此时,教师需进行准确引导,指点学生拿出其学具,再根据题目内容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至计算的过程中,从而计算出正确答案。
2.3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学习离不开生活,是对生活客观存在的具体反映。实行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手段,不能再局限于课本内容以及传统教学方式,防止学生成为计算工具和记忆工具。而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发挥学生的无限潜能,开发其智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找寻答案、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数学知识均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充分应用于现实生活[3]。因此,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其身边,与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此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至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0的认识》这一课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展开教学。首先,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一只小兔子,然后介绍说:“小兔子非常爱学习,所以它的妈妈奖励了它三个胡萝卜。”与此同时,在小兔子前画上三个胡萝卜。“小兔子非常开心,它要开始吃胡萝卜了。”接着,教师擦掉一个胡萝卜,再提出问题:“你们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小兔子还剩下几个胡萝卜呢?请用数字表示。”学生回答:“小兔子还剩下两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2表示。”教师又将剩下的两个胡萝卜擦掉,提问:“小兔子又吃了两个胡萝卜,还剩下几个呢?用什么数字表示?”学生回答:“小兔子已经没有胡萝卜了,可以用数字0表示。”在这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趣味,同时还学到了与“0”相关的知识。
3.结束语
小学一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直接的帮助。因此,学校及教师需要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热情、加强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性探究,并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有效性,从而实现提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整体目标。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3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关键的地位,通常情况下它占用的课时最多,消耗的精力最大。这就要求我们把引导学生扩大视读的广度和感知的深度作为出发点,致力于阅读教学的研究和创新。
叶圣陶先生很早以前就指出“预习是训练阅读的重要阶段。预习的广度越大,则感知单元越大,理解能力越完整、阅读能力越强。”在认真预习过程中,对课文内容有了全面的初步感知后,只有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在头脑中再造出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场景、情节、思想感情等等,并与现实生活、社会现象、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是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触发,从而进一步丰富、加深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做到有的放矢,该放手是就放手,留给学生足够的预习、自读的时间和空间,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学为根”的思想。这样做实际上也是在充分体现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新理念。
有目的、有计划的推荐优秀读物并及时检查评比课外读物成绩,不断总结在此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者、创新者,努力使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龙头和突破点。在自读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对教材有了深层次的了解,教师对难点、重点、疑点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正确、准确的解答,从而使课堂教学和自读预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好的学风、文风。
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生动又活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的模式正在悄然滋生。课堂中提出许多问题,教师抓不住主要矛盾,其结果不但不能强化学生深化思考,深刻领会课文的特点、重点和难点,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和从文章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要掌握研究、思考和筛选问题的艺术,力争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能够设计出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应该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引指导,向学生揭示自己提出问题的`思路,把学生逐步引向正确的轨道。提问可以牵动整个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这也是阅读教学的又一法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到提出一两个中心,这样既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各种阅读理解所需的积极因素聚集到一两个“焦点”上,又容易诱发意识冲突、引起争论,产生一种“一是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教师何尝不是如此。要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展示学生全面素质,使学生将来成为栋梁之才,新课程对语文教师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常规教学中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之余,语文教师还需要阅读大量的时文、美文和经典名著等,为学生的阅读方向,鉴赏能力做好先导。“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语文老师只有不倦的阅读,潜心的研究,勇敢的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成为新课改洪流中的弄潮儿。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4
浅谈有效组织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对策
摘 要: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任务能否完成。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者对一年级组织数学课堂教学谈谈想法和做法。
关键词: 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课堂形式 多媒体课件教学
我已连续几年担任小学一年级教学工作,深感组织教学在一年级课堂教学中的难度和重要性。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学任务能否完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组织好学生,使其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学习呢?以下是我对组织一年级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去演去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智慧老爷爷的生日,淘气和笑笑约好,一起去给智慧老爷爷庆祝生日。去老爷爷家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淘气的座位号是13,笑笑的座位号是15。过了一会儿,丁丁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丁丁司机想考一考淘气和笑笑,对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淘气和笑笑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华,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淘气和笑笑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都想帮助淘气和笑笑。我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情景策略,是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景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技巧。把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成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二、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所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地采用游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4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4名学生围着3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3比4少1,4比3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3”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又如,教学“10的组成”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学生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因地制宜地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尤其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这一优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教学。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例如,在学习“10的认识”的课堂上,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孩子们的注意力被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又如,口算等口答类题目。具体细节就不一一再谈了。总之,这种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及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即使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如“你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做好以上几点的同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了解教学大纲,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上好每一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集中注意力,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紧凑性,要注意教师口语表达的艺术性。每上完一个单元都要对该单元进行一次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予以弥补。对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不自觉学习转变到自觉学习上来,学生学习才能有所进步,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吸引住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5
汉语拼音是一种表音符号,这些符号是抽象的,因而比较难记,也容易混淆。但是,学好汉语拼音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帮助学生识字、正音,还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写话。汉语拼音的学习对象是一年级的新生。一年级的孩子才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年龄小,以前从未接触过拼音,却要在一个半月时间里学会23个声母、24个韵母、4种声调,还要记住16个整体认读音节,这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小。如何利用汉语拼音自身形象性、情趣性、记忆性、实践性的特点来探索教学的策略呢?
一、编儿歌,强化字母的音和形
儿歌,是孩子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的,它们朗朗上口,易于接受。我们在拼音教学中,可以借助儿歌,强化孩子的记忆。在刚开始学习声母时,我发现不少孩子将“b”“d”弄混淆,经常把“bái”读成“dái”。于是,我先让孩子们观察这两个字母有什么异同点,孩子们一下子说出来:“它们都是一个竖再加个半圆,但是半圆的位置不一样。”接着,我再让孩子说出两个半圆的具体位置,这样,自然而然地就总结出了一首儿歌:“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b、d对坐乐呵呵,我们都是好朋友。”拼音字母中形近的比较多,又比较难区分,而一首小小的儿歌就可以解决问题:伞柄朝上f、f、f,一扇小门n、n、n,一根小棍l、l、l,小棍带点i、i、i,i带尾巴j、j、j……这样,孩子就会在自己熟悉的儿歌中学习拼音了。
二、借助游戏,通过多样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游戏和儿歌一样,也是幼儿园的孩子们熟悉的,它是孩子们喜爱的基本活动。把游戏引入拼音课堂,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孩子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在游戏的.轻松氛围中学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1、找朋友学习完汉语拼音之后就进入了复习阶段,一味地反复读写让孩子学得很乏味。于是,我用硬纸板简单地制作了所有声母、韵母的卡片。课堂上,孩子们任意拿一张卡片,并且记住自己所拿的字母。我说出一个音节,相应的孩子就举起自己手中的纸牌,其余同学判断正误。几轮下来,大家几乎都没有错误了,一节复习课就在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
2.画一画有一课,我要孩子们用圆、直线等拼出我们已经学过的字母。我本以为,孩子们年纪这么小,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结果却让我吃惊,孩子们几乎拼出了我们学过的所有字母,这些字母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不得不惊叹: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而这个游戏,充分挖掘了他们的潜力。画一画的方式可以用来鼓励孩子联系生活,进而对学过的知识进行重组、创新。3.送邮件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区分是孩子们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大难点。虽说语文书上都有三个归纳的表格,不少孩子也记住了,但这种记忆纯粹是死记硬背,他们没能够灵活运用,经常把这些字母送到别人的“家里”。于是,我设计了“送邮件”的游戏,预先让孩子们每人制作了一张卡片,卡片上写了自己喜欢的字母。课堂上,我让三个孩子分别举着“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三个牌子,让孩子带着自己的字母走到相应的分类里去。如果这个孩子走对了,下面的孩子就读出他的字母,并说:“对对对,快收件。”如果错了,就说:“错错错,没人收。”然后再请一个孩子来纠正。
三、开展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在不同的氛围中激发孩子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1.儿歌大比拼我们的教材几乎每一课都融入了极具趣味性的儿歌,这些儿歌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渐渐地,孩子们学习到新的字母时就会自由地发挥想象编儿歌,还用上不同的节奏,有个孩子甚至唱了起来,大家都觉得很新奇,也不自觉地学了起来。于是,各种各样的儿歌涌现出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景,大家“炫耀”着自己的儿歌,学得也更带劲儿了。2.想象大集合面对色彩斑斓的图片,孩子们总是能联想到不同的物品。在教学声母“t”时,我出示了一张大大的图片,并问孩子们:“t”像什么?孩子们一下子想到了许多:像伞把、像镰刀、像鱼钩、像倒放着的“f”……“哪个小组的孩子想象力更丰富,哪一组就会获得更多的五角星。”孩子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了,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展开想象,也加深了他们对字母的印象。
四、拼音学习与识字、阅读、写话相链接,发挥拼音的实用性
1.拼音学习与识字相链接学到《人有两个宝》这篇课文时,生字表里出现了两个音节相似的字:“又”和“用”,孩子们口齿不清,不能准确地读出来。这时,拼音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yong”“you”两个音节呈现在孩子眼前,他们一下子就区分开来。2.拼音学习与阅读相链接学习拼音是为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只有多阅读课外书籍,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带拼音读物的阅读将拼音和阅读联系起来,不仅巩固了拼音,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拼音学习与写话相链接一开始,孩子没有掌握所有拼音,我就让孩子把发生的事说给家长听,家长帮助孩子写在本子上。渐渐地,孩子的拼音学完了,他们可以独立地记录自己当天的心情,语言也有了一定的积累。这样一来,孩子们学会了仔细观察生活,能将学的拼音、学的字运用于生活之中,描写生活。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6
浅谈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激趣”
对于一年级的小孩子,怎样让他们投入到学习中来是件很头痛的事情。过去自己读书的时候,数学课上除了做题还是做题,每天都是握着铅笔,做很多很多的练习。我自己都厌倦了这样的学习方法,所以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愿采取。并且确实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也不能激发出小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句名言说得很好:“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应跟着新课改的实施,把对数学的教学重点放在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一、运用游戏、谜语、故事、儿歌等组织教学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科学地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益处。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教学《6、7的加法》时,授课前,设计“打电话,找朋友”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首先出示电话铃声响了,接电话并问:“我们是好朋友吗?我们的密码你知道吗”,设定个密码6,说:“我出4”,另外一个小朋友说“我出2和4合起来是6”,先师生找朋友,然后小朋友自己互相找朋友。学生们在轻松自如的游戏中,学会了数学知识。
低年级孩子也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教师在讲《时、分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时、分,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再如讲《年月日》时,为了孩子很方便地记住每个月份有多少天,编这样的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多变化。”通过儿歌,小孩便轻松掌握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通过操作,手脑并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是的!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等等。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让学生边数1摆1,添1是2,通过实际操作,使他们知道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9添上1是10,明确了各数的来源。在教学《认识11-20各数》时,为了能让孩子都有动手的机会,让学生把计数器带来摆在课桌上。老师在大计数器上拨珠,学生在自己的小计数器上拨珠,并回答以下问题:“计数器上原来个位有几个珠子?十位有几个珠子?一共有几个珠子?几和上几合起来是几?”通过实际操作,使他们知道了11-20各数的`组成。
三、发挥图示、多媒体教学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所以现在不论什么教材都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在讲《比较》时,先剪出三朵花、三只蜜蜂、四只蜻蜓,并摆成三组,让学生直观的就可以看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在讲《5以内数的加法》时,先演示停在车库的2辆车,又开来1辆车,一共有几辆车,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知识的学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四、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随时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五、把数学贯穿于生活
数学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解题,我们所学的知识更多的是为了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生有用数学的意识。如你家门牌号是多少,年历卡片有哪些数呢,妈妈给你买了5支铅笔,送给小弟弟2支,你还有几支。总之,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给予小孩知识,还应给予激情,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时,还是少点埋怨、苛责,多在提高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7
正如高尔基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故而在当前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激趣的价值,注重激趣的必要性,基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引导活动,使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引入儿歌,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点,传统教学方式中单一的课程指导方式,往往会使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呈现出一片枯燥、乏味的氛围,不利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1]。在当前的小学一年级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巧妙应用儿歌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2]。
儿歌朗朗上口,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数学知识的灵活记忆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进行儿歌的编创。比如在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认识10以内的数》这一篇内容中,教师则可以编创以下儿歌,比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游呀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等等。这种方式对小学生10以内数字的学习与记忆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认识生活、认识世界。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综合质量[3]。比如教师可以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活动紧密联系,使小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通过数学更多的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在指导小学生学习《认识图形》这一篇内容中,教师如果仅仅指导小学生基于课本中的图形进行知识学习,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可能会不够理想。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引导,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小朋友们,我们班级的门是什么形状的呢?”等问题。在小学生初步学习完成《认识图形》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小朋友们,你们的铅笔盒都是什么形状的呢?”、“谁知道我们班级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呢?”等生活中的实际物品提问小学生,检验小学生的'各项数学知识学习质量。
再或者教师也可以组织小学生一同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一同剪纸。教师可以将2名到4名学生安排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布置“剪出正方形”等任务,小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快速剪出正方形的队伍为优胜队伍。这种方式能够在检验小学生知识学习效果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使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真正展现小学生在数学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巧用教具,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通常比较喜欢借助实物的方式进行简单加法、减法的学习,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需要基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开展教学活动[4]。比如教师可以巧用教具,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激发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比如在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得数是5的加减法”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可以首先在黑板上粘贴4个苹果的图片,提问小学生:“老师在黑板上贴的是什么?谁知道?”等问题,注重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粘贴上一个苹果,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现在黑板上有几个苹果?”等问题,而后教师可以通过继续提出问题:“妈妈又买回来一个苹果,现在我们有几个苹果了?”等,使小学生能够陷入思考,通过教具,更加直观明确答案。回答:“5个苹果”。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可以重复利用黑板上的苹果开展教学引导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撕下一个苹果的图片,提出小学生:“同桌丁丁吃掉了一个苹果,现在我们还有几个苹果?”等问题,增强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灵活应用能力,使小学生能够结合教具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将枯燥的数学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四、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教学激趣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儿歌,激发兴趣;联系生活,激发兴趣以及巧用教具,激发兴趣等方式,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平台,使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质量。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8
最初打开一的课本,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内容、每一道实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的生存当中,与的现实生存细密相连。在现实中,我看重作育良好的要领和风俗,开端学会用的头脑要领去视察和阐发明实生存,用的去管理一些一样平常生存中的题目,还有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作育,怎样才气使乐意学并学好呢?
1、作育自动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孩子,大部门都受到学前,以是说,他们对并不是一无所知,但搪塞的兴趣却是不尽类似的。因此,在上第一节课《生存中的数》时,我先让视察他们新的情况--课堂,让他们探求课堂中的数,又领到校园举行旅行,探求校园中的.数,然后陈诉:“这即是,着实就在我们身边,使对渐渐孕育发生了亲昵感。
2、故意识建立生动的气氛和生动滑稽的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气让孩子在玩中得到知识呢?我针对每课差异的内容,编排计划了许多差异的游戏、故事。。。。。。如:在上“相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元先容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光使相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作育了孩子的相助风俗。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视察猫家四兄弟的差异样子容貌形状,再让戴上小猫的头饰,举行模仿演出,充实发挥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在“玩”中得到了知识。
3、引导从差异角度去视察、思考、管理题目.各人都知道本课本的实习题中,有许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须要我们捉住机遇,勉励多动头脑,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差异的?”时,许多的心情都很茫然,以是这时,只要有能议决思考来回复题目,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勉励,表彰他是个爱动头脑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生都列算式为:2 6 (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 4 我故作惊异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 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其时特别开心,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头脑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 “伶俐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着实议决这幅图还能列出许多差异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头脑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的头脑马上生动起来,着末不停深挖到凭据衣服、袜子的差异颜色来列算式,乃至更有的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通常拿出一道题,都能积极自动去探求差异的来管理题目。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捉住时机,并加以准确引导,信托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作育孩子的生存实践本事许多孩子在入学曩昔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要是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存现实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要是不能与生存有用地讨论起来,那就失去了它自己的意义。以是,在中作育孩子的生存实践本事也是至关紧张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部署到书店、超市等地方举行视察,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举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带来了种种差异的工具,叫饰演“中。墟市小司理”把种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举行归类。这样,使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真正融入到现实生存.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9
思维是无形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外在体现,为了促进少年儿童发展思维,需要从语言的角度入手,通过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大幅度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经过笔者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发现,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喜欢说话但是不懂得怎样表达自己,能够进行一定的写字和算数但是很难将其说出来。所以,我们就需要加强语言训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
一、进行语言训练必须结合算式的意义和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加减法算式,极大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对其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例如,进行“9加几”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进行演示,使学生充分理解“9加几”的实际意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教会学生将“9加几”的具体算法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举例来说,“9+4=13”这个算式,首先教会学生看大数,其次是将小数分成两个部分,因为9和1凑成10,所以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再加3等于13。让多个学生说,变换算式说。学生学会了9加几的具体算法,再让学生思考8加几、7加几、6加几、5加几的算法,学生很快就算出得数来了,算出得数再让学生说计算方法。这样反复训练,既巩固了算理,又加强了思维能力,强化了语言能力的表达。
二、儿童数学语言的理解和积累
刚开始对儿童进行数学语言的培养时,可以采用实物演示、图画演示、摆弄学具等直观形式,将数学语言中的常用词语展现在学生面前,完成儿童数学语言的理解和积累。例如,在进行课程准备的过程中,可以对着课本的.实物图,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和物的数量,分类,方位,同样多,多些、少些,了解他们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打好儿童进行知识学习的良好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认数、读数、写数的结合,以及不大于的加减法运算,并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使用“先”、“再”、“又”、“原来”、“一共”、“剩下”、“游来”、“游去”、“送给”、“第一次”等常用词语,进而引导学生区别这些词语的意思。接着懂得用同样意思的词语来代换,如“第一次”、“第二次”可换成“先……再……”,“剩下”换成“还有”、“余下”,“一共”换成“合起来”,“两次”、“两天”等,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丰富语汇,积累词语,并学会正确使用。
三、在儿童回答问题过程中鼓励使用完整的话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范围、识字数、词汇量、抽象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情况,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准确表述。我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这一弱点,从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开始加强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举例来说,笔者在进行“比多少”的教学过程中,将3个桔子、4个香蕉、6个苹果画在黑板上,然后向学生进行询问:“老师刚才画了哪些水果?各有几个?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能用完整的话回答。”略加思考后,很多学生的小手举了起来,其中一名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了4个桃子、4个苹果、6个梨,桃子和苹果同样多,梨比桃子多,梨也比苹果多,桃子比梨少,苹果也比梨少。”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兴趣很浓,教学效果良好,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四、在表述图意中进行语言训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一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的特征进行充分的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理解图意的积极引导,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举例来说,教师在进行“3+1”的加法教学时,教会学生看图说话:在投影仪上可以看到,3个小朋友在做游戏,(画面上有3个小朋友在跳绳。)这时候,来了另外一个小朋友想要加入,(再出现一个小朋友并画上圆圈。)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要求一共是几个小朋友,就要把两个圈里的小朋友合在一起(在两个小圈外面再画一个大圆圈),也就是把3和1加起来。要求学生看图说出意思来,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述一遍。这样既形象地说明了加法的意义,又渗透了集合思想,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图意,又进行了语言训练。
五、通过对解题思路的灵活解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当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通常采取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容易理解。通常来说,笔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对学生看图进行引导,让同学们对图画的含义进行讨论,再结合文字进行信息分析,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让学生一步一步将自己的想法说清楚说完整。遇到缺条件、少问题的题型,让学生自己去补条件、提问题,并且根据所补的条件和所提的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遇到能用多种方法解决相同问题的题型,就让学生说方法,能说几种是几种。例如,一年级下册第72~73页《买衣服》一课,学生提的问题是:“买一条围巾可以怎么付钱?”(一条围巾31元)我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付钱,例如,付3张10元1张1元,付6张5元1张1元,付31张1元,付5张5元3张2元,付2张10元5张2元1张1元,等等。
六、通过示范和模仿进行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
教师在进行学生数学思维的启蒙过程中,必须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让同学们通过模仿进行数学语言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使用的语言必须规范,才能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例如,在进行“一样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不同颜色的模型进行示范,一边摆放一边说:“老师左边放了4个红球,右边放了4个蓝球,红球和蓝球一样多。”请学生跟老师说一遍。又如教学“比多比少”时,结合练习五第9题,学生看图基本上知道和谁多谁少,但道理还不懂,老师可这样说:“一个对一个有了多余所以多少。”接着让学生边比划、边模仿老师的话说。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在模仿中进行语言训练,又了解比多比少的实质,还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七、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为将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10
摘要:
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从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跨越以这个阶段为重要基础。语文更是一年级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才能达成对其他学科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日后各阶段的学习,从学生年龄情况出发,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小学一年级教学的关键。本文从一年级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学改革做出贡献,为学生的高年级学习做好充足准备。
关键词:
一年级;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一、 前言
学生由幼儿园阶段的学习进入到一年级的过程中,由于游戏为主的教学模式向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增多,这种转变容易在学生的不适应下造成学习偏差。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育又是关键的基础教育时期,对拼音的学习是现代化社会中运用办公软件打字的基础,对文字的学习是各方面阅读即获取知识的基础,此时对学生的适应性引导就变得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在小学一年级教学中获得自然的学习过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结合实际教育情况以及先进教育理念,提出具体的教学对策。
二、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一)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从幼儿园向小学转变的过程中,学生学前教育水平极大的不平衡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由于功利促使的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以及反小学化幼儿教育的推进,两者对抗使得幼儿教育中具体知识性教育参差不齐。当幼儿园在小学化教育中提前教授了大部分拼音和文字知识,语文教师在进行一年级语文教学时就会忽视对部分内容的强化,这对于在幼儿教学阶段获得知识较少的学生来说是不合理的,缺乏教师着重的对语言文字的锻炼使得这部分学生难以得到顺利的过渡,而这种片面的教育归根结底在于教师对于幼小衔接的忽视。除去以上例子中所提到的问题,对幼小衔接的忽视还会使得学生在面对教师的过程中产生畏惧等负面心理,由于小学中纪律要求的明确、教育内容量的提升、加之对学生自主能力要求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若是不根据学生年龄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软化,容易给学生留下严肃的令人畏惧的形象,对师生的交流十分不利。
(二)评价体系的单一化问题
单纯的书面考试评价体系仍然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大问题,评价方式的单一化和片面化对于现今的综合性发展要求十分不利,这种评价方式在教育部的三令五申中仍屡禁不止。在书面的统一考试要求下,本该得到听说读写全方面能力锻炼的学生产生了重点的偏移,教师和学生都会以考试内容为根本标准进行学习,而试题考核下的一年级语文根本性的缺少听和说方面的题目,将会使得学生的文字和口语表达能力之间出现脱节,未得到语言交流的锻炼使得学生的交际能力削弱。同时,过于重视卷面考试将会使学生压力增加,教师在进行卷面设置时容易出现超纲题目,使得考试从学习成果检验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目的,是一种本末倒置。最后,单一的书面考试评价也会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使得刚刚进入学校的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对学习失掉兴趣,使接下来的学习成为一个灌注式而非主动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
三、 有效进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认识阶段:知识的体系化与教学差异化
在进行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着重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这个认识偏重于两个方面,一是结合自身能力与教学内容的认识,二是结合学生情况对教学差异的认识。在前一方面中,部编版一年级语文课本翻开就从文字“我上学了”结合简单的诗歌“上学歌”进行引入,随后进行识字和拼音方面的教学,这些内容于教师而言无疑是十分简单的,但正是这种简单使得教师常忽视对教学内容的准备,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贫乏寡淡,无法吸引学生兴趣,因此把简单的知识系统化、趣味化是重点,这需要教师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到自身语文水平和教育语文水平间的差别,对知识体系进行构建规划。在后一方面中,学生受到学前教育的情况良莠不齐,幼儿园的教育程度、学生父母对教育的`重视差异、以及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差异,多方面结合造成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教师要在充分了解这种情况的基础下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关注,不能抱有学生之前肯定已经学习过这个知识,就不对部分知识详细展开的想法。基础知识的讲解一定要不断重复,使学生对这些语言文字逐渐熟悉,更加敏感,不落下每个学生,为学生学习树立信心。
(二)教学方式
1、趣味性教育
学生兴趣对于学习的意义一再被强调,尤其对于一年级语文这种基础中的基础学科,兴趣对于增加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深入研究教材联系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氛围是两种主要形式。在联系教材的方面,教师可挖掘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再对教学知识进行引入。例如在对课文《小小的船》的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出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引入,让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强化对月亮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随后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后让学生思考文中“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再把谜语中的月亮的特征同课文中的联系在一起,把谜语中“挂”、“镰刀”和课文中“弯弯”、“两头尖”着重标注出来,启发学生对月亮形态的感知,将学生从猜谜活动带入课堂之中。课堂趣味氛围的形成要积极引导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在让学生思考有什么东西的形态和弯弯的月亮相似并进行发言,在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通过及时的鼓励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2、兼顾听说读写各阶段
拼音与文字是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拼音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准确的语音,辨别字母形态并且掌握拼读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顺口溜和图形联想强化记忆,例如在对“a”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部编版课本上小女孩发出“a”音的图片,将女孩圆形的头部的圆形,辫子的右弯同字母“a”的形态相结合,便于学生的记忆。在看图写话与说话方面,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其选择较为简单直观的图画,同时可以通过画图写画、画图说话的方式,将简笔画的过程与表达的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达到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统一,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句意表达不清、句子内容不完整的情况做出修正,使得学生的文字和口语表达得到不断改善。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重视朗读与默读,落实每一个字音、字意以及文字符号,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父母的沟通,让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阅读课外经典,不断拓展知识面。
3、丰富课堂形式
课堂教学不仅仅限于教师的讲述,对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的情况,丰富课堂形式可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方面可通过组织学生游戏中学习的形式来达成,幼儿园教育中的游戏式教学在转入小学后加以提升,从兴趣式的游戏转向教育式的游戏,例如通过游戏“开火车”,在复习所学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轮流读字音,通过游戏“找朋友”让学生搭配拼音的声母和韵母。丰富课堂形式也可以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多媒体进行声音、图片、视频的多方面呈现,从而达到丰富多彩的教育效果辅助学习。
(三)评价体系
小学一年级语文以往以笔试考试为唯一终点的评价方式应该被取代,转向多时间节点、多层次、多评价参与者的综合性评价。多时间节点可通过一个月一次的评价或是一单元一次的评价进行,将这些评价分数按比例加入总评定之中。多层次的评价除去笔试考试之外可结合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例如组织竞赛,学生参与课文背诵、认字读写、口语交际方面的比赛来获取评定。多评价参与者指的是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学生参与评价削弱了教师评价的片面性,也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判断能力不够成熟,学生参与评价的分数占比应该较低。这种评价体系使得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重心,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11
新课程的改革带给了教育教学工作者新的挑战。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若想使数学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就必须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掘和创新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学习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和学好数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尤其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入学、年纪较小,大多还未能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所适应,在上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听不进老师的讲话等情况;但同时,他们也对周围处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观察和探究。所以,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这些特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探讨。
一、科学引导课堂气氛
一堂课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如果课堂气氛不好,教师就需要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听课或者管理纪律,从而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然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年纪尚小,所以注意力不集中和纪律不好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对他们加以引导也是必须的。但是引导也需要方法,如果教师只一味地按照传统的管教方式进行说教和管理,就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情绪和抵触情绪,也就更难令他们将这名老师所教授的知识听进去了。因而,对课堂气氛进行有利与科学的引导是新课程教育目标下一名小学教师首先要做好的事情。
那么,要如何才能正确引导课堂气氛呢?我们不妨利用一些创新的观念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令学生都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比如说,小学一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渴望被大人夸赞、认可和表扬的年龄,他们的表现欲望一般较强,非常喜欢比赛,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点经常性地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比赛,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再者,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喜新厌旧的情绪是很常见的,他们经常对事物只保持三分钟热度,所以教师在组织这些比赛的时候,可以时常变换一下比赛的项目和方式,有时进行数字书写比赛、有时进行加减运算比赛;有时分组形式是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有时分组形式是男女混搭等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比赛形式中充满学习热情,同时比赛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可谓一箭双雕。
另外,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他们也很难在一节课堂上从头到尾都保持着集中的注意力,所以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关儿歌来对课堂纪律进行整肃,以代替传统的说教方式。通过这些既简单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充满乐趣的方式,便可以很好地对课堂气氛加以引导。
二、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结果,兴趣是活跃人心理的最佳成份,只有对某项事情有了兴趣,人才会愿意主动去做。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数学这门课程的内容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数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它既没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又没有精彩多变的故事情节,小学学生是很难对它主动产生兴趣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想方设法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情境的创设
情境的创设举个例子来说可以是下面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大家都知道小兔子最喜欢吃萝卜,有一天,小兔子到田里拔萝卜,不一会儿它就拔出了2根萝卜,于是它吧唧吧唧吃下一根,你们能说说刚才小兔子吃萝卜的过程吗?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小兔子拔了2根萝卜,吃了1根,还剩1根,所以2-1=1。教师继续说:但是小兔子觉得只吃1根萝卜不够饱,所以它又吃了一根,你们说它现在手里还有几根萝卜?学生就会回答:小兔子本来还剩1根萝卜,但是它又把这根吃了,就没有了,所以1-1=0。再进而,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们解释出“0”这个数字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设计可以把原本枯燥的数字变成学生们所熟知并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将知识收纳入脑中,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愿意学、容易学。
2、游戏的利用
在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小游戏来辅助教学,使学生们的学习氛围更加轻松愉快。比如在教给学生们认识“7”这个数字时,教师可以利用抢乒乓球的小游戏来进行教学:在7枚乒乓球上分别贴上1-7的编号,并设置6个带有1-6编号的凳子,让7名学生随机抢到一枚乒乓球,并根据编号找到相应的凳子坐好,比赛他们的反应速度;这样等6名学生都坐好之后,却有一名学生没有找到位置,学生们也就会自行明白到“7比6多1,6比7少1”这个概念。
3、语言的生动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容易被比较生动有趣的语言所吸引,所以若想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语言的生动是非常必要的。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在教某一项内容时编一首相应的儿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在教“10的组成”时,可以编这样一首儿歌:19好朋友,28最亲密,37一起走,46小姐妹,55手拉手。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儿歌中牢记10的组成。
三、结语:
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策略进行不断地创新、研究与实践,才能使学生们得到最好的发展,才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12
内容摘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愉悦地学习,轻松地学习,快乐地体验,并逐渐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来提高课堂成效。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数学兴趣,乐学。
正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成效是我们数学教师探讨的共同话题,去年我们学校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了"三有"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近一年对"三有"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的学习,结合我们自身的教学实践,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效果比较显著。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珍惜学生每一点滴的进步。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特别是失败的时候。尊重、珍惜和理解是师生和谐的纽带,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情感动力。要善于鼓励学生,以艺术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适时的鼓励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潜能,鼓励性语言要简短精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理解学生,以情感的交流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经验告诉我们,心情舒畅,乐观开郎的情绪能使人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爱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与生活。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入门的先导,更是推动孩子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才会处于活跃状态,才会去自主发挥他们的探究性和创造性。兴趣在活动中
产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也离不开活动。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让学生拿着准备好的钟表,观察上面有几个针,引导让他们说出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区别,如长短,粗细程度等,这样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观察,随后老师对他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教学效果明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采用直观操作、多媒体演示、学习竞赛、游戏、谜语导入、编学习歌谣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教学活动的方法和体验,增长数学知识。在各种活动中学数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合作学习首先要合理分组。一般情况下,四个人为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优秀生为组长,在学习中能以强带弱,共同进步,争取不让组内成员掉队。在教学中,我常采用下列办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引导。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三、课堂教学应具有幽默性,让学生乐学
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快的感觉,减弱或抵消一部分紧张和疲劳,从而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因此我们鼓励
课堂中采用幽默性的教学语言,但不是所有的幽默语言都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课堂教学语言的'幽默必须遵循教学性、规范性、科学性、启发性,同时应做到适时适度。这样对课堂教学才会起到催化和促进作用。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尝试学习的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学习的方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假设、比较、逆向等解题方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归纳了理解记忆法、规律记忆法、重点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归类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实践记忆法等十种记忆方法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联系生活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真正服务于生活,并且能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用数学"的意识。那么,如何处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呢?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后,让学生动手动手做一个时钟模型,并说说自己在各个时段都干什么,然后联系实际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这样不仅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13
扶沟县大李庄乡潘庄小学教师:刘发春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
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
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学习百分率时,我带着学生深入面粉厂、榨油厂和某些其他的工厂去了解出粉率、出油率及产品合格率等。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2014年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正好遇上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自己编题,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编出了不少分数应用题,如"上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夺得32枚金牌,其中女运动员夺得的金牌数占5/8,女运动员夺得金牌多少枚?"
另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预测:今年中国能夺得多少枚金牌?李浩奇说:"16枚。"高亚杰说:"比上届多3枚。"李鹏超说:"能夺得本届金牌总数的1/15。"于是我就问:"要知道高亚杰预测多少枚,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要知道李鹏超预测多少枚,你认为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呢?这是一道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某校或某村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等。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为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我就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14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其刚入学,还没有形成任何学习习惯。作为一年级教师,让孩子们的学校生活逐渐由以玩儿为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并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年级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培养使其能够有效的形成数学知识建构,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孩子来说,由幼儿园步入小学,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作为教师,充分了解一年级学生现状,采取符合其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帮助其尽快步入学习的正常轨道,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介于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不断探索,终于找到一些对于一年级课堂教学来说行之有效的措施。现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动手操作,发展一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几乎没有抽象思维能力。其思维开始由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这时期的学生,不能依靠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考,往往还需要具体行动和直观形象的支撑。例如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两个可以装满十瓶牛奶的盒子,一盒里装了9盒牛奶,另一盒里装了5盒牛奶,想一想,怎样装牛奶更容易看出牛奶的总瓶数?唤醒学生“凑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9根,右边摆5根,想一想,我们怎样操作,能使我们一眼看出这些小棒的总数?由于有了放牛奶的经验,学生很快想到从右边的5根小棒中拿出一根和左边的9根凑成10根。然后和剩下的.4根合起来就是14根。老师这时将学生的想法用算式写在黑板上,把操作活动和数学符号联系起来,从而使操作活动和抽象的算理紧密结合,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抽象的计算方法。再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时,可以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感性材料,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操作活动,来认识体会这些立体图形的主要特征。边操作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长方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长方体能在桌面上滑动?(因为它有平平的面),摸一摸球,有什么感觉?轻轻推一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球能在桌面上滚动?(因为它鼓鼓的,没有平平的面。)把圆柱拿出来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有时会滑动,有时会滚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圆柱上既有平平的面,也有鼓鼓的面。)圆柱可以在桌面上滚,球也可以在桌面上滚,它们的滚动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圆柱只能朝一个方向滚,而球可以到处滚。)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圆柱上有平平的面,而球上没有平平的面。而且圆柱的粗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圆柱的上下两个平平的面是一样大的。)这样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对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领悟。
二、唤醒一年级学生的经验,使其以已有经验为基础进行数学知识建构
数学,本源于生活。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
一年级一册教材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是一个难点,主要表现在学生能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多(少)几,但不能正确列算式,表示比较的过程,也就是不能将比较过程和算式建立联系。他们有的是用数数的方法,想3再数2个数就是5,所以5比3多2,有的想3再加几等于5,所以列式3+2=5,还有的是记住公式大数减小数,然后套用公式得出结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对算理的不理解,而这个算理是很抽象的,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它的确有很大难度。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了一个现实的情境,我们教室里有一些男生,还有一些女生,怎样才知道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你有什么好办法?同学们通过思考,得到一个方法,让男生和女生站队,一个对着一个,对齐之后看看是男生有多的,还是女生有多的,就知道谁多谁少了。这样的比较方法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比较多少时,他们通常就是这样操作。他们在以往的生活中积累了这样的比较经验,只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重温这个经验,学生通过重温进一步明白比多少时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一一对应,在明确这样的方法之后,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比较学生和老师的人数:学生有8人,老师有2人,学生比老师多几人?学生用圆形和三角形分别代表学生和老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来,这时再让学生指出哪几个学生是多出来的?这部分学生包括与老师对齐的那2个吗?如果把这2个去掉,剩下的是哪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学生中比老师多的)怎样求这一部分?然后再让学生列出算式。这时学生体会到从较多的事物中去掉与较少事物一一对应的部分(也就是同样多的部分),就能得出较多事物比较少事物多的部分。我们知道,学生总是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对自己生活中体验过的事情有热情,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可以从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事件入手,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唤醒知识经验。在此基础建构属于他自己的数学知识。
三、培养一年级学生习惯,使其能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
对于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并没有学习习惯,因而这正是培养其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小组合作等习惯。以保障数学学习的顺利有效的进行。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倾听,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懂得听清他人的想法;可以要求学生复述老师或同学的话,以提醒开小差的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其次要教学生学会表达,要学会在倾听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用完整通顺的语言说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最后还要教儿童学会操作,学会轻拿轻放,有理有序操作学具。要在每次操作活动前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在操作过程中检查学生有否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有错题及时改正等习惯。
总之,一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15
【摘要】作为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汉字是人们最基本的认知单位。只有攒够了一定程度、一定数量的汉字才可以正常地进行文章的阅读与理解。而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打好基础,为以后更高年级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语文识字是语文老师在授课中最主要的讲课重点,但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有着各种不可控因素,导致在课堂上的知识吸收率有些波动,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学生们记不住汉字,搞混汉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选用了“纠错板”这种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针对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开辟“纠错板”的实践进行相关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纠错板;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学生的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其自身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需要将他们从幼儿园的游玩、散漫的状态慢慢地变为有纪律、有组织的学习状态。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就需要由老师对这些学生在学习状态上进行相应的指引,帮助他们适应学校这个新环境。在这其中我们需要注意,小学一年级阶段正好是学生踏入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在这其中学生的好奇心、新奇感是帮助他们学习新事物的最佳助推器,老师想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那么这些特点就需要利用起来。接下来我们就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为例,来分析一下该阶段学生的特点。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是由8个阶段组成的,这些阶段主要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该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一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基础之上,人生发展的8个阶段是紧密相连的。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由学龄初期(3—6岁)过渡到学龄期(6—12岁)的阶段。
这个阶段也是学生们自身的由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转变为勤奋对自卑的冲突的一个过程。进入到学龄期,学生们就需要开始接受教育了,最佳的地点就是在学校。作为训练学生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学校在这其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如果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学校的课业学习,那么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在以后更深层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更加有信心完成自身所背负的任务。一旦在这个阶段学业问题出现了失败,那么学生们就会产生自卑感,对以后的生活学习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根据埃里克森的定义,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能力这一品质。而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所以,在小学一年级这个阶段,让学生获得勤奋感、掌握能力是老师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
二、造成一年级学生汉字错认的主要原因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打基础的一个阶段,这其中学生要学会并适应角色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来简单地分析一下造成一年级学生汉字错认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是远远达不到教师所期望的效果的。这与学生自身的生理机能有着很大的关系。刚刚进入新的环境,学生们少不了对新环境的探究与好奇,那么在课堂上很容易就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学生在课堂上走神也就十分常见了。这在课堂上表现为老师在对学生提问时,有些学生明显在状况外,对老师的提问没有明显的参与性,甚至有些学生会离开自己的座位在教室中走动,这样就会干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再加上是在语文课堂上,如果学生对识字没有兴趣,那么就不会对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学习,而是找寻其他的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就变得分散,进而导致学生在分辨汉字的程度上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最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知识吸收效率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二)老师在识字授课中的教学方法问题
小學阶段的语文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汉字的积累。只要学生将汉字积累到一定的数量,那么在以后课文的阅读中几乎就可以进行流畅的课文阅读。但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汉字就是老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重点。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地记住汉字,选用较为严厉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起来。比如《雪地里的小画家》,由于其课文的字数较多,而且在新的汉字的认知难度上也较为困难,老师可能在课堂的教学中会不由自主地严厉起来。如果让学生处在这样的一个课堂环境中对汉字进行相关的熟读认知,即使是在课堂上记住了,也难免在课后就会遗忘。更不用说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记忆力这方面是需要进行相关的引导的。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识字授课的方法上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所学的汉字,减少学生错认汉字的程度。
(三)语文课本中的汉字数量问题
根据人教版的语文课本,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第一册首先是先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5节),接下来是拼音(13节),最后就是课文(14节)。前面两个部分,很明显还是比较简单的,有着一定汉字与拼音基础的学生在这两部分的学习上还是比较轻松的。但进入到第三部分,汉字数量就明显增加。前几篇课文还可以保持在60—90字之间;但越到后面课文的字数越多,而且也不再是全篇课文标注汉语拼音,而是在陌生的汉字上面标注汉语拼音,方便学生们进行阅读,例如《乌鸦喝水》《小蜗牛》。虽然课文没有要求学生进行全部熟读认知,但在阅读中学生还是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吃力。特别是在课堂上,当学生念完一篇课文后,如果他们对陌生的汉字没有理解弄明白,仅仅是似是而非的一种认知状态,那么学生就很容易造成汉字的认知混乱、汉字错认等相关的问题。因此,合理地安排课本的教学进度是语文老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需要注意的一点。
三、“纠错板”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
为了帮助学生在语文识字中错认汉字的问题,我们选用“纠错板”来帮助学生进行汉字的正确认读与错误修正。接下来,我们就老师在一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中如何使用“纠错板”来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
(一)犯错不可怕
在選用“纠错板”对学生进行语文识字的教学前,首先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犯错并不可怕,每个人都会犯错,老师也不例外。因为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们,都认为犯错就会受到惩罚,将这种观念带入到学习中就容易造成学生回避犯错、不承认犯错的一种心理。但是在课堂上很明显,学生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如果学生出错了老师不去对其进行纠正那么学生就会将“我刚才说的是对的”这种想法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错误时不会改正,这样一来对学生的深入学习时十分不利的。因此,让学生知道在课堂的识字教学上,错误是每个人都会犯的,只要认识并改正就可以了。摆正学生对犯错的态度,为以后的课堂纠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上对“纠错板”的使用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对学生在某些难以分辨的汉字上需要多加注意。比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汉字辨别提问,如果遇到了大多数学生都认错的汉字,老师就要将其写在“纠错板”上,并对其进行形象深入的解读。例如在识字部分的《对韵歌》中,“柳”与“桃”这两个字,由于很多学生在念读时都是按照顺序来读的,一旦将顺序打乱,学生可能会依照阅读的惯性,按照原来的顺序来读,没有分清是哪一个字。因此,当授课老师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将这两个字分别写在“纠错板”上,分别对这两个字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对该汉字的意思清楚明白地为学生讲清楚,让学生了解到这两个字之间的区别,在意思上也清楚后加深对这两个字的印象,在今后念读的时候就可以将其区分开来。
四、结语
“纠错板”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使用,课后也可以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记清汉字。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的潜力上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掌握好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吸收知识,帮助他们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永锋.针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8)
[2]白雪平.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xx(9).
[3]沈玉桃.溯文识字教学探析——从《日月水火》象形字教学说起[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12).
[4]季芸芸.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12).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06-20
小学教学论文(经典)06-02
小学教学论文05-27
小学教学论文11-1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06-20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01-31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11-08
小学美术教学的论文10-01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