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03 17:18:28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常用(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常用(15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希望我们教师摈弃传统教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此,对学生学习模式的研究成为了当下重点课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思考怎样的学习模式比较适合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上世纪60年代,布鲁纳(JsBruner)“发现式学习”(DiscoveryLeanling)非常好,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数学规律,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不仅仅习得了知识、规律,还在获知过程中体验了过程、发展了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学习目标、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就发现式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效果概述

  笔者长期将发现式学习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其教学效果有如下几个方面:

  1、保证了教学的质量,由于是学生的自主发现,所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长期保持。

  2、长期地实施,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向内在的学习动机有效转化,最终实现学习力的正增长。

  3、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发现是基于一定的认知基础才能发现的,发现问题能力是在不断发现的过程中能够得以有效提升的。

  4、问题的发现仅仅是发现式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在发现问题后,尤其是自主发现问题后,学生的好奇心被有效激发,驱动问题的探索与解决,长期坚持用发现式学习组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发现式学习的教学策略例析

  下面笔者以《统计图的选用》教学为例,就发现式学习的课堂组织进行分析。

  1、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是提高发现式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环节,《统计图的选用》这节课的内容是《数据在我们周围(一)》其中的一个章节,其本身就有“发现”的意味,教材在这节内容的处理上也是从学生学过的几个统计图出发的、以我国四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载体,帮助学生有效回顾扇形、条形、折线这三种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总结和提炼三种统计图具有怎样的特点、笔者认为人口普查与学生的距离不是很远,而且人口众多是我国的一大特色,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应用,但是教学资源可以进一步扩展,让学生自己在课前在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整节内容完全可以设置成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内容也较为新颖的情境,有助于打开学生“发现”的闸门,借助于发现式学习模式进行课堂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交流”这样几个环节来获取信息,“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这一过程中有知识的发现与应用,最终还促进学生统计观念有效形成,学会了“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的科学探究精神,遇到问题不武断,而是学会了根据信息作出适当的推断与决策。

  2、教学环节设计

  (1)课前发现生活课前,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数据整理。

  (2)创设生活化情境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情境1:出示小明的身高折线统计图。情境2:出示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条形统计图、情境3:出示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扇形统计图、结合上述3个情境设置如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同时完成原有认知的复认。问题1:上述三个情境分别是什么图?表示什么?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问题2:你从哪幅图中,能清楚地读出小明一天睡觉的时间以及小明睡觉的时间占全天的百分比?设计意图:初步发现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尝试着从不同的统计图中思考可以获取怎样不同的信息、在问题的探讨过程中,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留足时间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潜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3)“问题情境”驱动从统计表到统计图的发现给学生提供建国以来我国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的一张统计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信息,创设问题情境驱动学生的认知深化。

  (4)处理自己课前发现的数据课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通过社会调查搜集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数据整理、这个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发现并整理了的数据拿出来,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进行组间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制作的图更清晰、明了、设计意图:课前学生自主调查发现了数据,再通过处理数据这个环节,给学生时间主动地观察、实践与交流的平台,学生运用知识、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加了发现的质量,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2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创新教学模式越来越成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战略性举措,特别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都高度重视教学创新,而且也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为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日益完善,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很多教师对如何更好的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现出了一些不应当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必须引起初中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这就需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原则,针对解决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积极探索符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的问题

  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准则,只有具有超前和创新的教学理念,才能使教学创新得到有效的落实。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广大初中教学都高度重视教学创新工作,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学理念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很多时候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科学,难、旧、偏、繁的问题仍然比较突破,这就直接导致一些学生无法更好地接受数学教学,甚至一些学生对数学存在着“惧怕”心理。比如目前一些数学教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倾向于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定理定义和公式,并通过“题海战术”进行强化和巩固,不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和理解。

  2、存在着教学方法简单的问题

  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创新,采取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我国初中数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有个别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学方法简单的问题,导致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无法取得成效。比如目前有个别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因而其教学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再比如目前个别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方面方法简单,“题海战术”仍然是应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尽管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学生的思考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

  3、存在着教学载体匮乏的问题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只有更好地应用教学载体,才能使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特别是在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应用科技信息化能够有效的推动教学创新。尽管目前我国一些初中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工具也更加智能化和科技化,有效地促进了数学教学创新。但从目前我国一些初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尽管一些初中购置了很多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教学工具,但数学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而这方面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则更为显著,“粉笔+黑板”仍然是其主要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将多媒体广泛地应用于数学教学,制约了教学质量。

  二、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对策

  1、要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面取得突破

  要想更好地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面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数学教学更具效果。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形式,特别是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出发,大力开展“指导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做好学习计划,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方面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初中数学教师有了良好的基础,进而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创新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要在创新数学教学方法方面取得突破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充分说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创新,特别是要改变传统的'、枯燥的、落后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学校来说,应当积极引导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创新,既要鼓励创新、又要宽容失败,这样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方面形成创新的氛围。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更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创新,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融合,比如应当将反思教学、互动教学、合作教学、探究教学、游戏教学等诸多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融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将“统筹教学、分类推进”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教育,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3、要在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方面取得突破

  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使用现代教学设备,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使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具直观性、趣味性,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多媒体教学创新。这就需要初中学校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同时还要加大对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教育和培训,使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能够掌握更多的多媒体教学知识。初中数学教师还要加强学习,在制约多媒体教学课件方面要取向突破,这样能够使多媒体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初中数学“拓展教学”的重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也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创新,尽管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对教学创新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教学载体匮乏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这就需要积极探索符合要求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新数学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设备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初中数学教学步入更加良性发展的数量,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3

  【摘要】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突出关注学生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殿堂,成为学生学德习才、增长心智、拓展视野、立志腾飞的摇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关注学生发展;实践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问题情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世界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突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中问题情景放在首位,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情境,挖掘新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素养,注重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创设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能看到但必须跳一下才能够着,得到了又有新目标出现”的.情境中,让学生数学学习空间逐步扩大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自身的数学活动,建构对数学知识理解,发展思维能力。开展数学实验,创设合情推理的教学平台,减少机械式的学习活动,更主动地引进实验观察、猜想与探究的活动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因而数学教学每一环节中,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尝试解题,体验数学,领悟数学。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自主发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交流、推广,整合知识,反思探究,互相启迪,产生新的思维火花,明理创新,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长期以来,通过测试或考试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标准往往只注重解题的结果的唯一性,在追求规范划一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个性,淡漠了创新的欲望。

  因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摒弃过去那种只注重分数,“一卷定终生”的做法,而是多渠道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应关注学生取得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应做到:知识评价与能力评,认知评价与情感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实施课堂观察评价方法:课堂观察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非常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留心学生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注意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课堂上我们常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看看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清晰、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与观点,以此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与灵活性。 建立学习成长电子档案:遵循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对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行成长电子档案评价方法。整个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选择,只提出一些建议。由学生自行安排,收集的内容为学生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满意的作业,典型试题的研究小成果,一道习题的多种解决与妙解,感触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记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日记,给老师的建议等,使成长电子档案变成与教师交流的一种工具与途径,从而使学生逐渐对成长电子档案产生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二阶段是规范要求,不断完善。第三阶段是反思提炼,总结推广,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为手段的先进评价育人功能。运用档案袋评价法,建立学生个体学习成长电子档案,收集相关信息与数据,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各种学习评定表、测试成绩、竞赛成绩、获奖情况、学习反思、问卷调查、他人评价等动态内容,按单元、月份或学期及时进行量比与定性、评价与总结,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能有意识的注意自己在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努力程度、进取过程、兴趣、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建立可操作的多样化、多元化评估体系:设计学生课堂数学学习情况评定表、学生单元、学期学习情况评定表,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数学学习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家长评。指导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和素质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再结合家长的家庭作业反馈、观察记录情况等,逐月比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表现好的给予肯定和奖励,对表现少好的及时与他交流沟通和鼓励,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突出关注学生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殿堂,成为学生学德习才、增长心智、拓展视野、立志腾飞的摇篮。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4

  摘要:随着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问题意识成为当前学生最薄弱的环节。问题意识作为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求知识的心理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努力发展和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效果。本文就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数学是一种依靠逻辑和计算的动态知识体系,不能用简单的静态思维去理解,因此学习过程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我们必须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同的情形也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下文主要阐述笔者对提升问题意识的几点思考。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中不懂的问题进行进一步钻研,这时学生的好奇心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任务而不是由别人来布置。通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使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能够成为他们感官所能感知的,这是一种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通过动态的视频,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学习起来更有热情。传统的教学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当有限,课堂效率十分低下。然而音频视频的结合,可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确保其能够跟随老师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也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营造良好数学学习氛围

  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仍处于萌芽期,对数学的理解也多半是来源于对课本上公式的记忆,这就会使得数学的学习过于死板,应用起来较为困难。然而,如果营造一个渗透了数学知识的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模拟来调动学生使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数学学习过程会更加主动,更加直观,学生能感知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三、教授学习方法

  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比学会知识更加有用,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能知道如何面对一个问题,学会从正确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更加高效地获取信息,也能学到更加符合自己“口味”的知识,这与整个风云变幻的社会是相适应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千千万万,但是对于问题展开思考的整体框架是有据可循的。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把具体问题抽象化,学会利用化特殊为一般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散能力,学会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能够辨析问题的优劣,不在不必要的问题上花费大量时间。

  四、通过表扬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索的信心

  学生在自卑时会缺乏主见,对问题的探讨会更加被动,因此老师必须起到增强学生信心的作用,坚持“肯定为主,否定为辅”的原则。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会使学生对掌握学习成果的过程充满欣喜,因而产生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欲望,这就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大提高,除了兴趣,自信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对于那些对问题有不同看法的同学,应该大力赞扬他善于动脑的优秀学习习惯,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足迹要有所记录,每当学生取得一定进步时就应该加以褒奖。这会给学生一种学习主动就能得到表扬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面对学习中的问题。但是我们也提倡适度的批评,对于部分学生的自负行为应当严格批评,避免学习中太过浮躁。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智力情况和学习习惯,因此在评价时要确保个性化差异化。

  五、设计开放性问题

  初中生在考试中遇到的问题多为答案确定唯一,这就形成了我国如今思维局限的教育格局。为突破这一学习障碍,我们应当在平日学习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挖掘与锻炼,这类开放性问题可以通过条件开放性、问题开发、答案开放来进行,这些问题要来源于课本又区别于课本,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盲目记忆。这种开放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分析问题考虑因素更多,思维更缜密,而且积极性更高。而且可以在学生脑海里把各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网络体系,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佳。归纳总结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利用开放题可以激发学生总结、交流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对现有问题的延伸提问也是一种训练学生发散性问题意识的好方法,他可以通过延伸提问对问题中各个变量的含义掌握更加全面,对问题的理解深度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总之,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如今学生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并通过改变课堂教学设计来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个过程会十分漫长,但是也只有把问题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当今教育的每一步,才能从深层次弥补问题意识低下的不足,才能改变当前填鸭式教学的弊病,从而为国家培育更具创新力,思维更严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杰.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及培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xx,(9):44-45.

  [2]张启兵.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xx,(10):23-24.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5

  数学教学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但要想知道图形与多媒体的教学渗透使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应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从宏观方面,对于数学的教学,授课教师越来越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上日程,使得学生方法学习成为初中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多媒体平台在发挥相当大的作用的同时,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是数学的公式的引入,还是数学的解题思路引导等等,逐步地做到将数形结合与多媒体完美地应用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数学之中,逐步推进数学教学的不断升级.相信在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师资力量上,教师应该而且是必须认真学习不同教学模式的理论及适当的多媒体操作技术,在学校全面推进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同时,做好多媒体平台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充分发挥学生的对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吸引,为做好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发挥多媒体平台及其图形结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信息化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不管是学校还是学习的个人,都应该逐步认识到多媒体平台对学科综合教学的重要性.

  一、重视多媒体与图形的引入意识

  面对越来越开放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信息平台为驱动力的教学方式不断得到更加积极地推广和普及.多媒体信息平台的应用在为学生们提供高效快捷的获取知识和交换信息的同时,也为莘莘学子提供了有效拓展知识面的方式,尤其是在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在不断追求学习效果的同时,逐步认识到获取知识的方式的重要性.多媒体平台的构建并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很大的程度上,就是把现代的越来越流行的多媒体信息理论、多媒体教学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等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同时,逐步推行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式的学习模式,进一步起到多媒体信息平台在学生合作式学习的基础上,让这种模式更加融合到学生学习方法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式学习,形成一种全新的基于多媒体信息平台的合作式教学与学习模式.对于现代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更应该追求的是先进的教学模式和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在更值得学习的学习模式上不断去取得更大的进步.初中的数学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是不断从更深层次的方面去学习数学的时期,我们要从过去一直遵从的“哑巴式和应试教育”模式中跳出来,在利用多媒体信息平台基础上再结合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做到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发挥合作式教学与多媒体信息平台的作用,为学生带来更多更优秀的学习资源和方法,深层次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二、注重学习观念的更新,加强多样化学习

  在数学学习的最初阶段,每部分都应该是贯穿这种模式.例如,在进行数学函数的教学时,不能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单独来讲,应该将函数的教学结合起来,以函数的图形解题方法和学生的讨论作为课堂上的主旋律,这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校多媒体信息平台的作用,比如说图形的特点,然后总结函数的图形特点,及其实际的应用题等等.从这种基于图形和多媒体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在不断地相互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思维、创造性以及合作式的学习意识.使学生掌握好的合作式学习方法,不断取得深层的进步,逐步提高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对于学校来说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掌握了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这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校在掌握了多媒体信息平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将这种模式应用在教学上,要培养学生自觉接受多样式学习的模式,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数学学习观,让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为学生所综合利用.

  三、图形多媒体教学为引导,拓展实际性

  单一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为他们没有形成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或者数学思维.因此,引导式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数学思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混合使用,使得学生能够从多方面看待同一个问题,这样能够起到举一反三,深入学习的作用,而且能够逐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准确定位和合理解决,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引导,进而寻找问题后能够对症下药.一方面,这个在共基于图形和多媒体信息平台下的多样式学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还能凭借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使学习者更好地构建对知识的理解以培养学习者的搜集信息的能力,进而增强学习策略的构建和交流能力的提高.例如,初三下《四边形》一整章的学习,授课教师已有的教学方式是,先一节一节地讲,如多边形的内角和、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心对称图形、梯形几节依次讲述,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想让学生在整体上对这一章都有一个大体的把握,总结图形的共有特点,再结合练习逐层进行讲解和练习.再比如,要进行积极的探讨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学习实际进行研讨,经常共同讨论多媒体信息平台资源或者课件的结构,以及如何在最新的教学模式下不断更新制作数学授课方案.如在《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一课中,授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平台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展示活动,鼓励学生将看到的数据的变化走向等,与同学们交流;再比如《二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一课中,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信息平台下的丰富教学资源,如通过图形的特征曲线表示,曲线的特点等进行课堂展示,使得学生对他们的实际图形有大体的了解,方便解题.总之,随着素质教育逐步发展和普及,授课方式的转变逐渐从小学生开始抓起.作为学校,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的成绩,要看到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尤其是在现代的多媒体信息平台的建立下,混合式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中的同时,更加强调的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多媒体信息平台,通过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源,来逐步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尤其是对于一些应用题型,当他们逐步掌握这种方法时,即应用数形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题的过程中,他们的解题思想和思路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通过多媒体,能够将数学信息更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作者:朱明英 单位: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大新中学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6

  课堂教学评价要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描述,否则就不会产生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课堂教学评价不能仅仅通过观察、反思、交流等方式进行,还需要采用测量、评估等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只有充分收集相关资料,获得客观的评价对象信息,才能在此基础上获得具有实效的教学评价,从根本上实现有效性教学[4]。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含四个部分,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课题研究。在下文中,将就这四个部分谈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一、数与代数:教师要认真把握好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首先,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对新知识的概念、法则和计算原理的掌握和理解水平。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实时引导,增进学生的理解水平。但是,切记不要把这种理解水平等同于记忆概念的准确性或者是相关技能和法则的熟练度。对概念的学习评价应注重理解程度的考查,但不应单纯地考查对概念的描述性记忆。此外,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评价不可过分侧重技巧,而应重点考查对各种运算规则和算理的理解运用,其评价标准在于能否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以及能否根据算理进行合理计算。其次,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从事课堂中各种探索性教学活动水平的评价。该评价的侧重点在于考查以下诸方面学习要素,即从事探索活动的态度和积极性,使用抽象的数学符号、数学语言、图形的水平、形成猜想的意识和方法,多角度地探索问题和思维方式的合理性以及对结果进行论证的意识和水平等。因此,除了基本的概念题和计算题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空间与图形:教师要重点考查评价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过程及结果

  首先,教师要重视评价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这种评价应伴随图形与空间各部分内容学习的全过程。例如,在观察和欣赏现实图形和几何图形所具有的与变换相关的性质时,应通过学生表现出来的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其空间观念。此外,在视图与投影部分,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考查学生对几何体和三视图之间的对应观察水平,根据三视图实际动手建立实物模型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可以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其次,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过程及由此探索出的结果进行评价。在学习图形认识的内容时,要重点考查学生参与观察和测量等课堂活动过程,并对该过程得到的图形性质的探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对图形的变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中的实物及几何图形,因为这是得到基本概念的基础。此时,教师应重点考查他们将对图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能力和水平,由此给出合理的教学和学习评价。作为一个课例,笔者给出教学中《平行四边形》这一节课的教学考查方式。这节课教与学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如下几个要素。为了考查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分别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标准。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题目:请画出四边形这一章的知识结构图。(1)画出章节知识结构图,若没有遗漏记为及格(具体包括四边形中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2)写出每个定理中两个使用条件的记为良好;(3)写出每个定理中三个及以上使用条件的记为优秀。2.知识的迁移能力考查题目:联系实际生活,请你举例给出各种特殊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的应用例子。(1)能举出三个正确的例子记为及格;(2)能举出四个正确的例子记为良好;(3)能举出六个以上正确的例子记为优秀。3.创造性想象能力这里,设计了这个题目:想一想,你能举出多少种梯形辅助线的引法吗?(能想出一种引法的记为及格,想出两种的记为良好,三种及以上的记为优秀)。4.动手实践能力考查题目:已知线段a,b,e,f,求作梯形ABCD,使得BC∥AD,并且满足AB=a,AD=b,AC=f,BD=e,说出作法及根据(做出基本图形记为及格,做出基本图形并能说出作法记为良好,做出基本图形并能说出作法且能写出根据做出基本图形并能说出作法记为优秀)。5.学习能力考查题目: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请你说出你认为本章内容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只要想出一种方法无论对错就记及格;如果想法合理能够行得通就记良好;如果你认为是一种最简洁的学习方法并能说明合理的理由就记优秀。该题目可以以学生自己打分和同桌互评的两种形式来统计考查结果。

  三、统计与概率:教师应重视评价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本学段内容的教学是在比较完整的统计活动中进行的,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主要关注两点:第一,教师主要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合作情况。同时,建议观察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从事活动,是否能独立思考同时能与同伴进行主动交流沟通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在统计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是否能有效克服困难,并对数据保持认真科学的态度等。第二,教师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建议从制定统计方案,收集与描述、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统计结果做判断、预测和决策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四、课题学习:教师应突出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整体性的了解水平为了在教学中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整体性的了解水平,教师可以直接通过考查学生对不同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来进行,同时关注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反思和从实验过程中发现数学事实的研究能力等。除此之外,新课改还积极倡导课堂学习中的过程性评价。[5]该过程通常记录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行为表现、操作结果或者思考方式等过程的描述性内容。这些材料可以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反映了学生个体发展的状况和发展结果。例如,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教师可以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来收录反映学生学习进步的资料,除了考卷、作业等外,还可以包含:(1)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解答;(2)与数学课程有关的其他作业;(3)学生的学习总结和体会;(4)教师的学习评价;(5)学生作业错误改正情况;(6)学生动手操作数学模型或实物时拍摄的照片;(7)学生独立思考时想出来的问题(无论有没有解答);(8)学生的与数学相关的艺术作品;(9)学生学习日记的摘要;(10)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描述。为了完善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引导学生积极整理自己的学习记录相关材料。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提升,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6]然而,实现育人成才的目标需要通过学校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来培养和灌溉。例如,在一节数学课上,学生在讨论了一道例题的四种解法后,教师却要求学生自己来设计一道数学题,使它能用这四种解法来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了创造性发散思维能力;再如,教师提问“你能把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吗?”,由此可以有效地评价学生是否具备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实践能力;通过“如果还有你认为更好的,欢迎你能把它写出来”等问题来鼓励学生思考创新。

  总而言之,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采用科学、合理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鼓励学生个性的张扬,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2.

  [3]杨启亮.为教学的评价与为评价的教学[J].教育研究,20xx,(7):98-103.

  [4]张毫.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xx.

  [5]张俊忠.初中数学教育过程性评价策略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8):74-76.

  [6]李如密.教学评价教育:大有可为的教育评价新课题[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xx,(5):1-1.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7

  一、初中数学教学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特点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是,对于广大初中生而言,数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初中阶段的其他科目(譬如物理、化学等等)的学习成绩,它在整个中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设立初中数学课程目标时往往涉及到的因素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因素就是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初中数学作为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好数学的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除此之外,数学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因此,还应该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总而言之,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其教学目标除了传授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技能之外,还肩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历史重任。此外,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之中,还应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这也是初中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特点初中数学在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和环节,是连接小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纽带和桥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些教学内容一方面是高中数学乃至高等教育数学的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由此看来,初中数学不仅是初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这一重要特征也决定了初中数学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对初中数学教学重视的必要性。

  (三)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模式往往与教学对象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根据不一样的教学对象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初中数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的智力发展速度最快的黄金期,这个时期也最容易受到外界各种诱惑的影响,但正是这个特征,使得初中生有着区别于小学生、高中生不一样的特点,具体来说,主要为:有着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有较强的可塑性、往往有无穷的探知欲望、精力往往很旺盛等等。如上这些初中生的特点使得他们对数学往往抱有极大的兴趣,也更容易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是他们的这些特点,使得这一群初中生往往对外界抱有更大的探知欲望。但是在与外界的接触之中一旦发生挫折的话往往会使得他们内心产生一种挫败感,这时候他们会表现得郁郁寡欢,同时也缺少相应的意志力。正是初中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也使得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数学上的指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主要模式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对于启发式教学模式来说,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更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启发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相比较的话,主要特征在于: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往往将课本上的知识以及习题答案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启发式教学模式则不然,教师往往会带着学生去探求数学的真正奥秘,带着学生去发现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在经历中感悟数学,并且靠着学生自己最终找到问题的准确答案。启发式教学模式无疑在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得到了普遍性应用,不仅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更是对其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培养。但是,切记在进行启发教学的时候,要适时地褒扬学生,这样的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喜欢学习数学。

  (二)发现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这种模式中要充分利用初中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的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发现式教学模式中包括如下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教师提出问题,第二个环节为让学生充分展开认知学习活动,第三个环节为对学生解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并且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并且在教学之前做好与教学相关的准备工作,确保提出的问题能够让学生认可并且接受,学生通过发现的方式能够解决问题,同时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考虑给予学生一些提示,但是要重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的主体地位。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internet的不断扩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初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性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同样也进入了初中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很直观地将课本知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而且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的话,呈现出其巨大的优势,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量,而且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体现数学知识的魅力,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有趣,在这个转变过程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得学生对数学自然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更是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也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大地提升。

  (四)学生活动模式学生活动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开展一系列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活动,比如说做实验、看电影、看电视等等,通过亲身体验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活动可以分成小组,也可以全部进行。近些年来,学校条件也不断得到了大大地改进,部分学校更是建立起功能相当完善的多媒体科研室,如果学校的条件进一步改善的话,以后还会建立起数学实验室,这也意味着我们告别了只有靠纸和笔才能上课的时代,将会出现一种新的局面,除了靠纸笔上课之外,还可以靠计算机等其它方式上课。由于初中生本身的特殊性,也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与活动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模式可以带着学生去发现公式或者定理,用于技能训练,用作非常规问题的求解,是丰富和弥补数学课堂教学不足的有效途径。就目前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的话,学生活动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开展得并不多,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种教学模式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从而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性的应用。

  (五)学生独立探究模式学生独立探究模式一般情况下需要学生靠自己进行探究,但是当发现比较难的问题自己不能解决时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请教老师。独立探究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对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想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解决,教师则根据教材的要求做好必要的总结工作。使用学生独立研究模式时,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大纲提出教学目标,至于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达到这一目标,有着一定的自由选择空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更好地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不但需要对初中数学教学特征进行充分地了解,而且更应该结合其重要特征,采用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更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当然,我们在执行教学计划时,不能将五种模式孤立地看待,而是可以综合地利用,这就需要教师的巧妙设计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8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观念和思路越来越清晰,广大教育者也逐渐意识到进行课堂优化的重要性。数学是初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这便表明初中数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改进教学策略,利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改革,从而让学生在效率与质量兼具的数学课堂中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优化;教学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广泛实施,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将教学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这种形势下,摆脱传统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有效性成为当前教师所面临的一项紧急任务。数学作为初中的一项基础学科,进行课堂优化已是势在必行,数学教师应力求让学生在优良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笔者依照自己在长期教学中得来的经验和认识,从“课堂导入”“教学内容”“课下作业”三方面入手对此进行了浅显的研究探讨。

  一、优化课堂导入,找到教学切入点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总习惯于直接进行知识重点难点的讲解,这样并不利于学生吸收消化知识,反而抑制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制约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设计合理的课堂导入环节,并从这巧妙的导入中寻找出教学切入点,促进学生顺利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内容时,笔者将事先准备好的多种立体图形的模型放在讲台上,其中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这几个立体图形每个面的样子,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随后向大家提问到:“你们通过观察这些立体图形,能发现什么相同和不同?”大家纷纷回答到:“正方体和球体每个面都相同。”“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俯视图是一样的。”“长方体的一些面略有差异。”“圆柱体的侧面看着像长方形。”在大家回答完后,笔者将自己之前所准备的各种立体图形三视图展示给学生观看,并问道:“你们能通过这些三视图看出这是什么立体图形吗?”大部分学生都能看出正方体和球体的视图,对于其他图形则比较容易弄混,趁势笔者抓住这一问题当做教学切入点,让大家打开课本,一起从今天要讲述的内容中寻找观察视图的规律,并让大家学习如何利用视图画出立体图形,这样一来,大家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主动地跟着笔者的思路,再学习起来也充满了动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由此可见,教师设计巧妙的课堂导入可以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从中找到合适的教学切入点将他们的思路带入课本,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优化教学内容,正确教学针对性

  初中数学课本中已经逐渐开始出现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公式,但初中生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较为薄弱。然而不少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总是将知识理论一股脑儿的“灌输”给学生,使得他们分不清哪些是重点难点,这种笼统的学习方式很容易使其思维混乱,无法建立起清晰有条理的数学知识体系,严重抑制着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鉴于此,教师应深入探究教材内容,将课本知识设计出针对性和层次性,以此来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角的特殊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制作好的教学课件,课件中两个角以动态的形式移动,从不足90°到超过90°,大家直观的观察角度大小的变化,随后将两个不足90°的角相拼接,出现了一个直角,这时大家就能得出“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就说明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的理论,接着利用同样的方式将两个角拼接成一个平角,如此证明“两个角相加等于180°,则说明这两个角互为补角。”这个理论。接下来,笔者又列出了几道相关的题让学生练习来巩固刚刚学到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课件针对角的特殊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展示,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这一知识点。教师利用多媒体针对某一知识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可以充分优化教学内容,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整理解数学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促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三、优化课下作业,增强数学实用性

  数学教学的优化工作不仅需要在课堂中进行,还需要注重对课下作业的优化,纵观教学实践,学生总是对大量的课下作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就此对这一学科失去学习兴趣。为了避免这一状况的产生,教师应布置合理的课下作业,尝试让作业贴近生活,以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或布置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提高大家的合作和探究能力,从而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同时还避免了他们产生负面情绪。比如,在学习过“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后,笔者布置下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近一周来本市的天气状况,让大家列出一周来每天的最高温和最低温,并制成统计图表来展示天气变化,以此来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充满数学知识。又如,在学习过“体验不确定现象”这课后,笔者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和试验事件发生的概率,如:将数量不同的黄色和白色的乒乓球放入一个箱子内,随机抓出一个球,是黄球的几率是多少,是白球的几率又是多少,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在这种课下作业中,学生既不会感到困难,又能体验实践学习的乐趣,促使大家都能顺利地在作业中得到知识巩固,使学习效率与质量得到双重提升,切实满足优化数学教学的完整性。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下,优化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每位教育者的重点任务。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及时改进教学方式,将教学优化工作落实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贯彻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深刻体验有效教学的功效,长久以来,必然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并促进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太立.例谈如何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J].考试周刊,2011(01).

  [2]李国英.新课标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9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要求教师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增强数学学习的效率。本文主要在论述合作学习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初中数学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探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策略

  新课改要求初中数学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倡导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以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各种数学知识。

  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初中数学在运用合作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仅要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形式,更要注意合作学习的实质。所谓的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效率。如果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缺乏理论学习或存在错误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应用的效果。因此,要想正确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必须审视初中数学课堂的特点和合作学习的特点。而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共同学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单位的基本学习形式,是教师利用教学动态因素即学生要素进行互动式、主动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模式之下学生评价学习的效果是以团体成绩为标准,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在这里所谓的合作不是简单的指横向的交流与互动,也包括基于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的纵向的知识交流与互动,在合作小组当中责任分工是正确进行的基础,互助性学习是最基本的方式。

  二、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策略

  结合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合作学习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方式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要学会转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

  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应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合作学习应用的效果,教师应该明白自己在合作学习当中应该明白自己不是课堂学习的执行官,而是应该作为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在合作小组里面,在合作学习当中教师应该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个参与者、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习者,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积极的参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在平等的学习关系中构建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关系,只有这样才恩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以轻松愉悦的环境,才能为数学合作学习的目的创造良好的条件。

  2、要学会设计合作学习的环节

  (1)课堂合作活动环节

  现在为了尽量是教学资源最大化,初中班级依然采用大班制,这种情况下数学课堂仍然是以班级授课的形式为主,在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环节的设计上应该遵循引、读、议、练、结活动的过程要素,但是教师对于这些环节不能机械化的操作,而是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要求,在突出教学重点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调换各个环节的顺序安排课堂数学合作活动时间,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优化组合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比如说在单元复习课上应该以学生的练、结环节为主,而在在概念课上应该以组织小组以读、议环节为主。 (2)合理设计合作活动的内容

  课堂合作学习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设计合作活动内容的时候应该注意合作学习的目标,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明确体现出来。此外,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与课文内容相切合,并且符合学生思维的特斯按,利于老师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在活动内容设计中还应该设计合作学习效果汇报与反馈的环节,根据汇报与反馈的内容教师进行点评、评价和归纳,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恰当的教授学习的内容

  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当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一个合作学习的`情境,在这个情境里教师向学生展示、说明合作学习的内容。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任何时间都能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师应该找准时机,针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合理的导入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上教师应该在确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所设计的数学问题必须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层次要符合层次性、讨论性的一般要求,难易程度上大于个个能力,而小于小组合力。一般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实践性问题、规律性问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4)应该建立在充分的思考的基础上

  在数学合作学习当中,合作学习的过程只有建立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合作学习当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讨论和探究当中,在讨论当中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对某一数学问题见解和认识。合作讨论只有建立在个人重根思考的基础上,才能起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

  三、构建多元化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合作学习的效果是合作学习成功应用的要点,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根据评价的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将过程和结果置于同等地位,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以小组凭借和个人评价为主,教师的评讲应该置于次要地位,通过评价能够起到督促、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的作用。

  总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李辅梅.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xx年10期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0

  摘要: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为老师必须要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通过问题引导,以及开展合作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主动性;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只能发挥引导和督促的作用,教学效果最终还是取决于学生自己。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和谐、民主、形象、有趣的数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以促使学生融入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做到新颖有趣、小而具体、难度适中、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并将所有即将解决的问题都建立于学生的固有知识基础之上。只有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获取。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教会学生简单的解题方法,而应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了解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情感容易受到感性因素的支配,所以他们对某位教师的情感,容易决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态度,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数学教师要放低姿态,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以及高超的教学技能赢得学生的喜欢和尊重,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没有任何思想负担。教师要知道,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立的人格与思想,所以要构建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设计有效问题,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解题活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消除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因素,将学生带入有关情境中,激活和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思维从问题和惊讶开始”,可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两个问题:①一块花坛长18米、宽15米,其中央有一个长方形的花池,花池到周围草坪的宽度相等,且花池的面积为154平方米,那么草坪的宽度为多少?②某产粮大县要想让今年的粮食产粮比上年度翻一番,那么今年和去年的粮食产粮平均增长率是多少?鼓励学生独立或分组解决问题。其次,引导学生观察列出的方程,并对照之前所学“一元一次方程”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命名;最后,带领学生一起讨论:二次项系数为什么不能等于零?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呢?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印象。

  三、采用合作探究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合作探究学习是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合作学习往往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系统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动态因素来促进学习,用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从而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活动。由此可见,探究合作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辨别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初步了解之后,要通过学生的自主交流来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其中一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对“平方差公式”形成了初步了解,并熟练掌握了公式的推导过程;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对公式结构的掌握情况不是特别好,因此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巩固,充分体现小组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通过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解决另一部分学生的疑惑。

  四、积极开展实践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由“知道”和“懂得”过渡到“学会”和“能够”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发挥实践练习的作用,从而实现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和实际化。通过有效的练习,学生才能不断增强自己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并逐渐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比如,让学生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加深对方程的理解;在教学比和百分比时,让学生通过对比、除法和分数之间关系的研究探讨,了解有关类比分数、除法的商的两个性质,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学生要学好数学,就需要掌握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在探究具体问题中发现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引导学生寻找动点问题和图形运动问题中的不变元素,即用变中有定、动中有静的方法解决问题,关注运动问题中的静态信息、固定信息;利用三角形的各种特殊性质建立相关的函数关系等。通过一系列实践练习,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及解决的综合性能力。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围绕学生这个中心开展探索研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1

  一、分层教学的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人为本,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核心,然而很多教师对于以学生为核心的理解较为片面,很多认识和讨论都是简单地认为过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这种理解当然没错,但是很容易理解成过去是以教师讲解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现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实际这样的认识是极其片面的。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中心,指的是教育要以学生发展和成长为核心,不是以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成绩为核心,这是新课程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认识,我们在这一认识指导下对我校及周边学校学生在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二、分层教学研究的意义

  我们设定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这一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性学习、分层教学、分组探讨等学习形式,不仅仅是学生提高成绩的新方式,更是实现学生能力提高,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目标的重要方式,我们所研究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经验不仅能够实现我校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将会在我县、我市或者更大范围内为学生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提供经验,分层教学研究中获得的分层经验也适合其他科目的教学,同时我们课题组教师研究该课题所总结的经验对其他课题的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三、研究的过程我们研究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在实施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实验范围广,实验对象多具有代表性

  为了尽可能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我们选取了定西东方红中学、临洮文峰中学、陇西第三中学等各县区学校的不同层次的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参与研究的教师均是来自我校及上边所列举的各个学校的.优秀教师,广泛的研究对象对我们实施科学的研究、获得科学的数据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参研教师来自各个县区众多学校,可以实现校际交流,对于我们课题组在课题设定和课堂研究实施过程中广泛采纳意见提供了保证,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得到了上述学校的大力支持,对我们课题的研究有重要的作用和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共选取上述学校共6位优秀教师所带的12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我们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之广泛,研究班级搭配之合理在我校课题研究中前所未有,具有广泛代表性。

  (二)采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

  我们在课题研究之初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我们先由各校教师对自己所理解的分层教学进行论述,对自己理解的优秀的教学模式进行阐明,然后在网络上实现校际的交流和探讨。我们在交流中发展,每个学校教师对于分层教学的理解既有共同之处,又有独特之处,共同之处包括对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其本身的优点,对学生的依照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实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认识基本一致,我们还对于实现分层教学优势的最大化这一目标实现的困难有着统一的认识,教师一致认为,要真正将分层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做出细致的研究和安排,还需要教师的全力以赴和坚持到底。在这些共同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对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把这些看法集合起来进行讨论,然后选择几种大家比较认同的办法在各班级实施研究,我们还根据实施情况进行了探讨交流,最后我们选出最适合、最科学的分层教学模式:我们把分层教学和分组探讨结合起来,把班级分成5-7个活动小组,先由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几个名称独特的小组,如学生起的小组名称有“奋斗组”“斩荆组”“跨越组”“崛起组”等等,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名称进行组合,组合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尽量有利于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在调整的时候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成绩、性格、毅力、组织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尽可能以多元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的组合是为了班级内形成竞争,而非依照他们的成绩好坏。教师分好组后,依照各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去合作完成,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现学生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认识到人的能力的多元性,努力的重要性,每个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情况,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同时保持信心,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赶上别人,也只有努力才能赶得上别人,让他们认识到成绩不是唯一标准,而唯一的标准是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课题组教师还对实验的进程进行了交流,对于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找出了解决的办法,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科学有序地进行,实现了课题研究相对的科学性。

  四、研究的结果

  在课题研究中,由于集多校教师的智慧,我们的课题研究内容广泛,涵盖了分层教学的各个方面,也认真研究了分层教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的完美结合。我们在试验中总结出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在研究中发现,分层教学和小组讨论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这些能力包括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自我认识和评价他人。在实施了分层教学和分组讨论的班级和没有实施的班级的比照过程中我们发现,经过一年的努力,那些积极讨论的班级的学生交际能力更强,在与教师交流时更为自信,学生学习更为主动,更善于解决问题,做事更为积极有效,出现严重违纪的现象很少,面对问题更为积极自信。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也让我们认识到很多问题,我们认识到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课题研究讨论阶段前后延宕近一年时间,然而我们本认为经过深思熟虑的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几经修改,严重耗费了教师的精力。吸取教训后,我们建议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进行更为广泛的讨论,先从理论层面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思考,等理论相对成熟之后再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若是有什么想法不经过讨论理解投入实践对师生的干扰和困扰是难以避免的。

  六、成果的推广

  我课题组参研教师在课题研究内容和理论进行了反复论证和反复实践之后,总结出了课题研究的成果和问题,将我们研究的成果和问题形成书面材料并将总结的教学模式向市教科所和省教科所进行了汇报,在我市各大学校进行了推广,我们的教研经验总结也对教师未来的科研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作为教师,我们将继续为新课程改革奉献力量。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2

  一、抓住知识点前后联系,运用复习导入法设计开篇内容

  众所周知,知识素养、学习经验,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逐步积累的前进过程。学好数学知识内容,是为学习探知新的知识打基础、做准备。同时,数学学科知识点之间具有深刻、密切、复杂的联系。教师在数学课堂开篇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初中生数学学习知识素养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应抓住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采用承上启下的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的复习导入法,设计课堂开篇内容,从而使初中生在复习导入法活动中,能够初步感知复习的旧知与所学的新知之间的联系,为深入探知掌握新知提供“素养基石”。此种方法在课堂开篇设计中运用较为广泛,关键之处就在于教师要认清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抓住内在关联,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二、抓住教材现实应用特性,运用场景导入法设计开篇内容

  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导入环节,首要任务就是要“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促发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课堂导入开篇内容的设计,就必须提振学生的精气神,促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通过对现行初中数学苏科版教材的研析,可以看出,该教材内容生活韵味更为浓厚,生活特性更为鲜明,现实意义更为强烈。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开篇内容中,就可以运用创设生活性场景的方法进行导入内容的.设计,将数学教材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典型案例进行生动呈现,让初中生在生活浓郁、真实现实的教学场景中,学习情感得到促发,学习潜能得到挖掘。如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元二次方程”等数学课堂教学开篇内容设计中,教者就利用教材现实生活应用的内在特性,设计出“李兴站在镜子前面,看到身后的时钟映在镜子中,他发现此时镜子中的时钟指示的时间是4:50,则此时的时间应该是多少?”、“某一超市在销售某一进价为1.5元的牛奶时,价格为每盒2.2元,每天可以销售5000盒,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如果每盒牛奶降价0.1元,可以多卖20xx盒,如果现实超市要每天盈利4500元,则该种牛奶该定什么价格?”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与初中生生活较为紧密的生活实例,从而让初中生在浓烈的现实场景氛围中,树立能动学习、主动学习、深入协作的情感和意识。

  三、抓住学生认知冲突实际,运用矛盾导入法设计开篇内容

  初中生由于自身学习技能、智力发展以及思维研析等方面与数学学科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要求之间的差距,导致初中生在数学认知进程中经常发生认知冲突和认知矛盾。加之,初中生学习主体对认知冲突内容具有较强的质疑、好奇和探索特性。因此,教师设计课堂开篇内容时,就可以这一特性,采用矛盾导入法,设计与学生认知、理解相冲突的内容,呈现给初中生,让初中生产生疑惑、产生疑问,从而带着疑虑、带着问题,全身心的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之中。如在“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节课开篇设计环节,初中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相关性质、定理内容后,认识到全等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教师向学生提出“我们知道,对应边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一个真命题。那么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也是真命题吗?”此时,大部分初中生认为这是一个真命题,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持不同观点。教师组织不同观点的两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这时,初中生才意识到“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一个假命题,但又带着疑惑和不解。这就为该节课的新知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推进了教与学之间的深入实施。

  四、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数学课堂开篇内容设计中,还可以抓住数学探究特性,运用实验演示法设计开篇内容,组织初中生运用准备好的教材工具,进行互动式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实践操作中,展示知识点内容,掌握知识内涵,提高初中生的参与深度和认知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3

  摘要:本文从初中数学出发,针对现在中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对于怎样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兴趣落实探索。初中数学体系十分基础,知识结构十分严谨并且紧密结合,所以需要学生维持对于数学坚持不懈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紧跟教学进度,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1使用多媒体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当前普遍应用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更加形象地表现给学生,展现的办法更加直接和容易理解,除了可以辅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入观察空间以外,还可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视觉以及听觉的辅助效果,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构筑的数学知识的课堂情景当中,从而帮助学生创设更加活泼的课堂气氛,辅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方面的经验,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数学教师在初中课堂上讲述关于行程方面的数学题时,如果学生无法精确地明晰什么是两地、同时出发等概念,就一定会阻碍学生获得正确的解题办法。这个时候数学教师就能够通过使用多媒体的办法放映动画版的解题过程,其成果必然十分显著。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通过使用多媒体办法的先进的影像技术,能够把关于行程方面题目的不同状况更加形象深刻的显示在数学课堂之中,通过把数学知识通过更加新奇的娱乐办法解答出来,帮助学生构筑更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针对数学概念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极大程度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高度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使用语言艺术激发兴趣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若具备较强的语言艺术,使用更加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够产生对于学生求知的诱惑力,一方面可以调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心情,另一方面还可以构筑更为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从而提升学生课堂数学知识掌握的效率,这也成为了教师使用语言艺术的魅力。语言艺术能够辅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的实现,能够帮助教师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学内容通俗化,也能够推动课堂中难以理解的数学理论更加通俗易懂,这在极大意义上可以高度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可以更频繁地使用一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案例,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譬如说,教师在进行样本这一节的讲授过程中,能够通过将生活中购买葡萄的案例进行辅助讲授,买家往往会询问“葡萄甜不甜”,此时的卖家往往会让买家进行品尝,而这种品尝自然只能是一个或者几个,无法进行全部品尝,此刻就展现了样本的含义——仅仅抽取主体的部分当做调查课题就可以估计总体,这样就能够辅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也可以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展现日常使用的数学知识激发兴趣

  学习是为了能够切实地运用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更加看重如何引领其学生正确使用课堂数学知识,进而理解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疑问,必须帮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怎样使用的,他们才可能更加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吸收,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并培育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譬如说,学习了“三角形”的数学知识,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走入日常生活,譬如要求学生去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河岸宽度等一些很难直接测量的事物。教师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课,引领学生搜寻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能够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加入进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更深层地明白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就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使用意识以及创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

  4使用分层教学办法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具有其独特个性的,当然从教学角度来说,每个学生接收知识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因此身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明白这一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更加看重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依据学生的现实状况依据其所在层次实现不同地教学。针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以及作业批改的时候需要相对宽松,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习自信心,推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学习的趣味;针对数学知识接收较快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适当提升难度,进而激发这类学生对数学更加深层次的探索。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适当鼓励学生。在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时,教师必须激励学生主动克服困难;学生有所进步的时候应当对学生进行表扬。教师必须更多地看重学生具备的优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表扬的作用,辅助学生产生得到学习成就的快乐,从而高度鼓励学生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忱,激发其兴趣。

  5结语

  综合上文,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进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是能够更快接收课程知识的关键条件。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进程中,必须使用不同的办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潜力,经过以上办法激励学生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可以推动学习兴趣变为动力,才可以更加主动地落实课堂知识的实践,从而高效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赵云涛.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学周刊,20xx(23).

  [2]李灿钊.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xx(06).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4

  现在学生所学习的数学是活生生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数学,要让学生增长信心。但我们的数学教育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让数学变得更容易一些,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最大心愿。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介绍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运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许多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生产中。多媒体计算机能够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再加上适当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初中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定理》一课中,在证明“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一命题后,利用几何画板现场演示:拖着四边形一顶点在平面内缓慢移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的测算长度及角度的功能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这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展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变化过程,体现了数学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情感上容易接受这一知识点,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规律,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享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演示

  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演示(也可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连接起来)。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提高课堂利用率。

  例如,对于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在屏幕上作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同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把计算机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探索工具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重要的是让多媒体计算机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利用其交互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能模拟较为真实的情境,学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环境,积极思考、讨论,动手实验、演算,分析解答问题,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了直觉思维与时间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都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布鲁纳认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在利用“几何画板”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数形结合使人一目了然,发现规律是那样的自然流畅。学生们能作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参与学习过程,参与教学实践而从内心领悟到数学的真谛。这正是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魅力所在。几何画板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让学生积极的探索问题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它来做数学实验,这样就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得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经验,而不仅仅是一些抽象的数学结论。我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电脑网络教室里,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协作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这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对我们的今后的数学教学也是一种启示。

  在这种协作学习的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已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刺激学生解答问题,并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使用的工具与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建构知识。在这种学习环境下,教师不可能——也不应该期望——完全掌握与某个主题有关的内容,他们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问学生一些探试性的问题,如何使学生与有关的资源联系起来,如何提供给他们存储、操纵与分析信息的工具。

  四、利用计算机进行复习、做作业

  计算机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做作业。课后,学生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辅导软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象,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图文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取进度,个别系统逐步深入地学习,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这种课件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题库,学生可以用它做题、复习知识。这里所说的题库的智能化,是指系统能根据测试者的应答,测试答题者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智能地调节题型、题量,并能在线调出相关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复习教学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并能及时得到指导,学生也不会产生厌恶情绪。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智能题库随意生成程度不同、内容不同的电子试卷,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考察。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数学学习呈现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也促使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情感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展现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教学过程。总之,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特别是数学教育上的运用在刚刚处于开始的起步阶段,现在还没有一套特别适合于数学教育的软件,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要对各种软件都有一个了解,

  在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就可以发挥出各个软件的长处,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学学科必会与信息技术实现更好的融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

  初中数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为此,我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了“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基本内涵的解析

  1.基本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处于欲求不得、欲言不能的状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思维的发生。其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矛盾以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内驱力,唤起思维,促使学生探究,主动学习,优化建构。

  2.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更多的知识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研究活动,才能真正纳入其认知结构中。而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经历思维过程,思维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在的要求。

  3.基本原则。

  (1)趣味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

  (2)目的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要与教学活动保持一致。这样才能目的明确,切忌漫无目标地创设一些与本课无关的内容,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

  (3)基础性原则。创设问题情境要有利于使学生知道所要讲的内容。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程序的建构

  以问题为起点,开展教学活动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教师应利用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和探索,将教学内容问题化,用知识点来构建问题链,使学生产生连续的思维活动和求知行为。

  1.创设情境在引入数学概念之前,应先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或通过教师形象的语言描述,或利用各种形象化的直观教具展示,或通过电脑模拟等方法,创设与形成数学概念有关的生动、新颖的数学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数学问题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形成表象。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使学生了解现象、取得资料、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

  2.思维加工在学生形成表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观察到的一系列问题间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用简洁的.数学语言给出确切的表述或定义,并指出所定义的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想象时间,启发、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步掌握引入概念的方法,亲身体验下定义的乐趣,增强建立概念的欲望和能力。

  3.巩固深化数学。概念建立之后,及时进行适当的运用,来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完善对概念的认识深度和结构。运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初步运用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概念的方法和准确性;二是创新运用阶段,主要通过变式迁移,将概念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于新的数学问题情境中,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概念化的模型问题,然后分析、解决问题。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

  1.运用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因此必须利用生活和生产的实际来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更主要的由于数学学习是学生对自己已有知识的重新建构,我们应当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例如,我在讲“分式的意义”一课时,正好学校开展科技节活动,要求每班制作小制作,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校在下个月举办科技节,组织学生开展制作小制作活动,现规定每班要交50件作品,如果甲班有43名同学,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件?如果乙班有a名同学,平均每人制作多少件?

  2.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我在有些课的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尝试给新概念下定义,解决新问题。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有何类似之处?有何不同?通过类比,学生将已有知识转化到新领域中,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再如,由分数的基本性质类比出分式的基本性质,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类比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等等。

  3.运用学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创设动手操作的问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摆一摆、剪一剪、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求知的意识。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生息和时代色彩,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让数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能够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8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5-23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精选)05-23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06-07

(合集)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04

(荐)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5-23

(精)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06-13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推荐]06-07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06-12

(精选)初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