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05 11:53:39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集合)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集合)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当下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已经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普及,大部分教师都能够灵活使用多媒体工具,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但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是“跟风”的状态在使用多媒体工具,而没有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重新考虑对多媒体工具的运用,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理性思考,结合教学内容与工具特性开展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新的提高。本文将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有效运用,探究多媒体辅助工具应当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有效运用

  多数教师将所有的问题都纳入了课件之中,整堂课下来就是对课件的播放和讲解,只注重了资源的呈现,而忽略了基本的课堂互动。久而久之,看似丰富的课件也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其次,就是课件设计的问题。不少教师为了方便直接使用他人的课件。这样的课堂准备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开展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百害而无一利。因而,语文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策略。

  一、仔细研读教材,合理运用课件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的教学需要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因而,教师需要仔细研读教材,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理解与判断,将课件运用在合适的教学内容上,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而不是为了“用”而“用”,耽误了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课文《紫藤萝瀑布》时,对于生字生词的学习就不需要使用多媒体工具,而是教师的板书更好。有的初中学生甚至连很多字的笔顺都是错误的,为了让学生的基本功牢固,教师必须通过细致、清晰地板书来为学生传授笔顺、组词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动笔进行模仿。而课堂的情境导入就可以对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效利用,比如呈现一些关于紫藤萝的资料以及图片,让学生在众多花卉的图片中找出紫藤萝,依据图片描述出紫藤萝的特点等等。在视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用多媒体便捷地进行呈现。

  二、多重感官刺激,丰富课堂教学

  课件的呈现仅仅只是视觉上的刺激,如果能够再结合更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那么课堂教学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学生受到的启发也会更加丰富。教师应该将图、文、声、像等等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生动具体地为学生进行呈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了感受阅读,思考的东西也将变得更多。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课文《皇帝的新衣》时,对于其中众多的人物对话,教师就可以播放演示的音频,让学生跟着音频进行表达上的模仿,从语言中体会人物的个性与特征。再者可以播放动画,从动作和神态上分析人物,了解故事内容。动画与音频都可以播放与暂停,它们的呈现符合学生当下的个性特征,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丰富。

  三、广泛利用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多媒体教学将成为学生拓展语文世界的一种渠道,网络资源得到教师的筛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有趣、深刻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对语文科学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看到语文学科更多的魅力。在拓展中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使自己完全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从《朝花夕拾》中挑选一些片段,为学生讲一讲鲁迅先生的幼年经历与家庭背景,依据这些背景来进一步分析课文中对鲁迅先生读书生活的描写。从鲁迅先生的家庭背景中,以小见大,引导学生想一想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鲁迅先生身上发生的某些事情的原因,以及故事背后的深意等等,让课文的学习更加饱满丰富,具有趣味性,学生也能够更加立体地认识作者,丰富自己的见闻。

  四、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探索世界的机会

  初中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世界的认识其实也是比较小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利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探索世界的良好的机会。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及时的搜索相关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这样虽然学生身在教室,但是却可以通过多媒体及时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事情。这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提升学生的认识可以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但是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多媒体的利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用来娱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价值的图片和视频,但是多媒体不能沦为学生和教师娱乐的工具,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教师需要明确多媒体的使用规范,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积极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制定使用的具体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严格遵守这些规定,这样多媒体才能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价值。

  五、结语

  初中阶段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文的最终印象。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良好的印象。这样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难题的时候,学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就比较大。而多媒体技术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结果,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现代社会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探索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教师也必须要认识到,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需要依靠多媒体,同时还必须要克制的使用多媒体。如果滥用多媒体可能不仅不会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反而可能会使得原本的教学质量出现下降的问题。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参考文献

  [1]李小英.试论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xx(3).

  [2]王慧英.浅析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5).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2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开发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培养学生沟通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通过学习阅读知识而爱上阅读,在广泛的阅读中收获更多知识,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形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阅读中理解词义、感悟思想,提高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会表达技巧,唤起学生的感知与想象;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把语文知识转化为使用技能,获取精华为己所用。而要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必然需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与形式,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才能开展好语文阅读教学。具体教学实践中要重视的几个方面:一是引导自学,让学生会阅读。作为语文教师,可以把寻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当作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前搜集;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指导学生对自主阅读的成果进行自我检测,采取个别或集中指导的办法,化解自学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二是引起兴趣,让学生想阅读。问题激趣,是阅读教学中最好的办法之一。教师可围绕课文题目,设计几个能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富有想象力。具体启发性的问题,可提升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领悟,引发丰富的联想,锻炼创新思维。三是激发热情,让学生乐阅读。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好办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立动态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理解课文,让学生走进课文,让他们自主挖掘感人之处,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感受参与的乐趣。

  2.师生互动的方法。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

  语文阅读教学,重心在读,载体是语言,目的是培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读这一要求,创新形式,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训练。

  1.阅读教学读的.形式。通过读的训练强化理解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语文阅读,应在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和感悟,在读中积累知识和经验。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初读、默读、品读、精读、熟读、快速浏览等形式,让学生感悟和体会,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享受文章的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仅限于课内还远远不够,必须拓展时间和空间,把阅读的时空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内,要充分利用图书角、图书室,鼓励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同时要求做好阅读笔记。校外,引导学生自选自购图书,开展读书沙龙读好书、写读后感等活动,真正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美好愿望。

  2.阅读教学训的形式。训练发展语言能力。语文课堂,是语言应用的课堂。阅读教学,应突出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字词认读、句式学用、段落写作、文章读背、改写续写、口头阐释等多种语言表达实践的形式与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既读懂课文内容,又练习语言表态,综合发展语言能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读中悟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比如,在教学《慈母情深》时,可从文章题目入手寻找题眼,知道文章重点在情字上,然后通过学生自读,默读课文,以问题导读法了解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表现出浓浓的母子情。随后,指导学生及时按照本文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练笔,练笔可围绕中心思想设计,引导学生对课文有整体了解;可抓住表述精彩、意义深刻的词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文章意思,将语文知识在潜移默化中转化为语文能力,在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三、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思考

  语文阅读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基础性教学,对于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有重要的基础教学作用。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初中教学可从下面几个培养阶段上做起:一是积累阶段。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二是理解阶段。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发挥其在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三是评鉴阶段。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在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诵、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

  《 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论文 》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微课程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渐渐走入课堂当中。给学生增添了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新途径。本文通过微课程的简述,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对初中语文微课程的设计及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

  将微课程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是以完备的教学设施为基础,针对知识点设计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手机电脑等多媒体以形成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的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微课程的含义与特点

  微课程这一教学模式被发现是在20xx年,当时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名高级教学设计师提出了这个概念。渐渐的流入了我国的教育发展中,随着科技与研究的改进和优化,对微课程这一教学新形式的理解也愈加深入。学术界很多教授也开始加入了对微课程概念的讨论。大多教授指出,其中“微”这一字对微课程的特点有很好的诠释,也就是课程的细小精致,以及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及教学内容向外拓展的资源活动结合体。综合各方的说法来看,微课程是一种借助网络科技,由教师本身自主研发的,少于十分钟却拥有整体结构的短小教学视频资源,可用于大多数一般课程,有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与按部就班的老固课程教育形式相比,微课程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短小高效,领域性广;其二,方便简洁,个性化强;其三,丰富多彩,趣味性高;其四,重点突出,针对性强。

  二、微课程的作用

  初中的语文学科是各学科的一个基础学科,包含了较多的知识层面。所以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课内课外知识的吸收与巩固是很关键的,培养学生将知识用在实际当中的能力,加强交流互作、创新思维能力。微课程的出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对知识的记忆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等问题都有所改善,为初中语文课程良好的完整性教学目标提供推动力。

  1.建立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老固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思维的影响下,循规蹈矩、单一无味,生感到乏味无聊,渐渐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逆反抵抗的心理,也就是对语文教学目标实施的阻碍,影响了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微课程的引入,有效的化解了这类问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加入微课程,利用更多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无聊的要点趣味化,将层面较宽的知识面进行综合整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纳。

  2.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化性

  在原有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完全依靠教师个人对知识进行传授,在讲解重点前还要进行适当的铺垫,也就占用了一定的课内时间,达不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微课程的引入,将即将进行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减少了铺垫所浪费的宝贵时间,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对提高他们思维创造力也有良好的作用。

  三、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原则

  1.规范性

  微课程在时间长短上有相对明确的要求,需要控制在几分钟内并针对知识点做好相应主题的内容。与固有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不需要在讲课过程中停下来与同学进行互动,教学内容需要适应短小的微课程,进一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看”和“听”是微课程教学中的两大重要因素。在设计微课程时,所选的背景图片及整体结构的构建都要与所讲内容相适应,一些细微之处的差异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上都会有所影响。还有语言的标准性也很重要,作为贯穿整个微课程的要点,语言对整体构架起着支撑作用。微课程中所应用的语言需要达到流畅规范的普通话。优质的微课程,既对知识的传授有一定推动力,又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

  2.完整性

  微课程同普通的语文课程一样,遵循“目标的设立、内容的编排、过程的建立、情景的设定、后期判定与评价”等等的设计流程。但由于微课程多借助网络科技,教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判定与评价方面相对难以实施。但学习后的测评系统,对于语文微课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反馈与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加强。

  3.系统性

  根据微课程的短小及针对性等特点,在对知识内容的特点和细节进行推敲时,相当于完整全面的把握过程。在对微课程进行设计时,不需要明确的划分出不同个体,而是互相逻辑相依有所联系的整体结构,在各个知识块之间的网状系统性。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良好的接受大块知识,有条理的对知识进行系统性接纳有所帮助。目前在微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已经逐渐对完整系统化的见识加强了重视程度,也是对过去单调的微课程的新改良。

  四、微课程的实际运用及注意事项

  1.教学中的PPT

  PPT作为一个全面应用性很强的软件,有助于复杂的语文知识教学。看起来杂乱的语文知识在经过PPT的整理排序后,更好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愉悦的课堂氛围内,完成知识点的传递,也使学生更加有热情的积极参与进来。在普通的教学内容中添加了相对应的图片与音乐,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2.视频音频的播放

  在教学中提前对知识点进行录制整理与剪辑,在课堂中以微视频的模式将知识点体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反复播放,不但对知识点起到加深与巩固的作用,也能快速的使学生理解和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期望目标。

  3.情景剧模式

  对前两者而言,情景剧的完成难度较大,不但需要教师在编排过程中的合理科学易懂性,还要求了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通过情景剧来学习知识点,既保证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也使知识能够融入实践中。通过对台词和角色的理解与体会,也是对所学知识认识与思考的过程。在实际运用微课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把握好,时间不宜过长,内容要有明确针对性;教师要注意以学生为参与主体,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各知识点相互关联但不可多次反复,保持新鲜性;还有我们要知道的是,微课程在初中语文课程运用中,可利用的内容、入手角度类型多种多样,细致的观察与准备会为微课程的设计提供帮助。

  五、结束语

  文章结合微课程的内涵与特点与初中语文中的设计原则及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使阅读者了解了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希望对提高学生思维与沟通能力和语文学习的质量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4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因其独特的声音、图像和动画等新的刺激方式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为初中语文课堂的优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语文;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教学活动中的新事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灵活运用才更合理、更有效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学生知识的盲点、情感的节点和认识的拐点上,让它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情感共鸣、启发学生深刻领悟的作用。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抽象思维已经得到很大发展,但是往往还需要“情景”来开启他们感性的大门。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情景交融的课堂,我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就借用了多媒体技术,创设了课文当中的部分情景,以动画的形式演绎了课文中的精彩场面:一个趾高气扬、头戴皇冠的皇帝,神气十足地走在游行队伍的前边,但他是赤裸的。在他身后,是做出拖着衣服样子的内臣和不断夸赞皇帝的新装有多么漂亮的大臣们,街道两旁还有沿街住户的窗户上都是目瞪口呆地围观的老百姓。

  但是,没有一个人敢把真相说出来。这时候,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语出惊人,道出了真相:“可是他什么也没穿呀!”……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视频最后用字幕向学生们提出了疑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答案就在《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中。这种形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当中,课堂氛围也变得生动起来。所以说,在导入环节,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设计一些更形象、更新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多媒体片段来替代枯燥的说教,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背景”铺垫,诱发情感共鸣

  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诱发学生情感共鸣的选择。初中语文课本是一个跨越上下五千年、涉及古今中外的知识领域,每一篇课文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背景。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背景”的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课时,因为现在的学生已经对那个时代比较陌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靠诵读来真正理解课文,所以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把一些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展现在学生面前。先是播放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录像,然后向同学们介绍了周总理的生平事迹以及周总理的伟大之处,还有周总理逝世时的时代背景。“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无比悲痛,纷纷倾诉着对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和深情悼念……”

  于是女诗人柯岩就创作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感人肺腑的抒情诗,抒发了人们的心声。在这堂课上,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同学们更详细、更直观地介绍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以及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为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做好了铺垫。然后再深情地朗诵课文,便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当中,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当然,多媒体技术不仅仅局限于视频资料的展示,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需要,灵活运用,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来强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三、以“文眼”点题,启发深刻领悟

  一篇文章的核心,我们称之为“文眼”,也就是这篇文章的精髓所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一篇文章,真正领悟到文章的精华要义,是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支撑点。多媒体技术为彰显“文眼”提供了更灵活、更有效的体现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一篇课文的“文眼”,我经常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以凸显。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名篇———《春》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视频+音乐+朗诵”这种抒情性非常强的方式来展现春天的“美”;比如在教学《热爱生命》这一课时,我就采用了纯音乐方式,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打开学生的情感门扉,让学生在激昂的旋律中体验“顽强的生命力”;比如在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时,我就采用更为简洁的幻灯片,将“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争”“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等具有代表意义的图片,一一呈现给学生,庄严地展示了人民英雄的伟大……

  凡此种种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应用,不但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且主题鲜明,易学好懂。通过课堂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更便于抓住“文眼”,突出主题,启发学生领悟文章的精髓,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新的领域,进一步丰富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只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多探索、多思考,不断发展和完善,就能让这项现代技术为我们教学服务,从而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5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可谓是教学领域内的一次变革,为了响应课程改革,许多教师的更新了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而语文写作作为语文教学实践中综合性最强的教学内容,它对学生的要求也高于其他语文部分的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利用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加深了学生对写作内容的印象,也增强了学生对写作实物的感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情景教学的这种方法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很多内容上都有体现。

  一、情景教学概述

  理论上的情景教学是指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而利用语言、实物或借助音乐、舞蹈等手段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进行再现,它是教师青睐的、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情景教学往往能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并加深他们的印象,往往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情景教学在语文写作中的运用主要是通过采取一些学生喜欢的、易于接受的的方式,对写作的内容进行情景的创设,加强学生对写作内容的直观感受,引起两者之间的共鸣,从而能更深刻地进行创作。情景教学这种方法在初中语文写作中使用的比较广泛,它对语文写作写作具有很大的促进意义,值得广大教师重视。

  二、情景教学的特点

  1.情景真实,形象鲜明可感

  情景教学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创设的情景真实,形象生动、鲜明,使学生对其有亲切感。情景教学除了用实物对教学内容进行再现外,在条件比较简陋的情况下还可以用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通过合理的编排达到实物再现的效果,同样也能给学生以鲜明的感受。如在学习课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他们关于高贵灵魂的理解,并搜索生活中具有高贵灵魂的事例,将他们的感人行为做成PPT放映,以强化学生对高贵灵魂的理解与感受。

  2.适应教学目标

  情景教学的目的便是借助这种方式,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情景的创设必须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设定。情景通常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展现给学生,加强学生的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情景创设的'合理性,借助情景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想象与思考,最好能使学生沉浸在情景中,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背影》这篇文章中,旨在让学生理解父亲含蓄深沉的爱,这和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是相适应的。

  3.进行情感的渗透

  情景教学通过借助有形的或无形的物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景的再现,在再现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感受。情景教学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激情。教师运用激情的语言、丰沛的情感对情景进行渲染,调动课堂气氛,通过积极、轻松的氛围影响学生的内心情感,从而使学生投身于学习实践中。在学习《背影》时,以文中父亲的爱为主导,引领学生进行情感的感悟。

  三、情景教学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

  1.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与写作实物的共鸣

  语文写作作为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教学内容,它不仅需要学生对其内容进行理解,还要求学生必须对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自己的见解,甚至可以借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将情景教学运用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写作内容,还可以借助学生对写作产生的共鸣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在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可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父亲对自己的爱,从而感受《背影》中所表达的深沉的父爱。

  2.活跃课堂氛围,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情景教学让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不仅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氛围,活跃了课堂气氛,还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并且,情景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想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等方式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创设情景时,根据情景的基调渲染课堂氛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活跃性和积极性。

  3.通过情景创设,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水平

  初中生的感知能力多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认知理解能力有限,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再现具有教育意义的思想内容,以此将正确的价值观念教授给学生。情景教学再加上教师的讲解更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提高思想感悟水平。对一些学生接触较少的方面教师可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全身投入创设的情景之中,从而得到切身的体悟,为写作获取素材。例如在《背影》学习结束后,可以安排学习写一篇关于展现父爱的作文,可以加深他们对情感的体悟。

  四、结语

  由大量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情景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量和情感体验,保证了教师语文写作教学的高效性,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要高度重视情景教学的运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让情景教学模式得到充分的展示。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6

  文言文篇目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性,因文言文采用古汉语的语言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如文言句式,通假字,词语的古今异义等等。因此,目前中国的语文教学中依旧是以文言文的“文章实词”教学作为重点,忽视了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文言篇目的诵读,使文言文的教学形式过于僵硬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也存在不足。在此,笔者将结合所学,查阅相关资料,并根据自身工作的多年经验对文言文的相关教学情况进行阐述。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重难点

  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重点

  对于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重点就是对于文章脉络的把握以及对于作者情感的理解,一篇文章的精髓并非是华丽的辞藻和复杂多变的句式,而是作者所传达出的丰沛的情感,和蕴含的人生哲理,这才是学生应主要学习的。

  2.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难点

  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实词虚词的翻译上。因为只有理顺词语的解释才能够理解文章内容,进行文章的深入学习,此外,由于文言句式的复杂多变如倒装句,被动句,定语后置句等等,会影响对文章细节的理解,因此也被列为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二、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文言文教育模式僵化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只注重教授考试中的考点涉及的内容,而忽视了文言文本身存在的艺术美,韵律美。其次一点问题就是老师“重词语”“轻情感”,就是说现在老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只重视对词语句式的讲解,忽视了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三、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方式改进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讲授法是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对于文言文教学,也是最直接,有效地手段。试举一例,在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第十节《木兰诗》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花木兰相关影视剧作的导入来系统讲解《木兰诗》这篇文章。首先,教师可以对文章实词进行梳理,使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其次,老师要抒发文章情感使学生产生共鸣,更加深刻的体会花木兰在替父从军时的无奈和决心,借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最后,老师应组织学生对花木兰的人物形象进行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对文言文篇目达到理解巩固的效果。

  2.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试举一例,在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十节《论语》十则中,老师通过个性化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找出最喜欢的论语句子,并自行解释,说出喜欢的理由以及自身的感悟,让学生开动脑筋,以学习主体的地位开展学习。或者老师可以采取辩论赛的方式,寻找一个论语的论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这使学生在理解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锻炼口语能力,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

  3.诵读法

  诵读法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虽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诵读法也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重新发光发亮。试举一例,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第五单元《马说》,老师就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来进行教学,例如,进行首遍阅读,学生思考文章所阐述的主要内容,并对文章脉络进行分析;第二次阅读,找出对你影响较深的句子,并说出选择理由;第三次阅读,深入体会作者传递出的丰富情感,以及文章蕴含的哲理。以层层递进的诵读方式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综上所述,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篇目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文化素养。面对现在文言文教学方式僵化和文言文教学目标的偏差,教师应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在教学方式上做出改变,增加创意,在个人教学能力上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对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相关教育方法的设计,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上就是笔者对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理解和探析,在行文中也许还存在不足之处,希望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也能够不断完善和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7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普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为教学活动带来了有利的影响,使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要想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善于创新,避免喧宾夺主,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多媒体,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违背了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媒体技术;应用;板书;师生互动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当前,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意识到多媒体辅助手段的重要性,开始积极探索和尝试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找到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平衡点,使其真正发挥优点,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并不是用多媒体代替教师的讲解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语文教学就是我们的母语课程,可以说,学习语文就是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呈现给学生,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运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往往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视觉上,听觉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也就背离了语文学习的初衷。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并不是用多媒体代替教师的板书

  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的方便快捷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于是一些教师开始用多媒体代替板书,脱离了黑板。一堂语文课上下来,黑板上除了课文题目再没有其他的内容。我们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黑板和粉笔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必备资源,有着现代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多媒体课件是教师课前准备好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突然出现的灵感是无法临时添加到课件上的,这个时候黑板就可以发挥作用。教师的板书能够随写随看,内容可以方便删减和添加。如果完全放弃黑板,无纸化的教学方式无法为学生提供模仿的依据,学生的书写能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不但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魅力,让学生对老师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模仿的依据。再者,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总结到黑板上,学生会形成一个清晰的听课线索,在板书的引导下,他们能够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师一味地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课件内容的不断变化将先前的内容覆盖,学生的感知短暂而模糊。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将多媒体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手段的作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让很多人产生了一定的误解,人们开始觉得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会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然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帮助。因为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是教师自主选择的,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教师自己设计的,所以,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组织者、引导者,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语文课堂,不但不会代替教师的主导,反而会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忽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走入以多媒体信息的展示来代替学生思考的误区,实际上这是违反语文教学的规律的。还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丰富多彩性,在课件中加入了大量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不但无法为学生的积极探索提供帮助,反而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片面地追求课堂的热闹,使教师和学生缺少了真正的互动与交流,多媒体辅助成了花架子,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明白一点,多媒体技术和黑板粉笔一样,是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只有恰当的运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五、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并不是用多媒体代替朗读,限制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其形象直观性,它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综合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于是一些教师就开始在这方面下功夫,忽视学生的朗读,一味地将多媒体课件制作得缤纷绚丽,这样,不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学生的思维受到极大的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六、结语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不能为了使用多媒体而滥用多媒体,在运用多媒体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等,只有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梁晓晴 单位:河北省任县西固城乡西固城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杨琛.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xx(14):150~151.

  [2]李位圣.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几点体会[J].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20xx(8):90~9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8

  论文关键词:语文 理解性阅读教学 探索

  论文摘要: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是以理解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是理解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是长期以来对灌输式教育和独白式教学模式的颠覆,是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革。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

  阅读教学的最终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主体精神的发挥,传统教学中,老师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桶,其严重的后果是压抑和束缚了孩子们的天然的感觉、想象,荒芜了孩子们纯真的情感。理解性阅读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它以理解为核心,重在引导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实现个性的发展和生命意义的表达。

  一、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的内涵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热情,他们要展示自己的才华,要摆脱小学那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和对教师及教科书的依赖。一方面,他们不愿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先要审视,有时甚至持过分怀疑和批评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看法,表现在阅读上是对文学艺术作品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对文本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理解上有了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看法,而且急于发表,此时,如果教师加以适时恰当地引导,不仅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也会得到提高。

  二、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探索

  1.诵读:理解的情绪感染

  诵读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的`情感活动,是文本语言文字由唇齿浸入思想、心灵的过程,诵读要做到以文本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激情,以学生的激情激活文本的语言。教师在诵读教学中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最佳的诵读情境,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指导诵读方法,拓展思维感悟的空间。创设情境,激发诵读欲望,可采用如下方法:

  (1)多媒体渲染

  多媒体可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它声画结合,可以逼真地模拟或再现文本中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如在教读《安塞腰鼓》一文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仿佛置身在黄土弥漫、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的兴奋就会随着擂鼓者的那股冲劲和节奏激烈的隆隆鼓声不断升温,对安塞腰鼓所带来的震撼也就闻于耳而会于心了,学生在这种震撼中诵读文本就会以激情感染激情。

  (2)音乐介入

  多媒体的画面有时用多了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不妨单纯地让音乐介入。音乐用节奏、旋律、速度等手段来表现人的情感,而文学的音韵、节奏就吸取了音乐的技巧,时而柔和,时而铿锵,伴着美妙的音乐诵读,让音乐帮助诠释文本,在音乐的氛围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就会对文章的格调风采、层次脉络、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加以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如我在教学《黄河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一课时,首先播放了中央乐团合唱团田浩江演唱的《黄河颂》,那浑厚的男高音、雄壮的乐曲旋律把同学们带入了一种精神为之振奋的境地,纷纷对着歌词大声地跟唱,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学心。这首歌带领学生感受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历史,对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使学生进入了课文情境。这一课结束后,我又完整地播放了《黄河大合唱》,让同学们酣畅淋漓地感受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尤其是《保卫黄河》一曲,那铿锵激昂的节奏,如急促的鼓点,敲打在同学们的心灵之上,强烈地激发了同学们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挖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构建了积极健康的心理结构。

  2.体验:理解的必经途径

  理解性阅读教学改变了以往以教师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把对文本的阅读权力还给了学生,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和理解,自主建构,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给沉闷的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1)现场观察

  体验总是和主体的自身经历相联系的,阅读的意义也只有通过读者的体验才能得以展现。苏霍姆林斯基把大自然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的语文和思想的源头”,他带领孩子们走进“蓝天下的学校”,他说:“到田野、到公园去吧,要从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活力的水会使你的学生成为智慧的探索者,成为寻求真知、勤于治学的人,成为诗人。”他把大自然看成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它是丰富多彩现象和无限美的儿童智慧的源泉。他提到要获得广阔的知识,就要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人原本是,而且永远是大自然之子,所以应当把他同大自然的血肉联系都利用来让他吸收精神文明财富”。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上升,但形象思维不是完全退出了舞台,特别是初一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其思维中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形象性较强的文章,与其闷在教室里静思默想,不如领他们走进生活,走近大自然。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心理学的一种实验方法,把它放在阅读中,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时机,让学生当演员,扮演某个角色,进行表演,变学习者为当事者,来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超越时空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中,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初中生天性活泼好动,富有表现欲望,只要给他们参与的机会,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戏剧性较强的课文可在教师必要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角色扮演积极参与。

  3.感悟:理解的哲思所在

  理解性阅读教学注重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去接近文本,在体验中品味,在感悟中把握文本意义,构建文本世界,陶冶心灵,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从而提高其生命的质量和价值。

  下面是蒲松龄《狼》一文中的一个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从屠夫对付狼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屠夫。

  生:老师,我并不觉得屠夫机智勇敢!

  师:何以见得?

  生:其一,屠夫很笨,他先“投以骨”让“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何不同时投两骨,让两狼同时得骨止,然后借机逃走,这样就会避免后面的麻烦和危险;其二,文中“乃悟前狼假寐”意思是说,才明白前一只狼是假装睡觉,一个‘才’字,说明屠夫反应迟钝,事后才明白过来,这就不能说明他聪明机智;其三,至于他能够知道“奔倚其下”,跑着躲靠在麦秸垛下,这是一般人的本能。

  从这一点上根本看不出他有什么机智!

  师:说得有道理,这一点我以前还真没想到,既然屠夫的形象变化了,那么狼的形象呢?

  生:老师,据我所知,狼是很聪明而且很有个性的动物,它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所以狼的攻击一般很少失误。

  师:那么文中的狼怎么失误了呢?

  生:那只能怪人的狡诈了!

  师:为什么说是狡诈呢?

  生:因为我看过《聊斋志异》中的另外两篇写狼的故事。其中一则写两个孩子利用狼的母性让母狼奔跑劳累至死,另外一则最后批判了人的残忍性。

  大多数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要么“赞扬了什么”,要么“抨击了什么”,把人物简单地归为某个类型,内容概括为某种模式。如《我的叔叔于勒》概括为“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毫不涉及那些小人物生活的辛酸;《故乡》中的杨二嫂被概括成“尖酸、刻薄、自私贪婪、冷酷”的人而给以无情的抨击,没有看到她也是那个黑暗社会的受害者也应加以同情。这些概念化空泛的理论说教,掩盖了作品中撼人心魄的美,使学生的阅读陷于迷雾之中。感悟式阅读就要去除蒙蔽在作品上的理论说教,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还原作品的真面目。

  以上几个环节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关联,彼此交融的,它表现的只是一个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师生对文本的解读过程就是相互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理解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开阔了自己的精神视野,生成了新的意义。因此理解性阅读教学就是为“理解”而存在的教学,“理解”既是它的手段,更是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2]朱立元.理解与对话[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9

  一、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语文老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教学中,老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使学生成为探讨和学习知识的主体;综合性学习就是给学生留下更多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他们不断巩固自我,发展自我。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学习中,语文课堂更注重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式的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共同解决难题,进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运用综合性理念,避免了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科的相互融合,更加喜欢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将文学与社会搭配,将艺术与语言结合,在全方位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他们学习素养的形成。

  二、促进综合性理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效果更好的措施

  (一)语文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老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运用综合性理念进行教学时,老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理解新课改的内容和重要性,保证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师要树立综合性教学观念,将综合性教学观念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生而言,正是获取知识、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求。运用综合性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发挥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最大效力。例如:立足综合性语文教学的特点,给学生提供不同学科类的文章作为提升他们阅读能力的'手段,并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划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后对阅读理解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答案,提高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将课程资源进行扩充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比较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老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有效的资源,将课外资源与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将教材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最优的教学方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课堂;教师要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开放性的数字、网络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鼓励学生积极实践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理论是基础,实践则是关键,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促进学生走向创新之路。在综合性学习中,实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例如:对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人物故事,将其编成舞台剧,并安排学生进行表演,从而促使他们理解课文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于学习的科普类文章,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科学技术进行了解,让学生利用电脑去查询相关的知识,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对语文的认知能力,从而发挥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效能。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综合性教学理念是必然的选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将综合性教学理念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促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存海 单位:甘肃省永登县民乐乡官庄初级中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

  【摘要】:语文阅读的分析问题能力,就是通过读物材料内容去认识读物思想内容的能力,而读物思想内容的显而易见,只有通过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才能得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难于提高水准。所以,哲理审视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应成为当前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阅读能力分析理解培养目的

  阅读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使语文学习本身的听说读写一系列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而且对数、理、化、外语等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大有帮助。可是,目前学生阅读能力差的情况却引人注目。这里姑且抛开学生方面的原因不论,就教师方面来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就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了。以下从学法指导的角度谈几个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要特别重视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体阅读能力可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两个方面是:读物的整体内容和读物的整体形式。读物的整体内容又可分解成读物材料的整体内容和读物思想的整体内容。读物材料的整体内容是指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问题、什么主张、什么见解等。读物的整体思想内容是指通过材料整体内容的表达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意义、生活情趣、哲学道理、道德品质等。读物的整体形式也有两个方面:文体方面和语言方面。

  整体阅读的三个层次是:篇的阅读、段的阅读、句群的阅读。篇的阅读范围还可扩伸到单元的阅读、系列丛书和宏篇巨著的阅读。在这三个层次的阅读中,就整体把握的意义上看,最关键的是篇的阅读。篇的阅读是读物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必须全面、准确、深刻。

  篇的阅读问题解决好了,段的阅读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段的阅读解决好了,句群的'阅读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段”是指意义段,不是行文的自然段。段和句群是相对于篇来说的,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都有一个整体概念,都是以“篇”的整体为存在前提(基础)的。段和句群的整体阅读方法与篇的整体阅读大致相同,仍然着重于对材料内容的把握,仍然要注意村料内容的观察了解。

  要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一方面教师应首先具有整体阅读意识,谙熟整体阅读教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受熏陶感染,得到潜移默化;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中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习惯。比如,每教一篇课文,都不应急于进入分析阶段,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主要是材料内容)和形式(文体和语言),要求学生确立对课文的整体观念,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问题”有个整体思考。

  二、分析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阅读能力的第二个大的层次包括分析问题能力、归纳问题能力和排难解疑能力。

  阅读的分析问题能力,就是通过读物材料内容去认识读物思想内容的能力,而读物思想内容的显而易见,只有通过对材料内容的分析理解才能得之。 分析,是将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并找出每一部分的本质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而有时为了求得对读物某一局部(如段和句群)的整体性思想内容(即本质)的认识,又得用归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归纳也是分析。

  在分析、归纳问题时、阅读的难点在于读物的内容(主要是思想内容)与形式是怎样结合、怎样统一的。比如,茅盾的《风景谈》;通篇以谈风景的材料内容来表达自己对抗日战争时期延安解放区军民火热生活之向往、崇敬的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怎样结合、怎样统一的呢?第一,读物中选取的六个风景片断有五个是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第二,在描述每一个风景是真正的风景——人类,有崇高精神的人们的活动创造的第二自然;第三,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来写真正的风景中的那些具有陕北黄土高原的地方特色及时代氛围的风土人情。这样就把内容和形式结合、统一起来了。

  阅读分析的方法很多,但从使用方法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文字分析的层次和哲理审视的层次。前者是较低级的层次,但却是最基本的层次;后者是较高级的层次,但却较难掌握这个层次的分析方法。而如果阅读只停止在文字分析的层次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难于提高水准。所以,哲理审视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应成为当前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三、认准阅读能力培养的目的性,高屋建瓴,打开阅读新局面就阅读能力而言,阅读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借书迁移能力和求新创造能力。如何培养这两种能力呢?归纳起来要注意两个基点,抓好五项措施。两个基点是:阅读目的的着眼点和阅读过程的着重点。阅读目的的着眼点如前所说,一定不要把教材内容的理解作为阅读的目的,只把教材当作阅读的例子、教学的工具、达到目的的手段、到达彼岸的船或桥梁。要注意对阅读观念的转变、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阅读过程的着重点是指阅读能力的第二大层次上的分析理解能力,特别是哲理审视能力。此外,培养阅读的借书迁移能力和求新创造能力,教学上还须注意采用五项措施:

  第一、从纵向上,时刻注意将课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第二、从横向上,处处留心将正学课文与前后已学或将学课文进行对比阅读。

  第三、从读写上,时时处处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写促读,以读助写,用读与写的有关知识的角度变化和结合来培养阅读的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

  语文学习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阅读也应该伴随人的一生。提高语文能力,离不开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亲历语文境内,手、眼、耳、心教调动起来,和课文对话,与作者交流,同时代沟通。

  总的说来,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借书迁移能力和求新创造能力,教学上要力求“活”起来,力戒“死”下去。只有“活”起来,才给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了产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才会如鱼得水,游向海洋。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素质的核心又在于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转变,如何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其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性思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深入分析,探析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新课程;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初中语文教学的灵魂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通过创造性思维,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从教师做起,创新教学

  要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然先从教师自身开始,做好一个创造型的老师。创造型体现在教育观、性格特征、教育艺术和知识结构等各个方面。对于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这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当前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束缚,教学模式仍较单一,照书念书,不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些陈旧的教学方式,都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因此,在更新教学方式、加强教育创新方面有着亟需改进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修养,同时加强教师团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精诚合作,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才能培养和开发好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打破定势,培养多向思维

  教师在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和解疑,激发学生的个性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境,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定势,从独特的角度出发,进行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体现,许多新的发明和发现都是从批判性思考开始:质疑旧的,才能发现新的。对于学生否定质疑课本或老师讲解的情况,不要进行责备,要与学生共同商榷解决。真正打破常规敢于实践质疑的,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都是创新型学生必须具备的要求和素质。

  三、突破课堂,创新实践空间

  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联接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传统的概念化教学是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应当变为实践性教学。例如在上《孔乙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改编,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实况演习,这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把自己当做剧中人,过足“演员”瘾,同时能够培养起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多方面的能力,突破现有的局限课堂空间,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开创了新的实践空间。同时在置身其中的实践之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很好的拓展,为培养创新型学生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激励学生探索,培养独特思维能力

  独特的思维要求在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与前人、众人的想法不同,独具卓识,有新解、有新知,体现出科学的首创性。这样的首创性往往来自思维中的质疑分子,对中规中矩的怀疑,对真理定理的质疑,对教本的质疑,对老师的质疑,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一性。质疑通常是创新的源头。当一个学生养成了勤于发问善于质疑的习惯,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思维发展平台。这时需要老师解放畏首畏尾的思想,引导学生怀疑所谓的定论,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即使是荒唐的不可理解的错误想法也千万不能挖苦学生。尊重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就是要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方案,要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养成善于质疑的好习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课文的语言、表达、结构和主题思想等角度去发现问题,避免不着边际的滥问。要以学生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体现出独立思考的精神为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培养起学生独特的思维。

  要培养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求知欲激发过程的重要角色。我们要在创设认知环境和轻松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积极的心态和热情感染吸引学生去思考、探析、创新。

  参考文献:

  [1]孙宪法.在话题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作文教学研究,20xx,(04)

  [2]褚凤继.创新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xx,(05)

  [3]江洪.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xx,(15)

  [4]叶淑容.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考试周刊,20xx,(2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2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散学生的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可创新情境导入,培养学生兴趣,加强交往教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创新;学习兴趣;策略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散学生的思维,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结合学生发展特点,齐并进,共发展,使学生能够以主人的姿态获取知识,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新情境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自己去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激发学习的动力,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看、去问、去学、去观察、去猜想、去反思,教师在关键的时候能够给学生稍加点拨一下。比如,教师在教学时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讨论问题,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教学《红楼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文章中的人物,把文章演绎出来,或者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这样把情境引入到课堂中来,学生也能置身情境中,把握文章内容,找出文章的情感闪光点,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充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很多学生觉得语文很无聊枯燥,没什么好学的,找不到学习语文的动力,从而导致语文成绩低下,一直没有什么进步,失去学习的欲望。这都是由于学生对于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积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对语文没有兴趣又怎么会有动力去努力学习?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可利用作家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学会尊重作家,尊重那些为文学发展而努力的人,激励他们去喜欢、去热爱、去用心学好这门课程,让语文的魅力绽放在学生的心里。在作品中蕴含着各式各样的情,文章很多是为时而写,为事而著,不管是叙事写人还是抒情议论,均蕴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思。但是语文教材并没有那么直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在教学中可结合文章内容对作者的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相关的知识,更好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学习语文,提高学习兴趣。

  三、加强交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使他们在探究与合作中动手动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把握和运用教材,设计具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而交流方式应多样化,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或者分组合作等。同时教师应以鼓励、肯定的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进行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更热情地学习,实现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为他们的人际交往奠定基础。

  四、重视课堂导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充分利用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生正处于成长期,自我控制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组织和计划上,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立足于有效的课堂导入。比如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入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吸引学生进一步去学习和了解,发散自身的思维,去发掘这篇文章的情感和主题,更好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内容。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肯定比较浓,学生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会想着去学习,使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在这样一种课堂结构布局中,教学内容完善,繁而不乱,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加入课堂学习中来,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掌握知识的人,这样学生才能摆脱挫败感。总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带动学生,让学生真正学得到,感受得到,用得到,喜欢学,愿意学,然后向着更高层迈进。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开展各种活动,提出不同的学习期望则体现了时代要求,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提高学习兴趣,丰富自身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并运用到生活中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初中语文教育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思路得到了完善和改进,教师开始适应当前的教育模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没有领会到新教育理念的核心,忽视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语文兴趣的培养,所以实际的语文教学效果改观并不大,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水平培养是教育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教育的新理念,进而应用针对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前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而提出了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水平和能力的策略和思路。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落实过程中,初中语文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并没有加强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所以整体的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持续影响下,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要求、教学安排以及教学内容和相匹配的教育评价方式都是围绕着成绩来安排的,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并且限制了学生创新力和主动性的发展,学生在创造能力方面比较差。所以说,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把创新能力培养当作重点内容对待。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心得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兴趣培养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这可以为后续的创新能力培养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教育中安排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比如在讲解云彩相关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和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来进行探讨,如何通过各种现象来判断天气的阴晴雨雪?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放开探讨,并且积极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光彩现象、云的变化和形态等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积极性的发展。

  (二)转变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讲述者,而学生是单纯的倾听者。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应对考试的技巧,而不是让学生真正的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考试限定范围内的,这在较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不利于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路,并且善于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并且把相关方法应用在实践中。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课外自学,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其他才能。比如在讲解桃花源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系统,让学生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我们生活的城市照片,让学生感受城市生活和世外桃源的差别,并且探讨世外桃源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优缺点,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纯净和高尚。

  (三)关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和成绩好坏是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标准。对此,教师需要持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同时首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利用分组学习和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中,让学生提出疑问并且协助学生解决这些课堂中的难题,让学生在这种合理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路。比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围绕着“我心中济南冬天的样子”这个主体,进行自由发挥,利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济南冬天的美景,并且说说自己期望中冬天的状态,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之后,选出出色的学生代表在讲台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而不是简单的倾听者,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学习的主题。

  (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需要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发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而突破以往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更为全面的思考初中语文学习问题。比如在讲解羚羊木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的安排教学流程,首先让学生分析课文的主旨,而后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全面的分析文章内容,进而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持续的鼓励学生和合理的引导学生,合理的认可和肯定学生的优秀观点,让学生可以具备信心。如此一来,学生可以产生较强的积极性,并且努力从多个方面和层面进行思考和探究,有着良好的效果。

  (五)让语文教学适当离开讲台

  语文教学的学科内涵十分丰富,但是实际的课时比较少。同时,语文是一门适合自学的学科,教师可以打破讲台这个瓶颈,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和沟通。比如在听说培养方面,教师需要抽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演讲,让学生有条件和有机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样的学生,学生每年都会有多次在讲台上大声演讲和说话的机会,他们在思考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文的交流和语文探讨,并且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听说能力,拓展自己的语文思路,积累写作方面的有效素材。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需要让学生大量的积累语文知识,而不是凭空的想象,需要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并且确保每个星期的阅读量,让学生持续的阅读并且做一些阅读笔记,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脑中所想和所思用笔来表达出来,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师在持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持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发展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实现创造能力的发展。如此一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贺莉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海故事博览,2011,(4).

  [2]孔令文,吴恺,耿骞.精细控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J].中国教育网络,2013,(4).

  [3]张本根.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3,(6)。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4

  阅读的重要性无可争议,但是,历年来大多数师生对初中语文阅读感到头疼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觉得语文阅读头绪多,没法教;而学生觉得语文阅读无从下手,没法学。要想改变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局面,就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探讨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的策略。在此,笔者谈几点肤浅的见解。

  一、更新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理念

  作为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自我完善,扩大阅读量,提高自身阅读水平,因为教师阅读能力的高低会直接作用于学生身上,对其影响深远。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有能力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辅导,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知识的渴求。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改变教学观念,尤其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重训练轻积累的观念,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变深入分析为整体感知。在传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灌输,将知识点讲透彻,但也不要忽略学生是会思考的、有自我意识和兴趣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只会死记硬背。以教师为中心大搞题海战术,机械训练,学生缺乏主动性、思考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老师形成依赖性,成为应试的`机器,缺乏阅读兴趣,甚至厌学。这是阅读教学的一大症结。

  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亲其师而信其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心理认可。1.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要想激活课堂,就要把深邃的道理讲得显浅易懂,形象生动,因为有声有色的描绘,风趣的语言都可以感染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既学到知识,还能加深记忆,享受学习的快乐。2.增强师生互动教师为学生创设交流式、开放式、互动式的课堂,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参与课堂教学。例如,笔者在讲授《鱼我所欲也》时,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方法:师:那位同学能翻译这句话:“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生甲:不仅仅是贤者有这样的心胸。师:基本准确,只是对“心”的翻译有偏差,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胸,而是思想的意思。师:请大家回忆一下,能否列举出我们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有关“心”的其他解释?(学生各小组热烈讨论,翻阅词典和书籍)生乙:文言文《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这里是指心胸的意思。生丙:《岳阳楼记》中还有“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里指的是思想感情。生丁:《醉翁亭记》中有“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里的“心”翻译为心里。这样通过将新旧知识进行联想和整合,不仅可以更好地跟学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意识,还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阅读教育相辅相成,抓好课外阅读可以敦促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张志公先生认为:“课外阅读实践是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来源,课内阅读只占很少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尽可能多读一些知识类、传记类、文史类、文艺类、评析类的文章,慢慢品评、体味、鉴赏。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阅读知识大赛,让知识渊博的学生大显身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知识;举办小型辩论赛,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爱好,促使学生大量阅读;教师还可以设置情景短剧,例如,课文《威尼斯商人》是一篇歌颂仁爱、爱情的著名喜剧,戏剧情节波澜起伏,戏剧冲突紧张激烈,塑造了夏洛克贪婪残忍、唯利是图、老于世故和鲍西亚聪明机智、行事果断、善良仁慈等典型形象。学生们可以在情景剧中,通过角色的扮演,深切体悟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累积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语文知识的积累是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活水之源,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给予学生阅读资源

  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杂志为日常读物,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各类经典美文,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积累语文知识,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精思、悟神、明白,阅读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哪一个学问大家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要做到这点需要教师做更细致的工作,在读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让他们勤于动笔,善于动笔。

  3.引导学生质疑思考

  读书贵在有疑。因此,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如思考《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题目中“消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社戏》中仅仅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罗汉豆,为什么作者却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总之,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学生学会阅读必然指日可待。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

  一、从学生实际情况着手,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

  不管是从知识基础,还是从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上来讲,学生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无法回答出难度较大的问题,这就会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会不懈于回答这一问题。如此可见,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难易适中,有效把握提问艺术,并借助其推动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其一,教师在提问时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比如:当老师要讲解《背影》这一课文的时候,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仅仅让他们找出全文有几处描写了父亲的背影,这几次背影分别出现在怎样的情景中?然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不仅要他们找出全文有几处描写了父亲的背景,还要让他们将这些句子划出来,然后简单的分析句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基础差和基础好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其二,教师要区别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还是以《背影》这一课文为例子,教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到“三次流泪”的过程,有一部分学生很快的就找到了“三次流泪”的`相关句子,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进一步思考作者此时流泪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而还有一部分学生仍然没有找到“三次流泪”的相关句子,此时教师要鼓励这些学生认真阅读,寻找相关的句子,教师这样做可以引导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合理的探讨,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教学目标着手,提问引导学生达成目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目标中教师要将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指出来,根据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一味的提问,这就不能够将提问艺术效果发挥出来。同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太多,这就导致学生并没有深入思考这些问题,那么显而易见问题所起的作用就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这样做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又让学生了解到作品的内涵。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有一定的阅读期待,然而学生的阅读期待越强,那么所取得的阅读效果越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阅读目标来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比如:当老师要讲解《海燕》这一课文的时候,此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阅读完之后要准确把握燕子的形象意义,并且还要了解到作者借助海燕这一形象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篇课文,教师可以将此篇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段到第七段;第二部分是第八段到第十四段。当学生在阅读第一部分的时候,教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景图?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请分别概括出来?作者所描写的小燕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第一部分,在阅读完第一部分之后学生基础上已经找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为了能够引出第二部分,教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作者这么喜欢小燕子,除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还有没有别的因素呢?此时教师就带领着学生开始阅读第二部分,从第二部分来寻找作者喜欢小燕子的真正原因。通过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小燕子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老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提出合适的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1-0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5-3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合集)05-30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热门】05-30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论文11-07

[精品]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精】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初中语文教学解析论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