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05 16:17:09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大全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大全15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前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变得突飞猛进。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急速上升,而学校作为培养社会栋梁之才的主阵地,自然承受着非常艰巨的任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新课程改革的活动,范围涉及我国各个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等。其中初中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性格、思维等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教育对学生的意义非常重大,自然初中语文教育也就直接关乎着学生心理是否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外,还要帮助学生培养其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高中、大学以及踏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日后更加美好地生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现状

  语言是全世界所有人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前提。倘若人们没有了语言,那就没有了沟通的桥梁,人们也就无法正常的生活了。因此,以语言为基础架构的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而初中语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通过后天的训练和学习,可以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目前初中语文教育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初中语文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只是一贯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味地强调教材理论知识学习和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虽然现阶段学生面临着沉重地学业压力以及升学压力,不得不加强学生的应试考试技巧的培养,但是从学生发展的长远角度上分析,没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就算拥有高学历,但是没有一个健全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是会被社会所淘汰。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基本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语言表达意识的培养应该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中,不仅要体现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更要将这种语言表达意识时时刻刻体现在他们的思维里,从而自觉地在思想中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将其应用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多利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是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口语表达的兴趣,适时地采用一些演讲比赛,或者是辩论赛以及主题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和热情,然后逐渐地喜欢上表达,享受表达的过程。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和方式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初中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很大程度是与自身的.心理障碍有直接联系的。特别是一些学生出现类似不敢或是害羞在课堂上以及人际交往中表达自己想法的现象,这些学生并非没有想法或者是表达能力不够,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他们内心对表达的畏惧。因此,针对这种现象,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真正对表达有畏惧心理的同学,了解学生心中的真实想法,搞清楚那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真实原因,进而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在对学生进行开导和帮助的过程中,尝试与学生拉近距离,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了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和压力,最终战胜畏惧表达的心理,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上所述,学生的表达能力除了与自身的心理因素有直接联系之外,也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息息先关。一般情况下,良好表达能力的背后是需要强大的逻辑能力和表达技巧为基础,因为只有清晰灵敏的思维,才能够保证所表达出来内容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通常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需要事先在自己的脑海中组织其语言,然后有条不紊地进行传达。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前提必须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充分地训练。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学会以一反三,灵活变通,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创造健康积极的语言表达环境

  众所周知,学习一门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身处语言环境或者是充满语言交流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就能够掌握一门语言,同样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亦是如此。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把日常生活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锻炼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与同学以及老师进行交流和探讨,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除此之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想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充满学习热情的语言表达环境,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更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2

  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可以把语文知识融合在课堂中,也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语文方面的知识,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加强,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而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现代教育手段综合运用的客观要求。因此,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还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言,传统教学方式是老师进行涂鸦式教学。老师运用粉笔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师的思维影响学生的学习思维,思考方式也遵从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而现代教育方式着重要求课堂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使用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工具。知识的了解和学习的主体再次回到了学生身上,要求学生自己掌握知识,老师起辅助作用。例如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荀子 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句,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直观地感受冰和水,青于蓝的关系,让学生自己翻译,自己理解,老师提问的方式来了解知识,学习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学生对新教学方式的认知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慢慢引导学生熟悉这种教学模式。激励学生接收这种教学方式并熟练运用。

  二、着重课堂知识的了解,重要知识的解读

  课堂教学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需要“走进”课堂,学习知识。知识教学的重点是课堂上的重难点的解读,学生是否学习到了课程的重点知识,这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重难点时需要对其进行着重讲解,而现代化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分析、利用信息技术把重难点进行剖析。利用投影仪等现代工具用大屏幕展现出来,化繁为简,把知识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再融会贯通,进而举一反三,学习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初中的教学名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一文学习。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解这篇名作的写作背景以及苏轼写作时的思想感情,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先朗读这篇名作,在大屏幕上放映出来动画或文字,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可以分组进行解读和学习。并划分任务收集写作背景,写作的思想感情。最后小组讨论作者所感所悟,整体进行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的走进课堂,喜欢上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三、引导学生接受新型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正确学习方法

  传统教学方式以说教为主,推崇形式化的教学。即是老师把知识说出来,然后让学生听进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局限性很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客观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医学上使用的望、闻、问、切也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但是寓意便发生了改变。望:即是学习之时要先掌握知识的写作背景等等,闻:就是初次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需要自己感悟思想感情。问:即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需要问老师,请老师答疑解惑。切:就是切实的理解和学习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初中教学里面的朱自清散文《匆匆》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朱自清的写作背景,写作时思想感情,使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让学生真切的理解这篇佳作,进而提出思考的问题,并且有自己的感悟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感叹时间流逝匆匆的时候,更加应该珍惜时间。而且最后应该询问学生对于这篇名作学习的重难点掌握情况,进而可以结束这堂课的学习。

  四、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途径

  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以教材和书本为主,学生没有多余的辅助学习的资料,所以只能凭借教师的语言说教和并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学习语文知识,使得学生对语文方面的大多数文学著作和国学经典都知之甚少,因为他们没有多样的学习途径,教师也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甚至学校也没有新型的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所以,昔日的语文学习,其学习方式是极其单一的,且是枯燥无味的。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方式已被广泛使用,且备受教师、家长、学生的推崇和欢迎。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语文教学方式多样化,现代化。另外,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网上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手段是初中教学的一项重大突破,其是切实可行的。现代教学手段把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完美的展现出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情境中去,提高了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乐意学习,爱好学习,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大兴趣,而且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品读各种语文方面的佳作,使得语文知识不再贫乏,如若遇到语文难题,学生便可以通过自己平时的语言积累,或者借助网络资源去解决问题。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學方式,让初中生走进语文课堂,融入语文课堂,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玉欣.和谐课堂魅力写作--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写作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1:78-79

  [2]战锐,郑舒泳.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南方论刊,20xx.02:105-106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作文教学对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其语言文字水平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水平差强人意,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障碍,所以我们以教学困境为切入点,进而寻根溯源对其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当前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剖析

  1.1创新性缺失导致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当前模板教学的主流态势愈演愈烈以至于出现作文模板教学单一化的问题,这种以一定程度上的学生兴趣与思维局限为代价而获取快速提升成绩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对这一困境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1.2脱轨于实际生活导致作文“缺源少本”

  “艺术源于生活”,脱离了实际生活,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写作中脱离生活对于作文教学及作文水平的提高是致命的,从内容上来看脱离生活导致文章内容缺乏真实性与刻画感,从情感表达上来看脱离实际导致文章缺乏感染力,综合而言,脱离实际是文章内容枯燥与创意缺失的根本原因,只有基于实际生活,文章创作才能在创新思维与真实刻画下高于生活,得到升华,真正成为一篇好文章。

  1.3作文抄袭现象已经不容忽视

  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初中语言写作抄袭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追根溯源才能对症下药,我们认为作文抄袭是主观上学生写作缺乏主动性与独立性与客观上学生课业繁忙综合导致的问题。同时,由于初中生写作教学与小学生写作教学之间的不同与断层过渡,从小学写作中主要学习借鉴优秀文章到初中生写作的独立主动,学生难以完全意识到作文抄袭与借鉴的界限与性质区分,在这种学生主观上概念模糊与客观上课业繁多的环境下,就会导致学生选择抄袭来节省时间。

  1.4写作兴趣不高导致学生写作水平受限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总会遇到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抵触情绪,学生不愿写论文,抱怨写论文,即便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写作,也往往是敷衍应付的态度,在教师“手把手”的教学下,缺少自我创新,对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从道德制高点或者华丽辞藻堆砌这些较为大众的方法出发,压制了学生的天性,进而导致了写作兴趣的缺失,最终成为写作水平提高的瓶颈。

  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提升的策略

  2.1促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化与多样化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初中学生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整体的,完整的教学目标,基于这一目标,制定具体可行且可操作的计划,最后将计划逐步落实。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创新化是教学中老生常谈的问题,具体到作文教学上,我们认为可以从自由日记,课文续写等日常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同时老师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情境带入等新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作文本身及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一个积极主动的接受态度,才能配合教师教学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2.2思维拓展,营造良好的写作环境

  良好的教师教学还需要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配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写作环境及其影响力,注意学生写作时的心理环境,利用好这因素,因势利导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写作,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拓其潜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倾听学生的写作思路,作一个引导者,重视“导”而非“教”,切忌为学生设置太多框架,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同时,作为一个“导”者,可以在具体方法上为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鼓励学生体验生活表达感情,在一个健康良好的写作环境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

  2.3聚焦生活,保障写作素材的积累

  现实生活是艺术之源头,语文作文写作亦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味,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为作文写作打下基础。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发现真善美,写作真善美,进而创新写作视角;从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中,学会语言表达的细节与刻画,进而提高作文的丰富性与真实性。正如老舍《茶馆》中的人生百态,鲁迅笔下祥林嫂的一个神态一句局促的语言,生活是作文写作的基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写作与生活紧密相连,教育学生感受生活,从生活大课堂中提高写作水平,提升自我。

  3.结束语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模块,教学难度大,但是当前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短板,本文抛砖引玉,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进行了不甚深入的探讨,希望各位同仁能关注这一问题,为初中作文教学献计献策,切实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凌岚.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xx(3).

  [2]章娟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xx(10)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4

  1.分析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1)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文化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教学

  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灌输式”的,在课堂上将大量的民俗传统点交给学生,或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教材上的例文或进度进行,使得老师不能对学生的民俗传统掌握情况做到实际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并未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有问题,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去,只会导致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又不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发展。因此,要老师正确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引进传统文化教学机制,全面发展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

  (2)由于在语文教学中不重视加强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学手段,学生对语文学习中的民俗传统了解不够深刻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历史中,课堂传统文化教学的手段一直没有被实际利用起来,没有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民俗传统的了解,更能有效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安排之后的教学计划。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体系明显受到老师的轻视,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够深刻,对民俗传统的了解也不充分,是造成我国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2.探究加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手段与措施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增加相应的趣味民俗传统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化

  我国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自身学习控制能力较差,本身的语文基础不牢固,需要传统文化性的语文教学来带领学习,需要激起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但是语文课堂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直接导致学生丧失了对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的学习,所以要引进从传统文化出发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还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民俗,形成固定学习体系。

  (2)积极进行初中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尝试,加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系统的方法探究与尝试,来完善我国初中从传统文化出发的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学与体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及时根据自己班级的整体语文学习能力与语文水平调整教学方法,不能继续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传统文化,对语文学习的效率有负面影响,而且也不能体现出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注意尝试那些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将语文情景对话带入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够全面带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又可以对语文能力进行全面的锻炼与培养。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所以老师要在教学中要积极尝试新式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学方法,为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意见。最大程度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语文人才将越来越受到各个行业的重视,因此初中教育的重要性直接被凸显出来,国家也将不断大力扶持初中学校的发展,保证初中学校能够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人才。但是相对的,初中学校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保证对外输出的传统文化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也是过硬的。初中教育一定要注意加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构建从传统文化出发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来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保证从初中学校输出的人才是语文才能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并为我国教育界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5

  摘要:文章针对农村中学生厌学状况凸显,尤其是语文厌学情况凸显的问题,提出农村中学生语文厌学状况的改善措施,即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素质教育;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端正学生的思想。

  关键词:中学生;厌学;语文教学。

  近年来,中学生厌学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这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是极为不利的.厌学是一个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甚至逃避学习的过程,导致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较多,如家庭条件不好、经济困难、认为读书无用、课堂教学枯燥等[1].所以应进一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中学生的厌学现状,本文从农村中学生的语文厌学状况入手,探讨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农村中学生语文厌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农村中学生语文厌学问题较为突出,语文学习被边缘化,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自控能力及纪律性差,对于学习语文知识缺乏兴趣,缺少积极性。导致学生出现语文厌学心理的因素较多,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也是关键因素。首先,学生对语文学科特点认识不足,学习品质、学习心理不过关;其次,语文学习目的不明确;最后,学生缺少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外部因素主要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内容陈旧,方法单一且缺乏灵活性、艺术性和创造性,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另外,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内在素养和知识储备,但是,农村教师因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以致于忽视了这一方面。其次,教学环境较差,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文化水平低、部分家庭终日忙于生计疏于对学生的管理,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2],家庭教育的偏失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最后,农村学校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让教师难以接受先进的培训,难以提升语文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综合素养,学生不喜欢教师,以致于学生的“厌师”情绪上升到厌恶这门学科。

  二、农村中学生语文厌学状况改善的对策

  针对农村中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厌学现象,必须对症下药,方能有的放矢。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强素质教育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很多农村中学都将升学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并将升学率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使得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语文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利于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3].因此,农村语文教师首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极为重要,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分组教学、问题探究、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兴趣,改善厌学状况.

  (三)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极大影响,所以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给予学生关爱和鼓励,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升其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还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掌握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丰富自身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拓宽知识面。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端正学生的思想由于中学生心理还不够成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的旷课、逃课等行为与学生的不良心理和性格特征都有较大关系,而且厌学者通常缺乏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总觉得自己无法学好,所以,教师应适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信心,矫正不良心理。

  三、结语

  学生语文厌学现象是当前农村中学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观念的转变,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平等地关心每位学生,对于厌学者,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多给予他们关爱,用爱心感化他们,使他们能够融合到班级的大集体中来,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耀庭,马金焕,韩业伟。论农村中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xx,6(6):137-139.

  [2] 孙炳才。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家庭因素调查、分析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20xx,13(12):254.

  [3] 朱光权。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风,20xx,26(4):214.农村中学生语文厌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于光远(凉州区黄羊镇广场九年制学校,甘肃 武威,733006)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6

  一、运用语文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感悟语文

  语文是教师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和人的生命共同的存在。教师要带领学生感悟语文的美,充分挖掘语文学习的无穷的魅力,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1.紧抓课本中的美文佳作,吸引学生反复阅读

  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课文,教师要带领学生感悟语文课本写人、记事、描景、状物的迷人的美。教师要抓住课文思想折射的真、善、美,寻找课文的美点,激发学生努力咀嚼,细心品味,认真感悟,用心欣赏,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和浸渍,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提升。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感悟美文,让学生反复诵读。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几个层次阅读,自由大声地读,读准确,读通顺;分小节朗读,读出小节,读出层次;分小组分角色读,在相互的.帮助下,学生阅读深刻投入;也可以竞赛读,读出竞争;也可以分节读完,让学生进行全文的配乐朗读。教师经过这样的长期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活动。很多课文都是精美的美文,很适合学生反复诵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2.拓展课本外的名家名篇,让学生充分阅读

  初中语文的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有着典型的效果。教师要让学生品味到更好的名家名篇。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班级的学习阵地,让学生充分广泛的阅读,开辟每周阅读的活动,并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摘抄精彩的片段和句子,并组织学生进行评比的活动。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每天进行读书读报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听读的欣赏课,向学生介绍一些读者上面的精彩的文章,让学生欣赏和品味,体会到作品的美好的意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摘抄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展览,掀起学生爱文学,学语文的活动热潮。

  二、运用教学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读懂语文

  教师的教学是艺术,教师要让学生运用语文技能和方法,带领学生欣赏语文的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和喜悦。

  1.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教师在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热爱语文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实现作者和读者的心灵沟通,可以设置一些答记者问的环节,让学生扮演记者,分析问题,在采访的时候进入角色,带领学生一起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的点拨,创意的部分让学生根据电视上学习的内容充分自由发挥。这样的语文课堂就变得非常立体,让语文课堂充满光泽,富有张力,充满美好的境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学习。

  2.组织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研究中分析语文

  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可以组织几个人一个小组的学习小组,产生小组长,让学生有所分工。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材料转换成学习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自学、发言、谈论、小结、互评等程序,开展学习活动,带领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形成学习结果,适当轻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产生学习的结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赏析课文中的精美的地方,说说美在什么地方,组织学生代表发言,展开学生互评活动,教师进行点评,开展充分平等的学习活动中的探究和启智活动,让学习活动充分轻松自由,让交往环境变得融洽互动,让信息传导变得通畅顺利。

  3.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

  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在社会环境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寻找身边的不规范的字,为身边的实物进行广告词的撰写活动,组织学生写广告语等。教师通过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积累语文,转变观念,更新观念,保证语文看、学习课堂内得法,课堂外收益,通过艺术的教学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重视开展读书活动,让每一节语文课都上得生动有趣,充满趣味,让学生真正热爱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读懂语文的魅力和蕴涵,实质和内在,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7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改革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语文教材的改革,即语文教材的不断翻新,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另一条改革线索就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即如何将多媒体技术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是信息技术革命给教育领域带的改革大潮所带来的。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自如应对这两股改革浪潮,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改革的宗旨,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添彩。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教学改革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对象(学生)等各方面的特点,通过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探索、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共同运用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容量大,形象性和趣味性比较强,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地调控课堂教学时间,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互动空间,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媒体技术和初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推进语文教学的彻底变革。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艺术再创作来完成教学任务。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多媒体教学用大屏幕基本取代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省却了用粉笔书写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多屏信息的展示,信息量之大,转变速度之快,清晰度之高,更是黑板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实现学生动手操作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在“做”中学,以“做”求发展,从根本上打破了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注重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给他们提供更多直观形象的审美对象,帮助学生更快捷地掌握学习方法,让他们寻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备课的方法和形式也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中走了出来,它更注意改变备课本身的方式,注意从改革课堂教学的目的出发改变备课的方式。多媒体备课就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备课改革的一种。如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录音或影视图像,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后要进行哪些工作,或什么时候播放什么,放在哪个环节播放,以及要综合运用哪些媒体,使其有机结合,教师都要事先精心设计安排,全面考虑,恰当组合,以保证教学效果。特别是所采用的电教媒体,应是整体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统一结合。另外,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为了使多媒体教学不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还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探讨,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开拓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更加重视备课,因为只有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发挥多媒体的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运用多媒体教学一定要注意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听、说、读、写方面的基本功,以及教师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后表现出的一颦一笑,都将永远是教师言传身教的好材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其实是不必要进入课件的,比如说教学目标、生字词及相关解释等教学任务,完全可以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同时完成;有些需要补充介绍与讲解的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则应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做笔记,切不可一味将大容量的文字资料尽数搬上屏幕,以致于看上去密密麻麻,当教师讲课时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往往一读而过时,学生仍在费劲地辨认并判断所需攫取的有效信息,更遑论来得及做笔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声色俱佳的论述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在掌握现代化教学艺术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口风趣得体的语言,一手工整大方的粉笔字,一幅清晰流畅的.简笔画,都将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只有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教学才能相得益彰,达到优势互补。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僵化的思维定势,它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而多媒体在语文课堂的运用,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次地引导思维发散、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中学语文课堂,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革新,只要在语文课堂中把握多媒体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当然,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再加上它还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对它的性能了解得还不很清楚,驾驭起来难免会不顺手。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多媒体教学中出现过偏漏失误,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扬长避短,想方设法使它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8

  一、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教法探讨

  1.注重序列、整体把握目标

  语文作文的教学要遵循序列性,要明确不同阶段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更好的提高作品教学的质量。因此,语文教师要从整体出发,对学期或学段进行作文的教学计划,例如,初一以学生的自由写作为主题,初二教师要规范学生的写作方式,提出相应的操作方法,初三以学生的自主写作为主体,教师要制定出一系列的目标,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还可以采取成长记录的方式,例如,学生第一个月的作文符合题意,第二个月的作文有中心思想等。总之,语文教师要制定明确的任务,提出合适的要求,使学生通过努力真正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推动学生作文进步的最大动力,所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很容易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着重注意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激发。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题目设计。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作文题目往往就能激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尝试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初级中学唐佳起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可以设计可写、新颖的作文题目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

  ②情感激发。教师要善于在作文前渲染作文场景,给学生以一定的情感熏陶,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③以情境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两点与第二点相似,都是用具体的内容配合教师的引导,给学生创设写作空间。

  3.引导学生注意日常的积累

  学生日常的素材积累程度决定了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在以往的作文教学当中,长期存在着重写轻读的教学弊端,从本质上来说,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这四个方面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要以课本为主要的依托内容,在读写为主的前提下,将听说训练贯穿其中,引导学生在平时积累有益于作文的好词好句,必要时要求学生将积累的内容背诵下来,在平时的积累过程当中,要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对生活有所感悟,通过日积月累形成作文基础。

  4.利用课本中的文章贯穿作文理念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多为名家的作品,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把写作合理的融合到一起,这是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首先,要引导学生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能够对其进行仿写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其次,要借鉴文章构思的方式和写法,例如巧妙的运用过渡句等。另外,还要进行扩展延伸,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型的训练,对没有发生的故事进行续写,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出皇帝回宫之后的故事;其次要进行扩写型的训练。例如,有的`文章只提供了一段见解的文字,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充实内容。最后对文章提出自己的观念,通过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来提高写作思维,例如在学习完《桃花源记》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环保问题进行畅谈,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5.作文批改途径的创新

  叶圣陶曾经说过,“改”的优先权是属于作者的,因此,作文的批改不单单要由教师完成,而是要让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文章,对作文的批改途径进行创新。首先,师评生改。教师先对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由学生进行修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修改要求要具有趣味性,使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例如,可以把修改意见编为简单的儿歌,进而完成了本次评改。其次,要小组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由组长组织学生对小组成员的作文进行评改,先由作文的作者朗读,再由成员进行评价。评价时,可以采用达到习作要求就得分的评比方式,以这种方式鼓励学生。最后,要学生讲评。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读出自己认为优秀的文章,再说出文章的成功所在,进而提出自身的不足。

  二、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现,对于学生的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强化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创新作文的教学方法,在讲述教材文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贯穿作文理念,把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充分的激发出来,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另外,还要创新作文批改的方式,尽最大的可能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9

  初二,我接了八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这个班是一个很特别的班级,特别的是很多老师不愿带他们班,学生一点规矩都没有,整个班级还没有形成有序的秩序,很多课基本老师无法正常进行,从初一到现在的初三,班主任更换了三个,英语老师换了三个,政治老师换了三个,历史,物理换了两个。班级总成绩从初一到现在一直是年级倒数第一。初一上语文是我带的,是唯一一门不是倒数第一的科目,期中第一,期末第三。语文初一下,因身体不适换了一个老师接应,语文成绩一下子和其他各门课一样位居倒数第一了。从此,更是稳居不定。初二再接手这个班,我的第一次目标是和全班同学一起制订的:努力倒数第三,后来期中考试居然倒数第四了。

  期末考试目标是再进两名,结果居然是年级通行班级第三了,我的语文渐渐走上了正轨,孩子们对语文的兴趣和对我的感情比其他门课都好。虽然他们班的总分排名还是倒数第一,但我语文的教学已经可以游刃有余了,并且和他们相处,多了一些轻松和自由。我和他们像朋友一般相处着,在我眼里他们班没有一个不良少年,只是调皮活泼的多了点。带着对他们理解和欣赏的感情我慢慢的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育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和“统一标准”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为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八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

  一、建立分层档案,树立施教思想

  实验之初,我根据自己班每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把他们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组:学习有困难的后进生组合成为“直接辅导、互助学习组”;学习能力较强,完成常规学习任务的组合成“间接引导,自主学习组”;学习任务完成后还有余力,常感吃不饱的优秀学生组合成“特殊引导,创造学习组”,接着,再实施异步教学,从而在分层教学活动中,对后进生以“乐”激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中,让中等生力争优秀。优等生更加优秀。

  二、课堂分层引导,练好基本功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要教给孩子们的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们好了。(教学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后进生“陪读”,中等生“门前冷落鞍马稀”,优等生“一言堂”的局面。怎样让后进生、中等生也成为活动的主体,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优等生要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适时在小组中开展当当“小老师”,让有进步的`学生都能当“小老师”,都能体验“小老师”的滋味,都能适时组织小组开展活动,展现自己的才能,得到别人的监督,在自我实践和小组成员的客观评价中找到自我、肯定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就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自信心,使他们形成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的内驱力,不断求知、不断创新。在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我发现,让一部分人频频发言,一部分人“坐冷板凳”的现象彻底消失,大多数的课堂都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

  如在上《芦花荡》这篇课文内容理解的提问上,就这样设置了层次,引导学生参与:对后进生要求用讲故事形式复述,中等生要求用自己的话概述主要内容,要求优等生能用简炼准确地语言概括主要内容。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课时,也注意了在设问上的分层:后进生回答文中写景的句子是哪些?请找出来。中等生回答写出景物什么特点。优等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回答写景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由于课前设置了分层目标,使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可学性,又有驱动性。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行动,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合作学习,激发求知欲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此,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强大的变化,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学生间的互动,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中。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初读课文后都会发现一些问题和提出一些问题。但是,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帮助,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开展辩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我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就预先按学生学习的接受程度,给学生分好了学习小组,每组都安排有优中差学生。分组讨论:文中几次提到背影?每个背影的作用是什么?重点写了哪个背影?三个问题有层次,有梯度。在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逐一解决三个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动脑、动口、动手,都进行了独立思考,在讨论中学生逐渐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有了学生之间的积极对话,才有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一系列个性化的语文素养才得以提高。

  四、分层布置作业,落实梯度训练目标

  学生的作业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反馈信息的学主要形式。由于课内时间的客观局限,同样分量,同样难度的作业很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同

  步完成。若老师统一要求,不仅使老师难以调配教学活动,又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受不了”。长期下去,会造成优生感到简单而课内无所事事,纪律涣散,学习兴趣降低;差生则感到负担过重不能按时完成,留下作业的尾巴,逐步导致厌学情绪。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内作业可以坚持“优生多而适当提高难度,差生少而适当降低要求”的原则。

  如学完课文后,我们把课内作业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差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二分之一,即完成大部分基础知识题;中等生完成优生作业量的三分之二,即完成全部基础知识题和部分双基综合题;优生则完成所有基础知识题和双基综合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大约同步完成,教师可以统一调控教学活动,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查漏补缺,杜绝课内作业课外做,课内损失课外补的不良现象发生。比如,我在让学生背诵文言古诗词时,差生有时很难背全。我就划出一些重点语句让其背诵。优等生,我就额外的补充一些名篇给他们背诵。

  再如,写作文时,我对后进生的要求是语句通顺、能扣住主题,对中等生的要求则是主题鲜明,材料安排合理,语言力求生动、优美,错别字少,对优等生的要求是主题有新意,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材料安排恰当,正确使用标点,无错别字。这样,每次作业,后进生不望而生畏,优等生一也不觉得乏味了。

  五、分层评价,激励学生共同进步

  本期,在评价时,我们遵循了弱化差别、淡化分数竞争的原则。采用“等级评价”与“百分评价”相结合的“双轨制评价”方法。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朗读水平、思想素质、思维能力、作业完成情况、说话能力、参与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觉自己在各自的原有水平上都有所进步,保持了良好的学习心态,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持续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在努力的找寻一些方法去调动所有的学生的学习劲头,最怕的是落后的学生彻底的放弃,所以照顾到他们的需求,给他们一个可以摘得到的苹果,远比高高悬挂的苹果更有实际意义。不放弃一个孩子,这是我唯一的宗旨,愿八班越来越和谐。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

  文言文在初中教学之中作为语文重要的组成成分,不论是在考试还是在书本中文言文所占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大的,本文中将针对文言文的开展对于学生们的好处以及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教师教授学生课程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做出了一系列的分析,将文言文细细的领入到我们的语文学习之中,接下来的本文中将针对文言文教学做出一些分析与阐述,使得我们更加了解文言文。

  1.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1.1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

  对于文言文学习来说,朗读是提高其相应能力的最快速方法,因此提高初中生文言文学习能力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为学生安排朗读任务可以使其对文章大意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另一方面,自主朗读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文言文学习能力,真正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注释进行理解并时时对学生的朗读理解情况进行了解与个别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对文言文的集中注意力,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另外,教师应当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对自己进行提问,以减少其学习中的问题,避免低级错误,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1.2课中慢慢的品读文章,体会其本层含义

  对于每篇文言文短文来说,都具有它的表面意思,基本上按照注释解释出来的就是表面意思,表面意义十分简单,只要将所有的解释按照语句的顺序排好序,就是表面意义,在结合语法与使用的特点便能够解释出来,但是每篇文章不仅仅有它的表面意思,还有一层深层含义,这就需要读者根据作者所处的背景以及作者的性格特点做出分析,结合文章的表面意思,然后再根据一些文章中给出的线索,将文章的表层含义加以探索出来,使得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路上更提高一个台阶。

  1.3课下使得学生们锻炼自己的平时摘抄习惯

  对于文言文来说,它其中包含的词语中大多数都是身处在不同的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含义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就需要学生学习时对于词语相同但是文言文含义不同的字体加以区分,在区分的基础上还要加以总结,记录清楚词语所出现的句子,结合语境记忆它的多层含义,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更多的词语的使用方法、辨析知识点以及其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现的不同词性。因此,指导学生使其多加锻炼其课下的语文能力,养成摘抄文言文的习惯对于初中文言文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4师生合作,加强沟通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教学实际往往是教师课上满堂灌式的讲授知识,照常下课,然后学生课下忙于别的科目或者自己其他事情,师生之间交流甚少。这种教学模式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降低其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因此,现代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型的文言文学习模式,加强彼此之间就文言文学习的沟通,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提升,减少其压力与厌倦,同样地,也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2.改变教学的氛围,使得课堂更加活跃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多是呆板的,尤其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上,学生们也会容易提不起精神,使得效率大大的降低,而且课堂的秩序也很难维护,由此可见,传统的初中教学对于初中生们接受文言文是很有挑战性的',因此,一定要改善传统的教学,使得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效率也能得到极大提升。提高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离不开良好而活跃的课堂氛围的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获得积极好学的学习态度,对文言文学习来说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与激情。因此,文言文学习时即便学生遇到些许问题,也能够积极地自我解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中一定要重视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文言文教学现状。

  3.结语

  由本文可以看出,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但是其知识对初中生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格外重视学生课上学习状态以及课下学习效果,在保证学生对文言文学习有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师生合作与沟通,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另外教师还应当保证在学生有问题时能够给予学生最全面最准确的答题思路,并锻炼学生如何应用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将文言文的知识全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任何困难和挑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我们一定要用自己创新的思维与方法将文言文的知识学习的更加深入,使得这种文化在我们之间更永久的流传下去。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1

  一、“曲径通幽”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一)按顺序,有条理,铺“曲径”

  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应重视教学练习顺序。在进入初中教学伊始,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做出三个学年内的作文教学规划,再在每个学年内进行学期作文教学规划,具体可按主题、按文体、按学生心理发展阶段进行教学规划。用这样的方式来建立起一个作文练习序列。如针对七年级的学生,其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应尽量鼓励学生的思想自由,让学生自由写作。在选题上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布置,争取让学生拥有思考不同主题的机会;针对八年级的学生,其重点就应该放在规范写作上,开始有计划地教学生几种主要文体的写作方法,点评其中优缺点;针对九年级的学生,又可回归到自由写作,这时的自由写作不同于七年级的自由,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学到的作文技巧与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教师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写得更好。当然,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有这样的时间安排,更要有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例如,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成长记录袋,把学生所交的每一篇作文都进行统一收藏与点评。如学生在第一个月的写作中,其文章已经可以达到理解作文题意。而到了第二个月的写作中,文章已经开始围绕中心进行写作,并可以凸显出学生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样的成长记录有利于学生进行总结与回顾,也构成一个写作的层次训练,学生在明确的要求与顺序化的写作中,也就能更好地铺好每一块“通幽”的“曲径”砖。

  (二)重个性,多表扬,会“通幽”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的传统模式是教师给出一个题目,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写一篇作文。在第二节课时教师会对完成得较好的作文进行点评,对表现不佳的进行批评。在这个过程中,写得好的学生实质上并没有得到教师的“点晴之笔”,因为教师不会再说如何写得更好,基本只是说这篇文章哪里好,哪句话写得好。而表现不佳的学生,看到其它学生写得好,受表扬,自己的文章却只有一句或者半句不好的评语,学生不能从这评语里找到提升作文水平的方法,只能知道自己写得不好。长期下去,学生就会默认自己写得不好,甚至开始厌倦作文的学习。当然,从教学层面上而言,作文的批改与讲评是教师的专利。而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层面上而言,应鼓励学生自己检查,自己品味,再进行改进。但现阶段的作文教学里,一般都跳过了这一环节,作文一交上去,教师改完,基本就已经下了定论了。实质上,所有著名的文学家都是写完之后自己改,几易其稿后才会让他人点评。基于此,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在作文里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个性,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就不能少掉学生自评这一环节。然后,在学生自评完之后,可以让教师进行批改,教师的点评是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所以对于基础性的写错字,写别字,引用句子不对等情况已经可以不看,只需要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一句话,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教师通过学生的自评能知道学生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想法以及提出的疑问,此时,教师在批改时无形中就回答了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实现了交流。这种批改相比于传统的教师批改也就更富人文情怀,也能让学生更多的明白作文写作的不足之处后再进行改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得到了自我的表达,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如何“通幽”。

  二、结束语

  总体而言,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是一个长期性的渗透过程。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才能激起学生对作文世界“曲径通幽”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2

  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语文是每个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和其他学科比较起来,学生花费在语文上的时间多,但是收效很低,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很难被挖掘出来。实践证明,这是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决定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会忽视“把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和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锻炼。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发现,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必须要把学生培养为新世纪的有用人才。为了让学生适应新社会、新需求,获得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设定语文教学目标、教学难重点、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新式教育。这样看来,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让学生获得很好的发展,就必须在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下大力气。下面我结合经验,试着从以下几点展开分析。

  一、教学过程要精心安排,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学习的出发点。中学生的记忆力和识别能力等都要优于小学生,因为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逻辑分析能力、初步对常见问题的理解能力,尤其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探索思想有所增加,在探索的过程中,就会对新的知识点产生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就会加强对该学科的知识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所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很容易。一位教育家说过:只要有人要学习,教学就不会消失。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的,教师把学生的`求知兴趣激发起来以后,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语文课堂教学也就会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师生再一起主动思考问题,便会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去挖掘新的知识。

  (一)设计新课的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都知道,注意力是我们都具有的一种意识,新知识的学习是离不开注意力的。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任务时,一定要综合一切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有助于学生快速走入到学习中去,为讲解课文、分析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到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使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活力,达到传统教育模式所达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刘禹锡的《陋室铭》时,语文教师可把“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内容制成几个简单的动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讲解的需要随时用多媒体播放给大家。这样的教育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一步感受到作者的心境和交往的人,从而使学生快速理解课文,进一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二、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科学建立学习小组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堂往往不能去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讲课如何熟练和精彩,重要的是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这节课中的学习是否投入、是否很轻松理解了课文的内涵与外延。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引导,把引导学生科学地走入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目标去实施。这个过程很关键,要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去完成。所以,科学地建立学习小组就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小组的建立,人数不宜过多,以5~7人最为适宜,坚持做到每个小组内的同学学习的基础要互补,学习习惯要有相似之处,这样实施起来就会顺理成章。

  (二)师生共同合作探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学习很有必要,这种合作探究式是适合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合作意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也可以尽最大可能去激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积极主动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极探讨、互相帮助、互相交流,既充满温馨,又充满竞争,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帮互助,既满足了自己归属感的需要,又满足了自己成就感的需要。如学生对课本有声有色、声泪俱下的表演,既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创新中收获快乐,在探索中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也会格外好,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总之,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每一节课具体要怎么去实施教学才会收效最大。一堂语文课,可以是一次师生互动、情趣盎然、感人肺腑的知识盛宴,也可能只是一堂毫无互动、索然无味、让人窒息的“一言堂”。如果我们能够抓住中学生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及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乐在其中,并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广阔空间,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必将呈现出一片新景象!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3

  一、语文教学能力概念界定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为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学目标顺利高效达成而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而言,包括知识素养、教育能力、教学技能、教学技巧、教学基本功等等。《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中学语文教师除了应该具备认真学习的能力、丰富的知识素养和人文关怀、善于倾听学生心声的基本素养外,同时还要具备对语文学科特点正确认识的能力、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进行新的教学评价的能力以及对语文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等。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问卷的形式对太原市五所中学的初中一线语文教师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调查结果如下:

  1.对新课程的认识能力

  调查发现,太原市初中语文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不能正确理解与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有36人(66.67%)的教师虽然也知道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内容,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仍然认为老师教得好是关键,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一般是可以学好的;有50人(92.59%)认为听话的学生一般学习也较好,可见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学生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的,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和独立性,还是将学生视为可加工的工具,无视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和遗传与环境对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

  2.对语文学科特点的把握能力

  调查得知,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特点的把握状况比较好,有52人(96.29%)认为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人51(94.44%)认为自己能很好地把握所教科目,有49人(87.04%)认识到没有良好的语文功底其他学科的学习必然会受到影响。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有27人(50%)认为此次课程改革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一定影响,有些地方一时难以适应。

  3.实现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能力

  关于实现语文教学方式转变,调查结果比较复杂,虽然有46人(85.19%)认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思想教育很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成绩和升学的压力,只有15人(27.78%)在教学中有意贯穿了思想教育,而有44人(81.48%)认为知识讲授非常重要,但对于学生的人文性教育和全面发展考虑得不够充分。

  4.实现语文教学多元评价的能力

  教学评价的基础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包括全部学生和学生的全部两个方面。而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全部学生和学生全部情况都有一定了解的初中语文教师分别只有12人(16.67%)和9人(22.22%)。很多教师承认,由于班级学生数量的庞大和日常教学工作的繁忙,难以做到全面了解全体学生,很难真正做到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其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基于考试成绩,从而对学生的评价还很难实现多元化评价。

  5.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能力

  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6人(11.11%)表示能很快发现教材中存在的不足并自觉进行修改和完善,有42人(77.78%)表示虽然发现了教材中的不足,但不知道该如何修改和完善。另外,只有28人(51.85%)在教学中加入了一些教材中没有但自己认为很重要的知识点,但只有5人(9.26%)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了删节,而11人(20.37%)承认自己基本上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这说明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方面的能力还存在一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

  6.研究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践问题进行必要的研究。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发表过一篇论文的语文教师有36人(80%),发表过两篇的只有21人(48.15%),发表过三篇以上的仅有6人(11.11%)。可以看出,初中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较过去来看,已经有了一定的增强,但是,从发表论文的质量来看,还存在较大问题,所发表论文绝大部分为市级刊物,省级刊物的论文只有11篇,国家级期刊仅有两篇,说明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整体还有提高的较大空间。

  三、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策略

  1.提高专业发展意识,构建职业发展规划,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

  职业生涯规划在欧美国家己经发展了一个多世纪了,它的发展经历了职业(就业)咨询服务、面向中小学生进行生涯教育与指导、大学院校开设专门的生涯指导课程培训专业咨询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兴起、从职业规划转向人的终身生涯规划五个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对自己教师的职业进行全面规划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确立专业发展的方向,才能从实际出发,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合理的设计,使自己在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的同时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同时又应具备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并进而按照规划目标进行努力,并最终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

  2.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培训,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有更深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使教师树立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等特征来规划自己的发展。所以,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教师进行授课技能、技巧的培训,比如组织单元教学的能力、指导学生作文的能力等等,同时要注意增强培训中教师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体验,要注重挖掘新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潜能力,尽力转变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

  3.以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引领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想真正实现对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一定要从源头抓起,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掌握等方面都离不开大学的教育,因此想要全面提升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能力使之适应此次课程改革,就应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开始,以基础教育为准,进行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以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等师范教育应注重对学生讲授技能、技巧的培训,而不是一味讲求师范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要强调学生的研究能力,而不是单纯提高学生的分数,只有这样,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才真正有望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4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而目前,阅读的兴趣恰好是学生最为缺乏的。学生在写作中缺乏写作素材,自然不会有好的写作效果。因此,首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需要鼓励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心去进行阅读,对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等进行摘抄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一定的摘抄以便能够在以后的时间内对优美语句进行细细品味和体会。其次,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一些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有效吸取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养分”,增加写作过程中的资料素材。同时,在阅读中,还应该养成一个正确规范的阅读习惯,以良好的阅读习惯来促进写作水平地有效提升。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专门开辟一个时间段为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进行一个阅读分享和推荐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自己本周或者是本月阅读到的好的书籍或者是文章带到课堂上,与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继续保持读书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资讯。

  二、联系生活实践,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纵观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界,学生的写作水平比起其他水平而言,一般都显得较低。究其本质而言,导致学生写作水平不高可以归结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缺乏。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过程中,让学生多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首先,要求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从细微处进行细致观察,才能有效扩大学生的写作“素材库”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教师在要求学生写描写人物的作文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亲人等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他们的音容笑貌、说话特点等。通过细致观察后的写作,必定会比不观察更加细致入微。其次,除了观察“身边事”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国际上、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件予以足够的关注。对于这些时政大事的积累既可以避免学生的作文写作空洞而缺乏深意,又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

  三、适当表扬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多采取一些鼓励性和激励性的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对在写作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其足够的展示自己水平的机会,并对其作文写作出现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与表扬。这样的鼓励能够满足学生的好胜心与自豪感,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训练中更加的表现积极抢眼。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作文挑选出来,专门利用课堂时间对这些优秀文章进行讲评,并激励其他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给予优秀文章写作的学生极大的精神鼓励,又能够激发其他学生产生强烈的“斗志”,树立迎头赶上的.目标。其次,恰当且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改头换面”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四、适当引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常常能够发现到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对于写作题目都没有对写作手法和写作内容进行足够的考虑,便匆匆动笔进行写作。这样的文章,不用看都知道肯定是被一些套话和空话所充斥,就更别提文章的立意和主题了。因此,教师想要纠正着一写作中常见的弊端,就必须对学生的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认识生活、思考生活,在写作中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所感所想用真情实意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写作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这些恰如其分的点拨往往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写作技巧,而这正好可以给学生的写作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五、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勤加写作练习

  对于作文写作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很多社会实践和社会经历才能完成。写作一旦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实际,就会丧失生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管文章的辞藻有多华丽,其一旦脱离了实际生活,都变得味同嚼蜡。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其次,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写作。不要被一开始遇到的难题吓住,只要勤动笔,勤思考,自然就会写出好的文章来。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养成每天都写日记的习惯。这个好习惯能够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语言,还能够让学生锻炼出发现美的能力。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一项教学内容。但是,不难看出,目前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并不断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只有通过多种有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才能使得初中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善,并用自己的笔将自己的所感受想准确地描述出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还要学校有针对学生德育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道德品格培养。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接受教育的重要转变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重点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具体现状和开展策略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重要性;现状;策略

  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有能力在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品格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能够懂得做人的道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重要性

  教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形成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开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德育教育策略的有效开展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师通过德育教育策略的开展,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教育。另一方面,德育教育策略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的有效进行。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培养,可以对各种语文课程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中的各种情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具体现状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策略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让学生在各种语文文章中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然而,如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也阻碍了语文教学对德育教育策略的有效开展,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进行完善和改革。

  (一)课堂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单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策略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过,在实际的德育教学中,很多教学方式还是过于单一。有的教师受传统教学思维影响,重视对学生进行课堂上的知识灌输,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学生只能进行学习和理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教师的压缩,学生无法有效的发挥自身的作用,课堂上也没有形成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这就使得德育教育不能有效的进行,也阻碍了对学生的德育培养。

  (二)学生对德育教育不够积极

  在如今的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都对德育教育不够积极。学生们不重视德育教育。有的学生习惯于传统语文教学的方法,关注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成绩非常关心,并积极创新各种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提高。这就使学生认为德育教育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升学没有明显的作用,不愿意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导致语文德育教育不能有效的开展。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策略的探究

  (一)加强教师的重视,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教师的重视,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有效的转变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观念,让教师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改革,通过有效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二)丰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要有效的实施德育教育策略,需要教师积极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只是对学生进行单纯的知识教育,而要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策略的创新,有效的应用各种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主动进行课堂学习,或者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思维的发展,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马说》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育,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研究,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个小组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作者韩愈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自己有怎样的看法,结合我们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总结,各个小组进行竞争和辩论,从而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进行。

  (三)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任何课堂教学策略的开展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够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让学生在各种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此促进德育教育策略的开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歌,再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学生进行合唱式的朗诵,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让学生能够切身体验诗歌中的情怀,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此便可促进语文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我们加强教师的重视,积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玉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分析[J].学周刊,20xx(26).

  [2]房丽娜.试论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xx(5).

  [3]高凤群.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J].时代文学(下半月),20xx(12).

  [4]刘毅.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2).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1-0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5-3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合集)05-30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热门】05-30

(集合)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7-05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论文11-07

[精品]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精】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初中语文教学解析论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