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05 17:22:09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精品]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品]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而目前,阅读的兴趣恰好是学生最为缺乏的。学生在写作中缺乏写作素材,自然不会有好的写作效果。因此,首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需要鼓励学生带着兴趣和好奇心去进行阅读,对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等进行摘抄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一定的摘抄以便能够在以后的时间内对优美语句进行细细品味和体会。其次,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一些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有效吸取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养分”,增加写作过程中的资料素材。同时,在阅读中,还应该养成一个正确规范的阅读习惯,以良好的阅读习惯来促进写作水平地有效提升。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专门开辟一个时间段为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进行一个阅读分享和推荐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自己本周或者是本月阅读到的好的书籍或者是文章带到课堂上,与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继续保持读书的兴趣,又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资讯。

  二、联系生活实践,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纵观当前的初中语文教育界,学生的写作水平比起其他水平而言,一般都显得较低。究其本质而言,导致学生写作水平不高可以归结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缺乏。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过程中,让学生多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首先,要求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从细微处进行细致观察,才能有效扩大学生的写作“素材库”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教师在要求学生写描写人物的作文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亲人等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他们的音容笑貌、说话特点等。通过细致观察后的写作,必定会比不观察更加细致入微。其次,除了观察“身边事”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国际上、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件予以足够的关注。对于这些时政大事的积累既可以避免学生的作文写作空洞而缺乏深意,又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

  三、适当表扬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多采取一些鼓励性和激励性的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对在写作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其足够的展示自己水平的机会,并对其作文写作出现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与表扬。这样的鼓励能够满足学生的好胜心与自豪感,让学生在以后的写作训练中更加的表现积极抢眼。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写作水平较高的作文挑选出来,专门利用课堂时间对这些优秀文章进行讲评,并激励其他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给予优秀文章写作的学生极大的精神鼓励,又能够激发其他学生产生强烈的“斗志”,树立迎头赶上的目标。其次,恰当且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改头换面”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四、适当引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常常能够发现到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对于写作题目都没有对写作手法和写作内容进行足够的考虑,便匆匆动笔进行写作。这样的文章,不用看都知道肯定是被一些套话和空话所充斥,就更别提文章的立意和主题了。因此,教师想要纠正着一写作中常见的弊端,就必须对学生的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认识生活、思考生活,在写作中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所感所想用真情实意表达出来。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写作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这些恰如其分的点拨往往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写作技巧,而这正好可以给学生的写作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五、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勤加写作练习

  对于作文写作而言,其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很多社会实践和社会经历才能完成。写作一旦脱离了生活,脱离了实际,就会丧失生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管文章的辞藻有多华丽,其一旦脱离了实际生活,都变得味同嚼蜡。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其次,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写作。不要被一开始遇到的难题吓住,只要勤动笔,勤思考,自然就会写出好的文章来。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养成每天都写日记的习惯。这个好习惯能够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语言,还能够让学生锻炼出发现美的能力。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一项教学内容。但是,不难看出,目前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并不断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只有通过多种有效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才能使得初中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善,并用自己的笔将自己的所感受想准确地描述出来。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2

  一、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统的课堂一般是教师讲的多,学生自学比较少,这就使得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弱。平时我们觉得学生不主动学,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单纯地讲其实效果并不好,教师要让学生能够自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各种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看书,总结重点,然后分析、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分数已经成为高效课堂的副产品,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高效课堂的主产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淡化分数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要想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我们一定要摒弃原有的教学观念。分数只是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并不能说明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我们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这样才能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有爱心和耐心

  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前两年我教的班里有一名学生,除了学习样样在行,上课说话、吃东西,作业不写不交。在一次他被停课的时候,我让他来办公室打扫卫生。我问他为什么不愿意学习,他说:“不是不想学,是自己太笨了,什么也学不会。”我就告诉他:“我从来没有觉得你笨。你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愿意学习。”随后我就给了他几道简单的练习题,让他现场做,他做出来了。我说:“既然你能学会,为什么不学呢?”于是我又给了他一些稍有难度的题,让他拿回去做。过了两天,他来问题了,有些会做,有些不会做。我把题看了看,给他讲了讲。他明白了。通过两次的沟通,我发现他在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听课了,知道努力了,上课违纪的情况少了,平时的作业也能交上来了,他的学习态度转变了,这就是进步。这让我明白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心学生,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

  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欣赏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关注的只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或者是听话的学生。这种片面的教学观点会让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学生觉得教师不关心他们,这对课堂教学是非常不利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给学生分三六九等,我们尤其要关心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他们只是暂时落后。教师要给这些学生足够的关心,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有的时候会有个别的学生扰乱课堂,不遵守纪律。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要训斥学生,要静下心来,也许冷淡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都希望教师欣赏自己,也都想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展示美好的一面。教师在欣赏学生优点的同时,也要宽容他们的缺点。宽容是一种特殊的欣赏,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真诚的欣赏,将会激发他们的潜能,开启他们的心扉,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总的来说,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关注学生,还要在课下与学生多沟通。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要通过教的方式、学的方式的转变,实现人的解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3

  摘要:

  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两个部分又是相互联系不可以分割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能力的培养,以及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读写教学;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常常是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常常在阅读时难以把握作者的思想,在阅读中吸收不到语言知识,以至于在写作时哑口无言,不知如何下笔。读写结合教学出现给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它是新课改后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其强调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倡导学生在赏析名家名作中学习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以读促写,以写导读,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完美融合,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并逐渐转化为自身的语言,运用到写作中去,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进行读写结合教学。

  一、注重对阅读素材的选择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教学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但是就当前的写作状况来看,学生在写作中缺乏生活气息,也就是说写作与现实生活脱节,在作品中很难做到感情的自然流露,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枯燥的文字堆积。由此可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阅读材料的选择非常关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学习到对写作有帮助的.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如在学生写我的爸爸妈妈类的作文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对朱自清的《背影》进行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和体会作者的描述方式和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的文章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从而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这样学生选择了正确的阅读材料后,可以在阅读中掌握许多实用的写作手法,并加以运用到写作中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以读促写,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读是语文学习的开始,以读促写是要求学生站在作者的位置上去理解和感受阅读材料,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思路,并教学作者所描述的场景进行还原,从而逐渐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准确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并从中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技巧,为写作做好铺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研究阅读材料,学习不同作品中作者不同的写作方式,逐渐积累语言知识。如教学课文《孔乙己》时,笔者引导学生重点分析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方式,如何刻画人物,如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将作者的描述方法全方位地讲解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然后在其他的课文中进行练习,逐渐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技巧的能力。又如在学习《湖心亭看雪》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自行分析作者写景的方式,然后再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在阅读中会逐渐学习到很多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在写作时就可以随心所欲,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课文范例,引导学生参照仿写

  仿写是写作的开始,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锻炼写生的写作能力。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许多专家和学者经过千挑万选才最终确定的文章,都是经典的优秀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仿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仿写不是彻头彻尾的模仿,要抓住课文中一个细节而进行,明确仿写的重点,可以提高学生哪些方面的写作技能,比如结尾的写法,段落的结构等等,要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仿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笔者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故事情景和对话内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然后要求学生仿写文章中“我”和叔叔的对话。这样学生在准确把握课文写法的基础上再进行仿写,训练效果就会有明显的不同。

  四、多进行积累,不断夯实写作基础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该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知识,并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应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完成学生语言积累的过程,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活动,并将阅读过程中学习到的写作技巧和精彩语句照抄下来,时常进行阅读和翻看,在不断的复习中学生会逐渐将这些语言所记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从而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在写作时可以将这些优美的语言和写作方式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如笔者给学生推荐了一些教材之外的阅读书籍,如《读者》《意林》等等,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行阅读,并把看到的写作技巧记录下来。而且学生也可以将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摘抄下来,进行背诵,如《紫藤萝瀑布》《生命与和平相爱》等课文都有很多可以摘抄的词句。这样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在写作中就不会再言之无物了。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或以写促读,或以读促写,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玉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新尝试[J].考试周刊,2012,(03).

  [2]周爱敏.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读与写,2014,(3).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4

  编者推荐辞:在当今我国初中毕业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都采用了在上个学期把两本教材全部快速地讲完,下个学期的时间基本上就转入了专题复习阶段。各种中考训练题、冲刺题、仿真题、压轴题滚滚而来,这就是人们常用的"题海战术"。学生做题做得叫苦连天,老师批卷批得头昏脑胀。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如何,师生们都在怀疑。秦峰先生在初中毕业年级语文教学简约而高效的处理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我们把该文隆重地推荐给读者朋友。

  笔者近几年连续任教初中毕业班语文,通过观察身边的教师的做法以及和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发现,多数教师在上个学期就已经把两本教材基本教完,下个学期的时间基本上就进入了专题复习阶段了。而这段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又是用于文言文的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能完成整个初中阶段学习内容的复习任务,又能具有较好的复习效果,那么教师对于教材的简约处理就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下面笔者想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并结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来谈谈“简单教学”的几种处理方式。

  一、前移次要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种方式就是将原本在课堂上进行的某些教学环节放到课前的预习中去。这样做既能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避免了预习的盲目性和低效性,还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获得真知灼见。进而提高毕业班课堂教学的效率,能集中“拳头”力量猛击某一块内容。

  可以前置的板块主要包括字词的理解掌握、文章的整体感知、一些显性的环节。这些环节里的学习内容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个别稍难一点的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所以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就不需要再呈现了。如笔者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首先要求学生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阅读并能介绍《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及《骆驼祥子》中与本文有关的前后章节的内容,然后集中精力围绕课题设计了几个程序进行课堂教学。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其实更有发挥的余地。字词句的理解翻译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可以前置的。如在学习《陈涉世家》的时候,如果课前就将词义、句意、文章大意梳理好,课堂上就可以将精力放在人物形象的分析、起义原因的探究、对文章的阅读阅读感悟上。

  部分教师可能担心前移次要教学环节,学生有可能学不到点子上,收获不到预想效果。这也不用担心,我们可以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导学案中设计一些问题和练习,如:知识链接,文体知识、作者介绍,扫清字词障碍、文本感知等,这些次要的教学环节解决了,在课堂学习中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二、精心设计问题,用中考命题的形式解读文本

  到了毕业年级,教学的功利性确实凸显了,中考常常成为教学的指向。所以教师可以钻研当地的中考试题,揣摩命题特点。在日常教学中,不妨对某些文章大胆采用中考阅读题的形式去呈现,教师可以选定适当的篇目,尤其是适合中考命题的长短适宜、特点明显的篇目,精心对这些文章设计三到五个阅读练习题,并且设置一定的分值,让学生像做中考阅读试题一样去紧张阅读,独立思考,认真作答,然后师生讨论检验。如教学《环球城市风行绿墙》一文,笔者就设计了五个题目:1.请你为“绿墙”下个定义(3分);2.结合全文,说说绿墙的特征是什么?(4分)3.请你找出一个能够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例子并赏析(3分);4.请你找出一种说明方法,并结合具体句子说明其作用(3分);5.请你结合我们生活实际,谈谈可以为我们的家园设计哪些绿墙(4分)。

  再如教学《学问与智慧》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思考: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又有哪些;2.请你找出本文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本文是讲人的智慧和学问,但是作者在第四节中写了“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是不是多余的呢?为什么?

  这些问题全面理解了,一篇文章的立意和写法也基本上能够掌握了,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阅读应试的能力。应该说这种教学方式对于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学习来说实用性更强一些,当然一些文学作品也不妨使用。

  近几年现代文阅读的题目的设计强化了文体意识,尤其是在考察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时候,很多地方的试卷明确出现要求归纳出说明方法和论证方法的题型,因此教师设计具体题目的时候也要体现文体意识:比如记叙文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形象的语言。议论文要有准确的论点、充足的论据、明晰的论证。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特征,采用恰当的说明顺序,灵活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下定义等说明方法、严密准确的`语言。应该说笔者的这几个题目能够围绕文章的文体特征,并考察学生的相关概念知识,还有效地考察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合并粗浅的教学内容,以作有益的阅读补充

  毋庸讳言,苏教版教材中的很多篇目在选材方面存在问题,一些篇目内容老化,文学味道欠缺,对于那些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文章,像《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江村小景》等篇目,教师教学时候不妨都可以让学生自己读读就可以了。

  九下第一单元是戏剧文学,本单元选编的四篇(《威尼斯商人》《江村小景》《陈毅市长》《一厘米》)作者的国别有中有外,时代有古有今,戏剧的种类各有不同,在情节安排、矛盾冲突、人物塑造、主题表现以及戏剧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点。教参要求教学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比较与辨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了解戏剧基本知识,在体会戏剧台词语言魅力、把握矛盾冲突、评析人物性格及主题等的基础上初步学会鉴赏戏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但是笔者认为,学习本单元可以让学生异中求同,从一定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比较,去探寻四篇戏剧的共性的戏剧基本知识,提供初步的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就够了。然后可以以《一厘米》为范例进行学习,从人物语言、情节安排、矛盾冲突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戏剧主题。

  而对于一些内容浅显的文章则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一双手》这篇文章语言浅显,内容很显性,值得咀嚼的地方不多。并且这篇文章在原来的老版教材中是放在七年级的,而在北师大的教材中,这篇文章放在了小学四年级。所以这篇文章过于浅显,放在九年级(苏教版)里学习是明显不合适的,所以教师大胆舍弃也是可以的。而在我们现实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教师拿这个篇目来上公开课,我想可能就是因为它易于把握,上起来顺溜。但由于其内涵不丰,上起课来总觉得缺少余韵。所以,我们可以将内涵不太丰富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略读,或选其一点来学习。

  四、放大主要教学环节,增强思维训练的广度和深度

  毕业年级教材中的很多文质俱佳的文章当然值得教师着力打磨,这些文章,教师要舍得用一定的时间,但是具体教学中要抓住主要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精心揣摩,感情诵读,培养语感。

  《囚绿记》一课的教学,笔者就经过精心的琢磨,围绕课文题目架构课堂教学,结合课文内容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逐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首先让学生看课题,囚绿之“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常春藤)让学生找出这是什么地方的常春藤?(北平的一家公寓的窗外)作者选择这个公寓,那肯定是因为这个公寓的条件很好了,是不是这样呢?那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住进这所公寓呢?从而引入是作者对于绿色的喜欢的诵读理解。在体会绿色给作者带来巨大安慰的过程中,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作者作为一个南方的浙江人到了北平应该是陌生而孤独的,是这样的吗?了解作者有了绿色他就不再孤单了,就是这一片绿色给与他安慰。

  然后请同学们再看课题,如此美好的绿却被“囚”禁住了,是什么促使作者“囚绿”呢?那引绿入室最初给作者带来“生的欢喜,超越了任何种的喜悦”,这种喜悦使作者开始给予这绿色以更亲昵的称呼——绿友。作者已经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请问你有好朋友吗?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能够互相关心、帮助,互相理解、信任。)那我们的这位“绿友”有没有和作者一样体会到这种“生的欢喜”呢?

  在学生明确上述问题之后,转入对于被囚绿色片段的赏析,赏析完毕,笔者再次进行“先抑后扬”的教学:看到这个囚绿的情节,看到那绿色虽受到我的特别的爱,但是变得娇弱了,还是一心向往窗外的阳光。我们不禁要问,“绿”的行为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呢?学生热烈地讨论说出:当遇到挫折时也要执著于自己的方向,向着阳光生长;作者喜欢它继而占有它是自私的,反而伤害了它。所以喜欢它不一定要占有。“它”可以指什么?可以指朋友,比如我看重朋友的某样东西,但我不可以自私的占有。可以指爱情,可以指亲情;父母对我们过分的爱其实就是伤害。

  教师继而引导学生进行主旨探究:那么这些是不是陆蠡想要表达的主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最后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体味出“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

  甚至在赏析最后一段最后一个句子时还可以继续“先抑后扬”:最后一个句子是个疑问句,作者对前半句能不能见面有疑问吗?经过讨论,学生明确对于重新见面的时间没有疑问,仅仅是对于这绿色和我会不会面生有疑问,这句话其实暗含了一种中国人必将战胜侵略者,一定会取得胜利的主题。

  总之,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笔者认为,按照文章不同情况简约化处理教材进行简单教学,不失为一条捷径。

  秦峰,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5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初中语文互动的内容呈现出表面化的特征

  课堂互动是要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课堂互动一方面成为一种形式上的答案验证或者说课本知识点的寻找,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传统课堂,更存在于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将互动问题设置为作者是(),原名(),字(),现代著名作家。这样的课本知识查找,初中生甚至不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便可以快速在文中找到答案。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了”使用了怎样修辞手法的类似问题是一些初中生已经早已掌握的知识点,上述两个问题的共性在于虽然以问题的形式存在,也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互动学习,但是因为未高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使得问题成为一种机械的问答,没有引发思维和思想的碰撞。另外,是互动问题的形式化回答,在公开课中一些教师为了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通常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以符合新课程背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全面发展,但这些问题通常是已经通过事先的讨论或者教师已经给予相对固定的答案抑或教师指定学生在准备,这样的互动问题是一种形式化的互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互动角色的被动化

  互动是平等的互动,人人都可以发言,每个人的观点只有不同没有对错。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互动教学的主宰者。新课程引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引导激发学生的讨论,使课堂成为活的课堂,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要顺应其趋势,让学生由课堂的无声被动状态向有声积极的状态转化,这是一种好的趋势,是初中语文课堂改革的动力。在实践中,某些教师却歪曲地理解学生的发声权,学生可以互动,但互动的时间和互动的内容由教师决定,互动内容的评价教师也可以决定,教师通过缩短互动时间、给予自己认为正确答案的学生展示权及对这些所谓正确答案的表扬,使自己的思想仍在班级互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仍然处于被动局面,语文知识的学习仍然停留在知识层面的记忆而没有关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策略

  (一)以互动问题为指引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同于以往的其他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搭配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为基础,设计互动问题,指引学生的学习。互动问题设计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有整体的了解,这里涉及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互动问题。其次,初中语文互动问题的设计与以往不同,可以是对生活中的某个现象的观察或设计,也可以是探索性的问题研究等,其内容和形式是没有局限性的。例如,在《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置以下几个互动问题:第一,课文为什么称“紫藤萝瀑布”?请找出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写下来;第二,文中描写作者感情变化共出现了()次,按顺序分别是()→()→();第三,给课文划分段落。()花→()花→()花,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的意思;第四,本文不是单纯写紫藤萝,而是通过描写紫藤萝发出感慨()。初中学生基本能够从表层看懂文本内容,但是关于课文内容的综合分析能力较差,通过导学问题的设计引发学生在文字表层含义下的思考,同时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以学生为主题展开课堂教学互动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强调在师生、生生的交流和互动中解决问题,因此互动教学反对传统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接受模式,要求改变传统的知识记忆学习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互动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济南的冬天》的学习目标是,第一,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第二,体会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抒发的情感。我们以第二个问题为例,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让学生用五个词语写下自己感受过的冬天,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济南的地理位置思考济南的冬天,并把学生心中济南冬天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然后组织学生展开朗读比赛(标准时谁读出了感情),读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体会作者通过对济南景色的描写表达的对济南的思念。济南是老舍的故乡,回忆起故乡老舍的心中总会泛起暖流,即使是故乡的冬天在老舍的心中也是温情的。其次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老舍塑造的“摇篮安睡图、雪后小山图、山村卧雪图、玲珑水晶兔”阅读,画出关键词,描述简单的画面。通过欣赏老舍先生塑造的故乡冬天画面的形象,进一步理解济南冬天的温情,以及作者渗透在景物中的感情。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6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开始出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之下,初中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才有可能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之下保持生机。而多媒体教学则为初中语文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 语文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不断地受到挑战。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方法,凭借其新颖的形式、文字音像相结合等优点,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率。这对于解决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信息量小、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以及学生交际能力难以培养等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且防止了教师在板书时因为字体的差异而造成学生识别文字困难等问题的产生。而且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对现实环境的模拟从而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出良好的条件与环境。在这种十分美妙的环境下,学生们会感到耳目一新,通过朗读、表演节目以及舞台剧的编排等形式可使学生得到比较真切的体验,并积极地进行思考。这些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交往能力的培养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初中语文中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进而对初中语文整体的教学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教师的`地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课堂上授课的主体是教师。虽然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能够渲染课堂的气氛,但是教师的教学被多媒体取代,减少了充满激情的朗读,降低了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知程度,削弱了学生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老师与学生间的思维交流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2.多媒体的滥用,导致了信息的流失

  文学语言具有情感性、含蓄性、隐喻性、模糊性、象征性与不确定性等特点。多媒体的滥用会导致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于侧重课后的劳动,播放多媒体则会占去比较多的课堂时间,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的苍白,无法完全表现出语言传导的内涵和真实性。

  3.教师缺乏开发的意识,自主创新的能力比较差

  初中语文老师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差,在制作相关课件的过程中,大部分直接从网上下载,没有加入教师自己的情感与理解,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致于忽视了语文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导致了教学的效果不理想,甚至会适得其反。 三、解决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所产生问题的措施

  初中是学生语言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和思维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决定了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因此,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上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减少不良的影响。

  1.依据初中语文的教学大纲,遵循相关的教学规律

  要尊重语文学科的相关特点,依据相关特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大纲上做到不缩水,并严格控制使用多媒体的时间。要将多媒体的应用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区别对待。教师的教学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和任务,不能够单纯地追求课堂操作上的简单而舍弃了我们教学上的重点,进而违背了教学规律。因此,只有遵循初中语文的教学规律,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明确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发挥学生的关键作用

  语文教学主要的对象是学生,而接受教授信息的更是学生,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学生的身上,并充分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得到一定的教育与进步。作为语文教学过程重要的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的内容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有益处,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尽量全面并有所针对。

  3.教师提高自身技能,不断强化开发的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将语文课件制作与学生特点结合起来,使用各种相关的软件,制作多维、立体的语文教学课件,增加语文课件的可视性与动感,并结合教学环节安排、教学理念等多种因素,从而制作出高质量的初中语文课件。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是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新途径。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充分地将学生的特点与多媒体结合起来,可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丰富了教学活动,并对学生形成了强大的推进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初中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瑰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xx,(02)。

  [2]汤文彬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缺失与矫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05)。

  [3]贺颖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xx,(04)。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7

  一、语文教学能力概念界定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为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教学目标顺利高效达成而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一般而言,包括知识素养、教育能力、教学技能、教学技巧、教学基本功等等。《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中学语文教师除了应该具备认真学习的能力、丰富的知识素养和人文关怀、善于倾听学生心声的基本素养外,同时还要具备对语文学科特点正确认识的能力、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进行新的教学评价的能力以及对语文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等。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问卷的形式对太原市五所中学的初中一线语文教师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调查结果如下:

  1.对新课程的认识能力

  调查发现,太原市初中语文教师有相当一部分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不能正确理解与把握,甚至在理解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有36人(66.67%)的教师虽然也知道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内容,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仍然认为老师教得好是关键,只要老师教得好,学生一般是可以学好的;有50人(92.59%)认为听话的学生一般学习也较好,可见大多数语文教师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学生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的,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性和独立性,还是将学生视为可加工的工具,无视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和遗传与环境对学生发展产生的影响。

  2.对语文学科特点的把握能力

  调查得知,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特点的把握状况比较好,有52人(96.29%)认为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人51(94.44%)认为自己能很好地把握所教科目,有49人(87.04%)认识到没有良好的语文功底其他学科的学习必然会受到影响。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有27人(50%)认为此次课程改革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一定影响,有些地方一时难以适应。

  3.实现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能力

  关于实现语文教学方式转变,调查结果比较复杂,虽然有46人(85.19%)认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思想教育很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成绩和升学的压力,只有15人(27.78%)在教学中有意贯穿了思想教育,而有44人(81.48%)认为知识讲授非常重要,但对于学生的人文性教育和全面发展考虑得不够充分。

  4.实现语文教学多元评价的能力

  教学评价的基础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包括全部学生和学生的全部两个方面。而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全部学生和学生全部情况都有一定了解的初中语文教师分别只有12人(16.67%)和9人(22.22%)。很多教师承认,由于班级学生数量的庞大和日常教学工作的繁忙,难以做到全面了解全体学生,很难真正做到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其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基于考试成绩,从而对学生的评价还很难实现多元化评价。

  5.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能力

  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6人(11.11%)表示能很快发现教材中存在的不足并自觉进行修改和完善,有42人(77.78%)表示虽然发现了教材中的不足,但不知道该如何修改和完善。另外,只有28人(51.85%)在教学中加入了一些教材中没有但自己认为很重要的知识点,但只有5人(9.26%)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了删节,而11人(20.37%)承认自己基本上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这说明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方面的能力还存在一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

  6.研究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践问题进行必要的研究。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发表过一篇论文的语文教师有36人(80%),发表过两篇的只有21人(48.15%),发表过三篇以上的仅有6人(11.11%)。可以看出,初中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较过去来看,已经有了一定的增强,但是,从发表论文的质量来看,还存在较大问题,所发表论文绝大部分为市级刊物,省级刊物的论文只有11篇,国家级期刊仅有两篇,说明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整体还有提高的较大空间。

  三、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策略

  1.提高专业发展意识,构建职业发展规划,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

  职业生涯规划在欧美国家己经发展了一个多世纪了,它的发展经历了职业(就业)咨询服务、面向中小学生进行生涯教育与指导、大学院校开设专门的生涯指导课程培训专业咨询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兴起、从职业规划转向人的终身生涯规划五个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对自己教师的职业进行全面规划才能充分认识自己,确立专业发展的方向,才能从实际出发,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合理的设计,使自己在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的同时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一般性文化知识。同时又应具备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并进而按照规划目标进行努力,并最终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

  2.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培训,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有更深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使教师树立自我发展的责任意识,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等特征来规划自己的发展。所以,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教师进行授课技能、技巧的培训,比如组织单元教学的能力、指导学生作文的能力等等,同时要注意增强培训中教师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体验,要注重挖掘新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潜能力,尽力转变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需要。

  3.以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引领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想真正实现对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一定要从源头抓起,因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掌握等方面都离不开大学的教育,因此想要全面提升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能力使之适应此次课程改革,就应从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开始,以基础教育为准,进行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以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等师范教育应注重对学生讲授技能、技巧的培训,而不是一味讲求师范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要强调学生的研究能力,而不是单纯提高学生的分数,只有这样,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才真正有望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8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互相沟通,绿水长流。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的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致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有目的地加以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论”,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的方法有比较式、增删式、换词式等。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的“冒出来”用词十分准确,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运用了换词式,体会“冒出来”一词的巧妙之处。我是这样设计的:“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可以换其它词吗?为什么作者不作“生出来”而用“冒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就明白到“冒出来”一词写出了由于池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荷花必须用力地向上生长,才能长出来。因此,这个词用得十分准确。又如教学《林海》一文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句话把兴安岭当作什么来写?你认为这样的写法好吗?好在哪里?我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分析,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这句话的.绝美意境: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不但勾画出兴安岭绝美的风光,绚丽的色彩,还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兴安令的喜爱之情。待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这一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一种事物吗?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所以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水平较高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不但能说,还应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自己的某种情感;水平中等的同学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能说几句连贯的话;水平较差的同学能用拟人的手法造一个句子。由于给孩子们提供了有效模仿与借鉴的对象,所以这次练习效果很好!“你瞧,那条银鲤浑身缟素,唯嘴唇上一点腥红,像是爱美的姑娘抹上了鲜红的口红。”“鸟儿小巧玲珑的脑袋上像包着橄榄色的头巾,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犹如一潭深水,嘴巴微微努起,做出一副娇羞状。”“整个城市一下子沉默了。……”“……一些碎纸与塑料袋也在狂风中肆无忌惮地狂舞。风更肆虐了,夹着雨点猛扑过来,似乎不把我手中伞撕破,绝不罢休……”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2、从省略号处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想象。如《小珊迪》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并轧坏了身子,他悲伤地说:“说不定他会死的……”这句话就是情感的触发点。课文虽然省略了故事情节描写,但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他的伤势有多重,他是怎样拖着身子回来的,他又是怎样熬过痛苦的夜晚。教学中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心声,既加大了阅读深度,又深化了主题。

  3 、从典型的段落入手

  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这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描述的段落对于学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自然段的感受:“思路清楚,条理明确。”“让人一目了然。” ……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想请你也来试试, 观察一下花坛中的菊花,看看菊花的花瓣、花蕊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再以“花坛中的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按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说一说。之后随机指导他们把刚才所说的内容写下来,效果很好。我想这次片断练习的成功,就在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去过的一些风景区或某一个景点,先用概括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景点的最大特点,再试着给大家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一下。课堂顿时热闹起来:“观音山最大的特点是山水交融,风光秀丽。……”“东城文化广场最大的特点是广阔美丽,而且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们的校园最大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充满活力……”在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表述中,这种总分式的段落表达形式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作文难关不攻自破。

  4 、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跳水》一课结尾含义深刻,可让学生根据跳水的情景,想象孩子被救后,孩子、水手和船长等之间会进行怎样的对话,再以《孩子被救后》为题进行续写。例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情深谊厚。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

  5、从读后的感慨入手

  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小音乐家扬科》课终老师总结谈话:小扬科虽然有着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而且爱好音乐,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他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悲惨地死去了。你们和小扬科同龄,你能从他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今天自己的幸福吗?请以“我的童年真幸福”为题写篇短文,在班队主题会上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次练笔成功率也很高。因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首先抓住了感点,接着又有了以生活实际为基础的具体内容,趁热打铁,一气呼成。观其作文,虽程度认识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确实为孩子们有感而发。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供孩子们练笔写读后感的好文章。

  二、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上文选课时,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作笔记;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报杂志,并作好摘录或写体会、读后感;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并坚持写日记、周记。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能力也提高了。

  通过两年的尝试、摸索,以读悟写,读写结合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激发了学习兴趣。五年级末,我对任教的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学校课程表中开设的科目中,把课外阅读列为第一兴趣的占56%,把上语文课列为第一兴趣的占35%,两项相加91%,读写结合已经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兴趣发源地。

  2、提高了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主要包括速度、理解和记忆三项指标。五年级末的一节自习课上,我对阅读能力进行了测试:出示范文《森林音乐会》(2500字左右),要求:默读1分钟后,写出童话故事的大意,越接近原文越好,在不改变原意、原文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佳词妙句更棒。结果,46名学生,有6名学生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一气呵成写了600字左右,有18写出了故事大意,字数在400~550,有一点自己的好词好句,18人写出了故事大意,字数350—400,4人在阅读能力方面还欠缺,没有完成要求,没有故事结尾。

  3、提高了写作能力。我班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了作文。他们一致认为:“这是课堂上找准读写结合点,以读悟写,读写结合后的好处,是多次进行小练笔的成果。同时也得益于课外阅读。”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能。课外阅读又使学生养成了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是命题作文的“奠基工程”。两者相结合,使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作文水平大大提高了

  4、陶冶了思想情操。语文学科有强烈的思想教育因素,课外阅读更是如此。课堂教学对课文进行具体“解剖”的进修,使学生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课外阅读的范围很广,学生一旦选中自己爱读的书,就如饥似渴、爱不释手,易于接受感染和教育,阅读可以把学生引向世界,引向未来,引向知识海洋,引向真理的高峰,他们随时可以与伟人见面,与英雄交谈,既能认识客观规律,又能改造主观世界。

  5、开发了智力资源。知识贫乏是智力发展的最大障碍。阅读使学生知识量成倍增长,必然带来智力的发展。这既能使优生超常发展,又促使后进生及早转化。通过以读悟写,读写结合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我坚信读写结合尝试下去一定会促使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9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反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完成这一过程?笔者认为:注意观察学生听课时的言表等心理反映,同时根据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和因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所形成的个性差异,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而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能使教学活动变得和谐愉快,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初中学生时期从心理特征方面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一阶段和初二、初三阶段。

  初中一年级学生刚刚踏入中学,从心理成熟角度看,还带着小学时的稚气。而且,由于已习惯了小学时靠死记硬背便能学好语文的学习“方法”,所以无论是对中学的授课方式,还是学习方法,都感到不适应。由此,造成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淡薄了,往往教师抓得紧,他也紧;教师抓得松,他也松,他们这时有三大特点:一、课堂上好动,缺乏自制力,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较差。理解与记忆离不开具体、实在的感性材料。二、他们喜欢向老师敞开自己的胸怀,不加思索,想什么就说什么,显得亲切、大胆、热情可爱。好胜心强,都愿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希望教师给他们充分肯定和较高的评价。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争先恐后,无所故忌。三、这个阶段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形象特别高大。

  他们的眼睛象一架摄像机。随时摄下老师的喜怒哀乐,甚至每个眼神,他们又善于模仿,因此教师的身教显得特别重要。身教是无声的命令,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针对学生的三个特点,要求教师要把知识性同趣味性、形象性、生动性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兴奋状态下于有意识和无意识之中记忆。教师应使学生感到接受知识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受罪。这样就要求教师把所讲的内容进行组织加工成艺术品。教师还要使师生双边活动频繁,尽量在教学设计中多运用些设问句、反问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运用眼神的威力,用眼睛与学生交流,启发他们多动脑、动口、动手。课堂上教师的语态直接影响着教学课堂气氛,只有面带微笑的启发性提问,同学才能踊跃发言。教师要爱护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尽量照顾全面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回答的不够准确或有错误时,要从不同角度,尽量给予肯定、鼓励和安慰。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身教,和蔼可亲,使课堂教学在严肃、活泼、轻松、愉快的的气氛中结束。

  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适应了中学的学习生活,学校开设的科目也多了,不能把更多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语文学习上。这就要求教师“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重点精讲,要言不烦,讲到学生的心坎上,肯出时间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他们进入初二后,由于心理渐趋成熟,发言不象以前那样积极了,要经过“熟虑”以后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此时,他们的观察与鉴赏能力增强了,他们喜欢老师领路,在复杂中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讨厌老师把一篇文章嚼得稀烂再喂给他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上点到即止,给学生留下回味余地,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让他们做主人,掌握主动权,做演员、当主角。教师当配角、做导演工作,把学生不断从消极状态中引导到一个积极状态中,并最终使他们在不自觉中变为一个积极的知识探索者。此时教师切忌指手划脚,充满说教气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不愿意老师再把他们当小孩看待,管这管那,希望得到尊重与信任,要求自由,主张“自我设计”,自作主张,显示自己是一个强者,已经是个大人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放手发动群众,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支持、鼓励,细心培植及时引导,少责难,少泼冷水。

  总之,教师应该象善知时节的春雨一样,点点滴滴浇在学生的心头,真诚地爱学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去进行有效的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0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教材是当前初中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性依据,资源以及语言运用的创新模式受到教材本身约束与限制,内容涵盖层面与现代物质文化以及精神层面格格不入,使得学生理解能力与对新型事物的接受能力下降,学生掌握的阅读知识呆板匮乏。单一的教学模式、刻板的教学内容以及与现代教学体系不一致的教学模式,都将严重影响语文阅读教学在初中阶段对于学生各项基本能力培养的作用。教学模式单一,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失去教学热情。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1.认识到阅读教学的独立性

  语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是学生通过对教学素材的阅读,感受素材当中涉及到的各项教育因素与新鲜的事物,并接受其中的内容,以便于丰富思想,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作为教学主体“教”的行为人,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意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独立性。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理解与乐于接受其中的知识,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并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强情感因素的培养,提升学生收集信息与整理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学会享受。例如:在讲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教师可充分利用题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假设问题,让学生说明都有哪些事物答案不止一个,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辩证分析,能阅读教学更加开放。

  2.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多元化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多元化,能够在教学体制方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整理,可采用对比阅读教学与多形式阅读教学两种模式。其中对比式阅读教学,是保证语文阅读资料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做到实现阅读材料的“新”“旧”有效结合,重视阅读知识的连贯性。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目的`在于多角度、多效率以及多样化的课堂分析。例如:在讲解郑振铎的《海燕》时,选取高尔基的《海燕》进行对比阅读。运用对比方法,总结两篇阅读文章当中的不同内涵与寓意,加深理解。而对于多形式阅读,教师可充分利用续写、读后感以及评说课文的方式,加强学生与语文阅读教学之间的紧密性,与教学形成良性互动模式,提高教学实效。

  3.重视课外阅读

  受到教师自身思想以及教学素材选择难度方面的影响,课外阅读的开展迟迟不能得以实现。而现代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校要逐渐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该方面内容,可采取举办阅读知识竞赛、情景短剧再现、辩论赛等多种模式,丰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形势。例如:课文《变色龙》虽然是一片具备讽刺意味的小说,但其内容具备戏剧性因素,塑造的形象直观鲜明,可充分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阅读素材中的深刻内涵。综上所述,想要有效提升初中学生阅读能力,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语言运用综合能力,满足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全面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1

  一、情感教育的影响

  1.目前初中语文教育现状。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灌输式和被动式的教学,在课堂上,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不给学生留自主思考的机会,因此,学生容易厌倦上课,思维落后。在课堂上,教师很少有耐心去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只是在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进行一味的责难。

  2.初中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联系。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求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开放性思维。因此,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摈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应用先进的情感教学,增加教学活力,为语文课堂增添色彩,加强师生交流,不断增进师生情感,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文学世界里感受真善美。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的路径

  1.依托教材,渗透情感。每一本教材都是人类智慧的一个宝库,一部好的教材,自然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用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中外精粹文学,这些文学也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是情感的结晶。比如初中课本里有一篇文章《背影》,这篇文章的精粹之处在于生动地描写了父亲的形象,细腻、赤裸裸地表达了父爱,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真切的情感,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看到的不单单是枯燥的文字符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读完这篇课文后进行感想交流,要求学生想想自己身边的亲人,有的学生在进行回忆时,会因为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而感动落泪。这就是文章对学生情感影响的作用,直达学生心灵,不断地改造学生。

  2.课堂导入,以情激情。课堂导入是整堂课的重要引子。因此,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时要注重以可以引起感情共鸣的故事来牵引学生。如本堂课的内容以友情和亲情为主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感人的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场白:“两父子在沙漠里迷路了,又饿又累,正在此时,有个声音告诉他们:前面的树上有两颗不一样大小的梨,吃了大的那个就可以活下去,小的只能支撑一小会,最终还是会死去,当他们找到梨子后,却都不愿意吃那颗大的,结果两人都晕倒了。到了第二天儿子醒来时,发现爸爸不见了,而树上只有一颗很小的梨子,儿子很生气也很难过,就这样被爸爸抛弃了,于是把剩下的梨吃了后继续赶路,最后在路上发现了倒在地上已经死去的爸爸,手里拿着一只更小的梨。”亲情是多么的伟大啊,可以超越生死。在给学生讲完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以下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学习文章中的高尚品德。这样的趣味导入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文章,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3.多种形式,灵活施教。教师要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投入情感,而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则只能让学生讨厌语文课。首先要进行趣味教学。枯燥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烦躁的学习心理,由于学生的年龄和接受事物的能力不一样,因此,教材的设计也要有所差异。比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时只是一味地采用一问一答的模式,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因此,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的景色,然后再采用课本上景色的描绘方式来介绍学校的风景,学生自然会感受到春意盎然、夏蝉长吟、秋虫鸣啾等美妙的自然风景。这样一来,学生就不难体会作者的情感了。

  4.创设意境,加强情感。语文教学模式不能太过单一,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在课堂上要适时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尽量活跃气氛。教师可以采用音乐、表演、朗诵等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不断地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渗透,利用各种资源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教学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首先可以给学生播放国难影视作品,让学生体会那种祖国被侵略、人民被迫害的情境,或者在进行诗歌讲解时配上音乐,在进行诗歌朗读的时候语调轻缓激昂,让学生全面感受到作者艾青的爱国主义情怀,那种迫切希望民族得到解放的心情。

  三、结论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门谋生的技术,更是一门改造人的艺术。情感教育开启了现代化教学的大门。只要教师钻研教学,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将情感很好地渗透于教学中,教学质量一定会大幅度提高,学生会更加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2

  【摘要】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主要是通过文言文的形式记载流传下来,因此,学好文言文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初中阶段的语文文言文教学是文言文学习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难点;对策

  由于文言文与生活缺乏联系,并且与现代汉语的差距较大,进而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缺失。教师也普遍认为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无计可施。师生对文言文片面的认识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难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便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文言文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具体表现如下几方面:第一,文言文与生活联系较少,使学生缺乏文言文学习意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偏离文言文教学的宗旨。文言文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使其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目前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按照应试教育的思路,选取重点进行背诵,将拿分作为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文言文教学出现困难。第二,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将文言文逐句进行讲解、分析,出现教师在讲台上翻译文言文的情况,而学生在讲台下奋笔疾书将教师翻译内容一字不落的'记在本子上中,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如同填鸭,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一味地盲目记笔记,很多内容都没有掌握,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造成学习困难、教学困难的局面。

  2.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策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分析教学难点,并根据教学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解决,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2.1加强学生阅读与积累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阅读与积累。大量的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印象。根据阅读内容相关情境可以将文言文的大概意思揣摩出来,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此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主观意识。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的文言文知识,学生对文言文中相同文字在不同语言情境下的含义能有更深的了解。例如,文言文中“妻子”一词,教师要求学生对此加以解释,学生会说“男性的配偶”。其实不然,古代人口中的“妻子”是指“妻子儿女”。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阅读中的难点进行辅导讲解,使学生加深了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因此,通多大量的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还有效的提高了文言文教学效率。

  2.2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难点讲解透彻之后,学生没有及时的巩固背诵,导致所学知识很快被遗忘。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使其对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以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掌握。例如,教师应在本堂课开始之初,抽出时间对学生文言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以督促学生科学的学习文言文,使文言文的教学难度降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

  2.3培养学生自主翻译习惯

  由于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大都是教师翻译文言文,学生机械的记笔记,这使文言文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教师在学生的翻译中给予适当的辅助。例如,在《木兰辞》的教学中,教师领读之后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章两遍,并对文章加以翻译,在学生翻译过程中允许其寻求教师的帮助,学生经过努力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文章加以翻译,再配有教师的辅助,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入的了解,并对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在自主翻译的同时对文言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不仅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还对中国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有利于文言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2.4培养学生知识梳理能力

  由于文言文语言表达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字的发音不尽相同,同一个词所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例如“生于某年”“于今十年”,两个句子中都有“于”,而前者意为“在”后者意为“到”。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将有规律的文言文知识不断的梳理、归纳、总结,为今后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进而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确保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且教学中具有很多的难点,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较低,无法高效率的开展文言文学习,影响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且积极的分析原因,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降低文言文教学难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包安芳,苏立军.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元学习技能的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02)

  【2】贾建堂.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实施策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S1)

  【3】朱广龙.如何走出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之困——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四重四轻”【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xx(10)

  【4】陆吕翔.文言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xx(08).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3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应该改变。语文的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体现,不能让教师的思维分析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读完一篇文章后,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偏离主题,但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营造出师生合作、认真探讨、相互信任的课堂氛围。阅读会伴随着学生一生,阅读可以美化人的心灵,感化人的思想,提高人的修养,所以,阅读的教学越来越重要。而且,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不仅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还要让学生感兴趣。下面,笔者就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提出几个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有的教师总是给学生讲文章的背景,介绍作者的生活背景,并根据这些再给学生逐段分析。而且,这些讲解就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使得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到标准答案就没有什么时间了。而且,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只是跟随教师的解读走,没有自己的见解。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己阅读,使用宽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处于主动的状态,调动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己读出感觉,读出文章的味道,读出其中的乐趣。因此,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早读的时候,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这样可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可也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安排每个小组推荐一篇自己感觉很好的文章,并阐述推荐的原因或理由,而且每个小组每次推荐的人也不能相同。推荐的好文章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并且,学生自己还有了充足的阅读时间,还能积极去思考和把握文章主旨。只要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赏析文章,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提问

  但凡教师能够传授的知识,大部分都是死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亲自去感受,去发现,去探索得到的知识,才能是活是我,有用的知识。而自我探知的能力往往源于学生大胆的提问。学生在自己阅读的时候一旦有了自己的`感受后,肯定会形成很多的疑问。而问题又是思维的向导,只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才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做有效的指导,指导学生有效的提问,把那些无关紧要,不着边际的问题引导围绕文章主题上来。例如,教师让学生读《致女儿的信》的时候,就可以指导学生提关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疑难句子、现代人的爱情观、早恋等有价值的问题。学完这篇文章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读读《伤逝》,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就会想办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而且,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导致对课文或文章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珍视这不同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尽情发挥,大胆想象。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尊重学生的想法,赞扬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赞扬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的探究进取精神,创造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的和谐课堂气氛。但是,教师不可以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和需求的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来制定不同的阅读方案,做到每个学生在阅读中都可以领会到东西。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基础。对于一些语文基础查,底子薄弱的学生,要求这部分学生对文章理解性阅读就可以了;对于体会深,捕捉信息能力强的学生,要求这些学生对文章进行研究性的阅读;对于那些赏析能力强的学生,要求是做到欣赏性的阅读。但是,教师一定要平等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肯定与赞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读每一篇文章的时候都有所收获,去掉了那些以考试为目的的阅读模式,讲究多样化教学和阅读的时效性。

  有时候,教师会以考试为目标,强调对文章的精度以及精讲,造成了学生阅读的视野变得窄了,造成学生好久都读不完一本书,致使学生对阅读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更充分的阅读时间,把学生引向广阔的阅读空间,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和不同种类的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哪些书需要精度,哪些书需要泛读,尽量让学生做到有效阅读,并培养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吸收精神的养料,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从而提高学生的修养,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桃英。现代教学技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及影响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xx.

  [2]陈延鑫。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聊城大学,20xx.

  [3]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xx(11)。

  [4]申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曲阜师范大学,20xx.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4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基础技能、完善认知体系的关键时期,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善于尊重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趣味性的教学手段,组织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深入挖掘自身的无限潜能,从而勇敢的走出思维局限,彰显出人生的最高价值。深入分析语文作文教学的弊端问题,积极改进不断进步,只有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写作的实际乐趣,语文课程改革的最终成果才会倍加优异。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策略;分析;研究

  引言:新课程改革在初中教育领域不断深化,对语文课堂的作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思路,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效改善语文作文教学局限性较大的现状,为学生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其阶段性成长任务的优质完成,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前行进程,这是语文教师们值得深入思考的核心问题。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影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十分突出。单一固化的教学模式、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枯燥乏味的写作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写作积极性随之下降,这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

  (一)教学方法陈旧

  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思路始终局限于课堂的灌输式指导,一味地要求学生通过写作方法的死记硬背提升写作水平,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写作状态,写作热情严重下降,甚至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学生苦思冥想后也难以写出优秀作文,这种形式的课堂指导是无效的,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根本需求。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低、教学效果自然不尽人意[1]。

  (二)缺乏创新意识

  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方式,使得老师和学生的思维模式已经僵硬,缺乏创新意识,不能满足新课标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比如,老师让学生写题目为“一段美好的回忆”的作文,写作难度很低,但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却和以前写过的作文很相似,之所以会这样,就是语文学生缺乏创新的意识,写过太过古板,没有亮点[1]。根本原因也是老师在教学中缺乏创新的意识,教学方法传统,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能树立创新意识,限制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

  (三)学生态度不积极

  初中生处于叛逆期,对于写作大多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写作态度不够端正,写作水平无法提升。教师的严肃教学,无形中增添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写作教学的条条框框过多,不仅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启发,同时还给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的突破方法

  (一)把握目标

  要想使语文课堂中的作文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语文教师就必须要对大局总揽,从整个学期或者更长的时间内,整体规划好作文教学的内容和序列。例如,教师可以从整个初中阶段规划作文练习秩序,从七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由写作习惯,避免给学生过多的包袱和限制;八年级时,要着重对学生的具体写作方法进行规范教育;九年级时,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主动性,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在这种有梯度和层次的作文教学计划下,每一学期都能让学生在写作方面有一个进步,这样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和写作乐趣。

  (二)增加难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由浅入深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写作教学效果[2]。例如,教师在语文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片段写作能力进行培训,然后对学生的写作技巧进行培训,最后实现对学生作文写作表现方法的培训。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段落写作中,应用一定的写作技巧,结合一定的表现方法,提高自己作文的写作质量。

  (三)教学创新

  语文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前提,让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思考与写作。语文教师可以把现代科学技术与教学手段相融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辅助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展示优秀作品,并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解《我与的一天》作文题目时,有的学生填了“英雄、妈妈、老师”等具体的名词;还有的填了“你、他、他们”等不确定代词;有的填了“美丽、乐观”等形容词,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出发,利用多媒体分类展示作品,让学生对不同的立意做出评判。这样就摆脱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成了评判主体,从自己的角度分析文章立意和内容。

  (四)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常见的方法,教师利用情境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获得真实的体验。为了充分发挥该方法的作用,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作文题目。例如,《我的同桌是…》学生在看到这一作文题目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与自己朝夕相伴的同桌,这样他们会自然而言的把环境定位在校园中,校园生活情境与该题目相融合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引导体验

  语文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体验生活,使得学生能够从对生活的深入体验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发掘现实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并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在布置写作任务时,不仅要从教材上出发,还要有能使得学生有贴近生活、深入生活的机会,比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亲情类写作题目,发掘生活中被我们忽视的那些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在学习《苏州园林》一文时,可以令学生写关于自己所看到过的最美的景色。这一类题目从实际生活出发,关注生活的点滴。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深入体验生活,获得生活感悟,丰富自身情感,在进行文章写作时可以言之有物,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得作文可以有真情实感,自然而然地引发读者的共鸣。语文教师还可布置一些对寒暑假生活有趣经历的感悟和对初中生活的感悟等题目,使得学生能够更多地积累写作素材,更加敏锐地观察生活。

  总结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工作,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困境。因此,在实际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运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实现作文教学效果。只有解决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水平,才能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伟欣。探析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7)。

  [2]陈勇。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xx(4)。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5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逐渐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要给予帮助,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体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学目标及任务,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本文浅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并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探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设计,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拓展初中语文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表达能力;教学目标;新课程

  一、引言

  语文不仅是课程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母语。所以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拓展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口语运用,也能够掌握基础的语文学习方法。通过语文表达能力的提升,学生对世界进行充分探究与认知,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语文书面表达。所以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具体的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二、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应当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思想,能够引领学生的思维拓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语文成绩,只是重视语文知识讲解,却并未看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够对语文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成为了学习的机器。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也使得学生提不起语文学习兴趣。即使部分教师能够根据新课程要求改革进行创新型教学,但是却忽略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或者是培养方式有误,使学生难以掌握语文学习技能。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盲目的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没有延伸课堂范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得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所阻碍。

  三、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学生的兴趣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以及章节内容,引领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朗读语文文章,并感受优美词句的意境,在朗读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的表达意识,使学生能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例如:在学习《论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并体味其中的大意,开展小组讨论式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各抒己见。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也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揣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表达意思,并将该则论语的重要思想应用到学习中去。

  (二)创新教学方式

  语文学习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背诵式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增强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在新时期下,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多媒体等设备开展辅助教学,使学生通过视频进行教材分析,进而丰富语文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增加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必须详细地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划分出本节课堂上的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到《泰山日出》这篇文章时可以运用互联网播放视频,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泰山日出的雄伟壮阔,并增强对该文章所描述景致的体验。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意图,以及思想表达感情,能够真切地融入文中所描写的景致中。教师也可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利用小礼品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激发表达兴趣,通过朗读能够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三)扩展教学课堂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将有限的课堂时间转换为无限的课外自主学习。学校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应当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发展规律开展走出校园的户外教学,结合自然进行语文教学,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去进行户外踏青,学生通过自身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悟,深入了解该文章中的语言魅力,并通过自己的感官体验来描述出自己对大自然的见解之处。通过学生亲近自然,身临其境,能够结合自己的欣赏体验来进行创作表达能够体现新时期下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目标。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教师不应当过于看重学生的语文成绩,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态度,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评价尺度的单一以及思想的落后,将会严重制约初中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并虚心请教,进而养成学习自信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真真切切。教师应当拓展教学课堂,促使学生能够深入生活,感知自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进行语言表达,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水平,加深语文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钟际宜.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肖震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N].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215-216.

  [3]曹忠友.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5(9):224.

  作者:苟军萍 单位:通渭县平襄镇安川学校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11-0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5-3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合集)05-30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热门】05-30

(集合)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7-05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论文11-07

[精品]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精】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5-29

初中语文教学解析论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