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

时间:2024-07-06 09:45:56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

  【摘要】小学数学概念呈现形式多样化,直观性较强,教学阶段性也较强。教师要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呈现形式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学生们快速理解与掌握;从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入手,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系统,引导学生去探索与明确这些数学概念之间所存在的联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概念系统

  数学概念是学生接触与学习每一个新知识点必先学习的东西,它对于学生的整个数学科目的学习来说是基石一般的存在,因此学生从小学数学概念起必须打好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在清晰的了解各种概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学习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学习的路越走越平整、越走越宽敞。

  一、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论概述

  1、从数学概念的涵义与构成方面来看。首先是涵义方面,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学概念指的是在客观现实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二者的本质属性在人们脑中所形成的反应,其表现为数学用语中的一些专用名词、符号或术语等,比方说是“周长”、“体积”。其次是概念的构成方面,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可以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内涵,另一个是外延。概念的内涵其实指的就是这个概念所反映出来的所有对象的一个共同本质属性总和。比方说是三角形的概念,它的'内涵所指的就是其本质属性中“三条线段”与“围成”的总和。而概念的外延指的就相对会比较广泛,它指的是此概念所囊括的一切对象总和。以四边形的概念为例,它就包括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所有很多对象。

  2、小数学概念的特点。小学时期数学概念的特点其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归纳:第一个就是其呈现形式上的特点。由于小学数学是一个引导学生入门的时期,因此它的概念在呈现方式上也会显得更为多样化,像是最初采用图画的方式,再到后来的描述方式,最后还有定义式等等。第二个特点就是直观性较强。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抽象性与概括性,但我们在进行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时,就会发现小学数学概念通常都会定义得比较直观,比较形象具体,基本都是以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为起点来进行设计的。第三个特点是教学阶段性较强。小学时期的教学会受到很多客观原因的局限,从而导致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也会存在极强的阶段性。比方说在低年级时,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与认识能力还尚未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对于很多抽象性的知识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就只能通过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开展概念教学可以从多种形式与内容入手,既要梳理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要形成统一的系统概念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采用不同呈现形式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形式众多,可以从图画式教学入手,教师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发掘图画中所蕴含的真正涵义,从而达到揭示概念本质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对概念有个更清晰的认识。以梯形概念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要就所展示出来的图画适时的引导学生去探索并揭示出梯形的本质特征,并且最终实现将表象图画转换成抽象数学语言的目的。其次是描述式,其实采用这种呈现形式的概念一般都是“字”与“形”相结合的,比方说是小数的概念、直线的概念,在概念描述中直接就把其本身的图形或默示所标示出来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需要把“形”所表达的意思与孩子们传达清楚再结合“字”就能使他们快速掌握这个知识点。还有就是定义式,这种方法一般适于一些高年级的学生,相对而言它的概括性以及抽象性都会强很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适时的采用一些直观的教学工具或举例讲解等办法,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学生们快速理解与掌握。

  2、从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入手,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系统。首先是同一概念在教学时的联系与区别。因为小学数学在很多时候,虽然是同一个概念,但是在不同的时期所要求的教学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对于概念的讲解程度也会有所区别。以分数的教学为例,在三年级时我们的教学要求只是停留在让孩子们认识分数的程度,而在五年级时,我们就必须向他们解释分数的真实意义与性质。再比方说是方程这一概念,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们只要求学生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与渗透,而到高年级后就会要求他们对方程给与一个明确的定义。其次是不同概念之间也存在着联系。虽然有些概念它们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某些程度上也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为数学的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时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探索与明确这些数学概念之间所存在的联系,为他们更好的构建概念系统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时必须以学生实际情况为根据,采用最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因为只有从小打好基础,才能实现数学概念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卢增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现代交际.20xx(07)

  [2]许中丽.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xx(03)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2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小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时问、数量、形状等都与数学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小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全面发展,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经验;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将小学数学生活化,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就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冀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主要探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感知数学的趣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问,数学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授小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还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进而感受数学的价值。比如学习冀教版小学数学《方向与路线》时,我首先让小学生说说以前学过哪些方向以及自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然后我进行新课导入,给小学生出示天安门周边图,让小学生观察天安门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各有哪些建筑物?同时,为了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我引导小学生来到操场上,说说自己的家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并且学会利用“方向板”描述一下自己家的周围都是哪些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利用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能力日渐增强。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真正实现从现实生活走进数学世界,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小学生通过观察客观世界将数学概念、数学规律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我在课堂教学中,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积极挖掘小学生的数学潜力,给小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冀教版小学数学《统计》时,这节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将收集、整理的有关数据填入统计表,并用统计图表示,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提出和解决有关问题,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篮球比赛中统计分数用到的'就是统计知识,因此我利用小学生对此已有的感性经验,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小朋友投篮比赛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使小学生对统计的目的更加明确,为深入的学习统计知识指明了方向,并逐渐掌握用写“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

  三、设计生活化的课堂练习,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课堂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考查小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的主要渠道,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提高对课堂练习的重视程度,设计具有生活化的练习内容,增强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数学的信心,最终实现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的目标。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低,所以数学教师设计的练习更需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小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比如学习冀教版小学数学《升和毫升》时,我首先给小学生提出了几个生活经验题:一瓶矿泉水的容量有多少,500毫升还是500升?一杯开水的容量有多少,200毫升还是200升?通过这样的练习提高了小学生的求知欲,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然后我会为小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应用题:班级里有8人参与献血活动,每人献血200毫升,一共献血多少毫升?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小学生对升和毫升的了解,也考查了小学生的乘法运算能力。

  四、注重小学数学课后延伸,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综合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引导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教学的内化。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只要数学教师能够根据学情进行拓展训练,一定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习了冀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让小学生回家后测量自己家的厨房、卧室,从而算出需要多少块瓷砖或者地砖。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计算学校的花坛和足球场的面积和周长;又比如学习了《比和比例》后,我把小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出国旗旗杆的高度。通过设计这些课后实践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小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小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小学生在学习时收获到快乐。

  五、鼓励小学生深入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审视问题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缩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鼓励小学生深入日常生活,把静态的数学问题变为动态的感受,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问题,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授课,比如学习了冀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我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假设端午节到了,妈妈拿出三个相同的粽子分给三个宝宝吃。妈妈先拿出一个,给了甲宝宝一半。乙宝宝连忙说:“一块不够,我要2块。”妈妈将第二个粽子平均分成4块,分给乙宝宝2块。丙宝宝此时也叫着说“我要3块。”妈妈将第三个粽子平均分成6块,分给丙宝宝3块。三个宝宝都高兴的吃了起来,接下来我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宝宝分得多?小学生们进行了讨论和探究,都积极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数学教师进行总结,引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去解决此类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3

  一、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在实施对话教学中,生生对话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没有教师参与的对话活动中,学生不再畏惧教师的权威而拘谨,在宽松的氛围中有了自由、大胆表达的机会。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放松心情,驰骋思维,对问题的想象无拘无束,酝酿着独特的想法并准备对话。在小组交流与分享过程中,会有平淡的对话,也会有激烈的辩论,同学们虽然都会急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观点,但也会认真倾听伙伴的想法,在不同的思维碰撞中,通过吸纳别人的意见,或坚持自己的观点,或修正自己的看法,达到不断更新自我认识的效果。学生在充满智慧的对话过程中,不仅收获对知识的理解,更是享受一种平等交流的快乐,感受到同学间的心灵沟通和彼此信任。在生生对话的课堂里,学生不再自我封闭,而是善于思考、表达和敢于质疑,在宽松的对话中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如教授“平行与垂直”中“平行”概念的时候,学生画出几组两条不同位置关系的直线,教师引导学生分类,在分类过程中,观察图形“=”,有的学生认为这两条直线不会相交,有的学生认为会相交。此时,教师把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两队,让双方都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展开对话。

  2.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与文本成为平等的主体,文本总带有编者的意图和思想,教师在认真钻研文本的同时,也带有自己的特殊体验和情感,使自己的教学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由于网络快餐文化的便捷,下载、模仿、拼凑教案等现象已成为很多教师正常化的工作。教学实践中,没有深入地解读教材,哪能有精彩的预设与生成,更谈不上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应从深入解读教材、与教材深层的对话开始。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材中呈现让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特别指出不满一格按半格算。如果教师以此照搬文本教学,势必影响学生探究效果,调查中发现,大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不满半格能按半格算。其实,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数方格,启发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这样的文本,很难让学生联想到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因此,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就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文本更好地为学习服务。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不出现不满一格按半格算的提示语,而是改为问题:哪个同学能用好方法快速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的问题设计就逼着学生先数满格的,再数不满格的,而不满格的面积不一样,怎么办呢?学生细心观察后发现,原来图形中藏着秘密,最左上角的不满格移到最右上角的不满格的位置上,刚好拼成一个满格,这个发现就是移拼的转化方法。应用这个方法,学生观察整个左边的不满格都可以与右边的不满格拼成满格,但拼成的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难于快速算出面积。再次观察后发现,如果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把左边的方块移到右边,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再数方块就是最便捷的方法,学生对转化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学生用所带的平行四边形图形进行剪拼实践,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推导,自主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教师并没有改变编者的意图,只是稍微改变文本的表述,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教材当权威,不要简单地认为学生都会想到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拼成长方形。可见,只有教师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合理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有效探索,提高学习质量。

  4.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文本自己是不会说话的,但文本是有思想的,它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人类知识的精华,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只有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丰富体验、深刻领悟,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文本也才能真正体现其内在价值。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是实验教科书新增设的栏目,它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中安排了“你知道吗?”的内容,介绍了“黄金比”:你听说过“黄金比”吗?当一个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黄金比”——0.618:1时,会给人以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如果学生只知道黄金比这个词,那就误读了教材的知识功能,更谈不上数学美的价值所在。学生在文本的启发下,通过网络查询、咨询家长,发现“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欣赏到蒙娜丽莎画像、古希腊女神维纳斯塑像的.黄金比例的艺术品,还发现巴特农神庙、古埃及胡夫金字塔等建筑作品都隐含着神奇的黄金比,这就是与文本对话的价值。但是,生活中一般人很难达到维纳斯女神“黄金比”这样优美的身材,一般人的躯干与身高比都低于0.618这个数值,大约只有0.58——0.60左右,智慧的人们发明了让女人穿高跟鞋来改变比值,使得躯干与身高的比值更接近黄金分割的标准0.618,产生美的效果,从而人为地创造美。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对话,不仅对比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更是对数学美的充分挖掘。

  二、对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

  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师生问答,课堂中很多的师生问答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真正的师生对话,是蕴含师生间的倾听和表达,是师生间敞开心扉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分享。对话中不仅表现在提问和回答,更表现在倾听与独白、交流与辩论、欣赏与评价等方面。这是对话教学在“质”方面的要求。

  2.对话并非越多越好

  教学中的对话无论是作为一种理念,还是作为一种方法,必须为学习服务。组织对话教学应考虑教学内容而合理使用,对简单明了的知识、书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知识不宜运用对话教学,避免对话的滥用而导致形式主义。这是对话教学在“量”方面的要求。

  3.对话的目的并不是要达成共识

  对话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差异、排除异己,而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和尊重差异。不同的观点正暴露了问题的复杂性和可探究性,说明有对话的可能和必要。师生在对话中才能不断调整思维,不断更新认识,达到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这是对话教学在“目的”方面的要求。

  作者:易增加 单位:厦门市海沧延奎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4

  一、课前生活情境应用

  现在小学的数学教材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生活中感知数学。那我们首先来说说课前的生活情境应用,说到课前就涉及到预习。我这里所说的预习不是指教师在上这堂课的内容前要求学生一定要看书,看懂书上所写的什么的,而是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做与该课有关的生活上面的预习。比如学到三角形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三角形学习方面的预习,“你们周围有哪些东西像三角形的东西啊”“这些东西有哪些不同呢”等等。这样生活化的预习,是将数学知识现实化,不会让小学生太有负担,也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同时,也会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有助于他们有热情地好好学习。

  二、课中生活情境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轻松有效生活化地学习数学。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学到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手表等等,还有就是可以展开一些活动让同学们认识时间,探讨时间。比如跳绳的活动,同学自愿跳绳,跳100个或拍皮球100个,另外的同学计时,最后看该同学用时多少,多少分,多少秒等等,这样也更能让同学们更生活化的理解时间。例如,学到圆时,老师可以带飞镖和玩飞镖的圆盘来,先让同学们试着玩玩射中飞盘的圆心,然后就可以渐渐深入的讲解圆的知识,包括圆心、半径、圆周率等等。比如学到圆时,老师也可以带个呼啦圈来,先让同学们转一转,滚一滚,然后可以提提问,为什么呼啦圈能像轮胎一样滚动呢,轮胎为什么又能滚动呢等等,然后渐渐地深入到圆的相关知识。这种情景创设与问题引导,是生活化的,比较灵活有趣,不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同学一起探讨,讨论,学习,快乐而又实用。同时这样也会让同学们更加关注生活周围的事物和与该事物相关的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课堂效率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生活情境在课堂上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再来多举几个例子。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学到人民币,对于小学生来说,货币的概念比较复杂,所以老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同学们更能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将同学们分成两方,一方是买方,令一方是卖方,利用同学们的铅笔盒、笔、本子、橡皮擦等等作为道具,进行买卖交易,这样两方都能通过这种情景创设的游戏理解货币,分清货币的币值等。然后老师再趁热打铁,更深入地讲解与货币有关的知识,如币值等。还有当学到小学数学知识平均数时,也可以适当创设情景,如老师带糖果道具到教室,给一个同学17颗糖,另一个同学只给3颗糖,老师问同学们,这公平吗,你们认为这样分配好吗,不好,要怎么分配才行呢等等。提问了同学们会提出自己的'各种见论,比如老师应再给另一个同学14颗糖啊,第一个同学应分给另外一个同学7颗糖啊等等,有了前面做铺垫,老师就可以更好地讲解平均数和平均分配了。

  三、课后生活情境应用

  课后老师一般要求学生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前面学了的知识,不关这样,老师也可以布置生活情景化的课后作业,或者老师可以直接带领同学通过生活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比如,一个最常见的,小学数学我们会学到度量单位,长、宽、高等,学了这堂课以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家之后量量家里、周围的事物的长、宽、高等。如,弟弟妹妹有多高啊,家里的床有多长多宽啊,自己的书桌多长多宽多高啊等。还比如,学生学了小学数学数据的统计时,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课后做一次统计,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一个十字路口,让学生们统计每分钟经过路口的车辆数等等,也就是让同学们做个实际的统计,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做到巩固统计的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文所阐述的观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多应用生活情境,会让学生们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发现数学的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观察力、实践能力等的提高,它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有利于教育事业繁荣向前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5

  摘要: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极其弊端不断凸显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是一个针对性极强且创新空间很大的命题,从宏观到微观不同视角去审视,在教学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行为习惯到模式和方法,都是创新的重要环节和巨大空间。作为处在教学前线的教师,关键是要找准找好适合学校条件、综合性资源以及自己特点的切入点,才能取得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理性思考

  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即使是小学数学中,也有诸如概念、性质、法则、符号等,都是抽象的结果。数学的抽象是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定的抽象特征。小学生又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渐近阶段。加上传统教学方法固有的单一性、枯燥性,整个课堂显得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缺乏,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此问题略作探讨。

  1从营造教学氛围入手,课堂教学由沉静型向活跃型转变

  让课堂活跃起来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现代教育观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我们就在课堂教学中,一是采取教师的直观演示,如实物、图片、教具和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二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将学生感官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用触摸得到的实物让学生从表象上感知所要学的知识,如通过摆积木、垒砖块、叠纸盒等方法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等;三是学生的角色扮演等形式,如在余数教学部分,我们就用分小玩具、分泡泡糖、分水果或分小棒等游戏活动(如7颗糖果平分给3个同学),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感观活动来增强和丰富学生的表象,从而懂得了余数及其相关的知识。当然,活跃课堂的目的是使学生学得轻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并提高相应的素质,这一目的不能偏离,无论是教学程序还是具体方法,都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爱好和需要,采用现象生动、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活动方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尤其是在主动积极参与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采用这种活跃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了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通过激发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许多问题是超出了数学的知识)———寻求答案等环节,自然就学到相关知识,毫无疑问,是在活跃而愉快的城郊中拓宽了知识面。②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较之原来学生被动听教师灌输、被动地做课堂作业、被动回答老师提问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堂课一开始就就与老师在同一平台上并获得了主动地位,其心情、兴趣、情绪、思维都处于放松而兴奋状态,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提高。同时,也在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综上所述,无论从生理和心理去观察,还是从成长环境和现代教学规律去分析,“动态十足”是小学生群体的明显特征。用陈旧的静态方法向他们灌输知识,是违背现代教学规律的。而用宽松的场景、活跃的氛围、轻松的活动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调动学习积极性,能能起到“双轻”(教和学都轻松)“双效”(教和学效果都好)的巨大作用。

  2从教学教法入手,课堂教学由平面方法向“立体”方法转变

  要利用现代教学,必须解决一个长期“横”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教学方式的模板化之矛盾。一个班的同一科成绩是参差不齐的,如果用统一的、单一的、僵化的模式去教学,其成绩是很难从整体上根本上提升的。所以,我们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管理必须由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转变,对此,我们采用的两种可行的方法,即①课堂双向互动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就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互动,先是找到切入点,老师提出一些与当堂课有密切关系的学生动一下脑筋又能回答的问题。同时又由学生提出一些生活或学习相关的问题由老师来回答,还可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对此,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很强,回答问题争先恐后。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使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乘法时,选一些同学扮成几棵树(形象逼真,需要自制的简单道具),每只树上有几只小鸟,从而轻松地学会了乘法……又很愉快地懂得了相关的环保知识。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导入法是十分奏效的。②教室内外衔接法———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强烈的责任感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在班级教学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责任感是全世界人民所重视的良好道德品质,这充分说明培养学生责任感重要性所在,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中主要一个方面,用列宁的话说,培养青少年对社会的责任感,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用传统观点来看,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是德育课的内容,应由德育课老师去完成。其实这是我们所以教师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但又能枯燥的说教,我们就将数学的加、减、乘、除内容巧妙地贯穿这一活动中,第一步要学生先用7天时间搜集统计出自己家中每一天产生的各类垃圾的大概重量和体积;再分别乘以逐步扩大范围所产生的垃圾量:第二步用生动的课件在课堂观看全国垃圾方面产生的问题;第三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知名办?惊人一致的认识是自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在这方面一定帮助别人,有的学生还提出欢很好的建议。通过这种课堂内外结合的活动,既较好地学习了相关章节的数学知识和相关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③科目相互渗透法。学校开展的一个活动(或专门设计一个活动),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而获得不同的知识。如结合学校开展的的“环保教育”、植树造林、科技竞赛等等活动,以这些活动以及各种节日为契机,语文、数学、德育等不同科目的老师,都从这项活动中找准找好与自己所教科目相关的“切入点”很轻松地进行情景式教学,使学生在兴趣中轻松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动脑动手能力。尤其是在环保教育活动中,学生利用假期清理自家门前的小广告,捡拾草丛中的垃圾的实践。既在在活动中培育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又从亲身的体验中学到了不同科目的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起到“一箭多雕”的作用。

  3从教学理念升华,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转变

  我们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高高的讲台上口若悬河、独家鸣放甚至是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眼巴巴地被动地端坐着听,任凭老师单向地满堂灌。而学生的身、心都处在教学活动的“圈”外,完全处于“静”的状态,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的动态中来,即便是老师提问或抽问,也只是偶尔为之。所以课堂的学习氛围不浓,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打折扣。在老师太强势的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根本就没有真正体现出来。深究个中原因,最根本的还是教学理念出了偏差,进而泛显在教育体制层面上,从根本上转变这种理念已成为必然。而“生本教育”就是颠覆沿袭多年的上述陋习,是科学发展观在教学理念上的体现,“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陈旧的唱“独角戏”,而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得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可见这种教育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才是真正素质教育的真谛所在。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6

  一、改善教学方法,开展游戏化教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数学课堂应当充满趣味性,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一般地,趣味性教学往往与游戏教学关联,因此在构建小学情景化教学课堂时,教师应当积极尝试游戏教学法,将数学课堂与游戏结合,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能玩游戏。比如在教学小学低年级数学“报数”时,笔者让学生从1开始报数到99,在报数过程中,规定遇到“5”及“5”的倍数时,要跳过该数字,如果学生报错数时,就惩罚他们为其他学生表演节目。这样一轮下来,自然有学生存在报错现象,于是他们又表演起唱歌、跳舞、绕口令等节目,整个数学课堂仿佛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学生唱跳玩乐,既达到了本节数学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且助于学生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游戏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科知识,设计出各种趣味性十足且形式各异的数学课堂游戏,参与游戏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人为主,也可以小组形式进行。在学生进行游戏过程中,教师切不可完全放任不管,听之任之,这样不仅不利于推进游戏的进程,而且不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从旁指导和监督,对学生游戏过程中偏离课堂教学主题的现象要及时纠正,让游戏环节与数学知识内容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二、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情境创设是情景化教学的核心,也是学科教学的有利“武器”,好的情境创设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提问题时要充分抓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进行有效、恰当的提问,如果所提出的问题方式不对或者受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学生对提问丝毫不感兴趣,那么提问就沦为形式,徒劳无功。对此,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将问题寓于童话故事中,创设出童话式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融入童话情景中,与童话主人公一起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常采用童话故事导入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比如在学习除法相关知识时,笔者就跟学生讲道:“在一个山谷里面住着一群小精灵,一天,精灵族长带着一大堆的苹果准备分给精灵们,精灵族长对小精灵说:‘我给你们每人分两个苹果’。爱吃苹果的精灵们想要多点,于是要求族长多给,族长无奈地说道:‘那给你们20个苹果分给你们10个精灵’。精灵们想了想觉得还是不够,于是又要求更多,最后族长生气地大声吼道:‘给你们200个苹果分100个精灵’。这回精灵们终于满意了,得意洋洋地以为自己占了个大便宜,可谁想到……”到这里,笔者故意卖了个关子,让学生思考结果是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讨论之后,笔者与学生一道探索得出:精灵其实没有占到便宜,每个精灵最终得到的苹果只有两个,因为被除数的除数增加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商不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景化教学方法作为小学数学创新教法中较突出的一种,对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等,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有效地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7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运用恰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信息、体验数学问题。情境即一定时间内出现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学习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规定情境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指将学生的现有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本文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深入的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应用

  情境即一定时间内出现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包括戏剧情境、学习情境、教学情境、社会情境、规定情境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是指将学生的现有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本文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深入的探析。

  一、生活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要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原因

  数学对抽象思维要求很高,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普遍很低。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容易感到乏味和枯燥。教师运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的展现在具体生活实际中。让学生怀着期待的心情去学习数学,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运用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能够比较直观地告诉学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在数学课堂中列举生活实例,会使小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实情境使抽象的数学形象化,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的心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实践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运用现实情境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角色,使学生产生主人翁的意识,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与问题思考

  (一)生活情境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思考

  1、让情境源于生活,将数学与实践相联系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当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时,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将变得不再是任务,而变成一项活动。此时学生最易接受新知识,并感受到学习的趣味与作用。

  2、让情境高于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创设一些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情境,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3、让情境回归生活,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这才是学习数学的根本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所在。

  (二)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应注意的问题思考

  1、运用生活情境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体验并学习数学。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情境符合学生的真实生活,不能假造情境。运用生活情境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否则会限制学生的发展。

  2、运用生活情境要注意生活情境的健康纯洁性教育事业是德智体全面的教育,德育更是居于教育的首要地位。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也要兼备对学生品德的教育。

  3、运用生活情境要把握教学的重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强调生活情境的运用,而忽视了旧知识与新知识互相导入的关系,这样会因小失大。

  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生活情境方法在教学导入阶段的应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大量充斥着数学情境和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从生活的经验方面出发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在讲授“平均分”部分时,拿出4个苹果给两个同学分,甲同学3个,乙同学1个。学生认为不公平,因为明显一个多一个少。从甲同学处拿走一个给乙同学,这时每人两个苹果,学生就会觉得公平了,因为两个人一样多。在此时引入“平均分”。在分苹果的过程中,学生从中体会到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样多。通过导入类似的实际生活背景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改变了以往数学在小学生们心中枯燥、乏味的印象。

  (二)生活情境方法在数学例题讲解上的应用

  在数学例题讲解中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知识点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要善于运用生活情境来说明数学问题。例如,在讲授“人民币的认知”时,可以在班级分成小组举行购物活动,让小组内的同学轮流扮演文具店售货员,其他同学去购买文具,在买东西的乐趣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人民币的使用价值,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生活情景在数学课堂的运用,也可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自主的运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生活情景方法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理念要求。运用恰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数学信息、体验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产生数学兴趣的同时,也训练了数学思维的能力。例如,女生玩的跳绳活动,要进行分组,有20个女生,要分成6组,每组几个人?女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但在数学作业中出现的与实际相关的问题却错误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学生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和一门学科,不能去联系生活,也缺乏数学的思维。所以,教师要注重生活情境方法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机会,适时适当地创设情境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始终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掌握好知识。创设合理、科学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8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9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领域中掀起了一股新的教学风潮。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提出,对学生及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和解读,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在此过程中被强化,师生之间的关系固定却又灵活。本文将对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现状上加以分析,以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要坚持以学习为中心的理念,从而发挥出教师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双向作用。

  【关键词】以学习为中心;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我国的应试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受考试文化以及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由此产生的课堂教学问题也成为了阻碍新课改推行的重要原因。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结果轻能力,重教学轻引导,重答案轻思维提升等弊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确立,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致使课堂教学就是生硬的知识点灌输。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理念开始兴起,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显示出优势地位。

  1.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因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环境有限,教学方法较为落后等,所以,在教学活动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此种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探索能力以及思维发散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上看,大多数教师对现代多媒体资源的运用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数学教学,受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限制,所选取的多媒体资源对完成教学目标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十分的明显,在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乡镇小学,在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更是显示出了不足,这对于推行新课改,强化教学效果等都有一定的困难,对此,采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地探索新知识,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体现

  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良好地进行下去。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认清自己在课堂上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积极地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创造条件,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建立良好的学习情景,对知识点加以梳理,确立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对于学习,一直将兴趣作为学生重要的启蒙老师,只有学生对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才愿意去探究知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问题就成为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恒量变。问题的提出是需要思考的,并且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会有一个强烈的解答渴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这也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所要达到的一个主要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创新,通过巧妙地安排和制造问题,以激发学生的主观探究动力,从而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完成教学目标。

  2.2学生主动学习,积累新的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良好展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课堂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并且正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要加以鼓励,并指出此种做法的实际效果。例如,比较分数大小,通常做法是通分,在分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分子的大小,而有的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其他的尝试,通过得出小数的方式,分析出分数的大小,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创造性的伟大。综述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其主观学习意识,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为此,要积极地推广和使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以使小学教学克服传统教学弊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0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课程,对于以后的学习以及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数学是教学当中十分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以后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将学科型的教学游戏融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游戏当中,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本文主要分析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学科型教学游戏的内涵分析

  学科型的教学游戏是将知识或者学科技能作为教学的基础,并且促使学生在游戏当中掌握知识以及或者某项技能,这样的做法对于学生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教育和游戏相互集合,促使学生可以在游戏当中学习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相关能力,此外,游戏当中,学生可以增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科型教学游戏具有以下几点主要的特点:第一,教育性,教学游戏是为了教育才设计,因此,教学性是学科型的第一个特点。第二,趣味性,学科型教学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当具备趣味性。第三,拓展性,学科型的教学游戏当前还是处在一个发展的初期阶段,因此,应当及时发现当前教学游戏中的不足之处,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游戏,从而促使游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潜能。

  二、学科型教学游戏的重要性分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来看,小学儿童的注意力相对不够集中,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在课堂中常常出现分神等问题。这种现象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学习中,数学知识由于难度较大,又相对枯燥,因此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科型教学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游戏是儿童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采取不同的游戏可以教授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设计合适的游戏,引入课堂中。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进入我国小学课堂的时间还不长,有些教师也反映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但是,学科型教学游戏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是真实存在的。同时,人们必须认识到,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并让他们理解和学会运用教学内容,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的。因此,必须将教育性视为学科型教学游戏的中心思想。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完美的融入学科型教学游戏中,让学生在进行游戏的途中学习和理解教学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发散思维

  小学儿童正处于具体形式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重要过渡阶段,因此,开发其思维活动能力,对小学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学科型游戏教学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教学中,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理解和掌握课堂中教授的数学知识。同时,鼓励他们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用于平常的生活中。在进行游戏时,学生必须开动脑筋,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在有些类型的游戏中,强调必须团结协作,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对于学生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是极其有利的。所以,学科型教学游戏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科型教学游戏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策略

  (一)根据学习的内容,巧妙设置游戏形式

  如何根据课堂教授的知识内容,设置合适的游戏规则,十分考验教师的智慧。教师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将日常生活内容融入游戏中。例如,在教授学生人民币面值大小和单位等问题时,就可以将日常购物的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中。在进行游戏前,教师可以准备好代替现金的小卡片,将不同换算方式教授给学生。准备一些物品作为道具,要求一个学生担任小商店的老板,其他学生作为消费者,学生可以用自己手中的代币小卡片购买商店中的物品,可以竞价,商店老板需要算好每一位顾客选购的商品总额。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在运用卡片的过程中,全面感受到了人民币单位换算的规则,也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数学知识和生活知识相互融合,给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小学课堂中教授的很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例如,在教授学生重量单位时,学生可能不太了解一克有多重,一公斤又有多重,那么就可以将称量的.工具引入小学课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称取身边常用的物品,直观感受一下,一支铅笔有多重,一支钢笔又有多重,一个橡皮,一个黑板擦呢?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让他们对于数学知识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

  (三)将游戏带入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

  上文提到过,小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发育都还不够健全,因此,小学生很难长时间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也是为什么小学课堂时长的设置要短于大学时长的设置。教师必须尊重这种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所以,将游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当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游戏中,自然就很难走神了。例如,在学习人民币单位时,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一个学生扮演购买物品的消费者,另一个学生充当收银员,计算随机购买多样物品时,应该花费多少钱,看是顾客算的准确,还是收银员算得又快又好。

  (四)开展师生竞赛,激发学生兴趣,解决数学问题

  如果只是用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引出教学内容,那么学生在一开始就很可能失去学习当堂内容的兴趣。可以选用师生竞赛的方式进行课堂的导入工作。例如,在教授闰月时,教师可以将万年历提供给学生,自己口头回答,让另一名学生随意提问,有万年历的学生翻阅回答,看是翻阅回答的学生快还是教师口头回答的快。在竞赛胜利后,将闰月计算的规律教授给学生,学生自然有兴趣学习闰月的知识。同时,也是对于学生发散思维,不用传统方式,而是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鼓励。学生和老师在进行竞赛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当中应用学科型的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发散思维,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应用学科型的教学策略包括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巧妙设置游戏形式、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将游戏带入小学数学课堂、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1

  摘要:在小学,学生的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的教学和学生的道德教育。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国家发展提供关键支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应从爱国主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学习观念出发。因此,本文将具体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失踪;重建战略;

  道德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良好的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三种观点是关键阶段。因此,将德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1、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目前,在我国主要城市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课中,德育教学内容渗透着以下内容:教师应整合思想政治教学的核心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家乡在蓬勃发展的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许多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质量逐渐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也得到很好的优化,可以作为数学教师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的教材。此外,在数学教师讲解日常数学知识的情况下,应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热爱数学学习的认知观念。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必须学的东西,同时,他把数学家们深入研究的历史事实和材料结合起来。

  2、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

  2.1不从教科书中挖掘德育材料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显性教材中积极渗透德育。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德育教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但从隐性德育教材的角度来看,教师没有深入分析隐性教材,导致隐性教材中德育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单纯追求教学效率,忽视教学质量,导致教材中德育教学内容缺乏充分的探索。

  2.2不当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课前教学情境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没有真正渗透到道德教育中,也不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

  2.3德育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分离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征和认知水平,充分发挥德育的价值。

  3。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与重建的策略

  3.1现实生活中德育信息的提取

  无论教学工作是哪门学科,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德育教学需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制定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最佳教学策略,参与学习社会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德育知识,培养良好的德育精神品质。

  3.2数学教学中德育的重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小学数学教科书的内容更加广泛,教科书本身包含丰富的德育材料。例如,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第一个教学实例是应用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案例。在本例中,定义了生活垃圾,并指定了主要回收垃圾。这些例子教学生如何在整合德育主要内容的同时加减不同的分母分数。他们给学生如何区分生活垃圾,并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和爱护环境的意识。他们不能到处乱扔垃圾。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融入现实生活,积极开展教学实验活动,渗透其中,运用各种活动,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3.3提高教师道德教育水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随时关注数学教学的最新进展,及时掌握现代数学教学内容,更好地将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例如,在学习几何时,教师需要将五角星与国旗联系起来,以实现课堂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更好地引入德育。

  总之,将德育渗透到小学数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实际角度出发,确保学生在正确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在重构小学数学德育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德育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德育精神,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运用上述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2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也有了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提升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问题创设、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生活实例教学四方面内容初步探讨小学数学情境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引言

  情境化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整体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充分运用情境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情境化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将问题建立在情境之上,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多数的定义及公式,都需要经过充分的运算才能掌握。又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运算当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把握问题难度,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以提问的方式增加互动,从而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1]。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时,我就创设了合理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星期天,小兰和小丽去郊游野餐,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带了哪些食品(出示例题情境图),谁来说一说每种食品的数量?”学生回答后接着提问:“(1)如果把4个苹果分给两个人,怎么分?(平均分)(2)把2瓶矿泉水分给两个人,怎么分?(3)一个蛋糕,两个人该怎么分呢?”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并根据蛋糕的分法导入教学,揭示分数的概念,了解1/2的分数表达意义。在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后,我再让学生动手操作来深化理解这个概念,“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蛋糕的1/2,你们能不能创造出长方形的1/2呢?”于是,我让每位同学都准备一张长方形纸,通过折叠的方式来引发思考,然后我通过学生的展示,了解其掌握程度。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自主思考分数的概念,培养了他们的探索、创新意识。

  二、运用多媒体方式,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形式。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大多以口头讲解的方式来讲述课本内容,学生只能在抽象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一节时,我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开展教学。首先,我通过谈话导入:“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啊?我们来看一下张同学调查的他们班同学最喜欢的节目情况,她是通过画正字来表示的,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更直观的方式。”运用多媒体呈现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具备哪些条件?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我再借助多媒体对统计图结构进行总结。在学生对统计图结构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后,我让学生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课本上统计图的设计,学生在绘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检查。最后我用多媒体出示统计图绘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总结。本节课我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三、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具有活泼、爱动等特点,枯燥的数学知识可能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化教学的模式,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数学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进而有效提升课堂的效率[2]。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用对数确定位置》一节时,首先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学习,“(1)什么叫作行?什么叫作列?(2)小军在第几行、第几列?(3)帮小军找朋友”,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认识“列”和“行”的概念。然后通过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让每位学生都思考自己在教室的什么位置。例如,第二行请起立,第三列第四行的同学请拍手......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位置,我再随机进行提问;又或者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找找你的好朋友的位置。(如,我的好朋友在......,请你猜猜他是谁?我的好朋友是......,请你们告诉我他的位置。)在本节课中,我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有效提升课堂的效率。

  四、创设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当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也是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经常可以在数学知识中找到答案。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通过相关生活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节时,我通过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小数的含义。如“小军家新装了一个书房,今天他想约朋友去商场买一张合适的书桌,他需要的书桌是怎样的?(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桌面的长和宽。然后对此提问:“五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讲解演示(通过出示一个1米长的纸片,将它分成十份,通过份数的表示来帮助学生认识小数)。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说一说平时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然后我再出示教材中的商品图,让学生根据商品标识的价格了解小数的含义,然后我以板书的形式记录内容,“1元2角,1.2元,读作一点二”,最后让学生自主探究,说一说“0.5、2.4、3.5应该怎么写”。在本节课中,我通过结合具体情境来帮助学生体会小数的含义,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的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根据学生阶段性特点进行教学,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对很多事物都充满好奇,因此,教师要善于转变教学方法,借助问题教学、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依玫.“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xx.

  [2]杜晓辉.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思路分析[J].中国高新区,20xx(03):125.

  [3]于静.生活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xx(08):235.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3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对新的要求,数学老师已经尝试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如何在新课程下进行练习设计呢?

  一、体现人文性。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练习严肃有余,而活跃不足,练习缺乏人文性,是孩子们一看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这样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设计中就应该体现现代文明。练习中呆板枯燥的题目名称可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选择题可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应用题可改为“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增加问题要求表述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

  二、体现生活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如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题:假如我们班36人去天目湖游览,门票每人15元,40人开始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36人不够4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36张共花15×36=540元。第二种方案:因为4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所以就40张,需要花15×40×80%=480元,比第一种少花60元。第三种方案是买40张花去48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60元,相当于买36张只花了420元。这一练习综合了“打折”等知识,切具有实际意义。通过这一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让学生活用数学,培养了应用的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开放性。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求异思维。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道题的特点在于:(1)趣味性。这样的练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兴趣。(2)实践性。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道实际问题,使学生密切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3)开放性。本题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练习,因为摆的方法不同,摆出角的个数就不同。既可以摆出平面图形,还可以摆出立体图形。通过这道题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四、突出实践性。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一道题,某自行车厂第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表。其中二月份的产量被污迹遮住了,请你当回“会计师”,帮工厂计算一下,二月份生产了多少辆自行车。 月份一二三平均产量 产量22000 2400021000 实际生活中,字迹或数字被污染不清的事常有发生,让学生解决这样的问题,也是一种探索,是展示自己数学能力的好机会。因此,学生对这样的题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五、强调综合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还包括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综合性是指练习的内容能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如:学校举行50米短跑比赛,小红用了12秒,小风用了15秒,小强用了9秒,小立用了11秒,谁跑得快?谁跑得慢?最快的比最慢的快多少秒?学生解答这道题必须知道跑步时用的时间少,说明他跑得快,只有知道了这一点,才能正确地解答这道题。再如:学习了“年、月、日”这一知识后,设计这样一道练习: 下面节日同在大月的一组是: A 劳动节 建军节 B 儿童节 国庆节 C 元旦 教师节 D 妇女节 清明节 这一题不仅检测了学生对“年、月、日”的知识,特别是对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的了解,还借助于全年中的一些重大节日这一背景,介绍了这些重大节日的由来,检测了学生对社会知识了解的程度。 综合性练习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能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策略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中,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4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一)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巩固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个“小猫钓鱼”的游戏:用硬纸片做鱼若干条,每条鱼身上都有一道算式,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个写着得数的牌子,让学生用鱼钩钓上和自己身上得数相同的鱼。这样的游戏比起让学生枯燥地做几道数学算式要有趣得多,既训练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又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授新课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新课,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引入“余数”概念的时候,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11个小球进行分堆,要求不管分成几堆,每堆都要一样多。在分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会出现分不完的情况,会产生疑问。这时,我趁机导入新课“有余数的除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3.巧妙设计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堂训练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当堂练习设计得巧妙合理,不仅能巩固学生新学到的知识,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设计当堂练习的时候要做到重难点突出,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形式多样。

  (二)注重课堂教学过程,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关注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和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透过每个人的动作表情来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了解他们明白了什么、不理解什么、疑惑什么;不能因为学生没有遵循自己的引导就横加指责,而应促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释放,个性得以发展,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大胆发言。

  (三)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课后的反思,让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成长不只表现为知识的增多,还要有自我进步、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而反思是自我发展的基础。在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更要注重探究过后的反思,要使学生通过反思不断获得提高。

  二、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只有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才能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放下教师的架子,营造一种朋友式的平等的交流环境,多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师生之间在课堂上不仅只有语言上的交流,还有心与心之间的对话沟通。比如,教师可以这样与学生交流:“你想的很好,你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吗?”“谢谢你启发了我,我也有个想法,你们愿意听一听吗?”……这样平等温和的交流方式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意识,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工作的对象不是毫无情感的物品,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意识和生活经验。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会使课堂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活跃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他们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思考、去表达,让他们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机智、全面地评价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全面、公正,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又要注重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细节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学生表现得不够完美,教师也不要直接否定他们的参与热情,而要讲究评价技巧,给予学生以适当的评价,要做到既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于学困生,我们要侧重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多采取鼓励多表扬的方式,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我们不要轻易表扬,以免造成他们自负情绪,应该注重拓展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三、把教材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生,教材上的数学知识相对单调,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将其与教材整合在一起,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有利条件,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5

  【摘要】本文通过正、余弦函数等课型,应用CAI软件进行教学,从五个层面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记忆力,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数形结合、图文并茂,有动感的鲜艳图面,化“抽象”为“具体”,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高中数学新教材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为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的性质,能正确运用这些性质去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一、显示CAI软件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记忆力

  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已学过的幕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那么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又有哪些性质呢?上节课所学的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曲线还记得吗?江西大学的吴汉明教授在演讲“教学艺术”时讲到:愚者问得笨,智者问得巧,难而有度,引人入胜。教师提出问题后,借学生回忆之时,打开电脑,显示图像,教师如此提问承上启下地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记忆力。

  二、显示CAI软件和使用投影仪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借助电脑图像所显示的正弦曲线,教师边移动鼠标边启发学生,图像在x轴的正负方向上可以无限延伸,得出函数y=sinx的定义域是(-∞,+∞),也就是R,这完全可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得出,再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出-1≤sinx≤1,即函数y=sinx,x∈R的值域是[-1,1]。然后显示电脑图像,说明正弦期限是夹在y=1和y=-1两条直线之间的图像,也就是函数的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1。教师此时继续提问:在x取什么值时,y取最大值1?y取最小值-1?学生可能回答不够全面,教师边用鼠标移动光标指出对应点边作补充后帮助学生得出结论。这时教师提醒注意观察电脑图像,教师边移动鼠标边加以分析说明。然后由师生们一起讨论,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

  接着是余弦曲线的显示,复习其定义域、值域、周期性三个性质。

  函数的周期性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往往对于这些概念难以接受,而通过CAI软件的.显示,通过认真观察,认识就会更清晰,理解会更透彻,印象就会更深刻,记忆更加牢固。特别是对周期性的理解变得更加直观形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注意力。

  三、显示CAI软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提问已学过的奇数函数和偶数函数的定义,请两位同学用诱导公式填空,教师板书:sin(-x)=_____,cos(-x)=_____。这时学生可能会有许多疑问,这时教师马上提问:正弦函数是奇数函数还是偶数函数?这种引入新课的方式是以旧带新,这样做有以下优点:(1)既是复习又是引进,复习不是重复,引进不是生硬塞入。(2)构思周密,目的明确,前后知识联系紧密。(3)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过渡自然。(4)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奇偶性的教学。教师让学生用奇数函数和偶数函数的定义去判断一下,y=sinx,x∈R的奇偶性,然后结合电脑图像:正弦曲线绕着原点旋转180°后y轴两边的图像与旋转前的图像完全重合。这样,能让学生在、动感的画面中深刻认识奇数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的演化过程,而这点正是学生难以接受的,所以利用CAI软件设计了正弦曲线以原点为中心对称的图像转动轨迹,化抽象为直观,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理余弦函数的奇偶性也设计了y轴对折后图像完全重合。

  四、显示CAI软件和借助投影仪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脑图像,师生们一起观察两遍这个动感过程后,教师再启发学生结合周期性,让学生自己由猜想→发现→验证→推广→发现教学知识,导出弦函数的单调性。

  同理,余函数的单调性也是借助电脑图像和投影推导出来,这样让学生参与教学问题的实验与研究,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研究能力。

  五、利用CAI软件进行分层教学,进行课堂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在传统分层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类,这样会给差生带来自卑感,优生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利用CAI软件分层教学,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积极参与对所学知识有所感知,然后通过CAI进行学习与练习,回答问题后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的主机进行控制,学生一人一台电脑,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教师心中有数,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增强其自信心,对于优生提供较高层的练习,充分开发优秀生的智力和潜能。

  本文通过正、余弦函数等课型,应用CAI软件进行教学,从五个层面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进行有效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和优势非常明显,设计的软件融图、文、声、动画为一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对学习教学既单一、枯燥乏味的看法,而且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多样化,师生之间能双向交流,学生能亲自参与体验,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华)06-18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8-03

【合集】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热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优]06-06

(通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