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

时间:2024-07-06 15:14:17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华】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5篇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对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引发、维持与导向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抓住数学内容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学习了“丈量土地”之后,组织学生对操尝教室等进行测量,计算其占地面积。随着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勤思多想,成为学习的主人。

  1.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

  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数学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解题思路的开阔、各种特殊而巧妙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就构成了数学本身潜在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并运用。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了一句话:“甲数是乙数的25”。问:“同学们,你从这句话中想到些什么?”同学们立即争先恐后地举手了。有的说:“我想到乙数是单位‘1’,甲数是乙数的25.”又有人说:“我想到,甲数是单位‘1’,乙数是甲数的212倍。”……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单位“1”的思考方法,使学生从思维的多向性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意识。

  儿童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圆的初步认识”时,对于圆是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我是这样教学的。拿出一个剪好的纸圆,问:“谁能用我们这节课上学的知识,很快找到圆的圆心。”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边讲边演示,他把这个纸圆对折了两次,指着两条折痕的交点自豪地说:“这就是圆心!”在这位同学的启发下,又有一位同学用更简便的方法找到了圆心。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争强、乐胜的心理,适时、适当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比比谁最聪明”、“解题方法最佳的是谁”……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的机会,以不断深化学习动机,把学生从对分数的竞争引向追求知识、提高能力的竞赛。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2

  摘要:用一些与生活相接近的教学方式,去帮助小学生进行学习。从而开启学生们对于学习小学数学的一些兴趣。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利用一些与生活相接近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们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有效的方式去进行课堂教学,悦学悦思悦纳,把数学教学构成三悦课堂结合起来。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1前言

  我国已经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目前一些小学的数学老师在实际实现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因此做出了一些创新和尝试,就是利用生活实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一些定论,并且也是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总结出一种教学的方式。它是利用一些生活情境来开展教学,从而启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一些兴趣来认识到学习是对自己很重要的,从小就树立起这种观点。

  2开展素质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对于生活情境的设置,要符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符合学生们真正的需求,因为学习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1]。然后再设置一些教学情境,情境应该被孩子们所熟知,并且是在生活中常常能够见到的。在学生们的教学当中应该满足不同学生的一些教学需求。这一点也体现了平等这一观点,应该接纳包容各个阶层方面的孩子,来达到在教育方面求平衡的一个特点。老师们设置一些生活的情境,不光要注意到教学方面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到情境是否符合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不同年龄学生的学生,心理的健康状况是不一样的,如果有什么生活情境太过于简单。显然不符合学生这个年龄段所适应的,就应该适当的提升难度,否则学生们就会丧失乐趣,不想再去学习数学,自认为数学是很简单的。如果老师设置的生活行径过于复杂,也会导致学生们不能够真正理解数学,不能够做出正确的解答,同时还会让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起到消极的影响[2]。我国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分不同的等级去设置,而且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更符合教学的常规方法。例如,教师在“两位数加法”一课的教学中,就应该积极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在上课前,教师提问:“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参观动物园,有多少想去的同学?”。此时,学生会高兴地回答:“我想去!”教师借机说道:“但是呢,在去之前需要同学帮助我解决一个问题。即学校给的钱是一定的,只能租赁2辆客车来接大家,一辆车最多能安置70位学生,现在有4个班的学生要一起去,一班33人,二班31人,三班35人,四班36人,怎么样才能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去参观动物园呢?”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讨论,主动提出自己的方案,接着教师就可顺理成章地引入“两位数加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十分自然地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中,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吸收、掌握教师所讲解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的方式应该尽量的去设置一些健康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状态等一些生活的情景。教育应该与德育相结合,要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能够感染心灵方面。应该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学习数学的时候,自觉的去净化自己幼小的心灵,将这种善良的种子深深的埋在幼小的心灵当中。虽然有些人说这种对于学生们素质教育的方式并不是提高成绩所追求的。素质道德这些教学之类偏文科的知识与数学没有关系,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比较偏颇的。因为学生的德育应该是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的,它是一项耗费精力时间非常长,并且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学生们一些良好的品质树立不应该仅仅依靠那些文科的教师,应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但是,数学属于理科,素质教育的比重应该适当的减少。比如说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适当的在情景设置的过程中,增添一些比较美好的词汇时[3]。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3情景教学的优点

  它能将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更易接受的一种方法,并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十分强大,如果让比较枯燥抽象的数学利用一些简单的方式去表达出来,更适合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历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初步的阶段,我们的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去做出一些努力,将悦学悦纳悦思这三个方相结合,在教学的当中将设置数学教学情境,方法同小学生课堂的教育结合起来[4]。这样的话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同时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共同进步。

  4结语

  利用一些生活情境式的数学教学方式。不仅仅是素质教育,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条件与数学相结合。这种素质教育不仅仅可以开展专业课的素养,同时还对学生们精神方面的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些善良的品质方面可以建立良好向上的学风。给学生们进行展现。这种教育,使学生们不断的联系生活,而不是脱离课本,这样的话就有很大的实际的应用作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运用数学知识来帮助学生们提高一些生活技能方面。

  参考文献:

  [1]孙萍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中外企业家,20xx,193(23):222.

  [2]刘玉环.浅谈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xx(6):125.

  [3]冯志强.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xx(25):82.

  [4]曾碧珍.巧妙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赤子:上中旬,20xx(2).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3

  摘要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一直以来课堂教学都比较的枯燥,因此需要懂得利用语言艺术来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方面的认知水平,促进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一、引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主要指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所使用的常用语和学术用语,还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一些要求,它是数学课堂教学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在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并且贯穿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语言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将学术用语转换成学生熟知的语言,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去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

  二、语言艺术的准确性

  课堂教学用语的准确性是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要求,数学作为基础课程之一,语言的准确性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概述和表达都要准确、恰当,否则会让学生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时候,出现严重的错误。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多位数读、写法相关知识传授的时候,如果教师没有把十进制计算法准确地说出来,而是说成了两个相邻数位之间都是10进率,这样就容易让学生对十进制计算法的概念产生误解,在运用时也会出现一定的错误,而且十进制计算法是优先数位出现在教材中的,如果教师先进行数位的讲解,这违背了教材的逻辑顺序。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任意的对数学教材中的字或词进行删减、增加和调换,如果教师在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表述的时候,把括号内的.零除外省略不说,那么不仅知识传授的不够准确,还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错误,如果教师把乘说成了乘以抑或是把乘以说成了乘,那么这种混为一谈的叫法也会容易造成笑话,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正确地使用语言,并且要准确地表述出来。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尽可能地不要使用方言,以免受到方言的影响,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多音字的叫法而误导学生。

  三、语言艺术的精炼性

  语言艺术的精炼性主要指的是表述出来的语言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数学学科本身对语言的表述就是非常精炼的,每一个数学知识概要上都不会出现一个多余的词语,例如:数学教材中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句话,就不可以进行随意的删减或增加,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所表述的语言也要非常的精炼,这样才能将数学的教学特点突显出来。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达到精炼的效果,首先就应当放弃那些比较啰嗦的语言,用言简意赅的方式来表达出中心思想,让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点更加的明确,例如:在对必要条件进行充分讲解的时候,一部分教师会对内容进行反复的重复,但是无法对内容进行有效的说明,但是思路清晰的教师就会利用一些例句来进行明确的讲解,让学生可以清楚的明白其中的知识点。

  四、语言艺术的逻辑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讲解的时候,语言表述一定要具有逻辑性,而且数学教学用语一定要与同一律、矛盾律、充分理由律等相关规律相符,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把整除和除以明确地区分开,那么就是对同一律的违背;如果教师在对所有的直径都相等这方面知识进行阐述的时候,没有明确的说出在同圆或是等圆中,那么就是对充足理由的违背,破坏了数学教学用语的逻辑性。数学教学用语的逻辑性主要是对教师的语言表述的要求比较的严苛,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语言表述的时候注意整体的逻辑性结构,例如:在对平行四边形进行特征表述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进行细致的讲解,还需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还要对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性质进行明确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突出所要表达知识的整体特征含义,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明白其中的知识要点。此外,教师在注重语言逻辑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它的实际效果,对教材中比较抽象的知识,要进行进入浅出的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如果学生提出0.6为什么不在自然数的范围内,那么教师在面对这类问题的时候,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反问法这类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解惑,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语言艺术的科学性

  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科学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所使用的语法是正确的,还可以有效的保证所表述的语言知识是科学的。教学用语只有保证其规范性和科学性,才能让学生正确的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如果说一平方米是边长一米的正方形,那么这样的说法就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一平方米表示出来的是面积,正方形表示出来的是图形,两者之间是不同的属性。

  六、语言艺术的趣味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语言要富有激情,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加强对教学用语的钻研,这样才能让教学用语更加的富有激情和趣味。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教师语言表述的枯燥乏味,那么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述的生动有趣,那么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是儿歌,提高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吸收和学习。

  七、结束语

  小学数学课程相比其他学科比较的枯燥,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语言艺术的准确性、精炼性、逻辑性、科学性以及趣味性,这样才能让数学的教学用语更加的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加的容易吸收和学习其中的知识要点,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振齐.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教育革新,2016,11.

  [2]王庆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应用的重要性[J].成功,2016,03。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4

  1探究性学习概述

  探究性学习重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应用,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围绕某一个目标主动的去探索、实践,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最终掌握新的知识。小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欲较强,这一特点和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不谋而合,因此,小学教师要积极地将这一教学方式引入课堂中来,展开创造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同时也十分注重过程,数学教师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这才是探究学习的终极目的所在。探究性学习具有多维的教育功能分别是言语过程功能、认知教育功能和情感教育功能。具体来说,言语过程功能即学生聆听、思考、说话、练习的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想象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认知教育功能则指的是学生在探究中将会获得各种知识积累,促进自身的发展;情感教育功能指的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将会逐渐形成完美的个性,情感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学生身心方面的自然和谐发展。探究性学习适用于各层次、各类型的教学活动,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模式引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应用

  2.1重视探究的实践性,注重生活化教学,促进探究的实效性。实践出真知,当学生亲自参与到实践中来,学生的思维便会进一步打开,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获得深刻而准确的理解,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教材仅仅是教学的一个载体,书中的各种文字、图表给学生带来的是单一的`学习体验。数学教材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侧重于抽象性学习,然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我们应当跳出教材的限制,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抽象的数学。此外,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探究性学习不能脱离了生活实际,小学数学教师要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回忆和探究。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领悟。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不同人民币的币值及其购买物品的功能有准确的理解,小学数学教师除了口头讲述之外还要引入实践性探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买卖商品的角色扮演活动,小组成员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学生自己用白色的纸张简单标注“币值”,在买卖商品的亲身体验中,学生的大脑飞速运转,不断探究人民币的相关数学知识,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因此得到有效的锻炼。

  2.2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激情。强烈的探究欲望是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的关键要素。在应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时,数学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并没有按照教材一板一眼的让学生掌握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创设了一个探究情境:昨天,我去了一趟郊区,郊区的风景十分优美,我看到一块草坪上有一只小羊被主人拴在了草地中央,这根绳子有4米长,你们能猜到小羊活动范围及其面积呢?这一探究情境故事性强,小羊、草地、面积计算都会大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学生纷纷开始交流、探讨,还有的学生开始在草稿纸上画出了平面图。最后,经过学生的探究和笔者适当的引导,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方式。

  2.3将游戏与探究性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探究学习的乐趣。游戏人的魅力是小学生难以抵挡的,学生天性爱好游戏,喜欢在快乐、自由、竞争、有趣的氛围中学习,倘若将游戏与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创设探究性的游戏情境将唤醒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游戏的趣味性较强,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营造探究学习的良好环境,实现寓教于乐。小学数学教师要擅于找准数学知识与游戏的关联,引入恰当的游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可能性》的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请四名学生上讲台来,讲台上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着1个红球和1个黄球,四名学生每人闭眼摸5次,每次摸后再放回口袋里,记录摸的颜色,展开交流探究。在这个游戏中,学生摸到球的结果多种多样,因而充满了趣味性,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经过热烈的交流研讨,学生对“可能性”有了更加准确而深刻的理解,教学课堂事半功倍。

  3结语

  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是每一个教师的重要职责。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探究性学习,明白探究性学习关键在于学生探究性的行为,而绝不仅限于知识的获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成长需要的能力与素养,其中探究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学生主动学习,挖掘信息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灵活利用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创新探究学习的形式,将探究性学习贯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方家培.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式教学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成都:西华师范大学.

  [2]孙明华.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发[J].教育现代化,20xx(9):249-251.

  [3]鲍晨晨.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之行动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xx.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5

  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枯燥性与系统性,而小学生则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天真烂漫、活泼好动,而传统数学大多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呆板沉闷,在学生眼中,数学无非就是数字、字母与公式,是静止而死板的,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相反还会滋生厌倦情绪与消极情感。实现学生快乐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更能为原本枯燥机械的数学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学习。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化静止为动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就必须要顺应学生的天性。传统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是相对静止的教学模式,这自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具有特殊的功能,不再是单一而静止的传递信息,而是以直观的图片、逼真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等来创设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具有化静态为动态的特殊效果,这一点非常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极大的吸弓}力。这样学生自然就能够将注意力转移到数学知识点本身上来,进而实现学生由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转变,引导学生展开快乐的学习。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以选取最具代表性与针对性的数学素材,将静止枯燥的文字教材转换成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精美课件,进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如在学习“认识圆形”时,如果只是借助一些教学模型来展开教学,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为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展现现实生活中存在各类实物,再利用其特殊效果,将实物转换成图形,进而实现学生对圆的初步认知。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播放自行车比赛的趣味故事,小动物们设计的车轮形状各样,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椭圆、正方形、三角形,等等,除了圆形车轮,其他形状的车轮都是颠簸着前进。生动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引得学生开心大笑。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回忆现实生活中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只用圆形不用其他形状。由此在学生之问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交流。然后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向学生动态地演示车轮边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只有将车轴固定在圆心,使得车子在前行时,车轮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车子才能稳定前进。这样的认知活动是在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之中展开,将静止的教学转化为动态的演示,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的转变,实现学生的快乐学习。

  二、化抽象为形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小学生处于认知初级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认知主要来自于直观而形象的事物,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而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二者之问的矛盾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瓶颈。那么如何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寓于直观形象的事物之中,将学生带入直观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更为直接的感性信息,这正是学生理解抽象数学知识点的重要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感性信息,为上升为理性认知奠定坚实的基础。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学习不应局限在教材之上,而是要在宽广的生活空间展开,这样才能打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来展开主动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可以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如在学习角时,教师就可以将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角,如墙与地面形成的角、书本打开时所形成的角等直观而动态地播放出来。熟悉的生活现象更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增强教学的真实性,进而激起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此时再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动态地演示角的形成,将角完整地画出来。这样就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寓于学生所熟悉的直观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感性信息,从而实现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操作情境。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有着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操作的机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也可以将手与脑结合在一起,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使学生从亲身操作中来获取感性信息,为达到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知奠定基础。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向学生展现三组圆柱与圆锥,第一组是等底等高,第二组是等底不等高,第三组是不等底等高。然后将圆锥盛满水倒入圆柱中,观察水面的高度;再将圆柱的水倒入圆锥中,从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实现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问来进行这个实验操作,进而将学生所获取的抽象认知再次付诸实践,从而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枯燥机械的讲解,引导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在直观的情境中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探究,实现学生学习地位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活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推进教学改革进程,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6

  摘要:数学阅读对于不少数学教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词汇,不少老师觉得只要学生知道题意就行了,没有必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在阅读上。其实,数学阅读是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它影响着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本文尝试以多媒体技术应用为背景,阐述了数学阅读整合多媒体技术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数学阅读;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数学思考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阅读。但由于数学学科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数学阅读不能等同于语文阅读,它要求学生带着更强的问题解决欲望去阅读,彰显了理科阅读能力的独特特点。多媒体技术能让阅读更生动,更高效。教师应如何借助多媒体技术让数学阅读释放魅力呢?

  一、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段对话:一位三年级家长问数学老师:现在三年级了,孩子数学学习上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老师回答说:可以让孩子多看看数学书,多练习练习数学题目,或者让孩子多看看数学书。家长反问道:(异常惊讶地)学数学还要看书?数学书怎么看?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阅读只存在于文科中。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也只是注重解题的对错,而不关注数学的语言和文化。老师可能会偶尔布置下看书的任务,但大多数学生并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经常是找不准要点,读不懂重点,更感受不到数学课本中蕴藏的数学文化。

  二、利用多媒体展现阅读材料,有效激发阅读兴趣

  在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推理能力等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而数学阅读是基础能力,但它在课堂中是隐性的因素。想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要让学生喜欢上阅读材料,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阅读材料,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形成阅读习惯。如《阿拉伯数字的来历》《数学符号的产生》《最早的尺子》等,这些和数学息息相关,又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借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使静态的阅读材料变成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从而让学生爱上数学阅读。其次,每日课堂十分钟的数学阅读,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见闻,更能让学生见识到有趣、丰富的数学内容,并使孩子深入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去。数学课标也强调让学生爱上数学阅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史料等都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利用多媒体突出重难点,有效培养阅读能力

  多媒体手段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制作出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并巧妙突出重难点知识,并结合数学阅读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数学探究,感受数学阅读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有效培养阅读能力。如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教材设计的方法是先让学生发现简单的规律,再发现复杂的多种规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在主题图中添加了6个插着不同朵数、不同形状与颜色的花盆,让学生在发现灯笼、小旗等这些简单的规律之后继续发现图中的花盆还存在几种不同规律(颜色、形状、花朵数量)。多媒体巧妙在引导寻找单一规律时嵌入了第二环节的内容,进一步增进了学生阅读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获得发展。又如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成PPT,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然后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剖析给学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了解到这节课学习的重难点都有哪些,从而也使学生在随后的数学阅读中有效把握知识点。

  四、利用多媒体引发数学阅读,有效促进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渠道,数学阅读是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基础,教师要巧妙利用多媒体引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使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参与数学阅读,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的多媒体展示:你知道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成年人身高与头长的比大约是7∶1,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1。学生进行了初步数学阅读之后,教师再让学生之间互相比对信息中的数据,从而借阅读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关于比究竟还有哪些?数学中的比又有什么用?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教师再次将学生引导到教材上,让学生进行二次数学阅读。又如苏教版数学一年级统计的学习,教师可以制作两张统计表,让学生先阅读后比较,学生经过阅读后会发现两次统计的内容虽是同一件事物,但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统计的结果具有了多样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阅读并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可以说,借助多媒体引入数学思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多媒体是促进学生数学阅读的有效手段,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使数学阅读逐渐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产生主动进行数学阅读的习惯,从而在数学阅读中掌握数学知识、参与数学推理、解决数学问题,最终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7

  一、小学数学趋于生活化是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要求

  1.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每天学数学,用数学,但由于课堂过于空洞和不切实际,学生们对数学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不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就教学现状,让小学数学做生活化的改革。2.现有教材要求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还很困难,发展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多增加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改造并充实教材内容。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行中遇见的问题与思考建议

  1.过分追求生活的原型。教育者普遍认为教育应该做到与实际生活接轨,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一部分数学老师认为数学教学应当生活化,如果小学数学教学没能联系生活,就不是成功的教学。在有些公开课上,一些老师生硬地表达自己理解的新理念,并且想让别人也接受,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硬生生地戴上生活化的帽子,严重地误导学生。事实上,的'确不是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生活化不是要求必须每节课、每个例子都与现实相结合,而是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是否适合所决定的。

  2.生活化变成形式化。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嘴上虽然很赞同生活化,但是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却并不一样。有时只是应付地将知识与生活简单挂钩,表面看起来接近现实,但根本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我们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知识背景和发展经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运用所学或已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思考与建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是必须与现实生活相适应,不能为了生活化教学而生搬硬套。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进入生活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尝试联系生活实际。

  三、总结

  面对新形势和新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解决好数学与生活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数学联系生活如何把握好限度,是需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努力和探究的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8

  开题报告题目:

  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研究背景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越到高年级,数学成绩越来越差。为什么会这样?难到仅仅是因为知识难度的增加吗?我觉得这个原因影响不大,出教材的人会考虑这个问题的。很多老师就会说:“学生不想学。”真的,我也认为学生不想学,而且,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学生为什么不想学?我也和很多老师探讨过这个问题。很多老师都从客观上找原因:

  1、家庭因素。大部分的学生家庭不重视对小孩的教育,也因为很多家庭本身的文化素质不高,缺乏教育的意识和方法,或对小孩的教育缺乏认识,更多的是留守儿童,我们都知道这是教育的一个大问题。

  2、社会因素。很多老师都认为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上网、贪图玩乐等等。

  3、学生的先天因素。

  学生为什么不想学?

  我们找到三个客观的因素,但我觉得这三个原因不太恰当。学生学习的时间大部分在学校,家庭因素影响不大;如果说社会因素,那么,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能受到社会多大的影响?再说学生的先天因素吧,学生的学习的结果,可能因人而异,但是否爱学习,与先天因素的关系不大。因此,我觉得我们老师应从主观上找原因。

  为什么要落实新课程改革?

  是因为以前的教材不适合学生的需要,以前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改目标还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不爱学习。这与课改的目标恰好相反。找一找主观原因,我觉得是我们老师没有转变教育观念,没有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还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方法。因此,学生不喜欢老师的课,对学习没有兴趣,还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小学生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但他知道什么是快乐的。新课改正是要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到知识。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轻视愉快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快乐的。

  结束语

  教材是育人的媒体和手段,教材是为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而提供的范例,是一个载体,教师不仅要解释教材,而且还要用教材做“诱饵”,去“钓”起学生思考的“鱼”。同时,以教材为中心,适应向外延伸,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形式的。教材,在这里只是一条知识之“舟”,是一座能力之“桥”,是一个心灵洗礼之“池”。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对新教材进行研究和挖掘,应把新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用出个性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简单地“教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只是一种育人的手段,只为教师提供一个范例,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实验教材的编写也有意识地给老师留下研究和拓展空间,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探索,积极思考,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才能在教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实际,更有效地挖掘教材内涵,轻松自如地驾驭教材,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实现新课程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9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字化德育的优越性

  (一)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很大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对于形象性的知识比较感兴趣,而对于抽象性的知识特别是那些枯燥的知识提不起兴趣。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字兴趣,而数字化技术就是有效手段之一。

  (二)数字化技术自身的特点数字化技术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延伸了德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能为学生提供绚丽多彩的图片,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活泼生动的动画或视频材料,使学生身临其境,这些效果是传统的德育方法无法比拟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字化德育的效用

  (一)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德育趣味、生动化小学生具有好奇、喜新,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目的性、自觉性和注意力稳定性差等特点,因此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结合课堂引入一定的故事情节,诱发学习兴趣。这样的故事情节如果单是语言描述,有时略显枯燥,利用数字化技术将这些故事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学生更感兴趣,更易接受。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数学德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还可利用学校的数字青少年宫在校园网上建立班级网页,一方面发挥集体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增强集体意识。在这班级网页上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如有学习园地、知识窗等,数学教师或其他各科教师可将本学科相关的德育材料上传至班级网,既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本领,将德育渗透于无形。同时,建立聊天室,在聊天室内,学生可针对数学问题提出困惑,学生之间可互相切磋讨论,发扬互帮互助精神。教师亦可参与其中,增加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结语

  总之,数字化德育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注重创新,真正发挥数字化德育的功能,培养出服务于21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0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内容丰富;方法更新;数学练习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在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打破时空的界限,为人们提供更好地交流和学习机会,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要落实新课标就必须做到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激活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改变以往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把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和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呢?下面,作者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更丰富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进行知识的讲授。由于时代不断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而课本上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教学中的教学内容难免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教学中的有效内容偏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就不能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在当今社会中,教师要想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把时代性最强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时代气息,也和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例如,在学习《统计》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最新的、和学生实际情况最接近的资料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对本班学生的身高、年龄、体重、爱好等情况做一个小调查,然后制作成简单的网页通过多媒体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师所提供的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由于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选择了教学资料,教学和学生更加贴近,因此,学生们对这些资料都充满了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到研究过程中。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发现通过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创新,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学习兴趣高涨,数学课堂“活”了起来。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使数学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讲解是主要的课堂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单一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疲惫和枯燥,不利于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新课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教师就必须做好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在课堂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学生主体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搜集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不仅自己进行了教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而且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拓展,使自己的数学知识更加丰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现代信息技术出现之后,多媒体教学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被吸引,课堂参与性明显提高。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的效果进行画角的示范步骤。教师点击鼠标,画面上出现一个点,这个点闪烁几下出现“顶点”这两个字;接着教师继续点击鼠标,从点上延伸出两条边,两条边闪烁几下出现“边”这个字。通过形象的展示,学生们更加清晰的感知了角,对角的绘制也更加清楚。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们也兴致很高。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练习并及时给予评价

  在传统的练习中,教师往往是让学生做习题集,或者给学生发试卷。这样的练习形式比较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这种练习形式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了解。在进行数学练习时,教师同样可以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把练习题目呈现在大屏幕上,给学生留出试题的必要思考时间。在学生回答时,对于所输入的答案计算机会自动进行判断,当结果正确时,大屏幕上会出现表扬性的语言、动画或者声音;当结果错误时,大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哭脸,但是同样鼓励性的语言也会出现。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应的提示、指导或者建议性的信息出现在大屏幕上,以对学生形成引导作用。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习题演练,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反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也让学生明白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只要教师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一定能够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

  作者:黄兴龙 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湖坪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1

  本文从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知道,越是学生熟悉的,学生越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应努力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契合点,创设一种生活式教学情境,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时,上课一开始,我就拿起手中的教科书,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猜猜这本值多少钱?”“10元。“”20元。”“25元。”……学生都积极地回应着“,谁跟谁说的也不一样,不过,你们都说出了一个钱数,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叫人民币。那么,你们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都什么时候需要用到人民币?“”买文具的时候。“”买衣服的时候。“”买玩具的时候。”……“嗯,不错,看来大家都知道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呢?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吧。”这样,我通过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起了学生对人民币的关注,从而积极主动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当中。

  二、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并不是单纯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是能够将其有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这节内容之后,我就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去观察具有各种图形特征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然后将观察到的物体记录在本子上,回到教室之后,让学生对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分享、交流。这样,我通过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一方面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变得乐于投入,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践行生活化原则,使数学回归生活,生活回归数学,使学生既能掌握正确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由此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2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的词汇,但同时,也是最能够体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词汇。通过数学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数学的目的,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人文,让数学不再成为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而真正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一门科学。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对于提升学生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很关键的,能够帮助学生储备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理念,提高数学能力,获得数学快乐。本文着眼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所帮助。

  1数学核心素养突出了“学”“用”的结合

  数学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也是比较先进的一种培养模式,目前,不管从国内还是从国际,都无法有一个非常具体的解释,这就说明,数学核心素养所包含的东西是非常多的,并不能用一句两句话说明白,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结合,也是数学方法和逻辑思维的结合,同时,也是数学思想和灵活运用的结合。所以说,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数学教学中近乎所有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是很重要的。我国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填鸭式的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也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与“用”充分的结合了起来,这是最为主要的一个理念。

  例如,我们在讲解四则运算的时候,不能继续使用题海战术了,可以将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进来,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只有将应用层面上的东西结合进来,才能真正起到教学效果。像我们可以举一个买水果的例子,小明到超市买水果,苹果3元/斤,葡萄5元/斤,桃子4元/斤,荔枝6元/斤,小明一共买了4斤苹果,2斤葡萄,3斤桃子和2斤荔枝,那么,小明需要给收银员多少钱?小明给了收银员100元,则收银员需要找给小明多少钱?第一问:3x4+5x2+4x3+6x2=46元,第二问100-46=54元。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题,每个学生在生活中也确实可以应用到这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方法,就将“学”与“用”充分的结合起来了,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他们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2数学核心素养凸显了数学思想

  在数学核心素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数学思想的培养,包括数形结合的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直观数学思想等等,数形结合思想数学教学当中最为常用的思想之一,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的重要媒介。从狭义上来说,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以数字、字母和图形组成的学科,解题的过程中,数字离不开图形,图形离不开数字,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要将数字和图形充分的结合到一起,从而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刻。等价转化思想,除了数形结合思想之外,等价转化思想也是我们最为常用的方法,等价转化思想,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解决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将复杂的情况转化为了简单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将问题更好的.解答。在数学的教学当中,有很多问题比较难以理解,解答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将题目的内容做一等价的转化,这样,就能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三,是直观数学思想。所谓直观,就是让学生的思想能够直接的接触题目,给予他们真正的想象空间和思考时间,教师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无论在解题方法和解题策略上面都要需要巧妙的答疑解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数学思想。例如,学习三角形、四边形变化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可以在学生的学习思维基础上不断的引导和启发,对比出图像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学生直观思维的培养有推助作用。

  3数学核心素养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和学生要重视活动经验的积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和操作当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例如,在圆形周长的测量时,如果我们一开始不知道计算公式,要测量圆形的周长难度是非常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测量呢?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的模式,教师拿出一个圆形的模型,在拿一根绳子和直尺,要求学生利用后两项工具来测量圆形模型的周长。当学生进入这个情景之后,他们拿着手中的工具,大脑进入高速运转的状态,结合自己以往学到的知识来尝试动手解决这个问题。

  一段时间之后,一些学生逐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用绳子绕了圆形模型一圈,并在重合点做好标记,之后,将绳子展开,用直尺测量重合点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圆形的周长。这种方法用数学思想来解释就是等价转化的思想,而数学思想的锻炼本身就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利用动手实践和操作,结合自己的思考和逻辑来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就积累了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并且锻炼的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教学模式。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合理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要将学与用充分的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灵活的运用数学思想,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3

  小学3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如何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解决3年级数学成绩下降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特别是一线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把以学生心理特点改革小学3年级数学教学为研究课题,使学生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现从3个方面简论如下:

  一、克服学生的不稳定情绪,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一般是9周岁,这时,学生开始进入发育期,个性开始占重要地位,自制力弱、活泼好动、易受影响,使注意力分散。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力是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必要前提,是获得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少年儿童注意力方面的良好的素质。良好的注意力素质有助于教学的学习;反过来,数学的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这一基本能力。

  二、 自然引出,水到渠成。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其无意注意是培养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凡是学生完全不熟悉的东西,或完全熟悉的东西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经验引出他们不熟悉的知识,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谐音他们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乘数是3位数的乘法时,借助于学生已掌握的乘法数是2位数的乘法知识,我引导并帮助学生逐步解决课本的准备题让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新知识。

  在讲解准备时,教师有意让学生初步认识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是关键。学生的知识经验一方面来自原有的知识,另一方面来自生活经验。由于我坚持按照教材的实际,在教学中区别情况加以运用这些知识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了新知识。

  1、合理组织,张弛相间。

  由于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性还较差,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3个环节组织课堂教学,自然的引入已使学生兴奋的情绪得以稳定,注意力有了方向。在此基础上,讲授新课成了中心环节,教师应抓紧时机在上半节课学生注意力较集中的时间内,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阶段,让学生对新知有一个完整、准确的把握,师生可以在一种较为轻松的理解和运用。正是因为张弛并用,学生才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合理而有效的学习知识,充分地利用了课堂。

  三、由直观教学入手,促使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小学一、2年级的学生主要借助直观形象理解知识,并通过反复练习记忆知识。对待3年级学生不能依然停滞于这样的水平。但是,由于3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于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这一特点又决定我们的教学不能操之过急。为此,我采取由直观教学入手,并且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方法。比如,在讲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教师板书例题:

  乘法 除法

  按运算顺序计算 简便算法 按运算顺序计算 简便算法

  26×45 26×(4×5) 360÷8÷5 360÷(8×5)=一04×5 =26×20 =45÷5 =360÷40=520 =520 =9 =9

  通过这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得出乘法时,3个数相乘,结果不变;和除法时一个数连续

  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的结论。由直观演示到抽象概括,学生掌握了知识,并强化了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 突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发展,防止负迁移的干扰。学生原有的知识可以促进新知识的掌握,这是知识的正迁移;也可以干扰新知识的学习,这是知识的负迁移。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知识的正迁移发展,防止负迁移的干扰,做法是:

  1、温故知新。3年级是整数学习的最后一年,多位数运算占全年教材的近一半,出色地完成这部分教材的任务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全年的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多位数运算能力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依赖于一、2年级各种运算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但是我们不可能抽出整段时间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而只能把一、2年级学过的进退位加减法,一位数乘2位数,试商等内容编成口算、听算训练题目,有计划的安排到各节课,作为课前练习。使旧知识对学习起着正迁移作用。

  2、运用比较。当新旧知识技能一0分相似,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往往会受旧经验的干扰。这是负迁移作用,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这时我便运用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消除旧知识向迁移作用。例如:教学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简便计算时,对偶题目:5一600?700=73……500

  往往有一些学生算错为:

  5一600?700=73……5

  教师便启发学生用验算的方法发现错误。进而说明余下的“5”是被除数的百位上,应该是“500”的道理。最后教师帮助学生与以前的有余数的除法做比较:被除数和除数消去相同个数的“0”之后,按以前学过的方法求商和余数,这是相同点;不同点在于,如果有余数,应该在余数后面也添上被消去的“0” 的个数。当然,这只是指法则的记忆而言,在算理上是完全统一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就能记住了。

  3、改错练习。在教学中我不仅注意到从正确的方面教给学生的知识,而且注意到从反的方面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其中 ①是针对学生法则中“被除数和除数划去相同个数的?0?的相同这一关键词不理解而提出来的。”

  ②是针对学生对余数的位置不理解而提出来的。

  ③是针对“补0”有模糊认识提出来的。这样,既从正面讲清算理,又从反面加深理解,互相配合,使知识掌握更牢固。

  3年级是连接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桥梁和纽带,学生能否很好地完成这个过渡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我相信,只要遵循教学规律,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提高3年级教育教学质量不会再是难题。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4

  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不断发展,微课已经备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喜爱,为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微课教学,发挥微课的优势,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一、在课前使用微课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

  通过多年教学经验我们会发现现在教学中学生会对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存有疑惑,因为我们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情况,最终导致这些疑惑会伴随学生一整堂课,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水平。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前使用微课的方式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保持思路清晰,为教学扫清了障碍,保证了教学的整体水平。例如,在学习分数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产生疑惑:“为什么只有分子相加减,分母为什么不能相加减呢?如果把分母相加减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就针对学生的这个疑惑,笔者特别制作了一节微课,微课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不仅分数的分子相加减,同时分数的分母也进行相加减,通过得到不合理的答案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算理和算法。

  二、把握微课引入时机以发挥其最大作用

  微课的引入要把握好时机,只有在合适的时机引入才能将微课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首先,我们可以在教学开始阶段引入微课,向学生展示一些充满趣味性的问题,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教学中出现的精彩片段,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让学生调整到最佳精神状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教学难点处,我们可以利用微课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内容,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最后,在教学结束前,我们也可以借助微课来吸引学生眼球,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微课的引入时机,以发挥微课的最大作用,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微课动态展示角的组成结构,帮助学生明白角的组成结构,理解什么叫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通过微课的形式动态展示这些知识内不但可以做到声音、文字同步显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也能起到节省教学时间的目的。再例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的时候,当遇到混合运算的难点部分时,我们可以将这部分难点内容做成幻灯片,在总结概括环节中向学生展示混合运算的原则,一方面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原则,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利用微课引导学生们巩固复习旧知识

  数学知识前后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需要不断复习旧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这样我们在学习中才能无往不利,事半功倍。但是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在没有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很难自觉地去回忆学习过的知识,而且复习的过程也是枯燥乏味的,这更成为了学生复习知识的阻碍。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微课来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因为微课时间短,而且信息内容也都是精简过的,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轻松地巩固学习过的旧知识,同时新颖的教学模式还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我们通常采用的面积推导方法就是拼剪法,将平行四边形剪成几部分,然后将其重新拼成一个矩形,因为矩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相同,所以可以借助矩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想要高效的完成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由来,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回忆起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我们课前引入微课的形式,借助flash动画技术,动态展示矩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唤醒学生记忆,帮助学生将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回忆起来,然后再动态展示平行四边形向矩形转换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总之,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趋势,也是我们现代教学的必然需求,所以,我们老师要摆正心态,科学运用微课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们数学素养的提高。

  作者:李加丽 单位:淄博市高青县田镇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5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张晓华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 )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二、针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价

  实施“分层评价”正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客观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服务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宗旨。学生的各自思维方式不同,学习的起点不同,但是《卡》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分层次完成题目的时候,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并在解答过程中获得一份自信和鼓励。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6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07-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7-1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07-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华)06-18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优]07-06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8-03

【合集】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