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10 07:37:59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精品15篇]

  现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实验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精品15篇]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1

  小学科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知识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实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设计有吸力的实验激发兴趣

  在“光与色彩”单元中,“彩虹的秘密”一课讲的是光的色散,即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从而可以解释彩虹的形成。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生活体验,如果照本宣科,没有新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在教学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盆凉水放在教室门口的阳光下,反射光出现在墙上,一晃一晃的,然后我拿一个比盆小一些的平面镜放在水里。顿时,墙上出现了清晰的七色光带。“哇——”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惊叫起来,他们从没见过如此大、如此清晰的彩带,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我趁机提问七色光的排列顺序,解释形成七色光的原因,全班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听,他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由此可见,依据教材内容设计有吸引力的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可谓一举多得。

  二、贴近学生实际选取实验器材

  现今配套的科学实验材料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实验时缺乏可操作性,不仅浪费课堂时间,更严重的是会挫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朱元正教授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坚持用生活中的器材做实验,不断改进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在生活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学习科学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应尽可能选取学生身边的、结构性强的实验材料,设计的实验也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课,教参建议教师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入水中,体验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并用自身的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我们知道,一个50克的钩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约0.1牛,用细线系着钩码后,手是否真的能清楚地感受到这0.1牛的差别呢?既然感受不准确,那这个感受和体验浮力的活动还有必要吗?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在教学时,采用了在水桶中用手托举装满酱油的酱油瓶来感受浮力的存在,效果非常好。有了这样有效的体验活动,学生发现物体在水中比在空气中要轻,而变轻的原因就是受到了水的浮力,只要测出酱油瓶在空气中的重力和在水中的重力,两者相差的数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这就为思考如何计算酱油瓶受到的浮力大小打下了思维基础。因测力计测量范围有限,再用钩码替代酱油瓶,可以顺利地过渡到测量钩码。而通过认真测量一个钩码所受到的浮力,学生学会了如何测量一个下沉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接下来探索下沉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活动

  在实验教学中,一味地教师演示实验而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无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教师总让学生跟着自己做,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只有让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研究,自己找路走,经过多次失败、成功的经验总结才能形成能力。 在“电和磁”单元研究电磁铁的实验中,学生发现:同样的钉子,绕着同样的线圈,为什么有的钉子帽是南极,有的钉子帽是北极呢?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去观察、去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学生会发现电磁铁的磁极不同是因为线圈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不同(或线圈的绕向不同)。再如指导学生认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也可以鼓励学生分组做实验。通过实验,学生知道电池的节数、线圈的匝数与磁铁的数量关系:串联电池越多,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反之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小。鼓励学生动手实验,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还发展了创造思维,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充分放手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2

  [摘要]外科学是整个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是学生从基础课到临床课并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过渡。外科学是联系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是培养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另一方面理论又必须在实践中理解巩固和提高;这一理论与实踐相结合的过程必须通过试验实习等环节来实现;外科学总论的传统的实验教学法是不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无非是包括灭菌法抗菌法进行,如实验外科无菌技术:洗手、泡手、穿脱无菌衣、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单等练习;学生被动地接受任务,学习没有针对性。近些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实验材料价格上涨,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等因素,教学经费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又由于不断压缩实验学时,间接减少了学生的操作机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教学质量。采用不同的教学课程设置和实验项目的设定,配合各专业理论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外科学;不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对各专业的外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以期更进一步提高外科学实验教学效果[1-2]。改进以前单一的教学方法,将临床医学、护理、眼科等专业学生分别使用不同的教学课程设置和实验项目的设定,配合各专业理论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4]。一方面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另一方面理论又必须在实践中理解巩固和提高;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必须通过试验实习等环节来实现。外科学总论的传统的实验教学法是不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无非是包括灭菌法抗菌法进行。外科学是整个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是学生从基础课到临床课并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过渡。外科学是联系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是培养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被动地接受任务,学习没有针对性。近些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实验材料价格上涨,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等因素,教学经费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又由于不断压缩实验学时,间接减少了学生的操作机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教学质量。通过该方法的改进,使不同的外科学实验教学得到相同的更加完美效果,师生反映良好,教学质量大幅度地提高。笔者就如何改革外科学总论实验教学进行如下探讨。

  1实验项目的设定

  在普通实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针对各个专业的特点、学科发展方向不同而制定相应的合理的实验项目。比如说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上很少去手术室,在病房工作的比较多,对无菌技术要求偏重,对消毒技术手如术区消毒铺巾,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原则等要求较轻。就调整内容,着重放在无菌技术方面。而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则要相反,消毒内容要多点、细点。

  2实验课时的设定

  再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验课内容要求的不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设置不同的实验课时,比如临床医学同学在练习清创术、静脉切开术、阑尾切除术、剖腹探查术等,每次实验时间较长。而影像专業的学生减少了课时,也减少了实验动物的数量,因为他们进入临床后主要接触的是图像处理方面的问题,对外科学无菌及消毒知识,了解就可以;图像和影像教学最适合于他们的特点。

  3教学方法的设定

  外科动物实验课学时有限,为了使不同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本学科的实践知识和技能,相应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手段、条件;配合增加了各专业示教录像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他们了解外科涉及本专业的相关的内容知识[5-6]。这样一来不同的专业用不同的录像内容,而不是原来单一种类的音像,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

  4实物、模型的数量和种类的设定

  例如眼科专业学生实验时,在原来的动物狗基础上,采用兔和猪的.眼作为模型,为以后他们到临床上的学业同步。给学生提前提供训练条件和动手机会;真实性实验动物能锻炼学生的沉着应变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通过这方面努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理解和掌握他们本专业外科手术基本知识。

  5模拟情景的设定

  在原有的实验室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各专业综合性实验室布设,使学生熟悉自己的未来手术室的环境布局;进入手术室应遵循的步骤和规章制度,以及以后常用的器械的消毒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消除和减轻学生进入手术室所产生的陌生感及恐惧心理;用最短的时间和最高的效率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外科手术学基础[7-8]。

  6重点和难度的设定

  实验课课堂教学是外科总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9-10]。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如一本和三本同学)的差别,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项目,三本学生少用综合性的实验,教师的课件内容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都能够对学生区分要求,耐心指导,反复示教,对提高教学质量能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1-12]。

  综上,经过外科学实验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通过不同专业老师的共同努力,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了各自专业外科手术操作。由于实验环境比较逼真地接近临床,学生经过一年多实验学习,加上进入医院实习后,更快地适应了医院的工作环境,迅速掌握外科手术的操作规程,得到了医院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3

  外科实验教学是外科学教学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外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开展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切实提高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观察发现问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是实现高职髙专医学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1外科学实验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落后 部分外科学实验教师尤其是在年轻教师中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情况,认为实验从属、依附于理论,在思想上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忽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观察、发现问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1.2部分学生对外科实验教学课重视不够 有相当部分的高职高专学生,对实验缺乏基本的认识,认为外科学课程只要理论学好、保证考试过关,而实验课只要随意应付、敷衍一下就行。

  1.3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简单,机械刻板,外科学实验课教师习惯于实践实训课上按操作流程规范演示,然后要求学生依样练习操作,缺少综合性、开放性、设计性实验,这种机械刻板的实验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验教学指导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操作动作的规范性、操作程序的精准性,导致使学生进人岗位工作后,会造成思维的禁锢,缺乏灵活性与创新性,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不足、办法不多。

  1.4所教外科学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岗位需求相脱节 医学科学的发展非常快速,各种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不断涌现并大量应用于临床,然而不少外科实验所开教学内容仍为原来各项常规的.操作,实验内容落后于临床知识的更新,导致外科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时效性、实用性。加上不少髙职髙专实验指导教师临床经验不足,存在不少实验教学内容、操作规程与临床岗位实践需求脱节的现象。

  1.5实验室开放时间不足,管理上缺乏规范外科实验教学是外科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却远没有足够重视。虽然对实验室开放都明文做了规定,但往往管理上缺乏规范,监管、实施不到位,开放时间较少,绝大多数只是在学生期末操作考试前或进入临床实习前开放一段时间,平时开放时间较少,学生在课外练习的机会不多’且在课外开放时也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

  2外科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改革措施

  2.1改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 在外科实验教学中,必须切实改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注重质量提高,突出以培养、促进学生岗位工作能力的发展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教学意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为主体。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要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2.2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以及科研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整个外科学实验课教学安排与每个教学过程中做到精心选择、认真设计,始终贯穿对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启发、启迪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何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上。要坚决转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灵活、综合用好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情境式等优秀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学习热情及主观能动性。

  2.3加强医学生对外科实验课认知态度的转变及责任心的教育培养 在外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向每一位医学生明确指出和反复强调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而外科学学科在实践性、操作性上尤其突出。作为一名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操作不规范,将来是不可能很好胜任临床医生这一工作的。要求医学生要把每一次外科学实验都当做一次临床外科手术操作来认真对待,增强责任心,务必规范操作,力戒马虎、粗心,随意应付了事。对于在外科实验操作考核中达不到优秀或合格的,必须重修、重考,直到考核达到合格以上方能过关。通过在外科实验教学中对每一位医学生进行要求,以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健康至上的社会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

  2.4作好所开外科学实验教学内容与临床内容的有效衔接 现代医学的发展非常快,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现在的外科学实验教材内容和操作规程比较滞后。作为外科实验课指导教师要定期地深入到临床工作岗位一线,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新进展,适时更新外科学实验教材上过时的内容,使外科实验教学内容、操作常规与临床实际岗位工作髙度吻合。作为一名外科实验课教师,不仅要具有广泛、系统专业知识,尚必须熟练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艺技巧。外科实验课教师要定期参加各种专门培训、进修学习,注重查阅专业文献,不断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新进展,不断拓展教师自身的知识视野、更新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教育观念,保证实验讲授的教学内容絲针对性、先进性、有效性。

  2.5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时间,自由到实验室来熟悉外科基本器械、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对自己薄弱的技能操作项目进行反复强化练习。实验室在学生课外练习时,要安排一名实验教师在场,以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解答及进行指导。在外科实验室的课外开放管理上,要制定一套规范可行的管理制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觉遵守,使学生外科课外实验实训能有序开展、做到科学规范管理。

  总之,加强外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有助于缩短学生理论与临床岗位工作间的距离,有助于启迪学生潜能发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有助于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医学技能应用型人才。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4

  摘要:科学教学强调用实验探究的方式理解和形成科学概念,在内化概念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技能,体验科学学习的过程。探究型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载体。通过探究型实验活动,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理解科学思想,这应当成为科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本文通过对探究型实验的个人理解,阐述了课堂中实现探究型实验的途径,着重强调探究型实验教学要考虑学生的现实,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这是探究型实验开展的前提保障,同时指出,探究型实验中情境创设不可或缺。

  关键词:科学;实验教学;探究型实验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科学课程中,学生要能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和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究型实验就是实现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载体。通过探究型实验活动,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理解科学思想,这应当成为科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

  1对探究型实验的理解

  1.1探究型实验的概念理解

  探究型实验也即探究性实验,简单地讲就是指学生针对自然中的某个变化、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或者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问题,通过观察和分析,提出一定的假设假设,然后组织资源设计和进行实验论证,来探索和分析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实践活动。

  1.2对探究型实验教学的定位思考

  探究型实验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础,通过对涉及科学相关问题的现实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建立假设,然后通过科学实验设计和实验实施论证的方式,对科学问题进行实证性认识的过程。它应更侧重于过程的实施,强调学生的思考与操作、实践。在这样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深入理解,慢慢渗透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同时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意愿。所以探究型实验教学不一定完全局限于教材,而是以科学学科中相关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开发为目的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探究型实验教学的实现途径

  探究型实验教学既要考虑科学教学的现实需要,也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这两点间寻找一个良好的平衡点,教材不能脱离,又要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有一定的载体来支撑,即现实课堂中探究型实验的良好开展,要有实现的途径。

  (1)改编教材的验证性实验,形成探究型实验。现行教材中有较多的实验都是一些验证性质的实验,都是先将实验方案和结果讲清楚,再做实验验证其正确性,这样的过程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操作的地位,是一种“填鸭式”、程式化的实验教学。这种相对传统的实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缚住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失去了创造精神。因此,我们可以对这些实验进行改编和调整,形成探究型的实验,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尝试探究。

  (2)改变演示、讲解性实验为学生动手探究实验。现实情况中,有很多教师课在堂上讲实验,学生课下背实验。学生只是记住了实验结论,至于器材的选择、方案的设计、数据的收集、信息的处理、实验的评估就无从谈起。学生既然不能动手实验,如何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呢?因此,我们可以对教材中一些演示和讲解性的实验,通过适当增加条件,增设问题等方式,改变为学生动手探究实验,也即变演示、讲授教学为探究型实验教学。

  (3)以改良问题实验,改进和优化实验过程为目的开展探究型实验教学。很多《科学》教材使用到现在,我们发现教材中的实验存在较多不合理的地方,甚至有些实验按照课本操作根本无法做成功。因此,我们可以对这些问题实验进行改良,或者对一些实现比较困难的实验进行改进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类影响因素,考虑多个实验的变量,也需要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不断验证和优化,是进行探究型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3探究型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保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探究型实验的实现主体是学生,学生要能有效进行探究型实验,必须要具备进行探究型实验应有的技能和方法。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实验的技能和方法对学生不断给予强化和指导,这是探究型实验教学有效开展和落实的有效保障。

  3.1训练学生实验观察的技能

  科学是很严谨的`,有时候观察得不全面或者失误往往会导致认识上甚至理论上的偏差和错误,有时候良好的观察又能带来新奇的探究问题,开辟新的探究空间,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训练学生观察的技能。观察技能的训练首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自然、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现象,从这些现象中发现问题,找到疑问,或者获得感性的认识。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要强调以下几个问题:(1)观察要细致入微,要有恒心和毅力;(2)观察不仅仅是用肉眼看,要能适当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3)观察的过程中不要选择过多的主题或变量,要从某一点上去观察;(4)观察后最好有适当的讨论,有利于形成探究的主题。

  3.2熟练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

  实验操作技能是指学生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完成某个实验任务的技能,着重强调学生对各类常用实验仪器设备的熟练使用和选用合适选择器材的能力。探究型实验当然离不开实验仪器与设备,因此,要能有效进行探究型实验,不断熟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非常重要,这也是学生进行探究型实验的基础保障。可以想象,一个连器材都不知道如何使用的学生,如何去深入开展实验探究?

  3.3提高学生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在进行探究型实验过程中,很多时候会有很多实验数据,如何有效处理好实验数据,也是实验探究中进行实验分析至关重要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实验数据的处理,甚至可以开设专题课给以辅导。告诉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必须使用列表法、图像法(如建立坐标系、统计图等),甚至可以是通过发现数据间的数量关系运用函数法。当然,在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中,也要注重对数据误差的分析和梳理。

  3.4强化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实验设计是进行探究型实验的重要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探究型实验。假说、预期、变量分析与确定,变量控制,这些都是科学实验设计的重要思路与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每次的实验,可以预先叫学生先尝试设计。引导学生首先从实验课题提出假设,提出预期的结果,同时能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确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对非研究变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实验结论的科学性。在实验设计训练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实验比较法、平衡法、转换法、放大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等科学实验常用的方法,这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进行探究型实验时的设计能力。

  4探究型实验中情境创设不可或缺

  探究型实验教学中合理使用教学情境,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更生动地去认识和理解科学知识、概念,能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科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感受科学的重要性。

  4.1探究型实验教学中教学情境的来源

  探究型实验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1)基于真实的情境,就是社会、生活以及科技发展中的具体、实在的事实和现象;(2)贴近学生的生活,目前比较流行的事物。(3)考虑跨学科内容,尤其是与资源、材料、健康和环境保护相关方面内容;(4)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成绩的事件或事实等;(5)来源于科学发展史或实验史,重温当年的发现或探究之路。

  4.2探究型实验教学中多运用对比或矛盾类情境进行思维点拨

  实验的直观性、新奇性往往能使矛盾直露,学生的感受也最为直接。实验中引发的矛盾,往往能使学生产生意料之外的直觉,能迅速打破思维系统的平衡状态。由于创设矛盾情境,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学生的探究欲望更加强烈。并且也知道了从哪些角度去入手和操作。

  总之,科学课中进行探究型实验教学,首先需要深刻理解探究型实验教学的内涵,而不是为了花哨,在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不能脱离当前教学的现实需要,更要明确考虑到学生的现实基础,要先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才能有效落实探究型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林静.从观念到行为:科学教师教学观念的调查与分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版社,20xx(11).

  [2]蔡铁权.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9).

  [3]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12).

  [4]MichaelBentley.科学的探索者——小学与中学科学教育价值新取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7).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5

  摘要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教好科学课,教师必须注重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实验过程。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合作精神;竞争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注重实验课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不断创新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笔者就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中心,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双方互相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测量水的温度”这一实验中,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可能会出现测量温度颠倒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出手十预,告知学生正确的测量顺序,如果测量热水之后再返回来测量冷水,就有可能读数并不是那么精确,产生误差。因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主要是处在一个不范者和监督者的位置,在跟小学生说清楚测量的要点以及测量的具体方法之后,其他的教学细节以及课堂最后的总结和提问都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集思广益、集体思考的过程。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动手实验。教师还要引入一些有竞争一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一意识。例如,在学习磁铁的性质小学实验课的过程中,在基本课堂知识教授之后,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被吸引物体,然后以小组竞争一的方式来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最多。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在学完基础知识之后,开展“吸吸乐”实验比赛,并给予表扬和奖励。磁铁吸引实验的比赛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团结性,利用小学生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集体荣誉感,帮助小学生真正认识到磁铁所能吸引的物体的种类和内容。这种实验使得学生对实验对象、实验步骤等内容都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值得回味。

  三、积极鼓励学生学会实验后的总结。

  仟何一个实验的步骤都必须经历提前的实验设计,中间的实验操作,后期的实验监控,最后的实验总结这四个必要的步骤。这四大步骤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和设计之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步骤和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总结。由于小学生受年龄限制,不可能写出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在新媒体的教学形式之下,鼓励学生利用语音录音的方式进行实验报告的记录,但是无论如何,必要的实验后总结过程和步骤是不可省略的。比如说,在进行高锰酸钾溶解实验时,教师首先要进行实验的设计,引导小学生将烧杯装上水,将高锰酸钾药品逐步投入烧杯。在投入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高锰酸钾,否则可能会把手染色。

  此外,整个实验步骤应该使用专业的化学实验器具来进行。当高锰酸钾被放入烧杯之后,采用玻璃棒进行均匀地搅拌,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观察溶解情况以及颜色变化。在整个实验步骤结束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最终总结,尤其要积累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以及可能影响实验精确度效果的各种因素。比如说,在本实验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在取水的过程中千万不要随意打湿高锰酸钾药品,否则很有可能影响药品在水中溶解的速度。同时,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所以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提醒学生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将实验器皿打破,造成不同程度受伤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类似化学实验或者有一定安全风险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事先反复向学生讲明安全实验的必要步骤和简单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对于实验过程中的有效监督,保证学生的安全。最后,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遇事不要慌张的能力,告知学生在实验中出现安全问题应当怎样紧急处理的一些必要小常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实验,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总结,不断去纠正,不断去改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为切入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明天会更好。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6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研究性实验教学的管理

  为了加强管理,保证“生命科学研究性实验”课程的正常进行,学院成立了由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实验室主任组成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是征集和筛选“研究性实验”的名称与内容,对学生撰写的可行性报告提供指导性建议和意见,评定学生的实验结果。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梳理“研究性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措施,交流相关高校在大学生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经验和方法,宏观规划“研究性实验”的立项方向,充分做好“研究性实验”教学前期的教师指导工作。同时该委员会协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荐“生命科学研究性实验”优秀小组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将研究性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基础环节,与后续的创新创业训练及科研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有机结合。实验条件的保障是保证研究性实验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10],其与常规的实验教学区别之一在于选课的学生不固定在同一个教学实验室同时开展实验,而是分小组进入到指导老师的专业实验室,提供的条件主要包括:1)在实验室给研究性实验小组分配一个固定的位置,分发基本的实验材料,如工作服、移液枪、成套的`枪头等。2)共享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药品试剂、实验用具,执行先培训后使用,并实行预约登记制度。3)实行实验项目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实验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出勤记录,组织实验项目的实施。4)指导教师及时协调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营造学术氛围,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认识

  为配合“生命科学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开展,学院采取多项措施,努力营造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培育学生的科研意识。为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本院的科研实力与研究方向,学院每年举办一次“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以讲座和参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我院的科研实验室,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殿堂,而且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战场。学院针对一年级学生开设“生命科学发展史”,由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共同教授这一课程,着重介绍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专业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丁颍班”是我院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实验班,为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有意识地组织“丁颍班”同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讨论会、辩论会以及与研究生的学习交流活动,一方面增进同学间的情谊,另一方面让同学们共同分享科学研究带来的乐趣,同时要求“丁颍班”同学积极参加学院邀请的国内外著名教授、长江学者、珠江学者和丁颖讲座教授的学术报告,特别是学院每年组织“丁颍班”同学与丁颖讲座教授进行学术研究经验交流2~3次,鼓励学生就所关心的问题与学者们直接交流,使他们身临其境地领略著名学者的风范,增强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

  3实行导师负责制,保证“研究性实验”教学顺利完成

  “研究性实验”教学虽强调学生的相对独立实验,但积极动员教师参与及把关。为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实行导师负责制。“研究性实验”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首先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研究项目的基本情况,讲解科研课题可行性报告撰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然后学生根据指导教师提供的信息和要求,查阅与本实验研究的有关理论内容和前沿进展以及与本实验研究有关的技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初步制定研究方案,并按照可行性报告要求撰写初稿。初稿经指导教师审阅后,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再次修改可行性报告,完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在经学院公开答辩后,确定研究方案。学生按照研究方案确定的内容开展实验,独立完成材料准备、试剂配制以及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验进展,教师就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实验结束时,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课题、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概括,就实验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仍存在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充分讨论,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或学术论文,并参加由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成果汇报会。笔者在指导“生命科学研究性实验”的过程中,设立了“大肠杆菌酮脂酰ACP还原酶定点突变”这一研究性实验项目。该研究性实验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是涉及不到的,涵盖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诸多领域,涉及培养基制备、细菌培养、基因组和质粒DNA提取、PCR、细菌转化、突变体筛选、遗传互补、蛋白表达纯化和酶活性测定等技术手段。该实验项目一经推出,很多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我们最终筛选了两位同学开展这个项目。他们首先查阅了基因定点突变、蛋白质分离纯化和酶功能鉴定的常用技术,并制定了初步的研究方案。在这一方案中他们只设计了基因突变和蛋白质分离纯化两部分内容,并未涉及突变酶蛋白功能鉴定等内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专门与他们讨论了在细菌中蛋白质或酶功能鉴定的策略。根据讨论结果他们对原有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补充了体内体外验证突变酶蛋白功能的实验设计。后来研究方案在学院公开答辩时,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被评为优秀实验设计方案。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十分积极,每一步骤都认真对待,遇到问题、困难及时与研究生交流,定期向笔者汇报实验进展。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顺利完成该研究性实验项目并撰写了一篇学术论文。后来以此研究性实验项目为基础申请获得了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资助,该小组成员继续在该课题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完成他们的毕业论文设计。

  4结语

  生命科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如何建立“打实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创性,注意综合”为指导思想的教学体系,将学生培养成“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宽厚、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是生命科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中,积极尝试开设以研究课题为核心的“生命科学研究性实验”课程,推广本科学生导师负责制,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研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综合实验能力,促进了学生整体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了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开展研究性实验教学是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相信各高校进行研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会越来越丰富。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7

  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是为培养公安基层现场勘查技术人员为主要目标而设置的一个工科专业。因此,围绕选定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能力的实训、实验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选择任务导向的教学法,应该贯穿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实验过程”中。

  一、什么是任务导向教学法

  任务导向教学法又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主要驱动力,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教案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来达到教学目的。任务导向教学法与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具有以下优势。

  1.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导向教学法能够使学生边学边用,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具体的事物,把单调的教学活动变为生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乐于尝试、操作和掌握。教师通过设置一些具体、有趣的“任务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完成一项任务,都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为进行下一步学习增加动力。

  2.有利于学生建构刑事科学技术知识体系。在任务导向理论的指导下,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面对着任务进行操作。基于能力培养和实践性的知识学习,能够使学生顺利地建构比较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

  3.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导性。任务导向教学法,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咨询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决策权和自由。

  二、教师角色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的转变

  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自主性更明显;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从传统教学中围绕教师的讲授开展思维活动转变为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学习、思考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刑事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这种自主性更突出。当教师确定了相关的实验项目和任务后,学生通过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观看教师演示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在无法完成实验任务的情况下,就会自己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教师减少了讲授的时间,多观察,多让学生动手。在刑事科学技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做好以下工作。

  1.实验项目和实验任务的设计。这主要是强调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要认真设计实验,实验项目的开展必须依据公安实践中刑事科学技术员所必须的技能进行,实验内容和任务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实验要具有一定的难度,适合学生开展研究,但也不能让学生无法完成实验,应让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规定的所有实验项目。实验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开展的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则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为后续的实验教学带来便利。

  2.注意在实验过程中的组织和引导。刑事科学技术的大部分实验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小组合作是任务导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本着互补、协调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整合,组织学生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其次,在解决问题的心理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敢于面对挫折、迎接挑战;在学习方法的指导方面,教师要负责引导学生与时俱进的对学习方案进行调整,随时根据计划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状况进行微调;在学习价值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精神、社会责任感。

  3.及时进行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无论是对知识本身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都具有巨大的作用。学习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可选性,也可使同学能够真正从评价中获得收获。

  三、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

  应该说,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完全固定的,但从一般的教学规律出发,根据刑事科学技术实验课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按以下的步骤实施:课前准备—下达任务—完成任务—作品展示—总结回顾和学生提问。

  1.课前设计和准备。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若干任务,并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纪律情况、学生特点进行全面地了解。从已经设计好的众多任务中挑出适合教学对象的学习任务,根据任务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分组设计、教学设备、教学材料等;学生在任务导向教学法中,也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相关知识的准备、协助教师分组、协助教师准备教学器材和材料等,学生参与准备工作,可以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学习过程。

  2.布置实验任务。学生进行正式实验前,教师要把设计好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并讲解实验的内容、原理、具体任务。对于一些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实验,教师要先演示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方法,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提问,引起学生思考;也可以教师演示后,让个别学生再次演示实验过程,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学生通过观察,产生研究欲望。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基本掌握了完成实验任务的思路与方法后,根据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完成教师下达的实验任务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无论是取得好的实验结果的同学,还是实验有一定问题的,教师都要引导学生通过知识与实验的联系,对原理、方法融会贯通,使学生真正从实验中受益。

  4.成果展示。在各小组完成实验任务以后,要每组选派一名成员将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其他小组可以就不同的观点和结论进行讨论甚至申辩,在思维火花的碰撞过程中,丰富学习的体验。而后,教师对学生交流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引导学生把个别的、零散的观点整合、归纳,把对实验的理解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教会学生如何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便对下一次的学习设计进行优化、改进。

  5.总结回顾和学生提问。任务导向教学的最后阶段是教师进行总结回顾和学生向教师提问,对于那些在实验过程中或实验后,仍有疑问没有解决的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向教师提出疑问,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帮助。此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做好理论到实践的回归。在总结回顾过程中,发现学生实验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有的学生还有进一步钻研欲望的,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进行进一步实验,最后达到实验学习的理想结果。

  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整个实施过程,就是一个“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通过实验,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知识,把今天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为学生学会学习刑事科学技术知识提供一条重要途径。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8

  摘要:本文通过“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创新,改善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和品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技能训练,探究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基础实验技术;改革;实践;探索

  生命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为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核心.通过实验教育,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的天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革新意识,根据21世纪的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人才培养要宽幅度、厚基础.因此,提高学生实验教学质量成为实验教学永恒的主题[1].

  1现行的实验课的教育结构内容,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1)验证实验的教育课程方式,实验课程分散、内容设置交叉、重复,实验内容不能完全适应学科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课程理论和实验的教育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验,包括教师的组织和安排.传统性的实践实验教育模式:实验教材→老师的说明→学生操作→实验报告.一般是教师在实践实验课上讲解考试指导书上的内容,反复重复实验的注意事项,提示学生;并等待学生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修正[2],使课堂时间和实验室实验占用非常难以实现合理分配和使用.实验学生人数,实验课堂,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限制,固定了教育教学的实验内容,教学模式业也较单一.好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本学科发展前沿的联系与融合不紧密.(2)实验内容的系统性,没有相对独立的实验课则实验内容的选择统一很难实现.动物实验、植物实验、细胞生物试验、病理实验、遗传实验、家畜的解剖和试验胚胎组织都涉及到显微镜的使用;在微生物实验、细胞工程实验中都涉及到微生物的无菌操作等.因为这些分散在不同的课程中的内容,使实验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3)仪器设备和实验室使用率低下由于传统实验课程实行“分科设置、内容单一、验证为主、被动学习”的实验教学体系,因为学科需要,不同实验室往往购置相同仪器设备,但是由于条块分隔,缺少协同,一些设备重复购置,使用率极低,部分实验室使用率也低下[3].(4)“灌注”式的教育方法,教师在实验课上说明实验内容的操作和表达方式操作,学生习惯性的根据老师的解释按照实验教学设计步骤简单重复[4].另外,传统实验课程时间是有限的,实验课通常会供给教师全部好的试剂,学生应根据步骤进行操作,从而导致学生在上完全部实验课程后还经常出现不会配制基本的实验试剂,配制试剂时,无法完成基本的化学转化;甚至一些基本的仪器,如酸度计、高压灭菌锅等都不会使用的弊病.

  2“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立

  面对传统实验教学的这些问题,我们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集成和优化、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实验课程结构改革的构思,将本科生必修的基础实验技术打通,淡化专业.独立设置了一门以基础技能素质训练为平台的“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技术”课程,共计36个学时,以“显微镜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切片制作技术”,“离心机使用”、“分光光度计使用”5个模块的实验技能训练,构建了实验课程新体系,通过显微镜、干燥箱、培养箱、高压灭菌器、超净台、离心机以及分光光度计等仪器设备的操作及维护训练,使学生全面掌握实验室的基础试验技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技能训练,为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新的教学实验体系.2.1综合创新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进一步整合实验内容、重新改造和创新实验内容,让“关注质量和提高能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现,同时开发一个技能验证实验科学集成系统综合实验.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将本科生必修的基础实验技术打通,淡化专业.在“显微操作技术”模块,将原来植物学、微生物学实验中“常规显微镜的使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的使用”等整合为“显微操作技术”一个模块,让学生重点掌握普通及相差和荧光等特殊显微镜的操作规程,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技术、掌握生物绘图的方法,掌握显微摄影、显微图像处理技术,真正体现了课程“基础与先进、经典与现代”的特色;在“无菌操作技术”模块,从器皿的清洗、包扎、培养基的配制到常规灭菌仪器设备(干燥箱、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等)的使用,让学生掌握常用器皿的正确清洗、包扎方法;了解常用的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紫外线灭菌及化学灭菌;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及不同类型灭菌器的使用.掌握干燥箱、培养箱、高压灭菌器、超净台的使用及维护,使学生从对无菌概念的一知半解到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流程,并对无菌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切片制作技术”模块,既含有传统的、基础性的石蜡切片制作,同时也安排了冷冻切片制作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石蜡切片不只是考察组织和器官的一般形式,理解组织细胞的重要性.活性及其变化过程.冰冻切片制作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冰冻切片机操作和使用,应是全面探索与不同的实验的条件.组织的结构和组织标记形式的影响,从多个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兴趣,也使学生们能充分掌握冰冻切片的制作技能;在“分光光度计使用”模块,让学生掌握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在“离心技术”模块,从普通低速离心机、大容量离心机到高速冷冻离心机,让学生熟悉实验室常用离心机的种类、学会低速、高速、大容量、冷冻等各种离心机的使用,从而为样品的普通离心到细胞、蛋白质及病毒的差速离心都有一个全面认识.2.2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公共的开放实验室,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平台,将以往的教学实验室变为综合设计性试验开放平台,配备常规仪器设备,如烘箱、培养箱、分析天平、摇床、高压灭菌器、合理优化设备的使用,共用校内资源,教育环境的.改善,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2.3建立教学科研协同的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教师研究的本科实验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能力,资源共享的教学与科研,不受实验室障碍的压力,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教育中心“一体化”、有意识的把技术成果转化为创新的实验项目,增强学生的试验创造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引入科学研究的成果,理论和实验教学,基础和前沿,实践和实验教育的内容结合,为学生的不断发展奠定基础.2.4开展研究创新型实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竞赛”活动.学生是一般以2-3个人为一个小组,确定研究内容和设计实验方案.老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实验室条件评估的实际意义和研究内容,通过设计并实践,学生会发现问题并解决,可以造就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能力.2.5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了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综合实践的内容、实践要领和综合实践的手段.在概括实践阶段,教师会要求学生的独立实践操作技能.设计实践是指定学习的目标、独立设计实践方案、具体的研究方法,独立实践操作技能、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主体创新实验教育的形式、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造就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实验计划,掌控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学生的科学天赋、科学控制、一个可行的具体实验计划、在实验的不同阶段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如学生自主创新性实验“猪副嗜血杆菌人工感染仔猪的病理学观察”研究,要求在学生面前实验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石蜡切片的生产过程,设计方案相关的试剂调和,实验动物的饲养,动物的模型,实验动物解剖,显微镜,显微照片和组织细胞形态分析等实验技巧的详细教导,同时实验的笔记,实验成果的分析,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并对其他的科学素养和规范进行解释.如你所看到的,教师不是设计性实验,而是实时跟踪每一个实验的阶段.科学的合理评价方法是实验检验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一种激励,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科学考试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本课程的特征和综合设计不同,基本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创新能力的重视和多方面实践考核系统的设立,评价学生的实验过程的每一个部分,对学生的良好的实验能力调查,考察学生的良好实验的能力.课程评价体系由以下部分组成.①综合设计成绩通常为小组的形式,一部分的学生依赖他人的现象,对授课影响很大.因此,我们从学生实验、实验的准备、教室秩序、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维持性等一部分方面的考察结果.学生的平时成绩,以客观地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态度,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也很重要.②实际操作技能评估学生的技能掌握熟练程度是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开发综合设计实验的基础,为此,我们在学生大一阶段就开展“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技术”技能训练,分模块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现场考核,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每个模块的操作.③实验设计能力考核,在话题开始之前,开题报告是每个小组必须要写的,用来阐述每个主题的理论基础和创新点,要求学生整理有问题的资料,逐步形成了科学研究的构想;课题执行过程中要求他们做出详细研究计划,实验实施过程的准备、收集材料、试剂的准备、仪器器材、基本操作的典范,观察的过程处理问题,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原始笔记和实验的成果等.并随时检查能否按照计划进行,;课题完成时,要求学生完成完全标准化的实验报告和论文.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跟踪与控制,学生观察实践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技巧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实验方法的改革,学生的学习观念不会再是等、观、观、抄、法、这就是学生的实行能力和综合思考能力.

  3改革取得的教学效果

  课程教育教学体系经过近三年的不断改变与创新,逐步的完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责任感,要掌握实验操作技巧,不仅会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还会掌握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在新教学体系下,实验教学从教师为主体,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实验兴趣得以激发,学生为自己设计的实验、自己的创新课题,自己的挑战项目,传统实验的授课数倍的时间与精力,实验教育学习,得到了好的实验结果。.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在实验课结束后能熟练运用现在的课程,熟练使用实验室的常规仪器,如天平、pH计、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恒温培养箱、鼓风干燥箱等,学生对实验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生可根据配方,独立完成各种试剂的配制及基本操作,为后续的本科毕业论文和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及参与“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大赛实验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可以自主设计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学生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发现了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思考能力有所提高.教育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要领,评价系统的设立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普遍的反映比较满意.实验仪器和实验室得以充分利用,通过平台仪器设备的共享及实验室的开放,仪器设备利用率有了较大提高,如PCR仪、离心机、天平、恒温培养箱等设备,利用率从原来的91.2%提高至98.9%,学生开展设计实验也从原来的实验室多间、散乱分布到统一集中管理,实验室利用率得到极大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也得到极大改善.课题及论文等硕果累累,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建立并实施以来,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105项,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立项65项,学生学术论文在CN刊物上正式发表51篇,其中SCI收录7篇,获福建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项14项.20xx年以来,有114名学生被厦门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扬州大学等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录取率历年来居全校前列.

  4结语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实验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部分,成为高素质创造人才的重要步骤[5].随着改革的不断强化,实验教学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科研能力的一种手段.在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创新性是明显地,实验性质的研究和探索,实验课的「基础和先进,经典与现代」特征[6].另外,实验和学生个人有差异,利用分层教育的方法,在采用多媒体视频的补助教育的基础上,更完整的建立评价系统.这个新的教育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学生的科学研究的初步的训练会有良好的科学的质量和科学的品质,和学生的理论实际连接,实事求是,团结,合作,技术改革的科学创新精神[7].教学团队将会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继续教学体制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9

  一、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作用

  1实验是倡导科学精神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1.1.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无论是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完善、结论的得出、结论的呈现形式等,都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团结协作,要求每位同学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和集体协作精神。

  1.2.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在实验中,学生不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操作,不细致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不具有迎难而上的挑战精神;或者歪曲实验现象,不尊重实验结果,轻率得出实验结论等,实验都很难获得成功。所以需要学生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实验才能真正发挥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

  1.3.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实验能促进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实验能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科学技术的价值,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多方面影响,更辩证的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发展经济,生物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生物科学技术和改善生活水平,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与伦理道德、法律规范等的关系。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鼓励科学探究精神的最佳平台,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

  2.1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当知识是靠自己的思维得来时才是自己的知识。因此,生物教学应该是生物活动的教学而不应是生物活动结果的教学,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认知过程。 以实验为基础是生物教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从实验现象到某一生物概念、规律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分析形成概念或规律,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概念或规律形成的思路和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目的是“重结论”,而不是将实验作为“再发现”的过程,视为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生物教学观,充分挖掘生物实验的教学潜能,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生物实验教学环境。

  2.2对实验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物实验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特别是完善学生的创造思维方面,具有独到的功能。但是在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阻碍着生物实验在“完善学生创造思维素质”方面重要功能的发挥。因此,探索中学生物实验的教学方法与完善学生创造思维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其中延伸和拓展生物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尝试。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拓展,探究事物的意识得到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习积极性进一步高涨。

  2.3加强实验设计,追求实验过程探究性皮亚杰曾说过“:复制的真理只能算半个真理。”其活动建构论则指出,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是认知发展最直接的源泉。学生自主求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能力,发现自己的学习优势。

  目前,中学生实验主要有验证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实验课题、实验方案及研究步骤都由教师安排决定,有时甚至连实验结果也由教师事先告知,学生只是机械地操作,无从感受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快乐。因此,学科教学应加强探索性实验的比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发现问题———建立模型———形成假设———设计实验———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索方法。而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践,是科学探究的关键。近年来的高考中都增加了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了解进行实验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对照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教材上往往针对实验假设进行了实验设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实验材料,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教材的实验方案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并且付诸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往往也就是不断完善实验设计和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通过这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改变“形高实低”的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验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实践证明,加强实验教学后学生在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提升:首先,关于科学知识,学生关注的范围更广,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现代化的生物技术。学生的科学知识更具体全面,易于整合、迁移,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其次,学生更加善于主动思考、判断,善于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探究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面对问题时能冷静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再次,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探究欲望大大提高,质疑、批判等科学精神有了长足的进步,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意识也更加强烈。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10

  1针对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对策分析

  1.1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改革必须打破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传统观念,改变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根据实验课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将分散在各学科中的实验课从理论课中独立出来,统筹建立实验教学课程,使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成为基于理论课基础上的独立的教学体系。将运动解剖学实验、运动生理学实验、体育保健学实验、推拿与按摩实验等进行全面的整合打通,打破体育专业一直以来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教学,实验课程零散、课时不集中,内容交叉重叠,实验项目缺乏层次要求的现象,将分散于各课程的经典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整合成一门实验课程,独立设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进行实验教学的科学化和整体化设计,建立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这样既打破了各学科课程之间的壁垒,减少重复内容,又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地位。

  1.2整合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教学体系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开设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项目内容陈旧,实验项目设置不合理,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过多;单一学科性的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少;脱离了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运动相关性较差,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适应学科发展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设计能力,制约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着“务实创新、学有所获、学能有用”的实践应用原则进行实验课程内容整合优化,将分散于各分室的实验项目或精简、或新增、或合并重组、或重新设计进行整合为两个实验模块,即基础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每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其实验项目由各分室精选组合而成,避免实验项目重复交叉,课时浪费在无畏的低层次循环中,从而节约实验成本。这既体现了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整体性和均衡性,又实现了教学的集约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1.3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是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教学在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重视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水平。目前,玉溪师范学院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先学理论再上实验,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按照教师的讲解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式化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实验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理论课上穿插讲授实验内容。理论课与实验课是教学的`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在有必要的情况下穿播讲授实验内容。如肌肉的受力分析,知识点多、抽象,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模拟进行。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和了解实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演示,看到了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也看到正确的实验现象,其实验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实验效果更好。

  (2)打破“封闭式”实验教学,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开放式”是给学生提供充分开放和自由地进行实验的环境,既是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也是设备和项目的双重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做实验,自行设计实验,使学生在宽松的实验活动中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并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对学生实验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只有开放实验室,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实践。

  (3)实验与健身社团挂钩。将一些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放到健身社团完成。这种模式既保障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突出了实践应用。帮助学生联系具体实例,发现、分析与解决全民健身、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问题,这样既可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又能缩短学以致用的时间,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并为后期的毕业论文(设计)奠定基础。

  1.4完善考核机制

  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考核方式是将学生的实验成绩按照一定的百分比,计算在理论课的总成绩中,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的评分方法即考勤占30%,实验报告占70%,这种形式不能对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做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建议:

  (1)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单独设课。

  (2)以必修课程或必选课程形式推出,让学生进行选修,成绩合格,记2学分;成绩不合格,重修。

  (3)成绩评定可参考考勤、实验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合作精神、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设计等方面综合评定,以提高实验考核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使考核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具体标准为考勤(20%)、实验操作(20%)、实验报告(30%)、实验设计(10%)、考试(20%)。

  1.5加强学科建设,改革实验室体制

  在实验室体制改革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科建设应该应该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学科建设应该引导和带动实验室体制的改革,而现状不容乐观。注重技术、运动队训练,轻理论和实验课的思想还很严重。目前,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负责人,没有专职实验员,实验课由上课老师自行安排完成;实验设备陈旧,好多实验无法完成。建议:

  (1)学校加大实验室资金支持,增加投入,改善实验场所和设备购置。

  (2)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实验人员待遇。

  (3)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有计划地吸引博士、硕士等科研水平高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2结语

  通过对玉溪师范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确实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难题。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我们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和具体对策,力争能探索出一条符合玉溪师范学院实际情况,能推动运动人体科学发展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11

  [摘 要] 管理科学是一个交叉学科,而ERP软件是集企业各种流程于一体的管理软件,ERP系统软件实验教学水平与实践效果在管理科学专业学生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管理科学专业ERP实验教学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管理科学专业特点的ERP四阶段实验法。

  [关键词] ERP系统; 管理科学专业; 实验教学

  一、引言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我国大学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不乐观,而管理科学属于一个交叉学科,要求培养具备扎实的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对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并组织实施的管理学人才。各个学校在开设新课程的同时,有关课程的实践环节也被提上日程,教学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初步综合测试,通过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所学的基本理论。

  但是,由于经费等各种原因,很多学校的学生根本无法到企业中实习,从而对学到的理论知识理解不深。 ERP软件紧紧围绕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突出了现代管理理论的时代性、系统性和精益性,同时体现了现代管理的实务性、探索性和可操作性。对于管理科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对该软件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把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方向、新领域。通过把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ERP软件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有限的条件下,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学校都引进了ERP软件及沙盘模拟实验培训器材,旨在让学生能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模拟企业管理运作环境,让学生有一个完善、实用、真实的实践环境。有的高校还成立了专门的ERP实验教学中心。但目前ERP实验教学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学内容不够系统

  目前ERP软件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被割裂从而破坏了其系统性。如有许多高校按照课程设置分别开设ERP供应链、ERP财务、ERP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实验,破坏了ERP系统的整体性,使学生以偏概全,很难对ERP有全面的理解。这种做法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财务管理或供应链就是ERP的全部内容。实际上ERP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各子系统间是互相联系的,只有各系统协调工作,才能体现出ERP的优越性。[1]

  2. 缺乏规范的教材

  要想掌握好ERP系统,一本适当的教材是必要的,教材内容应对ERP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应用原理、实际完善方法等问题做多方面、全方位的介绍,使学生学习后,不仅掌握现有ERP系统的发展水平和应用情况,还应具有根据企业实际工作的情况,对原有的设计工作程序进行改进以及完善的能力[2]。ERP实验课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教材,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教材是由软件供应商提供的[3],这些教材大多以实验操作为主,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系统地掌握并深入理解相关的理论。单调的软件演示,学生往往容易认为ERP就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计算,对复杂的软件操作流程产生厌倦感,无法体会ERP对企业运行所发挥的作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

  目前ERP实验教学普遍采用理论讲解与软件演示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先将某业务流程演示一遍,然后学生再做一遍。许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是被动的,虽然实验做了很多,但很多学生不理解实验课的目的,仅仅停留在模仿软件流程的阶段。目前对于ERP实验课程的评价体系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考核方式,其合理性还有待验证。

  4. ERP软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学生学习准备不充分,学习热情不高。ERP系统的学习,需要学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及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学、会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准备,也要求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熟练掌握。很多学校的ERP软件实验教学,仅仅让学生跟随老师操作一遍,而实际上,即使有工作经验的人,只讲一遍流程也很难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对于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操作一遍根本不足以了解模拟企业的流程,理解ERP在企业实际中的重要作用。

  三、 ERP实验教学设计

  ERP软件实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操作,而是管理思想的应用,因此,首先要选好实验教材,该教材不仅讲软件的操作,还应重点阐述ERP系统设计思想,要让学生在对所学管理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上,利用软件完成系统的功能。因此,ERP软件实验应不仅仅局限于实验室机房,还应做好实验室外的工作,总体说来,ERP实验应贯穿管理科学专业学习的全过程,根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做好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等一系列的工作。具体可分为4个阶段:

  1. 做好实验规划,精心设计实验内容

  让学生在大一期末就开始了解ERP,在大一第二学期,在学生还没有学习专业课的时候让学生开始规划、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查找资料或是实地调查,找出一个实际的企业或虚拟一个企业,根据人、财、物等基本的性质,设计企业的结构。如以制造业企业为例,要有生产部、采购部、销售部、计划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办公室等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要有具体的人员,并设计一种以上产品总的流程,要有具体的工作计划, 如产品要有虚拟的清单,生成要有一定的时间等。要有具体的工作流程。手动设计各数据、流程,制成电子文档上交,作为材料保存起来。作为考核的一个参考标准。

  2. 各模块基本知识技能练习

  大二、大三这两年中,管理科学专业的学生要学各种专业课,如供应链,会计原理,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学习ERP软件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学会按单项模块进行比较简单的实验,掌握必要的操作常识及各子系统的操作流程。以用友ERP教学版U8供应链实验教学为例,学生应学会[4]:

  (1) 系统管理,包括建立基本账套及设置权限。

  (2) 基础设置,包括系统各模块的启用、部门人员设置、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存货、计量单位、会计科目、凭证类别、仓库档案、收发类别、销售采购类型等一些基本数据。

  (3) 期初数据录入,包括采购,销售、存货、库存、应收、应付、总账等期初数据的各参数设置。

  (4) 日常业务处理,包括整个的采购过程:采购到货、采购入库、采购发票、应付款处理;整个的销售过程:销售发货、销售出库、销售开票、应收款处理;存货凭证及总账凭证处理。

  (5) 期末处理,主要包括各种结账:销售结账、采购结账、库存结账、应收应付结账、总账结账等。

  让学生作各模块实验时,不仅跟着老师做,而且要结合大一期末的规划设计,理解各模块电子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将各种数据保存下来。

  3. 综合实验过程

  在大四课程实习时,让学生集中两周的时间,将前三年做的实验的数据的电子版发给学生,原则上还按原来的分组,可做适当的调整,以使各组之间配合更加紧密,让学生对模拟企业的结构、流程进行设计,在完成所有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可超出老师的要求,结合所学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将系统本身的共性与企业资源管理的个性结合起来,用系统的思想,做出一个完整的ERP综合系统,并附注说明理由,以账套数据包及附注说明的形式完成设计,作为课程考核结果上传给老师。

  4. 做好评价、反馈

  由各个专业的老师组成一个评价小组,对学生的数据结果进行考核,共同讨论,考核学生操作基本业务流程的正确性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评出较好的几组和较差的几组。然后再召集学生进行点评,点评后让学生再做一次,将两次实验的考评结果按一定的比例折合成总的考评结果。

  四、结论

  ERP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强化管理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其综合能力,达到最终知行合一的有效手段。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地探索新的ERP实验教学模式,及时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资源,在遵循实践教学内在规律的条件下,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ERP人才,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梅. ERP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素质教育论坛,2010(13):19-21.

  [2] 汪伟. ERP系统会计教学与实践问题探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9(5):90-92.

  [3] 王文铭. ERP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10(11): 93-96.

  [4] 林勇. ERP理论与实践[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173-188.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12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科学头脑的新一代创新人才,不仅应在学校的课外活动课程教育中有目的地进行探索与拓展,更应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育中有目的地加以渗透与加强。开展科学的探究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选择科学的探究课题和内容,研究教学的策略、程序及其具体环节的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科学教学 探究教学 探究氛围 探究方法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要明确倡导在教学活动中确认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发现和探索问题的机会,如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或增加探索性实验等;再次,教师要通过问题启发、讨论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中,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探究教学的模式为:

  一、营造探究氛围

  在科学教材中,有关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教师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参与是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之魂,营造探究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创造性参与,从而在参与中学会创造。调动学生参与,重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只有满怀好奇,才能忘我参与。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奇是探究活动的原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发现问题,追根寻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索欲望,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被大大地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更要怀着谦虚、耐心和宽容,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见解。

  二、指导探究方法

  为了顺利实施探究教学形式,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些科学探究方法指导,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减少失误,提高学习效率。

  1。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探究从问题开始,然而学生除了不敢提出问题外,更多的是不懂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因此,在化学课中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根据教材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而使学生明白怎样问,问什么。例如:①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呼气和吸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是一样的吗?如:为什么铁会生锈。②从实验现象,寻求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提出问题。如:为什么100ml酒精与10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0ml等。但要求这些问题必须是通过探究活动可以解决的,并且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2。指导学生学会猜想,做出假设。

  学会猜想,做出假设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它决定探究的方向。真正的科学探究,其猜想与假设的得出往往是最难的一环。然而,在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的多是人类早已发现的、成熟的知识内容,不易设计成真正具有探究性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提出尽可能多的假设和猜测,开阔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从问题本身出发,充分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采用发散思维作出尽可能多的猜想和假设,并不断地在探究活动中,排除那些错误的假设,修正不完整的假设,提出新的完整的假设。如“燃烧条件的探究”,通过发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一般会作出如下猜想:①要有可燃烧的物质;②要有空气;③要点燃;④要有氧气;⑤要有风;⑥燃烧物要干……教师要根据他们的猜想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如风即是空气的水平流动,空气中能支持燃烧的只有氧气,等等,从而排除一些错误或重复的猜想。

  3。指导学生设计方案,进行探究,收集证据。

  从猜想出发,设计的方案应为证实或排除各种猜想服务。从实际出发,设计的方案应是切实可行的,确定方案后,还需要把它化为探究的行动,通过阅读、访问、实验、观察、记录,从中收集证据,让探究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4。指导学生形成解释,进行交流。

  解释是将所观察到的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归纳,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解释要超越现有知识,提出新的见解。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能不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就存在差异。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倾听他人探究经验的过程,进行客观的比较,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

  探究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和增长知识,同时能增强科学情感的体验。例:据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回家做一些生活小实验,(1)用pH试剂测定家庭中的食盐水、肥皂水、茶水、食醋的pH值,测定土壤的pH值。(2)让学生回家指导家长合理施肥、浇花、移栽植物等。(3)除去热水瓶的水垢。(4)熟悉家庭电路,换接保险丝等。教师也可以组织部分对自然特别感兴趣的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选择研究性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这样学生在完成家庭小实验、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失败与成功,领略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可将学生的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应用,提高他们对生活奥秘的探究兴趣,为培养将来进行科学研究的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总之,随着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标准的变化,让科学探究走进课堂,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根本之路。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科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更新教学理念,努力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2]阚明刚。关于学生科学探究的思考。中学物理教与学,20xx。6。

  [3]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13

  摘要:外科学实验教学是外科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生对外科学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而外科学实验课所培养的无菌观念及动手操作技能,是作为临床医师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临床医疗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外科学实验教学质量,现结合几年实验教学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建议进行探讨。

  关键词:手术学;建议;实验课;教学质量;医学人才

  随着21世纪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对临床医师的整体素质和临床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医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对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科实验教学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光是外科学的基础,而且临床的许多科室在疾病的诊断技术和方法上也都在运用,并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不仅贯穿于大学校本科教育阶段,甚至将会覆盖于医学生毕业后整个临床工作过程中,因此,为了学生以后更好的进入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现对提高外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1 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统一授课标准

  实验室人员分为实验教学老师和实验管理及实验技术人员,各人员应遵守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保证教学质量,然而实验室师资力量相对紧张,实验人员目前较少,上实验课的专职老师就更少,由于高校扩招,上课的实验学生数量又较大,因此常常需从临床上抽派临床医生过来教学,过来上课的老师水平稂莠不齐,临床和教学时间上常常出现冲突,影响教学质量,教师本身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因此必须扩大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着力培养一批临床及教学经验扎实、有责任心的专职老师统一进行示教,示教前,各个老师都要参与集体备课,针对每一个实验内容都要进行讨论,得出最佳的实验方案,每个实验内容选出一名主讲老师,与其他示教的老师相互配合,边操作边讲解,在通过摄像机录像,传送到各教室的录像电视上,这样有利于统一标准,操作规范,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观看实验操作,为熟练掌握外科基本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同时,鼓励实验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定期去医院进修,创新教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具备了高素质创新能力的老师,才能提高外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同时对实验管理和实验技术人员,使他们安心于本质工作,加强培训,鼓励外出学习、交流先进的管理技术及实验技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技术水平,只有对实验室有效、科学的管理,保证实验仪器设备正常使用,才能保障实验室教学的有序开展,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效的发挥实验室教学功能。

  2 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创新教学

  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外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那么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使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老师应多鼓励学生组内进行讨论,经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求知欲。

  学生在上每次实验课前,应自主预习当天的实验内容,每小组4~5名同学组成,实验操作开始前,每个小组内各个成员自觉分配好自己的角色,主要分为麻醉师、主刀、一助、二助、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等,依次轮换,让每位同学都能动手操作,再对本次实验操作做术前讨论,包括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最终小组内的`成员自己制定出操作计划,实施手术,如果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先由小组内的成员自己讨论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再向辅导老师请教,通过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术后再对这次操作跟老师讲解的作对比,总结经验教训,弥补自己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不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故意插入一些错误动作,例如,练习洗手的时候,故意手抬得过高,穿手术衣时,使腰带交叉,而不是手交叉,观察学生对这些错误操作的反应,再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判断这些动作有没有错,如果有错,错在哪里,让学生指出错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大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修建病情观察饲养室,购买消毒设施,开展活体组织、全程无菌操作進行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准备,如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等均按手术室消毒灭菌处理,实验操作过程都按无菌原则进行,术后再对实验动物饲养观察,这样避免了术后对实验动物立即处死,实验的动物病情得不到观察,学生对整个实验操作的无菌观念不重视,手术操作动作粗暴,不规范,不珍惜动物,对动物随意对待的情况发生,通过逼真的实验操作,术后动物病情的观察,可以对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规范的技能操作,心理素质和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起到重要作用,还能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外科学实验课,加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以后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余时间,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定时开放实验室,设专人进行辅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兴趣爱好到实验室进行操作练习提高,同时老师为学生准备好练习操作用的实验物品及操作模型,学生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形成无菌观念,外科操作技能才能得到提高。另外,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外科技能操作比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激情,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在发现自己的问题后,加以改善,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基本技能都能得到进一提升,这些都对以后从事临床工作都起到帮助的作用。

  3 安排合理的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好外科学,外科学实验课安排在外科学理论课之后,便于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了无菌术、清创缝合、股静脉切开,大四上学期开设了肠切除肠吻合、盲肠切除、脾切除,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人数,实验教室间数,外科学实验课按小组重新编排上课时间,合理安排外科学实验课的教学进度,这样利于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保证外科学实验课有效地展开,提高教学质量。

  4 编制配套的实验教材,注重图文并茂的直观教学

  外科实验教学所培养的目标,离不开相应的实验教材作指导,目前外科实验教学缺少配套的实验教材,为此我们参照其他高等院校,收集相关的教材,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组织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外科实验教学老师编制适合的实验教材,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外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从实验教材里面精心选取无菌术和基本操作中重要的图片,或将专职老师规范操作拍成相片,制成连续的图板,挂于实验室走廊两边,同时配上简要的文字说明,玻璃展示栏里挂上常用的手术器械,标注上中英文对照,这样可以把繁琐的实验内容变得简易易学,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直观轻松的学习知识,并且通过对照的学习,印象更深,记得牢固。

  5 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对掌握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实验成绩比例应加大,为外科学成绩的30%,由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和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全面考核学生,其中理论考试占20%、操作考核占50%和平时成绩占30%,因为外科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实验操作应作为考核的重点,操作考核的内容分为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巾4项无菌技术和切开、缝合、打结、止血4项操作技能,可分别由两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互相配合、协作完成考核,考核成绩除了以熟练规范操作作为标准外,还要注意团队配合的体现,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操作不合格的学生,督促加强练习,组织第二次操作考试,直到合格达标为止,另外学生对活体实验动物病情观察及存活率也应作为操作考核的一项内容,综合得出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平时成绩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报告书写为主,要求格式规范,思维连贯,书写整洁美观,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可以检验教学质量,同时又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措施。

  总而言之,外科学实验课教学各个环节的加强,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必须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只有通过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醫学合格人才,为医学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荣祥,孟庆海,刘玉河.外科学总论实习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201-204.

  [2]张剑权,吴海红,黄桂林.加快外科学实验室建设加强学生素质培养[J].农垦医学,20xx,26(2):135-137.

  [3]赵良瑜,王来根,季华平,等."小组式"学习在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效果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xx,18(2):122.

  [4]王艳.外科手术学中无菌术的教学体会[J].当代医学.20xx.19(12):162.

  [5]范宇涛.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外科学教学质量[J].基层医学论坛,20xx,13:1038-1039.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14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发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而近些年来,多媒体教学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运用到各个学科中,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因此我认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过程紧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主要对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旨在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多媒体技术;实验教学;运用

  多媒体技术的诞生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万事皆有利弊,其对小学科学老师的能力与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涉及面相当广泛,不仅要求老师熟练掌握音频以及视频处理技术,与此同时老师们还需要掌握图像以及图像压缩技术等,这对于现代小学科学教师来说是一项极大的挑战。但是只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思维创造能力,从而保证小学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思维

  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这么一个感觉,对于具体的知识点可能容易帮助学生们理解,但是对于抽象的知识点就会感到无能为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可以把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起来。多媒体技术集影音和图文于一身,不仅可以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还可以将原本索然无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精彩纷呈,更加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实验中的重难点,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在帮助学生们了解鹅卵石的形成时,不需要再像以往一样去实地考察,只需要利用多媒体放出三张鹅卵石照片,鹅卵石分别处于河流的上、中、下游位置,从而帮助学生们对鹅卵石形成一个基本的认识。接着,老师可以将鹅卵石的形成过程通过视频的方式表达出来,接着,老师将同学们进行分组,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从而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最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的提升可以引导学生们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火山”这篇课文的讲解时,老师不可能带领学生们去实地观察到火山的形成过程,因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是通过书本上的图片和文字描述帮助学生们理解的,但是有了多媒体技术,老师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火山爆发的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时候老师一定要在口头上进行一定的解释和说明,从而带给学生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三、多媒体技术能够降低教学难度

  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动画、音频等途径的运用,从而调动学生们的感官,给予老师开展教学的便利,最终培养出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是通俗易懂的,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学生们会很难把握到其精髓,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适当运用多媒体,从而提升学生们的观察力和理解力。比如,在讲解四季成因这篇课文时,仅仅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地球仪的演示是无法让同学们完全掌握地球转动的规律的,而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生们可以观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然后通过改变太阳照射高度的方法来讲解四季变化的原因,这个时候只要再加上老师的提问,引导学生们独立去思考,那么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一定可以大大降低教学难度。

  四、多媒体技术能够缩短实验周期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的实验的周期短,但是有的实验从开始到结束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个时候老师已经不可能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实验,大大影响了教学效率,而多媒体的运用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在种子发芽的试验中,老师可以通过视频以及图片的方式来让同学们了解这一变化过程,这样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实验操作时间,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五、多媒体技术能够规范实验操作

  在课堂的教学中,有的科学实验需要运用到许多的实验仪器,而小学生多动的特点导致学生们在操作这些仪器的时候容易操作失误,不仅容易毁坏仪器,还容易给学生们造成心理阴影。在这种状况下,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模拟实验,营造出逼真的效果。比如在热传递的试验中,老师可以先通过视频讲解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从而提升学生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然后老师可以在学生面前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复述一遍,最后,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们独立进行操作,总之,多媒体的使用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规范了科学实验的操作。科技的不断进步带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空。我希望广大的小学教育工作者能够运用好多媒体这个工具,从而推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瑞芹.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反思情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1):68-69.

  [2]谢娜.小学科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研究[J].科技资讯,20xx(21):154-156.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15

  如何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分析了国内外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了国内外初中生在生物科学素养方面的差距,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并对常州市某些初中展开教学实践研究。

  一、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建设不完善。 从总体来看,常州市初中学校在生物实验室的功能设置上不够完善,调查的学校都只设置了准备室、标本室和实验室。 从调查结果来看,常州市初中学校生物功能实验室种类不全,大部分学校将实验员室、准备室、药品室合并使用,没有培养室和生物园地。

  2、 实验员配备不全。 调查的样本学校中,只有一所市重点初中配备了专职实验员,且该实验员的学历是专科,并不是生物专业毕业,其他学校的实验员都是由生物教师兼职担任。 由于实验员工作烦琐、任务重,生物教师在做好自己的生物教学工作外,还要做好实验室的工作,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协助其他生物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以及实验室的管理等,这需要很多的精力投入。

  3、实验难度大及实验材料的限制。 市普通中学: 实验难度大、找不到合适的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试剂缺乏; 郊区中学: 实验难度大、实验易理解没必要让学生做、不是考点没必要做、找不到合适的实验材料; 农村中学: 实验难度大、找不到合适的实验材料、实验易理解没必要让学生做。

  4、教师及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有偏差。 从学校来看,一直以来生物学科都被归为“小四门”,地位没有语数外科目高,学校为了提高中考升学率,加大“主科”的关注力度,减少“小四门”的课时,生物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不得不减少耗时的实验课的开设。

  二、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对策

  1、加强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统计出所缺少的实验教学仪器名称和数量,编制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主管部门要尽快对各校的实验教学仪器需求申报计划书予以重视,并积极筹措资金,重点采购一些教学急需的仪器,尽快将所需教学仪器设备补齐。 对于现有的仪器设备,要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维修,试剂药品也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过期药品。

  2、 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实验教学。 学校和各级主管部门,除了要重视学生生物学实验室和生物园的建设,同时要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费用低廉的器具和材料,改进实验方案,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讲“显微镜”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显微镜,学生看到仪器,兴趣就来了,“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教师再进一步激发,这显微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没有学生不想亲自观察的。 观察之后,学生又想自己制作观察对象,想看一些不同的观察物。 其实,只要上实验课,学生都会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总想亲自动手。

  3、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例如,在讲“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后,课内实验是萝卜切去一半,然后放置到水分、阳光充足的地方,数日后,萝卜发新芽,学生获得实验结果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把这一个已生发新芽的萝卜倒置,结果又会怎么样?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和这块萝卜走出课堂,在家里做起实验,几天后,学生交回了他们的成果: 本来向下的萝卜叶却慢慢向上生长,一个别致的盆景就此诞生。 这种课内外结合的实验,给学生自由实验的空间,也能给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对课堂内无法完成的.实验,学生在课外常常是乐此不疲。

  4、加强课外探究课程的建设。 在确定课外探究活动的内容时,除了考虑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具有操作性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备选的活动项目全部列出,让学生投票,选出欢迎度较高的实验项目来实施。 允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实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总之,加强和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笔者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常州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旨在揭示目前影响常州市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一些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路和策略,以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07-07

科学实验教学论文(优秀)07-09

[热]科学实验教学论文15篇07-09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7-28

物理实验教学论文(合集)07-20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05-19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总结范文10-27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10-30

本科学年论文致谢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