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11 07:32:52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经典)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典)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

  【摘要】本文从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研究;追求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我们应该遵循一下原则等方面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提问 艺术性提问 艺术性原则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掌握提问的技巧,恰到好处的提问,有助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本文从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研究;追求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我们应该遵循一下原则等方面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艺术的问题。

  一、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研究

  首先,优化提问意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营造思考的氛围,从而有效组织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有效教学的实施只有通过有效提问才能更好地激活课堂气氛,创设师生互动的情景,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其次,优化提问内容,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提问应该有明确的目的,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和适当的视角作为提问的切入点。选择问题的切入点通常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以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过渡处和容易产生疑难的地方。有效的提问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在备课时就要确定好提问的目标,是为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还是考察知识前后联系,或者是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这一点必须做到胸有成竹。

  再次,优化提问方式,以营造师生沟通的问题情景。为了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化,在实践中,可运用讨论式、辩论式、抢答式、挑战式、质疑式等方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内在要求,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变单纯教师讲授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注意提问后等候时间的把握。只有等候时间充足,学生才积极思考,才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才会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最后,优化提问语言。教师提问的语言要力争做到准确、简洁。课堂上的提问语言指向性不明,会导致学生的回答花样百出,远离本课教学,减低教学实效。课堂提问讲究设问角度。提问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发问,问题角度要巧妙,要不拘一格,要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二、追求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知识性与科学性。新课程强调课堂还给学生,重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但不能忽视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问的设计科学性同样重要。注意提问的`科学性,更能开阔学生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新颖性和灵活性,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提问的设计科学性应针对学生的特点,既要讲究严谨的逻辑演绎,又要适时的穿插能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猜想、类比、归纳及洞察领悟等活动的非逻辑的语言,从而使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数学,积极主动的去发现数学和创造数学。

  2、趣味性。新教材重视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要把握好教材,又要联系学生实际;既要考虑知识传授的严谨性,又要考虑学生活动的趣味性;既要注意优等生能力的发展,又要照顾后进生的接受能力。问题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例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操作和答问中自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

  3、激励性。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分寸,注意难易适当。课堂问题要难易适中,过浅则缺乏吸引力,过难则会出现冷场,过大则让学生无从下手,过偏则抓不住重点。所提问题要高于或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其难易应处在学生潜在发展区之内,在学生经过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跳一跳”就可“摘到桃”的理想境界。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使用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习情绪,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把学生从抑奋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比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首先写出一个系数较大的一元二次方程(如20xxx2—20xxx+1=0),问:“老师能即口说出它的两根的和与积,同学们能吗?”

  4、层次性。问题设置应注意梯度,在不同的知识环节上设置问题的难度要有区别,宜由易到难。特别是难度较大的问题,一般要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只有当提问有恰当的坡度时,才能引发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同时,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也应视其具体情况而把握提问分寸,坚持面向全体,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受到获取新知的乐趣和自信,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发展。

  三、总结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艺术性处理,学生积极提问、积极作答,主动要求学习,课堂教学定会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2

  相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所涉及的知识点较为抽象,难度也较大,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很吃力。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没有具体考虑,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增强,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质课堂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元化。初中数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逻辑性以及应用性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本文就对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探讨分析。

  一、采取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注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关系,加强组与组之间良性竞争关系的建立。初中阶段的学生有较为强烈的好胜心理,所以组间建立起良性竞争关系,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安全感以及参与欲望。比如,教师在讲解方程组解题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来进行分组,让小组之间的实力没有较大差距,引导小组之间进行竞争学习。要求学生在白纸上回答问题,每个小组中的每位成员只能解答一道题,每道题解答好之后将答题卡传递给下一位小组成员解答另外一道题,这样以此类推,将所有题目都解答完成,然后由教师根据每个小组成员的答题速度和正确率来进行优秀小组的评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或者同学都能清楚哪些同学的答题速度以及数学理解能力较差,这样就能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另外,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数学学习只需要掌握加减乘除的运算方式就好,至于其他较为深奥的知识在生活中也不一定用到,所以不需要学习,据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际合作引导。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引导学生对某小区的水、电、燃气的消耗情况进行调查,再根据所调查的数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具体运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1.掌握教学重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把握重点的情况下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情境需要遵守的原则,切记不能随意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就是说,创设问题情境应该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进行,这样就能避免盲目创设问题情境的情况出现。我们在进行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应该注意把握重点。只有教师在把握教学内容重点的基础之上,才能加强学生对重点问题的研讨力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能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比如,在苏科版初中数学中,笔者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的过程中,为了能让班里的同学提高知识点的掌握效率,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现有一元二次方程(n-1)x2+2x+1=0”,求n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方程有实数解?”在笔者提出问题之后,有位同学回答说:“既然我们知道(n-1)x2+2x+1=0是有实数解的方程,就能得出判别式Δ≥0,这样就可以得到4-4(n-1)≥0,从而得出当n≤2时,方程(n-1)x2+2x+1=0有实数解。”在这位同学回答完之后,另外一位同学接着讲道:“n除了需要满足n≤2这一条件外,还需要满足n≠1,因为如果仅仅满足n≤2这一条件,那么方程(n-1)x2+2x+1在n=1时就不能称为一元二次方程,因此我认为在n≤2且n≠1的情况下,一元二次方程(n-1)x2+2x+1=0有实数解。”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笔者向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通过集体的力量解答了这道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完善了这道题的答案。2.进行情境创设时,把握好梯度。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创设问题的梯度,使问题呈现层层递进的梯度,这对学生良好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如何把握好问题情境的创设梯度,这就好比看一本推理小说,学生应该不断地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把握问题本质,高效地完成课堂学习。我们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已知△XYZ的三条边分别是x、y、z,且x=a2-b2,y=2ab,z=a2+b2(a>b,a、b都是正整数)。请同学们思考△XYZ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根据这一练习题,笔者为了能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向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结合我们之前的学习,大家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还有哪些必要的条件吗?”问题提出后,很多同学第一个想到的条件大多是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90°,即能判定为直角三角形。笔者接着问:“那么除了这个条件,大家还知道有哪些条件能判定直角三角形呢?”这时,在笔者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创设中,很多同学能想到判定直角三角形还能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进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和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得较为广泛,能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进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赖声杨.浅析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J].北方文学(中旬刊),20xx(11):187-187.

  [2]颜奇锋.如何开展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J].学周刊,20xx(7):86-87.

  [3]荣青山.谈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优质课堂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1(10):102.

  [4]周培文.探究新时期初中数学学科优质课堂教学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3(1):128.

  [5]吉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比较研究--以甘南州初中“藏数课”和“国优课”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xx(2):54-56.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3

  学生的知识大多是从课堂教学中获取的,因此课程教学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大多数的学校都在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数学教学作为一种基础学科,在完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课程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及意义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为了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方式,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需求,在传统教学上做出一定的改变,旨在提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水平,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也适应了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学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就变得十分必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整个教学制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则是以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为主,除了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外,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则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完善对于课程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运用科学合理的现代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完善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进行了一系列分析探讨,总结出以下三点完善措施。

  1.提高教学课程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愿意学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提高教学课程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动向,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设计教学方案。如,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还可以通过场景的设置来吸引学生主动去学习,另外,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师生应当共同发展,而不应当只是教师在控制教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展示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

  2.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完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应当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首先应当结合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其制定应当在符合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完善和修改。例如,教材的修订会影响数学教学的进度,就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同时还不能与教学计划冲突。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任务,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完善措施。

  3.提倡探究式学习方式

  所谓探究式学习方式,简言之就是要学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数学是一门严谨且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极强的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学科。不能仅靠教师的教授,还应当学会了解问题的核心和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然而,目前许多数学教学采取的教学模式是题海战术,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开阔学生的思维,还在一定上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开展。因此,采取探究式学习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只有为学生开拓更好的平台和发展空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成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的全面进步,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鼓励其主动学习,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使数学教学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4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各学科的教学都呈现出灵活的变化趋势,学生能否完全、快速适应这种变化,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目前的初中生大都是90后,在学习品性上表现出一些时代特征。有些特征不加以约束,是不利于初中学生茁壮成长的。

  一、90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社会发展迅猛,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社会信息的正确认识

  传统教学,大部分知识局限于课堂,学生信息来源渠道狭窄,对于社会信息的取得多数来源于教师和家长,因此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往往是渐进式的。而90后的学生则有差异,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获得知识的渠道增多,学生可以更多的通过网络获取书本以外的知识和信息。但是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能上网聊天、打游戏,就是聪明,就是“超前”,却忽视了对教育要求的其他信息的采集。学生自以为的“超前”,在教育宽度范围内表现的却是一种“滞后”。

  2.学生个性成长迅速,但存在盲目自信的缺点

  在家里,90后学生往往被很多人宠爱,他们养成了一种盲目自信态度。这个缺点在数学学习上也有表现,例如,在刚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进行计算,但有学生往往自以为能准确计算结果而忽视教师的叮嘱,结果连简单的方程都计算不对。盲目的自信滋生了浮躁情绪,学习做事往往浮于表面,什么都学不好。

  3.学习生活环境优越,学生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力

  90后的家庭多数是“4+2+1”的家庭模式,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各方面都非常顾及,使学生缺少自我锻炼的机会,时间一长促成了学生学习的意志力薄弱。在数学学习上表现为,当部分学生面对一道没有难度、稍有复杂的数字题,在还没有看完题目时候就已经准备放弃。有些学生在一次考试失利后,从此就对某一门学科失去信心,再也学不好了。90后学生对于学习的懒惰、畏难情绪就是学习意志品质力低下的表现。

  4.学生“猎奇”心理强,但热情保持能力较差

  90后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很强,但多数人都只是三分钟热度。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对新的同学、教师、新的学科和新的学习环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也引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当他们学了一、两周后发现,初中的知识比小学的难学,便会失去原有的热情。没有适应好初中的学习节奏,没有保持好学习的热情,就不容易学好数学。

  二、90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法

  1.从信息化入手,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信息观

  现在社会注重的是学生宽阔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应用能力。要具备这些,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正确运用课本以外的知识信息。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的有效引导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自身要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扩大知识面,将一些网络上的信息与学生进行交流。其次,可以布置一些任务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寻找答案。比如,在教勾股定理前,布置一项作业———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在上新课时大家一起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理解得更深、学得更好,也能让他们体会到哪些类型的社会信息是对学习有用的。

  2.对学生个性研究,改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

  盲目自信只会招来学生学习的散漫。因此,只有让学生多次遇到挫折和困难,才能使他们意识到学好数学并不是简单的事。例如,针对他们解方程跳步骤的情况,出几个易出错、难计算的题目,限定时间做完。多数学生都因为刚学时没有按部就班,基础薄弱而准确率很低。这时教师应让他们对于每一题找找错误的原因,再订正。通过这样的方法能使学生体会到打牢基础解题的重要性,只有踏踏实实、步步为营,才能学好数学。

  3.对学生行为细节纠正,建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初中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人的意志品质力也在这个阶段初具模型。意志品质力对人的一生发展都极为重要。教师更应该从关乎学生学习的效果的意志品质力着手进行培养,建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因受挫折容易泄气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的理解有一个递进过程,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当学生发现许多题目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很难解决的时候,他便会慢慢尝试去突破。从细节做起,让学生建立起信心,保持好学习的动力。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好奇心保持新鲜

  很多学生在小学学数学时,都觉得所学内容和生活都很贴近,即便是将题目做错了,在生活中通过实践也能找到答案。初中数学较小学而言比较复杂、枯燥,很多学生在刚接触代数和几何时,往往因一时不理解产生厌烦情绪。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更多地将数学学科中的知识联系生活带入课堂,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对数学的热情。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和收获,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制度下,需要紧紧抓住90后学生的特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从学生学习习惯的源头抓起,找出适合90后初中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样整个教学才会充满研究和乐趣。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5

  摘要:初中数学相对来讲是比较抽象的,而且也是逻辑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学的教学需要讲究方法,要更加具象化、生动化地表达给学生。加之,学生的年龄较小,如何更有效地传达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是当前教学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孩子,在教学条件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引导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和对策;策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和依赖性记忆,学会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学习方式才是现代教学,尤其是数学这一抽象学科教学的进步之处。而对于农村初中而言,由于存在教学条件和城市的差异,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尤为重要。

  一、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具使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初中生的思维比较简单,正是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随着现代新课程的发展,数学学具也不断地进入学习课程。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学习,尤其是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具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理清各个图形相互之间的关系。由于教具具有直观具体的视觉感受,可以有效地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兴趣,使其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和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把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实验和体会。

  但在农村的很多初中,学前教育的各种条件都比较不完善,并且应试教育的思想在人们的意识中有很深的影响,对使用学具的`方式不够重视,因此它的教学使用率并不高。尤其对于农村的教师,因为长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习惯用刻板的板书教材教学,不能正确认识教具的作用,认为他像玩具会影响学生的上课效率。并且农村的学生对学具的认识、操作开始的较晚,动手的能力相比城市的小孩较弱,不能独立地、灵活地进行使用。特别地,对于初中的学生,可爱淘气,喜欢乱动,相对来讲定力较差,教具的使用不得当很容易使他们分散注意力,偏离了有效教学的目的。就像有时经常会听到很多教师的困惑:上数学课教具的使用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但是教学效率并没有很高,很多教学任务并不能当堂完成,到底应该如何合理的平衡教学关系让很多老师愁眉不展。所以,如何使教具的使用在农村的教学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使学生更爱自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是对当前农村数学教学的一个思考。

  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因为农村的生活更贴近自然,有很多有趣的生活现象,并且在这最原生态的生活现象里其实包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所以,用现有的资源去融入数学教学,挖掘农村数学与农村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找出连接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在面对一些相对困难的题目的时候,教师应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利用平面图形知识,为自己家设计某样东西(如窗台、台布等),也可以为学校设计花坛,给学生具体的一块正方形地,要求种花面积是花坛的一半,怎样设计?若给出几种草的价格,总费用为一千元,又怎样设计?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并且合理利用资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数学本来就是一个应用型学科,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才是真正的数学目的,也才是学生口中真正的学会。在农村,需要的不只是单纯的完成课本的教学和课后的练习题,老师应该针对性地设计实际的问题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去解决,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作业偷懒,同时提高学生自己思考和动手的能力。虽然可能适合农村初中生解决的实际生活问题并没有很多,但是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发现,去捕捉可能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和乐趣。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农村周围的集市上,利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购买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或者食物,做一些简单的计算,或者做一些蔬菜价格的调查等等一系列能够让他们发觉数学的生活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锻炼了他们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在农村有限的教学资源和状况下,把数学生活化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进步,捕捉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有效的转化为学习问题并将之引进教学课堂,可以锻炼农村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发现的思维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除了上述的两个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教学发展,农村的教学也应不断创新和推进。设立问题情境、模拟化教学方式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并且不需要很多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资源的投入。在这些问题情景的创设中,学生会被新奇的课堂方式所吸引,主动地去探求每一个问题,学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分析知识,把新旧知识通过这些互动联系起来,通过这些联系找到答案。

  但是,找到合适的问题需要老师花费一定的精力,并且问题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否则,如果题目过难,学生会因此却步不愿意主动学习,太简单则没有实际效果。因此,合适的问题情境处理,可以让他们慢慢地找到兴趣点,激发探索动力,提高主动去发现问题并愿意去了解问题的意愿。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学生,是一群还不能够完全控制自己想法的,更容易被引导,但前提是方法合适,只有如此,才能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让他们更快地成长,更好地进步,不会因为环境和资源的相对落后而不能像城市的学生一样更好地去吸收、理解和运用知识。

  所以,针对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找到合理的方法,合适的方向,就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农村初中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也不是一天就能够解决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实际的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的过程,积极地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农村初中的数学课堂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2]张伍言.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xx,(5):34-35.

  [3]王俊腾.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00067.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6

  摘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中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对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涯更具有重要意义。而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包括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学习态度等,总结学生课堂常见问题,探究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15-0111-01

  前言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以学生学习客观规律为基础,在特定时间内教师教给学生最多的数学知识,学生掌握最多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更能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但就目前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仍存在忽视学生学习特点、忽视课堂氛围、一味追求课堂知识量等问题,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氛围过于沉闷,进而让学生对原本就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逐渐失去兴趣。针对此现象,笔者根据课堂出现的问题,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1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

  目前很多教师急于追求教学成果,往往忽视了对课本中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在学生基础知识不牢的情况下片面追求过多难题,不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系统学习,更会削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一些教师还由于过度重视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直接导致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过少甚至忽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定律或概念,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数学中出现的基本规律、概念进行细致的讲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没有坚固基础的数学学习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十分不利。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跟自身能力相匹配的练习,避免学生盲目的做各种习题册,盲目参加各种辅导班,白白浪费时间。

  2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实践出真知,是指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够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于初中生来说,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思考和实践之后才能充分掌握所学知识。而在现阶段的课堂中,教师仍是课堂的主体,单一的讲授模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填鸭式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厌烦情绪。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主导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学习,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进而能够主动的进行探究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产生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

  3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互动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授课程倾注感情,以真挚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并及时进行讲解。同时教师还要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活动,如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回答问题,对获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类似的课堂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精神,同时也可以起到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作用。

  4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出台,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根据新标准,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调整。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多媒体播放用所教知识解决的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为学生展示数学趣味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再配合及时的讲解,才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和理解。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相关教具,如纸板、铁丝、木条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重视教学反馈与评价

  教学评价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回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单一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对学生所进行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虽然看似科学,但不利于一部分成绩中等或中下等的学生开发潜能,从而过早的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根据新课标对教师评价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将以往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转变为师生间的双向评价,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总结,更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教师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对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6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部分的讲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加对教学评价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数学教学的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成方妍.当前初中数学教师课下辅导效率不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吴瑞生.“四自主”教育模式对培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刘见乐.初中数学教师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状况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7

  【摘要】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突出关注学生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殿堂,成为学生学德习才、增长心智、拓展视野、立志腾飞的摇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关注学生发展;实践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问题情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世界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突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中问题情景放在首位,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情境,挖掘新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素养,注重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创设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能看到但必须跳一下才能够着,得到了又有新目标出现”的情境中,让学生数学学习空间逐步扩大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自身的数学活动,建构对数学知识理解,发展思维能力。开展数学实验,创设合情推理的教学平台,减少机械式的学习活动,更主动地引进实验观察、猜想与探究的活动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因而数学教学每一环节中,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尝试解题,体验数学,领悟数学。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自主发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交流、推广,整合知识,反思探究,互相启迪,产生新的思维火花,明理创新,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长期以来,通过测试或考试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标准往往只注重解题的结果的唯一性,在追求规范划一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个性,淡漠了创新的欲望。

  因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摒弃过去那种只注重分数,“一卷定终生”的做法,而是多渠道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应关注学生取得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应做到:知识评价与能力评,认知评价与情感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实施课堂观察评价方法:课堂观察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非常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留心学生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注意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课堂上我们常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看看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清晰、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与观点,以此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与灵活性。 建立学习成长电子档案:遵循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对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行成长电子档案评价方法。整个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选择,只提出一些建议。由学生自行安排,收集的内容为学生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满意的作业,典型试题的研究小成果,一道习题的多种解决与妙解,感触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记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日记,给老师的建议等,使成长电子档案变成与教师交流的一种工具与途径,从而使学生逐渐对成长电子档案产生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二阶段是规范要求,不断完善。第三阶段是反思提炼,总结推广,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为手段的先进评价育人功能。运用档案袋评价法,建立学生个体学习成长电子档案,收集相关信息与数据,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各种学习评定表、测试成绩、竞赛成绩、获奖情况、学习反思、问卷调查、他人评价等动态内容,按单元、月份或学期及时进行量比与定性、评价与总结,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能有意识的注意自己在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努力程度、进取过程、兴趣、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建立可操作的多样化、多元化评估体系:设计学生课堂数学学习情况评定表、学生单元、学期学习情况评定表,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数学学习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家长评。指导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和素质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再结合家长的家庭作业反馈、观察记录情况等,逐月比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表现好的给予肯定和奖励,对表现少好的及时与他交流沟通和鼓励,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突出关注学生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殿堂,成为学生学德习才、增长心智、拓展视野、立志腾飞的摇篮。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8

  【关键词】课堂教学,探索,新,数学,初中,浅析,

  当一节课主要内容讲授完毕后,应围绕本节课的重点,以巩固当堂知识为主要目标,布置作业。一般作业本中的作业可直接采用,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改编或自编过渡题、联系题、延伸题等,以达到循序渐进、巩固和消化所学的新知识的目的。

  二、习题中要有机地结合模式训练和变式训练

  新授的法则、公式、定义、定理的析辩或直接应用,常规题的一般解法属于模式训练,这种作业有利于知识的及时巩固与强化,有利于练好基本功。但若只局限于这种训练,易使学生死板硬套、满足浅尝则止。故宜辅之以多样性、灵活性、技巧性、趣味性的变式训练,如判断、改错、选择、填空、作图及开放性和探究性习题等,促使学生对概念、法则、定理等理解深化并深化其兴趣,发展其思维能力。

  三、作业的深浅应适宜

  习题的选编应慎重,一般情况下作业所涉及的知识面不宜过宽,运算量不能太大,综合性不要很强,要求上也不要“一刀切”,对差生可提供较浅显的题目,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信心,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可适量提供难度稍大的作业供选做,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的进取精神,但是作业的主要内容还是要面向大多数,抓中间兼顾两头。

  四、作业的“量”应适中

  作业太少了,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巩固及基本功的训练,作业太多了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不但完不成,反而会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份调查报告指出:“对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引者注:初中生),……学习效果是有相应限度的,当学生的计算技能达到相应的一定到达度后,再进行重复性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不发生显著影响,”“因此,不加分析地加大习题量和复杂性的教学有一定的盲目性。”

  五、作业的形式要多样

  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作业的作用,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在作业的形式上注意变化多样,除了常见的题型外,还可以布置适量的其他形式的作业,如“小制作、小实验、实地测量”等,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对于有数学潜力的学生,还可指导他们撰写一写数学小论文,如:解题规律总结,数学问题思考、学习方法小结等,学生通过这些作业训练,既尝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开阔了知识视野,又学会了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数学作业的批改能使教师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改进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方式,仅仅简单的打“√”或“×”已经不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在作业的'批改这个环节上,我们要摒弃旧的作业批改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类型的作业,有针对性地写眉批,这不仅传递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而且可以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常见的眉批有以下几种形式:

  赞扬式。对学生在作业中的优秀解法及灵活的解题,在题边的空白处加上简练、准确、生动的眉批:如“思路开阔”、“方法灵活”、“解题巧妙”、“推理缜密”等,肯定他们的成绩,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新的学习动力,继续上登新的台阶。

  指导式。学生解题不符合要求,这是常有的事,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及时指导,让学生知道不足之处,从中吸取教训,使解题正确完整。如:有些几何计算中,学生往往只重视计算方法和结果,对计算需要用到的有关隐含结论不加证明就直接引用,这时批上“解题要缜密,55结论需证明”,“注意解题步骤,做到前后呼应”等。批语指导明确,学生印象深刻,有的久久不忘。

  启发式。由于学生审题不严,思路不活,解题走了弯路,可用富有启发性的批语,如“为什么?”、“是否考虑周全了?”、“再审题意,开阔思路”、“挖掘隐含条件,走出陷阱”、“解题能不能再简捷些?”等,这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从而激发学生纠错的意愿和探索精神。

  鼓励式。学生在解题时,常因贪快而忽视作业书写格式或书面潦草等。这是难免的事,对于这种情况,不要急于批评而要耐心帮助,对于中下等学生要找他们在作业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好”、“喜见改进”、“进步可喜”,“再把字写工整就更好了”等等,简补而富有感情色彩的眉批,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温暖,尝到在老师帮助下取得学习进步的甜头,沟通师生感情,逐步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主观能动性。

  警钟式。有些思维能力较强,但由于计算意识不强,作业敷衍了事的马大哈式的学生,常常出现一些不该错的错误,如乱套公式、数值看错、遗漏符号、结果算错等等,而且这些学生的这些缺点还很难改掉。对这些学生的作业可批上:“马虎不改,难有作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计算过程,应牢记‘认真’二字”这样的批语,提醒学生计算是严肃认真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和草率,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9

  摘 要: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在学习各门科学知识时便于理解打下基础,而在课堂上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则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下面将对初中数学如何在课堂上使学生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作出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逻辑思维 科学知识 初中数学 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又有专家曾如是说:老师一堂课的好坏,就看引入是否成功。也就是说在上课的开始,就要在短时间内将学生注意力集中于你的课堂上来甚至也可以说集中于你个人身上,学生会在无意间激发出学习的欲望。而课堂上单调沉闷似的教学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如今的教学了,课堂上最忌讳老师自顾自地讲自己的课,完全不理会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不管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式的学习兴趣就更好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情境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上,将不同的物品呈现给学生,如苹果、杯子、篮球、地球仪等等实物,在不同的角度下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经过观察学生会发现,角度不同观察到的形状、大小等等物理性状不尽相同,也恰恰认识了一个数学问题。通过对学生观察、理解、分析、归纳、概括以及情感等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不仅让学生生动地理解了空间概念,还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和丰富地联想,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觉地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经课堂的实践表明,要想学生培养起主动地学习知识、深入探究知识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这就包含:要对学生的人格、喜好、个性足够尊重,教师要以平等、和善、包容的态度来对待所有学生。初中数学的学习和教学本来就是由学生和老师互动一起来完成的,教师就更要做到尊重学生,做到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教育学生,激发起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要让学生经过研究知识和自觉探索获得问题正确的结果,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变为可能。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让教与学的课堂环境变得和谐轻松。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聪明才智。要因地制宜地创造情境,并且带到课堂上来。要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心得知识,这样就是带有目的性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潜能。

  三、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

  学生提问若是积极主动则能够说明学生的求知欲强。老师经常对学生说:好问的同学才学得到更多的知识。学生提问是出于质疑或是想要将疑惑解开,并且质疑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判断依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问、提出质疑,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以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师生关系达到互相尊重。要将以往课堂上教师一人讲的教学模式改变,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融入到课堂的教学当中,成为课堂主体。质疑在课堂十分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在激发了学生兴趣过后,此时教师应该拿出早已准备好了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质疑,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四、灵活地运用数学教材

  教师应将数学教材进行灵活的运用,把数学教材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更好地融入于课堂之中。可以从内容设计和思路设计两方面入手:

  对于教学内容上的设计,课程的内容由很多要素组成,从整体上来看,教材经过情景化、结构化的方式把它们融入统一的组织当中,但是这种方式只是文本化的课程内容。教师应根据教材本身的要素,按照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进行充分的把握,再对其教学内容重新组织和选择从而使课程内容达到教学化。教师应将课堂情境营造成真实的学习场景,若能达到寓乐于教的.良好的教学氛围,效果则更好,使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在教学思路上的设计,何种方式、何种顺序将决定教师整个教学的进程风格与走向。教师要做到了解教材,更要了解学生,结合两点设计出教学思路。可以将某些同学的生活实践或者个人知识又或者是直接经验当做课程资源,要了解学生须按何种学习进程来学习,是否能够反映出教材所暗含的目标和教材涉及的要素,把这些问题统统考虑在教学思路中通常能够使数学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灵活。

  五、结束语

  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数学课堂达到精神专注与高效率地学习,除了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讲解技巧和吸引力的强弱,若是老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并配合教学,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自然高。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对自身教学素养进行提升了。当然,老师都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为社会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彭莉重庆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其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xx。

  [2]景敏基于学校数学教师数学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3]胡莉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xx。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从认真研究教材、实施有效提问、有效倾听、进行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入手,展开讨论和交流,作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和关注。“课堂有效教学”不单纯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也不只是关注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更主要的是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有效教学应该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新知识、提升学习技能。下面我将谈一谈我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和探索。

  一、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从课前的准备工作入手,备课的目的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使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学得快乐、学得扎实。要实现备课的有效性,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潜心研究、认真思考,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备课:1.确定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恰当地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确定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3.关注学生。教师要清楚教学要到什么程度,教学的难点是什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教,要让学生在上完一堂课之后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解题方法等等。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使学生极易出现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等不良的学习习惯。4.做好课后反思。根据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做出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精心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下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发生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考验学生表达能力的问题,而不是一些简单的“是或不是”“对与不对”的问题。(一)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还要结合教材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运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表现,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实现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不管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提前预设的,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即兴生成的,都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二)教师要注意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注意给予积极的评价,只要学生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就不要急于否定,要把眼光放在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上,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独立的思维和标新立异的想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容量。(三)教师要提高自己提问的技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的契机、提问时的语气、提问的方式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总而言之,教师提问问题时要注意提问的技巧性,要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倾听教学

  有效的倾听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愿意俯下身、静下心认真倾听,即使你没有给学生具体的帮助,也会因为学生感受到你的诚心而激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当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始终面对微笑,带着赏识的目光看着他们,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从教师的微笑、赏识当中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从内心产生一种被人欣赏的满足感。教师的赏识给学生带来的是人格的关爱,学生的思维因此被激发,学生也受到教师的感染,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理解倾听的态度,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切实抓好以下教学环节:1.明确教学目标,设置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2.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提高学习效率;4.做好对学生的及时准确评价,根据教学反馈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5.课堂总结归纳,巩固课堂所学,深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根据班内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要恰当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实现进步和发展。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探究和应用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进行创造的过程,教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又可以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良好发展,一举两得。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认真将教学内容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积累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1

  1、组建学习小组,加强合作交流

  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及学习能力等存在差异,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两种分组方式:一是优差学生均衡搭配。这种分配方法主要针对初一及初二的学生,其好处是能够起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作用。分组时为方便教师整体把握,应当注意平衡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在这种分组方式下可得以充分发展,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借此得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动与督促,使其能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而进行主动学习。这种分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还能够改变学生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二是分层搭配。这种分组方式主要针对初三学生。分层搭配的原则是依据学生的学生水平进行分层,即将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与数学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分别分成一组。通过这种分组方法,学习优秀的学生得以互相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由于在小组内不再处于受帮助的位置,这有助于树立学生自信心,保障了其对基础课程的掌握。总题来讲,这种分组方式可实现学生的优势发展。

  2、开展实例探讨,强化实际应用

  对于教师,在开展实力探讨方面,以教授“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可将这部分内容分为角、线段、直角三角形同等腰三角形这四部分。将所有学生分为8组,要求每组同学先自己阅读书本内容,总结出本课程中所有的知识点,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讲解对知识点的总结情况,最后再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这种分组学习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小组之间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这有助于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意识去进行知识总结,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在学生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并不是任其发展,而是时刻关注各小组的学习进展,在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提供有效的解决方式和手段。

  3、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紧紧跟住改革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及改进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应改变现有的以讲授为主的枯燥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积极采取多种多样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尊重每一个与众不同的疑问及观点,对学生的探索及求知欲望予以充分肯定,促进学生的知识扩展以及思维的发展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2

  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目前,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化,每个教师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笔者根据自己上课的体会和多次听课掌握的情况,呈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现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并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为伊消得人憔悴----情境创设为哪般?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确实,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绞尽脑汁”,甚至“矫情作假”,也不管这个情境是否合适,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生活实际,就不是新课标理念下的课了。

  笔者举个极端的例子,曾听了同年级组老师“代数式”一课,执教者在介绍了代数式的概念之后,出示人物:小刚和爸爸。小刚的身高用X来表示,爸爸的身高比小刚的2倍还多4厘米,爸爸的身高可以用(2X+4)表示。老师问:现在告诉你小刚的身高是85厘米,爸爸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纷纷举手:2×85+4=174厘米。老师继续问:那么如果小刚的身高是90厘米,那么爸爸的身高是?这样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教师在肯定中提问“你还能说吗?”于是,学生又不断有新的发现。听到这儿,笔者不禁要问:情境创设到底为哪般?这样的情境创设,是不是真符合实际?气氛虽然热烈,可课的性质却似乎改变了。课后,我问上课的老师为什么这样设计,他振振有辞:我这是贯彻新课标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同时解决了“求代数式的值”的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但是,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或错误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相对比,我在上该课时采用了这样的情境:师:你想知道你将来能长多高吗?

  生: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师:那么请看身高预测公式----(屏幕上出现),男孩成人时的身高:(x+y)÷2×1.08,女孩成人时的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

  学生都怀着好奇心,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有个男生

  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哪!”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

  二、暖风熏得学生醉----学生动起来就成功?

  曾经,数学课总给人抽象、枯燥、单调、沉闷的感觉。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活起来,想了很多办法,可常常是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为所动,或者教师连哄带骗,结果也只有几个学生撑撑场子。

  如今,这样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课堂常常是热热闹闹,学生积极性很高。下面列举的是许多教师经常采用的一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做法。

  一是过多廉价表扬。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教师就是“很好”、“不错”、“想法很好”。有时学生仅是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还不完整,教师都给予表扬。而那些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却在教师一视同仁的评价中失去了应得的肯定和激励。

  二是不敢批评学生。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采用所谓延迟评价或模糊评价的方法,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少评价甚至不评价的现象。学生对概念和方法理解不清或者出现偏差,教师不置可否;有的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视而不见;甚至个别学生失去自控,严重干扰了正常教学,教师也不敢批评学生。

  三是数学活动设计简单化、模式化。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实验课

  时,让学生分一下组,合作讨论一下,动手操作一番。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这样照顾了学生的心理,轻松自在,学生当然欢迎,而老师采取的是放羊的方式,根本没有有效组织,出现问题时束手无策,不能及时引导。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事实上学生始终停留于活动的表层面,数学课变成了单纯的活动课,不能在活动中获得系统的知识,也不利于能力的提高,不能发展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

  笔者不反对表扬学生,更不提倡经常批评学生,并且认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上好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幸福的。让学生学的轻松开心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不应该仅仅获得浅层次的满足。调动积极性不是教学目的,只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手段。

  如我教学“游戏的公平性”一课时,其中有一个“取25”的游戏,我是这样处理的:我首先宣布游戏规则,同时出示问题:“在游戏结束后,思考怎样才能保证获胜?有什么技巧?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然后让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与同桌一起做游戏,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大家开始游戏,同时牢牢记着老师的问题,在游戏时积极思维,紧张探索,接着又是热烈的讨论,同时教师也应参与进去。最后我请同学代表到讲台上发言,这位同学的发言十分精彩,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十分到位,在活动中知识得到了内化,思维得到了碰撞,能力得到了提高,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昔人已乘黄鹤去----应该完全摒弃传统教法?

  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只要是上公开课非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可,这也成为了评价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之一。传统教学方法就如昨日黄花花香不在,他日黄鹤一飞不回,由此也出现了课堂教学“三不”的怪现象。

  1、不看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一节课我们讲??”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有数学书。

  2、不板书。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由于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里不断呈现精美的文字画面,但一幅画面闪过之后,很快又到下一幅画面,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仍旧是空无一字。

  3、不作业。笔者在20xx年参加了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听了其中8节课,竟有6节课学生整堂课不写一个字,占听课总数的75%。有1节课教师虽然布置了课堂作业,可是学生刚翻开作业纸,下课铃就响了。

  那么作为传统教学方法的看书、板书和作业,在课程改革后果真要被淘汰吗?笔者以为,数学课上必要的看书、板书和作业不仅不能被淘汰,在某些时候还应该加强。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数学书不仅是给教师用的,更是给学生用的。叶圣陶也曾说过,“课本必须善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3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从翻转课堂的含义出发,对翻转课堂模式构建的特点以及如何构建初中数学的翻转课堂进行了分析,能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特点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普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打破,从而涌现出了许多创新模式,而翻转课堂模式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伴随着教学新理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而日渐深入,同时也引领了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翻转课堂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20xx年,该学校的两位化学教师JonathanBergmann和AaronSams为了让那些因事旷课的学生跟得上正常的教学进程,利用视频软件录制PPT并附上讲解声音,然后通过网络进行知识讲解。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和发展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20xx年,加拿大的《环球邮报》将其评价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翻转课堂实践的逐渐深入,其理论研究也逐渐丰富,并且为信息时代的教与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知识的讲解和内化处于不同的阶段,即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在课后练习中消化知识,教师掌握着知识讲解和传授的主动权,而学生通常只能被动、机械地完成知识的理解。翻转课堂则完全颠覆了这一模式,即教师利用教学视频将知识传授阶段转移到课下,而课上则成了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知识重难点,进而完成知识消化的过程。因此,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后可以自主地根据视频进行知识学习,然后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呈现在课堂上,进而在师生的帮助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相较于传统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数学知识设计教学视频,并及时上传网络以供学生学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横加干预,而是应该利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进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探索。总之,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课堂的管理者。

  (二)课堂时间的分配更加科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解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而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由于知识传授阶段已经在课下基本完成,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思考、交流、讨论,从而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

  (三)学生身份的改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发现者。因此,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样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控制学习节奏,还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利用网上资料查询以及与教师的在线互动,自主突破知识重难点,而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积极地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学生就从传统课堂上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了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三、翻转课堂模式与初中数学的融合

  翻转课堂不仅对传统课堂的教学地位构成了威胁,更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资源的应用方法提出了挑战。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实现,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许多地区已经具备了课下进行网上学习的物质条件。

  其次,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初期,他们一方面乐于探索,另一方面又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构建翻转课堂可以很好地发挥初中生的个性,并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认识到合作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

  再次,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之间是分离的,因此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比较差。而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知识的含义,进而提高其知识运用的能力。

  最后,翻转课堂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教师机械、抽象的讲解来理解数学知识,并在做题中熟悉知识点,但是难以形成数学思维。而在翻转课堂上,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在探究中理解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公式、每一个理论产生的背景。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知识的深化中实现思维的发展。

  四、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一)坚持与时俱进,实现教学理念的革新

  教学改革要理念先行。翻转课堂既是一种实践型的教学模式,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与教学实践相机结合的产物。而在初中阶段,很多教师长期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一时间难以接受、消化翻转课堂理念。

  面对这一问题,学校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通过教学研讨会、专家讲座等方式,转变教师的思想,讓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跳出来,从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需求出发,使其逐渐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来;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如学习视频制作技能,提高视频质量,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翻转课堂的构建中来,改善师生关系,主动走近学生,打破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并在课堂上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二)明确教学目标,制作优质的教学视频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定理等内容,还要形成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更要在知识的探索中实现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树立。基于此,教师在翻转课堂的构建中应该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始终,并以目标为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一定的要求。在翻转模式中,视频的质量是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微课的'特点,将知识点集中起来,以保证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最精髓的知识点。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課时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视频中通过恰当的情景创设引入主干知识,然后结合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对等式、方程的区别进行思考,最后利用短小精悍的习题检验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当然,在视频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建立畅通的反馈机制,从视频评价中收集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现视频制作中的问题,以不断总结、改进。

  (三)鼓励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前面已经提到,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即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探索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并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利用适当的课前引导,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勾股定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我国古人发现勾股定理的过程,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其次,教师还应该重视课堂中对学生的引导。在翻转课堂模式中,课堂成为学生消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还应该为学生营造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先鼓励学生进行组内合作讨论以解决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如果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则可以通过组间合作或者向教师请教来解决。这样的课堂设计将每一个学生都纳入到了讨论之中,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也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在探索知识中的重要作用。

  (四)完善成果展示,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构建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数学教学中单纯的知识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自主学习中的体验纳入到评价中来。

  例如在课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针对视频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知识测验,还应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网上学习的体验进行总结,调动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课上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对其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当然,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尽量保证以鼓励为主、纠错为辅的评价方向,从而让学生在评价中能够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并在自我反思中循序渐进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普及,翻转课堂模式的建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交流,不断掌握教学视频录制的技巧,总结翻转课堂的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岳晓云,陈爱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04):46-48.

  [2]李益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xx(08):48.

  [3]曹文娟.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J].求知导刊,20xx(03):112.

  [4]刘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xx(19):56.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4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学策略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一、精心备课,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1.把握教学内容、课型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类型;新授课中有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有些知识学生有生活经验,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完成,有些概念是根本就没有听说过的;同一种教学方式,在低年级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放在高年级就会使学生感到幼稚。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方式可分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探索学习和接受学习应各司其职、灵活运用。因此,针对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动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能,因此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适切性,使其体现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制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既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又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相适应。

  首先,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是全面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内容应该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次,数学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目标,从行为指向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拓展了现代数学教学的内涵,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教学目标。

  二、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

  三、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所谓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师借助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和知识本身的可塑性,有目的地创设数学教学环境。第一,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从课程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设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好的情境。第二,情境要适度生活化,加强数学与相关学科内容的联系。第三,新课的.教学中,可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第四,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可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总之,创设教学情境是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服务,而不是为了在公开课作秀而创设教学情境。

  四、创设良好氛围,扩大学生参与面

  “主体参与”应当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应当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生机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去。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失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入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口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

  总之,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应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5

  摘要: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这有利于实现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和学生需要改掉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本文中,根据现实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了几点意见,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想出来具有有效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状;有效性;措施

  正如梁启超在《少年说》中提到的,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所以说青少年的价值,也就是受教育程度,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接受良好的教育,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接受了全面的知识,促进了完善人格的发展,这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缺陷,这些对于初中生学习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所以教师一定要想出一定的教学方法改变这种现象,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课堂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激情。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但是在现实中却没有太多人真正地把它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不懂得如何去观察学生的兴趣,所以无法正确的运用它进行教学;二是教师也有惰性,不愿去设计比较有趣的教学方式。也正是由于这些毫无乐趣的教学方式,初中生面对枯燥的数学更加烦躁。面对着教师毫无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初中生缺乏学习数学的激情和兴趣。这样的学习状态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容易开小差,降低教学效果,影响学习效率。

  2.初中生对数学学科缺少兴趣,缺少学习的动力。初中生是小学生刚刚升学上来的,所以在性格方面还会带着许多小学生时的特点,比如喜欢动,讨厌枯燥的数学等。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单调的学科,内容比较抽象,给学生的感觉就是距离生活很远,所以初中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这也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少了一定的兴趣。学生没有发现数学本身所具有的作用和特点,学习起来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就会导致初中生越来越讨厌数学,偏科的现象就会更加严重,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3.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逐渐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上课之前所要关注的内容,以此作为教学效果的标准,即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自从倡导素质教育以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出现了慢慢偏离素质教育的现象,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个尺度并没有把握得很好,因为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教师就会遗漏很多的知识。比如初中应该讲过的知识,在高中的课堂上,教师提问时,有很多的学生不知道。这就说明因为素质教育政策的出现,导致许多的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删减知识的尺度并没有真正地把握好,这要求教师要认真地参考教学目标,不要在教学过程中遗漏重要的知识点。

  二、良好的课堂环境能够产生的效果,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想象力的发展,改变学习态度。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的特点,所以学习数学就要具有想象力,当然这对于想象力开发不够的初中生来说,这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但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学习数学,它可以帮助学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促进初中生想象力的开发。所以教师利用有效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具有一定形态的实物,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得初中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改变以往对数学抵触的情绪,主动地去学习和研究数学知识。

  2.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一场良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一定是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所以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改善。有人说,喜欢一座城市,是因为这座城市里有喜欢的`人。同样的,如果学生讨厌一个教师,那么学生也会讨厌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所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状态,这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的互动和交流,这样才会使得彼此更加了解彼此的性格,这样也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所以说,教师所开展的良好的教学活动,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有了更多的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一视同仁的态度,使得学生更加喜欢教师,更加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同样的学生也会更加喜欢教师所传授的科目。

  三、改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以人为本”是目前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首先,教师要持有和学生平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创新思考,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其次,就是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改变自身的身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也就是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正确的行动,实现师生的合理分工。例如,对于有的学生来说,一元二次方程可能是比较难的一部分,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起讨论,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谁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是一些看法,就可以到讲台上进行分析,然后和同学们共同讨论这些知识点的特点,了解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关键条件,关键数据或者是求解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将问题提出来,然后教给学生去解决,无疑就是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体会主体地位的机会。

  2.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态度和能力。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以往的现象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不知道老师提问的关于新知识的答案,这是由于学生在课下没有进行预习的表现,所以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和复习是有必要的。因为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新知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什么地方是容易懂的,什么地方还是不懂的,需要上课的时候认真的听讲,这样有针对性的听讲,就避免了教师在讲难点或者重点的时候,正巧碰上学生走神,没有听到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果:复习呢,就会有助于学生发现新的知识,更加领悟知识的内涵,毕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道理的,为了能够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在即将学习新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找出自己认为是重要的知识点和不懂的问题,为了能够避免学生不认真完成任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几分钟,随便的点出几个学生,要求他们对自己所找出的知识点和问题进行阐述和解释,对于不认真的学生教师就要进行一定的惩罚,惩罚他们对知识点进行抄写,这样既可以达到惩罚学生的目的,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比如,在将要学习有理数的时候,教师在课上要求学生说出关于有理数的定义、特点,还有分类等等,以此来检查课下学生是否真的去预习课本了。

  3.利用比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还是更高级的学生,都存在着好胜之心,都希望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能够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于活泼好动,容易叛逆的初中生来说,教师一定要合理的利用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利用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改变他们以往对数学厌烦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数学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雷丽青.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数学教学通讯.20xx.18:6-11

  [2]贾琳红.新课程目标下研究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D].河北师范大学.20xx

  [3]郭长华.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D].河北师范大学.20xx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07-1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精选(15篇)07-1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共15篇]07-1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5篇[热]07-10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12-08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7-28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精选)05-23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05-23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