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

时间:2024-07-12 18:29:27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推荐)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5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推荐)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5篇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

  论文关键词:语文 理解性阅读教学 探索

  论文摘要: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是以理解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是理解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是长期以来对灌输式教育和独白式教学模式的颠覆,是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革。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

  阅读教学的最终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主体精神的发挥,传统教学中,老师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桶,其严重的后果是压抑和束缚了孩子们的天然的感觉、想象,荒芜了孩子们纯真的情感。理解性阅读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它以理解为核心,重在引导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实现个性的发展和生命意义的表达。

  一、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的内涵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中生兴趣广泛,思维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热情,他们要展示自己的才华,要摆脱小学那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和对教师及教科书的依赖。一方面,他们不愿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意见,先要审视,有时甚至持过分怀疑和批评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看法,表现在阅读上是对文学艺术作品产生浓厚兴趣,他们对文本的语言和思想内容的理解上有了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看法,而且急于发表,此时,如果教师加以适时恰当地引导,不仅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整体人文素养也会得到提高。

  二、初中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探索

  1.诵读:理解的情绪感染

  诵读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丰富的情感活动,是文本语言文字由唇齿浸入思想、心灵的过程,诵读要做到以文本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激情,以学生的激情激活文本的语言。教师在诵读教学中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最佳的诵读情境,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指导诵读方法,拓展思维感悟的空间。创设情境,激发诵读欲望,可采用如下方法:

  (1)多媒体渲染

  多媒体可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它声画结合,可以逼真地模拟或再现文本中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如在教读《安塞腰鼓》一文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仿佛置身在黄土弥漫、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的兴奋就会随着擂鼓者的那股冲劲和节奏激烈的隆隆鼓声不断升温,对安塞腰鼓所带来的震撼也就闻于耳而会于心了,学生在这种震撼中诵读文本就会以激情感染激情。

  (2)音乐介入

  多媒体的画面有时用多了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不妨单纯地让音乐介入。音乐用节奏、旋律、速度等手段来表现人的情感,而文学的音韵、节奏就吸取了音乐的技巧,时而柔和,时而铿锵,伴着美妙的音乐诵读,让音乐帮助诠释文本,在音乐的氛围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就会对文章的格调风采、层次脉络、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加以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如我在教学《黄河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一课时,首先播放了中央乐团合唱团田浩江演唱的《黄河颂》,那浑厚的男高音、雄壮的乐曲旋律把同学们带入了一种精神为之振奋的境地,纷纷对着歌词大声地跟唱,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学心。这首歌带领学生感受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历史,对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使学生进入了课文情境。这一课结束后,我又完整地播放了《黄河大合唱》,让同学们酣畅淋漓地感受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尤其是《保卫黄河》一曲,那铿锵激昂的节奏,如急促的鼓点,敲打在同学们的心灵之上,强烈地激发了同学们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挖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构建了积极健康的心理结构。

  2.体验:理解的必经途径

  理解性阅读教学改变了以往以教师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它把对文本的阅读权力还给了学生,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和理解,自主建构,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这给沉闷的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1)现场观察

  体验总是和主体的自身经历相联系的,阅读的意义也只有通过读者的体验才能得以展现。苏霍姆林斯基把大自然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的语文和思想的源头”,他带领孩子们走进“蓝天下的学校”,他说:“到田野、到公园去吧,要从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活力的水会使你的学生成为智慧的探索者,成为寻求真知、勤于治学的人,成为诗人。”他把大自然看成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它是丰富多彩现象和无限美的儿童智慧的源泉。他提到要获得广阔的知识,就要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人原本是,而且永远是大自然之子,所以应当把他同大自然的血肉联系都利用来让他吸收精神文明财富”。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上升,但形象思维不是完全退出了舞台,特别是初一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其思维中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形象性较强的文章,与其闷在教室里静思默想,不如领他们走进生活,走近大自然。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心理学的一种实验方法,把它放在阅读中,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时机,让学生当演员,扮演某个角色,进行表演,变学习者为当事者,来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超越时空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中,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初中生天性活泼好动,富有表现欲望,只要给他们参与的机会,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戏剧性较强的课文可在教师必要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角色扮演积极参与。

  3.感悟:理解的哲思所在

  理解性阅读教学注重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去接近文本,在体验中品味,在感悟中把握文本意义,构建文本世界,陶冶心灵,使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从而提高其生命的质量和价值。

  下面是蒲松龄《狼》一文中的一个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从屠夫对付狼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屠夫。

  生:老师,我并不觉得屠夫机智勇敢!

  师:何以见得?

  生:其一,屠夫很笨,他先“投以骨”让“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何不同时投两骨,让两狼同时得骨止,然后借机逃走,这样就会避免后面的麻烦和危险;其二,文中“乃悟前狼假寐”意思是说,才明白前一只狼是假装睡觉,一个‘才’字,说明屠夫反应迟钝,事后才明白过来,这就不能说明他聪明机智;其三,至于他能够知道“奔倚其下”,跑着躲靠在麦秸垛下,这是一般人的本能。

  从这一点上根本看不出他有什么机智!

  师:说得有道理,这一点我以前还真没想到,既然屠夫的形象变化了,那么狼的形象呢?

  生:老师,据我所知,狼是很聪明而且很有个性的动物,它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所以狼的攻击一般很少失误。

  师:那么文中的狼怎么失误了呢?

  生:那只能怪人的狡诈了!

  师:为什么说是狡诈呢?

  生:因为我看过《聊斋志异》中的另外两篇写狼的故事。其中一则写两个孩子利用狼的母性让母狼奔跑劳累至死,另外一则最后批判了人的残忍性。

  大多数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要么“赞扬了什么”,要么“抨击了什么”,把人物简单地归为某个类型,内容概括为某种模式。如《我的叔叔于勒》概括为“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毫不涉及那些小人物生活的辛酸;《故乡》中的杨二嫂被概括成“尖酸、刻薄、自私贪婪、冷酷”的人而给以无情的抨击,没有看到她也是那个黑暗社会的受害者也应加以同情。这些概念化空泛的理论说教,掩盖了作品中撼人心魄的美,使学生的阅读陷于迷雾之中。感悟式阅读就要去除蒙蔽在作品上的理论说教,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中还原作品的真面目。

  以上几个环节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关联,彼此交融的,它表现的只是一个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师生对文本的解读过程就是相互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理解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开阔了自己的精神视野,生成了新的意义。因此理解性阅读教学就是为“理解”而存在的教学,“理解”既是它的手段,更是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

  [2]朱立元.理解与对话[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2

  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应该改变。语文的阅读应该是学生个性化行为的体现,不能让教师的思维分析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读完一篇文章后,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偏离主题,但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营造出师生合作、认真探讨、相互信任的课堂氛围。阅读会伴随着学生一生,阅读可以美化人的心灵,感化人的思想,提高人的修养,所以,阅读的教学越来越重要。而且,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不仅要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还要让学生感兴趣。下面,笔者就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提出几个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有的教师总是给学生讲文章的背景,介绍作者的生活背景,并根据这些再给学生逐段分析。而且,这些讲解就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使得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到标准答案就没有什么时间了。而且,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只是跟随教师的解读走,没有自己的见解。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己阅读,使用宽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处于主动的状态,调动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自己读出感觉,读出文章的味道,读出其中的乐趣。因此,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早读的时候,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这样可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成为阅读的主人。教师可也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安排每个小组推荐一篇自己感觉很好的文章,并阐述推荐的原因或理由,而且每个小组每次推荐的人也不能相同。推荐的好文章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并且,学生自己还有了充足的阅读时间,还能积极去思考和把握文章主旨。只要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赏析文章,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提问

  但凡教师能够传授的知识,大部分都是死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亲自去感受,去发现,去探索得到的知识,才能是活是我,有用的知识。而自我探知的能力往往源于学生大胆的`提问。学生在自己阅读的时候一旦有了自己的感受后,肯定会形成很多的疑问。而问题又是思维的向导,只有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才可以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做有效的指导,指导学生有效的提问,把那些无关紧要,不着边际的问题引导围绕文章主题上来。例如,教师让学生读《致女儿的信》的时候,就可以指导学生提关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疑难句子、现代人的爱情观、早恋等有价值的问题。学完这篇文章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读读《伤逝》,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问题,就会想办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而且,由于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导致对课文或文章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珍视这不同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尽情发挥,大胆想象。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尊重学生的想法,赞扬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赞扬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激发学生的探究进取精神,创造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的和谐课堂气氛。但是,教师不可以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和需求的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来制定不同的阅读方案,做到每个学生在阅读中都可以领会到东西。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基础。对于一些语文基础查,底子薄弱的学生,要求这部分学生对文章理解性阅读就可以了;对于体会深,捕捉信息能力强的学生,要求这些学生对文章进行研究性的阅读;对于那些赏析能力强的学生,要求是做到欣赏性的阅读。但是,教师一定要平等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肯定与赞赏,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读每一篇文章的时候都有所收获,去掉了那些以考试为目的的阅读模式,讲究多样化教学和阅读的时效性。

  有时候,教师会以考试为目标,强调对文章的精度以及精讲,造成了学生阅读的视野变得窄了,造成学生好久都读不完一本书,致使学生对阅读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下更充分的阅读时间,把学生引向广阔的阅读空间,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和不同种类的报刊杂志,指导学生哪些书需要精度,哪些书需要泛读,尽量让学生做到有效阅读,并培养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吸收精神的养料,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从而提高学生的修养,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桃英。现代教学技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及影响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xx.

  [2]陈延鑫。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聊城大学,20xx.

  [3]苏亚平。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xx(11)。

  [4]申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D].曲阜师范大学,20xx.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3

  一、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预习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但是很多学生都对课前预习不重视。由于预习缺乏实质性内容,教师也难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缺少了老师的监督,学生也就不会主动进行预习。因此,在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学生经常会显得十分迷茫,也就谈不上主动学习了。所以,有效的预习是初中阅读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布置适量的读后感来督促学生进行预习。比如,在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喜欢《济南的冬天》哪部分内容?说说你喜欢这部分内容的理由?这些问题有着开放性特点,既可以激起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预习习惯得到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2.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文学作品中都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借助自己的想象加以“填充”。可以说,读者对文学作品有多少种理解,文章就有多少处“空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让学生不断填补“空白”的过程。而文章中的“空白”,其实就是学生在阅读时产生的疑问,这也是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填补这些“空白”,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这样学生才能够体会到文学作品的价值。比如,教师在讲授《孔乙已》这篇课文时,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教师在讲到这里时,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孔乙已的长衫不见了?”其实,课文里面是没有说明这个问题的,通过这样的提问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你一言我一句,积极投入到思考中来,课堂教学效率很高。

  3.培养学生阅读积累习惯

  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习惯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学生如果不能积累足够的语文知识,那么语文阅读的能力就很难提高。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积累课内词语的数量,还要积极向课外拓展,让学生养成勤做读书笔记、勤于摘抄的习惯。摘抄是学生积累阅读知识的有效途径,只要学生能够坚持下去,就会逐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虽然做读书笔记有一定难度,但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简单做起,比如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可以先写下心得和评价等,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文章。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并且要流畅地、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和背诵,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具备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情感的领悟。加强背诵,则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使之掌握大量的知识。比如,教师在给学生推荐《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课外书籍时,可让学生摘抄其中的经典段落,背诵书中出彩的句子。

  4.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学习,也能够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然而在很多时候,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氛围并不浓厚。学生在校园学习时,会和相同年龄段学生一起竞争与合作,这是教师在教学中所不能替代的。因为同班学生之间的年龄都是相仿的,这就便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尤其是对很多独生子女来说,参与合作学习能够带来归属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合作,从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论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和表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句话就可以先安排一名学生进行朗读,然后再让两名学生通过拥抱表演体现出这句话的含义。

  二、结语

  总之,要提高初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制定合理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4

  1.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法,词汇和句型掌握上,还应该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纳入其中。但是,实际上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更功利性地将注意力放在前者。实际上,在很多阅读内容牵涉到很多英语国家的文化,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在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高,语言背景知识了解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性作用。如果这样的文化性内容没有被重视,并且也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的话,会给予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消减。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途径

  结合上述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看到的确存在很多制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发展的因素,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

  2.1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视角

  意识反作用于实践,树立正确的英语阅读教学视角,是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具体来讲,应该积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其一,转变英语阅读教学主导视角,注重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仅仅需要起到引导作用即可;其二,阅读教学不要过于功利性,不要过多地去在乎句型、词汇和语法的掌握,应该以全局的视角去审视阅读教学,渗入更多的英语文化元素,使得阅读视角更加全面。

  2.2鼓励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创新

  要想使得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能够更加有效的话,就应该积极尝试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创新,规避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去开展。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其一,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阅读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更加有趣,使得阅读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其二,以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来开展阅读课程,简单来讲就是以设置问题的方式,要求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去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找到答案,使得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其三,积极进行英语阅读扩展,要求学生积极利用课外时间去研究相关内容,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2.3注重英语文化教学工作开展

  由于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关于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因素,如习俗、历史、文化等。将这样的文化性因素纳入到阅读教学过程中去,不仅仅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并且对于西方文化产生兴趣,处于这样的情境中,使得阅读教学工作显得更加高效,更加科学。从本质上来讲,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将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纳入其中,并且要求教师积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入相应的文化性因素,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有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还需要很多工作需要做,作为初中英语教学,应该树立正确的英语阅读教学观念,积极改善和调整阅读教学方式,尝试着将文化因素融入其中,以使得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更加有效。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5

  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由此可见,提问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教学艺术。这绝不是一篇论文所能涵盖得了的。这里仅浅谈自己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要求使用提问时的一点粗浅的体会。一、重视提问艺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及意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明确这一点尤为重要。

  语文课通常被人们称为“豆腐课”或“弹簧课”,采用“发胖式”的分析或“题海式”的战术,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的忽略。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语文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绍作者——范读课文——齐读课文——正音解词——教师分析——布置作业,一节课中教师不由自主地唱了独角戏,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沉闷,缺乏高潮,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本没调动起来。这样的一节课只能说是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没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孔乙己》一课时,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作品的主人公姓甚名谁?”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教《愚公移山》时,在解释“孀妻、遗男”两个词语时,问学生:“这个孩子去帮助老愚公移山,那孩子的爸爸让他去吗?”类似于这样的巧问、曲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课文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高潮的出现。

  这说明了课堂上艺术地发问对于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每开始一次学习时,都不是从零开始,往往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况下,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读懂了,学明白了,这时教师于无疑处生出疑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研读兴趣。并且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恰当的提问,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教师也能凭此有效地控制课堂的进程;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填喂”的鸭子,更是有了自己的问题,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怎样艺术阅读教学的提问。

  教师的提问要能围绕重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

  (二)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还是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观。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1)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2)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1)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2)体会到了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问题的提出要有曲折性。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所谓的“曲问”,就是变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的侧翼或者反面,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阅读教学中,有时学生初读课文后就说“全懂了”,“没问题”,那么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此时就需教师能提出出人意料的的问题,使教学平中见奇。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而我们却面带微笑呢?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之“真”,更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懂得如何去鉴赏一首诗,品味诗句,这一曲问的妙处,与直接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不能比的。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全文学完了,但教师提出了这样一问“老师认为文中有一处交代不清——我的父亲又怎会知道我被困小悬崖呢?”于是学生先对当时的情形作了想象。接着教师又提出“文中没有交代这些你认为是作者的失误吗?”学生在思考后明确了这是文中结构上的详略取舍。这样的提问与教师对文章详略得当的写法分析相比,其效果不言而喻。

  (四)问题的提出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在以

  “追求”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有学生提出具体化为流水,因其一生都奔流不息,始终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很多学生都对这一提法表示赞同。教师在这时候提示“流水的这种追求必须以何为依托呢?”学生明确了“地势上从高往低”后马上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流水尽管永不停息的追求着,然而它每况愈下,失去自我,所以它谈不上有高远的目标与理想,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臣服。

  (五)问题的提出要有创新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树立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就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来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它有着自已鲜明的特点:

  1“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思想结晶,是一种行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

  2“主问题”在教学中出现的顺序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一节课中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它们各自在教的过程事发挥自己的作用,不具有一般提问的随意性;

  3“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结合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快”。“主问题”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能一线串珠地整体地带动课文的理解品读;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于是,课堂气氛将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成分构成,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生动活泼。教学《故乡》一课,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边读边拟发言要点15分钟后,课堂上开始闪现学生思考的结果: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教师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完毕后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了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节课的教学中,主问题就是“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在教学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表现出“执一而驭万”的一系列智能训练活动,更由于这一问题而形成明显的长时间的学生活动板块。

  三、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评价定型的问题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否能成为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基本知识等重要手段,与对问题答案的评价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评价定型呆板,那么提问要艺术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有则寓言说,一只猴子摘桃子,往前走,看见地里有西瓜,于是丢掉桃子抱西瓜;再往前走,看见一只兔子,于是又丢掉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也没有追到。猴子一无所获,某地一道考题就是让学生就上述寓言写一篇议论文,多数作文的立论就是批评猴子见异思迁以至劳而无获,另有一篇则赞扬猴子永不满足,虽受挫而精神可嘉,可谓新颖、独到。但评分先生不给后者及格,因为后者偏离了标准答案。传统的考试题目中,有些题目不是鼓励死记硬背,就是刁钻古怪,近乎智力竞赛和文字游戏,答题时稍有不慎,就受骗上当,作出错误的判断。这类题目要考查的其实不是实实在在的语文读写能力。由于这些试题的答案标准统一,也就异致了课堂上唯一标准答案是求的阅读提问设计。有人戏称“诱使学生就范”,如果学生不肯“就范”,那教师就只好尴尬地将自己的或教参的标准答案和盘托出了。提问的动机应指向了解和优化思维过程而不是指向思维结果,因为思维结果并不是考虑思维质量的唯一指标。教学《在山的那边》,“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教师提出了“山顶为何能诱惑我”一问。有学生认为因为爬上了山顶就能望见海,这一思维的结果尽管尚有些偏差,但它同样是学生认真思考的结果。这个时候教师并没有单纯的以对错来评判,而是继续引导:那么为什么是一座座山顶呢?学生思考后明确:我以为爬上山顶就能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都有诱惑力。这样提问与评价是教师切切实实与学生对作品同其怀抱,品味咀嚼。学生是凭自己的审美经验在感悟作品。

  (二)难题中的问题教师设计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已回答,这虽然在形式上完成了提问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而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又养成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习惯。课堂提问的“度”,应该是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最好是让学生开发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准确答案。古人云“学走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使学生终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受降镇中学王琳玲

  参考书目:《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宁鸿彬著、教育科学出版社《聚焦新课程》李建平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成功教学的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最有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说它常用,是因为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新授到练习巩固,各个环节都可以运用;说它有效,是因为它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的思考、迅速地回答问题的习惯。另外,它还有利于训练口语,培养表达能力,对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有一定的益处。本文就教学中怎样使提问更艺术化提出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6

  一、更倾向于学生的时间安排

  从这个设计安排中可以清楚地发现,一堂40分钟的阅读教学课,学生真正进行阅读的时间只有短短的15分钟,而教师的教学时间却足足占据了一半。同时,除了时间的不合理之外,教师也没有为教学点评安排专门的时间,这就使得学生之前自主的阅读理解失去意义,无法得到教师的点评也就无法获得提高。这种教学设计显然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从主观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仍旧片面地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真切地建构知识和提升能力。因此,在新时期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职能,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因此,学生的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可以延长到15分钟,而将教师的教学时间缩短。在新的教学设计中,学生才拥有充足的时间对文章的中心内容进行自主的思考,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进行深度的阅读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提高能力。此外,教师必须在此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引导职能,即对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不强加干涉,但要对学生遇到的难题进行帮助,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阅读和思考。

  二、使用先学后教模式

  所谓先学后教模式,就是指将学生的自学当作课堂教学的开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而后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在总结中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的自学得到升华。从根本上说,先学后教模式是建立在知识建构理论基础上的,其核心理念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获得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先学后教模式是能够迎合新的教育理念的先进教学模式,其能够被运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是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提供方向。其次,教师要做好自己的引导工作,要及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阅读。最后,教师必须做好总结工作,要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好的方面进行肯定和赞扬,也要针对学生表现不好的方面提出改进的方法。同时,教师必须合理利用教学评价树立学生的信心。

  三、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在新时期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配合阅读教学。从新的'教育理念的角度来看,阅读不应该是一项单纯的学习任务,而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兴趣。换一种说法,在新时期下,教师不能仅仅将阅读教学当作一种教学任务,而是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进而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阅读,甚至包括课外阅读。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并且最终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习惯。初中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优美的散文、离奇的童话和情节紧凑的故事和小说,只要教师进行深度的挖掘,这些素材就能够成为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有力武器。例如,《范进中举》就是这样的一篇小说,学生很容易被其中的故事情节吸引,进而进行主动详细的阅读。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范进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让学生思考如果范进没有死,他之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甚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文章的内容表演话剧,使用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因为故事情节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教师的问题也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中进一步获得乐趣。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极容易因为兴趣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的内容来满足自己的阅读欲望和好奇心。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中做到改进,如让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开展演讲会、辩论会等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总的来说,新时期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拥有了更多的教学任务,其不仅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新时期下,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可以通过先学后教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应该集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成为学生的习惯和娱乐方式,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7

  摘 要:1.阅读前:自然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是英语教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优质自然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乐意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关键词:小学特殊教育论文发表,特殊教育学论文投稿,发表特殊教育教师论文

  1.阅读前:自然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是英语教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优质自然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乐意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并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和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也是课上教学质量得到提高的基础。在课前对所用到讲授的知识进行自然的铺垫导入,可以是为学生讲解与教材知识相关的背景故事,通过带有趣味性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是向学生提出了一个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有关话题的讨论,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课程讲解做好铺垫。也可以是为学生播放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将教材所涉及的生词、关键语言点等利用多媒体设备实现展示出来,并设置相关的情景,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基础。

  2.阅读中:培养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老师们所要重点探究的课题。英语阅读教学首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锻炼自己的.探究理解能力。老师所要做的只是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系统、科学的引导。

  2.1培养整体阅读的习惯

  整体阅读指的是对阅读材料进行整体的阅读和把握,要尽量减少停顿。但是由于初中生对英语学习的时间短,自身的认知接受能力也有限,所以掌握的英语单词量很少,更谈不上说阅读量了。致使他们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常常会遇到不认识的生词,阅读理解难以进行下去,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消耗殆尽,时间一长便很容易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因此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老师不能一上来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过高的要求,当学生遇到生词或者不理解的句子时,要允许学生理解大意即可,初读文本的轻松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好感。在学生们能够将初读获得的信息进行运用,展开课文的细读时,老师就有必要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展开详细的指导,帮助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联系理解生词的涵义,从而理解整篇课文的涵义。

  2.2培养抓关键词语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对学生抓关键词语,认清文章主题能力的培养。主要找准了关键词,理解了关键词语的涵义才能获得文章大意和主要信息。而对学生抓关键词语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寻读入手。寻读的意义是带着问题展开阅读,例如要在阅读材料中迅速找出某项特地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等。学生在寻读时可以不必逐句翻译,只需将大段的阅读文字映入大脑,从中上下搜索找出和问题相关的词句即可。寻读要求学生既有速度又能准确的找出关键所在,对于锻炼学生的信息搜集整合能力有很大帮助。例如在教学“Doyouknowwhenbasketballwasinvented”时,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自己阅读文章,然后根据学生们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找到解答上句话的相关信息,根据找到的信息,学生们在头脑中进行梳理,根据自己梳理的内容对文章进行复述,这样的话既方便了学生们对文章的记忆,还增强了学生们理解和总结知识点的能力,对于学生们以后的阅读中形成有利的条件。

  3.阅读后: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在学生完成阅读后,老师还要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去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利用能力。例如要将听读结合,为学生播放文本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一起对本文进行朗读,纠正语音语调,加强听力和阅读的整合训练。另外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也不能忽略了对学生英语书写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将阅读材料问题的回答落实到纸笔之间,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练习题目,规范学生的英语写作。

  4.小结

  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一定要讲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今后各项英语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8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逐步的深入,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也逐渐的吸引了更多的相关学者和教师关注。就目前而言,不管是哪个版本的初中教材,散文在教材中所占的地位是特别重要的,现代散文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因如此,在初中教学中对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的优化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的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本文首先对现代散文阅读的基本目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然后穿插初中教学实例对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有效的改善方法。

  1.现代散文阅读的基本目标

  有句古话说“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想要对现代散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改革,那么就要对现代散文的各方面进行了解,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教学大纲提出,现代散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1对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对初中散文展开有效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住最基本阅读的方法,不仅能够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思想能够整体感知,还能够对领悟作者通过该文章想要表达的基本观点和感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达到对散文作品有基础性的理解。

  1.2偏重于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初中散文的时候,能够对散文中的多种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理解,例如,要对初中散文作品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有效的理解,并且还要掌握这些表达方式的基本用法,从而达到提升自身对散文作品理解程度的目的,进一步体会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此同时,还应该达到学生能够对散文作品做出自己主观性的评价。

  1.3提高学生的创作、表达的能力

  学生经过对初中散文进行有效的学习之后,能够具备一定的自主创作能力,对自身所学习的知识合理有效的运用,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身的观点和感情。

  1.4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要求学生经过对初中散文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对作品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学会对作品中一些优美的语言进行赏析,从而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的塑造的基本形象。

  2.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改善方法

  2.1初步阅读,初步感知

  在对初中语文散文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上的辅助作用,使用有效的阅读技巧对学生的散文阅读进行合理的引导,对学生的阅读主动性进行有效的培养。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教师在对初中语文现代散文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把自身的感情全部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去,把自身那种强烈、饱满的情感用独特的手段表现出来,经过对作品中那些经典、优美的语句进行阅读感知,用自身的感染力使学生也进入作品表达的情感之中,从而达到一种教师、学生的感情都和文学作品产生共鸣的效果。

  例如,在对人教版《背影》这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教师应该以一种感情饱满的语调对这篇文章的背景故事以及作者进行详细的讲述,其次让自身完全融入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之中,用真切的情感阅读这一篇课文,从而让学生初步的对文章中表达的父子之间那种浓厚的`感情有所感受。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这篇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家庭之间那种关系,从而为课堂后面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深入阅读,增强感知

  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朗读能力,有感情的对课文进行朗读,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感知度,在现代散文的阅读教学中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中,应该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充分的考虑,对其展开进一步的优化,并且对课文展开详细的分析。例如,在对《济南的冬天》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对启发性问题进行优先设计,然后教师对课文展开初步的泛读,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对课文展开有效的思考,逐渐的对课文中所表现的优美意境进行感知。教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对课文中写景艺术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从而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阅读之后通过问题的回答,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文感情的感知度。

  2.3实践教学,升华情感

  在对语文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经常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对教学成果的提升、巩固并不能单单局限在课堂之上,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在教学的时候联系生活实际,使用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写文章。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一片作品,然后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以及表达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要严格的要求,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的能力。因为初中学生不同的心理阶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结合教学的实际,不仅仅要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还应该增强学生和作品产生共鸣,这样才会让学生提高其自身的文学素养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健康有效的发展。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9

  摘要:新课改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此,文章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型创新的意义出发,论述了初中语文阅读课型创新的方向,并着重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型创新的要求和内容。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型创新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而串讲式、讲析式、答问式、谈话式等陈旧的课型,已经难以满足这项要求。为此,教师要致力于寻求一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型创新路径。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型创新的意义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科学有效的阅读课型设计可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阅读难”这一长久困扰初中学生的教学难题,也为学生后续深入学习各科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学的兴趣,促进学生自发进行阅读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大有裨益。除此之外,语文阅读课型创新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的要求。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型创新的方向

  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课程改革要求,对于阅读课型的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阅读教学要从课文内容向课外内容逐渐拓展;第二,阅读教学要从整体的角度制定教学计划;第三,阅读教学要突出教师指导与引导的作用;第四,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能力与知识、情感与思维的共同发展;第五,阅读教学要求突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型创新的要求

  (一)结合实际

  阅读课型创新应当立足于课本上的阅读内容,结合教学进度合理安排阅读课程的内容。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方面进行创新,摆脱一贯采取的“诵读—划分段落—理解内容—升华情感—总结”的教学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与理解的能力。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丰富阅读课型的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突出重点

  在传统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一般采用分析型阅读教学模式,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完成课堂内容,没有体现出阅读课程的价值,没有突出阅读课型的教学目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在达到文学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实现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的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理解能力,要求教师为学生把握思维方向,并点拨思路技巧。

  (三)创新课型模式

  对阅读课型内容进行创新首先要在课型模式上进行创新。创新的阅读课型模式包括:第一,探究课型。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第二,导读课型。教师介绍背景、点拨难点,学生自主阅读名著选段,以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为目的。第三,回讲课型。教师讲授阅读内容,学生独立回讲,教师点拨指正,让学生获得锻炼表达与理解的'能力。第四,表演课型。教师编写剧本,学生通过排练剧本来揣摩文章语言,理解文中人物。第五,欣赏课型。通过鉴赏文章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型创新的内容

  (一)小说教学

  新课标对小说教学提出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整体上感知小说作品的内容,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课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概括与总结。在小说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表演课型,教师将小说排成剧本,让学生通过演绎小说里的人物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二)散文教学

  散文的题材广泛,注重情感表达,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背诵课文、总结抒发的情感等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很难真正体会到散文中作者表达的主观情感,最终让学生失去对散文学习的兴趣。所以笔者认为,结合散文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欣赏课型与探究课型结合的模式,在鉴赏散文内容与情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抒发主观情感的,培养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三)文言文教学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属于较难理解的阅读内容,学生不具备自主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文言文工具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在教师完成讲授课程的基础上采取回讲课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回讲阅读内容。回讲课型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回讲。这样的教学流程,既需要教师发挥主讲的作用,还要其在学生回讲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课型创新,需要突出重点、结合实际,把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型创新的各项具体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新课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教师有效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宋平.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阅读课型的创新[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xx(9):13-14.

  [2]王小庆.基于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阅读课型的创新设计[J].课外语文(教研版),20xx(6):85.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0

  阅读的重要性无可争议,但是,历年来大多数师生对初中语文阅读感到头疼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觉得语文阅读头绪多,没法教;而学生觉得语文阅读无从下手,没法学。要想改变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局面,就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探讨初中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的策略。在此,笔者谈几点肤浅的见解。

  一、更新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理念

  作为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自我完善,扩大阅读量,提高自身阅读水平,因为教师阅读能力的高低会直接作用于学生身上,对其影响深远。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才有能力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辅导,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知识的渴求。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改变教学观念,尤其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重训练轻积累的观念,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变深入分析为整体感知。在传统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灌输,将知识点讲透彻,但也不要忽略学生是会思考的、有自我意识和兴趣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只会死记硬背。以教师为中心大搞题海战术,机械训练,学生缺乏主动性、思考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老师形成依赖性,成为应试的机器,缺乏阅读兴趣,甚至厌学。这是阅读教学的一大症结。

  二、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亲其师而信其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心理认可。1.教学语言幽默风趣要想激活课堂,就要把深邃的道理讲得显浅易懂,形象生动,因为有声有色的描绘,风趣的语言都可以感染学生,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学生既学到知识,还能加深记忆,享受学习的快乐。2.增强师生互动教师为学生创设交流式、开放式、互动式的课堂,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参与课堂教学。例如,笔者在讲授《鱼我所欲也》时,采用了师生互动的方法:师:那位同学能翻译这句话:“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生甲:不仅仅是贤者有这样的心胸。师:基本准确,只是对“心”的翻译有偏差,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胸,而是思想的意思。师:请大家回忆一下,能否列举出我们以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有关“心”的其他解释?(学生各小组热烈讨论,翻阅词典和书籍)生乙:文言文《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这里是指心胸的意思。生丙:《岳阳楼记》中还有“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里指的是思想感情。生丁:《醉翁亭记》中有“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里的“心”翻译为心里。这样通过将新旧知识进行联想和整合,不仅可以更好地跟学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意识,还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堂阅读教育相辅相成,抓好课外阅读可以敦促学生对阅读的学习。张志公先生认为:“课外阅读实践是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来源,课内阅读只占很少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尽可能多读一些知识类、传记类、文史类、文艺类、评析类的文章,慢慢品评、体味、鉴赏。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阅读知识大赛,让知识渊博的学生大显身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知识;举办小型辩论赛,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爱好,促使学生大量阅读;教师还可以设置情景短剧,例如,课文《威尼斯商人》是一篇歌颂仁爱、爱情的`著名喜剧,戏剧情节波澜起伏,戏剧冲突紧张激烈,塑造了夏洛克贪婪残忍、唯利是图、老于世故和鲍西亚聪明机智、行事果断、善良仁慈等典型形象。学生们可以在情景剧中,通过角色的扮演,深切体悟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累积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语文知识的积累是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活水之源,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给予学生阅读资源

  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杂志为日常读物,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各类经典美文,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眼界,积累语文知识,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精思、悟神、明白,阅读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哪一个学问大家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要做到这点需要教师做更细致的工作,在读书过程中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让他们勤于动笔,善于动笔。

  3.引导学生质疑思考

  读书贵在有疑。因此,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如思考《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题目中“消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社戏》中仅仅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罗汉豆,为什么作者却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总之,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并在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学生学会阅读必然指日可待。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1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教材是当前初中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性依据,资源以及语言运用的创新模式受到教材本身约束与限制,内容涵盖层面与现代物质文化以及精神层面格格不入,使得学生理解能力与对新型事物的接受能力下降,学生掌握的阅读知识呆板匮乏。单一的教学模式、刻板的教学内容以及与现代教学体系不一致的教学模式,都将严重影响语文阅读教学在初中阶段对于学生各项基本能力培养的作用。教学模式单一,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失去教学热情。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策

  1.认识到阅读教学的独立性

  语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是学生通过对教学素材的阅读,感受素材当中涉及到的各项教育因素与新鲜的事物,并接受其中的.内容,以便于丰富思想,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作为教学主体“教”的行为人,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意识到语文阅读教学的独立性。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理解与乐于接受其中的知识,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并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强情感因素的培养,提升学生收集信息与整理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学会享受。例如:在讲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教师可充分利用题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假设问题,让学生说明都有哪些事物答案不止一个,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辩证分析,能阅读教学更加开放。

  2.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多元化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多元化,能够在教学体制方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整理,可采用对比阅读教学与多形式阅读教学两种模式。其中对比式阅读教学,是保证语文阅读资料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做到实现阅读材料的“新”“旧”有效结合,重视阅读知识的连贯性。知识体系的有效融合,目的在于多角度、多效率以及多样化的课堂分析。例如:在讲解郑振铎的《海燕》时,选取高尔基的《海燕》进行对比阅读。运用对比方法,总结两篇阅读文章当中的不同内涵与寓意,加深理解。而对于多形式阅读,教师可充分利用续写、读后感以及评说课文的方式,加强学生与语文阅读教学之间的紧密性,与教学形成良性互动模式,提高教学实效。

  3.重视课外阅读

  受到教师自身思想以及教学素材选择难度方面的影响,课外阅读的开展迟迟不能得以实现。而现代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校要逐渐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该方面内容,可采取举办阅读知识竞赛、情景短剧再现、辩论赛等多种模式,丰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形势。例如:课文《变色龙》虽然是一片具备讽刺意味的小说,但其内容具备戏剧性因素,塑造的形象直观鲜明,可充分运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阅读素材中的深刻内涵。综上所述,想要有效提升初中学生阅读能力,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型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语言运用综合能力,满足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全面提升。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2

  【摘要】

  本文通过所在学校整个初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序列阅读书籍的安排、阅读目标的达成、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等方面作了潜心探究,以期能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

  【关键词】

  初中阶段 整本书阅读 教学探究

  我校以“精品人文、精美艺体、精妙科技”为办学特色,提出了对学生“四个一”的基础综合素养要求(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具有一项体育特长,受过一种科技训练,养成一生阅读习惯)。为此,我校开设了“人文阅读”特色课程,并聘请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定期来校指导并进行公开课示范教学。

  一、阅读内容的选择

  我校人文阅读课程拟定了六、七、八三个年级的人文阅读书目,六年级书目为上学期为《青铜葵花》《童年河》《呼兰河传》,下学期为《童年》《小兵张嘎》《骑鹅历险记》;七年级书目上学期为《苏东坡传》《鲁宾逊漂流记》《动物农场》,下学期为《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八年级书目上学期为《昆虫记》《水浒传》《人类群星闪耀时》,下学期为《简·爱》《红星照耀中国》《傅雷家书》。学生的阅读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包括中长篇小说、散文集、人物传记等。

  其中,对于对六、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书目的安排首先要考虑小升初衔接的需要,其次要考虑提高阅读兴趣的需要。如果难度过大,对六年级预备班学生来说,他一下子很难理解,阅读兴趣会消失;如果难度太低,与小学一样,不一定会有阅读兴趣。然而,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书目的选择主要是考虑阅读基本方法与基本路径的需要以及学生语言学习的需要。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整本书阅读教学,可深可浅,视学情而定。我校从小说开始读起,从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的维度进行课程设计。人物的维度设定为内容理解层面,下设题目含义、故事发生背景、人物和主旨四个主纲要,每个主纲要再细化为若干子纲要;情节的维度设定为结构分析层面,下设故事情节、章节和叙述视角三个主纲要,每个主纲要再进行细化;环境维度设定为语言品味层面,下设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三个主纲要,每个主纲要下也作了细化,总共三个维度,三个层面,10个主纲要,66个子纲要。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既要教内容,也要教方法。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要突出共性,兼顾个性,内容突出个体生命体验,方法突出阅读类型的能力养成,共同助力学生的阅读素养成长。共性的抓手是小说的内容理解,个性的抓手是小说的语言品味,结构分析是两者之间的桥梁。

  内容理解,可从题目含义、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和主旨四个角度入手,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对作品主旨的准确把握、对故事价值的思考、对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合理理解。课堂的切入口,可以是引导学生对人物命运与突发事件之间的关系作思考。以《青铜葵花》为例,这是发生在这两个少年身上的突发事件:青铜是被命运作弄,八岁突发高烧变哑;葵花是被时代作弄,父亲突然溺亡使她变成孤儿。作者将这两个在艰辛中相互扶持成长的少年放在一起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这样的创作价值取向在哪里?任何形式的小说作品,大体上都跳脱不出这样的问题思考,都要从主要人物经历的突发事件入手,分析人物命运轨迹。

  语言品味,可从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修辞四个角度入手,每个作家的叙事习惯和语言风格都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相关性,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每部小说作品展开的方式大相径庭,包括语言形式和叙述视角的差异。课堂的切入口,可以从环境描写的语言形式与人物活动关系着手,引导学生对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行思考。以下面四部作品为例,《童年河》中作者对故乡崇明和上海市区环境的差异性描写;《草房子》中油麻地土地归属权的变迁对众人的影响,尤其是与秦大奶奶的命运关系;《青铜葵花》中葵花田对于青铜和葵花不同的意义;《呼兰河传》为何前两个章节完全在描写故乡的时空环境。人物活动的环境,必然会随着人物身份资料的展开关联到相应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如此,每一部小说的独特价值才得以呈现出来。

  结构分析是介于“内容理解”和“语言品味”两者之间的桥梁,它主要起到递补和媒介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关注章节之间的内在关联。以《草房子》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章节安排有没有发生断裂,能否将这个章节顺序作调整;《呼兰河传》则主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叙述视角变换带来的内容和情感体验的变化。只是叙述视角这个概念放在预初阶段教学显得有点为时过早,它属于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得有梯度一些,主要让学生关注到不同人称叙述内容时语言风格及情感的变化,从而再引导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三、阅读习惯的培养

  1、项目合作式学习

  项目合作式学习是以班级统一的小组为单位,30人6个小组,自主选择4本书的阅读经历汇报。其具体的项目分为“我眼中的作者”“内容品悟”“人物关系梳理”“语言赏析”等。每个小组的5个学生中4个学生每人主动领取一个项目任务,另1个学生负责制作课件合成。小组汇报时,各个小组出1个主持人与其余4个学生一起汇报感想,小组协作,互相质疑答辩。指导教师现场协调,课堂秩序活泼有序。

  针对这一目标规划,我们六年级教师做过小组合作式阅读交流展示,笔者也组织学生对《童年》《青铜葵花》《呼兰河传》这三本书分六个阅读小组进行了小组合作式阅读交流。两个小组学生交流同一本书,从人物关系、故事情节、语言感受三个方面对三本书进行阅读成果的展示。成果采用课件的形式,阅读小组准备的过程既是个体的阅读又是合作的阅读,而两组采用同一本书又体现了竞争关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各组之间群策群力,想了很多形式,有视频制作,也有音乐协调。

  2、伙伴合作式学习

  伙伴合作式学习开展的方式是以班级学生自主结对子汇报,打破班级原有小组建制,以阅读兴趣为主要结合点进行分组汇报,形式基本上以项目合作式学习为主,汇报的形式更贴合学生的阅读个性,突出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表达。以后,教师还可以尝试跨班级,跨学段组织进行。

  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又让学生们完成了一个完整的项目报告,包括以说明为主的“过程回顾”,描写为主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精彩片段”,议论为主的融合叙述、议论的“得失谈”及“走向明天谈”等。对于学生来说,这份项目报告既是一次实用性写作,又能够形成这次小组合作式阅读完整的学习经历。

  3、小报信息图式交流学习

  小报信息图式交流学习开展的方式是让每一位学生以A4纸为底版,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用不同颜色的水笔和图示、符号、文字,表达对其中1本书的理解,以体现学生个体对作品的独特认识。学生在一堂课中自主进行交流,由1~2位语文课代表主持,并按标准现场打分,评选出当月的阅读之星。

  应当说,以上三种形式的阅读学习方式,是随着我们教学实践活动同步产生的,这得益于学生高昂的阅读积极性,进而使得学生在阅读中有较好的生命质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2]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3

  一、制定开放式目标,满足学生阅读需要

  如《童年的朋友》的教学中,学生自定的目标为:

  ①掌握生字词,在正确、流利朗读基础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②能概括外祖母形象,体会外祖母给予“我”的爱心。在这个学习目标中,学生忽视了本文的一个重点,即描写方法,故而教师在对学生指导时将目标②改为: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方法分析,掌握外祖母的形象。这样目标更为明确,能较好地指导学生阅读,其次,在制定目标过程中要真正分层对待。如《变色龙》教学中,目标可分为三层:

  ①借助工具书,自学掌握生字词,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②初步概括小说情节;

  ③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在阅读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目标逐层达成。这样,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阅读中以自己选定的目标来作为指导,方向更明确。

  二、提倡开放式内容,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照本宣科”的痕迹较重。的确,教材是知识的承载,是教师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的载体,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即要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在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从而更好地丰富学生地体验和感悟。传统阅读教学因太注重考试,结果反而缩小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狭小空间里,而提倡开放式的内容,可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带来的冲击,积极进入到阅读过程中。首先,提倡开放式的内容并不否定教材文本,相反是要以教材文本为出发点。如《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月迹》、《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柳叶儿》等课文都和童真、童趣紧密相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避开了“童真、童趣”这一主题,相反要以这一主题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的.文章来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做到从一篇文章出发而又能围绕一定的主题展开探究,让学生在阅读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文章中获得体验。其次,要能跳出教材的束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以八年级下《从小就要爱科学》、《在天空中理家》、《奇妙的克隆》等篇章的教学为例,在课堂中以学科知识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外,为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可结合单篇课文或单元进行拓展。如《奇妙的克隆》学习后引导学生以“克隆技术的应用”为主题引导学生展开调查,让学生在调查中更好地了解克隆技术。同时,要在方法上进行拓展。如八年级下《孔乙己》、《范进中举》、《变色龙》等小说的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然后以学生归纳的方法进行拓展阅读,最后再以“学写小说”的活动来进行拓展,让学生在读中总结,在用中体悟。虽然学生可能写的不是够好,但却更好地感受了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

  三、实施开放式过程,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讲授式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只能获得一些机械的知识点,而这不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尤其是表现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往往言不对题。实施开放式的过程指导,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去学会阅读理解,获得知识构建,提升其阅读效率。首先,要注重结合目标而以层次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如《敬业与乐业》的议论文阅读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根据中心论点去寻找作者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弄清其论证过程。如此,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获得理解。其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如《敬业与乐业》的教学,学生在第二段中理解了作者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后从反面进行论证,那么,作者反面论证是为了说明什么?学生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再总结。整个阅读过程就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完成,学生主动,学有所获,也提高了其阅读理解能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理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而要提倡开放式的教学,通过目标、内容和过程的开放来引导学生积极进入到阅读过程中,在主动阅读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更好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4

  初中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学习语法和单词记忆存在差异性,需要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教学活动中。而传统的教学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对于英语成绩的提升。而翻转课堂的出现改善了这一不良现状,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分析

  (一)英语阅读课前活动

  在课前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英语阅读课程进行预习和了解,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渗透和积累[1]。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将微课应用短视频制作完成,让学生进行观看微课视频。视频的内容应该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能够通过课前阅读活动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在课堂教学期间提升知识的掌握度。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

  (二)英语阅读课堂沟通

  在英语阅读课堂沟通中,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分层次分小组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二是学生与教师之间,针对英语阅读的课前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容易相互弥补不足产生思维的碰撞,促使学生自主对阅读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在沟通之后,让学生推举一位组长阐述学到的内容并提出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产生问题[2]。从而展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带着问题的沟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活跃性和课堂的热烈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检查学生对于课前活动的完成度,及时掌握学生个体在学习上的差异性。

  (三)通过教师引导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

  引导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主理解学习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的知识点进行情景教学的设计Extensionactivity派出几名学生进行情景问答。在情景问答训练中可以着重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培养。举例来讲:作者在进行关于米奇这一卡通人物英语教学时,首先进行了对米奇这个卡通人物的描写,激发出学生对米老鼠的兴趣。然后在上课时深挖本篇文章的细节与实质内涵,实现对文章内容的重新构建,进而为学生挖掘出米奇这篇文章所表达的更深层次意义。最后,通过和孩子们进行围绕米奇为教学核心的沟通交流。交流内容如下:Whatishelike?Didhehaveanyproblems?whatproblemsdidhehave?Whatifyouhavetheseproblems?当学生面对该内容无从着手学习的时候,趁着学生对米老鼠这个卡通角色感兴趣的,作者陆续给出提示,让学生观看下列内容:WhatdidMickydo?WhydidpeoplewanttobelikeMickey?DoyouwanttobelikeMickey?Whyorwhynot?具体来讲,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对于本课程中文章的内容具备更深入的了解。如此一来,学生通过该种方式与作者之间建立了一种精神层面上的有效沟通。2。引导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生词、语法,进而提升学习动力,教师还应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学习程度,了解不同学生之间思维和英语水平的差异性。在接下来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提高其不足的一方面。这篇课文的阅读逐渐将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形成形象的阅读层次,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学习能力和熟悉程度。在翻转课堂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到了很大提高。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经历为例:首先,作者在课堂上询问学生喜欢的角色都有哪些,全班学生共提出了Conan,LengFeng,HeadStrong,PeppaPig这几个他们熟悉的人物,在作者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都对战狼二(WolfWarrior2)这个刚刚上映不久电影里的冷锋这个角色感兴趣,作者之所以引导学生面向这个角色进行引导是因为作者将关于这一角色的内容做了一个分析,其中包括下面图片中对冷锋这一人物分析的思维导图(见图1)。而在关于短视频中冷锋这一角色的课堂提问中,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学生讨论时积极参与,因为对战狼2这部刚热播的电影非常感兴趣,所以对冷锋这个人物非常熟悉。作者带领学生讨论了吴京和冷锋的人物形象,用英文进行了描述,同时用本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了应用。经过一系列的探讨和分析之后,学生分析冷锋有内容、有深度,英语语言、词汇运用的很丰富,大大超出了作者想象,可知该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率很高。另外,通过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都有了一个精神上的沟通,双方在热烈地讨论中结束了这节课,而师生都感觉沟通意犹未尽。课后作者布置了一篇作文,让学生写一个人喜欢的角色。多数学生上交的英文作文的结构都比较清晰,语言也足够流畅,分析人物也很到位,全方位展现了这一电影人物的高度、内涵、深度。

  (四)课堂教学评价

  此次英语阅读教学案例中,应用了翻转课堂这种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教学目标有了更深层的认识。通过前文两种案例的讲述,能够明显观察到,学生对于翻转课堂的接受度很高,通过翻转课堂所掌握的英语知识也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应用之下更为扎实。与此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还节省了学生的课堂时间,从而预留出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课堂讨论,继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翻转课堂”深刻反思

  翻转课堂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教师有着大量的要求准备,课前录制教学内容资料视频,供给学生进行课前活动,布置任务清单,使学生更准确的了解阅读内容,抓住重点。并在课堂沟通上对学生进行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指导,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英语的学习上指导学生提高自身英语水平,设计情景教学,锻炼学生英语的各方面能力。当然,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现有水平都存在差异,翻转课堂中的相互交流可以分层次交流的。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以多和大家分享一些基础的问题,而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在交流过程中,大家共同讨论学习提高。翻转课堂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具有很大的作用,在翻转课堂的课前活动准备中,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精心的准备,这样使得常规的教学准备需要教师花费不少的时间及精力。因此,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应在课前针对课程具体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备课,这对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结语

  在此次的翻转课堂实践研究中得知,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有着极大帮助。本针对翻转课堂的应用提出了两点反思:一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贯彻学本的教育理念;二是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3]。希望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结果能被广大的教师借鉴,并在其实际应用中得到完善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蕾,周钰婕。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WebQuest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4(12):118—120。

  [2]余忠燕,崔北好,茆莹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性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xx,21(8):13—14。

  [3]潘凌峰。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校园英语旬刊,20xx,23(1):153—153。

  作者:刘海明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中心初中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5

  语文是各大学科当中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一科。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提升学生总体综合素质,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教师为中心、阅读量少,阅读资源少,又或者是南辕北辙,阅读负担过重等问题。

  一、初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第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决定了整个课堂,决定了上课内容及上课时间分配,这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热情下降,对阅读教学失去热情。第二,学校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重视度不够,提供的阅读资源较少,课程分配上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重视,这就导致了学生阅读量少,阅读综合素质低,整体上语文学习的水平也较低。第三,有些教师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在阅读量上分配不合理,分配了过多的阅读任务,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

  1.以教师为中心

  不只是初中语文这一学科,其他学科也是如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掌握着课堂时间,学生只能在讲台下一味听讲。长此以往,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对初中语文失去热情,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就一定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2.阅读量少,阅读资源少

  初中生学习科目较多,学习负担重,经常会为了学习其他科目而减少阅读量。每天学习可能看不见长进,但是一天不学习必然会退步。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初中语文阅读。阅读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能够决定学生的语文水平,但同时,阅读也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才能够看到效果。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对初中语文阅读重视度不够。很多学校图书馆并不对本校学生开放,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阅读课。学校方面为学生提供的.阅读资源较少,不能够满足初中生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

  3.阅读负担过重

  与阅读量少,阅读资源少相对应的是阅读负担过重。阅读虽然很重要,但是也不能把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全部。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位,给学生布置过多的阅读任务,南辕北辙,既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又没有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初中阅读教学,找出最合适初中生的阅读量,根据阅读量来制定教学计划。

  二、网络教育下的初中阅读教学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教育应用而生。将网络运用到初中阅读教学当中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很多问题。例如:容易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网络资源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资料;网络教育交流比较方便,学生阅读之后可以及时利用网络跟同伴分享阅读心得,提升表达能力,也能够纠正阅读上的偏差。

  1.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网络教育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相比,形式活泼自由,能够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于文章本身的认识,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

  互联网信息量庞大,网络资源丰富,信息获取方便快捷,若能够有效利用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定能够全面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网络的普及也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阅读资源少的缺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受益终身。

  3.相互交流,协作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上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根本没有小组讨论的时间。实际上,相互交流,协作学习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非常重要。阅读必会有所感想,及时交流感想也是两个灵魂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们互相影响,可以纠正自身思考问题出现的偏差,也可以让学生从其他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形成全面思考的好习惯。既有利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生活中也是十分有益的。

  4.自主学习,增强阅读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死板严肃,严重消磨了一些学生对于初中语文阅读的兴趣。但是网络教育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来选择阅读内容,有利于培养个性化阅读,也能激发学生对于初中语文阅读的热情和兴趣。不知不觉中就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了整体的阅读素质,对于语文这一学科也是一种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整个初中生语文教学都有些十分重要的意义。阅读量的多少决定了阅读素质的高低,阅读又占了语文教学中将近一半的比重。因此,学校必须要正确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资源,为学生适量分配阅读任务,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精选]07-12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07-12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经典15篇】07-12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5篇(优选)07-12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优秀15篇】07-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1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1-06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论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