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

时间:2024-07-13 09:44:43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精选(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精选(15篇)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途径,也是增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来源。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常见字词已有基本的了解,基本上没有阅读障碍,而此时正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形成时期,加大阅读量,提升阅读效果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而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要学会流利的朗读课文,然后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展自己的视野,在这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并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同时要求学生学会针对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想法。此外还要学会领会文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通过语文阅读的学习之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广泛的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来充实自己。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语文阅读是语言学习与思维锻炼的结合,学生不仅要学会读懂课文,重点是学会根据课文分析和解决问题,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目前.初中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不管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目标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目前许多教师的教育理念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目标都以考试内容为主。学生不能拓展思维缺乏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许多学生对阅读课产生抵触心理。尤其老师仍然应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严重阻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而且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应对考试上,将阅读当成了机械的分析题,忽视了阅读的过程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实这也是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表现,没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对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

  学生只读不讲,只悟不练。初中学生的想法和观念都不太成熟,生活经验不足,而且他们的语言底子差,课外阅读较少,所以对初中生来说掌握文章的核心和精神比较困难,因此导致许多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偏差,此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忽视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得学生对文章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实际上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的过程,然后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因此学生只读不讲,只悟不练的现状急需改善。

  学生的阅读量不足、师生缺少互动。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文章都是课文.课文的数量是有限的这使得学生的阅读量不够,阅读水平难以提升。阅读不仅要靠课上老师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来体会其中的W妙。其次,目前的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缺少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没有交流的机会,这是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和创新十分必要。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知识,首先要提高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为此,老师可以在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比如老师可以应用情感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文中的`意境通过声音、动画、视频以及图片等形式体现出来,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者通过读写结合的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人性的真善美。

  如,在讲解《我的老师》一课时,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可以让为学生设置以下情境,如果作者写这篇文章之后得知了蔡老师的音讯,准备给老师写一张明信片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果你是作者你想写些什么。通过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体会的情感,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体会作者的心情,同时学生也能开拓自己的思维,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

  2.实行小组合作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学生提高自由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挥好引导作用,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个人性格的特点,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有所差异,此时老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看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而且阅读教学本身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和题材多种多样,所以除了课上的学习老师应该组织学生在课下多阅读,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自己的只是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3.重视课堂评价、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语文阅读教学时一个整体,而每节课也是一个小小的整体。要想让课堂教学更加的系统化、科学化,课堂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好的课堂评价不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喜悦和成就感。同时老师在进行点评时可以适当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阅读、对生活保留期待和探索的欲望。此外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即使学生有错误是也要耐心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为社会需求型人才。同时阅读教学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2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众多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以及实践表明,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阅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呢?首先,需要教师给学生布置好预习的作业,让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功课。教师要根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要求,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的资料,对将要学习的阅读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这个作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实际查阅资料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对文章背景资料的兴趣。其次,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实际的阅读文章内容,创设出适宜的课堂情境,再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地体会文章的内涵,而且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阅读规律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体裁的文章的阅读规律。例如,对于记叙文,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记叙文主要是记事的文体。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抓住记叙文的六大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对于说明文,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说明文主要是阐释某一事件特点和事理的文体。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抓住文中说明的对象的特点,然后把握住说明的顺序。对于议论文,教师要让学生理解议论文是表达作者的观点或主张的文体。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议论文时,分清楚论点、论据和论证。因此,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不同体裁的阅读规律,学生才能学会阅读的方法。

  三、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阅读其实是一场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或交流,在这场对话或交流的活动中,阅读者通过对文字或者音像的解读,对文字或者音像中所表达的事物进行建构、解读或者交流、碰撞,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获得一种愉悦。这本是一种阅读的快乐,但是,从教学实践中,却发现,很少有学生对阅读产生过这种快乐。经过长期的探寻,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过去的教学模式,仅仅是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在教学,只是为了教而教,没有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等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所起的作用。那么,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现时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展开相应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与阅读能够产生共鸣。例如,在对《走一步,再走一步》进行教学时,我先要求学生回想自己曾经进行过的一次比较胆大的活动,在这次活动时,自己的父母是怎么反应的,他们对这次大胆的活动是抱持什么态度的。当学生都回想起自己的那次大胆的活动及父母的反应之后,我又提问学生,若是相似的情况,在美国的家庭,他们又会是怎样的呢?于是,我让学生对该文阅读,领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这种方式的.引领阅读,学生不仅能对课文感同身受,同时也能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如此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反而更好。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多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适合学生这个年龄阅读的,具备一定赏析价值的文学作品,这样的文学作品,学生比较喜欢阅读,学生读的多了,读的时间长了,学生也逐渐形成了阅读的习惯。教师除了向学生推荐文学作品之外,也要指导学生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仿写,通过仿写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掌握这些作品里的写作手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从而读与写相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时,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时,常常离不开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对于阅读也能够提供帮助。因此,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相信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一定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3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突出初中生的主体性。只有有效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为学生服务的引导者、合作者,把“以学生为主体”牢牢地记在心间,并贯穿于课堂阅读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向上、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明确一点: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突出初中生的主体性。只有有效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容小觑。那么,怎样确保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

  一、尊重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确立初中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尊重学生。什么是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思想,尊重他们心理,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教师就不能以一种高高在上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以强势的态度指挥学生。要“蹲下身子”,“平视学生”,以朋友之间交流语气引领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特别喜爱的一位教师,她在教学时,总是以自然而亲切的态度面对学生。她千方百计的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流露出真诚的喜爱和尊重,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愉悦。在引导学生读书时,她从不是简单的下命令——齐读或自由读,总是让孩子们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读书。我们所采用的范读,一般是先听教师范读。可他是先问哪位学生愿意读一读或让学生推荐谁来读。有很多老师喜欢一直站在讲台上讲课,而这位老师总喜欢走到孩子们中间和学生谈心交流。这样孩子们发言更加自由了,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手;可以抢答,也可以推荐别人;如果孩子们不同意教师的说法,还可以和老师辩论。这样的课堂,师生之间没有距离,学生乐学,他们的主体作用在和谐平等的气氛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和发挥。

  二、激发兴趣,诱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让初中生参与学习过程。而要诱导初中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从课本入手,注意挖掘课本中的兴趣因素。我们要积极研究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识规律,设计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在认识上,情感上聚焦,当他们注意力被吸引,他们的认识活动将会更加深入,想象更加丰富。如:有一位语文教师在讲《绿色蝈蝈》一文时,提前自己制做了绿色蝈蝈的玩具。导入新课时这样说说:今天老师给大家请了一个好朋友,这位朋友遇到了一点麻烦,谁愿意帮他一下呢?这位老师一边讲一边用魔术的方式把蝈蝈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一下就把他们吸引住了。其次,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感染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合理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让初中生在形态、声音、颜色等方面得到更加直观地感受,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我们可以出示课题后,向同学们提问:“看见题目大家想知道什么?”学生们会积极回答“看云识天气到底是怎样的?”然后我们可以顺势导入新课:“我们一起来领略云的神奇吧。”然后播放关于云和云彩的多媒体课件。这对没有见过的孩子来说是新奇的,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们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时而吃惊的瞪大眼睛、时而开心的地笑了,时而竖起耳朵听着发出的各种声音,简直沉醉其中了。这样的铺垫之后再去学课文,就事半功倍了。第三、及时评价,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很多教师上课表情很严肃,认为板着脸,学生怕老师才会好好学。孩子们的发言稍有问题,教师就会给予否定,有时还会加以批评。其实我们这样做,在无意中就会挫伤孩子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让他们的心理受到了伤害。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从不让学生难堪,即使学生说错了,老师也会去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赞赏和期望。他们经常用“你的想法真棒”、“你真聪明”这样的语言鼓励、赞美孩子,让孩子即使失败,也快乐向前。教师在教学中抓准时机,采用高效的方法激励学生,促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初中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开展竞赛,培养学生进取精神

  “牛犊不畏虎”这句俗语很好的反映了初中生的好胜心理。正是这种好胜心里,可以促使孩子不断向前。好胜心理促使很多并不是最优秀的人在比赛中竭尽全力,脱颖而出。所以,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教学。如:我在讲《故乡》一文中,设计了一个教学情境学生分组。两组进行辩论竞赛。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我讲完要求,先分组讨论,进而辩论。辩论过程中,学生们的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说的头头是道,争得面红耳赤,还有一个孩子问教师想做什么样的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都不愿离开教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可以抓住学生争胜好强、互不服输的心理进行阅读教学,如组织“词语接龙”比赛、讲名人故事比赛、快乐读书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巩固了课上所学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孩子们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同时初中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为学生服务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以学生为主体”牢牢地记在心间,并贯穿于课堂阅读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向上、健康发展。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4

  一、合作学习小组分配要科学合理

  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小组分配要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小组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等进行合理的分组,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及时的进行小组的调节。笔者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分组方式:首先是固定的小组组合。这种小组的分配是根据班级作为排布的方式惊醒分作,一般是前后两张课桌四个人为一组,便于随时的进行交流与探讨。因此,教师在安排座位的时候,要考虑到前后左右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因素,以便发挥小组的整体优势。这种小组合作一般运用在初步阅读中,生词、生字、词语含义等等的学习,小组内部成员可以分工合作,然后进行综合整理,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是自由组合式的小组学习。这种小组学习的模式一般运用于刚刚开学的时候。开学之初,学生彼此之间不了解,教师对学生的性格与兴趣也不是十分了解,可以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合作的对象,进行小组的分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的过程中充满创新。另外,在需要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时候,也需要这种自由组合的模式。例如在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的时候,需要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学生会以更好地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并列式、辩论式等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开展的价值在于通过小组成员的帮助,来促进小组成员内部的共同发展与共同进步。因此,教师要为小组的合作学习制定一定的目标,为合作学习提供动力与凝聚力。教师在制定合作学习的目标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阅读教学的内容等来进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三峡》一课的时候,教师提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生字、生词,翻译、理解课文内容,熟读成诵。

  2.品读课文,展开想象,领略三峡雄奇险拔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绝妙之处。结合这几个方面合作学习的目标,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学习,分别负责不同的部分,然后进行综合的分析,最后达到学习目标,准确分析课文。

  三、科学调控合作学习的时间

  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时间要科学合理。课堂中学生合作学习要做到松弛有度、张弛结合。不能够为了赶紧教学进度,就匆匆忙忙的进行合作学习,规定学生讨论的时间,学生正在讨论到激情之处,教师就不管不顾的打断,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会逐渐的减弱。同时,也不能够任由学生没有止境的讨论下去,有的时候学生没有进行探究的欲望,思想状态比较散漫,教师就要及时的给与管理,打断这种“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处理好合作学习中的矛盾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讨到激烈之处,难免会出现冲突与矛盾。当学生出现激烈的争论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解决。引导学生先冷静下来,平复心绪,听听别人怎么想、怎么说,然后再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这种冲突中,才能够解决新问题产生思想上的火花,同时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与人际协调能力,在相互磨合中促进自身的发展。总而言之,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开展合作学习,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合作,小组之间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5

  一、语文实践活动现状。

  观察我们的公开课,尤其平时的授课,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忧。

  1、语文实践活动的缺失有个老师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流程是这样的:

  先简介普希金,然后齐读课文,紧接着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再次齐读课文,然后是细致地分析诗歌内容,最后让学生谈谈从这首诗歌中学到了什么。这节课,老师忙,学生烦,听者如坐针毡。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假活动。这样的语文课堂,实质上是缺失语文实践活动的。遗憾的是,类似不走心的课,正充斥着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

  2、语文实践活动的虚假有个老师在教学《荷叶母亲》时,课堂上有一半的时间在拓展。

  让学生用画画、唱歌、跳舞、做手工等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这样的课表面热闹,实际上呢?实际上“活动”了一节课后,学生一无收获。很多老师本末倒置,在教学《观舞记》就来一段印度舞,在教学《口技》就来一段口技,在教学《公输》就大搞辩论……偏偏他们把语文课堂上最宝贵的东西——语言弄丢了。

  3、语文实践活动的低效也有一部分语文课堂,确实进行了实践活动,但因为不考虑学情,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而呈现出低效的特点。

  一老师在教学《窃读记》时,一上来就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标出你认为写得很生动的或打动你的句子,再在句子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对于《窃读记》这样较长的文本,默读需要较长的时间,还要全文去找所谓的生动句子,还要写感受。任务过多,指向模糊,不顾学情。结果难免学生死气沉沉,老师捉襟见肘。这样的实践活动实则是低效的。

  二、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语文实践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应该是教师教学设计的自然体现,应该贯穿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教学细节之中。

  1、导入。

  对导入进行精心设计本无可厚非,但有的老师在开讲时过于煽情,显得刻意了点,感觉为了导入而导入。笔者对余映潮老师的一种做法很欣赏,即紧扣课文内容进行诗意的导入。如他的《散步》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2]这样的导入,简洁而又层次分明,诗意而又与课文内容相关。也有老师由题目着手,也有老师放视频、猜谜语……这些都是较好的导入方式。

  2、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文本,思维还停留在浅层阶段,不宜进行深度解析,需要对文本有个初步感知。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大部分老师要么缺乏整体感知,要么问题模糊不清,要么提问过于简单。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反应常常不能令教师满意,又或者一两个学生的回答即“圆满解决”了老师的问题。

  笔者认为,初步感知,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在不游离文本的基础上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宁鸿彬老师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学生很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课堂很活跃。宁老师由题目入手,巧妙地对文本进行了整体感知,很多学生在同一时间都经受了有效的训练。这样的设计是有效的,能够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初读文章的真实感受。所以,我们询问学生文章“写了什么”时,不必那么死板,不妨换个方式,换个角度。

  3、朗读。

  语文课堂自然离不开朗读,有人认为最好的语文课堂就是三个声音:读书声、掌声、笑声。但朗读并非机械地让学生一遍遍重复,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而读的问题。是为熟悉文本?是为品读重点段落?是为体会作者情感?还是为了其他目的。余映潮老师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一个片段非常经典。上课不久,余老师先让大家按自己的感受来阅读这首诗,学生读第一遍。

  接着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读出深沉与明亮的语调,学生读第二遍。然后,老师交代诗歌的写作背景,要求学生用谈心的形式、说话的形式来读,学生读第三遍。第四遍,老师要求学生用内心独白的形式读。第五遍,自由背读。可以说,这样的朗读方式设计极其精巧,有对文本的熟悉,有对作品背景的了解,有个性化的朗读,更有在逐步熟悉文本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背诵积累。语文课堂的朗读,绝不是单调地让学生重复。怎样让学生有兴趣地去读?怎样让学生有收获地去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4、品味语言。

  有些老师,动辄要学生“选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谈一谈你的感受”。这样的做法表面上尊重学生,实际上让学生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语言教学,还是要给学生一个抓手,让学生都能动起来。肖培东老师在教学《湖心亭看雪》时,要学生品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先问为何不用顿号,再问去掉所有的“与”如何,三问“云”与“天”互换可不可以,四问再多加个“与”可能是什么。(学生答“与我”)肖老师连用四个问题,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学生深深理解了天、云、山、水已经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此种情况下,人显得何其渺小。

  “实践证明,填空、仿写、概括、整合、复述、缩写、续写、扩写、造句、归纳、分解、转换、看图配文、影视配白等,都是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好形式。”[3]5。提问提问是语文课堂极其重要的一个细节,但目前很多老师的提问,要么自由随意,要么碎问碎答,要么成串成群,这样的提问常常效果低微。要改变这种现状,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设置“主问题”。但是,如何设置主问题呢?笔者认为,一篇课文可能有多种设置主问题的方式,但不管怎样,必须把学生带入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刘铁梅老师在教学《<世说新语>导读》时,她让学生从图片猜出荀巨伯、管凝、华歆等人后,设置了这样两个主问题:

  (1)若穿越到魏晋,你会选择与谁交朋友?拜谁为师?与谁为邻?做谁上司?

  (2)若再次赋予你超能力,你愿意扮演谁?为大家读一读他的话。这两个主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情绪高涨,发言积极,课堂效果较好。笔者认为,刘老师成功的原因,在于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成为课文中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文本的愿望,激发学生分享交流的愿望。除了用情境创设主问题外,通过开发标题、寻找高频词、抓住关键词、换词、添删词、选句成文、改变文体、命名、想象等方式设置主问题,都能有效吸引学生深入文本,也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6、概括。

  概括能力是目前学生最为欠缺的能力之一,一方面是学生的阅读量不够,一方面还在于缺乏有效训练。笔者在教学《我的第一本书》时,鼓励学生转换视角,以其他几个人物为第一人称进行概括。学生很感兴趣,在短暂思考后,纷纷举手想要分享。这样的概括方式有趣,又能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小圣施威降大圣》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孙悟空或二郎神去概括文章,效果也很好。除了转换视角,提取中心句、关键词把课文串起来也是极好的做法。

  除了上面提到的六个教学细节外,还有很多教师需注意的课堂细节,但不管是课堂教学的哪个细节,都应该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语文实践活动不管怎么设置,归根到底还是让学生“活动”起来,让更多的学生“活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活动”起来。改变传统教学中一些陈旧、低效、无趣的方式,积极探求新颖、高效、有趣的课堂实践实践活动,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自觉的追求。

  三、语文实践活动与其他概念的联系。

  1、语文实践活动与人文性。

  语文具有人文性,但目前还有很多老师,在授课之中刻意强调文本的人文性。如,老师在教学《敬畏自然》时,讨论人与自然怎样和谐相处。在教学《马说》时,讨论伯乐重不重要。这就大可不必了,只要按照教学的规律去授课,人文性也就在其中了。并不需要刻意追求,也不必让“人文性”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附加。

  实际上,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就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性,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本身正是语文教学规律的体现。王君老师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问学生:“如果你就是菲利普夫妇,此刻你在船上遇到了于勒,你会如何选择?”你能说,王老师在引导孩子们走进文本时,没有温柔的人文关怀吗?某老师在教学郑振铎的《猫》时,课堂接近尾声,老师问“如果你是那第三只猫,死后面对上帝的审判,他给你一次辩诉的机会,你会说什么?请你写下来。”你能说,老师创设的这个情境中没有对弱者的同情吗?这两个老师的课堂实践活动,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又充满了人文的观照。

  2、语文实践活动与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是训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训练。一般意义上的训练可以理解为“练习”,就是做题,就是字、词、句、篇等的操练。而语文实践活动,可以看作是“以训练为主线”的“训练”,这是钱梦龙老师提出的观点,注重师生互动合作。

  这样的训练能培养具有较高语文能力的学生,而不是刷题的机器。黄厚江老师在教学《阿房宫赋》时,要学生填空:阿房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亦可谓()!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学生在充分阅读文章后,在黄老师的指导下,最后分别填了“雄”“大”“众”“多”“靡”“极”“速”“悲”八个字。这样的课堂实践活动,是有趣而又有效的训练。这样的训练,其关键是语言,直指我们语文课堂的核心。

  3、语文实践活动与真。

  语文王旭明认为真语文的基本要求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4]贾志敏老师在教学《扩写作文》时,第一个环节让学生给一段没有句读的古文加上标点,并带领孩子弄清文意。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10分钟内把37字的短文扩写成400字的白话文。第三个环节让学生给短文加上一个标题。三个环节无一不体现出一个“真”字。真语文的理念,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呈现出来。语文实践活动也在不自觉地呼应真语文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设计形式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J]。语文教学通讯,20xx(27)。

  [2]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80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xx:87—88。

  [3]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165。

  [4]王旭明。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N]。光明日报,20xx—05—13。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6

  摘要:阅读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参与到文本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对文本内容进行学习,然后形成自身独特的体验。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大段文本,许多学生并不能够很好的阅读,死记硬背并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针对初中语文小班化阅读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小班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由于班级的人数较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的密切,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指导。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初中阅读课教学中,应当采取小班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实现教育的个别化与个性化,尽可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促进初中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

  1目前初中小班化阅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导。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初中的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缺乏足够的`兴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面对网络上众多的立体影像资料,图书上的知识则显得简单与乏味,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读书,即便是一些学生上网,也仅仅是查找部分学习资料,很少有进行网上阅读的。而从教师方面来讲,面对教学任务、各种类型的考试,他们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与写作能力的教授方面,忽视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对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2)教师缺乏对学生差异性的关注。从许多初中班级的情况来看,在课堂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也就是有些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不能够消化,学习比较吃力,而有些学生则觉得老师讲授的内容自己早就已经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对其而言是“吃不饱”的。但是教师为了整个班级的教学效果,采取的仍然是大班教学的模式,没有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对于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都没有进行调整,因此导致了小班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小班化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以读为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要提高初中语文小班化阅读课教学的效果,首先应当以读为主,培养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第一,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让学生多读书。学生一遍一遍漫无目的的读书,势必感到乏味,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之前提出某种要求,或者是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感悟与思考,然后在阅读完之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积极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在阅读中的优异表现要多多鼓励与表扬,使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有成功的体验。第二,教师要提供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读书方法,例如:朗读、默读、略读、精读等。教师还可以采用分角色的方式,组织学生阅读。分角色阅读可以积极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们投入其中,加深印象。每个学生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这样才能将阅读效率最大化。(2)以差异化为基础指导学生阅读。教师在阅读课中,应当以读为本,针对小班化的特点,设置个性化的训练,有效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实际上,小班化教学为教师提供差异性指导提供了可能。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可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积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要注重不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将阅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地、自觉地进行阅读。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条件,建立学生阅读的个性档案,根据学生以往的阅读经验,进行有目的的推荐。

  3结语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对于人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这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在初中小班化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阅读为主,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其次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才能促进阅读课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盛军.小班化阅读教学与语文品质的塑造策略研究[J].语文天地,20xx,(24):73-75.

  [2]李树军,李发政.甘肃省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小班化教学研究调查报告[J].现代教育科学,20xx,(4):55-56.

  [3]陈晓红.基于多样化手段对初中语文课堂国学知识教学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xx,(83):58-59.

  [4]林仁雄.对农村中学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59-60.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7

  摘要: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以三维目标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有学者指出,教者有效、学者愉悦、发展满意,这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知识范围较广,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其有效性?笔者通过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更新阅读教学理念

  教师在设计本课教学目标时,往往会以教参或课件作为标准,却唯独忽略了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分析一篇课文,其关注点、教学点会有许多,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却不可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内全部讲完,因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首先制定好本课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达到的目标。如:朱自清散文《匆匆》,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笔者采取“以读为本,以写为辅”的教学方法,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在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中,重点强调了“我们的日子是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句,感悟作者朱自清笔下的时光“匆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首先,应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将学生作为中心,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其次,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学生的性格、生活经历不同,其个性发展也大有不同,对于同一问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应尊重并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再次,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对话,适当对学生加以引导、点拨,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后,阅读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语文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实际中不断扩大自身知识储备量,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将目光放于长远,走近社会,融入生活,寻找与阅读学习相关的生活素材,从而激发阅读学习兴趣。

  二、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注重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一)注重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学会朗读,语言是一门艺术,而朗读则是艺术和情感外在的表达,一篇语言多彩、词汇丰富的文章,如果只是默读、默看,就会失去其本来的情感表达层次,反之,以极富情感的语调来朗读,书本上的'情感也就跟着灵活起来,语言也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阅读方法有多种,默读、齐读、教师引读、男生女生分角色读、自由朗读等,阅读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文本特定的内容和学习方式。俗话说,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但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是通过较长时间的反复而培养起来的,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①学会查阅工具书。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句子或字词,一些学生得过且过,或者是断章取义的理解,这都会导致阅读的偏差,查阅工具书,能帮助学生学到很多知识,养成动手学习的好习惯。②做好批注。对于一些重点词语、句子或者是不理解的字词、优美的句子,以做批注的形式标注出来,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言简意赅。③敢于质疑。书本并非绝对的权威,每个人对课文的理解各不相同,面对学生的质疑和询问,教师不可随意处之或敷衍了事,否则会打消学生积极性,应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耐心帮助学生解答疑问。

  (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学会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而写作则是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不断内化语言,并以此为依据学会仿写、扩写或者是续写,实现阅读教学的拓展。在为学生批阅作文时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弱,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们没有把握好阅读学习,没有从中汲取语言文字养分,缺少优美、抒情语句的积累,读写迁移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不仅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是极为有效的。

  (三)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设置问题,逐步、逐层的引导学生思考。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根据课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以问题为引线,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一节新授课为例,在整体感知环节,笔者精心设计提纲挈领的一组问题:《北京的春节》中人们都有哪些活动?这些活动是老北京所特有的,那么,我们的年文化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学生们在阅读的同时,结合本地区年文化实际加以思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理清本文的线索、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往往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旨的认知。

  (四)倡导个性化与自主性发展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多的是作为个性化和自主探究的个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阅读学习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对于学生的进步不吝啬赞美之词,对学生的缺点和失误,及时予以指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来解读阅读主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同时,将自身带入到情境之中,在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1):224.

  [2]孟平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58.

  [3]张大乾,韦爱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11):148-149.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8

  【摘要】

  本文通过所在学校整个初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序列阅读书籍的安排、阅读目标的达成、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等方面作了潜心探究,以期能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

  【关键词】

  初中阶段 整本书阅读 教学探究

  我校以“精品人文、精美艺体、精妙科技”为办学特色,提出了对学生“四个一”的基础综合素养要求(掌握一门艺术技能,具有一项体育特长,受过一种科技训练,养成一生阅读习惯)。为此,我校开设了“人文阅读”特色课程,并聘请了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定期来校指导并进行公开课示范教学。

  一、阅读内容的选择

  我校人文阅读课程拟定了六、七、八三个年级的人文阅读书目,六年级书目为上学期为《青铜葵花》《童年河》《呼兰河传》,下学期为《童年》《小兵张嘎》《骑鹅历险记》;七年级书目上学期为《苏东坡传》《鲁宾逊漂流记》《动物农场》,下学期为《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朝花夕拾》;八年级书目上学期为《昆虫记》《水浒传》《人类群星闪耀时》,下学期为《简·爱》《红星照耀中国》《傅雷家书》。学生的阅读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包括中长篇小说、散文集、人物传记等。

  其中,对于对六、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书目的安排首先要考虑小升初衔接的需要,其次要考虑提高阅读兴趣的需要。如果难度过大,对六年级预备班学生来说,他一下子很难理解,阅读兴趣会消失;如果难度太低,与小学一样,不一定会有阅读兴趣。然而,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书目的选择主要是考虑阅读基本方法与基本路径的需要以及学生语言学习的需要。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整本书阅读教学,可深可浅,视学情而定。我校从小说开始读起,从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的维度进行课程设计。人物的维度设定为内容理解层面,下设题目含义、故事发生背景、人物和主旨四个主纲要,每个主纲要再细化为若干子纲要;情节的维度设定为结构分析层面,下设故事情节、章节和叙述视角三个主纲要,每个主纲要再进行细化;环境维度设定为语言品味层面,下设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三个主纲要,每个主纲要下也作了细化,总共三个维度,三个层面,10个主纲要,66个子纲要。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既要教内容,也要教方法。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要突出共性,兼顾个性,内容突出个体生命体验,方法突出阅读类型的能力养成,共同助力学生的阅读素养成长。共性的抓手是小说的内容理解,个性的抓手是小说的'语言品味,结构分析是两者之间的桥梁。

  内容理解,可从题目含义、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和主旨四个角度入手,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对作品主旨的准确把握、对故事价值的思考、对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合理理解。课堂的切入口,可以是引导学生对人物命运与突发事件之间的关系作思考。以《青铜葵花》为例,这是发生在这两个少年身上的突发事件:青铜是被命运作弄,八岁突发高烧变哑;葵花是被时代作弄,父亲突然溺亡使她变成孤儿。作者将这两个在艰辛中相互扶持成长的少年放在一起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作者这样的创作价值取向在哪里?任何形式的小说作品,大体上都跳脱不出这样的问题思考,都要从主要人物经历的突发事件入手,分析人物命运轨迹。

  语言品味,可从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抒情和议论、修辞四个角度入手,每个作家的叙事习惯和语言风格都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相关性,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每部小说作品展开的方式大相径庭,包括语言形式和叙述视角的差异。课堂的切入口,可以从环境描写的语言形式与人物活动关系着手,引导学生对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行思考。以下面四部作品为例,《童年河》中作者对故乡崇明和上海市区环境的差异性描写;《草房子》中油麻地土地归属权的变迁对众人的影响,尤其是与秦大奶奶的命运关系;《青铜葵花》中葵花田对于青铜和葵花不同的意义;《呼兰河传》为何前两个章节完全在描写故乡的时空环境。人物活动的环境,必然会随着人物身份资料的展开关联到相应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如此,每一部小说的独特价值才得以呈现出来。

  结构分析是介于“内容理解”和“语言品味”两者之间的桥梁,它主要起到递补和媒介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关注章节之间的内在关联。以《草房子》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章节安排有没有发生断裂,能否将这个章节顺序作调整;《呼兰河传》则主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叙述视角变换带来的内容和情感体验的变化。只是叙述视角这个概念放在预初阶段教学显得有点为时过早,它属于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得有梯度一些,主要让学生关注到不同人称叙述内容时语言风格及情感的变化,从而再引导学生对作品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三、阅读习惯的培养

  1、项目合作式学习

  项目合作式学习是以班级统一的小组为单位,30人6个小组,自主选择4本书的阅读经历汇报。其具体的项目分为“我眼中的作者”“内容品悟”“人物关系梳理”“语言赏析”等。每个小组的5个学生中4个学生每人主动领取一个项目任务,另1个学生负责制作课件合成。小组汇报时,各个小组出1个主持人与其余4个学生一起汇报感想,小组协作,互相质疑答辩。指导教师现场协调,课堂秩序活泼有序。

  针对这一目标规划,我们六年级教师做过小组合作式阅读交流展示,笔者也组织学生对《童年》《青铜葵花》《呼兰河传》这三本书分六个阅读小组进行了小组合作式阅读交流。两个小组学生交流同一本书,从人物关系、故事情节、语言感受三个方面对三本书进行阅读成果的展示。成果采用课件的形式,阅读小组准备的过程既是个体的阅读又是合作的阅读,而两组采用同一本书又体现了竞争关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各组之间群策群力,想了很多形式,有视频制作,也有音乐协调。

  2、伙伴合作式学习

  伙伴合作式学习开展的方式是以班级学生自主结对子汇报,打破班级原有小组建制,以阅读兴趣为主要结合点进行分组汇报,形式基本上以项目合作式学习为主,汇报的形式更贴合学生的阅读个性,突出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表达。以后,教师还可以尝试跨班级,跨学段组织进行。

  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又让学生们完成了一个完整的项目报告,包括以说明为主的“过程回顾”,描写为主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精彩片段”,议论为主的融合叙述、议论的“得失谈”及“走向明天谈”等。对于学生来说,这份项目报告既是一次实用性写作,又能够形成这次小组合作式阅读完整的学习经历。

  3、小报信息图式交流学习

  小报信息图式交流学习开展的方式是让每一位学生以A4纸为底版,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用不同颜色的水笔和图示、符号、文字,表达对其中1本书的理解,以体现学生个体对作品的独特认识。学生在一堂课中自主进行交流,由1~2位语文课代表主持,并按标准现场打分,评选出当月的阅读之星。

  应当说,以上三种形式的阅读学习方式,是随着我们教学实践活动同步产生的,这得益于学生高昂的阅读积极性,进而使得学生在阅读中有较好的生命质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2]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9

  近年来,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改变和创新。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初中生在课堂上焕发生机与活力。

  本文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例,主要阐述如何充分贯彻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促进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为中心、以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改变并不仅仅是把传统的教学大纲变成课程标准,更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和方式。

  传统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对于学情的掌握不充分,从而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新时期,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观念,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让学生真正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阅读理解答题的基础,对初中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英语阅读可以不断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和增强语感,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整合推理能力,为英语作文写作积累素材。那么,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怎样做到以学为中心,怎样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呢?我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例,结合自己初中英语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没有认识到阅读技能的重要性。一些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依然沿用应试教育思想,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工具,实施“满堂灌”,尤其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阅读是英语技能的一部分,不能充分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性,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

  在日常教学中,英语教师只是带着学生划词组、对答案,没有对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技巧进行有效的指导。还有的英语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的全面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在教学时往往是想到哪里就教到哪里,教学无重心,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学习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由于英语教师的原因,影响初中生的学习效率,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缺乏正确的阅读习惯。在英语课堂上,初中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障,英语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设计好的教学环节上,有时候把阅读时间忽略掉,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就渐渐变淡,认为英语阅读并不重要,也就失去阅读兴趣。

  还有一些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认为英语阅读太难,很多单词和短语不认识,阅读以后不能总结和归纳阅读材料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学习英语漫无目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英语阅读技巧,只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快速地掌握一篇英语材料的内容和主旨。在学习英语方面需要学生自身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阅读教学目标不清晰,配套的阅读材料不完善。在初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是造成英语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原因。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师的教学计划里处于从属地位,在课堂上容易被取代。有的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总是让学生精读材料,找出不认识的单词和短语,然后让学生总结英语材料的主要内容,忽略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英语课堂缺乏配套的阅读材料,英语教师选择的阅读材料往往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不符合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和时代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下降。有的英语教师将一份英语阅读材料沿用好多年,失去阅读的真正意识。

  二、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英语阅读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要秉承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初中生在英语课堂上真正活跃起来。英语教师要不断整合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对于英语阅读来说,考查的是初中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在教学中经常用到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比如讲“Going shopping”时,我创设学生购物的情境,假设教师是超市的收银员,学生要到超市东西,之后要结账,根据这一系列活动进行对话练习。在对话中出现学生不会的单词时,英语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指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由于这个情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都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互动对话。这次教学,既锻炼了初中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又培养了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整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给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独有特点,将枯燥的阅读材料转化为鲜活的动画或者视频等,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让初中生自觉地投入英语阅读,从而真正实现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

  英语教师要增强对学生阅读全过程的指导,对于学生朗读发音及整理归纳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从而避免初中生错误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在阅读课上,当学生拿到一份新的阅读材料以后,我会让学生先听一遍材料的录音,在这个过程中纠正自己的发音,掌握材料的基本情况。

  然后我会在大屏幕上给学生讲解阅读的技巧,包括速读的技巧、精读的技巧、概括的技巧等,让学生对阅读不再感到恐惧,提高阅读水平。对于出现对话的阅读材料,我会选择学生分组进行分角色对话训练,在训练中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参与意识等。

  (三)提供完善的配套阅读材料,指导阅读技巧。针对初中生英语阅读材料不完善的情况,英语教师要进行严格的反思,整合英语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进行阅读教学,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英语阅读课堂。初中英语教材就是一本比较好的阅读材料,因为教材里包含许多知识点和考点,并且教材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精品文章,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启发作用。

  英语教师要锻炼学生熟读英语教材,提高对英语课文的整体把握能力,不断强化初中生的英语阅读技巧,加强对语法及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英语教师也要为初中生选择配套的课外阅读材料,有效填补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空白,课外阅读材料要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相符,积极拓展初中生的英语综合实力。以学为中心的英语阅读教学还需要英语教师进一步探索和开发,才能够为初中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0

  【摘要】本文论述比较阅读主要包括文本内比较、跨文本比较两种类型,并对这两种类型的比较阅读教学策略展开探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比较阅读

  文本内比较 跨文本比较 阅读能力是初中生语文能力的核心。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迫切需要教师寻找语文阅读教学的支点,将文本解读推向深入,“比较”就是诸多支点中的一个重要支点。比较阅读具有开放性、多元化和深刻性等显著特点,它可以选取的比较点有很多,能突破文本的局限性,进行跨文本阅读,突破传统教学思维。随着比较的深入,文本中的很多传统阅读教学视域下未涉及的内容被挖掘出来,学生对文本的了解更深刻,能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比较阅读主要包括文本内比较、跨文本比较两种类型,前者属于浅层次比较,后者是对前者的深入,需要具有跨文本的思维。

  一、文本内比较

  文本内比较是指立足于文本本身进行比较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比较的侧重点在于文本内的句子比较与写景比较,文本内比较点如何抓,具体还要根据阅读文本的特点展开。下面?P者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简述文本内比较阅读教学。

  (一)比较句子,含英咀华

  句子是文本的外衣,透过语言的外衣有助于我们深入文本,触摸作者的情思。在朱自清《春》这篇散文的文末,作者运用了三个比喻句作为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三个比喻句就值得我们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这个比喻侧重于表现春天的“新”;“春天像小姑娘”,则侧重于表现春天的“美”;“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侧重点则在于表现春天的“力”。三个比喻从不同角度突出春天之美,避免单调感。三个比喻句又构成排比,水到渠成地突出文章主题: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教师通过让学生比较句子,达到含英咀华的效果,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二)写景比较,情景相生

  一般来说,文章离不开写景,教师引导学生对写景的句段进行比较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一般的写景方法,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春》这篇散文,有这样一段描写: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一段写景语段虽然不长,但是可选取的比较点有很多:写桃树、杏树、梨树,虚实结合,由眼前之景展开联想,“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再写花下,侧重于写动,动静结合;又从侧面来写花,从多个角度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二、跨文本比较

  跨文本比较是指阅读教学突破单篇阅读教学模式,对文本进行延伸,可以是教材内文本比较,也可以是基于文本的拓展比较。一般来说,可以从主题、写法、语言等角度进行比较。

  (一)主题比较:同中求异

  主题比较是从文章主题的角度进行比较,通过同一个主题文本的比较,寻找两篇文本的不同之处。基于主题的比较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教材文本主题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求异阅读思维的培养。

  例如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朱德的文章《回忆我的母亲》,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件表现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邹韬奋先生也写了一篇相关主题的文章《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也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通过对母亲几个生活片段的回忆,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赞美。这两篇文章的主题相同,都是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不同之处:《回忆我的母亲》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活动为线索进行选材与写作;《我的母亲》则通过撷取典型经历表现人物形象。此外,《我的母亲》在思想主题方面还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被压抑和被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教师通过主题比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写法比较:触类旁通

  写法比较是指在阅读教学中,从分析写法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往往是将写法相同的两篇文章或者多篇文章进行比较,强化学生对某一种写作方法的认识,体会该写法的独特效果,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这种写法进行写作的意识。

  例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赋予海燕、海鸥、企鹅、海鸭、暴风雨、闪电等形象以象征意义,反映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并借助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地飞翔和欢乐地叫喊的.形象,来欢呼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首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除了象征,课文还运用了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为了强化学生对象征、对比修辞手法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例如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这篇散文,先通过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枝丫聚拢等特点;然后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再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该文与《海燕》在写法上具有很大的相同点,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写法,必然会强化学生对象征、对比等手法的认识,促进学生对这两种写法的内化,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三)语言比较:文采飞扬

  语言比较是指从文本语言风格的角度进行比较阅读,了解语言多样化的风格。语言风格比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优化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语言风格产生的不同效果。语言风格的比较,既可以对不同作家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也可以对同一作家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

  例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篇小说通过夸张的手法,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收到了卓越的幽默讽刺效果,创造出一种鲜活灵动、精妙传神的语言风格;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也具有相似的语言风格,小说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在沙皇专制统治下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忠实走狗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这两篇文章通过幽默的语言进行讽刺,很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比较”的支点,将文本阅读不断向纵深处推进,引导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漫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文阅读学习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加强实践,不断探索比较阅读教学方法,不断寻找并优化“比较点”。比较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也有助于教师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终身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1

  名著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名著的教学意义十分深刻,不仅语言精美,还是作者针对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反映与描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初中中在学习名著课文时,通过对名著的阅读与理解,不仅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还能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触发自己的情感,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第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发展,由于所处的生活时代不同,通过阅读名著可以了解一些历史痕迹,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名著课文中提及的事件或景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某一地地位或某一时期的历史发展与社会情况。第二,促进开放性学习语文知识,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教材内容,通过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教材之外的文学知识,使与知识的学习具有开放性特点,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拓展他们的思维,以多个角度看问题。第三,提升初中生的文学修养,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阅读一些名著内容,不仅可以拓展他们的语文知识视野,而且每一部名著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在阅读之后,将会产生一定的思想情感,对名著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自身的文学修养将会不断提高。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将名著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名著是对历史人物或社会事件的真实反映,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而且语文课程的教学不能与生活相脱离,如果脱离生活,语文知识将会变得空洞和乏味。将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课堂就会显得精彩纷呈,可以拉近名著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与其内心产生共鸣,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所以,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在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了解学生的生活关系、生活意义和生活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例如,在进行《威尼斯商人》教学时,名著主题是作者对资产阶级中金钱和法律的人文主义思想,同时歌颂了爱情、友谊和仁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帮助他们学会分辨假恶丑,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2.定期开展名著阅读交流课。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有不少名著课文,在名著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名著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分享阅读成果,彼此交流阅读心得,针对教材中的名著课文,通过学习、阅读与深入分析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或感受。同时,不同学生在阅读同一篇名著课文时,阅读方式或习惯可能不同,产生的感受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进行分享,互相借鉴学习,优势互补找到适合自己的名著阅读与学习方法。另外,初中语文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分享一些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技巧,让学生进行学习或改良,通过有效的阅读交流课,可以在班级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名著阅读氛围,从而促使整体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名著阅读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是阅读水平与能力。

  3.拓展学生的名著阅读范围。

  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材中选取的名著课文往往是名著的节选,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拓展学生的名著阅读范围,给学生推荐一下与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相关的名著,或者是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经典作品。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把名著和网络小说区别开来,避免他们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阅读一些几乎没有文学价值的网络小说。教师在给学生推荐名著时,不限体裁,小说、散文、现代诗歌、古诗词等皆可;不限国籍,国外经典名著也可以推荐;不限时代,古代和现代的皆可。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诗经》、《史记》、《朝花夕拾》等,国外的《茶花女》、《乱世佳人》、《堂吉诃德》和《基督山伯爵》等,让初中生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名著,拓展他们的阅读范围,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人文特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文学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这部分教学内容,认识到名著教学的重要性与价值。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丰富教学模式与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与理解教材中的名著课文内容。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2

  1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的方式

  1.1教师和文本的对话

  初中语文教师和文本的对话主要表现在备课上,教师自己阅读和理解文本的过程就是其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学经验和人生经历,用心感受文章,结合文章所处的历史背景,将其中所讲的道理融于现实问题中,为学生开拓出一个全新的视界,并最终将感悟和授课步骤记录在备课本上,备课不但是教师对教材的感性理解,也是对现实问题的理性认识,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令文本更具开放性。

  1.2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由于人生阅历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学生对教材文章的理解和老师肯定有所不同,所以必须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让其用独特视角实现与文章的亲密对话,在学生阅读思考的过程中,他们会查证文章中的生僻词汇,抄录文章中优美的句子,感悟文章中动人的道理,当然也有可能对文章和辅助教材产生质疑,进而让学生主动解答心中疑惑,在这一过程中,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特视角。教师则应该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引导学生养成颜色标记法、圈点法、问题法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1.3教师和学生的对话

  在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当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对教材文章有了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互相交流纠错就必不可少了,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首先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以欣赏而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针对阅读文章表达自己的意见,以热情耐心去感受并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其次,在学生说出不同见解时教师应以真诚的语气回复,比如“谢谢你的纠错,欢迎大家都来找错”;或者是“你的看法虽然有偏差,但确实给了我很大启发”等等,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鼓励,真诚是对话进行的催化剂;最后,初中语文教师作为师生对话中更加成熟稳重的一方,应把握对话的节奏,通过双方眼神、肢体语言等的'交流让师生之间达到情感上的默契,构建和谐的对话气氛,让师生在学习中共同成长。

  1.4学生和学生的对话

  生生对话是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分组合作交流是在对话中不断产生和解释疑问的过程,许多的新想法相互碰撞必将产生更正确完善的新想法。为此,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生之间没有代沟问题,可以更加自由的交换彼此的思想,将问题的解决教给学生自己去寻找,最终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共同提高。

  2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对话型阅读教学构建教学模式主要有几个原则,吸引学生目光;让学生合作交流;巩固学过的知识,检查学习效果;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针对这些原则初中语文教师在对话型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在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和回答问题都是对话,让学生产生对话的欲望,引起心灵的共鸣,并将所学道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并在对话中保持这种兴趣。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让课堂气氛变得积极活跃,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发言,对教师的授课也就更容易接受,尤其在分小组讨论比赛的时候,和谐的气氛就显得尤为重要,调动课堂气氛,掌握课堂节奏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最后,在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中,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对文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不是给学生既定的答案限制。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自己选择课外读物,以培养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兴趣,拓宽初中生的阅读范围,进而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3结语

  初中语文对话型阅读教学,是经过教育工作者充分实践得到的教学方法,掌握对话型教学的精髓可以使初中阅读教学事半功倍,令课堂充满积极向上的能量,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也应在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对话型阅读教学体系。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3

  在新推出的新课程改革标准中,阅读教学是变动程度最大、分量最重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就证明了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其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理想,学校以及教师并没有充分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没有使阅读教学的时效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现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注重讲授教学知识以及集中学习,而忽视对学生语言的训练和情感体验,从而就不能有效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和推广,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能使学生使用普通话阅读的能力,并且要能够使学生掌握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来表述自己个人看法的能力,同时要是学生学会辨别各种文章题材并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技巧,以便于在写作教学中能够有效运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由此看来,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为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惑。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采用用一种机械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校的教学活动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仍然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性,不能有效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也只是一味地向传授阅读知识,不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此外,学生们由于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也只是走个形式,不能真心的去感悟阅读的魅力。

  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有效把握阅读内容,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仔细把握阅读教学内容,分析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与衔接程度,依据不同的阅读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能够有效融入语文阅读的教学中来。众所周知,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提升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增加语文课堂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语文阅读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在进入阅读状态之后,就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对阅读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其性格特征也十分鲜明。尤其是在理解力方面,每个学生都表现出巨大的不同。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学习效果也相对较好。反之,就会得到不理想的.学习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对学习能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展现出充分的耐心,使学生有自信地、有兴趣地进行阅读,从而能够准确把握阅读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新课改的要求,设计出合理的、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案,阅读教学方案要与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保持一致,这样才能有效节约课堂时间,有效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3.加强教师的综合素养,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效果理想与否与教师的教学素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学校要定期请一些教育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要采取措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教师要对学生在阅读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有的指导,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的完善,实现教学相长。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不得不承认的是现阶段我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这需要各级学校部门和教师充分重视起来,在重视应试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素质教育,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从而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4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立足学生、文本、课堂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以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课堂效果。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阅读的总体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能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认知能力。

  本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20年,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悟。

  一、立足文本,注重阅读,确立阅读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阅读文本,立足文本。对教师而言,立足文本,才能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而言,立足文本,阅读文本是获取文本中各种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建立起与文本交流、对话、碰撞的基础。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前,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对文本多次阅读。其次教师还应明确在阅读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又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能完成哪些学习目标。文本在指导教师“教什么”,同样也引导学生要“学什么”。所以,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不能偏离文本,要死死地立足于文本。

  二、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基础水平为教学切入点

  阅读教学是解读文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一种多角度、多向度的对话活动,是把学生与课文内容连接到一起的桥梁。阅读文本后,学生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文本中的字、词、句、段获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有所感悟。但是,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生活经历的局限性,对文章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障碍,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基础水平为教学切入点,确立教学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入境入情。

  三、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课堂

  一直以来,因为应试、追求升学率的原因,我们的教学活动往往是追求共性,强调统一,而忽视了个性,忽略了差异。教师往往只立足教参,把教参视为唯一衡量标准,而忽略学生主体个人阅读收获、感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应转变单纯应试观念,注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认知感受,开放课堂,促进合作、交流、碰撞。让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好奇心得到体现和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还要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感受抒发出来,加强师生对话,生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欲望,增加他们的信心、勇气。

  学生个人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只是一个语文知识的传播者,同时更应是一个丰富情感的传导者。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所知、有所感、有所说,才能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四、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1.注重朗读

  初中语文课文,都是些情文并茂的好文章,饱含着作者真挚浓烈的思想感情。如何点燃学生对文本朗读的激情?孩子富有好奇心,模仿力。在教学时,可选择播放录音,让学生入境入情,激起他们的朗读热情。另外,还可采用个人或小组比赛着读、演读等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强语感训练和知识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文学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语感的训练要靠平时的积累,主要是通过平时读书,做笔记摘录,练写作文获得。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尤其应注重让学生积累重点字词、优美文句、段、篇。

  3.问题设置要衔接连贯

  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存在阅读的局限性。教师在对问题的设置上切勿过细、过于琐碎,应着手于整体感知,问题的艺术与连贯,尽量在教学中设计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提问,让学生能思考,可恰当作答。

  五、转变角色,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双向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应当实现教学民主,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促进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能参与教。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就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这也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

  以上是本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感悟。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最重要的是用心教书,结合课程和学生实际灵活设计课堂教学。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5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学生方面。问题一:现在的学生在每个阶段都会存在着升学的压力,所以素质教育在这种压力下根本实施不起来。他们所追求的是考试成绩的高低,做阅读时的技巧和方法,对于要领悟阅读本身,增强素质培养的主动性和自我要求性不强。问题二:学生没有养成课下培养自己阅读能力的习惯。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只靠在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根本就不能够完全的体会和掌握,而且如果课下不进行练习,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本就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问题三:很多学生对阅读的学习没有兴趣。由于阅读的学习,需要学生不断培养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要学会对语言的斟酌和体会,很多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很差,所以在做阅读的时候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首先,激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性,从而逐渐培养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对一篇文章进行多人阅读的形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等。我觉着对于语文阅读的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能够置自己于此情境中,对文章中所描述的场景或者是情感能够得到切身的体会,这样的情境进入,使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自然就不难理解其中的深意了。这种形象生动而且富有知识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进入一种比较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之间自由的交流和沟通,交换各自不同的理解,这样才会让学生能够不断地积累到其他学生解析问题的方式。其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更是这样。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对于语文阅读来说,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根本就不可能使这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只有有了基础,才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能力的展现。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词汇的收集,培养他们懂得摘抄好句子、词汇以及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能够不断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效率。对于学生来说,读书笔记是一项比较难的任务,教师则需要帮助学生从易做起,慢慢过渡到,可以依次按批注、心得、评价的顺序进行记录,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习惯。第三,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加大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理解,不断培养学生创作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要提倡学生进行有创意的阅读,还要不断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彰显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也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性,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另外,教师应该利用手中仅有的资料,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不断发掘学生潜在的阅读能力,让学生的想象力能够不断得到自由的驰骋,而不受教师以及教材的限制。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则需要教师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精选]07-12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07-12

[集合]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07-13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经典15篇】07-12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5篇(优选)07-12

(推荐)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15篇07-12

初中阅读教学的论文【优秀15篇】07-1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