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13 16:14:06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大全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大全15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

  一、巧借课堂生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是不可预测又难以控制的,更多的是充满“变数”的生成.教师应做到有备而来,全面地整合教辅材料、深入细致研究教学大纲,又要结合课堂生成随机应变、即时调整部署新的战略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运筹帷幄,决胜于课堂之上.教师在课堂生成的变幻中,有助于不断的提高专业素养,在一瞬间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生成资源做出准确判断,挑出有利于课堂发展的“新能源”,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即时变换教学模式应对学生问题导向加以探究和引导,对生成性资源进行深加工,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深层价值,特别是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抽象难理解的概念,灵活多变的题目,不时会有生成性资源给教师带来障碍.例如在学习《函数概念和与基本初等函数》时,给学生贯穿一些函数的用途:考古学家根据化石来推断该生物生活的年代;人口增长问题;投资问题;GDP问题等都可以用函数来解决.在讲了众多不同的函数后,一个学生兴奋地说:“函数的威力真大啊!”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通过在教学中贯穿一些数学理论的发展背景和数学文化历史,让学生感受数学带来的震撼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斗志.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性,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的能力提升服务.

  二、开发课堂资源,实现学生能力培养

  有效的整理课堂生成资源,建立应对生成的基本策略,多种形式灵活的开发课堂资源,使课堂能够更紧实、有效.

  1.利用新旧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课堂永远不会成为预设的再现,随时都会有矛盾产生.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知识方面的传递和沟通中,学生随时企图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解释,新旧知识在不能统一的情况下,必然会产生矛盾冲突,亟待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现.正是因为不断的有新资源生成,学生对新问题的不解和疑惑,来推动课堂教学的进行,激发学生给予想弄明白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不等式》时,在对不等式的讲解后,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已知x,y∈R,且2x+3y=4,求1/x+1/y的最小值.随后学生开始兴致勃勃的解题,很快就通过计算得出了答案,学生的解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说明学生对这部分的内容掌握的很好.正当我感到满意进入下一个问题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这个题的已知条件不变,那么1/x2+1/y2的最小值是多少?面对这一突来的问题,其他同学也跟着纷纷询问,这时如果避而不答,必然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失去了一次难得的探究机会.我紧紧抓住这个问题,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降低了题的难度:将已知条件改为了x+y=2,然后让学生试试看,几分钟后,学生顺利地获得了解题方法.通过逐级增加难度的方法将这个题顺利解决,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地学习了不等式的解题方法.这样的即时新旧知识的冲突,虽然打破了对课堂的预设,但是演绎了另一种精彩,将数学课堂变为了一场智慧的交锋,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2.演变错误生成,纠正善诱学习方法

  错误是进步的阶梯.在日常的习题练习中,学生不小心就会出现错误,老师要善于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进行集中讲评,纠正学生的解题思路,利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挖掘出错题中相关的基础知识,并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练习,帮助学生“亡羊补牢”.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时,学生在了解了等差数列后,针对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式、性质,进行一些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解决等差数列的题时,能够灵活、正确地使用这些知识,便建立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数列{An}和{Bn}均为等差数列,Sn和Tn分别是它们的前n项之和,且Sn/Tn=(4n+3)/(2n+5),求A8/B8.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学生做错了,而且这个错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于是,便请他上黑板给大家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学生对该学生的肯定或怀疑或否定中,我让持不同态度的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供大家参考讨论,最终学生发现该学生的解法中忽略了该等差数列不是常数列的这个关键点.学生在讨论中还想到了更为绝妙的解题方法,使我也见识不少,连我都没有想到.通过学生的错误,顺利地演变为了一次探究,使学生更为明确知识的要点,另外还可以采取提前暗示的方法,提醒大家的认真,事先说出易错点,做到“防患于未然”.错误的正确引导,可以使学生不再畏惧错误,不再让错误打消学习的积极性,而是在错误的纠正中寻找到进步的乐趣,将失败的悲痛化为崛起的力量.

  3.促进深入探究,加强知识延伸迁移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老师对知识的传授远没有应用来的更深刻,教师要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推进一个探究的状态,捕捉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和迷惑不解,想方设法的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在探究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基本的做题方法,使知识之间能够灵活转化,顺畅迁移.例如在学习《直线与方程》中有关直线的斜率探究时,利用逐层探究的方式,在黑板上的坐标系上任意画一条直线,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这个图形可以表示什么?学生通过交流、探讨,最后得到:这是一次函数的图象.接着问:能否知道哪个一次函数?这说明什么问题?在学生对直线的认识中,借用跷跷板来进行探究,在跷跷板的运动中,会形成无数条直线,这些直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而引入学生对斜率的探究,怎样来确定直线的斜率,指导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研究.在学生不断的讨论思考、交流分析中,逐渐地认识到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就是用代数式研究几何图形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探究逐步地揭示了“直线的斜率”的本质特点,加深了对其的理解,流畅自然地讲完这节课.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针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可以巧妙的借用生活中的示例,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经过自主探>坎欢系毓菇科学的知识体系,完善和修复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则需要适时地给学生建立一个“支点”,使学生在探究中更为高效、深入.

  三、总结教学反思,师生同进教学相长

  生成性资源使学生共同成长,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从双向角度反馈来分析,生成性动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动态资源的开发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教师对自己专业的学习,使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灵活性,将教师置于课堂的“主导”位置,在给学生“一碗水”时,积极准备自己的“一桶水”,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阅历,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动态生成源于它对课堂问题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探究问题的激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生成性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促进了师生的共同进步,促进新课改的快速发展.总之,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激发学生生机蓬勃的动力源泉.它将引导广大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学生观,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有效地开发“新能源”,在充满不确定的课堂中,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探究数学新思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展示高中数学教师的教育智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2

  摘要: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要实现创新教学,教师必须注重在解读教材中培养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以及积极评价中鼓励创新。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创新;教育现状

  一、我国高中数学教育现状

  由于高中学习任务较重,学生学习压力很大,加之自身学习能力较差,常常在数学学习上力不从心。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在课前要准备把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做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知心朋友,让这部分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并用有效的方法积极引导他们,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对于课堂生成问题和更多的实际问题仍然需要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实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

  二、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改变

  首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积极接受和更新教学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和服务观,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改变课堂教学中单纯传授学生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努力让学生动起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教师不但要搞好数学教学活动,把传统的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实践活动的场所,还要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无数的数学问题,只要学生善于观察,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就能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此外,要想法设法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大意义,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必须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真正体验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

  三、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的要求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具备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作为学生的引领者,教师自身要深入研究教材,准确领悟新课程标准精神,并以新课程标准思想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探索、去创新,提供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在解释和理解数学问题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利保障。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在高中阶段,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很强的理解和领会能力。在此基础上,实现新旧教材的有效衔接,明白新旧教材的变化的地方,了解教材改革的要求,进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整合和创新教材。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教材,运用教材,提高探索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并具备反思能力。课堂教学目标有没有完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有没有掌握教学内容、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是否还有遗留问题等。只有不断总结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有效解决方法,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提升教学水平。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确并树立教育目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因此,教师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前做到认真研究教材,并形成知识框架,总结出教学重难点,选择和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预设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以及掌握不灵活的`内容,并设想好为学生疏导知识的有效方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施不同的教学手段,制定不同的教学阶段。例如,在实际教学中,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难度适宜的习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并熟练掌握。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难题,促进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再通过阶段性的测验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对症下药。其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是教学的目标之一。要想达到这种学习境界,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构建不同的问题所产生的模型,并把这种模型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并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再次,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师的职责不单单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面对难题能用积极的心态想办法解决。对一些数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自信心缺乏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并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使其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能提出和其他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只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哪怕是一种误区也要给他们机会,然后给予指导和点拨,鼓励学生改正错误,提高自我。最后,实际案例分析总结。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案能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马上就能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数学模型。比如,一位学生在遇到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当手中有4把钥匙和4把锁时,他就不能准确地说出哪一把钥匙开哪一把锁,最多试几次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时大脑的构建过程:用其中一把钥匙来试着开所有的锁子,试四次就能产生结果了,然后在第二次的时候可以试三次,用这样的计算方法,所有试的结果累加就是10次。这位学生没有思考全面,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点拨,助其重新找到思路:在此一次的时候,只用一把钥匙试三次,如果这几次都不行的话,那就是剩下的那把锁就与之匹配了,这样累加的结果就是6次。成功的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构建良性的互动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就要经常反思,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谢义华.关于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xx(5).

  [2]杨要飞.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xx(2).

  [3]吴佩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J].新校园旬刊,20xx(7).

  [4]覃月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从“被教”到“我学”的转变[J].读写算:教师版,20xx(25).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3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xx)05-0146-01

  1.自主学习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常规环节,自主学习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放任学生去学习、任他们自由发展。其实这样不仅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还会导致课堂教学秩序紊乱。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1.1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奇勒认为:学习取决于整个情境结构的突然知觉,学习是知觉经验中原有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豁然生成。这一理论虽然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但它强调整个环境对学习的作用,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学生创造力的开发,离不开良好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中,教师博大的胸怀、民主开放的教学观念,常常会让学生思维海洋里卷起美丽浪花。

  1.2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并重。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影响内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学生虽然是内因。教师只是外因,但是外因对内因的影响不容忽视。教师不能一味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忽视了“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原则。

  1.3 在自主学习中渗透和指导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是应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

  1.4 在自主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在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时,应鼓励学生敢于奇想和怪问,敢于发现和创造,而不应在学生提出与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相异的问题加以制止,应当适当地加以鼓励,促使学生消除胆怯和依赖心理,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课改实践掌握一定的探究教学策略, 有利于转变教师角色, 使探究学习能顺利进行.通过长时间的课堂观察,有较大触动和感想,进行了尝试性的实践研究,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策略与方法:

  2.1 积极地旁观和倾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之中关键在于转化教师的角色,要改变教师传统的“传授者”角色, 改变教学过程中“同學一问一答”这种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广泛的可能性,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中“活”起来,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谈不上探究教学,而学生能不能“活”起来,则取决于教师愿不愿,敢不敢“放”和变不变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旁观和倾听的策略, 让学生“动”起来。如前所述,作为旁观者,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学生探究的进程,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一个好的旁观者是积极地旁观,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不直接参与所观察的事件之中,鼓励学生在探究中的奇思异想. 探究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交流,探究教学非常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学生的个人知识,因此教师首先要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以此为根据 ,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 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有关知识的背景性介绍,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 ,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 以何种方式介入。

  2.2 掌握提问策略。探究通常是由问题引起并贯穿整个探究过程,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固然好,但也不能等学生提出问题才去探究 ,实际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 ,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提问要注意一定的策略。

  (1)问在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而问题一旦得到解决, 他们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获得一种“自我奖赏”的感觉 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问题难易适度。即问题既有一定的难度 ,又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 ,也就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问题,过难,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问题过易,不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

  (3)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能引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 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当问题的答案不是一个, 而是多个时,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 ,不同侧面,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 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正确、适时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效的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不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事情,而是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4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就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中的重点环节之一。且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保证课堂教学模式的新颖性,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一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关注学生,充分发挥出学生思维中的有效因素,同时还要不断培养好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从自身的理解上出发来思考问题,教师则要站在引导的位置上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其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也可以采取诱导式等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通过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上来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效果。如学生在学习函数f(θ)=sinθ—cosθ—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其进行转化,通过改变为有理分式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界性知识等来进行求解,以此来实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可以进入到思考中去,通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上来思考问题,实现一题多解,这样不仅可以扩宽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1]。

  二提出相应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了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与能力等不同方面的意识,且从实际上来说,就是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提出相应的问题,可以有效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可以主动进入到学习中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问题意识情境,同时还要选择一些有难度的重点问题,做好示范与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的学习。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思考中去,同时还要尽早的提出不理解的问题,这样也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讲解函数关系数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作图的方法来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形,并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观察,从而得到最终的数学概念,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面对问题的灵活性,从而也就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等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则要做好点评等工作,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也就可以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实现高效的学习与发展[2]。

  三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数学这一学科来说,主要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解决技巧与方法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教师也要明确的是,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一些例题来说,在进行求解的过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技巧,避免以强硬的态度来要求学生,而是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实现思维的快速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也就可以真正的将整个数学课堂活跃起来,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学生在学习已知cotα=m(m≠0),求cos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同时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尽可能的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题目的层面上来出发,根据不同的依据与途径来解决好数学题目,只有让学生敢于想象,提高自信,养成自主学习的理念,才能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来实现自学,这样也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能力[3]。

  四综合好多媒体技能,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来开展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运用好多媒体,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样也就可以将繁琐的知识点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知识的变化规律,且对于这种教学方法来说,可以实现将抽象变为具体,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上来了解数学知识。如学生在学习空间四边形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纯的将模型展现给学生,并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空间四边形,那么也就可能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认识,这样也就会造成学生学习上存在错误。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则可以让学生直接观看到两条直线并不相交,这样也就可以避免学生出现理解上的.错误,从而也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4]。

  五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兴趣与爱好十分广泛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知识的影响,这样也就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是随时都可以出现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认识到学生的这一现象,在教学中就可以采取创建教学情境等方法来吸引学生的目光,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保证自身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同时还要避免教学情境的重复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身心愉悦,从而实现高效的学习。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认识到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受到影响,从而不断的分析直到最终可以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学生只有对数学知识产生出极大的热情,才能产生出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热情,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去,从而也就可以发现数学知识的发展规律,明确数学定义,这样也就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5]。

  六保证数学课堂氛围的和谐性

  对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同时还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来进行教学。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氛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了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选择出一些具有趣味性与悬念性的内容,以此来活跃好课堂教学氛围,且在这种教学氛围的影响下,也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产生出探索的欲望。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才能让学生不在惧怕数学,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产生出主动思考的欲望。教师也要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运用好教学方法,发挥出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从不同的层面上入手,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与途径,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实现思维的扩展与延伸。

  参考文献

  [1]廖洪波。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xx,(03):98—99

  [2]王勇。抓住主体特性,实施有效教学——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xx,(46):63—64

  [3朱建治。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xx,(09):88—89

  [4]陈志平。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xx,(17):86—87

  [5]邢树成。如何培养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28):153—154。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5

  内容摘要:本文作者从教学实践体会与学习他人经验入手,针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文化课的教学要求.提出让学生学到必需的、够用的、有价值的教学知识,立足效果.使得数学教学趋于大众化、贴近专业化、呈现多样化.为学生就业做好数学方面的准备,从而显著的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职高学生 数学 有效性

  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数学课教学中有很大的区别。数学课在普通高中作为一门主课,学生基础较好,学习兴趣浓。而职业高中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大多数学生基础差,认识理解能力低.对数学缺乏热情。没有兴趣,因此都畏惧数学,失去学习信心,从怕学到不愿学.这是职高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使这些基础薄弱或学习困难的职高生步入正轨,并向好的势头发展,如何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课题。我结合几年来职高数学教学的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注重初中与职高数学教学的衔接

  初中与职高数学教材内容有许多知识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命题;函数的慨念;映射与对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立体几何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与平面几何中的线线平行和垂直;二面角和平面几何中的角;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与代数中的一次函数……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初中有关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注意讲清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适时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刚开始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通过联想对比,回顾初中知识,明确概念的内在联系,知识的衔接,使学习逐步深入,适应职高数学教学的节奏。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为学习其它专业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专业需要重新构建数学教学体系

  职高数学教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数学知识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数学知识是介绍性传授的。同时还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了解数学内容对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选择或编写教材,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从而重新构建以专业需要为主的'新的数学教学体系。调整过程中可不必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的完整性,关键是要突出职业学校数学的实用性和服务性我通过调查确定了各专业的侧重点:财会专业要以学习函数、概率与统计初步等知识为主;电子电子专业要以学习角函数及复数等知识为主;机械专业(包括数控专业)要以学习立体几何、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知识为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等差数列时,不妨引导他们从算法的最优化说起:旅游业专业主要侧重点是利润计算和最优化方面规划。而与学生专业知识联系不大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一般性地了解,教师更不必要深入和拓展。实践证明,调整过的职高数学教学,一方面受到学生热烈欢迎,普遍感到学习数学足有用的,不是空洞的.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也积极反应,普遍认为这样的数学教学有力地服务专业知识传授。 转

  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

  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分层次教学,教师力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既照顾到优等生,又带动后进生备课中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层次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有难、中、易层次的问题,提问时,基础题鼓励后进生作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对后进生的答案可给予评价;中等题中等生作答,优等生补充完善,教师作出评价后,让后进生再回答;难题让学生思考,再让优等生回答。在布置作业时,设计分层次的题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在教学中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层次化教学,能够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强课外辅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通过作业批阅、课堂提问、学生提问等多种手段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给予不同的指点和帮助。针对学生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有的采取启发式,有的采取指导式.有的个别辅导,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知识,如对后进生出现基础性的问题,应帮助其复习学过的旧知识,举浅显易懂的例子,使旧知识能够自然向新知识过渡。对中上层学生出现一般问题,一般不予直接讲解,而是多进行启发,做到点到为止,尽量让学生自己领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后走人社会,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多是靠自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素质,以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基础,给予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介绍有效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会思考,善于思考,养成自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因此,在课外辅导时,教师要多启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时既要“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较多的实用的数学知识”,又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针对“职业高中实践性强,应用性强,学生底子薄”的特点,又要注意数学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6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本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他们害怕学数学,甚至讨厌学数学。高中学生的课业压力大,数学作业负担过重,数学课堂效率低下。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实施减负增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

  高中数学具有高度抽象的特点,学生学起来十分困难,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很多,教师普遍反映教学得很辛苦,而学生的数学水平并没有得到很大地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成为现在教育的主线,教师要把素质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必须实施“减负增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减负和增效,这对每位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除了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高中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当堂完成作业,就是“减负增效”了。高中数学教师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减负增效”,对于“减负增效”的实质理解不透,学生学得不够深入,练习做得没有效率,没有充分地掌握数学知识。减负增效的重要实施者是教师,只有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减负增效。高中数学教师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局出发,切实地想办法改变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状,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

  二、高中数学教师要认真备课,加强课前预习

  高效数学课堂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永恒的追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充分必要条件。高中数学教师要反复的分析和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备好教材,还需要钻教法,认真把课备好。教材是知识的载体,高中数学教师要在课下积极寻找一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资料,把教材的结构和重难点研究透彻。这样才能全面地掌握教材的每一部分,对教材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如果学生在上新课前能主动地进行预习活动,那么高中数学课堂的效率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预习的作用是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事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上课时学生才能专心地听讲,真正地学到丰富的数学知识。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程理念倡导,要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他们才会认真听讲,专心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课后进行积极的思考,数学课堂效率才能得以提高。因此,我们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才会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质疑。这样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高中数学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多媒体的快速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把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综合运用起来。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对每次预习要有任务、有要求,让学生明白如何应该如何学习数学知识了。例如,在学习空间几何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培养自己的空间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能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了。“教无定法,但教有法。”因此,教师在教法的选择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何种教法是经过他们深思熟虑的,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五、高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精选数学习题,减轻学生负担

  传统的高中数学习题教学,数学教师一般都喜欢采取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很多很杂的练习。在习题的选择上也没有针对性,不管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帮助,他们都会给学生布置一大堆数学习题。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数学习题产生厌倦之情,自然也不会认真地对待这些习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给数学教学减负增效,就必须给学生精选习题,挑选出合适不同学生的习题。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辅导资料中,把合适学生的习题挑选出来。教师可以自己先做一下,看看题目的难易程度,这样就可以合理地给不同水平学生布置不同的习题了。教师也可以挑选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题目给学生做,这样的练习可以很好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减负增效”,不仅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的效果,更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努力,就能从根本上实现减负增效。

  [参考文献]

  [1]王玉娟.如何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减负增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年04期.

  [2]贺长军.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减负增效”的有效措施[J].数学教学通讯,20xx年10期.

  [3]孙国荣.数学教学中双向减负增效[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年08期.

  [4]赵言飞.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J].山西教育(教学),20xx年04期.

  [5]朱占江.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xx年02期.

  [6]王明秀.改进教学,减负增效[J].科学教育,20xx年05期.

  [7]王立根“.减负增效”路在课堂[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xx年01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7

  一、构建高效高中数学探究性课堂的重要性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学生以及教师的影响较为深远,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一时半会难以消除.以往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几乎不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不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形成.受新课改影响,高中数学教学要采取新的模式,不断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构建高效高中数学探究性课堂迫在眉睫.

  二、构建高效高中数学探究性课堂策略

  1.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究激情

  要想构建高效高中数学探究性课堂,就需要教师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讲“椭圆的.概念与特征”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给学生准备细线、图钉、纸和铅笔等椭圆的教具,接着教给学生画椭圆的方法.这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1)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画出一个椭圆?(2)椭圆的形状会随着图钉支点位置变化而变化吗?如果会,怎么变化?(3)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可以总结出椭圆的哪些特征?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并且借助课本知识积极思考问题,很快学生都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学取得良好效果.通过这种基于学生兴趣点的探究性提问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2.注重发掘生活中数学特征,提升探究效果

  高中生的探究思维和探究欲望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这需要后期的培养和引导,而且学生的探究思维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由于高中生学业比较繁重,再加上高考的压力,内心情感和学习动机是相对复杂的,很多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忽略了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元素,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和情感特征,将高中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例如,在讲解概率、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知识时,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和生活相关的题目,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情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探究效果.

  3.注重分层引导学生探究,培养探究精神

  高中生在数学探究过程中不可能顺顺利利,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问题,在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很难把握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很难判断问题的对与错.这时,教师应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归类,然后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引导,要设计不同层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点拨.例如,在讲“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时,教师可以引出抛物线的定义“平面上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并设计问题: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抛物线和之前学习的有什么关系?这样巧设疑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探究,进而对新旧知识起到巩固的作用.总之,要想构建高效高中数学探究性课堂,就需要教师在新课改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和体会,认真解读新课改的要求,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特点,不断总结提高,努力寻求培养学生研究性精神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8

  一、遵循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

  通过对数学课程特点的分析和总结,笔者认为,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在进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遵循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指的是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设计的内容必须科学,而且应当符合教学内容中的教学要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目的性把握时,应当准确地掌握课程中的每个知识点及难点和重点。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思维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目标明确的课堂练习内容。

  2.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应当遵循层次性原则。层次性指的是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的时候,要掌握练习的难易程度。对于高中数学课堂练习来说,重视层次性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应当做到从简单到困难,从基本到复杂的层次性过渡,要让学生在练习中一步步地掌握知识点,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拓展思维的教学目的。

  3.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应当遵循针对性原则。针对性指的是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从课本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这两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课堂练习。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中,尤其应当杜绝“只求练习的难度和数量”这一现象。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时,应该积极从课本内容以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实际技能出发,设计课堂练习的重点和难点。

  4.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应当遵循多样性的原则。多样性指的是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注意练习方法和题型的多样化。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练习中,多样性练习尤其重要。高中阶段属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多样化的课堂练习,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来说,在练习方法上可以通过口述、书面练习、动手操作、单项练习、综合练习等方式进行设计,在题型设计上可以考虑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5.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时,还应当遵循时效性的原则。时效性指的是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处理好质量和数量的关系,既保证学生有足够题目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还注重练习的质量,从而充分提升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二、把握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操作要点

  课堂教学练习具有巩固功能、发展功能和反馈功能,其中,巩固功能指的是在新课程结束以后,通过进行不同方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发展功能指的是通过课堂练习,能够从语言表达、动手能力等方面,发展学生思维的概括化和条理化;反馈功能指的是通过进行课堂练习,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新课程的掌握能力,从而指导教师寻找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辅助学生进行改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应当高度重视课堂练习的功能,以把握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操作要点。

  1.数学教师应当充分理解编排课本练习题的意图,用好课本。一般来说,课本中设计的练习题都是针对课本内容的,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题目,能够从练习题的角度,反映出课本中的多个知识点。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练习的时候,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练习题的意图,配套用好教材。

  2.对于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当强化对比性的练习。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些相似的题目,很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困难,而且很容易出差错,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对于学生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应进行对比性练习。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提高对知识点的认识,引起学生的探索和警觉意识,让他们在对比中掌握知识点,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3.对于准备性练习与新课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准备性练习指的是在刚上课的三分钟内,对学生进行新知识与新技能的训练。实践证明,通过准备性练习不但能够有效缩短学生接受新、旧知识的距离,完成知识迁移,而且还能够把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掌握高中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练习方法及其在学案中的体现

  课堂练习的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中非常重要,合理的练习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具体来说,课堂练习的方法主要有分层练习、变式练习和开放式练习等。分层练习指的是根据学生在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上的不同,在进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时,考虑到练习的层次性和难度,把课堂练习划分为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和巩固练习。体现在学案中,即是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进行分层练习,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时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变式练习指的是教师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题型,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可以进行变式练习,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题目的演变过程。体现在学案中,即是让学生通过对一个知识点进行触类旁通的变式练习,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练习指的是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可以设计一些解法不受限制、结论不是很确定、条件不太完整的开放性题目。体现在学案中,即是让学生解决一些答案不同的题目,从多个角度、多种思维方法上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在高中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过程中,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综上所述,数学教学工作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课程,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的时候,应当时刻从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学习兴趣、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因材施教,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以此来不断地提高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9

  【摘要】培养学生养成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如果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可以使学生养成核心素养。通过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意义进行分析,探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效措施,从而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中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我国的高中教育也逐步从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变成了目前高中教育的重要工作。核心素养的养成可以帮助学生全方面地提升自我素质,达到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相较于大学数学课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讲授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结合过程,重视书本上的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应该致力于建设高效的数学课堂,发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体验感受,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从提出问题、独立解决、自我总结等方面提升课堂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1.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高中阶段数学的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拥有优秀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品质,从而有效地满足当代社会对数学人才的要求,逐步提升自己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同时优秀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也代表着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综合能力,评估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特点包含综合性、持久性和阶段性等,从多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综合性是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态度、核心能力、数学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不仅仅是单一地考察学生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持久性是指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广泛地使用已学的数学方法和掌握的数学思维思考问题,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学习形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持久性也是学生的坚持能力的考察,如果学生只是单一地在学校生活中使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在校园之外的活动中摒弃了数学思维的话,他的数学学习能力就很难得到提高,最终无法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步伐,难以养成优秀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阶段性表现在学生所拥有的核心素养是逐步养成的,其处于不同的阶段或水平时,所具备的核心素养是不同的。高一的学生所拥有的核心素养可能只是单一地解决数学问题,但高三的学生所拥有的核心素养不仅要可以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同时还需要通过自我的独立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时学生的核心素养相较于高一时已经发生了质的提升,更加符合社会对数学学习的要求。基于这三个特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借助于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最终养成良好的数学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2.养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当代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对高中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养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地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适应飞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工作竞争。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快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步伐。另外,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大学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在高中时没有养成优秀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难度上升一个档次的大学数学,往往会表现出手足无措,无法适应大学数学学习的步伐,进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悲观情绪,丧失了大学学习的动力,进而阻碍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步伐,影响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产生一系列恶劣的后果。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老师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主动掌握充足的数学知识。由于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一直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主讲,学生主听,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主思考的过程,使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变得枯燥无味,降低老师的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因而老师应该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断创新数学教学的手段,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实力,引导其进行独立思考

  基于目前课改的背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养成核心素养为最终目的,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做好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单一地介绍课本中地理论知识,将自己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向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只需要做好笔记就可以了,但学生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创新型人才、自主独立型人才已经成为各个单位和企业抢夺的目标,只会考试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而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可以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占据更大的优势。老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上随机提问学生,询问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知道答案的学生进行解答,最后老师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3.督促学生总结不足,及时地反思自我

  反思和总结对于数学学习的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只是不断地向前学习,没有反思之前的不足的话,就会发生基础建筑不牢靠,影响最终学习的效果。及时地进行反思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发现自身的不足,准确地解决这些不足,从而使每一步前进都变得更加牢固。如果学生只是单一地接受老师总结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话,就是对老师发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接受,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的有效的发掘。因而老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进行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并且可以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考核学生在自我反思和总结方面的表现,同时也可以将这一部分的考核归结到期末考核中去,从而引起学生对自我反思和总结的重视,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结语

  身处于课改的背景下,也身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换的前提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充足的重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养成自我反思和总结的好习惯,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变化中的社会环境,为将来的就业创造更大的优势。高中老师要尽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切实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章建跃,程海奎.高中必修课程中概率的教材设计和教学思考———兼谈“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J].课程教材,2017.

  [2]史宁中,林玉慈,陶剑,等.关于高中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核心素养———史宁中教授访谈之七[J].课程教材,2017.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0

  一、精心预设,引导生成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要完成一定的任务,需要落实多维教学目标,只有充分预设,才能临场不乱,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课前要充分备课,但这个预设不是单向的、封闭的,而是为了生成,是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基础,任何没有预设的课堂都是杂乱无章的。同时教学又是动态的,是师生相互交流、互动的过程,教师预设课堂不是要限制课堂的生成,而是为了促进、引导生成,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性。因此教师备课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可生成的资源,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这是课堂生成的基础。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关系,预设是生成的基础,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需要不断地调整预设,生成大都是预设的生成,是预设的更高境界。教师课前预设做得好,设计的方案越多,面对真实的教学情境越能自如地应对,生成会更精彩。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预设两种方案:一是对已经知道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学生,考虑到高中生有探究问题的能力,设计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公式的来源;二是对不知道计算公式的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备课时只有尽可能考虑各种可能,才能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才能为生成打下基础。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备课不仅要了解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还要备学生,掌握学生学情。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教师要深入研读,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再结合自己的风格设计教学方案。同时课堂又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能力,预测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出现的错误、探究中可能会出现的偶然性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备课时应该考虑的。只有深入了解学生,预测课堂动向,制定多种应对方案,才能使课堂生成打下基础。

  二、敏于发现,激发生成

  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教师要敏于发现,及时捕捉一些隐性信息和动态信息,这些信息对教学来说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不断地发现、捕捉从学生那里涌出来的信息,迅速判断哪些能促进教学,哪些是偏离教学目标的,从而激发生成,让生成为教学服务。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独特的想法、甚至错误的解答,都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引导,切忌排斥打压。教师要敏于发现教学中生成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使之纳入到教学活动,将一些“偶然”变为新的教学资源。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抓住学生思维的亮点,顺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最大限度地达成目标,从而肯定学生的独特想法,宽容学生的错误观点,激活学生思维。如教学“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教师原本想让学生运用“倒序相加”的方法推导公式,不料课堂中有学生先说了自己的想法:能不能把等式Sn=a1+a2+a3+…+an-1+an右边的首尾两两配对后求和?对学生提出的看法,教师发现了生成资源,没有直接给予否定,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给学生自己尝试、探究的机会。学生讨论、探究后,有学生指出:这样计算会有问题,不能确定首尾刚好能搭配完,中间会不会剩一项?教师顺着说:能否想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指出:可以把公式中的n分成奇偶数来算。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算算,学生很快都能算出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分奇偶思想给予充分肯定,那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有没有统一的方法呢?学生把分奇偶得出的公式整合到一起,很快就得出了Sn=n(a1+an)2。然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倒序相加法”,是非常重要的数列求和方法。

  三、适时调整,呵护生成

  课堂生成是动态的,预设不是一成不变的,再好的预设与课堂教学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制,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将预设与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随时把握教学中的闪光点,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一些教师为了赶进度,常会忽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的声音,坚持按照自己的计划走,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而一些教师面对课堂上不同的声音,适时调整教学方案,有的甚至放弃原来的教学预设,生成新的生成资源,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如教学“二面角”时,教师解释“二面角的平面角”概念后,让学生用二面角的模具画出它的平面角,学生纷纷动手画起来。学生画完后教师让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很是高兴,纷纷展示起来。其中有一名学生的画作与教师的预测不一致,他画出的平面角的顶点在棱上,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但角的两边与棱不垂直,对这名学生的画法教师不给出对错评论,而是适时调整预设,巧妙运用这一生成资源进行指导,问学生:为什么角的两边一定要与棱垂直呢?学生陷入思考,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用量角器、活动角来变化角与二面角的棱的位置关系,找出这些角的变化规律,在反复的观察、操作中,学生发现了规律,终于认识到我们用一个垂直于二面角的棱的平面去截两个半平面,与半平面的交线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平面角大小确定的,当随意用一个平面截两个半平面时,难以确定交线组成的平面角的大小,学生也就弄明白了为什么角的两边一定要垂直于棱。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在教师的呵护下,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火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反思中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看法,在探究中不断地生成,从而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四、鼓励质疑,创造生成

  质疑是主动探究的内动力,是学生思考的体现。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并指导学生解释自己的看法,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造生成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时,书上给出了求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并附带解题步骤:比较函数y=f(x)的所有极值和端点的函数值,就能求出来。教师给出了求函数y=f(x)在[a,b]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一般步骤:先求函数y=f(x)在[a,b]内的极值;再比较函数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f(a),f(b),得出的最大的就是最大值,最小的就是最小值。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有学生提出疑问:如果根据书上的讲述,函数y=f(x)在[a,b]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要在极值点或者区间的端点处获得,但是有的函数不是这样的,比如函数f(x)=1(-1≤x<0),x-3(0≤x≤1),它的最小值是f(0)=-3。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给予肯定:这名学生考虑得很全面,我们来看看“0”是最值点,但它不是函数的极值点也不是区间端点,是不是与我们书上说的相矛盾?这里的“0”到底是什么呢?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思考后说“0”是不连续的点。教师指出:这就是说我们求最值的方法有其适用的范围。学生恍然大悟,f(x)是[a,b]上的连续函数。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究:如果是不连续的函数,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学生陷入了沉思。教师从学生的质疑入手,通过引导学生验证、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反思的过程中构建新知识,从而不断地创造生成,激活课堂。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1

  一、高中数学课堂低效率教学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很多人认为高中数学的教学只是为了应试而开展的,升学的巨大压力促使老师、学生以及家长把高中数学作为进入大学的一个举足轻重的科目。现在很多老师也是以这种“应试”的观点进行教学的,在常考知识点上进行大量的讲解与练习,甚至需要牺牲自己和学生的节假日进行高中数学的课外辅导。有的老师一味地强调“题海战术”,不去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承受能力,只是要求不停地做题,而且只以测验的分数来判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习题式强化训练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甚至让有些学生产生了一种厌恶数学学习的心理。

  (二)教师教学前的基本准备不充分高中数学具有知识点多、部分难点知识过于抽象等特点,如果老师教学前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也就不能充分地了解教学内容,从而导致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时候不能够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使得传授的知识不能够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衔接,反而磨灭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就不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另外,如果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步骤没有进行合理地设计,也无法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也就无法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老师应该在课前进行充分地备课要想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首先要充分地备好课。在老师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深刻领会教材,明确教材中知识点的内部框架结构和内容特点,明确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针对这些知识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老师的备课不仅要充分了解知识点,还要注意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构建出层次分明、衔接紧凑的教学节奏,同时在讲课时还要注意对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解。甚至应该预先准备多个方案,在课堂上根据当时的情况选取最为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讲授。这是对高中数学老师提高课堂效率最基本的要求。

  (二)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时刻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达到同步,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易于接受这些知识。另外老师要也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课堂语言,可以使自己的语言幽默风趣一些,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当然,老师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把握课堂的节奏,让学生的注意力紧跟自己,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这些也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三)擅于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一点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在讲授“曲线的参数方程”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与学生学习过的物理知识相结合,通过求解物理学中物体的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这样一道题目来进行教学。一般学生就会选择用求曲线的普通方程来解题,但学生这时会发现他们找不到列方程的条件。这时就需要老师的适当地提醒了:如果无法直接寻找到解题的关系式,能不能间接地去寻找呢?这时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与相互的交流讨论,就可以发现:如果借助时间这一参数,利用物理中的相应原理就可以得到解题的方程组了,从而也就间接地得到了计算曲线运动的参数方程。通过这种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牢地的掌握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也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

  (四)突出教学重点内容提高效率的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重点,重点知识就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这样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到最具有价值的知识,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仍然受到教学环境的束缚,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来弥补这些外部的不足。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中,要求我们老师不断地反思与创新,并且要提高自身素质,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2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笔者经过多年的思考与探索,认为以下教学策略可以较好地应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1.营造气氛,进行探究式教学策略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勇于探索,首先教师必须要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摆脱思想上的束缚,主动参与教师所设置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能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要做到动而有度,闹而有效.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才能进行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时,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或者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去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因此,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情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最终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所要获得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二面角定义及其应用”时,教师可以给出几个二面角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二面角,然后提出“什么叫二面角?”“如何求二面角的大小?”等问题,先由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协商、讨论,最后教师启发性地回答和解决学生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探究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习惯,也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领悟课本知识.

  2.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策略

  培养创新思维是当前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在整个高中教学科目中,高中数学对创新思维的要求十分突出,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给学生更大和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就应培养学生勇于批判,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习惯和精神.没有批判和怀疑,就很难有创新意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课本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互动,课堂氛围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在情境设计、教学和练习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真正实现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等内容,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环境下,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同时,开放性和创新型习题,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形成新型的思维,突破一个问题和一个标准答案的传统的对应关系,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设置更多的、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习题,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看似简单的习题,但是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更多的类似的习题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联系实际,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策略

  数学和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知识的运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去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和观察客观世界,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如何将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可通过数学教学实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去学习和理解知识.如,在学习欧拉公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塑造出不同的多面体,让学生记录下每个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和棱角,然后通过归纳、比较、概括等过程得出公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各种生活情境,将丰富的生活实例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生活情境:“把一张厚度是0.1mm的纸,反复对折20次,其厚度是多少?能有你自己的身高高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学习、探究知识的动力,更能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而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策略

  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不论是概念、定理、定律,还是计算公式,对于学生来说都显得抽象、难懂,不易掌握,难以理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多媒体可以利用动画、声音等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等动态化、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中接受抽象的数学信息.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大大增加数学知识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让学生不再感到数学知识的枯燥和单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学习三垂线定理时,教师可以以正方体为模型,制作动画,使之转动,得到不同位置的垂线.又如,在学习球、圆锥和圆柱定义时,可以通过制作半圆围绕直径、直角三角形围绕其直角边以及矩形围绕其一边旋转的动画.通过这样的动画模拟,不但可以让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视觉体验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各种立体图形概念的掌握和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高中数学新课程呼唤新的课堂教学策略.第二,营造气氛,进行探究式教学;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联系实际,发展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利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等,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3

  数学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学习者,学生是发展的根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民主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问题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要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转变数学教学模式,加强问题式教学。

  一、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问题性”的设计

  教师应花大力气寻找相关材料,坚持“四问”,即问自已,问资料,问同事,问网络,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以“恰时恰点”的设问来引导学生的数学教学活动,展现与现实世界生活相关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激发提问热情,孕育创造精神,通过观察思考,探索合作等活动,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有收获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教师也在活动中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求得新的发现,成为合作者、学习者、研究者。

  二、“问题式教学模式”操作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3、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4、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常用练习形式:(1)例题变式。(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3)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

  总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机能“平衡”认知结构的必要步骤。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 常用总结方式:(1)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2)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

  (3)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层面进行课堂小结。(4)布置阅读、练习和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数学活动。(5)让学生撰写考后感、学习心得、专题小论文。(6)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

  三、“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目标

  1、“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2、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1、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1)能否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能否应用各种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3)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4)能否证明和解释结果;(5)能否概括和推广解法。

  2、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解题过程的细节;(2)聆听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讨论;(3)批改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卷;(4)分析学生的学习体会或考试心得;(5)阅读学生的数学小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重书本知识,运算能力和推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略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或问题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创设真实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诱导他们进行解决问题的探索,在有效教学与有意学习的对立统一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建合作交流与对话互动的课堂教学大平台,让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活动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总之,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将触动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转变观念,摒弃旧角色,在新的理念和标准下尽快地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中积极实践问题式教学模式,将最大限度地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把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化,把师生关系从“从属型”向“平等型”转化,把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实现,“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基础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的一种尝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4

  【摘要】 研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依据探究学习的特点,探讨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引入问题—实验探求—发现结论—论证结果—应用反思” 五环节教学模式和现代教育手段,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意识,实验班明显优于对比班;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随实验的深入差异显著;同时探究学习的能力逐渐渗透到其他各科的学习中,不仅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成绩,而且也促进了其它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探究学习

  一、 问题的提出

  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形势,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带来深刻变化,终身学习成为每个人的重要任务。新的学习方式和艺术,成为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适用这种新经济时代对学习的要求,迎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新多年来教学中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探究的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引发我们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方式进行研究。

  通过文献调查发现,国内外不少教育工作者已对探究学习这一课题进行过研究,发表了不少论文。但对探究学习的理论研究较多,实验研究较少。本研究就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波利亚的主动学习原则和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进行实验研究。探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探索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学习的模式与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探究学习的概念界定

  本研究中的探究学习主要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下,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自然实验法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其它研究方法。采用按常态编班,不随意增减课时,在正常教学状态下进行研究。

  实验对象:广东仲元中学1999级高二(4)班为实验班,高二(3)班为对比班。

  四、实验过程

  1、假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探究学习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之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学业成绩的进步。

  2、变量

  自变量:探究学习

  因变量: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无关变量:实验选择的两个班学生来源均等,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水平相当;教师教学水平与工作态度相同;测试标准相同;排除家庭辅导、个别辅导等。

  3、实验过程

  (1)确定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把课堂的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分为“引入问题—实验探求—发现结论—论证结果—应用反思”五个基本环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第一主体,以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和促进为第二主体 ,以探索数学问题、欣赏理解数学为中心,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但是,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其探究学习过程可以不同。

  第一环节:引入问题。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情境,这种问题一方面必须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本能地产生一种想知道“怎么回事”的冲动;另一方面,这种问题情境最终必然是可以解决的。

  第二环节:实验探求。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查阅资料,或动手实验(动笔检验或用计算机实验)去研究探索。这一阶段应注意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

  第三环节:发现结论。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提出假设与猜想。这一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大胆想象,勇于质疑。

  第四环节:论证结果。用数学推理方法,证明发现的结论。这一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严密的逻辑推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僅性。

  第五环节:评价反思。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反思。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从过去的知识经验中找出着眼点,找出思考问题的途径;掌握分析的方法,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评价的过程。同时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2)应用“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验

  我们用课题“轨迹的探求”说明实验过程。(细节略)

  已知DF是定圆A的直径,C是圆A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与DE的交点为F,当D在圆A上运动时,我们来看看点E的轨迹。

  教师用几何画版演示轨迹,当学生看清轨迹时,教师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并引导学生进行论证。

  当学生完成论证后,教师提出问题:想知道点F的轨迹吗?会是怎么的呢?(第一环节)

  生:还是圆。

  师:是圆吗,用几何画版试一试。(第二环节,学生开始试验)

  生:是椭圆。

  生:是双曲线。

  生:是一个点。

  学生得出了几种不同的意见。

  师:说出各自的理由。

  生:当C点在圆内不与A点重合时是椭圆;当C点在圆外时是双曲线;当C点在圆上时是A点;当C点与A重合时是圆。(第三环节)

  师:能证明吗?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论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第四环节)

  师:我们不仅要学会解决问题,同时要积累经验,总结方法 ,并运用这些经验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从刚才的探求中可看出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探求和论证的思维方法,你们还想进一步看看别的点的轨迹吗?(第五环节)

  可能的问题:

  问题1:在直线EF上取一点S,探求点S的轨迹。(圆)

  问题2:在直线CD上取一点T,过T作CD的垂线TQ,与直线AD交于Q,探求点Q的轨迹。(鸭蛋形)

  点评:我们知道,探求一个点的轨迹,思维的出发点主要是两个,一是找出约束动点变动的几何条件,二是找出影响动点变动的因素,而这一节课从一系列的`问题的探究中,使学生明确了探求点的轨迹的途径,初步理清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看清了问题的本质。

  五、实验结果分析

  我们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本课题的对比实验,两年来,完成了本课题的理论构建和操作模式,进行了四次数据测试和分析。

  表1、学生探究学习意识测试结果(本表满分为80分)

  班级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N X N X

  第一次(实验开始) 53 58 53 57

  第二次(第一学期未) 53 62 53 60

  第三次(第二学期未) 53 68 53 62

  第四次(第三学期未) 53 70 53 63

  说明:1、分班是按学生总分高低搭配分班,不含人为因素,师资调配也是相同的。

  2、为实验数据的可比性,N值是取实验开始时两班中人数较少的数,人数多的班级去掉排名在后的数(以后数据均不含这些学生)。

  表2、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测试结果(本表满分为160分)

  班级 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N X N X

  第一次(实验开始) 53 120 53 118

  第二次(第一学期未) 53 123 53 121

  第三次(第二学期未) 53 143 53 124

  第四次(第三学期未) 53 154 53 126

  表3、考试成绩

  班级 成绩 实验班 对照班

  N X 高分段人数 N X 高分段人数

  高一下期期末 53 78 4 53 77 5

  高二上期期未 53 75 3 53 79 3

  高二下期期末 53 80 6 53 73 4

  高三上期期未 53 115 6 53 108 3

  高三高考成绩 53 603 8 53 596 5

  说明:高一至高二下期未考试分数满分为100分,高分段分数为90分以上;高三上期未考试分数满分为150分,高分段分数为130分以上;高考为标准分,高分段分数为700分以上。

  表4:表3中数据的方差分析及F检验

  变 异 来 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显著性

  组 间 变 异(实验班与对照班之间) 171.88 1 172.8 6.73 显著

  组 内 变 异(实验班与对照班之内) 204.61 7 24.82

  总 变 异 377.49 8

  表5:被试班起点水平成绩比较表(高一期末成绩)

  统计量班级 N X δ 各档次人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59以下

  实验班 53 78 13 4 7 15 18 9

  对比班 53 77 14 5 7 14 19 8

  T=0.42<1.96, 无显著差异

  表6:被试班实验结束成绩比较表(高考成绩)

  统计量 班级 N X δ 各挡次人数

  800-900 750-799 700-749 600-699 550-599

  实验班 53 603 13.4 1 0 7 13 22

  对比班 53 596 14.5 1 4 12 23

  T=1.97>1.96,效果显著

  表7:实验班实验前后成绩对比表:

  统计量 优秀面 优良面 合格面 困难面 最高分 最低分 极差

  80-100 70-79 60-69 59以下

  实验前 25.5% 26.3% 33.7% 14.5% 95 42 47

  实验后 43.6% 33.7% 14.5% 9% 813 450 32

  从上列学业成绩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探究学习意识实验结果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看到,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在始测上,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探究意识都无显著差异。经过半年的实验,两班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实验的继续而持续增加,其中自主学习的意识,实验班明显优于对比班。得出的结论是,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意识,实验班明显优于对比班。

  2、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实验结果

  从表中我们看到,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始测上,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探究意识都无显著差异。经过半年的实验,也无显著差异,但一年后,两班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有的已经达到非常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实验的继续而持续增加,特别是学生在处理开放性问题中独创性能力显得更为突出。显示出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实验班原水平甚至第二次水平与对比班并没有明显差异,但第三次测试后上升的幅度明显加快,显示出实验因子的持续效力。

  3、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对其它科的影响

  从成绩表格中我们还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实验前没有明显差异,甚至实验后的第一次考试,试验班还落后于对比班,这应当是实验班的学生不适用新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所至。但一年后两个班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但表现在学习成绩的整体上,更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对问题的处理上,学生学会了研究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从高考高分段人数的差异可以看出这一点,因为从今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看出,探究能力不高的学生是不可能拿到高分的,大面积优生出现的成因,我们认为是基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可贵的是学生的各项能力又逐渐渗透到其他各科的学习中,促进了各科的平衡发展。在今年的高考中,实验班学生各科的高分人数显然优于其它班。此项实验的结果完全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实效性。探究的教学和学习对本学科及其它学科成绩带来积极的影响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了结论,实验结果证实了实验假说。

  六、讨论

  1、教师在选择探究问题或创设实验条件时,须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所涉及的知识与经验必须是学生已经具有的,或者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跳一跳可以解决的问题。(2)问题或创设的实验条件是可以得出结果的,而且是多种结论的,以利于学生思维的搜索与发散。(3)所确定的问题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与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

  2、探求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业成绩是一致的。探究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其学业成绩普遍较好,当然这其中也有个别例外的学生,其原因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尽管如此,仍然不影响二者的总体一致性。本实验的结果,证明了这种看法。

  3、本实验的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的不同内容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具体操作时一是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或再设计,二是对有些内容,我们不排除采用其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究教学模式绝不意味着全面否定和抛弃常规教学。而是更新常规教学,吸取常规教学的优点,采用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15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数学教学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围绕素质教育内容对学生加以培养,以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如何才能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师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就信息化环境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前言

  无论是在哪个阶段的教育中,数学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培养思维能力方面,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代替的。但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大部分教师都忽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只是对课本的知识加以指导,这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1]。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学习,帮助学生快速吸收并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识,进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同一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基础较弱的学生几乎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应用多媒体从学生周围熟悉的环境和教学内容入手创设教学情景,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生活中的变量关系》为例,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变量关系的动态图,如:在高坡不断下滑的小车、骆驼的体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图等,并提出“小车下滑时间与支撑物高度有什么关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像上的各个点所表示的意义”等问题,并引导学生合情推理支撑物高度和小车下滑时间的变化趋势和根据骆驼体温变化的.图像大致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学生在观察、发现、探究到教师验证的过程中可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直观体验,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这样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体温的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还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能使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

  2.基于多元化的信息化资源,创建“2+1”教学模式

  考虑到部分数学基础较弱的初中生对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合作精神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这些特点,教师可在教学中创建“2+1”教学模式(即基础教学、实践教学、拓展教学),其对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新潜能等具有重要意义[2]。其中,基础教学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整理理论知识部分,便于学生记忆,这是一个数学信息传获取的过程。实践教学即针对所学的基础内容,进行进一步地分析和探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数学问题解决中,这是一个数学信息传递、信息处理的过程。拓展教学即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扩充一些现代数学思想和信息化手段,使学会了解信息化的工具和发展趋势,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数学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过程。以《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为例,在基础教学环节,原来的教学安排中第1课时是学习二次函数,第2课时是学习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第3课时是学习二次函数y=a(x-h)2+k的图像,形如y=ax2+c(a≠0)的二次函数。而调整后的内容安排为:第1课时学习二次函数,第2课时学习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利用三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第3课时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形如y=ax2+c(a≠0)的二次函数。实践教学时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并探讨二次函数解析式结合图像分析其性质,并利用解析式推断函数图像的两种研究过程的流程图。拓展教学时可开展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让每组学生制定成果PPT,并派1~2小组成员到讲台进行PPT讲解,以信息化的形式来相互汇报学习进展,其余学生可化身为点评人,参与到成果展示评比中[3]。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及时反馈信息,不断对自身的学习方法、计划等进行积极、自觉的评价、控制和调整,以帮助学生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小结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今天,教师应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效应,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数学[4]。同时,要多为学生提供合作和实践的机会及自我表现的机会,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合作氛围中学习数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校、教师及学生的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唐蕾.信息化环境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大众科技,20xx(10):138-139.

  [2]张宗法.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数学弹性课堂的学习保护与激励作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06):83-85.

  [3]陈雪娇.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使用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xx(22):152.

  [4]卢军.信息化环境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xx(52):54.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06-05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06-07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2-04

(通用)高中数学教学论文06-25

【精】高中数学教学论文06-25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总结11-22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15篇[经典]06-25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12-08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论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