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14 07:37:20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经典【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经典【15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提出的又一新型教学理念与目标要求,而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从设置悬念、引导观察、创设情境三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造性思维;悬疑;观察;情境

  创新具有三大基本要素:第一是观察,即培养学生全面观察事物的能力;第二是思考,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第三是探究,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从小学开始,而小学科学课的开设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小学科学可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拥有科学探究品质,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习惯。

  一、设置悬疑,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好奇心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最大动力,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可以让学生保持积极愉快的态度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悬疑,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和思考中利用所学知识去探求未知且宽广的科学世界。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一个气球,吹满气后在衣服上来回摩擦。学生观察后会发现,无论气球放在什么地方,都似乎是被黏住了,无法从衣服上掉下来,学生自然会产生好奇。这时,教师可将气球分发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亲身体验。当学生发现气球真的黏在自己身上不会掉下来时,自然而然地充满了喜悦,在这样愉悦轻松的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黏在衣服上,如果不在衣服上摩擦,气球还能黏在衣服上吗?由于体验过气球黏在衣服上的感觉,学生会满怀热情地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个时候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摩擦力”,学生学习的热情被激发。这种先激发学生好奇心,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做和想中不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1]。

  二、引导观察,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奠基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牛顿如果没有对苹果落地进行观察,就无法发现万有引力;达尔文如果不对植物化石进行大量的观察和研究,《物种起源》就不会存在。因此,观察对于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科学课中,“看到”与“观察到”并不相同,小学科学教师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观察的耐心,即鼓励学生对课本上的图片和现象进行耐心长久的观察,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耐心的科学态度。

  其次,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观察的敏锐性。由于创造性思维稍纵即逝,因此,学生捕捉细微科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外的各种现象保持“高度警惕”,以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2]。

  此外,小学科学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即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能力。例如:对植物的观察,学生应该对植物的形状、气味、颜色等表象进行观察,还要对植物成长所需的土壤、阳光、湿度以及温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思考。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和探究意识

  小学科学课的开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的过程。但是,由于学生之间思维逻辑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无法直接发现和提出问题。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利用实验、实物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和探究意识。例如:在研究植物时,小学科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采集各类植物的叶片;在研究动物时,可以让学生对常见的蜗牛、蚂蚱和蚂蚁等进行捕捉和观察。另外,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和新知识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具有悬念的情境,以创设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新奇的不倒翁”时,教师可取一个鸡蛋放在课桌上,问学生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接着,再拿出一个不倒翁放在课桌上,问学生下面会发生什么?当不倒翁摇晃不倒时,学生自然产生了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则教学课程就能够更加顺利地继续下去,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结语

  创造是促进科学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科学课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养成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小学科学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调整教学方案,改善教学条件,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更加优质的条件。唯有这样,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焕松.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xx,15(9):20.

  [2] 罗忠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J].读与写(上,下旬),20xx,17(23):509-510.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2

  本学期坚持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要求为重点,以课改精神和“自主创新”作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继续加强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严格执行本学年度的课程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切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抓了青年教师的培养,服务基层、服务教学、服务学生,注意培植典型,争创新经验、新成果,切实提高综合学科教学工作的质量,为市一级学校后添砖加瓦。今学年在多方面作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抓好课程改革,更新教学理念。二是抓好课堂教学竞赛,强化能力培养。三是抓好队伍建设,注意培植典型。四是组织参加镇第七节科技节等多项比赛。

  一、以活动为载体,搞活教研工作

  1.“20东升镇中小学生科技嘉年华”筹备座谈会在我校召开

  9月21日上午,“20东升镇中小学生科技嘉年华”筹备座谈会在高沙小学二楼会议室召开。东升镇教科文卫办理科教研员卢魏强老师、镇中学物理中心教研组组长曹修文主任、镇第三届名教师、美术中心教研组组长唐海燕老师、镇首届学科带头人、小学综合学科中心教研组组长廖仁生老师及该教研组其他成员出席了会议。卢魏强老师主持会议。我校综合学科组主要配合进行了会场布置和通讯报道。

  2.东升镇2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综合学科教研工作会议在高沙小学召开

  9月15日下午,东升镇2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综合学科教研工作会议在高沙小学二楼会议室召开。镇教科文卫办理科教研员卢魏强老师、镇小学综合学科中心教研组全体成员、全镇各公民办小学综合学科组长参加了会议。我校综合学科组主要配合进行了会场布置和通讯报道。

  3.我校举行“低碳节能、幸福成长”科技节开幕式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落实,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刘传沛局长提出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大力开展“三球”,“三棋”、“三节”和“三让九更”的号召,在全校营造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年10月13日上午,高沙小学在学校阶梯室举行“低碳节能、幸福成长”科技节开幕式。

  开幕式上首先观看了“嫦娥二号”升空视频,让同学们了解到我国科技实力,领略了祖国的发展与祖国的日益强盛。接着廖仁生老师从六个方面对《20年高沙小学“低碳节能、幸福成长”科技节方案》进行解读,分别是:

  一、充分重视、加强宣传;

  二、全员参与、点面结合;

  三、体现特色,突出个性;

  四、分工负责、责任明确;

  五、开拓思维,积极指导。

  然后,梁大武老师对开展科幻绘画经验介绍中指出:

  一、倡导自主学习,丰富知识储备;

  二、相信学生,因为童心是创新之源;

  三、用心引导、适当帮助;

  四、在科幻画内容方面应主要集中在生活、社会现状、医学、卫生以及人类未知或神秘领域方面等问题。最后,赖志君校长通过讲述各种发明创造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科技节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探索真理、追求科学,发挥自身的光和热,展现个人的聪明才智。并宣布20年高沙小学“低碳节能、幸福成长”科技节正式开幕!

  内容丰富多彩:创新项目、科幻绘画、实践活动、科学小论文、科技手抄报比赛,共5项比赛的总分位居前六名的班级评为优秀组织奖。活动受到学生的欢迎。

  4.廖仁生观摩广东省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技能现场展示交流活动

  参加活动前,廖仁生老师按照市教研室的现场教学设计准备的任务分配与要求,撰写了品德与生活《生活中的水》教学导入提供给市选手,在现场也主动出谋献策,为我市选手在省取得好成绩出了一分力量。活动后他撰写了一篇1342字的《廖仁生老师观摩省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技能比赛随笔》,并在校、镇教育网及个人博客上发表,受到好评。

  5.组织参加市20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及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常态、规范、有效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成果,我校组织了曹红香主任、肖碧云、梁杏群、谭彩珍等老师参加了“中山市20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课例和优秀教学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

  6.组织参加20年广东省“绿色出行、低碳生活”青少年环境保护征文比赛

  我校组织了曹红香主任、廖仁生、梁杏群老师辅导学生参加了20年广东省“绿色出行、低碳生活”青少年环境保护征文比赛,廖仁生、梁杏群老师还积极创作分别参加了20年广东省“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摄影比赛。

  7.组织参加(华师京城杯)全国教育技术装备与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我校廖仁生老师撰写论文参加了(华师京城杯)全国教育技术装备与实验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8.组织参加“20年东升镇中小学教师课件制作评比活动”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切实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充分展示和交流课件制作与应用中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我校组织了廖仁生等老师制作课件参加了“20年东升镇中小学教师课件制作评比活动”。

  9.组织学生参观广东科学馆

  11月份的.一天,我校组织全校各年级绝大多数的学生到广州科学馆参观学习一天,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11.“外星人和智耀中华科普展”入场券在高沙小学受青睐

  为了学校的科普事业能够更好地继续发展,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得到一个了解和增长科学知识的机会,圣诞节前夕,高沙小学向全校学生每人都派发了一张“外星人和智耀中华科普展”优惠券,向全体老师们派发了VIP贵宾卡,建议师生本月25-26日到中山科学馆参观科普展览,度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受到大家的欢迎。

  本次科普展览,集观赏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妙趣横生,内容丰富:包括美丽的“鬼火”、抓得住的电流、看得见的声音、“小螃蟹”在跳舞、能骑的大象、能骑走的战龙、飞不出去的笼中鸟、无水管、柯卡露怪兽、电离子魔球、世界最大的地面音乐琴、万枚尖钉不伤人、宇宙图片知识介绍、错觉画和挑战中国古代益智玩具、拓扑游戏等。

  二.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1.高沙小学综合学科组双喜临门

  在公布的“中山市20-20xx学年度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先进教研组织和个人”的评选结果中传来喜讯:高沙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科组获“20-20xx学年度中山市品德与生活(社会)学校先进教研组,我校汤志锦老师获20-20xx学年度中山市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先进教师。

  2.高沙小学在东升镇第七届(20年)中小学生科技节获佳绩

  在中山市丽景学校刚结束的“东升镇第七届(20年)中小学生科技节闭幕式暨总结表彰大会”中传来喜讯,高沙小学取得好成绩。

  我校为了迎接“东升镇第七届(20年)中小学生科技节”,专门举办了主题为“低碳节能、幸福成长”的学校科技节,全校同学参加了活动,该活动集知识性、创新性、趣味性于一体,持续近一个多月。

  3.高沙小学在“第八届中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展评活动取得好成绩”

  在小榄镇广源学校刚结束的“第八届中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展评活动”中传来喜讯,高沙小学在第八届中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两银两铜的好成绩。在科幻画方面:梁大武老师辅导周靖文同学的《未来环保综合站》及关烷游同学的《空中转换器》分别获银奖,辅导罗烨玲同学的《超级节能处理器》获铜奖;在创新项目方面:凌康林老师辅导黄烨敏同学的《太阳能保温杯》获得铜奖。廖仁生、凌康林老师、黄烨敏同学参加了为期2天的第八届中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展评活动。

  三、做法与体会

  1、有计划有总结,计划早定,有的放矢,认真落实,总结及时。

  2、科组成员分工明确,任务到人,既分工又合作。促使大家在活动中提高组织、教研等能力。

  3、搞活动后及时撰写通讯稿进行宣传报道,提高影响力。

  4、活动注重积极争取学校老师与有关领导、老师的支持、配合、帮助,这样活动会更加成功。

  5、科组始终坚持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争取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作为工作的要求,鼓励大家不断进步,勇创辉煌。

  6、组员的团结协作是科组走向成功的关键,学校的鼎力支持是科组走向成功的基础。

  7、用“以服务教育为荣,以斤斤计较为耻”作为本教研组的精神支柱和工作动力。

  8、大家的工作态度决定着科组的兴衰成败。

  四、设想与方向

  1、搞好品德与生活(社会)精品课程的研究工作。

  2、搞好一年一度的五年级科学实验操作考核。

  3、积极组织六年级学生参加科学知识比赛。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3

  一、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小学科学教学并未受到重视。大多数学校及教师并未真正认识到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只将文化课作为教学重点,片面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分数,忽略了对学生科学知识的培养,这严重违背了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一些学校即使开设了科学课程,但是由于缺乏具有专业科学素养的教师队伍,课堂教学只能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一方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稍有深度的问题,学生理解不透彻,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缺乏交流与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保障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二、“对话互动”式科学课堂的实施策略

  1.转变教学模式,加强互动交流

  要想使科学课堂实现“对话互动”式教学的转变,首先要从教学观念上进行革新。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所以,必须转变教学思想,要对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充分认识到科学教学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科学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仅要注重师生间的对话互动,更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合作,学会共享,提升学生的互动意识与共享意识。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开阔,交流能力与探索能力都能够得到充分地提升。

  2.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互动需求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与思考能力有限,因此,片面的课堂讲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会存在许多疑问。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增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问题与障碍,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学会互动交流,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分享,增强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在一些具有实践性的科学项目上,可以每两人或三人分配一套实验器材,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互动欲望,由多人共同完成的一项实验项目,每个人负责的项目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伙伴。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下给学生留一些具有较强实践性并且需要多人共同完成的科学作业,使学生自觉寻求对话合作,顺利完成作业,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合作、共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3.合理分组,营造“对话互动”氛围

  新课改的实施,对我国的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教学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合理、有效地教学策略,实现多样化教学。分组教学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这在科学教学中同样适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在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与参与性,做到每组均衡配置。在进行科学实践的过程中,可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分工,尽量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实践中,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小组学生能够相互合作,团结一致,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科学任务。合理分组,营造“对话互动”氛围,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的探索能力与交流合作能力得到提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均衡发展。小学科学教学“对话互动”模式具有无限的潜力,它综合了目标、教法、内容等方面对科学教学的全方位变革,充分贯彻落实了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团结合作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做到充分的认识,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全面实施“对话互动”教学模式,促进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改革。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4

  摘要:新课改推广要求基层教育工作者积极践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与发展。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新课标的优秀观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从“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及“开发教学资源”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自然科学;新课标;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开发教学资源

  新课改运动的普及与推广要求基层教育工作者积极践行、落实其大力倡导的先进教学观点以及理念,并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对所运用的理念进行不断创新与发展。这就奠定了各学科教师学习新课标理念、贯彻新课标理念、革新新课标理念的重要基调。笔者身为一线小学自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新课标所提倡的优秀教育理论,进行了认真的探索与实践,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将个人的一些认识与见解归纳、总结如下。

  一、恰当、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化是现代社会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之一,在此背景下,各行业各领域都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了最充分的运用。教育界也不例外。《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更是在其教学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教师应当从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笔者认为,新课标之所以如此倡导,是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自然学科中的恰当运用,能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范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兼顾学生的学习差异。以下的教学实践便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在教学“人的进化”这一内容时,笔者就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出示了一组猫、狗、大猩猩等不同动物以及人的幻灯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回答哪一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通过观看图片,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大猩猩与人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在此基础上,笔者又通过图片对比的方式,比较了人与大猩猩外部特征的相似之处。例如,人与大猩猩都能直立行走、五官长相位置大致相同、都具有丰富的面部表情、都能灵活地用手拿东西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有效扩充了课堂容量,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使学生对于“人的进化”这一知识点具有更为浓厚的探究兴趣,而这很显然为他们在高涨的学习姿态下积极、主动地融入“人的进化”的具体学习活动之中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自然与科学教学中的科学运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灵活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提倡

  “学中做”“做中学”的观点,即鼓励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夯实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技能。与此相适应,《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持有相类似的教育观点:“教师应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能使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发展、提升自身的自然科学修养及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小学自然科学教师在践行这一先进教育观点时,应当从所教内容出发,从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精心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充分诱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同时,又要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这样才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此,笔者感受颇深。例如,在教学了“种子植物与非种子植物”这一节的相关知识点之后,笔者就将学习的阵地由课堂转移到了校园这一广阔的空间,要求学生利用校园内丰富的植物资源,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哪些植物是种子植物,哪些植物是非种子植物。这一学习形式新颖别致,因此学生的参与热情格外高涨,他们全都自觉且积极地投入到了实践活动之中。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学生既懂得了植物可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两大类,同时,更是通过认真观察植物落在地上或者是长在树枝上的种子,对其属性进行了科学、正确的判断。例如,广泛分布在校园中的松树属于种子植物,而潮湿、阴凉处的苔藓则是非种子植物;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是裸露在外的,像银杏、云杉等;而有些植物的种子外则有果皮包被着,像玉米、菜豆、向日葵等;有果皮包被的最大意义是能对植物的种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进而有益于其传播……如此,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得到了显著的锻炼与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植物类别进行划分的过程,更是他们回顾、复习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而建立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的过程。该项教学实践案例充分证明了小学自然学科灵活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益。

  三、合理开发一切可用的`教育教学资源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各地区、各学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统一、划齐的要求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小学自然科学教师应当积极挖掘、合理运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笔者认为践行新课标这一理念的优势在于,能使得小学自然与科学教学变得更为契合所在地区、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而显著优化、改善最终的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也能因此得到更好提升。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便可以充分证明这一观点。如,在教学“保护大气”这一知识点时,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同父母一起,对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大气保护标志、环境保护标志进行充分的搜集与整理,这一社会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使得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环保标志,更使得他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大气、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教学反响异常良好。又如,“土壤的成分”这一内容涉及“土壤的保护”这一知识点,在教学了相关的内容之后,笔者就要求学生在课下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对土壤遭到破坏的原因、土壤遭到破坏后的严重后果以及有效保护土壤的措施方法等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这一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既有利于学生信息搜集、归纳能力、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切实进步与发展,同时,更能使得学生自觉树立起“保护赖以生存的土壤”这一端正的价值观念,而这恰恰正是“土壤的保护”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追求所在。一言以概之,小学自然与科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当多渠道、多途径地开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教学资源,这对于优化小学自然与科学的实际教学效果、真正促进小学生自然科学素养的更好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总而言之,新课标的先进教育理念为小学自然学科正常组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与发展方向。对此,小学自然学科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新课标的观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最大限度的灵活运用。这既是迎合新课改历史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又是切实优化、提升小学自然学科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客观要求,同时,更是促进小学生自然科学素养显著进步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林美玉.“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3).

  [2]袁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转变[J].生物技术世界,20xx(8).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5

  一、基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目的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具体实现途径

  (1)利用课程特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利用课程特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体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需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第一目标。借助于学生天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适当的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感受,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在实际动手能力上的好奇心理。可以适当的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鸟语花香、灌丛草木、虫鱼鸟兽,亲自感受到生命的韵味。在经过这种切实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特别的方式让学生将心内的感触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这种身临其境体验之后形成的'浓厚兴趣,势必会增强学生后期写作、表达上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2)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首先需要将观察作为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观察目标,然后结合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制定一个观察记录的方法,保障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整个观察过程中的乐趣所在。另外,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在观察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等各方面的能力,而非仅仅将观察本身作为一种目的。通过这种长期的锻炼,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思维创新水平。

  (3)鼓励学生质疑,让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让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对所产生疑问的分析、认识、理解能力。充分发挥出问题机制在学生积极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出学生认知水平的能力。为此,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需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出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全面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

  (4)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应该与教师、同学之间建立一个亲密合作的关系。在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的丰富多彩性的同时,需要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教学原则落实到实践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切身参与到探究性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按照规范性的操作进行,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应用等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素养。

  二、结语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也是学生必须要兼备的一种学习品质。另外,在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给小学科学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为此,本文从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对基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目的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具体实现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涵盖了利用课程特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鼓励学生质疑,让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等等几个方面,希望为今后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奠定一个参考基础条件。

  作者:刘冰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市中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6

  摘 要:1.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分组的合理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逐渐普及以后,很多小学的教师也开始响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分组问题,也就是如何体现合理性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发表,发表小学教学论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投稿

  1.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分组的合理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逐渐普及以后,很多小学的教师也开始响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分组问题,也就是如何体现合理性的问题。在现实的教学实施中,很多的教师没有把握好这一点,并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很多教师为了方便起见,采取就近分组的方法,将座位紧邻的四个学生分在一个学习小组内,但是老师没有考虑小组成员的合理搭配问题,没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性,忽略了小组学习是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优势互补的目的。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分学习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将小组内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的问题,要坚持小组之间结构相似、小组内部成员间优势互补的原则,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促进、合作交流,体现合理性。例如:为了能够保证小组成员间充分的进行讨论,小组的人数最好是偶数,并且要限制在6人以内,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地差异进行合理分组,体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学习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重规则的约束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气氛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规范,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纪律和实施规则,督促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价值。

  首先,小组内的成员应该有不同的分工和合理的任务。比如:教师可以在小组中设置一名组长,组长的纪律意识、组织能力必须强,来负责传达老师的学习任务等职责,督促小组内的.成员讨论学习,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可以让不同的小组成员轮流来担当组长,轮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总结。其次,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必须有序。不仅仅是保证有序的课堂学习秩序,而且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充分参与、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小组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能够及时的依据教学目的进行合理的指导,保证活动实施的有序性,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快乐中自觉遵守活动规则,并且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必须保证每个学生的充分参与,否则的话,小组学习就沦为了一种虚无的形式。例如:针对一些不善交流、拙于言辞、性格内向的学生,老师要在了解具体原因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多加鼓励,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沟通的能力,克服内心的交流障碍,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课堂的学习模式,而且也是一种良好的素质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学习效果的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对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目前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评价项目的过于单一,只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忽略了对于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评价认识;评价的主体只限于学生的个体评价,忽略了对小组整体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式的评价。这种不完善的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发挥,难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针对以上问题,老师在实施小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机制。评价指标的内容涵盖要比较全面,既注重学生个体的参与程度,也要体现小组整体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既要注重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学生在技能、知识应用、实践等方面的参与和进步。

  4.小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妥善处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范围和学习效果时,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使合作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有些学习内容并不适合小组学习,反而通过自主探究才是比较有效的。小学生在小学科学的学习中主要是学习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从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个人全面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统一的,都体现在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只是培养的方法有点差别。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7

  一、创新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

  当前的小学科学教育,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显得过于程式化,不过就是在简简单单地重复着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书上有什么,自己就教什么。尤其是在实验方面,不看具体环境,不看实验的合理程度以及与现实情况的满足程度,一味地简单照搬,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喜欢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让他们对教学实验进行充分的自主创新设计。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摆》一课教学中,原教材里,在本节实验上选择了单摆来进行。但这其实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一是延长了活动时间;二是不利于学生进行精确的科学观测。而且两次试验的设计也略显不人性化,在操作上具有较高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的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对过程进行改进,结果很多学生创新性地采用了双摆形式,一次性完成。相对来说,实验时间缩短一半,提高了效率,很好地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完成了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二、巧妙问答,让学生自主理解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问答是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取巧妙问答的方式,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化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提问原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极为有用的,因为这可以让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实现自主化的学习过程。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化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伊始,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提问。“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植物有哪几种?”“这些植物由什么部分构成?”“这些植物有哪些特点?”通过这样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在联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自主思考,并通过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植物与动物的区别以及相同之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的自主讨论,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在我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及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各部分之间和生命体的特性、生命周期复杂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并在课堂基本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化自由学习。巧妙问答,是教学中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实现自由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方式。通过巧妙问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效果,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打开学生的思路,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三、互动多样,让学生自主思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理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不但需要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还需要运用其它多种多样的互动方法进行辅助,比如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等。经过实际教学证明,这些方式都是极为有用的。例如,在六年级下册《踏上健康之路》一课的学习,我让每位学生都模仿残疾人,进行了实验互动。我让每位学生模仿体验了一只手系红领巾的费时与不灵活,与一只脚来回走的不方便和保持平衡的难度。通过这些体验活动,我帮助学生意识到拥有一个完整的身体是很重要的,进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怎么去保持一个完整健康的身体?”“残疾人是不是等于不健康?”“残疾人就一定是命运的弱者吗?”等此类问题。体验结束后,通过采取小组讨论与汇报的形式,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例子、想法以及日后的做法,让学生知道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比我们更困难的人都在坚持运动,保持健康生活,进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互动多样,是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习,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现自主化学习的科学途径。

  四、总结

  前文所述,是笔者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并根据科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及其它特殊属性总结出来的做法,并且在多次尝试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科学是一门需要创新与思维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科学课堂上展翅高飞。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8

  透视生活细节,助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

  小学科学课开展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生现在正是知识学习和接受的基础阶段,同时,也是进行发现以及创造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老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技能,还要通过学习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善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而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进行教学,则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有效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贴近生活来进行实验

  实验本身就是开展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运用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被实验的器材、现象和蕴含的知识吸引。老师最好选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理解的时候会感觉更加容易,或者说更加贴近生活。

  比如,我们在对浮力进行探究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大家进行分析,老师选用厨房里比较常用的蔬菜马铃薯来进行试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把三块形状、大小都基本相同的马铃薯放到体积相同的盐水、糖水和清水中来,观察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通过耐心地观察,学生发现大小一样的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里面沉浮情况是不相同的,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这个时候可以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探讨,让学生自己来翻阅资料了解一下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后来大家通过推断来判定是因为密度不一样,那么什么是密度?密度对物质有哪些重要的影响?老师这时可以进行指导,盐水和糖水的密度都比清水要大,马铃薯之所以能够在水中沉浮,都是与排开同体积的液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水重,所以就会下沉,如果比同体积的水轻,就会不断上浮。为了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和水有关的实际例子,很多学生就会想到游泳,在大海中游泳和在游泳池里游泳有很大的不同,原因就是海水中有盐的成分,所以浮力相对比较大,人就容易学会游泳,死海也是因为含盐成分比较多,所以人能够自由地浮到水面上来。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教学细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得出可信的科学原理,有效地推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提升。

  二、通过课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下的实验对于课堂教学也有一定的帮助,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热情,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看到科学的实用性。例如,让学生观察平时吃的白米饭,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些白米粥,自己在家里做一些实验,准备一些碘酒,把碘酒滴到大米粥里面,让家里人和学生一起来观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会看到玻璃杯中黏稠的大米粥颜色发生了变化,原来是清澈的,后来慢慢地变成了蓝色,这时候学生就会感觉很新奇。很多好奇心比较强的学生都会皱紧眉头,思考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个神奇的现象。学生可以自己组成课下实验小组,共同对问题进行探讨,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发现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碘酒和淀粉的混合物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蓝色的物质,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会有很深刻的记忆。学生有时候还会联想到我们在细细咀嚼米饭的时候会感到有一丝的甜味,其实原因就是里面有淀粉。在课堂上老师讲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接受起来就会很容易,这样能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获取量,让学生主动对课外知识进行获取,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够发现一些科学知识,比如在拧瓶盖的时候,如果我们的手滑就不容易拧开,妈妈在厨房做饭,有时候手上沾满水,为了拧开瓶盖,就要垫上一个干抹布来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原理。通过了解学生发现这和摩擦力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如果接触面过于平滑,摩擦力就小,就不能打开瓶盖。这时有的学生就会提问:在火车站发现很多箱子上面都有轮子,那么轮子和地面也有摩擦力,为什么就比没有轮子的箱子在搬运的过程中省力?老师这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在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就会顺畅很多。我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对摩擦力有了一定的了解。

  还有,在平时烧水的时候我们要让学生观察水蒸气,但是很多学生都认为冒出的"白烟"是水蒸气,老师有时候会纠正说白烟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其实,这样的解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理解,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给学生解释。首先,问学生"白烟"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回答白烟是白色的,那么我们问学生水蒸气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无色无味,那么白烟是水蒸气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不是".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会更加容易进行理解,通过这个常识,我们要告诉学生在烧水的时候要离壶面远一些,因为在水要烧开了的时候,我们因为离水壶比较近,喷出的水蒸气会落到皮肤上,因为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小水珠,在凝结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如果落到皮肤上吸收的就是我们皮肤的热量,会造成灼伤。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安全意识,只有学生了解了原理,才能够有所警示,也避免了安全隐患。

  四、把知识学以致用

  对于实验来说,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把生活实际和学到的知识进行联系。在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一些相关的科学体验,科学的学习是对科学现象的重新认识,也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以及升华,我们让小学生把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也是对知识和生活经验的一种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传递正能量来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还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观察,对生活细节进行思考,对于不明白的现象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来进行思考,让科学知识能够真正地服务于生活。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关注科学课堂的动态学习过程,把生活中科学想象和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和运用,这样可以让生活和科学融为一体,让科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对生活的真正透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教给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提高探究能力,努力地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科学。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进步,国家及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广泛及独特的知识内容,对于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小学科学教师积极将“做中学”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本文针对“做中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详细探讨。

  同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科学具有自身独特之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进行思考和学习。“做中学”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能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主体,并对知识进行更加深刻的记忆。本文首先对“做中学”教学模式含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进行了探讨,最终总结了具体的应用途径,希望对小学科学教学能够提供有意义的模式,催化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做中学”模式含义

  该教学模式的产生及应用,是完全针对科学教育来实施的,它的有效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对知识展开探索。自主探索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善于发现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得到解决答案,学生将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因此这种模式同传统的教学相比,教学效率更高。该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还需要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得到刺激,并对科学探究的过程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

  例如,在进行种子发芽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验,首先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相对熟悉的种子入手,如豆芽菜等,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自己动手种植豆芽菜,并对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给予学生一定提示,如重点观察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及养分等因素的需求量,教师最后对知识进行总结,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任务,将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做中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做中学”模式是根据小学科学教学特点而被研究并有效应用的,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做中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该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和知识的探索。教师应用该模式展开科学教学,需要经过精心的课程设计,引入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广泛接触的内容,同时通过问题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该模式能够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主体。我国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作为客体一味地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更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做中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真正走入科学的空间,对知识进行探索,成为思考、学习的主体;最后,教师充分发挥引导功能,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具有方向性,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将学生变为课堂学习主体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及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引导其继续积极努力地展开学习,并及时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做中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这一环节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展开知识的探索。

  例如,教师在进行月球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增加对报纸、网络及电视等渠道的应用,并积极对月球体积、引力及多种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接下来就是在课堂中将学生进行分组,促使学生将自身搜集并积累的资料进行分享,并在团结协作下完成月球土壤结构等难度稍微较大的题目。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大大提升,团队精神也得到有效培养,更重要的是,经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这一教学目标的设立,具有一定科学性,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月球这一知识内容,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对月球相关知识内容的研究学生并不会因感到陌生而失去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能够对月球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月球探索等内容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够适应小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去“做”,并在“做”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

  由此可见,积极将“做中学”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才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该目标同学生接触面的关联性,还应当注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问题既应当有一定难度,还应当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去“做”,也才能够在“做”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

  在科学的教学目标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进行信息和资料的收集工作,接下来,如何将信息转换成具体的知识,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例如,以上月球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进行分组,组内成员必须进行科学的划分,每一组都应当包含表达能力强、思维能力强和基础知识强的学生,这样一来,小组在展开学习的过程中,沟通和交流才能够更加顺畅。同时,为学生布置讨论任务,促使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下,准确回答问题。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应用了小组教学模式,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在组内能够有所分工,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对于提升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种课堂预设,是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的关键,也是“做中学”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功能的基础。小组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收集到的信息制作卡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及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三)加强课堂互动

  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一味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学生被动学习不利于提升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新时期,积极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做中学”教学模式,必须提高课堂互动性,加强课堂交流,才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得以有效培养。

  在以上月球知识讲解过程中,学生在制作好自身的卡片以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同全班同学进行分享,共同讨论知识内容,如月球绕地球运转一圈需要多少天,以及自转和公转过程中分别拥有的速度是多少等。教师根据小组内展现的卡片内容及数量,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奖励,激励并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知识的探索,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新时期,在积极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学应当积极应用“做中学”教学模式,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提升知识内容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做”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并提升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团结合作精神。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0

  【摘要】

  小学科学课教学要充分针对学生特点,调动学生兴趣,提供良好的课程学习材料与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做好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引导。具体操作上,需要依据不同年龄、不同课程内容与不同教学目标做适宜的调整,进而从大体方向与具体细节执行上得到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创新能力培养是当代全国乃至全世界教学界的主要任务之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依据学生情况展开针对性的创新能力引导与培养。其中适时的采用兴趣引导、探究式学习方法来达到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建立,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效果,而具体的操作原则与细节上还需要不断深入挖掘。

  一、调动学生对知识探究的兴趣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才能有效而持久的发挥学生创新意识与实操能力。在兴趣的培养上,可以充分的让学生发挥思考的能力,首先需要充调动学生提问能力开始。在一定程度上,提问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只有不断的发问才能不断抽丝剥茧的深入了解问题。而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年龄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点,将知识点充分的与兴趣点融合,通过生动的讲述,丰富的形式,趣味的想象空间来扩展学生思维空间,让呆板的课本知识教学更为丰富活跃,具有可联想条件。具体情况,学生与学生之前,班级与班级,年级与年级之间都有巨大的差异,因此更多情况下应该因地制宜的具体执行。一般像一年级等低年级的学生在联想能力与理解能力上都较为缺乏,因此,需要更为细化形象与吸引性的引导,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以将教学内容渗入更多丰富信息含量内容,在更高的理解与联想能力下,其思考能力更为活跃。

  二、科学情景的建立,培养创新意识

  在科学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材料与媒体手段做知识情景的'演示,从而充分的调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在具体的情景建立上,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日益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的通过影像、图片、声音等具体有形生动的内容做知识内容的解释。而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展示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给予学生充分理解与思考的时间,特别是在联合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由于通过动手操作的结合,可以有效的提升参与感、兴趣和真实理解能力,进而让知识能够充分的消化。在具体情境建立上可以更为形象、趣味化,满足学生的理解能力。尤其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的当下,在互联网中寻找适合相应知识点教学的素材变得更为便捷,同时也考验了教师在素材检索方面的能力。当然,在知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形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但是引导创新意识不是替代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展开适当的举例,或者适宜的提问来做好意识引导的准备。在知识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创新意识的形成可以有更好的基础环境。失去基础知识情况了解的新思维并不是真正意识上的创新,真正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可以在已有科学成果之上进行更新、更深入的思考。小学生由于对科学世界没有全面的认识,因此给予有限的知识内容情况下,可以避免成人化惯性思维对其创新意识的局限性,促进创新意识的生发。

  三、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际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在已有的意识产生后付诸行动会提升整个创新能力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知识的学习中,积极的引入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兴趣性,去除呆板沉闷的书本教学局限性,提升学生动手能力,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进一步程度的认识,同时在不断操作与认识中逐步形成创新能力的构成。这种实践活动可以是课堂实验操作,也可以是课下生活中的实验操作。例如物体水中沉浮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运用含气的空心塑料瓶与灌满水的塑料瓶做沉浮的实验操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相似原理让学生对知识点的衍生进行联系,让学生发掘生活中相关原理的生活场景,甚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相关原理展开创新思维的联想与具体实践操作。但是在实践操作上,要做好学生安全和便捷性的支持,避免学生创新性实践操作中造成人身伤害,或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于高危险高难度的创新实践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扩展创新思维,但是避免学生操作。具体实践操作前要嘱咐学生与教师或家属做充分的沟通,避免盲目操作而导致的不必要损失。

  四、强调学生个性发展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因材施教,不同年龄、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家庭情况的学生在创新能力上具有不同的潜力。因此在具体的创新能力培养上需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展开。对学生的要求不可统一化,应依据各自情况进行适度的拔高。同时要充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做肯定,适当的鼓励可以有效的激发缺乏自信学生的内心积极性,而对于自负性学生而言,在适当的鼓励下要指出其不足,让其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而达到个性化处理的效果。

  五、结束语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需要教师具有更强的耐心和细心,针对学生与知识点具体情况做个性化的处理,力求达到学生最充分的理解与能力提升,挖掘学生潜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考验了学生的潜能,另一方面也是教师能力的磨砺。教师不仅在课堂教学的语言、行为艺术上需要不断提升,同时在课件、材料的准备上也需要不断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形势。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运用要充分掌握,对互联网检索、课件设计与组织上不断的升级,同时对于学生的情况了解也需要不断深入,因此教师不仅需要不断的积累相关经验,同时还要不断与时俱进。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1

  摘要:在农村开展科学课堂的教学,只要在课堂上积极探索新路,确保课堂教学有成效,就可以大大地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有效性教学

  当前,基础教育学科课程改革强调“有效性教学”。我认为,我们农村在科学课堂改革方面也有它独特的优势,课程资源特别丰富,我们农村的生物园地比城市广阔千倍、数量和种类也丰富万倍,这不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吗?因此,我认为在农村开展科学课堂的有效性研究是可行的,只要在课堂上积极探索新路,确保课堂教学有成效,就可以大大地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农村的科学课堂上,尤其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活用教材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一个思路、一个模式。新课程倡导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逻辑结构、重点和难点,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而农村的教学活动则要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找准学生学习的新起点。如我们可以根据季节时令来合理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顺序,把《各种各样的花》、《花的构造》安排在百花争艳的三月份,让孩子到户外去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掌握花的共同牲,了解花的构造,认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再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抓住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如《蜗牛》中蜗牛没有脚却怎么能在地上走?《蚂蚁》中的蚂蚁是怎么找到回家的路?让学生带着最感兴趣的问题学习,往往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关注过程

  科学是一种需要探索的过程,而我们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是获取新的科学知识、认识科学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关注课堂教育的全过程。对于每一节课,要思考这些内容最重要的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因此,农村的科学课堂更应重视以下几个过程:1、丰富课程资源在农村,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农村自然资源,对于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科学课程,农村的田间地头、树林、灌木、草地、池塘、河流等都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农村耕作方式的变革、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和改良、病虫害的防治、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科学教师若能充分认识到这一优势,加以开发和利用,能有效促进科学新课程目标的达成。农村比城市有着更广的研究基地,让学生把在学校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过程和方法,迁移到课堂外甚至于自己家里,如在教《制作一个生态瓶》一课时,学生自己就可以从水井或池塘,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生态瓶。又如教《了解土壤》一课,由于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土壤十分熟悉,教师只需对每种土壤的`特点作介绍,学生就了解了。除此之外,由于农村孩子常参加一些生产劳动,有很多的问题会在他们头脑里产生,如水稻能否在旱地生长?杂交水稻制种高产量必备的条件是什么?家乡水资源污染物主要是什么等等,这无形中帮我们开发了大量的科学课程资源。

  2、自制有效教具

  充分利用身边材料自制教具,确保实验开设率和成功率。平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自制教具,有时候一块石头、一片树叶都能为我所用,成为最经济、最有效的教具。

  如教《了解土壤》时,我发现原有的用漏斗来做渗水实验,效果不明显,而且费时,我用大口径的可乐瓶切掉瓶底,在瓶口包好纱布,自己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漏斗,使实验效果很明显。

  3、提倡有效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改中已凸显出多方面的优越性,然而我们发现在教学中有的科学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是“活跃课堂”的一种方式。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可在热闹之后一些问题凸显出来了:诸如“滥而不精”“、学而无效”等方面。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真正有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地、整体地研究;其次我们在明确合作探究目标的基础上,分工明确,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承担;然后建立合作机制,教师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最后还要教师适时引导。由于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4、开展自主探究

  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所以在课堂让学生自己猜想、自己设计、自己解决问题。如教《观察水》时,教师出示3杯水,分别在杯中放入盐、面粉和白糖。在搅拌之前,先请学生猜想,会产生什么结果?如果混乱了,怎样区别?用什么方法解决?

  三、把握评价科学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并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在科学教学中,为了促使科学教师全面的、多层次的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极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在课堂上我常用的评价方式有:

  1、及时性的口头语言、体态语言评价。

  2、有形的物质奖励。

  3、采用简单易操作的量化表评价。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科学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在实践总结中不断地完善,让我们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作好合理适时的评价,让科学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科学教学真正的“科学”。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2

  我在执教《蚂蚁》这一课时,根据学生大多都见过蚂蚁,对蚂蚁都比较熟悉,也比较喜爱,但是因为蚂蚁的个体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不是很清楚的实际。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蚂蚁的过程,逐步建构自己对蚂蚁的认识,培养并保持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为后面对其它小动物的观察等做准备。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经过课前精心准备(提前用白糖引诱蚂蚁,确定准确的观察地点。上课前一天,我在校园的花坛、树木、操场等蚂蚁可能出没的地方放上白糖,经过一天的观察,找到了十多个蚂蚁比较多的地方,上课的当天早晨在这十多个地方再放点白糖引蚂蚁出来,确保上课时学生能观察到。)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

  (一)视频课件导入,揭示课题。

  1.问题激趣:你们见过蚂蚁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见过的蚂蚁的'样子吗?(通过问题激活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虽然此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还是错误的。)

  2.播放课件,出示课题:蚂蚁。激发学生探究欲(通过鲜活的蚂蚁活动视频,引发学生联想。)

  (二)室外观察前的准备,让学生了解怎样观察蚂蚁。

  1.说说你以前观察到的蚂蚁?(从地点、数量、在干什么、吃什么等方面回答,尊重学生已有经验。)

  2.引导学生从蚂蚁的样子、身体有哪几部分、怎样搬运食物、怎样交流信息、怎样排队行进、遇到食物时的反应等方面进行观察。

  3.观察中应注意的问题。(安全、观察工具的使用、准备、爱护蚂蚁等)

  (三)室外分组观察,引导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运用已有经验探索新知。)

  (四)分组回报观察结果,开展研讨。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对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没有说完整的由另一个学生补充。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即使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记录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当场讨论不能解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外再观察再做出结论。(通过实验、观察、研讨再形成新的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希望被别人认可的欲望。因此尊重学生已有经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3

  1.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对教师也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在教学手段上,要求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和其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思维方法上,要求教师能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在基础素养上,要求教师能够做科研型教师;在教学能力上,要求教师形成自几的教学风格并具有使用多种教学方式的能力。但是这些标准与许多教师自身的素质存在这很大的差距,加之教师的培训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这就导致了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因为畏惧情绪而安于现状,造成小学校长在贯彻新课程改革标准下的教学管理工作难度的增加。

  1.2教学理念转变不及时

  新课程标准改革带来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如发展的理念、课程的理念、校本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评价的理念、研究的理念等,由于受多年定势思维的影响,新课标的理念没有真正被内化为教学管理者的教学理念,这使得前沿性的教育理念没有真正的到达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内心。当前小学教学管理者的思想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仍是按照过去对管理认识的观念并且一直重复着过去的管理模式。实际上,人们真正对管理内涵的认识,不仅仅在是在教学管理领域,在宏观的教育管理和整个学校管理和中都是滞后的。有些情况是虽然校长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教师具有抵触情绪,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校长提倡的理念并没有得到教师具体的贯彻执行,这就是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没有得到转变。还有些情况是教师虽然参加了各种类型和级别的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对新课程的改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法也有自己的看法,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际运用,但是校长为了保证升学率,进行强化意识教育并不允许进行新的尝试,这就是校长的教学管理理念没有得到新的转变。

  1.3教学管理评价陈旧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教学管理的工作是以适应应试教育为前提运转的,对学生的好坏进行评价也是根据分数来定,对于教师和学校的评价是依据学生的成绩来论,在学校管理质量方面只追求片面的管理方式。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和校长不但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获取知识方面,而且也开始关注学生在能力提高和获得幸福感等方面上,校长不仅仅关注教师教学成绩,同时也开始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但是以前的考试评价制度仍旧制约着新课标的实施,学校的管理也还是以分数为主,这种传统的成绩评价方式,为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重重困境。

  2.加强小学教学管理科学性措施

  2.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笔者认为:各个学科要有专业的教师上课才是理想的教育资源。只有强有力的教师资源,才能提高教师质量,才能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放心选择,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子女教育的需求。学校要用发展的眼观来看待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应该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的为教师提供各种深造和学习的机会。作为学校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应该把好人事这一关,各科都要有相应专业的.教师。

  2.2转变教学管理理念

  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管理者的理念都还不能适应“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要求,因而不能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管理的作用,因此教学管理者应该不断地加强能力、知识和管理艺术的提高,一切活动都要为教师和学习能够拥有更好的发展服务。还要善于将自己的教学管理理念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学校的规章制度,再通过制度的约束把教学的管理理念转化为教学管理实践。

  2.3科学评价

  校长要激发教师潜能,关注教师个体。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是基础,校长是关键,只有拥有较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能得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校长要深入课堂,了解实际教学中的情况,对教学工作作出具体的指导与检查,校长要将教学信息与动态加入到教学管理的科学决策中来,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具体的教学中。教学管理工作需要科学的评价,小学校长的教学管理要从选拔性、终结性评价理念过度到发展性、过程性的评价理念,注重评价的多元性、诊断性、过程性、综合性与激励性,将以分数为主的教学评价标准转变为以人为主的评价标准,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成长和教师专业的发展,实现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

  3.结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教学管理工作不能持续在以前日常教学管理的单一层面上,要从新角度出发,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教育人、培养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更新陈旧的管理理念,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调动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主动性,争取把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使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4

  前言

  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而言,应始终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而教导学生,以更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终身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十分被动,思维方式受禁锢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更好发展。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课堂教学中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

  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并且能够为他们敢于质疑提供有利条件。传统教学中,教师为维护课堂纪律而表现出较为严厉的态度,使学生心生恐惧,不利于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提出质疑问题。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环境,在维持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有利于树立教师的亲切和蔼形象,又能为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有效问题提供良好条件,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二、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欲望,对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探索欲望可以促使他们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其次,在寻求答案时,必然为得到结果而发散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在学生探索中,其创造性思维得以有效培养。例如在《杠杆》教学中,教师将课堂教学基地转移至校园一角中,选择一块较重的石头,问学生能否将石头移动。许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都失败了,或者无法移动,或者移动过于吃力。此时,教师找到一根粗细程度合适的木头和大小合适的石头,利用杠杆原理轻松移动石头。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欲望不仅得以激发,而且在求知中明确杠杆原理。

  三、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更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小学生积极思考,以提出有效的质疑问题,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大气压力》的教学中,作者提问:“一杯水和一张纸,哪个更重?”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为水重。作者继续问学生,“相信一张纸能托起一杯水吗?”班级学生全部摇头表示不相信。与此同时,许多学生纷纷提出“为什么”的问题。于是,作者将大气压力的知识内容直接讲解,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且了解大气压力原理和明确问题的答案,对培养和提高创造性思维发挥着积极作用。

  四、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之后,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解决问题。传统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将科学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中,虽然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注重实验步骤讲解和操作,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过程过渡到理性认知,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讲解人类呼吸时身体发生变化教学内容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互相对呼吸时胸围变化情况进行测量和记录,通过学生们的`互动和交流,能够自主上升为理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

  五、加强教学评价环节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积极进行有效评价,包括师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对更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使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评价。其次,如果学生在评价环节中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则不应指责,而是引导学生自主补充,并期待下次表现。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可以为学生布置具有合作探究性的作业任务,鼓励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以充分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结论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应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探究欲望,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大胆质疑,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科学探索欲望,引导其积极发现问题、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效落实教学评价环节,逐渐培养和提高创造性思维。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5

  摘要:现代人的科学素养包括能够全面和充满自信地使用计算机、平板、手机等电子设备和相关数据采集系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学;实验小学科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其中特别强调:利用电子探测仪和图像软件包等设施设备,可以使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更加便利、直观。

  一、信息技术在定量实验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融合,能使学生获得更为准确的实验数据。结合计算机软件,还可以将学生实验获得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更好地分析数据,形成准确的科学结论。我们来看看在教学《冷热与温度》一课时是如何应用的。

  1.这杯热水的温度会如何下降呢?(展示学生猜想)2.请同学们用温度传感器来测量这杯热水的温度变化,将软件设置为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测量结果。3.学生分组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4.请各小组结合刚才的测量,说说你们的测量结果,从中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5.各小组学生代表结合软件图表进行交流。在《冷热与温度》这课的教学中,计算机软件能将温度传感器测量获得的数据,以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数据图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融合,能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尤其是在定量实验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融合,极大地方便学生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并能直观地展示数据结果,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信息技术在模拟实验中的应用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看星座》一课时,由于受观察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开展真实的观察星座的探究活动,为丰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通过讲解与演示,引导学生开展看星座的相关探究活动,学生在星座图上很难找到相关的星星,即使花了很长时间找到,用线连起来,也很难理解星座的名称。虚拟天文馆软件可以创设出一个虚拟的环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平板,开展观察星座的模拟实验操作,这样更便于学生观察星座,认识星座,理解星座。1.师:展示《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部分内容),我们迷失方向的时候可以找北极星,找到北极星我们就能找到北方。2.那北极星怎么找呢?要能准确找到北极星,先要认识两个北方星空中最明亮、最重要的,也是比较容易找到的星座,介绍大熊座。3.师:在大熊星座的旁边还有一个有名的星座,叫小熊座,介绍小熊座。4.一般我们都是在晚上看星星,现在是白天,你想看吗?介绍星图软件,你会用吗?看看你能很快找到老师刚才介绍的这些星座吗?(学生操作)5.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星座?怎么看到的?(学生拿着平板通过实物展台进行介绍)将虚拟仿真技术融入我们的科学课堂,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具体地观察星座,直观、形象,其实虚拟仿真技术还有交互性,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沉浸在逼真的环境中进行自主操作。例如在教学《骨骼与肌肉》一课时,我们尝试让每个孩子借助仿真软件,实际操作并认识人体的骨骼。1.建筑工人造房子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在我们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你知道是什么吗?(揭示课题:骨骼)2.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有什么感觉?(硬、多)那你知道我们全身有多少块骨头?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学生尝试交流)3.我们全身的骨头分为三部分: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图片展示)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人体骨架———骨骼。4.人们肉眼是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结构的,我们可以借助X光片或人体骨骼数字模拟技术来认识。打开相关软件,简单介绍相关骨头。(可以请3名学生上台借助软件进行演示)5.如果给你人体所有骨头部件,你能拼装出完整的人体骨骼吗?(请两名学生上台进行拼装)6.人体所有骨头在我们身体里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掌握这些规律,能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进行保护。你觉得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你有什么新的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营造出富有真实感、交互式体验的模拟实验场景,这是传统实验教学无法实现,无法替代的。小学科学课中还有很多的内容,比如认识昆虫、认识植物、认识地球构造等知识,都受到场地、空间位置等限制,模拟实验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模拟实验一定会更方便、更真实、更有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自主探究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自主探究活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APP应用的出现,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同样也改变了我们的科学学习。在教学《校园里的植物》一课时,我将“形色”这款APP软件运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盆植物,有认识它的吗?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款“认花神器”,那就是“形色”APP。介绍形色APP用法。同学们,在了解了“形色”APP程序的应用后,有谁想来试一试?(学生上台操作)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认一认我们校园里的植物吧!学生利用平板认植物。形色APP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学生拍摄植物图片后,通过软件在线识别,然后比较植物的特点,辨别校园里的植物,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好的支撑。绝大多数学生因为APP游戏而喜欢手机和平板,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些移动终端除了可以打游戏之外,还有很多功能,在《心跳的脉搏》时,我们使用了“心率检测”这款APP,将摄像头贴着食指,测量时,手机就会自动打开闪光灯,通过毛细血管反射到摄像头里的运动图像计算出我们当时的心率。在学习《声音》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利用“分贝仪”和“频率分析仪”来观察物体发声的大小和音高。信息技术融入科学教学,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信息技术融入科学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我们的科学教学更开放。信息技术融入科学教学,实现了实验过程的“可视化”,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智能化”。信息技术,让我们的科学教学更科学,这必将引发一场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相信,信息技术将会为小学科学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15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实用】05-17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荐]05-17

[优]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5-17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通用]05-18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优秀)06-16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精华)06-06

(推荐)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22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精品)07-22

[优秀]小学科学教学论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