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

时间:2024-07-16 13:06:30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汇总(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汇总(15篇)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的广泛推广又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而快乐教学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与思维发展水平的教育方法,将严肃的课堂气氛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改变学生的偏科情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应对快乐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更加科学、有效地实现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交流,平等对话

  快乐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将自己和学生置于平等的位置上,以自身情感带动学生,以自身经验引导学生。例如:三年级下册年月日、24时计时法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凭借自身经历设置问题,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计时法的基础知识,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为老师设计一个作息时间表,可以吗?”通过句式和语气的转变,变命令为寻求帮助,不仅不会让学生产生烦躁情绪,还可以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心理情感,从情感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同样,还可以鼓励学生们说出家长的生日,计算距离父母亲生日还有多少天等等,这样不仅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感悟,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积极引导,促进学生德智双面发展。

  二、创设情境,引发趣味

  教育学家曾说过:“高兴学来的东西不会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有学习的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抛弃负担,找到学习的乐趣。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有效地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奥秘的探索兴趣。首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引入情境,听故事是孩子共同的爱好,教师可以将所学内容与各种各样的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结合到一起。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认识,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讲美猴王的故事:“这一天,花果山收获了许多新鲜的桃子,猴王要给猴子们分桃子,第一天每个猴子可以分得两个,第二天桃子总数少了,每个猴子分得一个,第三天桃子更少了,每个猴子只能分到半个,同学们发现这里面的规律了吗?听到这里,学生已经牢牢跟上了教师的思路,不由得开始思考,发现每一天都较前一天少了一半,教师顺势发问,“那么半个该怎样用数字表示呢?”经过这样一问一答的方式,学生进入了学习情境中,教师也顺利引出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导入教学情境,借助于多媒体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点,吸引学生的目光,促使其发现学习的乐趣。

  三、结合实际,参与实践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为日常生活服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的形成。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学习中,教师可以放弃教具的使用,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用小木条制作三角形框架。小学生总是好动的,他们会从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中找到成就感和快乐,对这些小模型细细观察总结,进而得出三角形的特性。类似的做法可以用在许多图形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学习六年级上册圆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硬卡纸制作直径分别为3厘米、5厘米、7厘米的圆,将做好的圆放在直尺上滚一圈,记录其走过的路径,即为周长。探究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学生在记录、计算后突然发现周长并不是直径的整数倍,不同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猜测,认为直尺不精确或者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为小数等,教师可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待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后,发现这其中的关系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以顺势揭示谜底,赞赏学生的观察力,并告知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古人就计算出了圆周率小数点后7位数字。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萌生对先民智慧的崇敬感,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理想信念。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实际应用活动,例如学习六年级下册简单统计后,教师可布置课后探究作业,让学生调查身边的现象如:小区内居民用水问题,绿化树木种类等等,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当下热点形成调查报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四、适当激励,注重总结

  教学并非一种硬性的任务,而是一种艺术,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总结,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讲究沟通的艺术,倾听学生意见时应将自己与学生置于平等地位,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肢体语言交流给学生鼓励,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进行鼓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抛弃自卑感。针对优秀的同学,教师可毫不吝惜地给出积极评价“说得很有道理”、“做得非常好”等等。对于不尽如人意的答案,教师也不应全盘否定,应看到学生努力的过程,指出、修正错误的同时表示期待:“老师相信下次你一定做得更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努力后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当然,激励不仅来自于教师,还可来自同伴甚至是自己,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鼓励性格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特长不同的同学一起学习,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同时,也应注意不可一味报以鲜花和掌声,应适当设置障碍,避免骄傲自满情绪的滋生,保证快乐学习良性循环。实现总结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不拘泥于讨论和测验,可以采用班级内竞赛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实行积分制,多轮出题,可设置必答题和抢答题,最终积分最高的队伍获得胜利。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不仅实现了对知识的总结和深化理解,更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性竞争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快乐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应抓住理念本质,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欲望,避免表面刺激带来的反作用,以自身热忱带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思考中感受到智慧的力量和数学的奥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2

  一、课前生活情境应用

  现在小学的数学教材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生活中感知数学。那我们首先来说说课前的生活情境应用,说到课前就涉及到预习。我这里所说的预习不是指教师在上这堂课的内容前要求学生一定要看书,看懂书上所写的什么的,而是说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前做与该课有关的生活上面的预习。比如学到三角形时,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三角形学习方面的预习,“你们周围有哪些东西像三角形的东西啊”“这些东西有哪些不同呢”等等。这样生活化的预习,是将数学知识现实化,不会让小学生太有负担,也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同时,也会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有助于他们有热情地好好学习。

  二、课中生活情境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轻松有效生活化地学习数学。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学到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手表等等,还有就是可以展开一些活动让同学们认识时间,探讨时间。比如跳绳的活动,同学自愿跳绳,跳100个或拍皮球100个,另外的同学计时,最后看该同学用时多少,多少分,多少秒等等,这样也更能让同学们更生活化的理解时间。例如,学到圆时,老师可以带飞镖和玩飞镖的圆盘来,先让同学们试着玩玩射中飞盘的圆心,然后就可以渐渐深入的讲解圆的知识,包括圆心、半径、圆周率等等。比如学到圆时,老师也可以带个呼啦圈来,先让同学们转一转,滚一滚,然后可以提提问,为什么呼啦圈能像轮胎一样滚动呢,轮胎为什么又能滚动呢等等,然后渐渐地深入到圆的相关知识。这种情景创设与问题引导,是生活化的,比较灵活有趣,不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老师同学一起探讨,讨论,学习,快乐而又实用。同时这样也会让同学们更加关注生活周围的事物和与该事物相关的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课堂效率无论是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生活情境在课堂上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再来多举几个例子。小学数学教学中会学到人民币,对于小学生来说,货币的概念比较复杂,所以老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同学们更能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将同学们分成两方,一方是买方,令一方是卖方,利用同学们的铅笔盒、笔、本子、橡皮擦等等作为道具,进行买卖交易,这样两方都能通过这种情景创设的游戏理解货币,分清货币的.币值等。然后老师再趁热打铁,更深入地讲解与货币有关的知识,如币值等。还有当学到小学数学知识平均数时,也可以适当创设情景,如老师带糖果道具到教室,给一个同学17颗糖,另一个同学只给3颗糖,老师问同学们,这公平吗,你们认为这样分配好吗,不好,要怎么分配才行呢等等。提问了同学们会提出自己的各种见论,比如老师应再给另一个同学14颗糖啊,第一个同学应分给另外一个同学7颗糖啊等等,有了前面做铺垫,老师就可以更好地讲解平均数和平均分配了。

  三、课后生活情境应用

  课后老师一般要求学生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前面学了的知识,不关这样,老师也可以布置生活情景化的课后作业,或者老师可以直接带领同学通过生活巩固学过的数学知识。比如,一个最常见的,小学数学我们会学到度量单位,长、宽、高等,学了这堂课以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家之后量量家里、周围的事物的长、宽、高等。如,弟弟妹妹有多高啊,家里的床有多长多宽啊,自己的书桌多长多宽多高啊等。还比如,学生学了小学数学数据的统计时,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课后做一次统计,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一个十字路口,让学生们统计每分钟经过路口的车辆数等等,也就是让同学们做个实际的统计,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做到巩固统计的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上文所阐述的观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多应用生活情境,会让学生们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发现数学的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观察力、实践能力等的提高,它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有利于教育事业繁荣向前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3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培养学生具有数学思维能力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解答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并且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朝着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利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学到真正的数学知识和本领。

  1数学思维的概述

  在数学范围内,用一些特有的方式去解答相关问题,数学理解方法是形成数学思维的基础,只有用数学思维理解问题才是对知识本质的认识,得到的才是科学的数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思维具有它特有的品质,不同的学生具备的品质不同,其思维水平也存在区别,培养学生形成全面的数学思维品质才会使其具备高水平的数学思维能力。第一,要有深刻性。知识的探究必须要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对数学知识概念深刻理解,不要混淆一些相近的概念,必须要找出题目中各个条件的本质联系,找到正确的答案。第二,要有灵活性。这个品质是体现小学数学学习不要过于死板,学生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解答数学问题,以求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正确的答案。第三,要有广阔性。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从全面的角度出发,打开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要考虑全面,不要错过有用的条件和要素,力求解答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锻炼他们的思维,用数学思维去影响他们的思考方式,渐渐地让学生也用这种思维去解答问题,形成他们自身的一种能力。

  2.1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些方法训练学生,培养他们具备综合的数学思维能力,像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劲头,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力很差,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为了让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增加锻炼的时间,就要让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观察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存在感。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热情。试想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总是一脸严肃,态度过于严苛,对学生的一点小错揪住不放,动辄就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教育,不懂得尊重学生,这种学生又怎么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将课堂气氛弄得活跃起来。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利用一些手段设置一些有利于课堂氛围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融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收获一定的学习成果时,就会让他们感到开心和喜悦,这样就会对小学数学产生好感,能够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

  2.2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重视思维品质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好引导者和朋友的身份,在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要以开放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独立思考问题,发展思维,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过于单一和死板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的思维机械化,不能灵活的运用,形成可怕的思维定势,不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数学定义、公式的`时候,可能很多教师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告诉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套用公式就可以找出答案。这种方式在一些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它也阻挡了学生们发散思维的形成,不能灵活用脑,只是在机械化地背书,而不是学习知识,到最后学生们只是练就了好用的记忆力,而没有形成真正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有,在求长方形的周长的时候,其实是有多种解答方法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看谁的方法多,拓展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加深他们的理解力。

  2.3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清楚地讲授给学生,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比较法,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学习体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很简单,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首先使用适合他们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轻松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比较法很简单,就是找两个题目,分别让学生求出答案,并将两个题目进行比较,从中悟出道理。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图形演示法,使得学生将数学问题在推理中消化解决。与其它学科不同,小学数学可以利用图形演示法得到一些问题的答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图形探索,一步一步地进行推理,找出数学中存在的关系定理。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法,促使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整合自己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差的学生,相互讨论研究,相互取长补短,并让他们对各自的思维进行思考、分析,在这样的合作讨论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促进小学生形成综合的数学能力是新世纪义务教育的基础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教学技巧,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教授课本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数学知识,形成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05):59~61.

  [2]安振玺.趣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1):222.

  [3]黄友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xx(01):140.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4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良好的情景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也能激发较为持久而稳定的兴趣[1]。情境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引领的作用。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比和比例的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比、比例、比值的概念和知识的运用模糊不清。在教学设计上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概念。上课伊始,我拿出准备好的糖块和一杯水,学生们看到我这些道具很好奇,这时候充分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学们,我这里有5块糖,一共是30克,这杯水是300克的,大家帮我分析一下,糖放入水中后,糖水有多重?”问题一出,学生们立刻大笑起来:“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呀,一共330克呗。”我在看到学生们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说:“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看起来难,我们就以这杯糖水为例,来层层剥开比和比值这节的真面目。”随后我不断引导学生从比的定义为突破口,自己小组探讨,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情境演示,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的表达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整节课学习气氛高涨,回答问题踊跃,也带动了我的讲课积极性,整体效果非常好。

  二、运用多媒体,使抽象知识形态化

  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是在数学学习上立体思维能力较差。以往题海战术应对抽象知识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都不符合现代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正好迎合了孩子的这一特点。通过制作flash,将学生难以想象理解的问题简单直观的通过设计的动画展现出来,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感知认识。青岛版三年级数学新教材中“平移”一课,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旋转门”、“推拉门”的动态过程,在课堂上演示它们的运动过程,从而揭示平移概念。并设计了小熊跳格子的flash,将物体位置变化的过程演示出来,孩子们一开始以为是一款小游戏,兴趣十足地盯着动画看小熊的运动路线。同时配以当下最受学生们喜爱的TOM猫的卡通形象讲解平移的过程和平移的基本知识。将抽象知识融合与动画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求知欲望,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将复杂知识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转变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针对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而言的,它要求的是完善和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根据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倒数这节课时,倒数这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简单地给学生套用定义,他们可能只是死记硬背的记住定义,但是对于知识的彻底理解与领悟却相差较远。这节课的讲解,我采用的是开放式讨论学习的方法。有的说:“倒数是什么意思?”有的提出:“学倒数有什么用处?”于是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目标———研究倒数的意义、方法和用处。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后,我引导学生从课本开始,认识概念,找清定义,明白倒数的意义。在理清基本知识后,我有拓展一些带分数、小数、整数……直到最后讨论了“1”和“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怎么用简单的方式找到倒数?通过大家自己的讨论与学习,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习的方法。

  四、提供材料,培养数学思考能力

  良好的思考能力,主要体现在是否敢于思考和独立思考[2]。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和时间,注重思维诱导,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材料,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比如在学习求圆环面积的过程中,有一道题,花坛是圆形的,直径3米,在花坛外修建一条宽1米的小路,求小路的面积。这道题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往往在求大圆的直径时得出3+1=4米,忽略了小路在花坛的直径两边都延伸了1米。由此看出学生感性材料的缺乏致使思维能力受到限制,不能全面考虑问题。因此,学生对具体丰富的思维材料接触越多,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渐增强,从而达到从具体的事物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的过渡。

  五、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是教学方法的根本变革。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知识引导给学生。教师在探究教学中有效的教学策略,立足与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素质,引导他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5

  一、展现过程,态度体验

  课堂教学中我们本着给孩子一些权利的初衷,让他自己去选择对事情的看法,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去采取行动的教学策略。让孩子在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体验严谨的科学态度。如教学线段的条数时,教师组织学生数出图中有几条线段,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两图中各有多少线段?通过一番探索出现了不同的数法。有的同学按一二三四段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的,无论怎样数都列出4+3+2+1的算式。计算时,可以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计算,也可利用简便方法计算,4+3+2+1=5×2=10。到此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老师引导学生数一数图中的点数,算式中的项数,你会有新的发现。在教师的引导下使他们产生一种“柳暗花明”的探索精神。同时使学生体验了一次次成功的喜悦,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形成滋润创新意识的土壤。

  二、创设情境,体验价值

  1.提供素材,创设情境,体验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依靠这些材料,应用数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如教学梯形面积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圆木小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你组所有圆木小棒摞起来。经过操作,有的组摞成横截面是三角形的,有的组摞成横截面是梯形的,怎样知道共摞了几根圆小棒?发言一向积极的同学一、二、三数起来。善于思考的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知道第一种摞法可利用总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的方法,求出圆木棒的根数。学生带着追求梯形面积求法的渴望和疑问进入新知识的探求过程。丰富的现实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梯形面积的'价值是省时、高效。

  2.利用素材,创设情境,体验价值

  学习数学要以一定的生活体验为背景,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数学素材,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如教学正比例应用时,可利用升国旗的情境,国旗与太阳一同升起,谁能想个办法知道红旗升起的高度?问题提出来后,有的同学主张量量绳长,有的同学想凭借自己攀登的技能爬上去测一测。在争论不休时老师有意从旗杆影子的一端走到另一端。这一无声的行动,给学生以提示,思维敏捷的学生马上想到:“老师,我的身高是136厘米,如果测出我的影长和旗杆的影长,利用比例知识就能求出旗杆的高。”从这一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到,我们人人都在学有价值的数学。

  3.捕捉素材,创设情境,体验价值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价值。如教学扇形面积计算时,我捕捉了这样的素材:李明同学,因害眼病不能按时上课,经医生治疗后在眼上蒙上一个眼罩,看到这个眼罩你有什么感想?通过一番观察、思考、讨论。集大家的感想:这是由6个扇形合成近似圆锥形的眼罩。这种眼罩里面空间大。放药多,能使眼珠灵活转动,有利于眼病早日康复。为了世界上的眼病患者,我们也来做这种眼罩。做时先量出扇形的半径和圆心角的度数,再裁6个扇形,缝合在一起就做成一个眼罩。如果能计算出扇形的面积,就可以去买布做。这一事实使学生体验到“不但要有满腔热情,还要有必要的数学知识,才能更好的创造人生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6

  摘要:文章从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入手,对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具体策略有:学生层(组)的划分策略、目标设计与选择策略、分层设问策略、个别指导策略、分层练习策略、合作互助策略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分层异步教学属于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主要是由教师在场实施辅导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该方式主要体现为学习过程与实践过程,学习过程指的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及时做好课后复习,完成家庭作业,做好总结工作;实践过程指的是学生能进行实际操作,掌握相关技能,端正学习态度,学会举一反三。

  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分层异步教学模式是指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并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习小组进行指导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及潜能,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手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该模式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创建学习能力匀称的优秀班级,可将学生分为A、B、C三种类型。A类为独立学习,B类为交流学习,C类为师生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共同努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二、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层(组)的划分策略在开展分层异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综合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其次,根据调查掌握到的实际情况划分。教师将学生分为A、B、C三种级别,并根据不同级别的学生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二)目标设计与选择策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选择方面,各层次之间的目标差距不能太大,而且要使相应层次的学生能够达成目标。教师在选择目标时,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教学标准;二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目标。总之,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设计上的差距,做好教学目标的设计和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三)分层设问策略在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分层设问策略的运用。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好问题的目的性,注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引导其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针对此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呈现比较有难度的问题,当大部分学生都难以解决时再渐渐抛出解决难题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个别指导策略个别指导是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开展个别指导,使教学方案更具有目的性。教师在开展个别指导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加强学生在学习过渡阶段的引导;二是加强学生在学习分类阶段的引导;三是加强学生在扩展学习阶段的引导。

  (五)分层练习策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目的性教学,还要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教师在进行课后练习时实施分层练习策略,通常可以分为:自主练习、选择性练习、过渡式练习和并列式练习等,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练习策略。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合作互助策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合作互助策略,即学习好的学生辅助学习较差学生,有效发挥集体的学习优势。在讨论具有共同性问题时,为了促进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先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答,以便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而且能够促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发展。

  (七)区别评价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给予相应的评价和肯定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情况的不同,采用区别评价策略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掌握知识的认知。区别评价具体可以采用分层考试、随堂测试等方式进行。

  三、结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开展分层次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宇芳.分层异步教学中的多项分类[J].湖南教育,20xx(16):59.

  [2]张克礼.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J].科教导刊(上旬刊),20xx(4):100-101.

  [3]俞春波.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探讨[J].内蒙古教育,20xx(36):74.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7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

  张晓华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 )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二、针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价

  实施“分层评价”正体现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客观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服务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宗旨。学生的各自思维方式不同,学习的起点不同,但是《卡》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分层次完成题目的时候,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题目,并在解答过程中获得一份自信和鼓励。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8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部分小学的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观察,以及在课下与教师们的沟通,笔者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上有不少问题亟需改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少教师较少运用教学设计,没有备课阶段,采用现成的参考资料直接讲课,上课时完全凭着自己的经验,没有具体的课程设计环节。二是教学时所涉及的内容设计太过笼统,内容不够充实,流于形式。授课要素之间的表述极为简单,各个知识环节处于分割和游离的状态。各要素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关系。三是在教学设计在主次排序上缺乏严谨度,乱而无序。

  二、微型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为:探寻出教师“唯经验第一”这一教学问题的根源所在,发现问题,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让教师“唯经验第一”的思维得到彻底的`改变。研究的最终意义在于帮助教师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方式,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的优化设计更加便于他们快速学习新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希望可以借助这次研究为丰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教学案例微型实验实践与分析

  研究案例以“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为题,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本次微型实验的教学设计共分五步。第一步是设计阶段,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的可操作性,对教学目标进行排序。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选择两位数,且整十”的笔算除法,或“除数是两位数,且不整十”的笔算除法。教师以此为例让学生进行练习。第二步是开发阶段,教师拿出一张纸,纸上画有图画,一个框内装着140个苹果,接着提出问题:要把这些苹果分给20个人,该怎样分呢?在这一阶段促使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判断,对题型进行分析,同时教师注意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纠正。之后教师可再列出一种题型,如“141÷30”“467÷20”等,要求学生详细写出计算的每一步骤,锻炼学生的脑部思考与手部记录同时进行的能力。第三步是实施阶段,要求教师根据课堂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诱导式教学。第四步是评价阶段,通过再次进行习题检测和对教学效果的测验,评判学生的学习质量。

  通过上述实验发现,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可以明显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易到难,从单一学习拓展到了多角度学习,数学学习质量明显上升,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的改善也有积极影响。可以说,教师教学设计的优秀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需要从抓紧教师的教学设计入手。课后有教师反映整个教学设计还是显得稍有复杂之感,刚上岗的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而无法准确地理解、把握整个教学设计的授课节奏,年长的教师也因为受长期的旧式教学法影响短时间内无法适应。鉴于上述问题,教育工作者还应就如何简化整个教学设计进行探究,以便实现各个阶层的教师都能快速地适应这套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9

  1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1.1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公式,很多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化,对于有着好动特点学生而言,数学课堂就是煎熬。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需要打破以往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生活情境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对于塑造高效数学课堂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1.2体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应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使得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体现出来,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小学学生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于抽象化数学知识的吸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将生活情境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层次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使得学生掌握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2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的各个领域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的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多媒体设备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升教学资源的应用程度,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多媒体设备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的对学生进行呈现。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进行生活情境的构建,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小学学生对于动物非常的喜爱,教师可以应用这一特点,促进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转变。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寻众多的动物图片,如小鸟、猫咪,也可以找一些动漫角色图片。教师在讲述加法运算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进行情景展示,并且配上一些剪短的话语,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吸引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可以这样的讲述:“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下班路过一家宠物店,看到里面有好多小动物,老师看到了有三只小猫咪,还有四只小狗狗,你们能告诉老师猫咪和狗狗一共有多少只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2应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很多的小学学生认为数学课堂学习过于枯燥,还具有很高的难度性,数学课堂教学不能赢得众多学生的喜爱。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对此不良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教师要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有全面性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掌握班级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在数学教学活动,教师要更多的应用生活化的语言取代抽象化的数学专业术语,使得数学教学内容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知识学习的信心。例如,教师在讲述图形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的讲述:“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么?你们在夜晚看到天上的月亮就是圆形的,我们的课桌就是长方形的,你们看看教师手中拿的尺子是什么形状的?”这样教学的教学方式避免了抽象化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带来的.不良困扰,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成效。

  2.3设置生活情境,提升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小学学生有着好动的特性,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很难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周围的事物对于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设置相应的生活情境,全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注意力可以高度的集中。例如,教师在讲述《两位数加法》时,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这样的讲述:“同学们老师今天想要带你们去动物园游玩,你们想去么?老师知道你们很想去,但是现在老师遇到一些麻烦。我们学校有两台汽车,每台汽车可以乘坐60人,一班有学生35人,我们班级有学生33人,三班有学生四十人。怎样的安排才能使得每一名同学都能去动物园游玩呢?”然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当学生讨论完毕公布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在引出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3结语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使得抽象化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的对学生进行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成效。教师需要积极的找寻多种手段促进生活情境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应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积极在教学课堂上设置生活情境,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0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课堂作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阵地,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难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重视在课堂上的讨论,因为课堂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更好地合作,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讨论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很少自己表达意见,仍然在延续传统的教学。甚至有的教师在教学前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使得有些教师不能将教学目标进行更好的定位,使教学行为失去了一定的准则。有的教师尽管能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但是在课上所进行问题大多数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比较简单,对学生的学习提高并不明显,长期下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占用的时间比较多,使得学生学习会比较疲惫,这样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率并不高,甚至有些学生对数学恐惧和厌烦。如果学生总是处在比较疲劳的状态,整天都是忙于考试和作业,那么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厌烦数学这门课程,降低小学数学的学习水平。

  二、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讨论注意事项

  (一)课堂讨论要明确目的和要求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讨论的重点并不是讨论的结果怎样,而是要能传授给学生多样化的讨论方法,使学生养成课堂讨论的习惯和方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讨论的`目的和要求,对为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在什么时候进行讨论要做到心中有数,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了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进行讨论时,应该选择难度系数适中,符合学生能力的题目。

  (二)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作引导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提出的问题应该以学生的思维想法为教学的中心。但是,当很多学生在学习认识上存在偏差时,教师就应该抓住时机,利用它来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也不能穷追猛打,不能嘲笑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解答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展开,在和学生讨论时候,能有出色的表现。

  三、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合作交流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面临很大的压力,很多学生对教师都存在胆怯的心理。如果学生发言时出现了错误,教师也不能一味地指责,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即使学生在课堂上违纪,也要本着尊重学生尊严的目的,在课后和学生谈心,找出原因。另外,在课堂氛围的营造过程中,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这样会影响课堂的气氛,使学生产生恐惧,甚至出现厌学心理。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是取得高效课堂的基础。因此,课堂上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现在课堂上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教师事先设置的问题讨论出来,要求同桌之间进行讲解,如果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放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二)创设探究式问题,创新讨论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讨论中,应该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变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产生质疑。同时,探究式的问题还能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学生常有问题就会常思考,常思考就会进行创新。这样的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时,可以做到问题应该大小得当,多少适宜,难度适中;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还要讲究一定的艺术和技巧,留给学生探究的机会。此外,指导式讨论、自助式讨论以及分组讨论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的主要形式。这些讨论形式能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思考,最终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三)优化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应该采取肯定和表扬的态度,使学生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增加自信心。尤其是当学生解决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要加大赞赏,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其关键就是要优化课堂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制定学生评价的标准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等各方面加以评价,以达到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总而言之,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一项活动,是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是学生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改善的前提。在小学数学中,一定要注重对课堂教学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进行问题探索。此外,教师还要采取适当措施,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讨论一定能够达到更好的状态,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1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的思路,尤其是对于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够做到自己去分析,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

  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难点分析

  笔者以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为例,分析了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难点。在第一章节中,教师认为教学难点是分辨方向和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看路线图比较困难。具体来说,在方向分辨上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对方向辨别知识理解有难度。并且,在看路线图方面,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第二章中,难点集中在口算除法、一位数除三位数、有关0的除法等知识。在第三章统计中,难点集中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求平均数、平均数比较这三个知识点上。在第四章年、月、日中,教学难点集中在平年和闰年知识、24小时计时法、时间计算等知识上。在第五章两位数乘法中,教学难点集中在口算、两位数乘法估算、计算方法、进位乘法这几个知识点上。在第六章面积中,教學难点集中在面积含义、面积单位、单位换算、计算公式、单位进率这几个知识点上。在第七章小数的初步认识中,难点集中在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写法和大小比较上。在第八章解决问题中,难点集中在生活中的乘法和除法计算上。在第九章数学广角中,难点集中在等量代换思想和集合思想上。

  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难点的成因

  1.数学学科特点。数学学科特点是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难点的主要形成原因,而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枯燥、记忆不方便;学生缺乏基本知识,难以理解教材内容;学生缺乏必要的认知能力,对抽象的知识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数学内容有着一定的系统性,学生对前边章节的学习直接影响后边章节的学习,因此,只有学生学好前边章节的基础知识,才能够理解后边章节的数学内容。最后,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思维逻辑还没有发育完善,很难理解抽象的知识。

  2.数学思维方法。数学学习需要采用数学思维。数学知识具有内在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需要运用直观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行综合思考。但是,小学生普遍缺乏抽象思维,在学习面积、空间、方位等抽象知识时,学习难度较大。而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重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拓宽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抽象性思维锻炼。

  3.教师人为原因。首先,部分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导致教师认为的教学难点和学生认为的'教学难点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自身的主观思想出发,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对教学难点理解错误。其次,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最后,部分教师由于教学能力等问题没有正确把握教学难点,所选择的难点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导致数学教学出现教学偏差。

  4.学生自身原因。首先,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小学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够理解数学大概内容。但是,由于学生数学知识不扎实,知识系统不够完善,一些本不属于教学难点的数学知识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仍有一定的难度。其次,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习成绩,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数学本质的了解,学习数学积极性不高。并且,理论灌输教育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学生都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无法正确把握学习难点。

  5.教材内容特点。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特征,教材中的内容环环相扣,前后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学生在某一环节的学习中存在问题,将严重影响后面章节的学习,增加学习难度。另外,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较强,虽然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但是,学生还是无法深入理解所学的内容,存在概念模糊的问题,学习难度较大。

  三、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难点的教学策略

  1.教师方面。首先,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特征和心理特征的了解,从学生的角度深入研读教材,正确把握数学教学难点,加强对教材的研读,找出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知识。其次,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摈弃传统的理论灌水式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的知识难点,并根据学生所提出的知识难点进行课堂教学,正确把握数学教学难点。

  2.学生方面。首先,学生应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面对学习困难不放弃,积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学生在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应积极向同学和教师求助,在数学难题的解决过程中找出自身知识系统的缺陷,并积极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其次,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做到课前预习,找出预习中的难点,根据自身的学习难点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2

  [摘要] 本文通过六七十年代开始到现在的教学媒体的介绍,总结了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改革,并研究了改革带来的好处,主要通过四个方面:一、电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应用的利弊 二、实物投影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三、多媒体CAI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四、校园网的兴起。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媒体是教学手段中的一类,是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或设备。

  在六七十年代,小学数学教学手段仅仅只是粉笔,黑板,教鞭,教科书,到了八十年代出现了模型,比如在一年级教10以内加减法时,出示小卡片贴在黑板上,原有鸭子七只,贴上七张卡片,游走两只,拿走两张卡片,还剩几只鸭子?教学媒体极其贫乏,教学形式当然也就单一,那么拿一堂六七十年代的数学课堂实录和现在新课标下运用全新媒体的课堂实录进行比较其结果当然是天壤之别的。

  教育、经济、科技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也可从教学媒体的不断变化中体现出来。教育发达的地区其科技、经济自然不在话下,那么反之在教育方面所投入的财力、物力就会更多,千方百计的要给教育带来便利。教学媒体就是不小的一块,就这样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从现代科技为基础的教学媒体逐渐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用于教学的电化教学、实物投影、多媒体辅助教学、校园网等等。接下来我来谈谈电化教学、实物投影、多媒体辅助教学、校园网的兴起给小学数学教学所带来得一些便利。

  一、电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利弊

  (一)相较于六七十年代的教学媒体,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是小学数学教学手段的一大改革,它为教学带来如下便利:

  1.提供实例,引起探讨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将生活中“行程问题”各种不同情况,当堂放映了一段实况录像,通过放映教学录像片段在课堂里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将实际生活中能碰到的种种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感兴趣,他们感到有很多知识等待他们去学习,激起求知欲。

  2.化静为动,利教利学。

  运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便于突出特征,揭示规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公式,法则。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运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

  (二)科技的不断飞跃,在日渐成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电化教学所带来的弊端:

  1.现在社会上一般都用VCD而不再用录像机,而且录像也不方便,加之录像带的存放也是个问题。

  2.制作幻灯片相当麻烦,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

  3.幻灯片不易保存,防霉防潮等等保存的要求比较高。

  4.而且效果不如实物投影也不如多媒体。

  5.幻灯机需要调焦,调不好了图像就相当模糊。

  6.图像的动画需要人为地拉扯幻灯片。

  于是在发达地区电化教学逐渐退出教学媒体的舞台,接踵而来的便是实物投影,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在经济稍微落后的地区因经济问题仍保持用电化教学,在不久的将来电化教学会退出历史舞台。

  二、实物投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实物投影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也是一大创举。

  (一)实物投影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是首先对现实世界中大量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形成表象,然后通过比较,分析,综合,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属性。通过实物投影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具体表象使小学生从中进行分析抽象,掌握概念。[1]如新课标实验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平均分”的概念可以先引导小朋友一起分一分:把6根小棒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小朋友们可以先在座位上摆放,教师在下面巡视,然后选择典型的方法让个别学生到投影机上摆出来,进行比较,小朋友们就可以发现分法有3种:5根和1根,4根和2根,3根和3根,其中只有最后一种方法每部分是一样多的,可以让学生把这三种分法进行分类,从而引进”平均分”的概念。

  (二)实物投影在计算教学中的应用

  采用实物投影,能够给学生提供具体实例,使学生从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计算法则,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9+8=?时,可让不同方法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方法,有些学生可能会用小棒数;也有些学生可能会用手指数;也有些学生可能会在9之后再数8个;也有些会把8拆成1和7,然后把9凑成10,再加上7,等于17;也有些学生可能把9拆成2和7,把2和8加在一起然后再加上7,等于17。把种种算法罗列出来让学生自己择优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另外也可以把学生作业当中一些比较典型的错误,罗列出来让其他学生当作“小医生”来治病,另外也让他们以后别再出现这种状况。

  (三)实物投影在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

  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法则,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实物投影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并且能让学生亲自到投影器上操作,动手动脑学好数学。如在教学整数应用题时,我们可以把实物投影和投影片结合起来应用,先在投影片上让学生进行分析,列式计算或让学生根据情境编制各类应用题,在运用中,小的实物可以直接采用,也可以用硬纸板,各式透明胶片剪刻成各类形象以代表实物。

  (四)实物投影在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几何学是逻辑性严密的科学,它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而小学生想象力差,学习这方面知识是有很大困难的,通过实物投影,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知材料,并且通过学生操作更好地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正确地认识几何形体地特征,发展学生地思维。如在教学“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度”时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个角,然后相加得出结论,由于测量误差,计算结果与180度总是有差别而误差又很难给学生讲清,若采用实物投影则很易解决,我们可以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然后拼在一起,很显然三角形三个内角重合成180度,把这个结果映在银幕上明显而易理解。

  实物投影比起幻灯机来,它的好处是它可以避免了不少麻烦。比如有些实物投影可以不用通过明胶片制作幻灯片可以直接放在投影机上操作,当然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如果要实地测量高度,总不可能把高楼大厦之类的庞然大物放在实物投影机上操作给学生看。

  再比如一些实际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的,也不宜让实物投影投影出来,这也是它的一大缺陷。在一次听课中,《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时,执教者让学生体验面积单位要统一时,采取让学生用大小不同的小方格去拼一个大的正方形,并让一个学生上来在实物投影机上拼,因为小方格非常小学生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为此花了很多时间。如果做一个简单的flash课件,将小方格拖到大的正方形当中,既省时又生动形象,学生也容易理解。

  三、多媒体CAI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以前学生坐在教室里上课仅仅只是那种传统教学,往往只有视觉参与,很少有视,听觉各方面都参与进去,效果往往是不大理想,出来的仅仅是“书呆子”,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投入到小学中使用,为学校教学工作带来极为良好的效应,拓宽学生的认知能力。

  (一)巧用多媒体CAI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其求知兴趣

  多媒体CAI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清晰地显示出被观察对象各个部分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为大脑提供各类感知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规律,领悟数学思想等。

  如: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教学对称图形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了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用课件的形式一一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这些图形涉及的范围很广,有动物的,如蜻蜓、蝴蝶、七星瓢虫、知了、蜜蜂;有植物的,如不同形状的叶子、向日葵、花朵;还有建筑物;还有一些漫画。通过观察这些形态各异、美丽多姿的图形,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用学生的话来说:“这些图形左右两边是一样的。”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这些图形的美,而且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如去年元、角、分等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这样就可达到易懂而又乐学的目的。

  (二)巧用多媒体CAI探微入里,引发想象空间概念的形成有利于想象

  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一课时,教材虽然提供了实验的方法,但实验过程复杂,难以具体操作,把一个圆割拼成一个长方形,近似度较差,引起许多学生对推导出的公式持怀疑态度,由于感知材料不充分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影响空间观念的形成,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层次地把圆依次等分成若干份,拼成所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为学生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充分的感知材料。

  (三)巧用多媒体CAI凸现本质,发展学生思维

  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促使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化,从而使我们建立概念,培养能力,电化教学的设计应以凸现对象的本质属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四)巧用多媒体CAI调节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人是有理智的,也是有情感的,学习既有理智支配,也受情绪情感的影响,人的心理作用既有有意识的也有无意识的教育教学工作应把每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全面发挥个体的学习能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约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做到数形结合,声情并茂,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既调节了学生的情绪,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五)巧用多媒体CAI提高学习效率,增大学生接受能量

  如果运用多媒体将课堂上的主要板书、录像、动画、例题、学生练习等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包装组成一个软件包,使教学内容程序化,上课时教师容易控制教学的进程,主要精力可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中,还能帮助学生归纳,比较,整理所学知识,使零散,片断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理解掌握与延伸拓展,从而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四、校园网之前景

  校园网简单地说就是服务于学校的局域网,我国中小学校园网从1995年开始着手建设,在短短的几年中,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从无到又已经历了从建网之处的以硬件集成为主要硬件建设,到硬件软件并重,着眼教学应用建设,再到重校园网信息环境建设几个阶段的变化,1998年教育部启动了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程,我国中小学教育新信息化的步伐加快。截止1999年底,已有500多所中小学建立校园子网,3000所中小学拥有校园子网,1999年教育部公布了《行动计划》,召开了信息技术教育座谈会,随之各省市相继召开了教育信息化规划会议,直接推动了校园网建设,校园网建设和应用成为中小学发展的亮点。

  校园网是新生代是新生事物。当前我国校园网建设和应用尚属初级阶段,但仍对中小学教育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为中小学带来了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信息交流模式的跃变。校园网教学方面的应用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取代粉笔、黑板。新生事物都有其不成熟的一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完善去改进在这里我不主张某些学校为了评“省重点小学”之类地头衔引进校园网设备,而不注重校园网的软件设备,那将是一种资源的最大限度的浪费。校园网前景甚佳,有如人的少年时期,其发展前途无量,我期待校园网给我们带来教育地更新更高地一个台阶。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3

  21世纪的今天,我国教育体制得到了不断的改革和深化,这使得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现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走出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依然成为学校以及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不断促进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师要不断实现教育意识的生活化

  众所周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选择不同的教学行为,而这是由教师的教学思想所决定的,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如何保障数学教学与生活的有效接轨呢?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措施:首先,教师必须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或者教育意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为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必须明确一点: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高于生活,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教师要不断适应自身角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变化。新时期,教师不仅是学生科学知识的解释者,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数学基础知识等找到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应积极地教会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新知识经济下,要想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就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联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此外,还要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的图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

  新形势下,人们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有利于为学生创造更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地导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它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无处不在,最终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的学习中去,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从和学生紧密联系的话题着手,这既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数学、认识数学;(2)教师应不断提高教学生活化的程度,这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认为越是新颖的'东西教学效果就越好,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实践证明,越是新颖的例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越少,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相反的,教师可以引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学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数学中去。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授“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这一节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小丽有150元钱,想买一部分学习用品,需要支付给商场95元,那么买完学习用品后小丽还剩多少钱?”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学习中来,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数学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本文提出,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施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就必须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只做到不断实现教育意识的生活化、创造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是不够的,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本文指出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众所周知,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手,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空谈、漫无边际的乱谈,相反的,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或者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量,也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有效地解决数学中遇到的问题;其次,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授“分类”时候,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们注意到妈妈是怎样对家里面的东西进行分类的吗?”这时候学生就会纷纷发言,这既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强、教学难度大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变成不可协调的矛盾,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必须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有效接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彼此间联系的措施,首先,教师要不断实现教育意识的生活化;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最后,教师应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4

  小学数学教育,这是我国实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处在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要想实现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切实处理好我国小学数学所面临的困境,同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措施,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运用教学方法,提升我国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全面提升我国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虽然说近年来新课改的顺利实施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机遇,但也给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在改革的过程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还未能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各方面的教学资源难以协同,在教学方法上较为呆板,这样就给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麻烦。

  二、我国小学数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小学数学的教学观念处于停滞阶段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过程中,基本的教学方法是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师的施教要求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很多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由于学习积极性不足,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直线下降,从而难以达到实质性的效果,而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小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二)数学教学与实际联系方面的缺陷

  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很多教师都不是很了解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就难以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并且在上课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两者联系不够,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动,由于教师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导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形成高度的统一性。

  (三)教学改革与质量整体上缺乏平衡性

  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大多数的教师都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若是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教师还是将教学工作看成是一种任务,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学校的领导管理水平较差,这样就会缺乏必要的监管制度,便会形成应付上级检查的现象,从而没有真正将教学改革要求重视起来,甚至会让教学改革和实际教学质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走出我国小学数学困境的举措方法

  (一)注重教学观念的革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阶段的教学观念已经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小学生在课堂中逐渐成为学习的中坚力量,相对于教师而言,已经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诸多教学活动中没有占据主导性地位,而且数学教学也逐渐演变为一种数学活动。而且,新课程改革已经逐渐将抽象问题演变为具体化,教师有效地利用模型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从而营造全新的数学教学氛围。对生活情境模拟,才能提升真实度,全面提升我国小学生的思考水平,促进情感价值等方面的进步。

  (二)注重自主活动的设计,不断提升数学学习促进的乐趣

  可以说,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体验能力等方面着手,只有通过设计更加高效的自主探索活动,充分利用多元化的合作交流方式,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此类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继而能找出相应的解题策略。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小学教师必须要使得情节设置上更加简单化,在所探究的数学内容上必须要做到精华化。同时,在数学问题探究方式的选择上一定要灵活,这样就能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的知识容量。

  (三)注重小学数学的激励评价

  在新时期下,数学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尊重。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其中,在教学问题设置上,一定要尊重不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灵活性。在课堂上,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机会通过语言、动作表现自己,及时对每位学生进行相应的激励评价,帮助小学生迅速地端正学习态度,切实促进小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激励评价必须客观公正,这样才能使激励评价发挥作用。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面临的困境,并及时提出解决举措,要注重利用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思路,从而可以构建小学数学教学新方法,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学习好小学数学,全面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

  [1] 巩彩宏。实施有效教学 促进学生发展[J].山西教育(教学),20xx,(3)。

  [2] 杨念鲁 .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 [J]. 中国教育学刊,20xx,(12)。

  [3] 宋秋前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注意教学生态的和谐平衡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16)。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15

  摘 要:通过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渡形式,充分说明教师设计有效的环节过渡形式,能够引导学生有效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掌握新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过渡

  过渡,是指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并转入另一个阶段。课堂教学中的过渡,即指教学过程中各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也就是当教学完上一环节后,怎样才能合理、有效地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让两个环节之间合理紧凑,学生能轻松自如地从前一个知识点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如果教师不太注重教学环节间的过渡,那就可能使某些环节与环节间的转换太突然,令人感觉生硬别扭。特别是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前一个知识点上,教师就已经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这样就不太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而一节过渡自然又精彩的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偶尔又跌宕起伏,不但能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跟随教师的引导前行,也能让听课者感觉整节课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过渡,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技巧,需要每一位教师精心设计,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授课得心应手,清晰自然。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怎样设计好各环节间的过渡呢?以下是本人从自身课堂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种常用也比较有效的过渡方法。

  一、巧用教学语言,过渡流畅自然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是双方传递信息的必备手段。教学中,情境的设置、知识的传递、师生的交流、学生的反馈等都必须依据教学语言。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这足以说明,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一堂好课,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每一句语言都需要细心推敲。我们在进行教学环节转换的时候,同样可以利用巧妙的教学语言,进行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能够顺利地从一个知识环节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环节的学习。其实,学生都是很聪明的,遇到难题的时候,教师一句简单的提醒,都会给他们无穷的灵感,帮助他们找到那把解开疑惑的钥匙。当然,在设计过渡语言时,特别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启发性和激励性。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时,当教学完例1后,学生将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65+45)×5=65×5+45×5,并照样子写出了几个这样的等式,如(3+6)×8=3×8+6×8,(16+36)×7=16×7+36×7等。

  师:你能根据等式中的规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吗?可以采用语言、文字或图画等方法来表达。

  学生表述自己的方法:

  ①(甲数+乙数)×丙数=甲数×丙数+乙数×丙数

  ②(○+△)×□=○×□+△×□

  ③一个数加另一个数的和乘以第三个数等于一个数乘第三个数加另一个数乘第三个数。

  ……

  从几位学生回答中发现,用文字和图画表达的形式比较多,而用字母a、b、c来表达的却没有。因为还没有学习过用字母来表示数,学生想不到也是意料之中,这时教师就要利用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想到还可以利用字母来表达这样的等式,继而进行规律的字母简写学习。

  师:同学们真不错,想到那么多表达规律的方法。不过,这里边有的等式只有我们中国的小朋友才能看懂,你能想个办法,让外国的小朋友也能看懂咱们这个等式吗?

  几位学生举手了。

  生:(a+b)×c=a×c+b×c

  师:说得真好,我们还可以用字母a、b、c来表达这个规律,这样,外国的小朋友也能读懂啦。

  由于用字母表示数学生还没有学过,因此一开始的时候,学生都没能想到用字母来表示,只是习惯性地用自己比较习惯的方法,甲数、乙数、一个数、另一个数或是○、△这些比较常见的符号。而当老师说到“外国的小朋友”,有的学生马上反应到英语,于是字母a、b、c便从脑海中跳了出来,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又浮出水面,下一环节的教学也顺利开启。

  二、突破一般设计,过渡精彩闪亮

  突破一般设计主要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采用一些能够优于常规设计的`教学环节,使得教学过程更新颖、更流畅、更精致,学生也学得更加深刻。这是一种比较灵活多样,同时也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过渡方式。与常规的教学方式相比,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活跃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加出色。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射线、直线和角”时,当在线段的基础上教学完射线和直线的两个概念后,接下来要教学的就是比较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的区别。一般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再进行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三者的区别,这样的过渡方式虽然可行,但形式上过于简单,也无新意,我在处理这两个环节之间的过渡是这样设计的。

  师:认识了线段的两个新朋友——射线和直线,下面它们要和大家一起玩个游戏。

  课件出示:猜猜我是谁?(玩游戏了,学生都非常兴奋。)

  课件依次出示三个谜语:

  有始无终 ( )

  无始无终 ( )

  有始有终 ( )

  学生根据先后出示的谜语依次猜出谜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教师依次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三种线的名称和特征:

  射线一个端点 无限长

  直线没有端点 无限长

  线段两个端点 有限长

  师:这三个谜语刚好说明了这三种线各自的不同点,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它们都是直的。

  教师顺势将表格出示完整。

  师:现在同学们能把它们分清楚了吗?我们来试一试吧。

  继而进行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图形判断练习。

  相对而言,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改变以往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而采取猜谜游戏的教学形式,将区别蕴于谜语之中,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便掌握了三者的区别。教学形式新颖活泼,不但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生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掌握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自己设计出突破一般教学形式的环节进行教学过渡,而且设计得合理、有效、精彩,那必定会是一节课的亮点。

  三、智用即时练习,过渡灵活有效

  课堂上的即时性巩固练习也是教学中的一种常用形式,即当教学完某一知识点后,先进行知识点的即时训练,再进入下一知识点的教学。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一些经过独特设计的练习题来进行教学环节间的过渡,这样的过渡形式,操作简便,层次清晰,环节相扣,过渡分明。教师只要利用一道练习题,一方面对前一个知识点进行练习巩固,另一方面利用题目本身蕴含的知识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当然,并不是每一道题目都有这样的作用,而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时,在知识点“认识二分之一”和“认识几分之一”的转换时,就是利用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题来过渡的。

  当学生认识了1/2,并通过一张长方形纸来折一折、涂一涂1/2,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了1/2,接下来是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设计的。

  师:老师这还有一些图形,你觉得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

  当题目出示后,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第2个图形和第3个图形能用1/2来表示。

  师:第1个图形为什么不能?(学生答没有平均分。)

  第4个呢?(学生答平均分成的是4份。)

  师:那第4个图形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

  生:1/4。

  师:除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学生举例。

  这一道练习题的设计,不但为上一环节学习的二分之一进行了知识性巩固,而且充分利用第4个图形的判断开启了下一知识的教学,即几分之一。教学过程清晰自然,学生也逐渐从对二分之一的认识转向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这种通过练习题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点的过渡,在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还是能够普遍运用的。运用时主要把握一个关键,那就是设计的题目必须蕴含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对前一个知识点的巩固,另一个层次是能引导学生在思索中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过渡是一个比较灵活的环节,对于一些常态的教学,我们可以欲先设计,精心策划,这样不但能使教学顺利进行,也能为我们的课堂增光添彩。当然有的时候,比如遇到一些未曾预料的情况,那就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随机应变了。

  参考文献:

  [1]邓涛。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余文森。名师怎样观察课堂[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6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07-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07-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8-03

【合集】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热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合】06-29

(必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