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17 08:44:50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热门)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热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一、重视教学形式和教学知识的统一

  一切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为了服务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需要重视形式,还需要重视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认知能力,以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教师在小学语文合作探究教学中,应当启发小组成员创建团结、互助、平等、合作的关系,让所有学习小组的学生对学习任务充满一种责任意识,进而确保小组合作教学不仅仅是形式化。尽管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非常有效,可它并非是万能的',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当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其中,针对一部分学生在阅读课文与自主思考之后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仅仅组织传统的全班教学或者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实施,务必选用一部分具有探究性、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自己难以解决,只有如此,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大大提高。例如,教师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能够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探讨“小鹿的玫瑰花有没有白栽”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在互相沟通和交流之后,能够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以及矛盾,在最后的时候,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达成一致的建议或者是意见,从而将这个问题有效地解决。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并且也提高了小组合作效率和合作质量。

  二、及时地指导和点拨

  教师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并非旁观者,而需要指导学生。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合作探究的思想,以师生合作探究启发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探究。例如,教师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在学生合作之前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跟各个小组的组长提出合作要求,并且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程序和方法,以使学生清楚合作的规则,比如,懂得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懂得观察和关注他人、懂得理解与关注别人的感受、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以及懂得创造等等。这样有利于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加入到一个小组中进行沟通和交流,且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所介绍的有关人间仙境———张家界的信息进行反馈,以及实时地启发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至于手忙脚乱。

  三、结语

  事实表明,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以及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从而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摘要:对于阅读文章来讲,朗读是其基础,教学中学生整齐、洪亮的读书声可以称之为校园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就是应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响亮、清晰的将教材中的文字语言转变成有声语言的行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论述了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的方法,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漫谈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朗读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学会感悟,增强学生的语感,熏陶学生的文学修养。所以,教师应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加大对朗读教学的力度。以下简要从确保学生朗读时间、培养学生朗读爱好及指导学生朗读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供相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1.确保学生朗读时间

  对于语文教学来讲,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累计、理解、应用语言的本领。唯有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同课本沟通,从中获取信息,才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字及语言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及应用能力。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老师应将朗读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当前,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时,留给学生进行朗读的时间还不足5分钟,同时对朗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也仅是一带而过,没有细致讲解,从而导致在教学时,朗读成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想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朗读的才能,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留存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学生可以"多读"、"充分读"。但是,这些时间从而何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细致的规划与设计,缩短传统教学中枯燥讲解的时间,将节省的时间分配到朗读方面。消除传统教学中乏味的分析过程,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学会自行体会,总结。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朗读的习惯,应用标准普通话,发音清晰、声音洪亮、断句整齐、咬字准确。尤其是让学生进行自学式朗读时,应使全班同学都能够读好、读完,切不能仅做表面工作,走过场,敷衍了事。另外,不仅应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朗读教师,同时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朗读爱好

  常言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想要使学生从内心喜爱朗读、愿意朗读,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朗读爱好,这也是教师开展朗读教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方法,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及好动等特点,调动学生对朗读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自主进行朗读。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1为学生创建朗读的氛围。情绪具有浓厚的感染力,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渲染教学氛围,为学生创建朗读环境,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一般来讲,创建朗读氛围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师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师范、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背景音乐等。这样能够使学生在特殊的非为中,将课本中的情境与自身联系起来,进入朗读家境,体会作品中的文字美及意境美。例如:教师在讲解《鸟岛》一文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引导学生一边观赏西沙群岛的美丽,一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画面中感受阅读的欢乐。同时,还配以舒缓的音乐,使其同文章内容相吻合,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画面加音乐的组合,再加之教师示范的朗读,引导,从而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阅读环境,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2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依据小学生性格及年龄的特点看来,他们有着丰富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加以引导,使学生通过形象的表演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袋麦子》一文时,就可以事先制作小猪、小牛、小猴等面具,选举学生带上面具进行表演,进而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指导学生朗读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将带有感情的朗读比作"美读",其不是一个简单发音的过程,而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行为,需要表现出写作人员当时的感情,与写作者心灵相通。所以,教师在锻炼学生朗读能力时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朗读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其有着较强的模仿力及向师性。只有教师在朗读时带有充分的感情,学生才可以受到感染与熏陶。在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时,掌握的朗读方法较少,教师朗读中的声情并茂能够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学会怎样停顿、怎样断句、怎样控制语速、语气等。通常情况下,在朗读一些描绘事情紧急、危险、突变状况时,朗读的语速应增快,突出急促的特点;在朗读一些描绘心情欢乐、愉悦或者赞美某件事情或某个人时,朗读的音调应较高,声音洪亮;在朗读一些描绘风景优美的语句时,语速应放慢、语气应尽量柔和一些;在朗读一些描绘伤感、悲恸、沮丧等心理环境时,语速应较慢,声音压低。另外,在文章中一些表现特别意思的语句、词汇等应加重与其。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具体到每一句、每一段,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情感朗读的好习惯。例如:教师在讲解《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应整体保持轻松、欢快的语调,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趣味性。

  总而言之,朗读有利于增强对课文内容的感悟、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口语表述才能。朗读才能的形成,朗读方法的应用与掌握,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时间,反复练习。因此,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有恒心、有耐心,利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帮助学生完善自身成长。

  参考文献

  [1]燕敦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几点新探讨[J].阅读与鉴赏(上旬),20xx(12)

  [2]汪涓.小学中高你啊弩机学生朗读能力退化现象的研究与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xx(01)

  [3]魏超.徜徉于有声有色的语文教学之中-谈情感朗读的训练指导[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xx(0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小学语文快乐学习课堂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课堂中,能够愉悦学习、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课堂。构建语文快乐学习课堂,促进学生发展,应成为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构建快乐课堂,营造快乐语文学习氛围昵?笔者在此浅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的几点做法和体会,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更好地服务教学。

  一、营造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和融洽的语文课堂应是师生心灵融通、情感共振的绿洲,是构建语文快乐学习课堂的前提。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作者间、学生与文本间情感碰撞、感情交流的互动过程。“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弓下腰、俯下身,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视学生为学习主人,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一个亲和平等、宽松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快乐地收获。

  课堂上,教师要信任学生,只有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教师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也只有在师生互信的课堂气氛中,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得以实现,才不会成为空话。在班级群体中,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学生个体的基础、智商、身体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学习中表现有好有坏,成绩有优有劣。教师应充分尊重且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真真正正把每一位学生装在心里、放在眼里,捧在手里,让每一位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温暖,慈母的关爰。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亲和力的感召下全身心地投入课堂,聪明才智才可能得到尽情发挥,课堂才可能真正活起来、乐起来。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是枯燥的、无味的,就算是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如果经常采用也会乏味,也会失去它本该有的魅力。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小的求知欲望,教师不单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要求,更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班级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方法,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体裁和文章的不同内容,在不同年级段上,采用扮演角色朗读、讲述故事、模拟人物形象、对话模仿、人称变换、口头作文、看图说话、谜语竞猜、游戏活动等教学方法。这样就会把死教材变成活教材,把严肃的课堂变成生气勃勃的课堂,师生间、生生间、学生与文本间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学的兴趣就会浓起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就会乐起来,学生的收获也就必然会多起来。

  三、树立主体参与的教学思想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树立学生主体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思想,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求知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牢固树立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地学习、自由地感悟、自主地探究、自发地交流,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学习成果,尽情地抒发自己情感,进而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享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收获能力的提高。

  在主体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包办替代,要敢于放手,勤于引导,善于启发。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大胆探究,敢于发现;大胆讨论,敢于表达。例如,一位教师指导阅读《小音乐家扬科》最后一段后,让学生大胆问疑.扬科死时为什么旁边躺着树皮做的小提琴?白桦树哗哗地响,在号叫是什么意思?扬科为什么张大着眼睛?扬科前面说过,只要有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去交换都行,怎么会死不瞑目昵?扬科快要死了,为什么还要写燕子在唱歌,姑娘们在唱歌昵?学生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个体先自读课文,自己感悟;接着小组讨论,同伴互助;最后全班课堂展示,汇报学习成果。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取激励赞赏的评价方式

  清代学者颜元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卡耐基曾也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这都是讲赞扬、欣赏、激励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赞赏虽然廉价,其效能却是无价的。一阵掌声、一句赞语、一个小小的奖品:小星星、小红花等无疑都是强大的催化剂。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自然地、贴切地运用恰到好处的激励方法,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与夸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你和老师想的一样,真不错!”“哎哟,你真了不起,我们还没学昵,你就已经知道了!”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点头,微微一笑……都能催生出学生的自信、鼓舞学生走向成功。

  激励赞赏必须是发自肺腑的,出自真心的,动之真情的,而不是随意应付的,更不是虚伪假作的。教师豪不保留的赞赏,能让学生身心愉悦,快乐成长;教师毫不吝啬的赞赏,既能能赞出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能能赞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还能赞出袓国建设的栋梁人才。作为教师,我们要谨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在现如今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设计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课堂的持续低效成为了广大老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怎样才能教好小学语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这就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对人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语文作为一种语言,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完善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精神层面进行教育。传授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掌握生字和生词,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另外,还要把国内外的优秀的文化穿插到教学中,拓宽学生的视野。而对于精神层面的教学,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从而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能把知识传递局限于课堂上,应向课外拓展延伸,用发展的眼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学生的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力争教和学的和谐统一,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有着很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实际教学中,应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也是课堂教学应全面贯彻的思想。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递,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够重视,忽视了学生人文精神层面。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不过有的老师对新课改的要求理解偏差,一味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老师只注重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设计教学环节忽视了课堂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教学模式的改革,又要关注人文教育,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把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起来,就会落实三维目标,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

  三、以教和学的良性发展,保障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转变思想,做学生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责任,不过这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形式,要做到求真务实,要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吃透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在让学生学到教材上的知识之外,还要对其进行拓展,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问。另外,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能自主去学习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愉快地进行语文学习。

  四、实施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先进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法设法为学生提供这样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合作的意义,提高合作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形式,并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比如,有的班级学习人数较多,如果让每个学生都尽情地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确实是一件难事,这时候,如果能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就会让每个学生动起来,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精心设计问题,并不断巡视和监督,力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释放激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营造高效竞争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学生将来在社会立足,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竞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激情和快乐。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会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当学生的激情和动力被调动起来以后,课堂教学就会成功一半,这时候教师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联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些真实事例让学生体会到当今社会竞争有多么激烈,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提高竞争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开展各种竞争活动,为他们搭建竞争平台,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竞争活动的设计应丰富多彩,比如,朗诵、即兴演讲、辩论会、写作、表演等。通过多做多样的竞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交际能力等。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使他们乐学、愿学,并不断地展示自我,超越自我,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

  总而言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同样,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坚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卜,真正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反思,我们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从而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寻找和运用更好地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变为开放的、多渠道的信息传递的过程。高效课堂离我们就会越来越近,从而培养出会学习、会做人、会生活的一代新人。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在新课改的深入下,小学的语文课程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有各种名言警句,祖国河山、人物形象的描绘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拓宽学生的视野。但是由于小学生的特性,就要求教师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性,通过不同的语言技巧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从而让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1小学语文课堂注重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通过不同教学语言形式的引导和感染,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更集中于课堂之中。另外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标准化的课堂教学语言

  小学生在语言的学习中主要依靠模仿,因此教师要通过普通话二级甲等标准,在课堂中做到语言规范、标准,吐字切忌模糊不清,词语使用恰当,给学生做好示范。另外,在授课中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繁杂冗长和含糊不清,防止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在课堂中有的教师悬河泻水、侃侃而谈,但是总结下来,核心的内容少之又少,多为繁复无用的话语。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更多的信息浓缩到一句话中,尽量做到简练,减少“啊、嗯”等词语的使用,便于学生抓住重点,防止出现听觉疲劳。同时,标准化、规范化的课堂语言,能够带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影响和示范,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语言习惯。

  3生动化的课堂教学语言

  小学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起始阶段,学生对于一些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成语等难以理解,另外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集中注意力较差,如果教师单纯的按照课本宣教,而没有生动形象化的讲解,不仅学生不容易理解,而且容易疲乏走神,降低课堂质量,甚至部分学生觉得语文枯燥无味,因此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本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形象相结合。比如在学习《妈妈睡了》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个动画片的形象,围裙妈妈在哄大头儿子睡午觉时先睡着了,大头儿子看着睡着的围裙妈妈“波浪似的头发”……学生脑海中能够呈现具体的形象,更容易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通过动画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涩会难懂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从而更容易理解课本内容,促进记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风趣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

  风趣幽默的.语言就像是课堂中的调味剂,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轻松、兴奋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更好知识,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有力手段。幽默的语言首先要具备和善性,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变得更加融洽,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在写作练习中,学生没有加标点符号,此时不是直接的批评,而是将文章一口气念下来,中间还会表现的上气不接下气,学生会哄堂大笑,还会说“老师,喘口气再读吧!”,教师则笑着说“作文没有标点我停不下来啊!”,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标点的重要性,还会让其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强记忆,在以后的写作中会避免发生此类错误。所以说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扮演不同的角色,去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更专注课堂,在风趣幽默的语言使用中,要抓好时机,还要利用好“抖包袱”“小词大用”等语言技巧。另外,教师要明确风趣幽默语言的背后是要有教育意义,给学生启发和深思,而不是一笑了之。所以,教师在课堂应用中,各种风趣幽默的言语是出于善意的,而不是讥讽、嘲笑的,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才能让其作用充分发挥。

  5音韵美妙的课堂教学语言

  中国的语言是门艺术,有着节奏和韵律之美,而且在小学语文教学以词汇、朗读为主要内容,所以教师要使用富有情感、和善可亲的语气,轻重缓和的语调,达到以情润声的效果,让学生像是在欣赏音乐一样,体会到中国语言的优美以及韵律感和节奏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语句所表达的情感,陶冶情操,还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鉴赏力。

  6激励性的课堂教学语言

  评价是课堂中的重点内容,是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肯定和评判,合理的评价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评价中体会到关注和认可,从而提高自信心,在学习中付诸更多的热情,最终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日月潭》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富有感情的诵读,某个学生在读到“湖水碧绿(lǜ)”这一词时,读为湖水碧绿(lù),为缓解这一尴尬状况,教师要给予朗诵的学生鼓励和安慰,可以说“读的感情很棒,如果发音再准确一点会更完美!”,让学生感受到肯定和认可,不会因此磨灭学习兴趣,还会让其他学生印象更为深刻。所以说,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的层次,均适时的给予激励性的语言,促进学生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小学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但是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恪守自己的职业素养,严格要求课堂语言的标准化,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通过形象生动、风趣幽默、音韵美妙的语言简化涩会难懂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整体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摘要:知识源于生活,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现实生活作为背景进行教学,通过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自己体会知识的应用,发现学习规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后作业三个方面探索生活化教学方式。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活化;兴趣;小学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现实生活作为教学背景,老师将课本知识生活化,把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解救出来,让学生自己体会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学习规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一、教学内容呈现生活气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本内容和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增加学习方法,让学生借助生活理解语文。课堂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佳方法就是结合实际生活。例如,在学习《咏鹅》一课时,部分学生未见过鹅,仅仅通过诗中“曲项”“白毛”“红掌”等词,难以想象出鹅的样子,也想象不到鹅弯曲着脖子,仰头向天空歌唱的样子。有的学生会有质疑:“脖子怎么会是弯曲的呢?小猫小狗也是白色的毛,它们的脖子怎么不是弯曲的?红掌,什么是掌,是不是像我们人类一样的手掌?为什么我们人类的手掌不能拨动水,水会从指缝里流出呢?”带着这些疑问,老师先让见过鹅的同学描述鹅的样子,然后播放鹅走路、游泳、觅食的视频,从生活的角度把课程引入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也更容易、透彻地理解诗歌。

  二、教学方式展现生活特色

  知识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的具体特点来组织活动,因为活动是把生活引入课堂的.有效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使课程内容找到了生活的源头,还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知识。首先,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展开辩论。对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当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有不同见解时,可以组织学生辩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轻松、愉悦的讨论氛围中,学生会觉得课堂与生活很相像。教师要尽量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才能更加大胆地表露自己的心声。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采用辩论赛的形式把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互相交流,得出心德体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也提高了口头表述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其次,将课本变成剧本,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学习,是将语文搬上生活舞台的好方法。学生只有融入到教学环境中才能真正体会到文章中所包涵的感情,才能从文章中有所感悟。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创造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狼和小羊》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入情入境的表演既深化了课文内容,也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一看就明白谁是谁过,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次,鼓励学生体验生活,走进社会。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并不难,大部分都贴近现实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体验生活,走进社会。例如,在学习《小摄影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拍摄一张自己觉得值得留念的照片,可以是街上的美景,也可以是自己觉得美好的事物,如小朋友帮父母洗脚、父母帮孩子织毛衣等充满亲情的照片,让学生走入社会,体验生活。老师在上课时,把学生的这些照片展示出来,并评出优秀作品,让学生讲述拍摄这些照片时的心理感受。以这种生活化的方式作为课前引导,学生们能够很快明白《小摄影师》这篇课文的核心所在,并对课本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课后作业贴近现实生活

  现阶段,大多数老师布置的作业仍停留在书面作业上,很少与生活实践相互结合。尤其是反复抄写这类作业,学生在完成的时候不仅不会认真完成,还很痛苦。把课后作业融入生活既可以让学生学得轻松,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每天发生的事情并记录下来,包括助人为乐,自己、父母每天做的事情……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体会生活的美好。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家人参与种树活动,每天给小树浇水,照顾小树成长,并且每天记录,半个月写一次小树成长之路的总结,相信很多学生都会非常认真地去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珍惜生命,还可以增长知识,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四、结语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应作为现阶段教学最新鲜的血液,注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我们要让生活化教学模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模式,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但是,小学语文课程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王念强,唐丽萍.小学语文生活化实践的研究与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xx(23):34-37,40.

  [2]石佳佳.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J].学周刊,20xx(26):132.

  [3]王丽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xx(33):126.

  [4]陈义新.小学语文“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科教导刊(下旬),20xx(1):126-127.

  作者:汪春长 单位:合肥市新站区关井小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摘要:新课改逐步深入推进,农村地区教育也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逐步进行教学改革。以生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核心主体,以此展开教学活动。本文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以生为本理念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积极意义作出分析,然后就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应用作出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以生为本;积极意义;具体应用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在教学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像数学科目那样有固定的公式或是原理可以参照。由于语文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给小学语文教学增添了一些难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就需要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到语文教学活动当中,消除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率。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以生为本理念的积极意义

  1.1存在问题: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实际情况而言,其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在客体地位,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行到农村地区,但是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真正落实这一理念,教师仍旧处在主体地位。第二,教学活动较为主观。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要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但是当前在语文教学上,教学活动仍旧是教师从自身主观的角度出发,没有考量到学生实际。第三,在教学方法模式上也比较单一局限,虽然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比较有限,但是依旧可以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而目前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

  1.2积极意义: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其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意义,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融入可以转化当前学生的客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语文教学当中切实转变为课堂主体,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感受到学习主体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主体思维意识。其次,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能够促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从而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在课堂教学当中能够实现高度参与。最后,以生为本理念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施行,是对新课改理念的切实渗透,可以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理念下不断进步发展。

  2以生为本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

  2.1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往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而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这些教学方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也忽略了学生兴趣。因此,在以生为本理念下,就需要从教学设计环节加强对学生的考量,依照学生语文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设计。比如在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时,在教学设计的阶段,教师就应该充分考量学生实际作出教学设计。首先,小学生对于一些新奇的故事都比较有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先将课文后边的小故事整体出来作为导入教学的素材,在教学前设置一个讲故事的环节,先学生讲述关于李四光的一些故事。其次,学生对于单纯的文字在理解上会比较缺乏兴趣,对于多媒体、课堂表演等形式则较为感兴趣。因此,在具备多媒体条件的学校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若是不具备多媒体条件,也可以设计角色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李四光、李四光的老师、其他学生等等,对课文内容进行演绎。如此,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必然可以让教学方案更加贴合学生,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果。

  2.2以生为本展开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活动的展开也需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展开课堂教学。具体而言,这一阶段最为主要的就是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手段展开课堂教学。而考量标准的不同,可以选择的教学手段也就存在不同。比如,从学生自身存在的语文水平差异出发,就可以设置分层次教学。从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出发,就可以设置游戏教学法。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手段可以使用。但是考量到小学生处在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虽然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并不大,没有采取分层教学的必要。因此最好还是使用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这一类符合学生特点和认知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爬天都峰》这一课的时候,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爸爸带着“我”去爬天都峰,以及在路上的见闻故事。由于课文中涉及到了多个人物,而且有明显的故事线索,因此可以采取情境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学,教师先构建几个不同的情境,分别为“我”、爸爸和其他人,然后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角色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感受。如此,自然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产生直观的认识。

  2.3以生为本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忽视了对于教学活动的评价,不能及时收到学生反馈信息。因此,在以生为本的理念下,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评价。比如在上文《爬天都峰》的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融入到情境角色之后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活跃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正确客观的评判,让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了解自身的优点,以便可以发挥优点、改正不足,实现全面发展进步。

  3结束语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目前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以生为本理念在新课改的核心所在,因此需要将其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对语文教学活动进行改进优化。具体而言,应该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设计、教学开展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改善,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代湘玲.以生为本追求实效———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6,(02):101-102.

  [2]罗应纯.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做到以生为本[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9):35-36.

  [3]纪育珍.以生为本以情为源———农村小学语文生本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196-19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各类学科知识的起点。而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很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重要指标,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阶段学生在写作方面尚不成熟,只能从最简单的看图写话开始,逐渐加大写作难度。因此,小学阶段,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加强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强化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写作水平提升,为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社会要求。而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则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当今时代,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革新,促进课堂教学现代化发展。但是,当前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很多事情并没有客观理性的认识,而学习的一切皆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上,很多教师的教学由于建立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基础之上,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严重影响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2。教师的教学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年龄尚小,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持久,喜欢做小动作、开小差等不好行为习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因为学生这些特点而感到烦恼。其实不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站在学生角度理解和思考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势必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备课或者上课时,没有充分立足小学生心理年龄发展特点,仅以自己的习惯和思路进行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整合策略

  以上,笔者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那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怎样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不断提升呢?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也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创设作文教学情境,实现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例如,在学生进行写景作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景色图片、视频等,让学生通过有效观察,写出生动的作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相比较传统干巴巴的口述描写,会显得更直接和生动,有利于学生观察,并通过观察写出优秀的作文。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作文教学内容

  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根据课本的内容,让学生看图写话,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会安排一些作文训练项目,如日记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出现一个教学现象:学生写作时往往觉得头疼,无处下笔。“作文难、难作文”的.教学模式由此出现。在信息技术背景之下,教师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可以丰富作文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看图写话作文,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那些静态的图片变成动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一些写人记事的文章,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过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

  3。利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对于写作而言,素材积累极为重要。素材积累是通过阅读实现的。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强化学生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学生积累阅读素材,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实现学生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动能力能够完全通过作文表现出来。小学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挂钩,同时也综合体现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与组织能力。所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引起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教育直接关系着小学语文教学个过程中的整体性进展,关系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纲领中也明确提出,提升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一项主要渠道就是展开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展开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

  一、差异中观察作文教学

  每一个学生的内在特性是不一样的,不管是性格还是外貌都是有差异性的,因此其适应的教学方式也各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自身性格特点作为教学研究的切入点,对学生开展相应的作文教学,使学生能够参照自身不同的学习经历使用各种书面语言表述其内心最深刻的想法。在日常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的教学观念开展语文作文教学活动。另外,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开展语文作文的教学评价,遵循激励性的教学原则对每一位学生做积极评价[1]。这样使得学生能够在作文学习的过程中有自信与勇气。另外,教师开展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作文精神教学方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也需要贯彻坚持诚信原则,进而有效提升学生作文写作的素养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讲真话,在写作过程中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来的习惯,锻炼学生用文字的形式对日常事物进行描述,并培养学生记录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学生作文书面表达的能力,除了课堂上的学习之外,课外丰富的阅读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与遣词造句的能力。

  二、开展课外阅读对写作的作用

  (一)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能够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因为小学生年纪不大,心智还不成熟,因此缺乏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等。所以针对小学生以上的种种特点,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一旦树立起了学习兴趣,才可能真正集中注意力,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入到语文作文的学习过程。这样也才不会让小学生再认为语文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而在教学过程中,榜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为小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这是因为小学生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小学生对高大榜样的敬佩情绪,鼓励其多多阅读名人书籍,再从这些阅读的书籍当中汲取更多的养分。就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其接触时间最长的人,并且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力也是最大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尽其最大的`努力,利用课余时间陪学生一起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同时需要和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交流。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表现出其对课外读物的热爱,这样教师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这种情绪感染给学生,并让学生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2]。正所谓快乐的情绪更能够造就成功,成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习活动的生动开展。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随时为学生树立起榜样的形象,同时在学生在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或者写出一些优美的词句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而当学生说出一些其他学生不知道的知识的时候,教师也要大力表扬。这样荣誉感的教导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强化学生学习表达的自信心。

  (二)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对学生作文能力有所帮助

  英国著名的戏剧家、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作文能力与想象能力。大部分的教师与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只有提升人们作为能力与考试成绩的书籍才是可以阅读的,除此以外,其他的全部都是闲书杂书。家长为孩子选择购买的书籍也多是作文大全、试题库和好词佳句等类型,而其他的课外读物可读可不读,只要在考试过程中能够取得好分数就可以了。但是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考试只是对课内知识体系测试的一种工具。大部分教师与家长认为,孩子在考试过程中发挥不好,是不能够看课外书的。针对此,学生没有看课外书,作文写作水平也无法提高。有些家长对孩子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这些都是可以被理解的。可是大部分的家长没有看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其实,坚持课外阅读对学生长期发展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课外阅读同样也是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生活与身边点滴事迹的感悟能力,进而有效积累各种学习素材,提升其课堂作文写作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共识,便是读书多的学生,知识面更广,思维能力更加敏捷,遣词造句等作文能力也更强。而对于涉猎书籍广泛的学生而言,课堂上学习到的任何一个理念都能够被看成是从各种书籍当中汲取学生的养分,这些知识成为了帮助其将自己脑中的已存在的学习概念联系起来的纽带。所以,阅读课外书籍的数量越多,越能够掌握更多的知识。相反的,越重的家庭作业负担,学生的课外时间也就越少,长此以往,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著名学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阅读工作做好了,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理解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更加愿意投身学习,效果也就更好[3]。

  (三)开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需要积累的大量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语言材料与作文素材一个是从生活中获取,另一个是从阅读中得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小学生每天20分钟的午间读报和自由组合的课外阅读兴趣小组活动的氛围环境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写读书笔记,勤做阅读卡片,同时对读书笔记做评议。评议的过程中不但要重视数量的积累,也要重视质量的积累。另外,教师要把最后的评定结构和学生的语文成绩联系在一起,把其看成是期末阅读成绩的一部分内容。这样做的目的不但能够有效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巩固阅读的成果,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进课外阅读工作的不断推进。而且,写作并不是单纯的读书笔记写作,还包括和学生年龄相适应的体裁,如儿童诗歌、童话故事、随笔等等。而要想写出有模有样的作品,是不能够离开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阅读写作172的。人脑的学习内存大小,决定了其是否有丰富的思维。如果一个人毫无知识储备,自然无法写出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文章。学生认真进行课外阅读,将自己喜欢的文字、内容摘抄并且收集起来,久而久之,就能够深化对阅读材料的印象与理解,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面,而且也培养了阅读能力的提升。材料积累的一项良好方式就是阅读,可以使学生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其实,作文写作过程也就是丰富的素材进行组成的过程。阅读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尤其是当下大肆宣扬减负的情况下,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自习时间,丰富其课外生活就显得特别重要[4]。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课外阅读上,那么学生的课下就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了。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多了,写作过程中的底气也就更足了。

  三、结语

  小学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语文素养的提升。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摒弃作文知识积累与作文能力的锻炼,需要将作文和阅读有机结合起来。阅读是一种输入性方式,以语言文字为切入点,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表述方式;作文是输出形式,需要使用学生课堂学习到的各种方式进行语言表达,看清语言的共同点,并丰富学生的作文组成知识,就能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教学效果的根本体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言;教学效果

  现在信息技术已经扩散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情况也是如此。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是许多教师的重要选择,但也有一些教师不习惯现代信息技术,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图形知识、交流活动等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呈现会更加生动,尤其是在使用音频、视频和图片等材料时,会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一些教师不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不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些老师大多数都是年纪较大的老师。他们不太熟悉现代信息技术,而且很难使用它,所以他们选择不直接使用它。另一个原因是这些老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板书和教材的教学方法,学生也适应了他们的教学方法。他们自由地使用它们,不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些老师认为使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学习汉语本身。他们很容易受到视频或图片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很难集中在文本本身。这些教师具有很强的语言描述能力,能够形象地表达,所以他们不选择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但这样的教师很少。

  (二)现代教育技术处理能力薄弱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但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薄弱,许多教学资源无法适当选择。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和升级速度非常快。许多丰富的教育技术需要研究才能更好地应用。小学教师几乎没有接受专门培训的机会。此外,他们缺乏信息技术基础,难以学习。许多老师只能掌握简单的图片应用。没有多少教师擅长音频和视频编辑,更不用说其他困难的教育技术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足够的信息教育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发挥更好的教学作用。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缺乏思想内容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他们收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但许多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使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缺乏思想内容。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都依赖信息技术,没有传统的板书,教学重点不突出,这在一些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中更为突出。有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过度使用信息技术,甚至有些教师不经选择直接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源,这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导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困难,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一)制定符合学习情况的教学设计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解决课文中的难点,获得新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案,然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来指导学生学习汉语。然而,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应用信息技术或不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主要体验和感知事物,并记住相关知识。他们的思维能力不足以适应直接记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时,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充分收集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技术资源,将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学习。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二)转变观念,提高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是信息时代发展的结果。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转变观念,结合传统和现代教育方法,不断创造与时代和学生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积极抓住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的`机会,提高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以便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教学。

  学校应积极宣传有利于教学的新信息技术,并请信息技术专家向教师解释信息技术的使用,以便教师能够及时接受新的教育方法。学校力求让教师走出去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回到学校让教师进行中学学习,这有利于学校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形成与时俱进的理念,接受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

  (三)创设积极的情境教学课堂

  学生们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利用好奇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技术非常适合创造情境教学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应该把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无限乐趣,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轻松、主动的学习情境,要求教师精心选择符合课堂的视频、音频或图片制作课件。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信息技术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感染教师。学生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获得轻松愉快的感觉,获得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真实地感受课堂视听等学习资源,并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

  [1]王云峰.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小学电子教育(下半年),20xx (12) :61.

  [2]田秋梅.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初中语文,20xx (30) :100-10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成为硬性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关键。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从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语文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自己为教学的中心,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显著提高。此外,语文教师在讲解阅读文章时过于注重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修辞而缺乏延伸性的内容,不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1.2学生阅读兴趣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大部分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对阅读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因此,不少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常常会感到枯燥和乏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利用现代科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基于生理和心理的条件,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视觉和听觉上带给学生触动,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想象和联想。例如,在教授《看海》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结合网络资源为学生展示有关大海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大海的深邃与波澜壮阔。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学生的脑海中会浮现出生动的画面,阅读不再枯燥与乏味,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得到调动。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所教授文章的朗诵音频,朗诵者阴阳顿挫,富有情感的朗读可以带给学生奇妙的美感,使阅读更具魅力。在现代科技的辅助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可以得到延伸,学生的视野得到进一步的开拓,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能进一步体味到阅读带来的丰富的知识,对阅读的兴趣也会油然而生。

  2.2采用恰当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文章的类型多样,内容丰富,而长短不一。阅读不同的文章应当采用相对应的阅读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阅读。根据文章特色和需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对于朗朗上口,具有音律美的文章,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对于生动细腻,用词优美的文章,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对于蕴含知识,信息丰富的文章,可以采用精读的方式;而对于长篇牍句的文章,可以采用泛读的方式。阅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工具,阅读能力强的人的更容易通过阅读获得知识,领悟道理。为了发挥小学语文教育的功能,带给学生更多美的感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阅读方式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3设计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情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即创造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安排。例如,在讲授《鹬蚌相争》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情境,将文章中的不同角色和旁白分配给一些学生,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有感情的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渐渐进入情境,对于文章的内容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总结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深远影响。面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学生阅读兴趣不足等问题,教师要积极应对,利用现代科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恰当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断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此外,为了更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读好书,多读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林文兰.试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10).

  [2]朱静萍.素质教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5).

  [3]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83.

  作者:王霁 单位:重庆市南川区沿塘小学校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摘 要】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 学生在学好语文基础下、也在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文章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识字的高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弊端;兴趣;方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几个弊端

  (一)学生养成教育被忽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的学习结果里,得不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正确的指导。

  (二)教师文本研究不透,阅读指导不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可能的。根据学科要求,教学的思维方式一定要新颖,可选性大。

  (三)标准化的中国教育。从课堂教学看,美学意境的整体统一被破坏了,其指:“注重知识、肢解知识和分裂知识”;从试题的设计、评估标准看,完全抛弃了审美的原则。对于标准化答案、数字化答案,许多形式的语言表达是有差异的,只是异化的正确和异化的错误,而错误也是不同的,语言就不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阻碍青年学生的发展,存在片面的、理性、思维阻碍,审美情感和想象力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一些老师认为:对于自主学习,学生能够自己探究、自己学习、自己做题,在不辅导学生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不懂的,老师要对其进行辅导。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缺乏持久、连续和稳定的特点,即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识字教学时,教学内容要好,学习形式要新。

  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采用直观手段。在识字教学时,用多媒体声像系统,通过画面和音乐,来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愿望。

  (二)开展游戏活动。学生在游戏、表演、儿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中学习,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起 “动”起来,以这样的“动”激起学生识字的兴趣。

  (三)利用“语文园地”,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在教材中,“语文园地”的内容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的,选取的内容是学生喜欢的内容,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语文的练习活动,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识字。阅读是识字的一个目的,也是一种途径。因此,识字和阅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语言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听读、指读等方式,来强化记字。对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用投影、板书等方式,对认读字加以强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其提供了好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识字练习。

  (五)贴近生活,主动识字。研究表明,对于小学生识字,有一定基础,6岁以前,儿童就了解与汉字相配合的一千多个事物。所以,教师把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提高识字的效率。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析:第一,利用生活情境,识字。在有趣的生活下,在学生的脑中,既准确地了解了字形,又理解了字的意义。第二,学生熟悉的事物,是识字教学的最好教具。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物,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也深化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能力;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三,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拓展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我们要拓展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第一方面:走出课堂,让学生参与实践,自主识字。第二方面:教材与生活联系,学生自主识字。教材来源于生活,所以,教材离不开生活。

  除了以上识字教学方外,还有:集中识字法,分散识字法,归类识字教学法,奇特联想识字法等等。在教学中,用情趣来识字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三、情趣识字方法分类

  在教学中,情趣识字法分解为以下五种教学方法。

  (一)同形联系法。由一个偏旁,引出一群字的学习,以熟带生,这就简化了学生识字的心理过程。

  (二)分析字体会意意法。对于有的汉字,看形体会意思,引导学生去分析字体会意思,进行联想,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形近比较法。对于形近字,根据字、形的相似处,比较相、异点,以消除不利因素。其一是排列比较法。其二是特征概括法。

  (四)自主法。在一定识字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自己学习生字。在课堂上,每个学生读课文中,找出自己的生字,再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去学习这些生字。这样,学生就能养成了自己学习生字的习惯,读、写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随文阅读法。所谓随文阅读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感知、理解和掌握字的意思”。

  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即:在课文具体内容中的生字,学习字的形、音、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字的意思。

  对于识字的目的,除了使学生更好的阅读外,通过阅读,还更好地巩固识字。在语言的练习、交流语言和具体的语言情景中,识字才能有效地学习。所以,在随文阅读中或者在具体语言环境里,学生识字,学字。对于识字,可以结合词,句,文,去理解,去运用,这对发展语言具有促进的作用,这对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不能把字单独去学习,而是把字和阅读结合起来学习。学生只有能“读、说、用”,才能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们要求学生可以“在课堂里、教室外、放学后”,反复吟诵,培养阅读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树立一种意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处处在意、善于学习。”只要留心观察外面的世界,就能学到很多东西,认识很多字。对于教师,还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即:“在生活中去认识字、看见字去认识字、读文去认识字、通过写促进记字、认识朗读同步”,这就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方法,还要力求把“集中与分散”学习的方法相结合,促进学生读书、写字习惯的养成。

  多年来,学生有了生活经验,在总结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基础上,我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去识字,学生把学习识字看成一种乐趣,这为学生学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自主学习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识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掌握口语训练的要点,促使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在多元化教育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应逐步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审美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有效、有趣的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树立审美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对学生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小学教育不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品德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与审美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是小学教育阶段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极其必要的。

  二、对学生审美教育的方法

  1.创设优美的审美意境,树立学生审美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走进课文意境中,深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同样在审美教育中,教师在自我感受美的基础上,创设审美意境,引领学生走进“美”的境界中。创设审美意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利用与课文有关的实物,使学生通过真实的触摸、观察、感受它的美好;可以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的思想跟随教师的思路行走,感受教师对美的理解,树立审美意识。

  2.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应用的现代教学手段,其应用效果最好的`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信息容量,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直观有效的信息展现方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美,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感受语言文字运用的美妙之处,这同样需要现代教育科技手段的辅助才能完成。因此,在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3.利用对古诗词的联想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重点内容,也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从古诗词所展现的优美意境,引导学生品词语析句感受美、鉴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对杜牧的《出行》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联想感受:远上秋山弯曲石径,山顶白云缭绕的几处人家,枫林晚景的美不胜收等。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追求个性,崇尚创新已成为新时代的良好风尚。由此,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统一标准,分数挂帅,全面发展的目标必将合理转变为尊重差异,发掘特长,潜能开发的目标。

  笔者认为,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也应关注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且发扬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鼓励调动全体学生坚持自我,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创造一个能让学生随意发挥自由展示的广阔空间,使学生能无所顾忌地把内心的思想,真实的感受,真切的体验,毫不保留的呈现出来。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有事可写,有感能发,笔墨丰腴,个性飞扬。同时还需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标新立异,敢于想象,博取众长。因为个性离开了创新也会暗淡无光,创新可以使个性更加张扬。长此以往,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有声有色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人生感悟,才思敏捷的优秀篇章必将充实祖国乃至世界灿烂的文化宝库。

  以下是本人在习作教学工作中的点滴实践和粗浅感悟------多鼓齐擂,鼓动个性。不断创新,持之以恒。

  多鼓齐擂,鼓动个性。

  一、鼓励

  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能传递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学生的精神支柱。因为多数学生构思阶段思绪繁杂,莫衷一是。虽然有的学生想到很多,却无从下笔,这时最需要鼓励和引导。当然,鼓励也要分阶段进行,要适时而动,相机而行。

  首先,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起初,学生会搜索自己的记忆,写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人物、事物、动物和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一切经历体验都可以展现,不要过多考虑遣词造句和修辞。目的是让学生排除干扰,解除顾虑,先使学生敢于下笔。纸上有字就是成绩,就要给与表扬。

  接着,再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忘记的或不熟悉的情节也可以通过想象补充完整。

  对于思绪杂乱无从下手的学生,再进行深入的引导,甚至可以把学生引入虚拟空间。通过开导,提醒使他们相信,无论天上,地下,水里的。道听途说的,梦里看见的等。只要合理想象,大胆推想,有可能发生的事即使没发生也可以写。要使学生不仅成为现实世界的参与者,还可转为虚拟世界的目击者。这样通过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填补了学生阅历的空缺,使他们不仅有事可写,而且还可随意选择。

  然后,鼓励学生敢于联想,组织素材,构思情节。

  通过以上引导和鼓励,大多数学生能解除顾虑,增添信心。但是想要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条理清晰的故事情节,还是有难度的。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迁移时空,拼接素材,夸张事实,扩展情节。可以使学生会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中相关联的情节,重新组织起来,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二、鼓舞

  在前面多方面鼓励引导之后,多数学生已信心陡增,但部分学生仍然笔墨匮乏之时,再进行跟踪巡视,有的放矢的对全体学生的整体气势进行调动。

  首先,就地取材,搜寻亮点,以点带面,调动全局。

  为了趁热打铁,哪怕发现极少数的学生写出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就可以作为案例,借题发挥,因势利导,肯定学生的成绩,并请其他同学发表各自的见解,还可掺入自己想象的情节,然后鼓励并指导大家继续写作。这种在学生身边找实例,再通过学生相互探讨补充完善的做法,不仅可以激励个别学生的创作欲望,还能调动鼓舞全班学生的写作激情,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然后,发掘个性,优势点评,鼓舞士气,激励创新。

  没有两颗完全相同石子,没有两只完全一样的苍蝇。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利用。

  当全体学生都群情高涨,大胆挥毫之际,教师再寻找几个个性突出的案例,当众展示,并且让大家参与联想,增添情节,完善故事。特别要找一些只写寥寥数语,但个性突出又有创新又有丰富联想空间的案例,使全体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想象,运用联想,补充自己阅历的不足,充实写作素材,完善故事情节,再通过创新润色文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提高作文水平。个性是文章的风骨,创新是个性的光芒,只要不断给学生铺设展示的舞台,提供张扬的空间,学生的文章必能个性飞扬,风骨岿然,光芒四射,魅力无限。

  最后,风格展示,取长补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

  生写出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是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完美的展示了,因此,作为掌握学生认识规律,了解学生心理感受,善于运用教学艺术的教师,不仅不能鸡蛋里面挑骨头,还需能在骨头里面掘精髓。一定竭力增强学生的信心,保持学生的热情,振作学生的士气,鼓舞学生的.激情。

  这个阶段,教师要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风格,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个别学生哪怕仅有一处亮点,更要优先予以展示,这是促进作文走向个性化的需要,切忌不要全文展现,以免暴露学生的不足。要让学生感觉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风格,他自己就有个性,有特长,有优点,要发扬。这样做对增强全体学生的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很有必要。最不提倡教师亲自指出学生的不足,这会扼杀学生还没有树立起来的信心。因为学生会比较,会鉴别,要相信他们能够自己发现,自己体味,自我改变,自我完善。

  三、鼓劲

  在学生创作激情燃烧之时,在众多亮点的照耀下,要进一步给学生打气鼓劲,激励他们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首先,比照过去,坚定信心。

  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磨砺,学生增强了的信心,鼓足了勇气,点燃了激情,但还需教师推波助澜。教师要有的放矢,依据不同学生的进步情况,去同写作之初进行比照,让每一位学生都看到成绩,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心,推动写作热情,强化创作激情,提高创新的勇气,推进教学成果。

  然后,博取众长,充实自己。

  要使自己的作品受到众人的好评,只有个性特点是不行的,还需

  兼备公认的优点。发现学生之中有风格特点鲜明突出的习作一定给予展示的机会并表扬。并且,教师要鼓动学生大量阅读,勤于练笔,既要保留自己的风格,还要汲取他人的长处。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个性突出且技法全面的优秀作品。

  最后,坚守自我,勇于创新。

  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发现并认可了他人的长处,就想否定并放弃自己的风格。教师要给这类学生打气,鼓励他们坚守自己的风格,同时还要鼓动学生勇于创新,以便使自己的风格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飞扬,更加光芒四射。

  不断创新,持之以恒。

  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锻炼丰富的想象力,积累丰厚的文化素养,打造历练写作技巧。这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锻炼的空间,多为他们铺设展示的舞台,更多集纳个性的星火,更多发掘创新的光芒。

  只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能够做到多鼓齐擂,鼓动个性。不断创新,持之以恒。作文个性化的光辉必将跃然纸上。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摘要:对表面现象感兴趣的程度远远超过其对内在的理解,这是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一个普遍特点,因此这个时期的教学应该多采用情景教学法,它能使学生又快又好地理解所学习到的东西。根据当前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所普遍存在的弊端,并总结其已有成绩和缺陷,在着重探索情景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情景教学中应遵守的条例,同时采用情景教学开展一堂生动有趣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小学四年级; 语文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任课教师需要用一定方式巧妙灵活的上课,方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要尽力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而情境教学最为核心的意义在于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的效率,激发其参与性,令他们做到主动学习,并相对独立的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此种做法也有利于保证大伙的积极性,避免昏昏沉沉的局面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素质教育相契合的。

  一、小学四年级学生特点

  首先,学生树立自信心的主要时期就是小学四年级,别人对该年级的学生进行评价过程当中,他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感受到外界的鼓励,进而变得更为自信; 有些会强烈的自我肯定。对于自身评价过高,惟我独尊的学生会产生自负心理。反之,成绩不理想或者某些方面不足的学生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进而会产生自卑心理,导致自信心丧失。所以,语文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出决定。其次,某些同学天性聪敏,刚入学时尽管并未努力,却能保持相对较为优秀的成绩。然而进入四年级后,随着各项知识的深度逐步提升,孩子一旦粗心大意,成绩很有可能会立刻下降。四年级时作文的出现也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每位家长、学生和老师都很重视如何提升学习成绩的问题。

  二、小学四年级语文课程特点

  对于小学四年级语文而言,主要涵盖了以下功能:

  ( 1) 提升学生的表述能力,使其在说话处事的过程中逻辑清晰、顺畅无阻,避免沟通障碍的局面发生;

  ( 2) 获得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这是语文素养的根基。究其原因,唯有具有了足够的古、现代文化的积淀,才不至于在未来的交流中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对于表达能力的提高可谓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累积、认知能力、理解水平往往影响着其对语言含义、语言情感、语言技能的领悟。因此,很有必要鼓励各位畅所欲言,使学生在沟通的过程当中获得灵感和升华,体味语文的乐趣。其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教师在里面诱导学生领悟的主要内容就是它语言环境刻画的优美,语言应用的精准,思想表达的深刻,见解叙述的独到。

  三、情境教学法及其在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 情境教学法简介

  情境教学法于20世纪中期在西方国家盛行,而我国是在70年代末引进该教学法,进而被中国语文教学界熟知,教师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同学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活灵活现的场景,使得每位同学皆能以放松的心情融入其中,促使学生产生共鸣,使其思维更清晰,明确学习动机,活跃的参加教学活动,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学习技能,并且在心理机能上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该教学法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主张的唯智主义的限制,其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将言、行、情统一起来。此法可分为问题情景、真实情景等诸多形式。唯有利用其寓教于乐、趣味性高的优点才能充分调动各位的积极性。结合课堂科目特点以及学生特点进行课堂情景模式的应用。

  2. 充分融合语文课程特点,创造语文学习意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用影视方法演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播放一段段悦耳的音乐,将两者和课堂内容有效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加生动地领悟到课本中的语言文字。

  这种方法为学生树立了开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的心境与自然景物完美的融合,使各位充分感受灵感迸发带来的快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任意发挥,要结合四年级语文学科的特征,教授基础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要让学生乐于表达”的根本观点相符,而不可以为演示美丽的画面而演示画面。

  3. 发挥学生情感作用,引导学生自发融入语文学习

  学生是教学情景发运用的对象,也是在课堂中的主体。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 “学生的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替代不了的。”同时,老师所建立的语文教学环境需要学生在各个方面上的接受,特别是在情感上,要想使学生积极的参加课堂情景活动并产生浓烈的兴趣,就要真正从学生的心理方面考虑,使他们在心理上接受该教学方法,这样,老师所建立的教学情景才能拥有深刻的意义并发挥更大的效果。

  四、结论

  由此可见,在情境教学付诸实际的过程里面,老师需要把握好教材的内容以及各位学生的差异性,唯有如此,方能彻底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使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感受到知识中蕴含的乐趣,并意识到沟通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进而在融洽而灵活的氛围当中达到教学所预期的效果。如何将情境教学充分运用到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并得到最有效的成果,这需要不断的探究以及总结,唯有借助上述途径,方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感受到创造的快乐和获取知识的乐趣。很多实践证明此类举措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以笔者的理解,情境创造在未来的岁月里注定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并融入主流的教学方法当中,令其作用在课堂上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3-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6-2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6-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华]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