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20 14:05:22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合(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合(1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渗透,数学思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散其数学思维,使其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而且可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与数学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比较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策略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所在,其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科学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合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其综合能力。

  一、常见数学思想方法介绍

  (一)转换法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将没有解决的数学问题转换成能够采用现有知识进行解决的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为转换法。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许多问题的数量关系相对非常复杂,借助于转换法能够将比较复杂并且抽象的问题逐渐转化为简单、具体的问题,如此一来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将问题进行合理解决。

  (二)分类法

  分类法即为将某个数学问题看作是一个整体,然后按照相应的标准将其划分成若干部分,之后再对不同部分展开深入的分析,最终解决此问题。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分类法,可以把比较复杂的问题给予分离。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得此数学对象的有关属性的区别和联系更快地得以显示,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法则与概念等抽象、难懂的知识。例如,利用角度的大小实现对三角形的分类,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三角形的本质特点。

  (三)归纳法

  所谓的归纳法即为从特殊到普遍、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推理方法。其是对特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将非本质的因素去掉,进而获得本质的特征,然后再将其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变成普通对象,最终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通常状况下,小学生往往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例如,对于加法结合律的归纳总结,即为利用实践获得的,并非是普通的案例。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

  (一)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能够适应社会生活、获得良好发展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因此,为了充分地顺应新课标的要求,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对课本进行深入的研读,深入理解其中与数学思想方法有关的内容。另外,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的研读,找到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设计如下习题:一个班级共有28人,共同乘坐小船出外郊游。大船最多能够坐6个人,小船最多能够坐4个人。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使得每条船都能坐满,那么将如何租船呢?假如租1条大船和1条小船分别需要10元与8元,那么如何租船才可以更加省钱呢?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然后引导学生采用穷举法获得三种解决方案,并且为学生分析最省钱的租船方案所租的小船数量也是最少的。如此一来,通过对教材的深入研读,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更加合理地提炼出穷举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二)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了解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即为能够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要充分注重“情感和价值观”、“方法和过程”、“知识和技能目标”的有机平衡。要科学制定各种教学目标,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四年级下册设计的植树问题中,教师要向学生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采用思想方法模型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高效性与便利性。

  (三)利用课堂教学,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有着隐蔽性的特点。所以,需要全面了解概念的形成、规律揭示与方法归纳等一系列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与归纳等,透过表象深刻地领悟到在数学方法与概念中蕴含的笛思想。在此前提下,可以生成比较科学、完善的知识结构。由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是比较复杂,并且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这样就要求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所以,在渗透数学思想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当前具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进行积极的探索与体验,最终掌握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章节内容,教师就可以利用转换法对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在简拼图形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请问同学们为何要沿着高对图形进行剪裁呢?为何要进行拼接?通过动手实践以后,学生就可以将平行四边形简拼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最终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四)选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采用更加科学、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科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当前,在数学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问题探究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法等。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数学广角》相关内容时,教师就要选择比较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姜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xx,(04)。

  [2]张治军。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都市家教月刊,20xx,(04)。

  [3]王伟政。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实践[J]。学周刊,20xx,(2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

  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是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多变的练习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对应用题改变问题,改变条件或问题和条件同时改变的练习,达到目的。但“变”要为“练”服务,“练”要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就要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

  一、一题多问

  一题多问是就相同条件,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提出不同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三年级有女生45人,比男生少1/10。

  问:(1)男生有多少人?

  (2)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

  (3)男生占全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二、一题多变

  这种练习,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加深对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区分事物的各种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和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一般可以采用“纵变”和“横变”两种形式。

  1、“纵变”:使学生对某一数量关系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

  例: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变化题:

  (1) 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比原来增产了百分之几?

  (2) 某工厂现在每天生产50台机器,比原来增产了25%,原来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

  (3) 某工厂原来每天生产40台机器,现在比原来增产了25%,现在每天生产多少台机器

  2、“横变”:训练学生对各种数量关系的综合运用。

  例:粮店要运进一批大米,已经运进12吨,相当于要运进大米总数的75%。粮店要运进大米多少吨?

  变化题:

  (1) 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2。5吨,还剩下多少吨大米没有运到?

  (2) 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2。5吨,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运0。6吨。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

  (3) 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4辆汽车运一次,每辆运2。5吨,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比汽车少运1。9吨。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

  (4) 粮店要运进大米16吨,先用汽车运进75%;剩下的改用大车运,每辆大车运的吨数是汽车已运吨数的1/24。一次运完,需要大车多少辆?

  (5) 粮店要运进面粉14吨,是运进大米吨数的7/8。这些面粉和大米,用4辆汽车运,每辆运2。5吨,需要运几次?

  这样,从“纵”、“横”两个方面进行练习,就不断加深了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不断地向抽象过渡。发展了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主要指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学生得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沟通解与解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出最佳解题方案,从而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

  例1、某班有学生50人,男生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

  (1)用分数方法解:50÷(1+2/3)=30(人)

  (2)用方程方法解:x+2/3x=50或x(1+2/3)=50x=30

  (3)用归一方法解:50÷(2+3)×3=30(人)

  (4)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50×3/(3+2)=30(人)

  例2、某工厂计划10天制造200台机器。结果2 天就完成了计划的25%。照这样计算,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有以下几种解法:

  (1)10-200÷(200×25%÷2)=2(天)

  (2)把计划产量看作“1”。

  ⅰ、10-1÷(25%÷2)=2(天)

  ⅱ、10-2×(1÷25%)=2(天)

  ⅲ、10-(1-25%)÷(25%÷2)-2=2(天)

  (3)把实际天数看作“1”。

  10—2÷25%=2(天)

  这样,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能做到大纲要求的“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解答方法。通过以上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深化,而且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

  发散思维,亦称为多触角思维。它是指思考过程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信息,使思考者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各种解答。在教学中,注意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创造思维的因素,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益都大有裨益。

  一、以旧引新,诱导发散思维

  首先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做好知识铺垫,从新旧知识联系的发展中,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因素。如: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还剩余多少吨?这是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类同,只是没有直接告诉所求部分的分率。解答这类应用题,除了课本已介绍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应用分数的意义知识转化为整数乘除法解,也可以应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在教学新课之前设计如下两类应用题,让学生口答并说理。

  1.一根木料,锯下3/4,还剩几分之几?2.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吨,用去3/5,用去多少吨?第1题重点复习分数的.意义,找准单位“1”和对应的分率。第2题重点复习解题思路。其思路:(1)根据分数乘法意义解,列式为2500×35。想法:求用去多少吨,就是求2500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根据分数的意义转化为整数的乘除法解,列式为2500÷5×3。想法:先求1份是多少吨,再求用去这样的3份是多少吨。

  由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简单应用题,指导用两种方法解答,这就潜移默化地拓宽例题的多种解法的解题思路,点燃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

  二、先练后议,激励发散思维

  转入新课之时,把上述第2题的问题“用去多少吨”改为“还剩下多少吨”指导学生审题并作图,接着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试做,同时激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看谁想得多,说得好。在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巡回并指导,发现有不同解法,请同学到黑板前板书,出现如下几种不同解法:

  1.先求用去多少吨,再求剩下多少吨。

  2500-2500×3/5

  2.把总数看作单位“1”,剩下的占总吨数的1-3/5,求剩下多少吨,就是求2500吨的(1-3/5)。

  3.根据3/5的意义,转化为整数乘除法解,先求每份是多少吨,再求剩下2份是多少吨。2500÷5×(5-3)

  4.根据3/5的意义,转化为整数乘除法解,先求用去3份有多少吨,再求剩多少吨。2500-2500÷5×3 5.解方程。解:设剩下x吨。2500×3/5+x=2500板书以上各种解法后,接着要求学生议一议,然后请板演同学讲一讲思路,通过交流,再次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同时老师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及时矫正各种解题思路。

  三、精选材料,培养发散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提供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机会,精选材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保证。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等知识之后,在一次数学活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一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做一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纸盒,这个长方体的容积最大可能是多少?

  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纷纷动脑思考,动手画画。许多同学得出了这样一个剪法,把长方形的每个角各剪掉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小正方形,最大体积是30×10×5=1500(立方厘米)。有一个同学站了起来,“我是这样设计的,在长方形的宽边的两个角上各剪掉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把这两个小正方形接在另一条宽边上,它的体积是35×10×5=1750(立方厘米)。”这样剪拼,既使材料的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又使它的容积尽可能大,显然比第一种方法好得多,我表扬了剪法二同学的同时,指出这种方法还不是最佳的剪法,还不够理想。如何剪拼才能使它的容积最大呢?大家想一想,在周长相等的前提下,是长方形的面积大,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这样一点拨,同学们兴致又来了,有一学生想出了更好的剪法,先把长方形分成2个相等的正方形,再把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分成4个长20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最后把长方形接在另一个正方形的边上。它的容积是20×20×5=20xx(立方厘米)。这样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路,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4

  微课作为当下中国教育界的宠儿,可谓是风生水起.国际上,微课源自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为亲戚纳迪亚在线讲授的视频课程.后来很多人都上门讨教,一时间,可汗忙不过来,索性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放到网站上,方便更多的人分享,也就是微课.在国内,由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微课”的定义与主要特点.在胡老师看来,“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一、微课可“微”———课前知识的铺垫

  众所周知,课前能主动去预习的学生较少,而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学生能主动提前进行预习,那么对新知的接受与理解将会容易很多.微课作为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学习资源,应当“放低”身段,不应仅限于当下主流的新知传授,更放眼于课前铺垫,最终提高的是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此,笔者认为微课可以在新课的预习中发挥作用.

  1.联系新旧知识,扫清旧知障碍

  子曰:“温故而知新”,这一千年不易的经验之谈,既揭示了新知与旧知的密切联系,又体现了新旧知识中迁移的巨大作用.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它对学生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等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再看教材中,新教材的新课前大都没有准备复习与导入部分,如果不另外指导学生回顾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将会遇到更多困难.由此可见,恰当复习旧知,就能有效降低新知的掌握难度,实现新旧知识间的迁移.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例1,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难点是理解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在课堂中,学生既要读题,理解数量关系再列式,又要回忆整数除法的算理,以便对照小数除法.明显对学生来讲新课的难度与容量都太大.这种情况下若课前有针对整数除法算理的复习微课,短短三五分钟,既能帮助学生回忆起清晰的算理,让更多学生真正听懂了课;又能有效减轻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压力,使更多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岂是微课作用?“微”课前,对学生的帮助显而易见.

  2.丰富课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的语言与工具.为了让知识能严谨的传授,数学课堂总是显得规规矩矩,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更加的枯燥乏味.要想让学生更乐于接受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在课前,由微课讲解了与新知相关的课外知识,不但会降低学生对掌握新知的恐惧,而且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引入新知时,学生必然会更加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从而使学习效果更胜一筹.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中,教材安排的是爸爸与小红的对话“我比小红大30岁”,简单是简单,抽象却也非常抽象,学生很难一下子从这里转换到用字母a表示小红的年龄,然后爸爸的年龄用a+30来表示.对于这样未知的抽象知识,学生自然是恐惧的,而如果课前有微课生动介绍关于我国古人用“堆”来表示许多(未知数),古代埃及用“哈乌”来表示未知数,1559年法国数学家彪特开始用A、B、C表示不同的未知数等,不仅让新知识的出现更加生动自然,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微课应“微”———课程内容的传授

  胡铁生老师曾说过微课教学设计有六大原则,其中首要两个就是时间性与内容性.微课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这两大特征非常明显.

  (一)微课“微”于时间

  前文讲到,可汗把视频传到方便别人学习,由于技术限制,视频的时长不得超过10分钟,所以可汗的“微视频”都只有不到十分钟的长度.虽然现在技术不再是问题,但不得不说这“微”的时长确实有其独到之处.我们知道学生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依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有效时间,基本上在10分钟上下.而微课的明显特征就是讲解时间较短.同样根据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定义:“‘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我们在各地培训教师设计微课的实践也发现,其实,微课的时间一般在3-5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因此微课用时不但不应当超过10分钟,还要适当地更短,更精悍,以符合学生注意力的持续特点.

  (二)微课“微”于内容

  在认知心理学中,学生先后学习的知识之间会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这种干扰会导致遗忘.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就是“前摄抑制”;而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就是“后摄抑制”.在微课教学中,如果课内包含的知识量过大,就容易产生“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所以在微课短短的时间内,应当只讲解课程中的某一部分,或者是重点,或者是难点,抑或是特异之处.因此微课教学的内容应当“微”而有致,是有针对性的,是精悍的.

  (三)微课“微”于课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20xx年11月21日,教育部刘利民副部长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后,在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推行下,微课制作的升温速度很快,各地都在加紧把各种课程制作成微课.但在有些情况下,微课的制作却比较盲目,缺少对微课适用性的关注.在小学课程中,有一部分的课型并不能发挥微课的特点,也就是说这部分内容其实没有必要用微课的形式呈现,所以使用价值低,盲目开发制作只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对于微课的选题应当慎重.比如涉及空间与抽象的例题和易错题的教学等就较适合用微课形式传授,而一般本身已易于理解掌握的知识,就大可不必耗时费力了.微课时间短、内容少,围绕某个目标进行精确讲解,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也使课程中不同知识之间的相互干扰有效减少,不但提高了知识传授效率,更规避了部分遗忘的概率.此外,课程中的一系列知识用微课的形式传授时,若分成不同的部分制作成微课,这样相对于将多个知识一起讲授的常规课堂来说,学生学习中产生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概率也会增加.所以,微课应微.

  三、微课不“微”———知识的巩固延伸

  微课的作用不止于新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巩固新知识以及提升自己的途径.当学生在新授课中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掌握好,甚至无法理解新知识时,在常规教学中实际上很难高效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一则学生通常不能清晰地表达问题所在,二则每个学生的问题不尽相同,教师难有足够的时间各个解决.尤其在单元复习中,所面临的问题更是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网络复杂等难题.这时微课的优势尽显,学生可以在课后找寻相应的微课进行补缺补漏,也扫除了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从而实现课标中“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要求”.另外在小学数学中,常常可以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延伸学习,尤其是在学习空间图形等抽象事物时,常规课程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应用,却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此时微课的优势便能展现出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5部分“通分”中的“最小公倍数”时,有继续深入学习的学生就可以从微课中获得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最小公倍数的不同求法.从而实现课标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资源,作为教育部大力推行的新型教学手段,具有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而在小学数学中,尤其是高年级数学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很费解的,如何让学生达成新课标的要求,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现在,利用微课在课堂外呈现出的种种优势,我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弥补常规课堂的不足.同时我们也看到微课的发展缺乏指导性,大量的同质微课不断被制作,而微课的创新却停滞不前.从而导致数量已近泛滥,质量却没有保障;同质作品扎堆,创新路在何方?究其原因是没有相应的标准规范,希望相关部门能抓紧研究,尽快予以规范指导.当然,努力探索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也是新形势下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作者:季台祥 单位:福建省福州金山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5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培养学生具有数学思维能力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解答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并且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朝着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利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学到真正的数学知识和本领。

  1数学思维的概述

  在数学范围内,用一些特有的方式去解答相关问题,数学理解方法是形成数学思维的基础,只有用数学思维理解问题才是对知识本质的认识,得到的才是科学的数学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思维具有它特有的品质,不同的学生具备的品质不同,其思维水平也存在区别,培养学生形成全面的数学思维品质才会使其具备高水平的数学思维能力。第一,要有深刻性。知识的探究必须要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对数学知识概念深刻理解,不要混淆一些相近的概念,必须要找出题目中各个条件的本质联系,找到正确的答案。第二,要有灵活性。这个品质是体现小学数学学习不要过于死板,学生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解答数学问题,以求用最快的速度找到正确的答案。第三,要有广阔性。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从全面的角度出发,打开自己的思路,思考问题要考虑全面,不要错过有用的条件和要素,力求解答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锻炼他们的思维,用数学思维去影响他们的思考方式,渐渐地让学生也用这种思维去解答问题,形成他们自身的一种能力。

  2.1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一些方法训练学生,培养他们具备综合的数学思维能力,像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劲头,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控制力很差,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为了让他们能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增加锻炼的时间,就要让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要主动观察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存在感。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热情。试想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总是一脸严肃,态度过于严苛,对学生的一点小错揪住不放,动辄就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教育,不懂得尊重学生,这种学生又怎么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将课堂气氛弄得活跃起来。小学生的好奇心很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利用一些手段设置一些有利于课堂氛围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融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收获一定的学习成果时,就会让他们感到开心和喜悦,这样就会对小学数学产生好感,能够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

  2.2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重视思维品质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好引导者和朋友的身份,在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要以开放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活动。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独立思考问题,发展思维,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过于单一和死板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的思维机械化,不能灵活的运用,形成可怕的思维定势,不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数学定义、公式的时候,可能很多教师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告诉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套用公式就可以找出答案。这种方式在一些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它也阻挡了学生们发散思维的形成,不能灵活用脑,只是在机械化地背书,而不是学习知识,到最后学生们只是练就了好用的记忆力,而没有形成真正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有,在求长方形的周长的时候,其实是有多种解答方法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看谁的方法多,拓展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加深他们的理解力。

  2.3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数学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清楚地讲授给学生,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简单的比较法,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学习体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很简单,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首先使用适合他们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轻松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比较法很简单,就是找两个题目,分别让学生求出答案,并将两个题目进行比较,从中悟出道理。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图形演示法,使得学生将数学问题在推理中消化解决。与其它学科不同,小学数学可以利用图形演示法得到一些问题的答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图形探索,一步一步地进行推理,找出数学中存在的关系定理。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法,促使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整合自己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思维能力不同的学生分配在一个小组,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差的学生,相互讨论研究,相互取长补短,并让他们对各自的思维进行思考、分析,在这样的合作讨论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帮助意义,促进小学生形成综合的数学能力是新世纪义务教育的基础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教学技巧,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教授课本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到真正的数学知识,形成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05):59~61.

  [2]安振玺.趣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31):222.

  [3]黄友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xx(01):140.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6

  1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原则

  1.1全面性与循序渐进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设计应当从教学整体为着眼点,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先后联系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对多媒体数学教学活动做出合理的安排,在确保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技术直观性等优势来确保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1.2协调发展原则

  无论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是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所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并提升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数学应用技能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多媒体教学技术替代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同时也不能因为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而忽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观点表达的权利。另外,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需要强调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即要求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能够实现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索的结合,并实现学生理论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

  1.3及时反馈原则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并不广泛,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出现一些问题,而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有效纠正,教师有必要重视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为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的改进和师生关系的调节发挥推动作用。如果教师能够重视收集反馈信息并重视发挥出这些反馈信息所具有的参考作用与依据作用,则教师能够对小学多媒体数学教学过程做出更好的控制,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具有着重要意义。

  2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具有更广阔的平台,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与表现手法,同时也有利于重点的讲解与难点的突破,这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数学素养而言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做出学习的过程是对客观世界做出认知并对主观世界进行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都需要得到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多元化的途径来讲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学生则应当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主动的参与与探索。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确保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1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视听效果调

  动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导入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这一工作的成效对整体教学效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与注意力,是检验教学导入是否具有良好成效的重要途径。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对教学内容做出展现,能够在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形象生动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中,学生能够直观的'认识到教学内容本质,并对抽象化的教学难点做出形象化的认知。如在《10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些Flash动画,通过卡通人物来表示数字,从而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产生浓厚兴趣并在具有较高注意力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做出掌握。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所开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当重视教学设计的生活化,即在对学生生活经验做出了解的基础上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原型,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创设故事情境并对这种生活原型和教学内容做出展现,从而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激发。无论是利用动画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还是利用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参与,都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内容导入的有效策略。但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学生受到其他因素所造成的感染,这要求教师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工作中对学生认知特点做出充分考虑,以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为依据来搭配画面与声音,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表达。

  2.2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推动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新课标认为模仿与记忆并不能让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思考与动手实践,才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效率。探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发现、探究与解决,在探究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在了解学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引导学生找到探究起点,并使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探究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与教师和同学开展共同讨论、互相合作以及评价,这有利于创设一种活跃轻松的学习氛围,并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自身知识体系的完善。但是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此时,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具有了发挥自身作用以及价值的空间,首先,学生在开展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对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这能够让数学教学过程以及学习过程突破时空的局限,并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学生可以具有更多开展理论应用实践的机会,这对于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具有着重要意义。如在统计图绘制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知识以及计算机等工具来进行统计图的绘制,在对学生的实践成效做出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可见来展示统计图的绘制步骤,并对这些步骤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对自身的知识掌握成效做出了解,并对规范的统计图绘制流程做出掌控。

  2.3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推动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推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具有着独特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技术可以作为合作学习内容收集与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平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推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首先需要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合作学习内容做出选择。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更多学生感兴趣且具有教学价值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能够有效的打破学生认知结构所具有的平衡,并在活跃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引导血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进行合理分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所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大屏幕中展示合作学习的要求、任务以及目的,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些内容,并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开展良好的分工与交流;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合作学习过程的组织。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为了确保学习活动的稳定性与有序性,教师不仅要重视参与到合作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同时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以及调控。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意识以及注意力集中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可以将合作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现与讲解,并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添加进呈现内容当中,从而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学生感受到一种和谐、创新的氛围,并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大胆探索。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素养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遵循全面性与循序渐进原则、协调发展原则以及及时反馈原则,并根据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来探索适应学生学习需求、学习兴趣以及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方法,从而确保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效。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7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小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究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需要探究学习的锻炼过程,这样他们才能够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技能。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

  积极实践探究式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方法。探究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多么创新的教学方式,这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提出以后,围绕这一理念而进行探索研究的重大发现。探究是围绕着一定的问题进行搜集资料,整理思路的学习过程。探究的前提是要有为什么,提出了这样为什么的问题,学生带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愿望寻找答案。在实践教学中,小学生数学教师可以设计探究的主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启发他们找到新的未学的知识。所以探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新旧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接下来关于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笔者重点来谈几个方面。

  一、探究式学习需要一定的氛围,教师要重点打造适合探究的教学气氛

  什么样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的探究欲望生成和探究行为的出现呢?那就是一个让他们感觉到安全,踏实平等,可以自由发挥创新能力的教学气氛。教师对学生的尊重非常重要,让学生感受到人性被尊重,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他们在班级学习中,会从心理上放松下来。小学数学老师作为数学学习中的权威形象,学生会对老师充满了敬畏之情。教师要发挥学生对自己态度的优势,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主动的用自己发自内心的关爱去影响学生。在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也会出现一些失误,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密切沟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积极的'进行改正,所以,这样的一种知错能改的行为也会受到学生的肯定,他们对老师的喜爱之情会与日俱增。因此,关于教学情境氛围的打造,教师是主要发起者,教师主动去影响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逐渐营造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一种宽松的氛围下,自然会表现出更多的不同观点,更多的创新视角。

  二、探究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为了有效的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转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理念,用更新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指导整个教学。长期在应试教育影响之下,很多教师一时无法转换思想观念,认为最终学生还是得靠分数来选择自己的学校,因此,我们还是要围绕学生分数如何提高来开展教学。但是这样的眼睛只盯着目标的做法,实际上是短视的,培养的学生更多的是只会考试的机器,学过的知识不知道怎么用。对未知的领域没有好奇之心,没有探索欲望,成了复读机,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当然,探究式教学其实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更高,以前只要认真备课,把预先安排的教学内容精彩的呈现出来,让学生听得懂就好,教师承担着最主要的将知识细化分解并给学生讲清楚的作用。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究式学习,强调让学生更多的去理解学习的过程,概念的生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推理。因此,探究的问题如何设计,探究的过程如何具体组织,这些小学数学教师都缺乏经验,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要求,教师必然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探究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向同行学习以及参加新教育方式培训等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如今在互联网当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是免费的,在业余时间里,教师可以观看视频或文字材料,从综合的角度去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教师要科学设计探究问题情境

  探究是要围绕着一定的问题来展开的,问题的设计可以用抽象的语言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内心当中对语言所描述的情境进行内在的心理表征和转译。这样的方式比较传统、低效,对于老师来说比较简单,好操作。然而,这样的问题提出方式,却很难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所以,在问题本身如何提出,如何呈现这些问题上,教师要多下功夫。例如,可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描述问题,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印象深刻,同时也能极大地促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动力。情境的打造,并不一定需要多么复杂的设备和材料,也不需要付出多少的时间,有的时候只需要几句话就可以。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创设条件。在师生关系氛围上,也要注重平等和谐氛围的构建,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8

  摘 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成绩。

  关键词:主体 和谐 积极

  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成绩,仅仅凭靠老师一人之力是不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教师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提高解题的能力。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又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既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又是一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爱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了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只有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才能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按兴趣和程度差异组成活动小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活动中始终把学生推上第一线,让学生当成活动的主人,采用启发式、探讨式、讨论式、自学式等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位。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给出预习思考题

  在每章节教学前,教师先依据教学大纲、参考书,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根据学生在上课前带着问题进入教室,有的放矢地研究教学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预习教学内容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思考题,对教材先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对疑难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把可理解的内容解答,在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讨论。这样,可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提高自信心。

  3、再学课本,分组讨论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教师引入新课后,学生对着思考题再学课本内容。同桌或邻桌同学(约2—4人)进行讨论,使他们对发现的问题或疑难提出自己的看法,以达到比较提高的目的。“理不争不透”,争论是思维的最好触媒,经常展开讨论,对培养和发展人的创造力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讨论还可以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促使教学多向信息交流。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一课中,教师出示例题:1/2+1/3=?5/6—3/4=?接着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1)能否直接相加减?为什么?(2)谁能用学过的知识通过转化后再相加减?通过讨论,教学中重点、难点就更容易突出和集中,也容易暴露学生中的错误,有利于教师作针对性的指导。

  三、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依据学生实际进行点拨、解释,归纳总结,达到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让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三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硬纸板,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每一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再由学生报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迅速、准确地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时,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有旺盛的需求欲望,心理上造成“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只要教师稍加提示:“根据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很快解决了难于理解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总结,印象自然加深了,把教学内容变成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需要。

  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学生先讲解,教师后补充、总结,改讲堂为学堂。解决某一问题,学生一步能完成,教师稍加提示,减少“坡度”,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从而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可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四、注重实践中反馈,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提问等形式收集学生掌握当堂知识的情况。学生先解答,教师后讲评,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减少无效劳动,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观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分析,是一种自我监督的行为,是自我教育的开始,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师先在课始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课末由学生对照目标检查学习情况。教学中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既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又有利于学生自学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让学生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认识自身主体作用,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是差生,可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卓有成效的。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9

  摘 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结合点,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前提。教学实践证明,能否激起学生学习认知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教学 培养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诱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让学生最有效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通过不断学习的过程,在大脑中逐渐积累更多的知识,逐渐领会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体会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学生要通过理解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来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需要教师会“教”,而且需要学生会“学”。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1、创设民主教学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最后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

  2、融合数学于生活中,体现数学的学习意义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并亲近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要重视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课改精神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3、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有的老师总是抱怨数学课堂枯燥乏味,没有生趣,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在创设问题情景时若以游戏故事等多种形式引入,就能使学生把课间玩耍的心收回课堂,积极投入到思考中来,吸引学生的眼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以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设问、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青少年学生求知欲望强,敢说,敢想,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讨论能很好地发挥这种心理优势。实践证明,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学生学习行为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调动、培养和增强都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经常强调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1、挖掘教材兴趣因素,鼓励学生动手体验

  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因素可以挖掘,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既适合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又具可操作性的动手实践内容,增强了教材的人文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易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并产生由此及彼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积极质疑,维持学生兴奋状态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反馈教学评价,调控教师教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质疑。要求学生质疑,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具有挑战性习题的理解。同时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学生具有适宜的充分自信,是影响其学习活动积极性和效果性的必要条件。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引导学生提问题,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从而维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

  3、夯实学生知识基础,活跃学生思维过程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我们要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法则、定律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所以我们应注意由直观到抽象,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成为教学真正的主体,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有目的、有计划的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数学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

  一、选择直观性的数学内容

  小学生的思维还是以直观思维为主,所以教学内容不要过于抽象,内容应具备趣味性的特点,而不是枯燥的。所以,即使有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也要尽量地化为形象的、直观的,而且是通俗易懂的知识,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相对容易,学习时也会从容。

  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但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对他们进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遇到问题多思考与探究。多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游戏,由于游戏具有生活性,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把事物的数量结合起来,感觉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在学生的学习时,尽量给他们提供探究活动机会,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探究。游戏时需要的材料要具有可操作性,让所有的'小学生都能运用多种感官,灵活地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当中与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有关的现象,让他们从这些现象中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我们发现,那些古今中外的著名的人物都是对某项事物保持有较高的兴趣。所以,要想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数学保持高度的热情,就要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比如,在学习一位数的加法后,为了巩固所学习的知识,让学生对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可以用火柴棒摆数学加法游戏,比如,摆出2+3=5的图形,要求“=”两边各移动一根火柴,等式依然成立,学生看到这个游戏后,非常感兴趣,他们纷纷动手行操作,而且在不断尝试中,对一位数的加法不断地计算,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加强课堂互动活跃气氛

  小学数学课堂的互动是很重要的,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都会积极地参与。小学生都对老师有种莫名的崇拜,低年级的学生有更为明显的表现,他们对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很喜欢观察与模仿,数学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来引导他们进行更多方式的学习,进行“另类”学习。比如,班里总是有一些喜欢表现、聪明的学生,我们可以发挥这些学生的优势,让他们来作小老师,简单的知识可以让他们来讲给大家听,更多的时候,下面的学生更对小老师的讲课听得更认真,学习效果更好。上台讲课的小老师讲解完以后,我会问他们是不是完全听明白了,如果有不明白的同学,可以举手发言提问,小老师不能回答的老师给以解答,也可以让下面的学生对小老师的讲解指出不足之处,然后补充。事实证明,学生都很喜欢这种授课方式,而且都希望被轮流作讲课小老师,对那些没有自信的学生,我也会鼓励,让他们参与进来,或者在下面踊跃发言,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五、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提高学习能力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与生活知识多多留心观察,并多思考问题,形成初步知识。比如,让学生在平时去超市要多自己去付款,在钱币的兑换时,要多运用加减运算法,可以提前算好答案,看一看兑换的钱币是不是与自己的答案相符,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再比如,小学生知识面窄,所以经常会就周围的事物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其实,小学生周围的事物都可以是数学知识,比如,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的班级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教室,自己坐在第一排等,这些都是数字排列的知识。数学无处不在,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资源并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去,这样,小学生才能利用生活知识学习数学,才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挖掘身体的数学资源,引导他们多参与、多探究,积极思考,调动身体的多种感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教学模式教条化

  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模式的完整,课堂上闪电式地推进教学流程,虽然保证了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表面看来是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益,但实则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

  很多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没有真正确立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前也不研读教材,更不会根据小学阶段数学教材的整体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难突破,即只追求高效课堂的形式,而无高效率、高效益。

  (三)课前预习不科学

  高效课堂建设以“先学后教”为原则,很多教师虽然能够根据要求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但却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科学指导学生预习。预习内容过于宽泛,甚至对一些探究性内容也让学生课前预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对探究的兴趣。此外,有的教师既不注重对课前预习的指导,也不检查预习的结果,致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

  (四)数学课堂气氛沉闷

  课程改革初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学生感到新颖有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学生习惯了小组合作学习,反而降低了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为了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又回归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气氛逐渐沉寂下来,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激情。

  (五)小组合作缺乏时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主要载体,但在调查中我却发现有的学生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小组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益处。小组合作讨论时,主要是组长发言,组员倾听。即使有的组员参与讨论也是各说各的,学生之间没有思维的真正碰撞,缺乏有效的交流、讨论。

  (六)练习设计不科学

  部分数学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不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练习,导致练习设计形式单一,没有层次和梯度。另外,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的教师设计练习过于简单,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拓展练习,有的教师设计练习难度太高,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课堂评价形式单一

  有的教师不关注课堂评价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很少对学生的给予激励性评价;有的教师虽然注意到了课堂评价的重要作用,但是因为语言平乏,经常使用相同的语言评价,导致学生对教师评价不感兴趣,课堂评价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

  在校本培训中,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对《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学习,举办新课程标准专题讨论,组织新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让广大教师真正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另外,还要督促教师课前研读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和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教学方案,从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做到重点明确,难点突破。

  (二)创新模式,探索策略

  我校虽然构建了五环节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对每一个环节操作技术层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继续学习该模式内涵,把握该模式精髓,认真备课、上课,组织教师认真听课、说课、评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研究数学课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探索高效课堂的操作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科学预习,提高效率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抓好课前预习,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让学生课前预习,像一些探究性教学内容,在课前最好不让学生接触,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确定预习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预习提纲,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也要检查预习的结果,搜集学生碰到的疑难问题,以梳理、整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根据他们的生活储备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他们的探究欲望,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做实验、动手实践等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五)科学分组,加强培训

  建立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分组一定要科学、合理:既要考虑学生的成绩,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既要保证小组成员的相对稳定,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不断优化小组结构,建立科学和谐的学习小组。组员分工要明确,组长、副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联络员要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实施组员角色定期轮换制度,让全体组员都得到不同的'锻炼。同时,要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组长、组员培训工作。学校要定期组织通识培训,使组长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掌握主持小组讨论的技巧,让组员学会如何倾听他人发言、与人合作讨论、表述自己的观点。值得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适时点拨,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

  (六)分层设计,有效练习

  数学练习既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又是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练习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练习题,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多样性。具体来说,练习设计既要注重练习的多样性,设计基础题、探究题、实践题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关注数学基础知识,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分层设计,以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七)关注评价,构建机制

  我们既要重视课堂语言评价,又要构建高效课堂的评价机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对学生正确的或者有创意的回答给予充分肯定,或点头称赞、或微笑表扬,同时对学生错误回答也要认真倾听,而不能讽刺和嘲笑。此外,我们还要根据根据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借鉴各名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先进经验,结合农村数学教学情况和学生实际构建小组评价的新机制。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2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要发展,数学教师必须注重增强数学教育的实效性,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尤为关键的。就数学学科内容看,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只有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才可以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力,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在本文研究中,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手段,直接关系着人才的素质能力。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成效对小学生未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重要的。由于数学学科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因而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促使小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学习层次上,对数学教学知识内容加以俯视,减轻学习压力和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造轻松的数学教学氛围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完成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创造轻松愉悦的数学教学氛围十分重要,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力量,也促使其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首先,数学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重视课堂互动,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为提高其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其次,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保持微笑,可缓解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最后,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为学生讲解数学问题,可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总之,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1]。

  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而言,教师需在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创造条件。首先,数学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有助于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沟通。其次,教师重视课堂提问环节,无论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教师都应为其勇气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应加以循循善诱,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学科的奥秘,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之门开启,由此可见,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教学知识内容相对较为抽象,教师如若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首先,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联想,为培养和提升学生想象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在立体图形的学习中,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立体图形的样式,再结合具体问题而深度想象和解决问题。其次,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小学生以直观的引导,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依据,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2]。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教师也必须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予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促进其创新思维发展。例如,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开展“方向”教学时,可借助PPT教学工具,将教学知识内容呈现,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可将游戏应用于数学教学之中,如数学比赛,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奠定条件。

  五、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首先,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存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尊重,并为其预留充足的自主探究时间和空间。该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散思维,而且可体验学习的乐趣。其次,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对数学问题加以深入探究,可实现互补的教学目的。只有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学生才能在无束缚的条件下开拓思维,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创新思路,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3]。

  在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又要重视对学生加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小学数学教育为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重要。根据作者的数学教学经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过程中,可坚持几方面策略:一是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四是运用多元的教学手段;五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对此,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聂素群.数学课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沃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刍议[J].新课程(小学),20xx,(07):198.

  [2]陈先帝.扬起创新思维的风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xx,(07):85-86.

  [3]李有存.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对策[J].内蒙古教育,20xx,(24):37.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3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艺术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这样才能谈得上教学效率。

  策略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性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讲了个“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有一天,天气非常炎热,唐僧觉得很口渴,就对徒弟们说:“为师口渴了。”孙悟空听了说:“师傅,您下马休息一下,俺老孙去摘个西瓜回来给您解解渴。”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会儿就摘了个西瓜回来了。猪八戒看着西瓜,直流口水,对孙悟空说:“猴哥,我老猪肚子大,想吃块大的。”孙悟空笑着说:“呆子,如果你能答出俺老孙两个问题,这个西瓜你想吃多大块就吃多大块。如果你答不出,你一口也不能吃。”猪八戒答应了。于是,孙悟空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如果我有两个一样大的西瓜,要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平?”“这还不简单,一人一个嘛。还有一个问题呢?”猪八戒迫不及待地问。孙悟空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现在我只有一个西瓜,还是要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平?”猪八戒一听,愣住了。这时,我请学生针对孙悟空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待学生学完新课后,我又续讲了故事。猪八戒想了想,说:“把西瓜分成两份,一人一份。”孙悟空笑了:“呆子,你错了。”结果猪八戒只能流着口水看着他们三个津津有味地吃着西瓜。听完故事,学生们笑了。这时,我适时引导:“你们知道猪八戒错在哪吗?”这样创设问题的情境抓住了学生的求知心理,激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在积极热烈的交流中使学生们进一步体验到了“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策略二:精讲,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缺乏稳定性,在课堂中接受知识也就有可能出现偏差现象。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要新,语言要精,这样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能顺利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做到:

  1、运用迁移规律,达到精讲的目的。如我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你们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最后为什么一定要除以2呢?

  生:因为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由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出示两张梯形纸片,边比较边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纸片?它们的形状、大小怎样?

  生:老师手里拿的是两张梯形纸片,它们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师:那么采用怎样的方法能使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求它的面积公式呢?

  这样,学生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就能顺利地推导出梯形面积的公式。这样做既能达到精讲的目的.,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牢固掌握新获得的知识。

  2、借助直观教学,实现精讲的目的。如,在一次公开课中,一年级老师教学“一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时,设计了这样一组抽动式的幻灯片:在底层灯片上画有5只小鸟,中层灯片上画有3只小鸟,上层片画有2只小鸟。先抽去中层灯片,在学生面前就出现了有8只小鸟飞走3只的画面。这时告诉学生飞走了3只,就表示减去3只,列成的算式是“8-3”。再抽去上层的灯片,从而在学生面前出现又飞回来2只小鸟的画面,这时问学生:“又飞来了2只,我们可怎样表示?”学生在前面的基础上,会很快回答出加2,老师写出算式8-3+2。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加减法的概念,使学生对“一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就不点自破了。

  策略三:精练,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1、课堂练习的趣味性是精练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在教“笔算的加法中不进位加法”时,我将课本中的练习题“我国有两栖动物184种,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多115种,爬行动物有多少种?”进行改变:把题中所交待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采用幻灯片出示在学生面前,打开录音机,播放在轻音乐伴奏下的有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介绍,让学生欣赏。在欣赏完毕后,小解说员问:“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我国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各有多少种呢?”学生一起回答:“想!”接着小解说员又说:“好,请大家拿出纸和笔,注意听了,我国有两栖动物184种,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多115种,爬行动物有多少种呢?”听完后稍等一会儿,指名回答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得非常准确。

  2、课堂练习的竞争性是精练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小学生喜胜好强的特点,在做练习时,让学生比赛夺红旗,谁算得既快又正确、先到顶点,就先夺得红旗,成为优胜者。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为使自己组先胜,都快速演算着。这样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做题效率高,效果很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4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当前,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方法种类比较多。老师不同教学方法就千差万别,数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会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规划,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难易的搭配,然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方法的制定未必就能带来学生成绩的变化,很多情况下,老师制定了教学方法,可是由于多种原因,在现实教学中不能实施,或者是实施起来并不能收到想要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意贴近性,不要只追求新、变,而失去了教学方法的真正意义。一般情况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通过板书在讲台上讲解,然后学生进行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极大的缺点,首先,教学方法呆板、无趣,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学生在数学课上并不积极。其次,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被动者,学生应该是课堂的学习主体,而这样的方法使得学生不能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使得思想受到了束缚。再次就是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全神贯注的听,因为数学是一种连贯性、思维性极强的学科,所以一旦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听到就会导致后面的整个内容都不能理解。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足够多的知识。还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向学生提问来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在实施中有很多的问题。首先,学生刚刚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并没有一定的基础,采取这种方法,会有很大的难度,而且这种方法降低了教学进度。使得教学缓慢,而且学生理解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该努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上,提取精髓,摒弃糟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同时,还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样的做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为了紧随教学的改革,就需要小学数学老师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方法的总结,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有自身的数学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小学高年级教学是由老师与学生共同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的,高年级数学教学对学生日后升入初中、高中学习数学有着极高的影响力。高年级数学教学不能只进行数学的知识的讲解,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老师应该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紧跟教育发展的形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5

  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是通向有目的学习的最佳道路。数学思考是指在数学活动中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作为四大目标之一提出来,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等要求。可见,数学思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弥散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之中,融合于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而数学思考能力的高低则更是衡量一个人数学能力高低的砝码。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是数学教学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营造数学思考氛围,激发数学思考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发自内在的主观愿望上。也就是说,教师要刻意营造一个有利于数学思考的良好氛围。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可以安静、深入地思考,特别是在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或卡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再想想,而不是生硬地打断,呵斥或嘲笑他们,这样,学生就会在宽容的氛围中渐渐鼓起勇气,打开思维的闸门,并逐渐养成乐于思考、深入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数学思考

  情境是抽象的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的纽带,是学生数学学习、思考的出发点,更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积极化的桥梁。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会去主动地思考,不断地变换思维的角度,不断地思索试探下一个答案,学生的思维鼓荡、蔓延和发散,变被动的想一想为积极的主动思考。

  三、注重方法指导,引发数学思考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思考,而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学习主体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小学生,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数学思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能靠自身独立学习来完成,相对来说,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教师有效的组织与指导。

  例如:《方向与位置》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深刻挖掘这部分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在一年级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学生对于它们的排列规律只停留在“东西相对、南北相对”上。如何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只根据一个方向就能辨别其它三个方向,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建立空间观念的一个关键。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次、不断的指出教室的四个方向,再思考这四个方向的排列规律,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不难发现这四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促使学生会学、会思、会创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例题的示范、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常用的数学思考方法,如有序、对应、变换、转化、统计、归纳、演绎等。

  四、有效数学活动,启发数学思考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内化理论提出:思考是一种活动,这个活动依循个人的内在语言来进行,并通过学生的经验活动而展开。数学思考要在数学活动中实现,数学思考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之中,只有这样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化过程之中,也才能真正抓住数学思考的内在本质,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改进自己的学习。

  例如,学习“圆周率”,学生往往己知圆周率约是3.14,操作活动很容易走过场,甚至倒过来,用3.14乘以直径填一下周长。因此,我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实际,进行了尝试,组织学生按要求测量并填表。之后,让他们猜测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计算验证。学生们用加、减、乘、除计算都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充分合作交流,找出规律,逐步概括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通过思考达到对知识理性的升华。这样的活动激活了学生思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创见性提问,启发数学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的目的在于引起数学思考。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要具有较强的思考性,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与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

  例如:教学圆周长的计算这一内容时,在揭示圆周长的意义后,可这样提问:“你觉得圆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当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猜想到可能和它的直径有关系后,指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一直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六、开放练习设计,激发数学思考

  练习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设计练习时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开拓学生思路的,有利于学生自由探索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例如:有45名同学去划船,船有三种:大船一次可以坐10人,每次收费20元;中船一次可以坐8人,每次收费16元;小船一次可以坐5人,每次收费10元。请问怎样租船最好?解题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索租船的方案:可以从价格上考虑、探索哪种方案最能省钱;也可以从同学的需要角度考虑等等,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出多个不同的答案,这样的开放式练习真正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七、保证思考的空间、时间

  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

  数学思考是一种搜寻广、潜入深、富有挑战性的深层智力活动,是学生对数学对象的深刻的理性认识过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明确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重要性,注重从各方面入手,落实数学思考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6

[经典]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07-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2-23

小学数学教学的论文07-06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核心教学论文08-03

【合集】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热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5-1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集合】06-29

(必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