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时间:2024-07-23 12:58:12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锦集(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锦集(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学习成绩的好坏。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而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大多数阅读教学环节中看似是老师“教”,学生“学”,而实际上是老师在替学生们阅读,学生们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因此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健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一、提好问,抓好词,找线索

  1、善于提问,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老师,首先我们要了解坐在我们面前的这群学生,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大多活泼好动、表现欲强、喜欢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美。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些性格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教学方针。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我喜欢先跟学生们进行互动,提出一些有助于帮助他们理解全文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文章,看谁最先找出所有答案,并对其进行表扬。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本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具有神秘性和趣味性,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小学生表现欲强,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的性格特征,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以人教版小学三年下册《翠鸟》一文为例,上课前,我会先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翠鸟吗?翠鸟长什么样子啦?翠鸟以什么为食啦?然后鼓励学生们通过阅读找出答案,学生们带着好奇心和好胜心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中去,学习效率也比被动接受知识的“灌溉”要好很多。

  2、文章源于词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关键词。记得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组成一篇文章的基本单位,每一篇完整的文章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可以简要概括文章内容的关键词,找出这些关键词,并将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吃透有利于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化繁为简快速理解文章内容。由此可见,在阅读过程中,抓关键非常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关键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找主要线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不仅要带着问题读,会找关键词,还要学会“剔骨”。所谓的“剔骨”就是要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主线。阅读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学生小、初、高几个阶段的语文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纵观每一个阶段的阅读训练,都强调的是在有限时间内的定时训练。阅读的材料有长有短,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阅读任务,这就需要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灵活运用“剔骨法”,剔除或者忽略与文章主要内容无关的词句,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对阅读材料进行剖析,找出文章的主线,从而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

  二、读练结合,拓视野,在实践中培养

  1、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爱好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有限,需创设环境帮他们激发。小学生在朗读时声情并茂的节奏感及和谐婉转的韵律,非常完美的展现出作品的音韵美、神韵美,范读的魅力足以诱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渴望,同时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旁敲侧击,通过培养学生的朗读爱好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用榜样带动,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爱读书的同学,要想办法把他们树立成榜样,来鼓动其他同学效仿,多创造如演讲、朗诵、讲故事、办黑板报、交流读书体会之类的活动,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

  三、拓宽阅读范围,养成阅读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什么有的同学看小说会废寝忘食,孜孜不倦?说到底,是因为兴趣使然,只有 “乐此”才“不疲”。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鼓励学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拓宽阅读范圍。学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入手,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些习惯包括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阅读习惯、养成“博闻强记”,多背诵积累的习惯、养成读书和写作相伴的习惯。

  四、创造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的萌芽阶段。学生无论是心理特征还是生理特特征都发展较快,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他们的喜怒哀乐随时都写在脸上,并且支配着他们的行动。所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根据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创建良好的情景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小学阶段,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等特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高效、有趣的课堂情景教学氛围。第一,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通过有声的、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要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充分利用课堂上前20分钟的“黄金期”,尽量避免“满堂灌”的尴尬;第三,阅读教学中要渗透情感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强调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但并不代表完全的“放任自由”,我们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结语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影响着当下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同时,从长远意义上看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也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推进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在小学这个阅读的“启蒙”阶段,高度重视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他们的阅读渠道,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爱好,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 赵庆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xx(0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动笔写字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人们对于汉字的重视程度也显得非常不足。而书法这样一门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与我们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充分重视书法教学。而书法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写字的一个方面,而写字教学则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要想促进书法教学的发展,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去充分重视书法教学这样一个部分则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培养中小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将具体分析书法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书法教学;中小学语文教育;应用

  我国的汉字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书法艺术,它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汉字书写水平正在持续下降,在书法上的退步则表现得更为明显。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改变现状,国家相继颁布了一些有关书法教育的指导性纲要,要将书法教学渗透到日常的中小学语文教育中,从而促进书法教育能够从最基本的年龄段抓起,为以后培养出一些能够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人才。

  一、书法和语文之间的关系简析

  近些年来,教育部在颁行相关的书法教育的法令时,都将书法教学与语文教育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让书法教育能够在语文教育中得到更好地完善。那么,教育部将这二者之间联系起来考察有着怎样的依据呢?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都知道,书法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给我们提供了美的享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语文教育中,又必然会涉及到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可知二者之间是有着显然的联系的。其次,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其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汉字,在语文教育中,总是需要进行识字、写字的练习,而对于书法来说,同样也与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书法要形成汉字则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对汉字进行一定的设计从而使得汉字变得更为美观,形成一种艺术,因此可以说,不管是语文还是书法,都是以汉字作为重要基础的。最后,语文是一门文学性很强的科目,通过它往往可以表达出作者个人的一些真情实感,而书法也同样,不同的风格和笔锋往往体现着作者不同的感情,二者都是传达感情的一个重要工具。总之,语文和书法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内在联系,在日常的语文教育中渗透书法教学,既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也能够促进书法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使得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传播。

  二、书法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政策去促进书法教学的发展,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渗透,书法教学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我国的书法教学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依然有很多因素阻碍着书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下面我将进行具体的分析。

  1。我国的应试教育政策

  我国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文化也产生了很多的破坏,从而使得今天的青少年的身上已经很少有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成分,传统的书法艺术同样也不例外。而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把高分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家长也通过分数来评价学生,教师为了提升教学升学率,他们往往把正确率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而对于书写的字迹则要求不是很高,从而使得学生的字迹越来越潦草。另外,在现在很多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虽然有专门的写字课,但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切实发挥出写字课的作用,很多时候写字课的课时也都被其他科目所占用了。因此,可以说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对于书法的热情必然有所衰退,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很难得到提高,这也是书法教育和语文教育所共同面临的发展中的问题。

  2。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时候都借助电脑,例如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查找、对课堂的气氛进行一定的调节、使得语文课堂上的信息容量更为丰富等等。从中可见,电脑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但与此同时,很多中小学生对电脑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感,不再愿意动笔进行汉字的'书写,而仅仅是通过键盘的敲打而产生千篇一律的字体。电脑打印出来的汉字往往失去了汉字本身所富有的美感,也无法通过汉字对于不同人的个性进行分析。与此同时,一大批网络垃圾语言也随之产生,这些语言对于汉字是一种腐蚀和破坏。我们要始终相信,电脑虽然方便,但是书写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语文教育必须对汉字的书写予以一定的重视,努力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书法,从而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3。西方文化的冲击

  西方文化的冲击是我国书法教育所面临的又一大困境。随着我国走入世界市场,为了更好地与世界进行交流,对于英语的重视正在不断提升,很多人往往为了学习英语而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英语热的现象持续升温,从而导致很多人无暇顾及汉语的学习,中国的传统书法教育同样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会很容易导致传统文化的一种缺失,从而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怎样更好地促进书法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书法不仅是一门美的艺术,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它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将书法教学融入其中,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熏陶,从而激起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促进书法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更好的应用。

  1。针对书法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不论什么时候,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我们生活的时时刻刻都可以进行语文教育,对于其中的书法教学来说,则可以适当地营造一种有利于书法教学的环境,对中小学生进行熏陶,从而使他们对于书法产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可以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悬挂一些书法作品,使得学生在日常的休息中也能够生活在书法的环境中。另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行一些书法比赛,对于参赛的书法作品予以适当的评价,进而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

  2。提高语文教师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书法教学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学生之外,最重要的主体就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对于书法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魅力修养,这是由于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会受到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影响,在书写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如果能将一手好字呈现在学生面前,会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感,从而使得学生对于书写产生一定的兴趣。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要加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提升自己在书法上的个人修养,对于各种字体都有一定的涉猎,从而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能够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随时转换这些不同的字体,这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崇拜的情绪,从而促使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去努力学习,并且在课后进行书法的练习,最终实现促进书法艺术更好发展的目的。

  3。在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写字教学

  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字往往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其他方面,对于书法教学来说,写字的练习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写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才有可能在书法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对于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来说,写字是其中最基本的教育,首先要识字,然后去控制不同的笔,从铅笔到钢笔再到毛笔,利用他们使得自己的字体端正、整洁、规范。在写字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去将这些端正的字体变成书法,最终达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要想进行书法教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重视的是写字教学,为了使写字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对于写字教学的时间要予以一定的保证;第二是要根据学生的年级进行分类学习和培养,逐步提升中小学生的写字水平;第三是要对学生的写字姿势进行一定的规范,只有姿势正确了,才能对写好字进行一定的保证,并且良好的姿势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育是明显的。总之,只有在语文教育中重视了写字教学,才能够为以后的书法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最终促进书法教学的发展,促使书法教学能够获得长足的发展,达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4。重视对中小学生的精神气质的培养

  汉字是一种非常美的字体,汉字的每一个笔画都像是一幅图画,这些美往往是吸引学生学习书法的重要因素,但是这样一种美只能使得学生对其有一段时间的热度,却很难坚持下去,中小学生在书法艺术的学习上很容易出现缺乏耐心和信心的情况。这就要求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进行技术上的书法指导,更需要重视学生的内在气质的一些培养,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分析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从而从中感悟到不同的艺术风格,促使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从而在以后的书法练习中,能够将自己的气质和性情融入到书法的练习中,形成一定的书写风格。总之,书法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书法艺术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必须加强对于书法教学的重视,提升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书法教学与语文教育更好地结合,各个方面都需要做出积极的努力:政府要在方针政策上予以一定的支持,将对书法教学的重视与中小学语文教学切实地结合起来;语文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在日常的语文教育中更好地进行书法教学;每一个中小学生也要认识到书法的重要性,把学习书法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培养自己对于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雷实:《书法教育语文课程中华传统文化—<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J]。课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12期。

  [2]郑婉秋:《书法教育在重庆市中小学教学中的现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xx年。

  [3]马艳:《论中小学语文书法教育的文化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xx年。

  [4]杨雅琼:《书法教育在中小学写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xx年。

  [5]于继开:《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书法教育的方法初探》[J]。语文学刊,20xx年第19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3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 学科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从某种层次上讲就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过程,对此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诵阅读习惯, 朗诵阅读节奏要掌握到位, 注意文章写作者的感情节奏变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有效的朗读教学意义

  提高语文的文化修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朗诵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生在接触语文这一课程时, 语文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很深。学生首先是跟着教师的语调去朗诵, 因此教师应该培养良好的阅读朗诵能力。通过朗诵阅读, 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作力,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提高语感能力、组织能力, 积累大量的文学知识。学生通过朗诵阅读还可以提高对文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培养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吸收更多文学方面的知识精华, 提高自我文学修养。

  二、分析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方式

  小学语文的朗诵阅读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积累知识,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除了要求自己多朗诵阅读之外, 还应注意学生朗诵阅读的方法是否正确, 在朗诵的时候学生有没有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 有没有给自己带来学习的快乐和引起足够的学习兴趣。在许多教师看来, 课文先自我朗诵一遍只是一个形式, 没有实质的意义, 于是毫无情感地朗诵完毕, 学生在心理上并没有获得朗诵带来的快感,于是思想容易开小差, 上课打磕睡, 精神不集中等, 不仅教师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好, 也非常不利于学生今后的文学素养的养成。为了让学生从小积累丰富的文化功底, 从接触语文课始, 教师就要做好对学生的'启蒙教育, 重视朗诵的意义, 提升朗诵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朗诵爱好, 平时多朗诵, 使学生从小热爱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三、提高语文朗诵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 如何让学生在文章首次阅读时便抓住重点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在实际学习过程当中, 学生的课业繁重, 通常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细细读上很多遍, 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首次朗诵阅读便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中心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的能力, 要会抓重点, 让学生在短时间里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其实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 在学生第一次朗读课文时, 老师必须让他们学会正确发音,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中每个用词的真正意义。老师还需要逐步引导, 让学生们了解整篇课文的脉络及作者写作情感, 可以较为准确且深入地了解到文章写作内容。其实老师在上课过程中, 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系列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朗读任务, 让其在诵读过程中带着问题, 一边诵读一边思考。与此同时, 老师还可以限制一下学生诵读的频率,举例来说, 若这个课文比较短, 可以把诵读次数规定在5-6 次左右; 如果这个课文比较长, 字数比较多, 则可以将诵读次数降低, 减少至3-4 次左右。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 对课文认知力较低, 所以他们在真正诵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 针对这一点, 老师可以适时地给予一定指导, 并且叫学生自主地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备注, 做上记号, 课后可以向老师请教并一起讨论。

  (二) 再读进行思考, 三读寻求答案

  老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学会如何去欣赏文学, 因为他们在第一遍诵读之后肯定会产生很多疑问, 有不理解之处,然后再进一步陶冶他们的情操。于实际品读文本时, 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情感上的交流, 如果只是对文本中的文字品读欣赏, 往往很难对其有较为直观的理解, 所以老师应指引学生利用想象力, 将文字转化成图片在脑海中显现, 如此一来更加生动形象。

  四、结语

  所谓的诵读魅力即是: 利用语调的快慢及气息的长短,给所有文字语句赋予不一样的情感, 最后利用朗读者特有的声音把其中情感表达出来。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小学语文教学里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诵读教学, 因为利用这种教学可以让小学生们不断累积更多的素材资源, 拉高小学生们在语言知识方面实际运用的能力。此外, 老师还需要不断引导学生从文字中学会理解及感悟, 一步步加深程度, 并且要对学生的个性化情感有一定的理解, 提升小学生朗读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4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课堂导入语都十分讲究,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它会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导入语就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它是一堂课开始时,教师为新课讲授而说的话,它可以引发学生兴趣,调适教学气氛,是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可以为一节课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导入语中,应充分展示:“情、趣、疑”。

  一、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语文教学中也莫不如此。“情”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一上课,教师就要用深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中去。若要学生的心,教师必要先动情,如:在教学《十理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先出示周总理遗像,然后用幻灯放映一组组感动人心的“十理长街送总理”画面,让学生整体感知,再配以如诉如泣,极富有感情色彩的描述。最后,教师启发学生放开歌喉,唱唱有关周总理的歌,有了初步感知后,师发言:“同学们,这是二十几年前的事情,你们没有经历那叫人悲痛,令人心碎的日子。但是,”《十理长街送总理》这一课,会让我们了解当年的情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此深情并茂的导入,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情”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经验的登上讲台,往往不是匆匆开讲,而是用亲切的目光,关切的询问架设一座信任理解的桥梁,给这堂课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乐中求知。教师如果能根据课堂的需要精欣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这样,以“情”促学,以“情”促教,我们的教学就不至于干瘪了。

  二、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一上课需要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讲述,牢牢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准备了一篇生动有趣的解说词,画了一幅桂林山水图。上课时,让学生根据我的解说词扮演导游,带领其他同学一起游览,适时还对学生进行饶有兴趣的点拨,在语情、语态上也进行了渲染,学生顿感欢乐,兴趣盎然。这时候,我趁机吟颂了自写诗──《醉了,桂林》“桂林是一窖陈酒╱不小心╱落在大地的杯中╱山醉了╱水醉了╱我也醉了……学生聚精会神的听着,接着,我唱起了韩晓的《我想去桂林》,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迸发无限神往的渴盼之心。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老师说得唱得都好听,下面不如跟着老师在课本中去寻觅桂林的美吧。

  三、疑疑就是设置疑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好奇心是小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品质之一,出奇制胜乃孙子兵法之道。打破常规,巧设疑问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设疑有一定讲究,提出的问题要匠心独具,具有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如果教师在课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让他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比如:在教学《宇宙生命之迷》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近期正在电视播放的科幻片《外星人的故事》接着,巧借学生好奇心,提出了系列他们关心的问题。问题一:宇宙是无限的吗?你还知道那些星球?问题二:动、植物要生存,需要那些条件?问题三:“天上人间”“天堂”究竟在什么地方?问题四:“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玉皇大帝”是真的吗?能不能说出他们在哪里?问题五:假设火星上有生命,说说其存在的可能性,为什么不存在?让学生带着疑问循序渐进地去学习,在学习中,要求他们多思多想,也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师生围绕问题进行研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开了,学生也自然学好;了这一课。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诚然,小学儿童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它,让它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

  一、加强和完善课堂教学环境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敢于表达自我的意思,老师应当多给予其鼓励,对学生能够更加关怀备至。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我的问题,同时给予其奖励。只有这样,给予学生敢说、敢做的轻松小学语文教学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思想,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我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己,快乐的学习。

  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

  创新思维能力主要是通过自己独特的想法进行问题解决的一种思路,这种打破常规的创新做法,是一种反常规的思维方式,需要有独特的思考视角进行思维,进而提出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法,这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想法,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考虑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现有的小学教学中应该广泛开展,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大更广泛的空间,让学生在理解和思考问题时能够不受限制,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想法表达出来。在思考问题时,思路必须要足够宽阔,要有打破常规的精神和勇气,能够很好的触类旁通。这种行为和勇气,老师要更多的进行支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利用优势的条件。在语文学科中,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和训练,通过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依托优质的教材和教学条件,加强对语文课文的理解,紧扣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展开联想,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自身的语言总结出来,发挥语文优势学科的地位,发掘学生的新想法、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就要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去寻找和发现为什么乌鸦就可以找到这个喝水的诀窍,进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寻生活中的各种小发现和小常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去了解这种独辟蹊径的思考方式,引发学生的联想,为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创造条件。这种通过课文的优秀引导,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和创造力的方式,是很值得大家去认真思考和探讨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原因,每个学生都是一块值得好好雕琢的璞玉,所以在对待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学上,每个老师应该认真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去培养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悉心教导。同时,在开展学生创新教育时,也要不断地去发现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都能够将自身的价值体现出来。希望通过各位老师的努力,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6

  一、语文学习需要寻找方法

  所谓寻找方法就是说,认识生字、词语或句子,学生不一定非要在课本上识记,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比如,有一次我教小学一年级语文时,有一个《语文园地》要求学生从不同的地方去寻找自己认识的字或不认识的字,看哪位同学寻找的多,办理一个展示台。这个环节中我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寻找第二天公布。到展示的那天时,让我目瞪口呆,有的学生既然从电视中认识了一百个没有教授的生字,而且他们还能把字能书写出来。可见,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还要让学生去寻找更多的词语、句子、美好的文章甚至是美好的人生,那样我的学生才不会至于那么迷茫吧!1)语文学习不能有盲目性。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比如,有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没有主见意识,上早读时,看到别人读什么,自己就读什么,明明这个会背也要跟着,从这点看,老师就要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应该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寻找学习知识的方法,并理解学习语文的含义。知道学习就是去了解自己不懂的知识,自己懂得的知识可以教给他人,并成为他人之师。2)语文学习中体会生活的乐趣。无论怎样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不管怎样的学习都必将运用于生活。我们看书、看报纸或看电视都是应用语文的文字来体会生活事与物,小朋友们是喜欢生活的,他们也是热爱学习的,只是他们的天赋不同,有的家长和老师善于发现,就能促使他们的天赋得以发挥,走上成功之路;而有些家长和老师不能发现他们的天赋,他们的天赋不能得到合理发挥,从此,他们对生活产生了抱怨情绪,有的甚至痛恨生活。

  二、语文学习需要选择性学习法

  所谓选择性学习法就是从课本中找到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熟悉的词、句子或段落进行熟记或弄懂其表达的意义。比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字母时,有的老师明明知道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把a、o、e、i、u、v这些字母烂熟于心了,还要学生不停地读或不停地写。如果是这样,我们不如把时间用在学生不认识甚至不会写的字母上,不是更好吗?所以说学生学习语文时,应该去选择自己不认识的字母、字或词句加以认知或熟记。有一长篇电视剧《李小龙传奇》中,主人翁李小龙说:“去掉没用的东西,留下有实用的东西”这就是他师父所说的剪枝蔓立主脑。我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性学习方式,更为贴切。

  三、语文学习需要收集学习法

  所谓收集学习法就是让学生收集喜欢的知识资料或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学习用具或材料。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故事,他们收集的故事有可能是他们感兴趣的人物或事情,从而让我们了解到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想与别人分享他们的故事,说明就可以看出他们的理想和目标。教师要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培养,用话剧和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让学生满足内心的需求,这样有可能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有可能促成学生热爱学习的渴望和追求目标的决心。可见,收集学习法不仅能起到让学生积累知识的作用,还有可能改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

  1)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好奇心,我就运用故事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熏陶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更好地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故事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称象》时,我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一遍,同学们听的很认真,讲完后大部分同学基本上能够复述故事内容了。故事教学方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取到教学效果,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乌鸦喝水》时,我就用《乌鸦反哺》的故事来引出课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知道乌鸦不仅聪明,还懂得感恩,从中让学生体会思想道德的重要性。

  2)用表演的方法和游戏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我就运用表演的方法和游戏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懂得知识的魅力。更好地培养学生有理想、有创新思维的优秀学生。①用表演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天生具有爱表现的能力。比如:叫他们唱一首歌,他们就唱个不停;叫他们跳个舞,他们也跳个不停。我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这一特性取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两只小狮子》时,我要求学生在室外草坪上表演狮子哥哥的动作,并且分角色对话,这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致未尽,下课铃响了,还恋恋不舍地走进教室。②用游戏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爱玩的天性。他们在学校都喜欢玩跳皮筋、打鼓传花,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时我就想到把游戏运用到教学上试一试。在教学小学一年级《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时,我问:“你们喜欢跳皮筋吗?”同学们都说喜欢,这时我说:“好,我们就来玩跳皮筋的游戏吧,不过,跳皮筋不能唱你们的'儿歌,要唱课本上的《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大家同意吗?”同学们笑着点头表示赞同。一节课下来,同学玩的非常开心,课文也会背诵了。

  3)用知识竞赛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具有好强心——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我运用知识比赛的方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斗志”。比如:在一年级课文《两只小狮子》复习中,我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比赛,只允许组代表举手。我对他们说:我是主持人,叫他们安静听题,并进行抢答,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情绪很高涨,充分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基本上都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打破以前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的的观念,要做到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经验,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综上所述,大自然馈赠了我们很多珍宝礼物,我们拥有一双洞察大自然物质的眼睛,一对聆听大自然声音的耳朵,一个喜欢思索的大脑,一双能劳动的手,那我们还等什么呢?还不赶快去寻找我们想要了解的知识,去选择我们的学习目的,去收集我们需要的重要资料。为了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究好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做到更加辉煌灿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7

  1对话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的教授态度不正确

  很多语文教师因为过分考虑考试分数,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从对话理念下的多媒体阅读教学出发,而是一味要求学生枯燥地学习。这就使得小学生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对语文学习就失去了兴趣。教师的教授态度需要进行改善,要更多地从学生的品德教育以及基本素质培养出发,才能为学生谋求更为长远的发展。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2)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过少

  部分语文教师因为课时安排较少,所以造成课程安排非常急促,在教授过程中,教师为了赶进度,将课堂交流时间大大压缩,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课堂交流非常少。这样就严重抑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与对话理念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思想,并且在根本上造成创新教学受到阻滞。

  2教学建议

  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速率与质量,从而帮助师生在课堂上进一步的交流,使学生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方面都得到综合发展,从而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2.1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共鸣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想象力来实现小学语文与对话理念下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的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自制力差,语文教师就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反馈等内容的情况下,引入提升想象力的课程安排,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整体的上课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这种品德教育的引导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正符合多媒体教学的宗旨。因而才能真正做到以特殊的行为方式建立多媒体教育体系。

  2.2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

  语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态度、教学观念,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理念充分融合,扬长避短,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质量与效率,由过去的被动式教学,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并且要求学生大胆的表现,从而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与对话理念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的充分结合。语文教师除了要有更加正视语文阅读教育的态度外,还应该进行自我充实,为自己的教学观念注入更多的创新意识,这样是为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从而主动地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教师在学生胆怯的时候,不仅不会责怪,反而要多多表扬学生敢于表现,这样才是真正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征。

  2.3保障对话理念下多媒体教学的可持续性

  为了保障小学语文教学信息传递的可持续性,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时候,需要遵照可持续原则来进行小学语文多媒体信息教学信息传递工作,并且及时地反馈问题与信息,保障小学语文多媒体信息教学信息传递工作的正确开展。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不能完全依靠地方的财政支撑,还需要从经济市场当中寻求帮助,这样才能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师生都要参与到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中来,这样才能够为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建设的可持续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只有在不断的更新与提高中,才会获取进步。

  3结语

  作为小学生的启蒙语文阅读教育,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与对话理念下的多媒体阅读教学的结合才是根本所在。而且这也是语文阅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与任务。作为家长、学校、教师甚至社会,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顺应他们的想法,而不是采取扼杀式的教学来逼迫学生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从而忽视了学生的黄金发展阶段。通过对当代语文阅读教育的发展状况展开分析研究,并且从对话理念下的多媒体阅读教学角度出发,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来帮助解决与改善当代语文阅读教育中的相关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8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改之路,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折射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因此,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谈五点粗浅的体会:

  一、紧扣文本特色,立足文本整体,抓住重点词句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开讲。在教学《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是文本特色之一。笔者根据这一文本特色,在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但标点没有——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需要为这些对话加上标点;加上标点后,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受人物这样说话的动机,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提示语后,读起来更过瘾。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其中,积极还原体验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读为主要目标的训练中,慢慢地触及人物内在的品质,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听得出、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甚至诸如“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这样大而空的问题也由于对人物对话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学结束时迎刃而解了。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真可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知于自知”。

  二、依据文章体裁特点,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

  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学呈现的新特点。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主要的是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江南春》这首古诗时,笔者让孩子们先读题目,看出题目分为两个部分——“江南”和“春”;再让每个孩子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一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春天的?交流时不一定按照诗句的先后顺序,但每找到一处,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个景,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评一评谁的画与诗句最吻合。每一次画、说、评,孩子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双慧眼”去欣赏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成为必然。二问:你又从哪里看出是写江南的景色?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字、词、短语、句子,他就穿越时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江南的特点。而能读好这些景物,学生就能领略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色景物的。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展开说说,他也许就能回味自己身处的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点的。由此,诗歌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句、诗的机械解释,而是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诗人的眼睛去看,用诗人的耳朵去听,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学生仿佛一会儿在写生,一会儿在春游。《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诵读感悟,并将读书意会到的东西用可以检测的表情朗读出来,是实惠便捷的解读方式。

  三、抓住“文眼”,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体验、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因此,笔者认为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靠“潜心会文本”。即通过反复地读,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读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必须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的艰辛,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等情感。笔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领读、引读、组织学生有感情个别读,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不断推向文本,并且适时地设计了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36个小时里,他顾不上( ),顾不上( ),顾不上( ),甚至连( )都顾不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是( )。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又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和深加工;既使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话语,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和精神的同步发展,达到了“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的境界。

  四、定位年段要求,在对话互动中生成情感,生成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要在互动中生成思想,生成情感,生成语言。这种对话是基于充分朗读、体验、感悟的对话。

  现实教学中,可能是由于考查教学效果方式的缘故,我们常常低估现在学生的水平,到小学中年级仍然将课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笔者认为,到小学四年级下半学期,应该选择一些足以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对学生更放手些。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中《春日偶成》这首诗时,请学生把古诗读准读通以后,笔者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诗动机的大问题: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找到“乐”字。“乐”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乐”的笼罩下,学生开始“乐在诗中”地寻找能让诗人“乐”的美景,开始“乐此不疲”地在诗中寻找能让诗人偷着乐的理由,最终体会到原来作者是在美丽的春景中自得其乐。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接收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

  五、切合儿童特性,适度拓展,坚持练笔

  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习作、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头脑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内的训练量太少,课堂内动笔时间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教师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书面练习题,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9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造句教学不容忽视。在当前小学生造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造句脱离现实、造句机械模仿、造句简短,多用单句等等。针对以上这些情况,笔者试图从理解词义、激发学生思维、多形式训练等四个方面来克服以上现象,解决问题,使造句教学得到应有的改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造句教学

  正文:

  造句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对造句教学缺乏应有的认识,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致使目前的造句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定向,让造句教学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就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当前,小学生在造句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一些普遍现象,笔者现将这些现象和问题归纳在一起,以便寻求解决之道。首先,小学生所造的句子内容相同,很多同学的思维方式单一,造出来的句子内容大多雷同。比如说:用“一……就……”来造句,很多学生就会造这样的句子:

  “我一回家就开始写作业。”

  “我一回家就看见了妈妈。”

  当然,这也是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相关的,但是这样的句子出现频率非常高。其次,小学生造句刻意机械地模仿,有的也反映出了当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当的教育方法。小学生总是喜欢机械地模仿别人的句子,而没有创造力。另外,在句子中,也出现了一些“打电脑游戏上瘾、杀死、美女”等词语,还有出现:“如果我考了就十分,爸爸就会给我二百元钱。”之类的句子,这些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句子也反映着小学生的思想和现实生活。虽然有的不是普遍现象,但是作为教师,就应该给予这种现象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再次,小学生造句为了保险,都喜欢用简单句,用简短的句子,而不去尝试复杂的句子。他们认为只要老师给这个句子打勾,就可以了。这样下去,势必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一定的危害。最后,小学生造句喜欢重复现成的材料,材料积累的少,缺乏想象力。在现实中,具体到每一类词语的教学,小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就更多了,在这里,结合以上这些现象,笔者来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造句教学。

  要进行有效的.造句教学,就应该明白造句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造句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是学习和掌握规范化语言的重要途径,对巩固所学词语、发展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中经常性的基础训练,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所以,造句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我们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词义,在语境中造句。

  汉语博大精深,很多词语的意思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就不能造出一个好的句子来。所以要想造出正确、通顺的好句子,一定要理解这个词语。举个例子来说,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课《课堂练习本》中出现了用“引人注目”这个词语造句。引人注目的意思就是: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候,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他讲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故事。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其中的之处。这个引人注目的“目”师眼睛,是引起人们眼睛的注意,引来人们去看,二学生去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个句子,所以导致了这个句子的错误。可见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多么重要。另外,还拿着个例子来说,理解了词语之后,学生可能在造句的时候无从下手,那么我们就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在情境中造句。比如这个词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某个人举动很奇怪,特别能引起大家注意,所以很引人注目。还有,学校里面最近增加的风景或者生活中的风景,跟着这些引导,学生造出了很多不错的句子:我们学校的空中画廊很引人注目,上面的图画非常美丽。引导学生去想象,联系实际,这样,造出来的句子就会非常鲜活,富有生命力。

  二.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在这里,言之有物就是说我们在写文章或者说话的时候要有内容,不要空洞。在造句教学中,更要重视这一点。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内容,去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广阔性。有的孩子经常不知道写什么,有的知道写什么但是不知道该怎样把句子更美地展现出来。其实在学生的生活中,除了学校的生活,包括课堂生活和下课的生活。他们也经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浏览资料,参加劳动,参加兴趣班等等。教师应该在造句教学的时候,引导孩子把这些活动的见闻、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到句子中来,更加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说: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课的练习中,笔者在批阅的时候发现了这样的句子。“我妈妈在化妆。”一部分同学都写了这样一个简单句子,很明显,这个句子不会错,但是这个句子却缺乏了很多丰富的内容。于是,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妈妈为什么要化妆,妈妈化妆是要做什么事情吗?为什么不是别的人化妆呢?学生这时候开始思考了,有的联系生活,写道:

  “妈妈在上班之前总要化妆。”

  “今天,妈妈要带我去参加阿姨的婚礼,所以妈妈在化妆。”

  “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要表演节目,老师在帮小朋友们化妆。”

  这些句子逐渐丰富起来,以一个完整的面貌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比前面那个简单的句子更加丰富了。有时间、人物、事件。这就为学生作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说话有前因后果,有时间和内容,就达到了造句教学的目的。

  三.以课堂为阵地,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

  造句教学要以课堂为阵地,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组织,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为了使学生造出更好的句子,在造句教学中,应该立足于课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比如说:可以把同样的一个词放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让学生体会出句子的灵活性。如:用“碧绿”造句。

  “我家门前有一条碧绿的小河。”

  “我有一块玉,它的颜色是碧绿的。”

  “碧绿的柳枝垂下来像小姑娘美丽的头发。”

  这样的句子,变换了不同的位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起来。还可以利用扩句的方式,如用“钻出”造句。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

  运用扩写的方式来造句,可以扩几处。

  “美丽的小草从土里悄悄钻出来了。”

  “可爱的小草悄悄从土里钻出来了。”

  “嫩绿的小草从土里钻出来了,离开了大地妈妈的怀抱。”

  这样扩充,就使句子变得逐渐丰富起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还可以利用改变

  句式,改变句子的意思等方法来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这样,造句教学就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出一片美丽的蓝天。

  四.引导学生思想积极健康地发展。

  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在他们的句子中也出现了很多“杀人、美女、打游戏上瘾、爱情”等词语。出现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祖国未来的使命和责任。如果现在教师对小学生身上的稳日视若罔闻,那么势必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在造句教学中,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给他们健康向上的积极的思想。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开拓小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生造句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不能忽视造句教学的,要积极开展有效地造句教学,教会学生造句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思想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希望造句教学能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徐君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造句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蔡月琴、高凤元。小学生造句引发沉甸甸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3、何建军让造句教学流光溢彩[J]。福建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

  关键词:电教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

  一、电教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技术广泛深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基础教育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辅助作用。电教多媒体技术对本就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的语文起到形象画和趣味化。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以教师的课堂灌输为主要传授方式,其弊端在于使课堂气氛沉闷,小学生独立的学习和阅读理解得不到有效培养,更不利于他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而电教多媒体具有的文本、动画、声音、图像等优势功能,为语文课堂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信息素材,为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电教媒体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能最大化的调动和刺激学生的感官,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内容中的疑点、难点,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会随之大幅提高。电教多媒体技术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推动一切事物前进的大动力。”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潜在动力。

  二、电教多媒体技术能够生动再现语文课内容,给学生以身临其境感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教师的精心讲授是主导课堂的模式,也是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这对于想象力丰富、思维跳跃、好奇爱问的小学生来说,不利于激发出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而电教多媒体在课堂中的深入应用,教师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通过音频、视频动画和图片,将课文中的文字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再结合小学生性格及思维的角度对课文加以补充,这样语文课堂内容就可以得到生动再现,小学生也可以轻易地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和对课文的深刻理解,这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由简单的语言激趣到综合的感官器官体验的外在形式,深化为本质的兴趣培养到学习内在动力的'驱动,最终使小学生从小养成乐于阅读的好习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电教媒体的音像视频,对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内涵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和发掘,使学生既能更好地领会课文,又可以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和提升。比如,语文课中《瀑布》这一内容,由于多数学生没有亲眼见到过瀑布,所以单靠教师的语言补充描述、课文内容与简单插图是难以真正让他们领会到瀑布的意境。而电教媒体技术能通过音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播放了美丽的瀑布的视频,通过真实的镜头,学生感知了近看瀑布“像一条白带悬挂在千丈青山”的气派,还有瀑布脚下的水珠飞泻“如烟、如雾、如尘”的水汽等。

  在学生欣赏完了瀑布后,在优美的乐声中,他们开始如痴如醉地吟诵优美诗文,仿佛置身于千丈瀑布的景色中,学生感受到了诗文的美丽的语言,又欣赏了瀑布的景色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一步步愈加浓烈了。电教手段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都可以利用多媒体轻松攻克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并不难懂,其重点集中于课文的某一段、句和关键词中,它往往牵动着小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且丰富的素材和信息,所以,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学生对语文教材中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准确把握,课文要表达思想感情深刻体会,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借用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解读,轻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看、听和形象、真实的感受,有效地激发了阅读过程中积极的心理因素,产生了理解课文的主动性。

  四、电教多媒体能够使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根本都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学会更好地说话和写作。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运用,让学生的感官器官、思维和情愫被调动,使学生由对课文的领会过渡到对文中插图的延伸,由对课文的理解升级成日常写作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得到激发和提升。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多媒体的功能与优点充分与语文教材内容结合,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量的增大和丰富,更能使整个课堂得到有效激活,结构得到优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他们个性的发展与发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

  五、结语

  总之,现代教育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普及和深化,适时适度的加以运用,真正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辅助教育教学的利器。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我需要,表现出高涨的求知欲和愉悦的成功体验,又能将客体的教育学目标“内化”为自身素质,并不断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1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帮助学生创造自信、谦虚和朝气勃勃的人生。

  一、内容上寻求创新。在教学内容上要重视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这是创新的前提。

  二、过程中寻求创新。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把握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以熟悉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培养和发展的多质性、多层次的学习过程,不能只是简单、单调的问答式,也不能是某种固定的僵化式,它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其内部各种因素互相依存、相互综合利用用而形成的一些稳定的、必然的联系,如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联系、智力和知识的联系、智力活动和非智能力活动的'联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联系等,并将其融汇贯穿于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方法上寻求创新。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内容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法与学法。可是目前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只重教师的教法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法,这与素质教育是相悖的。

  1、发展学生的质疑思维。要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联系课内外本学科及其他学科的知识,不训斥、不敷衍学生的提问。提问是学生自学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外显,能充分体现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求异与求同思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有助于撞击出聪明的火花。求异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探索性与创新精神,教师不能以一个绝对的答案封死学生灵活的大脑,扼杀他们的创造精神。

  3、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对学生思维的练习与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概括思维等,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练习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只要我们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能够培养出有创造精神的人才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2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初步阶段,对学生未来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语文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注。人文精神集中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人价值、精神世界的关注。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自我修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逐步将人文精神渗透在课堂上。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精神;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xx)11D-0094-01

  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及成长的高度关怀。人文精神关注的是学生精神上的丰富,它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是一个民族经济、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拥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应该强化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悠久的历史却面临发展的尴尬。如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漠视,大家盲目地过着洋节却将自己国家的习俗丢之脑后。因此,“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振兴需要从小学生抓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形成强大的教师队伍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在以往的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师往往注重语文工具性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因此,学校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让教师逐步重视语文的人文性,同时学校也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或者在教师招聘中严格把关,招聘教学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的教师。学校建设强大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对教师定期培训。知识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教师若拘泥于原来的注重语文工具性的教育理念,则不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要不断强化能力素质,给学生做好榜样,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另外,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逐步弱化教师在课堂上承担的角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做课堂的指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创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与不同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同的发展。教师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高的语文教师才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让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的人。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新课程改革提出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授,也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教育目的是培养情感丰富、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不能完全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进行人文性教学时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创造充满欢乐的课堂,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的亲身体验强化了内心感受,让学生对文章传达的情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从而在情感体悟中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创造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定期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话剧小品表演以及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交流会。由于学生的年龄尚小,对枯燥无味的课堂难免不感兴趣,此时上述的课堂教学形式便迎合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举办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交流会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选择一本经典作品在课下阅读,并要求学生对书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积累。然后在交流会上让每个学生都在讲台上分享阅读感悟,其他学生认真聆听,从同学的分享中了解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相互学习,从而不断进步。另外,生活处处有课堂,人文知识不仅来源于课堂,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因此,教师不要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多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人文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让学生通过观看历史文物感悟历史的厚重,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历史知识是最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接受历史知识的熏陶。

  三、家庭作业灵活化,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

  家庭作业是为巩固学生课堂知识接受情况而布置的,但从目前的语文作业布置情况来看,布置的作业缺乏创造性,教师拘泥于课本布置作业,不注重生活实际,同时作业过于死板,没有办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业成了学生的负担,束缚了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去设计自己的作业。小学生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不应让过多的作业阻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去慈善机构做志愿者”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周末抽出时间去自己想去的慈善机构参加志愿活动,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想干哪些方面的工作,然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说服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与他们一同工作,通过帮助有需要的人,给别人更多的温暖,让学生感受到助人的快乐。通过志愿活动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从而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总之,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教师发挥榜样的作用,做学生灵魂的指导者。同时也需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上让学生接受人文气氛的熏陶,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让他们掌握自己的语文学习。

  参考文献:

  [1]黄丽珍.浅谈教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xx,(10).

  [2]陆启威.践行新《标准》凸显人文精神——《科学课程标准》教学谈[J].教学与管理,20xx,(14).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核心素养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本文主要分析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渗透。

  关键词:新课改;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当中的重要性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逐渐形成“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传统文化精神,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浸染着数千年来的中华民族,引导中华民族一次次的通过了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验。我国的文化相对于其他国家源远流长,我国的民族精神是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榜样和力量,小学生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感,让他们对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感到骄傲和自豪,才能够保证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现在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当中的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部分小学所谓的渗透只是让学生去背古诗词,但是强制性的背书只会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更加抵触,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本上要求的古诗词背诵熟读没有完成,更别提传统文化的渗透。所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当中势在必行。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做法

  (一)课上穿插文化知识

  教师在给学生讲述语文知识的时候,尤其是在古诗词这一块,不能只是简单地将课本内容教给学生,而是需要尽可能地利用课堂细碎时间,在能够完成课程进度的前提下给学生讲述一些有关于中国古代的有趣传统知识,或者在讲述的时候与名人故事相连接。如,讲苏轼的诗时可以讲一下关于苏轼的有趣故事等,这些都是比较实用的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将课堂变得有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全面高素质发展。在讲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山行》时,可以将有关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有关知识展示给学生,还可以展示几幅有关于这个诗词的图画,让学生们通过更加直观的图画了解诗词的具体含义,能够从这些图画当中了解到当时诗人面对的场景,了解到诗人的心境,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具体审美能力,同时,图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绘画的兴趣,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二)课下组织实践活动

  小学课程相对于初高中课程比较轻松,学生课余时间较长,教师们为了让学生的课余时间变得更有意义,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下实践活动,让他们更深层次地了解传统文化和语文的魅力,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一些名人故事,定期举办一些讲故事活动、古诗词朗诵比赛、传统文化的黑板报活动,学生们分小组进行绘制黑板报,这些活动都是比较有意义的,能够让学生在有趣的课下活动当中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互相渗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如,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进行一些踏青活动,探访当地名人古迹,去烈士陵园扫墓等等,这些活动是代替书本直接给予学生榜样力量的活动,让学生从这些名人事迹当中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我们在学习四年级语文上册《题西林壁》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去本地有的山峰去体验一下,什么叫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种活动能够将学生从课本当中抽离出来,还能锻炼学生的身体,让学生做到心理和身体都健康,能够更深层地了解作者在写作时的感受,或者可以采用置办黑板报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队去查询有关《题西林壁》的知识,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重视课外书籍阅读

  语文考试考验的是学生的阅读和积累,我们在教授学生语文书本知识的时候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有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因为学生年纪还小,讲述比较高深知识的课外书籍可以不用考虑,应找一些以讲故事为主的书籍让学生自由课下阅读,强调但不强迫学生做阅读笔记,多读书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世界,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是这个意思。一些以讲故事为主的书籍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作文能力,提高他们对于“形容、修饰、比喻”等写作方式的运用能力,甚至学校还可以帮助学生订阅语文阅读报纸,每周一份让学生们课下自由阅读,这些都是很有效的`融合传统文化的方式。(四)践行生本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一点才能够让以上三点变得更有价值,才能够让以上三点完全发挥出该有的作用。我国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践行生本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融入课堂,在课堂中发挥自己应该有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更有价值。尤其是在小学课堂上,学生因为年纪不大,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让传统文化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生动?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做到践行生本理念,让学生融入课堂,参与课堂,自己只做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而不是领导者,这样的行为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一些比较枯燥的传统文化知识他们也能够很快很好地吸收,帮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渗透是势在必行的,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符合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能够强调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认同,让学生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小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xx(08):45.

  [2]任静.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xx.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4

  摘 要:挫折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挫折,面对挫折,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

  一、发挥语文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对挫折产生正确认识

  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就小学语文学科而青,其授课内容较一般学科更加地丰富,教学手段也更加的灵活,学科知识也更易被学生所接受。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地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利用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对学生开展挫折教育。具体而言,小学教师在教授一些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人公以及故事情节进行探讨,让学生对挫折产生正确的认识,明白挫折在人生中的意义。

  二、进行多角度教学。培养学生不怕挫折的勇气与精神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应采取多角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让学生明白挫折不只有坏的一面,其对人生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在讲到“梅花香自苦寒来”时,就应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让学生想象在漫天飞雪中一支红梅傲雪而立的画面,同时向学生讲解,梅花之所以如此高沽美丽,正是因为其勇面对闲难,通过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严寒.终于吐露芬芳,傲视寒冬。通过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授课,教师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不怕挫折的精神,让学生在嚼对挫折的过程中充满勇气。

  三、深入学生中间,个性化辅导

  小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做好小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仪要搞好语文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定的掌握,在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力求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对困难与挫折产生正确的认识,让学生可以健康乐观地成长。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仔着本质上不同,其已经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现在教育教学的重点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将挫折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态度势在必行。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5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论文第四篇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进而分析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途径。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言;整合途径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中的行行业业,并且都发挥着其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出现了众多问题,因此将多媒体技术整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提升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基于此,文章围绕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为中心,分两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一些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的理论参考,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一)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多媒体顾名思义即多重媒体的意思,具体而言就可以直接理解为作用于人感官的图形、图像、文字、视频以及声音等各种媒体的共称。通常而言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媒体技术是以电脑为媒介进行应用的[1]。

  (二)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其具有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细致、生动性强以及交互性强等诸多的优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现代的教学之中,其可以实现最大程度上抽象虚拟知识的形象化和具体化,进而便于学习者能够在学习中更为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二、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途径(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整合,首先可以充分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反言之激发起学生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兴趣也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整合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是一种图像、文字以及声音一体化的集成体,进而可以实现教学资源最大程度上的.集成化,同时也实现教学内容现的生动性和易懂性。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课本中一些极其枯燥的知识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实现其明显化,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于动画是具有很强兴趣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形式便可以实现最大程度上多方面、多层次以及多角度的进行学生学习好奇心和动力上的提升[2]。例如在《看雪》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不同形式的雪景,通过多媒体技术,以视频、图片等形式显示呈现给学生,进而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到雪,同时也感受到雪景的美丽之处,进而就可以增加学生对于雪的兴趣,从而兴趣就会反馈到课文之中,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

  突破教学之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进行整合的途径和作用之一。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为明显感知知识。在小学语言教学中,一些难点和重点之处都是一些抽象虚拟的知识点,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正好可以在此处得以体现。例如,在《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教学中,很多的小学生,因为不是傣族,所以对于向别人泼水行为是难以理解,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对他人侮辱的行为,因此难以理解傣族泼水节这一民族习俗,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之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解决《难忘的泼水节》这一教学难点,最为有效的措施便是教师在教学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实际的泼水节视频发给学生看,进而让学生确切的感受到在泼水节之中,互相泼水的人们其情感和心情,进而理解到对于傣族而言,互相泼水是相互喜欢的意思。同时也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详细的了解到傣族泼水节历史和起源,增加学生的了解。再此之后在进行课文的教学,其教学的难度也就相对降低了很多[3]。又例如,在《蝙蝠与雷达》一课时的教学中,虽然是语文课文,但是其在内容上实际上存在着很多的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是单一的对于课文的中雷达原理进行讲解,对于小学生而言是十分枯燥的,进而教学效果难以保障。因此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对蝙蝠和雷达其超声波原则进行讲解,这也就帮助了学生进行原理的理解,也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三)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理性思维是出于严重不足状态之下的,在其脑海中的主导思想还是为感性思想。同时对于小学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其自身就是一门感性化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之中,通过情感教学来提升教学的质量,同时也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正确情感都是十分必要。然而对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其在教学中情感教学已经是难以发挥其作用了,因此实现多媒体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对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也是十分必要的[4]。例如在《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对于那一段历史的认知不足,因此难以在学习中真正的理解到的课文之中的所要传达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在课本同一时期背景下的电影或者影像,进而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的认知到“弟弟”为什么会在监狱之中长大,进而体会到那个时期的黑暗历史。故此通过相关视频播放,让学生确切的认知到那个时代的情景,进而联系到自身的生活,让《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和现在的幸福生活的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对现今的生活充满感恩之情,对这个时代、身边的父母以及朋友都充满感激之情,这也侧向实现了语言情感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现阶段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合多媒体技术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措施,同时也是时代所需,因此对于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都是有必要找出科学、合理的整合措施的。通过分析可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将多媒体技术整合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通过也是优点,值得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合理的使用。

  参考文献

  [1]程秀珍.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审美教育中的意义[J].科教导刊,20xx,20(5):123-123,15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3-1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2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6-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07-15

小学语文趣味教学论文06-12

(精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5-2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经典)06-2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15

(经典)小学语文教学论文07-23